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导读课(精选11篇)
1.简爱导读课 篇一
《简爱》推介课
阅读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简•爱》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起小说,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就是小说。
[板书
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最近我们读了《简•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父亲是个穷牧师。全靠他们一 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简•爱》故事简介: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司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司特先生。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 废墟。简爱赶往罗彻司特先生住的芬丁,扑到了罗彻司特先生的怀里„„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简•爱》。
二、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小说中的片段,品味小说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
3、明白主题: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们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 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三、延伸讨论
有很多读者对于《简•爱》有自己的见解,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附文章)
四、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简•爱》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小说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第一人称叙述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的情节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小说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小说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六.布置作业:继续阅读《简•爱》
1、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精彩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2.简爱导读课 篇二
“单元导读课”, 作为“单元模块”教学的起始课,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单元导读课”应该怎么上?“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内容仅仅只是单元导语吗?“单元导读课”与其他单篇课文教学的联系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也是摸着石子过河, 现在将自己在实践“单元导读课”中的一些所思、所想、所得与大家分享,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大家对“单元导读课”的关注。
一、什么是“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 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 初步感受单元主题的情感, 激发学习欲望, 搜集相关资料, 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单元导读课是“单元模块”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作为整体感知阶段, 是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为线索来引导学生读整个单元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因此, 单元导读课不是就那几十个字的导语上的一节课, 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 去鸟瞰一篇篇课文, 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让每一个教学训练点在单元整合中找到位置, 逐步落实。
在“单元导读课”中, 兴趣的激发是基点, 是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二、设计“单元导读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单元导读课”, 作为“单元模块教学”的起始课, 很关键。它不一定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但是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导学)
导读课, 教师要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引领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 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它并不是要对所有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讨论, 只是让孩子在初步阅读后明确单元主题, 了解文本的共性, 奠定学习的基础。
2. 指导、渗透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 (导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课堂我们可能也有方法的训练, 但它往往是分散单一的。导读课正是有了整合的思路, 根据对主题内容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引领, 同时注重阶段学习时方法的推进与完善,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3. 激发学生单元学习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 (导趣)
“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本, 文本中蕴涵的故事、哲思、美景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继而产生“一探究竟”的动力, 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激发学生兴趣应贯穿导读课的课堂始终, 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
4. 提供阅读链接——拓展读 (导读)
“学习小课堂, 生活大课堂”,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因此课内延伸课外是语文课必走的路线。导读课在学生对单元内容、方法有了大致把握, 后引导、鼓励孩子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这种搜集相对于以往有更强的前瞻性、针对性, 同时, 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再从课外回归到课内, 落实“大语文观”。
5. 关注单元读写的结合点——准备写 (导写)
浙江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曾对导读课有过概括: (1) 导——读清了意; (2) 导——读明了形; (3) 导——读深了情; (4) 导——读懂了神; (5) 导——读出了能。从周老师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单元导读课”应该:读中有导, 导中有读, 边读边导, 读导结合。
三、“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 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单元导语字字珠玑, 提出了单元主题与学习任务, 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中年级开始,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 学习能力的增强, 可以让学生利用导语指向自己的求知兴趣,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语”的揭示就像少女揭开神秘的面纱, 需要教师多设计点“美丽”与“新意”,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点。
2. 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单元整组内容
我们的教科书是文选型的, 课文是一个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在导读课中, 教师带领孩子在文本中“走”一遍, 不需要着力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但要清晰单元课文有哪些?他们分别讲述了什么?也就是在导读课中, 我们要引领学生找到文本学习的兴趣点、兴奋点、疑惑点。导语课的课文接触就是让我们将文本理成清晰的一条线, 与单元主题串联起来。
3. 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学生之间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既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大组汇总的方式来确定学习方法, 也可以在“导语”的提示下将学习方法进行从复制到迁移的训练, 还可以在教师引领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学生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就值得教师结合文本带领学生好好探究。
4. 指导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和搜集资料, 为单课学习作准备
单元导读课搭建了一个平台, 能让我们更理性地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它可以是单元习作的前期提示, 让学生更早知道习作任务, 引导学生将习作根植于广阔的生活大地, 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 用敏感的心灵去体会, 为单元习作积累充足的材料。它还是课外阅读的指南针, 为学生提供阅读菜单和读书建议, 使导读课成为学生课外读书“加油站”。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所以对要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这样就为后面的单课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四、“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建议
以上的一些做法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索, 关于“单元导读课”, 我们有如下的建议和思考:
1. 要有整体意识
“单元导读课”是一组课文的起始课, 承担着为单元模块学习做准备的重要任务。而每一个单元模块不仅包括本组的几篇课文, 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等, 所以教学时, 我们必须着眼整体、立足整体, 为单元模块教学服务。
2. 要有整合意识
导读课承担了导学、导法、导趣、导读、导写等诸多任务, 这些任务的完成并非是逐项进行、孤立单一的, 而是相互交叉、渗透, 同时每一单元模块中的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 它们之间同样互相交叉、渗透, 这就需要我们有整合意识, 无论是从学习内容上, 还是从学习方法上, 单元导读课教学都要坚持纵横贯通, 讲究整合。
3. 要有核心意识
“单元导读课”要求老师引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走进本单元, 了解学习内容, 明确学习任务, 感知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绝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定要有核心意识。比如利用插图激趣时, 要精心挑选插图;阅读文本时应呈现文中精彩片断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而指导学习方法时, 更要抓住核心方法进行指导。在导读课教学中, 只有抓住核心, 学生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才能紧扣核心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李素环.依据学段特点, 上好单元导读课[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2 (1) .
3.增设单元导读课浅谈 篇三
一.历史和现状
单元型的语文教学的框架是在20世纪前期已基本形成,其中尤以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为代表。20世纪后期,语文单元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是空前的。像魏书生“六步自学”模式,徐振维的“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学模式,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模式等等。最早在80年代初,以钱任初为代表的一批老师,就清醒地提出了单元教学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市语文教学,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开展了“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课程的体系。一是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构建了两级、三维的课程目标系统,三是强调了多元、对话和生成,四是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于是单元教学渐渐淡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线。
二.探索及对策
单元导读课也包含起始课。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需要“起始课”,每学期也需要“起始课”,每个单元更应有 “起始课”,使单元的课文教学更连贯,也使学生对单元教学充满期待。
策略一,导趣,调动情感参与。学习一单元要两周左右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故将单元导读作为具体课程来落实。学生通过导读课培养的对语文学科、对某一册语文书、对某一单元的兴趣,产生的浓厚喜爱之情,支持着他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
策略二,导读,感知整体内容。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虽然在教授每篇课文时学生会沉浸在不同的世界,但将单篇课文串联起来理解,贯穿始终的就是单元导读的内容。在教授中学语文课前的起始课,即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整体感知,教授分册或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对相应部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整体意识,能把我相应阶段的学习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通过导读,单元导学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框架,在他们心中建立语文学习体系,从“大”处落笔,也充分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的要求。
策略三,导学,紧扣学习目标。语文课本每单元的导读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而每册书前面的目录也无形中对学生的本册书学习目标给予启示,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目标落实到每课、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向更高目标迈进。导学,即是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目标并思考,发现,总结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单元导读促进了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预知,学习有效性大大提高。
策略四,导思,延伸课内课外。用单元导读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在初一开学的起始课始,就应引导学生扩大语文的外延。如果只局限在一课一得,许多的课文外的语文世界学生就无法领略到,语文的许多知识也是割裂而单调的。新课标提出的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也不会真正得到落实。
单元导读对学生开拓视野,打通课堂内外之门,启迪思维大有裨益,让教师的导读最终化为学生的导思。
策略五,导写,指导练习写作。单元导读可以和综合性学习以及写作训练相连,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一阶段大小作文及各种练笔围绕的主题,写作的范围设置。通过单元导读课,写作训练中心突出,重点明确,便于学生对作文素材的观察与积累,将作文课不止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某一节课,而是有预设的引导学生将平常的学习与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
单元导读课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学生近期的写作方向,使学生长期的写作训练有了一定的序列性,使课标期待的初中语文的“大语文观”进一步得以实现。
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渗透,虽然单元导读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无论单元导读课是否会以固定的形式存在,我们语文教师都会沿着课改的步伐不断探索与创新,并坚定地走下去。
4.《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感受伟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齐背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长征,走出了一支无比坚强的人民军队;走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他们就如一颗颗闪闪的红星,照亮了中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星照耀中国》!
二、了解作者、作品及主要内容(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及内容)
1、埃德加
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采访,离开中国。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三、读故事,知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些“星”,哪一颗是你心中最亮的呢?——人物专访)
(一)选读汇报。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示例:
1、领袖毛泽东:
(1)人物外貌:“他是个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个子高出一般人的,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看
似与常人无差别,甚至还有些消瘦,然而从炯炯有神的双眼中读出了健康,对革命前途的壮志满怀。他平凡的外貌,带着一种不凡。
(2)言谈举止:虽身任大职,但毫无官架子。甚至身旁无哨兵,随意与老百姓交谈。说起话爽朗明亮,完完全全的质朴简单。
(3)童年:父亲毛顺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由一贫如洗直到较宽裕的生活。但论父亲而言,我觉得他算不上一个好父亲,因为脾气暴躁而常常打骂毛泽东和两个弟弟,也正是父亲的打骂激起了毛泽东的反抗精神。在上小学堂时,对国文教员也有恐惧和憎恶,但仍然读完了老师所认为的“禁书”,他从书本中看到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一个个平凡人的怒吼,给他未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并且看到听到一件件老百姓深受压迫的事,完全激起他内心的愤怒,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4)受教育情况:八岁曾入过一个家乡的小学堂,十六岁到五十里以外的学堂读书,在那时便可写得一手好古文,颇受老师青睐。后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中学,呆了半年,在长沙学堂因愤怒而剪下自己和同学的辫子,以示对清朝的抗议。后来听过一次演讲后毅然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这是毛泽东发起反抗的第一步。后来退出起义军,又上过几所学校,终不如他所愿,开始自学,收获颇丰,但因生活窘迫,只得考进湖南师范学校开始学习,五年后获得毕业文凭。在这一段学习期间,我认为他所获得的并非知识,而是一把武器,用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使得在以后的革命中一次次出谋划策。
(5)参加革命的起因:起因是多方面的,儿时的亲身受苦,让他明白,要摆脱苦难,除了反抗,别无他法;青年时的所见所闻,让他有了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想法,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为全民族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自由,毛泽东1921年5月出席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成立大会,并在10月成为共产党湖南省支部的委员。在此之后,湖南多次发生罢工,工人力量在党的号召与支持下空前的进步。之后担任《政治报》的主编,南昌起义后,又在长沙组织秋收起义。1927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与朱德、彭德怀在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在参加共产党以后,家人一度遭逮捕,妻子和妹妹也被杀害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虽然曾有过难过和愤怒,但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些只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1934年到1935年1月,开始长征,见证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他自己的一次磨砺。
2、朱德 : 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时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磨灭的攻绩。“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我六岁时,进了一个丁姓地主的私塾。他要我缴学费,而且待我很坏,好象这是慈善事业似的。我在家里吃饭睡觉,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我干各种活,如挑水、看牛等等。我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
年书。
过继给一个伯父,到大湾去跟他同住。我自己的父亲待我很坏,但这个伯父却受我如同亲生儿子一样,送我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全家只有我一个人受教育,因此我一面读书,一面又不得不干各种活。
3、彭德怀:
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4、周恩来:通过“红色大门”、与作者一起遭遇白匪追击之后,我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5、贺龙: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6、其他人物:在书中,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没吃过一次败仗的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
小结:虽然出身不同,但是都几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人生悲剧,都经历了诸多九死一生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参加了红军,跟随“红星”的旗帜,来到了陕甘宁这片红色的神奇土地。不管是领袖、将领,还是普通战士,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散发着一种不可征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和热情。他们的故事,就是1936年,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国红军的恢弘历史,就是由这许多的人,伟大的人和普通的人,共同写成的。所以,埃德加.斯诺才会在《序》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四、感悟长征
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与这些伟人们的交谈,而且单独用一章记述长征(第五篇),读了这一章后,你对长征有了哪些认识和感悟?
学生谈“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本书后,你想对在座的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谈感悟)
板书:
红星照耀中国
专题人物: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
贺龙
红军精神:
5.爱的教育导读课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导读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通过本书的欣赏和导读,理解“爱”的真正含义。
3、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欣赏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对这本书的有效阅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在你心中,爱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本新书,它将让我们对爱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就是《爱的教育》。
二、简介影响力
1、出示不同版本的书。(课件1)提问:你看到什么?
追问:这么多不同版本的书,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它不仅在我们中国受欢迎,在其它国家也享有很高在赞誉。
2、这本书的赞誉(课件2)
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书之一
“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
3、夏丏尊先生说,他第一次读《爱的教育》时,一边读一边流泪。他当时许下愿心,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教师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惭愧的眼泪,感动的眼泪。(课件3)
过渡:由于夏丐尊先生的翻译,我们才有幸读到这么经典的书,影响力这么大的一本书是谁写的呢?
三、简介作者(课件4)
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介绍)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学校学习,后来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逐渐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官。
1868年,他的处女作《军营生活》发表,使他—举成名。这一成功激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使他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亚米契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如《一个教师的故事》、《学校与家庭之间》等,其中《爱的教育》(也译作《心》)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后来他漫游世界各地,著成游记多本,主要有《西班牙》、《荷兰》、《君士坦丁堡》、《摩洛哥》等。
过渡:我们说文如其人,想要更深刻的了解作家,我们还得回归书本。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爱的教育》书中为我们写了些什么事情呢?
四、文体特点介绍
谁来介绍一下?(指名介绍)
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但内容各有侧重,体裁也有所不同。
过渡: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中的主人公吧。
五、安利柯—— 本书主人公,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观察生活敏锐。
过渡: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书中父亲的信。老师请一个同学合作读。(老师读蓝色字,你读红色字。)
六、父亲的信
今日你从老师家里回来,我在窗口望你,你撞了一位妇女。走街道最要当心呀!在街道上也有我们应守的规则,既然知道在家样子要好,那么在街道也同样。街道就是万人的家呢!安利柯不要把这忘了!
遇见老人,穷人,抱着小孩儿的,拄着拐杖的瘸子,被重东西压弯了腰的人,穿着丧服的人,都要亲切地让路。见人将被马车撞上的时候,如果是小孩,应去救他;如果是大人,应大声警告他。见有小孩独自在那里哭,要问他原因;见老人手杖撞落了,要替他拾起。
路上有未熄的火柴梗,应随即踏熄,因为弄得不好要酿成大祸,伤害人的生命。有人问你路,你应亲切而仔细地告诉他。总之,街道是应该尊敬的,一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可以从街上行人的举动看出来。
父亲
师:孩子们,你读懂了什么?
听了父亲对安利柯的教导,你有什么话要说?(生回答)父亲的信不止这一封,而且书中还有安利柯母亲让爱姐姐在信,他们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七、每月故事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
1、师:一个被卖到艺班耍把戏到意大利帕多瓦少年,经常被班主挨打受饿。可怜的孩子逃了出来,他衣衫褴褛,体弱多病,被领事馆的人安排到二等舱里。船舱里的三个半醉半醒的旅客和几个妇女施舍了他一些钱。
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里,苦郁的脸上到这时才露出欢喜的笑容。他回到自己的床位上,拉拢了床帘,躺着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里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比空手回去也总可以多少好见父母,多少可以得到像人的待遇。对于他,这些钱毕竟是一笔财富。他在床位上正想得高兴,那三个旅客围着一张桌子高谈阔论。他们三个开怀痛饮,一边聊着他们去过的国家和经历。最后把话题转到意大利。一个抱怨意大利的一无是处,另一个对意大利的火车大发牢骚。他们情绪激昂,说什么意大利的一切都糟糕透顶。一个说他宁愿到拉普兰去旅游;另一个说意大利人都是骗子和强盗;第三个说意大利人全是文盲。“无知的民族!”一个说。
这个时候,意大利帕多瓦的少年会怎么做?(学生回答)“你个下流的民族!”另一个说。“小……”第三个正要脱口而出“小偷”时,冰雹一样的钱币倾泻下来,砸在他们头上和肩上,拍在桌子上和地板上,叮当作响。这三个人愤怒地站起来,抬头向上看,一大把硬币正好打在他们的脸上。“拿走你们的臭钱!”少年从床帘后伸出头,轻蔑地说:“谁辱骂我的国家?我就不接受谁的施舍!”
师:同学们,你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少年?(爱祖国)
爱祖国,爱民族不在于我们的语言,不在于我们大声的呼喊,而是一种行动。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共有9篇,我们来看其它8篇,(出示故事题目)你想了解哪个故事?想知道什么?
过渡:看看题目,带着疑问去读文章,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安利柯的日记。我们分角色来读。
八、安利柯日记
1、今天学校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有事派我到校长室去,恰巧来了一个穿黑衣服的女人,这就是纳利的母亲。“校长先生,在我儿子的班里有个叫卡罗纳的孩子吗?” “有。”校长回答。
“请您叫他来一会儿,好吗?我有话要跟他说。”校长派校工到教室去。一会儿,卡罗拉光着脑袋,神色疑惑的出现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女人跑着迎上去,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吻着他,深情地说:“就是你!卡罗纳,你是我儿子的保护人,你是他的好朋友。亲爱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对吗?”她急忙去摸衣袋,打开钱包,一时也没找到什么,便把装饰着小十字架的项链从脖颈上摘下,挂在卡罗纳的脖子上,在领带下面戴好,对他说:“拿去戴着它吧,亲爱的孩子,作为纳利妈妈的纪念品!我衷心的谢谢你、祝福你!请您戴上它。”
师:(1)孩子们,听了上面的片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那你想知道什么?(1、卡罗纳做了什么事?
2、纳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那你觉得纳利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接着看。
2、可怜的驼背纳利,昨天你看了军队的行军。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我永远当不了士兵!”他身材瘦小,脸色苍白,弱得连呼吸都感到困难,但他善良,学习用功。常穿一件肥大的黑亮的罩衣。他的母亲是一位苗条的金发女人,也穿着黑衣服。母亲很疼爱他,担心他出校门时被学生挤倒,常在放学时来接他。因为纳利驼背,很多孩子嘲笑他,用书包打他的后背。但他从不反抗,也不对母亲说。他不想惹妈妈生气,不想让妈妈知道他是同学们的笑料而伤心。别人取笑他,他保持沉默,或者趴在课桌上落泪。
师:看到纳利被欺负,卡罗纳会怎样做呢?(学生回答)
谁猜对了呢?我们来看一下。
3、一天上午,卡罗纳猛跳起来说:“谁敢再动纳利一下,我就狠狠揍谁,打得他转三圈。”
弗兰蒂不相信这话,当真尝了卡罗纳的老拳,一拳打去,果然转了三个圈。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捉弄纳利了。老师知道了,让卡罗纳和纳利同坐一张桌子,两人很要好,纳利尤其爱着卡罗纳,他到教室里,一定要看这卡罗纳有没有到,回去的时候,没有一次不说:“卡罗纳再会”的。卡罗纳也一样,纳利的钢笔书本掉到地下,卡罗纳不要纳利费力,立刻弯下腰去替他拾起来,还处处帮他的忙,或替他把用具装入书包,或替他穿外套,纳利我看着卡罗纳,听见老师称赞卡罗纳,就高兴得如同称赞自己一样。
同学们,从这些暖暖的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什么?(爱同学)
过渡:安利柯的同学还有好多,我们再来了解几个人物:
九、人物故事猜测
1、德罗西 —— 品学兼优,担任班长。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波列科西 ——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
科罗西 —— 卖菜人的儿子,一只手不能动,父亲曾坐过监牢。斯达尔迪——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
卡罗菲------一个善于买卖的孩子,有一本最珍贵的集邮册。弗兰蒂------一个很坏的孩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欺软怕硬。
2、小组交流,你们对哪个人物感兴趣?选择一个,交流在他的身上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一会派一个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十、结束语
6.草房子名著导读课 篇六
学习目的:
1、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读书以及一两种读书方式;
2、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并享受读书的过程。
学习重点:
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读书。
课前准备:
学生读完《草房子》
课堂教学过程:
一、由歌谣导入(图片)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这首令我们捧腹大笑的歌谣,来自小说《草房子》。
二、《草房子》的影响
《草房子》是作者曹文轩追求诗情画意般“纯美”的一部作品,作品影响力非常大,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为世人所熟知。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
三、概述成长故事
读完《草房子》,掩卷沉思,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少年形象就会一一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是„„
生答„„(桑桑\杜小康\陆鹤\细马\纸月„„)
小结:这是一群有故事的可爱而美丽的少年。
请大家来说说他们的成长经历„„
生答„„(师点评)
陆鹤:因为大家对他秃头的取消和戏弄,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因此搅黄了广播操比赛,也伤害了大家的情感,最后在汇演中,主动救场,积极排练,汇演成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
杜小康:油麻地首富的公子,父亲生意失败,辍学随父去放鸭,放鸭却误入鱼塘,接二连三的打击,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穷小子,但经历这一系列之后,他变得镇定\从容\坚强\勇敢,不失做人的尊严,最后在校门口摆摊来撑起家庭的重担。
细马:被邱二爷领养的孩子,因不会说也听不懂当地话,处处受排挤,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逃避上学,去放羊。后来房子被淹,养父病逝,养母疯了,他本来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但他却又勇敢的留下来,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纸月:纸月是个体面的女孩子,让人怜爱,她有双会说话的眼睛。她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子。她的毛笔字大概要算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了。作文写得也好,童趣中却有着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但是她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她是不幸的,没有了母亲,不知道父亲是谁,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关心爱护她的人。
桑桑:顽皮可爱,好奇心强,用碗柜改造成鸽子笼,用父母的蚊帐做渔网,大热天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带上大棉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他勇敢聪明善良,卖掉自己的鸽子给杜小康筹集资金,保护纸月跟比自己大很多的男生打架,给秦大奶奶当孙儿剪自己的头发放在棺材中„„
大部分同学们读书很仔细,能够将体现一个人物的中心事件提炼出来,概括评价,这就
是提要式读书法:将最能体现中心的重要内容提炼出来
概括故事,评说人物
四、品悟成长细节
(1)在这些少年成长历程中,留下了太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成长细节,回忆这些细节,打开书,寻找细节,朗读圈划品味„„
生谈„„
(桑桑帮纸月脱离危险,他的勇敢,对纸月的关爱)
(桑桑卖鸽子给杜小康筹集启动经费,他的善良,助人)
(桑桑给秦大奶奶做孙儿,剪一绺头发放在棺材中,对她的怀念,敬重)
(桑桑背妹妹逛县城,生病长大对妹妹的爱护)
(杜小康主动一人承认点火,他的勇敢)
(纸月搬稻草铺在桥上,默默的关心他人)
(秃鹤把好吃的肉扔在土里,对丁四的恨是因为长大而敏感的自尊使然)
(秃鹤把生姜涂在头上,期望长出头发,又害怕同学知道而用烂泥搓去生姜味)
(细马为救邱二爷,在大冬天去刨柳树须子„„治好了邱二妈的疯病,卖羊买来新砖,准备为邱二妈重新盖一所大房子,爬上砖垛时的那种自豪„„处处体现他的孝心)
(2)那我们就看看最英俊的孩子陆鹤成长中的几处细节来学习如何赏析细节
传神而引人无限遐想的光头,三年级时打破了陆鹤的快乐,因为长大,因为自尊;
因为小伙伴的戏弄,自尊受到伤害,他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了大家,致使油麻地小学的广
播操表演成为倒数第一,但他也受到了大家前所未有的冷眼。
在春节汇演中,因同学父亲不愿孩子剃成秃头而演出受阻,陆鹤主动请缨,他很想融入
集体,融入大家,所以他静静听着,他在选择一种方式,当大家都放学后,他让桑桑给蒋老师传了一张纸条,他的小心翼翼,他的勇敢,他的积极,都融入了这个行动中。
当得知自己允许参加演出后,他积极排练,大冬天在院子里穿着单衣投入的一遍遍排练,竟然能够热得头上冒着热气。最终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文字:
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
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陆鹤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这种哭泣是欣慰的哭,是幸福的哭。只有
为集体、为他人着想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陆鹤做到了。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要有足够的被尊重的资本。
他善良上进,热爱集体,活得有尊严。
英俊指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精神,最英俊的少年是指内心最美丽的少年。)
小结:成长与苦难相伴,才显得丰盈饱满而富有生机。
这些少年,都经过一番困境或者苦难,但庆幸的是,他们都没有沉沦,相反,苦难的磨
砺让他们身上更散发了一种人性的光辉,这就是人性美,情感美。
五、赏析优美景致
有故事的人——美
有道义的情——美
还有什么样的美?江南水乡的景——美
示例: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中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品评:景物描写,生动描绘出了宁静雅致的氛围;
竹子、蔷薇、美人蕉、草丛,粗看起来是普通花草,细品起来是草房子的“不俗”;
教室是华贵的草房子,周围的景物也是那样的生机盎然,这景物描写不仅写出了自然
优美的环境,也点明了这样的环境所浸染的人也一定具有着质朴纯美的心灵,那这样的一群人所演绎的故事也一定是美好的……
这种读书的方式也叫圈点式读书:
圈划好词、好句、好段,写好旁批。
小试牛刀: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
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
生谈„„
六、用美的文字书写美
感动我们中学生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
都是美丽的,都是永恒的。——曹文轩
曹文轩的语言特点就是质朴纯美,他提倡用美的文字书写美。这是他一部唯美的作品。看目录,我们还有好几个人物,好多美的篇章没有欣赏到,那课下请大家再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如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把曹文轩其他的作品一并找来,横向品读。
七、初一漂流活动
7.“人物传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人物传记的多种阅读方法, 能在阅读整本人物传记之后, 学做人物卡片, 讲述人物最具影响力的故事, 在内心沉淀深深影响自己的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丰富的活动, 播下渴望阅读的种子。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每人阅读一本人物传记, 并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适当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 阅读一本什么样的人物传记, 也许就会成就一段什么样的人生。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 能给我们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前段时间, 咱们班同学每人都阅读了一本人物传记。这节课, 我们就来共同分享同学们阅读人物传记的收获。
二、介绍———介绍人物之“牛”
1.读了整本书, 你觉得你读的这个人物“牛”吗?
咱们就来比一比, 看谁读的人物最“牛”。
(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对所读的人物最“牛”之处进行概述,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2.学说人物卡片。
你对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十分了解呢?让我再来问问你。
(师生对话。主要内容为:哪个国家的, 生卒年, 他的主要经历, 他的伟大成就, 他的主要言论、思想, 别人对他的评价。)
像我这样问问他。
(生生对话, 对话内容大致同上。)
回顾一下, 刚才我们的对话主要有哪些方面?
(人物名, 国籍, 生卒年, 主要经历, 主要成就, 主要言论, 主要思想, 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其实把我们刚才对话的这些内容, 有条理地说出来, 就是简单的人物卡片了。
自己练习说一说。说给同伴听, 同伴可要认真倾听, 在收获的同时提出建议哦!
(指名学生在全班说说人物卡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在读了整本的人物传记后, 能对所读的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知道人物卡片从哪几方面做, 培养语文的思维能力, 在今后阅读人物传记时能把一本书读“薄”。】
三、讲述———讲述人物最具影响力的故事
1.著名作家朱自清说:什么是有才华?所谓的有才华, 就是能将阅读的东西牢牢地记在心里, 并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出来。你有才华吗?
2. 根据印象, 打开传记, 浏览对你影响最深的事例, 准备讲给同学们听。
3.写作指导。
还记得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谈礼貌》吗?这些课文为了表明作者的观点, 都列举了名人的故事。这就说明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多么重要。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列举了齐白石的事例, 《说勤奋》列举了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故事, 《谈礼貌》列举了岳飞、周总理的故事, 有了这些故事, 文章就具有说服力了。那么, 你知道这些作者写作的秘诀是什么吗?
我们在阅读了人物传记之后, 要能将这些事例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随时能提取出来。下次写作时, 就能信手拈来了。
【设计意图:读了人物传记之后, 要能学以致用。本环节的设计结合所学的课文, 让学生明白, 在读书时要能将最具感染力的故事多读几遍, 能讲述出来, 并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这才算是所谓的“有才华”。】
四、分享———分享阅读好方法
1.同学们, 在你们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 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你们, 发现很多同学阅读的方法非常科学。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2.交换方法。 (预设:前后联系的方法, 随时批注的方法, 与其他名人比较的方法, 串联的方法, 与同伴交流的方法, 交流不同科学家系列, 重读法, 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等。)
3. 选择记录科学实用的阅读方法。
每人提取几个你认为最适合的阅读方法, 写在书的扉页上。
【设计意图:好的阅读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彼此将阅读方法进行交流, 将会获得更多的科学的阅读方法, 这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五、汲取———汲取人物传记正能量
1.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徐老师说:“生活里拥有了书籍, 就像鸟儿拥有了翅膀。”
那么, 读了这本人物传记, 你拥有了一双怎样的翅膀?
2.生答。师即时点评。
孩子们, 相信坚强勇敢、淡泊名利、永不言弃等一双双隐形的翅膀, 会陪伴你们一起成长, 让你们飞得更高更远, 陪伴你们实现心中最美丽的梦想。
【设计意图:读人物传记, 除了要了解名人事迹, 更重要的是要从名人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让名人的优秀品质成为一双隐形的翅膀, 陪伴自己一起成长。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一处说话练习, 更是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一次升华过程, 可谓一举两得!】
六、交换———交换阅读新的人物传记
通过今天的交流, 此刻你的心中对哪本人物传记有了新的阅读渴望?为什么想读?你将如何去读呢?
希望孩子们在读人物传记的时候, 能够为这个人物做个人物卡片, 能讲出其中最影响自己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能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有了阅读的冲动, 就要化作阅读的行动。只有这样, 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 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下一个月将是我们班的人物传记交换阅读月。一本换几十本, 真是赚大了!孩子们, 美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 每人都必须读完56本人物传记, 这些传记的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学生。相信, 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也能做到, 甚至会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本堂人物传记导读课是对学生阅读了一本人物传记之后的交流, 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一个开启阅读其他几十本人物传记的新起点。交换阅读是最合理、最实惠、最简便的方法。学生在经过交流指导后的阅读, 一定是高品质、高效率的。】
七、总结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说过:“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早开的是紫丁香, 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同样会成为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孩子们, 尽情地阅读吧, 因为阅读是人间最优雅的姿态;爱上阅读吧, 因为阅读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美丽芬芳。
【教后所思】
每一次研究课之后, 我都会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蓦然间我发现, 这节课我与学生都获得了精神的成长, 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这节课是我从教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胆尝试, 与以往语文课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它真正超越了课堂, 真正超越了教材, 更是真正地超越了语文本身。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 有时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往往就是我们心中某一个“偶像”的成长历程, 偶像的成长历程会为我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因此, 这节导读课堂, 我所选择的主题是“人物传记”, 我无比渴望这节课能带给孩子们长远的影响。
整堂课框架分明, 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第一个环节指向学生的概述领悟能力, 第二个环节指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个环节指向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 第四个环节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第五个环节指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共享阅读资源的情怀。在这节课上, 教师时而“隐身”幕后, 将课堂的舞台真正交给学生;时而是学生的“知音”, 在学生的阅读分享交流中穿插自己的阅读感悟;时而又是“良师”, 在学生回答出错或是遇到困难时, 从旁引导, 共同思考, 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伙伴。
8.依据学段特点,上好单元导读课 篇八
关键词:导读课;单元导读;单元整体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1-0028-02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秉承新课标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整合。而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正是倡导教师要立足于中观视野,充分领会教材编写上的特点,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在更宽广的知识天地里整合,充分地利用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
所谓“单元整组主题教学”,事实上是指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围绕单元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其教学流程是: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整体感知”是指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进行单元“导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为整个单元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但是单元导读课的教学不应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呈现,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来规划设计,要让单元导读课教学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善。下面就从教学目标制定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视角来谈谈各个学段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特点。
一、低段——浏览感知,整体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主题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能使学生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迅速采撷到自己所需要的那朵浪花。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编排特点,低段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特点是浏览感知,整体把握。主要是引导学生浏览、感知、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本单元内几篇课文的大意;弄清口语交际和写话的内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本单元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去查找并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体验收获与分享的快乐。
3.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由于刚接触单元导读课,孩子们会兴奋好奇,学习积极性高涨。但是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读得乱七八糟,收获甚微。这就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并按照教学目标亲自指导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浏览、感知。这样才会避免出现学生对单元内容感知程度过浅或过深的现象。
这一学段的导读课一般用1~2课时。
二、中段——深入感知,制定计划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体感知能力后,教师对学生整体浏览的指导应该逐渐放手,把指导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上来。同时把搜集资料和制定学习计划作为这个阶段单元导读课的补充目标。其教学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如下: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单元内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本单元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做好查找计划,提前查找。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本单元的学习计划,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从目标的制定来看,这阶段导读课的设计仍然着眼于整个单元,从整体出发,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特别是把资料的搜集作为一项任务目标,长此以往,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单元导读课既然是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一定要发挥其整体感知的功能与作用。在学生感知了整组课文的内容之后,在“部分体验”单元内各篇课文与语文园地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作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其实这就是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去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这阶段的目标中加上了“做好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并作为这一阶段单元导读课的重点。
这一学段的导读课可以用一课时或半个课时来完成。
三、高段——探究感知,高效整合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增多,他们的思考能力、求知欲望会越来越增强。因此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他们会把学习由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去,会把学习内容从教材中扩展到课外书、网络等生活“大百科全书”中去。因此,当学生进入高段的学习后,我们要依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为他们制定科学、可行的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单元内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了解本单元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做好查找计划,提前查找。
3.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做好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4.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整体探究,根据单元主题深入思考,找出共性的知识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有计划、有重点的把整个单元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来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一学段中,由于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已经养成,所以,前三个目标中的任务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预习的方式去完成。导读课上,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第四个目标提出的学习任务。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本组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备课时,找出本单元的共性的知识点——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依据这个共性的知识点制定省时高效的学习计划(包括课外阅读名著),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这学段的导读课一般用半个课时完成。
9.绿山墙的安妮导读课 篇九
教材内容: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外书屋推荐阅读名著《绿山墙的安妮》。教材分析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丽于1904年创作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1908年出版,很快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到目前为止,已有50多种文字译本,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并在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欧美。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曾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对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 马修与马莉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安妮自幼失去父母,个性鲜明,擅于幻想。她自尊自强,凭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作者的文字清新流畅,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马修和玛丽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本课主要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课外阅读的热情,走进书本,感受安妮的成长经历,体会安妮及她身边的人的美好心灵。教学目标
1、了解《绿山墙的安妮》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
2、通过欣赏和导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通过本书的欣赏和导读,学到一些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方法。教学准备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材料 教师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四年级我们曾学过一单元热爱读书的内容,相信在哪一单元的学习中,你肯定积累了很多读书名言,能和大家交流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吗?是啊,读书给人快乐,读书给人光彩。有书相伴我们的生活会散发无限魅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让我们共同徜徉书的世界。说起这本书那可是鼎鼎有名。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价值
这本书自出版之后随即畅销至今,已经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现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在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欧美。马克吐温不仅赞誉它为“迄今看到的描写儿童生活的最甜蜜的小说。”还称小说主人公安妮为“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小说中主人公生活的爱德华王子岛也因本书成为了旅游胜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人慕名前来游览。(出示课件)
2、看封面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我们一起看。(出示封面)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
1、同学们:当老师手捧着〈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时候,爱不释手。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作家的名字吧,她是——加拿大作家蒙格马利(大声)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作者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段资料,记住蒙哥马利这个名字。
3、请读过的同学介绍
哪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你能简单介绍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三、浏览序言、目录 那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 指名学生说。
总结:先看前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
是的,一本书的前言是对整本书的概括,通过它可以了解到作品、主要内容,人物。那我们在读书前一定要读读前言,对书有一个全面了解。请大家看这本书的内容简介
1、自读内容简介,同桌说说你从内容简介中了解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读目录,提出问题或猜想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了解了小说的内容简介,我们再去看看目录,相信能帮你更多的了解这本书。(出示目录)
请大家阅读目录,看看你从目录的描述中能提出什么问题,能了解到什么? 例如:
第1节 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第2节 马修·卡思伯特大吃一惊
第3节 玛丽拉·卡思伯特大吃一惊 让这三个人“大吃一惊”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第7节 安妮的祈祷 她在祈祷什么?
第10节 安妮的道歉 因为什么安妮要道歉呢?结果被原谅了吗?
第13节 期待中的快乐 她期待什么,期待怎么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第15节 小学校里的大** :是怎样的一声轩然大波呢? 第19节 音乐会后的一场灾难 :这场空难有多可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23节 危险的游戏 :谁参加了这危险的游戏?结果是否有人受到伤害了呢?
第30节 安妮的目标――女王学院 安妮为了自己的目标是怎么做的?
(学生读目录提问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的问题表述清楚,并指导学生提出有层次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的提问,更加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安妮在绿山墙的
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读呢?老师准备了几个片段,正好验证一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样呢。(播放音乐)
四、片段导读
1、(出示片段“林德太太受惊”)
自己快速浏览这个片段,同桌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认为安妮做的对吗?为什么? 那个同学和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轻声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你读的真好,看来你是真的
安妮对林德太太大发脾气,玛瑞拉会怎么做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根据刚才的目录猜想一下吗?同学们的想象力太强了,那到底是不是同学们猜想的那样呢,这就要大家去读书验证了。其实刚才我们的猜想故事的方法就是运用了以前学过的一种读书方法,还记得《走遍天下书为侣》吗?作者读书的时候会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会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自己喜欢的语句你有什么办法积累吗?(读、赏、背、摘)这些方法会帮助你丰富积累,体会读书的快乐。
2、安妮来到绿山墙,由于酷爱想像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瞧,她的虚荣心又让她吃苦头了。请大家看你桌上的材料,默读这个片段,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准备和大家分享。(音乐伴奏)
谁来读读你感兴趣的部分,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很会读书,让大家感受到了安妮的伤心绝望。安妮的确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因为林德太太说她丑大发脾气,又因为想把红头发染成黑色吃了苦头。想象一下,安妮剪短了头发回到学校,同学们会有什么反应?老师再一次被同学们的想象力征服了。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和作者的想法一样呢,还是得去读书验证。经过这次染发**,安妮认识到原谅别人会让自己觉得自己的品德很高尚,行为美丽比相貌美丽更加可贵。她在这些**中成长了。
3、猜想故事
安妮在绿山墙的生活多姿多彩,她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你能不能根据目录猜想一下呢?(出示目录)
同学们的猜想更加激发了我们阅读的欲望,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去读一读呢?就让我们走进绿山墙,走近安妮,让安妮带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她一起成长。
10.《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篇十
读物的选择:
九月底接到任务:准备一节省名师工作室联盟的公开课。
几天后,师父发给我选课的内容,原来此次活动围绕新教材展开,从句群训练、口语交际、国学经典、识字与写字、说话写话、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几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都有四节课,且这四节课又有详细的任务分解。此次活动主办方是含山县,负责此事的洪胜老师让外地老师们先选择,剩下的课型才给了本马鞍山市。我拿到的时候,只剩下了低年级口语交际、句群训练与中高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我没敢多犹豫,选择了整本书。
那我要选择哪本书呢?
在大量的梳理之后,确定了两本书备选,一个是中国的《青铜葵花》,内容感人,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可挖掘的点多。一个是国外的《灵犬莱西》,内容也很感人,主线单一。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后者整体感更强,易于把握。但是,不知怎的,心里一直游移不定。
国庆前,我与另一个上整本书阅读的蚌埠彭老师联系,问问他选择的哪一本书,他说选择国外的小说《夏洛的网》,也是阅读推荐课。不再犹豫,我选择了中国小说《青铜葵花》!
理念的选择:
整本书的阅读目标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兴趣的激发,一个是方法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不难,没读过的书总能让孩子有兴趣去读一读,但是方法该如何选择呢?
备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地读了五六遍《青铜葵花》,试着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这本书。在这过程中,总让我又回味起儿时读书的快乐。那时候读物是匮乏的,每得到一本新书,必定是废寝忘食,一口气地读下去,既想快点读完,又担心如猪八戒吞食人参果一般读了却不知其味,于是总克制自己放慢阅读的速度,边读边加上自己的理解去猜测后面的内容,在这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精彩的内容被细细咀嚼与回味,心情也随着跌宕起伏,这样的阅读过程现在想来都是美美的。
在读了大量的关于阅读方法的理论之后,我发现了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特关于阅读的一段话――阅读时,你在推测,也在等待,你推测句子的末尾,推测下一个句子,推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推测是否正确。概括地说,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推测―验证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阅读策略,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进行推测与验证。
顿悟!
于是,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方法教学:推测。运用推测的理论,从封面、开头与第三章节一个片段三个方面进行推测与验证。在放慢脚步的阅读中,学会运用这一策略,不断体验阅读的快乐。
磨课的经历:
我的空间说说里记录着磨课的心路历程:
11月1日:今天,第一次试上,时间不够,内容没有上完。陷入僵局,不知路在何方。
11月2日:所剩日子无多,不敢睡觉,我知道一睁眼又是新的一日。
11月3日:不断肯定否定肯定否定。日子真的不多了!
11月4日:基本确定思路,前十五分钟细节搞定,其他的明天体检的路上再好好琢磨吧。
11月5日:今天在排队抽血的过程中,我忽然有了一个好创意,下午我来找人录老村长的讲话。
11月6日:重新修改了设计,更改了阅读材料。今天再次试上,又是一头迷茫了……
11月7日:昨夜困到眼皮睁不开,早上醒来有了灵感,下午继续试上,设计不再改动了。太累了。
11月8日:今天最后一次试上,感觉不如昨日,但是心里已经不那么焦躁了。期待明日!
前期大量的准备,后期一周的时间里,上了四遍,在一小的录播教室里,上一次,录音一次,回来反复听,再修改,再上。一个人的打磨,一个人静静地熬夜……
课后的反思:
课上完的时候,我很轻松,我想要呈现的基本都达到了目标。从课前练习的单篇阅读推测方法到整本书的方法引入,从阅读封面推测出故事的背景,从葵花的资料出示到人物命运的推测,从老槐树片段的精读到故事情节的推测,几个环节衔接比较自然,方法使用比较恰当。孩子的兴趣不断地被激发,推测的方法也在引导中一步步得到落实。
课后与省教研员周玲老师进行了交流,她给予了我很多肯定,并勉励我要坚守课堂。
相对之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有几点进步:课堂上不再焦躁,开始沉醉于与孩子们的交流,这是课前试上的时候所没有的感觉,只有静心专注,才能把细节做得更好;对孩子的评价大多比较恰当,能适时适当地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控课堂。
几点不足:两家争执的场景表演指导较细致,但是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如师父所说,如果让孩子到台前去读,分两个阵营,既能让声音发出来,也让场景更加直观地呈现,更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纸条出示的内容可以在读后用PPT播放,让听者也有个直观的阅读;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仍有待加强;粉笔字的书写要继续加以练习。
不断反思,希望自己有更长足的进步!
11.简爱导读课 篇十一
【关键词】单元导读 导趣 导学 导行
一、导趣──激发情感,贯穿经验
在单元导学课中,我们的重点是对单元的整体感知,因此,尤其要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验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这样,课堂才会绽放出鲜明的活力。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六组课文“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时,通过聊谈话题“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导入课文,一个话题,引发了孩子各种各样的经验,在单元的整组教学中,这种感受和体验会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联系起来,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想象自己的经历,而且许多孩子也会为课文的作者能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感受“秋天的美好”时,在单元学习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分小组去画一画秋天的图画,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让他们将课前的体验带进课堂;“认识名人,学习名人”时,我以学生们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为契入口,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读、背背导入本单元的学习;而在第五组“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我以“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作为导入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感知,激发了求知欲……
在导趣环节中,关键是引发孩子们情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两周左右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在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导学──感知主题,明确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是一位无声的好导游,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在单元导读语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边读边树立目标:
1.树立人文目标。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上提出要求,学生可在自读或教师的引读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中,人文气息浓厚,有古今文化的渗透,有祖国山水的感知,也有传统美德的熏陶,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单元导语中都起到了点拨指引的作用。在第六组单元导语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让学生通过朗读导语,感知句式的工整, “我们的祖国还有什么呢?”“有艳丽的花朵,可爱的草地”“有雄伟的高山,宽广的江河”“有繁华的街道,宁静的小路”……大到高山大海,小到蚯蚓蚂蚁,孩子们乐此不疲,而且对仗工整,用词恰当,思维广阔。潜移默化中,其实也正是树立人文目标的过程,感知祖国山水的壮美,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根据相关内容去树立人文目标,并加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不会枯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2.树立学法目标。在单元导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类似于此的句子:“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需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读,多想想。”……如果,你是位有心的语文教师,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正是本单元的学习专题,只要抓住这条主线,课文的学习就容易得多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去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该怎么学?要发现、探索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法目标。
3.树立实践目标。实践目标的树立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它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相连,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又通过实践活动为本单元的阅读教材补充了文本资料。
三、导行──归纳方法,总结规律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在单元提示语、资料袋以及宽带网中,都涉及文本内容的补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查找工具书、向人请教、上网搜索,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课外知识。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在搜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精神,使课外的学习更有益且有效。
【简爱导读课】推荐阅读:
城南旧事导读课06-10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06-10
草房子文本导读课06-14
一年语文单元导读课07-12
红楼梦导读课教案09-02
《风之王》导读课教学设计07-07
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09-06
《夏洛的网》导读课教学设计09-21
红楼梦导读第一课感受09-17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西部”单元导读课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