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共10篇)
1.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一
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8分)
1.一皮球从离地面2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9m,2.9mB.2m,0.9mC.2.9m,1.1mD.2.9m,0.9m
2.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B.20NC.35ND.40N
3.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有无惯性,要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速度不易改变的物体才有惯性
C.只能从物体本身寻找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与物体外部因素无关
D.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惯性是否发生变化
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C.一对平衡力的性质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D.人拍手时,两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重为G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A.GsinθB.Gcosθ
C.Gcosθ+FsinθD.Gcosθ+Fcosθ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经t s速度达到v,则在这t s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与物体位于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1∶2B.1∶C.∶1D.∶
18.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1∶3∶5B.2∶6∶5C.2∶8∶7D.4∶12∶9
9.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B.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C.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10.重为1N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 1N,那么,它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B.0C.9.8m/s2D.19.6m/s
211.在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g-a)
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g + a)
D.此人的视重为m(g + a)
1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t s,t s末撤去该力,物体又经过2t 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4B.F/3C.F/2D.2F/
3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N、m、sB.kg、m、s
C.N、kg、sD.N、kg、m
14.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用力F向左推B球将弹簧压缩,如图所示。然后突然将力F撤去,在撤去力F的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0,0B.0,F/m
C.F/2m,F/mD.F/2m,F/2m
15.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末的速度为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B.9m/sC.10m/sD.5.5m/s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到全程一半时经历的时间是t,全程的下落时间为T,则t∶T为:()
A.1∶2B.2∶3C.∶2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
为,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重为100N的货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水平推力增至35N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0s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
20.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前的加速度a1和撤掉F前后的加速度a2后的比为a1∶a2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则F∶f=。
2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10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N的轻绳相连,mA= 4kg,mB=8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23.(12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3分×16 = 48分)
题序
答案
C
A
C
C
D
C
B
D
题序
答案
D
C
D
B
B
B
C
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 10m,4m/s18. 25N,0.3219. 5m,4N
20.a1∶a2 =3 ∶1,F∶f=4∶1,21.2.486.18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Bg = mBa①
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同理列方程 F-(mA+mB)g =(mA+mB)a②
由①②解得 F=(mA+mB)(g+a)=12×12.5=150(N)
23.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①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汽车的质量为 m,有 f = ma② 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③
所求距离 s=s1+s2④
代入数值解得s=155.6m⑤
2.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二
提问:1什么是力?2你看得到力吗?力有颜色、形状、体积吗?3那我们怎样来研究力?4力有哪些作用效果?5要使物体产生相同的效果,可以怎样施力?归纳总结: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二、合力与分力
1. 概念
一个力F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F1 、F2、F3……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叫做那几个力F1 、F2、F3……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基础:等效替代的关系。
(2)注意:合力与分力不是并列、并存的关系。
三、力的合成(板书)
1. 概念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 如何对力进行合成
(1)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总结:两力同向相加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每一个分力方向相同。
总结:两力反向合成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分力方向相同。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该怎样求合力?
问题:1怎样保证合力与分力等效?2力的大小怎样知道?3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演示探究性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3. 平行四边形定则
内容:选择同一标度,以表示这两个分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 夹在这两条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对角线的长度表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所指的方向就表示合力的方向。
4. 课堂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1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θ变化而如何变化?2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3合力F是否总大于原来两个力F1、F2?
总结归纳:合力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
5. 多个力合成的方法
提问:平行四边形定则每一次只能对两个力求和,那要是多个力求和呢?如何处理?(看ppt)
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四、总结归纳:力的合成的注意事项
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能进行力的合成,因为它们只能对各自的物体产生力的效果,而只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无论力的性质如何,都可以进行合成。2合力是假象力,是用来等效代替分力的,但这不表示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3合力和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和分力之间一定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3.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三
Ⅰ.单词辨音(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oceanA. pleasantB. pleasureC. pressureD. professor
2. existA. excellentB. example
C. expression D. explain
3. courageA. shoulderB. pronounce
C. southernD. anxious
4. thusA. arothmeticB. thread
C. mathematicsD. mouths
5. magazineA. seizeB. realC. medicine D. build
Ⅱ.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d appreciate ____ if you could lend me a hand with my homework.
A. soB. itC. thatD. you
2. Mary is a top student in the class. You cannot speak ____ highly of
her.
A. veryB. wellC. muchD. too
3. ——Would you care for tea or coffee?
——Neither, ____. I’ve just had some tea.
A. thank youB. of course, please
C. yesD. no, please
4. His father ____ a soldier in World War Ⅱ, didn’t he?
A. wasB. would beC. must beD. used to be
5. He made a mistake, but then he corrected the situation ____ it got
worse.
A. untilB. whenC. beforeD. as
6. He is such a great scientist ____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how
respect for.
A. thatB. asC. soD. who
7. I hate ____ when someone calls me up in the middle of night.
A. oneB. thatC. itD. which
8. ____ either of your parents come to see you in the last two weeks?
A. HasB. HaveC. HadD. Will
9. You can’t imagine that rats eat 40 to 50 times ____.
A. in weightB. by weightC. of weightD. their weight
10. Jane had a high fever. Tom felt ____ his duty to look after her.
A. thatB. itC. thisD. /
11. The kidnapper threatened ____ his only son if Tom didn’t manage to
send him one million dollars in a week.
A. to killB. killing
C. and killedD. to have killed
12. It was midnight ____ I finished ____ the book.
A. when, to readB. that, reading
C. at which, readingD. when, reading
13. We reached the seaside at 6, ____ the sun began to set.
A. whereB. whenC. tillD. from which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____ from school for nothing has made him mad.
A. His son is absentB. His son being absent
C. His son’s being absentD. His son’s being absence
15. The boy was caught ____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he was later
punished for doing so.
A. cheatB. cheatedC. cheatingD. to cheat
Ⅲ.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r. Gray travelled a lot on business. He sold machines of different kinds to farmers.
He had a big car, and usually __1__ driving it long distances, but he was quite satisfied to go by __2__ sometimes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__3__ was bad.He was a little afraid of driving in rain or snow, and it was __4__ tiring to sit comfortably in a train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without being worried about how __5__ was going to get to the next place.
One of Mr. Gray’s problems was often __6__ to stay when he reached some small place in the country. He did not __7__ great comfort and wonderful food, but he found it annoying(使恼火) when he was given a cold room, and there was no hot water or food after a long and __8__ day.
Late __9__ winter evening, Mr. Gray arrived at a small railway station. The __10__ by train that day had not been at all interesting, and Mr. Gray was cold and tired and __11__.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simple __12__ satisfying meal by a brightly burning fire. And then a hot bath and comfortable bed.
__13__ he was walking to the taxi rank, he said to a local man who was also __14__ there. “As this is my first visit to this __15__ of the country and I was in too much of a hurry to __16__ about hotels before I left home,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know __17__ you have here.”
The local man answered, “We have __18__.”
“And which would you __19__ me to go to?” Mr. Gray asked him.
The local man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answered, “Well, it’s like this: Whichever one you go to, you’ll be __20__ you didn’t go to the other.”
1. A. consideredB. practisedC. imaginedD. enjoyed
2. A. trainB. carC. himselfD. plane
3. A. businessB. conditionC. roadD. weather
4. A. leastB. mostC. lessD. more
5. A. ifB. oneC. thatD. she
6. A. whereB. howC. whatD. when
7. A. knowB. needC. expectD. like
8. A. comfortableB. tiringC. niceD. special
9. A. thatB. oneC. theD. a
10. A. journeyB. experienceC. travelD. distance
11. A. unhappyB. sleepyC. angryD. hungry
12. A. butB. andC. orD. however
13. A. UntilB. AfterC. BeforeD. While
14. A. walkingB. looking onC. waitingD. visiting
15. A. townB. stationC. landD. part
16. A. talkB. thinkC. moveD. find out
17. A. whatB. which oneC. how manyD. how
18. A. threeB. oneC. noneD. two
19. A. wantB. allowC. adviseD. expect
20.A. sorryB. satisfiedC. amusedD. comfortable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In my own experience, the people I respect the most and think about the most are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要求) the most discipline(纪律) from their students.
I miss one teacher in particular that I had in high school. I think she was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was a very strict person. I remember very vividly (清晰地) a sign over her classroom door. It was a simple sign that said, “Laboratory—in this room the first five letters of the word was emphasized(强调), not the last seven.” In other words, I guess, labor for h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ratory, which means making speeches.
She prepared her work very carefully and demanded us to do the same.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 Once she had broken her arm, and everybody in the class thought that maybe the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it continued just the same. She checked our work by stamping her nam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pers to show that she had read them.
I think sometimes teachers who demand the most are liked the least. But as time goes by, this discipline really seems to benefit(有益于) the student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a good teacher by the writer?
____.
A. A patient teacherB. An honest teacher
4.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四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量筒、容量瓶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容器。酒精灯的使用(自己总结 试纸的使用(自己总结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⑵各种危险化学药品图标的识别(看课本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原理:
主要仪器: ,滤纸, , ,(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润湿,使紧贴。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边缘,滤液应略低于的边缘。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在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上。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看课本。
⑵蒸发原理: 主要仪器: , , ,铁架台(带铁圈, ,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加热过程中,用不断搅拌液体, 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
干。
⑶蒸馏原理:。主要仪器: ,,接受器,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防止液体。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处。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进,从出。⑷萃取原理:。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后,再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⑵Cl-: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后,再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⑶CO3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或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离子方程式为。
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 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试剂必须;必须采用。
四个原则:(新杂质;(被提纯物;(被提纯物与杂质;(被提纯物。
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
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⑴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mol。
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1(1mol。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N:微粒数 ②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m :物质的质量 ⑵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是。
①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推论1 在下,1mol 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
推论2 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②气体摩尔体积(V 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V:气体的体积 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
①定义:在同同下,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比等于气体的之比,即V1/V2 == n1/n2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比等于它们的之比,即ρ1/ρ2== M1/M2 ⑷物质的量浓度(c※公式为
注意:⑴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⑵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 ⑴配制步骤a、: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c、: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 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
均匀。
e、: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改用加水,使 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f、装瓶g、贴签 ⑵误差分析(自己总结
7.溶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 不变。公式为(c
1、c 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
1、V 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 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 ①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② 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例:
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 例 表 示 式
化合反应 C+O 2 CO 2 A+B=AB 分解反应 CaCO 3 CaO+CO 2↑ AB=A+B 置换反应 C+CuO Cu+CO ↑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gNO 3+NaCl=AgCl↓+NaNO 3 AB+CD=AD+CB ② 根据 是否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④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2.分散系及其分类(B 分散系 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⑵ 组成:分散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 ——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外观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实例
⑷胶体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nm之间。②胶体的性质 现象定义解释应用
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时,形成 现象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 使光波发生散射 区别和
电泳现象在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 分散剂里向做定向移动的现 象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而带电荷 分离蛋白质、氨基 酸;血清电泳用于诊 断疾病;电泳电镀
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使胶体 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 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 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 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 析出
制豆腐、果冻等 ③胶体的分类 类型分散剂状态实例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液溶胶淀粉溶液、Fe(OH3胶体 气溶胶烟、云、雾
④净化胶体的方法——法将胶体放入袋里,再将此袋放入中,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⑤胶体的应用: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等。
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B电离、电离方程式
⑴电离:酸、碱、盐等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的的过程。⑵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化学方程式。4.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B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物或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
生成或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H2SO4、HNO3、HCl、HBr、HI,(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数、数必须守恒。5.离子共存题易错点:(B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大量共存如HCO3—、HSO3-、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B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发生变化。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B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电子;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或偏移。9.氧化剂和还原剂(C ⑴定义:①从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②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⑵记住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⑶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①元素为最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S2-等。②元素为最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e3+,H+等。③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性,又具有性。如S、SO2,Fe2+,I2,H2O2。
⑷一般来说,氧化性:>;还原性:>。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B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钠的物理性质: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ρ(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熔点97.81℃,沸点882.9℃;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
⑶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被氧化:化学方程式为。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化学方程式为。⑷钠的保存及用途
①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里,由于,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钠的用途: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备Na 2O 2;作为强还原剂制备 某些稀有金属。
⑸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 颜色状态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条件 用途——
⑹钠盐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 主要性质色态 水溶性 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Ca(OH2反应 与OH—反应不反应
与CaCl2反应不反应与H2O和CO2的反应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⑺碱金属元素(A ①化学性质: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能跟卤素、氧气、硫等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由Na 到Cs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②焰色反应:是指;属变化。2.从海水中提取镁
步骤:①将海边的贝壳煅烧成,再制成乳,加到海水沉淀池,得到沉淀;②将上制得的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6H2O晶体,并使其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氯化镁。③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镁。
化学方程式: 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硬度,银白色金属;⑶化学性质①跟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化学方程式为。
②跟非氧化性酸的反应(常温下,在浓H 2SO
4、浓HNO 3中钝化 化学方程式为。
③跟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⑷ 铝的化合物 化学式 Al 2O 3 Al(OH3 属类
颜色状态 ,天然产称为(红宝石、蓝宝石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其他性质 强还原性,用于冶炼难熔金属 ———— 制备方法 + 4.Fe 的性质(B ⑴是一种变价元素,通常显示+2价、+3价,其化合物和其水溶液往往带有颜色。⑵ Fe 与O 2反应,随着外界条件和两者量的相对多少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3Fe + 2O 2(纯(黑色、有磁性 生成Fe 3O 4的反应还有:3Fe+4H 2O(g ⑶铁与酸的反应: 铁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Fe + 2H +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⑷ 铁的氧化物 氧化物 FeO(碱性氧化物
Fe 2O 3(碱性氧化物 Fe 3O 4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磁性 与非氧化性酸 反应 稳定性 生成 ——
⑸ 铁的氢氧化物(C 氢氧化物 Fe(OH 3(弱碱
Fe(OH 2(弱碱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稳定性 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转化为Fe(OH 3(现象 与酸反应 其他性质 制备方法
思考:用可溶性碱分别与Fe 2+、Fe 3+反应可制得Fe(OH2和Fe(OH3。通过哪些方法可避免生成Fe(OH2 中会有Fe(OH3? 点燃 高温
提示:关键在于无孔不入的O2及Fe3+存在。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①驱氧法:如用同煮沸过的NaOH溶液和亚铁盐溶液。②隔氧法:如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后插入亚铁盐溶液面下加入;又如在液面上加某些合适的有机溶剂液封。③还原法:在FeSO4溶液中加入Fe钉,或者用Fe与稀H2SO4反应新制的FeSO4溶液,生成的H2又可驱赶O2。
⑹盐① Fe、Fe2+、Fe3+的相互转化 ② Fe2+和Fe3+鉴别 Fe2+Fe3+水溶液颜色 加入NaOH 加入KSCN
通入Cl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硅及其化合物 ⑴碳和硅的比较 碳硅
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化学性质在高温和点燃下有强还原性 2C + O2 C + O2CO2 3C + Fe2O3①加热条件下,能跟一些非金属单质起反应。Si + O2 SiO2 ②常温下,不能强酸、强氧化性酸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HF和烧碱等物质反应。
工业制法——SiO 2 + 2C(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粗硅提纯后,可以得到可用作 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
用途作还原剂、吸附剂作半导体材料晶体管、集成电路、硅整流器和太阳能
电池等;⑵.SiO2与CO2性质的对比: SiO2 酸性氧化物CO2 酸性氧化物物性熔点高,硬度大熔点低,硬度小 化 学性质共 性
与H2O反应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氧化-还原性 特性.:与酸 反应 SiO2+4HF= 常温溶于HF,所以,盛放氢氟酸不能 用玻璃瓶,应用塑料瓶。不反应点燃 点燃 用 途
①水晶可用于电子工业的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②SiO 2是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③较纯的石英用于制造石英玻璃④石英砂用于制玻璃的原料及建筑材料
⑶.硅酸和硅酸盐 〖1〗 硅酸
① 性质: 水,酸性比碳酸。② 制备: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要强
〖2〗硅酸钠NaSiO 3 俗名泡花碱,水溶液俗名。〖3〗 硅酸盐及其工业
① 性质特征:性质 ,熔点较 ,大都 水。② 主要原料:黏土等。③ 主要制品:、、、砖瓦、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等。生产: 水泥 玻璃(普通 原料 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熔炉 反应
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成分 3CaO·SiO 2 2CaO· SiO 2 3CaO·Al 2O 3
④ 水泥和玻璃的
Na 2O·CaO· 6SiO 2 特性 水硬性
(加石膏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玻璃态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 混合物非晶体
注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2.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⑴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 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有。
(闻气体方法: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⑶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氢气等都是非金属单质,由此推测:非金属一般都能跟金属反应生成盐,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
生化学反应。① 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Fe 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不会生成FeCl 2 化学方程式为。
(Cu 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化学方程式为。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产生大量白烟 ②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化学方程式为。2P+3Cl 2 2PCl 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2P+5Cl 2 2PCl 5(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③ 氯气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通SO2△ 通SO2通Cl2△ 通Cl2 氯气溶于水,在该溶液中: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说明生成了(H+;②加入镁条,可观察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产生了酸(H+;③放入红纸条,红色褪去,说明产生了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④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产生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④氯气与碱的反应
工业上制漂粉液:化学方程式为。工业上制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次氯酸盐跟稀酸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到漂白和消毒的作用。
NaClO+HCl==NaCl+HClO或NaClO+CO2+H2O== Ca(ClO2+2HCl==CaCl2+2HClO或Ca(ClO2+CO2+H2O== 3.氯离子(Cl-的检验
离子检验试剂主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Cl-AgNO3溶液,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SO 2 4 可溶性钡盐溶液,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HCl的白色沉淀 注意:(1辨清液氯和氯水的区别: 液氯:氯气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液氯,液氯是纯净物,由Cl2分子组成,具有Cl2的化学性质;氯水:即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久置的氯水,因HClO分解,可视为稀盐酸。(2干燥的氯气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漂白性,这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性。事实上,次氯酸盐也都具有漂白性。
4.二氧化硫与硫酸
〖1〗二氧化硫⑴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有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1:40,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的燃烧。
⑵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通性:
SO2 + 2NaOH = SO2 + H2O =(可逆反应,H2SO3为中强酸 SO2 + CaO =(煤中加生石灰防大气污染 ②氧化性:SO2 + 2H2S = ③还原性:SO2使KMnO4(H+、Br2水褪色也是SO2还原性表现,不是漂白性。④SO2的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生成的色化合物,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⑶ SO2也有漂白性,注意与氯水的漂白性的区别 SO2氯水(Cl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因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 无色物质
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具有性,将有色物氧 化成无色物质
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 与有机色 质
作用实例品红褪色色 紫色石蕊红色 品红褪色色
紫色石蕊先变随即色
混合作用 〖2〗硫酸 纯硫酸是 色油状 SO2+Cl2+2H2O= ⑴ 硫酸的物理性质: 体,漂白作用大大减弱。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 ⑵ 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 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性:将有机物中的 H、O 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出生成水。如:使蔗糖炭化 性: a 活泼性在 H 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Cu + 2H2SO4(浓)b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C + 2H2SO4(浓)c 冷的浓 H2SO4 使 一层 2HBr + H2SO4(浓)== H2S + H2SO4(浓)==、Cr、等金属表面生成 薄膜而发生“钝化”; 浓硫酸的特性: ② ③ d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黑面包实验”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 5.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放电化合:N2 +O2 NO 易被氧化:2 NO + O2 == NO2 易溶于水:3NO2 + H2O == 性(使蔗糖炭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无色,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红棕色,有毒,刺激呼吸器官)(NO2 不是 HNO3 的酸酐)NO、NO2 是大气污染物,NO2 能造成光化学烟雾。6.硝酸、氨 氨 〖1〗硝酸 ⑴ 物理性质: 色、瓶,放在 挥发、有 处。气味的 体。⑵ 化学性质——特性 ① 不稳定性——保存硝酸装在 4HNO3 ==== ② 强氧化性 与金属(除 Au、Pt)反应: ∆或光照 Cu +4HNO3(浓)== 3Cu+8HNO3(稀==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 应,所以可以用 质或 质容器盛浓硝酸。,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反 与非金属反应——非金属主要生成高价的含氧酸 4HNO3 +C 6HNO3 + S 〖2〗氨 ⑴ 物理性质: ⑵ 化学性质: 化学必修一复习11 色、有 气味 体;易,液氨作致冷剂; 溶于水(1:700)。
①与水的反应: NH3 +H2O NH3·H2O ②与酸的反应:NH3 + HCl == +(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显弱碱性)(一水合氨不稳定);2NH3 + H2SO4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③与 O2 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接触氧化)4NH3 + 5O2 〖3〗铵态氮肥——铵盐 ⑴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⑵ 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 NH4Cl ; + 体,都 溶于水。NH4HCO3 ②与碱的反应:制 NH3 和检验 NH4(NH42SO4+2NaOH NH4NO3 + NaOH 2NH4Cl + Ca(OH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色石蕊试纸变 的气体。③NH4 的检验方法:加浓碱液,加热,放出可使湿润的 NH4++OH注意: 注意:⒈ ①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 + H2 生成;②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但在加热 条件下,Fe、Al 能溶解在硝酸中;③除 Au、Pt
5.高一必修一教案 试讲 物理 篇五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问题
1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分析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1:到底哪些物体可看成质点?
1、研究雄鹰飞翔的距离
2、研究雄鹰飞翔的姿态
3、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
4、研究刘翔跨栏时间
5、研究地球自转
6、研究地球公转 例2:下列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1、书本经过A点所用时间
2、研究书本移动距离
3、火车过桥时间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学生讨论: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例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例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例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
例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 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
总结: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坐标系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系
坐标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坐标位置标示:XA=3m,XB=-2m 例1:如右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生活中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位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
练习
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
B。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 C。电扇的叶片
D。自转中的地球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
C。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 B。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4.诗句“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6.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习题 篇六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知识点二参考系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4.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
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D.如果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
知识点三坐标系
5.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坐标轴的正方向设为向下,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m,-2m,-1mB.-2m,2m,1m
C.4m,0,1mD.-4m,0,-1m
6.如图3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她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试题
1.(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上学期部分中_考)如图所示,若有一个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当他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A)
A.L4B.2L2
C.L2D.3L4
解析:由题意知:v2=2aL
(v2)2=2ax
解得x=L4,A选项正确。
2.(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1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B)
A.S1+S2B.?S1+S2?24S1
C.S214?S1+S2?D.?S1+S2?2?S1-S2?S1
解析:设甲前进距离为S1时,速度为v,甲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vt+12at2-12at2=S2-S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aS1,解得t=S2-S12aS1,则AB的距离S=S2+12at2=S2+12a?S2-S1?22aS1=S2+?S2-S1?24S1=?S1+S2?24S1,B正确。
3.(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16~高一上学期月考)目前我省_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m
B.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C.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解析: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0-v0a=-8-5s=1.6s<2s,所以刹车到停止的位移x2=-v202a=6410m=6.4m,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8m-6.4m=1.6m,故A错误;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刹车到停止的位移是6.4m,故B错误;刹车的位移是6.4m,所以车匀速运动的位移是1.6m,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68s=0.2s,故C错误,D正确。
4.(山西省太原市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加速度为5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滑行的距离;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解析:(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t1=0-v0a=0-30-5=6s
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x1=v0t0=30×0.6=18m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x2=0-v202a=0-9002×?-5?=90m
(2)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x=x1+x2=18+90m=108m
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所以三角警示牌距车的最小距离:Δx=x-d=58m
答案:(1)90m(2)58m
【二】
1.(北京交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
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
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
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解析:根据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内、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则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时刻A的图线斜率大,则A的速度较大,故B正确;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以知道,在这1h(小时)内,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A熊在40min时刻和50min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错误。
2.(多选)(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逐渐减小
B.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D.t2时刻,丙的加速度大于丁的加速度
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可判ABD正确;“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t2时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所以选项C错误。
3.(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模块检测)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级高铁)”。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报道,HyperloopOne公司计划,将在欧洲建成世界首架规模完备的“超级高铁”(Hyperloop),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速度可达每小时700英里(约合1126公里/时)。如果乘坐Hyperloop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速度1200km/h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B.加速时间为10分钟
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m/s2
D.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2分钟
解析: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逆向思维可得:加速与减速时间相等,故A错误;加速的时间为t1,匀速的时间为t2,减速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由题意得:2t1+t2=t,而t=40分=2400秒,2×12at21+vt2=x,而v=10003m/s,x=6×105m,v=at1,联立:t1=600s=10分,t2=1200s=20分,a=59m/s2,故B正确,C错误;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解得:t=55003s=30.5min,故D错误。故选B。
4.(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2016~20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的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m/s26.5m/s
解析:汽车经过树A时的速度为vA,加速度为a。
对AB段运动,由x=v0t+12at2有:15=vA×3+12a×32
同理,对AC段运动,有30=vA×5+12a×52
两式联立解得:vA=3.5m/s,a=1m/s2
再由vt=v0+at
7.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七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8.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八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 F1、F2 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 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 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1)由 G=mg 计算,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 取 9.8 米/秒 2,表示质量是 1 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牛顿。
2)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
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9.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九
本节课教学的导入独特:以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跳高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滚式;第二次技术革命:背越式入手,配合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思维和学习激情。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学习,特别是在课堂展示中,事事时时注意引导学簇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课堂展示的精彩源于自主学习的充分。在自主自习中,我注重做好:
(1)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实验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适当的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生活例子例如:皮球,孤掌难鸣等
(2)在力的表示中,在巡阅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后要点评和示范,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通过表格对比“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优劣。
(3)在重力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寻找重心。
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利用拉杆设计三角形和薄纸板寻找重心,非常精彩,他们分别从钝角、锐角几个层次设计、寻找,学簇之间注意相互配合和补充,使人意外和惊喜。
学生利用自身轻轻一跃引入室展,使课堂的引入别具一格。
在教学中也存在困惑,课时的分配,我以1课时进行,时间非常紧张,甚至有个别班级超时,但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时,他们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甚至有时分为2课时(力1课时,重力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课时),我想能否把力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为1课时,重力1课时,这样可以显得整章的布局变为整体——特例——运算。
在教学中我建议注重了力的概念的分析,因为据了解学生对初中力的概念已经遗忘。
10.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 篇十
【引言】
送给大家三句话: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描述金融危机的时候,对中外媒体说的一句话。是的,无论前面是火焰山,还是地雷阵,只要我们有目标,就有信心,有信心,则前途就会一片光明。
“良好的超前学习是高中学习成功的一半”
预习了,对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弄清楚了,开学上课听讲就不会跑神了,只有这样你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
“勿在浮沙筑高台”
高一所学的大多数知识点都不会在高考中直接体现出来,但是他又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些基本概念(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基本方法(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会再高
二、高三的一些习题中反复出现,高一物理没学好,到高三再去补救,就已经晚了。【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点】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有人把初中物理比喻为入门,好象一栋大楼的第一层楼,但到高一,物理就相当于四层楼了,中间缺少了二层楼和三层楼,大多数学生要走上四层肯定不会十分顺利。所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我们这个暑假的首要任务。【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1、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上课前要预习,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重在理解,同时做好笔记,老师总是有许多对课本内容的补充知识,天才也不能一下就把老师三年补充的内容全部记住!所以,请记住: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三遍不如写一遍。记课堂笔记的几个要点:①条理化,要预留充足空白;②不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特别是老师的课堂小结部分;③处理好听、思、记三者之间的关系,记为辅;④课下整理笔记,及时更正、补充和复习。
2、做题要有理有据。学习了物理知识,那么分析、思考物理问题时就要借助物理知识去分析,不能凭想当然和生活中形成的错觉去进行判断。
3、学会分析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例如:做题时要尽量画图,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4、多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思考、多领悟。学习物理重在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思考物理方法,领悟物理过程。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而要做到举一反三,做一题而知十题、百题甚至千题。
5、备好错题本,做好总结。准备一个厚本子专门收集你做错的题目,同时记录下你不清楚的概念、规律和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的心得体会。每当你做错了题应该去认真反思,做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错了题而又不往心里去是不会有收获的,对每道题都要有分析和订正,隔段时间还要对纠错本再次“回炉”,对十分熟练或者已经掌握的题目,就做好标记及时删除,对反复出现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这样三年下来,这将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这就是最高效和最高层次的学习,这时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很大提高,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一、质点
1、定义: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能够视作质点的条件:
①物体的形状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②当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的任意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物体虽然有转动,但是转动对研究问题不起主要作用
3、说明
①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②同一物体有时不能看做质点,但是有时也能看做质点;
③质点概念的提出抓住了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这种方法就做——理想化模型。
二、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物体(参照物)
2、说明:
①描述物体运动时,必须说明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②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③比较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④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1、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的分类
①一维坐标系;②二维坐标系;③三维坐标系。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3、说明:画坐标系时,必须在坐标系中标出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1】下面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有(B)
A、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时,可以视为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细胞很小,可以把它 看成质点
【练习1-1】下列各种运动物体中,能被视为质点的是(BD)
A、花样滑冰的运动员在比赛中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转动情况 C、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
D、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它漂流10 km所用的时间
【练习1-2】下列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
A、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 B、在空中作跳伞表演的运动员 C、研究乒乓球的弧圈技术
D、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
【例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C)
A “孙悟空” B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烟雾
【练习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时,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例3】一个小球从距地面5m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0.5 m处被接住.取坐标原点在抛出点下方2m处,向下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
A-2m, 3m, 2.5m B.2m,-3m,-2.5m.C.5m, 0m, 0.5m D.0m, 5m, 4.5m 【练习3-1】某同学从某一路口A处骑自行车出发,先向北走了500m,接着又向南走了700 m。请你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描述该同学的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 阶段检测
(一)【课堂笔记检测】
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是自然界、的运动形态。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① ;
② ; ③。
3、质点概念的提出抓住了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这种方法就做。
4、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 ;
5、坐标系的三要素:① ;② ;③。
6、在时间轴上时刻可以用 来表示;时间间隔可以用 来表示。
7、路程的定义: ;位移的定义:。
8、请列举3个矢量:、、。
9、变化量=-,变化量又叫。
10、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
平均速率: ;
瞬时速率:。【实效演练】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2.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 __的。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的。
3.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4、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为零
6、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3m B、3m,1m C、3m,2m D、4m,2m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9、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10、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 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11、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12、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登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3、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速度变化量
1、速度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的多少,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即Δv=vt-v0,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
2、同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设出正方向,写出各个矢量,用正负表示方向,代数运算;
3、说明
①速度变化量是矢量;
②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两无关;
③速度的变化量Δv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就大.例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可以很大,但它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均为零. ④速度变化是过程量,它对应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
二、加速度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来表示;
2、定义式:a=Δt
3、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m/s2
5、矢量性:与Δv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关;
6、说明:
①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②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加速度a与速度v没有必然关系,与Δv也无直接联系,v大,a不一定大;Δv大,a也不一定大.;
④加速度a=Δv也称为“速度变化率”; ΔtΔv⑤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a、b、c、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相等
2016高一新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专题1-2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意义:在V-t图像中,图线反映了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作用:根据v-t(1)运动物体初速度的大小v
0,即图象中纵轴截距.(2)判断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3)算出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为a=ΔvΔt.(4)确定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运动物体达到某速度所需要的时间.3、说明
①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图像中的体现;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推荐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12-20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资料09-14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06-14
高一物理物理实验教案09-17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答案07-21
高一物理起步课程07-30
怎样学好高一物理08-10
高一物理学习策略07-03
高一物理检测卷答案12-04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