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2024-12-15

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12篇)

1.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一些创新型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但是还有很多高校尚未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影响钢琴教学的实际成果。因此,对高校钢琴教学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满足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大学生;实践与应用

我国高校钢琴教学起步较晚,教学体系还未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范和改革。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的需求,全面提高钢琴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拓展与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力巨大,并没有从基础上进行改革,因此教学方式改革道路依旧十分遥远。高校钢琴教学方式一直比较单一,以讲授法为主,重乐理知识传授、轻教学互动与探讨;重机械化训练、轻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因此造成部分同学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出现优秀的、顶尖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钢琴艺术市场的需求。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分层次的教学现象,做不到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得不到充分展现,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想学、能学、爱学、会学”的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高校钢琴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的、全面的、具有灵魂的钢琴演奏者。

二、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高校传统的以乐理知识、歌唱为主的钢琴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采用“边弹边唱”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最能体现钢琴音乐表达形式的是歌唱,高校钢琴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点,采用“边弹边唱”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边弹边唱的学习习惯,做到口、脑、手、眼并用,既能锻炼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试唱水平。让学生能够直接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体悟音乐,把音准与弹奏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边弹边唱”教学法以外,还有铃木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又称铃木运动,是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在20世纪开发与推广的音乐教学法及教育哲学。铃木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是通过教育环境的刺激、培养而形成的,不是从小就具备的,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采用铃木教学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完善钢琴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理解音乐的本质,掌握钢琴的艺术性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水平还比较低,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一直沿用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对音乐本质及内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对音乐本质的认同感。学生的情感与爱好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真谛,也就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钢琴音乐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对音乐本质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内心以及情感层面出发。例如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感受音乐的真谛。音乐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感受周围存在的一切声音,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旋律与节奏,在理解音乐本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和声的理解,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灵魂和生命力。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一些优秀作品的分析与理解,只有理解了作者当时演奏的心境与情感,学生的学习激情才会得到充分释放。

四、健全钢琴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健全钢琴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制定教学内容与计划,因材施教,通过对不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以后的钢琴教学安排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音乐不仅仅是五线谱上的一些呆板音符,它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心路历程的体现。我们要培养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能力,而不只是为了生活而创作。如果只通过一张五线谱就告诉学生这就是钢琴学习,是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创作来展现音乐的情感本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呆板的音乐符号赋予生命。

五、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钢琴教学课堂中,要想使学生取得进步,学习到专业知识,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好的教师作为指导。学生最初学习时,对很多钢琴知识感到陌生,教师就是学生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进。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应该在进行言传身教的同时,以传授基本的钢琴知识为基础,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要做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并且要对钢琴教学以及学生管理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学生讲述自身经历和对钢琴作品的心得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钢琴创作。通过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钢琴艺术的风格,以及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不同音色运用的技巧。并且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加强对钢琴演奏的理解。通过对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发散性思维。在今后的钢琴创作道路上,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模仿他人的钢琴作品,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对钢琴作品的创新。最后将音乐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将原创者的影响力逐渐清除,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演奏方式带入钢琴学习中,这样就能够慢慢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六、结语

我国的钢琴教育要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的,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次进行授课,秉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力。我们也应该针对自身的不足,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经验和模式,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探究与摸索,重视学生未来发展要求,为我国艺术事业储备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达.浅谈综合性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拓展与综合性教学模式[J].音乐大观,(13).

[2]杜丽荣.关于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音乐大观,2012(5).

[3]叶新.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7):186-187.

[4]徐倩.如何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J].家教世界,2013(20).

[5]尹娜.分析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大观,2014,(11):135.

2.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二

一、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所有的东西都高速发展, 包括文化, 社会的发展造就了各种文化层出不穷, 这就是多元化文化。这样我们就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包括传统和现代化,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中国文化和外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趋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开拓创新, 可以从教育观念及其方式方法还有思想内容, 从各方面展开, 从而培养新时期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那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项关键的环节, 可以通过专题教育, 案例教育, 讨论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多元文化的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开放, 走向多样化, 从稳定变得多变, 从简单变得复杂。

二、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 思想, 价值观以及思想方式集中在高校校园, 汇成多元文化的集结地, 各种文化相互碰撞, 交错, 融合, 让其文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我们把多样性, 差异性, 复杂性, 不确定性相连, 从而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从内容、形式上改进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用。学校应当借助各种新方式, 采用灵活的方式, 利用新型媒体等方式创新,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具体分析, 一是要做到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二是要做到尊重差异化, 多样化, 继承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珍惜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历史结晶。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三是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而构建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多元文化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就是对其工作内容的创新, 并改进工作方法。在当今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中, 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 内容创新是关键,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的重大变化, 不断丰富其工作的内容。围绕学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解决在思想上, 生活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加大理念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自我辨别力, 通过开展科学知识, 社会辨别力等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 品德和纪律教育还有法制教育及其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抵制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 防止学生受害。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我们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 开拓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利用QQ, 邮件, 飞信等多种形式, 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还有就是通过科学化,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加大德育工作的空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其促进发展, 改革的积极作用, 就只有不断创新, 将其科技化, 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人本主义的前提下, 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教育引导能力, 学会自我管理和学习。而作为学生道路的领航者,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 并在其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中, 充分发挥其优势, 减少依赖。当然, 有创新势必有改变, 在工作内容上进行调整和尝试,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对学生进行两手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要有松有紧。在他们可塑性极强的阶段, 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行为, 严格把握思想政治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其可以自由发展。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 交流, 让学生信任, 将思想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避免空话, 增加信任度。还有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在高校思想教育固有的前提下, 创新和改进方法, 采用个案的工作方法, 针对个别问题提供独特的服务和咨询。二是年龄阶段不同, 采取的方法就也要针对性的更改, 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比如大一的新生可以先学习适应能力, 初步引导;等到了大二开始深入思想教育, 引导开始进行人生规划;大三着重职业规划或者考研教育;到了大四就是创业以及毕业思想教育等。三是大学中有很多的学生干部, 充分发挥其作用, 通过组织活动, 让他们认识自我, 明确目标。同时利用学校各种资源, 解决一些实际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努力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是个前提条件,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知识, 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思想教育中吸收好的思想, 紧随时代步伐, 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 使学生信服。

四、结语

伴随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为了高校的更好发展, 就必须要创新, 加入新的创新内容来使其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得以发展。同时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学校和社会之间肯定是有界限, 有矛盾存在的, 在这个基础上就需要创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是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 这也就需要培养高素质大学生, 同时也是为了高校长期生存和成长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发展, 树立大德育的观念, 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统筹管理, 构建和谐机制,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视野,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云峰, 徐茂华.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

[2]刘荣杰.谈文化多元化发展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东疆学刊, 2003

3.对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創新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不把教学活动囿于教室课堂,而要把其扩展到整个校园甚至校园之外。要努力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注重教育的个性和适应性。因此,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翘课“现象非常普遍,曾有新闻称,某高校一个班只有2个学生去上课,而长满花白头发的老教授依然认真授课,坚守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逃课,原因众多也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课程本身非常枯燥,使学生不愿走进课堂。而有的则是课堂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太过呆板。像管理类这样的文科课程,倘若只是单纯地站在讲台上宣读教材,实在太索然无味!这种”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实在是既伤老师又害学生。所谓“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事实证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传统课程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和强制式的,这种教学方式所造就的只不过是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管理类课程是文字性强,数字性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具有文科类课程的特征,理论丰富,易于理解,还配合有很多相关性案例。针对这样的课程,如果再“照本宣科“,那么老师显得很是多余。而且这样的课程个人认为非常适合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使MIT成为埋葬僵死学术的一座坟墓。MIT的案例教学久负盛名。案例教学本身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同时,又能更好地把相关管理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首先讲解案例的有关事实,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甚至是每个组单独进行案例分析。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同学分成6~10组,为每个组确定1个组长,每个组4~6个人。组长负责将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进行分解,安排小组内每个同学的任务,并限定时间将每位同学完成的结果集中,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完成总结报告。全组共同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汇总讨论,然后以PPT的形式上台汇报。汇报的过程中,平均每个成员能分到2分钟左右的汇报时间。这些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营造了互助合作的学习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完成案例的过程当中,还可以锻炼同学们信息、数据和资料的搜索能力。

而问题驱动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问题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问题驱动的核心是把问题设计好,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

二、情境教学方式

创设适合于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情景,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但泯灭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还容易使学生倦怠。而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考核等这些章节,非常适用!比如讲招聘,可以把课堂变成某公司的招聘现场,有公司招聘方的主考官,还有前来应聘各种职位的应聘者。当然,这些招聘者和应聘者都是由学生来进行扮演。

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这些情境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更多地趣味性。当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三、影视教学方式

影视教学方式,指的是选取或者截取一段影视视频放映给学生,当然不是为“观看“而观看。通过与教学内容想联系的影视片段的选取,让学生观看之后,联系相关课程理论,而进行充分的讨论。围绕课程主题,开展集体讨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同时用这种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更能增强课堂吸引力。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选取他们喜欢的内容,如此“投其所好”,学生当然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减少”逃课率“。

当然老师在使用这种方式时,所选取的影视片段需要有针对性,需要密切结合相应教学内容。

四、专业教育与前沿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管理不但是理论,更多地是结合现实脉搏,与时俱进。学校要加强与外界联系,选取一些前沿课题,时政项目,商海新闻。开展一些讲座,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课程,同时更能够顺应时事潮流。使学生更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甚至可以选派同学去参加一些行业讲座,回头请这些学生再思考总结并汇报给全班其他同学。

五、虚拟社区的教学方式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被无限拉近了,教学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QQ群、微信群、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打造虚拟社区教学的新模式。虚拟教学共同体打破现实世界中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僵局,重建了教学共同体。它利用互联网、各种软件和学习资源建立一个个“学习社区”,师生都“住”到这个虚拟社区成为“网上邻居”,在一起娱乐、学习、工作、生活、购物,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它与真实教学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场域,建立起多条师生联系的“纽带”,教学行为按照需要在课堂和“空间”交织进行,可以重建大学的教学生活,唤醒当代教学世界里学生中“沉默的大多数”。虚拟教学共同体是基于个人空间的数字化、穿越式与“云端”教学,它推倒了实体大学的“围墙”,彻底改变了“校园”与“教室”的内涵。这种教学模式能使所有学生获得平等的学习和成才机会。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离不开对同学们切实的需求分析,切实分析90后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讨论课和实践课,使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改变以往以验证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全面体现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性及创新性,“投其所好”地设置课堂,一定能够提高课堂吸引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忠华,王超.论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趋向[J].煤炭高等教育,2011(5).

4.创新工作方式 服务企业员工 篇四

2015年7月30日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如何服务好员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案写作能力以及做好企业对外的宣传工作,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创效益

办公室工作衔接公司各部门,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系统“员工配置”、“绩效考核”、“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将企业的意志转化成实际可操作的制度,并付诸实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动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要从以下四点着手。

(一)知人善用,就是要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爱好,兴趣以及长处,同时要了解公司各岗位的特性,对人员合理配置,让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工作激情。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企业发展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能养闲人。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以绩效定薪酬,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对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进行转岗,转岗以后仍然不能适应岗位的坚决淘汰。

(三)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根据企业每个阶段的经营目标,以及员工自身特点,以及工作性质,为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使得员工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建立合理的激励政策,激励政策不仅要有正激励,还要有负激励,对员工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树立榜样,而对于员工工作中所犯的错误,要建立事后追究制度,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

二、规范物品采购 服务企业员工

办公室是公司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日常的物品采购,巢湖港务公司有许多外地员工,生活工作都在港区内。这就决定了巢湖港务公司不仅要保障他们的工作需求,而且也要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如何采购到物美价廉的物品,让员工满意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大件物品采购的询价制度,货比三家,多跑市场,多比较,填制询价报告单,给公司领导做参考,在保障物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性价比的最大公约数,以最小成本采购到最适合的物品。

(二)创新采购模式,随着网络购物发达,大大拓宽了公司的采购渠道,通过网络渠道和本地渠道的同类商品价格进行价格比对,让公司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强化采购管理,规范采购流程,严格按照报批流程将采购计划上报,审核以后再进行采购,杜绝铺张浪费,同时做好采购物品的登记入库工作,自觉接受财务部门的审核和监督。

三、做好事物性工作 规范档案管理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要对员工进行考勤,公司车辆的管理,员工出差的管理,办公设备维修,档案管理、文书处理等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第一步要理清头绪,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有规划的进行,将公司正常的运营需求摆在第一位,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同时按照相关企业制度和法规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各类文件。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心浮动,悲观情绪蔓延,企业气氛沉闷,通过对一线吊机工人和货船船主的走访了解,今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公司经济效益较差,对员工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让员工产生悲观情绪,对企业的未来缺乏信心,如何疏导员工情绪,正视目前的困难,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创新力度不够,目前办公室工作还停留在将大量精力处理传统的日常性事物工作和文字工作,虽然也做了一些外宣工作,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价值观和外宣思路,宣传渠道匮乏,对新媒体缺少了解,不能很好的定位受众,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企业内部的文化宣传工作,缺乏企业和员工沟通的桥梁。

5.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五

首先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职、权、利、责相一致的管理体制。无论是市与区,还是城市管理与工商、公安、规划、环保、街道、社区等等,如何既各行其职,又有机协调,形成合力,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应按照“建管并举,重在服务” 的理念,从管理的角度到服务的角色转变。

其次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己任,牢固确立了“以人为本、亲民管理,文明执法、有情操作”的工作理念,并以此为主线,及时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提出“推行亲民管理,打造文明城市”、“推进机制改革,“强化精细管理、创新机制体制、“管理人性化、服务精细化、建设人文化”等一系列工作思路。

其中对游商小贩就采取疏堵结合,执法部门不能硬来,不能强行驱赶、扣车、扣物、罚款,应该综合治理。针对主城区流动人口多、下岗职工多、小街小巷多,乱摆乱卖问题严重等问题。政府应该大胆尝试,创新机制,按照“堵—疏”结合’’、“先服务、再疏导、后管理”的原则,利用不承担主要交通功能的背街小巷集中设置临时摊点,在每个街道办都设置了1-2个临时摆卖区。

6.创新工作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六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政府及部门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抓大放小,更多应是体制上的放,而并非一切放之不管,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更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部门要加强诚信经营的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教育和宣传的长效机制,务求实效,使“诚信经营”深入企业管理内部,增强企业信用理念,做到“说话诚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同时,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认识,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核心原因并非是融资难,而是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以及资金等方面。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问题,那么很多金融机构会主动“投怀送抱”。此外,企业经营中要将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真实作为融资的基础工作,同时经营管理者应加强融资知识的学习,增强融资的意识,为企业发展谋出路。

二、创新工作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银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政企三方座谈会,提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发展前景较好、诚信度较高的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给银行,促进银政企合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银行的激励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绩予以奖励,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运用财政杠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支持,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另一方面,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由原来“抓大”向“抓大扶小并举”转变,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产品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按照国家银监局的要求,尽快建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小企业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特点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小企业循环额度贷款”、“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动产抵押登记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等,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服务,以及实时动态管理。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加快研发小企业客户筛选、风险定价、资产组合管理、风险预警、信贷审批辅助等新型风险管理工具。

三、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做大做强市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机构——金茂担保公司,增加市级财政投入,吸收县级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壮大金茂担保公司资本金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金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来源渠道;探索“联合担保”、“连环担保”、“行业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市、县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助金,鼓励和引导民营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协调税务等部门降低或减免担保机构的税赋。

四、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13号)要求,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在目前已成立2家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我市县域地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五、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7.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七

IT时代下,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 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的通讯工具, 如QQ、微信、飞信等, 网络通讯, 及时快捷, 价格低廉。电子商务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实体商场正遭受电商的挑战, 无论是在价格, 还是在送货的服务等方面, 电商都具有实体商场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微课、慕课等网络视频公开课程, 也在悄然无息的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 网络视频教育也的确具有它的优点, 对实体教育方式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首先, 网络视频课程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的成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自学来拿技能证书及课程的学分。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指学生学费的成本, 学生还可以更好地谋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自由的学习, 个性化的学习, 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 节省时间成本。这对我们实体化教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网络教学的普及, 学生就可以摆脱吃“大锅饭”的局限, 真正的实现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要求, 对于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在技术与方法上的有力支撑与推动。

其次, 目前世界上的著名大学都在开发自己的视频课程, 而且将其放在网上, 可以全世界免费共享, 当然其中也有收费的课程。有些大学自己组建课程的开发团队, 既有教学能手, 也有技术能手, 创建优质课程。随着课程库的建立, 而且在一些地区乃至全世界逐渐建立起来, 教育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足不出户就可以任选世界上最优秀的课程已不是梦想, 目前国内高校北大、清华的一些王牌课程, 国外的学习者人数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内的学习者。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自由的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选择, 本身就是竞争, 从小的范围讲师高校的竞争, 从大的范围讲是国家间的科技与文化实力的竞争, 我们的实体教育在这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IT对于我们生活与教育的影响还会越来越深刻, 有些会是革命性的, 面对这一挑战, 作为高校的教师,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既要学习教学业务知识, 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 不然, 就有被历史淘汰的危险。

2 高校教师的创新策略

“创新”这个名词大家并不陌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身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至关重要。这里的创新既需要鼓励高校的学生创新, 当然也包括高校老师的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 不仅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能够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 针对性的授课。当然这里的创新不能离开教学大纲本身的要求与宗旨。不同的层次的大学, 这里包括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等专科及高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般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专科生,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的老师为例, 思政部的邱蔚娟老师, 是以教育为自己的全部的老师, 今年也即将退休了, 邱老师的创新在于能够抓住该校学生的特点, 针对性地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独立性与创造性, 效果非常显著。该校思政部的谢东宝老师, 作为该校新一代思政部的教学骨干, 本身既是教学督导员, 也是任课教师,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为了增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时代感, 一方面, 谢老师准确把握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深挖理论的深度;另一方面把握时事, 深谙理论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 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思考, 制作具有时代感的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 使思政的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 创新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服务人, 人是发展的核心, 有人就有一切, 没有人, 一切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还可能会使发展成果付诸东流。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落脚点, 高校教学中的创新, 不仅仅是教学课程的本门课程的教育, 更是学生成长的人生课程, 只有学生学会创新, 才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赢得生活的主动。

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还要与我们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强校”工程结合起来, 将教师个人的创新智慧, 学生的发展机会, 学院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 将“创新强校”工程落实到教书育人的现实工作中, 高校的发展建设中, 教师自身素养不断的提高中, 自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教师的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高校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学方式的发展与改变, 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用脑教学, 凭技术做事, 将会变得越发明显与重要, 知识化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摘要:IT时代下, 高校的教育方式正在悄然无息的发生着变化, 网络视频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却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目前的实体教育构成巨大挑战。高校教师的创新策略, 既是教学发展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创新, 提高教学效果。

8.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八

摘 要:本文以沈阳大学人才培养转型方式为例,积极探索高校新常态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要求,通过沈阳大学人才培养方式转型模式及取得成效的实例,进一步阐明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人才培养 沈阳大学

课 题:本文系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SYSK2016-35-01,课题名称:“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负责人:邹茹莲。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及社会和谐。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正从速度向质量转变,投资不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而是要产业升级。这意味着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经济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决定了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势必带来人才培养的变化。人才培养方向及创新机制应在新结构、新发展、新动力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经济新常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要求

1.经济新常态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增长速度必然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种转向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减,而是要为结构调整留出空间,促进全方位转型升级。这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发展要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特色发展、提高质量上下工夫。

2.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对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过需求,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结构将面临深刻、全面的变革。这些变化都将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

3.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产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产品竞争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通过供给创新满足需求;产业组织发展趋势更加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这些趋势性的变化要求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又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应用技术人才。

4.经济新常态下资源配置方式对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总量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递减,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将发生转变,并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在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二、沈阳大学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探索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以及部分“211”、“985”高校实行转型。沈阳大学在沈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环境下,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在人才培养方向、结构、模式及机制等方面与沈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出对接调整,实现转型发展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体系,力求实行存量优化、增量提质并举的发展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发展路径和惯性思维,主动寻求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摸索在专业结构、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学校立足实际,注重需求导向,坚持与地方发展同行,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首先,学校立足专业发展定位与社会需求,按照转型发展战略,加强了专业动态建设与管理,逐步形成符合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框架。其次,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如会计学专业成为辽宁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支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第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提升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学科专业竞争力。

2.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

转型发展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综合性改革,必然与社会其他领域紧密相连,走产学研用结合道路、深化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学校启动了以“企业命名班”为重要标志的校企深度合作,确定了与北方重工、远大集团等多家企业、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学生教育、实习和就业的有益尝试。学校与政府联合共建沈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的教育实验发展服务。与沈阳浑南现代交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辟了学校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学院的先河,推进转型发展。

3.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

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发展和支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学校转型发展必须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做好工作。一方面,学校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另一方面,坚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组织学校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到企业、机关挂职锻炼,有效推进校地人才合作发展。

4.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转型

学校的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层次也较低,创业成功率也很低。为促进转型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增加了学生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支撑课程,从新生抓起,把动手能力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建立起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在校内外建立起实训、实践中心,切实保证学生能力培养有基地、有平台、有舞台。学校先后与辽宁省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沈阳大学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基地,与盛京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支撑盛京银行前瞻性储备金融人才。

5.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注重内涵建设转型

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内涵建设上不断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一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调整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强化创新创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力求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深层次问题。重点抓好优化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师资队伍,共建示范基地,调动校内外一切教育教学资源支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6.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向特色方向转型

学校转型发展必须强化专业特色发展观。学校依托省重大科技平台和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推进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围绕沈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拟定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方案。推进学科专业群与行业产业群对接,着力打造具有沈阳区域行业产业特色的学科和专业。推动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逐步构建与沈阳大学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学校专业有特色、班级有特色、人才培养有特色。学校对现有学科专业布局坚持存量调整,对新设置专业瞄准沈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瞄准传统产业升级,瞄准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兴人才的需求,积极推动专业发展与沈阳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关联互动,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专业特色建设水平,破解专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特色等问题,积极构建具有沈阳大学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

三、沈阳大学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1.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1)专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学校立足专业发展定位与社会需求,经过调研论证完成《本科专业建设集专业结构调整调研分析报告》,撤销了与社会需求符合度差、综合评价水平低的5个专业,增设了7个专业。建立了“存量调结构”硕士点建设与发展机制。

(2)重点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果。会计学、自动化专业居辽宁省前列,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被纳入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相继成为辽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挂牌成立。2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建立。

(3)学科学术资源互动发展。依托省重大科技平台和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推进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产出科技成果,国家基金项目7个,省部级课题179个,专利授权79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与学术成果138项,核心期刊及检索论文435篇。

2.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学校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工业工程、自动化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创建了全新的合作模式;与日本环境省及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合作开展垃圾分类和环境教育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及日本环境省资助;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专业2个本科教育项目。启动以“企业命名班”为重要标志的校企深度合作,确定北方重工、远大集团等12家企业合作培养项目。

(2)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成效。学校培育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65项,入选省级项目140项、国家级项目39项。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获批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代表队参加东北三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竞赛获得一等奖。据统计,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国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专业技能比赛获奖达百余项。

(3)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大成果。学校先后获批省级教改项目4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17项。正在实施省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2个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4个。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试点单位,已有5门精品课程上线,2门课程纳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慕课”课程建设项目。新增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9门,4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教材入选辽宁省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同步发展

学校实施青年博士化工程,建立教师业务技能提升机制,把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学校选聘优秀企业家为学生授课,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挂职培训、实践能力培训、境外培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同步发展。

4.“3351”质量工程全面推进

“3351”质量工程就是重点培育30个优势特色专业、30门精品课程、50个重点教改项目、100个创新创业项目。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引领,培育建设以沈阳战略新兴产业、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为代表的30个优势特色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推动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30门精品课程,带动专业课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学校重点支持50个教改立项,引导全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管理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革;以“大创计划”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点支持100个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营造“课堂引导,项目承载,竞赛激励,论坛展示”的良好架构,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沈阳大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紧密围绕沈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所需,结合地方院校的特色,摸索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的改革和实践,保障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好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保障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产教深度融合中实现多样化发展,走出特色转型之路,为建设具有人才培养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邹茹莲,沈阳市心理研究所;

9.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九

共青团广平县委

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主要特征,网络也成为青少年一个新兴的活动主阵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推进团的工作,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面对的重要课题。近一时期,特别是省基层组织建设会后,广平团县委做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在信息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就主要做法和下一步设想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提高认识,摸清底数,为网络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根据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及《信息化建设标准》文件要求,团县委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召集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认真讨论学习,切合广平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10月份团县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全县信息化建设软硬件配置情况,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广泛宣传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团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自觉性,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加快共青团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我们按照团省委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广平实际,因地制宜,从三方面入手迅速展开信息网络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团县委机关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并接入宽带,为信息化建设打好基层。在调查摸底,掌握底数的前提下,在基层团组织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按照“抓示范促群体建设”的思路,经多方协调,现已在基本条件具备的县直、中学团组织中实现无障碍上网、文件和信息的网络报送,对条件不具备的团组织我们正在努力建设。

二是建立“广平青少年”网站。我们于10月份开始筹建,筹建过程中,多次与各行各业青少年进行座谈,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盼,使网站内容、形式贴近青少年,为青少年所喜爱。我们大量浏览兄弟共青团网站,取长补短,拓宽思路,按既突出团的工作特色又贴近青少年的思路,设置了“广平团情”、“品牌工作”、“青年社区”、“青春风采”、“心相约”、“魅力广平”等栏目,网站现已开通。同时,我们还组织机关全体学习网站维护、更新知识,力求在无专业管理人员的条件下能把网站建设的更加丰富,使之成为展示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少年成长的新阵地。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现已正式开通,短短一个月内访问量已经突破1500多人。

三是在全县团干部中全面普及信息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除要求基层团干部自主学习计算机和上网知识外,团县委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请专业人员为基层团干部讲解运用网络上报信息、收发文件等基本技能,使团干部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及网络应用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三、依托新阵地,丰富工作方式

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认识到,网络这个新载体、新阵地不仅能够让我们充分享有互联网带来的工作运行的便利,还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实现团的信息资源共享,团的工作同频共振。

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站上我们设置了公文下载、领导讲话、专题活动栏目,合理分类设置各类资料,将中央、省、市级领导重要讲话、工作文件、综合材料、照片等大批有价值的共青团文献资料数字化,为各基层团组织提供智能查找方式,在保证资料安全留存的同时,逐步实现工作信息库内容面向广大团干部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向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服务;开设青春风采栏目,将各类优秀青年典型、青年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整理,使得浏览者可以快速及时的查阅到相关青年人才信息。快速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了青年人才的交流、推荐、宣传和使用,帮助团县委全面掌握各行各业青年人才及推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是利用网络传输,实现电子团务。通过网站的公文下载、信息发布把团内一般文件及信息通过电子邮箱传送,实现文件、信息的发送、接收功能网络化;尝试网上申报功能,在应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招募上尝试网上发布、登记,以求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基层负担,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开设新青年论坛,营造健康网络。我们在网站中开设了就业广场、青年志愿者、青年自组织、广平新闻等不同主题的论坛,同时团县委在论坛中发布有关活动通知、青年志愿者知识、青年就业创业注意事项等,有效教育影响青少年,引领青少年追求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同时论坛的开设也为我们更好的了解青少年思想提供了平台。开设了新青年QQ讨论群,并依托中国移动飞信业务设立了青年志愿者互动短信平台,使团内各项活动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效率、最广的辐射面发布出去,信息平台的建设有效有力地推动了团务的开展。

四是有效利用网络,凝聚吸引青年。在春节前,通过广平青少年QQ群、青年论坛、广平吧发出开展“情系互联网 青春暖鹅城”送温暖倡议,组织爱心网友以及部分医疗卫生青年志愿者来到县光荣院、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家中,送去春联、糖果、花生等年货,给老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医疗卫生志愿者给老人们检查身体。为发动更多青年参与进来,在春节期间团县委一班人通过“广平青少年”网、QQ群、新青年论坛、贴吧等在网上发动青年参与到“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春节上班第一天组织近千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县西环修路现场进行义务劳动;在拆迁前,部分青年志愿者协助建设局专业人员进行测地、画线;在拆迁过程中,对涉及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志愿者开展了结对帮扶,青年志愿者还承担了向一线工作人员送水送毛巾、维护交通秩序、人员疏导服务。通过网络这个平台,青年们各尽所能投身到县“三年大变样”活动中。

在推进团的工作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信息网络化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乡村团组织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信息化建设难度大。二是团内专业人才缺乏。虽然对团干部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但具有一定的网络建设、网络设计、网络维护的专业人才仍然比较缺乏,受技术和人才限制,有些好的工作设计和想法难以得到有效、及时的实施,影响了团的信息化建设质量。三是网络的教育功能尚未进一步开发。青少年上网活动以聊天、浏览信息、参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为主,互联网的资料查询、学习教育、信息传输等功能还没有被广大青少年所真正利用。青少年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

10.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十

【摘要】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属于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方法,切实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开创新时期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字】妇女工作 发展 创新

妇联工作是否有成绩、有影响,关键在于妇联干部及妇联组织是否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新时期的妇联干部,应该立足于“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上,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妇女、宣传妇女、团结妇女、密切联系群众,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妇女工作的新形势,就妇联工作现状及发展试做分析和思考。

新时期的妇女工作,应该是热情与理性的结合,做事与思考的结合,发展与创新的结合。

要做好新时期的妇女工作,首先要做好对妇联干部的教育。新时代的妇联干部必须有一定的心胸,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宏观调控能力,敢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妇联干部的系统培训教育。举办各类素质培训会,从自身素质到业务技能,从经验交流到创新发展。教育培训要有始有终,有培训有检查,避免有些干部只参加不听讲,只听讲不实践,从而丰富提高妇女干部队伍的整改修养及水平,表现在工作中的发展和作为。二是加强妇联干部的互动交流。我们妇联干部队伍中,有的干部一干就是好多年,在同一岗位总是干同样一件事,工作方式方法因个人性格及处事方法、地域情况等因素影响,难免处于老一套状态,缺乏创新,缺乏激情。通过妇联干部相互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激活她们的适应能力、工作热情及应辨水平,激发她们带领一方妇女不断发展进步。三是加强对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妇联要把女干部的选拨任用提上议事日程,多呼吁、多呐喊、多推荐,让组织认可妇女,让社会重视妇女,使有为女性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激励更多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热情,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实现社会发展发挥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

其次,妇联要创新发展,必经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工作阵地。一是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干作用。利用有效时间、有利时机,多组织举办一些基层妇干培训会,对她们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妇联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新知识新理念及妇女儿童相关知识等,重点是针对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问题的频繁发生,特邀请法律专家对妇干进行维权知识及应辨能力等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使基层妇联干部提高认识,增长见识,掌握方法,处理问题到位。特别是加强对村妇代会主任的培训,重点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现状分析及一些法律法规等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干的工作能力。二是完善机关、社区妇女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组织联系协调作用。机关、社区妇女组织是城区妇女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联系者和组织者。虽然在一些地方大家对机关、社区女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略有认识,机构还算成立的及时,但部分只是名存实亡,作用没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妇联干部兼职现象可以说是普遍现象,顾此失彼时有发生,工作开展难以保证,任务执行不能如期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切实完善组织机构,妇女工作有专职妇干,并能及时参与正规培训,这样才能使机关、社区妇女遇事有所诉求、遇事不乱,办事不推脱、不扯皮、不拒绝,组织作用才能最大可能的发挥,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的娘家。

最后,妇联工作的发展创新,体现在工作实绩上。一是要多开展调查研究,多走访妇女群众,听妇女所需所盼,晓民意民声,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思路倾向,真正为妇女群众把事办在心坎上。二是依地域发展特色,有针对性的对妇女进行技能、技术、特殊产业专题培训,不能一概而论,盲目作为。但工作也不能充分和政府决策背道而驰,应同向同为,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围绕中心,学习新技术,参与新产业,打造新格局,重视新发展。三是在关注民生上定位,切定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服务广大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血脉之源,立身之本,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是新时期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要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用最大的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弱势妇女儿童身边。因此,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开展一些扶贫解困系列活动,关爱贫困妇女,关注孤残儿童、关心留守儿童。借助媒体,呼吁社会各届帮助真正有需求和困难的妇女儿童及贫困家庭突破难点,走出困境,再实现发展壮大。总之,妇联工作看是婆婆妈妈,但真正做好、做出影响,使社会能够完全认可,还是与我们组织作用的发挥、妇联干部的不懈努力、工作成效是分不开的。因此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是妇联组织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创新,才能拓展妇联工作的空间,只有创新,妇联工作才能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期妇女擎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的重大作用

要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妇女干部的学习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养成勤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地组织学习培训,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提升妇女工作的创新能力。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妇女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面对妇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必须要在理论上创新、观念上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要在大力推进工作的同时,注意在妇女工作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创新的理论推动妇女工作上台阶。要大胆摒弃和革除影响事业发展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使我们的思想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直机关妇女工作发展规律,不断使妇女工作实现新的飞跃。

11.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十一

一、学明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保证活动顺利推进的源头,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

群眾路线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我党的历史看,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无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从国际上看,不论是西方还是美国,时刻不忘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处心积虑地利用意识形态“温水煮青蛙”的效应,试图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搞垮举旗的核心、领路的人;从国内看,在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形形色色违背群众路线的现象,被社会调侃为所谓“面向群众”“带领群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代表群众”“依靠群众”的八种人,使党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已经到了必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时候了。

怎样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所具有自身特点的、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中央和省委规定的程序不能少,学校自身特点要突出,不能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二、悟明白

客观上讲,民办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公办高校是有区别的。如果像他们一样来运气、发功反对“四风”,会走过场、瞎指挥。走过场就是形式主义,瞎指挥就是官僚主义。它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党在民办高校的形象。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民办高校,一方面它没有“三公”经费,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办学和管理体制所决定,民办高校无制度基础。所以,应该突出“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重点要解决依法治校、民主决策、规范管理、人才培养、教风学风建设、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的问题。悟明白“区别”才能避免走过场、瞎指挥,把握着力点才可能做到不虚、不空、不偏。

三、做明白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遵循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依靠三个对象。一是要紧紧依靠校理事会。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层,学校是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加强内涵建设,提供、创造物质方面的条件,离不开理事会的支持。二是要紧紧依靠校长。校行政领导班子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解决学校管理中的问题,离不开校长的支持。三是紧紧依靠全校党员干部队伍。他们不仅是开展这次活动的重点对象,又是组织者、实施者。要明确目标、心中有数处理好三个关系。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反对“四风”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广大党员受到一次系统的群众路线教育,落脚点是促进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与正常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中心任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近期目标即迎接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到校理事会、校长的理解、支持,赢得学校各方面的拥护。

四、带头做

教育实践活动要起好步、有秩序、稳推进,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要起表率作用。校长、书记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查摆,就会起到引导、引领效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郑州华信学院不同于兄弟民办高校,不能照搬其他高校的做法,避免出现党委与理事会、校行政“油水关系”,更不能成“水火关系”。要通过协商争取理解,通过真诚争取支持,通过超前争取引导,通过魅力引领前行。要把任务转化为责任,把履职转化为提高能力水平的机遇。党性有原则,方法有柔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更要学会依靠群众的力量,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在全部活动中,要坚持“淡定宁静、举重若轻、借智借力、统筹资源、立足现实、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呈现亮点”的工作思路。只要领导先行一步,就能超前引领,一马当先,才会万马奔腾。

(作者系郑州华信学院党委书记)

12.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 篇十二

一、高校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1. 用户教育工作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展。

由于数字化时期的迈入, 对于高校的图书馆, 其依靠网络对读者及用户展示并提供日益丰富的数字资源。如何保证用户可以准确地取得自己需要的资源, 保证读者及用户获得信息能力的提升为高校图书馆处于新情况下, 遇到的新颖课题。在当今, 对于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 它们的用户教育工作均存在较为被动的现象, 与用户的沟通较缺乏。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的同时, 不仅可以开展讲座, 还能开展导读以及授课, 高校图书馆需要大力运用数字环境给予的便捷, 保证用户教育新方式的充分开展。可以进行各类课件的开发, 进行网络课堂的开设等。

2. 没有高的咨询服务水平。

有些重点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了基于网络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工作, 到达了一定水平, 然而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并未理想地开展参考咨询服务, 服务手段落后以及服务功能不全的问题依然存在。经过调查, 表单咨询、FAQ、邮件咨询、电话咨询以及留言簿这些手段在每个学校之间也没有均衡地进行开展, 仅在个别高校校园中, 进行了实时咨询以及信息推送服务的积极开展[1]。明显地, 在资源激增以及网络发展状况下, 其满足不了读者及用户关于信息及时性及个性化的需求。

3. 没有大力地进行知识深层次的开发。

对于图书馆员, 他们不仅擅长于整理资源, 还擅长于组织资源, 如何合理地分析整理许多的网络信息资源, 保证用户得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以及深层次的知识导航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遇到的新课题, 特别是对于高校重点学科的导航系统, 在此方面, 我国高校图书馆要走很长的路。

二、进行管理要素优化的策略

1. 积极推进人文管理。

(1) 应该进行用户心理的合理研究, 积极搞好用户需求分析工作。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部门, 其所有工作的目的就是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相符合, 正确分析读者与用户的需求, 进行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保证读者与用户需求得以满足, 最终使预期效果达到。需要采用许多形式, 进行合理化、多样化的调查分析, 促使用户需求得到收集, 比如:进行荐书系统的有效开通, 使各个用户以及每名学生更可能参加到资源建设队伍中。进行馆长信箱或者网上问卷的积极开展, 应有专门负责人从事问题汇总以及回复, 使用户的每条意见均得到回声, 不可使读者感觉说了相当于没说, 进而丧失他们积极运用图书馆的信心。针对用户需求分析工作, 要进行长效机制的实施, 例如:在新生开学之后的一段时期里, 了解他们的需求, 并对每期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 有何种需求进行了解, 应一直实施下去, 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2) 积极运用新方式及理念, 切实服务于读者用户。可以进行图书馆多功能学习中心的建设。当人们去图书馆的时候, 不只要获得具有的馆藏, 在非常大的程度上, 更是为了能够亲自体验那里。西方人们有共同的想法, 图书馆一旦失去, 社会就没有灵魂。然而IC则能成为使图书馆实体得到优化的一种有益手段。因此无论网络有多便利, 资源有多丰富, 读者还会进入图书馆。基于此情况, 图书馆不但应该强化网络数字化服务, 还要进行图书馆实体的优化工作, 积极遵从并掌握建设“多功能学习中心”的方式及理念, 将图书馆建设为多功能学习中心, 并对便捷的一次与二次传统文献及人文环境进行运用, 最终获取资源。

2. 进行组织结构的积极优化。

基于新的发展状况, 物理馆藏已经不是进行知识传递的重心, 数字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已经不是传统的服务方式, 以文摘以及主题等文献内容作为特征的组织工作会代替进行文献资源外在特征揭示的采访编目工作。深层次进行知识挖掘以及组织工作, 同时信息服务工作等数字化服务以及工作已经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国本科院校进行图书馆评估的指标内容中已经有了参考咨询服务, 可以知道, 其在图书馆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具有巨大的作用。基于此状况, 进行图书馆业务重组的恰当考虑, 数字化服务及工作才可以良好地进行。精简传统服务工作, 主要有资金与人员精简。在调整业务机构的基础上, 合理科学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同时进行人员配置的优化。

3. 合理进行标准化管理。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应具有合理的标准, 所以更应按照一定规则, 进行数字化服务的开展。新需求以及技术促进了图书馆不断发展, 人们要是不根据合理的标准进行工作, 可能会使建设项目支离, 进而不能成为体系, 不但对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还对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环境的发展不利, 更对馆际间的共享及共建不利。对于数字化服务的标准化, 其包含着服务评价以及服务实行的标准;对于图书馆标准化管理, 其包含着图书馆建设过程的各个方面。

对于图书馆数字化发展, 包括着数字化服务人员的考核以及从业标准、数字化服务资源建设以及评价标准、数字化服务技术应用标准等一系列。应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机制的积极建立, 使服务效益及质量得到真实增强。为了保证服务质量, 应该建立合理的标准, 同时进行评价, 针对图书馆的服务, 其不具有实体商品的特征, 所以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不可由传统的物品特征作出评价。图书馆的服务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目的, 所以应把读者及用户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进行服务策略的及时调整, 进行用户反馈的跟踪。同时质量评价制度应重视重点细节, 工作还应常态化, 图书馆中的每项服务工作一直实施充分调整, 读者及用户需求也一直发生变化, 所以常态化的质量评价机制的合理建立特别重要。如此下来, 才能确保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三、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

最近几年以来, 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改变, 同时用户获得信息的手段也变化了。读者及用户日益喜欢运用网络的优越性, 进而获得需要的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对网络进行充分利用, 进行基于网络的服务方式的创新。

1. 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分析。

对于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其指正确运用信息推送技术以及个性化定制技术, 根据特殊用户及读者的习惯与偏好实施信息服务的开展工作, 依靠网络进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工作, 把有趣的信息引荐给用户或者读者, 满足其个性化需要。在当今, 在高校, 进行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的开展工作, 很多数依靠My Library系统开发得以实现, “我的图书馆”就是其一。例如:在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设出个性化集成定制服务, 该服务就是“我的数字图书馆”, 其中可定制的主要选项有:界面风格定制;我的全文数据库;最新资源通报;定制快速检索[3];我的图书馆链接以及我的教育研究资源链接;还包括我的参考书架。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中, 个性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作为合理有效的形式, 为高校图书馆把读者作为核心的实际表现, 其为提升服务水平以及质量的合理途径以及重点手段。

2. 基于网络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对于数字参考咨询, 其依靠网络媒介的作用, 是一项给予参考咨询服务的有效方式, 在外国的大学图书馆里, 此服务方式已经相当常见。因为基于网络进行是数字参考咨询的最基本特征, 所以其咨询内容、用户基础以及咨询方式均在发生改变, 根据和用户接触的形式进行划分, 对于数字参考咨询, 不仅能划分为合作咨询模式, 还能分为异步模式以及实时互动模式。对于实时互动模式, 其使读者和咨询馆员能够当面进行交流, 可以立即显出文字以及图像, 此方式保证异步模式没有足够实时性的缺陷得到弥补, 更使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具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途。很多成员馆据协议构成合作数字参考咨询, 依靠多数图书馆以及有关机构的互联网络, 于任意地点及任何时间能够使用户享受参考咨询服务。此服务模式具有成员馆的大量资源, 同时使用最新颖的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具体情况, 对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进行合理选用。针对一些中小型图书馆, 因为受制于技术能力及经费, 合理选用异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较为合适的, 还能把传统参考咨询与数字化参考咨询结合, 最终服务于用户。

总之, 应合理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中的问题, 积极探讨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要素优化策略, 更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 进而确保数字化服务的完善。

摘要:此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 对现在高校图书馆深层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要素优化策略, 还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 保证数字化服务的完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服务要素,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彩虹.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01) .

[2]王军.浅论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15) .

上一篇:中一工作总结下一篇:商标异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