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2024-11-19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共13篇)

1.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一

一、巧设情境, 彰显课堂发问的艺术

新课改主张“以人为本”,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不少教师均对新课程标准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并努力围绕着新课标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如多数教师转变了由自身独当“主角”的惯例, 课堂内设置了学生讨论或提问环节, 师生间有了互动与交流, 教师更容易触摸到学生真实的想法, 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新课标亦注重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近年来涌现的新事物, 如股票、债券、保险等均在政治书本中得以体现。教师应于课前仔细收集材料与信息, 在课堂中创设相关情境,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之中去, 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寻问题, 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解决问题,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此时, 教师巧妙地提问及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助于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 可有目的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教师的提问应紧扣教学主题与目标, 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难度, 常见的有反问式、悬念式、情景创设式、联想式等, 如此才能为学生留存一定的思考空间, 使学生产生疑虑, 促使其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此外,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应注意问题在何时提出, 各个阶段的问题难易程度等, 尽量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可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笔者在实践中一般采用梯形提问法, 即遵照由简至难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提问次数要适中, 一个问题即可解决时, 绝不使用两个问题, 以规避“满堂问”现象的发生。如在讲解《矛盾是对立统一》时, 鉴于矛盾的概念具备一定的抽象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遵循教学的直观性, 借助大量的感性材料于通俗的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念的概括。笔者通过列举上网与学习、“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一鸟不鸣山更幽”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对比, 从而导入课题。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表达中感悟“一分为二”的思想, 并让学生列举出矛盾对立统一的例子。待学生对于矛盾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后, 紧接着指出矛盾是对立和统一且不可分割的, 再重新利用“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与“一鸟不鸣山更幽”来让学生自己分析,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并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辩证关系。

二、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均为沉闷呆板的说教式教学, 教师硬性地进行理论说教,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及理论的死记硬背, 整个学习过程并未涉及学生的参与及体验。课堂教学与生活彻底脱离, 使得政治教学难以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新课标注重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及可操作性, 政治教学应紧密贴合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及体验, 教师平时应积极搜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生活案例, 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相连搭建桥梁, 如国内外每日发生的热点事件及时事政治均可借助政治学科的理论进行解释与阐述。社会生活为政治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 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共鸣, 利于其实现知识的迁移。此外, 教师应鼓励学生每日观看新闻, 阅读相关报刊杂志, 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平时可自主运用相关知识来对社会生活案例进行分析, 增添政治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意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应将抽象的书本理论与社会生活进行完美融合,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水平与认知程度, 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合于社会生活常见案例之中, 课堂教学活动以采用互动式及开放式的合作性探究学习为宜,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事先设计好生动的课堂活动计划, 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如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一课时, 教学需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于消费需求及生产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来对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需量变化进行解释与说明。教师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2010年网站甄选出的年度网络流行语, 如“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玉米疯”、“辣翻天”等趣味横生且可反映当时经济活动特征的词汇, 教师提问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 生活中还有那些相关因素的价格都在上涨, 学生们纷纷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举例, 深刻意识到物价对人类日常生活具有极大地影响。随后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价格的高低对于购物需求的影响及学生是如何根据价格的变化来进行消费的, 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解释“买涨不买落”的现象。笔者通过简单的生活现象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政治思维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 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亦引发了政治教育教学的不断深思与反省, 纵观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无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造性置于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作为研究对象, 深刻体会到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兴趣点为基础, 构建政治生活课堂, 才能还原政治学习本色, 为政治学习注入活力。此外, 精妙的问题情境设计可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使政治教学与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体验, 同时也有利于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闫渊.演绎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和谐旋律——从生成教学看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10 (24) :165-166.

[2]邹小华.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微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15 (30) :189-190

[3]李力.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关于“导—展—练—测—馈”教学模式的运用[J].山东教育, 2011, 11 (23) :134-136.

[4]张维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管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12 (09) :223-225.

2.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二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视野;有效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可改变自身一些行为,并获得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等。其中,此种行为变化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以外,还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高中新课程相关要求可知,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在新课程视野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共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讲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轨。现在正是我国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负面精神,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但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師依然将理想化的理念传授给学生,这就会使他们感到实际与所学的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还是教育本身,都会产生不小的冲击。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取相对封闭的课程设计,未能合理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也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以及习题讲解为主,无法将学生及自身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长此下来,就会使得政治教学成为相对客观的一种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仅仅只是扮演传声筒的角色,未能发挥出引导者及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3、学生自身方面存在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精力充沛,但是不具备良好的自控力,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讲课内容与实际脱离,再加上采取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况严重时还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导致高中政治教学无法有效进行。

二、新课程视野下开展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1、加强高中政治课堂设计的优化。为解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就应做好课堂设计优化工作,从生活实际及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向学生讲解“集体主义”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应当告知学生在当前社会中坚持集体主义观念的价值,以及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2]。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其 政治兴趣的培养,并有机结合实际认识与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加大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在新课程视野的引导下,高中政治教师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应当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对渗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进行科学应用,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此外,还应充分转变以往学生台下听讲、教师台上讲解的单一教学模式,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与讨论,并深入分析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

3、促进教师知识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要求也更高,其首要具备的一项知识素质便是理论功底深厚,对政治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借助理论知识来将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方法论等。其三,教师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这是因为政治教学的涉及面广,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就需要了解包含政治在内的各学科文化知识。这样一来,便能将理论与实际更好的联系起来,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3]。

4、对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利用。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视野下,应对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利用,这样便可合理减少口头讲述及板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自主讨论及思考的时间,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通过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复杂、抽象的哲学原理以图片及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置管地展现学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政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对此项课程的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积极优化课堂设计及教学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运强.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04):164-165.

[2] 施建东.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J].学苑教育,2013,21(12):13-14.

[3] 梁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3,7(03):202-203.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篇三

德化一中政治组

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在西方,最早对教师反思进行“反思”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在《我们如何思维》、《逻辑:探究的理论》等书中细致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认为反思教学就是将老师视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在教学当中,他们会自行发觉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思考,以便找出解决的对策并作为下次改革教学实践的参考。

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

二、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礼记-大学》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回首当年萧瑟处,也无阴雨也无晴”,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开三尺三”,既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战斗生活的憧憬。这些都使我们感悟到反思与自察的重要。那么,政治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一)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它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教师面临着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新的教学情景、知识储备、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等的挑战,而且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加明显。首先,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倡多元经验的介入。其次,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采用惟一的标准,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第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多版本的教材和教参增加了教师自由选择的空间。第四,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为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不再以简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惟一的标准,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怠。在这样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且政治教师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不能仅停留于参加各种培训、研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当前,高中新课程在探索中前行,面临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博弈,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

(二)教学反思是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实践表明,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既不是职前的培训,也非职后的进修,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实现的。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著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 1 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教学反思是获得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政治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政治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应对课堂出现的复杂教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着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政治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的实施,政治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面对这些挑战和困惑,政治教师要唱好三首歌。一是要唱好《东方红》,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专家的引领;二是唱好《国际歌》《好汉歌》。因为,对于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政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以及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三、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发“革面”先“洗心”。教育观念应因时而动,因势而更。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的面貌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来。政治教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要对过去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进行一番反思、考量。哪些东西要继续发扬,哪些东西需要改进,哪些东西应该摈弃。通过这种反思,教育观念才能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政治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日常教学的反思,可以在以下三个时间段内发生:

(1)教学前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将教材组织以呈现给学生等,上课中重视哪些内容;

(2)教学中的思考: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之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

(3)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惟有具备不断反思与自察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的能力。政治教师既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取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2 在理论学习中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从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3.掌握反思的方法。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1)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起源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第二步,合作与对话。反思并不仅仅是面壁参禅、“闭门思过”。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与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要把教学反思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或教育杂感、随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中离不开对日常教育活动个案的研究和反思。为此,他写了上万个教育教学反思案例材料。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教训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可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并籍此进行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职业反思意识,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可以从以下几个“点”上入手:1)记成功之举。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案例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经过这样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之处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会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也才能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找到最合适于学生与自身的教法。

②写教学案例,做案例分析。教学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是教师宝贵的资源。政治教师以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是培养政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 3 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③观摩他人教学,博采众长,借鉴创新。“他山之石头,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听教学录音或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尽管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或问题单对教学进行观察,但是却很难捕捉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时,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进行录音或用摄像机全程录像。这不仅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而且可能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或者隐性的自我。

⑤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利用网络中教师论坛进行教学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可建立自己成长的博客,或开通教育论坛(BBS)。在叙事日志、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⑥读书、聆听讲座。步入21世纪,信息化的逼近,知识经济的初显,以及学习型社会的逐步生成,都迫切要政治不断投资自我,加强学习。通过读书、聆听专家讲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自己的教育眼界,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动,反思自己的过去。读书与写文章,是检验、改进和丰富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诊断能力,做一位有思想的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途径。

⑦以学生的视角,利用学生、家长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来反思我们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还可以站在现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利用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从学生及家长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深入地了解学生、家长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不同发展层次、不同职业年龄政治教师的反思指向与策略 增强教学反思能力是对全体政治教师的共同要求,但是不同政治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差异。不同政治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1、新手型政治教师与教学技能反思

新手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从知识结构看,该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多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即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等具体技能,往往停留在职前结构水平上,对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的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新手型教师的反思可以对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首先,可进行有关教学理论的再学习;其次,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时、特点、效果;再次选择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

2、适应型政治教师与教学策略的反思

适应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至10年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的知识不足。从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上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如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等。

3、成熟型教师与教学理论反思

成熟型教师指职业年龄在10至20年之间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身上日益积攒的暮气和得过且这的倦意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识结构中,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4 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此类教师的反思的焦点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如采用教学病理反思法,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

4、专家型教师与教育科研反思

专家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的小部分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反思。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4赵永芳《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4.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四

云南省龙陵县 匡嘉德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教师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一种活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时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要通盘考虑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要克服见一步走一步、备一课讲一课的被动局面,要有大局观。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四、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调查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

2、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

3、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

4、有一部分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遇

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觉得自己能解决”。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兴趣、好奇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弱或说不清有什么变化。因此在教师要求其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对思考发现问题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知道怎么发现问题,只会问一些作业上不会做的题,而不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只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所以也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要求提问时,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此:

1、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问题能培养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3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或将某些活动加以修改,以便让学生提问。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参与逼真的科学过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思考问题的机会,享受问题中的乐趣,即所有人经过努力都会得出“哇”的惊喜。

5.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五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量大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教学”的“有效”通常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收获与进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一定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任务,而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生有没有收获和发展,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形成。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下,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把有效教学理念引入课堂

教学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所以自然就有人关注有关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的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实际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即教学有效性主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二)有效的教学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关注时间和效益。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效益,不能只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四)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教学是否及时反思,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有效性。

二、师生交流互动要有效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交流互动是师生间相互联系与情感交流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过程,这样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分享经验、学习知识、交流情感、感受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得到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互动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的交流,是师与生相互之间的理解,是师生对教材的理解,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形成共识的课堂活动。师生交流互动要体现有效性,不能违背客观事物的真理性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课堂气氛共创,知识疑问共生,学成知识共享。

(二)互动要体现多元性、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要多元化,即多情况下,包涵多个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性,拥有多形式的互动体。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要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有问题的背景;内容上,不仅是教材中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三、化学课堂要注重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流程和合作方法共同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往往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争取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间互动的质量越高,则学习效果越好。教师要兼顾班级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应维持相对平衡,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教师可以参考一学期中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单元考、月考、半期考、期考),然后合理搭配,平衡各组成员水平。例如,可以这样分配:4人一组,一名学生化学成绩较差,两名是成绩中等生,一名学生化学成绩较好,这样成员之间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为了能顺利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合作小组成员都坐在一起。课堂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有效合作,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教师可以在每组内设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两名记录员,这样分工明细,组员都有各自的任务,组内成员互助合作,又因为组间成员水平总体基本平衡,就保证了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定会齐心协力,努力学习,互相促进。例如,学习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块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出测验题,全班13组,每组限出2~3道题目,要求这些题目要考查到三块知识点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然后教师对题目进行评价(包括科学性、难度、趣味性、知识覆盖率、新颖性等指标)。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作一定的增减并印成试卷发给学生作为单元测验,学生考完后,然后在讲评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小组给出评分标准→合作小组讲解出题思路→其他各组自评答案→……→其他各组对题目进行评价(找优缺点)→教师评价→学生评出优秀试题”模式进行讲评。这样,在出题和制订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由应试者转变为出题者和应试者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心理上由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参与,主动进行逆向思维。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为了确定题目的方向研究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保证题目的层次性、新颖性和科学性,都需要调动头脑进行全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六

新课程理念的出现带来的有效教学使其广受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理念背景下,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应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在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和许多的问题, 问题的存在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提升。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牵扯到的知识面又极其广泛, 所以在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还没对物理知识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了解其背景、发展规律等方面的信息就已经开始学习, 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并加以运用。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 也通常将注意力放在练习上,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熟能生巧, 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真正的理解, 无法到达真正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练习、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领会物理知识的内涵, 真正的把握物理知识。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的教学措施

(一) 对教材进行充分地吸收利用

高中物理常常使用的教学素材有教材、投影和板书, 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教学手段已经逐渐不再适用。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该采用全新的方式, 不能完全抛弃教材, 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钻研, 总结出教材中蕴含的物理意义, 让自己可以对教材做出新的诠释。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学生的认识与教材联系在一起, 结合二者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通过这方面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物理基础扎实牢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以其教学大纲为蓝本, 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设计, 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改变完善。根据新课程概念, 教师要充分把握住教学中的矛盾及矛盾主体, 以解决矛盾为目标, 分析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以此理解把握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此外, 学生与教师的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 而学生中不同的学生也有这不同的学习能力, 对于这种状况, 教师要在教学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完成新课程概念下的教学策略的转变。

(二) 确定教学目标

在物理这门学科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其科学性和目的性, 因此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定位, 还要结合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定位准确后才能继续教学活动。在设计课程时,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学生学习状况、教学进程进行设计, 要实事求是, 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 教师对自身定位也要准确, 明确自身教学主导的身份, 以此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首先在认知规律上要对学生做一个了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要先易后难,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物理知识,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 要对物理课程的既定教学目标做充分地了解, 随后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吸收知识的速度效果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 通过这些来定位目标, 对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上的长远发展定下目标。

(三) 适当的借助媒体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科技技技术也随此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报刊、广播和电视都早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这种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了解学校外面的世界,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要先预测该技术的运用对物理的教学发展有何影响, 其次要调查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信贷信息技术该怎样使用, 如何把握使用的度, 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同时不对学生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在使用电视、电影、挂图、物理实验等媒体工具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通过这些工具清楚明白的了解物理的内涵, 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过后才能真正被其吸引, 从而了解物理的真实属性。在运用的过程中, 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毫无规范,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该以直观性原则为基础, 将感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从而形成生动的想象或表象, 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 以此为助力顺利解决物理上的问题。

三、结语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阐述, 随后研究并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吸收物理知识。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发生的变化, 其教学策略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文就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阐述, 随后研究并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郑淳, 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v.23;No.16411:125-128

[2]郭勤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v.17;No.9503:125-126

[3]许全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电子制作, 2013.No.24419:170

7.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七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普通高中教育鲜明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定位,要求高中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在此情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何谓有效教学?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赞同宋秋前教授的观点,即: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和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有效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与遵循教学规律是一致的;有效教学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协调。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无效教学的表现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无效教学表现在诸多方面,典型表现为:

1、教学目标随意模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囊括了高中三年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全部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是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学目标随意模糊的状况并不少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目标型。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就完企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目标不加把关,不置可否。课堂呈现出无序局面。表面上看教师是在践行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则没有尽到教师应尽的责任。长此以往,学生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思维会越来越迟钝,知识的积累都成问题,何谈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2)目标随意型。教学目标确立的得当与否,决定一堂课的成败。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目标确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忽略了对这一环节的重视,伸手一摸脑袋,或是到教学参考书上随意抄个一两条写在教案上当摆设,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一到课堂上,教师明显感受到什么好像都要讲,但什么都讲不透,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3)目标罗列型。我们常看到,有些课教学目标罗列一大堆,教学者唯恐挂一漏万,总是面面俱到,空洞而庞杂。面面俱到势必会造成面面不到的局面,与其这样,不如一节课寻找一两个重点突破。但求一课一得,得得相联,既落实了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训练,又形成了知识系统,保证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

2、课堂提问缺乏设计

表现为缺乏问题设计的意识,提问零乱无序,随意性强,不经思考脱口而出,信口设问,缺乏设计。根据什么需要设置问题?一些老师并不清楚。提出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少思考价值,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碰撞。新课标实施之后,有的老师以为提问越多越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于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这样的提问到启而不发,学生只答不思,只听不悟,难以发展、激活思维,相反却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这样表面上看很热闹的课堂,实质上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某教师教学《失街亭》一课,为了显示自己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在一节课中用超过30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街亭之失究竟是谁之过”,学生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教师也不时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表面上看很成功,实际上学生却没有深入到文本里,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无效。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组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安排。因此语文教学的有效组织,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2、明确教学行为指向

教学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分析,直接从他们各自相对应的行为角色入手,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时,在遵循多种角色功能行为规范基础上而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相应的教与学的参与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切实的有效教学。

3、研究学生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出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换言之,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学习时的认知活动最终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仅仅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8.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八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以往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打造有效性的高中地理课堂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要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就要改革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应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仍然采用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一部分老师依旧采用传统高压式的教学观念,运用强制性的灌输式行为来引导学生。二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上,教师缺少生活实例的引用或者导入,只是一味讲授枯燥的地理知识,使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出现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无心学习的问题。三是课堂的互动较少,且互动的形式单一,课堂提问过于单调和随意,很难引导学生扩展和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作业的布置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和能力的不同,应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分层次的方式进行作业的布置。

2.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的几个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过于单一。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纯粹是为了高考,为了考试成绩,这就出现了死记硬背或者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合作的现象,这种短期单一的学习目标与新课程的要求相背离。二是学生缺乏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味盲从,被动学习,很少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活动,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不能合理安排自己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时间,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个别学生存在着物质上的攀比心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学习上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导致学习的力不从心。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改变并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都是以成绩为主,没有真正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以分数为主的教学目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目标,制订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计划,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育中,将以教师讲课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主动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充足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时,就改变了以往“注入式”一味教师讲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自主导学”,学生课本自己容易获取的知识教师不重复说,课堂侧重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知识结合课本图文材料来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基本能分析到位,既掌握了方法又提升了能力。课中教学各环节紧扣,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反馈→教师点拨、归纳,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再加上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更加逼真形象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比如学习《地球运动》一课,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地球运行的视频,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观看并了解地球运行的模式以及相关知识,这样就能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印象。其次,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感受地理博物馆,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创新和观察的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去城市的街头观察和体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和感受。比如学习《城市化》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去县城街道实地考察感受“什么是城市化?”这一知识点学生记得就特牢。最后,老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时,老师要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切忌问题频繁或者数量过多,对于能力不一的学生要采取分层次和针对性提问,要及时鼓励或者表扬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行巧妙合理的教学导入

一节课中,有效的教学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情绪,在整节课中起着调节带动的作用。因此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不仅仅只是将旧课引入转到新课,还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师在教学导入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学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化且富有创新性。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来导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趣味故事或者新闻事件等形式导入,还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在增强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导入学习地理知识。比如,学习必修1中“热力环流”知识点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导入:课前准备好略大一点的废纸盒、点燃的蚊香、冰块等材料,在废纸盒内两端分别放上点燃的蚊香和冰块,让学生直观观察热力环流的存在,学生兴趣特高,也有助于他们对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理解。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过多重复或者连续使用某一种方法,要及时创新和改进导入方法。其次,教学导入要有趣味性和目的性。教学导入时,首先要具有目的性,要快速确立课堂目标,目标明确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另外,就是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外县兄弟校教学交流,教授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先向当地学生了解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学生踊跃发言,一下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接着多媒体播放授课老师自己家乡的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图片以及堪称“中国最美滩涂”的景观图片,学生兴致很高。通过两地对照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这两地间的不同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这节课学习。最后,教学导入要简洁明了且抓住重点。教师要把控好教学导入的节奏,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进行简洁适当的导入,还要抓住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导入内容的冗长复杂。

4.营造良性互助的课堂氛围

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因此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互助的课堂氛围,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改正。在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更大提高。例如,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样一来,不仅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重点的地理环境工程,并引导学生围绕“巨大的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对调出地区、流经地区以及调入地区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正态或者负态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和理解跨流域调配资源的意义。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以及新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断总结以往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9.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九

堡镇中学 汤威

随着本市“二期课改”进一步深入,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研究显得愈加重要,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的探索目标。笔者身处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第一线,综观目前农村高中学生现状:一是长期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单一,以机械的操作为主,会的题目反复演练,中等难度偏上的题总是放弃,害怕思考;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我们的许多教师只知道面面就到,只怕漏了知识点而耽误了学生,另外,老师又在僵化套用现时所谓先进的教学模式,教与学脱节严重;三是目前农村高中的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原因之一是最近几年来区县级重点高中逐年在扩招),农村学校的生源远不如城市的好,大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学生进入了高中(2009年9月有80人)。凡此种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每况愈下,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全,学生自我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提高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从本校多年来教师们成功的范例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功经验,大胆设想,反复实践,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理念的实质,把握其要领,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进取心以及师生感情交流等方面出发,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从生源的实际出发征询教学要求和降低难度,研究出一条能适合于农村郊区高中学生教与学的新路,加强教学五个基本环节的研究,加强备课、上课的实践研究,学生作业的批改与指导,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老师的劳动变成有效劳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有效。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

2、通过研究,切实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寻求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建立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新型高中数学教师队伍。

4、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科研论文。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指通过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之后,极大部分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从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执行课程标准、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探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形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

三、研究内容

(一)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标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通过探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2)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3)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高中数学教师反思和克服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摈弃片面追求分数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高中数学思维活动的意识,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1)本课题将分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 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教案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如何。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的一系列行为,它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指标围绕本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评价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施:专家、同行的评价评价和学生、家长的评价。

(2)由骨干教师来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实施行动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研究操作中,探索出符合本校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

本课题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石,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与反思,摸索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策略与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的基础。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让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健全,可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是学生熟悉的。利用这些题来改编成可探究性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收效颇丰。学生往往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构起一种不协调,这样不协调很容易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尝试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求问题结果的热情。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达到开发智力、增强能力的目的。

例如:高二《解析几何》的“抛物线”一节中,利用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焦点弦的有关知识,可设计如下的探究型问题:

1、已知抛物线y=2px(p>0),过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P(x0,y0)是线AB的中点(图1)。试尽可能多地找出点A、B、P的六个坐标所满足的等量关系。2 3 对于本题,学生一般都能或多或少地给出一些答案,如(1)点在曲线上:y1=2px1,y2=2px2 ;

(2)中点坐标公式:x0=(x1 + x2)/2,y0=(y1 + y2)/2 ;(3)A、B、P、F共线:(x1-y1)y0=(x2-y2)(x0-P/2);

(4)焦点弦的斜率: = = P/y0 ;

(5)中点P的轨迹:y2=P(x0-P/2);(6)焦点弦性质:y1y2=-p,x1x2=p/4。通过探索,进一步还可以将“数”的探究转向“形”的探究,提出下列问题:

2、在上题中,该抛物线的准线为L,分别过点A、B、P,作X轴的平行线,依次交L于M、N、Q,连结FM、FN、FQ、AQ和BQ(图2),试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各线段的垂直关系。

学生除了很快回答图中一些显而易见的线段垂直关系外,至少还可通过观察、猜想,推出线段间的以下垂直关系:

(1)FM⊥FN;(2)AQ⊥BQ;(3)AQ⊥FM;(4)BQ⊥FN;(5)FQ⊥AB 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探究热情,把思维活动引入纵深,还可以将上述内容设计成下面的探究题:

3、在上述两题中,如果允许引辅助线,你还能发现哪些情况?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至少还能发现以下情况(图3),(1)以P为圆心,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切点为Q;

(2)以Q为圆心,MN为直径的圆切AB于F点;

(3)AQ与FM的交点,BQ与FN的交点均在y轴上;

(4)AN与BM相交于坐标原点; 等等„„

222

2尽管例题的赘述过程长一些,但能使我们发现,学生的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热情逐渐高涨的过程。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告诉学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便捷的解题方法,“授之以鱼”,缺省了必要的思维再现或全现过程,使学生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我们提倡教学应“授之以渔”,教师必须对学生探究过程中新问题、学生的思维理解进行有效调节,及时释疑解惑,点拨诱导,类比启发,激发联想,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使学生收获,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主动有效。

四、问题研究

通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课题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可能会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

10.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探讨 篇十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1.高中政治教学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对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构建独立自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要求方面。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探索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创新教学方法,遵循教学原则,这样才能顺利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政治教材,梳理教材知识脉络,总结教材变化,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外,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构建政治教学信息交流平台,为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已经开始被引入教学,这对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形势下,要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利用信息交流平台,搜集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要合理利用社交软件,创建师生交流的网络空间,促进教学信息的传递。例如,教师可利用QQ、微博等社交软件,远程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知识,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积极探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由于政治教学枯燥乏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教学计划的实施。

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只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11.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一

政治课程是高中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背景下, 政治学科不仅重点从生活、经济、科学以及创新等方面来阐释政治这门学科, 而且还增加了相关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修养等选修专题。因此, 如何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课堂中成为政治教师教学的重点。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1.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涵义

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旨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地提高,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学会到会学。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严格地以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为指导, 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建立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来, 教师应该要以教学效益为中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效益。同时, 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思想素质, 而且还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既要爱岗敬业, 又要教书育人。此外, 有效课堂要促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以及学会学习转变, 因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要求。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研究

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改革参与的主要对象,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高中政治实施有效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直接地影响政治教学的效果。因此, 各大高中院校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 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 教师应该认真地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中的相关精神。同时,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书籍、报刊以及杂志等, 找出与政治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 并及时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从而提升政治教学水平。

其次, 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相对于传统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产物, 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 教师还应该抛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 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最后, 教师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 政治教学的发展没有特定的模式可循, 需要教师通过屡次的教学活动, 进行总结, 并形成独特的教学范式。因此, 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定期地反思。如, 政治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等。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思, 从而为今后的政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2 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当的教学方法, 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充分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为政治课堂教学服务。

比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一阶段经济生活中的第一单元《生活和消费》中,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将课本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肉类等入手, 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 如哪些因素会对蔬菜和肉类的价格产生影响?哪些情况下蔬菜的价格会更昂贵?哪些情况下会更便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 在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指引学生思考影响蔬菜、肉类价格的多种因素背后隐藏的政治学原理是什么。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带领学生对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等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对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师需要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 并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观, 既不提前消费, 又不铺张浪费。如此一来, 整个政治教学课堂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3 适时地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适当地对政治教学课堂进行评价, 有利于维持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秉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比如, 教师在《生活和消费》一单元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对每个小组中的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表扬, 对观点新颖的学生进行鼓励, 对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进行认可。

3.结语

综上所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积极地发挥各个方面的因素, 才能够达到提升其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改善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 (教研) .2010 (01) .

[2]高文博.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 (上) .2013 (04) .

12.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二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张胜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省里组织了一次教学技能大赛,莆田市总体成绩居中。在市里选拔教师参加省赛时,我当初中组的评委,在选拔教师时,发现

一、存在问题:

1、有部分老师还真不懂对于什么是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当成教案、当成说课稿;

2、有部分老师懂得教学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设计理念相对滞后。在教学设计中,很明显感觉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依然是教师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配角”而不是“主角”。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大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设计的支撑点,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前提。

(2)、问题设计相对空泛。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最鲜活的因素之一,事实上,问题本身便具备教育、教学的功能,是引发思维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关注问题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建构。然而,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么太简单,学生异口同声都能回答,表面上感觉课堂气氛很热闹,其实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维;要么问题太难,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当是明确、具体、可感的,问题应当是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能展现教学个性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1、教学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计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教学设计内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我今天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系统过程。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教学内容。是什么,对教材内容要全面把握,若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熟悉教材内容,(这在片段教学中也能体现)能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教育功能。

2、学生分析。学生是学习是主体,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一切教学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以便对学生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其次,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相适应,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在片段教学中问题的设置环节能体现)

(准确分析学生的经历经验、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提出的问题)。

3、设计思想。刚才已经提了一些,等会儿讲设计理念时再进一步说明,设计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有发现脱节情况,设计思想写得很好,但是在片段教学中得不到体现。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一般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使教学能兼顾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难点是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的、教师执教时比较难讲清的部分。重难点的确立依据一方面是根据教材自身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依据学生的情况。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需要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依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6、教学过程

7、教学小结及反思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应有理念

1、主体性教育思想。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根据《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其理念与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性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2、以人为本思想。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是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将师生的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

成为师生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陸,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关键还是问题的设置,利用问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实现人本化。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逐层问题化,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人到具体的问题中。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尽量使问题梯度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使各个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的意义、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身心获得了发展。

3、生活化思想。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也应如此,“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13.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三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日趋成为课堂教学所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也成为现阶段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通过对文本的读与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进行对某特定文本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实践,学生过多地专注于文本的解构,逐渐形成乏味和卷殆感,缺乏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忽视了语文语文能力的习得,导致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的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引领了各行各业的改革思潮,也同样渗透到教育领域中。以WEBQUEST为学习模式的学案则为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网络庞大的信息覆盖量弥补了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弊端,而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学案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全新尝试,我以学案为载体,进行了《北极熊的故乡》一课的教学。

一、从“教案”到“学案”

“教案”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所用的教学脚本已让人非常熟悉它的内涵,它在指导教师教学、落实课本知识点等实践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若再仔细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就会发现“教案”所蕴涵的另一方面:即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从课文文本出发,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认知体验,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其着眼点在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而“学案”与“教案”相反,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体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在备课中忽略学生的做法,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说的通俗点,学案就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强调学生的“学”。

“学案”的提出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实现,它促使教师发生角色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由教案到学案是主体地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的重要表现。而语文学案的设计应以此为出发点,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运用,促使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因此,在设计《北极熊的故乡》一学案时,我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并着手展开学案的编写:

1、明确性

二期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本的篇目数量大副增加,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的弊端。因此,我认为,在教授每篇课文时,知识目标单一化、具体化,集中于某一知识点的彻底落实,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2、方法性

语文学习,不再是为读课文而读,而应将课文转变成获取某一语文能力的工具,让它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时的载体。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将已学得的语文知识化为己用,学会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3、时间性

教师的讲应该尽量少而精,用一些提示性、评价性语言引导、辅助学生完成整个学案学习过程,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各环节的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4、梯度性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环节时,应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坡度,给学生一根“拐杖”,在适当的时刻搀扶学生一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自主性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尽管本学案的设计与考核主要由教师把握,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时刻让学生参照教师所给出的“评价表”进行自我检测、评估,完成学习策略、行为的调节与完善,初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6、合作性

让学生以几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进行速度、难度的适当调整。

7、生动性

考虑到本次学案课是以WEBQUEST的学习模式呈现,而学习对象是一群刚步入中学校门的活泼好动的六年级学生,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我对网页的内容和布局进行了一定的美化,目的在于给学生亲切感和新鲜感。

不过,虽然我们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以致用,但教师的应有作用也不容忽视。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在整个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操作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学习活动的合理性筹划和对以WEBQUEST学习模式为基础的学习的开放性组织。

二、学案进行式

学案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案设计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以WEBQUEST任

务型的学案模式呈现,可以更加深入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性,实现教学目标。

我将整堂学案课的学习过程设计如下

课前

课内

课后

过程

预习课文

探究学习

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

了解课文内容

问题讨论、方法、评价 学习总结、评价

完成相关练习

指导、思维拓展

完成作业

教师活动

布置要求

讲评、点拨

矫正辅导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2

(一)课前感知

《北极熊的故乡》是一篇知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北极熊的生活环境、北极熊的食物、捕食方式、北极熊的繁殖以及北极熊的保护情况等。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生动。

以往课堂的说明文教学,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无法为学生创设一些逼真的虚拟情境。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一点。因此,结合培养学生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教学设想,我设置了“应聘小导游”这一情境。试想,有哪一位学生不想获得这项“学生导游”的殊荣呢?在学案课前一周,将学案内容发布在校园网,学生们的热情立即被点燃,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跃跃欲试,课后积极寻找各种有关北极熊的课外知识,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了课前的学习任务。

从学生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这一点出发,要求学生依据过程中的步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钻研课本。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点和难点问题——“完成有关文中对于北极熊各方面内容介绍的表格”以及“谈谈自己在阅读后的感受”。上述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批阅,如此,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预习任务的监控难得以改善,学生递交上的课前预习作业能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二)课堂探究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读,老师讲,枯燥乏味的讲授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无法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而学案课,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知识点,才能铭记于心。

学生是学案课课堂的主角,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说明文的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独立发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我以文章中的一句例句“它的嗅觉特别灵敏,可以闻到五六公里以内的海豹的气味”为切入,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字在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引出“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自主寻找文中其他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语句,积极性异常高涨,一击即中,回答的准确率较常规教学相比

也大副提升,收效良好。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在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后,我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也即将这一说明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争做小导游”这一情境的前提下,我在“资源区”提供了一些北极动物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能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某一特征。这一环节是整堂学案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而每一子环节中的时时评估和相互讨论,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

1、组内评价,互帮互助

在此次学案教学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要求以小组形式完成,也即每一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一位学生为代表进行与其他小组的争夺“小导游”。这就意味着首先组员必须在组内轮番一一发言,组内进行第一次组员之间的评价及个人自我评价,在确定代表人选后,其他组员需要帮助该同学进行适当修改,力争尽善尽美。在最后被选出的六位小组代表中,有四位学生是班中学习成绩处在中游或以下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每组学生在进行组内评定时所持态度公正、客观,而学生的参与性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2、小组评价,良性竞争

第二次评价是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即在每位小组代表发言后各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发言。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几乎无需涉足,整个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们在这里进行思维创造,各抒己见,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扬长避短,寻找最佳答案。而教师所做的只是在课前为他们构建一个评估的平台和标准——“小组评审表”。毫无拘束的畅所欲言和目无章法的胡乱评价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知识的遗忘,因此,在“小组评审表”中对考核标准加以明确,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在评判他人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人发言,从而才能做出准确、到位的评价。

结果证明,往常课堂上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善于总结他人的不足之处,并能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提高。这一活动的创设,把本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学有所用,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发散性地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在和谐互动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三)课后总结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3

课堂的教学结束后,是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议的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关系到谁才是“小导游”的最佳人选,甚至那些平日里经常迟交作业的学生也表现地异常认真、积极。学生在完成“导游词”作业时,投入了相当的热情,对于进行内容回顾、总结、复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达到掌握和消化的效果,将学有所获落到

实处。

四、启示与反思

通过本次学案课的尝试,发现它比常规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情境式的任务创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在本学案中,我是将“争做小导游”这一情境最大程度地真实化展开,借助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在应聘小导游的过程中获得乐趣、逐步提高,自豪感油然而生,成就感随之而发,而自豪感和成就感又让学生不会轻易忘却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学案课的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什么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将这一说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由此可以看出,要在学案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任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达到像实践那样有意义和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任务一定是现实的、非琐事的,所呈现的问题要足够复杂以使学生探究其中。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当学生开始探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他们就会实践重要的, “生活技能”。这些生活技能包括决策能力、获取整体的知识、自我定向学习的能力、激发理想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2、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网络教学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常规教学,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必须配合学案。学案实质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导读、导听、导练、导思”的特征。提前一周把学案上传到校园网内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思维密度。

学案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可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走马观花”的现象,且能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拓展两不误,即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乎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3、时时评价,自我调控,提高课堂实效

评价量表在学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扮演着“督导者”的作用。不仅要代替教师监督学生的各项活动情况,还要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促进学习。而要制作一张符合学生年级的、并有明显优劣区分的评价表并非易事。

在这节学案课上,我大胆尝试用直白的语言代替平日语文课中抽象、模糊的评判语言,落实到学生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并设有“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两项,力求达到客观、准确。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将变得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挥与施展。当然学案设计一定要防止把“学案”等同于作业,没有层次,难度偏大,题量太多,使学生望而生畏。

当然,任务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

1、在起步阶段,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困难多,要求学生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借助学案自学,反复朗读文本,并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

2、学生过度沉浸于新鲜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课外知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3、评价表的优劣划分仍然模糊不清。在本次学案课中我要求学生用三中不同的符号对某项活动作评价,而对三种符号的具体涵义并未作细致规划。而今后,如何用属于学生的语言、角度来明细评价表,是我所需要探究的,让评价表真正担负起“督导者”、“管理者”的责任。

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发展学生的个体为本,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特征,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质疑,相互补充,在适当的时刻给予一定的指导,强调学以致用,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主动探究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学、自立、自悟”,能真正促进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奏响了上海课程改革中崭新的乐章。

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上)

赵修瑞

一.问题的提出

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建构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学习中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学生们并不十分清楚教师重点讲什么、练什么;从接受的角度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

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素,课堂上学生也就很少有时间思考和消化;而且由于语文知识体系的非完全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常常感到毫无头绪,学习的主动性更无从谈起。于是建构一种具有联系师生教学环节的中介,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教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代教育认知心理学认为,主体性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学案式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进入到了一种语文教学体验式的境界,改变了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依赖性和未知性的被动状态,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最大化的接受了传递的信息量,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环境。

二、语文学案教学法的建构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

要搞清楚学案教学法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指教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教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这也是要提出学案教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学案教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教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也是我们设计学案、进行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使我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的约束下,人们自然转而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但这难以彻底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缺乏的问题。而学案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

(二)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的机制

1、设计原则:

⑴、语文学案的设计与编制,首先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⑵、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⑶、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2、编写要求:

⑴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⑵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作用;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教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⑷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⑸强调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注意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评价机制:

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如下作用:(1)树立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贴近实际;(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不一。

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下)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从而建构起完整科学的认知体系。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的解决,带有明显的研究性的特征。此种课型的学案设计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平台,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推断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递进式:泛读—精读—讨论—作业

递进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阅读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特征。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习者从字、词、句入手精研细读,甚至反复阅读,进而掌握各个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精髓,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字、词、句入手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逐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精读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实质的理解,是形成学习者知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因而无论什么学科的基础内容,都应组织好精读,以便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精读的技巧通常是:(1)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应首先抓

住它们。(2)找准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搞清了文章的中心内容。(3)把握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在叙事论理时,总有一些段落是起铺陈作用或过渡作用的,而另一些段落则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在阅读时应着重把握。泛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泛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式阅读。意群扫描即不是以单个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注意引教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对个别字词的辨认,只要能掌握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地阅读,甚至只读其大小标题,以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或对某些重要观点、重要信息的大概出处有所了解即可。如在字典里查找词汇,或复读已读过的文章,或确认某个信息等等,通常用此方法进行阅读。(3)跳读。即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或特定内容进行阅读,如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或确认某个信息等就属此种阅读。其特点是跳跃阅读,不逐一阅读。这适于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研究结果

(一)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会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成绩上。研究结果证明通过选择以两个平行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没有学案学习的经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学案教学法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学期期末语文成绩:实验班平均77.4,优秀率35.1%,及格率100%,对照班平均68.6,优秀率17.6%,及格率89.7%。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

(二)对学生计划、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

关于学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作用,我们设计了“学案教学法调查表”分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然后按照学案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最高分25分)、学习过程(最高分30分)、思维(最高分15分)、学习负担(最高分5分)的影响以及对学案的评价(最高分15分)和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最高分10分)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学案教学法的各方面评价都是积极和肯定的,特别是学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学习过程)几个方面的作用评价非常高,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和纠正错误(计划监控)方面的作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思维起到的作用也是积极的,而且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四、结果分析

1. 学案对指教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我们依据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和巩固以及错误检查等方面设计了6道评测题目,结果学生评价非常满意。这说明基本上学生认为学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学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的、而且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学案对学生成绩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女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有帮助。如何使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设计更为严密的、时间跨度更大的实验。

2.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开展“语文学案教学法”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3.语文学案教学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上一篇:高中生化学基础差怎么学化学下一篇:税收征管档案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