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川地震遗址有感(共2篇)(共2篇)
1.参观北川地震遗址有感 篇一
四川大学举行“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专家齐聚蓉城研讨战略。为宣传北川灾后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挖掘北川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经验的借鉴与示范意义,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新模式,推动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5月14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IRP)协办,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天使宾馆举行。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台湾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主任赖丽仙,(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研究部部长、前日本兵库县防灾局防灾规划处处长村田昌彦,(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副主任大木健一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来自科学院系统、地震局系统、民政系统、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香港理大学和四川大学的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相关领域专家10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敏主持。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四川大学防灾减灾已经成为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等一系列人类普世价值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在此举行这个学术研讨会,是为推动人类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做出努力。期望四川大学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全球性重大问题中做出重要的贡献,真正体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晏世经副校长希望,在防灾减灾领域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声名卓著的与会专家们继续关注与支持四川大学及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发展,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分享经验和智慧。
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的基本概况后,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群策群力,进一步推动北川等地震遗址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建设灾后更美丽的新家园,并以此为契机将北川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以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为主题,进一步探索大学与地震遗址区的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灾后重建的人才培养,探讨灾后振兴并总结灾后重建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灾后重建提供极具建设性的理论成果支撑。
随后,四川大学与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旨在推动双方在防灾减灾教育、地震遗址保护、展示和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作为四川大学举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探讨灾区发展振兴、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及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为“灾害教育与国际减灾”主题演讲、“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研讨”专题研讨和圆桌研讨三个环节,与会专家们就以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香港赛马会、日本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举办“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IDMR大讲堂
5月11日上午,由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IDMR)主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 IDMR大讲堂在学校望江校区行政楼414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政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毅,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等出席仪式。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仪式。
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特别是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基本概况着重介绍了在震后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就后,石坚副校长指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如何有效应付和预防自然灾害,如何提高人类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灾难中提炼危机处理和灾后重建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等系列问题是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为此,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筹建了灾后重建和管理学院,致力培养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高端专业人才,加强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学科建设与创新,努力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他表示,让全人类具有灾难认识,具有科学预防灾难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避免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能力,是我们学界应有的责任。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防灾减灾的光荣事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致辞。她指出,大学不仅要培养掌握高端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的人。今年举行的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IDMR大讲堂,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这非常有助于将灾害危机变成发展转机,进一步推动灾害预防与管理的建设发展,对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四川,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代表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对系列纪念活动的启动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川人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发展振兴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参与单位,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将按照整个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超前谋划,精心筹备,科学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随后,石坚副校长宣布“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
仪式上,晏世经副校长介绍了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内容。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多边参与,具体包括:“映像四川—希望之旅”、“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川港学子灾区希望行活动”等活动。
随后的第一期IDMR大讲堂中,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和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专家顾林生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汶川大地震与我国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国际减灾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了在灾后重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收获与感悟。
2.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 篇二
利用周末,我们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旨在缅怀抗日战争时期,先进的知识文化分子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小组在一个周末休息的时间去了西南联大遗址,但是在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西南联大遗址是什么。这次的小组社会实践让我感触颇深。
这次参观西南联大遗址结合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我觉得还是很惭愧的。我们现在的基础条件和他们那个时代不能比较,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却忘了当初最真的本质。以前的他们处于一个战争的年代,而我们却处于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可以在学校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可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我们这么好的设施条件,还想尽办法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那么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有点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的校舍被摧毁后就此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这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的师资很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育了不少的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正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人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所成就,例如: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处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个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盗课程要以基础为核心,这是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量人才。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有感】推荐阅读:
学习温总理第八次北川讲话后有感06-21
参观红色遗址感想07-19
参观革命遗址心得体会11-01
参观古田会议遗址心得11-05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感想10-20
参观地震博物馆08-05
参观嘉兴南湖有感06-09
小学参观展馆有感08-12
参观禁毒基地有感11-15
参观红色教育有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