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2024-10-25

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共10篇)(共10篇)

1.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一

____ __题___:号位座答 _____要__________:不名姓 _内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订________:装学校蚌埠市2017~2018学

6.2017年7月,山东临沂一“暴走团”在机动车道“暴走”时,遭遇车祸,造成了一死两伤的悲剧。

一时之间,暴走团继广场舞以后,又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健身者应增强规则意识、文明意识

②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③要积极改进规则,保障健身者需求

④政府应禁止开展此活动,以避免类似事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约束的自由也是极其危险的。每个人在自觉接受“他

律”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自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跟他律相比,我们要更关注自律

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④他律就是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漫画《谁丢了“公德”》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②要尊重他人和社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③要注重举止文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④要依靠法律严惩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 ①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②要认清犯罪,远离犯罪行为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④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②加强执法能力,依法严惩违法者和违法行为 ③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④努力成为法治国家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2017年1月25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拨出专款76.5万元,对吴小平等153名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勇担责任有利于赢得社会认可

②有利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③主动承担责任一定能获得回报

④有利于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对公益广告“关爱进行曲”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递爱心,播种快乐,关心别人,幸福自己 ②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③关爱他人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④关爱他人必须从关爱未成年人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在2017年11月18日中德足球U20项目合作的一场比赛中,有不法分子利用在比赛现场挂非法条幅和旗帜,来挑衅国足和国家主权,引起了中国球员的不满并离场抗议。事后,中国足协发布公告称:“国家核心利益不能因任何原因受到损害,因此决定暂停中德U20项目合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②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17年4月27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受表彰的人员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也有公交车驾驶员,既有敬老院院长、环卫队长,也有耕耘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这说明了 A.不同岗位,都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B.劳动是财富和荣誉的源泉 C.在我国,劳动者有着最高的社会地位

D.所有劳动者都会受到表彰

18.中共十九大报告55次提到“安全”,其中18处是“国家安全”。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国家安全论述最突出的亮点。这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人氏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②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不可控制的严峻局面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保障援助制度,推动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制度市域全覆盖,完善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确保老有所养、弱有所住、困有所济、难有所帮。这说明了 A.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

B.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C.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D.我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2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下列勉励我们“实干”的名言警句有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②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

③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④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走进社会 服务社会】

21.(10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 向九寨灾区捐款

(1)说说两幅图片共同体现的行为有什么意义?(4分)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养成这种行为?(6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____ __题___:号位座答 _____要__________:不名姓 _内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订________:装学校【情境探究 辨明是非】

22.(12分)下面是琪琪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情境一 放学时琪琪与同学们过马路却遇到红灯,大家说一起闯过去,反正人多没事。

(1)瑛琪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情境二 琪琪班上的晶晶同学家庭条件不太好,经常因为穿着破旧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1)琪琪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情境三 某杂志社刊登了琪琪的一篇文章,却以琪琪未成年为由,拒绝支付其稿酬。(1)琪琪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拒绝网络谣言 合理利用网络】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微信盘点了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紫菜是塑料袋做的、大米是塑料做的、“刘明炜”同学的高考准考证丢了、虾头里面的两条白线是寄生虫等榜上有名,以上内容均被证伪。这些网络谣言大多耸人听闻,无不造成当事人的名誉和财产损失,造成社会混乱,危害极大。材料二 漫画:《扫除谣言,净化网络》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哪些?(4分)

(2)结合树料二,为净化网络环境,合理利用网络,我们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做?(6分)

【学习十九大 奋进新时代】

24.(14分)中国共产党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3)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为了不辜负党和

国家的希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做?(6分)

(3)向张劫同志学习,勇担重任,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做?(4分)

【勇担重任 时代楷模】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劼是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2016年1月5日,他在处置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警情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制服暴徒,以实际参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材料二 2017年9月24日,中宣部授予安徽特警张劼“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颁奖词中写到,张劫是“淬火成钢的英雄卫士”,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体现了牢记使命、听党指挥的忠诚信念,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忠实履职、服务人民的担当精神,从容以对、砺而弥坚的顽强意志,生动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不愧为广大公安干警的优秀代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时代楷模”张韵有哪些优良品质?(4分)

(2)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张劼说:“面对突发情况,如果我不冲上去,将会给群众和社会带来巨

大的危害。既然选择了当警察,就永远不后悔。”结合张劼的话,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6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____ __题___:号位座答 _____要__________:不名姓 _内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订________:装学校

2.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二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分)B(“判断逻辑不同”不当,原文为“相似”。)

2.(3分)C(“找到了当时的观念形态存在的精准基础”不当,依据原文“至今仍很难确定哪种见解称得上完全正确”。)

3.(3分)A(前后不对应,判断人们对孔子的认识应依据“是否尊孔子为圣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4.(3分)B(知道是假鱼,但不愿说破,反映的是在那个贫穷年代村里人的善良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5.(5分)①指冬子对自己童年时因贫穷和饥饿而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的自责。②指冬子因打破乡村规矩、戳破富足和希望假象而受到的讥笑。③指冬子多年来承受着的贫困年代乡间颓废与贫穷的痛苦。(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3分,三点5

6.(6分)①情节上,由冬子童年吃鱼的故事开始,到冬子让儿子吃鱼结束,使文章首尾呼应。②人物形象上,写出了冬子对过去、对农村的理解和释然,表现了冬子思想的成熟,使冬子的形象更丰满。③主题上,突出了“今天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童年生活?今天的孩子应该记住一些什么”的主题。④阅读效果上,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7.(3分)A(“无条件为公民办理”错误,材料一说“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并非指无条件办理。)

8.(5分)BD(A项,“所以无法避免”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不会再产生新的无户口人员了”推断不合理。E项,“如果不按人口征税,统计就能准确”错误。材料四中说“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征课作用后官吏更自因循,仍难精确”可见。)

9.(4分)①中国采用户口登记制度,美国采用生命登记制度。美国登记的信息比中国的更详细。②中国公民的身份证是享受各种社会保障的凭证;美国公民凭社会保障号获得护照、驾照、信用卡等证件。(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19 10.(3分)D

11.(3分)C(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12.(3分)B(理解有误,任益州刺史时,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并非施威迫使异族归 13.(10分)(1)(5分)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有用以节制他的方法。”(“兄子暨”“专任”“以”“裁”各1分,句意1分)(2)(5分)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令”“ 卒”“ 更”“ 所”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14.(5分)BC(A项,“议论”表述错误,应为“抒情”。D项,“点明了诗歌写作时间为夏季”分析错误,本词中“半黄梅子”对应的时间是春末,《青玉案》中“梅子黄时雨”对应的时间是夏季。E项,“浓墨重彩、盛丽婉腻的艺术风格”错误,从“游丝横路”“细风吹柳絮”“一帘疏雨”来看,本词的语言风格应是清疏淡雅、明隽幽洁。)15.(6分)①抒写了词人追寻佳人而不得的落寞情怀。佳人“南渡”,词人四处追寻,却不知她人在何处,表达出心中的落寞之情。②抒写了词人思念佳人的愁情。通过对“半黄梅子”“一帘疏雨”的景物描写来抒情,那不尽的雨丝正是无尽的哀愁。③抒写了词人对青春已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5 16.(5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2)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B(“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同室操戈”,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由“留下王子们”可知应用“同室操戈”。“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大势已去”,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根据文中“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尤其是“王子朝见”中的“见”字,暗示了局势的不可逆转,故应选择“大势已去”。“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根据语境“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应选“无影无踪”。“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根据语境“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可知,应

18.(3分)A(B项,括号后的“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承接此项不合适,因为老子属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而不属于“四大贵族”;C项,由括号后的“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可知“召、毛、尹、南宫”地位远高于“周王室图书档案的官员和学者”,故C项不当;D项,颠倒了“官员和学者”及“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的地位关系,与文本语境不合。)19.(3分)B(A项,“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语序不当,应将“仍然”移至“认为”前面,且此句句式杂糅;C项,“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成分赘余,应删掉“的继位正统”;D项,“适合正统的继位”搭配不

20.(6

21.(5分)②如果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未必最后就会成功。③如果不折腾,未必看不到

四、写作(60 22.(60分

写作提示:①就人的存在状态来看,网络投票体现的是人成为扁平化的图像符号,只能在媒介中得到部分的展现,受到了媒介本身的切割和剪裁;人更成为资本实现自身再生产(获取利润)的一个环节,成为宣传主办企业、媒体平台所利用的工具。②就人的交往状态来看,从前人们主动地交往,现在被动地交往,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投票所激发的厌烦感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网络信息媒介将其使用者置身于信息的风暴之中,即使不愿意投票,也不能装作没有看见好友的信息,因为不回复信息就意味着对人际关系的伤害。人交往的空间密度空前加深,与此同时,人交往的情感浓度却空前下降,很多要求投票的好友与我们根本不熟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投票本身成为人脉、资源的表征,背离了投票显示实力的初衷。③这一切都是在新的媒介,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急速普及的背景下发生的,技术在解放人的同时,也物化人;在便利化我们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才改变了原来的志行,爽朗旷达,很有大志向。曾盖房,在门前开了一条几十步宽的路。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里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

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

3.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三

学校(中心校):西安路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一、试题命制

1、命题思路:

本次试卷的命题紧紧依据《课程标准》精神,围绕教材,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试卷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难易也适度,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课内外适度延伸,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掌握情况。

2、题型特点:

试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其分数占全卷的52%。包括选择题、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完成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积累与运用部分题,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在字、词、句等内容综合的考查,从而检测学生平时对双基的掌握效果。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其分数占全卷的6%。“根据一段文字设计标语”。本道题比较灵活。主要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口语表达能及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阅读,其分数占全卷的24%。试卷的阅读题主要检测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部分是习作。其分数占全卷的30%,本次习作写的是《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有新意。该题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由感而发,有话可说,有话可写。3.难易程度:

本卷难易也适度,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

二、命题建议

小学阶段语文测试的目的是检测性,而非选拔性,因此建议试卷命题时避免难题、偏题、怪题和超出测试范围的题目。

例如积累与运用第5小题。依次给横线上填入恰当语句。孩子根本就不理解题意,错误率非常高。

三、学生答卷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有184人。平均分为80.47分,及格人数178人,及格率96.74%,优秀人数123人,优秀率66.85%。

从整个卷面来看,积累运用和习作部分学生掌握还可以,阅读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选择题部分,失分不多,但错的最多的是第3小题:根据拼音写汉字,出现错别字多。说明孩子没有牢记生字。第4小题:给“弱”字组成词语后填入合适的句子中。孩子不能准确用词,词不达意。第5小题,有学生没能认真审题,根据语境,给一段话填入合适的语句。其实是根据描述按意思次序填入,大部分孩子不读题,不理解意思,故选错。第6小题(4),仿写句子失分很多。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句子仿写不够标准,不够突出,语句不优美。第7小题,写出《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的诗句,大部分孩子写不出来,错别字较多。记忆不够深刻,诗句背诵默写不过关。

(二)综合性学习。语言实践题第2小题。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宣传标语。此题正确思路应该是保护环境与农家乐二者相结合的宣传标语。但很多同学直接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标语,这不符合出题者意图。标语太老套,没有创新,而且回答单

一、片面。

(三)阅读 课外阅读

(一)本题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错得较多的是第3小题的文中“那种人”具体指什么人。大部分孩子回答太简单,不完整,分析不到位。还有第2题的描写内心活动的画线部分没画完整或者多画。

课外阅读

(二)第3小题回答:北美星鸦的“寻宝模式”是怎样的。很多同学答题不完整,导致扣分。第4小题,对说明方法掌握不够。第5小题很多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些词不达意。

(四)习作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有以下方面值得肯定:部分学生能结合提示要求,习作立意新,构思巧妙,语言表达能力强,主题突出。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选材上的雷同,思维不够活跃;习作结构单一,没有详略主次;语言积累不多,平淡,缺乏表现力,语言表达不完整,有病句;还有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

四、教学建议

1.狠抓字词教学不放松,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加强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我们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总之,要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4.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四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大固店学校:王红磊

一、试题分析:本试卷分值100,分为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积累与运用、课文回顾,阅读理解、习作展示。五个版块。

1、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方面的考查,特别是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把书写、卷面、错别字放在重要位置。本试题题型多样,无偏题怪题出现,难易程度适中,既重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又满足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测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2、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看拼音写词语、反义词、词语归类、句子、课文重点段落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如课外阅读。

总之,试题考查面广,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卷面书写的大阅兵、大考查。

二、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慢,作文成绩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个别学生书写较差,做题习惯不好。

2、做题情况分析:(1)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这一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古诗词,完成不是较好,补充的诗句中有错别字,最后要求将诗句浓缩成6个字提高的问题的难度,少数学生写出了(小儿下剥莲蓬)大部分同学写的不对,所以失分。

(2)积累运用:

这一部分分为把词语归类、按要求写句子、古诗句、名言和重点段落的积累运用。其中句子练习失分较大。从这两部分的基础题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部分掌握不是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抓好字词练习,句子练习也应加强,对于缩句、扩句、加关联词、改反问句等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要进行专项练习。(3)课文回顾: 材料一选自《白杨》平常讲课或练习经常练习,难度不大,材料二因为选自《红楼梦》文中语文近乎半文半白,在讲课文或练习时没有注意到文中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区别,14小题不少同学出现的错误。

(4)习作表达: 作文题目:

的开心事,分值30分。这篇作文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作文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但是基础太差的胡乱写,失分太大。但是也有几个写得较好的,她们的文章不仅结构完整合理,描写细致,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古诗句等。细细分析后发现习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个别学生补充的题目有误或没有补充完整;②部分学生审题不慎,只是写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不够具体、感人。③部分学生叙事过程不够具体,不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④个别学生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导致失分较多。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抓好语文基础 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较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第一,多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听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复述,做到“听说相结合”。第二,多阅读、背诵语文书中的精彩句段,读准字音、读通文意,特别是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一定要过关,日积月累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能背诵、默写的层次上,应结合生活,灵活运用。第三,加强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在识字教学中增强对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等的识记、练习,注意形近字的辨析,对于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要从笔画结构、读音、意思上下功夫。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词语的能力,做到“读写相结合”,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重视在“读、悟、练” 相结合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如把握中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二是理解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结构篇章、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四是培养概括归纳能力,如概括主要内容、段意;五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联系上下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任何阅读题都要用到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的方法去分析。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读题练习中,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语言材料,理解作品内涵。

3、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评卷中出现了不少作文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平淡无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将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教材,落实练笔。落实抓好教材中的“小练笔”,如果教师能切实抓好每次小练笔和八个单元习作,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第二,重视积累,以读促写。语文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抓好课内课外的语言积累。课内应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第九册中的第一单元中的“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第五单元的“搜集汉字的有关资料”等等,课外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对名句、名段要指导咀嚼、赏析、品味,熟读、背诵,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体现“以读促写”,为写作积累素材,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五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考试日期:2012年3月15日上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此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 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你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 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会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城市的劳 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 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 情。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种情况,但它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阜,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

人 们对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一切未来的事物。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来来的盈亏没有意义。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只有眼前才是值得计较的。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这同样将构 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令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社会贴现率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贴现率,它 又直接与通货膨胀率相关联。

通 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近几年来人们对所有权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确立牢固的所有权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一切侵犯所有 权的政治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责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都是严重侵犯所有权 的行为,都是饮鸩止渴。

通 货膨胀使工薪阶层受到的损害最大。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如商贩、在企业内工作的职员,受到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的环境下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正确估价。由于责任感淡薄,政府对自己 的干部的控制力降低,严重时干部会寻求第二职业,甚至收受贿赂,使整个政府的工作效率受到损害。事实上通货膨胀正是由政府收支得不到平衡而引起的,政府必 定努力削减支出,所以干部的薪金往往不能随物价水平而调整,然后政府收支情况将进一步恶化。所以通货膨胀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自我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官 员的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觉悟。

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也正因为无形,大家对它的危害往往估计过低。

(摘编自《晚报荟萃》,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你所拥有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

B.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

C.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

D.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大降低,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

2.下列表述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的利弊虽然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经济学家对此已经没有争议了。

B.社会贴现率上升,会使人们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

C.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等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

D.通货膨胀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影响很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不管高低,都会对社会道德产生腐蚀作用,造成不良后果。B.社会贴现率主要取决于经济贴现率,同时还与通货膨胀有关联。

C.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环境下的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所产生的后果要比普通人严重得多。

D.因为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对它的危害往往是无法估计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末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赫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生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但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 诗!‛言语布臵,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瓮中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 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澄所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释]①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尚友古之人焉

友:以„„为友 B.属辞稍协声韵

属:连缀 C.矜己自大

矜:夸耀 D.挟其所已能

挟:携同

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适周而问礼

夫子而不周

B.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

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C.不免孤陋之讥

一乡未足,而之一目 D.或异乎是

奔趋乎爵禄之府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赠序。作者以孔子周游列国询礼问学为侧,虽然还有“未问之礼”,但是仍然可以证明“游”对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辩证地分析问题,既肯定“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又褒扬“博其闻见于外”的圣人之学,不乏劝诫作用。

C.作者批评了游历的错误倾向,即为名利而“游乎上国”、“游于四方”,高度赞扬何太虚的为道之游,对比鲜明,意义深远。D.文中举陶渊明一例意在说明凡为道而游者必能“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

7.翻译文中划线语句。(10分)

①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5分)

②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玉蝴蝶[注]

(宋)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①,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注]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①瓮(zhòu):砖。8.简要概括词人在作品中流露了哪些情感。(4分)

9.结合诗句赏析词作主要的表现手法。(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5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2)不愤不启。

(《孔子语录》)(3),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5),忧思难忘。

(曹操《短歌行》)(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8)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无价之宝

丛林中走出四个男人。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步履艰难,简直像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人一起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但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探险的热情(如果是为了寻找金矿,那又另当别论)。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他进行这趟狂热的探险的。马格拉夫总是热情洋溢地微笑着说:‚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远比金子的价值还要贵重。‛

马格拉夫死了。他们原以为他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他临终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他嘱咐道,‚希望每个人都向我保证: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绝不离开它。地址就在箱盖上。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垒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他就住在丛林外的海边。你们能答应我吗?‛

他 们都郑重地向他许了诺,因为这是一个他们都很尊重的人的遗言,他们怎能不遵从他呢?在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当他们由于心灵受到单调乏味的腐蚀而几乎相互 充满敌意的时候,总是马格拉夫把他们团结起来。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感染他们,鼓舞他们,使得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战胜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今他与 他们永别了。可是他留下的这口神秘的木箱,还有他要求他们对他所作的承诺,却代替他成了联结这四个人的精神纽带。

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一共四个人:大学生巴里、大个子的爱尔兰厨师麦克里迪、水手吉姆〃塞克斯和约翰逊——他是马格拉夫从一间湖滨酒吧里找来的。

水手塞克斯有一张地图。每当他们停下休息时,他总要将它掏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他会用手指点着说:‚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从地图上看,它并不遥远,可是,要走到那儿,真是谈何容易啊!

丛林越来越浓密了。危险和恐惧不断向他们袭来。这时,他们是多么怀念马格拉夫啊!因为,他总能在困难时候,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能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

开 始,他们还在互相交谈。对他们来说,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似乎也是一种慰藉。但很快地,他们便发现,谈话似乎只会加重箱子的重量,增加身体的疲劳;于是他们沉 默了。接踵而来的,则是比沉默更糟糕的东西:在各人的心中,反复交叠地出现了对亲人和家庭的渴念,对同伴的猜忌和对密林及死亡的恐惧。惟一能支撑这个集体 的,是马格拉夫留下的箱子。尽管它显得越来越沉重,但当未来几乎成为梦幻时,只有它是实实在在的。是它,促使着心力交瘁的他们继续前进;是它,在他们濒于 分裂时,将大家联合起来。

他们对它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既像囚徒憎恶自己的枷锁一样痛恨着它,又像地狱里的人渴求光明天使一样敬仰着它。

这 口神秘的木箱里,到底装着什么宝贝呢?他们根据各人的想象力进行着各种猜测。不过有一点悬共同的:高尚的马格拉夫绝不会欺骗他们。因此,他们相互间也存有 戒心:绝不能让某个人独吞了这批无价之宝。其实,这担心是十分多余的。正如马格拉夫所说,非得四个人齐心舍力,才能把这口沉重的箱子抬出去。

这一天终于到了!大森林那堵严密的绿色高墙豁然打开了,他们来到了丛林的边沿。这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

最终他们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麦克唐纳先生。这个穿着一件油迹斑斑的白大褂的老头热情地接待了这四位从可怕的密林中死里逃生的人。

他们饱餐一顿后,约翰逊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点难为情地提起了马格拉夫许诺的报酬问题。老头儿听完,却爱莫能助地把手一摊,歉然地说:‚可是,朋友们,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对你们表示感谢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酬答你们的。马格拉夫是我的好朋友,为了你们实践了对他的诺言,我万分感谢你们,但我却无法酬答诸位。‛

约翰逊指着箱子说:‚在这里面。‛

塞克斯也热切地重复道:‚在箱子里面。‛ ‚请把它打开吧。‛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要求道。他们动手拆箱子。一层一层全是木头。约翰逊说:‚这是开的什幺玩笑呀?‛ 可是塞克斯说:‚我听见声音了!我好像听见喀哒声了,快来看!‛四个人部围拢过来。然而,麦克唐纳从箱子里掏出来的,却是一块块毫无价值的普通石头!

麦克里迪失望地说:‚我早就觉得那人有点疯,说什么箱子里有比金子还贵重的无价之宝!‛

‚不!‛巴里迅速地说,‚我记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的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那又怎么样呢?‛麦克里迪恼怒地嚷道。巴里将自己和同伴轮流打量了一遍,他脑海里重现了他们在原始森林中可怕的经历。他仿佛又见到了路旁的堆堆白骨。他记起人们在他们进入森林前的告诫:单枪匹马在森林里闯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

11.小说首段对四个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12.箱子“一层一层全是木头”,没有“无价之宝”,这一结局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6分)

13.马格拉夫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14.小说中反复提到的“无价之宝”内涵丰富,阅读文本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沓纸

变幻莫测

砧(zhēn)板

负隅(yú)顽抗 B.连锁店

受制于人

压轴(zhòu)

怙恶不悛(qūn)C.孺子牛

一踏糊涂

剽(piāo)悍

强(qiǎng)词夺理 D.绊脚石

打报不平

荫(yìn)庇

麻痹(bì)大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避媒体、矮化自我,以避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不期而遇。B.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支出,成为港人侃侃而谈的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惘产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

C.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耍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D.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17.找出与下面语段划线处语意衔接正确的一组:()(3分)

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象着、寻觅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源头何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因而那些探求源头的人,便是把一个民族的伟大猜想付诸行动的人。在历史的荒原中,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只是在流淌,或徐或疾,如此的行色匆匆而又源源不绝,不能不使人想起:在大自然中,江河是有使命的,非同一般的使命,游走于消逝和创生之间的使命。但江河不说。

①声而已!流动而已!

②探求的脚步已经深入源区

③其实这就是生命对源头的呼唤

④江河不会回答人类的问题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④③

18.大明嘉靖“错”宇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铁钟高85厘米,直往为75厘米。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愿?(不超过40字)(6分)答:

19.阅读下面语段,找出四处语病并加以改正。(4分)

①中国文化缺少一种佛罗伦萨式的机缘。②让迭-芬奇在市民的公共空间当中描绘壁画,让米开朗基罗在公共空间的中心部位呈现雕塑大卫,还设计什么教堂啊、墓园啊,大家都看得见,一切重要的审美成果都出现在公共空间。③于是,一所a一 所的审美学校形成了。④几乎所有的佛罗伦萨市民都成了主动和被动的艺术鉴赏者。⑤请想一想,鉴赏的对象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样的顶级大师群体,审美思 想将会获得多大的提升!⑥相比之下,中国历来对艺术品的收藏,是竭力地使它们远离公共空问,因此很难形成一种围绕公众共享为目的的鉴赏局面。⑦中国文化藏 下了很多美,却不知道美要通过教化、晾晒、传播来形成自己的气场。⑧结果,门内的美不认识门外的人,门外的人不认识门内的美。

答:

20.龙年春晚结束后,“刘谦魔术揭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魔术揭秘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从观众和魔术从业者两个角度阐述你对魔术揭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楚。(5分)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商人萧百佑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于2011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故事。他的四个弦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被称为‚中国狼爸‛。

材料二:经过公开面试和专家组评定,南师附中2012年北大清华推荐生正式出炉:高三(15)班的朱妮成为北大推荐生;高三(16)班的时羽剑成为清华椎荐生。他们的父亲与孩子们一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因为对孩子平等温和,这两位爸爸被媒体称为‚羊爸‛。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答案

1.C(“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是正当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的说法是建立在“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的基础之上的。)

2.A(原文中“讨论得相当透彻”并不是说没有争议,因为文章开头已经说明了“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

3.D(“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不是无法估计的,而是往往估计过低。)

4.D(挟:凭借)

5.B(A项:承接/假设;C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D项,和/表方向)

6.C(A项,“未问之礼”是假设的结果;B项,原文未肯定老氏之学;D项,“必能”绝对化。)

7.(10分)

(1)如果能够强行索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口袋里装满后,就洋洋得意地离开了。(“苟”“厌”“既”“阳阳”及句意各1分,共5分)

(2)太虚凭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提高自身修养,不求被人所知,三十多年了。(“以”“工”“缀”、被动句式及句意各1分,共5分)

8.(4分)答题要点:悲秋伤老之愁;思乡怀人之苦;自伤流贬之恨。(一点1分,答全满分,意思对即可)

9.(4分)答题要点:①情景交融:“晚雨”三句以“凉蝉”意象为主体,描写了黄昏秋雨摧伤宫树,凉蝉犹抱疏叶的景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苦孤寂。

②反衬:“想幽欢”三句追忆往昔与情侣的幽欢密爱,以昔日之“幽欢”反衬今日之凄愁与冷瑟。③虚实结合:“一笛”二句写词人在苦恨交加之下,想象情侣夜不成寐,独立空楼,吹笛舒怨,垂泪立于夜风之前的情景,借情侣之思写出自己对情侣的深切相思,更显孤寂之感。(一点2分,答出两点满分)

10.(5分)(1)三峡星河影动摇(2)不悱不发(3)乱花渐欲迷人眼(4)桃李罗堂前(5)慨当以慷(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薄雾浓云愁永昼

11.答案要点:①表现了这四个人经过艰难跋涉后疲惫不堪的形象,反映出他们在求生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3分)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

12.答案要点:①马格拉夫是“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四人不知箱子实情,以为内装马格拉夫发现的贵重东西。(3分)②马格拉夫嘱咐四人:“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入一组地轮流抬它。”强调四人合作,轮流著抬,目的是让他们全都走出丛林,而非占有箱子。(3分)

13.答案要点:①富有探险精神,献身于科学;(2分)②富有责任感,在困境中给予同伴巨大精神鼓舞;(2分)③充满智慧,想尽办法挽救同伴生命。(2分)

14.答案要点:①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生命;②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③人应该有坚强的信念;④人应该信守诺言;⑤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还要有精神追求。(8分:每点2分,其中观点及依据各1分,答满4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

15.A(B项,qun-quan;C项,踏一塌;D项,报一抱。)

16.C(A“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应为“如期而至”。B“侃侃而谈”一般作谓语。D“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17.B

18.(6分)示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3分),多给人民一点(3分)。

19.(4分)④“主动和被动”改为“主动或被动”;⑤“思想”改为“能力”⑥“围绕”改为“以”⑦“教化、晾晒、传播”改为“晾晒、传播、教化”

20.(5分)示例:①反对。对观众而言,魔术揭秘使魔术失去神秘感、奇幻感,也使观众失去了对魔术的好奇心,从而失去观看魔术的兴趣和乐趣;对魔术从业者而言,任何一个魔术的诞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揭秘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②赞成。对观众而言,魔术揭秘能满足观众的探秘心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也让观众对魔术艺术中的科学性和想象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魔术从业者而言,对魔术的揭秘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魔术业的长远发展。(态度鲜明1分,两个角度各2分)

21.(60分)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孔 于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国去请教礼仪,在齐国听韶乐,从工目回到鲁国,然后雅、颂才得到它合适的位臵。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还有 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臵的雅、颂。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比不上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那 么,那说不出家门能知道天下事的人,是错了吗?我说:那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的学说,修养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不管天下国家的大事,但是我们孔圣人的学说不是 这样的。孔子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赐予的好善的本性罢了。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名号物色的大小差 别,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一乡里 觉得不能满足,因而及于一国;在一个国家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遍及天下;还认为天下不能满足,就上与古代的人交朋友。这就是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 遗迹的原因。那么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但 是后来出游的人,有的目的与此不同。当他出游京城,奔走趋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权有势的人家中,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爱怜,缩敛肩膀来取悦于人,以求 意外获得一官半职。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会有意于推行他的学说思想呢!怎么会有意于胜任他的职守呢!如果能够强行索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欲 望,口袋里装满了,就高兴得意地离开了。因此,以往出游的人为了道义.后来出游的人为了私利。同样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我 对于弟弟何太虚的出游,怎么能够不说上几句呢!太虚凭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提高自身修养,不求被人所 知,三十多年了。他口中从来不谈官爵俸禄,眼中从来不注意权威势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万里之外,这使人们感到奇怪,而惟独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的读书 人,拿起笔来仅仅能够写下姓名,就说:‚我擅长书法!‛连缀词句成篇,声韵略微和谐,就说:‚我擅长作诗!‛文辞语句分布安排,大略写得像过去所称的应试 文章,就说:‚我善于作文章!‛关起门来称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犹如酒瓮中的鸡、废井中的青蛙,不知道瓮外的天、井外的海是什么样子,凭借他所会的 微末小技,自以为这一生活到死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这样又何必出游!太虚肯像这样吗?他书法一定要追攀钟繇、王羲之,诗歌一定要并肩陶渊明、韦应物,文章不 如柳宗元、韩愈、班固、司马迁不肯休止。遮就是太虚今日出游的原因。

6.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六

语文参考答案

一、1.C(A 姗---跚 B 溯shuò---sù D 悚shǒng---sǒng 谰---斓)2.D(“不值一提”和“微不足道”语意重复。)3.D(A把“不”字去掉。B“纠正”和“指出”调换位置。C有歧义。)4.B

二、5.A6.C(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7.D(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8.C(“寂寞”的意思是单调)

三、9.B(沿:顺流而下)10.A(“望”字统领诗的前四句。)11.①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湍”1分,句意1分)②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与”1分,句意1分)12.【甲】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乙】文: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13.【甲】文中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乙】文中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对1点2分,2点3分)14.“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1分)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2分)

四、15.①晨兴理荒秽;②云生结海楼;③谁道人生无再少;④烟波江上使人愁;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万里来游还望远,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五、16.山东邮政推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纪念邮戳。17.好(常)读书终

(一)生受(获)益。

六、18.设置悬念,石头里怎么会有春暖花开?(1分)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洛宁背的石头重量就是对妈妈的孝顺和爱的重量,温暖人心。(1分)19.为下文与同学发生冲突等情节的发展作铺垫;(1分)与老师家访使爱的秘密的解开相照应;(1分)体现洛宁懂事、孝顺的品格和背妈妈上学的决心之大。(1分)20.“爱的秘密”指洛宁打算背瘫痪的母亲上学,(1分)为使自己能背得动八十六斤重的母亲,就用天天背石块的办法来训练自己的力量。(2分)21.A示例:运用比喻,把洛宁比作狮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洛宁愤怒的程度,更表现了洛宁对妈妈的孝顺,具体细腻。(2分)B示例:运用比喻,把心痛比喻成刀狠狠地剜,(1分)具体细腻地写出了洛宁看到妈妈被烫伤后的难过、心痛程度之深,生动形象。(2分22.要点:学习成绩优异,(1分)懂事、孝顺、坚强、勇敢。(2分)

7.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七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②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③,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④ 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⑤ 水不在深。(刘禹锡《 》)⑥,草色入帘青。

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⑧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秀 qí()

②zhù()立

③虚与wēi yí()

xiè d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现在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C.京剧夫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D.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高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之:音节助词,无意义。B.或:有时。C食:同“饲”喂养。D.等:等同,一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B.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相交流的新型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C.“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次、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6.(1)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和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B.《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以他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领域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C.《西游记》中陷空山无底洞里老鼠精变化成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调查得知老鼠精是李天王义女,上天庭告状,李天王把鼠精押回天庭发落。

D.《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指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因不满方丈,醉打山门,毁坏金刚,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后院。(2)①“兄弟”是《水浒》中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②就以上三个人物任选一个分析其人物形象(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2分)(一)(10分)

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②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

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③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帝数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7、下面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非常简陋,让都御史非常恼怒,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在位时间很久了,不上朝处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阻止,反而迎其所好,只有海瑞独自上疏,却惹得皇帝大怒。

C.海瑞巡视应天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全都自动离职而去,那些有权势的也将自家朱漆的大门涂成青色。D.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以致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和冤枉的。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4分)

(1)老仆艺蔬自给 艺:(2)尝语人曰 语: ..(3)帝数欲召用瑞 数:(4)执政阴沮之 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二)(4分)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①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释】①笳:代指号角。②投笔吏: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投笔从戎被封定远侯。③请长缨:终军求汉武帝赐他长绳,俘虏南越王时用。缨:绳子。

11.《望蓟门》紧扣“

”字,描写诗人在边地的见闻;尾联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12.结合诗歌的前两联,分析“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三)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人民论坛)(5分)

①行走于人生旅途,一个人总要面临诸多选择。有时候,决定经过了充分酝酿;有时候,摇摆常在一念之间。古人云,“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关键时刻如何管控好自己的念头,可谓人生的重要课题。

②据载,包拯在离任端州时,老百姓为表达感激送上一方端砚;包拯发现后,将砚抛入江中以示还于端州。“包公掷砚”,丢掉的虽是一物,摈弃的何尝不是心中“恶念”。古人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既关乎思想修养,又在关键时刻考验“念头”。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心有所向,则身有所行;心有所守,则行有所规。如包拯者,长期坚持修养身心、守定清廉,在任何形式的“端砚”考验面前,就都能生发“善念”,而不为所动所诱。

③事实正是这样,一念之善,源于长期的守善;一念之恶,源于长时的趋恶。观察一些落马贪官的案例,他们之所以步入歧途,往往根源于心念放松、信念消散,更在于任由平时小错“积”成大祸。现实中,少数领导干 部不自律,一路履历造假欺瞒组织;一些干部平日里遇事不顾公义,自觉有损利益,就会计较没完;还有一些同志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淡漠,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何谈能“顶得上”?“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倘若能够在生活里、日常中善于勤于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这“一念”就不会因时光流转而变化,就能做到正能压邪、善会驱恶。

④当然,守持善念并非一劳永逸,需要经常自察、自省、自检。为政者更应该时常扪心自问“为何而从政?”否则,很容易忘记初心、纵容歪念,甚至可能因一念之差,开启向恶的大门。“第一书记”沈浩曾经被朋友“埋怨”,“怎么会到小岗,去哪儿都比小岗强”,他则问自己,“既然来了,还后悔吗?要退缩吗?绝不!”正是这种心念,才让他带领小岗村翻开了干事创业的新篇章,不愧为“人民的好村官”。党员干部就该反复思量:是否只有“官念”,而淡忘了为民的宗旨?是否只藏“财念”,而贪图富贵、安逸享乐?是否存有“权念”,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如何多些“民念”,为百姓谋福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身”由“心”定,“行”因“念”起,而事在人为,只有时刻把自己摆进去,真心为民、实心做事,才能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

⑤古语云,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更应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吾日三省吾身”,洗礼心灵、涤荡灵魂,内正其心、外正其行,才能严以修身、廉洁自律,不断塑造自我。“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由内向外都纯粹、干净的人,才可最终抵达“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境界。

⑥“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13.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第⑥段划线句“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在文中有什么含义?(2分)

(四)(13分)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一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

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 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15.赏析文章开头“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有什么作用?(3分)

16.第③节到第⑩节是小说的补叙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段落交代了哪些内容?(3分)

17.小说中的连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18.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0分)

19.请以“沉醉在 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足球”“音乐”“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

2.字数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答案 略3.B(2分)4.(2分)A。

5.(2分)D(A去掉“不”;B动宾搭配不当,“满足”改为“提高”,C去掉“的原因”)6.(1)(3分)D(应该是五台山)(2)(5分)①(3分)C A B 【解析】【甲】中割断索子,扶起林冲,可见是救了林冲的,而语言特色中,又爱说“洒家”,这些信息都指向鲁智深;【乙】中有为哥哥报仇雪恨的情节,报仇后又向四邻道歉,又是很有礼貌的一个人,这些信息指向为武大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而获罪的武松;【丙】语言中有对宋江说“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话,最终追随宋江自尽的是李逵和吴用,而和宋江同饮毒酒的是李逵。②(2分)略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一)(12分)7.(2分)A8.(2分)C 9.(4分)(1)种植(2)告诉(3)屡次(4)暗中

10.(4分)(1)(2分)皇帝回头对身边的人说:“快速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逃跑了。”(重点加点字“顾、趣、遁”,省略句添加主语)

(2)(2分)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贫弱百姓。(重点加点字“素、疾、抚”,句子通顺)

(二)(5分)11.(2分)“望”或“惊”(1分)渴望杀敌报国(1分)

12.(3分)(1)诗人听见汉家军营里喧闹的号角声和战鼓声感到震惊。(2)诗人看见边塞下雪的范围之广之深感到震惊;(3)诗人看见在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模模糊糊,只有高高的旗帜迎风飘扬感到震惊。(4)诗人因积雪之冷而感到震惊(每点1分,3点即可)

(三)(9分)

13.(3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举包拯掷砚的事例,引用古人的话,具体有力并有权威性地证明了一念之善源于长期的守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4、(2分)一个人如果能收敛一个欲念或恶念,那么就会带来众多的善行(1分);但是如果放纵一个欲念或恶念,那么各种邪念就会乘虚而入。(1分)(四)(13分)

15.(3分)运用景物描写和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棉花炸花天的形态,渲染了一种成熟丰收的氛围,(1分)烘托了桂枝内心丰收的喜悦和盼望连婶来的焦急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桂枝急切盼望连婶来摘棉花做铺垫。(1分)

16.(3分)交代了桂枝急切盼望连婶来家的原因;写出了连婶在桂枝心中的形象;桂枝去年准备不种棉花,最后今年还是种了棉花的原因;表现了桂枝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17.(4分)①连婶是一个讲诚信、重情义的人。连婶去年说过还来摘棉花,今年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还是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而且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照顾有加。②连婶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连婶多年来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的棉花采摘,起早贪黑,前后十来天就完成了。③连婶是一个做事实在、善良的人。连婶摘的几千斤棉花里找不出半片叶子;不仅摘棉花而且帮衬着照顾孩子做些家务。(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18.(3分)有点题的作用(1分);明年还种棉花的结果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1分);桂枝的这种想法是她渴望再见连婶的表现(1分)。

8.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八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为开卷试题,答卷时允许翻看课本和有关资料。但必须独立答题,不得交头接耳,相互议论、交换资料。2.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8个选择题,合计32分)

1.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把___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的十九大的最大亮点,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性文献。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代表们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___》,这是该法公布施行的第五次修改。A.中华任斌共和国监察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行己有耻”指的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行己有耻”就是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可耻

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青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伟大创造力。下列说法属于开发青春创造力的原因是()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 ②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

③青春的我们充满着对未来美好憧憬 ④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就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就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这首歌的歌词告诉我们()①要积极传递美好的情感,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1页(共4页)②在传递美好情感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感受 ③传递生命正能量,会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④周围的世界会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七年级学生元元担任班级黑板报主编以后,忙得不亦乐乎。为了编好黑板报,他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生活也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说明()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②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③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④我们可以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老师难免有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老师的尊重。小明在英语课堂上对老师的一道语法题有不同看法,课后及时主动找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获得认可。小明的经历启示我们()①要具有批评精神

②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④要质疑一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对道德与法律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靠舆论和习惯的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 B.都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约束社会成员

C.都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D.都通过教育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2页(共4页)二.情景分析题:(第9题16分;第10题6分;合计22分。)9.观察漫画《团结就是力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概括漫画反映的道理。(4分,答出两点即可)(2)上述漫画启示我们如何履行关爱集体的责任?(12分,答出四点即可)

10.最近,妈妈发现小刚穿着有些另类,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好些人都这么穿,你不用管!”

结合教材分析:(1)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2分)?(2)为什么?(4分)

三.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11.进入七年级以后,小红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小红认为自己是坏女孩了,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

判断: 理由:

12.我的情绪我做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排解负面情绪,迎接美好明天。判断: 理由:

13.临近期末考试,班主任王老师为了排解学生们的焦虑情绪,安排宣传委员小明出一期相关的黑板报,但是小明以作业太多为由推掉了这项工作。判断: 理由:

14.小强认为“止于至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实现,我们不必劳心费神的去追求。判断: 理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3页(共4页)四.生活实践题:(22分)

15.近日,东营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增强广大师生的法治观念,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借此活动,XX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法律为我们护航”的主题的班级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现邀请你参与。(1)活动一:请同学们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特殊保护?(4分)

(2)活动二:列举我国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列举3部即可,6分)(3)活动三:为了更好的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请你积极建言献策?(6分)(4)活动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应怎么做?(6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8个选择题,合计计32分)

1.D 2.D 3.C 4.A 5.D 6.A 7.C 8.C 二.情景分析题:(第16题16分;第10题6分。)

9.(1)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团结协作;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③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等等。(每条2分,合计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①与同学共同确定集体的愿景和目标;②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利益;③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④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⑤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⑥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⑦学会参与,学会担当;等等。(每条3分,合计12分,答出四点,言之有理即可。)10.(1)小刚的说法没有体现“思维的独立性”;(2分)

(2)①步入青春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他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②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每条2分,合计4分。)

三.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4页(共4页)11.判断:错误;(2分)理由:①步入青春期以后,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欲,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是一种正常心理的现象,小红不必惊慌;②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吸引着我们;③与异性交往我们要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理由每条2分,最高不超4分,言之有理即可。)

12.判断:正确;(2分)理由:①持续的负面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的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2分)②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2分)(能够抓住关键词,言之有理即可)

13.判断:错误;(2分)理由:①小明以自己的作业任务多而推掉班级的工作的做法是错误的;②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③小明应该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解决好同集体的矛盾,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班集体。(理由每条2分,最高不超4分,言之有理即可。)

14.判断:错误;(2分)理由:①“止于至善”,是一种美好向往、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和“至善”的追求;(2分)②我们只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或(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所以说小强的观点错误。(2分)(能够抓住关键词,言之有理即可)四.生活实践题:(22分)

15.(1)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每条2分,合计4分;言之有理即可。)

(2)《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每列举一部2分,最高合计6分。)

(3)①对未成年实施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②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或(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己的合法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每条3分,合计6分;言之有理即可。)

(4)①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5页(共4页)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③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每条2分,合计6分;言之有理即可。)

9.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九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场(chǎng)院”应为“场(cháng)院”,“联篇”应为“联翩”B项亘(gèng)应为(ɡèn),“漂洒”应为“飘洒”,C项“扎(zā)心”应为“扎(zhā)心”,“喧泄”应为“宣泄”)

2.C(应当为“毕竟”。“ 究竟”表示追根究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3.B(第一处分号改冒号,后面是提示内容)

4.C(A项搭配不当,“体现”与“机遇”不搭配,可以把“机遇”改成“意识”。B项成分残缺,“公布”后面宾语残缺,在“调查”后补上“结果”。D项中途易辙,“多特蒙德在主场经过90分钟的激烈拼搏”后没有相应谓语成分)

5.(4分)答案示例:您好!校团委定于11月26日15时在学校报告厅举办以“校园使用手机的利多与弊多”为辩题的辩论赛,特邀请您担任评委,敬请您届时参加。(敬语1分,时间地点1分,辩题1分,邀请目的1分)

6.(5分)答案示例:雨后的天,微微地透着点蓝,远处仍朦朦胧胧的。他凝望着眼前的青青草地,嗅着雨后温润的空气和泥土混杂的味道。身旁的风徐徐地吹着,吹过香草,吹过败叶,也吹过天边的浮云,一丝丝、一缕缕,如烟似幻的浮云。他的心亦随风飘远,飘远……

(人称1分,描写内容与诗歌意境切合2分,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2分。不足字数酌情扣分)7.C(A项,不是所有文学批评都如此,仅限西方文学批评。B项为强加因果关系。D项原文“批评家很快把目光转向了作家”“作家是核心”)8.A(A项原文“相当多的时候,批评家试图用理论的语言将这些隐藏的意义转述或者翻译出来。”)9.(4分)社会历史:祥林嫂是旧中国封建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其一生坎坷悲惨,她不仅受到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更遭受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或为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最终被吞噬。作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洞察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文化本质,她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从人物与历史文化关系和作家对社会的认识两方面作答,每个方面2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精神分析: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给她的迫害与摧残进行的抗争,恰恰是对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无意识认同,这是导致她死亡的重要原因。处世过于被动和自身的无知使她失去了生的意志和本能。(可从人物的心理认同和没有认识到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两方面作答,每个方面2分,其他关涉内心的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在“社会历史”“精神分析”中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10.(4分)(1)父亲强撑着站起来希望保持自己的尊严,表现父亲的倔强。(2)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当年的热闹,衬托出父亲如今的孤独。(结合语境释义并说明所表现的情感,每小题2分)

11.(4分)(1)内容上,突出老墙的古老,暗示其衰老的必然命运;(2)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衰老、揭示“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的道理作铺垫。(每点2分)12.(6分)(1)将老墙拟人化,化身成一个生命体,在与父亲的对视和凝望中共同品味孤独,使“衰老”“孤独”更具有普遍的意义。(2)将抽象的孤独具象化为丝丝缕缕的“棉线”,可以丈 量心与时间的距离,更能引发人的共鸣与深思。(3)“一丝丝一缕缕”反复,突出了孤独的绵长与难以逃脱。(每点2分)

13.(6分)(1)“我懂得父亲”,因为“我”理解他深深的孤独和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在衰老面前的倔强与抗争。(对父亲心理的概括,包括“孤独”“无奈”“倔强与抗争”等,每方面1分,共3分)(2)“我似乎并不懂得”,一方面是因为“我”长期不在父亲膝下,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无从说起”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我”虽然也开始体会衰老的感觉,但是毕竟没有像父亲那样衰老,我还无法全部理解父亲内心的寒凉、生命况味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能写到“因不在父亲身边”空间距离产生的隔膜1分,写到年龄距离产生的隔膜1分,写到“思想观念”的隔膜1分)

14.B(应为“楷模”)

15.B(A项,前者为转折连词“但是”;后者为假设连词“如果”。B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凭借”。D项前者为连词“并且”;后者为连词“尚且”)

16.A(“二者在警世劝诫上的作用完全不同”错,二者的作用应该是相近)

17.(3分)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 虽或并世而有 / 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 其传之难如此 / 其遇之难又如此 /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 / 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四处给2分,断对六处给3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1)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托之非人”“公与是”“行世”“传后”各1分。)(2)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为人”、“父祖”、“教”、“宠荣其父祖”等各1分。)

19.(2分)抒发了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答“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每点1分)

20.(6分)(1)景中寓情。作者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生机,“堪题”“偏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2)色彩鲜明,用词准确。如用“红”“黄”写叶、菊的不同颜色;用“满”“绕”准确生动写出了叶的数量、菊的形态。(3)景致描绘由远及近,有层次感。

一、二句写全景,是远景;

三、四句写局部,是近景。(每点2分,要结合词句分析,意思对即可)21.(2分)坚韧,对“圣”“仁”理想的坚定。(各1分)

22.(4分)(1)要有实践“仁”的正确方法,即“近取譬”,首先是拿自己打比方,自己想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使别人行得通,这样“仁”变得切实可行。(2)要有实践“仁”的正确态度,即“不厌倦”,持之以恒,就可以慢慢接近“仁”。(能结合两则材料中关于实践“仁”的方法、态度的句子并作适当阐释,意思对即可,每小点2分)

23.(6分)(1)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2)穷岛屿之萦回 列冈峦之体势(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4.(60分)参考立意:可以赞同名言观点,也可以不赞同,同时还需要辩证地看待。参考立意方向:①一个人成熟的标志;②英勇的死和卑贱的活的辩证;③成熟观和生死观;④辩证看待卑贱。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曾巩叩头两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10.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 篇十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

眼睑(jiǎn)

惆怅(chàng)

白驹过隙(xī)....B、窥视(kuī)

犀利(xī)

蝉蜕(tuèi)

养精蓄锐(xù)....C、喑哑(yīn)

坍塌(tān)

羸弱(léi)

满目疮痍(chuāng)....D、湮没(yān)

嗥叫(áo)

泯灭(mǐn)

猝然长逝(c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狂澜

碌碌终生

祈祷

险象叠生 B、玷污

获益匪浅

炽痛

迫不急待 C、骊歌

多姿多菜

禁锢

诗意盎然 D、眺望

郑重其事

菜畦

更胜一筹

3、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理想开花

夜幕降临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B、独立思考

慷慨的决定

性情温和

完成作业 C、机灵得很

放下包袱

漂亮极了

轻声叹息 D、不折不扣

用心学习

改善生活

伟大坚强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与杜甫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的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5、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这首诗题目“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B、诗的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C、第三句的“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及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

6、文化常识与名落阅读。(5分)

(1)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唐朝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四大家。其中“颜筋柳骨”指 _________的书多筋骨,柳公权的书多骨力。(1分)

(2)夜暮降临时分。我不得不为睡觉做打算了。大多数野兽都是在夜间觅食的,我不能 断定自己身边有没有潜藏的野兽,一旦有野兽,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3分)这一段文字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说选段中的“我?是何解决睡觉问题的?

(3)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 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继父恶毒殴打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慘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

司》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1)识国学

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荐国学

暑假即将来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激励同学们多读些国学经典。(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6分),(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天者保天下,_________________。(《梁惠王章句下》)(6)___________________,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尽心章句上》)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部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 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可限而不可 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 决焉?

(节选自清刘升《问》)

注:【奚】怎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贫者语于富者(2)子何恃而往 ..(3)吾欲之南海(4)而或不达于事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越明年 理明矣 .B、孔子不以决也 其奚决焉? ..C、未尝识书具 非问无以广识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好学而不勤问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狂学者也

12、甲乙两文都论述何做学问,甲文侧重于阐明_____________对于为学的重要性; 乙文侧重于阐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3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中心论点。(2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外婆的温度(14分)

杜若冰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分别是我喜欢吃,外婆喜欢种。

②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外婆

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的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螣,手中还死死的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④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落了下来。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

⑥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来出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土豆消灭干净。

⑦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找着话题。

⑧‚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为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⑩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坚持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14、根据文章内容,参照提示,填充下列内容。(3分)看土豆----_________-----_________议土豆———_________

15、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这句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16、找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3分)

17、你认为文中的外婆是个什么人?(4分)

(二)十一号楼的猫(16分)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

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8、通览全文,请简要概括猫的特点。(4分)

19、阅读②-⑤段,说说十一号楼的人们是如何关照猫的。(4分)

20、文章第⑥段续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⑦⑧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五、作文(50分)

上一篇: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作业整改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