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24-10-14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精选12篇)

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一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使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认识到了新课标改革的必要性。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

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基本经验,坚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体现为四个变化:(1)落实德育为先;(2)突出能力为重;(3)反映时代精神;(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三个特色:(1)强化了中国特色,如: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突出了时代特征;(3)体现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2011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在习作教学

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现在人们对字的书写的确令人担忧。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孩子们的作业里错字、别字随处可见。孩子们写字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如:对写错的字,马虎涂改,不喜欢寻找错的根源。这些种种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写字这个环节没有严格地抓。或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抓得紧些,到了中、高年级便放松了,高估了孩子们的自觉写字能力。

新课标(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如果现在还达不到这一要求,那就拿起笔来每天和学生一起写字吧。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阅读教学实现向语言运用的重心转移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读”得好会让人受益匪浅。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华丽的造作,没有表象的热闹。是用她那深厚“读”的功力感染着大家。可见朗读的魅力是多大啊﹗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四、习作教学强调与儿童生活实际的对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1版课标回归“习作”的定位,删去2001年版本中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有利于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扎扎实实打好作文的基础,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追求的是静下来搞语文、学语文、品语文。

五、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变

在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的改变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做了多方面的补充:(1)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综合性学习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

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2)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的指导作用。

(3)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

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 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4)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

应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七、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总之,《2011版新课标》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再一次深入的进行研读,我们才能正确把握住我们的舵,驶出正确而坚实的航线。遵循学科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遵循教育的规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二

一、合作:是学习方 式, 亦或是理念精神

“合作”在小语新课标中的精彩亮相是与自主和探究同时出现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反叛与超 越。显然, 合作以一种学习的方式在新课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在当今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运用得最广, 但是, 仅限于此吗?

探寻“合作”之源, 我们发现, 早在2000多年前, 我国的《诗经·卫风》中就指出,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学记》中记载,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谓之摩”。其中, “合作”的思想初见端倪。在西方,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昆体良、夸美纽斯等教育家对合作也有过自己的论述。实际上, “合作”成为当代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缕强劲的风, 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追赶前苏联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和对国内反种族隔离的呼声的回应。随后, “合作”之风席卷全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成为面向21世纪的四大支柱之一。

由此可见, “合作”一词在小语新课标中的出现, 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诉求, 大至社会上个人主义的盛行, 小至教学中人际关系的疏离, 都强烈地呼唤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于是, 当这种合作的精神投射于我们的小语新课标中, 就表达为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表现在教学上“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到学习结果评价的全过程”之中。也就是说, 合作精神是一个最为根源的概念, 它指引着小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方向, 指导着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行为方式。一方面, 是精神决定了行为方式 ;另一方面, 行为方式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所以, “合作”指向的并非只是虚张声势的花拳绣腿般的招式技巧 ;其最终目的, 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

所谓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是合作认知、合作感情、合作技能与合作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以这样一种宽阔的 胸襟再来反观小语新课标中纷繁迷乱的各种不同的“合作”表达, 幡然醒悟, 正是那种内在于心, 流淌于血液中的刻骨铭心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决定了我们外显的合作态度、合作方式与合作行为。

二、合作:是教学策 略, 亦或是教学技能

在当前学习小语新课标的热潮中, “合作”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 愈来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并想将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以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可是, 在我们拥挤、繁杂的课堂之中, 当合作的舞台被搭起, 合作的号角被吹响时, 坦率地说, 合作的效果与我们料想之中的相去甚远 ;一派喧嚣繁华过后, 我们看不到多少实质性的成果。

究其原因, 我们一直都在很肤浅地为合作而合作 ;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臆想, 效果一定会伴随着行为而来。殊不知, 任何一种策略的背后, 都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明确地说, 合作需要技能和技巧, 缺乏技能技巧的合作是低效乃至是无效的。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之一就是社交技能, 如倾听的技能、交流的技能、寻求反馈的技能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 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合作技能的教学”。

沿着这样的思路深入思考下去, 其实, 不仅限于学生, 我们的教师同样强烈地需要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仅合作学习中教师何时介入, 何时引导, 何时旁观, 何时激励, 何时参与探讨等, 无不充满了学问 ;更包括合作前的预备和合作后的评价等。毫不夸张地说, 在采用合作策略的过程中, 仅合作方法就有十几种之多 ;而现实的境遇是, 教师在组织合作的过程中, “相对而言, 组建小组, 选编学习材料非常费时费力, 有的评分机制和教学程序非常繁琐, 对教师要求较高, 令人‘望而生畏’, 因此很难为更多一线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而“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 合作经验和技能, 他们在面对合作学习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时, 往往束手无策”。所以, 真正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 一定是师生都形成了相应的合作技能。合作过程中教师教的技能和学生学的技能。仔细发现, 在小语新课标的字里行间, 明确强调着“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会合作”!

正因为如此, 以下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由于有了师生娴熟无痕的合作技能的介入, 显得是那样弥足珍贵且温馨可人 :

课堂上, 某教师请小组同学讨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和通分的应用, 全班同学很快进入了研讨的状态, 非常积极、认真。笔者被学生们认真合作的氛围所感染, 也不禁走到他们中间, 倾听他们的争论, 分享他们的见解。有两位学生神情专注, 一位在讲约分的过程, 另一位在认真倾听 ; 讲到关键处, 讲的学生拿起书本, 边写边讲, 讲得很耐心, 声音很亲切 ;讲完后, 听的学生翻到课后的练习题, 又把自己的想法结合一道题说给刚才讲的学生听, 这位学生边听边纠正, 两人合作得是那样自然, 那样专注。

三、合作:是消除竞 争, 亦或是促进合作

“合作”在当代的兴起源于美国, 这里面可以追溯出多种缘由。但是,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回应美国国内反种族隔离的强烈要求。针对当时尖锐的种族、民族和阶级矛盾, 当局希望借助于在教育领域推行“合作学习”来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黑人学生的地位, 优化校园内的人际关系, 并以此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当竞争愈来愈暴露出它的弱点, 个人主义走到穷途末路, “合作”应运而生。可以说, 从一开始, 合作就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存在。

当“合作”风暴席卷全球, 在上世纪80年代, 这一风潮正好满足了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需求。如果说, 应试教育强调不顾一切的竞争, 那么, 素质教育所推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彼此共享。在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特别提及“合作”, 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但是, 希望凭借“合作”这一副灵丹妙药来化解人与人之间所有激烈的互相竞争, 这一美好初衷能够实现吗?回望先行者美国实践的路径, 我们或许会有所启示。“合作学习策略对不同种族儿童之间的关系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但收效甚微, 不同种族的孩子仍然在自己所属的种族内发展同伴关系和友谊关系”。这也就是 说, 教师虽然依靠任务关联或利益共享等途径将孩子们暂时凑合在一起, 但互助合作是有限的 (仅限于短暂的小组关系之中) 和肤浅的 (形式所趋而非内心意愿) 。即使是某些卓有成效的组内合作, 组际之间也散发着浓厚的竞争氛围。所以, 合作学习并没有能够取消竞争, 只不过是用组内的合作来缓解尖锐的个人竞争 ;组内是合作, 组际是竞争。在某种程度上, 合作是相对的, 竞争是绝对的。

以一种更加清醒冷静的眼光来审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合作”热潮, 我们似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从对竞争带来的那种所向披靡的优越感的无限崇尚转向对 合作共赢中一种荣辱与共的和谐感的顶礼膜拜。我们很想单纯地拥抱合作而拒绝竞争, 但实质上竞争无处不在。那么, 面对这一现实, 在痴迷于合作的“合力”之时, 我们还要理性地看到竞争天生携带的“活力”本性。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既要唤醒师生通力合作的意识, 同时也要保持适度的竞争热情, 亦和亦异, 张弛有度。

四、合作:是普遍适 用, 亦或是情景制约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就是要培养学生四种本领,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合作”被赋予跨越世纪的战略意义。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了理论的支撑, 我们的教育实践走得也似乎更有底气, 合作学习漫天卷地而来。这时候, 我们不禁要问, 合作学习真的是一种可以普遍适用的理论或方式吗?

从一种宏观的视野来看, “合作”带有浓郁的文化色彩。美国白人本性好竞争, “物极必反”, 于是, 合作成为一种强烈的文化诉求, 美国需要用一种合作的精神来调和尖锐的竞争。当“合作”远渡重洋, 踏上我国的文化土壤, 一向追求“中庸之道”, 致力于“以和为贵”的我们, 在珍视“合作”的同时, 可能更多地需要激发我们民族本性深处处于休眠中的竞争的欲望。

从一种中观的角度来看, “合作”有物质条件的制约, 它更适合于欧美的小班化教学。当班级学生人数较少, 空间较大时, 学生合作时互相之间干扰较少, 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展。作为教师, 笔者有过一次在学校的教研会上分段讨论新课标的经历, 各年段的教师聚集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 嘈杂无比, 互相之间很难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以这种切身经历来回想我们有时多达八九十人的课堂中的合作, 深感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是困难重重。

回到小语 新课标 , 从一种更为微观的情景来看, “合作”也受学生的年龄、学生的性格取向、教学的内容、课的类型等因素的制约。当小语新 课标把课程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时, 10处“合作”中就有4处具体地直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还有一处明确指向学生作文的修改,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 虽然小语新课标中有3次提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当这种学习方式终究落到小语课堂的实处时, 是受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境制约的。于是, 至此才终于读懂小语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换言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能肆意地横闯小语课堂的天下, 再热捧它终究也只是多种学习方式之一。面对热潮,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境理智地淡定, 从容地选择。

3.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育 汉语 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应当秉承此理念,培养优秀小学教师。就此问题,我们研究一门语文方向的基础课——汉语基础,探讨它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衔接问题。

受中文系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当今汉语教学多是重视理论教学,脱离语用实际,学习者不仅有枯燥感,理解困难,甚至有人认为不够实用。如果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闭门造车”必然会导致“曲高和寡”。在反复阅读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深入小学课堂去体验和感悟教学过程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面向小学语言教学实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使教学变得更为实用有趣。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应要求其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并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马斯洛说过:“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达到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首要发展目标是: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小学教学。汉语基础课程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实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自觉地从“受教者”成长为“施教者”,并亲身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面向小学,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现行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教材很少考虑教学对象今后工作的需要,现有教材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是从理论到理论,很难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漢语和古代汉语的应用比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现代汉语知识要求比较详尽全面,如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现代文阅读鉴赏、口语交际等;而对古代汉语内容涉及相对浅显简单,只需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确定两部分的教学比重,现代汉语教学所用课时多于古代汉语,基本上按照2∶1的比例安排。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困难和理论性过强,且小学教学中不常用的知识,就忽略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小学教学中常用知识、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要详讲,达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以下具体谈谈如何把握语文的教学特点。

1.语音教学

新课标中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所以,传统教材现代汉语中有关“音位”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关联不大,可以删除;而汉语拼音的内容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拼音是学生识字的工具,入学新生必须集中学习六周左右的汉语拼音,具备独立阅读注音文字的能力。要知道,在现代汉语知识系统中是不涉及整体认读音节知识的,整体认读音节是为了方便小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案,其主要组成部分是:(1)平舌音与-i(前)拼成的音节(如:zi、ci、si)和翘舌音与-i(后)拼成的音节(如:zhi、chi、shi、ri);(2)《汉语拼音方案》中关于y和w的拼写规则(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不再涉及以上难以理解的问题,而直接把这16个音节定为整体认读音节,淡化零声母问题,简化了教学内容。

还有现代汉语系统和小学教学体系中,对于声母和韵母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中用两拼法和三拼法解决了复杂韵母的拼读问题,如:uan——u+an,使教学更为简单顺畅,小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2.汉字教学

新课标中,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汉字教学,特别是笔顺笔画的书写规则,偏旁部首分析,更是要规范严格,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顺笔画要求进行,避免课程所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脱节。这也应是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针对现代大学生习惯键盘,轻视书写的特点,必须加强训练。

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对于形象生动的文学教学,语言教学往往显得比较沉闷,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肯定会事倍功半。教师尽量少讲、精讲,讲一些关键内容,课堂中贯穿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而后,指导学生去观察研究,形成“精讲——多问——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也可以把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搬到大学课堂。既可以提前布置新内容的讲授,鼓励学生自己讲;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让学生畅谈个人观点,自圆其说。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熟悉知识、提高技能的好机会。列举身边的例子,更为亲切生动。如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很淑女”之类的说法,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呢?还有“土豆炖牛肉”是否为主谓宾格式,“土豆把牛肉给炖了?”这些问题存在于生活中,却又是例外,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现象的探索中总结发现规律。

汉语教学应该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切合实际、脚踏实地的,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所以既要努力做到“科学而有用”,又要做到“教学合一”,培养社会欢迎、能胜任小学工作的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1] 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 黄伯荣.现代汉语课的内容[J].语文建设,2002(2).

(责编 张敬亚)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由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大板块组成的,其中每一个板块都是由好几个小部分组成的。前言包括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实施建议分为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部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比旧的课程标准更为合理、清晰、具体、系统。第一部分 前言

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背景和目的。它强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且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的课程基本理念也是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它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除学习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要求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它还简要分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的完整性与阶段性,让人一看便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构成了课程目标。

在总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须达到的总体目标,有培养情感态度的,如爱国情感、社会道德、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领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营养;有发展思维能力、科技态度;有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如养成识字、阅读、习作、口语表达、查工具书的能力。

在阶段目标中,在每个阶段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都不同。

(一)识字与写字

由第一阶段(1-2年级)中的“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600-1800个常用字并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掌握笔顺、笔画,学会汉语拼音,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借助拼音读字,初步查字典”,到第二阶段(3-4年级)的“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500个常用字并会写其中的2000个字,熟练写正楷字,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会查字典”,到最后第三阶段(5-6年级)的“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写字效率”。这些体现了新课标的识字与写字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阅读

在第一阶段,感受阅读乐趣,初步学习默读,关心自然和生命,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在第二阶段,主要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初步把握课文和感受作品,体会句号与逗号,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在第三阶段,默读要有速度,阅读说明文、叙事性作品并体会其中的感情,体会标点符号,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1-2年级小学生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像中的事物,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受”;对3-4年级学生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而不拘形式,学会修改习作,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对5-6年级学生要求是懂写作目的,观摩事物,积累素材,写读书笔记,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习作。

(四)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第一阶段学生在口语交际上要养成讲普通话习惯、复述大意、较完整地讲小故事,表达要有信心;对第二阶段的学生要求学会倾听、质疑、转述、讲故事;在第三阶段,学生要学会尊重、理解对方,参与讨论,抵制不文明用语。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最新提出的。它要求1-2年级学生要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参与社区、校园活动;3-4年级学生要学会有目的地搜索资料,共同讨论,参与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学会合作,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家庭生活、学校中的问题;5-6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关注的问题组织演讲、讨论,初步了解查资料的方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符合各阶段儿童的年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内容难度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对教材的编写有了全新的建议,它确立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要求教材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符合学生的深信发展特点,内容宜精宜简,重点突出,同时教材要有开放性与弹性,给老师、学生、学校留下开发与选择的空间。

同时,实施建议对教学建议也有新的观点,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评价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者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人今后的行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评价。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评价建议也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它要求语文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评价,同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还要根据各学校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特色

1、增加了“综合性学习”。以前语文教学是为了语文而语文,现在注重拓展到其他学科,甚至引向社会性学习。例如,在学习“植树”一词时,课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或者野外去植树,在其中穿插生物知识和爱护环境的社会的意识。

2、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3、教材的编写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学生留下开发和拓展的空间,增强了教师和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

4、老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例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插图,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图中找出瞭望口、射击口、城台,并说说原因等等。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如在小组培育绿豆芽的活动中,老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分工,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6、教学评价多元化,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该注意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如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我们评,还要听听孩子们的说法以及老师本人的自我评价;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更不应该仅仅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还要看到他/她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当然少不了周围同学以及家人对该学生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评。

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足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的考试制度产生冲突,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教师为了评职称,学校为了升学率,他们可能会更抓紧语文知识的传授,增加小学生小学生的负担。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旧的标准相比变化很大,教师一下子很难适应,尤其那些老教师,也许其中很多人在想“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何苦要学这么多新花样呢?教科书是要用新课标的,但教法与理念还是用旧的好。”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过于理论化,缺少实例,不易理解。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

5.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五

学习体会

三店街宋寨小学

王贵元

我参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6.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在2012年3月15日的下午,我参加了兴庆区教研室教研员宋光琼老师组织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教材解读培训”活动。经宋老师介绍,此次活动是教研室在选拔了几位优秀的教研组长先深入学习了新修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再结合本册教材编排特点及鲜活课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然后召集各学校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分别在十一小远程教育室进行本年级的语文教材解读培训活动。我们于3月15日下午齐聚十一小多功能厅,聆听了来自满春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张春艳老师对六年级语文教材的解读。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2、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7.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七

教师:柯继江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3.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4.能使用毛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慨,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思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通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河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8.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八

新的一学期开始,学校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好新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学校组织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好多地方远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也从中清楚了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去做什么.这里就将学习的体会做如下总结: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新课标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病句和错别字的订正,可以从招牌、标语、广告、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3.新课标中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要摒弃旧理念,树立新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要积累性阅读、信息性阅读、审美性阅读。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

4.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文课堂要提倡积累应用,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可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5.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

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10.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十

这几天闲暇之余,我再次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针对四年级的教学方面具体收获如下:

一、识字方面: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中年段课标对识字写字的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通过读《课标》,我知道了四年级语文课上识字要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要经常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该年段老师不在是手把手地详细地指导记字写字,而重在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重在检查,鼓励,但关键的字的教师一定要适时点拨,指导并纠正,改变了方法,但目标不能变,仍要扎实地识字写字。关于书写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导,而要重在格式的指导等。

二、语文能力方面:加深理解,复述体会

中年段《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中提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可见中年级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背诵积累,而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概括能力,表情达意,感受领悟,复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备课时每一课时都要找切入点对孩子的能力加以提升,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背诵古诗文,好词好句,美文经典等,经常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课,进行引导,让语文课上的语文能力有所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准。

三、习作方面:乐于表达,勤于收集,片段为重,具体生动

中年段《课标》对习作的要求中提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习后,我知道了,学生作文一定要培养写作的兴趣,树立信心,教师要多想点子加以引导,关注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他们也树立习作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有了生活,文章才言之有物。

另外,我觉得要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他会写,写得好,他兴趣就浓了,怎样才能会写?我觉得要注重学生片段描写的指导,要有细节描写,所以每篇作文都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1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十一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 1 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学习独立识字。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兴趣。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 2

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1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

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下略)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3

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判断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试题解读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

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 4

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3、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4、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6、(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

7、(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核心。

8、(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9、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于(认读汉字)和(查字典)。

10、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

二名词解释

1、素养: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2、学习: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团队精神。

4、体验学习: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未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新课程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 6

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测试题答案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答:素质教育的定义界定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有化、吸收,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相应的能力得到提高,注重能力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行之有效。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Ⅱ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3)民主化; 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答案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 8

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整为第(二)学段阅读目标。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 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3、(2)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A、朗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简答题。(共15分)

1、请简要谈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8分)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

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7分)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 8 分,小组成员学习目标不明确或难以实施。第二,没有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第三,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四,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五,为合作而合作,不该分工的分了工,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不顾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六、论述题。(15分)

1.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学情,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2、教学内容要正确 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座

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 9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4、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

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十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系列的论述已向我们展示语文课已经一改过去的灌输式,结论式的课程活动模式,应该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和实践,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当象阳光照到水晶上一样,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阳光的照耀,发出其本身的光芒,让课堂成为展现师生才华的场所。

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活的前提

《新课改》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清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终点站,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定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这样使得课堂真正活

起来。同时,在课堂上以现代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乐学”的境界,带入“逸而功倍”的境界,带入了一个知识博大而丰富的境界,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谐、平等、融洽的情感纽带,创造出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课堂教学才会充满乐趣,展现生命的活力。

二、动中有静,超越书本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包括每一个动作、手势,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不能让学生一节课都处于“动”中,什么环节宜动,什么环节宜静,教师都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时时处于“动”的亢奋之中,得不到休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易受教材影响,把教材奉为《圣经》,变为教材的奴隶,教材上讲的教师去照搬,教材上没讲的教师想也不敢想;教师处于搬运工的配角色,教师尚且如此,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学会倾听,大胆创新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应形成一个共识——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让学生在学会倾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学会用眼睛注意课堂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的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应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发言的结果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对自己的疑问一定

要说出来,同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抛弃按部就班的方式,让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充满激情的与创意过程。学生能不能创新,关键看教师,如果教师能有一点创意,有一点创新就会在更大范围影响全体学生。教师创新的星星之火,可以在整个课堂上形成燎原之势。一个创新的教师可以带出一批头脑开放,富有创意的学生。

四、鼓励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进行大胆,尊重学生的思维,学生存在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会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学生答案的同时,要轻易去打击他们约束他们,要让他们知道他存在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不会受到剥夺和打击,随时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重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五、尊重学生学会以鼓励,让学生“笑”起来

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长久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会尊重学生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特长,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捕捉“亮点”,肯定

他们,以教师的激励语言,激励标志、图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如“你的回答很精彩”,“你真是进步最大的,最棒的”,“你的胆大心细,真让老师佩服”。等等激励的话语,犹如一丝清风,一股甘泉入生心扉,潜入心田。从向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笑”起来,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觉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最安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正如心理学家盖兹 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一篇:出租汽车聘用合同下一篇:企业食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