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2024-12-10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共16篇)

1.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一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课程简介】

一、专题讲座:指挥与合唱训练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它是重点教学内容的特性。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学生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合唱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唱曲目的积累,在有限的 18 学时学会、排练 3 — 5 首合唱曲目。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学习并做到:

(一)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合唱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及其艺术表现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

(二)在音乐艺术表现上,要恰当地表现合唱作品的音乐情感及其意境,处理好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恰当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为此,要认真解决声部进行中的音准问题,也要认真解决音色上的融合问题,以及音量上的平衡问题,还要解决必需的歌唱技能技巧问题(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

(三)能够对指挥的动作以及伴奏的前奏、间奏等做出明锐的、准确的反应。

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的“教”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指挥这项技能,绝大多数声乐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时并没有接触或学习过,因此,教师首先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是必须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

二、互动对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学评价的教 1 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同样的性质与任务,它是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与音乐教学本身同等重要。

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新理念,构建能对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出科学评价的新型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在承认差异,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倡导重实践、重发展、重整体的师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是如何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特别是具体到《歌唱》模块教学评价应该如何制定、实施。通过互动对话这个环节,以及“相关资源”内容中案例的介绍,以一个小专题的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学习要求】

一、明确《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的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能力,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中对合唱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活动建议的提示。

二、聆听和学习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自身的指挥技能,并在合唱教学中实践演练,在与学生同学习中,使多方面技能教学相长。

三、制定出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计划,特别是合唱曲目排练的进度与课时安排。

四、期末将师生共同学习排练的 3 — 5 首合唱作品录像,或在学校的艺术节及其 2 他活动中进行实践展演,检验成果。

五、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以《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明确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落实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共同发展、进步和提高上,评价不仅需要关注结果,还需关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课堂教学导向与教育作用,有效促进歌唱教学的规范化,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六、请自行制定出一份歌唱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

七、观摩案例评析中提供的歌唱作品拓展内容,并将相关作品融合、铺垫在歌唱模块的各类课型的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老师们好,今天就歌唱模块教学的问题主要谈一谈合唱教学怎样进行排练。也就是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再谈一下“歌唱与指挥”的问题。

谈到这个歌唱与指挥的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说在我们进行歌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解决整体歌唱要做到统一、和谐,如果完成好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声 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到四声部的混声合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如何把歌曲唱好

在歌唱教学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好歌曲。初步掌握歌唱基本技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歌唱教学,以及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解决问题呢?首先,什么叫做科学的歌唱?大家知道,在这个声乐分类上,有美声,有民族,还有流行唱法,也就是说的通俗唱法,现在又出了原生态派等等,那么在我们歌唱教学当中,尤其是学校音乐课堂上,我们既不能偏于美声,或是偏于民歌,或者是其他,所以我们歌唱教学是教给学生的基本歌唱方法。关于分辨学生的声线是否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其他,这是学习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那么这个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呢?它的目标和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去歌唱,能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唱完歌以后觉得嗓子疼,或者是感觉不舒服,这个基本技术掌握完了以后,他可以完整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唱的要好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我们就要解决怎么样掌握歌唱基本方法的问题。记得我在上一讲曾经给大家简单的提示过一些小的方法,一个是让学生们把嘴巴打开,这怎么打法?不能机械的要求他使劲去张嘴,也不能让他在不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首先,指导学生自然的微笑,打开两个颧骨的笑颧肌,同时要把牙关打开,这两项是同时的,笑,张开牙关,然后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要挺胸,自然放松,保持好歌唱状态。

第二步歌唱张口的口型,应该是这样:(做示范)这作为起点,一边唱一边嘴巴边向下走,向下垂,然后歌唱的基点最后到胃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这样做到呢?如:

ma,mei,mi,mo,mu 这么几个音,声音的位置要在一个点上,吐字、发音要圆润,字正腔圆,老师们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试一试。

第三步就是声音要有共性,要统一,所以我方才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声音如何把它调到统一了,这个就是作为歌唱教学最初步的入门,在实践当中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那么在歌唱当中,解决这个基本发声问题了,紧接着就是呼吸,呼吸我刚才讲过了,一个要求学生们不要提胸,呼吸尽量气息向下走,呼吸要自然吸进去,就是刚才我讲那个,这三步统一了,就基本上可以了。把这个基本方法掌握好了以后,经过练习,就可以达到初步入门的这个感觉。

那么,在练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运用开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发 u 或者是 lv 这样的字母,怎样把它唱好?比如说发 u,因为我们要强调一个音的位置问题,u 字母本身就会造成嘴巴撅起来的现象,声音就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了,形成了歌唱的整个状态全在嘴里,这样音发出来会发白,没有位置。很多的就是在练声歌唱发声的时候,都用的是这个练习曲,听起来这个位置上老是感觉到不对劲,老是这样直着向下的走行,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方法,很简单,我提示一下,你把它笑肌抬起,再唱这两个音就有区别了,这就是属于声音的走向,我们要求歌唱要统一,要寻找声音的共性,这样是比较好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一下实践。

二、指挥的基本知识

(一)指挥的职责、要求与条件

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概括。

“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5 既不能过分地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注意作品的语气。

“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即各种起拍、收拍的打法,要求干净、准确。

“美”是指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因为指挥不同于导演,导演是导完戏即可下台看戏。指挥既承担着导演的任务,又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所以他的一切形体与指挥动作都要注意美观。但是必须说明,姿势美与不美,关键在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一切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出发,掌握好准确的指挥图式,将动作变为下意识的用心投入,它的感染力就强,用外在的手法去指挥,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不会有好的效果。

指挥应具备的条件,一是乐感特别是节奏感,二是耳朵听音的敏感。在合排中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及作品的乐句、乐段、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音响层次对比及作品的风格,演唱、演奏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都要通过听觉去发现和改进。所以,平时要多欣赏比自己指挥水平高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提高听辨水平,增强指挥的全面修养。

(二)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

1.指挥的身体:站立挺拔、收腹挺胸,直立在合唱团员面前,要非常放松,自然、美观、大方。

2.指挥的脚和腿:一般左脚稍靠前,右脚稍靠后,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脚上,开始指挥后,两脚随着演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都要有个重心,支持全身的稳定。当身体向左摆动时,重心落在左脚,向右摆动落在右脚,正直站立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的中间。两脚运动时不能躬腿,更不能一起一躬上下摇动,破坏指挥的形象。

3.指挥的双手:指挥的手势,是指挥工作的核心,一首作品的解释全靠手上的语言 6 去表达,指挥主要靠手说话和演唱,因此手的动作极为重要。手的姿势应是弧形的,双手的位置提在胸前,左手比右手稍微靠下。两手的基本分工: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才能完整地指挥好一部作品。

4.指挥的手腕与小臂大臂的运用:手腕要灵活,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愈快动作愈小。大臂主要用在速度慢、力度大的辉煌和气势浩大的部分。经常运用的是小臂部分,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采用恰当、准确的动作去表现它。

5.指挥的眼睛与面部表情:指挥应用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和面部表情 , 统一队员的感情并反映给观众 , 这是启发队员的重要方法。

有经验的指挥总是通过艺术手段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挖掘队员的潜力,将他们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三)指挥的拍子与图式

集体唱歌时,歌声是否整齐,节奏是否准确,强、弱、慢、快是否一致,关键在于指挥的基本动作和各种图式的正确与否。作为指挥首先应将各种拍子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叫强拍、弱拍或前半拍起、后半拍起等。在指挥唱歌时,常常由于起拍、收拍不准确,而造成了起拍进声不齐,收拍用声无力的现象。或者,由于对几种拍子概念区分不清楚,造成指挥图式的紊乱,影响演唱。为了达到正确的指挥,现将拍子的打法介绍如下:

指挥的拍子分三种:

1.单拍子,是指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而言,它的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重拍“>”。

2.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分别有二个或三个重 拍。重拍子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组合而来的,如四拍子是两个二拍子组成,九拍子是从三拍子演变出来的。

3.混合拍子有五拍子、七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重拍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除第一拍是重拍外,重拍还出现在第三拍或第四拍上,这种拍子主要根据不同歌曲的节奏而定,因为重拍不一样,图形当然也就有所不同。

当你掌握了三种不同类型拍子的图式之后 , 还要学会起拍和收拍 , 明辩强拍 弱拍,以及前半拍、后半拍起、止的指挥方法。一般说来,起拍有三个连续动作,一是预备,二是呼吸,三是点。预备时将双手提起至胸前,目的是统一唱者的视线;呼吸是将手提起给唱者气口;“点”是打下去一起进声。这三个动作要连续做出,引导大家唱齐为准。收拍是两个连续动作,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到结尾时,划出一个平面图式扩大动作,集中视线做出“收”的准备,然后双手果断、干净、有力地收在“点”上一起结束。

如果歌曲是在正拍(强拍)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弱拍上给气口,“点”在正拍上起唱。如果在弱拍上,进声就要在强拍上给气口,“点”在弱拍上起唱。前半拍、后半拍起拍同样。如:其他强拍、弱拍,后半拍进入可按此图练习以次类推。

三、合唱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提高的关键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8 合唱的总音域与声部之间的分部情况:

例一

合唱训练先从各声部的中声区开始,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益处是从中声区训练起,唱者自如,便于调整音质、音量及声音位置,要严格训练力求统一,并让大家体会到用声的共性和美感,为扩展音域做好准备,见例二。

训练时可根据同声(男声、女声、童声)、混声,不同合唱团、队的特点训练。

(一)声音方面的训练

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懂得声乐知识和用声方法,因为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虽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合唱的用声上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男、女、高、低各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既要有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还要控制各种音量的各种变化,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激动人心;以及群声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各种对比的默契感 ……。

所以说合唱训练的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1.呼吸: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1)整体一起呼吸;

(2)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

(3)循环呼吸。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等各种气息的运用。

2.声音位置: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谐调、平衡、统一的效果。

集体训声的目的是使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发生者应保持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

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先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中声区的唱法后,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mo”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声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张,此时必须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抬高软腭,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3.直声训练: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10 这种方法便于在合唱进行中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人都有频率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的协调,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练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统一、舒展、流畅。

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

(二)关于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

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培育青少年唱歌方面,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训练方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处在变声期的初中、高中青少年中,普遍缺少科学发声法的有关知识,由于从小唱歌用的是自然声,到了变声期唱歌就问题多、困难大,高音唱不上去就喊,男高音的毛病是“捏”,女高音的毛病是“挤”。他们低音唱不下去就压,唱强音就“吼”,唱弱音就“虚”,有的还出现舌根引、喉音、鼻音等毛病。

在概念上我们必须搞清楚儿童发声与成年人发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无术,要求无方,损伤声带造成不良的后果。

少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发声器官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成人的声音宽厚,音量大,音色分明,用声成熟稳定。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它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成年人不仅具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而且还有胸腔混合共鸣,从而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

少年儿童的声音变化规律分为三个阶段:

1.一至七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四至七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11 音域为一个八度。

2.七至十一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孩、女孩的喉结相差无异,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音乐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如果方法正确,不仅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还可以为变声期解脱方法上的困难。

3.十一至十四五岁是童声的晚期接,也是童声发育的变化时期,可分为变声旺盛期和变声后期。这个阶段喉头增大,声带变厚,声音变粗,有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有沙哑之感,尤其是男孩较为明显。这时期靠七岁至十一岁训练的基础和方法,可以用轻声高位进行唱歌。变声反映严重的孩子一定要少唱多听,保护好嗓子,以备变声后唱歌。一般的自然规律女孩变声比男孩早两年,女孩比男孩变声更容易,女孩最晚是十四至十七岁即可变完,男孩十六至十九岁左右才能完成变声,当然这要视个人的发育情况而定。

2.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二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都是建立在教育主体的研究之上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学生勤勤恳恳,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更有少数学生缺乏上进心,不喜欢学习。倘若教师采用千篇一律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不恰当的。当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无法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二)合唱指挥课缺乏重视

由于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普及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校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成绩和音乐演唱能力等,合唱指挥课被看成“形式课”,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合唱指挥课的教学课时不足。

(三)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合唱指挥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课程,一些高校却忽略了合唱指挥课程中的实践性应用,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合唱指挥基础课程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理论课,实践教学被严重削减,课程教学也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四)合唱指挥教材具有局限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依托于教材,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但就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合唱指挥教学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并且缺乏足够专业性。绝大多数的高校所沿用的教材都是由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部门所提供的资料编制而成的。这种教材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需求,但也存在诸多局限。

二、合唱指挥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革新

(一)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合唱指挥教学包括了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体现合唱与指挥间的联系性。进行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的融合,并发挥出两者合力,是合唱指挥课程设置的目标。虽然在分开状态下,指挥的主体地位更容易凸显,但是也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欠缺整体、系统性。只有进行两者的融合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指挥能力得到系统锻炼,并获得相应程度提升。高校应适当地增添合唱及指挥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教学模块,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合唱指挥这门学科的艺术内涵,并充分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

(二)完善教材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为课程实践服务的,高校在进行合唱指挥教材编撰时应体现出为教学课程实践服务的专业性原则,并制定出适合各种教育层面的通用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合唱指挥教学的统一性和专业性。还要明确教材内容的中心思想,合理地引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因素,让教材不仅具备基础性,更能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此外,在构建理念知识框架时要准确把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并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内容设置顺序。

三、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革新合唱指挥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高校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活动时,只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充分产生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课堂“填鸭式”教学为开放性“主动实践”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合唱指挥社团、深入社区、企业进行合唱指挥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形成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要想形成自身的特色教学模式,应在实施合唱指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首先,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依托合唱指挥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巧,以突显出合唱指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欣赏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旋律中体会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在这种潜移默化地熏陶之下感受合唱指挥的艺术美。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合唱指挥”课程的学科特点,重视与音乐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横向联系,通过整合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三)实现“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式的活动过程,合唱指挥教学更能够体现这种对话式的精髓。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合唱指挥的艺术指导,实现两者的融合,让课堂成为音乐熏陶的主阵地,让学生的情绪能够和音乐形成默契,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也能够对音乐产生别样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时,应加强“合唱”与“指挥”的联合教学,引导学生从指挥与合唱协调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掌握多声部合唱、音色、音量转换等环节的具体指挥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合唱指挥的主要任务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角色互换的体现环节。先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合唱队员,而另一部分学生依次指挥不同的乐章,在合唱活动结束后,进行双方角色互换。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演出予以积极、中肯的评价,然后引出“合唱和指挥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学生在角色情景中真实地体验到了角色变化所带来的不同,同时也从两者的角度思考了如何实现合唱与指挥的良好配合,基本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再如:为增强学生合唱指挥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1)引导学生多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歌声与微笑》节目,让学生在观赏中学习;(2)定期举办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合唱指挥音乐会”,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观摩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感受合唱艺术魅力的同时又提升了技巧和素养。

(四)执行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

合唱指挥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学科课程,其关乎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因此教学评价目标要向培养与发展学生全面的音乐能力靠拢。这就要求学校要实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转型;评价单纯的理论知识与简单技能向评价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转型;由学生被动接受考核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转型。为此,高校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评价模式,构建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形成三级联动评价机制,促进评价模式向多元化、时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舞台表现及时评价,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素养,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教育发展形势下推进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立足当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找出改革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乐人才。

摘要: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如何立足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型,以切实提高合唱指挥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敏.合唱指挥学科特点与教学观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高校首届合唱指挥教学研讨会召开 篇三

研讨会分为两个阶段,16日—19日为第一阶段,重在教学法交流。内容包括各专业院校指挥教学专题发言、观摩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课堂教学、中国无伴奏民歌的音准训练示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把握等。21日—24日为第二阶段,包括介绍合唱史上的优秀文献、爵士风格合唱有关训练方法等。

研讨会期间每晚均有一场合唱作品音乐会,分别由美国堪萨斯韦斯理青年合唱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Marrictta合唱团、天津大学合唱团、南开大学合唱团、美国弗罗里达《那斯维尔歌手》演唱组、北京市大中小学优秀合唱团、北京“Do Re Me”儿童合唱团等数个团体演出。

4.合唱指挥教学总结 篇四

合唱指挥课程现有学员35名,共分为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学习合唱曲目两首:《彩云追月》《最亲爱的人》,培养指挥学员一名,钢琴伴奏一名。现对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教学经验做以陈述。

一、在教学授课方面,秉承兴趣为主,着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唱指挥选修课作为众多兴趣课程中的其中一类,调节学习生活紧张节奏,环节学习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在培养合唱声部人员互相配合的同时使学生从中学得团队协作精神的可贵,也培养了学生除了在艺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音乐艺术技能。对每一节课掌握的知识点由兴趣逐步产生爱好,有爱好衍生为技能的培养宗旨是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在学生学习课程方面,以教师作简要曲目陈述,学生自学为主。

主要过程:由四位声部长负责,监督每个声部学员自练曲目基本声部,再由教师指出曲目中需要注意特殊处理的小节和各音,最后由指挥学员指挥,完成整件作品。过程当中教师对钢琴伴奏和指挥学生做个别辅导,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在总的排练中教师给于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明确的指示。

三、在教学反思方面,以每节课最终排练时发现的问题做最后陈述,以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做个例辅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彩云追月》中弱声部“啊”字的起式,应当给予前半拍示意,后半拍进早的演奏准则。男中音声部演奏伴奏部分前,应当做首要练习,并与旋律声部做好配合(音量须弱)等。

总的来说,合唱指挥课程在短短的为期半个学期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总体上属于中上水平,提出表扬的是合唱团团长、副团长以及钢琴伴奏和各个声部的负责人员。

5.合唱指挥课教案 篇五

第四学期

第1周 第一讲(2学时)

一、指挥发展史概述

二、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三、指挥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合直线运动式的二拍子图示练习)课外思考与练习:

1、指挥应具备哪些条件

2、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预习《码头工人歌》

第2周 第二讲(2学时)

一、指挥动作的基本原理

二、合唱指挥的动作

1、合唱指挥的姿势

2、双手的分工

3、眼神与面部的表情

三、指挥作品《码头工人歌》(结合富有内张力的曲线二拍子图示练习),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课外思考与练习:

1、练习直线运动式与曲线运动式的二拍子图示

2、复习《码头工人歌》,预习《摇篮曲》,浏览练习《在太行山上》

第3周 第三讲(2学时)

一、指挥的起拍、收拍

二、常用的拍子图示练习

(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

三、指挥作品《摇篮曲》(结合“风摆杨柳”似的曲线运动式三拍子图示练习),巩固《码头工人歌》,浏览指挥《在太行山上》 课外思考与练习:

1、按照指挥动作的基本原理练习各种拍子图示

2、复习《摇篮曲》,预习《牧歌》

第4周 第四讲(2学时)

一、不同节奏的指挥方法

二、不同速度与力度的指挥方法

三、指挥作品《牧歌》(结合曲线运动式的二拍子图示练习)、巩固《摇篮曲》 课外思考与练习:

1、结合练习曲练习不同的起拍与收拍动作

2、复习《牧歌》,浏览练习《半个月亮爬上来》

第5周 第五讲(2学时)一、三种不同的挥拍方式及其功能

(直线运动式、曲线运动式、混合运动式)

二、指挥动作的特殊符号与用法

三、指挥作品《牧歌》,浏览指挥《半个月亮爬上来》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巩固和练习三种不同挥拍方式

2、复习《牧歌》,预习《歌儿越唱情越浓》

第6周 第六讲(2学时)

一、常用的指挥动作

二、指挥作品《歌儿越唱情越浓》,巩固《牧歌》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复习常用指挥动作

2、复习《歌儿越唱情越浓》,预习《黄水谣》,浏览练习《平安夜》

第7周 第七讲(2学时)

一、各种暗示性动作

二、指挥作品《歌儿越唱情越浓》,《黄水谣》,浏览指挥《平安夜》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巩固各种暗示性动作的做法

2、复习《歌儿越唱情越浓》,《黄水谣》

第8周 第八讲(2学时)

一、指挥的分拍、合拍

二、指挥作品《黄水谣》,巩固《歌儿越唱情越浓》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分拍与合拍概念与用法

2、巩固分拍与合拍的打法

3、复习《黄水谣》,预习《山在虚无缥缈间》,浏览练习《茨岗》

第9周 第九讲(2学时)

一、如何选择和排练合唱作品

1、曲目的选择与案头工作

2、指挥动作的设计与应注意的事项

二、指挥作品《山在虚无缥缈间》,浏览指挥《茨岗》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如何从实际出发选择排练作品

2、指挥动作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复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10周 第十讲(2学时)

一、合唱总谱的读法

1、四部合唱的视奏方法

2、钢琴伴奏与合唱的关系

3、合唱内心听觉的培养方法

二、指挥作品《山在虚无缥缈间》 课外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合唱的内心听觉

2、如何训练和培养合唱的内心听觉

3、在钢琴上巩固合唱总谱读法

2、复习《山在虚无缥缈间》,预习《念故乡》,浏览练习《赶圩归来啊哩哩》

第11周 第十一讲(2学时)

一、如何把握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

1、文艺复兴前后西方宗教合唱音乐风格

2、西方诸流派合唱音乐的风格

二、指挥作品《念故乡》,巩固《山在虚无缥缈间》,浏览指挥《赶圩归来啊哩哩》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如何把握西方宗教合唱音乐的风格

2、不同流派代表作曲家合唱作品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2、复习《念故乡》

第12周 第十二讲(2学时)

一、我国近现代合唱音乐的创作

二、我国民族合唱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指挥作品《念故乡》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如何把握中国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

2、复习《念故乡》,预习《把我的奶名叫》

第13周 第十三讲(2学时)

一、合唱与领唱、合唱与伴奏的关系

二、怎样指挥领唱与合唱的作品

三、怎样指挥不同伴奏类型的合唱作品

四、指挥作品《把我的奶名叫》,巩固《念故乡》 课外思考与练习:

1、如何处理在具体作品中合唱与领唱、合唱与伴奏的关系

2、不同伴奏类型的合唱作品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如何?

2、复习《把我的奶名叫》

第14周 第十四讲(2学时)

一、怎样改编合唱作品

1、作品的选择

2、体裁的选择]

3、改编的方式与方法

二、指挥作品《把我的奶名叫》 课外思考与练习:

1、选择一首民歌将其改编成主调织体的四部合唱

2、复习《把我的奶名叫》,预习《黄水谣》 第15周 第十五讲(2学时)

一、怎样改编合唱作品

1、合唱织体的类型与运用

2、合唱的声部缩编

二、指挥作品《黄水谣》,巩固《把我的奶名叫》 课外思考与练习:

1、用复调织体改编一首通俗作品

2、缩编一首四部合唱作品

3、复习《黄水谣》

第16周 第十六讲(2学时)

一、合唱指挥在演出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合唱指挥在中小学合唱应注意的问题

三、指挥作品《黄水谣》 课外思考与练习:

1、作为一个合唱指挥,在演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复习《黄水谣》,预习《祖国颂》

第17周 第十七讲(2学时)

一、乐队指挥概述

二、怎样指挥管弦乐作品

三、指挥作品《祖国颂》,巩固《黄水谣》 课外思考与练习:

1、预习舒柏特《未完成交响乐》第一乐章

2、复习《祖国颂》

第18周 第十八讲(2学时)

一、指挥舒柏特《未完成交响乐》第一乐章

二、指挥作品《祖国颂》 课外思考与练习:

6.合唱指挥研修学习总结 篇六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指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指挥时,动作幅度要小,讲究吸呼接合,手势要明显,注意句子的呼吸,在讲解过程中,教授亲自带我们做示范,纠正错误动作,合唱指挥研修学习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专家对指挥的基本技巧做了详细的讲解如:指挥的拍点、图式、旋律线及怎样打预备拍、起拍、收拍等,使我对合唱指挥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幽默的解说也博得了全体学员的热烈掌声。同时他因材施教,带领学员们从基本做起,从简单处入手,边唱边指挥,学员们激情高涨,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合唱指挥这门艺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他又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你的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听后感悟,合唱指挥这门音乐艺术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听几节课就能掌握的了的。

7.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七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合唱指挥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

在一段高水平的合唱中,指挥是队伍的核心与灵魂,既存在于队伍当中,又高于队伍之上,放眼当前各大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呈现的是将合唱和指挥彻底分开的教学现象,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教学者对合唱指挥工作的错误认识。从合唱的角度来看,指挥与合唱是相辅相融的,如果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重点教授指挥,切断其与合唱的联系,那么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数节拍的空洞任务[1]。另外,一些教学者还将指挥与合唱混淆,并没有看清指挥在其中的真正地位,这也表明当下一些教育者音乐素养的缺失。

(二)高水平的音乐专业师资队伍严重缺失

在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内容的传授者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应用在合唱指挥的教学工作上,更是要全面且正确地为学生传授专业指挥知识,提高学生指挥能力及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必须得到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各大高校中依旧存在专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缺失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新兴的课程教师,其团队更多的由相关专业课教师拼凑而来,或是经过短期培训直接上岗,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较为随意,无法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无法确保学生真正地学好专业知识。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欠缺合理性

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上,教师必须确保具备高效的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大胆创新,努力突破,丰富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提高合唱指挥教学质量,但当前不少教师疏于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手段,无法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合唱指挥的积极性,同时还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唱指挥教学过于重视理论忽略实践

高校合唱指挥课程属于一门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指挥工作的要求非常高,除了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挥活动的能力,并在指挥过程中发挥创造力。但如今很多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培养出来的指挥者具备的能力还远远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不合理,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大大减少了学生亲身参与指挥的训练量,影响学生指挥技巧的掌握及能力的发展,就连最基础的指挥熟练度也难以形成。

二、针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一)全面提高教育者对合唱指挥教学的正确认识

在一个合唱大乐团中,合唱与指挥属于一个整体,两者均不能单独存在,尤其是指挥在合唱中更是发挥了引领合唱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全面认清指挥的重要意义,真正掌握指挥教学的本质,并将教学重点锁定在合唱与指挥的结合性教学中,教育学生置身于合唱的角度去感受指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学习指挥技巧与知识,全面提高合唱的指挥水平。

(二)强化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

面对当前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高校管理者必须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有效的培养途径,建立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教学手段高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要求专业教师在专业水平达标以后,不断通过教学学习与培训,强化专业技巧的掌握,丰富知识,开拓眼界,全面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其次,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开展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如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和培训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最后,学校还应保证自身实力及知名度的提升,才有足够的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合唱指挥专业教师入校就职,也才能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引入人才,从而解决合唱指挥专业师资人才不足等问题[2]。

(三)不断创新并完善合唱指挥专业的教育内容

合唱指挥专业教学的教学基础是学校专业师生应用的教材,而教材本身的不完善等问题必须引起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在尊重教材教学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实现创新与补充,确保教材内容得以与时代音乐潮流相符,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更新速度,同时还要强化自身教学重点的针对性,紧密结合合唱指挥内容与高校学生成长学习阶段的需求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具有相近性和关联性的内容归入指导,串联教学,同时保证教学的个性化与趣味化,大力拓展校本研发工作。

(四)优化合唱指挥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要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此外,充分利用当下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以视频音乐播放等形式为学生展现合唱指挥的现场性效果,同时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或是利用学生合唱活动的拍摄视频,让学生自行查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细节,提高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指挥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也展现了艺术的鉴赏性,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保证专业教学的实效,才能全面提高专业学生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晓光.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分析[J].教学研究,2014,11(12):138-139.

8.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师  合唱指挥  教学  改革与探索

高师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调整目前陈腐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探索出一套新的、高效的教学理念,我们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更要从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改革那些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出一套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模式就像排练一样,把学生按声部分为几组,把要学习的歌曲先唱熟,然后分声部进行练习,学生只是练习了自己声部的旋律,其他声部也不会唱。指挥课也是注重手势也不重视歌曲的内涵,就像形体课一样,看的只是动作。其实,不管是合唱还是指挥我们都要先对歌曲的歌词、创作背景、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做个了解,才能感受到歌曲的表现风格。再对声乐、乐理、试唱练耳、和声、曲式等做个分析,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歌曲的特点,使学习者把音乐知识和具体歌曲相结合,才能感受好音乐,进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

在合唱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单单把歌曲教会就万事大吉,还要帮学生全面地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织体特点,再从演唱的角度掌握合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在指挥教学中也不能只是教会不同拍子的图示,还要注重学生的节奏感训练,音准训练,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音乐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把合唱和指挥分开学习,使之合唱和指挥形成脱节,在合唱课堂上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歌唱、站排,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合唱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从指挥者的角度对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做全面的学习和纠正。因此,我们应该把合唱课教学内容与指挥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合二为一,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双向的、综合的交流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体验到从合唱队员到指挥者的角色互换,能够体验到指挥者和合唱者真实感受,通过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和指挥的和谐、均衡、统一之美,作为合唱队员不仅学到了合唱的排练方式和方法,还体会到指挥者给予的各种启发、暗示,把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可以说这种新型的综合教学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很快胜任工作,使指挥和合唱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教学中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在曲目选择、声部编配、排练演唱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各个声部的排列要区别于专业合唱团的固定声部的排列顺序,演唱高声部的学生与演唱低声部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互换演唱声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演唱高声部歌曲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演唱低声部歌曲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在乐曲的指挥方面,教师不能单一的教授指挥图示,要根据乐曲风格的不同把指挥图示与作品风格结合起来,增加指挥者的音乐表现力。作品缓慢、流畅的乐曲,指挥起来就要轻缓、平稳,作品豪放、有振奋特点的乐曲,就要把动作做得急促、有力、动感,要把指挥图示与音乐作品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对音乐的表现力。要想上好合唱指挥课,不单单是聆听合唱的声音效果,还要看是否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在美。

音乐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乐曲风格豪迈奔放,有的乐曲风格温柔婉约。豪放的音乐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歌曲唱在我们的心里,听在我们的耳中,让我们感受到乐曲的风格示气势轩昂,豪情万丈,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婉约的乐曲如《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一曲听罢,美丽的荷塘夜景展现在我们目前,令人柔情似水,回味无穷。因为音乐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在聆听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形象和音乐感情。

有了这种对音乐的感受,证明我们的学生已经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如何表现音乐了。如何表现音乐,每个人表现音乐的方式不同,也是每个同学内在的表现力展现的过程。他们会把这种对音乐的体验,表现在合唱和指挥的过程中,也就是合唱更有深度、有感情,指挥更有内在的美和肢体的美。这种表现音乐的过程不能是生硬的、模式化的,而是在对音乐作品有了极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由心里到外表的、由浅入深的、由实践到创造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思想。

四、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师音乐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授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是合唱指挥的演唱方法和指挥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服务的,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出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去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卢晓进.论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J].大舞台,2011,(10).

[2]姜山.浅谈高师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1,(07).

[3]王爱春.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23).

作者简介:

9.合唱指挥课心得体会 篇九

14日上午为我们讲课的是林枢老师,合唱团是我校的女子合唱团。他们精彩的配合,给我感触很深。一个合唱团重要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所以不论是发声还是演唱作品,都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团体里。合唱团里三个声部都同等重要,所以声音要平均,高声部不能因为自己是主旋律就不管别的声部。同时,在合唱时,一定要注意咬字,因为合唱是很多张嘴,一定要把字咬好了,才会唱的更齐。

下午是程明秦老师的课。他通过指挥的《南泥湾》,讲解了对比性复乐段的曲子如何去挥,这首曲子有抒情,也有活泼,所以在处理的时候要有变化,右手基本是单位拍,左手是表情,要把线条打出来,在连与断之前要给合唱团提示,指挥要走在音乐的前面。

15日上午是孟欣老师的指挥图式课。他给我们纠正了一些在指挥中的错误,也教会了我们当遇到二拍子 三拍子等等的时候该怎样处理,怎样去表现。起拍是衡量一个指挥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起拍非常重要。

下午是林老师带这百万市民的合唱团为我们培训,通过《有了共产党就有了强大的祖国》,明白合唱的声音要柔和,不能太硬,即使是这种有力的歌曲,也要刚中带柔,作为指挥,要懂得判断那样的声音是正确的。

总之,作为指挥要有敏锐的耳朵、正确的判断力和对作品恰到好处的处理,才能带好一个团。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为合唱协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10.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十

第一,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当中,不仅仅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教师在合唱曲当中的指引式演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合唱的整体音乐节奏。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合唱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合唱当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音调的变化、音色的`调整、和声部分如何进行相互的衔接与配合,让合唱能够完美地展现出行云流水的音乐艺术之美。第二,采取巩固曲目与新学曲目的方式,提升学生合唱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当中,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经过反复的练习,首先要练习熟悉几首合唱曲目,并定期的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合唱曲目,学习新的合唱曲目,以此来将之前所学习与掌握合唱的方法,充分运用到新学习的合唱曲目当中。从而真正的体现出“温故而知新”。在学生理解与掌握原有的合唱曲目的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合唱曲目,就能够水到渠成地进行学习。并能够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而音乐合唱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音乐层次的展现等方面,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可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唱的水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促进合唱教学创新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只有通过有效的创新与实践,才能较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合唱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个性差异性。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一致。由于学生会存在缺乏音乐自信心,在进行合唱学习时,学生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合唱学习。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合唱歌曲的题材选择方面,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简单易学的合唱题材,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唱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调配合唱当中各个声部的演唱人员,从而让学生在合唱当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出音乐的层次感、立体感,并获得最佳的合唱效果。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形式,大都是以唱为主,难以真正体现出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在合唱教学当中,做好题材选择,适当增加一些打击乐、音乐律动,以此来有效促进合唱教学的节奏感与层次感。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不少教师会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奏,让学生相互聆听各个声部的演奏,再进行合奏,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这样一来,就可让学生不但能够较好地把握自身的演唱声部,还能够把握其他的演唱声部,能够更好的进行合唱的衔接与递进,从而较好地进行合唱的配合。

三、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

合唱是一种具有较强群体性的音乐活动,其不仅仅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地紧密合作的意识,也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的把握好合唱当中的音准与节奏。想要具备这样的音乐能力,就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方可逐渐形成。第一,创编二声部节奏。对于音乐作品而言,节奏即是音乐的主体部分,以此,在旋律当中适当的融合二声部节奏,不仅可让合唱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让学生有效的构建起了合唱的意识,让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创编二声部节奏,可较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合唱当中紧密的进行配合;第二,有效的创编二声部的歌词。在合唱歌曲当中,并非所有的合唱歌曲都适合于创编歌词。因此,创编歌词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体现出创编歌词在音乐教学当中的实效性。在创编歌词的设计阶段当中,教师应立足于音乐题材、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诸多因素,客观全面来进行选择,在创编歌词时应该真正做到简洁明快、词意隽永,必须符合歌曲的主体思想,因此,即是必须较好的指导学生创编歌词,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歌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合唱学习。总之,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创新合唱教学方法,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合唱方式;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迪.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11.谈合唱教学中的指挥艺术 篇十一

[摘 要]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离不开指挥,指挥是合唱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者除了具备敏锐听力,准确节奏感和速度感,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鉴赏力,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指挥功底,才能娴熟自如地组织指导合唱教学,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递自己对合唱歌曲的理解、愿望和要求。

[关键词] 起拍的指挥;后半拍起唱的指挥;长音的指挥;延长记号的指挥;收束及轮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34-02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更能体现出一代少年儿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园地中,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歌唱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方法。

合唱教学离不开指挥,指挥是合唱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俗话说:“一位一流指挥能使一个二流合唱团变成一流合唱团”,“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称职的指挥”。因此,指挥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驾驭合唱作品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是直接影响合唱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者除了具备敏锐听力,准确节奏感和速度感,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鉴赏力,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指挥功底,才能娴熟自如地组织指导合唱教学,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递自己对合唱歌曲的理解、愿望和要求。

下面我想谈一下合唱教学中常见的指挥艺术:

一、击拍 、拍点与反射

最基本的指挥动作,是一个从上往下,再由下回上的过程,当手从上往下挥动时,动作线与一个假定的平面相接触,并反弹回来,这个接触点叫“拍点”。拍点前的动作线,称为“击拍部分”,手的动作具有发力的主动感,拍点后的动作线,称为“反射部分”,手的动作具有松驰的被动态。

当双手挥拍时,拍点应用手心的部分打出来,手掌手指所组成的圆拱形保持相对的稳定。每完成一个基本的指挥动作,力量变化应在一个短瞬的时间内完成,手的各个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舒展有弹性,灵活而有控制,连续挥动时,每一拍的反射部分又兼有作为下一拍的准备动作的意义。

二、起拍的指挥动作

起拍的指挥动作包括三个部分:预备、吸气、起唱

(一)预备:双手自然平举,安

详地注视学生,用眼睛与他们交流,

取得信任后果断开始。

(二)吸气:又叫预备拍,指发

声前的预示动作,是使歌声开始得

整齐统一的关键,它出现在发音的前一拍,比如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13册《七子之歌》,4/4拍,中速,预备拍(即吸气的指挥动作)就在四拍子指挥图式第四拍上。又如14册中《摇篮曲》是从第三拍起唱的三拍子歌曲,预备拍应在三拍子指挥图式的第二拍上,打预备拍的速度、力度、幅度与歌曲演唱速度情感相一致。一般速度慢的、宽广的、抒情的歌曲,预备拍的指挥动作应徐缓、圆顺,如教材中13册《七子之歌》、15册《让世界充满爱》;速度轻快、有力的歌曲,预备拍的动作应坚毅、敏捷,如教材中15册《保卫黄河》、15册《踏雪寻梅》。

(三)起唱:是歌声开始的拍子,指挥动作要明确、果断,拍点要清楚。

三、后半拍起唱的指挥动作

我们时常遇到后半拍起唱的歌曲,如人音版16册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

当歌声从后半拍起唱时,我们总要默想出前半拍的节拍,然后歌声好像从这节拍的“跳板”上弹射出去,指挥时,击拍动作打下去后,要较轻快地从拍点上反射起来,注意反射时手臂应放松,不能产生手臂从拍点上紧张抽缩的动作。

后半拍起唱指挥动作的击拍部分,是起吸气指挥动作的作用。由于击拍部分时值短,不能明显表达对歌曲速度、演唱情感的提示,因此,在后半拍起唱的指挥动作前,通常再加一个较小的预示拍,来帮助提示歌曲的速度和演唱情感。

指挥坚定、雄伟的歌曲时,后半拍起唱的击拍动作有力,反射显得刚强,如《国歌》、《保卫黄河》;指挥优美,抒情歌曲时,后半拍起唱的击拍动作较轻巧,反射显得灵活、柔和,如13册《七子之歌》和15册《让世界充满爱》、16册《给未来一片绿色》。

四、长音的指挥动作

指挥长音一般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双手分工:一个手作保持手势,一个手继续打拍,如: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作保持手势的手在打长音起始拍时,可把拍点的位置提到相当于击拍部分的开始部分,继续打拍的手在打出长音起始拍时,立即减弱反射动作,用明显减弱的指挥动作打拍子。

(二)双手共同作保持手势:双手都在较高的位置上打出长音起始拍的拍点,并随即停留在拍点位置上。

长音之后接下一乐句时,一般在长音的末拍上用双手作吸气指挥动作,紧接着,按指挥图式继续指挥下一乐句。

五、延长记号的指挥动作

《阿西里西》(人音版教材16册)

(二)间隙型的延长,即延长后仍联贯进行下去。如:

《桑塔·露琪亚》(人音版教材13册)

指挥延长的办法是到达前有预示,到达拍点后反射略高一些,把手抬举到显著的位置停住,延长音符无力度变化时,手的位置一般不动。如需渐强时,用左手或双手在点出延长音后按音乐需要由下向上示意渐强;如渐弱时,要伏掌向下压低,以示渐弱的要求。

终止型的延长,音符延长终了时要收束,收束前一定要有预示动作,动作走向通常是反时针离身。渐强的收束要急促、干脆;渐弱的收束则柔韧,幅度也小。

间隙型的延长,要往下联贯的音符延长之后不必进行收束,只要预示下面音乐的起始,同时就结束延长音符,这时的预示起拍多采用顺时针方向进行。

六、收束的指挥

收束和停顿的操作在指挥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收得干净利落,停断及时,这都有赖于指挥表达终止音响的手段,这个手段应该是精确、显著的。姿势动作要自然、明了。

一般来说,合唱的收束指挥动作是在歌声结束前一拍,作一个较大的反射动作,紧接着再打出一个拍点,歌声就统一结束在这一拍点上。如果收束以后下面还有第二段或间奏,这是歌曲中间的收束,故而指挥的手在做完收束动作之后应处于便于继续挥动的位置,为下面的指挥动作做好准备,这种收束多用顺时针方向。如果是终结一首作品的收束,指挥可有最大的自由,设计动作可依据音乐风格而取之,选择最鲜明、最符合音乐意境的手法。强烈的收束如急刹车,动作果断、幅度大;柔弱的收束相应要求韧性,取小幅度而柔和的动作,预示及反射也同样适应音乐的要求。

七、轮唱的指挥

轮唱是指各声部按一定的次序轮流进入,你追我赶,气氛热烈,如《游击队歌》、《保卫黄河》都非常适合轮唱,关键在指挥要明确点示各声部的进入,掌握各声部的动态,此时要求冷静清晰的头脑和干净利落的动作,可充分运用左右手分工的功效,抓住各声部的逻辑重音,按各声部的前后节拍规律用主动动作点明之。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时刻都离不开指挥技巧。用最恰当的手型、幅度、紧张度、线条来贴切表达音乐内容,总的要求是节俭、精练,富于表现力,全方面地展现合唱的艺术魅力。

当然指挥在合唱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广泛地汲取包括历史、文学、美学、民俗等其它姊妹艺术在内的人文素质,提高道德品质,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以全面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音乐[M].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陈曦,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四川 成都610000

12.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十二

一、指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指挥作为连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间的纽带,在指挥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传递给合唱团员,力求达到三者的统一。那么首先指挥就要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深刻的理解合唱作品。

1. 指挥对合唱团员的主导作用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只有好的指挥才可能训练出优秀的合唱团。他在合唱团是艺术指导者,是组织者。人们常说:“没有不合格的合唱团员,只有不合格的指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必须像一个统帅,能够对合唱团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指挥要成为一个“统帅”,必须在“三大语言”—-音乐语言、指挥语言、文学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音乐语言指挥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全面、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手之妙韵源于心之妙思”,因此,作为一名指挥首先要心里有,手上才能体现出来。要具有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对人声的认知及应用能力。要做到对作品的感知,首先要分析合唱谱子,具有对合唱总谱的熟练阅读能力,并对作品中的结构、和声、复调都要有正确的把握;其次就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意义,准确定位其声音形象。另外,还要多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团体的演唱,通过对比研究.建立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在人声的认识和应用方面,首先最好自己比较系统的学过声乐,要明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艺术的关系。对各种人声有着准确的了解。如男高音高亢嘹亮的声音感、男低音厚实庄重的声音感、女高音华丽漂亮的声音感、女低音淳朴深情的声音感等等,这样才能够感知美好声音的产生过程。

文学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作为指挥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指挥能很好再现作曲者的意图,恰如其分的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合唱作品本身就是音乐和文学的合成品,只有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指挥动作的掌握而没有或缺乏对文学语言的学习研究,就会削弱其解释作品的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指挥不但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更要涉猎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其他领域,才能从更高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作品,理解听众的审美需求,达到作品与听众心灵需求之契合。

指挥语言指挥动作是指挥的音乐灵魂的物化和外化形式,能帮助演奏(唱)者感知和表现音乐。优美的指挥动作不仅能把握住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等,更能产生一种美感、引导合唱团员更好的表现作品。当然作为一种表现音乐艺术的动作体系,指挥动作始终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优美姿态,必须满足“稳、准、省、美”的基本要求,即神情自如,动作准确、简练、大方而放松。同时,指挥动作还应考虑演奏(唱)者的心理感受的规律和特征,以使指挥动作的方式和意图易被对方所理解和接受。

当然,做一个合格的指挥者除了要具备以上“三大语言”之外,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有了全面的思想修养,才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合唱团员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人的实践活动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又是对这种限制的超越。人的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主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主动性是一种制约。另一方面,主动性又成为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生产劳动来发展、完善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合唱团员的受动性是指合唱团员在合唱活动中要受到指挥和其他合唱团员的制约。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合唱团员同样具有主动性,即合唱团员既要受到指挥和合唱团整体的限制,又有其个人的主动性,体现了创作主体主动性的一面。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合唱团员可以根据指挥的要求以及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趣味、生活经验,来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合唱团员怎样才能把握好“度”,做到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呢?在合唱中,除了要有一名高素质的、能使合唱团员“合”在一起的指挥外,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了解合唱性能的合唱团员也是使一个合唱团达到高水平的必要条件。合唱团员在听从指挥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入主动性的学习与创造,做一名合格的合唱团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团艺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合唱团员要热爱合唱,具有奉献,团结协作精神才能更好的与其他合唱团员相处,才能甘愿将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中.而不是自己“冒尖”,发挥“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

其次,合唱团员要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能有声音发抖、发哑等不良发声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音响的协调统一。

再次,合唱团员要具有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学会倾听,倾听自己的声部以及整个合唱团体的声响,才能更好的调节自己在合唱团中的位置,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最后,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也是做一个合格合唱团员的必备条件。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才能唱出真实的情感,直达听众的心灵深处。

3. 合唱团员个体与合唱团整体的统一

合唱作品是通过人声来揭示作品内容的意义,塑造艺术形象。同时,合唱又是一种集体人声演唱形式,因此演唱者更需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到最有效的作用,达到个体与团体的统一。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很好的声音不加选择的放在合唱团中,就很可能破坏合唱团的声响。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因此,合唱团员在演唱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个性,发挥声音的“群感性“,但是每个声部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色彩。我国著名青年指挥家,“Tiankong”合唱团指挥田晓宝教授提倡:“合唱团员演唱时最重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唱”。”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达到合唱整体音响的和谐统一。

二、指挥、伴奏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合唱分为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唱。在有伴奏的合唱作品中,合理、恰如其分的伴奏,同合唱一样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合唱伴奏不仅仅是起着确定音高、引入合唱的作用,而且起着强化旋律、丰富和声、与人声部分来共同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它会出现在作品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我们可以从它的音型、和声、织体、节奏、旋律等全方位去把握它,完美的表达合唱艺术的魅力。

合唱一般常见的伴奏形式有:钢琴、手风琴、管弦乐队、民族乐队等等。出于音乐表达的需要,伴奏在合唱曲中不同的地方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处理指挥、合唱团与伴奏三者的关系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前奏

前奏是合唱的起始,犹如指挥的预备拍,预示着作品的感情、速度和力度,因此指挥应当特别重视,要求合唱团员在前奏时就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

比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作曲,邵永强作词的合唱曲《大漠之夜》的前奏是由钢琴弹出两个八度的C音,由远至近,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给人一种孤寂感和苍凉感,让合唱团员很快就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

间奏

间奏在合唱作品中对于乐句、段落以及乐章之间的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间奏对音乐的烘托、调性的转换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黄水谣》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奏,音乐由高到低,最后停在长音震音上,情绪明显由第一段的欢快愉悦转为悲痛阴郁,引出第二段的音乐。

尾奏

尾奏对音乐起着补充与加强的作用,使音乐表现得更加完满,常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在合唱部分结束后,指挥仍然要照顾到钢琴,合唱团员也不能从音乐的情绪中走出来,直到全曲的结束。

音乐学院作曲、韦翰章作词的《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尾奏,延续了合唱部分的感情基调,清灵透彻,淡雅无暇,留给人们无限的空幻与惆怅。

歌声中的伴奏

歌声中的伴奏主要起着衬托作用,能够给演唱起到和声与织体上的支持。有伴奏的合唱作品较之无伴奏合唱作品而言,和声一般不是那么完整。因此,此时的伴奏能够填补和声,增强和声的力量,并且能够加强低音,增加和声的厚度。但是指挥也要注意除了前奏、间奏和尾奏以外,都要控制伴奏的音量,特别如果是乐队伴奏时,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控制住伴奏的音量,取得合唱与伴奏的均衡。

完美的合唱艺术表现是指挥与合唱团员的共同艺术追求,它应将作品的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与音乐美感准确的呈现出来,使指挥与合唱团员,歌声与伴奏达到理想之契合,要达到这种契合则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构筑,从而展现合唱的人声交响美、器乐伴奏美和表演和谐美等综合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灵芬.合唱指挥远程教育讲稿.(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M], 2003.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基里尔·彼得罗维奇·康德拉申.指挥家的境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海尔曼·舍尔欣.指挥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3.浅谈高校合唱教学创新模式 篇十三

关键词:高校,合唱,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一、高校合唱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集合在一起进行单声部齐唱或多声部合唱。简单来讲,合唱就是合在一起唱。在合唱中,由于每个歌唱者的歌唱技能有有所差异,但未了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每个人除了唱好自己之外,还要正确、适时、积极地配合其他歌唱者的歌唱。为此,合唱是对于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有很多的音乐教师并不注重合唱教学。相对于合唱,他们更加强调学生个人歌唱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对于合唱,即使有课程安排,也是“走形式”地唱一些简单的歌而已。基于合唱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合唱教学发展缓慢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合唱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高校合唱教学德育模式

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为主要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自然也被赋予了个责任。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物质条件的提高虽然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娱乐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忽视道德素质培养与提高。合唱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它注重将不同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歌唱知识、提高歌唱技能,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以及他们在合作中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音乐教师可以以“德育”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合唱教学德育模式

该模式的要点有三: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融入意识。对于合唱而言,学生不仅要在生理上融入,而且要在心理上融入。尤其是心理上的融入,非常有利于学生接纳他人、肯定他人、学习他人等主观思维的形成。这是开展合唱德育教学德育模式的前提。在具体实践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歌唱练习以及让学生互评歌唱两种方法培养他们的融入意识。二是注重挖掘合唱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知识。音乐教师要挖掘合唱教学内容那些能够渗透德育的知识,并将其重点提出,并人为放大,让学生对其引起重视。三是注重分析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的品德发展。音乐教师要对学生合唱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三个阶段的品德素质进行阶段性分析。

三、高校合唱教学竞赛模式

在目前的高校中,无论在平常的课程学习中,还是定期的音乐考试中,学生的个人歌唱能力都是音乐教师非常注重的一项内容。近年来,随着电视、网络上的歌唱竞赛节目的快速发展,这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营造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但是,若我们细细看一下,网络、电视上的这些音乐选秀,都是以个人歌唱为主,没有一个合唱的歌唱竞赛节目。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一个问题“学习合唱究竟有没有用?”但是,网络、电视上的歌唱竞赛节目的确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一点是值得音乐教师借鉴的。基于此,音乐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创新一种竞赛模式。

该模式的要点有三:一是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合唱团。这是实施合唱教学竞赛模式的基础。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各种形式的合唱团,无论是单一声部,还是多声部,只要是合唱形式就可以。重要的是学生组建合唱团,参与合唱竞赛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在组建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只能提意见或建议,不能强迫性地主导学生的组建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合唱竞赛活动。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临时举办合唱竞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而且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定期举办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的合唱竞赛。当然,音乐教师还可以应高校领导安排,组织学生参加以学校为单位,或以市区、省份、地区或国家级别的合唱竞赛。越是高规格的合唱竞赛,越能加深学生对合唱的认知与理解。三是对参与合唱竞赛的教音乐教师与学学生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合唱竞赛相比独唱竞赛对歌唱者的歌唱能力与素质要求更高,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此,高校应当对他们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四、高校合唱教学趣味模式

在目前的高校中,音乐教师实施的合唱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座位上坐着不动一起唱歌就可以。当然,也有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师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进行合唱。但是,碍于音乐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指导合唱教学,合唱对学生而言并不值得期待,自然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此,音乐教师有必要在创新合唱教学趣味模式。

该模式的要点有二:一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开展合唱教学。音乐教师先将合唱曲目的创作背景、环境、人物情感等向学生交待清楚,然后让参与合唱的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以演绎故事角色的方式进行合唱。通过这种方法,必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二是在合唱教学中融入学生专业知识。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专业具有一定的联系。而学生对多样知识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

为此,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合唱理论与实践训练中,将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贯穿其中,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五、结语

相比独唱教学,合唱教学无论是对音乐教师还是学生,挑战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合唱教学作为一种歌唱形式,其本身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为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有必要积极地对合唱教学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关于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鲁圣博.高校合唱教学的探索[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02.

[2]孙树飞.论高校合唱教学新模式的转变[J].山西青年,2016,05.

[3]李金波.对高校合唱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3,11.

14.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 篇十四

所谓专业指挥指毕业于各个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音乐院系,受到过系统且规范的指挥专业教育的音乐专业人才。专业指挥们熟知指挥乐团、合唱团所需要的所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近二十年我国群众性合唱发展回顾

合唱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它的入门标准低,场地不受限,是一种极容易向群众进行推广的音乐活动。音乐家徐沛东曾言,“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合唱不仅平易近人,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内涵,合唱的平易近人让它拥有了最为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合唱所包含的艺术内涵,又让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只有受到政府资助的专业合唱团体。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之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艺术活动层出不穷,大有百花争鸣之势,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群众性合唱活动的蓬勃发展。1982年北京地区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吸引了一千多人参加,而到了1986年举办“第二届北京合唱节”时已超过八千人的规模,其中不乏许多非职业团体。从人数的增加上来看,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反映了合唱事业发展之迅速。1986年6月,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举办之际,在来自全国的各个指挥家们的提议下,“北京合唱指挥学会”成立了,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合唱组织。北京合唱指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协会、学会和委员会等,极大地规范了我国各类合唱团体,使我国的合唱事业逐步迈入规范有序的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合唱事业经过几十年的积蓄,迈进了全民合唱的新阶段。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了诸多合唱团体。随着合唱艺术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第一次将合唱列为了比赛项目。在参赛的团队中,不再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队等专业团体,还有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贵州侗族大歌合唱队、温州市女声合唱团等群众性合唱团体,这标志着合唱事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群众性艺术活动的主流,而非职业的合唱团也能够登上此类大赛的舞台,并为社会各界所承认。

影响力的扩大和专业水准的持续提升,使得我国的群众性合唱团体近年来屡次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荣获殊荣,尤其是2013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市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中,58支来自中国内地的合唱团中获得了30个金奖,与东道主美国并列第一。这说明,我国的群众性合唱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强,专业合唱指挥人才的涌入,群众性合唱团体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二、专业指挥在群众合唱发展中的表现和作用

众所周知,无论是交响乐团、民乐团还是合唱团,指挥都是整个团队的中心,一个团体所能表现出的艺术水准、所能获得的荣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这名指挥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视野。

如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合唱事业发展极快,各类团体获得了大大小小的世界性合唱比赛的奖项,其中必然有专业指挥的身影。业余的群众性合唱团能够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也有很大一部分都得力于专业指挥家们的栽培和付出。实事求是地来说,很多业余的群众性合唱就是齐唱,谁声音响亮就选拔谁入团。直到诸如严良堃、聂忠明、杨鸿年、吴灵芬、任宝平、娅伦格日勒、桑叶松、谢明晶、田晓宝、闰宝林等一大批专业指挥家积极投身于群众合唱事业,他们殚精竭虑、超负荷地工作,带领各自的合唱团取得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

专业指挥家们的介入还使得业余群众性合唱逐渐迈入世界合唱的舞台。近年来,中国有许多从国外音乐学院留学回来的指挥家,他们生于中国,学于海外,对中国本土的合唱作品和许多外国作品都相当熟悉,如何处理一首作品,这首作品所处的时代、所拥有的风格是怎样的,他们都有清晰的概念。在这些指挥家们的带领下的合唱团能够受到良好的训练,使他们演唱得更加规范,富有艺术性,为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所认同。

这些专业指挥家们不仅用自身的实力和责任心,帮助中国的众多业余合唱团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比赛来到中国举行,将国内打造成了一个适合国际合唱者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就有近万人参与,一百六十多个团队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团队有一百三十多个,规模空前。国际合唱节也曾经两次在国内的珠三角地区举办。

三、对我国群众合唱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虽然我国的合唱事业在近二十年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合唱团数量增加,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何从合唱大国真正走向合唱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里列出了三点,并加以分析,希望与同仁在不断的反思中求得进步,

1.缺少常态化的制度支撑

群众合唱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百姓广为接受的“贴近型”艺术门类,各地合唱演出、比赛频繁,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但是,有组织性的群众合唱多以诸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事件为背景展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合唱队大多临时拼凑,训练前往往强调“时间紧、任务重”,利用短短几天时间突击排练一两首歌曲。“突击”群众合唱形式带有以下弊端:一是合唱队员大多临时抽调组成,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以任务形式布置下来,合唱人员一般积极性不高,排练时间高度集中还可能造成厌烦情绪;三是“临阵磨枪”似的排练往往请不到高水平的指挥、教练,歌曲的演绎不易达到很好的效果等。

其实,合唱不仅是一门升华个人情操的艺术,更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有力之器。正如顺德一位企业老总所感悟的那样,“讲求整体配合的合唱,是最适宜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这家企业合唱团的一位成员,曾冒着大雨骑摩托车回厂排练,路上摔得鞋破腿伤,依然准时进场,默不作声,忍着伤痛,坚持唱完了才上医院。同样是在南海文明镇合唱团排练场,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合唱协会会长徐瑞祺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和几乎要将天地撕裂的闪电雷鸣,担心当晚的排练无法进行,想不到几十位演员虽然淋得全身湿透,却没有一个迟到。排练结束后,地面全湿了,雨水从团员们的衣服上滴出来,徐瑞祺的眼眶也湿了。endprint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兼具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合唱艺术,理应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制度保证和政策倾斜。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业余群众性合唱事业的长期健康良性的发展。

2.我国民族化合唱作品创作亟待加强

以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为例,这届青年歌手大赛中的合唱比赛体现出了我国当代合唱发展多元化的趋势,既有国外经典的合唱,又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合唱,有典型的红色歌曲,也有比较符合现代青年较为欣赏的现代歌曲合唱。尽管本次比赛的参赛曲目已显露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就总体而言,合唱新曲目不足依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群众合唱发展朝气蓬勃的景象映衬下,曲目创新问题更加突出。如今,我国合唱曲目大多是耳熟能详的老歌,早期歌曲《我的祖国》、《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主旋律歌曲《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但是,年年都是这些老面孔,唱来唱去只有这几首歌,这与群众业余合唱的需求显然不相称,曲目单薄的硬伤亟待解决。

在对吴玲芬教授合唱工作室中的一位指挥家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些评价:“我曾经和几位了解我国合唱情况的外国指挥交流过,他们多认为中国合唱团的进步和发展速度很快,可是合唱作品的创作却跟不上。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合唱作品写作手法过于单一,似乎只用了欧洲音乐发展历程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创作技巧去应对所有的合唱作品”,“再有就是我们国家有很多创作合唱作品的作曲家在学习音乐和作曲的过程中没唱过或很少接触合唱,如果作曲家从来没有唱过合唱,写出来的作品自己也不放声唱一下就拿来给合唱队来唱,其实很难出现成功的合唱作品”。

笔者在相关网站上寻找资料时,也常常发现,论文库中经常会有一些上世纪的经典老曲目如《嘎俄丽泰》、《飞来的花瓣》、《祖国慈祥的母亲》的研究,但是却鲜有新创作的曲目,就算有也不甚被人所重视。

我们的合唱团体习惯于使用已出版的合唱曲目,而极少能够主动出击,联系富有声望的作曲家根据合唱团队的特质进行委约创作。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国内的版权意识很差,即使是使用已出版的曲目,也经常出现只买一份原谱,合唱队员们使用复印出来的谱子的现象。没有版权收益,出版社就不会热衷于出版新的合唱曲目,许多作曲家也不再撰写新的合唱作品,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导致了近些年合唱作曲事业发展停滞的现象。

当然,目前诸多学院派作曲家的理念也令人无奈。似乎写出一部器乐作品方能彰显自己高超的专业技法,而声乐作品更多的是“二流作曲家”才尝试的写作形式。对于声乐尤其是合唱写作的歧视一日不解除,合唱曲目单一的桎梏就一日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文化需要传承与发展,老曲目固然经典,但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旧的曲目已经无法满足众多合唱团的日常排练和演出需要,再者,在现今的国际赛事上,使用新鲜乐曲参赛能够直接吸引住评委和观众们的眼球。更多的新合唱曲目能够为合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3.业余合唱指挥水平急需提高

孟大鹏先生认为,“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最重要去探讨的是音和音之间的关系以及音和情感、心灵的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合唱团看中的还是服装、化妆、队形等停留在表面的东西,缺少一个正面的力量去客观地评价。音乐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它与情感的密切结合。”

专业指挥在业余合唱团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纵观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合唱指挥专业人才少,相关指挥专业也只有几所国内较大的音乐院校、音乐师范院校开设,与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合唱团相比,专业指挥人才数量稀少,仍然无法适应众多合唱团体的需求。

合唱指挥技巧异常丰富,基本知识涉及节拍、节奏、分句、保持音、附点音、切分音、起拍、收拍、分拍、合拍和指明速度、力度、提示音准、暗示音色效果,以及双手分工、眼手的配合等所有指挥技法。除此之外,一位合格的合唱指挥还应具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等综合素质以及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仅以基本知识范畴限定,我国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就少之又少,优秀的指挥人才能够下基层,参与到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域的日常合唱团的排练工作之中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笔者认为,高等音乐院校需要有所担当。在师资等方面力所能及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开设合唱指挥专业,培养更多指挥专业人才。正如杨鸿年教授所说“专业音乐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成为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唱指挥专业人才为我国合唱事业服务。”同时,在合唱指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对于业余群众性合唱团体的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需知,专业合唱团体和业余群众性合唱团体无论是曲目的选择、人员的选拔,及至排练的全过程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指挥专业学生掌握一定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编配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15.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专家们朴实的教学态度,他们没有班门弄斧的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就合唱训练中最实际的问题一一做以解答。邱孝胥,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合唱联盟会员,福建省合唱协会会长,福建省歌舞剧院常任指挥,福州大学、福建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省音协室内合唱团团长兼首席指挥,省老干部合唱团艺术总监兼指挥。他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合唱指挥的基本拍和变化拍子指挥方法,他风趣的讲课风格,让我们在紧张的培训中度过了非常轻松的2天多的时间。邱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合唱没有我,只有我们。”曹丁——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现任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常任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曹丁老师浑身散发着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光芒,他对艺术及教学的严谨态度,在当今充满浮躁之风的社会里尤为显得鳯毛麟角,我有幸能听到曹老师的讲课非常的高兴。这次的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增强艺术修养。特别是让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买了一把好琴,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调试,那它流淌出来的音乐肯定是牵强而又不尽人意的。

同样,一个童声合唱队,如果没有指挥精心调试那几十种各具特色的童声,又怎么能获得优美而又和谐、统一的声音呢?而且,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练习也同样需要一步步精心的调试过程,这样才能为一个优秀的童声合唱队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来调试合唱训练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从而最终达到明亮而又优美、统一的声音呢?

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成败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想也容易不集中。而合唱队的人数一般都要在60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学生肯定心不齐,六十个人就有六十种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或者训练开始了,人却到不齐,这更是训练中的大忌。因此,新队员一加入,就要规范好队员的行为: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每个队员心中都要把团队精神放在第一位,杜绝自由散漫的坏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以后合唱队员之间良好的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作为老师,也应在各方面身先力行:认真备好课,上课语言表达清晰,不迟到、不请假,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而起到表率的作用。解决好了合唱队的纪律问题,训练一开始,同学们在发声练习中就能做到:心齐而气息平稳,讲授的发声方法领悟快而声音和谐。这样就提高了合唱训练的质量。

每个人的声音都各具特点,在训练中既要看到儿童发声方法与成人发声方法原则上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到儿童声带的生理特点:气息浅、声音稚嫩、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导致合唱中出现整体声音的不协调及音色的不统一。

如何调和不同音色之间的矛盾呢?

首先:气息的调和在合唱气息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好正确的站立姿势。然后给学生作示范:用腹式呼吸闻远处飘来的花香,停顿一秒后,再缓缓地呼出;或用双手斜拿着歌纸,用控制的气息即腹式呼吸法对着纸角均匀的吹气,而且要使纸角的振动保持一致的频率,不能一会儿弯一会直。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然后逐渐使学生达到气流平稳的目的。然后再用“呜、噜”等容易使声音达到和谐统一的母音来练习歌曲。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歌曲的各种力度变化的训练。

其次:真假声结合的训练,童声合唱训练,在练习气息的基础上更应着重于真假声结合的训练,这样的歌唱不但音色柔美丰满、音质清晰干净,而且发声动态轻快灵巧,强弱变化也运用自如,声音明亮而不喊叫,柔和而不虚弱,而且宜于协调统一。在训练中,运用以假声带头声的科学方法。先让学生尽量打开并放松牙关,然后找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多次练习。感觉找到后,就让学生在高位置上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化方法朗读歌词,激发了学生模仿的兴趣。然后用气息深位置高的方法来发声练习,再引入歌曲教学,从而使歌唱的声音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合唱队指挥,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总结自己的排练实践,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要求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那么在不懈的努力中,合唱中所要达到的和谐而又柔美统一的声音,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16.浅析高师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 篇十六

一、高师合唱指挥教学现存的问题

长期以来, 高师合唱指挥专业为中小学和社会基层歌唱团培养了大批多层次合唱指挥人才, 这也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推动与普及合唱艺术, 丰富人们文化艺术生活发挥了巨大地作用。

在高师开设的各项课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偏重于技能小课的教学和学习, 而对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往往更注重培养高水平的单科人才, 注重精英教育, 而忽视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但是往往在中小学的教学中, 综合型人才是最适合的人才。在中小学教学中, 音乐教师为了上好音乐课程, 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 课外的社团活动, 更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合唱与指挥课程正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要想将合唱作品处理好, 需要首先要学过声乐, 还要会钢琴即兴伴奏, 分声部教学要求视唱练耳要好, 和声曲式上如果有问题也要能听得出来, 还能随机应变的调整曲谱, 甚至需要动用作曲课的知识。当然除了这些还要有文学、历史、美术等各学科的知识作为辅助, 但就音乐学科来说就需要全面的发展才能把一部合唱完整的排演下来, 否则将无法应对中小学的教学和社团活动。高师课程与中小学课程脱节, 主要是高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在这方面需要积极的进行改进。

二、改进高师合唱指挥教学的策略

高师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偶然性, 也有必然性,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才能促进合唱指挥专业的长远发展。

(一) 实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团体的不断增多, 合唱指挥专业学生越来越紧俏。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形势, 要求我们高师培养的人才必须要适应形式的变化, 那么高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就要首先跟上形式, 跟上社会的发展。以培养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和综合社区教育人才为目标, 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 同时可以推动高雅艺术进课堂、进社区的进程,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二)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通常状态下, 合唱指挥课的教学就是教师指挥, 学生唱, 或者教师指挥, 学生照葫芦画瓢, 单纯的打出指挥图式。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只能是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果将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变为双向交流体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的角色, 学生就能有不同的亲身感受, 从而更加用心学习。

(三) 改变考核方式和评定办法

目前, 高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定方式很单一, 往往是任课教师个人来决定考试内容, 随堂进行, 学生一般根据老师指定的内容进行准备即可。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具体评价, 对自己的不足无从弥补, 考核的最终意义不大。如何更全面客观的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呢?不是只注重结果, 而是更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

(四)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高师师资匮乏已成为制约教学的关键问题, 合唱与指挥专业要求专任教师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理论知识都要过硬, 所以提高和改善现有高师师资状况变得非常重要。首先, 教师要从自身修养的提高开始, 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多观摩音乐会, 多进行自我反思。其次, 学校要支持教师继续深造, 与国际多多沟通交流, 吸取更新的教学理念。再者, 学校对硬件设施进行尽可能的配备和支持, 配专职钢琴伴奏跟班教学, 充分重视课程建设才能显现骄人成效。

(五) 创造实践机会

高师学生普遍公共课过多, 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又少, 临时演出或比赛大多是突击排练。 为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践中来, 增强其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定期举行合唱比赛, 技能大赛, 基本功比赛等,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 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 同时还能接触不同主题和题材的作品, 对日后排演合唱打下牢固的基础。

总之, 为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 高师“合唱与指挥”专业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 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对推动高雅艺术的发展和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会有莫大的益处。

摘要:近年来, 合唱由于具有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 所以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成立了很多的合唱社团, 相应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合唱指挥人才在数量上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通过对高师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学的了解和研究发现, 在实际教学中, 大学培养的合唱指挥人才难易胜任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的教学, 这正是由于大学合唱指挥专业设置的课程, 教材内容, 训练模式等方面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 高师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 教学理念是否应该及时更新呢?本文将就高师合唱指挥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对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合唱指挥,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韩斌.西方合唱音乐纵览[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3]郁文武,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4]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5]吴承篪, 吴安声.合唱指挥法教程[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2.

[6]吴承篪, 吴淑贞.合唱教程[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高一生物快速提高成绩方法下一篇:餐饮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