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2024-10-06

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共20篇)

1.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一

教研科研活动总结

本次教科研活动已顺利地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懂得学习和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不断交流参与集体备课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背景及宗旨。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校地处偏远,师资不足,年轻教师肯学上进可塑性强,但教学经验却不足。年纪稍大些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却又有些落伍。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在去年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集体备课进行规范,通过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教科研活动的打磨让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从而使我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为了保证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紧急出台教科研活动方案,按照学科特点成立了备课组,确定了备课组长和各年级分管领导,同时组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了理论学习与集体备课操作及资料整理的专题培训。这样以点带面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三、细节入手,寻求突破。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精心筹划,细节入手,小处着眼,有力地保证了活动的有效落实。

1.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理论学习以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交流,共同提高。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集体优势。这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2.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集体备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中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集思广益。

3.互听互评,成果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运用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更注重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之后,组织其他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案。

然后在小组教师间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特别是利用在我校执教市直教师这样的优秀资源,为我校老师上观摩课,让老师们直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执教手段。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都感觉受益匪浅。

教科研活动虽然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校集体备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备课效益大大提高。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真正体会到了不断学习理论和集体备课的好处,认识到活动不仅可以让老师通过集体的智慧打造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还可以提供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的交流平台,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相信我们今后能逐渐地将学习和集体备课当成一种习惯,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研究交流、互动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打造高效的课堂。

2.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二

语文教师要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以语文的教学科研活动开路, 要始终如一的把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研究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 努力做到把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纳入语文教学研究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语文教学研究课题化的过程, 不能把二者分开, 具体来说,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 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 加强语文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以此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对语文教学思想加以分析研究, 深刻了解其内涵, 使语文教学的方向按照所规定的轨道达到预定目标, 同时, 在教学中还应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俗话说:好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费时费力、事半功倍。我们知道教学本身可说是具有艺术性的。一堂好的语文课,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关键所在。而且“教无定法”, 同样一篇课文, 学生不同, 基础有差异, 那么教学的方法也需要相应变化, 所谓“备课又要备人”, 正是这个原因。这样, 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施教之前, 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选择最佳方案。总之, 对语文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科研型教师的起点, 这个起点, 心中有了底, 方向明确, 方法恰当, 我相信就会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教学之路。

二、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这是科研型语文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基本功。有些人轻视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 以为写作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 无异于写一般的教案, 这是一种误区。写作教材研究性的文章与面面俱到、条块分割、结构松散的教案不是一回事。好的教材方面的研究性文章, 应该是源于对教材准确无误的把握和理解, 尤其是把精彩的内容、精深的思想、高潮的写作技巧或对教材内容的独到见解, 用生动准确的语文文字和结构严谨的文章表达出来。许多优秀的赏析性的文章几乎找不到教案的影子, 这种文章的写作难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教案的写作难度, 可以说写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 是写语文研究方面文章的基本功, 没有这个过硬的基本功, 要做一个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谈何容易!

三、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专题研究, 并力争把这种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语文教学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材教法、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基础研究。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专题性研究, 这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是基础研究的提高和升华, 是不可缺少的拳头产品。同时, 我们还应该用论文的形式把研究成果写出来, 这是科研型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教学一线的许多教师, 一辈子爱岗敬业, 勤勤恳恳, 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 但是由于不善于动笔写文章, 或缺乏语文教学的科研能力, 临到退休, 也只有备课笔记。要想成为名师, 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学研究成果。写论文的过程, 就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 也是不断提高自己语文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过程, 更是不断体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的过程。

四、坚持博览、精取的读书方法及勇于实践, 不断探究的精神。

做学问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 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广泛地读书, 包括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 以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但知识无限, 学问无底, 这就要我们在读书时, 坚持博览精取的原则, “精”就是知识的精华部分, 是对自己科研非常有价值的知识, 所以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做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 这些就是博览精取的结晶, 是知识仓库的精华, 是科研型语文教师治学的精神食粮。

不断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不断探究, 这是成就科研型教师必须坚持的, 同时注意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这不仅表现在对教材作品的评价分析上, 而且还表现在预见未来潮流、指出教材谬误、洞察学生潜能等方面。

当今教育的提高与改进呼唤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走在科研的前端,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坚持不懈地努力,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科研型的语文教师!

摘要: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科研型的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材的研究, 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专题研究, 并力争把这种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坚持博览、精取的读书方法及勇于实践, 不断探究的精神。

3.语文教科研腐朽文风几时休 篇三

华夏儒学开山鼻祖、东方教育“形象大使”孔子如果活在当今时代,想评职称,即使“混”个讲师,恐怕也不够格。且不说领导关系,也不说论资排辈,就是教科研成果这一硬杠,都会让孔老夫子遗恨一辈子。谁让你的教育观散在《论语》字里行间,而规范的学术论文一篇也没有,更谈不上专著了。量化考核结果,教科研只能算零分,想评职称自然是痴人说梦了。

孔子自然不明白眼下应赶的“新潮流”:第一、学术论文要注“水”长“膘”,长篇累牍。字数不足只能显示自己浅薄,文字短小不足以表现自己博学。只言片语只能是街头巷尾黄口小儿闲扯,会贻笑大方。第二、学术论文要“浅”入“深”出,故弄玄虚。大白话是下里巴人,不登大雅之堂,即使浅显的道理,都需深奥的包装,让人看得云里来雾里才是高明。比如“赏花”要说成“调动主体感知力、想象力,使自我视觉内在的审美能力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延部分紧紧拥抱,相互愉悦”;千万不要把“收到了消化系统内食物匮乏的信息”说成是“饥饿”。第三、学术论文要术语堆砌,名词爆炸。言必称“理念”,“取向”、“解构”满天飞,外加一些“熵”、“场”,让人觉得玄而又玄,追问作者自己,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列举特征,就是指向性、多极性、公众性、超现实性、时空具体性——给人的感觉是“性泛滥”。教科研的文风是越高深越高明,生造词汇的堆积,时髦理论的复述,宏大体系的构建:让人读不懂的同时感到自卑。

赶“新潮流”者不明白,读者是作者的上帝,而不是“忽悠”的对象,平白易懂的语言、浅显扼要的表述才是对“上帝”的尊重。赶“新潮流”者不明白,文章太象文章就不象文章了,只能放到历史的博物馆里,作为腐朽文风的代表与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一起陈列,供人参观之用。他们自以为,自己才是上帝,让你看不懂使你成为其敬畏者。鲁迅先生对文学青年告诫得好:“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他们还自以为新锐少壮,其实,封建社会那种“使僻事,绘隐语;词需累诠,意如商谜”的艰深晦涩之作早已是汗牛充栋。

至于为什么要故作艰深呢?我想,除了唬人外,一方面可掩盖自己思想内容的苍白,正如苏轼所言“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另一方面,功利所为,目前中学教科研成果评价,二千字以上的论文才算一篇,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则要翻四五番。若是同时拿某些硕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学语文教育专家数百字一篇的教学随笔到书店里卖,可想而知,一边或许是无人问津,一边则可能是门庭若市。若剔除曲高和寡因素,剩下只能是腐朽文风使然。

那么,语文教师最恰当的科研表达形式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柏拉图,看看卢梭,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读读孔孟,读读叶圣陶,读读陶行知——他们的名著是多么地深入浅出,多么地平易朴素,而平易朴素中却蕴涵着真正的深刻。同时,让我们看看李镇西,看看王栋生、看看袁卫星——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除必要的学术论文外,小说、诗歌、杂文、随笔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文体是语文教师科研表述的更佳方式。因为语文之所以是语文,它更多的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是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感悟的而不是实证的,所以,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是活泼的而不是枯燥的,是自然的而不是硬凑的,它不能完全套用理科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弄几篇规范的学术论文评评职称外,教科研成果还可表达得更自然、更朴素、更诗意。

4.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四

教研时间:2013 年9月10日 教研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研内容:《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十八条建议》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要明确以音节教学为中心,在认识、拼读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拼音字母书写的指导,但避免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为提前阅读和写作服务。

2、汉语拼音教学与日常口语、生活经验结合,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巩固。

3、努力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化,通过活动和游戏提高拼读能力。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认真做好识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创新识字方法,总结识字规律,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3、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巩固课程标准关于各学段的识字目标。

三、写字教学:

1、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开设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写字课课程;扎实开展写字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书写水平。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每周从语文课时或学校课程中拿出1课时用于开设写字课,学生的写字作业不能当成家庭作业来布置,学生的写字作业要在写字课中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成。低年级的写字课以铅笔字为主;中高年级开设钢笔字和毛笔字课程,两种课型间周进行。同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写字指导。

2、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3、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书写姿势,养成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爱惜书写用具。依据学段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书写速度。

4、教学中根据具体汉字的特点,适时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5、开展各项写字比赛,在活动中培养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技能。

四、阅读教学:

1、创新阅读教学(讲读课文、略读课文等)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解读文本,合理运用教材,优化教学策略,开展阅读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扎实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感悟,培养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朗诵示范作用,适当进行朗诵技巧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借助朗诵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4、全面把握教材的阅读体系,认真研究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做好学段间阅读教学的衔接。

5.科研课题阶段计划2 篇五

一、3月~4月,初步尝试小组互助学习方式的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内容以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为主。

1、编写1~12章知识点的梳理性试卷,整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内容并编写成小试卷。

2、逐步完善化学互助小组的合理化分组方式。

3、尝试将选编的试题在小组内进行互助训练(包括完成方式和反馈方式)。

4、及时记录活动开展中重要环节的内容,总结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寻找改进办法。

二、5月份,在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尝试在小组中进行化学知识的专项训练。

1、选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酸、碱、盐典型习题的试卷等。

2、将试题运用到小组内开展训练,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差异练习和互助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

3、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三、6月份,在中考总复习阶段,尝试在互助小组中进行综合试题的差异练习。

1、预计选编三套综合试卷(全真模拟试题)加以实践,并进行试题运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

6.古诗文课题课题组教科研活动计划 篇六

目标及研究问题

一、培养教师养成读书、思考、做笔记等的良好习惯。

1.为满足教学管理需要,教师需要读哪些、哪类书籍。

2.困扰教师读书的因素有哪些。

3.你认为有上进心的教师每天至少读书多长时间。

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部分实际问题。

1.你在日常教学中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2.学新课文之前,你认为如何安排学生预习。

3.学完课文后,教师一般布置什么作业。

4.学生一般必做什么语文作业。

三、结合本课题进行初步探索,并能和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

1、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

2、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3、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

4、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5、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6、诵读经典古诗文能陶冶审美情趣。

7、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彰显创新才能。

8、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思辨能力。

9、为什么说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10、为什么说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11、为什么说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2、一篇古诗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

13、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

14、开展古诗文诵读,教师之间如何协调。

15、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16、古诗文教学是逐词逐句讲,还是让学生“不求甚解”好。

17、如何看待古诗文教学中重知识,轻人文的现象。

18、如何看待古诗文教学中重应试,轻积累的现象。

19、如何看待古诗文教学中重死记,轻实践的现象。

20、一篇古诗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点拨

21、一篇古诗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22、一篇古诗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延伸

23、就一篇古诗文如何理解诵读、点拨、背诵、延伸的关系。

24、古诗词教学,运用诗词配画的形式的好处。

25、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低、中高)

7.借教育科研撑起语文课堂一片蓝天 篇七

一、教育科研, 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涉教材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中, 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近年的教学改革探索经验告诉我们,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优势,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来扩大教学改革的参与面, 是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变成最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 新课改所追求的教育理念, 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历、体验、思考, 乃至反复尝试, 才能升华为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构成要素。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是“以学定教”, 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要求突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可是,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小组 (同伴) 交流, 有的是眼睛与眼睛从不相对, 只是直着眼睛轮流机械地说上一二句;有的是不会倾听与分析, 随意打断同伴发言, 致使讨论成了无纪律的乱哄哄, 老师虽在学生中间绕来绕去但熟视无睹。全班交流, 当学生的思考原地踏步或思维“跑题”的时候, 教师仍一味去当“问”官, 去做“听”众, 跟着学生跑等等。老师这样放手学生, 就是真正的自主合作学习吗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但当我们的课堂还学生以“主人”地位的同时, 是不是意味着老师就得变成“仆人”呢事实上新课程在倡导我们老师还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 也倡导老师带着自己的声音, 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走进学生, 去和学生交流、碰撞, 从一个更深更远更广阔的角度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空间, 引领他们在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步一个台阶。同时, 在教学目标上, 在每个教学环节的组织上, 尤其是细微的一步步具体的学法指导, 我们的老师都大有文章可做, 而且还应该潜下心来好好做做文章。在这里, 教育科研就要认真研究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观念的方方面面, 帮助广大教师明白课改背景下, 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些什么新生的东西。

其次, 面对新课改所创新了的课程标准、教材, 教育科研在确立课题以及主攻方向上, 应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用活新教材, 全面达成新课标所期望的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例如, 我校省“十五”课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与矫治研究》, 就是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结合新课程的理念,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利用语文教材的人文信息, 情感因子, 进行诸如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研究怎样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探究,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等等的方式方法等。

二、教育科研,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也是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多年来, 我们已经习惯于按照经验和常规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管理上, 满足于自上而下的机械照搬教学, “凭互不联系肤浅经验来安排”, 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水平明显偏低。结果是低水平重复和发展的滞后, 语文教育质量上不去, 学生的过重负担减不下来, 师生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成效不成正比, 教师身心疲惫, 学生的个性和生命潜能得不到充分地展示和发展。这样, 不仅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教育改革和经济投入所应取得的效益也难以保障。因此, 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借助于教育科研改进教育过程, 探索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 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减少自发性和盲目性, 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历史性选择。为此, 教育科研应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己任。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应首先研究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转化问题。成都市教科所张伟先生认为, 面对新课标, 在这点上, 应重点研究五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课堂教学关注的对象和重点是怎样转换的, 我们如何实现这种转换二是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 具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体现这一过程三是研究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发生什么转变, 怎样实现这一转变四是研究课堂教学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怎样关注、实现这一变化五是研究课堂教学着力点应怎样转移, 教师如何促成这一转移

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还应着力研究如何渗透人文主义思想, 如何重视学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何充分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等等研究工作。

三、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新课改课程、教材的创新, 必然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更新与重构来与之适应。而教育科研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对以往的语文教学与改革中的得失, 特别是失误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反思。深入思考使我认识到:教育科研能使教师获得持续发展和提高的能力。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 不能“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一辈子只是阐述别人的理论、学说, 从事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 只教不研, 自己并无创见, 怎能培养出勇于创造、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现代教师必须从单纯的“教学性”教师 (或者说是“教书匠”) 转变为“教学和科研结合型”的教师。事实上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只要苦教的就是好教师”的观念, 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 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在我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 我常常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备课, 口干舌燥讲课, 埋头苦干地批改作业, 可教育教学效果就是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因为我把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简化为“辛苦”、“认干”, 而忽视了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是凭着感觉教、凭着经验教, 只重“苦教”而不重“巧干”, 是“经验型”而非“科学型”。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科研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在实践中我们主要运用行动研究。它的内容包括:把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质疑和探讨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理念和技能;有在实践中对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愿意接受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来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就此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一句话, 通过比较系统的自我研究, 通过研究别的老师和通过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 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在行动研究中, 教师不仅提升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改进了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而且增强了自尊、自信, 使自身获得了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 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

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 教师要做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 (2) 教师要进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即寻找和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教师要尝试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4) 教师要勤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

总之,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我们可以掌握教育规律、发现新的教育规律, 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我们可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教育观念, 校正自己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也会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 改进教育方式, 提高工作责任感;还可以学习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8.科研活动应如何“竞争” 篇八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视为“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然而时下这种“精神气质”及所负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出现了“坍塌”。激烈甚至过度的竞争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常态,这里既有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争夺,也不可避免地掺杂荣誉和利益的追逐。

联想到时下经常有科研人员大声疾呼,希望能够“安心搞科研”,既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也要有不受打扰的研究环境,如此这般才可以“仰望星空”。这种论调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个基本前提——“竞争”才是时下从事科研活动的“职业特征”。我们在讨论科研管理改革时,应当始终把“竞争”作为研究出台改革措施的“基本约束条件”。

今天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可以称之为“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为:科研经费分配向少数学术“大腕”和强势机构集中,一所大学一年承担300个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不稀罕,院士群体在科研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出于“求安稳”的心态,年轻人一心想挤进大学、科研院所工作,而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对从事科研工作必要的门槛设定以及相应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此外,“数目字式”评价指标和管理方式带来的是统一、便捷,但却会扼杀科研活动中敢冒风险、不拘一格的创造性。

去年11月底,《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论文发表市场》的长篇报道,称中国的科研人员不惜花大价钱去获得一篇SCI论文的署名权。表面上看是科研评价导向的问题,SCI成了决定科研活动成败的“风向标”,实质上还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表现,是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异化”。错不在SCI,错在SCI附着的种种利益纠葛。即使不用SCI做指标,采用其他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依然会产生对新指标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没有了“SCI市场”,一定还会有其他“XXX市场”。

9.语文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九

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全体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确定教研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研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为教师们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学期初便让老师们填写“语文组活动开展方案”一表,让大家谈谈说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所需提高的方向与内容,采用共同协议的办法确定出新学期教研的内容并撰写入教研计划中。这么一来,我们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效果,老师们学习的劲儿也就更足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后盾。

二、从思想、理论着手,实践课程改革

曾记得通识培训的一位专家讲过“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在于思想的彻底改变,只有将思想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在实处!”是啊,思想的不到位课程改革的实践则为夸夸其谈、蜻蜓点水,仅在于局面的方位上进行着。因此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强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三、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再者为提高老师们对现代化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我们在学期初就由电脑老师为组员们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再一次培训,提高了老师们自制课件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在此,特别还要提到的是,我们教研组的乔晓明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等全方位提高自己,提高了他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方向: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

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2)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10.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十

2007-12-29 10:51:58 访问量:61

各分院、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根据学院大学生科研计划,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起止时间为2007年1月至12月,现对本批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进行结题检查,并开始2007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两项工作同时进行,采用同一张表格,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工作

1.课题负责人(课题组)应填写《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暨大学生科研大学生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表》,提交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表格与研究成果须经所在分院指导教师审核并签署明确意见(指导教师务必在《大学生科研计划研究工作总结》中对课题执行情况作出是否同意结题签署明确意见)后,及时将完整材料(包括总结表、最终成果的打印材料1份,和所提交材料的电子版)交所在分院审定(联系人为所在分院的科研秘书)。各分院对结题汇总后,签署审定意见和优秀成果推荐意见,连同《成果汇总表》统一提交学院科研部。2.课题结题材料的格式要求:

①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应在成果封面注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学年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成果”,同时注明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组负责人、负责人的专业班级、课题组成员、联系电话及指导老师。

②成果包括正文、班级、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注释。格式见附件范例。

③撰写“摘要”主要是指明作品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反映作品的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以及该研究的创新之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④成果字体格式见附件《科研作品格式范例》。

⑤所有材料用A4纸打印,左侧双钉装订。

⑥每份作品的电子版材料,须统一建立Office“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例如“XZ05062521001—浙江省各地市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孟聪”。

3.各分院应对结题材料认真审查,由分院科研分管领导签署是否同意结题的意见。对不同意结题的课题,课题指导教师和所在分院须作出说明。4.科研部负责对结题材料予以审核,并于下学期开学初公布结题检查结果。对通过结题检查的课题,由科研部颁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证书》,并下达剩余课题经费。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课题将予撤销,并对课题组通报批评。

二、2007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评选

1.参评作品范围:参加学院2007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的作品,必须是以我院在册全日制大学生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的,申请人可以是第二作者)在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科研作品。作品范围既包括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的成果,也包括未参加大学生科研计划的成果和已获得校内外奖励的成果。同一作者限报一项作品。

2.参评作品: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制作与发明、工程与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创意与艺术作品、商业策略书及其它各种形式的科研作品。3.参评作品的材料提交要求:

参评作品须提交《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暨大学生科研大学生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表》、作品文本材料、作品实物。已获奖作品须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已发表的论文请提供刊载论文复印件(包括封面、目录、论文)。同时,提交以上材料的电子版。

提交的《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暨大学生科研大学生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表》,请在封面注明“非大学生课题计划课题”,该表须经指导老师和所在分院签署意见。随表提交参评作品。不管哪种类型的参赛作品,都需提供文字材料(实物参评作品请在文字材料中附加实物图片)。4.作品格式要求:

①以本次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成果参评的作品,请在结题成果封面注明“参加2007年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非大学生科研计划成果的参评作品,请在作品封面注明“2007年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参评作品”,同时注明作品名称、申请者姓名、专业班级、联系电话及指导老师。

②作品包括正文、班级、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注释。格式见附件范例。

③撰写“摘要”主要是指明作品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反映作品的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④成果字体格式见附件《科研作品格式范例》。

⑤所有材料用A4纸打印,左侧双钉装订。

⑥每份作品的电子版材料,须统一建立Office“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格式为“成果名称—申请者姓名—专业班级”,例如“杭州都市类报纸的差异化生存—高颖盈—新闻2003级1班”(同属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成果的,格式随结题格式)。

⑦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结题成果参评的,请在《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暨大学生科研大学生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表》上相关栏目注明参评“大学生科研优秀成果”即可。

5.分院推荐要求:分院对所推荐的作品须进行审核、排序。每个分院推荐的优秀作品原则上不超过15项。另外,推荐的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成果原则上不超过2007学年大学生科研计划分院立项课题数的30%。以上材料与本次大学生科研计划结题材料一起提交。

以上结题及评奖材料,均须同时提交电子版。各分院提交相关汇总材料的截止期为2008年2月29日,逾期恕不受理。

联系人:齐 羽 电话:88018779 办公室:行政楼414

科 研 部

11.以色列中学生的科研活动 篇十一

在以色列的中学,负责科学课程的教师利用博客、计算机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

近期,以色列教育部在著名的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中学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大会,此举足见其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大会展示了65所小学300余名学生的研究成果。此前各学校举办了类似的科学展示会,由教师选拔出代表本校的学生参加大会。学生们为此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档、图板、挂图等,展示、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实验。不少研究课题相当专业,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也令专业人士刮目相看。

例如,“混合燃料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是两个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他们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展示了研究结果。学生在报告时说:“我们一直关注与我们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博客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听说,别的学校的同学也在跟踪我们研究的进展。”“亲自进行研究,比阅读老师发给的材料有趣多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在不断发展,我们总喜欢在计算机实验室做研究,可供我们选择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他们的科学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始终关注着自己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

“以自然方法净化河流”是3名7年级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走出学校来到河流现场,以视觉和石蕊试纸检测水质,做净化实验。他们说,“现场实验比阅读资料、观看照片更有意思,成果也更丰富。”这些学生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他们生活的社区,改善当地水质。

学生的研究课题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青少年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即是两名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为此,他们一方面协助学校和市政管理部门,在校内放置循环利用回收箱,组织班级竞赛,看谁回收的资源多;另一方面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这一活动得到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十分热衷,并从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技能。

学生在大会上展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激情,对研究信息清晰而准确的表述,都令负责培训中学科学课教师的科学家印象深刻。负责地区科技教育的教学督导官员,在评价此次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时说,“学生们对用新方法进行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制作的演示资料非常出色,演示的内容更为精彩。”“他们表现了充分的自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不仅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甚至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支持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以色列社会和政府部门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设备条件。据教育部官员称,装备2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室),需要1.5万谢克尔(约合4万美元)。此经费投入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彩票公司分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相信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选择。

第三,学校提供或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第四,学生在所喜爱的科技活动中,会主动发掘自己的科技潜能。

第五,科技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活动应涵盖全体学生。

第六,破除考试桎梏,形成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社会氛围。

第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为此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

12.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十二

一、农村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 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如火如荼开展, 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然而, 许多农村小学教科研还处于“风平浪静”或“涛声依旧”的不正常状态, 出现了令人“心痛的感觉”。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教师观念的原因。一些教师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 一直坚持课时“量”上的增加, 忽视“效率”的提高。他们一直信奉“成绩是‘时间+ 汗水’的凝结”“成绩就等于‘时间+ 勤奋’”;一直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收效甚微, 要提高成绩还要回到“时间+ 汗水”的拼劲上来;一节课的内容完不成那就“延伸”到课外去补, 或占用技能科课进行补上。有些教师虽有新理念, 懂得“学生是主体, 要以学定教,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理解不够深入, 不敢大胆放手, 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许多教师喜欢抱着自己多年的经验不愿改变, 喜欢“惯性思维”, 这是制约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瓶颈”。

原因二:教科研活动不接“地气”。诚然, 不少教科研活动不乏“表演”的成分, 甚至还带有“功利”的意味, 这让部分教师心中“烙”下了开教科研活动就是听节“样板课”、上节“表演课”的阴影, 认为这不过又是一次提前准备的“走秀课”, 许多教师就有“抵触”的心理, 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教科研活动, 这样的教科研就失去了“本土需求”。教科研内容若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 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 那就只能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 甚至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

原因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原因。农村学校相应的监督缺失、指导缺失或制度缺失, 教科研活动只注重结果, 不注重评价, 或评价方式单一, 学校“以成绩定英雄”加剧了教科研活动流于形式, 出现“造假”现象。学校组织活动的出发点有悖于教师意愿, 教研制度形同虚设, 不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也是影响教师产生片面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四:教科研缺乏“领头雁”。由于教育部门推选人事制度的改革, 采取教师全员聘用制。农村优秀教师与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地流入城市或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地区, 城乡教育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马太效应”。由于优秀教师与骨干教师的流失, 使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科研活动的“领头雁”, 没人带头引领开展学校的教科研活动, 从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教科研力不从心, 停滞不前。

原因五:教科研缺乏专业引领。目前在不少农村小学的教科研活动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多是采用“萝卜炒萝卜, 炒出来的还是萝卜。”上级科研部门较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 许多学校的教科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 教科研内容形式单一, 模式固定, 集体备课或说课、观看录像课, 或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等, 这些形式上的教科研都亟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二、农村学校教科研应对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促使教师乐意参与, 愿意参与,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 营造教研氛围, 激发教师乐意参与

氛围具有神奇魅力, 它可以熏陶人、影响人和激励人。我们注重营造教科研氛围, 作为激发教师乐意参与教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

舆论氛围:要发动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 就要让教师明白教学研究与自己专业成长的密切关系, 这样他们参与教科研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就能乐意参与。

实践氛围: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 把研究与平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树立“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的意识, 学校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增强科研意识, 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制度氛围:抓好建章立制, 形成参与机制, 是加强教科研的制度保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科研的规章制度, 促进了教科研顺利开展。

(二) 减轻教师负担, 促使教师愿意参与

如果教师每天都在忙个不停, 哪有时间与精力去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为此, 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 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学习与研究;少一些形式的东西, 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走上科研之路。只有学校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才能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科研活动。

(三) 树立科研意识, 引领教师主动参与

教科研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 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教师个体, 使教科研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 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生活, 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 密不可分。为此, 我们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意识, 引领教师主动参与, 明确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与研究。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 使教师尝到科研的乐趣, 从而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科研活动。

(四) 加强专业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所谓专业引领, 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里所说的专家, 既包括教研员、市名师工作室的教师, 也包括农村小学教师中的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首先,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 采用结对子、讲座等形式对一线教师进行引领, 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更容易理解, 更容易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 学校要积极争取市进修学校教研员的支持, 给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同时学校还要提供给教师学习资料, 鼓励教师多读书, 读好书。即注重理论学习, 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 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五) 开展教学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措施。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引导教师全员参与, 主动参与, 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 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 真正让课题研究为教学实践服务,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形成“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的工作习惯, 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

2.专题研究。专题式研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 就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 制定分步研究计划, 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 探寻教学对策, 逐步解决问题。

专题式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 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二是也可以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会议, 然后建立一个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 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3.同课研究。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来上课, 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课研讨式教研还可以包括课前说 (教学设计) 、课后说 (教案执行情况分析以及教后反思) ;听课教师一起对所听的课进行对比、分析, 再做客观、合理、公正的评析, 肯定其优点, 适当地提出不足与努力方向。

4.课例研究。它指的是围绕所研究的课题, 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 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 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 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

13.科研计划 篇十三

(2013---2014学)

2013学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把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与提高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办学思路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开展教学、教科研工作。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增强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在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1、工作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工作思路: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三抓”即抓常规教研活动、抓年级组教研活动、抓课题研究工作;“一注重”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和完善分校常规教研活动

1、立足于本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于开学初制定出教研活动学期计划,活动有安排表、做到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活动资料及时归档。

2、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效果良好,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均有收获。

3、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讨论中去学习他人的教学之长,树立在减负的背景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目标的意识。1

(二)、稳步推进年级组教研活动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各年级组本学年继续执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年级组教研活动,年级组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备单元为主,各年级组在开学后就着手分配任务,把备课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组员,要求备出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的安排、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说明等,并就此展开讨论,其他教师可在教科书上或笔记本上做好相关记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各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严格遵守中心学校集体备课程序,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必须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提纲,备课结束时交年级组长。

(2)听评课活动:听评课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为教科研活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上同一类型的课或同上一节课、同伴互助课、主题教研课等,研讨课要突出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教学重难点突破、教法设计应用等,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实际案例,上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活动,就某个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年级组长要收集好授课教师的教案、教学反思、听课教师评课表,并装订成册。

(3)课题研究:为改变我校课题研究难的现状,本学年我校将成立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担任研究小组成员,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并确立研究课题,积极向市教科所申报区级研究课题,如果课题申报成功,它将为我校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教研活动指明方向,使我校的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主题性和创新性。

(三)促进教科研活动向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

1、建立教科研之窗。在本学年中,我校的教科研活动要教育网上的教研平台作为展示交流的平台,整理后上传,反思、论文等按计划时限上交,此项活动将做为对各个年级组的一项考核评价内容。

2、要充分发挥全市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方便、快捷、参与范围广的优势,促进我校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教研观念的改变。

(四)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1、邀请手拉手学校与我校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

校际间的交流。

2、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以上专业培训。通过这些专业培训有效的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评选活动。如教坛新秀评选、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评选、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

4、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每一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都要与一名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师德师风中尽快成长起来。

(五)、积极开展校内师生教学竞赛活动

(活动具体通知和方案待定)

四、日程安排

时间内容

三月份学习新课改理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授课模式,准备新课 四月份安排教师常规听课

五月份小课题开题讲座,小课题申报,小课题审核;期中考试质量分

析与下阶段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

六月份安排教师常规听课;讲授公开课的教师交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听、评课记录检查。

五、后勤保障

1、时间保障:每次年级组活动时,各级部主任都必须要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调好课,不得无故缺席,若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14.教科研计划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教导处工作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树立新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深入开展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教育。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验过程,追求研究实效。

1、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课题的原则,从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入手,抓住课堂这一住阵地,扎实开展语文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对语文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课题将更多关注,确定研究课题,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还要求每位教师要立足自己的实践平台进行课题研究,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写好读书笔记。每月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案例、教学故事、论文等。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遵循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切实开展观摩课、汇报课、示范课,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等活动,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3、及时反思、总结、反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撰写教学后记、随笔、案例、论文、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困惑及难题。

(三)进一步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继续规范和加强语文教学备课、上课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强调和落实集体教案的个性修改和教后反思,杜绝偷懒备课。在应用新课程理念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教材的钻研把握,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密切关注学生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关系。语文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双基联系前提下探究中和性、实践性、活动性作业。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写字、搜集处理信息等意识、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各年级,尤其是写字教学要常抓不懈,逐步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写字育人,促进语文行为和语文习惯的培养。

4、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落实好每月的考评,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15.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十五

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的效果如何、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相对薄弱, 缺乏系统和定量的分析。要促进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长久发展, 必须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统计调查工作体系, 做好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 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的效果及发展状况, 才可为科普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决策, 以及地区科技传播事业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1 我国科普活动效果评估研究现状

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既是国内外科普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也是在实际中已开始实施的工作内容。尽管我国在科普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 包括在科普监测和评价应用方面尚属起步阶段, 但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国家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还是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科普事业“十二五”规划, 无一例外地都把“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国家和地方科普政策及其指导性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国家层面和省、市、自治区层面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化的科普评估研究及其实践, 如上海市要求重视科普评估制度的建设, 研究制定市民科学素质、科普机构、科普项目和科普活动评估指标体系, 为逐步开展评估工作建立规范, 并逐步出台相关监督评估的政策法规、评估办法等文件[3];福建省已经发布了《福建省科普评估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 目前也有了一些研究与应用成果, 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佟贺丰等人[4]以全国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 构建了一套评价地区科普力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从科普入员、场地、经费、传媒和活动5个维度对国内各地区的科普力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姚琳[5]以科普效果综合指数为目标层, 以科普投入、科普社会环境、科普活动效果、科普综合产出效果4个子系统为控制层共计18个指标组成了河北省科普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河北省的11个设区市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地区横向比较;戚敏等[6]提出了衡量企业科普资源的评估体系;河南省郑州市针对科普旅游建立了科普统计和监测体系;广州市科技中心制定了“沿海地区 (城市) 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2 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效果评价指标筛选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征求了相关主管部门、专家和参加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的一线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意见,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效果指标体系。根据导向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本文从公众开放活动的投入与组织管理情况、活动效果以及社会反响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筛选, 这三个方面也分别代表了科普的直接投入、科普的间接投入、科普的直接效果和科普的间接效果, 最终获得了3大类17项指标。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分述如下。

2.1 组织管理情况

该类指标用于衡量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的各种投入和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物力投入等。

(1) 当年经费投入, 指专门用于科研机构公众开放工作的设施建设、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各项投入之和, 包括相关部门 (如科技厅、科协等) 拨款、自筹经费及社会资金投入等。

(2) 公众开放的物资条件, 指与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相关的环境资源条件, 包括可供开放的科普资源、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 以反映开放单位科普资源的拥有量和利用水平, 该指标对公众开放活动的效果和科普系统运行的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可以科普场所面积、开放的仪器设备台套数、展板个数或延米数、向公众播放的宣传片个数、可向公众发放的宣传读物的种类数等可量化的科普资源数量为数据来源。

(3) 开放单位的组织、人员保障, 指开放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员投入情况, 具体指开放单位参与工作人员的人数等。

(4) 外部支持, 指合作单位、科普志愿者的支持情况, 如参与开放单位的活动和为其提供场地、展品、设备、人员等支持的单位个数, 以及科普志愿者参与开放单位活动的人数。

(5) 组织管理建设, 指开放单位围绕对社会公众开放工作进行的组织管理情况, 如是否具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制定了开放计划、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按计划实施、管理过程是否规范、经费是否专款专用等定性指标。

(6) 开放活动宣传, 指开放单位为提高开放活动的社会知晓率而借助各类媒体 (包括网站) 进行的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 可以媒体报道次数 (定量) 与宣传效果 (定性) 为数据来源。

2.2 开放活动效果

该类指标用于衡量开放活动产出效果。开放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原则, 此处的开放活动主要指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普培训、专题科普活动、仪器展示与操作和青少年科技竞赛等。

(1) 活动类型, 指开放单位在单次开放活动中同时开展的活动种类。该指标的设立旨在鼓励开放单位在单次活动中设置形式丰富的活动, 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兴趣。

(2) 活动创新性, 指公众反映的开放活动吸引力程度, 也可包括活动内容更换频率等定量数据。

(3) 活动可参与性, 指公众是否能够参与开放项目中, 如动手操作仪器、参与实验过程、在科普剧中扮演角色等。该指标的设立旨在鼓励开放单位多设置公众参与性强的开放节目, 促进专家与公众的信息双向流动。

(4) 活动规模, 指受众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参与人次等。参与面和覆盖面是指受众类型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的覆盖面;参与人次是指一年内参与开放活动的公众总人 (次) 数。

(5) 活动规模, 指开放单位一年内开展的开放活动次数。

2.3 社会反响

该类指标用于衡量开放活动取得的各种效果, 包括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效果。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 这部分指标很难用直接效果反映, 建议以定性指标反映活动的间接效果。

(1) 受众满意度, 指参观者对开放活动方式和效果的评价, 可细分为对内容的理解、兴趣的提高、观念的改变、服务软硬件的满意几个方面。该指标可通过参观者填写调查问卷而获得。

(2) 开放单位科普资源积累情况, 指开放单位在活动中积累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展教具等科普资源情况, 可以科普场所面积的增加值、开放的仪器设备增加台套数、增加的展板个数或延米数、向公众播放的宣传片个数的增加值、可向公众发放的宣传读物种类的增加数、科普人员的增量等可量化的科普资源数量为数据来源。

(3) 开放单位在活动中的受益度, 指是否增强了开放单位开展公众开放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锻炼了科普专兼职人员。该指标可定性判断开放单位因开展公众开放工作而使自身获得的受益程度。

(4) 上级组织部门评价, 指开放活动的上级组织部门 (如科技周组委会) 对活动效果的评价。该指标可以定性表达, 如以程度或5分制来确定。

(5) 社会媒介的评价, 指社会媒介的关注程度。该指标可通过收集各类媒体的报道次数作为数据来源。

(6) 专业评估人员的意见, 指专业科普评价人员、上级主管人员的总体感受和判断。该指标可以问卷或电话询问方式定性获得。

3 确定公众开放活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即将科普效果评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并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指标, 通过层次内和层次间指标的关系,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确定各个指标对于总体目标的重要性程度, 并以指标的权重值来表现。实施过程如下:

(1) 编制权重的专家评议表。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 科普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评议表如表2所示 (仅以3个一级指标为例, 17个二级指标评议表略) 。

(2) 专家打分。专家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 确定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值, 比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同样重要, 那么aij=1;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稍微重要, 那么aij=3;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明显重要, 那么aij=5;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很重要, 那么aij=7;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绝对重要, 那么aij=9;

如果认为第i项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的重要成对介于两个相邻的奇数之间, 则aij可取相邻奇数之间的偶数, 即2、4、6、8。

(3) 构造判断矩阵。每个专家根据上述规则填写专家评议表, 并以此构造个体判断矩阵。专家评议表回收后对所有表格进行审核, 在进行必要的数据整理和异常值剔除后, 对个体判断矩阵进行汇总, 形成完整的综合判断矩阵, 如表3所示。

(4) 计算单权重值和最大特征根。将综合判断矩阵数据代入EXCEL表格, 计算每个考核指标的单权重和最大特征根。计算方法如下:

最大特征根:

(5) 一致性检验。目的在于去除由专家构造的综合矩阵所存在的误差。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6) 总权重的计算。在分别计算两级指标矩阵的一致性水平后, 得到总权重如下:

, 其中:ai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CIi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指标值;RIi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当时, 可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并且计算得到的特征向量 (即单权重) 是可靠的。根据计算结果, CR值等于0.0288, 该值远小于0.1, 因此总权重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结果可信。

如果满分为100分, 本课题提出的指标体系最终如表5所示。

4 结论

本文从公众开放活动的投入与组织管理情况、活动效果以及社会反响三个方面筛选了17项指标, 代表并描述了科普的直接投入、科普的间接投入、科普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 采用层次分析法,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效果指标体系。目前, 该指标体系已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以下简称市科研院) 下属开展公众开放活动的4家重点实验室中进行了试用, 试用效果如下:

(1) 组织管理情况。开放单位通过争取主管单位科普专项获得了活动经费, 除开放实验室外, 开放单位普遍充分利用楼道、会议室等区域布置了科普展板、投影仪等相关设施, 开放面积均在200m2以上, 开放仪器设备总数在20台 (套) 以上。开放单位普遍指定了专人负责, 并形成了2~3人的工作小组, 分别负责人员引导、讲解、视频播放等具体工作。开放单位已经意识到联合合作单位及科普志愿者的重要性, 活动中邀请了外单位专家进行讲座, 与本单位专家的讲座在内容上互为补充, 大部分受众对讲座情况反映良好。开放单位普遍制定了开放计划, 并利用了互联网网站对实验室开放活动预先进行了通知。

(2) 开放活动效果。从活动类型看, 开放单位活动形式比较丰富, 除实验室参观外, 还能够同时安排讲座、视频片播放、互动实验等多种类型活动, 且活动可参与性良好, 一半以上的实验是可以让公众亲身参与的。参与4家开放单位活动的公众总人 (次) 数在500人以上。各单位开放活动的时间安排比较集中, 一年内开放活动次数不多, 均在5次以下。

(3) 社会反响情况。从收回的调查问卷情况看, 受众对开放情况满意度较高, 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91%。开放单位普遍认识到积累科普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开放活动积累了活动方案、实验设计方案、讲解词等文字资料、专家讲座与开放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等影像资料;显著增强了开放单位开展科普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锻炼了科普专兼职人员。主管单位对开放活动情况反映良好。共三家媒介对活动进行了简短的通讯报道。专业科普评价人员总体感受比较满意。

(4) 存在的问题。各开放单位获得的活动经费普遍不高, 在3万元以下。开放活动虽然形式较多但创新性一般, 受众比较集中在大学生、高中生层面, 对中小学生的活动较少, 受众年龄跨度较小。开放单位普遍缺少邀请媒体参加活动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活动的宣传报道。

从试用情况看, 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且很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 开放单位能够有意识地在工作组织方面、科普资源建设方面、科普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总之, 该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的社会效果及其对科研机构自身发展的促进情况, 更重要的是, 指出了参与单位在公众开放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摘要: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 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举措。当前, 有相当数量的科研院所以开放实验室参观、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宣传, 但在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效果评价方法方面还缺少相关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从组织管理情况、开放活动效果、社会反响三个方面筛选确定3大类17项指标构建科研机构公众开放活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促进科研机构公众开放工作的制度化、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科研机构,公众开放,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任福君.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J], 科普研究, 2009, 4 (3) :60-65

[2]科技部, 中宣部, 发改委, 等.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6) :6

[3]李健民, 杨耀武, 张仁开, 等.关于上海开展科普工作绩效评估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研究, 2007 (12) :331-336

[4]佟贺丰, 刘润生, 张泽玉.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8 (12) :54-60

[5]姚琳.河北省科普效果分析与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09

16.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计划管理;管理提升方法

一、概述

某军工研究所是我国某国防军工集团骨干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和各类军用、民用电子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安装和调试保障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军工企业原有科研管理模式亟待变革,现行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观点。例如在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提出的需求与项目实际研发过程中的科研目标冲突,对后续项目管理及验收造成困难。管理需要思考、总结及创新,从实际情况来说,从前传统国企项目管理的方式是通过项目综合计划管理部门中1-2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来组织协调完成某一项目从研发到交付的方式,目前已无法适应目前我国的科研形势变化。这种传统的“保姆式”的计划管理已经暴露出难以把握进度,难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弊端,项目立项管理、研发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和交付评估管理是需要建立的四个子系统, 各个子系统虽有不同却是互相关联的。作为项目计划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从管理上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或改良的方法及建议,推动军工科研项目不断向前发展。

该研究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研发体系,主要分为型号项目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在总体下达型号项目研制任务后,事业部任命该项目的项目总师及相关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及各个单独设备或部件的主管设计师作为技术线,同时任命项目相关部领导、室主任、项目经理作为行政线,齐头并进,互相监督,互相协调完成项目研发。一方面,行政线必须为技术线服务,解决其在技术问题以外碰到的所内所外相关问题,如所外外协配套厂商供货进度、所内制造部门配合加工电装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技术线必须以行政线设立的进度节点为准,在技术上进行决策时,必须尊重事实情况,兼顾多方需求,及时向行政线沟通。

二、问题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对内优化整合和对外市场开拓史两种基本方式,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项目行政线与技术线脱节,由于项目数量过多,项目设计师团队堪堪保持每个项目都能分配一名总师及数名配套设计师进行项目研发,而往往一个项目主管部领导、室主任、项目经理同一时间分管项目会在50个左右,这就导致行政线对技术线项目计划进度管理的脱节,导致项目许多不可控问题无法及时暴露与解决,影响项目研发进度的情况发生。

(二)项目研发目标不统一,技术线项目设计师团队往往更多的想研发出更先进、技术指标更良好而忽略了项目成本支出、项目进度节点、项目研制目标技术要求等等要素,行政线管理团队往往更多的关注项目研制进度,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程序控制、软件版本控制等技术问题把握不足,造成后续项目管理困难。

(三)项目利益分配模式不合理,例如,事业部作为项目研发主体部门,在科研项目中,一套设备如果售价1000万人民币,事业部可以拿到的项目奖金为70万,在生产项目中,同样的一套设备,事业部的项目奖金为10万,这就导致项目组成员无法看到项目成功与否对自己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行政线无法从政策的利益方面激励项目研发进度,某种程度上还要靠设计师发扬风格或是私人关系来维系项目研发的正常开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的项目组织形式,在项目开始时即明确技术线与行政线的分工与职责,立项时即细化项目一级计划二级计划乃至三级计划,并对项目研制进度进行定期考核与关注,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利用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和协调,实现项目目标及企业目标双赢。传统“保姆式”的管理已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业务拓展和人员增加所带来的难题,面对新的变化,计划管理必须改变方式,进行管理提升。

三、解决方法及措施

军工科研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研制周期长,复杂程度高;2)项目技术难度高,风险不可控;3)项目占用资源多,人员分布不集中。

因此,该类项目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理念与方法仍需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项目计划制定不准确,项目管理组织不清楚,项目计划缺乏有效的预警与跟踪监管,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确定项目成绩与项目成员业绩直接的联系等。

就目前研究所的项目管理而言,项目管理最核心的就是项目计划管理,而项目计划管理最核心的是科研生产项目计划管理,因此科研生产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加强就是研究所内部项目管理整体加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作分解结构的应用(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

尽管每个项目都具有唯一性,但大多数型号项目研制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根据工作分解的基本准则,加上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可逐步整理出合适的WBS模板。按WBS模板准备,根据具体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减少工作量,避免漏项。

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一方面可以有效规范项目管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下:

A.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例如按照军兵种分类可分为空军、海军、陆军、火箭军等类型,按照研制要求可分为预研、科研,按照总体可分为军方、集团公司、平行单位等。而针对每一个类别的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是实现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B.可以对项目的所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除了直接控制研制计划以外,还包括对项目研制的过程、进度、成本及周边进行管理。C.可以灵活有效的实现项目工作分解。在统一的管理下,经过整理及优化,凝聚着经验与规范的工作分解模板提供给各级项目管理人员使用。可以提高项目计划管理的一致性,便于追踪与控制。

要建立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根据研究所军工科研项目性质,从以下3 个维度进行分类:研制阶段:概念性预研产品、原理样机性预研产品、市场前瞻性科研产品、型号科研产品、生产产品;产品用途:机载产品、舰载产品、地面产品、配套测试产品、车载产品;计划管理:PK项目、特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二)横道图的应用(Gantt chart)

常见的计划管理工具横道图,它是由美国Frank-ford兵工厂的顾问H.LGantt发明的,因此也叫甘特图。甘特图内在思想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它主要有几个优点:A.图形化概要,通用技术,易于理解;B.有专业软件支持,无须担心复杂计算和分析;C.应用广泛,适用于大多数项目。

甘特图以其通俗、易懂、制作简单而深受基层管理者的欢迎,为什么说是基层管理者呢,因为其不能全面的反应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的关系,不能反映出整个项目之间的主次关系,导致出现主次不分,使整个项目研制计划受到影响,所以其不适用于大型项目。

(三)关键路径法的应用(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关键路径法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是网络图计划方法的一种,属于肯定型的网络图。关键路径法将项目分解成为多个独立的活动并确定每个活动的工期,然后用逻辑关系(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和开始结束)将活动连接,从而能够计算项目的工期、各个活动时间特点(最早最晚时间、时差)等。在关键路径法的活动上加载资源后,还能够对项目的资源需求和分配进行分析。关键路径法是现代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A.提前完成项目。关键路径法的主要思路就是把设计师的工作习惯考虑到管理工作中,然后在项目进度估计和管理中提高效率进而提高进度;B.便于抓住项目研制中的重点。对项目中的重点工作进行管理,而不是像传统管理中全面广泛;这样就可以应用于重点型号项目中的关键重要节点,而其正常的节点就可以放在次要位置上进行管理;C.便于发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关键路径法的出现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帮助,特别是为项目及其主要活动提供了图形化的显示,这些量化信息为识别潜在的项目延迟风险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四、重点及思路

按照目标管理的理念将计划人员工作范围、内容和流程进行梳理,对部分管理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多型号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管理。计划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如下图1所示:

(一)多型号项目管理

一般研发型企业的项目管理包含多项目管理和软件研发精细化管理。作为计划管理人员,首要职责为监控并千方百计保障项目按时完成研制并最大程度的达到或超出用户期望。

1、多项目管理,应遵循PMBOK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强调计划监控与风险预警、资源的阶段性投入协调、多项目优先级排序和项目评估与考核。重大工程管理应建立项目干系人组织结构并遵循工程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具体活动如下图所示:

针对实际研制工作中,项目团队在外部压力下,重进度轻质量的现实情况。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导航事业部科研项目刚性计划考核管理办法》及《导航事业部专项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强调对过程文档的质量控制。具体为在各项目建立技术文档的目标责任人体系,并明确管理要求及考核办法。

2、软件研发强调精细化管理。在软件专业化分工细化的基础上,运用软件研发计划管理工具PLM结合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精细化安排任务并明确考核,强调软件任务下达与监控细化,量化考核。针对实际工作中软件研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软件质量急需提高。软件质量主管部门提出软件质量改进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要求及考核办法。强调计划管理人员与质量师之间的配合与联动。

(二)技术状态管理

部门由主管技术的部门领导组织技术总师制定部门技术状态管理办法和年度技术状态管理计划。主管计划员根据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监控、资源协调和协助部门评估及考核技术状态控制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绩效发放建议、重点强调季度技术状态评估和考核。计划员开展协调、控制和考核评估的同时,被考核团队按照季度也对计划员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考核。部门针对考核结果,综合评价器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促使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能力。

五、总结

计划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是派驻“前线”作战部队的“参谋”,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门的计划管理团队内部围绕新形势下计划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针对部门实际特点,进行新出现问题的管理流程优化、细化和落地,强调了组织合力发挥和管理工具的整合运用。从阶段运行来看,整个研发团队目标达成的意识更加强烈,个别研发人员的“坐等靠”意识明显降低;计划员的活动和产出也在逐步规范和清晰。在此,对向给予帮助的专家表示感谢。随着我国机制改革的深入,相信这个领域可以继续精耕细作,产出的成果也将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17.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七

本学期,我要在上级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实践,逐步提高个人教育科研素质,锻炼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使教育科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为确保此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教研规划如下:

一、规划目标:

本学期,我会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耐心、爱心、细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化解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做新课标、教学新理念的实践者。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力争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有更深层的认识。

二、业务学习方面

学习,是知识汲取与更新的先决,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平时多关注一些教育网站,结合教参,光盘及优秀教学课例等,了解教育最前沿的信息、最新的理念,学习专家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和实际的做法,拓宽视野,以便更好的融入课改潮流中,实现快速成长。

三、课题研究计划

本学年,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研究,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都会有所提高。

经过我们高一教师的研讨,我们组仍然确立了“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来做为我们研究的专题。

五、主要措施

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

3、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4、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六、预期效果

1、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18.如何纂写教育科研计划课题计划 篇十八

要纂写教育科研计划首先要了解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点: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接下来是了解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首先要对课题进行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第二,课题名称外延太大,研究对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清楚。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 ”,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其次是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接着是对研究范围和内容 。我们先来谈对研究范围的限定这一问题。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课题研究就无法进行。一、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①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 ②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 。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

例如:“科学课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明确说明。在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培训工作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中,不仅要对“综合素质”这一概念下定义(即业务理论素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的形成),还要指出“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范围,即只涉及培训工作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教委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

★ 医学科研立项课题范文

★ 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范文

★ 幼儿园教育科研计划

★ 微型企业范文

19.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十九

1 课外科研活动指导思想及作法

1.1 指导思想

课外科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外科研活动相结合;科研与产业相结合。

1.2 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确立科研课题

让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进入研究室, 对初进实验室的学生, 根据不同年级,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题目;然后, 让学生围绕题目, 用1~2周时间查阅文献, 准备开题报告, 确立实验方案, 并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随后, 确定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化学试剂[1] 。在指导教师认可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反应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使学生在反应装置的设计、原料试剂的选择、试剂和试药的投加顺序等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 独立地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化学系部分学生, 选择了天然产物中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课题,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制定了自己的实验方案, 经过指导教师修订后, 开始了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3 具体做法

课外科研活动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行。参加的对象为二年级、三年级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单科基础化学实验方法、技巧及化学理论知识, 便于教师指导, 有利于提高综合科研实验的成功率。

实验课实验与研究室的科研实验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2] 。实验课实验多数是验证实验, 而研究室的科研实验则需要根据理论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工作。所以在学生进入研究室后, 首先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随时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如:玻璃仪器的清洗方法、电子天平的操作方法, 指出科研实验与实验课中所做实验的操作方法的不同。在研究室中, 结合实验内容, 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有效成分提取完成之后对提取物的处理和精制;真空干燥箱的使用;层析洗脱液的配制等等。同时, 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如:在选择提取溶剂时, 学生根据有机化学课中学习过的有关内容, 设计了实验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2 科研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2.1 精心选题

科研实践工作的成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好题目, 选题必须从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出发, 是指导教师比较熟悉的研究领域[3] , 因为只有指导教师自己首先对研究领域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大学生熟悉科研程序。

其次选题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能力, 涉及知识是大学生所学一些基础知识。选题不能过于高深, 因为科研实践是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初级阶段, 要使学生有一个科研实践的完整过程。选题的难度要考虑大学本科生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 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所限, 缺乏基本的科研经历, 希望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十分突出的成果是不现实的。选题难度大, 要求过高, 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样, 如果课题只是重复以往的工作, 学生会丧失兴趣, 而没有得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当然, 如果选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可结合实际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而选择题目。

2.2 细心指导

大学生科研实践的目的不是尽快地得到某一些技术成果, 而是在于使大学生熟悉科学研究过程,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指导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 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完成某一个过程。多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各种难题应付自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必须始终站在世界知识更新的最前沿, 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才能使学生攀上最新知识的台阶, 使学生学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问题。当然,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指导教师自己首先掌握研究领域的新动向, 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的步伐。

2.3 合理利用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之一。指导教师应让学生掌握检索文献的途径与方法, 使学生能少走弯路、少费时间, 较迅速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资料。由于知识更新加快, 如何掌握有效的文献检索方法, 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具备较系统的文献检索方法, 查阅的文献资料广度和深度就要受到局限。特别是进入21世纪,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 文献检索也以计算机网络检索为主, 在图书馆手工检索为辅。大学生必须适应文献检索发展的趋势, 掌握网络检索的方法。查找运用知识信息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如何通过文献和网络技术获取所需信息, 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部分。

3 结语

科研实践对大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在大学生科研实践中, 由于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直接参与指导, 使学生的研究起点高, 研究成果新,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2001~2008年期间, 参加科研实践的多位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论文分别荣获了甘肃省第四届、第五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及河西学院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完成研究论文可以增强大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 增加学生创新的信心。因此, 在科研实践中, 对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撰写论文, 进行工作总结, 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愿望。同时通过撰写论文也能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总之, 科研实践可以说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活动。实践表明, 开展科研实践可以及早发掘学生的科研天赋和培养创新能力, 是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启跃, 朱昊, 周仲荣, 等.开展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7) .

[2]杜崇旭, 孙静, 郑维.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大学化学, 2004, 19: (3) .

20.语文科研课题科研活动计划 篇二十

關键词:教师;指导;科研;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64-02

在当今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的战略重点,也是社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并逐渐成为鼓励并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在参与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科研潜能,拓宽知识领域,延伸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开展教师指导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学校应构建有效的大学生科研管理措施,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科研活动平台,激发他们的科研动力与活力。

一、领导重视、宣传到位

各级领导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作为组织者,一定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工作。要在工作中积极倡导、宣传,涉及到具体的事情和困难要认真加以解决,在筹集资金、实验场地、指导教师安排等方面都要给予优先照顾。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科研活动对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没有教师指导的科研活动,只能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的水平,不可能产生较大的科研效果,也不可能涌现大量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指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深入进行,为他们的科研选题、立项提供参考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学生本身。要通过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科研对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校的各级领导和部门更加重视并加大支持科研的力度;才能激发师生积极地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中,有助于更多学生锻炼成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健全管理制度

要使学生科研实践活动长期健康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一系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专门的组织机构,以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2]

1.建立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为了把学生科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机构应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包括对项目的设立、审核、监督、评价和验收等工作。这样,通过机构的设置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端正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态度,提高学生科研项目开展的效率。

2.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逻辑性、理论性、科学性的工作。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学校应选拔一批学历和职称较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生科研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科研立项、开展研究和成果申报等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保证每项学生科研活动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保证学生在科研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在管理制度方面,一要做好科研立项工作,指导学生从学习实践和科学文献中发现问题,填写科研课题申请书,拟订详细的、可操作的课题研究方案。大学生立项课题要由教师指导,并由大学生科研创新指导委员会从选题方向、研究价值、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批准后确定为正式的研究项目。还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学校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工作的管理。对所有大学生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和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效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作出口头或书面的阶段性研究报告;要进行课题结题鉴定。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科研项目的物质保障

真正地开展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依托,只有在器材、场地、经费等方面得到了保证,科研活动才能顺利、健康地进行和发展。首先,学校应设立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可通过社会赞助、行政拨款等渠道,筹集学生科研资金,对学生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保证科研活动正常开展。其次,学校要为学生科研提供实验场地、配备实验器材,创造便利条件。学生从事科技活动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和场地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当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提高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使用效率,将实验室、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资源方便地提供给学生,确保学生科研活动顺利进行。

4.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为激发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制定一些促进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励机制和政策。对于指导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及报酬;对于学生,则在项目结题后,经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终审确认、验收合格,主持人和参与者即获得相应学分或一定的物质奖励

总之,加强教师对学生科研实践工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只要学校重视,措施得力,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就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学生科研活动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一定会脱颖而出,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红希.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分析和探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5).

上一篇:2024年浙江台州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计划协调题型答题技巧下一篇:家书范文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