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12-07

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精选14篇)

1.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一

关于新形势下创新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民主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依照法律或制度,并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参与对本企业及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要创新民主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约束,创新思维,大胆尝试,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民主管理,重在企业领导人的民主意识。历史实践证明,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也使民主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跟不上新形势、新体制的发展要求。一些同志片面认为“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二是一些经营管理者民主意识淡薄,对民主管理缺乏认识,甚至认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相对立的;三是有的经营者把职工民主管理与产权所有者的权力对立起来,对民主管理持否定态度;四是在企业改革改制的新形势下,把职工摆在自己的对立面,主张用铁手腕冷面对待职工。他们的冷淡和无情的薄言寒了职工的心,甚至把职工逼上了绝路。辟如,山西省太原市蔬菜副食总公司西山菜市场职工桑润玲被无故扣发了20个月的下岗生活费5000余元,在多方讨要无果的情况下,于2004年3月31日在蔬菜公司经理面前服毒身亡就是一个例证。以上问题的存在,我以为总的讲是企业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出现了偏差。那么,在新形势下,要创新民主管理,企业领导人的民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前企业改革改制的新形势下,行政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尤为重要,这是能否搞好民主管理,稳步实现企业改制和加快发展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进一步为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坚持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增强民主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职工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同时是企业的主人,自己不是救世主,仅是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现情,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让他们参与企业管理,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困难的企业也有希望,离开了职工群众的支持再好的企业也不可能长期兴旺下去,特别是在当前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国家宏观政策和大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公正、开拓进取、民主意识强,得到职工群众拥护的领导集体。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领导者必须紧紧贯彻执行依靠方针,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对民主管理的认识,增强民主意识,支持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创新民主管理,这不仅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改革改制能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二、创新民主管理,应培养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

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是职工参好政、议好事,在国企改制的新形势下,创新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散襄军在市总工会国企改制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民主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职工思想工作;二是切实加强源头参与;三是严格履行民主管理;四是进一步强化民主 管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企业改制中,一些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搞的不好,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职工的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当前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职代会而言,职代会职权在一些企业中得不到落实,甚至个别企业把职代会当摆设、形式、工具、挡箭牌。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职工代表的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职工代表的素质参差不齐,参政、议政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民主管理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搞好企业改制中的民主管理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有效形式,加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教育。经过教育激发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选好职工代表,充分利用职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职工代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主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把敢于反应广大职工意见,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行为素质硬、身体素质棒的职工选为职工代表,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履行职工代表的职责。政治素质好的职工代表,才能热爱职工代表这一工作,心甘情愿地做广大职工的代言人,为职工服务,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文化素质高的职工代表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在审议决策时才能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行为素质过硬,是因为职工代表不是专职的,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尽代表职责,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才能承担起代表的神圣职责;身体素质棒,是要求职工代表要有健康的身体,防止身体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职工代表的正常活动,没有能力履行好代表职责。三是加大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在重视职工代表“先天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为职工代表补充“后天营养”,要加大培训投入,打造高素质的职工 代表队伍,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四是要明确职工代表在企业改制中的职责,让他们学好改制中的政策,以便在改制中发挥作用。总之,要为在新时期加强民主管理、创新民主管理创造条件。

此外,企务公开也是一种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坚持企务公开,让职工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形势、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策略、改制方案。让职工和企业的经营者坐在一条板凳上,共商企业大事,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改革、改制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企业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创新民主管理,必须有管理机制、制度做保证。

建全民主管理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加强民主管理的保证。在新时期加强和创新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显的更为重要,具体地讲应抓好以下方面:

(一)、建全和完善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机制,是新时期创新民主管理的前提。企业改革、改制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要保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落实,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做保证。如董事会中职工董事参加企业决策的制度,是职工参与源头决策和民主管理体制的一项非常好的制度,必须把它落到实处,要强化职工董事在决策机制中的作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求对企业重大改革方案、计划及长远规划、规章制度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要强化职工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二)、积极推行落实企务公开制度,是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企业负责人定期通过有关会议和其他形式报告企业的形势、生产经营情况,把企务公开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在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上公开; 与降耗增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在加强企业管理的“难点”上公开;与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点”上公开;与减亏扭亏相结合,在维护稳定的“焦点”上公开;与维护职工的利益相结合,在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上公开;与拓展范围相结合,在逐步延伸的“盲点”上公开,推动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纵深发展,使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三)、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是创新民主管理的保证。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民主监督,形成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也是创新民主管理的保证。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改制的进行,职工和企业的利益结合的更加紧密,目前职工比任何时候都更关心企业的发展,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目的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竟争主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拥有更大的权力。所以。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如对企业领导干部实行民主评议监督,建立民主评议和组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职工与企业管理者对话制度;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者质询制度;职工直接选举和罢免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度。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直接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企业的民主管理才有了保证。综上所述,只要企业领导者的民主意识提高,摆正自己与职工的位置,加上职工素质的提高,参与意识的增强,再配上切实可行的机制和制度,新时期的民主管理才能得以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企业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十六字方针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论述,它指出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包括两个层次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一是在宏观层次即政府与企业关系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二是在微观层次即企业内部关系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前者,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前提,后者,是企业实现管理科学的内在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创建的国有企业,其产权属于国家,政府经营管理着国有资产,实行统购统销,统分统配,企业只是国家的生产车间。随着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扩大,计划经济不再适应对庞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越来越多的国有资产。对某些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计划经济必须让位于市场经济,政府必须让位于企业,让市场来配置国有资产,让企业来经营管理某些原国有资产。为此,国有产权应该转变为企业产权,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国有资产界定为企业资产,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为用法律手段、财政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确保宏观经济秩序,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资源。但是,政府转变职能,让企业自主经营,并不能保证企业就一定能转变经营机制、实现管理科学。转变经营机制、实现管理科学,还要有企业内部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通过股份形式将企业资产再界定为股东资产,使企业产权主体人格化、多元化,企业产权客体(资产、债务)股份化、具体化。这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分三步走,即三个环节。第一步是将国有资产界定为企业资产;第二步再将企业资产进行股份界定,通过认购股份变企业资产为股东出资;第三步就是企业在股份界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构和制度。这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国有企业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在不同的环节上改革的主体、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改建的第一步,即将国有产权转变为企业产权,实现政企分开。这一环节是政府行为。因为改革所针对的是国有企业,企业的资产大都是政府和国有银行投资形成的,因此为了政企分开国有资产界定给企业必须是政府行为。但是,如何界定很有讲究,也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国有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等。国有产权界定为企业产权,关系到政府、企业、银行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按价值规律来界定。将国有资产无偿或低价界定给企业,是不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无偿或低价界定既有损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创业。一般而言,无代价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的,进一步讲,产权界定并非简单地是资产归谁所有的问题,而是一种经济机制,是经济关系问题。

前一时期,国企“放小”改制过程,普遍采用的资产界定方式,一是出售界定,二是资产与债务等额界定。这两种界定方式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闲置。但也有人把国有资产出售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更有人把国有资产出售认为是搞私有化。我们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在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出售决不意味着流失,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措施。对资产债务等额界定方式,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谓资产债务等额界定,就是将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等额的债务一同界定给企业,即对资产与债务实行“零”处理。从道理上讲这种资产界定方式比较公平、合理。但是,在“零”处理过程也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处理与资产等额的债务问题 上由于不具体造成了债务悬空和逃避债务现象;国有企业资不抵债部分债务应该如何核销或冲减问题;等等。国有资产出售界定还是资产债务等额界定,是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但这还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

改建的第二步,即在国有资产界定为企业资产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进行企业资产股份界定,使企业产权主体人格化、多元化,企业产权客体(资产、债务)股份化、具体化。这一环节是企业行为,而不再是政府行为。有些改制企业,其资产是通过资产债务等额方式确定的,由于同时涉及到企业资产和银行债权,因此在这类企业进行企业资产股份界定必须要有银行的参与,资产股份化的同时也要具体落实企业债务。这一环节应该是企业与银行的共同行为。

企业内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有效途径是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首先要对存量资产进行股份认购,以确保权利、责任具体到人。与创建股份制企业有一点不同,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是在已有的资产和债务基础上实行股份制,股东认购股份应该针对企业的存量固定资产,而不应该撇开存量资产和债务另行募股。否则,企业的存量资产得不到界定,已有的债务得不到落实,企业产权也就谈不上清晰,权责也就谈不上明确。

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三步,纯属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的任务。这一环节就是企业在资产股份认购和债务落实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构和制度,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会,强化投资者和劳动者权利和责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实行科学管理,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2.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二

一、当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方案和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的电价改革要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等原则, 电力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实情况使得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了,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成本方面来看, 电网改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投产形成的大量资产, 推动折旧和财务费用攀升;电价盈利空间狭小, 独立火电厂推动电价上涨因素逐年增加, 购电费用比重大幅度上升, 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具有约束机制、可操作性强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把好物资采购关, 切实做到降低工程造价, 从而降低发电成本。从资本方面来看, 受政策因素影响, 资本金来源逐年递减, 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是物资采购询价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一般来说, 主要物资的采购应当至少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择优采购。事实上, 由于种种原因, 采购部在询价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按规定做到向三家供应商进行询价, 而是直接向某家供应商询价后就发出订单。有些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在采购部内部进行。一方面, 在询价单发出过程中, 向哪些供应商发出询价由采购部自行决定, 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另一方面, 询价信息反馈后, 由采购部人员进行分析并初步选择供应商和确定价格, 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 难以形成外部制约。

三是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监督不到位。目前, 大多数电力企业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谈判中, 多是由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谈判, 采购部和商务部、财务部进行商务性谈判。在具体操作上, 由于询价过程由采购部独立完成, 且供应商和价格也已初步确定, 再加上物资采购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在谈判中往往仍是采购部主导着谈判, 尤其是商务谈判。因此, 合同的谈判往往流于形式, 难以做到对电力物资的采购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 部门职责上体现的外部牵制的作用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是电力物资管理的全面预算制度不健全。领用物资只需部门签字即可, 因此部门领用物品时往往一味追求高档次、高价位, 即使申请时可能为一般物品, 而物资公司一般都会顺应部门或个人的要求, 购进高价位物品, 财务结算部门却无法有效地进行控制, 历史上大成本的思想也掩饰这一现象。有的使用部门申报计划不严谨, 计划的执行监督不到位, 表现在:采购计划不准确, 或多或少的现象难以避免;重复采购时有发生;计划采购的间或急或缓计划单中采购物资的规格、品牌、价格不明确;只采购不适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造成库存积压严重, 成本难以有效控制。

五是电力物资退料制度未能规范执行。一方面, 电力物资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形成积压物资拒绝执行退料制度, 要求各部门计划必须正确无误, 计划多少必须领用多少。另一方面就是客观上主业部门领用的物资当月都已结算, 而退料必须开据红字发票冲回, 手续烦琐, 难以长期有效执行。而事实上电力行业特点要求预算有余度, 放损耗, 实际使用与计划总有差异, 即使计划很准确实际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同时电线、电缆、型材等不能单个计量本身固有的特点也使物资公司拒绝拆零领用, 其结果就造成二级库存膨胀, 管理上容易形成漏洞。

六是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 在物资供应和物资保管过程中, 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违规违纪的现象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存在。另一方面, 现有物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 陈旧的物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新鲜的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吸收不进来, 整体物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是提高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水平。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强化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基础, 搞好物资定额、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 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 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 堵塞管理漏洞, 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2、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 严肃财经纪律。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 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 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运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先急后缓, 适用及时的原则, 采取拓宽渠道、减少环节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总结经验, 开拓货源, 保证电力企业生产和建设的物资需要, 使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3、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电力企业要广泛推开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运用, 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 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涵盖物资管理各个环节, 对电力物资的定额、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产、供、配送、采购、加工渠道、价格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信息检索, 切实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水平。

二是采用科学的电力物资配送方式。将各部门领用材料物资实施预算管理, 总额控制, 与各部门及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考核, 让各部门关心领用材料物资总算价格, 改进现有物资管理模式, 降低成本。科学合理的物资配送不仅有利于市场经济轨规律的客观要求, 更有利于多经产品的市场开拓, 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用物资单位在上报材料计划时, 可先自行了解价格, 并将了解的厂家和价格随材料计划上报, 以便于物质公司确定参加招投标的单位及有关溢价的低价。通常, 采购批量大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销售折让, 而物资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的上限应为以上取得的销售折让, 降低消耗成本。

三是改进电力物资结算方法。电力企业内部领用物资实行模拟市场运营机制。 (1) 正确使用物资, 通过与物资公司进行谈判来确定结算价格, 结算价一经确定则形成价格, 目录进行内部通报, 由财务部、审计部备案并负责监督执行, 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动, 无论物资公司采购价高与低都不改变结算价, 盈亏都由物资公司承担, 这样就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对市场价格波动大而频繁的物资可由物资公司提出申请, 经主管领导或相关部门核准调整价格目录, 一经确定短期内不得更改。对零星物品、办公室用品采取定期指标制, 每季度选定几家厂商进行招标, 固定厂商和价格, 三个月保持不变, 减少随意采购、人情采购等。对用户要求招投标的物资, 则严格按招投标价结算。 (2) 调整结算程序, 让各部门直接到物资公司开票结算, 再到财务审核报销, 使其掌握了解结算价格, 主动参与价格监督。

四是严格执行电力物资领退料管理制度。将“二级库”纳入规范管理渠道, 落实专人登记明细账册, 建立并严格执行领退料管理制度, 定期核对检查。对计量本身固有的特点不能拆零领用而造成的结余物资, 退料手续照办但平时不实际退料, 暂存二级库, 定期进行实际退料。二级库库存信息每月上报工程管理部门, 尽可能将其用于工程中,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是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 这需要一方面提高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 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物资管理需求, 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做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益求精。一方面, 要坚持做到物资采购公开化, 增强物资采购透明度, 批量物资及大宗物资坚持实行招投标, 零星物资坚持做到货比三家, 并做好详细记录。另一方面, 坚持定期检查审核物资采购情况, 重点检查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问题, 看看是否清正廉洁, 是否遵纪守法, 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摘要: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 应当积极引入电力物资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全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用科学的配送方式, 强化管理人员素质, 进一步完善规章、创新制度, 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建萍:《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08年第12期。

[2]林育清:《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07年第12期。

[3]王新枝:《加强物资管理降低企业成本》, 《山西建筑》, 2005年第2期。

[4]马秀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问题浅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3.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思考

现阶段,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电力需求的逐步提升,国家电网工程规模不断的扩张。很多电力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丰富经验,但是因为电力工程财务管理较之一般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其财务管理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这也导致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困难重重,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详细了解和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工程的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的提升,电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原则

现阶段,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用电量的大幅增长,“电”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难以想象在没有电的世界里进行生活,电力工程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电力工程的建设,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提高工程的质量。电力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财务管理活动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采取发展的眼光对待工程财务问题,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组织财务管理工作【1】。其二,管理思想不断的更新,不仅需要将工程日常的财务工作做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应的原则,利用细致的调查,将财务成本预、核算等活动组织好【2】。总之,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并非单一的活动,而是非常系统化的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思想,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组织科学的管理。

二、现行电力基建财务管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提升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现阶段,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处于转型阶段,在此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学习和掌握工程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等相关基础业务理论,将传统的财务工作做好,同时还需要把握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专业技能,才可以切实参与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施工、建设后期的工程评估等工作。所以必须建立一支财务、工程管理才能俱佳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人才基础【3】。

(二)工程财务管理责任和工程建设环节存在脱节

现阶段,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从工程前期的准备环节、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施工、工程完工竣工的全过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忽视两头环节的管理,中间环节的管理又过于粗放。主要表现在:其一,对于电力规划工作,缺乏工程前期的评价、后期的评估,这样极易出现公司过多的投入无效资金,使得收益降低;其二,工程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灵活度,工程施工环节和预算存在相应的偏差;其三,工程财务管理无法有效的管控项目的成本,主要是事后控制,事前以及事中的控制以及分析较为欠缺。

(三)工程以及财务管理自身的风险日趋增加

较之成本性费用,电力工程投资支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内容庞杂、资金支出性质特殊、运用机构众多、跨越时间较长等,因此企业和政府必须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和监管。但是长时间以来,电力工程相关投资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项目法人管理费用、生产相关准备支出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内控制度没有充分的联系相关业务流程,存在脱节现象,费用管理问题频发,加剧了工程建设以及财务工作的风险。

三、优化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利用完善的制度对工程项目前期各个机构的权职以及配合程序进行明确,强化规划环节涉及的财务分析以及资产评估活动,清晰的规定工程前期费用列支范畴以及对应的入账时间;其次,在工程完工管理的基础上,对工程程序进一步细化,详细规定工程结算环节物资和资产相应的费用分摊相关事务。最后,构建工程财务管理相应的培训制度,增强企业当前工程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相应的工程业务管理职务,转变企业过去工作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工程会计核算、重视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局势,切实将工程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全面重视起来。

(二)强化工程全面预算管理

对当前的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严格控制项目预算,尤其是重大投资、电压高的工程,和国家资源战略息息相关项目,对投资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加强电网电力输送能力;而单项投资相对较低的低压工程预算管理,不仅需要对其费用使用范畴进行规范,同时应当根据计划投资额进行投资预算,促进低压以及农村电力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根据电力设施相关项目的建设,对电力建设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建设健全的电力工程标准成本管理机制

在不久的将来,标准成本一定成为核定电价的根据。基于当前110kv及其以上电网项目标准成本,对 0.4-35kv电网标准成本进行丰富,在历史成本基础,围绕较之于批准概算的改变,对近三到五年的核算以及决算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寻找项目成本出现差别的原因、总结其中的规律,建立成本下调以及内部相关系数,对现阶段电力企业成本性费用存在的经济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四)加强建立工程财务管理信息化

搭建ERP系统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分享,处理由于业务机构提供信息出现的滞后而延误工程以及财务进展的问题。首先,项目概算集中归入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中,概算中涉及的明细费用相应的工程创建的过程中相关的WBS 元素号可以作为后续工程成本管理基础。其次,不断研发相关的配套软件功能,对比分析日常会计核算以及相应的概算费用,根据工程费用控制系数设立费用警报,达到警报上限的对其进行预警,保障费用在允许范围内;再次,积极的建立工程辅助转资,围绕提报项目物料,对分摊费用进行重点管理,促进工程竣工决算完成系统自动编制的转变。最后,每月系统定期比较实际以及概算费用,建立分析报表,分发给各个有关部门,满足工程管理、财务、物质等多个机构需要,为后续的工程费用管理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电力工程项目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对于稳定国家经济,促进电力行业发展存在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财务管理必须结合与企业发展情况,以未来的发展为着眼点,采取高效的措施,强化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能力,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强彩丽. 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9:84-85.

[2]朱振雄.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实现全面创新[J]. 现代经济信息,2015,12:260.

4.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对策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企业经营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间,对信息的获取、处置和运用越来越成为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在国内外一些品牌企业已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数次败阵的美国传统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优势,在与日本及欧洲企业的搏杀中大获全胜,使传统企业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近上世纪末来,比尔·盖茨提出了“数字神经系统”,就是以企业信息全面计算机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系统为载体,再加上全体员工的参与,达到对企业的管理就像一个人控制自己肢体一样灵活、迅速、高效。从这样的发展形势看,虽然传统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仍然是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最核心的还是信息之间的竞争。谁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谁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对信息的有效使用,谁就掌握了商业竞争的主动权和胜算率。企业尤其是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寻求突破,在流程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决策信息化的进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的提升,实现向信息管理要效益的目标,成为石油石化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油田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组织机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大都是穿插于有关的财务制度、办法的章节之中,浅浅一说,泛泛而谈,没有独立成文,对财务信息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长期执行兼岗履职,财务信息对基层部门不透明、不公示,对同级部门有保留,不共享。以成本信息为例,目前会计部门提供的仅仅是油田企业月、季、年的原油生产总成本、单位成本等信息,但并没有提供油田企业当月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多少,边际贡献是多少,毛利率是多少,油田开发的经济成本是多少、决策的成本底线在什么地方等与决策息息相关的信息。

(二)误将会计电算化视同为财务管理信息化

ERP的投入使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核算效率,一些人就认为等于建成了会计领域的“共产主义”,满足了。还有人认为,这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但事实上ERP只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从业务的发生、入账、审核、分配到结算的会计账务核算功能,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但在财务信息方面上,远没有达到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会计制度的专业化水平,对一些常用的投资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管理技术也没有纳入其中。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的、有限的。另外,有的人还用ERP代替信息管理,当需要信息时,流行语就是“自己上ERP里查”。且不说既费时费力和不够专业化,而且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使用的不准确。工作中就有负责成本的同志去查阅税务信息,因税务知识有限,出现税款信息使用错误,造成笑话。

(三)对会计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的能力不足

目前,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在财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财务信息的要求突破了传统会计信息的理念和意义。也就是说,在应对企业未来的管理中,不仅需要会计意义上的资产、成本、利润等信息,更需要资产评价、市场成本、投资决策相关的变动成本、现金流量和投入产出等反映企业未来管理的信息。而目前恰恰就缺少这种能够把会计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分析,由原来只反映过去历史的死东西扩充为反映企业未来活信息的能力。

二、企业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区别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监督的活动。正确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定义,划分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区别,对于开展财务信息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从内容看,会计信息主要指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附注。强调的是一种利用核算技术取得信息的过程。财务信息则包括了会计信息,并通过对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原料”的资源进行运算、分析、加工等方法取得一些新信息。强调的是利用管理技术实施“原有+创新”的过程。

二是从作用看,会计信息都是在历史成本计价方式下取得的,其作用是客观地反映在过去的经济活动中价值量的变化,向投资人、债权人和管理者揭示已发生的财务情况和已取得的经营成果,属于典型的“过去式”。财务信息不仅采用了历史成本计价法,还采取了其他的计价方法,如在对未来投资项目上采用了净现值法,在进行市场预测中采用了变动成本法,在设备重新购置中采用了重置成本法。这是其一。其二,通过销售保本点、现金流量、边际贡献、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分析,新增了反映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信息”。

5.新课改下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五

〔关键词〕 新课改;高考改革;考试模式;试题;内容; 评价;外语听力;录取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a)—0060—02 高中新课程实验自2004年启动至今,全国除广西等个别省区之外的绝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课改实验,与课改相对应的高考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我省将于2013年迎来课改实验后的首次高考。课改后的高考到底怎么考?与现行高考相比有何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广大师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话题。高考是不同于水平考试的选拔性考试,基于这种特性,一个完整的高考方案主要包括考试与评价、招生与录取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国其他课改实验区高考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帮助我省广大师生了解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情况。

一、考试模式的选择与科目设置

目前,全国高考考试模式概括起来有宁夏模式、海南模式、北京模式、浙江模式、江苏模式等五类。其中宁夏模式是主流模式,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用宁夏模式。

宁夏模式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形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包括艺术文、体育文),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包括艺术理、体育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都是三科合卷考试。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与我省目前实行的高考科目设置情况最为接近。

海南模式是“3+分学科”形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分学科是指按文理方向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分别进行单科考试。

北京模式的本科院校仍然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只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三科,录取时参考相关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或者学校按照专业特点加考专业课。

浙江模式采取按高校类别不同,分层次测试的形式。其中,第一层次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统考科目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统考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3+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江苏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模式。统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480分,同时学生在高二阶段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四门。学业水平测试分a、b、c、d四个等级,四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重点本科院校的等级要求则更高。

二、考试试题的命制与来源

全国新课改高考命题情况共有如下三种方式。1.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如宁夏、海南、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新疆等。

2.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

3.自托混合型命题。即部分科目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部分科目自主命题。如陕西省数学、外语科目实行自主命题,其他各科均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

三、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

由于高中新课标各学科的课程结构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因此,不论教育部命题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试题内容均涉及各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i课程系列(选修ii为校本课程,高考不涉及)。许多省份在研制高考方案时将选修i课程划分为限定选修部分和任意选修部分,涉及各科选修部分的高考试题范围包含于限定选修范围之中。2.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仍分i卷和ii卷两部分,但试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修及课标中指定的选修内容,选做题采取“超量供题、限量选答”的模式,考查限定选修模块的内容。

四、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1.高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高中新课改启动后,综合素质评价一直备受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维度。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大多数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对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现阶段,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

2.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对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各省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但成绩多采用a、b、c、d等级方式呈现。目前,全国各省区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选拔录取的关系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⑴硬挂钩模式

硬挂钩模式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门槛”成绩。即规定部分学科或全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到某一等级要求后方可报考不同层次的院校。如黑龙江省高考方案中明确规定学业水平测试11门学科中有10科成绩必须达到c级方可报考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院校。安徽省也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第二种情况是直接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经过一定方式的换算,所得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如海南省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为分数后计入高考总分,新疆省也将不同等级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分数,但未计入高考总分,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⑵软挂钩模式 该模式只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用作高校录取时的参考性意见。即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实提供给高校,高校在录取时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成绩更优的考生。

目前,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考录取的衔接问题是各省制订高考方案的一个难点问题。全国大多数省区采用的是软挂钩的模式。仔细分析,即便是采用硬挂钩模式的省份,其挂钩方案也是硬中带软。如黑龙江模式,尽管设置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门槛”,但c等成绩仅仅是合格成绩,对于任何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达到此要求并无太大困难。新疆省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换算成分数,但是没有计入高考总分,其成绩实际上也仅作高校的参考,等级换算成分数没有实质意义。山西省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迎合课改精神要求的高考改革目标,但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仅供高校参考。

五、外语听力测试

外语考试增加听力测试,是本次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听力考试方式是目前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其分值(共计30分)是否计入总分也有不同做法。

1.听力测试方式:目前国内高考外语听力测试有两种情况。第一,高考试卷中带有听力试题,参加高考听力考试;第二,高考外语试题中不含听力试题,但考生必须参加一年两次的国家外语等级考试的听力测试,取其最高分值。例如,云南、浙江省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2.听力分值应用:外语听力分值的应用也有两种形式。第一,听力分值直接计入高考外语总分中;第二,听力分值分阶段计入高考外语总分中。例如,山西省规定新课改高考头两年听力分值不计入外语总分,第三年开始计入总分。河南省规定课改高考第一年听力分数不计入总分,第二年开始按听力分值(30分)的计入,第三年按计入,第四年全部计入。

六、高职、高专录取改革

多数省份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省内院校试行自主招生,其基本做法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1.在录取的依据上,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三者进行组合应用,不再依赖高考成绩。例如,山西省规定试行自主招生的学校可以采取“高考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发展评价结果”、“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专业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模式。相关科目指院校根据学校性质和自身专业设置特点指定的科目。

6.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题,对在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严格遵循我们党对党建工作的部署,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的任务.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与一般的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发表几点意见.一,高校党建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必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十七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党建工作,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对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主线,是我们把握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阐述,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高校党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正当的权益要求,构建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和党群和谐关系;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并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正建设等诸方面相互协调,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党的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党的光辉事业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抓住党建工作的重点,着力推进,又要统筹党的“五大建设”,统筹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抓好党的建设,又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新形势下的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党建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条主线”:增强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五个重点”: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十七大报告紧紧围绕党建的五个重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与相应的创新举措.报告还特别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程的总体部署,为我们明确高校党建的目标,方向,思路,重点和举措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遵循和实施的重大方针.二,高校党建工作应走在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

高校虽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它是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大阵地,它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文化高地.我们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应高于社会,先于社会,优于社会.高校党建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走在整个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是以国家举办的公立高校为主体,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在国家举办的高校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居于学校的领导地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与廉正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其他工作的发展.如果学校党委领导不力,如果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模糊,各级党组织涣散无力,党风不正,党员和党组织行为缺乏严格规范,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学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要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好党建工作.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牢固树立高校党建工作要走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的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增强我们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三,高校党委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工作,把党建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并严格予以考评

7.新课改下做好课堂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和新课改下课堂管理方式的区别

1.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管理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主要责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在教学中这种课堂管理方式的表现是: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 主导教学, 而学生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 学生常被提问, 但不能提出疑问。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学生只是被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自己的看法, 任由教师摆布, 这种管理方式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丧失, 学习能力下降, 当然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2. 新课改下的课堂管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 教师的作用是监督和指导。由于这种管理方式把学习的责任放在了学生肩上, 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一个人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进入社会后他们依然能用所学到的方法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能。

二、新课改下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条件

1. 教师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 承担着把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进行精细加工和整理, 然后以学生能理解、接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促进学生发展的职责, 所以教师自身要有传授知识必备的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即教师要从教德、教态、教言和教技上加强自我管理。在教德上, 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 尊重、信任学生, 既能面向全体学生, 一视同仁, 又能因材施教, 发挥特长, 同时还要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在教态上要沉稳、老练, 用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在教言上要表述清晰、准确, 善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技上要知识广博, 精通专业, 掌握多种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 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学方法, 实现课堂管理的最优化。

2.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

教学内容是通过教材体现的,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涉及备课和讲课两方面。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按粗备—细备—精备的程序把教材内容分析、直观教具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知识配合等进行重新设计。粗备, 即全面、透彻地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力求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使教学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细备, 即弄通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系统, 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精备, 即抓住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备课时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在讲课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备课情况灵活地组织教学, 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3. 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恰当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不仅会影响其与学生的关系, 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甚至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三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四是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 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五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行动;六是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8.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油田;物资管理;办法

在我国,油田的物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这就给油田的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严格的油田物资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只有对油田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使油田企业更好的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田的物资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油田物资管理工作

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就是对油田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采购和管理。在油田生产提出所需要的物资量之后,管理人员首先检查库存,看库房中的物资是否充足,如果不充足,就需要进行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要避免资金的浪费,选择物美价廉又能保质保量的物资进行购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油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为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随着物资需求量的增多,就使得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和所需人员数量都要相应增加。另外我国如今的物资采购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管理人员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采购,书面形式的记录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工作人员在调岗之后,接替的管理人员想对之前的物资信息进行查询都是比较麻烦的,很多都无从查起等等这些问题都给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目前我国油田物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油田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前的招聘工作中,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这就使得油田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差较大,再加上油田企业对员工本身的培训力度不强,致使综合素质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加上一些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对物资进行采购的时候不能保持公平公正的工作思想,总是想着一己私欲,或者是对物资的采购工作不认真,对所采购的油田物资管理不善等等,这些问题使油田物资管理工作质量始终上不去,拖慢了油田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油田物资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不广泛

要想提高我国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就要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在我国的油田物资管理工作上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就算有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但是对这项工作还不能熟练的掌握,无法将信息化技术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很多油田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物资管理体系,企业部门之间还无法实现信息化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加大了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困难。

(三)油田物资管理工作设置不合理

油田的物资管理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所以物资管理部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采购、运输还有物资入库等环节上都是独立管理的,各部门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这就可能造成物资链断裂,从而影响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很多时候,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紧接着之后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最后对油田企业造成资金的浪费或者是更严重的损失。另外,物资设备都是存在于各个部门中的,因为信息不及时,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的时候,部门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容易发生矛盾,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三、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保证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质量

首先在油田企业招聘的时候,就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所招聘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质量,避免一些靠关系人员流入到企业内部,如果有这样的不正之风出现,要严格整治。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重视,定期组织人员培训,让一些资历较老的员工对年轻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注重实践学习,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解决。提高员工工作意识,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保证每一位员工的高质量和高素质,使其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只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使油田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油田企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物资管理部门要尽快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尽早的实现物资信息化共享,鼓励员工进行网上采购,更好的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的浪费。油田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使物资管理更具透明性,规范了油田物资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各部门都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止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防止工作人员在采购中,为一己私利选取不合格的物资。管理人员不仅要保证物资质量,还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油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油田物资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油田企业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对油田物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油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控制成本、管理物资,才能使油田物资管理工作更完善,使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韶.如何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相关思考[J].化工管理,2014,09:17.

[2]仲浩.对提高油田供应物资质量管理水平的一些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01:95-97.

9.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九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明显增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群众工作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解决群众实际利益问题,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一是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推行阳光政务,在制定政策、措施时,把充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放在第一位。二是通过发展公益事业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城郊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纵深推进新居民区建设、社区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通过结对帮扶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惠民利民行动,解民忧、安民心、聚民力、帮民富。四是通过办实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几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二、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为“服务群众”指引方向。一

是进一步明确群众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服务群众的工具。二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鼓励领导干部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动员和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

10.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十

--****

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机制的调查研究,对于加强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

我乡一贯坚持群众路线,注重群众工作,畅通民主渠道,进行了不少实践探索,在三农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工作基础上,我们还探索实施了以下一些措施和制度。

1、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实行村干部定期坐班制,34个村每天至少一名干部在村办公室值班,协调日常村务,接待村民来访,实行事务代理制,为群众代理各种事项,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

2、实施村级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重要村务,都先由村级两委会议研究确立议题,制定可行方案,提交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有效保证了农村基层民主的扩大和实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已先后解决了**村新民居建设、**村1000亩荒山开发等12个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3、认真落实农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村“两委”干部立足本村实际,研究制定勤廉承诺目标,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乡党委对目标承诺完成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按月、季度进行统计考评,作为村干部年终目标考核的依据,有效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其他联系群众的措施。除以上各种制度外,还有党代表联系选民活动,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信访工作中党政领导的接访、下访、走访制度,重要节日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活动等,都是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而,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增添了难度,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1、部分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观念不强。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忙于日常工作,真正深入基层与群众联系沟通少,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所思所盼;有的党员干部即使到了基层,也放不下架子,不能与群众以心交心;还有些党员认为联系和服务群众不只是个人的事,是单位党组织的事,不愿沉下心来搞好联系和服务。

2、部分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原来帮款、帮物的服务形式,已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他们迫切需要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服务。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会用新的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3、群众期望值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越来越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十分明显,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在新形势下呈现趋利性、多样性、复杂性、群众性等新的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动迁政策调整等,都会涉及不少人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酿成群众性事件。

4、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弱化。目前人员流动性很大,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自由,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特别是在一些新经济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还很不够。因而,基层群众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日趋明显。并且,有部分基层党组织把经济工作作为唯一工作来抓,而忽视了经济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密切联系。

5、一些措施制度缺少落实检查,实效性不强。各种制度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但如果缺少一以贯之的落实和检查,就只会作为一种创新的形式和理念,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应该说,在前面所述的三农工作站、群众工作室、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联席制等工作中,都有制度性的检查和落实,在联系群众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严格来讲,与密切党群关系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对策措施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经常性的工作,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从本质上看,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党的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工作。

1、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切实加强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党委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要慎重周全,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的关系。党委和政府要定期分析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工作重心下移,及时进行“难点热点问题会诊”,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限期解决”、“突出矛盾专项督办”、“结果验收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预防、发现、化解机制,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疏通和拓展民意上传渠道,鼓励保护群众依法信访和通过正当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拓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加强联系工作。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三农”工作站等活动,让党员亮出身份,在信访维稳、两会期间等重大事件中,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群众工作日”活动,每月专门安排几天时间,让党员领导干部都深入联系点,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求。把因特网作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依托现有的政府网站等,探索建立群众工作专门网站,通过博客、BBS论坛、E-mail等联系和服务群众。

11.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 归档材料存在缺失不完整现象, 形式不规范[1]

由于档案材料形成部门不能准确按人事档案归档材料要求进行归档, 所归档材料不够全面, 也不能随档案材料的产生及时归档, 势必造成材料遗漏, 导致材料缺失, 不能全方位、系统、完整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

2.“人档分离”的情况日趋严重[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才资源成了市场竞争的核心, 通过人才流动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率。但是,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升级, 为了达到目的, 出现不合理的无序竞争。原用人单位为了留住人才, 扣留档案, 新单位为尽快引进人才, 在无完整调动手续的情况下, 接收用人, 造成了“人档分离”现象, 给后续的人事管理带来了许多麻烦。

3.档案管理水平低, 信息技术应用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队伍人数的日益壮大, 人事档案的数量成倍增长, 导致档案管理任务重, 头绪多, 工作量大, 档案查、借阅频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 人事档案管理中也增加了硬件投入, 但由于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有限, 管理软件投入跟不上, 导致很多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计算机仅仅是打印和上网的工具, 对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4.档案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没有发挥档案的价值

人事档案是重要的教学科研人才信息资源, 如果能提高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由于人、财、物水平低下, 档案工作人员忙于应付日常的琐碎工作, 没有时间精力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致使档案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制度建设、管理标准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

在人员配置不完善和信息技术应用不高的情况下, 要保证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强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制度建设要以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工作条例、细则为基准, 结合本校档案工作实际情况, 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接收、审核、传递、保管、查阅、外借、归还等环节, 建立一系列适用于本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2.提高档案透明度, 杜绝“人档分离”现象的发生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人才的重要依据, 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进行查阅, 个人对档案内容一无所知, 导致部分人轻视档案。所以, 在人事档案的利用过程中, 给予本人对人事档案的知情权, 从根本上避免“人档分离”现象的发生。

3. 加大投入, 注重软件建设和团队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高校现阶段发展需要, 必须加大投入, 在硬件达标的基础上, 重点落实软件建设, 把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电子档案具备一般档案的本源性、回溯性等基本特性, 还具易存储、容量大、易传输等新特性[3]。因此, 只有加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化应用, 逐步由传统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 培养与之相配的管理队伍, 在设备、技术、软件、人员等方面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人事档案才能更加有效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4. 推进人事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档案的开发利用率, 所以必须加快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因此,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高领导、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确保档案利用的源头畅通无阻; (2)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4], 避免部门各自为政, 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 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3) 建立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 全面实行分层、分级管理, 严格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级别, 对档案查阅利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分级审核, 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只有把信息化建设与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同步进行, 通过制度建设为其保驾护航, 通过团队建设为其添砖加瓦, 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才能把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 让档案资料为学校发展服务, 为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高校人事档案是反映每位教职员工工作、学习历程及工作表现的权威性原始凭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 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且针对问题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论证,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制度建设,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寒, 刘鹏, 胡卫新.高校人事档案归档工作应注意的两个新问题[J].兰台世界, 2009 (05) .

[2]龙安梅, 黄建强, 丁艳玲.新时期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J].兰台世界, 2009 (02) .

[3]吴卫, 李继伟.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 2009 (03) .

12.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目前,我国经济回暖明显、世界经济也有触底迹象,国家在积极促进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对民营企业发展也始终关注,对民营企业的方向和政策始终坚持,这与我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新生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正逐渐突显出其越来越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价值。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融资困难、技术缺乏创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等问题,也只有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但并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制定特殊的政策。而作为我们万邦工贸有限公司作为晋中市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我们并不应该要求享受与国有资本同等的政策待遇,那是很难争取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国有资本平等地在市场这个平台上进行博弈,而这样也就能促进我们公司、促进民间投资按照市场规律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民间投资因自身力量的弱小而失败,最终被市场淘汰,但这正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遵循并科学合理利用价值规律来不断的规避风险、克服困难、走向辉煌。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学习型领导团队、高素质工作人员、现代化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办公自动化的建立、法律政策的消化、国际交流贸易正常化等战略和策略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一、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培养高素质工作人员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对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人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变,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当代社会主流理念向企业领导的逐渐渗透,随之诞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便是对这一社会实践的最佳概括。学习型领导团队将克服传统企业领导因分工、竞争、冲突、独立而降低了组织整体的力量,多注重眼前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根本的、结构性的问题等不足。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就希望领导者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还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及时汲取新的管理思想、新的管理理念。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却可以依靠大家丰富的实践感受、科学的团队决策、良好的沟通协调达到掌握市场运行、企业发展的脉搏,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带领和引导企业科学发展。

任何企业都需要高素质工作人员,对民营企业来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相对差点,这就显的尤为重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用人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在创业初期要挑选有胆识、能吃苦的人才,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招聘具备管理才能的知识分子。同事,除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把握规律性,还要对员工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主要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而对管理人员可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制度规范企业发展

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应该包含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模式以及一系列因素,包括设备、技术等的合理有效配置。一个优秀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就要使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要靠制度。从企业来讲,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解决了制度问题,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变革、经济效益等就会随之而来。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是要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坚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原则。

实施科学管理模式,一是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二是要注重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通过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三是要规范和完善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分配责权利,使责权利统一。

三、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并重的时代,而信息社会就要求任何单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经济实体,都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为科学管理决策、远程观测遥控、远程信息反馈、复杂市场的多方面跟踪监测等工作服务,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而与能把计算机技术和企业发展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

企业办公自动化体系建设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决策效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目的,即: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优化现有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信息共享的目标。逐步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应该是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办公的自动化,还停留在传统办公的阶段,就很难从根本上再次促进工作效率的飞跃,在竞争中也会处于劣势,失去发展的良机。

在企业中构建办公自动化体系,实现办公自动化,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通信平台,比如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如OUTLOOK、飞秋、QQ)、信息共享系统、各部门独立网站,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接着要创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在企业内部要有一个高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其次是要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比如将各项报表类汇总上传至电子刊物,是所需要用的企业员工能从网络及时调取;再次是要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比如说,单位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上网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还要实现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比如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自动化;最后是要实现信息的集成,在一个单位,都存在大量的业务系统,如购销存等业务系统,企业的信息源往往都在各个业务系统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跟这些业务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获得整体的信息,提高整体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另外,要实现分布式办公情况下各单位的紧密联系,将单位的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的办公机构以及移动办公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交流和事务办理的高效、迅速、快捷。

四、深层次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强凝聚促进企业效率提升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里,企业文化是一种通过一系列企业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企业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作用巨大,可什么是企业文化?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其本身具有特色性、共识性、人本性、变化性等特点,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会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这种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并能够使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形成共识,有效激励企业的员工,团结员工队伍,铸就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所内含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它贯穿于企业管理发展的始终,其无形却比奖金、工资等价值物对企业发展更有推动作用;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中,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家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着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同化。

又该怎样塑造企业文化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很多民营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毛病,要想尽办法克服。可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二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用以约束员工的同时,也要积极营造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增强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布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四是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将持续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五、深层次分析国家法律政策,合理化处理政府企业关系

全面掌握、及时了解和深层分析国家和政府针对民营经济、私人企业以及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是企业合理规划长远发展、科学部署企业战略、合理合法规避国家税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从《中小企业促进法》、《矿产资源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等法规政策,都要有及时的了解,不仅要知道法律法规不让做什么、让做什么,政策向那里倾斜,还要积极探索法律法规没涉及的领域,未来政策有可能扶持的行业,这些才是真正的促进企业经济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企业影响因子迅速提升的根本所在。比如,合理避税,利用国家税收政策避税,如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利用定价转移避税,如将一个大型企业内部,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还可利用资产租赁、借贷等等方法。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企业有优秀的法律研究人员和政策分析人员,而途径一是企业长期雇佣优秀的法律顾问或政策顾问,为企业进行法律指导;途径二是招聘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本科或者硕士生,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培养和磨砺,塑造一个中层管理决策层,让其为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有很大的变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削弱,但是在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影响依旧十分巨大,甚至有时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合理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关系,不可能绕道而行。要避免不良政商关系,就要艺术地处理政商关系,这些领导们经常交往,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我只说一点自己的小小建议,就是要多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适度妥协(这种妥协不是无原则、潜规则,而是明明白白的妥协,有底线的妥协)。

六、创造参与国际竞争载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意识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企业经营,不论其生产基地暂限于国内,还是已经发展到国外,不论其销售对象仍囿于国内居民,还是已包括国外用户,均日益具有国际化的性质。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一体化,使得我国企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而企业要想与国际接轨,成功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载体,就是要具有国际品质的名牌产品,具备国际质量,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并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这也是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才能立足于世界。

13.新形势下加强团青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民勤供电公司团委孙超德

团员青年职工作为电力企业当中的一支先锋军和未来的主力军,积极合理的开展团青工作能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走向市场给电力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电力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电力青工作为有文化、有追求的一代,在挑战面前是不甘沉默的。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共青团组织该为广大青工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寻找新的工作突破口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组织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充分认识团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共青团要在青工中广泛开展形势教育活动,积极配合改革措施的实施,有计划地以专题形式,组织青工学习有关文件,讨论改革的利与弊,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理性分析,使青工们能充分认识到企业和个人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以及面临的危机,从而能及时转变观念、理解改革,投身改革,自觉服从大局,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要通过统一认识,稳定青工思想,增强青工支持企业改革的信心,使青工不仅看到电力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看到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共青团组织本身也要对危机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

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压力,青工的巨大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想方设法“自我充电”。

二、共青团组织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选准切入点,直接介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在电力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共青团组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切实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培育青工成长成才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组织要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和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引导并带领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敬业奉献,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足干劲,凝聚力量,站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最前列。

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内容要突出质量和效益,贴近生产经营主题,要围绕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盲点来设计开展;而活动形式的策划还要着重突出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的整体特色,营造企业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获得良性发展的支撑点。一要不断提高共青团活动的科技含量。团组织必须及时适应国家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思路,围绕生产经营,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使团的工作直接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特别是体现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上,实现共青团活动由体力奉献型向知识效益型的转变。团组织要围绕电力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企业的增供促销、科研开发、生产管理等重要工作,通过“双争”活动、创新创效活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等,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帮助青工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二是要高度重视共青团活动的育人效果。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的育人优势,着力提高青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理想、文明程度高、业务技能强的青工队伍;要通过选拔培养青年专业人才和青年岗位能手,形成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主动权的青年骨干力量,使企业的发展有充分人才后备优势,确保电力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中发挥共青团群众组织的优势。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共青团组织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向:充分发挥凝聚、团结、教育、帮助青年的职能,将共青团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培训活动、教育活动、宣传活动等规范青工行为,展示青工形象,在活动过程中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宣传企业经营理念,有效树立和传播企业形象,营造企业健康、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赢得社会和客户的依赖和支持,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团青工作

首先,要做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帮助青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获取更多有用信息。要不断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创造更加灵活有效的工作形式,帮助青工养成不断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其次,要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帮助青工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并通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开展的各种活动,教育青工热爱企业、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创造一个有强烈竞争意识、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企业人文环境;其三,要做企业形象的宣传使者,通过策划有意义、有新意的系列活动,在企业内部、社会上有效地树立起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优质服务、窗口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工作为企业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四、围绕中心,服务企业,团青工作取得的实效

通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选准切入点,直接介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契机,民勤公司团委以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服务青年,服务企业,大胆实践,锐意创新,以创新工作方法、工作领域、活动载体、运行机制为重点,不断提高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水平,2人荣获共青团武威市委授予的“优秀共青团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送变电工区变电检修班荣获甘肃省电力公司“青年文明号”单位,8名优秀团员经团委推介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大团员青年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得到了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五、新形势下加强团青工作的对策

1.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利用“企业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中”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载体,通过内部局域网和其他媒体大力宣传,组织青年职工学习,让青年职工进一步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生产经营形势、各项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按照上级团组织的安排在基层团支部中开展了“我是国家电网人”主题实践活动,青年职工以班组为单位,认真查找在现场作业、工作流程中与安全规定相违北背的“习惯性违章”做法,收集反习惯性违章合理化建议,提出纠正建议,并以安全知识答卷、知识竞赛、基层巡回安全演讲等形式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

2.创新活动载体,促进青年成才。团委要坚持不懈地抓团组织建设,完善团支部的运行机制,各级团支部的工作开展要各有特点,以积极参加“青年文明号”复核验收和创建活动为契机,有效激发团员青年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争先创优意识,把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作为团建工作主线,把团员青年的培训培养作为一种最高奖励和福利待遇,加大培训力度,有效促进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使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让在岗位团员青年分批参加拓展训练、新员工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紧密结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职能,建立了培养青年成才的长效机制,想方设法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

台。

3.拓展团组织工作领域,增强青年组织引导力。团委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展工作领域,应时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各级团支部积极参加 “青春光明行---青年文明号统一行动日”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向地方群众发用电知识、节电节水知识宣传材料,讲解用电安全知识、供电优质服务知识等,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牢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正确道德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全县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植树造林、关井压田、防风压沙中,通过活动参与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展现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

14.新形式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1 抓好制度建设,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关键是落实责任制。第一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总体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单位和干部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 将农机挂牌率、年检年审率、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和农机事故率等列入政府考核内容。第二是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经常性的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要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户五级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层层签订责任状, 逐级分解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建立有效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监督机制。第四要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业务, 做到“两不准”:即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办证上牌, 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

2 抓好宣传教育,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2.1 宣传教育内容

深入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列》、《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宣传农机安全操作规程与技能知识, 农机安全驾驶常识, 农机保养维护常识;深入学习宣传农机事故防范知识、遇险时避免事故发生与降低事故损害知识, 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易发生事故的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深入学习宣传农机事故自救与互助救援常识, 农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科普常识。

2.2 宣传教育方式

根据农机安全生产特点, 突出农时与重要节假日, 在街道、社区的集市、田间场院等重点场所, 采取适合农村特点, 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进行广泛宣传。

2.2.1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题, 以示范街道、社区为宣传阵地, 深入基层, 对农机手、农民群众等不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活动;以安全生产月“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咨询日活动。

2.2.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在农忙季节、重要节假日, 在基层一线,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二是组织机手学习安全知识, 举办农机与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讲座, “以案说法”, 突出事故危害性的宣传教育, 切实提高农民机手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 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 适时给有机户、农民机手发送农机安全短信, 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2.2.3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三结合”。

与拖拉机驾驶人培训工作相结合, 加强对新训拖拉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及农机安全管理的法规、规章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与农机监理年检审业务和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 对参加年检审的驾驶人, 对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违法驾驶人, 要组织观看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警示片, 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 签订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 在农机产品展销点, 设置农机安全宣传栏 (板) , 向购置农机具的农民发放安全生产须知。

3 抓好安全检查, 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纠正农机违法违章行为, 是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是抓好整个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田间、场院和乡村道路开展经常化的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并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做好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检查工作, 防患于未然,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3.1 农忙季节的安全检查

“三夏”和“三秋”农忙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以及前后一段时间, 农机监理部门应组织农机监理员广泛深入田间、场院开展对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拖拉机等农业生产和运输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 保证各类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况投入到农业生产作业中去。一查机具性能状况, 二查检审和上牌发证情况。对于机具性能不符合作业要求的, 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作业, 督促其及时检修, 直至符合运行标准;对应当领取牌证而未领取牌证或未参加检审的, 应督促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证照齐全并按规定办理检审手续后方能操作相关农业机械, 坚决取缔“黑机非驾”。

3.2 节日期间的安全检查

节日期间, 群众走亲访友的比较多, 部分农村地区拖拉机非法载人、酒后驾驶等农机违法行为比较多。为确保人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监理机构应认真组织开展好节日期间的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应由本单位、本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 重点查处拖拉机非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农机违法行为。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教育一起, 及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3.3 齐抓共管, 协同做好日常的农机安全检查工作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农机监理部门应加大在县区以下道路的安全检查力度。在国道、省道上和厂矿企业内应借助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力量, 联合开展农机安全检查,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农机监理部门在日常安全检查中, 应做好和公安交管部门的配合工作, 必要时开展两部门的联合安全检查。此外, 农机监理部门还应积极争取安监部门的工作支持, 借助他力, 加强对一些既在厂矿企业内从事运输作业又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管理, 消除厂矿企业内的农机安全生产死角。

摘要:新形势下,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著挑战。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安全检查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工作要点, 阐述了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上一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北京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