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2024-06-10

校本教研课程总结(精选13篇)

1.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一

关于开展“校本培训先进学校、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已成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了总结学校、教研组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的有效做法,促进我县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教培中心在近期将开展2008年校本培训先进学校、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条件

1、校领导有较强的“校本培训”意识,校长主持或参与了校本培训的工作研究。

2、有健全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有较稳定的开展校本培训辅导人员和完善的校本培训实施与考评制度。

3、能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开展校本培训,开发和形成了校本培训课程或有专题培训系列教材及由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的学习材料。

4、专任教师校本培训参与率在90%以上(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合格率在80%以上。

5、校本培训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青年教师及提高骨干教师等方面成效较为显著;推出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典型事例;在展示教师校本培训成效或总结推广校本培训经验等方面有独到的做法,在区(片)或县域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

6、有规范、完整的校本培训档案资料。

二、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条件

1、教研组组织管理到位,活动条件(含活动经费)有保障,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和研究制度。

2、全组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主动有热情,教研风气浓,团队协作意识强;教研组长工作务实、创新,引领作用发挥好,在本组内威信较高。

3、教研组工作有明确规划,内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正常,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要求、定主题,活动情况记载完整及时;各种档案及资料齐全。

4、校本教研的重点突出,能根据学科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校本教研的形式多样,研究过程真实有效。

5、教研组内理论学习、教学常规工作的研讨与检查、教师间的观课议课、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定期教学质量分析等常规教研活动实效性强。

6、教研组成员认真参加各级研培活动,不随意缺席或迟到早退;有1/4以上教师在校级或上一级教研活动中承担了公开课、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等任务。

7、全组人员能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优质远教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学科课堂教学水平较高,学科教学成绩在本县内进入同类学校前1/2;音、体、美学科教研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特长,组织学生在县、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8、近三年来,组内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或论文评选中获得过等次奖,或在市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等,或者主持、参与过市县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三、评选办法

1、各学校在总结近三年校本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自愿申报参加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各校要根据评选条件,在做好校级评选的基础上,按比例推荐上报(12个教学班及以下推荐1个教研组,12个教学班以上推荐2~3个教研组)。

3、申报参评的学校、教研组分别填写申报表(附后),加盖学校公章,于2008年12月15日前交教培中心办公室。

4、教培中心组织评审小组,通过审查上报材料、查阅档案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蒲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2008年10月25日

表一: 蒲江县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申报表

申报学校(公章):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主要业绩:

经验特色:

蒲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表二: 蒲江县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申报表

学校 教研组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主要业绩:

经验特色:

学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蒲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2.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二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程改革,专业成长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小的农村中学, 随着近几年教育形式的发展, 比较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多数被城区中学吸引走, 比较优秀的教师也被条件好的城里学校招聘走, 因乡镇财政的负担过重,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严重滞后。面对现实, 为了更好地为周边村庄的普通百姓服务, 教育好其子女, 学校努力进取, 立足实际, 重点从教师的专业培训入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逐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立足校本教研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教师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 不仅是课程体系的巨大调整, 更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在学习中教师要树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 对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 知识观, 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进行认真反思和重新认识。

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 要求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 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 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二)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真正地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 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 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 也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 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

课改成败, 系于教师;教师素质, 在于学习。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 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 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研究, 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只有学习精彩, 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 生命才会成功。”

现代学校也应该成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 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 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 建立参与式互动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学习后, 学校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学校即研究中心, 教室即研究室, 教师即研究者的号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资源, 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使学校具备了研究的职能和能力, 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为此, 学校积极探索参与式互动培训模式, 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参与式互动培训, 培训地点是办公室, 是教室, 一边备课, 一边研讨;一边教学, 一边研讨。培训者是每一个教师, 受培训者也是每一个教师, 通过集体备课, 集体研讨, 互动听课, 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样,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员”和“学员”, 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

二、贯彻课程改革精神,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在教学实践中, 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 教师口头上也接受, 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 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 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 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针对于这一点,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有关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

(一) 由“全面指导”转变为“适时指导”

探究学习中, 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 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 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 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 那么, 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 (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 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 (“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 , 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

(二) 由“学生听教师”转变为“教师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讲, 学生听, 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 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 通过倾听学生, 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 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 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 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

(三) 由“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和教材”

过去, 老师在备课时, 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 很少想到学生, 在上课时, 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 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 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 不是画家笔下被动图画, 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 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 由“面向优生”转变为“面向全体”

3.落实校本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 篇三

[关键词]学科教研组;校本教研;教师能力提升;推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应着减负体质、课程改革、高效课堂的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者、广大教师也都深刻地认识到,开展“为了教学、基于学生、在学校内”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主题研究”“课例研究”“同课异构”“一课多上”…这些词语的不断涌现,有力地说明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这条路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此,我想从教研活动的组织方面提出我的想法: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应当以学科教研组为本,着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与校本教研相去甚远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最基本(最基层)的组织,是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发源地”,一个个不同经历、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教师组成了学校教研队伍,同时,一个个学科教研组的百花齐放又构成校本教研的满园春色。细细反思,我们的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1.有动作,无研究

为了让校本教研收到实效,一些学校针对学科教研组建设出台了很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但在活动内容上,一些教研组总是停留在应付检查、应付考试上。有甚者把教研组活动混同于“工会活动”。

2.有讨论,无结果

一些教师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在课堂设计、教学评价等都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经验大多具有保守性和片面性。这些教师在参与讨论时总是各执已见,无法形成共识,研究没有结果。还有一些教研活动由于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大家陷入程式化教研的泥潭,就算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教研活动时间来讨论已时过境迁,大家对它已无激情,讨论也就形同虚设。

3. 有同伴,无互助

一些学科教研组有没有发挥通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没有把培养教师视为已任,特别是对一些素质欠缺或者初入教坛的教师指导偏少。因此这些教师获得同伴的帮助少,成长慢,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二、校本教研要以学科教研组为本

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仍然与教学研究相去甚远?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涉及外界对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的干扰和制约,二是涉及学科教研组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校本教研要以学科教研组为本,它是对“以校为本”的注解,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是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1.以“组”为本,能充分体现学科教研组的本位

基于学校实际的教研落脚在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上,能够充分体现学科教研组的本位。减少了上层管理机构布置的硬性任务,减少一些行政干预,充分展现不同学科教研组的特点,有助于张扬各组的个性和风采。毕竟各组成员构成情况不一样,各科特点不一样,在学校,真正的教学研究主体应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行家应是教师。

2.以“组”为本,能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主动性

学校及教研部门对教研组的管理不能过死,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科教研组,宏观调控并支持、服务教研组,在制度上多些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主动性。为什么当下一些教师对开展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活動并不来气?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活动并不切合学科教研组的实践。一些学校总是热衷于“学习”,一会儿学爱辉,一会儿学洋思,一会儿学杜郎口,一会儿又要学綦江…这些“学习”,没有学科教研组自身的实践,只能是被动接受,当然收效不好。

3.以“组”为本,能充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组开展的活动都是深深地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土壤中,并且始终是围绕着行为改进为目标的,而不是述而不作或坐而论道。从近年报刊杂志报道出来的一些有效校本教研活动来看,绝大数都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摆在了很高的地位。以“组”为本,让所有参与者在民主、平等和充分表达的前提下,进行着有实质的互动,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最后达到智慧与智慧交融的美好境界。

三、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作用

1. 学科教研组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在校本研修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组的首要职责,责无旁贷。教研组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科组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促进学科组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提升、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学习与反思习惯形成和课程领导力提升等。

校本教研特别注重共同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学习文化,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情绪与情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教师发展了,学校自然也跟着发展起来。

2.学科教研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教师是教研组的“细胞”,每个教师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与组员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组活动,既要向同伴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又要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发挥团队整体优势,形成教研组集体与个体合作双赢、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

教研组要引导全组教师以终身学习者的意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具有主动发展与进取意识的优秀学习型团队。

3.学科教研组要有扎根实践的行动研究

“扎根实践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灵魂”,教研组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环境,强化“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在解决困扰教学质量提升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教研组整体研究能力,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学校逐步形成了“实际问题即研究问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等理念,一些学校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模式,这些都增强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唤起了教师们的教研的热情。

四、研究是我们行走的最美姿态

4.校本教研总结 1 篇四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参加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学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学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

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教研组整合为7个,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3、英语组:组织全校英语教师学习《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了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开展了“班级英语现状”、“如何对待班中后进生”等教学沙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艺体组: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配合学校完成了学生的养成教育。

5、综合组:在教研活动上突出一个“新”字。《科学》《品德》学科围绕

“三新”开展教学课堂研讨、说课、上课评课活动。

6、远程教育教研组:进一步作好向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宣传工作,探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培训青年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实际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档案。

7、信息技术教育教研组:该教研组围绕“研”字作文章。本学期开校初,根据实际情况新增建信息技术教育教研组。本组本着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5.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具体做法

(一)构建了新型教研文化

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努力营造“四求”为核心的学习型教研文化。求“真”——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

求“实”——校本教研务实,不玩花架子。

求“活” ——“活”是指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要求教师不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

求“新”—— 是指校本教研要贵在创新,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如在备课形式上进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研究,要求教师不仅写教学反思,更要求年青教师多写教学过程的设想。在考核评价上,建立新的评价机制等。

(二)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

1.完善教研组织机构。一是以教务处为龙头,认真开展好各年级教研组教研活动,并加强教研过程的督导。二是实行语、数教研组负责制。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1)教师结对培养制度。

针对学校实际,开展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和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并不断培养、发现青年骨干教师,逐步形成骨干教师的梯队。教学领导与教师结对;组内结成互帮互学对子。(2)外出学习互动交流制度

一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二要把外面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继续规范“外出学习、回校汇报”的管理、并搞好校本二级培训。

(三)展现自主校本教研特色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课改发展提供保障

(1)强化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本学期校本培训主题是“培养教师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抓实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2)以校为本,潜心营造教科研氛围。通过校长、教导主任听课常规调研活动开展,教师快速进入课堂教学研究状态,重视了常态教学,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很好。发挥教研组的核心力量,以“分层互动、研训一体”为主要模式,全校围绕“三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开展教学研究,每月教研组根据组内实际确立研究主题,定期开展教研和研讨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共同发展。

(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有经验教师的辐射作用,组内教师结对互助,确定个人需求目标,制定辅助计划,记载活动情况,鉴定达成目标,全体教师潜心教学、共同进步。

(4)发挥我校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室,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教师能主动到远教室上课,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和更多地获取现代信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师基本功训练坚持不懈,并列入教师考核。

2.彰显特色,营造氛围,促艺体再创新高

(1)本学期 组建了美术、写字、舞蹈、音乐、鼓号等课外兴趣小组,各年级开设了经典诵读、心理、安全等校本课程,展现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掀起读书高潮,培养学生能力。开展“ 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努力创设“书香校园”氛围。每天安排好晨读内容 ,加强指导。

(3)本学期加大了卫生宣传、疾病预防、学生晨检等健康教育。

二、主要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1.与兄弟学校联谊教研方面做得不够。

2.校内、组内教研活动开展不足。

四、改进措施

1、结合学校实际,争取有利条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教研联谊活动。

2、强化校内、组内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主题校本教研的把关教务处要加大跟踪和监检力度。

6.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篇六

根据年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夯实校本教研,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语文教研工作:

(1)继续强化认真贯彻学校集体研究课精神,加强集体教研力度,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重过程,显效果。语文老师在召集人的负责下按时、认真完成集体研究课任务,集体讨论交流的智慧型研究模式,认真务实,不走过场。

(2)继续开展研究课公开展示的校本教研活动。语文教师认真教研、试讲,发挥集体教研实力,听课时每位教师都能挤出时间听课,做好记录。学校领导抽出时间莅临指导。评课时,做到了及时有效、务实、有记录、有安排。年组语文老师都认真及时评课,优点看的准,姿态高,态度好,不足之处中肯地指出来。授课教师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老师,绝大多数是班主任,语文学科作业种类繁多:大小作文和试卷中的作文批改量大,本学期活动多,但所有老师都服从安排。每次活动前,语文组都有计划,有要求,有记录,有总结。

三、严谨、求实地进行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检查。、语文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语文组学科特点,规范制定了年组作业批改种类和形式,以及检查办法。

检查时任务明确,制定出比较公正、规范的检查方案。查看仔细,优点、不足记录十分详尽。语文作业批改种类多,任务繁重,但全体语文老师都做到统一进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规范,书写工整,特点突出。

2、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开展集体备课,各位语文老师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备课做到了“八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学法、备板书、备作业。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寻找可利用资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考虑教法与学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板书与作业,制作精美课件。

(2)、所有教案都有教材总说明、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课时总设计。每单元有单元教材分析,思路设计,单元教学时间设计。(3)、每课教案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教学时间设置、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合理规范,教学过程操作性强、教学重难点突破详细,课件使用恰当,有效突出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路。(4)、每位教师都能针对本班因材施教,有针对本班的教学设想;或增添,或删减。每本教案每课有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每个单元后都有高质量教学反思,从字、词、句、篇、阅读、作文、教法、学法等方面入手,内容丰富,质量较高。

发扬集体智慧,共享彼此资源。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

一学年以来,我们不断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潜心治学,科研兴教,为一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7.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七

一、以蹲点教研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了全市初中《“一带一蹲点式”教研实施方案》,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实施方案确定以5年为一个周期,教研人员深入全市初级中学,每所学校蹲点教研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开展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中心,采取教研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结成“一带一蹲点”帮扶对子活动。教研员首先要做好结伴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工作,改变课改后仍然存在的“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的倾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二是开始关注学习“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三是有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四是能正确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研员与结对教师一起备课、研课,观课后要与教师一起议课,面对面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指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教后反思,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通过教师的课程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并发挥其在学科教研中的带头和辐射引领作用。桃山林业局中学的蒋守玲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翠峦区三中的历史教师张桂霞,教学成绩突出,辐射作用明显,被区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教英语学科的陈昭、王凤刚、郝立新老师现已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伊春区第五中学的于为老师、上甘岭区中学的王艳双老师、铁力市第五中学的魏宝玲老师、友好区第一中学的张宏峰老师、带岭区第一中学的陈桂华老师等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级名师,引领各校学科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历史学科多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带领下,研究编制学科测试方案、2010年伊春市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及试题样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版本,编写的《资源与评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分析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

二、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延伸

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市34所初中分布于22个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活动。全市每年都要联片组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活动和初中教育质量分析,这是每年教研工作的规定动作。每次活动明确研讨主题,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改进措施,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角度以分学科开展观摩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教学设计,结合课程标准研讨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研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学生情况(参与教学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能力);关注教师发展(教师学科素质及教学方法有效性)。从教学效果的角度集中研讨教学方法,几年来先后组织研讨了朗乡林业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法、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法、西林区第一中学的四步三查教学法(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及课堂上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各校在不断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近三年共开展联片教研18次,有5 625人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校本教研,并已成为各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大平台。

三、以市级学科名师为引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短时高效

为了实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服务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教研员、名师下乡活动。从2010年起,市教育局与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名师送教、互帮互学、提高质量”送教进班活动。下乡送教到校进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主,将教学实际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等形式。送教活动深入全市21个县(市)区(局),使基层教师都经历从理论到实践、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的全过程。比如思想品德学科,在西林区域的活动中先观摩西林区第一中学教师栾泽与辛启明分别展示的《唱响自信之歌》(初一)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三)两节公开课,然后由作课教师自评,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业务副校长、外校业务副校长、市级名师评课,市级教研员总评。针对这两节课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名师伊春区第五中学教师于为作了《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初三)一课的示范教学。送教进班活动一方面通过当地教师的观摩课教学与反思交流,使教师们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及问题所在,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市级名师的示范课教学,让教师进一步看到自己与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力地调动起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反思热情,有利于带动全市教学质量的提升。送教活动打破了“教研员”和“教师”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者。这种教研模式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送教下乡、专业引领、名师引路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快速成长有效途径。

四、以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突破口,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8.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八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标准强调说,“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师生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即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研究机制和教学研究活动。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一、明确校本教研目的,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成为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积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明确学校教研组工作目的,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在同伴互助中提升教育理念,在专业引领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化、正常化,必须有理论的正确引导。我校着力于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为保障,促使校本教研的制度化和正常化。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完善校本学习制度。做到“三个层次、两个必须、一有一查”的学习制度。

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学校领导宏观调控校本教研计划。校本教研必须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推动校本教研的“带头人”。亲自领导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期初,认真组织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明确校本教研的工作目的,从而从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和教改课题中做出规范性指导。要求教研组长聚焦课堂,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学校通过校本教研,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的质量纳入业务考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持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课堂教学后记,确立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写好一份精彩案例分析,撰写一篇教研论文。

二、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培训工作、以新课程理论引入课堂教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的内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新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知识的掌握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才能反思、提升研究的水平。学校要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搞好教研,把课堂当作培训基地,把一线教师当作被培训者,也可以是培训者,边上课,边研讨,把培训、研究、学习融为一体,使校本教研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学校要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必须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

三、走进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探索,促进校本教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本教研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求教研组积极探究实际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构建“分层、互动、开放”的学习体系,实施“鼓励、赞赏、期待”的学习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材,人尽其才,尽其所有才。我们从事的是育人的工程,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应围绕着这一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取得了一些成就。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名次,教师教学论文或论著多次见于报端和书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校初步构建起一支教育观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9.校本教研总结 篇九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教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以获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本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际,以本校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解决现有的问题。现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校本教研的制度,完善校本培训的领导机制

1、为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构建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具体负责,教研组实施具体管理,依托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校本培训。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学校综合评价由教科室对教师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审核,并予以评分,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同时把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学校的考核、评优挂钩。学期末,学校依据校本培训工作的实绩,评选优秀教研组。每学期都会把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教学个案,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心得体会等认真总结,不断积累和丰富学校校本培训的有形成果。

2、校长负责制的教研制度

校长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每月校长室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整合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等各种力量,保证校本教研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3、“五个一”的教学管理制度

即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次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周教研组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至少使用多媒体上一节课,每个学期写不少于5000字的笔记。通过“五个一”的落实,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4、“三有三保证”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三有”即参加教研活动有问题、困惑、疑难;有教研专题;有课题研究;“三保证”即时间有保证、人员有保证、实效有保证。通过抓好“三有三保证”的落实,使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有力地推动课改向前发展。

二、创设校本教研的氛围

1、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

为了使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学习。各教研组利用电教设备,观看电教录像,了解新课改动态及课堂教学走向,要求教师认真记录,写出体会,互相交流。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教研服务教学的有机结合。

2、倡导教师自学理论

课程改革有丰富的理论背景,弄清这些理论背景有助于教师理解课改,从而增强改进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欲望。从教师角度讲,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为此,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需交一篇以上专业论文,每个学期都要写不少于5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

3、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

自我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反省,其目的在于修整教学行为,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因此,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有力措施,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质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艺。我校要求教师把教学后记做为每课教案的必备项目,各教研组注意收集教师中的教学成功和失败分析典型案例,让教师相互交流。

4、创设团结、合作、互助的研究氛围

校本教研是一种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的活动,其主体是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因此,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至少一次,把“固定反馈”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们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集中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由教研组先选定一个内容自己先备课,而后教师们进行交流,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集中大家的精华来定稿,最后根据上课的情况进行评课,总结得失。

三、拓展校本教研的途径

1、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 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校的盟级、旗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以身示范、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全校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同时,在校内挑选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充当培训者的角色,通过示范教学、理论专讲等形式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同行。如我校让计算机教师讲授计算机的使用和简单课件的制作技术,让优秀班主任讲授班级管理的技巧等。这样的“传帮带”活动,使我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它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其在组织形式和时间上有很大的随机性。校本教研使教研组的活动由被动到主动,由他觉到自觉,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作用。

3、扎实开展人人一堂好课活动

教导处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核心,要求每位教师设计一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己最满意的教案,人人上一节研究课。课后,教研组进行开放式评课,互相讨论研究课的成败得失,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4、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教研有目的,人人有课题”,这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作法之一。学校每位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教学中的问题,都有一个研究任务,进行学科内部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的研究遵循“反思形成课题——研究制定方案——实践予以检验——总结深化提升——成果应用推广”的基本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学习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改善教学实践,坚持“问题引导学习”,实现“教、学、研”的同期互动,使老师们学有方向,研有目的,改有实效,这样就更好地做到了校本教研有的放矢。

5、重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校本教研在形式、内容、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丰富和改善,学校目前建有教学资源库,使传统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教学研究基础上,增加了人机间的交流,在教研中,老师们遇到了难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教学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上课质量。学校提倡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时多利用多媒体等,提高了教师的课改意识和课堂教学质量,激活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热情。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到兄弟学校观摩课堂教学并和他们的老师交流,其他校也组织教师到我校观摩,给我们的老师提建议、出招。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学关系。

四、开展校本教研实践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农村牧区,大部分基础较差。各班普遍存在厌学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本着自愿的原则,成立了八年七班。一学期以来在班级管理中做了如下工作:

1、先保证稳定

因为学生来自各班,肯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坏习惯,如上课迟到早退、聊天、吃东西、睡觉等毛病。在本学期的第一节班会,就重点强调“一切从头开始、抛弃坏习惯、从我做起”。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及平时的督促和管理,逐步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觉心、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学生因基础差才来到这个班级,心理上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不以讽刺或嘲笑的语言对他们,为的是防止他们一旦形成破罐破摔的心态和做法就彻底完了。而学生一旦有了些许成绩,就及时鼓励,让他们在获得成绩的同时,逐步找回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氛围。

3、协调各课任教师

既然接手七班,就应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和各科教师私下交谈或共同开会时一再强调不嘲笑和挖苦学生,采取和学生交朋友的方法。同时协调各科任教师共同抓紧学生进入本班后的每一节课、第一星期的课、第一月的课,要求不只是纪律好,而且要求人人在学习、人人在努力的局面。

4、与家长沟通

新接手班级,与家长之间很陌生,为尽快建立起家长、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的局面,在期中考试完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们见面交流、沟通,在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激起了家长重新管理孩子的愿望和决心,毕竟这些都是家长都已放弃的学生,他们原来都抱着让孩子混完初中下一步再说的心态。现在有了家长的督促,学生觉得受到重视了,学习态度马上积极起来了。

5、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盒”

为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记录下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学校为每位同学配备了一个“成长记录盒”,让学生每天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比如一页好的作业、一段好的摘抄、一首优美的文章、教师一句好的评语甚至是一张好的图画等等。并且把班级内学生分为4个小组,从“成长记录盒”的充实情况、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且组内同学从交作业、个人卫生、跑操队形、大扫除等方面互相监督,每星期进行分数统计对于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经过评比同学们的热情高涨,对学习、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6、关注住校同学 住校生远离父母,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自由散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就会使他们在班级获得的一些成绩消失。孙志远同学从小学就养成的毛病:酷爱上网。寻找各种机会出去上网,星期六回家,星期日早早就来赛汉,但并不回宿舍先去网吧,一直等晚自习快上才返校。有一个星期没有回家,星期六便从后墙跳出去上网。经过多次在班级内开班会以及私下说服教育,更主要的“成长记录盒”的扣分制度:发现第一次扣1分,第二次扣3分,第三次扣5分。要知道在平时每做好人好事一次才加0、5分,“成长记录盒”内充实的内容全面、优秀才加1分。有了班级内成员的举报和小组成员的共同监督,孙志远的上网行为有了很大收敛,尤其是在扣了3分后受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声讨”后决心远离网吧,并要求家长买了篮球进行体育锻炼,几个月以来没有发现有上网行为,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原来上晚自习书都没有,现在上晚自习也能积极做作业、看课本了,虽然还有反复,但相比之下确实进步了不少。曹富山同学在原班就存在厌学情绪,各科作业也懒得做,上课不认真听讲。来本班后,为了充实“成长记录盒”,特意买了“唐诗三百首”等书籍,认真抄写。作业也开始做了,为的是能得到老师的一个大对号或一句好的评语好去充实记录盒。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设想

(一)存在问题:

1、校本培训理论层次低,尚未从培训实践中概括和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从而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2、尚未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教材。

3、对课题研究的力度不够。

4、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有待于浓厚。

(二)改进设想

1、进一步立足学校实际,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研究之路,力争在探索中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使校本培训体系化、理论化、科学化、先进性。

2、领导带头,全体推动,努力营造学校整体教研、学习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发挥课题在教学中的效用。

4、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教师校本培训资源。

总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遵循培训与教研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特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以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0.教师校本教研总结 篇十

一、理论学习蔚然成风

理论水平的提高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校教师在这方面主要分两步走:

1、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等途径,增加量的积累。每位教师每年订阅一份或一份以上业务刊物,并攻读一本教学专着;做好一本读书笔记(40周岁以下教师每月做文摘4篇,其他教师每月2篇),每月由教科室组织检查一次,据统计:本学期全校教师共做文摘796篇,积累文字约42万字。

2、通过对积累的理论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逐步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增进质的积累。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文摘后面必须写出不少于500字的体会或反思,据统计:全校教师在读书笔记上共写体会与反思约有35万字。

另外,本学期专门邀请了东阳市教研室任向新老师、吕绿杨老师,到校作新课标的理论辅导讲座;邀请学校教科室主任孙智勇老师作“教学设计”的辅导讲座。

现在我校在理论学习方面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老师们能够自觉地把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结合起来,把自己平时所得的一些体会,在每周三晚上都会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形成了周三理论学习日。

二、课题研究如火如荼

自完成省规划课题《小学高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后,这一学期我校又做好了国家级子课题《研究型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现时分别承担了以下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的子课题;金华市级课题《小学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和四项东阳市级课题。每位教师都参加了子课题的研究,并填好申报表、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为了促进教学过程向最优化方向目标发展,以科研思路去审视教学过程,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

教科室与教导处联合举办了2次5堂研究型教学特色示范课,2次6堂“多元智能”发展研讨课。课外,分教研组针对“如何用科研的思路促进教学”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评课、讨论。

2、记录研究过程,定期交流。

课题的研究要靠教师在平时不断地探究、记录与交流,才会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

本学期,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合组织了2次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交流会,参加课题研究的每位教师都对自己所研究的子课题作汇报(内容包括具体的做法和所取得的阶段成果),然后由全体参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3、撰写一篇课题论文和一个课题研究案例。

为了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及对研究中所发现一些问题的思考,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论文与课题研究案例的评选。

本学期,教科室已收到了58篇案例和52篇论文。学校专门组织了人员对58篇案例进行评比,共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15篇,并争取在学期结束时编印成案例集和论文集。

三、教学研究有有声有色

1、开展一人一课的教学研究活动。每位教师都上了课题研究课或研究型教学展示课一节。并在课后填写听课评估表,内容包括:分数评定,教学建议等方面。

2、开展教育教学论坛活动。要求参加东阳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的教师,根据活动精神回校后必须向全体教师专题汇报。本学期共开展了4次论坛,每次论坛都让与会教师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使承担论坛的教师得到了锻炼。

3、实施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每年结对一次,本期共有20位教师进行了结对,学校还专门组织了一次结对仪式。并要求师徒相互听课不少于5节,同看一本专着并对专着内容进行交流等等。

4、学校还举行了一次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上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写好一篇论文、制作一个课件、举行一次演讲和一次粉笔字比赛等,共有4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6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

四、成果喜人品位提升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目标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而提升学校的品位。由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在多方面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1、集体荣誉:

(1)荣获金华市第二届课程改革大赛组织奖。

(2)荣获东阳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3)《小学研究型教学》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

(4)《小学高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三等奖、金华市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5)《研究型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研究》荣获东阳市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

2、论文与案例获奖:

(1)在金华市第二届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中,z等老师的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2)在东阳市学科论文评选中,z等老师的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11.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十一

一、微格教学思想的实质

微格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及实际教学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一条较迅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这种思想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先提出来的。现在看来,必须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的评价依据,同时,借用现代的视听技术和声像设备手段,来完善教学环节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目的。而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与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关,还与教师的心智活动和动作行为配合恰当的熟练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二、微格教学思想在校本教研的应用探究

1、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准确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运用了微格教学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我们对重点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分解,划分为导入、提问、讲解等分项教学技能,然后将分解的内容分配给各位老师,由他们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讲解,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讲,如何上好这节课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还通过观看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录像,特别对一些获奖的优秀课片,我们经常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特别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例如,我们将一个获奖的优秀课片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

在课后,我们立即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反馈评价,经过重放录像观察,发现有待于改进。提问设计的层次不到位,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层次的提问呢?在部分讨论后,建议教师可设计:“乙酸为什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应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贯彻微格教学理论,有利于更新教学思想

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校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微格教学中的模式行为规范,重点讲述和训练下面的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讲解、演示、变化、强化、课堂组织、结束等十种教学技能。

现以一实例说明通过微格教学对改进教法的作用:有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毕业年限与任职资格相同,分别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学的实践录像,都以“元素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一节作为讲解课型的内容。

甲老师:语言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他用流利的语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乙老师:语言和教态略显紧张,他选在实验室上,他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验去做,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根据微格教学具有模式规范的目标要求,运用教学评价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虽不如甲,但在“启发教学应用”、“知识输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见,微格教学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模仿与纠正,但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对于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极为有效。

3、运用微格教学理论,科学地评价教学行为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采用微格教学中设定的教学行为评价系统,以一定的数量参与者作为评价员,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实践证明,利用微格教学的评价系统,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高中化学课程在微格校本教研中的应用探究体会

利用微格化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提高对教学目标的追求和教学技能的定位,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不能急于求成,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和灵活变通的措施,对具体技能的培养侧重点定位要因人因时而异,不可一刀切,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摸索出具有个性化的微格教学模式。这样不仅适合化学的校本教研,也为其他学科开展校内教研活动提供了思路和资料,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改进或增删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可以为其他教师完善和提高教学环节提供借鉴作用,更有利于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兴趣。

12.校本教研课程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近年来, 随着我市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 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基本上我市所有的农村中心小学及片校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 也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教育设备基本达标的同时, 信息技术课程却走向了“边缘”,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急需行之有效的教研来引领这一学科的发展。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推进有效的校本教研来引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笔者认为是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现状及成因

1.1 没有开展或难以开展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学校压缩电脑课时或占用电脑课已成家常便饭。如此一来, 规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如期完成, 或只是走过场, 根本没有落实。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更是无暇顾及了。

(2) 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除了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一些工作, 如机房维护、网络管理和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等, 甚至还有兼任其他课程的。上信息技术课成了副业, 本末倒置, 这使得本欲开展校本教研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对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 特别是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偏少,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 而且不是专职的。这都使得校本教研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1.2 过于形式, 实效性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每次正在进行市教研观摩课时, 前来听课的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听课, 做好笔记。但当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反思或让听课教师评课时, 听课教师要么就悄悄地走开了, 要么就坐着一言不发。一年一度的市教研会成了上课者和主持人的独角戏。市级教研会摩尚且如此, 镇内、校内教研效果可想而知。

1.3 重技轻教, 主题错位

平时教师在各类聚会及信息技术教师群中交流时, 交流的往往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方面问题的研究则很少。很多教师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具备了相当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但对课堂教学却不愿多花时间。他们认为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性似乎强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紧迫性。这也跟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不清有关。我们首先是教师, 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主业”是教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掌握灵活实用的教法, 无疑比掌握高深的编程语言更具有实际价值。

1.4 形式老化, 不合潮流

纵观各校教研和各级教研, 教研形式不外乎是听课、集体备课和上观摩课。大多教研都成了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空壳”活动, 缺少明确的价值目标, 缺少一些有用的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教研年复一年, 原地踏步式地简单重复着。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出现以上几种情况, 存在着种种因素, 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开设时间短, 理论经验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信息技术成为副课中的“副课”。其次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定位不够清晰, 他们往往对技术发展本身的关注比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更有兴趣。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学校“技术服务员”, 学科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会被人淡忘。最后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

2 对策及建议:搭建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平台

针对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以校本教研理论为指导, 结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研现状, 本着以“如何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目标, 笔者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以网络为平台, 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或者是简单的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审视, 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对于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可以撰写个人教学网络日志 (Blog) 或开通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博客平台最好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 而且建议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同一平台中建立博客。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教学现象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 从而克服教学中的被动性、盲目性, 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 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互相开放, 互相提高

强调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大特点, 但还要对其他教师开放自己, 主动地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作性的探讨, 可以是跟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探究问题, 共同分享经验。这种互相开放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学校组织的, 如师徒结对、发展共同体等, 也可以是自发的互相学习。例如, 在教研课前进行课前会议, 讨论如“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你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等问题。课后再进行一次会议, 对课前会议上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解答。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方法, 如指导帮助, 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 , 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这些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经常性的听课, 集中备课以外, 也可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QQ群, 这无疑是大家研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特点有目共睹, 具有即时性, 可定期开会交流, 摆脱空间的限制。也可建立信息技术教研论坛, 建议由各教研大组成员互相积极配合, 每周或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进行讨论研究, 为农村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网上研修提供平台。另外, 每学期应举行镇内或教研大组内的教学论文、课件、学生电脑作品等评比, 促进各片校交流, 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种种开放式的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 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 才能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才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3 信息技术课程更需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引领的主要方式, 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 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 通过他们, 提炼聚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改进的策略, 验证教学研究的成果。

例如, 对于以镇为范围的农村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建议由镇中心小学或教研片出面邀请若干信息技术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 担任本镇信息技术教研的顾问, 或在教研论坛中担任评论员或专家组成员, 对本镇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各信息技术教师可每月将教学中的典型疑难问题集中, 通过网络提交专家, 接受专家指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 通过主题讲座、上观摩课等形式, 直接指导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 相信广大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有灿烂的明天。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校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 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本教研, 平等参与, 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肯努力,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一定能扫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13.校本教研个人总结 篇十三

校本教研,课堂是主阵地,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教研活动中,我教研组遵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采取行动、反思评价、成果表述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进行教学研。一线教师普遍认为我校学生课外知识获取少,知识面狭窄,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到位,授课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决定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中搜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掌握知识。也能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活跃起来,有所收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发地理教学资源。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地理知识,我和同事根据地理学科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开展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活动:首先,大家对“生活中的`地理”进行了交流研讨,制定了活动计划,分类搜集资料,有:生活中的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南方、北方地区生活中的地理,青藏、西北地区生活中的地理,陕西地区的生活中的地理等。并研讨其材料在教学的恰当运用技巧。比如在讲里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就以今年秋季降水过多,时间也很长,使得玉米虽长势很好,却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玉米没有成熟好。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教学的视野,拓展课程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课堂才能真正变成他们的

二、注重知识的再次组合。教学中教师把自己放到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上,和颜悦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活动中,成为知识的主人,去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在讲时,就包括了与七年级教材气温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重组;也与本册书第一章第一节“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整合。学以致用,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也获取了新知识,这让学生深刻体会了知识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章节之间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教师把知识的联系融于新的课堂中的技能。

三、听课、评课。有计划地深入班级听课,听课时关注授课老师对生活中资源的运用情况(所应用事例是否恰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表现(有没有用现实中的事例来印证所学知识)。听课后与授课教师本着平等互动的原则认真地交换意见。交换意见的内容既有严密知识的问题,也有教学策略优选的问题;既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通过听课与课后交流,在帮助提升地理任课教师的同时,也提升了作为地理学科教师的自己。

四、积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我们的校本教研,除了搜集资料、听课和评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校本教研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教学反思,是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有效的办法。校本教研的收获:通过校本教研,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地理课堂不再是老师学生都头疼的枯燥无味的课堂,同一个课题,但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在分析他人之课,改进自己之课,再去第三课堂中加以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解释所学的新知识,游刃有余,通俗易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积极踊跃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教师搜集的事例有高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况,学生发言过于活跃,出现离题现象,课堂驾驭有点难度。

总之,通过一年的教研实践,我感受到我们的校本教研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求真务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给学生具体化形象的讲述出来,易于学生掌握,学生也能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他们认识到地理学科虽不统考,但也是很有用的地理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科目。

上一篇:门诊清洁卫生检查标准下一篇:2021清明节的由来简介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