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实践(精选2篇)
1.荣成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实践 篇一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管线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作者市政协委员郭瑞)
一、资金投入的必要性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北京7.21暴雨事件、青岛管线爆炸事件等,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2014年5月22日,李克强在赤峰考察时说:“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6月份,(国办〔2014〕27号)正式出台,要求各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为贯彻落实国办27号文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配套出台(内政发〔2014〕99号)。近期,五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进一步强调,各城市于2015年底前,务必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
二、我市现状情况
(一)管线普查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大。经初步测算,我市城市核心区需普查地下管线总长度约10000公里,各旗、各工业园区(开发区)需普查的地下管线总长度约8000公里。2015年,组长和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加强普查工作统筹协调,保障地下管线普查和管线信息化工作的同步推进。
(二)保障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普查。把管线普查经费列入政府计划,同时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地下管线普查的资金投入,保障地下管线普查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确保普查如期完成。为避免公共性的缺失,后期需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强化安排地下管线数据联测补测,以保证更新维护管理工作有效实施。
(三)建立管线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拓宽系统应用和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的管线数据中心,实现各单位之间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效益。
(四)健全管线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制订《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从法律的层面明确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分工和责任,建立一套完善的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机制,保证管线普查的生命力。明确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部门,解决管线管理混乱、多头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
2.荣成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实践 篇二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施工方法,要求
1地下管线探查
1.1探查目标
通常地下管线探测的对象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电力、通讯等各种光 (电) 缆, 尤其应注重污水治理、合流污水的大型顶管;大口径雨水管道;军用光 (电) 缆;无法搬迁或搬迁成本巨大的重要管线。
1.2探查内容
应查明地下管线的种类、平面位置、走向、埋深 (或高程) 、规格、性质、材质等, 对所有地下管线探测的管线点 (特征点以及附属物设施中心) 进行测量;如果雨水、污水井是沉井、SMW工作井、顶管接收井和工作井, 必须同时测出其下部大井和上部小井范围, 并标出平面和立面相对位置。
1.3探查方法
管线探测应合理利用原有资料和调配图的基础上, 采用实地量查和物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但是管线仪器在施工前必须做一致性校验检查和方法试验。对于明显管线点采用实地量测的方法进行, 隐蔽点管线点则运用管线仪器探测的方法完成, 大部分铜、铁、铝等导电性较好的材质的管线均可由管线仪探测, PE、PVC等非金属管线应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 大口径长距离的管道可利用横波地震的方法来探测, 管线点之间的间距应不大于75米。具体工作方法为:
金属类地下管线探测主要选取采用频率域电磁法的管线探测仪, 此种方法的管线仪具有轻便、灵活、精度高的特点, 其基本原理如下:
运用电磁感应的相关原理, 在所测量的金属管线上方 (或附近) 放置发射机, 发射机内部采用交变电流发射线圈, 利用交变电流作用发射机产生交变磁场向四周传播, 形成“一次电磁场”。通过金属管线的“一次场”磁通量的大小、方向不断变化, 使金属导体产生感应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频率与“一次场”相同。同理, 形成的感应电流也会在金属导体的四周产生频率一样的感应电磁场, 我们叫“二次场”。通过接收机内的差分线圈在一定距离外的管线周围接收“二次场”的信号, 分析磁场信号强度, 从而获得金属管线位置和进埋深。如图1、2:
以有源法进行探查, 探得管线准确位置后, 用归零法扫描, 用来排除相邻的管线, 再继续感应搜索、循环交替的方法进行有源法探测。用ΔHx极大值初步定位, ΔHz极小值精确定位, 若ΔHx与ΔHz所定位置超出限差范围, 则查找原因重新定位。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进行直联、夹钳来给管线施加信号, 用来解决管线密集、埋深较深、干扰信号大等造成的探测困难, 保证探测精度。施工过程中必须打开与目标管线相关的窨井等附属设施, 量取管线的实际埋深, 并同管线仪的探测深度相比较, 结合施工前方法试验, 得出仪器测深的修正系数, 从而对测深结果进行修正, 最终来提高探测精度。
不能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探查的非金属管线, 采用机械触探 (即“钎探法”) 或开挖揭露的方法精确定位、定深。
1.4地下管线探查精度与记录
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在城市管线普查工作中通常为:平面位置限差为10%*h, 埋深限差为15%*h (h为管线中心埋深, 当h≤1米时以1米代入计算) 。
用上述各种方法探测的地下管线特征点 (明显点和隐蔽点) , 均现场标记点位、点号, 在施工方提供的《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中详细记录其相关参数, 并草绘管线图。将《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录入到Microsoft Excel中并进行100%校对无误后转交内业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将草绘管线图整理后转交测量进行地下管线点测量。
22地地下下管管线点测量
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地下管线点测量, 均在地下管线探查分片完成后, 在已有和原有控制点的基础上, 采用全站仪 (或RTK) 测量完成。
地下管线点测量采用全站仪在首级控制或图根控制点上设站, 通常需要按极坐标法进行测量, 高程位置采用三角高程的方法测量。管线点的测量采用全站仪自动采集, 各管线点的测量点号与探查点号务必相同, 可于现场输入到全站仪或用工作手簿记对应全站仪点号记录, 用全站仪记录其测量观测数据。极坐标测量的要求:角度观测半测回, 边长观测一次, 在各级控制点设站时, 均进行测站检查, 遇其他控制点时应进行控制点检核, 管线点测量的边长通常不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 测距不超过100米, 三角高程测量时需认真量取仪器高、觇标高 (量取至毫米) , 并现场输入到全站仪里。
测量完成后, 将全站仪测量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宜展点检查, 查明点号与地面标识的一致性。
【荣成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实践】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