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24-08-25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选7篇)

1.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一

浅谈缅甸其培河泥石流及其治理建议

民造成了很大损失,其培河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已显得极为重要.

作 者:王德行 张正清 王禅斌 WANG Dexing ZHANG Zhengqing WANG Chanbin 作者单位:王德行,张正清,WANG Dexing,ZHANG Zhengqing(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王禅斌,WANG Chanbin(宁波市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12)

刊 名:资源环境与工程英文刊名: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年,卷(期):23(4)分类号:P642.23关键词:缅甸 其培河 泥石流 治理建议

2.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二

关键词:泥石流,刚性,拦挡坝,柔性防护

我国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6%,大部分山地和切割高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表层岩体破碎,加之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率较低,泥石流灾害活动较为频繁。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在31个省、市和自治区,涉及950余个县市,共计8万余处,其活动区域面积约430万km2。近年来,泥石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亿元~20亿元范围内,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优化和发展泥石流的治理措施,对降低泥石流治理成本,提高泥石流治理效果,更好地减轻泥石流隐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1 常见的泥石流治理措施

泥石流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措施两大方面。常见的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主要有“排、拦、固”。

“排”主要是在泥石流流通区中下游和堆积区设置排导措施,约束泥石流活动路线,将泥石流导入堆积区附近的沟谷或河流中,避免泥石流肆漫造成不必要的灾害。排导工程是泥石流防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措施,具有工程简单、效果明显、取材方便、施工便捷等特点。目前我国的泥石流治理工程约有80%~90%都采用了排导措施。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尖底槽、平底槽及V形槽。

“拦”是在泥石流沟谷中、上游的适当位置修建横向拦挡工程,主要起到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作用,是泥石流综合治理的先导工程,具有泄洪、拦渣、削峰、固床、稳坡、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防止沟道下切及见效快等特点。按照构造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式拦挡坝和格栅坝两大类。

“固”主要是针对泥石流沟内部分松散物源,以挡土墙等形式进行加固,以防止在暴雨时下滑堆积于沟内,为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丰富的物源。

研究发现,泥石流的产生多是因为其各支流河谷斜坡中下部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坡地增多,导致地表失去植被保护,致使地质环境恶化。欲想使地质灾害恢复到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良好时的频度较低、规模小、危害较轻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治标又治本的措施,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坡地生态地质环境,使整个环境向着良性循环方向转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生物措施为主。开展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恢复斜坡中下部地带的森林植被,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改善斜坡立地条件,尤应重视对深根性树木的种植,维护边坡的自然稳定性。具体措施可采取营造水土保持林、护岸固坡林、护坡草灌等。

2 柔性防护系统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相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确保工程治理安全的前提下,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NS柔性防护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进入了道路边坡支护、危岩治理等行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外的泥石流治理方面,SNS柔性防护几乎仍处于空白的地位。文中通过在大量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点将SNS柔性防护系统运用于泥石流治理的独特优势。

总体来说,将柔性防护系统应用于泥石流工程治理,代替传统的拦挡坝刚性结构体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施工便捷。

在现阶段泥石流的治理项目中,砌筑拦挡坝需要数个月的时间,通常施工队无法完全避开雨季施工作业,施工人员安全及材料都无法得到保障。此外,许多在雨季前修筑完成的拦挡坝,在雨季泥石流来临时都还无法达到其强度标准,因此,被泥石流摧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用柔性防护系统取代如拦挡坝等刚性治理措施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的作用。SNS柔性防护系统在现场是以组装各构件的形式施工,最多也仅需要数天的时间就能完成,无需考虑施工期及养护期带来的干扰,工程治理效果立竿见影。

2)取材容易。

泥石流治理工程需要使用许多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而90%以上的泥石流都是在山区、高原等地,治理泥石流工程通常也就面临着材料运输距离遥远、购买困难等方面的难题。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则无需考虑此类困难,因为其质地较轻,运输和再搬运也十分容易。

3)泄水效果明显。

设置拦挡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拦截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保持泥石流浆体流通顺畅是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关键。而在现实的泥石流治理工程中,拦挡坝中的泄水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淤塞,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使用功能。SNS柔性防护系统以其网状的形式就完全满足了拦挡工程中充分泄水的要求,效果十分明显。

4)费用更为经济。

在传统的泥石流拦挡治理措施中,在拦挡坝的设计中通常要受到坝基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满足其安全要求,通常在泥石流沟内所设的拦挡坝数按相关规范要求均不能低于3道,且坝身截面尺寸均普遍较大,设计费用通常较高;而使用柔性防护系统考虑的场地要求相比之下则较为简单,设网数通常也没有固定要求,只需满足设计库容量即可,较为经济。

5)后期维护方便。

使用传统的拦挡系统,在后期的清淤、维护方面,都较为困难,许多拦挡措施皆因后期维护不当,在二次泥

参考文献

[1]王继康.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97-98.

[2]康志诚.中国泥石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6.

3.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三

关键词: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治理综合模式;应用

引言:公路特大泥石流灾害具体指的是发生在公路沿线区域,并且对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会严重破坏建筑结构,缩减公路建筑使用年限的泥石流。公路运行中因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我国道路交通体系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我国对此问题也越来越为重视。经过科研人员长时间的努力,产生了很多泥石流综合防治科研成果,很多新型防治结构、防治技术,为公路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治理综合模式及应用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综合治理模式一:拦渣坝+速流结构

首先需要阐述的公路特大型综合治理模式为拦渣坝+速流结构,设计人员将拦渣坝设置于速流结构上流通区的某一位置,可以设置一道拦渣坝或者多道拦渣坝,拦渣坝设置数量需要结合公路沿线特大型泥石流综合治理需求,避免治理工作开展成本投入较高。拦渣坝结构内部会进行排泄孔的设置,上游与下流拦渣坝排泄孔孔径呈现出了逐渐递减趋势,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缩减达到泥石流沉积区域泥石流固体粒径的尺寸。本文以某一公路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为例,对该综合治理模式应用的技术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一.拦渣坝

拦渣坝是该综合治理模式的重要构成内容,设计人员对拦渣坝基础底部需要进行严格控制,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到现场进行勘察工作,了解泥石流沟最大冲刷线,最终确定拦渣坝基础底部设置。通常情况下,会将拦渣坝基础底部设置于最大冲刷线以下1.5米到2米范围内。在上部流通区域进行第一道拦渣坝建设,这也是公路预防特大泥石流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在临近出口区域进行第二道拦渣坝建设。两道拦渣坝的建设高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综合治理模式中第一道拦渣坝的高度为9米,而第二道拦渣坝的高度为6.2米。除了建设高度,拦渣坝的基础宽度也有所不同,分别为11.55m和10.4m。对拦渣坝的结构进行分析,在拦渣坝基础两米的位置进行泄水孔设置,在泄水孔内技术人员还需要应用钢筋材料以间隔二十厘米的纵向布置方式,进行格栅布置,其目的在于对较大尺寸的固体粒径进行拦截。

二.速流结构

泥石流体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劣迹,最大淤积高度达到了七米左右,最大冲刷工况设计泥石流流量为4800立方米,泥石流流速确定为9.7米每秒。对速流结构进行分析,该结构是由汇流槽与速流槽构成的。速流槽宽度设置为6米,泥深为1.5米,额定设计泥深为2米,泥石流槽总共为四跨,采用的是底越式速流结构。速流槽在间隔十四米的位置处进行了速流槽嵌固桩建设,桩体结构嵌入最大泥石流冲刷线以下1.8位置处。

二.综合治理模式二:底埋隧道+速流结构

这种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综合治理模式的核心为底埋隧道,速流结构主要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底埋隧道主要是建設在速流结构汇流槽、速流槽二者之间,公路建筑会横向穿越底埋隧道。速流槽起到作用在于加快底埋隧道顶部泥石流排泄速度,将泥石流体快速的排入到泥石流沟区域或者是区域附近的主要河道,避免底埋隧道顶部发生严重沉降,对底埋隧道结构应用安全造成损害。该综合治理模式中,设计人员对速流槽设计通常都会采用梯形的平面设计,使得平面设计可以呈现出上宽下窄的特点,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强化速流槽的速流特性。速流槽经常会进行架空设计,这样可以使得进入到速流槽的泥石流体可以具备较大的抛程,同时使得出口段向上游倾斜,倾斜角度需要控制在4度到12度范围内。

三.综合治理模式三:糙底群桩+速流结构

如果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呈现出了以下特点,其中包括:沉积区域宽度较大,纵剖面较为平缓,必将程度在百分之十范围内。泥石流不仅流量较大,而且流体携带的固体粒径较小,那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应用糙底群桩+速流结构这种综合治理模式。首先在泥石流沉积区域顶部进行糙底群桩建设,在靠近沉积区中部位置进行速流结构设置。糙底群桩建设主要是为了降低泥石流体的流动速度,降低泥石流过流断面宽度。综合处理模式应用关键控制点,技术人员需要将桩体结构基础埋设在泥石流最大冲刷线以下位置,桩体结构地下埋设长度需要超过桩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工程建设中采用有效措施将桩体结构的顶端与根部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使得桩体整体强度得到强化。对于速流结构形式选择,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泥石流流量较大需要应用顶越式速流结构,反之则需要采用底越式速流结构,这样才能将其具有的作用良好呈现出来。

结语:特大型泥石流在公路建筑会造成严重损害,甚至会导致公路建筑失去使用性能,后期维护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人们对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综合治理越为关注,在泥石流全流域进行植物栽种,从而抑制水土流失情况加剧。结合拦截、排导泥沙的方式对公路特大型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实施综合治理模式过程中,首先应对所需治理的公路泥石流地形地貌、地质及气象等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全面调查,量化泥石流活动周期、流域内松散物质的基本储量及补给情况、泥石流流速、 泥石流沉积及冲击性能, 据此选定治理模式 ,杜绝生搬硬套治理技术、治理模式, 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树,文宝萍. 国内外泥石流活动关键指标估算方法之比较[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3)

[2] 陈琛,许琳娟,邓君宇. 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04)

[3] 黄玉泽,贺自勇. 小金县两河乡香炉潭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12(02)

[4] 周洪福,聂德新,刘惠军. 澜沧江巴迪沟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4.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四

工程地点: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由承包人编填)

勘察证书等级:_________

发包人:_________

承包人:_________

发包人委托承包人承担_________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经发包人、承包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_________

1.2 工程地点:_________

1.3 工程立项批准文件号、日期:_________

1.4 岩土工程任务委托文号、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1.5 工程规模、特征:_________

1.6 岩土工程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_________

1.7 承接方式:_________

1.8 预计的岩土工程工作量:_________

第二条 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的有关资料文件

┌──┬──────┬──┬────┬────┐

│序号│资料文件名称│份数│内容要求│提交时间│

├──┼──────┼──┼────┼────┤

││││││

├──┼──────┼──┼────┼────┤

││││││

├──┼──────┼──┼────┼────┤

││││││

└──┴──────┴──┴────┴────┘

第三条 承包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报告、成果、文件

┌──┬──────────┬──┬────┬────┐

│序号│报告、成果、文件名称│数量│内容要求│交付时间│

├──┼──────────┼──┼────┼────┤

││││││

├──┼──────────┼──┼────┼────┤

││││││

├──┼──────────┼──┼────┼────┤

││││││

└──┴──────────┴──┴────┴────┘

第四条 工期

本岩土工程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开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完工,工期为_________天。由于发包人或承包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完工或交付成果资料时,按本合同第八条规定执行。

第五条 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

5.1 本岩土工程收费按国家规定的现行收费标准_________计取;或以“预算包干”、“中标价加签证”、“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等方式计取收费。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收费项目,由发包人、承包人另行议定。

5.2 本岩土工程费总额为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合同生效后3天内,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预算工程费总额的20%,计_________元作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工程费)。

5.3 本合同生效后,发包人按下表约定分_________次向承包人预付(或支付)工程费,发包人不按时向承包人拨付工程费,从应拨付之日起承担应拨付工程费的滞纳金。

┌───────┬──────────────┬────────┐

│拨付工程费时间│占合同总额(工程进度)百分比│金额人民币(元)│

├───────┼──────────────┼────────┤

││││

├───────┼──────────────┼────────┤

││││

├───────┼──────────────┼────────┤

││││

└───────┴──────────────┴────────┘

第六条 变更及工程费的调整

6.1 本岩土工程进行中,发包人对工程内容与技术要求提出变更,发包人应在变更前_________天向承包人发出书面变更通知,否则承包人有权拒绝变更;承包人接通知后于_________天内,提出变更方案的文件资料,发包人收到该文件资料之日起_________天内予以确认,如不确认或不提出修改意见的,变更文件资料自送达之日起第_________天自行生效,由此延误的工期顺延外,因变更导致承包人经济支出和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6.2 变更后,工程费按如下方法(或标准)进行调整:_________

第七条 发包人、承包人责任

7.1 发包人责任

7.1.1 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二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承包人提供资料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性负责;发包人提供上述资料、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承包人按合同规定交付报告、成果、文件的时间顺延,规定期限超过15天以上时,承包人有权重新确定交付报告、成果、文件的时间。

7.1.2 发包人要求承包人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前交付报告、成果、文件时,发包人应按每提前一天向承包人支付_________元计算加班费。

7.1.3 发包人应为承包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不能提供时,应一次性付给承包人临时设施费_________元。

7.1.4 开工前,发包人应办理完毕开工许可、工作场地使用、青苗、树木赔偿、坟地迁移、房屋构筑物拆迁、障碍物清除等工作,及解决扰民和影响正常工作进行的有关问题,并承担费用;

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提供工作现场地下已有埋藏物(如电力、电讯电缆、各种管道、人防设施、洞室等)的资料及其具体位置分布图,若因地下埋藏物不清,致使承包人在现场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或造成经济损失时,由发包人承担民事责任;

在有毒、有害环境中作业时,发包人应按有关规定,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承担有关的费用;

以书面形式向承包人提供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

发包人应解决承包人工作现场的平整,道路通行和用水用电,并承担费用。

7.1.5 发包人应对工作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古树名木和地下管道、线路的保护负责,对承包人提出书面具体保护要求(措施),并承担费用。

7.1.6 发包人应保护承包人的投标书、报告书、文件、设计成果、专利技术、特殊工艺和合理化建议,未经承包人同意,发包人不得复制泄露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承包人有权索赔。

7.1.7 本合同中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发包人应负的责任。

7.2 承包人责任

7.2.1 承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时间、数量向发包人交付报告、成果、文件,并对其质量负责。

7.2.2 承包人对报告、成果、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补充;由于承包人的遗漏、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承包人除负法律责任和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减收或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岩土工程费,并根据受损失程度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额由发包人、承包人商定为实际损失的_________%。

7.2.3 承包人不得向第三人扩散、转让第二条中发包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文件。发生上述情况,承包人应负法律责任,发包人有权索赔。

7.2.4 遵守国家及当地有关部门对工作现场的有关管理规定,做好工作现场保卫和环卫工作,并按发包人提出的保护要求(措施),保护好工作现场周围的建、构筑物,古树、名木和地下管线(管道)、文物等。

7.2.5 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承包人应负的责任。

第八条 违约责任

8.1 由于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文件错误、不准确,造成工期延误或返工时,除工期顺延外,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停工费或返工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时,由发包人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8.2 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承包人未开始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进行工作的,完成的工作量在50%以内时,发包人应支付承包人工程费的50%的费用;完成的工作量超过50%时,发包人应支付承包人工程费的100%的费用。

8.3 发包人不按时支付工程费(进度款),承包人在约定支付时间10天后,向发包人发出书面催款的通知,发包人收到通知后仍不按要求付款,承包人有权停工,工期顺延,发包人还应承担滞纳金。

8.4 由于承包人原因延误工期或未按规定时间交付报告、成果、文件,每延误一天应承担以工程费千分之一计算的违约金。

8.5 交付的报告、成果、文件达不到合同约定条件的部分,发包人可要求承包人返工,承包人按发包人要求的时间返工,直到符合约定条件,因承包人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由承包人承担返工费,返工后仍不能达到约定条件,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并根据因此造成的损失程度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返工项目的收费。

第九条 材料设备供应

9.1 发包人、承包人应对各自负责供应的材料设备负责,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并经发包人、承包人代表共同验收认可,如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应重新采购符合要求的产品,并经发包人、承包人代表重新验收认定,各自承担发生的费用。若造成停、窝工的,原因是承包人的,则责任自负;原因是发包人的,则应向承包人支付停、窝工费。

9.2 承包人需使用代用材料时,须经发包人代表批准方可使用,增减的费用由发包人、承包人商定。

第十条 报告、成果、文件检查验收

10.1 由发包人负责组织对承包人交付的报告、成果、文件进行检查验收。

10.2 发包人收到承包人交付的报告、成果、文件后_________天内检查验收完毕,并出具检查验收证明,以示承包人已完成任务,逾期未检查验收的,视为接受承包人的报告、成果、文件。

10.3 隐蔽工程工序质量检查,由承包人自检后,书面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接通知后,当天组织质检,经检验合格,发包人、承包人签字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检验不合格,承包人在限定时间内修补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若发包人接通知后24小时内仍未能到现场检验,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工期,发包人应赔偿停、窝工的损失。

10.4 工程完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岩土治理工程的原始记录、竣工图及报告、成果、文件、发包人应在_________天内组织验收,如有不符合规定要求及存在质量问题,承包人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10.5 工程未经验收,发包人提前使用和擅自动用,由此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由发包人承担责任,并以发包人开始使用日期为完工日期。

10.6 完工工程经验收符合合同要求和质量标准,自验收之日起_________天内,承包人向发包人移交完毕,如发包人不能按时按管,致使已验收工程发生损失,应由发包人承担,如承包人不能按时交付,应按逾期完工处理,发包人不得因此而拒付工程款。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发包人与承包人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二条 其它约定事项:_________。

第十三条 争议解决办法

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发包人、承包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时,发包人、承包人同意由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发包人、承包人未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四条 合同生效与终止

本合同自发包人、承包人签字盖章后生效;按规定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发包人、承包人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鉴证。发包人、承包人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终止。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发包人_________份、承包人_________份。

发包人名称(盖章):_________承包人名称(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住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银行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盖章):_________鉴证意见(盖章):_________

备案号:_________经办人:_________(签字)

5.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五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东侧清水岩景区在建扩宽平台广场,在扩宽平台广场东南侧设有一佛像(在建),离佛像约6米外为一山坡,山坡上存在滑坡,滑坡所在位置整体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山坡坡面倾向扩宽平台广场,山坡坡度约26-39度。滑坡体宽约130m,高差约52m,主轴方向330度,主轴长80m,现场踏勘发现,滑坡体出现3条以上明显的张拉裂隙,裂隙宽度最大约10cm,滑坡后壁下挫0.5-2.0m,滑坡体周边出现断断续续或连续裂缝及错位,滑坡周界明显,佛像后侧坡脚挡土墙已被剪坏,该处为滑坡剪出口,滑坡体上已经发生局部崩塌,根据调查,本滑坡是由于场地特殊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在开挖山坡影响下,引发的土质滑坡,该滑坡成因复杂,即有牵引的因素,又有推移式滑坡迹象,雨季滑坡体渗出水量大,滑坡体出现明显移动,本滑坡体面积较大,滑坡体厚度约5-10m,属于中型滑坡,目前该滑坡体处于发育阶段。为了阻止该滑坡的继续滑移发展,确保坡脚建(构)筑物安全,急需对该滑坡进行治理,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资料,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为:①-1新填土;①-2老填土;①-3块石素填土;②粘土;③凝灰残积砂质黏性土;④全风化凝灰熔岩;⑤-1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⑤-2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⑥微风化凝灰熔岩。

本滑坡体后山汇水面积较大,大数万多平方米,山坡分布大量滚石,分布于坡积土下部,渗透性好,并与坡积土混杂(主要覆盖于表明),雨水入渗迅速,入渗量大,山坡土体很快处于饱和状态,土体强度大大降低,经过几个月的监测,结合物探技术查明由东向西分布两条由孤石、砾石累叠形成排水通道,在孤石集中区形成一条由地下暗通道,在长期通水冲刷下,该暗道自发局部塌方扩大直径,已到了暗道周边土层失去承载力,原本通水的暗道堵塞,产生地下水位涌起形成饱和湿陷性流塑状的红色砂质粘性土,导致引发牵引式土质浅层土质滑坡,目前滑坡体高度达到50M以上,滑坡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

三、滑坡治理方案

1、截排水措施

结合物探技术查明由东向西分布两条由孤石、砾石累叠形成排水通道,滑坡体上按一定间距设置集水井,分别在标高495M、515M及530M平台处设置内直径3.0M排水竖井,井壁厚度不小于1.5M,竖井位于上游迎水面采用圆型干砌块石井墙,并向两侧扇形扩散延伸到周边弱透水层,竖井位于下游侧采用圆型浆砌块石井墙,井底为钢筋砼板筏基础,基础持力层穿透浅层滑动线座落于不透水层粘性土层上;并采用倾斜排水钢管将集水井内的水引出,并引入地表排水沟排出。

鉴于本滑坡体内积存大量的弧石、砾石堆积层较厚,渗透性好,并与坡积土混杂(主要覆盖于表明),雨水入渗迅速,入渗量大,山坡土体很快处于饱和状态,经过长期观测,只在滑坡土层表面设置明排水沟作用不理想,决定在滑坡体中设置深层土体排水盲沟管道,排水排水盲沟管道贯穿于东西走向的滚石带排水通道,通过截断、引流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2、坡面种植灌木、草等措施

由于滑坡主轴长,采用两排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分段支护,抗滑桩桩端进入稳定的中风化地层,抗滑桩之间采用混凝土板进行挡土,滑坡体上,修整坡面,形成分台阶式斜坡,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坡面种植灌木、草等措施。

3、边坡防护

采用Φ18螺纹钢、废旧钎杆和金属网片在边坡上方选择合适的位置做成金属网片围墙,以起到对牲畜的阻拦作用。螺纹钢和废旧钎杆长度为1.8m(一端削尖),作为防护围墙的栏杆,利用大锤打入地下,打入深度不得小于500mm,栏杆必须直立、牢固,然后用8#铁丝把金属网片绑扎在栏杆上,要绑扎牢固。

4、防护平台

卷扬机房和北稳车群东侧混凝土层剥离现象严重,滚石、砂土较多,而且上方还有两条小沟,一到雨雪天气,石块滚落、砂土滑落的情况最为严重。通过实地勘察,需要在山坡上清理出一条宽3m,长50m的平台,然后用编织袋装满砂土搭建一个防护墙,防护墙高度为2m,长度为50m,宽度为2m。防护墙的搭建过程中,装有砂土的编织袋一定要交错摆放,摆放要整齐,搭接要严密,起到阻止滚石、雨水冲刷砂石和保护卷扬机房、人员设备的作用。

5、场地围护

基于对项目部施工用具、设备材料和人员安全考虑,对主竖井西侧碴坡进行围护,方案同边坡防护相同。

四、滑坡治理监测效果

1、边坡监测线采用方格网型布置

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变形方向相一致,纵向监测线应分布在边坡中部及其两侧(与原有监测线相衔接),间距约为15~20m;横向监测线与纵向监测线相垂直(与原有监测线相衔接),分布在新建挡墙后方、第一二级边坡顶部平台及第一二级边坡平台间坡面,局部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2、布置监测点

在边坡纵向及横向监测线交点处(或附近)布置监测点(含:深层水平位移、表层沉降点、水位观测点);根据现场地勘资料,结合深层水平位移相关监测规范的要求,确定测斜管深度约为20m,埋藏至稳定土层(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3、计量监测竖井排水量变化

在每场大雨或累计降雨量达到80CM以上者,通过安装大口径水表或通过圆形水桶计量监测竖井排水量变化,经过近6个月的监测,在雨后2小时到12小时内,标高495M、515M及530M平台处设置直径3.0M排水竖井排水管道测得的渗流量可达到平常流水量的3-6倍,排水竖井集水量实践证明浅层雨水入渗速度快、入渗量大。通过排水竖井引水截水起到有效引流浅层滞留水,有效防止山坡土体吸水饱和状态下滑坡发生,起到加快浅层土体固化明显。且通过监测分析,近6个月的深层水平位移、表层沉降点、水位观测点均处于可控报警值以内,坡体未发生滑移现象,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五、竖井排水的优化设计

我国北方地区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除涝防演,促进土壤的脱盐和地下水的淡化,开展了大量的竖井排水工程,使这些地区的旱、涝、碱、咸的综合治理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常规的竖井排水设计往往是在已知某一水文地质条件下,参照已成井或根据经验初拟单井的涌水量及井管直径,进而计算出成井深度及布井密度。实践证明,这样的规划存在较大程度的经验性,因而使所建竖井或是不能充分发挥效益,或是年运行费用较大,或是成井造价过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竖井排水的年亩费用函数,并以其获得最小值为优化目标,给出了竖井排水的.优化设计计算公式和求解方法,对进一步提高竖井排水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竖井排水的优化设计与成井造价、年运行费、一次降深要求及成井设计参数有着密切的函数关系,而竖井排水的常规设计方法则由于没能将这些函数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往往造成竖井的成井造价增高,或使年运行费用增大.本文通过非线性规划的优化理论提出了竖井排水的优化设计方法,对进一步提高竖井排水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竖井排水需要有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在地表土层透水系数过小或下部承压水压力过高时,均难以达到优化设计的排水效果,因此,在进行竖井排水的优化设计之前,应尽量采用试验并获取较符合实际情况的K、T及拌值,以使竖井的实际运行参数更接近优化设计数值。

六、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排水竖井在建筑边坡治理中应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排水竖井的设计方向,为排水竖井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建筑边坡治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蕊;两项边坡加固技术问世[N];中国矿业报;.

[2]睢岗;竖井排水 改土治碱[J];现代农业;.

6.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六

发布日期:2010-12-27查看次数:988 次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第10号公告)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0号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1号令)的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限为3年。我厅2008年2月颁发的乙丙级资质证书将到期,为做好本批乙丙级资质证书的换发、升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仅受理我厅2008年2月颁发的乙丙级资质的换证和丙级升乙级资质申请。

二、换证、升级需提交的材料。

1、资质单位换证或升级申请(内容包括对注册资金、人员、业绩、设备、工作质量、技术成果业务手册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等的说明);

2、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第30号令和第31号令规定的申请乙丙级资质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

3、原持有证书的正本和副本。

三、需换发资质证书或资质升级的单位应在2011年1月20日前将换证或升级申请材料提交到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联系人及电话:孙晓东 029-84333043。

7.浅谈泥石流危害的治理措施 篇七

1 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 有陡峻的地形; (2) 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3) 有充沛的水动力来源。

1.1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 地形陡峻, 沟床纵坡降大, 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 泥石流的地貌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 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地形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间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 谷床纵坡降大, 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泄;下游沉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 使堆积物有沉积场所。

1.2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 新构造活动强烈, 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 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 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 因易受破坏, 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 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1.3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动力来源) ,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 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 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例:泥石流发生区域位于电站坝址下游左岸的村庄附近, 由1#沟、2#沟、3#沟泥石流构成。其中1#沟泥石流较大, 近百年以来共暴发过六次大型泥石流。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受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及地形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在雨季 (每年5至10月) , 单点暴雨频发, 日最大降雨量可达120.8mm, 从而为泥石流物源区提供充足的水源条件, 降水后能很快形成地表径流, 沿坡面、细沟汇积于支沟和主沟中, 形成山洪, 促使泥石流暴发。1#沟流域呈“葫芦”状, 汇水面积9.2k m 2, 主沟长4.2km, 平均纵坡降273‰, 横断面呈“V”型, 切割深50m~400m。1#沟泥石流具有明显的物源~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沟内物源主要有滑坡、崩塌、坡面、细沟侵蚀及沟床堆积物四种类型:流域内共分布有三个滑坡体, 滑坡体在雨季连续降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 将产生次级块体剧滑, 其破坏的主要方式是滑坡前缘部分产生剧滑至沟床中, 致使滑坡加剧变形。崩塌主要分布于物源~形成区及流通区两侧斜坡上, 规模均为小型, 经计算, 可提供泥石流固体松散物的总储量为5万m3左右。多年未发生大规模泥石流时, 滑坡、崩塌、坡面及细沟侵蚀物质绝大多数堆积于沟床内, 每年以“零存整取”方式将固体松散物堆积在沟床内。1#沟具备形成泥石流条件:流域内陡峻的地形, 大量可移动的固体松散物质和高频的暴雨。

2 泥石流防治措施

2.1 工程措施设计

结合泥石流发生的特点, 泥石流治理工程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在形成区以水土保持, 控制泥沙产生为主, 常用的措施有: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沙坝, 导流堤、护岸、护底工程, 恢复植被等。 (2) 在流通区采用可靠的拦挡措施, 以达到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量的结果。拦挡工程常用的有:重力坝和格栅坝、停淤场、导流堤、坝下的护岸、护底工程等, 目的是拦截泥石流下泄的固体物质, 防止沟床继续下切, 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 加快淤积速度, 以稳住山坡坡脚, 减缓沟床纵坡降, 抑制泥石流的进一步发展。 (3) 在沉积区主要以排导和绕避为主, 常用的措施有:排导槽、导流堤等。对规模巨大、势能大的泥石流, 宜采用避让措施或放冲措施, 如平面绕避改道、立面改绕 (渡槽、明峒渡槽、高桥、沟底隧道等) 。

1#沟沟谷纵坡大, 流域面积大, 固体松散物储量丰富且种类多, 大部分沟床及沟壁基岩裸露, 采取引水分流、水土分离等方法, 从施工条件上和效果上是不可行的。主要滑坡分布地段适宜布置稳定滑坡剪出口的稳坡工程;现状径流区和整平场后的径流区, 地形坡降大, 金沙江具强大的搬运能力, 具备布置排导工程的条件。因此对该沟泥石流, 采取以拦挡、稳坡、排导工程及植物工程为主, 辅以预警避让的综合手段进行防治。

2.2 植物措施

对3条泥石流沟的物源区及部分径流区宜林荒地和吃史借村的部分耕地进行植树造林, 树种选银合欢、旱冬瓜。

2.3 监测预警措施

由于1#沟为大型旺盛期中低频粘性泥石流沟, 现设置的防治工程在设计标准范围内能保证施工场地安全。但施工期不能排除出现100年一遇以上的特大暴雨, 在群坝以上区域也可能产生超标准泥石流, 也可能在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 流域内的泥石流背景产生变化, 出现偶然事件, 因此, 应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施工场地的安全: (1) 在施工场地布置时禁止在位于预测危险区内设置需连续工作的系统和住宿区等; (2) 在汛期, 对泥石流物源区主要滑坡、沟谷及防治工程进行巡查, 发现隐患及时预警和处置; (3) 制定“泥石流预警和减灾预案”; (4) 据雨情预报进行泥石流预警。在泥石流形成区布置雨量监测站, 采用自动雨量观测仪, 在日降雨强度大于25mm时, 就发布泥石流预警警报, 以达到监测预警目的。

3 结语

不同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 应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 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本文仅通过一项工程的治理简要谈了一下泥石流治理的一些措施, 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不足之处, 请批评指正。

摘要: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

关键词:泥石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预警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4.

[2]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推荐阅读:

上一篇:家和万事兴的亲情句子有哪些下一篇:浅谈班队长如何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