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

2024-11-30

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精选11篇)

1.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 篇一

潭山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思考

宜春电大06级教管专科姓名:刘伶俐学号:067084846

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潭山中心小学的普遍现状,既为潭山中心小学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同时也为明年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我特做了如下调查。调研结果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有趣的故事”占36%,“语文自身的魅力”占

58%,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占69%,“教师的人格力量”占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24%。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3)学生的情感领域并未触动

语言文字既能表意,也能传情,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面无表情的语文教师,望着几十位同样面无表情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不能靠告诉、讲解,更不能靠强制、命令,因为那样产生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情感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尤其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文之前,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或“有感情地”读下一段,这样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

3、教学过程与方法

(1)几乎所有的教师能在规定课时内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其中只有一半的教师“能顺利完成”,表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安排与学生实际能力并不完全适宜。访谈中一位教师说:“我们现在几乎不会上课了,不知抓教材里的什么?‘粗枝大叶,粗到什么程度’?有些篇目观念新了,但难度大了。课后习题要求过高,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内容少,练习无从下手,考试凭借什么?作文教学难,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习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于古代诗文,学生知识、阅历相对缺乏,无法充分领悟其中的意义,教师们主张在这些文章中能附加相关背景资料。特别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呼吁增加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开阔视野。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加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仍然存在,且地区也有差异。

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但从访谈和课堂观摩中了解到“满堂灌”仍在课堂中普遍存在。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当然要讲知识,但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课堂上纠缠于离开了课文整体背景的那种字、词训练,有的甚至是文字游戏。例如,填空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了常见的现象,脱离了语境的造句和名词解释,常使学生不知所措。

一问到底。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着边际的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训练。这种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问题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问到底,这样好像课堂上很热闹,其实掩盖了学生的被动,与一讲到底如出一辙。提问当然重要,但提问要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启发性(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更无教育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统计,70%的教师“偶尔使用”或“不会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外人来听课时才使用。从中不难看出:首先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设备匮乏问题较普遍,我们全县只有首山站村小学有大屏幕。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这与现代教育差距尚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更大。

4、知识与技能

(1)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但高学历所占比重尚小。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教师自身对学历的提高,应予以充分重视。另外从实际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来看,教师实际水平和学历基本合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落伍,信息摄入量不足等。

教师们也普遍感到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将来面对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处理起教材力不从心。绝大多数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亟待提高。据访谈了解到,能“经常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很少,教师综合素养的偏低,限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向外延伸,影响着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多数教师能经常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但不少教师反映,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精力搞教育科研,只能应付差事。一些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干扰,教育科研活动只是个概念,没有具体实在意义。

(3)教案书写任务繁重,书写内容多,形式繁琐,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抄写教案上了,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蓝本,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理念

(1)“探究”、“合作”式的学习理念在学生中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不高。“偶尔”和“从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有80%,另一方面也说明语文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渠道不够畅通。

(2)85%的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性。这透视出现代教学媒体的充分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与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特征相吻合。

(3)60%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仍有30%的学生“暂时搁置”、“置之不理”。这种情况说明语文教育除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外,更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大部分学生把教科书列为主要阅读内容。一部分学生把作文书刊作为最主要的阅读书目。阅读卡通、连环画和科幻小说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面相当狭窄,能够综合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的学生甚少。

2、学习的情感趋向

(1)80%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20%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弥补。

(3)95%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信心,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4)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趋向

学生喜欢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这符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的认知特点。《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都是他们喜欢的篇目。

学生们还喜欢科技、科幻类作品,反映出学生们对新科学技术的热切关注。还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经济发展、童话、神话等作品。

3、学习方法

(1)访谈显示。50%的学生能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较

为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访谈中所占比重不够理想。传统的“听讲、记笔记,做作业”的学习方式占40%,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这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率。

(2)50%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

“找同学商量”,另有一部分学生“请教老师”和“独立解决”。统计表明,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学习中所遇困难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之间存有明显的差距。

4、能力状况

(1)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更不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形成能力。

(2)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能力,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缺乏。

(3)语文课外阅读量不足。

学生课外阅读访谈调查结果统计表

通过此表能看出,学生的阅读、背诵篇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图书条件、教育观念、学习观念等)的影响,数量少得惊人。除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读书量严重不足。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现阶段语文教育令人不甚满意的现状。

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模糊认识,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作用,课程评价方式不尽科学。

2、教师教育教学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

3、教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4、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师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

5、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视野不够宽广,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状况。

6、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情结在学生情感审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现,现行教材中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题材的篇目匮乏。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7、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运用综合、灵变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8、学生阅读量少,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机制没有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中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缺失。

(二)建议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2、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注重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外,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手段。

3、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审美理念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应更多考虑城乡差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5、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满堂罐”的被动为主动学习。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

于推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大教育投资,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方面的。教师也应积极参加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7、把继续教育体制与终身教育观念纳入到教师培训培养当中,确保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8、强化教育科研地位,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9、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0、教师要勇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重爱国主义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选取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篇目。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文章,并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1、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把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最主要地位。课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实现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新突破。

2.县级党校现状及改革新思考 篇二

关键词:党校;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44-02

县级党校是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履行着学校和部门的双重职责,承担着干部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同时兼有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的职能,履行对公务员和党外人事进行教育培训的职责。党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县级党校现状分析

党校定位:目前县级党校是当地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正科级部门,是当地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专职机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党校教育不同于国民教育,培训对象相对固定、单一,对社会开放度较小等诸多原因使得人们对党校的职能和作用不甚了解。在同级部门眼中,党校也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单位。

办班体制:县级党校的主体班次办学模式,一般由县级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在年初制定全年的办班计划,在班次设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等方面做规定,然后由组织人事部门依照计划下文确定参训人员名单,党校很少参与全年主体班次计划的制定,只是被动地依照计划开展培训工作。由于缺少规范的教学计划和严谨的工作步骤,在办班过程中,容易出现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难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办学条件落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就中共雷山县委党校而言,仅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普通教室、五间不足20 平方米的办公室,学员住宿楼和食堂均无。近几年来,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配套设施不完备,硬件和软件配备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培训任务。由于经费紧张,新的设备难以得到补充,功能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干训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办学质量。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科研能力。比如中共雷山县委党校现有编制18人,在职职工16人,其中4人在编却借调其他单位工作。同时在职人员还承担党校以外的其他挂职、扶贫等工作。留下的工作人员和专职教师就存在了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不适应改革需要的“顶梁柱”。

办学经费不足,自身发展提升困难,因为县级党校是全供事业单位,微薄的办公经费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培训任务。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县级党校的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

二、县级党校改革新思考

(一)加强领导,提高师资能力

加强领导,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工作日程。县委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注重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党建工作之中,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拓展基地,增添教学设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在各行各业干部录用要求在提高。录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都很高,因此,全功能教学基地是现代干部教育中开展现场教学的需要。它更注重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目前各县党校占地面积小,设备条件差,实践基地无,根本无法实现培训需求。因而各级党委应该注重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备,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实验基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干部培训的的基本条件。

(三)转变观念,改变培训模式

1.坚持“以学员为本、按需施教”

干部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需要遵循特殊规律。学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当的认知水平,要求党校的干部培训既要有前沿理论的深度,也要有现实实践的厚度。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角色年龄等现实状况,要求党校的干部培训既要有激情的理念更新,更要有多种教学形式的相得益彰。这些都需要党校的干部培训朝着理论性和现实性、时效性和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

2.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相结合

县级党校秉承着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并解惑这一传统,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一直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也多是全国性的、一般性规律,介绍的是一般性经验。由于各种原因,县级教师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殊性了解不深,知之不多,不能成为课堂主要内容。因此党校培训难以引起学员共鸣,学员总是觉得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游离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是目前党校教学中最大不足。

3.注重知识传授与学员能力相结合

随着我国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这些人进入党校学习,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政策解读和知识传播;党校教师也不再是仅仅帮助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素质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学员掌握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应从知识的灌输转到能力的提高上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与学员共同研究的教学案例。把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教学的研究课题,是解决学员工作实际最好方案。这不仅让学员在学习中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员在工作中的各种应变能力,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员自身素质的目的。

4.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力

变“死”的教学为“活”的教学,是党校教师应该探究的新课题。党校教师,要推进研究式教学,即以探讨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为特征。实施时要抓好三个关键: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互动教学。在这当中,案例要精心筛选、恰到好处,问题设计要科学、切合实际,以便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开展专题研讨,即组织学员围绕某一主题集中进行研讨,按讨论题目分主题发言、补充发言、自由发言、辩论发言、教师点评等环节,把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要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亲自下基层,当农民、当工人、当士兵。通过下田割稻、与村干部和村民促膝长谈,亲眼目睹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问题走进课堂,让课堂适应生活。力求过去“死”的课程变为“活”的案例。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员学以致用。

(四)拓展领域,办多功能培训中心

党校教育是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长期以来,县级党校的教育只是单一的培训模式,因而造成了生产第一线大量需要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得不到自身能力的培训和学习,如果党校在承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培训中加强科技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承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中实现自身的培养和教育,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多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党校将是我国现代建设中不可少的令党和政府满意的全新的伟大阵营。

(五)整合资源,共同办好高规格党校

为推进县级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减少执政成本,增强党校整体实力。就目前各县级党校的实际情况,地区党委应该就相临县(市)的地域、经济、办学等情况对党校进行合并。区域上就地就近、业务上功能相近,整合县级党校,并对县级党校进行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再设置。是提高党校办学的新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办出有特色、有能力的合格的党校。也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3.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篇三

老城小学

庞述霞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程,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所以,我熟悉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认识课程结构,了解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为实施积累一点理论指导,使自己在实施中有了方向、原则。

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观念才有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我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反思或与同事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教师角色、教师行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以往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的方向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力求他们会提问题,同时与同学合作,通过观察、做游戏、模拟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我提倡一种自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记忆才会更忧新,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总会有所收获。

四、抓住课改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引导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 篇四

一、内容枯燥,机械的抄写,让学生失去了完成课外作业的兴趣。

“度”不适合。有的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量太多,一晚上要学生抄一个单元的生字、词语或一下子完成两张测试题等,以至于学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写完,甚至有的低年级学生写不完,只能家长代劳。我们邻居的一个孩子,才读二年级,每天一回家就写作业,吃了晚饭接着写,所有作业写完已将近九点钟,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

有的老师为了便于批改,布置的作业就没有难度,只需抄抄写写,学生写时也不需动脑子,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语文能力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也有的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难度过大,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学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这对于那些连理解课文都成问题的学困生来说,这可能写好吗?

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许多教师感叹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不好或完成得很差,甚至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学生认为作业无趣。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对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就只能被动完成,当然效果不佳。有些教师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学生则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不管合适不合适,有没有作用,学生都得做。这样造成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消化”不了,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又得不到提高。教师呢,只管学生做了没有,效果如何则放在次要地位,从而造成课外作业不到位。

批改草率。很多老师都只为检查学生有没有做课外作业,批改时潦草地写上一个等第,毫无激励性的语言。有些老师片面追求作业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作业答案稍有违背的地方,都予以否认。办公室里常有这样的老师,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情况下,立马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久而久之,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甚至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对学习也有了一种恐惧感。

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语文课外作业不满意,有多数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的最大希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坚持课外作业布置“少而精”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外作业的目的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还是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有清楚的认识。如为达到巩固字词的目的,一般一篇课文第一课时上完,可布置让学生抄写生字、课后的词语。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老师可在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形式:上网、翻阅图书、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专门的资料积累本上。如为了达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的目的,教师可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为了检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在文中选择重点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如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完《老师,您好!》或《我们爱你啊!中国》等诗歌后,可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来写一写自己的父母或家乡。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小镇的早晨》,我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早晨,抓住校园早晨的特点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小练笔,学生有“法”可依,所以写得都不错。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二、把准课外作业的“度”

这里的“度”包括量度和难度。所谓量度就是作业量的多少,即花多少时间完成,有多少题目等。难度就是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所布置的作业有多少学生能顺利完成。

首先,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量要适中,应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量太少,不能起到训练的效果;作业量太多,学生做不完则会给学生造成负担。

其次,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把准难度,要遵循大纲,吃透教材,把握年级段训练重点,要深入了解学生,考虑个体差异,做到难度有针对性。对于优秀的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提高题,如写小练笔、搜集相关的资料等。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就比较适合做一些字词积累、简单运用等。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思维潜能得到挖掘,努力争取把作业布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如教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我针对班上学生的差异,设计的课外作业是: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

2、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3、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三十年后,我又来到了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完成,结果学生做得很好。

三、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这就要老师尝试变化题型;或变换角度,以大语文观看待语文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新闻,向家长复述课文等。更值得尝试的是,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课外作业,如绘画、设计、剪贴、摘抄等。如我允许学生在课外作业本上绘画,学生画上了一棵大树,在树根部写生字,在树干上组词,在树叶上造句,设计新颖,图文并茂,我对此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可开心了,一个个很用心地去完成作业,字也写得更棒了。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三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又如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我让学生去收集像肖邦这样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学生很快找来了很多音乐家的生平简介,有关音乐家的故事,他们的代表曲磁带,这样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又欣赏了名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完课文《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排演课本剧,然后进行比赛,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演得很投入。

四、认真对待课外作业的批改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课外作业学校不检查,所以批改就比较马虎、草率。其实,课外作业中也体现学习者的书写习惯,语言风格,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因此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及时、认真。认真批改作业应该这样做:如作业要统一批改等第;正确使用各种批改符号;注明批改日期和作业订正的要求;加注激励性的批语和评语;书写认真、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认真批改作业还意味着老师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与解答疑难困惑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们的成功快乐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提高。

如有一次,我翻开一本家庭作业本,一位学生在作业后面写上了这样的一段话:“魏老师,您昨天对我说的话我一定会牢记,您放心吧,我一定改正缺点,看我的表现吧!”我一想:哦,原来这位男生昨天我找他谈心,因为他最近上课老走神,我询问了原因并教育了他。没想到他还真听进去了。我马上在后面写上: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说到做到!作业发下去,我发现这个孩子两眼放光,脸上非常兴奋。因为平时的课堂作业是不允许学生在上面随心所欲地写,所以,很多时候课外作业本就成了学生和我的“对话本”。有的学生向我倾诉烦恼,有的请教问题,有的学生还出题目考我。有些脑筋急转弯还真把我难倒了,我只好向办公室的老师请教,请教还不会的,只好上网查找,如果还查不到的话,我只好老老实实承认:对不起!这道题请赐教!这下那个学生可得意了,下次的作业中除了上一题的答案,又多了一题,这一题变成了选择题,降低了难度,真有意思。当然,作业中更多的是学生送上的一句句轻轻地问候、温馨的祝福。我嗓子哑了,学生马上在本子上提醒:注意保护身体,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我除了表示我的感谢,我也会用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鼓励孩子们把字写工整,努力学习等。我们老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而是要真诚地送去一份赞许。也许您的一句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

另外,教师在作业的反馈上,也要做到及时,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而是要经过系统地不断训练,反馈,再训练,再反馈……

5.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五

(2008年秋)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一、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苏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二、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

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2)儿歌识字法——如 “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 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5)字族识字法(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首先把学生分成6人一个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绳子,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 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三、注重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发展,正确使用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6.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篇六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语文这门学科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也让语文能够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益友,我决定努力探索出一条有情感,有活力,有思维的语文教学新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改指导措施

1、始终以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这点应该是最有难度的,想想看,一个不爱语文课的学生如何谈得上学。当我们去上课或去听课的时候,有多少学生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老师的,我想不多吧,有少一部分是呆滞的眼神,还有一大部分是待命姿势。想一想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为何不期待我们的到来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陈旧、机械、无光泽的教学方法,也可能是学生就不爱书,不爱书的孩子谈什么学习!我初步的预想是这样的:给孩子们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安排时间陪他们看,与他们交流,借此机会可以更加了解他们。让他们慢慢地爱上读书,讲书,评论书。学语文从读书开始。

3、在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课件及教案。

4、授课的过程中,要懂得变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舒适的氛围,刚开始激发兴趣最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慢慢增加问题设置的梯度。最主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切记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与恰当性。

5、注重“读”书,我个人比较注重情感教学,也很想在这方面有所成长。在一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投入地饱含情感地读书,是我最期待看到的,你会发现那一刻,师生都在享受那份“读”出来的情感。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而品评文本,理解文本。

6、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时刻有竞争意识,为组争光,课堂课后都一样。

7、注重学生课后学习与阅读。教会学生预习,会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

8、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课后常反思,要与不足做长期斗争。

9、多听课,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你会看到你在上课时发现不了的情况。也要多真实地去评课,评课也是助成长的机会。

10、多参加教研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建议,能真心听课,敢于评课的人才是助你成长之人。

11、多将实践赋予理论。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要多动笔,我们也应该这样。写作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专长,多写一些实际的教学小故事,多写一些教学实际问题的论文,通过写来积累自己的经验。

7.县统计法制工作现状与思考 篇七

我局的统计工作,从一九九九年以来,一年上了一个新台阶。二000年至二00二年,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名。但是,从二00三年开始,由于统计法制工作的滞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全局综合考核位次后移,到二00四年,综合考核落到了第四名。所以,作为具体负责统计法制工作的同志,对目前统计法制工作的现状,今后怎么办,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近几年统计法制工作的简要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八日第六届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以来,已经二十二年,而在一九九六年曾进行过一次修

改。××××年*月××日××省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了《××省统计管理条例》。自一法一条例颁布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统计局的领导下,通过形式,认真组织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扎扎实实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工作,加强了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加大对基层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基础工作的力度,大力反对和制止在统计工作上弄虚作假,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统计普法工作有序进行

1、搞好统计上岗培训,开展普法工作从一九九九年开始举办统计上岗培训到目前为此,已有二百多人获得了上岗证。

(1)积积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统计普法培训。

(2)在县委举办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中开展统计法及统计知识培训。

(3)在隆重纪念《统计法》颁布

20周年之际开展统计法知识竞赛,我县参赛人数250多人。

(4)积极准备,配合市人大搞好统计法调研活动。

(二)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得到加强

一九九八年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以来,我县统计执检查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从二000年以来,通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我县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五件,其中,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两件,瞒报统计资料三件。对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统计违法案件的当事人给予了党纪处分,对瞒报统计资料的三个单位给予了警告。通过统计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和现场帮助相结合,既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了统计资料数据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又促进了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消除了数据腐败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目前统计法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对统计法制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上。

(2)统计法制工作与统计业务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

(3)统计执法检查总体上失之过软,不敢执法。不愿执法的消极思想比较严重。

(4)统计执法业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5)统计执法“对外不对内”“对下不对上”。

(6)统计力量薄弱,工作条件不足。

二、当前统计法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目前。统计数据特别是gdp注水较为严重,一副对联揭露了gdp数据注水的本质。上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层层掺

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黄鸣代表说:“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人追求政绩,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地方gdp的汇总数据和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这么多,确实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此,根据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八项相应的措施。

我县统计工作虽然做得比较扎实,但也要正确认识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适时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是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要保证,关于我县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要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统计法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统计法制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在统计普法实践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统计法制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最根本的要求是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依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法制工作者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二是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推进给统计法制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依法行政工作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三是统计事业的发展对统计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和一系列措施,并提出要“完善

统计体制,建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完成好这些新的任务,克服统计工作前进的各种困难,需要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来加以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法律制度,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

面对新的形势。统计法制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做好统计法制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法制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严格执行统计法要求,紧紧围绕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工作,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法制在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抓好我县统计法制工作

第一、法制建设和统计工作业务的关系,法制建设必须与统计业务紧密结合,服从,服务于统计工作的大局,另一方面统计业务也必须依靠法制建设来规范和保障。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利益主体多元化,有关方面在统计数据上的矛盾比较突出,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程度明显下降如果离开了法制的规范和保障,我们必须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统计业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服从大局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严格执行从《统计法》是统计法制工作者必须始终把握和坚决服从的大

局。统计法制工作者必须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必须与那些为了追求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而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这是统计法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期望。

第三、立法,普法,执法的关系。立法是前提,普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作为县一级的法制机构,要抓好统计普法和执法,特别是在执法上,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

第四、处罚与教育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是行政机关保障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受段,不敢执法,不愿执法,对违法行为放任不关管,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我们必须防止的一种倾向,但是,处罚不是目的。保障法律的实施重要的还是要靠教育,因此。在统计执法中,我们也要防止轻视教育的倾向,始

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凡是可以处罚也可以不处罚的违法行为,原则上不予处罚,重在教育。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也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避免野蛮执法,简单处罚等问题。

第五、权力和责任的关系。责任是行政权力的核心,推行依法行政,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规范约束权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全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侵权必赔偿。我们必须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要时刻牢记,我们拥有统计执法检查的权力,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必须尽职尽责,恪尽职守。这就要求我们统计法制工作者和统计执法人员严格执行《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认真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统计执法检查权力,坚决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同时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

规定,依法办事,不得违法办案。不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不敢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不敢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是统计部门特别是统计工作者和统计执法人员的失职,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在执法检查和查处统计案件中,不依法办事。违反法律的规定,乱处罚,也要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中,既要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敢于执法,勇于执法,又要依法办事,不能“越权”,“错位”。

8.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 篇八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

赵涛亮

今年是我们唐县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七个年头了,我长古城乡中心校依照上级要求,带领全乡小学语文老师积极学习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努力践行课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专业引领和促进同伴互助,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常规管理、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现结合课堂教学和调研测试成绩、教研现状等情况略作分析,并提出我们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一些困惑和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迷津。

一、当前我们农村语文教学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我们下乡听课大多数是不提前打招呼,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师生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等级、写有批语。

5、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6、校本教研实用美

自2006年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我长古城乡已基本形成了较浓郁的研训文化氛围,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研工作本着实际、实用、实效三原则立足课堂,着眼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曾举办过县语文教研现场会,代表县接受了保定市教科所的教研工作检查。

7、课题立项遍地开花

2000年第一届保定市、唐县课题立项申报我乡获批语文课题3项,之后的每一年课题申报工作我乡都积极参加。目前,全乡小学语文在研课题8项,其中省教育学会2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3项,但是小学立项课题均尚未结题通过鉴定验收。

二、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一本语文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还存在“满堂灌”和“对课文条分缕析”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语文教师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单元乃至本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2)教师备课不深入

我到学校听了老师的课后,常常叫老师把教案拿给我看。看到教案后,感到奇怪的是老师们写的教案与所上的课是风格迥异。大多老师把教案当作一种 2 摆设,把写教案当作完成任务。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3)语言积累要求不具体

从县调研测试试卷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如抽考试卷中,学生不会写描写春天的词语;默写古诗要么记不住,要么错字多;说不出喜欢课文中的“谁”及其原因。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学生将积累熟记的词语、短句进行分类整理与联系生活应用训练。

(4)阅读教学无针对性

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如出一辙,从揭题到内容分析,课文讲完了也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辛苦,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随之消失。

(5)习作教学缺乏有效指导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一是低段的写话练习抓得不扎实,学生练习少;二是习作教学研究不深入,教学效率低;三是学生不善于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作文,习作缺乏个性。

4、校本教研工作尚未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虽然2006年我乡就相继建立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但是一直到现在仍尚未将此项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应该说,我们的制度落实的确勉为其难。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干预强行推动力度不够。

5、立项课题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我乡获批的各级立项课题可谓不少,但是真正在开展日常实验研究的微乎其微,主持人成了临检的“着急人”,过程性成果仅限于少量的论文,这一点儿和初中有很大差距。在2005年,我们曾专门组织过一次科研方法培训,但是由于老师课时任务负担重,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实验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6、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较边远的农村小学特别严重。教师拥有的教辅资料很少、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依2011年1月县调研考试成绩为例:我乡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最差的班级与最好的班级相差39.36分,与全乡平均相差24.96分。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思考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尚未形成反思分析教学得失改进工作的习惯。当前,影响质 量提高的深层原因是教师职业倦怠严重,缺少能切实激发调动教师学习、研究、不断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

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大多学校是教师包班,除了学校领导就只有1-2名因为年龄接近退休的老师,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我乡除规模较大的白沙小学、田家庄小学、大白尧小学外其它8所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没办法,中心校以及研训基地举行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只能选择在周六休息时间,个别老师因为家庭琐事往往会请假不能参加。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当前,农村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忙于做买卖挣钱,孩子们大多是跟爷爷或姥姥生活,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管理孩子的学习;农村黑网吧盛行,学生在休息日多数沉迷于网络游戏、动画电视片、玩弄手机等,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四、关于改进工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强化二级培训管理,扩大教师的收益面。建立骨干教师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示范观摩”,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2、摒弃陈旧的教材使用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旧的教材使用观,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锻炼能力的依托,变完全依赖教材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设计有效性提问和讨论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坚决杜绝无效提问和无目的的随意提问。

4、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效果显著

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者首先要把整个教学内容吃透,即一堂课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以及前后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便于在教学中结合旧知,引出拓展。再次,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教学目标,更要从学生出发,考虑各方面不同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又有效的教学目标。

5、激发兴趣,合作学习,讲练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第三,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的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发言,多练习。充分

6、利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打造的博客资源、新教育在线语文论坛等绿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通过定期登陆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建立的网上工作室、教研博客、小学语文论坛等媒介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7、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以上是我对我乡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现状的一些思考,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领导批评指导。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

赵涛亮

9.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篇九

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已经实施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县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的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语文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课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在课堂上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上活动形式,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篇的具体分析在语文课堂渐渐隐退了。那么,如何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呢?笔者通过一年的课改实践,有以下感悟:

一、课堂教学感悟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交流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但也不难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往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至高无上的和权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课堂教学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情境,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

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 2

得到什么?是情感的熏陶?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10.县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及思考 篇十

一、概况

**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成立于1994年,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隶属于**县工商局,后因市场管办脱钩于2001年划归到**县经济贸易局。市场中心现有1个联办市场--鹤城中心菜市场和8个自办市场--温溪菜市场、船寮综合市场、东源综合市场、山口综合市场、腊口综合市场、海口综合市场、北山综合市场、温溪小商品市场,上述市场除温溪小商品市场外其余都是农贸(菜)市场,分布在**县各主要集镇,这些市场大都建于80、90年代,当初总投资为772.38万元,运行至今都为当地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市场中心在各市场均设有管理办公室,共有正式职工19人,临时工20人。从近几年的市场运营情况来看,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随着市场维修费用增加和辐射空间的缩小,市场中心如不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将会出现运行危机。因此市场中心与工商部门脱钩后,就开始在经贸局领导下探索企业化发展之路,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逐步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化步伐加快。主要反映在市场中心从以前的注重社会效益向现在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转变,运营方式也从过去带有行政色彩的摊位配置向现在的融有广告、营销等企业运营模式的摊位招租过渡。可以看到这种市场化的发展策略相当成功,2002年比2001年市场收入净增了32个百分点。

--市场中心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随着企业化步伐的加快,市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也有了相应的危机意识,另外伴随着一些外部环境的挤压,市场中心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也是组成现今市场中心这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队伍的内在因素。

--管理向服务倾斜。从市场中心成立以来,它的行为模式就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市场中心采取了多种方法,强化了人员的服务市场理念,逐步打破了以往的注重管理的思想定势,为以后市场中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中心相继对船寮、海口、山口等市场进行了整修和改建,使市场设施更为完善、摊位布局更为合理,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在软件建设上,市场中心除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引入电脑对各市场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并“以人为本”地强化了队伍素质教育,这些都为市场中心以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1.小学语文课改体会与感悟 篇十一

【内容提要】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主题词】课改转变关系

【正文】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也发现了存在于老师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做好“三个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形式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的学习群体中的“首席”;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

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语文课上我会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例如《翠鸟》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在课上就问学生:“结合上下文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结合前边翠鸟的漂亮和捕鱼时的敏捷说到孩子们非常喜欢翠鸟;有的学生会结合下文说他们想捉翠鸟并没真捉,因为他们捉不到;有的学生就会受到启发说,再喜欢也不要捉来饲养,大自然才是翠鸟最喜欢的家;还有的说他们没捉到翠鸟,但他们还是喜欢翠鸟,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学生会抓住文中语言文字去感悟,这样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成为必然,教师只是引导,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二)教学观的转变。在以往的课堂上,总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真实理解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如今新课改正全面展开,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课改先驱的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语文课上在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基础上,中年级我采取了自探——交流——检测三个步骤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学到了识字的方法和技巧,识字能力大大提高。要评价一节课,首先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最后才关注知识技能。

(三)学生观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本

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万紫千红的人,要看到学生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比在体力上的差异低,教师的责任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心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我相信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以往我们衡量学生的标准总是离不开考试和分数。分数=知识?分数=能力?分数=素质?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学时,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大笨蛋;郭沫若先生上学时,成绩单中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无怪乎,陶行知曾呼吁:教鞭之下可能有瓦特,冷眼之下可能有爱迪生。

二、处理好“四个关系”,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狭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伊拉克战争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小学阶段,对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上一篇:营合中学开展禁毒工作图片下一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