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2024-10-05

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15篇)

1.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篇一

龙潭区幼儿《纲要》、《指南》培训系列活动

教师知识技能考核试卷

(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为主。

2.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3.幼儿园应与()、()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和()实施科学的()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和()两部分组成。

6.《指南》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与()。

7.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8.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主要内容是()、()。

9.《指南》共有()个学习和发展目标,()条教育建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幼儿的回答“离谱”时,老师应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并纠正其错误。()

2. 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整合。()

3. 教师是幼儿活动过程的指挥者。()

4. 幼儿园的活动目标要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以学年为单位统一制定。()

5.教育评价是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6.《指南》是2012年5月通过中国教育部网站颁布的。()

7.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应该注重引导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 发展。()

8.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应该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教学,不可随意调整。()

9.让幼儿掌握本民族和本地区的语言也是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

10.大部分4-5岁的孩子应该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左右。()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以()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

A、计算B、语言C、游戏D、艺术

2.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A、内心的表现B、直观的表现C、创造性的表现D、创造性自我表现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D、感情、态度、知识、思维、能力

4.幼儿园教育是()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B、学校教育C、终身教育D、社会教育

5.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A、作品分析法B、谈话法C、问卷调查法D、家长评价

6.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A、支持者B、合作者C、引导者D、指导者

7.《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A、1-3岁B、3-4岁C、4-5岁D、5-6岁

8.5-6岁幼儿在书面表达能力上大致可以做到那三点?()

A、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B、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C、写画时姿势正确D、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9.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

A、激发研究兴趣B、体验探究过程

C、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D、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0.在对数学的认知中,包含的三点目标是什么()。

A、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B、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C、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D、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就遵照《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哪几项原则?

2.通过学习《纲要》,你认为幼儿教师应确立哪些教育观念?

3.实施《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

4.《指南》突出强调了哪些教育理念?

五、问答题:(1题7分,2题8分,共15分)

1.教师应怎样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实施《指南》应把握哪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共15分)

案例分析:日前,关于幼儿园的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幼儿服药事件、幼儿食物中毒事件等等。今年来幼儿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安防现状,结合实例说明在提高我们校园安防的同时,教师应怎样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篇二

由教育部主办, 面向全国广大教师的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于9月28日正式启动, 活动主题是“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此次竞赛活动紧扣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内容, 突出未来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主要方面, 旨在促使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主题, 自觉遵循、认真践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 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热潮。

3.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篇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方向。它体现着国家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指南》和《纲要》相结合,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为一线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幼儿教师实践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走路时喜欢踢一个小瓶子,幼儿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幼儿怎样看、怎样模、怎样想,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指南》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我们幼儿老师是关键。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幼儿感到老师就是亲人;我们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过多批评,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幼儿教师要多对幼儿表扬。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我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我没有批评他们,说:“你们画得很好,真棒!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再画一遍。会画得更好!”这样,我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认真。我认为表扬幼儿“画得好”最重要,因为表扬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

要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我在教学中,教育幼儿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时,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强夺强要;教育幼儿多帮助其他人,让幼儿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和田的农村,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做法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 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与我们幼儿老师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要求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4.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四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我向大家简要地汇报从宏观层面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纲要》中对学校管理的宏观层面提出的要求是,(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政府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一句话,简政放权。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改革措施呢?

从理论来看,简政放权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xx总理一再强调,“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行政化倾向需要改变。”

为什么温总理特别强调教育家办学呢?因为只有教育家办学才能丰厚学校办学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激发办学活力,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才能回归教育本质,实现“育人为本”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功能。

那么,什么样的人都能称做教育家呢?我认为教育家(不包括纯粹的教育理论家)应当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有自主的教育实践(像苏霍姆林斯基之于帕夫雷什小学,张伯龄之于南开中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师范),三是形成自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四是其成果能够在不同层次的地区、国家、甚至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

以上四点的核心是自主。也就是说,没有办学自主权,就不能产生教育家。要培养教育家,就要创造适宜教育家成长的环境,政府就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从现实来看,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扼杀了教育的活力和创造性,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纲要》把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章来阐述,本身就说明了当前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朱永新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小学可以称为“教育局办学”。“一些中小学校长对我说,他们根本不是校长,最多是一个排课表的教务人员,因为一切都被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了,上什么课,几点上课,几点放学,考什么内容,怎么考,所有的一切,校长说了都不算。”

传统的管理体制不改革,学校就不可能有活力,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变革。

造成这种后果是不是因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呢?不是的,基层领导根本不想这么忙。放权,“非不想也,实不能也。”中国的许多问题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到底能不能放权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自上而下地放权,可以。否则,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绝不能率先放权。

为什么呢?

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太大。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集权式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显著特点就是,自上而下、绝对服从、越俎代疱、无所不管。因此,只要中国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基层部门单枪匹马是无法冲出重围的。比如,教师的聘任应当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决定,但现实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本管不了,是人事部门在管。每年新教师招聘,教育局都是在为人事局打工。在这种情况下,说人事权下放,你怎么放?权力本来就不在你的手上,你放什么权?再比如,我们现在的各种创建,如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合格心理咨询室、人防示范校、科普示范校等等都是在为其他部门做嫁衣裳。虽然这些创建对学校发展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但由于过多过滥、缺乏统筹,事实上已经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基层学校对此苦不堪言。但教育部门还不能不做。

二是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制约。在中国,什么样的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最受老百姓景仰?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型的。典型代表,古有诸葛亮,今有周恩来。大家细数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大力宣传的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哪个不属于这一类?你不鞠躬尽瘁,上级领导不认可,群众不认可,给你会怎么做?

其实,不鞠躬尽瘁,连领导自己也不认可。许多领导不是这样向上级和群众诉苦的吗:我没能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你看看他强调的是什么?是“劳”!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对官员的评价更多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确实“劳”了,而结果不如意,自己往往感觉比较安慰;如果没有“劳”,即使结果比较满意,也往往心含愧疚,觉得如果自己当初再多“劳”一点的话,结果可能会更好。

三是受国民劣根性的制约。两千多年的集权政治,使中国国民普遍形成了顺从、依赖的奴性心理。为什么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大家都说好,但就是落实不下去?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不敢放,另一方面是因为放开后学生不会学。没有了教师的灌输与强制,学生不知该如何是好。实际上我们校长也是如此(我也是)。绩效工资就是放权给校长操作的一项激励机制,但有几个校长充分行使了这项权力?要么一再请示领导明示,要么就按兵不动。为什么会这样?缺乏担当的勇气。希望领导承担责任,又希望领导放权给自己,这是一种普遍心态。问题是,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你不敢担当,你就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别看有的人天天抱怨没有权力,但真的给他权力,他还不一定敢要。当然也有的人来者不拒,肆意妄为,最后身败名裂。这就是国民的劣根性,爱走极端。

第四个方面的因素是,简政放权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而利益的分配从来就是最敏感、最困难的一件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简政放权只有自上而下进行才能实现,否则就是空头支票。因此,作为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绝不能闻风而动,否则就要吃亏。作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绝不能放松要求,还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至于如何来做,还是请领导给我们作指示。

5.学习《教育纲要》心得体会 篇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育,民族振兴必先教育振兴,教育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教育总体战略,深化教育发展任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深远规划。通过学习《教育纲要》,我充分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育纲要》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己做为一名老师,责任重大,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一直的追求,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委托,要更加刻苦地备好课,讲好课,做一名领导信任的员工、家长放心的老师。

二、加强学习,从我做起。

《纲要》关乎国家命运,关乎百姓幸福,更关乎我们教师前程。于公于私、于国于家,我们都有必要学习好《纲要》,掌握好精神,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纲要》的顺利实施,为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1、认真学习。既要学习《纲要》全文,也要学习相关实施细则,以便明确目标和任务,了解步骤和措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从我做起。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能否真正得到发展,关键的因素在人,即构成教育事业主体的广大教师。没有教师的进步,就不会有教育的进步;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纲要》专门有一章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对照《纲要》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需要。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6.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六

一、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心得体会《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在学校里,往往老师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不重视差生,这样的做法是违背素质教育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考大学,只要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二、教育公平化缩小城乡差距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但是现在城乡教育差距太大,离县城近的乡镇的学校学生少,而县城学校里的学生太多,学生家长的择校问题严重,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提高乡镇学校的硬件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

三、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大发展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在纲要中明确了体制改革的具体几个方面,其中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这几个方面非常全面具体的展现了国家今后在教育改革中是下了决心,定要改变国家教育的现状,让教育事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7.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解读与体会 篇七

主要目标要求

1、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5%以上,2015年为67.7万亿元,到2020年要超过90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人均8.7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2万元以上。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

4、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000万人以上。

5、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累计5575万人以上。

6、空气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76.7%,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

7、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

8、互联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70%。

重大政策措施

1、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2、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3、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

4、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km,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5、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高端装备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服务出口,健全售后保养维修等服务体系,促进在岸、离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出口支持力度。

6、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精神生活更丰富。

把握并做好3项工作

第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今后5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挑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远航。

第二,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机械工业任重道远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华社记者从中摘取的未来5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与机械工业直接有关的就有13项,分别是:①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②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③研制高档数控机床。④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⑤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⑥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⑦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2015年生产34万辆)。⑧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⑨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⑩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kW。11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kW,在建达到3000万kW以上。12推动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开发和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13建设水电基地和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通道。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机械工业要关注以下3项工作。

第一,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鼓励企业并购,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支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要解决一批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施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国家级检测与评定中心、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8.学习新《纲要》优化农村美术教育 篇八

【关键词】美术环境题材创新

新颁布的《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问题,其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科学实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根据新《纲要》的教育精髓,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地理优势,笔者对优化农村美术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所谈的是我在尝试中获得的启示。

一、 优化环境是前提

环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由表现的环境,幼儿的创造素质就难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优化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是优化农村美术教育的前提。

(一)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自由发展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自然的心态允许幼儿“奇思异想”的言语和行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畅想,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泥工活动《恐龙世界》中,有个小朋友将一只可爱的剑龙尾巴割掉了,我好奇的轻轻问:“剑龙尾巴怎么了?”这位幼儿神秘地说:“剑龙尾巴被霸王龙咬掉了,它疼得哇哇直叫。”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果当时我训斥、制止他,也许他的“神秘故事”会石沉大海,严重影响他的创新思维。可见,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何等的重要。

(二) 挖掘社区资源,扩展幼儿活动空间

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而现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村“地大物博”的地理特点,充分挖掘社区中可利用资源,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欲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创造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根据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需要,我常组织幼儿走向自然、田野区、无土草坪基地、针织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工艺品厂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幼儿作详尽的介绍,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观察、讨论、交往、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等各种实践活动,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美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触发创作灵感。如在手工活动《奇妙的玩具》中,我先带幼儿参观工艺品厂,了解叔叔阿姨制作玩具的程序,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各类玩具的色彩、造型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讨论,想象如何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玩具,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类美术活动,体现了农村社区资源特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开阔幼儿思路,丰富幼儿活动经验,使幼儿的自由创造有章可循。

2.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农村社区资源是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资源,为顺利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发展动手能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我注重挖掘农村社区资源(土、石、布、线、贝壳、纸盒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一些与美术活动相关的操作材料,在手工《奇妙的玩具》中,提供不同色彩的平绒布、开司米线、丝绵、刺绣针、陶瓷眼睛、油性笔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了小鱼、云朵、各类水果等玩具。在“纸盒造型”中,我除了提供牙膏盒、药盒、酒瓶盒、剪刀、胶布等主要工具外,还准备了各色毛线、蜡光纸、皱纹纸、酒瓶盖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随意摆弄,大胆构想,同时,我还适当加以点拨,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材料,如:剪、穿线、打结、套针针法、安装陶瓷眼睛等技能制作“奇妙的玩具”,掌握卷、折、剪、贴画等“纸盒造型”的基本方法。为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创造中多出成果,埋下了较好的伏笔。

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幼儿与自然、社区亲密接触,与材料充分互动,从而形成了宽松、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无压力、无所顾忌的活动空间内,幼儿可以自由联想、交流、表现,无形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 优化主题和题材内容是关键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园(班级)的主题活动,也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真正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特点,然后以此确定题材内容,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在精选主题时我有以下小小体会:

1. 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其有感性经验。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和幼儿来到了一望无垠的无土草坪上放风筝,在此基础上,幼儿用合作画的形式表现了放风筝这一事件,由于这一内容是活生生的,幼儿有过亲身的体验,所以表现的画面生动有趣,各具特色。

2. 生动有趣,幼儿对其感兴趣。例如:在孩子们谈论动画片时,我发现幼儿对猫和老鼠特感兴趣,于是产生了《猫和老鼠》这一教学内容,我提出绘画条件:一只小猫、一只小老鼠由幼儿随意构图,结果幼儿画出了各种情景的画面,有“小猫玩火圈、小老鼠走钢丝”;“小猫背小老鼠”;“小猫钓鱼,小老鼠拎桶”等等,一幅幅作品在孩子的口中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3. 有想象的空间,幼儿有发展的余地。例如在“纸盒造型”中,我们收集了酒瓶盒、香烟盒、药盒、茶叶盒、化妆品盒、等废旧纸盒,在操作中有一位小朋友拿了一只香烟盒,想了一会儿,他取了酒瓶盒剪了一个长方形用透明胶粘在了香烟盒盖上,又剪了四个小轮子装在了两侧,他高兴的向我介绍演示:它可以当床;又可以当车子;还是一只有用的垃圾筒呢!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香烟盒在他的创作中竟变得如此的奇妙!

4. 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例如:红泥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它可塑性强,立体效果好,而且幼儿对其也很感兴趣。在数次的泥工活动中,他们掌握了搓、压、捏、刻等多种泥塑技能,孩子们创作了各具姿态的物体形象,有坦克、小碗、花篮、拖鞋等,并用色彩加以装饰,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在它们的稚嫩中却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闪现了幼儿的创作火花。

三、 优化教师素质是重要条件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曾提出:“倘若把创造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创造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教育观念新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遵循儿童年龄特点,发挥美术教育的艺术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独创力、操作力和审美感等,把幼儿看作一个发展中的独立个体,给孩子创作的空间,充分相信他们,在美术教育中努力做到,多观察分析、少约束代替。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作品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美的愉悦,让孩子在体验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想象画《各种各样的鱼》,我们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通过观看实物鱼和录像,让幼儿在观察中了解鱼的身体结构,再请幼儿进行创作画“各种各样的鱼”,并请幼儿大胆构思,想象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鱼中发生的故事。

(二) 教学方式活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没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活”表现在为孩子留有想象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其示范提示应是点拨式的,点到即止,不必固定作品模式,不用命令语言,教师提示语对作品起到启发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余地,能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了发展的可能。例如:在想象画《会跳舞的娃娃》中,我首先为孩子提供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图形片,并提示幼儿玩一玩、拼一拼、看谁拼的娃娃多,让他们在自由摆弄中了解人物的不同姿态,而不是教师枯燥的说教;其次出示“木头娃娃”,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变木头娃娃为跳舞的娃娃,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变化的规律。幼儿还发现变化娃娃的五官、头发;用曲线表现,手臂、腿、身体也能使之跳舞。合理的想象空间是幼儿大胆创造的必要条件,在其中他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新《纲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优化了农村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伯,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纲要学习心得 篇九

我通过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初步了解纲要的主要内容,谈谈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地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家庭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当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关键点,这样能使教师与家长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促进相互尊重;同时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讨论还能形成一些共识,并寻求到解决一些具体教

育问题的办法;再者,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班级管理和教育中,我们要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们交流、联系,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共同寻求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办法。

学习《纲要》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正是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10.新纲要学习心得 篇十

新纲要学习心得《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同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进步教育能力。这不仅是对幼儿家庭看法的改变,更是对幼儿家庭教育作用的肯定和认同。它需要教师重新考虑以下两个题目:1.家庭成员有权利也有责任参与决定有关幼儿的教育题目幼儿园、家庭都要重新熟悉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家长都应当重新考虑各自的责任。以往,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为的是让孩子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者的权利与责任都在教师。只是在幼儿园安排的“开放日”时,家长才能走进幼儿园“看”孩子们的活动。今天,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知情权”,并且有参与决定的权利。教师与家长应当分担权利与责任。假如教师不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那是对家长权利的不尊重;而假如家长不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不参与幼儿在园的教育,那是不负责任。2.教师与家长要共同研究关于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题目、观点和策略共同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当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关键点,这样能使教师与家长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促进相互尊重;同时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讨论还能形成一些共叫,并寻求到解决一些具体教育题目的办法;再者,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班级治理和教育中,我们也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们交流、联系,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共同寻求解决具体教育题目的办法。每当幼儿园迎来一批新生时,我们总是事先做好一块块奖牌,奖牌上写好每个幼儿的名字,把它们挂在每个幼儿的脖子上,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每个孩子。由于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我们还在教室门口挂上了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笔,家长有什么孩子的情况可写在上面,这样我们就能及时了解,并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关心了。家长们对我们的这些做法十分欢迎,都说我们的工作细致周到。家长会的召开也一改以往由教师的“一言堂”做法,而是采用了园长讲话、教师先容、家长提问多形式的方式,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我们每月还写好每个幼儿的家园联系册,把幼儿的在园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也会把幼儿的在家表现写在联系册上,及时反馈给我们。这样,双方相互协调配合,达成一致共同来进行教育。学习《纲要》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正是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同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11.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 篇十一

的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或多或少跟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关。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利用导学案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从过去漫无边际的预习转变为有目标、有方向、有步骤地学习,将过去枯燥乏味地背、记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去理解或建构相应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生成明显提高,课题效益显著。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不仅承载着三维目标、学习过程和学法指导,同时也呈现课堂流程和课堂模式,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观、生命观和教科书素养。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分层推进,有序探究,动态生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生活生产,富有有时代气息,体现学科特点是导学案一个鲜明的优点。下面笔者就有关导学案的编写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是吃透教科书。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信息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及手段。无论是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科书。因此,编写前要深入学习、查阅资料、吃透教材,根据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掌握知识脉络,明确重点和难点、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选择有效的教法学法,寻找规律,挖掘情感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科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教科书作为教学信息资源的功能,同时也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教科书已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范例和参考素材。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教科书内容的简单传授者,而应成为教科书的二次开发者,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实际进程,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科书,以教科书所提供的范例为素材,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动态生成。

第三是落实三维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本校学生实际、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相应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旨,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服务。

第四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导学案的编写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将问题由易到难按阶梯式呈现。同时重视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STS教育理念。

第五是加强反思,不断完善导学案。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讲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对我们来讲,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反思:对教材的理解,包括对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所体现的课程价值及教育功能理解是否透彻、到位?教学目标界定得是否准确、具体?教学重难点确定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调整、挖掘是否科学合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补充导学案,使导学案更科学、更实用、更有效。

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展示自己,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是新时期教师新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需要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迫切“需要”。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背景、个性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立足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卢巍.化学教学指导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12.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篇十二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规定, 从2007年春季开始, 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以下简称《纲要》) 。

现阶段《纲要》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学途径、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等。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 《纲要》教学面临着改革。但作为一门新的课程, 其教学研究和改革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如何克服其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将其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是当前《纲要》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依托优质网络资源, 建设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 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网络学习平台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支撑平台, 是网络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参加远程教与学的教师和学生。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将针对当前教学面临的困境, 辅助传统课堂教学, 以用户需求分析为依据, 提供适宜的功能,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 平台需求分析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 广大高校建设了多个公共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等,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基于学校内部资源的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和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地区性的有江西省教育厅推出的“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广东省教育厅推出的“两课在线”网站;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筹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线”网站等;单学科性质的网络课程等。通过网络调查, 我们发现: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依然停留在网络课程阶段。

另外, 我们对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有条件并且愿意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 希望能够提供资源集中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需求上, 教师倾向于教学指导、备课素材、科研资料、师生交流空间以及在线考试等方面, 而学生则倾向于素材资源库、在线答疑、网络课程和师生交流空间等方面。

2 平台模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根据需求分析, 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主旨,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结合现有技术条件, 我们系统设计了本平台的功能模块, 主要有教师工作室、课程学习、资源服务、在线考试、交流空间等模块。

2.1 教师工作室

由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学校采用上大课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 难以顾及每个学生, 负担较重。为减轻教师的压力, 本模块提供在线备课、学习测评、课外作业、辅导答疑等模块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 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素材和自己的教学资源, 在线编写教案并发布给学生。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 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准确的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并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2.2 课程学习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分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问题解答、自我测评4个部分, 实现学习→测试→问题解答→学习或者学习→问题解答→测试→学习的循环学习过程, 并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章节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教师准确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 为建立智能化的学习跟踪、智能答疑提供了基础。学习者可以通过问题查询、智能答疑系统、答疑讨论室和BBS讨论区等答疑讨论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完单元知识后, 可通过自我测评的反馈及时修改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 以便更好学习。

2.3 资源服务模块

资料丰富、检索快捷的资源库是网络学习的重要之重。在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库的设计中, 资源包括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 并且各种资源都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 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 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 资源库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资料、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 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 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 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 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2.4 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将传统的纸质考试搬上网络, 实现考生随时随地的网上考试, 从而降低考试成本, 减少人为干扰, 减轻教师的负担,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教师可以选择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在线编辑各种形式的试题, 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问答等题型, 生成试卷可以自己使用, 也可以共享给指定范围的人员或全部人员使用, 或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或测验。系统可以自动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以在线查看测试、完成并提交测试, 系统提供测试分析报告, 使学生能够看到哪些知识点存在不足, 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作相应的调整。

2.5 交流空间模块

网络学习平台, 实际上为远程学习提供了一个环境, 它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的、独立的学习环境中。若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及时交互, 一定会影响学习效果。网络学习平台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拥有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交流空间为学生的协作交流以及师生的跨时空的交流提供极大的方便, 还可以消除网络学习的孤独感。通过广泛的、多层面的师生交流、师师交流、生生交流, 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应用中去发现、创新。

3 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平台开发环境

本平台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体系, 开发工具选择的是 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Studio.NET, 使用的是新的面向对象语言C#,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这些先进技术的采用,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2 系统操作流程

用户的工作流程是从用户登录模块开始的, 也即身份验证。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包括:确定用户是否是有效的系统用户;确定用户类型。此系统用户分为三类: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根据类型不同进入不同的界面, 学生主要进入课程学习界面, 教师进入工作室界面, 二者通过交流空间进行交互, 而管理员则进入管理系统界面。系统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和手段将会不断地发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必将逐渐形成, 从而促进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进程并改善其教学效果。

摘要: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 以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求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设计并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学习平台, 以期逐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 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文献

[1]黄修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与特点[J].高校理论战线, 2007 (4) .

[2]程建钢, 韩锡斌, 等.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5) .

13.《课程纲要》学习心得 篇十三

三位执教教师的课在课堂上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学习计划,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无论是在细化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编写来的“课程目标”,以学习线路图形式展示的“课程内容”,还是提出学习具体要求的“课程实施”,以及使学生知道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的“课程评价”,均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本学科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效果良好。

这三位执教教师还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出了符合本班实际及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比如:一年级的课就根据学生的年龄、识字量不多、好动等特点,设计出了以图片、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执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能力,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模式,而六年级的田园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及合作能力采用了以小组合作共同研讨、最后以小组长汇报的学习方式,而且还让学生利用了电子白板技术生动展示《课程纲要》的内容,使师生共同研读互动,气氛热烈,成效显著。

14.质量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篇十四

——《质量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XXX质监局 XXX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显现得越来越明显。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质量抓好了,工业生产才会有基础保障,人民的生活才会有安全保障,名牌产品才能创造出来,经济的发展才能畅通无阻。只有质量过硬,才能国富民强。2月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我们的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3月12日我通过省局召开的视频会议学习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后来我又对《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宣传提纲进行了系统地学习,通过学习感觉收获颇多。《纲要》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对我们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提高质量至上意识,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我们建设质量强国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实现质量强国的保障。

一、质量是经济发展之本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质量问题事关重大,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大众的生命和健康,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质量,安全,发展,这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只有质量提高了,安全才有保障,经济才能腾飞。质量是安全的基础,是发展的根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质量问题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种纯粹技术和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国内复杂问题、实现国富民强目标的一个枢纽,而解决这个问题背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就是民族精神的重新塑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质量竞争力还不够强,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产品。因此,中国要想在世界上成为经济强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质量安全,只有质量有保证了,才能创出知名品牌和产品,才能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提高我国的质量安全迫在眉睫,《纲要》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二、《纲要》是质量发展的指明灯

《纲要》首先对我们以前的质量工作的成绩予以了肯定,然后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10年的质量工作任务,为今后质量工作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纲要》总体框架包括9个模块和6个专栏,概括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工作方针,这24字工作方针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工作方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保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诚信守法,夯实基础”要求我们建立诚信质量体系,夯实质量基础,只有质量基础打扎实了,经济才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创新驱动,以质取胜”,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全面提高质量,用质量来保生存,用质量来求发展,用质量来赢取国际竞争中的胜利。《纲要》提出的24字方针和我们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是相互贯通的,我们基层质监工作只有紧紧围绕扎实工作,积极进取,才能认真贯彻好《纲要》的精神实质,把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质量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纲要》分别对这三种质量的发展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纲要》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任务也作出了明确指示,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三、认真学习,严格落实是保证质量发展的根本

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因此,质量决定发展,要想发展,先从质量抓起。

基层质监工作直接面对众多企业和客户群体,业务范围广、工作压力大,作为基层质监系统工作人员,我们要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必须牢记《纲要》的目标,时刻以24字方针为指导,在抓好质量,保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履职尽责,通过学习,不断创意工作方式来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和质检事业发展的发展。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学习,严格落实,大力宣扬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全民的意识,营造出质量至上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我们的质量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真正地落实《纲要》的指导思想。我相信:经过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质量发展会不断提升,我们的经济发展会更繁荣,我们国家的会更强大,我们的质监事业也会更美好!

15.学习纲要指南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课堂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设计问题

“方法是内容的灵魂”。[1] (P427) 毛泽东曾把完成任务比喻为“过河”, 而把完成任务的方法比喻为过河的“桥”和“船”, 这是对方法的重要性作出了十分形象的表述, 而教学环节和方法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也是处理教和学这一对矛盾的焦点问题。众所周知,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 但其语言表述大多是文件化的, 如何把它成功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 从而让学生“真懂”、“真信”和“真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则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因此, 《纲要》课堂教学务必抓好“两导”:本课程的导论课和每次课的导入环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了解, 首先是从导论课开始的, 而大一的学生在中学都学过历史, 往往误认为大学开设这门课是多此一举。这里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中学历史课与《纲要》课的关联:前者主要讲述历史“是什么”, 侧重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后者则是回答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为什么”, 侧重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阐释, 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读史使人明智”, 改变其对人物分析评价过于简单化的“好坏”模式, 即使像汪精卫这样的“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年轻时也曾有过刺杀清摄政王的举动, 还写下了“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的诗句, 观其一生之蜕变, 推知辛亥之败局, 没有先进的政党和理论来引导, 资产阶级的抗争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读史资政育人”, 古人云:“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学习本课程虽不足以“鉴前世之兴衰, 考古今之得失”, 然则达到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 (P1) 之目的足矣。

导论课总揽全册, 其功用自不待言, 而每次课之导入环节, 又焉能小视?故课前具有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或设一问题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或放一段视频 (或音频) 导情引思;或诉述轶闻趣事娓娓道来。例如, 在讲授“辛亥革命的失败”一节时, 先播放一段《国父纪念歌》, 再配以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导入, 提出问题:辛亥革命要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辛亥革命这条道路走不通?通过分析推导, 最后得出结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 先进的中国人需要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

其次, 正文的讲解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打油诗、对联、小故事、视频穿插其中, 不一而足。以上述讲授为例, 谈到“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时, 引用同盟会会员邹永成的绝命诗:“轰轰革命十余年, 驱逐胡虏着祖鞭, 不料猿猴筋斗出, 共和成梦我归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革命斗争的艰辛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失败的无奈及其软弱性。在分析导致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之一———旧官僚、旧军官混入革命阵容破坏革命时, 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床下都督黎元洪、程德全的挑瓦革命和八面玲珑的谭延闿, 说明这种新瓶装旧酒的革命难逃短命的厄运。在谈到人们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咬牙切齿痛恨不已时, 引用了当时人称中国历史上一幅“最不相对”的对联:上联只有“袁世凯”三字;下联“中国人民”四字,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些历史细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问题,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历史逻辑, 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除上述外, 还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注重互动, 师生参与, 如启发提问, 师生同唱革命经典歌曲, 师生一起朗诵《长征》诗词。二是举行课堂小辩论, 如孙中山应不应该让位于袁世凯?假如你是孙中山, 你会怎样选择?三是开展自主式探究活动, 如根据所学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历史年表, 过一把史学编撰瘾, 还可以自制家谱族谱等, 让历史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关系问题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 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而《纲要》课因受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组织外出调查, 主要是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或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考察, 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

众所周知, 武汉市作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中心之一, 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辛亥革命的烈火在此点燃, 二七大罢工由此推向高潮, 农讲所、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旧址等一部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历史资源。在开课之初, 教师就向学生提出要求,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红色旅游, 并结合2009年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两件大事,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为平时成绩的记载, 这样就将现实的“死”的知识变成生成的“活”的知识, 弥补了课堂教学时空上的局限性, 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既增长了见识, 又提高了能力, 切身感悟了创造历史的快乐。

同时, 学校思政课部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兴趣小组, 学校指导教师参与了他们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还利用周末一起考察了武汉的红色旅游景点, 同学们返校后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广泛宣传, 也让其他同学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熏陶。红色旅游, 使同学们对历史更进一步了解, 虽然带来的是一身汗水和疲倦, 甚至有些同学脚底磨出了水泡, 当看到众多的历史文化时, 心中凝聚了种种想法和感悟:历史的成败, 让人们吸取了教训, 懂得了如何进步, 先烈的无私无畏与牺牲, 让同学懂得了珍惜, 懂得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把历史铭记于心, 将历史传承于世。

三、课堂教学的深化拓展问题

《纲要》课堂教学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 这就要求老师在注重“教”的同时, 重视研究“学”, 由此就必须加大《纲要》课堂教学深化与拓展的力度。这里略举一二。

1. 运用比较的手法进行深化与拓展。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深化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别是一些类似的易混淆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 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如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关系等。

2. 横向联系式拓展。

在《纲要》教学中, 不能孤立在一科中, 应认识到历史是整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应有机地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 做到“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如介绍红军的长征, 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词, 可设计以下问题: (1)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 诗中的“三军”是指什么? (3) 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出“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慨?你对长征有何感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增强了学生用历史知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纲要》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他们理论结合实际的应变能力。如台湾问题, 谈谈孙中山与祖国统一: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进行活动。1925年2月11日, 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 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将台湾归还中国。2005年是孙中山逝世80周年, 当时国民党派出以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 并赴广州祭拜黄花岗72烈士墓。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难以割舍, 台独不得人心, 祖国统一乃众望所归,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规律分析理解现实问题, 坚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

总之, 学生能否“投身学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投身教学, 能否投身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无定法”, 但教有铁律, 那就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必须理解并钟爱教育, 必须关爱学生, 接触学生, 并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这才是所有教学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正所谓:师生团结如一人, 试问天下谁能敌。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上一篇:食品放心工程建造方案下一篇:离职祝福语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