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

2024-09-28

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精选3篇)

1.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 篇一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修订说明 工作简要过程 1.1 任务来源

近年来,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非法入侵事件的激增,国内网络安全产品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种品牌的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产品等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最近几年,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出现,为网络安全产品厂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更高层次舞台,市场上,各种实现脆弱性扫描功能的产品层出不穷,发展迅速,标准《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已不能满足现在产品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配合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为系统等级保护在产品层面上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需要对该标准进行合理的修订,通过对该标准的修订,将更加全面系统的阐述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级。本标准编写计划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年下达,计划号20101497-T-469,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制定,具体修订工作由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1.2 参考国内外标准情况

该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18336.2-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第二部分:安全功能要求 —GB/T 18336.3-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第三部分:安全保证要求 —GA/T 404-2002 信息技术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产品技术要求 —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 —GB/T 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 —MSTL_JGF_04-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主机安全漏洞扫描产品检验规范 1.3 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修订组

2010年11月在我中心成立了由顾建新具体负责的标准修订组,共由5人组成,包括俞优、顾建新、张笑笑、陆臻、顾健。

2)制定工作计划

修订组首先制定了修订工作计划,并确定了修订组人员例会及时沟通交流工作情况。3)确定修订内容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 修订目标和原则 2.1.1 修订目标

本标准的修订目标是:对网络脆弱性扫描类产品提出产品功能要求、产品自身安全要求以及产品保证要求,使之适用于我国脆弱性扫描产品的研究、开发、测试、评估以及采购。2.1.2 修订原则

为了使我国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开发工作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本标准的编写参考了国家有关标准,主要有GA/T 698-2007、GB/T 17859-1999、GB/T 20271-2006、GB/T 22239-2008和GB/T 18336-2008第二、三部分。本标准又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遵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原则与要求如下:

1)先进性

标准是先进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网络脆弱性扫描类产品种类繁多,功能良莠不齐,要制定出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必须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标准,吸收其精华,制定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标准。本标准的编写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2)实用性

标准必须是可用的,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标准的编写是在对国内外标准的相关技术内容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3)兼容性

本标准既要与国际接轨,更要与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一致。修订组在对标准起草过程中始终遵循此原则,其内容符合我国已经发布的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2.2 对网络脆弱性扫描类产品的理解 2.2.1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

脆弱性扫描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它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网络系统组成元素(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详细的脆弱性描述和修补方案,形成系统安全性分析报告,从而为网络管理员完善网络系统提供依据。通常,我们将完成脆弱性扫描的软件、硬件或软硬一体的组合称为脆弱性扫描产品。

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分类

根据工作模式,脆弱性扫描产品分为主机脆弱性扫描产品和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其中前者基于主机,通过在主机系统本地运行代理程序来检测系统脆弱性,例如针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扫描产品。后者基于网络,通过请求/应答方式远程检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例如Satan 和ISS Internet Scanner等。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脆弱性扫描产品还可分为网络扫描产品、操作系统扫描产品、WWW服务扫描产品、数据库扫描产品以及无线网络扫描产品。

这是最基本的TCP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FIN+URG+PUSH扫描

向目标主机发送一个FIN、URG和PUSH 分组,根据RFC793,如果目标主机的相应端口是关闭的,那么应该返回一个RST标志。

NULL扫描

通过发送一个没有任何标志位的TCP包,根据RFC793,如果目标主机的相应端口是关闭的,它应该发送回一个RST数据包。

UDP ICMP端口不能到达扫描

在向一个未打开的UDP端口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许多主机会返回一个ICMP_PORT_UNREACH 错误。这样就能发现哪个端口是关闭的。UDP和ICMP错误都不保证能到达,因此这种扫描器必须能够重新传输丢失的数据包。这种扫描方法速度很慢,因为RFC对ICMP错误消息的产生速率做了规定。

安全漏洞特征定义

目前,脆弱性扫描产品多数采用基于特征的匹配技术,与基于误用检测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相类似。扫描产品首先通过请求/应答,或通过执行攻击脚本,来搜集目标主机上的信息,然后在获取的信息中寻找漏洞特征库定义的安全漏洞,如果有,则认为安全漏洞存在。可以看到,安全漏洞能否发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漏洞特征的定义。

扫描器发现的安全漏洞应该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对扫描器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扫描器的开发商大都自行定义标准,使得安全漏洞特征的定义不尽相同。

漏洞特征库通常是在分析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黑客攻击案例和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网络安全漏洞,人们还需要分析其表现形式,检查它在某个连接请求情况下的应答信息;或者通过模式攻击的形式,查看模拟攻击过程中目标的应答信息,从应答信息中提取安全漏洞特征。漏洞特征的定义如同入侵检测系统中对攻击特征的定义,是开发漏洞扫描系统的主要工作,其准确直接关系到漏洞扫描系统性能的好坏。这些漏洞特征,有的存在于单个应答数据包中,有的存在于多个应答数据包中,还有的维持在一个网络连接之中。因此,漏洞特征定义的难度很大,需要反复验证和测试。目前,国内许多漏洞扫描产品直接基于国外的一些源代码进行开发。利用现成的漏洞特征库,使系统的性能基本能够与国外保持同步,省掉不少工作量,但核心内容并不能很好掌握。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需要有自主研究安全漏洞特征库实力的扫描类产品开发商,以掌握漏洞扫描的核心技术。

技术趋势

从最初的专门为UNIX系统编写的具有简单功能的小程序发展到现在,脆弱性扫描系统已经成为能够运行在各种操作系统平台上、具有复杂功能的商业程序。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趋势。

系统评估愈发重要

目前多数脆弱性扫描产品只能够简单地把各个扫描器测试项的执行结果(目标主机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和补救建议等)罗列出来提供给测试者,而不对信息进行任何分析处理。少数脆弱性扫描产品能够将扫描结果整理形成报表,依据一些关键词(如IP地址和风险等级等)对扫描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但是仍然没有分析扫描结果,缺乏对网络安全状况的整体评估,也不会提出解决方案。

在系统评估方面,我国的国标已明确提出系统评估分析应包括目标的风险等级评估、同一目标多次扫描形式的趋势分析、多个目标扫描后结果的总体分析、关键脆弱性扫描信息的摘要和主机间的比较分析等等,而不能仅仅将扫描结果进行简单罗列。应该说,脆弱性扫描技术已经对扫描后的评估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脆弱性扫描系统不但能够扫描安全漏洞,还能够智能化地协助管理人员评估网络的安全状况,并给出安全建议。为达这一目的,开发厂商需要在脆弱性扫描产品中集成安全评估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应能够从网络安全策略、风险评估、脆弱性评估、脆弱性修补、网络结构和安全体系等多个方面综合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

插件技术和专用脚本语言

插件就是信息收集或模拟攻击的脚本,每个插件都封装着一个或者多个漏洞的测试手段。通常,脆弱性扫描产品是借助于主扫描程序通过用插件的方法来执行扫描,通过添加新的插件就可以使扫描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扫描更多的脆弱性。如果能够格式化插件的编写规范并予以公布,用户或者第三方就可以自己编写插件来扩展扫描器的功能。插件技术可使扫描产品的结构清晰,升级维护变的相对简单,并具有非常强的扩展性。目前,大多数扫描产品其实已采用了基于插件的技术,但各开发商自行规定接口规范,还没有达到严格的规范水平。

专用脚本语言是一种更高级的插件技术,用户使用专用脚本语言可以大大扩展扫描器的功能。这些脚本语言语法通常比较简单直观,十几行代码就可以定制一个安全漏洞的检测,为扫描器添加新的检测项目。专用脚本语言的使用,简化了编写新插件的编程工作,使扩展扫描产品功能的工作变的更加方便,能够更快跟上安全漏洞出现的速度。

网络拓扑扫描

网络拓扑扫描目前还被大多数扫描器所忽略。随着系统评估的愈发重要,网络拓扑结构正成为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拓扑扫描能够识别网络上的各种设备以及设备的连接关系,能够识别子网或

和增强级两个级别,且与“基本要求”和“通用要求”中的划分没有对应关系,不利于该类产品在系统等级保护推行中产品选择方面的有效对应。《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网络安全管理,从第一级就要求“定期进行网络系统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中的信息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从第二级开始要求“操作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网络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应用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和硬件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的要求,运用有关工具,检测所选用和/或开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按系统审计保护级的要求,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加以改进。”

本次在对原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对于产品本身的安全保护要求,主要参考了GB/T 17859-1999、GB/T 20271-2006、GB/T 18336-2008、GB/T 22239-2008等,以等级保护的思路编写制定了自身安全功能要求和保证要求。对于产品提供服务功能的安全保护能力方面,现阶段是以产品功能强弱以及配合等级保护安全、审计等要素进行分级的。通过对标准意见的不断收集以及修改,将产品提供的功能与等级保护安全要素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以便有能力参与到系统等级保护相关要素的保护措施中去。2.2.3 与原标准的区别

1)标准结构更加清晰规范,全文按照产品安全功能要求、自身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三部分进行整理修订,与其他信息安全产品标准的编写结构保持一致。

2)删除原标准中性能部分的要求,将原来有关扫描速度、稳定性和容错性,以及脆弱性发现能力等重新整理,作为功能部分予以要求,同时,考虑到原来对于误报率和漏报滤的模糊描述以及实际测试的操作性较差,删除了这两项内容的要求。

3)对于产品功能要求的逻辑结构进行重新整理,按照信息获取,端口扫描,脆弱性扫描,报告的先后顺序进行修订,使得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描述上逐步递进,易于读者的理解,并且结合产品的功能强弱进行分级。

4)对于产品的自身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充分参考了等级保护的要求,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级,使得该标准在应用时更能有效指导产品的开发和检测,使得产品能更加有效的应用于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

5)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增加了“安全”二字,体现出这个标准的内容是规定了产品的安全要求,而非其它电器、尺寸、环境等标准要求。

6)将原标准中“网络脆弱性扫描”的定义修改为“通过网络对目标网络系统安全隐患进行远程探测的过程,它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脆弱性检测和分析,从而发现可能被入侵者利用的漏洞,并可以提出一定的防范和补救措施建议。”作为扫描类产品,在发现系统脆弱性的同时,还要求“能够采取一定的准,结合当前国内外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发展情况,系统地描述了产品的功能要求、自身安全要求和保证要求。这些技术是在对国内外现有技术及标准进行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考虑了我国国情制定的。

本次是对原有国标《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重新整理了内容和结构,结合等级保护的要求重新进行了分级,在内容和结构上趋于完整化、可行化和系统化。4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实施建议

本标准是对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的详细描述,为生产、测试和评估信息过滤产品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将本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荐实施。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修订组

2012年9月

2.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 篇二

一、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二)性质:非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二OO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公通字[2007]43号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已运营(运行)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新建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在投入运行后3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主管部门向公安部办理备案手续。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应当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实施主体和权限为: 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主管部门向公安部办理备案手续;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自治区一级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及各区直单位运营、使用的信息系统,应当向自治区公安厅网络警察总队备案。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市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及各市直单位运营、使用的信息系统,应当向市级公安机关网络警察支队备案。

四、行政审批条件

无。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实施对象和范围是:不涉及国家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信息系统主管部门。

六、申请材料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

(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

(三)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同时提供以下材料:(1)系统拓扑结构及说明;

(2)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3)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或者改建实施方案;(4)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清单及其认证、销售许可证明;

(5)测评后符合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技术检测评估报告;(6)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意见;

(七)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意见。(提交复印件的应交验原件,复印件规格统一采用A4纸,以上提交材料均为一份)。

七、办结时限

(一)法定办结时限:10个工作日。

(二)承诺办结时限:10个工作日。

八、行政审批数量 无数量限制。

九、收费项目、标准及其依据

不收费。

十、办理时间

夏令时:早上8:30-12:00,下午15:00-18:00

冬令时:早上8:30-12:00,下午14:30-17:30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流程图.doc 附件1.行政审批流程图

2.申请书示范文本

3.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基本要求 篇三

1、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网络安全领导机构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机构成立情况;单位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职责部门和具体职能情况;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部署情况等。

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由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和日常巡视人员组成;安全小组职责部门为技术部,主要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实施等;我单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的日程安排,定期或

2、单位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视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考核情况;单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自查情况;单位网络安全工作经费是否纳入预算?单位网络安全工作的经费约占单位信息化建设经费的百分比情况等。

我单位网络安全工作考核已纳入到考核指标;单位严格落实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采取多种自查措施防范网络安全事故,总体上我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单位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经费预算,保证网络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经费约占信息化建设经费的XX%。

3、单位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执行情况

重点包括:是否建立了单位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是否依据责任追究制度对单位发生的网络事件进行追责等情况。

我单位建立了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主管领导负总责,具体管理人员负主责;本单位尚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如遇网络安全事件,会依据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4、单位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信息系统是否全部定级备案?单位系统调整是否及时进行备案变更?单位新建信息系统是否落实定级备案等工作。

我单位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政策和标准,已于20XX年X月完成单位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

5、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工作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和整改经费落实情况;单位信息系统恶意代码扫描、渗透性测试、等级测评和风险评估的安全检测情况;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单位网络安全保护状况的了解掌握等情况。我单位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经费预算和投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和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经检测,我单位信息系统总体安全保护状况较好,但也发现了服务器上存在的漏洞和网络防范方面的风险;针对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得出的各项风险,单位组织制定了信息安全建设整改方案,修补了服务器漏洞、加强了网络权限管理,使我单位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明显减少;通过全方位的安全测评,了解掌握了我单位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安全薄弱环节。

6、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措施的落实情况;单位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机房管理、设备管理、介质管理、网络安全建设管理、运维管理、服务外包等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管理制度的监督保障和运行情况等。

我单位制定了相关工作规范和有效的技术方案,确保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安全能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为保障网络安全工作的实施,建立了《人员管理制度》、《运维、机房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制度》、《介质管理制度》、《外包管理》等管理制度;我单位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7、单位重要数据的保护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数据中心建设情况;单位重要数据存储和安全保护情况;单位重要数据备份恢复情况,单位重要数据存储和应用是否由社会第三方提供?提供服务单位的具体情况等。

我单位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为XXX,均为双机热备工作方式,并配置了XX备份;本单位数据中心所有数据均设置为本地实时双机热备、XX备份的方式;我单位数据存储和应用均由本单位提供。

8、单位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开展日程网络安全监测情况;单位网络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建设情况;单位网络安全预警工作情况等。

我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监测,掌握网络最新安全运行情况;网络安全监测的主要手段有网络设备的报警检查、服务器的日志检查、服务器安全策略配置、安全漏洞扫描、物理机房安全检查等;我单位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网络安全监测,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预警,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

9、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和演练情况

重点包括:是否制定了单位网络安全预案?单位网络安全预案是否进行了演练?是否根据演练情况对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等情况。我单位制定了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公司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了演练;事后对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重建方面进行评估和修改,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单位网络应急处理预案。

10、单位网络安全事件(事故)的处置情况?

重点包括:是否明确了单位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报告和处置流程?年内是否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是否与相关部门建立了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等情况。我单位制定了网络安全处理方案,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事故)的逐层上报机制、事件(事故)处理流程和灾备的启用流程等;我单位年内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我单位根据不同的网络事件(事故)类型与各相关部门进行了交底,与其建立了相关的应急处置机制。

11、单位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国产化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等核心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比率情况;单位网络安全设备的国产化比率情况;单位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替换工作计划情况楼单位新建信息系统是否采用国产化设备;单位信息安全服务情况等。

我单位信息系统采用XX的数据库和服务器、XXXX操作系统、XX和XX的交换机,核心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比率为12.5%;网络安全设备采用XXNIPS、XXX、XXX;国产化比率为66%;单位认真研究制定信息系统“国产化”规划,新建的信息系统情况;单位网络安全设备的国产化比率情况;单位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替换工作计划情况楼单位新建信息系统是否采用国产化设备;单位信息安全服务情况等。

我单位信息系统采用XX的数据库和服务器、XXXX操作系统、XX和XX的交换机,核心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比率为12.5%;网络安全设备采用XXNIPS、XXX、XXX;国产化比率为66%;单位认真研究制定信息系统“国产化”规划,新建的信息系统会优先考虑国产设备进行部署,积极推进新建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进程。

12、单位网络安全宣传培训情况

重点包括:单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情况;单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岗位培训和网络安全员培训等情况。

上一篇:香烟的伤感句子下一篇:医药类高职专科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