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报告有感

2024-08-24

听李镇西报告有感(精选10篇)

1.听李镇西报告有感 篇一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钟诚

12月20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国知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在会议中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完讲座回来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都浮现出李老师当天的精彩讲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对自己班级所做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赋予一个班级的灵魂。这个灵魂我称之为“爱”。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教育,对教育做了明确的阐述,现我一一道来。

教育,是一种传递。

教育,就是爱的传递——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散发爱。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说的,他第一次去给一个班做班主任的时候,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就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爱,而不是恨。

教育,是一种尊重。

我听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对于学生的尊重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现在的老师经常以“我是为你好”或“严师出高徒”之类的理由剥夺学生的尊严。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尊重他们就是要在乎他们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当李老师讲到教育,是一种博爱时,我才发现原来之前我一直都不算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我以前在教孩子时总会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听了李老师的讲话我才明白什么叫“有用”的人。我们如果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怎样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也经常打电话给老师“我的小孩成绩怎么这么差呀?”等等话语。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是我们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得把孩子们培养成善良、勤劳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李老师出示了这么一段话:“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第一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我这工作的几年来,我到底是把什么放在了第一位。仔细回忆了一下,我还是把孩子的成绩看的比较重,也可能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虽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涉及到他们素质方面的培养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在培养孩子素质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在我带的班级还没有“灵魂”。所以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首先工作重心是赋予这个班级一个“灵魂”。

李老师讲课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如何从一个班主任转变为一个名班主任。他提到几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指的是每一天平凡的教育行为——上课、谈心、带班、处理突发事件。他还说老师们要具有研究与创新精神,把每一个班都当做试验田,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研究课来上,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完整的宇宙来对待。再想想我自己在带班和教学过程中,真是没有一样做到了啊!

不停地思考,思考一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尤其是对自己错误方面的思考。通过思考把每一种错误变成一笔财富。这里他说的错误我把它理解成教学方面的错误和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如:孩子今天没有带红领巾,没穿校服,没做作业。我们不顾学生面子大声责骂,呵斥等。其实这都是错误我想我在以后带班过程中,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停的阅读,李老师说若不读书----为师看,你无以教;为人看你无以话,再回想我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我们没不读书的动力。我想今后我是得多读书。读李老师推荐的书如:《育人三部曲》《陶行知教育云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等等。

不停的写作。李老师说不停的写作能使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是啊。如我们班50多名学生就是50多个故事。如果我每天都能记下今天在我们班发生的故事。那10年,20年以后再翻开今天所记下的故事。那将多令人怀恋。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每一个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一起编织生命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就是幸福的老师。这就是李老师的话。最后他又把问题抛给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我们要把怎样的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直到此刻我的脑袋里依然环绕着这句话。这句话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这句话也将永远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

2.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篇二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正文:听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 李老师说:“理想与责任,体现于培养现代公民,给每一个人以尊严。”“尊严”是个比较严肃的词语,李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写到:“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所以说,尊严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给与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能不能保守得住还是要靠个人的修行了,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尊严,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关爱,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对“爱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尝试着去做得更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认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种品性:善良!心存善意,才会真心待人接物,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说到“善良”,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学校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向善!明天的论坛主题就是:向善,我们能做到……我认为,一个心存善良的人,他能做到的将会不胜枚举,而每件事情都体现出他善良的品质,“爱”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爱,既是他的教育手段,也是他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师在精神上就征服了学生!相反,一个没有善意的教师,将会怎样面对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而那些学生对他的反馈又将是什么?李老师今天也提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着呢!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身正为范,就借李老师的话结尾吧: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吧!

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 篇三

在读了李老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我尤为佩服李老师的讲课,敢将一堂语文课讲得像一堂政治课,恐怕除了李老师外,敢这样做的人没有几个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将各门学科分得很清楚,目前高中生学习的所有科目都属于基础科目,彼此之间相互交叉是正常的。在我记忆中,我当时在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感觉这片课文很枯燥,没有意思,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今看了李老师的课堂实录,不由得佩服,远来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乡李老师这样来上。李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无定法,要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要心系学生,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不要控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地位。

正如李老师所说“我已经开始注意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时李老师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中的一句话,这也是李老师教学不同于常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李老师讲课,学生可以自在坑堂上畅所欲言,李老师毫不加以干涉,不管时学生多么细小的创造思维,来老师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是李老师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我们教师上课时,总是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万一在学生有稍许跳出了自己的情景安排,也总是千方百计的加以干涉,把学生拉回自己安排的情境中来。更有甚者,在教学时设置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调调进去,然后体现出自己的教学亮点,而且将此举视为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这种老师就是没有尊重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李镇西老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自身的素质过硬上。自身素质过硬表现在两点,一是知识渊博;二是备课详细;三是应变能力强。李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应对自如,当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经据典,或者引用名人名句对学生的观点做以补充。这些能力就体现出了其确实是博学的,而且应变能力强。自己学的很多,切实做到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的境界。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经常充电,这个充电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提高,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备课要备到李老师的程度确实不易。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愿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既定模式往下进行,而不愿意,也是不敢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备课不充分,怕自己驾驭不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自己认真的备了课,将一切知识点都备透备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完全做到收发自如,就不怕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生动,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看完李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发现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少单独曲江截止是点,包括生字词在内,都是问学生,学生相互回答问题。“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你说应该读什么”,“大家认为他说的对不对”,等一些语句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就是的课堂上完全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问题往往在学生的相互疑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知识掌握的牢固,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在课堂上很重视“成功教学”的技巧。在整个教学实录中,很少看到李老师说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不对,他总是说“你回答得很好”、“这个问题李老师都没有想到,很好”等话语,即使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确实回答错了,李老师也会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认可,这样积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尽头。试想哪有不喜欢被老师表扬的学生。

李老师在讲课时,时刻注意情感目标的渗透,再李老师的课堂上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在《沁园春雪》的教学实录中,他敢于就自己的理解指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中的“谁”应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的“自由”,认为权威解释“谁”应是无产阶级是不确切的,自由之花才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终极目标就是平等、自由、和平。

李老师把握住这一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指出“只有民主和科学的制度,才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这就是政治文明”。他的这番论述,已经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涵,完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面。李老师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正如魏智源老师在它的听课评论中写到的那样:“一个突出的印象,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思维活跃,整节课都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

李老师作为一个特级语文教师,确实有其教学特色,他的教学优点值得我们慢慢慢慢地区揣摩和品味。李老师的教学我认为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以人为本、素质过硬、备课认真、学生为主、重视创新。上面所写的只是我的一点皮毛见解,也许并没有领悟到李老师的教学真谛。

4.李镇西报告有感 篇四

殷慧超

在教师专业发展专家报告会上,李镇西博士做了题为《教师的人文追求》的报告,以一张充满笑脸的不经意间拍的教师照片和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老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话开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实例,从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情趣与浪漫、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五个方面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李老师的讲座又一次唤醒了教师们的教育梦想,再一次启迪了大家的教育灵魂。通过这次报告会,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不平凡,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做为一名教师,要始终不懈怠,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李镇西博士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语言平实,生动幽默,不时激起听报告教师的阵阵笑声和热烈掌声,教育实例不时激起在场教师的心灵共鸣。

在情感与理想这一部分,首先讲到教师应该有一份平凡的幸福感,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在刚毕业的陈诗音老师的例子中,“老师,我们会想你的”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着多少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在教育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回想自己,在上个周三的课外体育活动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贴膏药”的游戏,中间有一次我被抓住,换我抓学生,我跑了好几圈才抓住那个学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很累”,现在想来那语气中也是包含着对

老师的关心,但是在当时我确并没有特别在意。

教师的工作是在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事业,李老师的报告不是教唆式的讲大道理,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和教育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报告中的郭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学生对她依依不舍,非常信任他。别的老师都放弃的一个很调皮的男生,最终被她转变了。这更让我明白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老师不放弃,再调皮的学生也有可能被转变,但是如果老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再有希望变好,可能因为老师的放弃他也最终放弃自己。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

5.听李凤遐老师的演讲有感 篇五

全南二中胡艺花2013、10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去佛山参加了北师大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含中职)德育管理与班主任思维创新高级研修班”。两天的时间,听了四位专家的讲座。在听了李凤遐老师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演讲后,我感觉收获颇多,很多我做班主任的困惑和疑问,都在这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中得到了解答。以下是我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的一些感想。

刚刚拿到这次学习的课件资料时,上面有讲座专家的资料。同行的叶常青老师就告诉我们说这四个专家之一的李凤遐老师的讲座他上半年在赣州参加班主任培训时已经听过了。而且告诉我们,就是那个讲“要想身体好,班主任当到老”的老师。大家听了都说是这个老师,印象深刻啊。因为上半年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来做总结时就特意提到这句话,当时在场的班主任都笑了。大部分老师觉得这个李老师是不是太夸张了,因为我们都觉得当班主任又苦又累,钱又不多。都巴不得不要当班主任。只有说当班主任身体变差的,哪有当了身体好的。

当我们看到李老师时,就知道她并没有夸张,是我们错了。李老师原来在徐州一中,现在她虽然退休了,但退而不休,在上海一所中学继续当老师、当班主任。仍然喜欢站在课堂上,仍然喜欢当班主任,仍然是充满工作激情,仍然愿意倾尽所有的爱,爱到满园花开!

李老师在讲座中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件痛苦的工作,而应该是给人以享受的工作。前提是我们要热爱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把当一辈子老师,一辈子班主任作为我们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在李老师的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李老师当了31年老师,30年的班主任,期间她有多次从政的机会,但她却都放弃了,她选择当班主任。而她当年的同学大部分都在领导职位上了。但她从未后悔过,也丝毫没有感到当班主任有什么痛苦,反而感觉很快乐,她的笑容是那样的真挚。从她获得的一个个荣誉中,从她的学生的一封封充满尊敬与爱戴的来信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她做班主任的快乐与幸福。李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收获的是与学生建立起的深深的师生情,还有孩子给予她的深深的感动。当班主任,不仅可以收获事业的成功,同样也可以收获家庭的幸福,她带给学生的感染与示范作用,同样也回报给她的家庭。李老师和她的丈夫都是教师,在他们的影响下,李老师的儿子学业有成,他们的家庭温暖而和睦,让人羡慕。绝不像我们平时所听说的那样,当了班主任自己的孩子都没人管,老人也没人照顾,以牺牲幸福换取事业的成功。她用事实向我们诠释了当班主任的幸福。

我们不喜欢当班主任,或是没有用心去当,或是没有方法,花了力气没有成效。观察周围的班主任,很多成绩是靠牺牲自己的时间和身体健康换来的,要不就是靠高压政策管出来的。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当班主任就是要勤奋,要多花时间。从这些班主任身上,我们确实看不到什么幸福。这也是我的困惑所在,如何能把班级带好,同时还能体验到作班主任的快乐。

可惜半天的时间有限,我们还来不及听李老师仔细讲述。我只能从课件资料中了解。李老师的“非常6+1”的方法就是答案。“非常6+1”是指平等,尊重,理解,宽容,信任,自律加一流的课堂教学。李老师说的好“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品德和学业,学生关注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

有真正的去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过于功利化了。我们每天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分数,是否遵守纪律,何时想过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关注的方向都已经偏了,哪里还能谈什么理解,宽容,和信任呢?我们甚至面对学生时,都是一副冷冷的面孔,连微笑都很少,还谈什么平等与尊重呢?李老师通过展示她学生的来信,从另外的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教育。也展示了在这种充满爱的教育下,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后,李老师提出,我们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还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班主任不仅要有魅力,还要有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对我们产生敬佩与爱戴之情。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才利于我们顺利的实施教育。我觉得,一流的课堂教学光有先进的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也是不行的,同样需要爱学生,把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教学合一,这样才能达到一流的教学效果。

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有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学生都很乐意听课,可是教学成绩却并不好,应该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行。

6.假期学习李镇西有感 篇六

杨正勇

假期通过视频学习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使我能深刻体会到,班里的后进生给课堂给教师带来的许许多多问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转换后进生这是一个十分痛苦而又反复无常的过程,下面就观看这次讲座谈谈我的一些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7.读李镇西“爱心教育”有感 篇七

读李镇西“爱心教育”有感

读着,读着,我一再地激动不已,心潮澎湃,为李镇西老师的真诚话语和一颗赤诚的心—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对你的学生这么好?”他说:“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我这是在还债呀!”当人们一再地问他:“为什么要写《爱心与教育》?”他说: “因为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他牺牲无数个节假日,花费精力财力,带孩子们去游山玩水,观察世界;周末,把学生轮流请到宿舍包饺子、煮火锅;在电话日益普及的今天,仍坚持按学号轮流去学生家里家访,把质朴而真诚的爱送到孩子的家里、心里。为每个学生送生日礼物、为家境困难的孩子悄悄送上急需的钱物,为烦恼痛苦的孩子写下一封封呵护心灵创伤的信件„„我无法一一例举他对学生的爱,那种平等的、民主的,用心灵赢得心灵的爱。他用他的童心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滋润着孩子们的童心。李镇西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他在向学生播撒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收获着学生对他的爱。所以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和体会到一位成功的教育者的幸福——一种来自于爱的回报的职业幸福和享受。看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也为他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而叹服。就像他说的“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作‘情感’,一个叫作‘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因此他不断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他把阅读当作洗脸刷牙一样的必需的生活内容。他不仅读了大量的专业性书籍,包括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同时大量阅读人文性的书籍,包括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他更是仔细阅读、领会深刻,并付诸实践。我想他的善于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反思,就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不懈读书尤其让我感到惭愧,惭愧之余,唯有不断地提醒自己——读书,读书,学习,再学习。

8.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篇八

秦敬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由得为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所感动,他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践行着一个教育者的爱心之旅。面对实践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他在读书、思考和尝试中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目标的理解,不是成绩单、分数或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李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是围绕人的教育来开展自己的活动。从教之初,他也是凭着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工作,在向大教育家学习的过程中,他坚持不懈地追随自己的精神偶像,坚持写教育日记,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渐渐成为一个自觉思考和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成长之路和应有的品格,看到了教育者爱的力量。

对于教育改革的认识,他提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和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思想各有不同,风格各有千秋,但是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是教育者的爱也不同于世俗的爱。爱学生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一种角色意识,一种教育手段,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的流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微不至、不由自主地表达出来,课堂上的互致问候,课余的活动和辩论,生活中的关心和提醒,生日的祝福,他对学生无私的爱,必然赢得了学生爱的回报,他时常为自己的学生所感动着,如他所言,“我在从教多年,和学生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学生的心灵倒比我们教育者纯洁得多,高尚得多!学历、阅历、经历等是我们成熟起来也冷漠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应该向学生学习。”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一个个在爱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和民族将会怎样令人向往,身处其中的人又会怎样幸福!

9.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九

李镇西老师说:“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在每个宁静的夜晚,当我捧起李老师的书,穿越秋水,穿越声音,穿越一条不息的时间之河,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被打开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逾越。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我一直独坐在岁月里守望着心灵的稻草园,开卷有益也罢伤感也罢,快乐也罢,满足也罢,追求也罢,都在生活中不停的唤醒着自己,要以充实并从容的心态回车键做一名好老师。在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被誉为“当代陶行知”、“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是目前国内各类大型教育论坛人气最旺的名师之一,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李镇西报告会大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于是,怀着崇敬之情,我认真品读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只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不但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了好几遍,并且买了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把书中触动我心灵的的文字工工整整地记录了下来,一遍遍的细细品味,因为这样一本书,李镇西老师不折不扣地成了我的偶像!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饰,李老师用最平实,生动而又充满激情的文字,记录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也受到了莫大的激励、鼓舞,找到了青年教师成长和提升的方向。《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的灵感和感触很多,现只针对其中一点,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体会。

书中有一段话,给我很大震撼:“爱孩子是一种教育者得的责任,它与师德直接相关。爱孩子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它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平心而论,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是这样一种“爱不公平”的老师,尽管出于职业道德,对待优生和差生的态度不是反差太明显,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承认我是偏向那些优生的,他们聪明,守纪律,学习好,叫人怎能不喜欢?对比那些叫人头痛的捣蛋鬼、迷糊虫,我心里的天平自然就倾斜了。而李镇西老师,却把转化差生当成了一个个教研课题去研究。他不歧视,不训斥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而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加上一些机智的策略去改变他们,那一篇篇用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后进生转化日志,看得我几度哽咽。书中有一个顽皮的孩子叫“万同”,父亲在狱中服刑,母亲暴戾、愚昧、懒惰、颓废,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毒骂和暴打。李老师决定去家访,当他从“”那肮脏、阴暗、散发着霉臭味的家里和母亲一句句“小兔崽子”的责骂声中走出来时,泪水顷刻模糊了双眼。李镇西老师在日志中写到:小万同生活在这样家庭里,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此后,他着手感化和改变“万同”,并为他写了一百多篇教育日志,直到孩子初中毕业。后来很多读了这本书的老师纷纷写信询问“万同”的情况,李老师在后记中说,万同后来辗转去了北京,现在是一名神气的通讯兵呢....可不是吗?教师的教育可以毁灭一个孩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孩子。倘若不是李镇西老师那博大的爱,谁又能料到,孩子会不会误入歧途,毁掉一生呢?

李老师说:“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的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原来的一个学生叶沐曦,并感到深深的愧疚。叶沐曦冷

傲、固执、桀骜不驯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孤独,渴望被人关爱。刚开始,我还很有耐心,与家长交流,和孩子谈心,又通过班会课创造机会让他融入班级,感受集体的温暖。我刚刚为叶沐曦的改变而感到欣喜之时,接下来几周他却又做出了忘写作业、掀桌子打架的事件,让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我狠狠地说了句“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再也不会相信你”,叶沐曦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去,从此,他又放任自己做回了以前的自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看了李老师对待问题孩子的做法,我为自己这么草率放弃对叶沐曦的教育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好几个晚上,叶沐曦最后那无助和暗淡的眼神始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让我备受折磨,我想,现在已经上初中的叶沐曦,是否还在记恨我呢,如果我当初像李老师那样,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孩子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吧,也我也不会在多少年后的今天,为自己从教之初的草率和无知而备受折磨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如今,我依然遇到不少让人头痛的学生,就像现在的一年级,但是,因为李老师的影响,我已沉稳了很多,好多次忍无可忍都被理智所战胜,我明白,给孩子多一次爱的机会,他就会向成功多走一步。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李镇西老师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后进生降低要求,使他能够找到一点成就感,满足他一次次的虚荣心,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他向上的信心。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李镇西说: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带着爱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并平等播撒自己的爱,让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后进生,都能平等地沐浴到教师爱的阳光,引领所有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0.听李庾南教师讲座有感 !! 篇十

许风梅

在我们学校举办这次活动之前,我想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只知道李庾南老师是教育界的一朵奇葩,当了半个世纪的班主任的75岁的老师,但具体李庾南老师长什么样?到底有哪些壮举不清楚,也没有概念,只是觉得七十多岁还能站在讲台上挺了不起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但是当我看见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教师,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时,我心中就再没有了疑惑只有钦佩,对我来说李老师就是一位圣人。

我静静地倾听着这位圣人的温婉叙述,她告诉了我们一个坚持教改33年、当班主任53年的人民教育家对教育的执着。她的执着让我感慨万分,她没有大学文凭,17岁高中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一站就是几十年;没有行政职务,至今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听着她老人家讲述着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经历着不同的事情,但有一点事没有变化的,就是对学生的爱,对这份职业的爱,所以,她不断的追求,顽强的拼搏,不断的超越自我,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教学创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真谛是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教学要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要以学定教,要启发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这种气魄让我折服,感觉这哪里是一个75岁的老人,分明具有风华正茂的风度啊。

此时我的内心除了敬佩之外,作为一名同行,我被李老师的敬业、执着、淡然所感动,我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如果自己做到了这样的成绩,头顶这样的光环,也能够向李老师一样,继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吗?我想以我现在的资历我不可能做的那么成功,也不可能有那样豁达的心胸。但是李老师她做到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她,能使得她傲视一切,我想是对学生的爱,一种超越一切的大爱。这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李庾南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她说:“我的一生同“尝试”两字结下不解之缘。我没有读过师范却要当小学教师,高中才读半年却要考大学,还是大学生却要编大学教材,没有读过数学系却要当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理论界崇洋之风太盛我却搞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我什么都敢于“尝试”。我用了

40多年时间进行“尝试”教学研究,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又因执着于“尝试”教学研究而成名成“家””。从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我觉得做老师首先要把它当作职业,这是我们的职业,说的朴素一点是一个饭碗,这个饭碗是要的,但是不能止于饭碗,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事业来做,当作事业来做的时候,我应该要去思考,我应该要去创造,我应该要去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尝试”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年轻教师的优势,大胆的创新,多于学生交流、讨论,探讨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生活。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教师这份职业本就是一份良心活,我们应该要做到一个老师最起码的本分:一是“做”一个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能和他们交心的教师,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二是“做”一个让同学们佩服的任课老师,上好每一节课,上精彩每一节课。努力当一名好教师,热爱这份看似并不起眼的职业。

从李老师的经历中我想我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的岗位,这岗位是不容易的,这个岗位是崇高的,因此首先要热爱。热爱了才会珍惜,珍惜了才会奉献,奉献了以后要争取成果。

上一篇:镇安全生产工作交流会下一篇:优秀指导教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