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2024-10-0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精选19篇)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一

小学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课题小结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我觉得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书写很不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另一部同学出错的原因是不列竖式造成的。他们往往是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乱写一下,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列竖式,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是不是照我的格式去做了,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1、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实行奖励小红旗,小小的一面红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三、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形成计算技能。

1、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每天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计算量,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自习课上与课下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效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全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所提高。最近几次的作业统计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由原来的不足四成提高到现在的近八成,效果是明显的,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

反思: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既是一种智能,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时,也应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推进的策略,单纯地依靠教师与课堂,往往事倍功半。

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二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如, 四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所以, 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安排一定量的蕴含规律和技巧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 先让学生计算12+88= ( ) , 13+87= ( ) , 14+86= ( ) , 15+85= ( ) , 16+84= () , 再想一想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试着写出类似的算式。经过充分思考, 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 和都是100。在后续的练习中, 再让他们做两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 三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两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题目。事实证明, 他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 每次在检查作业时, 都能发现他们在交流计算方法, 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二、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地坚持口算训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每天可用10分钟的时间, 习题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3.87÷2.5÷0.4这类题目的简便算法的前两天, 我就给学生出几道两数相乘积是整数、整十、整百的题目, 所以在学习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一看到3.78÷2.5÷0.4;7.86÷1.25÷0.8这类的题目, 就会想到:2.5×0.4=1, 12.5×0.8=10, 所以3.87÷2.5÷0.4=3.87÷ (2.5×0.4) =3.87÷1=3.87;7.86÷12.5÷0.8=7.86÷ (12.5×0.8) =7.86÷10=0.786。

课外练习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很快就可派上用场, 这样, 学生练的就很积极主动。每次的练习题同桌之间要互查, 要给对方讲清楚计算方法,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认真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让学生明白算理

有些题目, 学生经常出现错误, 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马虎, 有些是因为不明白算理, 导致记不牢方法才出错。如:6.3-2=6.1, 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被减数中的3在十分位上, 表示3个0.1, 减数中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所以十分位上的3个0.1减去个位上的2个一不得一个0.1, 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样的错误很容易就避免了。

还有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125×32×25=125×8×4×25=1000×100=100000

如果学生能明白连乘的运算顺序, 他就会知道这里是不能把4与25相乘的, 要想把125与8、4与25分别相乘, 这里必须借助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25×32×25= (125×8) × (4×25) =1000×100=100000

四、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我发现, 平时学生对于规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一般都会做, 但是一旦将简算题和四则运算混合题放在一起, 或者将简算题放入文字题、应用题中时, 学生就不会自觉合理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了。归根结底, 学生的简算意识淡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可以经常以不同的形式, 如, 文字题、应用题来训练学生自觉合理地进行巧算。可让学生多做些类似这样的题目:某批发部购回35箱苹果汁和65箱橙汁, 苹果汁和橙汁分别都装24瓶。一共购饮料多少瓶?

35×24+65×24= (35+65) ×24=2400 (瓶)

答:一共购饮料2400瓶。

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三

一、创造更多读题机会

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认字是有限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做题的时候,让教师或家长读题,这样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讲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强小学生的依赖性的养成。其实,在小学生掌握好拼音后,教师就能锻炼着让学生来读题,题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教师可以加注拼音,这样,小学生既练习了自己的拼读,又理解了题意,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二、激发学生读题兴趣

小学生一般性格都比较活泼,做事也比较浮躁,在他们做数学练习具备一定的经验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懒惰心理,做题的时候,不经过认真思考,看个大概就动笔做,常常却忽略了题目要求,造成失误。那么,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读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读题的乐趣。比如,分小组读,开火车读……这些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读题都很适用,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特点,也比较感兴趣。

三、指导读题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认真,精准读题的习惯。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出得都很灵活,经常在题目中增加些干扰的,学生容易忽略的词语来考验学生读题认真与否,假如认真读题,就会感觉很容易解答。

例如,在做关于圆的练习题当中,无外乎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往往都是在题目的文字中设置“陷阱”,只要你稍不留心,就会掉进“陷阱”去。比如,一个圆的直径是5米,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有部分学生答错了,典型的读题不认真,没耐心,可能一看题目如此简单,就没读完整。只是前后单位不统一,最后变换单位的事。为了从中吸取教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读题的认真和耐心要加强训练,避免在考试中犯类似的错误。

2.培养学生读题紧抓关键词。学生做题时,第一步就是读题,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反复的读题,而且读题不添字,不漏字,逐渐养成认真,细心的读题习惯。坚持这样的良好习惯,就能很顺利的识破题目中设置的易错细节,从而准确的答题。

例如,分数应用题中的知识:(1)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到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2)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了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两道题的区别很大,如果学生不认真读题,没理解题意,就非常容易出错。这道题中的关键词就是。“增加到”和“增加了”。审题时,关键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再如,这样一道修路问题:(1)修路队修一条马路,已经修好全长的三分之二,距离中点3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2)修路对修一条马路,已经修好全长的三分之二,距离终点30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这两道题相对来说有点难度,只要学生审题的时候,分清关键词“中点”和“终点”,中点是整条马路的一半,终点是指整条马路,那么问题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3.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理解。数学术语通常指的是书面用语,小学生有时一下子不太理解,因此,在学生读完题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这样便于学生理解题意。

例如,数学当中的一些关系式,“A除以B”和“A除B”,既不好理解而且又容易混淆,让学生经过对比,反思,沟通,辨析,才能分化理解这些数学术语,为今后的审题而做准备。再如,在练习“行程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弄明白“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等一些数学术语的意义,只有理解了数学术语,在做行程问题的类型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4.引导学生对生活用语的领会。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密切联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数学用语。教师将这些与专业的书面用语解释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它们所代表的意思。这样,就能提高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的审题能力。

例如,获利15%,打八折出售,亏了20%,等等,这些生活术语变成数学术语,就简单多了。获利10%,就是实际售价比成本多20%;打八折出售,就是现价的售价是原价的80%;亏了20%,就是指卖的钱比成本价少20%。让学生明白生活用语和数学用语的关系,以后遇到这方面的题目,就能比较准确的审清题目的意思。

4.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篇四

曹景繁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本地学生的实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增强一个和谐愉快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力求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英语学习课堂。从此出发,课题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共同钻研。二.研究过程

1首先,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课题开题会,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2其次,以课题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

3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4课堂教学注重以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表扬手段,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三.实验的成果

1、英语教学基本能做到以爱的教育为主体、美的教育为根本、师生平等,互信、教学氛围民主和谐。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渴望运用英语与老师和家长交流。有些不爱学英语的学生都开始乐于接受英语,会积极的参与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羞于表达,丧失了“发挥”的机会。

2.学法指导有待加强。英语是一门全新和陌生的课程,更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他们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懵懂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小结 篇五

我们选择了王老师的课题——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而我与xx主要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在线查询一些能够指导中学生写作的书籍。当我与xx同学刚看到这个任务时,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任务了,但当我们实施起来的时候,简直是大错特错。我们初始用百度查找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挫折,百度弹出了大量的内容,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最终不负所托,圆满的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从这次的课题中,我与xx同学总结了3点关于提高写作能力。

1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的认识到许多新奇的事物,学到书本上不曾接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2让学生敢说,达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勇敢的表现出内心的想法,大胆的将自己的思想抒发出来。

3让学生将内心的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

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中说:“修辞立其诚——写作需要写真话,写作需要流露出真情实感。我们抒发情感时要发自肺腑,发表出自己内心真心的看法。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真实是更是一篇文章的生命。日常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无数真实而又感人的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打开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生活中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各种人和事都可能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真实的记写自己的心灵感受,即使稚嫩,也有价值。人是社会的人,要对社会负责,要负责的,坦诚的发表看法,为更有说服力,也要有分寸的、艺术的表达。文章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文章的境界,不是靠说空话、大话就能拔高的。

这告诫我们写一篇优美的文章的前提是要有真情实感。

当我与xx同学完成自己任务之后,我与xx同学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与他心中的担子也都放下了,我们不必为没有完成组长xx同学安排的任务而自恼,也不必为辜负了其他小组成员的期望而内疚。在当我们将我们的劳动成果交上去看见他们欣慰的表情时,我与xx同学都笑了。

我所完成的那份对课题的研究任务的小结综述貌似很重要。他指出了中学生要写出一篇优美文章所应该注意的一些方面,以及中学生平时应如何去做。他无疑为课题研究报告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我们该如何去做?以下是我的个人小结:

一 注重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做到有心于生活。

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就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关心平时生活中的小事,懂得留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适时的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风景,陶冶我们美的性情,体验社会生活去发现美好的人或物。只有生活绚丽多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思维才会灵活,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1、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捕捉事物特征与特点。

正如同先贤所说的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

2、注重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阅读,丰富平时生活的知识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等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一个人所有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直接的参与、直接的体验。因此,要培养自己学会掌握阅读的技巧,因为我们无法任何事情都亲身参与,所以我们大量的知识必须从课外以及课内的书籍中来获得。同时,培养自己养成写阅读笔记的这个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能大量阅读,从平时的生活中大量的积累,同样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许多深刻的感受及认识。

二、学会分析题意,提炼作文素材

写作文没有好的作文材料或作文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出一篇优秀作文。但有了充足的作文材料,也不一定代表着一定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如果有了材料但却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结果是仍然写不出优秀的作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作文素材是为作文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作文素材之前,必须要明确你所写作文的体裁及作文的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同学通常在写作文方面比较“吝啬”,通常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的没用的一起上,好用来“凑够字数”,这样就会容易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作文主题。在作文的教学中除了引导我们注意分析课文题目、文章主旨、文章主题以及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需要适当的采用一些具体方法,以用来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我们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提炼主旨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习惯,使自己在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培养出善于找出同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的个性和特征。其次,在我们选择作文素材的时候,我们要选取典型作文阅读素材,就是指那些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作文素材。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作文素材的真实性以及它的可信性。

2、作文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对于我们而言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作文素材来烘托作文的主旨。因此,看一篇作文是否写的成功,写的优秀,首先就是需要看文章的作者是否有透过社会的一些现象,抓住事件的本质,自己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理解。

然后,在文章立意深刻之后,还需要看看作者的思维是否够有创意,就是作者在他所写的作品中所写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情感,不与常人相似,若是如此就显得有些人云亦云,失去了文章的创新之感。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

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六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他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1.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8×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8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订2个月的牛奶是多少钱,即2个28是多少,再求10个月的牛奶是多少钱,即10个28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在理解的基础上,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2个28得56,积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8得280,(也可看成28个10)所以8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

2. 重视笔算与估算结合。

苏教版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一些计算题的教学往往采用笔算与估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切不可认为这里的估算可有可无,要仔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

如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①把28看成30,30×12=360,28×12的积比360小。②把12看成10,28×10=280,28×12的积比280大。③把28看成30,把12看成10,28×12的积在280和360之间。在学生笔算,得出结果后,再引导学生和刚才的估算比较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这样笔算中贯穿估算,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样潜移默化,慢慢地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计算中就会自觉运用估算了。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练习中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同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摘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所以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迫在眉睫。

7.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七

一、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四、加强练习

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五、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讓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八

一.课题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那么这一目的该如何实现呢?其做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则一向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问,或者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最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那么我们该如何用运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有效提问的含义:一是从学生方面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二是从教师方面看,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整体方向,找准问题根源。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缺乏计划性。教师提问随意性强,不能提前确定提出的问题、提问的对象、提出的时机。随“时”而问,想什么时间提问就提问;随“题”而问,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随“人”而问,看见谁就问谁,使课堂提问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提问缺乏启发性。教师只是提出问题,不能积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不答,即使是指名回答,也是答非所问。无奈之下,教师只好自问自答,把答案灌输给学生。不启不愤,不悱不发,启而不发,表明了教师的启发不得法。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依托课例进行实践。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在自己的课堂中,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

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数学教学更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方法.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一些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课堂驾驭能力较差。

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不能对问题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3、提问时不够全面,层次感不明显,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会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

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其次,我将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然后,我会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9.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篇九

课题研究小组第三阶段小结

在学校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小组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现对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又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带着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疑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老师把“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划全面实施研究过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组织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互相交流。三 不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数形结合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例如:课题组的李丽霞老师在教学“比多少应用题”时谈到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画图策略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灵活应用,有时需要与其它策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迁移类推,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后,又将平行四边形剪、拼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三、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对此课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体会不够深„„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学生方面:

1、会做的题他不画图,不会做的题找不到画图的思路,想不到画图。

2、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

3、利用“画图”来检验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几乎没有。教师方面:

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是否还教给学生画线段图当前画图解决问题,当前有关画图解决问题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不少学生很难会想到运用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除非教师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新教材中体现的众多解题策略,在“画图”策略上是否有系统设计?

五、今后工作的思考

10.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小学生想要提高计算能力,要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改善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形成仔细、耐心以及认真的优良品质,让数学思维变得具有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以及独立性,从而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离不开长时间的引导和锻炼,老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因为数学计算相对较为枯燥乏味,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喜欢一些有趣的事情,缺乏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而且有些学生会对数学计算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讲解时由浅入深、趣味化的教学、将计算与实际相结合等等,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恰当的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能力。比如“小熊开鞋店,一双鞋成本60元,卖一双鞋80元,他卖了一双鞋子,收了100元,找了20元,后来发现这一百元是假钱,问小熊亏了多少钱”,因为现在的学生思想较为成熟,已经懂得简单的买卖思维,这样的情境与现实生活较为相似,可以引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通过这个情境的思考,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公式“20+60=80”,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计算的自信心,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的计算方法大概分为三种,一种是口算,一种是心算,一种是笔算,口算是小学计算中的基础部分,良好的口算能力可以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前提。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比如可以在每堂数学课开始之前进行一个简单的口算测验,给学生出几个简单的口算题,因为学生刚开始上课,还没有完全的进入上课的状态,注意力往往无法有效的集中,老师通过口算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出口算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能够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到下一次上课时,老师还没有开始出口算题,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进行口算专项训练,老师精心挑选一些口算训练题,让学生制成小卡片,每天进行巩固练习,逐渐提高口算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通常以得出计算结果为目的,整个解题的过程,会考察学生对各种运算法则、定理、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以及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否顺利的解出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基础数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比如,学生在进行分数四则计算时,仅仅凭借自己的观察很难得到计算的结果,首先需要理清题目的性质,分析需要考察的运算法则,当同分母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直接加减,异分母加减时,先通分,再加减。老师只有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清楚地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去理解巩固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也越来越具有深度,五到六年级的基础知识更加的丰富,极大的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去解题,可以先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时的发现以往学习过程中一些薄弱以及不理解的环节,然后进行重点的巩固加强,再进行深入的学习。比如说在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运算细则,再给学生教异分母分数的运算法则,然后找一些例题给学生進行讲解,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的内容,在学好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计算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自己易错题进行归纳总结

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规律性,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一方面,老师可以将平时学生课后作业以及考试卷子中的易错题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让学生重点去改善,对于一些大多数学生都会犯的错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出来,增加学生对该处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易错题与别的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在那会不会犯错,进而降低学生出错的概率。另一方面,日常的规律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乘法计算时,对于一些简单的乘法题如“13×14”,可以不通过笔算,直接口算得出答案,先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的个位数相加,13+4=17,再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乘,3×4=12,再170+12=182得出答案,让学生多练习一些相应的计算题,“11×15”、“12×18”、“17×16”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律的便捷性以及趣味性,在进行大量联系的同时使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五、让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出一些口算题,或者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计算的过程,有些学生进行口算,有些学生则直接在桌子或者其他地方简单的列出一两个式子来进行计算,这种计算习惯不仅效率低下,还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草稿本,不仅可以方便在课堂上按照解题的补助顺序计算一些老师随机出的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还能记住一些老师讲解的重点、要点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束语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再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善于总结和归纳学习学习中的易错点以及要点,通过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乃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29:44.

11.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意志,习惯

在我和科组的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时发现,当面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经常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情况,而很多老师对此情况简单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经过我的长期跟踪研究,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在课堂上,可采用比赛、小老师出题和解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今的小朋友比较早熟,都喜欢模仿老师,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和听,也磨练了学习能动性。除此之外,习题形式多样化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在教学环节后增加选择题、判断题等巩固知识点,在练习形式上除了单一的手写还可以进行接力比赛,抢答等充实练习的内涵。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纵观数学领域,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我认为每天坚持5—10分钟的口算训练有助于口算能力的加强、计算速度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学习重点是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例如在计算除法算式时,我要求学生遵循“一商二乘三相减”来进行每一步的除法计算;在混合计算题里,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先算的用横线画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在运算顺序上思路清晰,计算就变得简单多了。

四、加强数学学习意志的培养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例如让5—10分钟的口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每天坚持练一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单运算等题目的弱点,可以根据学生好强的心理,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数学计算小能手比赛”“解决问题小能手比赛”“综合能力小能手比赛”等,鼓励学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五、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的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却是重要原因之一: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即使是同一次练习,同样性质的题目,也会出现有时算对,有的算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计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

示范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1)这道题自己一开始是怎样计算的?现在怎样计算?(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

练习应举一反三。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练习。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先安排练习60-100÷5,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改为(60-100)÷5,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对于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1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个方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考虑当前的课堂实施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三、支撑性理论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

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规律。要求我们以整体和辨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因而,理解“计算教学”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一方面,整体认知是部分认知的前导,人们在认识分析事物之前,对客观对象总要有个整体观念,人们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否则分析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部分认知又是整体认知的基础,只有对客观对象进行周密分析,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事物的每一部分,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形成清楚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升华理解。当然,无论是整体认知还是部分认知,总是整体中有部分,部分中又含有整体,二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整体上建构计算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整体建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四、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有效方法,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计算数感。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的原因,特别研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烦计算改变为爱上计算和乐于计算,形成持久的计算兴趣。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

4.研究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方法。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关系。

5.调查分析我校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现状。寻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捷径及训练形式

6.观察、调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2.聆听专家讲座

3.走进名师课堂

4.撰写学习体会 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

5.调查研究、现状分析、采取措施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教学方式上看

1.关注解决问题,却忽略基本训练

2.关注计算数量,而忽略了计算质量。

3.关注计算教学,却缺乏思维训练。

4.关注计算准确与速度,却忽视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二)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上看

心理方面原因:

有老师常说:学生计算“马虎”,其实“马虎”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初步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外显形式简单,这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写成“8”,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注意力不集中。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或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的现象。

(3)短时记忆出错。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在草稿纸上的竖式,计算正确,等抄到作业本上,数位不但不对齐,而且计算结果也错,尤其做小数除法竖式,不是忘了点小数点,就是忘了写余数,记忆出错非常严重。

(4)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看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对算理不理解。

3.口算能力不强。

(四)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看

1.学生情感脆弱。

2.学习习惯的影响。

3.学习品质的影响。

4.思维的惰性。

5.学习态度不端正。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

第二阶段

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

第三阶段

小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整理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

(2)彰显辐射,资源共享。

(3)丰富课题活动,推动研究深入。

(4)加强案例反思,提升科研能力。

(5)加强资料整理,规范课题研究。

九、课题成果形式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2.通过研究,教师能够较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情境展开计算教学,做到计算教学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相关课件的制作。

1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三

——第二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胡明兰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市级课题在我校已开展研究一年多。一年多来,从课题组成立、理论学习、调查摸底、制订实施方案、到指导具体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不仅亲临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并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种教学观摩会和课题研讨会。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本课题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在2009年3月——7月这段时间里,我们重点进行课堂生成方面的研究,即:多元解读促生成、质疑问难促生成、利用错误促生成、捕捉意外促生成等,辅之以结合教学预设的思想。这个阶段中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我的收获:

(一)弹性,提供生成的沃土

1、空间可以伸缩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 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

一次习作评讲课上,我正在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进教室,在学生的头顶翩翩起舞,有几个胆大的学生在下面窃笑,互相用眼神传递信息。我停下朗读,用食指靠住嘴唇做了一个“别出声”的手势,小声说:“不要惊动了这美丽的天使,它是被我念的这篇美文吸引来的,它一定在窗外听了很长时间,终于忍不住要进来听听。同学们,就让它和我们一起分享吧!”于是,我继续念作文,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不再去关注蝴蝶了。念完文章,蝴蝶在教室里飞了一圈就出去了。我笑着说道:“蝴蝶刚才在我耳边讲了倾听美文后的感受,猜猜看,它对我说了些什么?”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都变成蝴蝶的“语言”说了出来。同学们不仅感觉到极大的乐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表达能力。

2、环节可以增补

课堂千变万化,有着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作出灵活的反应,适当增补教学环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老师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就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此时,我却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并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 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五分钟,却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加的这一环节,生成的精彩可见一斑。

(二)存异,开放生成的空间

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当学生“节外生枝”的时候,教师要机智引导,宽厚对待学生的纯真,切莫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让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以至于多添了一份遗憾,少了一份灿烂!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学生提问:“曹操为什么不射出火箭?”全班哄堂大笑,他腼腆地解释说:“不是火箭而是带上火的箭,那诸葛亮他们不就全完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此时,我从学生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本文展开更加深入的对话。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大雾天,敌军突然来袭,形势十分紧张,曹操哪里会想到是来借箭的草船?”“我从《三国演义》里看到,曹军的水寨四周都是芦苇,使用火箭很容易烧着自己的军营,曹操不一定会用火箭。诸葛亮不仅知天文,还会利用地理条件,因此,他可以胸有成竹地去借箭。”„„

但是并非所有的“独特见解”都可以放大生成。在教学中,当教师对生成作放大处理前,首先,以直觉把握有没有作放大的必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寻找两者的共通之 处。其次,要巧妙设计估测追问的角度和效度,精设追问点,把学生引领到深入解读文本上。再次,不能不讲究引导的深度和力度,使生成放大处理有理、有节、有效。

二、我的反思

目前语文课堂生成的研究,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教学环节既明确有序,学生又能在轻松、自然的条件下学习;既有思考的学习,学习分析、比较、概括,又有体验的学习,心领神会;既有比较系统的学习,又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顿悟。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课堂生成的有效,既要关注效率,又不急功近利,一切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去看待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在课堂生成的教学实践中,增强目标意识,正确把握“用教材教”的理念,同时运用好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评价,提高课堂生成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

14.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培养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 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场所,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 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关键。一堂好课, 就如同一首优美的音乐交响曲, 需要节奏、旋律、乐器等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 同样课堂教学中也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 才能为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10以内的减法》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场景:课堂上教师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 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 还有几只?”有回答4只的, 有回答1只也没有的, 因为都把鸟吓跑了, 还有回答:3只的, 师生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是三只,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这时, 小学生回答说:“因为那五只鸟是一家人, 鸟爸爸被打死了, 鸟妈妈被吓跑了, 还有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听到这以后, 我被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折服了, 孩子们的想法令人出乎意料的, 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只有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才能够做到。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心理发育还不够健全, 对于学习的情感认识还不够稳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因材施教, 有所侧重, 尤其是在数学计算教学时, 学生总是希望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迅速知道结果, 因此, 在遇到数据较大或者计算比较繁琐的计算题时, 总有一种排斥的心理, 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在审题时缺乏一定的耐心, 从而造成计算错误经常出现。为此, 教师要能够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 通过采取有效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心智,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感, 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 小学数学的计算学习本来就比较枯燥和乏味, 不像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那样充满形象性和生动性,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加上小学生天性好玩, 活泼好动, 有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比较短, 如果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机械地做一些数学计算试题, 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疲劳感, 计算错误也会成倍地出现, 造成学生学习自信心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 采取相应的手段来进行纠正, 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方说, 可以让学生少做而精做,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每次做计算计算题最多8—10题, 既能让学生锻炼计算能力, 又使学生在不感觉疲劳的情况下, 学到知识, 如果“拔苗助长”, 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自然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思想上就会产生抵触心理, 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也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口算基础练习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都是从口算起步练习的, 口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 口算能力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能力高了, 计算能力也自然会提升。因此, 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训练是关键, 但是,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就能够达到的, 必须要坚持长期的训练和循序渐进的提高来实现。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 通过一定的练习来达到熟练的口算水平。在口算的练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 就是一开始正确率比较高, 而到了后面的试题正确率直线下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和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有关, 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 往往都是开始认真而后来就会思想麻痹。为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时, 做到认真审阅每一道题, 精益求精。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在做口算时, 进行验算时, 从后往前算, 这样自然会提高正确率。

四、重视理解能力的运用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了进行专业的训练以外, 对于数学概念和法则的有效理解也是主要的, 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理解了计算的思路和过程, 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方面实现质的飞越。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学生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编写一些顺口溜或者儿歌, 让学生来加深记忆, 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 良好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师要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让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 一气呵成, 避免中断, 力争做到算一题, 对一题。另外, 针对学生“抄错”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做题时一边轻声读题, 一边写。在读的时候学生必须要看清数字, 当眼睛看到了数字, 再经过大脑的分析以后, 学生就会很难出错,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针对学生计算时错误多的现象, 有的教师采用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 让学生在大量的试题练习中提高水平,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不合理的, 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心理,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排斥。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阶段来练习, 比方说让学生做20道题来训练, 可把这20道题进行分解, 每次做6、7道题, 在少和精的训练中, 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魅力, 这样学生出错的几率就会很少。

总之,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光元.从口算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14) .

[2]李吉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2007 (11) .

[3]张振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5.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五

平时我们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计算错误,很多同学都认为是自己不认真,粗心大意没看清数字或符号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口算不过关、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呢?

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计算能力,口算是基础。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速度及正确率。同学们大多经历过这样的事,到菜场买菜,有些菜贩没有多高水平也不用计算器却能根据你买的菜很快就报出价钱,这就是熟练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一本口算本,根据现在所学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坚持利用中午和晚上做作业前3~5分钟做一些口算练习,只要我们坚持训练一段时间,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估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重视估算练习,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数感,有助于我们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

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先大致估计积大概是多少,积是几位数;又如用简便方法计算3.74×9.8=?时,有些同学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如果我们先估算,“3.74×9.8”中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这样就容易避免算错。再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道题:向阳敬老院有老爷爷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奶奶12人,平均年龄73.6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许多同学在计算这题时闹出“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6.7岁”的笑话,如果在计算之前,先估计平均年龄大约多少岁(在73.6岁~80.5岁之间),我们就不会出现(80.5+73.6)÷(11+12)这样的错误了。

三、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1.掌握基础知识,领悟计算方法。小学数学计算都是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的,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概念明确、理解透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当我们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如:①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0.25+0.75=1,0.5×2=1.25×4=100,125×8=1000等。②10以内的平方数、立方数。③1π~9π。④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如:1/2=0.5=50%,1/4=0.25 = 25%,3/4=0.75=75%,1/5 =0.2=20%,1/8=0.125=12.5%等。⑤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如:知道了0乘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在做如12.89×0、0×703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1.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仔细计算的习惯。计算时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计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

3.养成估算的习惯。①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②在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4.及时检验的习惯。在计算时随时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养成“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克服计算时看错数字、抄错符号、点错小数点等粗心大意的毛病,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重视错题整理,提高计算能力

平时,我们要养成不管什么原因做错了题目,不要用一句“粗心大意、没认真”就了事。而应该注意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把平时常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抄在笔记上,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对症下药,重点训练,这样就能在今后作业中避免类似错误发生,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1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六

兴隆庄中学 蔡玉钦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被确定为滦县县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从生疏走向成熟,从浅显到逐步深入,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获得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做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扎实做好课题立项与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经过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定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这一研究课题,制定了实施方案,得到了县教研室批准立项。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顺利实施,积极做好各方面前期准备工作。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和课题组成员,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搜集教师和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检测,以获得原始数据。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表77份,其中学生73份,教师4份,我们对样表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令我们心情沉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感悟能力之低,教师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忽视情况非常严重。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学生阅读能力这样低?长此以往,我们向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失败在哪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3、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培训。首先是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培训,以下分别进行了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他人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教师的培训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为了确保分散自学的效果,每个教师要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抽查。另外,我们还请了其他学校的教师到学校做现场指导和培训。进过培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4、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制定了每月一次课题组交流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

署下阶段的工作;对教师的研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制定了典型课例研究制度,每位教师在每个阶段都要上一节说讲评研究课,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通过说讲评课,促进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研究实践,探索实现课题预定目标的有效途径

1、制定计划,落实责任。为了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我们在开题后制定了试验计划,将整个研究周期划分为四个小阶段,明确了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并且将责任落实到课题组每一位成员,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

2、强化管理,严格制度。

(1)针对课题特点,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研究的管理,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促进教师落实研究工作。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科研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规定教师每人每阶段都要上一节说讲评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阶段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以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3)提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的质量。这几年,我们的教师对论文比较重视,但质量不高。为了提高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的质量,我们对教师进行了论文、反思、随笔、案例、课例撰写的专题培训,由课题主持人对教师撰写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并在课题组内交流,使教师撰写科研成果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4、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就如何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探索。采取了 “导语激趣—初读质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精读体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语言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语言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情景再现等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组织学生带着任务读书;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落实想、说、背、议、查、画、唱、写、表演等教学活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读、思、议中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维护学生在阅读中“言说权”,构建积极的课堂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等课内外教学策略和途径,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持续的实践深化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整理材料,收集成果,客观评价。

2010年4月,我们进入课题总结和评价阶段。课题组教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汇总研究成果。课题组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技术和手段得到有效运用,教学创新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英语基本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大大增强,阅读的效果明显提高,英语成绩也有很明显的上升,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逐步深化的研究和成果使教师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科研的积极性增强。

四、不足之处

由于整体科研素质较低,我们的研究还很稚嫩,研究过程中也走过了一些弯路,研究还很粗糙、肤浅,创新性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今后在新的科研工作中逐步解决。

1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七

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本学期我以《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小结如下:

一、读书方面

(一)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潜移默化中逐步教会读书方法)

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们要求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得正确;(2)读得流利;(3)读得有感情。

教学中,我们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代替朗读等现象,关键时候实验教师一句一句地为孩子做示范,理解一句朗读一句,让孩子学会听,学会读,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从目前学生反应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增大孩子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孩子能利用好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近一年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

2.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们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并要求“吃不饱”的同学可继续增加“营养”,阅读更多的好书。习惯成自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并爱上了书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学生非常喜欢每周的阅读课,因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读的好文章,并且能把好书相互推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刚开始,家长反映孩子讲起来很费力。但是没过一个月,家长就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的进步很快。通过这样的训练,一学年快结束了,在我们班学生的读书笔记中经常会读到一些有血有肉丰满的语句,他们还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我们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5.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班级有计划地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鉴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举办“读书月”,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

(三)读书方面采取的必要的鼓励措施。

为了有效地监督学生读书活动的落实,我们要求家长将学生每天读的课外书中的文章名称及所读页数填到每月的“读书记录表”中,这既是对孩子的督促,更重要是对家长配合积极性的调动。为了激励孩子开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每月我们会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

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并颁发奖品(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练习本等)。这样,得奖的孩子很激动,听家长说回家看课外书的尽头十足,;没有得奖的孩子为能在下月评上“读书大王”也更加努力地读书,来汲取“营养”。

二、写话方面

(一)读中学写,提高写话水平

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大及阅读数量的增加,我们适当增加了习作练习,主要包括:

1.每周进行一次写话训练。

为了扩大学生作文题材范围,丰富作文内容,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把写话练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有计划地进行了写话的训练。每次写话我们都会确定一个重点,要求不高,使学生每次都有长进。为了逐步提高学生能连贯地、有次序地写清楚一个片段的能力,我们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主题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二是根据学生完成写话的情况,坚持进行想象写话的综合训练;三是坚持引导学生经历训练过程,训练要求逐步提高,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

2.每周写四篇日记和两篇读书笔记。

有的学生问:“老师,写什么呢?”我们告诉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话、两句话都行。”交上来的日记中,很多同学都只写了三、四句话。针对这一点,我们硬性的规定了他们每天写话的内容,当然内容是丰富的,系统性的,要有一定的程序计划,又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

系,具有很强的机动性、灵活性。在学生渐渐地入轨以后,我们开始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看该写些什么,学生也乐于表达心中的想法。每次批改完日记,我们都会对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进行一番表扬和鼓励,当学生们听到我们在一字一句地读他们的日记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从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二)正确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作文和日记的批改方面,孩子总会看到我们批改的红红的批语,如

“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继续努力!”“期待着下次你能带给老师一份惊喜!”“你的作业本可真整洁!”等。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多写,写出更好的习作,我们还把班里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抓住时机地读给全班学生听,被读到的同学每次总是那么自豪,没有读到的同学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我们想他们一定暗下决心下次写好,争取把自己的作文也被老师读给同学听,事实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原来害怕写作的同学也能写出让人惊喜的小作文。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几个孩子还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文章,但我们不会放弃。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读书方面

1.借读生读书量整体上大大少于在籍生。

由于我们班住宿较多,周一到周五的学习任务比较中,双休日回家‘这部分学生缺少家长的监督管理,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来读书,读书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需对他们做硬性的要求,并要

求任课老师及家长做好配合工作。

2.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少数学生到现在为止都是老师、家长逼着读,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孩子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二)写话方面

1.学生的词汇量太少,作文中优美词句太少。

下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及好词好句摘录本的质量。

2.很多同学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和问号,可对于冒号、双引号还不怎么会用,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用法。

18.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十八

关键词:三清,作业要求,基本问题反复抓

目前,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 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增强, 懒于动手, 烦于计算。考试因计算失分的比比皆是。

在教学中, 我就在课堂上经常做到讲半节课, 学生练半节课, 并针对问题做及时的处理;经过长期定时练习的坚持,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堂上, 我始终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时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办法, 既强调了快速记忆和应用, 又强调了反复记忆巩固提高。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能只注意了一个环节, 即“日日清”的课堂后的练习是到位的,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得也很好。有几种现象我们应该注意到, 一是学生厌学现象多, 二是作业量偏大, 三是抄袭作业普遍, 四是反复巩固练习不够。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 如何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呢?在教与学中我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一、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一些学困生, 他们数学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浓, 计算能力不高。面对我们这样一个群体, 我深刻地体会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重要性。只有抓好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激发优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差生, 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 思想动态, 少谈大道理, 多找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鼓励。现在我班学困生中喜欢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落实作业要求

我在布置作业时在要求上作了一定的改动;作业量减少, 会做的必写详细的过程, 不会做的题要写其中的概念或公式等, 以减少抄袭作业问题。另外, 要求课代表每周收集共性的题目问老师, 并加操行分以鼓励。在作业要求上我做到了言出必行, 比如, 周五或假期布置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大部分是到校后才来抄袭应付了事, 但我坚持在周一早读课时就去当面收作业, 对不交的都作及时处理。

三、基本问题反复抓

数学不同于文字性学科, 一旦不用, 就很容易遗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周小结, 本周所学内容, 力争做到每周有总结和小练习, 每章节有基本练习, 每月有交差反复巩固练习等, 以让学生形成长久记忆。常见计算错误问题, 以找错形式让学生发现错因, 并作整理。因此, 我要求学生每周必交二十个以上纠错题。另外, 课上涉及计算问题, 和学生一起动手完成, 比速度, 比准确度, 有时我在黑板上演算故意算错, 让学生体验成功。

19.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九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50-01

在小学阶段,计算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那么,我们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具体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课上,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的情境,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情境的创设主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新奇形象化的寓言故事或根据教学内容自编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计算充满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即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竞赛、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式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算”的认真计算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运算符号。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急于做题,那能不出错吗?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3+7×2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2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再算加,正确结果是17,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2、良好的书写习惯

書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例如我班的一个学生对数字的书写很不规范,0写起来像6,6写起来像0,结果做题时自己把自己写的字看错了,题目就是这样做错了,真是太不应该了!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教师的垂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促其认真书写或下功夫练习书写。

3、认真检查的习惯

检验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题目抄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四、持之以恒的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训练。可以采用课前5分钟的计算天天练,也可以与家长携手,让学生每天坚持5分钟的口算或10分钟的计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坚持训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上一篇: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15套含期中期末卷及答案下一篇:电子音乐在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