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2024-08-31

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精选2篇)

1.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篇一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内容摘要 :歌唱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还要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关 键 词 :声乐教学 歌唱 表演 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而且还应加强对学生们的歌唱与表演、形体的有机结合的教育,使学生们获得声、情、形并美的新境界。要想达到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平时严格要求与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表演艺术中有更大的作为,使他们逐渐地达到声情并茂“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然而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发声技巧或具有一副好嗓子,就什么都有了的想法,是不足取的。因而,表演艺术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歌唱是音响艺术,但不是歌唱者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是作曲家们善于运用音乐的多种素材(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对位、速度、力度……)精心设计出来的,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旋律。可以说,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善的歌唱艺术,在艺术表演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反过来讲,脱离了歌唱的艺术表演,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体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声乐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性和生动的表达,只知唱,而不知或不善唱情,同样不可能完成艺术的创造任务。“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恶不分。悲喜无别,即便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故作为一位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仅精通发声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位相当出色的音乐家,并有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能力。因此,声乐艺术如失去了情感的动作性和其表情力量,那么歌唱就失去了灵魂的光芒。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中的情感运用和表现也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只有训练有素的演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内在美,使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高超艺术境界。而那种认为可以以声带情,或是只要有了一副珠圆玉润的好嗓子,依词曲就能唱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歌唱的方法是不实际而片面的。歌唱演员的舞台动作和表演的协调,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歌唱者利用嗓音、控制和使用表演构成了统一的舞台形象,以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慑服人心的艺术效果。所以用训练有素的歌喉,出色地表达歌曲的音乐词汇,调动自身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是声乐演员肩负的双重任务。就一般歌唱演员来说,表演训练与歌唱训练相比,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像重视歌唱那样来重视表演的训练。这就造成了舞台动作的表演规律的缺乏,对于如何创造一个深刻而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更缺乏自觉的追求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特的表演技巧以及渊博的知识,因为艺术表演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再现和升华。从事这项工作的歌唱者和教师需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比如:音乐基础理论、和声、曲式、复调、音乐史、艺术史、文学史、美学、政治、表演理论、语言学、音韵学等。总之,歌唱者应具备或超过常人所了解的知识范围和文学修养,才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音乐作品的时代风貌,使其在歌唱时掌握好以往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并反映其实质。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之所以能在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举世无双的卓越成就,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技巧、表演技巧以及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由此可知,对歌曲内容理解得越深刻,越能获得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就越能增强歌唱的表现力。然而演唱这优美的歌声和内蕴的激情又必将有外在的形态动作美,使歌声伴随演唱者的丰富内涵及舞姿,更深刻、更突出、更鲜明地增强声乐的表现力。由此可见,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语言、舞蹈动作相互关联、相互扶助的血肉关系。

所谓内在实质是人的内心、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及对外界的各种矛盾现象的情感反应成理性上的分析、判断。所谓外在是指这种思想情感对内心活动的表达,即通过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内在是外在的源泉,内在是外在的依据,外在是歌唱者恳切的流露与表达。否则他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舞台上就会出现做作,没有真正的感染力,只能符合生活中的特殊需要,不符合艺术的表现需要。对于上述情况,只有教师平时严格要求,时时注意,才能不断地提高、丰富自己的审美境界。从内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提高歌唱与表演艺术的能力,使艺术在时空感方面得到声情并茂的构思、布局和变化,并设计其蓝图,使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观、听众融为一体。

脸和眼是人之心境和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每个学习音乐艺术的人都应恰到好处地掌握它。音乐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厌、恶等,都是用这两部分来表现的。表现得越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愈是让人赞叹。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耐心地去训练、去引导。然而学生在平时更要重视对社会的观察、分析、研究、体验,去丰富生活,这样才能使其表演的歌曲内容不干枯、造作、虚假而浮浅,把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创造得丰润充实,生动自然,深切。常有“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①“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动人要先动情,所以作为一个歌唱者首先要有饱满的歌唱热情,即“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绪。也就是说,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是从歌曲的局部分析和理解中入手的,如果只注意一些发声技巧问题,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歌曲中去,这就很难表达歌曲的感情了。

总之,歌唱中的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声乐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勤勤恳恳地去训练、培养我们的学生,尽量使他们在校期间多学到些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此我们应恳切地说:“这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法则和规律,也同样是职业道德。”如不了解这一点,而只是在声乐教学中一味强调发声技巧、节拍、节奏、吐词、咬字等,就像只教其磨刀,而不管其砍柴一样顾此失彼,以致我们的教学走向无法完美、难尽人意的地步。因而,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篇二

通过发声训练, 可以将歌曲演唱中对各种演唱技术逐步提高, 并能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可以培养歌唱器官与共鸣器官的协调能力, 从而达到完美的声音。

发声训练的过程, 不要认为只是嘴巴发出“i a”这么简单的训练声音, “i a”可以反映出声音位置是否统一, 咬字吐字是否清晰, 气息的控制能力如何。只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训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歌唱姿势, 大方自然的表情, 敏锐的听觉, 判断哪种是好的声音, 哪种发声是不好不对的声音, 逐步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 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二、发声训练可以培养正确的歌唱方法

(一) 发声训练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状态要有自然端庄的歌唱姿势, 发声训练要训练站姿、表情。歌唱中所要求的站姿与生活中的站姿并不一样。一般歌唱时臀部、后腰、背部肌肉要适度收紧, 两脚分开, 可以与肩同宽, 也可以一前一后, 重心在一个脚上。如果是女性, 还可以站立成丁字步, 腰脊柱和胫脊柱要挺直。胸部要自然扩张, 两肩略微向后扩张。整体姿态要大方、自然、高雅、挺拔。头部要端正, 两眼平视前方。在声乐教学中, 往往学生发声训练时总是不注重站姿, 很随意、放松。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从一张嘴出声站立姿态就要有一种积极的状态, 要求学生兴奋的状态。如果不养成好的歌唱姿势, 会影响声音的美感。由于歌唱的姿势并不只是站立的姿态, 有的歌剧表演中, 往往有躺、跪、坐等其他姿势, 不论哪种姿态都不能将状态松懈, 依着保持着脊柱挺直不松懈。

(二) 发声训练要正确运用气息

气息是歌曲演唱的重中之重, 没有任何一种声乐发声技巧是不运用气息的。歌唱气息的目的无非就是将声乐技巧结合起来更准确的演出歌曲、表现歌曲。是将每一个发声训练从起音到尾音都与气息结合, 从而养成好的歌唱习惯。在每次发声前, 一定要做好唱歌的姿势、表情、气息等方面的准备。头脑中要规划好每个练声乐句的气息, 是急吸急呼、是缓吸缓呼、是急吸缓呼、还是缓吸急呼。切记一定不要张嘴就唱。如发声训练中的音阶练习, 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息控制力的变化规律, 高音要张, 低音要弛。始终要控制气息有一个稳固的状态, 不要因为音高变化而移动气息和发声器官。

(三) 发声训练要打开喉咙, 稳定喉头

打开喉咙是发声训练的核心, 它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就是将嘴积极向上张开, 舌根放松、放平、下巴放松。吸气要打开下颚骨, 提起软口盖, 是下软腭自然下垂, 让腮和唇都是自然状态, 然后等待发声和吐字。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发声练习喉咙是否打开, 可以训练学生“打哈欠”状态, 将喉咙打开, 很多学生在声音上窄亮、抖等都是喉咙没有打开引起的, 所以在发声训练中要注重打开喉咙。在发声唱i这样的闭口音时, 也要打开口腔, 这样的声音会圆润。切记不要将口与喉咙开的太大, 这样的声音会产生“空”“散”等的效果, 会影响共鸣和音色的变化。一定要自然的将喉咙打开。

在打开喉咙时要体会喉头的位置, 在学生适当的隐喻练习“U O”等母音可以训练稳定喉头。

(四) 发声训练要注重有声有情

每一个练声乐句都是有感情的表达, 并不是刻板的乐句。很多学生认为在发声训练中主要练习打开喉咙, 气息稳定, 声音位置等, 很少注意感情和情绪。

在发声训练中要注重声和情同时培养。从一出声就要将感情和状态表现出来, 只要张嘴唱就要带着情。这样会使声音大到兴奋的状态, 这种兴奋的状态配合发声技巧处于主动歌唱状态, 有利于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三、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

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 发声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好坏。很多同学认为发声训练是不重要的, 歌唱是重要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要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认为是两件事。发声练习常常将“a e i o u”运用在每个乐句中, 其实在歌曲演唱中的某个字, 某个句都是发声训练的体现。如果在唱歌时某一句唱不好, 都可以想想发声训练的方法, 进而有所提高。往往有的学生发声训练声音很好, 而演唱歌曲时却与发声不同, 这是因为在发声训练的旋律和咬字都比较简单, 而歌曲中旋律起伏大, 词曲的变化大, 可谓是千变万化, 所以歌曲演唱并没有发声训练的声音好。要多多发声训练, 养成好的演唱习惯, 更好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练声不在于练习的次数多少, 使用多少时间, 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练习。在开始练习前应对每件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练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专心注意到每一个唱出的音, 声音力求自然、清新、准确”。

参考文献

[1]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人民音乐出版社.[1]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人民音乐出版社.

[2]尚家骧.意大利歌曲集[M].中的译者序.人民音乐出版社.[2]尚家骧.意大利歌曲集[M].中的译者序.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就业意向协议书的范本下一篇: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