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2024-09-04

阅读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1.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1调查目的与方法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安徽自古就是个散发着浓郁书香的地域。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读书场所。针对安徽部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大学,采取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现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情况作具体分析。

2数据分析

2.1进行课外阅读了吗

四个选项选“每天”占7.81%,选“经常”占40.10%,选“偶尔”占48.96%,选“从不”占3.12%,甚至“偶尔”比“经常”还多占近10个百分点,表明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愿意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能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在随机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高中时拼命地想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到了大学就放松下来,主观意识的懈怠使得课外阅读被更多其它的休闲式课外活动方式所替代。

2.2课外阅读文献类型

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首选“图书”,占55.21%,选“期刊”占18.23%,选“报纸”的8.33%,选“视听资料”的占5.21%,选“网络资源”占13.0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便利。以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渠道是图书,现在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网络资源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部分的载体,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电子书阅读器、MP4等电子产品由于其便捷、信息量大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但数据显示:图书仍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2.3课外阅读的作品题材类别

选“文学类”占65.10%,选“科幻类”占6.77%,选“新闻类”占14.06%,选“综艺类”占11.98%,选“教辅类”占2.0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种类比较广泛,其中“文学”类最受大学生欢迎,对“新闻”、“综艺”类的选择显示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其阅读取向的变化。

2.4课外阅读文献来源于

选“学校阅览室”占34.37%,选“图书馆”占44.79%,选“网络”占12.5%,选“购买”占8.33%,选“订阅”占0%。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成为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两者所占比例将近百分之八十。这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及安徽经济欠发达的地域特征有极大的关联性。除图书馆外,“网络”阅读成为大学生的最爱,这也让我们应该警惕当代少部分痞子作家、网络写手所形成的哗众取宠的泡沫文字,不但让学生读而无益,反而迷惑了大学生的正确的选择目光,使其成为迷惘一族。

2.5课外阅读的目的

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选“阅读教学参考,查找文献资料”占31.25%,选“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占43.75%,选益智休闲,提高修养”占15.10%。选“了解历史社会和国情”的占3.12%,选“娱乐消遣”占6.77%。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大学生的压力和紧迫感加重,他们亟需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故而“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很正常地成为大学生首选,它与“查找文献资料”构成选项中的四分之三的比例。除此外,提高修养、娱乐休闲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但比例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增强,但其拓展知识的功能仍被喜欢课外阅读的大学生放到了第一位,娱乐休闲等居次。

2.6最喜欢的阅读内容

选“文学”占67.71%,选“历史地理”占10%,选“经济管理”占5.73%,选“艺术”占10%,选“科技”占1.56%,选“语言”占1.04%,选“医药卫生”占1.04%,选“政治法律”、“环境科学”、“外交”、“哲学”、“农林科技”各占0.52%。

由此可见“文学”由于其生动蕴藉、审美冶情仍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旋律。

2.7课外的专业阅读

选“要进行大量课外专业阅读”占39.06%,选“看情况读一些专业书”占52.08%。选“没必要看课外书看课外专业书”占2.6%,选“其它”占6.25%。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仍赞成课外需进行专业阅读,这与第五题的大学生阅读目的的取向是一致的。

2.8认为课外阅读需要老师的介绍或指点

对此选题认为“很需要”的占13.54%,“需要”占51.56%,“不需要”占19.27%,认为“无所谓”的占15.62%。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课外阅读上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引导。

2.9对于学校或老师在课外阅读上的帮助满意度

选“很满意”的占26.56%,“满意”占37.5%,“不满意”占14.58%,“无所谓”占21.35%。我们注意到有近四成消极观点,这意味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不作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显现安徽省高校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任重道远。

2.10学校为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需要做的方面

选“开设文学鉴赏课”占41.14%,“专题讲座”占23.96%,“组织读书报告会”10.41%,“其它建议”占24.48%。数据显示,只要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是基于全力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任何一种指导形式都会受到大学生欢迎的。

3思考与建议

3.1加强图书馆与阅览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强化其引导与服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质量与数量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水平也直接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程度与实效。学校要提高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为学生的专业储备、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培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3.2充分发挥高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大学生在高中课外阅读时或多或少都会得到老师的意识的引导,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图书选择上心智尚不成熟。而大学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特点,再加上转型社会对高校的冲击,让很多大学生缺少生活目标,他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选择已然混乱,探究其阅读趣味、阅读视野更是混沌茫然,他们渴盼得到教师及时恰当的地引导,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对“学校或老师在课外阅读上的帮助”也是认可的。高校教师及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应将推荐优秀图书、引导学生科学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设文学鉴赏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读书报告会等更多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的高效的课外阅读。培养科学阅读的大学生就是创造了国家强大的未来,这应成为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3.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终生阅读的意识

社会上人才的需求将激烈的竞争蔓延到平静的大学校园里,努力寻找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成为时下大学生的共识。丰富的阅读内容可以丰富读者的心灵,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流行风。一个阅读型的社会是有美好未来的社会,一个阅读型的人士也一定是极具成功力的人士,所以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培养理性阅读习惯、树立并践行终生阅读的意识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4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确定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看清了当前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的形势。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争取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应当从此时就开始培养自己长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规定自己每两周看2本自己喜欢的名家著作或心灵鸡汤或传记回忆录等,并且任选其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下自己的感触,由此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阅读习惯,进而对阅读的书籍进行阶段性规划。其次,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自己读书时的习惯。平时看书时,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画下来,在一定的时候,这些句子也许会给你以启示,或许它们会改变你人生的方向。然后,我们应当培养阅读课外书的主动性,而不是只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才去阅读课外书籍。最后,我们应当注意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遇到难题时,多多思考,说不定在某个瞬间,你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到那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更加懂得了团队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开始,我们在选取题目上产生了争议,但经过大家冷静的协商之后,我们确定了一致的意见。而后的调查中,我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迅速而有效率的完成了此次调查。这些经历是我们更加团结,促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朋友与搭档,是我们对团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历将对我们产生无比重要的作用。

2.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大宏观方向论述:

1、客观方面

(1)阅读对象单一。乡村小学一般都缺少图书馆或图书室,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书籍很少,就是有也仅限于自己买的一些作文书,且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平日的阅读只有语文教材和作文书,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

(2)阅读条件差。乡村学生家长很多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父母根本没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教育、辅导孩子,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观念意识淡薄,要操持家务,对孩子基本的作业爱莫能助,更谈不上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阅读方法指导不够。教师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大多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学生自己阅读多是走马观花,没有方法技巧,更没有深入的思考。

(4)对阅读的不够重视。乡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局限于成绩的高低,对孩子的投资只是教材费和练习册的费用,不会给孩子买额外的辅导书及课外读物,认为是浪费钱财,浪费时间,家长们认识不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5)教学任务的影响。身为乡村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学校、家长只看眼前成绩,而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生日积月累,多阅读多练习,逐步提高,乡村语文老师纵有很多想法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施展自己的教学计划。

2、主观方面

(1)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不感兴趣,常常应付了事,与阅读课外书籍相比,他们一般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更喜欢回家后看动画片,放假打游戏,跟小伙伴玩耍,空闲的时间很少去阅读课外书。

(2)阅读观念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意识很淡薄,根本不把阅读当回事,在孩子看来,作业完成的好,成绩好,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就能就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多阅读课外读物没用,这源于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灌输的理念不对,熟不知真正的知识源于阅读、源于日积月累。

那么,究竟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什么?

二、乡村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增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语文成绩,而且为学生日后的交流打下基础,更好的认知世界,提升自身的品味和修养。在目前乡村小学,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还有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的欠缺,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

1、阅读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学生一直努力的目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更好的去鉴赏新的作品,从中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身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性格,使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也利于自身的成长与修养的完善。

2、多阅读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通过多阅读获取信息、获得知识。身为教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是符合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三、提升乡村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对策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像以图画、音乐等导入,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音乐又有极强的渲染和烘托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指定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

2、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教材是适合学生本年龄阶段阅读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变讲为引导学生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另外,教师要精选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相对容易理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要适合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通过丰富课外阅读来逐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3、分享阅读体会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摘抄陌生或优美的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得效果就达到了。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感受的平台,每隔一段时间让每位同学轮流推荐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感兴趣进而去阅读推荐的书目,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采用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读,范读引领。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 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节,句句渗入情感,自然进入文本,反复思考文本思想所在。可以利用课件、视频、音乐、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融进文字里面,身临其境,学生朗读时边看边读,调动思维,才容易感情融入,感悟到文质美。课文中的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要加批注,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斟酌词句,使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

3.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职专生;阅读热点;心理分析

在网络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同学们知识来源的渠道日益复杂和多元化,这些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学习态度有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以便于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和鼓励。

一、职专生阅读的倾向和热点

职专生大都处于16-19岁,正是漫长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能很快地接受,当然正处于青年初期的他们,生理上趋于基本成熟,心理上则是多变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此时也正是“自我意识”确立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正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他们的阅读倾向性和关心的热点经常处于波动、多变之中。

日本心理学家版本雪形容过读书倾向的年龄变化。他用追忆调查法对两千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将读书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为故事期(10-17岁之间);第五阶段为文学期(14~25岁之间);第六阶段为思想期(17-29岁之间)。

职专生的生长年龄就处于这三个时期中,职专生摆脱了初中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打破了初中生的自我闭合心理,世界中的现实,生活中的炎凉已隐隐约约的可以窥见,他们思考着这个世界上的“我”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社会关心的加强,迫切的需要了解社会的想法及动机,是形成职专生读书热点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出于消遣的动机,按照自己的爱好,充分地享受业余时间娱乐读书。那么,当前职专生课外阅读的热点是什么呢?从阅读小说类别来看,有38%的学生对爱情、武打、侦探等题材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反映中学生生活,迎合中学生心理的课外读物占17%。读港台的流行通俗小说,如“琼瑶”、“梁凤仪”、“金庸”、“梁羽生”等小说,在学生中间传阅非常广泛,独占首位,但对国内外的一些名著却知之甚少。

调查的结论是,职专生阅读的热点是通俗小说,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由于这些读物的影响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就较多地戴上主观的色彩,片面的臆想,并充满着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职专生阅读热点的心理分析

职校时期是学生阅读最为丰盛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他们往往喜欢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为人处事的社会信息,并以此作为认识人生和世界的介体,来体验人生的价值,期望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待人接物,解决矛盾的诸多种启迪与借鉴;同时,也很想从别人的体验中宣泄自我的情绪,平衡自我心态。然而,由于青少年个体成熟的程度,性别、年龄的差异,智能、兴趣的不同,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等方面的原因,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就非常明显地突出这一差别性和倾向性。

(一)年龄心理与隐秘心理

职专生的年龄正处于青年初期,思维的幼稚,思想的波动,使其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具有盲目性。课外阅读与学生年龄特征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现阶段中学生个体的发育,个性的成熟均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提前一些,快速一些。这些少男少女都极为关注并渴望了解有关择友,交际,求偶情爱,婚姻繁衍等方面的隐秘性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大量的涉猎、阅读和关注言情小说,试图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所求的信息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又因为家长和老师往往对他们采取封闭的方法,甚至禁止他们看描写爱情的有关书籍。殊不知,家长和老师的千方百计的禁止,反而更增加了他们内心的神秘感,从而使他们想方设法地去探寻。

以阅读言情小说的情况为例,女生中看此类书最多者已看了几十本,平均每人近十本。男生中看此类书最多者七、八本,平均每人三本,尽管比女生少,但与初中时期相比,男生涉及言情小说的比例已显著增加。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男孩喜欢武侠小说,而女生几乎清一色的迷恋于港台某些作家的言情小说?男生主要是从中学一个“义”字,因为这个“义”字,那些成年奔走江湖的人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和侠肠义胆。虽然这个“义”与我们现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倡导的“义”还有一定的悬殊,但他们好想从中体味到男子汉血腥的张扬。而女生则被书中那些缠绵悱恻,哀怨悲愁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她们从那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寄托着自己对甜蜜爱情的幻想,在这个神秘的领域里,港台作家却细腻、详尽的描绘出来了她们心中的向往。也有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喜欢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

(二)从众心理与合群心理

社会文化环境,对职专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从初中开始,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极为强烈,甚至发展到刻意追求流行。进入职校后,朋友间的交际和连带关系比以前更受到了重视,他们会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品行道德和善恶是非标准作为择友、交友的依据。在读书兴趣爱好方面,同样表现出相互的影响和迁移。合群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随大流,即要求自己和朋友集团的动向、话题保持一致,当然阅读的倾向与热点,甚至书目也保持一致,以适应交友的需要并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多才,这种心理状态男生较女生更为显著。

(三)猎奇心态与求新心理

猎奇求新是职专生一大心理特征。追求新奇、崇尚时髦、节奏快速、热情奔放,他们的阅读往往带有趋势性和迁移性。经常转换“主题”,随着电影、电视及网络等视听文化的发展。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片大量投入市场,一时间,古今中外的名著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成了他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职专生的阅读就从通俗小说、言情小说逐步迁移到阅读名著中去。

一方面,由于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上处于急剧发展变化阶段,另一方面,自从进入职专后,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明显减弱,自满心理增强,在阅读倾向上,寻找刺激、猎奇、追求惊险情节和男女言情。

4.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围绕课外阅读设计相关的问题,挑选7个班级,随机分发问卷,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然后进行统计,归纳饼简单分析。

2、个别访问

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10个学生做个别谈话,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的类型及阅读的各种情况,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

二、 问卷整理

本次调查问卷在洪家中学七八年级展开,一共发出100张问卷,收回99张,回收率为99%。本次调查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因此只能掌握大概的情况。 问卷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简析

1、你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吗?

A、应该 (84%) B、不应该(1%) C、随便 (15%)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很注重阅读的,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学生中高达84%的学生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

2、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喜欢 (64%) B、不喜欢(7%) C、一般(29%) 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很有兴趣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阅读,只有少数人不喜欢,而且都是成绩较差,喜欢玩的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的态度很随便,只是凭一时的兴趣决定。

3、你是否经常看课外书?

A、是(58%) B、否(42%)

虽然喜欢课外的学生较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并没有经

常看课外书,学校和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帮助他们增加阅读。

4、一周内共看几小时课外书?

A、两小时以下(44%) B、三小时(29%) C、四小时以上(27%) 现在的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极少,即使学校每星期安排一节阅读课,还是有44%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只在两小时一下,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量就特别高,一般都超过4小时。

5、你经常看什么类型的书?

A、小说 B、散文 C、传记 D、漫画 E、报纸、杂志 对中学生来说,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报纸、杂志等比较比较时尚的书也较受欢迎,男生则较喜欢漫画。但散文、传记等文学性较强的书籍就比较冷门,只有少数喜欢文学的学生喜欢看。

6、你经常去书店吗?

A、是(36%) B、否(64%)

虽然有较多的人喜欢阅读,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不经常去书店淘宝,很

多学生喜欢看别人推荐的书籍,可以减少寻找的时间。

7、你一般多久去一次书店?

A、一周一次(16%) B、两周一次(22%)

C、一月一次(18%) D、很少(44%)

经过进一步的了解,经常去书店的学生大部分也是两周去一次,每周去

书店的学生只有16%,而44%的学生都很少去书店,也就是说他们很少

去关注书籍的更新。

8、你爱看中国名著还是外国名著?

A、中国名著(74%) B、外国名著(26%)

现在的中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度不算太高,有一部分的人对外国名著较欣赏,但大约74%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阅读中国的名著,比如四大名著,老舍,鲁迅,沈从文等名家的作品。

9、你看过几本《中学生必读名著》?

A、0—2本(40%) B、3—4本(32%) C、5本以上(28%)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都很少阅读名著,甚至从来没有读

过,实在有待加强。而还有28%的学生经常阅读名著,使得自己的知识水平显著提高。

10、你喜欢看流行小说吗?

A、是(70%) B、否(30%)

流行小说即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小说,对中学生中尤其流行,调查结果显

示的确如此,高达70%的学生喜欢阅读流行小说。女生一般喜欢言情小

说或者是校园小说,而男生则更偏爱玄幻小说。

11、你喜欢看网络小说吗?

A、是(53%) B、否(47%)

网络是现在最流行的小说阅读途径。网络小说一般比较全面,有言情、穿越、玄幻、鬼怪小说等等。学生对于阅读的书籍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偏

向性,很少选择去课文知识相关的书籍。

12、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吗?

A、有帮助(90%) B、没有帮助(7%) C、妨碍学习提高(3%)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这

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妨碍学习的提高。

13、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

A、支持(47%) B、不支持(20%) C、中立(33%)

大部分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是支持的,但也有一些老师怕学生的课

外阅读会影响正常的课堂,因此对此持反对意见。而3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

14、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

A、支持(51%) B、不支持(10%) C、中立(39%)

家长总体上来说还是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但是少数管教很严的家长怕

孩子课外阅读会占用了学习的是时间,因此不支持。而39%左右的家长因为本身的工作过于繁忙,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他们对孩子的课外阅

读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

15、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吗?

A、是(14%) B、否(86%)

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还是很有分寸的,所以他们不会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少数的学生不会控制自己或根本没有进行阅读,因此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

三、 情况分析

1、 从学生课外阅读类型来看:

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流行小说和网络小说的阅读。虽然这些小说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而很少去注意其优美的描写。杂志和报纸也是很多学生的选择,这有助于了解时事,但很多学生更偏向于时尚杂志和娱乐报纸,对于学习并没有多大帮助。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牢记要以学习为首要目标,虽然可以适时放松,但不可沉迷于对学习没有帮助的东西。

2、从课外书籍的选择来看: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阶段,他们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选择能力,因此他们对于书籍的选择会全凭自己的兴趣。在他们的选择中偏向于时尚的网络小说,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正确的指导,他们的家长在这种选择中往往是缺席的。

3、从阅读的目的看:

除少数专心于学习的学生是为了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为了消遣,因此他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去阅读。

4、从阅读时间看:

即使是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很多学生也不愿花很多时间,经了解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花在看电视剧或是玩游戏上,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帮助。

5、从阅读的环境看:

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是本身文化的缺乏,他们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甚至是学习都是采取放任,即中立的态度,而老师虽然支持学生,但很少会加以引导,他们一般不会去管学生看的书籍,以及看后的感受。家长与老师这样的态度使得孩子们对课外的阅读的态度变成了无所谓,即使是看了很多书,也学不了多少的知识,渐渐的孩子们就只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消遣,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6、从阅读方法看: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应该随时记录,把看到的好句记录下来,慢慢积累词汇,做到看书时“笔不离手”。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这样的阅读才能把他人的知识真正的转化成自己的。

四、关于课外阅读的意见

(一)对教师的意见: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应给予引导和鼓励。教师可在课前5分钟和课间安排

学生课外阅读,平时也课推荐学生一些有益的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里的书籍也最好一段时间更新一次。每一周课布置看一些课外书,并要求记录好词好句,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二)对家长的意见:

1、鼓励孩子看课外书,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 孩子在阅读时应给予指导,教会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家长需要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孩子阅读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籍,但绝不能强制孩子看不喜欢的书,这样会出现反效果。

3、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书,让孩子接触最新的书,开拓孩

子的眼界,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自身的态度:

提高阅读的品味,不要局限于言情小说或其他网络小说,扩大阅读的范

围,阅读的书籍可涉及各个方面,拓展自己的眼界。此外,要把握自己课外阅读和课堂的联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把学习作为目前的首要目标。平时在阅读时注意要做笔记,写心得。

5.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海则庙中心小学 刘树成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作为从事20几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 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6.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其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课外阅读是高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玉溪师范学院是一所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型教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型师范院校。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宽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学院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校园良好读书风气和学术氛围的形成,从而获取真知,受到熏陶。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 调查时间:3月15日―18日

2. 调查对象: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0个班级。

3. 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对教育学院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4. 调查项目: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及范围、时间长短、数量、阅读目的、阅读书籍来源,以及阅读的影响和影响阅读的原因等。

5. 问卷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9份,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96%。本次所发放的问卷,主要是笔者利用网络和学院图书馆中书籍类型进行编制的问卷。该问卷共有16道题,主要涉及阅读类型、时间、数量、目的等方面。(注:后附调查问卷一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 课外阅读的状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教育学院学生的整个课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学院学生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广泛,种类较多。教育学院学生课外活动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育学院学生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课外阅读34.38%、其它33.33%、上网14.58%、看电影或录像8.33%、玩牌5.21%、体育活动4.17%。本次调查教育学院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其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但是在这次所调查的问卷中“请问您课外活动主要是?”一题,所表明的其它活动这一选项却高达33.33%,与阅读相差不大。这说明了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理想。值得说明的是课外活动中的“其他”一选项,包含了逛街、溜冰等,因此才会形成我校读书氛围差的原因。

(二)课外阅读书籍类型及范围

通过调查发现,教育学院学生经常去图书馆的人数占47.92%、偶尔去占54.83%、几乎不去的占6.25%。这说明教育学院近来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经常去图书馆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没有达到一半,况且还有6.25%的人从来或根本没有去过图书馆,仍说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理想。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从而为提升自身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课外阅读什么,读的情况如何?这也是笔者本次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1. 阅读书籍类型情况及分析

书籍类型是多种多样,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者要远多余其他类型的书籍,比如社会政治类、历史类、生活类、专业辅导类等,达到54.17%。如果在中文系这一比例并不是理想的,但在以教育专业为主的教育学院,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不错了。从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学院多了一些人文气息。

但是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对文学特别青睐,尤其是对文学中的言情、武侠等小说关注特别多,而对专业辅导类的书籍涉及过少或极低,仅占4.17%。还有在信息化的今天,英语、计算机类的书籍在这次调查中几乎无人问津,这是出乎意料的,这些怪象值得我们教育者和学生进行反思!说明学生在阅读兴趣上需要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专业的指导。

2. 阅读报纸、杂志情况及分析

从上面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院的学生阅读兴趣比较的广泛,所涉及的范围极广,种类也繁多。《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大学生》《人民日报》这些具有浓厚时政色彩和思想性较强的报纸和杂志成为学院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对象,他们期望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比较迅捷、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从而思考未来。《读者》是这次调查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杂志,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他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读者》所追求的隽永、亲情、人性等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心理,因此成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

另外,作为教育学院的学生,对教育类报纸、专业类杂志所占比例仅为4.17%,如此说明,学生本身很少去关注现实中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作为师范类院校中的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社会中的教育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很少或几乎不去关注,真的是让人感到寒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和同学的私下了解到,他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兴趣读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本来上课期间就学习了很多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课后谁还有兴趣再去看教育方面的书啊。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人的需求层次不同。

(三) 课外阅读时间、数量情况及分析

1. 课外阅读的时间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且学业较重。同时学习格局赋予了大学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多的特点。“课外阅读”就成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本次调查了学生每天用于阅读所花的时间情况如下图:

7.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要实现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业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开展训练和实践、达到学习目标的内容 (鲁子问2015) 。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业的内容应该在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基础上, 适当地拓展和延伸,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记忆理解和实践探究相补充, 使作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

一、课型及话题介绍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南省20节初中英语展示课布置的作业内容, 参赛教师来自11所中学。本次展示课竞赛活动的课型均为阅读课, 供20位参赛教师选择的课题共有六个。每位教师最终的参赛课题如表1所示:

二、作业布置情况汇总

本研究只针对本次阅读课的作业布置情况, 因此刻意忽略了对20节课的教学过程的介绍, 仅列出20节课的作业布置情况并进行分析 (见表2) 。

三、相关数据分析

(一) 教师布置作业时使用的课堂时间

从教师布置作业所用的时间来看, 14名教师 (序号:2, 3, 6, 7, 9, 10, 11, 12, 13, 14, 17, 18, 19, 20) 用时1分钟;一名教师 (序号:1) 用时3秒 (这位教师只说了一句“Here is the homework.”之后就宣布下课了) ;四名教师 (序号:4, 8, 15, 16) 由于授课时间过长, 来不及给学生布置作业;一名教师 (序号:5) 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

据此, 笔者将这些教师分为四类:用1分钟将作业呈现并读出来的称为A类教师;用3秒钟单纯将作业呈现但没有读出来的称为B类教师;没有时间布置作业的称为C类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作业的称为D类教师。这四类教师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70%的教师进行了作业布置, 而另外25%的教师由于时间不够, 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 还有5%的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来复习、巩固和运用当天所学内容, 如果没有作业, 学生很可能从这次课结束到下次课开始都不会再回顾当天所学。所以, D类和C类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适当缩短授课时间, 给布置作业留出足够的时间。可能C类教师会说这次课是一次竞赛,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如果是平时的授课, 他们可以延迟一到两分钟进行作业布置。但必须注意的是, 上课时间结束时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 这属于教学事故, 说明教师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另外, 作为学生, 他们最不喜欢教师延迟上课时间, 如果延迟时间布置作业, 学生不会专心听讲, 教师此时有关完成作业要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什么要配置这种作业的说明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B类教师只用了3秒钟让学生自己看PPT上呈现的作业, 教师没有将作业读出来。这么短的时间, 学生不可能记下这些作业, 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如何做作业进行正确的指导, 最终会导致作业记录不完整,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会太高。A类教师虽然用了1分钟来布置作业, 但是时间也是在课堂结束的前一分钟, 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对作业内容及要求进行说明。所以,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布置作业的时间, 切实让作业起到其应有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之功效。

(二) 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

从A类教师和B类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可以看出, 有6位教师 (序号:1, 3, 6, 12, 13, 20) 只布置了一项作业, 另外9位教师 (序号:2, 7, 9, 10, 11, 14, 17, 18, 19) 布置了两项作业。前者占总数的40%, 后者占60%, 具体如图2所示:

只布置一项作业的教师中, 3号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查询中英生活方式的不同;6号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If I become famous, what should I do?12号教师让学生写一篇游记;13号教师请学生写一篇与自己旅行相关的内容;20号教师让学生写一篇80词左右的关于莎士比亚的文章。这五个作业中, 只有一个是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拓展知识面, 其余四个是让学生写作文。

不可否认, 写作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但前提是学生有东西可写, 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写作。12和13号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写相关的作文, 但没有写出具体的要求, 比如词数、需要运用的短语、句子、语法以及简单内容提示等。教师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列出这些内容, 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会感觉这篇作文能写、会写。否则, 一方面会使学生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另一方面也会使教师的预期和现实产生较大的反差,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作业内容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2, 7, 9, 10, 11, 14, 17, 18, 19号等九位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 内容也更丰富了, 但这些作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2号教师布置的第一项作业是Write an ending of the passage, 这项作业值得学习,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glish way of life。该项作业没有指明学生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搜集这方面的内容, 缺乏方向性。7号教师布置的第一项作业是让学生Review the comparative degree。该项作业与课堂所授知识紧密联系, 能起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但是review这个词比较宽泛, 怎样review以及review比较级的哪些内容都没有说明, 这容易给有些学生钻空子的机会、应付了事, 教师后期的作业检测也无从下手, 即此项作业缺乏可检测性。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Finish your letter, 既然是完成书信的写作, 那么按照真实性任务教学的原则 (鲁子问2001、2003) , 写完后可采取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信件寄出, 这样也会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9号教师布置的第二项作业欠妥当, 原因在于Read a book about friends hip中关于友谊的书籍有哪些, 学生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书籍, 如果没有又该如何借阅, 这些内容该教师都没有考虑在内。另外, 如果是一本很厚的书, 一天肯定是读不完的。所以, 笔者建议该教师提供若干本相关读本, 让学生自由选择, 并规定什么时间读完, 读完后形成读书报告向学生分享展示。10号教师布置的第一项作业Review the article and the reading skills, 仍然属于指令不明确。学生如何复习, 教师又该如何检测都没有提及。存在相同问题的还有11号教师, 该教师布置的第一项作业是Use the skills a lot, 如何运用以及运用到什么程度才算是a lot都没有说明。

相比之下, 14, 17, 18, 19号等教师布置的作业更具体了一点, 作业完成的方式多少都有涉及, 但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作业的可操作性欠佳和作业没有分层。例如, 17号教师的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Make a thankfulness tree to share your thanks, 且不说该项作业与本节课的内容不太相符, 单说a thankfulness tree的制作就让人费解。我们知道有Christmas Tree, 还没听说过有a thankfulness tree, 假设这是该教师自己发明的, 她应该向学生说明用什么材质、如何制作。在什么都没说的前提下, 该项作业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作业没有分层是这九位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九位教师都设计了两项作业, 但他们没有提及让学生自由选择做第一题还是第二题, 即这些作业每位学生都需完成。

廖干喜 (2008) 指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 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等级进行作业设计。既让优等生有发挥的空间, 又保证‘学困生’在努力后能够得到成就感。”课后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一部分, 其内容应该在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地拓展和延伸,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记忆理解和实践探究相补充, 长时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相联系, 这样会使作业不单单具有知识性, 而且还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也会使学生乐于做作业, 同时也实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结束语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来巩固和运用当天所学内容。但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必定也会产生差异,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差异性, 布置两三道不同层次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完成的作业。在作业的内容上, 需要考虑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在复习课文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当天所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完成相关项目。这类作业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和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长远来说, 这也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使其终身受益。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作业内容的意义, 不单纯是练习巩固语音、词汇、语法, 更要关注其语用和语义价值。总之, 作业布置的内容需要具有可选择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摘要:作业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预习探究新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直接关系到复习与预习双重目的的达成与否。本文对20节初中英语阅读课展示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以期引起初中英语教师对作业布置的重视及对相关细节的完善。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作业内容,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廖干喜.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法.广西教育[J].2008, (5) :37.

鲁子问.2001.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性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真实运用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6.

鲁子问.2015.作业的功能与形式.mp.weixin.qq.co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10-2

一、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无书可读。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无书可读的现象。

据我们抽样调查,留守儿童家庭藏书量在30本以上的只占总人数的9%,有一些家庭甚至没有一本文学名著。留守儿童在家里无书可读,情况堪忧,到学校会不会好一点呢?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现在虽然各所学校都配有图书室,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图书更新慢,生均图书量偏少,这在农村学校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校已有几年没有更新图书了。另外还有个别农村学校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图书室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平时很少对学生开放,这样就加剧了留守儿童无书可读的困难。社会上对留守儿童是很关心,但是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方面,精神层面的关心较少,而关心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则更少了。综合以上,留守儿童无论在家庭、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很难找到有益的书来读,让大批的留守儿童陷入了无书可读的窘境。

2.无心读书。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这不仅是这些学生贪玩幼稚,还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再者,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在“唯考是举”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往往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点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无心读书,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读书无法。

读书无法,也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不会读书。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无力关心,再加上这些学生的祖父母文化层次偏低,也无法指导他们怎样读书。

其次,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可是,这种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于留守儿童就更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读书。

首先,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就拿笔者自己来说,笔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会把我读到的好书落在教室里,事实上并非我丢三落四,而是抛砖引玉、有意为之,因为笔者深知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其次,要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的氛围。笔者在班上开设了一门特殊的课程叫“从课本中走出去”,从《三字经》到《论语》《大学》、《中庸》、《史记》、《三国志》,从《百家讲坛》到《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笔者把很多的影像资料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把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收集的一些故事和得到的一些感悟与同学们分享,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在课外笔者还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留守儿童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然而一天的安排,无非就是上课,然后完成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他们为着理想在奋斗着。剩下的几近可怜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愿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尽量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它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指导学生养成“读说写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于是笔者就趁此机会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还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此外,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写读书笔记,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文艺范的青春励志句子下一篇:协会人事及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