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专业介绍(共13篇)(共13篇)
1.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一
我文学、哲学、旅游、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经络保健、儒释道文化探究
喜欢周到,细致,有序的生活,在别人能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能真心的高兴,舒服
管理经验丰富,凡事能以身作则,关心下属,提携他人;管理艺术才能较强,说话幽默,风趣但不失严谨.一些棘手的难题能轻松化之.
团队凝聚力强,能充分挖掘下属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且善于发现下属优缺点,合理调配取长补短. 曾带领团队33人分4组,他们都以我马首是瞻!以我为榜样!我对他们跟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所以他们通常尊称我为毛哥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同大家一起协同作战。
2.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二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分支机构,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电气“双高”专家库(以下简称““双高”专家库”):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专委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工程设计分会先后成立以来,为加快电气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搭建电气交流平台,促进电气行业技术创新,组建了电气“双高”专家库。
3.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三
关键词:电气;毕业设计;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78-01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提高、加深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总结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大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重要依据。好质量的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既能评价高校的教学与育人的质量,也能促进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质量普遍下降,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更科学化、规范化。实践出真知。这几年,我院在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总结经验,从选题方式、师资保障、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从而保证了优良的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合理化的选题方式。万事开头难。高质量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第一步。选题应尽量不要超出所学知识的范畴,应尽量包含所有的专业课知识,应根据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难度、深度要适中,设计的选题还要符合本专业的内容,迎合将来就业的方向,还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应注重学生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覆盖面比较广的专业,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学生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广泛。为此应在宽口径专业平台之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权。从目前的高校来看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专业主要是:一条项目主线(一个工程项目),两条方向支持(强电、弱电),进行安装、设计、预算、施工组织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同时迎接企业的面试选拔,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融入企业,真正达到“实习就上岗”的目的。
2.加大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充分發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
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团队应由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及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组合而成。老教师理论知识牢固,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机会多,而年轻教师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机会少,缺少的正是工程的实践经验。把他们组合起来,就能起到以老带新的目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序地壮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生产实习车间实践学习,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要悉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重点、难点和关键步骤要指导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指导毕业设计之前,学院应组织相关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细致地、有针对性的讲解毕业设计中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感。
3.加大监控管理机制的力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到某个阶段、小至每个细节的质量完成得好坏,都会影响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
指导教师监管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过程,是毕业设计的总负责人。指导教师应一对一地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耐心指导,保证学生有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指导的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监督并指导学生能按照进度计划书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学院应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召开动员大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学院应严格审查毕业设计任务书,对未通过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毕业设计期间,领导应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保证导师的出勤情况。对于工作散漫,没有完成进度、论文有严重问题或者是有严重抄袭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责令导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根据整改措施定期检查论文的完成情况,毕业答辩的时候,也要重点考察此类学生。还应认真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4.坚持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答辩。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答辩工作时整个毕业设计的关键,也是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手段。
整个答辩过程一定要把握一个尺度,整个过程要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下一届的学生才能认真地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小组由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组长和3-4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学生论文的撰写水平,实事求是地给出每名学生的答辩成绩,这样做能保证答辩过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公正、公开,还应保持井然的秩序,这样答辩的学生思路才能清晰,才能保证答辩的质量。毕业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成五个档次,优秀率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的最终得分由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两部分相加组成,其中导师评分满分为40分,答辩小组评分满分为60分。指导教师可根据该名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进度的完成情况、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所学知识的应用,毕业设计是否有实际意义等给出综合的评价,答辩小组成员可根据该名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现场答辩情况给出综合的评价。这样所得出的评分真实、客观、公正。评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绝不打同情分,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许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学生淘汰,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严格按照答辩的评定标准,导师不要有私心和同情心,答辩小组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要求的、质量不好的毕业设计坚决按不及格处理。
综上所述,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生毕业设计上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并且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探索、研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找出新办法、好办法,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高等院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
4.电气系各专业介绍(就业方向) 篇四
今年电气类实行按大类招生,第二年分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和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专业特色 主要培养在电力系统及发电厂电气方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及实训、电机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基础、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计算机控制、发电厂运行管理、高电压技术等。
就业方向 面向发电厂、电力网、大型厂矿企业等发供用电单位和电力建设企业从事电气安装、运行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以及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的生产企业从事电气设备、自动装置等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销售及维护等工作。
供用电技术
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供用电管理、供用电设备运行、控制、监测、检修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气CAD、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运用与维护、供配电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电力网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系统继电保护、电能计量、电力传动与控制、用电管理与监察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级供电部门的电气设备安装、运行、检修、调试以及用电管理、计量、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电气设备运行和管理工作,以及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
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培养在工业、企业电气技术方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电气工程CAD制图与读图、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电、电力电子技术、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检测与显示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应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主要可从事各类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开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大型楼宇、工厂、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电器、电子产品开发、组装、维护和制造工作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设有移动通讯方向,与全球领先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省内领先的现代电信技术实验室,开展“中兴通讯NC助理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兴通讯NC助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可推荐到中兴通讯及合作伙伴等通讯类企业就业。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TD-SCDMA、数据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电子设备、数控装置、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应用、运行、维护和开发等工作。
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根据国家新能源政策,依托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开设的新专业。
专业特色 主要培养风力发电设备安装、维护及保养,掌握电网运行专门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流体力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电机技术、PLC控制技术、变频技术与应用、风能与风力发电系统、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风力发电机运行维护、自动控制系统、风电场规划与建设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风电场运行维护以及风电电力项目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发、供、用电单位和电力建设企业从事电气安装、运行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或许最后才知道,自己一直都不愿意放弃的只是曾经的那段感觉,不是因为那个人
128√e980
训练眼睛的抗疲劳能力,专注的看某一样东西,多朗诵,可以对这镜子讲话,多用肢体语言,可以用哑语,不发出声音,光懂嘴
5.石家庄铁道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篇五
64路公交车:石家庄客运总站(起点)—石家庄火车北站—铁道大学—华北鞋城(终点);
31路公交车:石家庄站—运河桥客运站—260医院,下车西行约200米到学校招待所大门。
出租车:从学校到火车站(市中心)大概需要15分钟,车费10至20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近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计与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牵引供电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从事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及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备及PLC、电力系统分析、供电技术、牵引供电等。
【实习培训】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职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适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选择报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在校生谈专业】
6.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六
来源:巢湖学院招生办发布时间:2014-04-21 09:02:16查看次数:206
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咨询电话 0551-82362229,82361178)
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始建于1978年,现有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六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人。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数字电视基础》课程为安徽省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4人,讲师22人,实验师5人,助教8人,助理实验师1人;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36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有20多篇被SCI收录,30多篇被EI收录,2篇论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2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教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一项获“巢湖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学院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成立了“数字控制技术研究所”,近年来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项,1名教师被省科技厅列入安徽省第三批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
学院现有普通物理基础实验室,物理学专业实验室。工学专业实验室包括自动化原理实验室、模电实验室、数电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数字电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PLC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和自动化实训实验室等,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电工电子工程实训中心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心。
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部分同学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共有234名同学先后被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为研究生。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物理教育、物理应用研究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具
有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学科综合知识,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的、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基本技能实验等。
就业去向:可胜任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事业从事电子、材料、自动化设备等与物理相关的工作、亦可在研究单位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并面向现代化生产中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研制开发、生产制造、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电机与拖动、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厂供电等。
就业方向: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交换与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研究的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DSP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就业方向:可在教学、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备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管理和分析测试技术实际技能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微电子学概论、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TCAD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微电子产业的材料生产、检测和研究单位,半导体元器件与集成电路的生产、检测、设计和研发单位,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
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考研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进行深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各类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关工程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质。
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语言、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感测技术等。
就业去向:可从事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与管理所需的知识结构及潜能,能在工业经济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等。
7.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七
一、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学校一定要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以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在建筑电气类专业中, 具体的培养方法为:
(一) 理论基础知识方面
建筑电气类专业所学的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安装、建筑设备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电气消防技术等。其中, 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讲述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原理, 讲述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建筑设备控制技术讲授建筑给排水等设备的电气控制技术及系统安装调试;电气消防技术讲授消防系统的供电安装及布线接地, 讲授消防产品检测等。这些课程中的每一门都非常重要, 一定要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学习到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以便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二) 实践操作方面
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从两方面入手: (1)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尽量以实物、实际操作进行讲授, 如, 在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课堂中, 选用常用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及材料进行讲授, 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体验, 切实习得实际操作的能力。 (2) 在课后、周末、假期等时间多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实践操作。
二、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订单培养”是近些年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谋取双方共同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许多大学、高职院校都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合同。高职院校的建筑电气类专业在培养人才时, 也可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 我院多年来与地区企业, 如, 省建工集团、贵阳永清仪电科技、贵阳电控设备厂、贵阳金奥电梯、贵阳奥的斯电梯、中铁建物业、宏立城物业等建筑施工企业、物业管理部门、电力行业、工程监理单位、电气设备生产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 以帮助其培养人才为目的, 委托高职院校对其所招募的人才进行培养, 学员从学校毕业后, 返回企业进行工作。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个人、学校三方来说都是共赢的。在学校方面, 解决了招商问题和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在学员方面, 为学员省下了一部分求学的资金, 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在企业方面, 企业得到了理论知识能力强、操作技术扎实的技术型人才, 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以“实训中心”为平台, 引厂进校, 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工科类专业的学校一般都设有“工程训练中心”, 专门为学员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一平台, 引进一些工厂、项目进学校, 比如, 消防器材的研发、制造, 电气控制柜设备的生产、制造等, 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操作项目当中。另外, 在引厂进校时, 也从工厂里引进一些相关的技术人才, 让学生向这些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学习操作方法。
引厂进校时, 学校也可承担一些公益社会服务项目, 比如, 制造一些电气设备、消防器材设备等, 送往偏远的、缺少这些器材的乡村学校。这一过程既让学生进行了操作锻炼, 又参与了公益事业, 服务了社会建设。
四、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 开展集团内区、县一级职业技术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培训, 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贡献。职高学校里的教师无论在职业理论还是在职业技能操作方面, 都优于在校的学生。因此, 职高学校中的教师也应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但是, 职高学校里的教师由于常年从事授课、讲学工作, 在一线实际操作的时间不长,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 他们也依然难以满足一线的技术操作要求。因此, 我院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 和集团内企业技术骨干一道, 开展对集团内区、县一级职业学校教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让其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还拥有与时俱进的操作技能, 参与一线的操作工作, 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大体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四大类。高职院校属于其中的技能教学型, 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岗位上进行技能操作, 服务于社会经济事业建设。探索了高职院校的建筑电气类专业在办学中服务社会的方法、模式, 具体方法包括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实训中心”为平台, 引厂进校, 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服务区域经济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电气,服务,经济社会,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吝秀云, 刘合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的探索与实践科协论坛, 2012 (1) .
8.小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 篇八
关键词: 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自动化
随着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应出台,意味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但在阶段,智能建筑技术还不够成熟,还处于发展阶段。智能建筑主要是通过集成方法将通信技术、智能型电脑技术、建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而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电气技术。而智能建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弱电系统工程中,作为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其综合性更强,所涉及的领域更广,使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氛围越来越广。
1、建筑电气技术
1.1建筑电气技术的涵义
建筑电气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电气工程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中,有效将电工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智能建筑中的职能。在近几年的智能建筑中发展非常迅速。
1.2建筑电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建筑中,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被广泛应用,而且传统建筑电气技术的产品品种非常之多,能满足人们在某一个阶段的需求。对于产品而言,建筑电气技术比较成熟。但从总体来说,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在应用上是非常独立的,缺少了各种系统间的联结。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办公环境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加上产品本身功能的复杂化,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导致人们在使用中起不到节能的效果。另外,建筑安全性能偏低、管理效率偏低以及不易使用等缺点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电气技术通过不断的创新、优化改造,其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电气使用功能与服务功能的需求,在建筑中必须要安装变配电器、信息通信、冷热源设备、空调、通风器、电动扶梯、电梯、排给水设备等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的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分布领域较广,不但需要安全可靠的电源,还需要实时对各种设备参数进行监视,并加以控制。因此,现代化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2)能有效将强、弱电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3)可以通过利用弱电通信对强电通信进行控制;(4)使用方便;(5)管理方便;(6)节省能源;(7)建筑安全性较高。
1.3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
为了保证建筑中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的安全,必须在电子计算机中心安装接地装置。但在超高层、高层建筑中,由于投资、施工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接地装置未能做到最好。而计算机接地装置是非常复杂的,要是没有安装好,就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成熟,实践证明,联合接地可以直接利用该建筑的钢筋结构作为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是通过建筑平台实现智能化建筑的,而建筑电气技术就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建筑的前提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必须要依靠电气技术来保证弱电系统设备与线缆的安全,如防雷技术、抗干扰技术、电源技术、布线技术、防静电技术、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以接地作为例子,通常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还是合理可行的。但在安装接地装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接地电阻难以控制在1欧姆以下,要求特殊弱电系统只能通过单独接地来实现;(2)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电路是采用超大集成的,所以其抗扰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3)采用联合接地的计算机设备的抗雷击能力较差,因此,只能选用单独接地的方式。
3、电气技术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电气技术设计。施工设计院要对电气技术进行科学设计,再由集成商进行深化设计,最终将设计发放到工程承包单位。主要是因为设计院对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比较熟悉。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要以技术先进成熟、实用可靠以及经济合理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并要求产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可扩性。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3.1要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的实际使用上,电气设计要适应智能建筑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电气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选用稳妥、可靠的新技术,但新技术的选用也要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等原则。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选用实践证明成功的产品,不要盲目追求最好、最贵的,要选择最合适的产品进行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3.2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由于每个系统与设备的适用范围都不一样,其功能与性能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产品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从系统与设备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选择最合适的产品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设计的产品,使电气技术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4、智能建筑电气安装中的质量监控
在现代化智能建筑中,其专业设施非常齐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能满足人们的对建筑电气的需求。为了使智能建筑正常运行,发挥智能建筑的功用,其强、弱电系统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非常重要。因此,对智能建筑电气的安装质量进行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4.1质量监控的前提条件。
在电气施工前,必须要对设计图进行全面的审查并修改。只有对设计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才能将设计图中的错误逐渐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计的质量。
4.2熟悉规范,提高质量
在电气安装的施工过程中,技术监管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进行科学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施工质量落实。
4.3对质量目标进行有效预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明确工程重点的所在。在对电气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明确电气施工的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质量目标进行有效预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建筑平台,作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电气设计能有效保证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备与缆线的安全。而建筑电气的设计就成为了智能建筑的关键。而电气设计必须要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等原则,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电气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晓峰.小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资讯,2009.03(14):84-85.
[2]王青.浅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之间的联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12):124-125.
9.建筑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篇九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到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造价、监理等工作。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监理公司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设计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能够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及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造价、监理等工作。
三、工程监理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建筑工程建设一线,具有扎实的工程监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经济、组织、管理和法律知识,能够胜任建设工程监理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到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企业等单位从事监理、施工等工作。
四、工程造价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能进行建筑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决算和工程项目管理,从事建筑招投标管理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神的高等应用技术和管理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建筑企业、安装公司、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预算、成本核算、决算等工作。
五、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使学生具备室内设计的能力和一定的装饰技能,并熟练掌握室内设计及施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建筑室内装饰企业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主要岗位是室内装饰设计,组织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员等。
六、建筑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筑设计美学知识,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工程管理方面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10.谈谈智能建筑工程中建筑电气技术 篇十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电气技术 弱电技术 建筑设计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不断的增多,设计也日趋复杂化,建筑电气技术保证了所有设备互不干扰的正常运行,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一、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四、建筑電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11.建筑电气专业介绍 篇十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电气,审查,控制项,一般项
1要点”编制依据
“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星级电气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 825-2011) 及下列规范和标准的相关条文来编制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687-2009) ;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11/938-2012)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标准》 (JGJ/T 163-2008) ;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7-2011) ;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等。
根据上述规范和标准的有关条文, 来审查是否满足和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2要点”主要内容
审查要点分为两部分, 一是住宅建筑, 二是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指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旅馆建筑)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 825-2011) 一星级评价标准内容一共有6项 (即6个指标) :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
6) 运营管理。
3住宅建筑电气专业审查内容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825-2011) 6个指标中, 有如下5项指标属于住宅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内容。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般项) 4.1.15条;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4条;
3)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4.2.9条;
4) 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2条;
5) 运营管理 (一般项) 4.6.11条。
在住宅建筑绿色一星审查中, 这5项在电气专业审查范围内, 下面详述。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般项) 4.1.15条要求住区光环境控制应满足:“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住户外窗和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 夜景照明设计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的要求”。该条的目的是控制小区室外照明不对住区及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 小区道路照明和小区景观照明目前都是由专业公司设计和负责, 电气专业基本只配合提供用电电源和预留电量, 设计时间与项目本身设计也不同步。小区室外管线、道路照明和绿化都是在设计的最后阶段, 有可能房子已卖出而室外总图设计还没做。在这种情况下, 绿色建筑一星电气专业审查要点要求设计方要在设计说明中增加对室外照明防止光污染的有关要求即可。
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4条:“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 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声控或光电控制。”这条和节能审查基本相同。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第10.1.4条“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第8.7.5条“共用部位应设置人工照明, 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度装置和节能控制措施……”。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11) 第9.2.3条“住宅建筑的门厅, 前室, 公共走道, 楼梯间等应设人工照明及节能控制”;第9.5.2条“有自然光的门厅, 公共走道, 楼梯间等的照明, 宜采用光控开关”。第9.5.3条“住宅建筑公共照明宜采用定时开关, 声光控制等节电开关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第6.3.5条“居住建筑的楼梯间, 走道等室内公共场所的照明, 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装置 (光源, 灯具及附件) 和节能控制措施”。
住宅的公共部位主要指楼梯间、电梯前室、走道、一层门厅和室外雨篷灯, 楼梯采用节能开关的做法是没有争议的, 多层住宅楼梯间一般都是天然采光, 高层几乎都坐电梯, 走楼梯的少, 一般住宅楼内走道长度较短, 出门离电梯很近, 塔楼走道有自然采光的地方多, 只有电梯前室有的有采光条件, 有的没有采光条件。没有采光条件的照明灯用感应开关, 可以解决在公共部位人工照明问题。我个人认为, 我国人口众多, 城市中高层、多层住宅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没有自然采光的公共部位灯长期亮, 能源损失很大。生产1k Wh电, 需0.4kg标准煤和4L净水。依照国家标准计算, 每生产1k Wh电, 就会释放不同量的有害气体, 其中CO20.997kg, NO20.03kg, 氮氧化物0.15kg, 碳粉尘0.272kg。节约电就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绿色建筑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 还应按强条执行, 在公共场所的部位, 一律采用节能控制措施。
3.3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4.2.9条:“选用节能电气产品, 同时电梯选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根据目前设计工艺流程, 电梯由建筑专业选型。不在电气设计范围内, 审查要点把这个内容拿掉了, 在编制绿色建筑一星审查要点中参考所有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评价标准等都不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节能电气产品主要指的是变压器。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第6.1.2条, “住宅小区变电所应选用D, Yn11接线的低损耗节能型电力变压器, 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标准》 (GB120052) 的相关规定。”就北京地区来讲, 在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 大部分小区变电所由供电局负责, 不在设计单位设计范围内。若供电局设计的情况下, 设计者可省略上述内容, 若设计院负责, 设计说明和低压配电系统图中都应表示出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变压器的规格型号。
3.4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2条:“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集中供热实现分户热计量 (分摊) 与收费”。
目前关于住宅设计和电表的设置, 北京供电局有明确的规定。各设计单位也都是按供电局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每户设电表, 住宅“力柜”设总表, 住宅“力柜”里供电的对象主要是公用设施电梯、公共照明、潜水泵、消防风机等。
绿色建筑一星级电气专业审查要点中居住建筑根据: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11/938-2012)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50668-2011) ;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等有关规定, 要求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确:
1) 居住建筑应以户为单位设置电能计量装置, 可再生能源发电应设置独立分项计量装置。
2) 公用设施应设置用于能源管理的电能表。
3) 实施分时电价政策的地区, 每户安装分时计费电表。
可再生能源一般指的是光伏发电, 北京市内住宅光伏发电用的很少, 一般北京远郊区公共部位照明有用的, 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 有补贴, 这种情况下需要单独计费。
3.5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 (一般项) 4.6.11条:“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在编写绿色一星审查要点中, 我们编制组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825-2011) 的编制组成员交换了意见, 他们指出: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第8.1.4条、8.1.5条和《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第8.1.7条, 这3条都是强制性条文, 内容为:
1) “住宅的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 采暖供回水总立管和电气、电信干线 (管) , 不应布置在套内, 公共功能的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解和检修的部件, 应设在共用部位。”
2) “住宅的水表、电能表、热计量表和燃气表的设置应便于管理。”
住宅电气电信设计的设备, 管道主要指住宅配电室、住宅弱电机房、住宅强电井、弱电井, 各层电表箱等。这些毫无疑问肯定都在公共部位, 占用哪家均不合理, 谁家都不答应。关于设备, 电气专业也可以理解为变电室设备、配电室设备。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第6.1.1条“配电室的位置应靠近负荷中心。”配电室靠近了负荷中心, 减少了电缆长度, 减少了与水暖专业管道的交叉, 有利于维修, 改造和更换电气设备。变配电室, 配电室深入负荷中心对节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达到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 (包括原节能设计内容) , 在设计中增加的内容如下:
1) 室外照明要防止光污染, 应在设计说明中叙述。
2) 选用节能电气产品, 主要指变压器, 在设计说明中和低压配电系统中表示。
3) 住宅电气的计量与能耗监测, 这里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应设置独立分项计量;分时电价政策的地区, 加分时计费电表, 执行分时电价制度”的内容, 在设计说明中或系统图应注明。
4) 住宅电气设备、管道的设置应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可在住宅电力、照明平面图中表示。
优选项在绿色一星建筑中不参评。
4公共建筑电气专业审查内容
在公共建筑绿色一星审查中, 在电气专业审查范围内一共包括5项内容, 详细如下: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1项) 5.1.4条:主要内容是室外照明防止光污染。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共2项) 5.2.4条、5.2.5条:5.2.4条主要内容是照明节能;5.2.5条主要内容是新建的建筑物能源分类计量与监测。
3)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共2项) 5.2.15条、5.2.16:5.2.15条主要内容是选用节能电气产品, 5.2.16条主要内容是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能源分类计量与监测。
4)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1项) 5.5.6条:主要内容是指照明标准、统一眩光值, 一般显色指数的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的有关规定。
5) 运营管理 (一般项1项) 5.6.7条:主要内容是指设备的位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优选项在绿色建筑一星评审中不参评。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4条:“不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带来光污染, 控制建筑外立面可产生反射光和眩光的材质以及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住户外窗和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这一条和住宅建筑的4.1.15条 (一般项) 中心思想是一样的, 只是住宅和公共建筑室外照明的内容不太相同。住宅建筑在北京地区 (高档大型住宅小区除外) 景观照明少, 只有小区道路照明和绿化的庭院照明, 而公共建筑, 建筑物立面照明、广告照明、夜景照明、路灯照明都有。建设方要求的标准和追求的效果也越来越高, 基本上都需景观专业公司来做专项设计, 专业公司有自己的团队, 配套电气设计人员。建筑物主体电气设计只需提供电源, 提供用电量即可。审查要点要求, 设计说明中有此项说明即可。可根据《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2008) 第7章编写有关内容。审查单位不负责审查具体内容。
1)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4条:“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现行值。”这一条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第5.2.4条是相同的。同时这条也是节能审查中的内容, 审查要点中提到的6.1.2条~6.1.7条 (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旅馆建筑, 医院建筑, 学校建筑, 工业建筑) 都是强制性条文。从施工图审查中发现, 功能性房间和场所 (配电室, 库房, 风机房, 空调机房, 泵房等) 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超标是普遍现象, 上述场所功率密度值均为强制性条文, 大家在做照明设计时一定要注意验算, 工作再忙也要在设计中遵纪守法, 不违规。
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11/938-2012) 第11.3.2条“应根据建筑内各场所的照明要求, 合理利用天然采光, 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具有天然采光条件或天然采光设施的区域, 照明设计应结合天然采光条件进行人工照明布置。
(2) 具有天然采光的区域应独立分区控制。”
在审查要点加入了这一条, 是从民用建筑的特点来考虑的, 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楼、医院、学校等工作场所都有窗户, 都具有天然采光条件, 合理布置照明和开关对节能有重大意义。对于每个工程都有这个问题, 所以在审查要点中提出, 是可操作并切实可行的, 目前设计者也是这么做的。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5条:“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这条也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第5.2.5条) 。
计量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商业行为, 用电交费;一个是能源监测, 通过能源监测, 进行电气设备用能分析, 从而指导设计, 指导运营管理和加强人的行为节能, 强化人们的节能概念, 并给国家制定能源方针政策提供一些第一手资料或参考资料。
过去计量是分为照明电力两大类, 其他都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装电表的。现在, 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对计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冷源指的是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冷冻机, 风冷式空调机组等。热源指采暖用的热力站或水专业的热交换站 (用于生活热水) 。输配系统指的是暖通空调专业冷冻水泵, 冷却水泵, 冷却塔等设备。输配系统是冷冻机的附属设备, 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表, 由低压配电系统直接供电。在编制绿色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中, 暖通空调专业提出冷冻水泵, 冷却水泵, 冷却塔分别计量, 经反复探讨, 电气专业审查编制组提出反对意见, 认为分别计量没意义。如果以能耗监测为目的, 不用每个工程都这样做。可有针对性地找一些运行单位, 很容易就能达到上述结果。不可大规模大面积地推广计量, 既浪费电表, 浪费有色金属, 造成环境污染, 又增加了一次性投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825-2011) 第5.2.5条提出照明和办公设备单独计量, 我们在编制审查要点的过程中增求了各设计院和各审查单位的意见, 大家都持反对意见。一般办公设备是台式电脑, 小型打印机, 复印机, 都是以插座的形式供电, 办公设备和照明一直是一个照明配电箱, 均属于照明类用电, 从没分开过。如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825-2011) 第5.2.5条要求, 照明办公分别计量, 对于量大面广的办公用电来说, 末端配电箱的数量将大大增加, 电缆增多, 导线增加, 投资增加, 不但不节能, 更谈不上绿色建筑了, 所以在审查要点中去掉了这一条。
3)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5.2.15条:“选用节能电气产品, 同时电梯及自动扶梯选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本条和住宅的4.2.9条是一样的。绿色一星评价标准的节能电气产品主要指变压器。只有设计变电所才涉及变压器的选择, 根据目前设计工艺流程, 电梯属于建筑专业负责。变电所 (低基) 局管户由供电局负责, 自管户 (高基) 由设计院负责, 但一般情况下变压器及低压配电系统还是设计院设计。只要有这个内容, 在设计说明及低压配电系统图中均需说明和注明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型号) 即可。
4)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5.2.16条:该条与控制项5.2.5条基本相同。一个是新建、一个是改扩建, 没有其他区别, 都是计量内容。
4.2 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6条:“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中的有关要求。”这条反映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室内照明质量是绿色照明的主要指标, 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在节能设计中, 对于统一眩光值 (UGR)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第4.3.2条“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常用房间或场所的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 (UGR) 评价, 按附录A计算, 其最大允许值宜符合第5章的规定”。第5.2.1条、第5.2.2条、5.2.3条、5.2.4条、5.2.5条、5.2.6条、5.2.7条、5.2.8条、5.2.9条、5.2.10条、5.2.11条、5.3.1条、5.4.1条对大部分场所都注明了眩光值, 设计者可参照以上内容在设计说明中叙述或在照明节能设计判定表中填写。《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第4.4.2条“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 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 (Ra) 不宜小于80”。这条表示的方法和眩光值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第4.4.1条, 把光源色表写进了审查要点中主要是从绿色建筑来考虑的。按规范设计, 可一并写进照明节能设计判定表中。
4.3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 (一般项) 5.6.7条:“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目前, 公共建筑中的变电所、配电室、弱电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控制室、以及强、弱电竖井, 基本上它的位置都在公共部位, 都便于维修、使用, 基本上满足改造和更换的各方面条件, 主要审查电力平面图。不在公共部位、审查要点提出意见。
5结束语
1) 绿色专篇可与节能专篇合写, 也可单独叙述, 审查要点中未做规定。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11/T825-2011) 中, 控制项是必须要完成的, 一般项要尽量完成, 以和其他专业配合, 优选项不参评。
1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篇十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
1.1 专业创建
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有:郭俊、温强为、陈在康、张福臻、方怀德。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大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他们是:路熠、贺平、盛昌源、武建勋、刘祖员。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年成了暖通专业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1958年,湖南大学成了暖通专业。
以上,我国最早成立暖通专业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同济、东北工学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天大、太原工学院(由太原理工大学继承)、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及湖南大学,即暖通界俗称“老八校”。
该阶段专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特点:基本上照搬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是由前苏翻译过来。
1.2专业探索及积累
创建初期培养模式及方法中存在问题:学制太长(5年)、计划学时太多、教学内容太多;
1958年,国内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各院校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改革,在“削枝保干”思想指导下,有关土建的课程如:工程结构、结构力学、测量学等课程被取消,原“供暖通风”课程分为“供暖与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及“空气调节”。
——同时,大多数学校把“供煤气”这个分支也取消,专业名称变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后来随着城市煤气事业的反展,在部分学校(如哈工大、北建工)单独设立了“燃气工程”专业。
本阶段改革,各院校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教材多为自编的讲义。1963年,在原建工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暖通专业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组成编审了一整套暖暖专业适用的全国通编教材。
1.3 专业大发展
1978-1998年,是我国暖通专业大力发展时期。期间设有暖通专业本科的高校发展到100多所,设有专科的高校也有近100所。同时,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高校暖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全国统编教材。
1.4 改革与扩展
1998年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504种专业减少为249种;其中把密切相关的两个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合并,增加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等内容,形成的新专业定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阶段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突出特色为营造人工环境!为适应这一特色,专业基础科除了原先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外,增设“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这三门课程是真正体现建环专业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40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
到2007年,已经有近20所高校具备了建环专业的博士生培养资格,其中13所已经招生,硕士、博士点名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已有博士生招生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湖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重大、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天大、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大、东华大学、上海交大。
2、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国内
目前国内近140所高校设有建环本科专业,各校各地办学层次不一。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框架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专业方向有:暖通空调方向、城市燃气供应方向、建筑给排水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一名学生只能选修1各或2个专业方向,其他方向可基本了解。
建环专业是利用能源来创造人工环境,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下,“消耗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是我们专业追求的目标!
本世纪建环专业发展的特点:在专业教育及工程应用领域,确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关注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更加关注建筑功能的扩展,使建筑和建筑环境成为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和提高优质生活的载体。
2.2 国外
国外建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100多年。
1985年第一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大会在欧洲召开。
俄罗斯
成立于1928年,本科教育学制一般5年。其中俄罗斯大学最早设有建环专业,目前莫斯科建筑大学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力。
美国
美国没有独立的建环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内容大多分布在建筑系或机械系,学习内容着重设备技术,学生毕业后在暖通行业就业,亦可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
美国建环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设备,学生毕业后对机电一体化和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理解,因此美国建筑设备制造业居于世界领先。开设暖通类专业的知名学校有: 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欧洲
英国、瑞典、丹麦等西欧及北欧国家设有建环专业,其特点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专业课和系统相关的课程,建筑设备相关内容不多。瑞典、丹麦有几所著名大学设有建环专业,学习内容和范围与我国基本相同。知名大学有:诺丁汉大学、雷丁大学、丹麦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
日本
日本有40多所高校设有建环专业。本专业作为3个研究方向(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之一设在大学的建筑系,因此,日本建环专业与建筑结合紧密,其建筑设备系统设计严谨完善。知名的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鹿儿岛大学等。
3、就业去向
我国暖通空调设备的生产及其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管理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2006年,我国散热器产值超过130亿元;活塞式制冷机、空调末端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央空调市场需求超过200亿元,到2010年预计可达350亿-400亿元;家用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各级
政府建设、规划、管理、消防、质监、环境评价部门;燃气热力公司、工程公司、设备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城市物业管理部门等。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规划管理、工程施工、生产运行等工作。同时该专业可以报考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低温制冷、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管理、热能与动力等学科的研究生
具体可分为如下就业方向:
进行设计工作
在建筑设计单位从事供暖、通风、制冷及空调设计;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等方面设计;也可在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建筑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还可以在市政部门等从事燃气供应等设计工作。
从从事概、预算等造价工作
从事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概预算和安装工程招投标等工作
从事施工管理和职工组织工作
在建房地产公司从事筑安装工程公司(包括建筑消防工程公司)或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组织
从事工程监理工作
在质量检查部门(质量监督局、检测站)从事建筑与建筑设备的安装质检工作,在安装工程监理公司从事设备监理工作
从事建筑环境管理及建筑设备维护工作
对高级商厦、宾馆饭店、办公大楼、机场、邮政大楼、会展中心、地铁、医院等大型民用建筑以及医药厂、卷烟厂、纺织厂、电子厂、冷冻厂等工业建筑以及一般物业管理公司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销售与管理
从事建筑设备、制冷、空调设备等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等工作
建筑能源环境评估与咨询
从事建筑能源环境模拟、评估和咨询的相关工作,是一新兴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3.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篇十三
徐 健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而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各高校中建设这门专业对于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电气照明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2]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2005
【建筑电气专业介绍】推荐阅读:
建筑电气工程师面试自我介绍08-25
建筑电气论文2000字06-21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策略08-01
建筑电气实习报告08-16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研究08-2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09-01
建筑电气顶岗实习总结11-03
建筑电气工作收获体会12-18
建筑电气工程师述职01-09
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要点分析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