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共11篇)
1.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篇一
从我的一日三餐的变化,谈学习美容营养学的感受和收获
程景武 学号:102105350510
班级:10人物化妆品班
摘要:合理营养,是指人们通过金额里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需要的身体健康的营养。合理膳食也称平衡膳食,是指摄入之后能提供给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能,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的膳食。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营养和膳食是影响身体健康,毛发皮肤健美的重要因素。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各种营养素,进行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已达到人体健康健美的要求。
关键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美容、健康健美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平均寿命也在明显提高,人们追求自身的健美已成为一种时尚,而这些都有赖于合理营养和膳食。所谓合理营养,是指人们通过金额里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需要的身体健康的营养。合理膳食也称平衡膳食,是指摄入之后能提供给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能,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的膳食。
自己本来的一日三餐安排很粗糙,仅仅遵循着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虽然原则是对的,但相对于合理营养与膳食还是差了很多,很多营养搭配和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并没有达到要求。而且以前的三餐使用的种类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一般都是早晨吃稀饭、馒头等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中午吃米饭、面条加点肉类、蔬菜之类,晚餐吃得比较丰盛。这种饮食方式其实并不科学。因为早晨吃碳水化合物食品进入血液,将增加大脑的镇静作用,使脑细胞处于非临界激活状态,表现为工作学习反应迟钝,记忆减退,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午餐如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其中缺乏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会使人昏昏欲睡,难以集中精力处理下午的工作。晚餐过多吃高脂、高蛋白食品,不利消化,影响睡眠,而且会发胖。现在,我改进了三餐的安排。早、中、晚的份量应为三、二、一式。也就是早餐吃得好,份量多;午餐吃得恰恰好,份量适中;晚餐吃得少而好。
早餐多吃肉类,最好以瘦肉代替香肠,以新鲜水果代替高糖食品。因为高脂和高胆固醇食品不易消化,将使脑中血液大部分转到消化活动上,大大降低了大脑的敏锐度,影响思维。早餐可喝一两杯中浓度咖啡或茶,因为他们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入脑后干扰腺甙酶的抑制作用,使大脑处于中度兴奋状态。切忌过量,否则效果相反。
午餐则以高蛋白质为主,最好吃鱼。蛋白质丰富的午餐,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特别是鱼、蛋、大豆中富含的卵磷脂是构成脑神经和脑代谢的重要物质。氨基酸入脑后转化成的物质,使人思维敏捷、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记忆清晰。
晚餐吃蔬菜、面包、面条、米饭、甜食等碳水化合物,可间接改变大脑的化学结构,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细胞吸收的氨基酸进入大脑,转变为具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
合理营养和膳食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身形的塑造和美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容在饮食上的要求以膳食多样化、荤素搭配、建立营养平衡膳食为基本原则,还应注重进餐规律,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并建立个人食谱等。
总之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营养和膳食是影响身体健康,毛发皮肤健美的重要因素。通过提供优质足量的各种营养素,进行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已达到人体健康健美的要求。
2.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篇二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来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来谈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组, 明确合作目标
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一下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进行合理分组。可以采用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小游戏――两人三足赛跑, 学生实际参与, 便能切身感受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这个环节很容易使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期待不已, 从而跃跃欲试。之后教师再综合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素质发展、性格特点等因素, 以4人一组为宜, 结成“合作学习联盟”。学优生和学困生要分配合理, 以优带差。这样在开展小组学习时, 学优生作为组长, 自然而然地会去帮助本组内其他成员, 如纠正错误发音、领读句子等, 充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同时, 这些“小老师”自身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领导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另外, 小组成员还可以为自己的团队取一个彰显个性的英文名字。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明确的任务来引领学习活动的, 所以每一次合作学习之前, 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和适当。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制订, 目标不要过度难或容易, 把握的一个度就是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学得好, 学困生能学会。
二、悉心引导, 培养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可能教师向学生传达的学习方式是“独立”, 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等等。小组合作学习听起来似乎与“独立”的学习理念是相悖的, 其实不然。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去打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发展, 它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来共同探究, 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优化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去学习的方式。因此, 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 创设一定的合作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合作学习的意愿, 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团结小组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英语教学中的对话交流环节最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学生会明显感觉到仅靠自己无法完成对话和交流, 会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例如, 三年级学习了Unit 1 Hello后, 对于“Hello, I’m Mike.What your name?”“I’m Yang Ling.”等等这样的简单句型, 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对话, 这时学生就会自然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 也为口语交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 指导合作方法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将课堂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预习、学习新课、复习以及完成作业等学习环节。
(一) 小组合作, 做好课前预习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或许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不管是哪个学科, 每次学习新课都特别令人期待。课前预习是对所学新课的尝鲜体验, 如同一个蛋糕刚刚出炉时, 散发的那种醇香甜美的气味让人垂涎。通过预习,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学习三年级上册Unit 9 On and Off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调查一下学校或自己的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turn on, turn off, close, open等词语, 然后在小组内围绕这些用法展开讨论, 同时预习了这些单词或词语的读法, 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 小组合作, 学习新课
有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兴奋、高亢、迫切的情绪, 其学习效率要高得多。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带着一种兴奋的情绪主动去参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能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迫切学习的情境。例如, 在学习Unit 7 It’s Nice时, 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来一个T台服装秀, 让大家准备不同类型和款式的衣服,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上场的学生在“秀”服装的同时, 完成一组课文中的英语对话。这场新鲜有趣的表演充分考查了小组成员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精神, 让大家玩得愉快的同时, 又运用了所学知识, 锻炼了口语表达。
(三) 小组合作, 自由复习
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时, 教师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这就体现了小组中组长的作用。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带领大家背写单词, 分角色练习英语对话。学生之间这样自由复习, 对于学困生来讲, 不直接面对教师的提问, 心理上没有特别大的压力, 学习起来精神轻松很多, 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也会提高和进步。
3.我学习企业文化的收获与感受 篇三
老师在“企业文化与现代大学生”这门课上讲到了不同企业的文化,使得我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许多生动的企业案例,期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华为成立于1988年。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华为建立了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网络,市场覆盖全国,并延伸到香港、欧洲、中亚。公司现有员工3000余人,其中研究开发人员1200余人。在发展过程中,华为一直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公司”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发展民族通信产业,连续3年获得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综合排序第一,1995年获得中国电子百强第26名。1996年产值达26亿元,1997年已超过50亿元,到1999年已达到120亿元左右。
目前,华为在大容量数字交换机、商业网、智能网、用户接入网、SDH光传输、无线接入、图像多媒体通讯、宽带通讯、高频开关电源、监控工程、集成电路等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上,形成一系列突破,研制了众多拳头产品。1996年交换机产量达到250万线,1997年达400万线(含出口)。华为的无线通讯、智能网设备和SDH光传输系统正在大批量装备我国的通信网。
20多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现代企业学资源http://
正是这种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意识使得华为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顶尖企业,不可不说是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最主要的因素正是其企业的“狼性文化”。
一支军队假设没有灵魂,这个军队将可能在瞬间分崩离析;而一个有灵魂的军队,那么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这个军团也可能重新组建起来,重新在战专场上扬威,所以说企业文化对其的发展至关重要。
4.我对读书的感受和收获 篇四
刘若乔 9岁 唐山市路南区 刘唐保小学 三一班 指导教师:董雪 ***
说起我对读书的感受,有很多词语可以形容。比如:惊讶,害怕,高兴等。我就先说说惊讶吧!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读《小学生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当我读到为什么非洲的饥荒特别多这个问题时,上面的答案令我非常惊讶,非洲居然有40%的地区是沙漠,而且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占据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造成的后果。
说道害怕,那就是一个个方块字制造出来的,让我从未有过的生畏,在我读外星人童话时,那一个个逼真的形象,一个个恐惧的面孔,让我感到好像外星人就在我的眼前,不敢再读了,放下书,回想一下,可那一张令人恐惧的面孔就像生了根一样永远也忘不了似的。可是,那令人惊险得故事情节还在吸引着我,忍不住还想在看下去,这种感觉就是方块字营造出来的魅力。
5.端午节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篇五
外婆像往年一样忙前忙后,为的是让我们尝到可口的粽子。今年,我有幸跟着外婆包了一次粽子。
外婆提前好些天准备了粽叶、糯米、咸鸭蛋、咸肉……
我原先觉得包粽子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直到我亲手包粽子时才发现……
我学着外婆的模样,笨拙地拿起一片片被水浸得青翠欲滴的粽叶,小心地卷成个圆锥形。贪心的我放了一大勺糯米,可那些糯米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从粽叶的一个小口子逃了出来,我急忙把口子收紧,免得那些糯米再“跑”出来。接着,我又把我的最爱——咸鸭蛋黄放了进去,再铺了满满一层肉,然后又盖了一些糯米,将粽叶合上。前几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可最后一步却把我难倒了。我刚用绳子把粽子绕好打结,粽子却立马“笑咧了嘴”,东露一点,西露一点,仍凭我如何修复也无济于事。我几乎要崩溃了,本以为包粽子很简单,没想到居然这么难!
外婆瞧见了我沮丧的样子,过来鼓励我:“别放弃,来,外婆教你。”外婆手把手教我——先拿一片粽叶,将粽叶卷起来,呈现一个圆锥。先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一小勺糯米,把糯米压实,再放入一颗咸蛋黄,一层咸肉,用糯米把剩余空间填满。外婆告诉我,一定要压紧,不然包好的粽子就会露出来……总算是把口封住了,我把粽叶的两边向内折,把糯米紧紧盖住,以免漏角。再把上端多余的两小段粽叶折回来,并向左转折出小尖角,然后用力包裹好粽子,不要留有缝隙,最后用红绳环绕粽子几圈,把它五花大绑,再小心打好结。
这是我包好的第一个粽子,这粽子可真是来之不易啊!接下来我又包了一个又一个,速度一次比一次快,也越包越好了。一个个包好的粽子像大胖小子,摆满整个桌子,好像瞪着眼睛天真地看我。我看着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心里成就感满满的。
锅开了,把粽放入锅中蒸。不一会儿,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粽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粽子出锅喽!”随着外婆一声吆喝,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争先恐后地拥上前,争抢着粽子,外婆也不阻栏,只是宠溺地看着我们笑着。
粽子用墨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香到流油的咸鸭蛋,轻轻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金黄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
我们边吃着粽子,边听外婆娓娓道来。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寓意除瘟、驱邪、求吉祥……
6.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篇六
我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形式的培训,即利用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实时培训和互动交流研讨。名师主讲、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形式多样而新颖,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却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第一方面,我对精品课程的理念、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和设计方案有了初步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另一方面,王一川教授和陈雪虎教授的精辟见解,也促使我对目前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功能进行新的思考。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关于精品课程的介绍和讲解(有人在论坛中对此提出疑问),但从教授们的授课和答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概貌和必备要素,也找到了日后努力的方向。就如同王一川教授所讲,一门精品课程必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有一个专业能力强、有威信、有领导才能的主讲人。而培训中教授知识的渊博、理论的深度、创新的精神、语言的睿智使我深深体会到授课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这些是一门课程的精髓,也是最吸引人之处。所以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及具体讲授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化,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要形成一个由主讲教师带头、其他教师相互配合的优秀团队;要建立本学科系列精品教材与学术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资源;要养成时刻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治学态度。这些才是精品课程的本质所在。
当然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一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我们讲授课程、展示成果、互动学习、交流讨论最便捷的工具之
一。网络平台以它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及时的互动成为精品课程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个网络平台要处于不断的创新中,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从而凸现出网络的最大功效。
总之,我个人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追求形式的完美,更不是要给学校带来荣誉,而是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传递一种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等。
另外,在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第三讲:当代文学语言状况——兼谈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从王一川教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辨析、对论文《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的关注和讨论题(学生冷落文学而更喜欢影视怎么办?)的设置,我看到了教授对电子媒介冲击下的文学教育的尴尬境遇的深深忧思与精辟论断,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布置的阅读任务就用上网查找作品的梗概来敷衍了事,学生喜欢看所谓的“大片”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图片远远多于文字的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漫画书和口袋书。甚至有学生给我写信,问道:学文学到底有什么用?老师讲的诗歌能帮助我们找工作吗?以及杂志上的一些言论:在20世纪80年代你要不写诗,那你简直就是一个很荒唐的人,因为全国青年都在写诗。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你要再写诗,人家就会觉得你简直有病。这些都让我痛心、甚至愤怒,有时又无可奈何。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特别是这次的培训使我豁然开朗,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基础是文本细读。就如王教授所说“回到纸媒,即重塑以纸质媒介为核心的汉语媒介的权威”,“细读文本,以严肃的姿态去冷静而细致地阅读汉语小说或汉译小说文本,从语词缝隙里解读其可能的丰富意义”。因为没有成百上千地阅读作品,没有对文学名著的融会贯通、如数家珍,那么所谓的理论体系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学习者将永远被关在这一专业的门槛之外,不会产生真正的独立见解和自己的学术观点。所以离开文学作品,没有了审美活动,就没有文学史,更没有文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要求、甚至是强迫学生去细致地阅读文本,最终要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进入文学作品中。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示范、启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前段所述的学生的表现不能过分责骂、贬低和压制,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而应耐心地开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吸引他们。
其次,我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性,即审美。文学是美好的也是丰富的,它是诉诸情感的,并要满足审美的需求。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文学作品让我们重温人性的温馨与美好,窥探人性的深刻与黑暗,同时让我们遐想、立志、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人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几
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在遭遇困境时,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平静下来忘却烦恼,人需要的精神家园惟有文学能够给与。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环境下,人心干枯就如土壤干枯,无法再生出新鲜活泼的生命意义来。但我相信人性的自身力量,相信人依靠理性和美好的情感,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那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教传统相当薄弱的国度里,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信心的主要力量,而对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是人文精神的基础。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人文的培养,文学的魅力也就此产生。所以文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格上的潜移默化,阅读作品就是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进而发现和洞悉人性的丰富性,也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滋润起来。
7.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篇七
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劳动过程是消耗体力和精力的过程,都需要付出努力,甚至还会引起身体的疲劳。但是,当看到劳动的成果时,谁都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在班级工作中我注重创造各种情景,激发他们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比如,定期开展劳动成果展览;鼓励孩子们为家长做一样菜、洗一件衣服,获得家长的夸奖;开展“露一手”、“学一招”等活动,让有劳动特长的孩子感受成功。总之,班主任只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孩子们就会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8.学习《马原》的收获和体会 篇八
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性别
女
10-2班
姓名
彭席席
学号201040204223 联系电话 *** E—MAIL地址
81536922@qq.com
一本《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一连串的政治术语,一节节枯燥无味的马思讲堂,这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的普遍态度。《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念理论》的课堂似乎已经被排除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之外,而这种态度仿佛也变成一种潮流被一届届的大学生们传承者。我一直认为自己也不例外,直到我走进刘老师的马思课堂,我才终于知道自己经历过的才是真的,别认说的都是浮云。
清晰地记得本学期的第一节马思课,还没进入教室就听见了欢快动人的歌曲,当时心里还在纳闷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教室,带着疑惑走到座位上看到讲台上一位满脸笑容、和蔼可亲的老师。而教室的投影仪上清清楚楚的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无聊至极的马思课,但是就在上课后的几分钟这个念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QQ表情、视频影片,在刘老师的灵活运用下一次次冲击着我传统的想法,直到把它彻底打败。
以前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很远,但是在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在刘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 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我不得不承认刘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棒,改变了我对政治选修课一贯的看法。而且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刘老师在课堂上给回答问题的同学拍照然后传到我们共同的群里,增加了我们课后进入马思群里观看的兴趣。
9.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篇九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我
明白一件事情:其实只要你对摄影有兴趣,坚持去拍,哪怕开始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很好,时间长了也就慢慢能够找到灵感,而且,摄影拍出来的照片不一定要很好很专业,只要一次比一次好就行。
首先新闻摄影课教给了我一定技术基础层面上的东西
正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才一点一点消除我对摄影的畏惧感,慢慢地有兴趣。原来虽然在学摄影技术那个学期会简单地使用单反,但是经过一个寒假,发现对单反上的很多东西又变得很陌生,新闻摄影课上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们讲新闻摄影,而是用了七周的时间给我们补了补摄影方面的基础知识,从相机的种类、相机的硬件到相机上的一些按钮的作用,如何综合操作使他们能够拍出来好的照片,还有相机的一些基本元素的介绍,包括曝光、ISO感光度等,每一项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文字和图表的综合使用也使得课堂上讲的这些东西显得比较有趣味些。
摄影的基础知识介绍完了还讲了一些摄影技巧,在十一放假前还给我们简单地说了下假期里拍摄照片的一些注意事项,感觉还蛮实用的,后面关于摄影测光、曝光、对焦、用光、色彩和构图,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用的。
其中,感受比较深的是对焦、色彩和构图,毕竟这三个实用性要强一点,比较具体易于理解,至于曝光和用光,似乎还要在实践中去体验才会真正的感受得到,这些知识点虽然不能说十分全面,但真的是比较实用,让我感觉摄影其实不会那么难。
其次,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对摄影慢慢有了兴趣
以前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手里拿着相机的人,感觉他们真了不起,能拍出那么多照片来,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就知道相机能把很多东西记录下来,后来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想要一个带摄像头的手机,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这个愿望很久之后才实现。
但是当我真正接触摄影技术这门课的时候,我的那点兴趣和积极性,也被一点点的磨没了,老师的要求是专业,但是我连基本的相机操作都不怎们会,而且很多人拍得都那么好,可能人都有这种倾向,往往会向自己可能擅长的地方发展,而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我当时拍得60张照片没有得到太多的肯定,也使我对摄影更加畏惧,没有什么好感。
大二下学期,《安徽大学报》招新,我和室友都报名了,其实我们的摄影水平都差不多,但是一些因缘巧合,她去了摄影部,我去了记者部,后来可想而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拍,而我的室友越拍越好,还得到老师的表扬。
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惧怕摄影,在寝室的时候也喜欢拿着室友的相机随处拍拍,摄影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这是一种观念的转换,就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就是新闻摄影的本身所带给我的震撼
以前我在搜集普利策新闻奖的时候就有一组获奖照片然我记忆深刻——一位妈妈陪着自己患绝症的儿子度过最后的生活,每一张照片都拍得非常的逼真和感人,以前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有的记者能把人物拍的那样的有生气,让人觉得特别的真实可感。后来才明白那些拍出好照片的人往往都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因为摄影技术好,更是对所要拍摄的事物的了解,倾注了自己的情感。
新闻摄影课程让我明白有的时候新闻图片对一件事情表的震撼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而且新闻图片永久保存的影响力也是文字这种传播手段没有办法比拟的看到以前抗日战争那些平常的照片现在变成珍贵的历史资料,现在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在安大拍些照片,没准多少年后,也很历史价值呢!
二、对新闻摄影课的建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以后新闻院的器材设备能跟进的话,最好是能将这门课变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我个人觉得老师讲得东西都很实用,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上去,这一点其实是新闻摄影这种实践课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好老师是关键,但是“师傅领进门”徒弟也得要有器材才能去修行。
2、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业界的摄影记者
课堂讲授上可以多请一些业界的摄影记者来给大家讲讲,就像文字新闻的业
界和学界有很大差别一样,摄影的业界和学界是否也有很大差别呢?而且新闻摄影在新闻业的一些实践,对学生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更大。
这个学期,老师请了业界的一位记者,虽然他只来了一节课,但是也是很受益匪浅的,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摄影不一定要按照常规去拍,很多东西都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在他所展示的那些照片里,有一张会议的照片就让我很佩服,那样一个正式的会议,就算不喜欢,如果是我,我也会规规矩矩地拍下来,但是他就把自己的情感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且他拍的照片很多都很独特,很有创意。
3、课程时间的设置
课程是否可以不设置在周六,经过一个星期的课程学习,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很多人心理上就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上课时的积极性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新闻院系的摄影老师貌似都因为平时比较忙,没有办法会把课程安排在周六,大二上的摄影技术是这样,现在的新闻摄影也是这样,总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太合理,如果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某一天,我觉得课程教授的效果一定更好点。
4、课程内容的安排
10.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篇十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商学院工商10-2班姓名姚世乐性别学号 201042347205联系电话***E—MAIL地址644571808@qq.com
(提示:衷心感谢同学们对我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支持!为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贯彻落实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湖南农业大学“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继续运用了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QQ表情、视频影片,以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同学们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需写出上课的真实感受,力戒空洞无物的套话、官话、大话、假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00-500字则可,最多不超过1000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电子邮箱或自己的QQ邮箱(不能用别人的电子邮箱或QQ邮箱)在本学期第16周星期五之前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以Word文档格式直接粘贴在电子邮件的正文上(必须填写电子邮件的主题名。邮件的主题名示例:工商10-2班姚世乐同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yanjun668@yahoo.com.cn。特别提醒:为避免被同学删除,绝对不能发送到电子邮箱mayuan20092008@yahoo.com.cn。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只需发电子文档,不要加封面,也不要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11.上科学课的收获和感受作文 篇十一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这堂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这节课上,科学老师,首先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喜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如果用火烧装满水的纸杯子,杯子会不会烧着。
同学们议论的`最喜欢的,就是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一些同学说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爆发,温度时高时低。植被被高温烧死了,食草动物没得吃,就都饿死了。因为食物逐渐减少,肉食动物自相残杀,才导致恐龙灭绝。
【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推荐阅读:
大学《红楼梦》选修课的收获和感受07-05
学习会计的感受09-06
学习针灸的感受11-25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受11-17
在线学习的平台使用感受01-08
学习社交礼仪的感受与体会09-12
英语学习培训感受09-30
为人师表学习心得感受10-22
怎么学习茶道,感受茶道精髓11-25
物理学史学习感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