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2024-09-18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共20篇)(共20篇)

1.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一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

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4、组织答案答题

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 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

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货币),不能说“钱”等;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化:如果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例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他付诸实施。”

材料二: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1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复兴工业;③调整农业政策;④开展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弊端:①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②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压抑地方企业的积极性。

3、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二

一、利用课本目录, 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的课文目录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 利用目录进行复习, 可以帮助学生在构建起历史知识大纲的同时, 实现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以必修一为例, 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全球政治的介绍, 全书共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第二单元则介绍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三单元讲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单元是介绍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至解放战争中人民的反侵略和解放历史, 第五单元主要以俄国为例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七两个单元可以统一成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变革, 至第八单元就是总体介绍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可以看到目录的安排是遵循从古至今、从内而外、互相对比的结构, 第一、二两单元可以做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复习, 第三单元则可承接第二单元的民主政治进行复习, 即“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这一说法, 第四单元的中国反抗战争史则可以与第五单元的俄国社会主义相互联系, 第六、七、八则是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大背景介绍和对比, 尤以中国的改革为主。通过这样相互比较联系的复习, 既可轻松地完成知识的回忆, 也可快速了解专题的内容, 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原有格局, 对目录进行重新整理, 如第一、四、六、七可以串联起来当作是整个中国的政治史, 第二、三、五、八则安排成外国政治史, 如此一来, 线索也会更为清晰明了。

二、联系课本, 进行思维发散

高中历史的课本与课本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互相影响, 总结起来也可以成为学生复习的一个脉络。这种将课本拆开的复习方式, 可以称作是专题复习。

如从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三本的内容来看, 就可以拆分并重新整合为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外国古代、外国近现代这几个模块的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必修二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还有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就可共同构成整个古代中国全面的发展历史, 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演变发展, 这种复习的模块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并进行扩展思考, 从一个大的背景出发推断各种现象实际上的联系, 最终对整个历史了然于心。

三、细读课文, 重新回归课本

完成大体系的结构梳理后, 最终还是要回到课本, 通过课文的复习对建构起来的框架进行确认和填补。对课文的复习要细致认真, 教师可以按照总结大纲的方式进行每一小节的知识整理, 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定的历史规律。对具体单元小结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 一般要注意涵盖以下几个问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目的、结果, 以及经验教训和影响、作用。这样可以把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化, 并有效地抓住重点, 形成有条理的复习。

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三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备考技巧

高中历史学科属于基础性的人文学科,这门学科在教学中承担着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情感渗透等多重职责,可以有效地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进行备考。高中历史教师在制定一些有效的学习方式之前需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制定出符合阶段学生特点的一些方式和技巧,通过有效性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学习基本要求。夯实历史学习能力基础

高中历史的学习虽然需要勤奋踏实,但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首先要对历史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一定明确的认识,详细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自己学习进步的方式,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包含有背诵、分析、探索、总结。在背誦中强调理解性记忆,实现高效记忆,历史科目中需要记忆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较多,学生面对大量的背诵内容如果只是单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很难将这些内容完全记忆下来,对于记下来的内容也容易混淆,导致知识点的错乱,因此,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缓解机械性记忆的枯燥。在分析方面结合自身平时的历史测验成绩综合分析,对于错题不仅需要掌握错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还需要针对与错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在心中有一个梳理,找出自己不熟悉的内容重新进行巩固。在探究方面,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面,要积极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从各种书籍、电视以及网络中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时间,在了解的过程中不仅能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也能提高历史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总结环节中应该充分担任好引导者的身份,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的经验,从而提炼出适合自身学习提高的最佳方法。

二、开展方法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发现和推广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去尝试。首先需要了解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历史线索搭建框架,让学生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去看待每个知识点,历史应该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每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其前因后果,只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历史系统体系,才有利于学生将各个历史知识点完整结合,提高学习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从人脑记忆规律以及先进记忆法两个方面人手,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后时间检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并穿插有关知识点的考查,加强学生的理解性记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由于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习惯性地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中跟着教师的思维,自己并没有扩大思维范围,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第一步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目前最有效的课堂形式就是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公开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想法各抒己见,通过参与学习环节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互动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并扩大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其次,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诙谐的幽默语句生动地表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根据本文的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学习技巧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并且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体现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通过一系列学习方法的改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4.学好高中历史有什么学习技巧 篇四

其次,如果大家已经能够建立起整体的结构,那就需要在这个结构之上架构起具体的一些小细节,这些小细节不仅是考试容易考到的一些重点,更是大家在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重点,像是书面的最下层的注释,以及课前的单元介绍,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忽略它,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小知识很容易成为考题,其实这种小知识成为考题也就是为了考察大家是不是可以掌握书本知识。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学好高中历史一定要知道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包括国内外一些历史之间的一些共性,因为基础性的一些知识只是让大家知道这些历史的发生的前因后果,但是真的要提升自己的历史水平,就必须培养自己在历史方面的认知,特别是对于拔高性的一些题目怎么去看待,怎么处理,都是很重要的技能。当然,如果大家的视野仅仅只能局限于当前看到的历史,那么,想要学好历史真的是很苦难的,毕竟历史是需要大家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理解的。

5.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五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六

2、高中历史的答题技巧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都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大背景下来分析,不能主观的臆断,这样可以避免漏答很多内容。

3、另外在历史答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材料。历史试卷中有很多题目都是材料题,历史答题想要得高分,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答题技巧,就是把这段材料分点的概括出来,这样材料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也就可以拿到高分了。而往年直接利用在题目中所给材料中摘取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7.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技巧,方法运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许多教师面临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 教学效率在低位徘徊。由当前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可知, 教师教学技巧方法的滞后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在于教学方法技巧的创新与优化。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了这方面的研究,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运用于历史教学工作之中, 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以信息手段构建历史生动课堂

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的辅助与支撑, 传统历史教学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生动性不强, 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辅助教学信息, 影响学生的感知效果。笔者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 将信息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 丰富历史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生动性,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渗透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改革开放》教学中, 笔者制作了一组多媒体演示课件, 以苏北某市改革开放前后发展状况作为背景, 通过图表、照片对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的显著变化, 以数据的差异、图片的感官对比直观地揭示改革开放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效应, 从而强化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与成果的理解效果。整个历史教学课堂因为有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 也显得格外活跃,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情感氛围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性、情感性的融合与统一,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受到教育, 对学生正确人生理念的形成发挥引领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 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情感描绘、学生交流等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氛围, 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正确分析历史人物、事件, 受到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时, 笔者选取了《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进行课堂演示, 并向学生进行介绍: 侵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 一把大火焚烧圆明园三天三夜, 形成了长达五十多公立的黑云团, 无数珍宝或被掠走, 或被烧毁。影片演示加上笔者血泪控诉般的描述, 学生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表达了愤慨之情。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自保”的道理, 增强了学生“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理想信念, 实现了知识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三、以框架构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前后联系,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工作, 既要注重块状知识点的教学, 又要发掘横向、纵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立起环环紧扣、前后联系的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要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及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记忆与理解, 增强历史学习效果。例如在“戊戌变法”内容教学中, 笔者引导学生从“变法背景”、“代表人物”、“典型措施”、“必然结果”、“原因分析”五个切入点构建知识框架, 以此为支点建构起骨肉丰满的知识体系, 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又增强记忆与理解的效果。在古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与记忆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建立线状知识结构体系, 以及以典型人物为依托建立起块状的知识集群, 实现学习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极大地增强了记忆与理解效果。

四、以思维启迪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协作学习能力, 通过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平台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与素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笔者侧重将探究学习模式引入历史课堂, 不再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学传授, 而是侧重于启发引导,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并在集体的努力下完善学习成果, 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内战烽火》教学中, 笔者专门设置了一组探究题 :“蒋介石是如何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 为了全面发动内战, 其实施了什么阴谋?毛泽东是如何应对的?解放战争不同阶段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何? 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何在? ”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为线索, 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教材, 增强运用图表对比等方式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的思维分析能力, 这样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历史学习综合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以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空间

历史学系既要抓好课堂环节, 又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 让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研究与思考活动, 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加深理解与学以致用的双重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外调查研究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拓展空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后, 笔者就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亲戚、长辈了解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 以自身的经历与感受描绘眼中的“文革”。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文革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涉及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很近, 似乎就发生在身边。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革”危害性的认识, 并从思想上提高警惕性, 坚决抵制类似的思潮。

综上所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 从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资源空间等方面着手, 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初中历史教学技巧谈析[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10) .

[2]刘映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09 (07) .

[3]冯通.立足薄弱环节求突破, 创新教育理念提质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几点探究[J].考试周刊, 2010 (51) .

8.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 篇八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0-01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教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教法。

1、讲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戊戌变法》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

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

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

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

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不擅长表达的老师,可多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轻松、愉快、和谐的授课方式交给同学们,这是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兴趣的基础。

(2)前导——包括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状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新课。

(3)传授新知识——这是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

(4)总结教学内容和巩固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课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一节课里画龙点睛之处。

(5)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应知应会内容;运用已学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生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结

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9.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九

一、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初中阶段的物理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转变,实现知识上的带入,在做物理题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各种解题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物理知识时,要及时总结规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思辨能力。

2、我们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思考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自己对于物理知识上的印象,避免遗忘知识点。

3、做好物理知识上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要有一个准确地复习计划,时刻按照计划开展复习工作,达到学过的知识不会被遗忘的目的,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准确抓住老师所讲的物理重点与难点。

二、怎么才能学好物理

1、改变观念

和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并且内容也不算是很多,也更容易掌握一些。但是能学好初中物理,不见得就能学好高中物理了。如果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就需要改变观念,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头开始。

2、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理科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地方。甚至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高中物理怎么学好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学好物理最有效的3大方法

一、符号混乱

初中物理学习的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标量,而高中阶段学习的物理量有很多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矢量,而矢量需要用正负号来表示方向,做题过程中需要加正负号,这是孩子很难适应的一个点。而随着知识的增加,有很多标量也需要加正负号,而这个正负号表示的不是方向,而是相较于某一个基准量的高低,比如初中学过的温度,零下五摄氏度就记为-5℃,同样,高中学的势能,低于零势能面的势能就记为-10J。

一旦拥有多种不同意义的正负号混在一起的时候,孩子脑子之中就会很混沌,极其容易导致学习成绩出现迅速滑坡。

二、从线到面

初中物理学习的受力分析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也是为高中打基础的,但是初中研究的只是一条线上的受力情况,而高中阶段研究的是一个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孩子很容易会漏力。同样,初中物理学习的运动都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而高中阶段研究的是一个平面内的曲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是由两个直线上的运动合成的,这也是一个重难点。从线到面,孩子需要突破的是以前的定势思维,尽快接受二维平面内的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分析。

三、从现象到本质

10.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必看) 篇十

做学习规划是大家比较推崇的学习好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知己知彼的学情分析基础上,制定一个明晰的学习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进行预习、复习,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学习总结,学习成绩进步肯定是事半功倍、功到自然成!否则,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习成绩会不进反退。

劳逸结合是传统的学习好方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用功到了一定程度上,学习效果会极差、甚至得不偿失。学会劳逸结合,“会休息的人,才更会学习”,合理安排好锻炼身体、娱乐休闲放松心情、和勤奋学习的时间,才能有个好身体、好心情、和学习好效果。整天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身体孱弱、心情乱七八糟的的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好学习的!

11.高中历史解题技巧探究 篇十一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即根据所学,先排除1-3个干扰选项。排除的依据有二种:⑴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选项本身错误或部分错误。⑵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或无关,可能是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或题目无涉及。这种选项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如下题:

梁启超特别欣赏曾国藩的学识和毅力,他认为假使曾国藩“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这是因为曾国藩: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宣扬“中体西用”

C倡导君主立宪制 D倡导民主共和制

题目中的重点强调曾国藩。依所学,曾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可见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并未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层面,所以排除C、D;曾确实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但以此不足以救中国,排除A;所以正确答案是B,洋务派的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抓关键词法

抓关键词就是做题的时候要有历史敏感度,读完题后,要像语文抓主谓宾一样抓住题目的核心、重点,特别是一些限制条件。关键词可能是时间,可能是人物,可能是数据,也可能是一些形容词。如下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此题的关键词有两个,第一个是“最初觉醒”,也就是要找最早的事件。另一个是“为民族生存”,也就是当时觉醒的事件跟民族危机有关。所以正确答案要符合两个关键词。若按时间排序的话,刚好的A、B、C、D的顺序。但A明末清初,符合第一个关键词,跟民族危机无关。所以答案是B。

三、抓材料法

很多学生做题时,喜欢从书上搬知识点,尽管题目中没涉及到。所以我们强调做材料题,一定要从材料出发,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答案在哪里?就在材料中,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准确的答题方法,不需从书上找。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如下题:

1895年反清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的形象改变了,他剪了辫子,穿起西式服装,并前往檀香山策动革命。这表明广州起义对孙中山最大的影响是:

A彻底与清政府决裂 B形成了三民主义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组织了兴中会

题目问的是“这表明影响是什么”,也就是一定要看材料,材料表明了影响。依题意“孙中山改变了形象,剪了辫子,穿西式服装”,“辫子”是清政府统治的象征,所以这句话是说孙中山与清政府决裂,而开始关注西方,向往西方政治。所以正确答案是A。其他选项也可排除,B、C是在1905年,D是1894年,不符题意。

四、抓侧重点法

抓侧重点是题目中可能提到两个事件、两个人物或两种范围,有可能是对比关系,也有可能是并列或者递进关系,所以我们要判断出题目的重点。如下题:

“欧洲文艺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古代文明的复活,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重新认识。而五四运动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是在一个古老的国家中植入一种现代文明,并伴随着对旧文明的严厉批判。”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

A欧洲文艺复兴是本地古典文明的再生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基于传统的重建

C五四运动不能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D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风行全国

此题出现了两个事件: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但稍加对比应该知道,题目最重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所以排除A。D答案讲马克思主义,与题无关,也排除。在B、C中,依题意“五四运动的目的是植入现代文明”,B明显错。所以正确答案是C.

抓侧重点的方法其实也会借鉴一下语文知识,比方说题目中的观点出现了“不是……而是……”的句型,这是一种转折关系,所以重点在后半句。还有“虽然……但是……”的观点也是一样的道理。那如果是“不仅……而且……”的句型,答案就应该包括两方面了。

五、抓整体法

抓整体是说要全面的理解材料或者观点,全面的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以免误入陷阱。如下题:

1932年11月1日,《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识人物发出“新年的梦想”的征文,共收到160多篇文章。初步统计,有20多篇征文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废除了私有制度、实现了世界大同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明确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寥寥无几。这反映:

A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影响巨大

B当时大多数人支持共产主义

C中国知识界流行共产主义思想

D很多人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

此题很多同学误选A,原因是只看到了“有20多篇征文主张社会主义,而主张走资本主义的寥寥无几”,这只关注了部分材料,未从整体上把握。整体来说,一共160篇文章,主张社会主义的只有20篇,很少!所以A、B、C都夸大了程度,正确答案是D。

12.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二

关键词:英语,课堂,输出,课外

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 也指某一范围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是构成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之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要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 做好词汇教学工作。

一、课堂是词汇教学的主渠道

1.单元词汇预习。

首先, 指导学生按读音规则拼读单词, 要求学生一边口读一边手写对应的字母。这样就不断强化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读音的联系, 帮助学生掌握规则, 提高单词拼写的准确性, 同时减轻记忆负担。其次, 课本中的黑体词汇是教学中的重点词汇, 不仅要求认知, 更要求熟练运用, 尤其注意其基本用法, 即课文句子中的用法。教师可采用一词演绎多句, 对于每一个词汇准备若干个例句, 这些例句要涵盖所有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本词应掌握的句子, 学生可结合资料自学语言点部分。教师大声朗读每个句子后, 让两名学生重复, 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反应能力。

2.单元词汇学习。

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 可以把语篇中的生词分为三类, 用三种方法来处理。第一类, 读前词汇。对于这类词, 要把它所在语篇中的句子适当地做一修改, 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句子中学习这些单词。第二类, 读中词汇。不把这种单词作为生词给学生讲解, 让学生在阅读中借助上下文的同义词、反义词、关联词等信息来猜词义,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阅读活动, 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第三类, 读后词汇。对于这种单词, 要借助词典拓宽讲解, 利用填空、翻译、造句, 重点练习掌握这些单词。

3.单元重点词汇复习。

语篇教学活动结束后, 学生要复述课文或概括课文大意, 并根据教师提供的目标词汇写短文、编对话等, 经过反复接触和运用目标词汇来复习重点词汇。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词汇学中的作用, 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

二、课外阅读是词汇教学的加油站

许多词汇仅仅靠一个单元中有限的语料来掌握和巩固是相当困难的, 这就需要阅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除帮助学生巩固课本中的基础词汇外, 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接收英语的信息量,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英语词汇, 覆盖面扩大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选择相关阅读材料, 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其增长知识, 活跃思维, 扩大词汇量, 也为新学词汇起到良好的复习巩固作用。

三、输出机会是词汇教学的补偿剂

在词汇教学中, 要创设词汇输出训练机会, 增加学生词汇运用和纠错机会。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使已形成的各种概念的语法规则对词汇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挖掘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中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 也是掌握和巩固词汇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 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住, 而英语中词语的唯一性现象又是很少见的, 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或多类词。所以, 要有效地掌握词汇, 更好地理解词汇就必须基于具体的语境, 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 脱离了语境, 词汇的含义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多组织学生进行造句或翻译, 经常培养学生对多义、多类词在文章中的确切含义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做到从词、词组到句型乃至段落的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渐进学习。具体做法是:教师紧扣所学课文, 用汉语自编一篇短文, 把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相应句式、句型都用上, 让学生翻译成英语, 形成一篇很好的作文。

1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三

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14.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四

2、学习化学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3、课前要预习。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

5、认真记好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15.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五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数学问题情境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和引发思考的作用.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使教学内容、数学结论在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自然生成, 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 而不是强加于人, 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建立平等合作与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从而可发展学生外在的和潜在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是系统化、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学生的“旧知”与将学的“新知”相互沟通, 铺平“道路”, 架起“桥梁”, 从“温故”出发, 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 以旧引新, 以旧探新, 在“新旧”的衔接点与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 探究规律.

例如, 在讲菱形时, 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 然后在其一个较长的边上截取一段与其较短的边相等, 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 既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让菱形与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这样,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使所学知识逐渐地系统化、结构化.

三、做数学游戏, 导入新课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 (赫尔巴特语) , 好奇是探究的起点, 新课导入若能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游戏,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譬如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 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来进行导入.具体导入如下: (上课前教师预先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 多媒体演示游戏, 游戏规则:给定1~100这100个自然数, 计算机随机给出其中一个数字, 通过操作键盘, 让学生去猜这个数.对于学生每次猜测的结果, 计算机的提示是“对了”“大了”或“小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一声声“大了”或“小了”, 再加上多媒体画面, 学生很兴奋, 立即进入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教师根据情况再适时抛出问题:“请问你们在10次内一定能猜出这个数吗?”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 引发了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经过试验、探究和分析得出只要利用“对半猜”的二分法思想就能猜出, 进而引出了新课.

四、开展竞赛, 导入新课

竞赛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 竞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前几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起来, 此时开展竞赛活动, 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 增强其参与意识.开展竞赛可采用多种形式, 如小组赛、男女赛、个人抢答赛、笔头赛、累积积分等.这样, 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进行新课, 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譬如在讲完了“椭圆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后再来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 本人就采用了小组竞赛形式引入新课, 以相邻的两小组为一大组, 比一比哪个组归纳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既多又准, 哪个组能分析证明相应的性质.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 积极投入, 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从学生的思维量、知识量、题量均取得突破, 但学生不觉得累, 不知不觉地轻轻松松度过了45分钟!

五、迁移知识, 导入新课

类比, 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 (同类或异类) , 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进行类比推理, 即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譬如本人在讲完了“等差数列”后再来学习“等比数列”一课时, 就采用知识的迁移, 用类比导入新课, 依次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固着点”和“最近发展区”, 这样的导入显得自然、亲切, 而不是强加于人, 学生也显得易学、乐学, 其数学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贴进生活, 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导入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充分开发与挖掘,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 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 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

当然,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我们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 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 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 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无论在操作层面上, 还是在思维层面上, 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才能带动学生, 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 (1-2) .

[2]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 2001 (4) .

16.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材料有文字材料,

也有图表或图片资料,并十分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因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主观题十分恐惧,一方面是他们的思路不够开阔,

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造成了主观题得分率不高。作为历史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帮

助广大学子攻克这一难关。

一、抓住材料的主旨,首先就要找到题设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历史的材料分析题往往篇幅很长,信息量大,并且有时候会引用古籍中的句子,学生读起来困难,容易抓不住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题设和材料中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并且用笔勾画出来,从而快速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以2014年高考文综北京卷为例,第37题的材料二给出了四幅世界主要贸易路线时代变迁图,要求学生以世界洲际贸易发展为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该题考查得十分灵活,一些学生看到后会不知从何下笔。事实上,学生可以用笔圈出图示的历史时期,是在公元1400年以后,然后看图名的变化,如,图18的图名多了“航海”和“铁路”两个词,图19则多了“电子商务”和“网购”两个词,据此,学生就可以把贸易手段的多样化趋势作为答题的一

个点。

二、答题要规范化,注意分点答题,并要有必要的

提示

许多学生的思路很开阔,答题字数很多,而且有史实有论据,思路也比较正确,但答题不规范,习惯用“一段式”的答法,这让许多老师在阅卷时不容易找出重点,得分也就不高。因此,规范的答题对于文科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分点答题,并且在一题多问的主观题中,要求学生写出必要的提示语,如

原因、意义、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将答案呈现

出来。

三、字数答得多不如要点分得全

因为高考文综判卷往往是采点给分,只要学生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史实正确、论点合理而且有必要的说明,那么判卷老师会合理给分。倘若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即便是把其中一点说得再全面、再详细也没有办法得高分。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答题中,让他们学会多列几个点,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免在高考中造成时间不够用。

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不光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主观题的恐惧,规范答题方式,快速找准信息,使主观题的得分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关键是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训练,而不是仅靠一天两天的集中训练就能形

成的。

参考文献:

尚海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17.高中理综各科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七

选择题要先把有把握的选上,实在不把握的选项不要选,选反题主要考的是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加一点点分析。只要基础知识过关,概念分清,选择题不成问题。实验考的是一些小细节及顺序。一共只有几个实验,背下来,数不要算错就好。有些必须注意一些小细节,如:半径和直径,每隔几个点等。

在这里失分的人很多。大题共有3道,一般来说是由易到难的顺序排的。简单的题谁都能做对,比的是谁不丢分。只要步骤写全,数算对就可以了。其实难题并不难,它只不过是由若干个简单的题组成来混淆视听,让我们不知所措而已。难题一般是由几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都是一个知识点,一道简单的题。只要把这几个过程分清,再连成串,一道“难”题就迎刃而解。怎么分清过程呢?首先要仔细读题,至少3遍。

18.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八

一、材料解析题的分类及解题示例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三类,下面各举例说明。

1.文字型材料题

例一:(广东历史单科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解题指导】本题提供了三则纯文字材料,属典型的文字型材料题。题目以唐代城市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基本步骤是:先通读三则材料,可以得出共同的基本认识是:扬州繁荣富庶的表现及原因;再细读精读每一则材料,根据设问“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主要提到扬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及商贾云集的情况;材料二主要提到唐朝政府限制官吏经商的政策和扬州货物云集的表现;材料三主要提到唐朝政府在扬州设立盐铁转运使保护商贸而使扬州出现了店铺林立、城市繁华、扬一益二的景象。然后再根据设问及得出的有效信息组织得出答案:

(1) 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林立;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 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中,材料解析题还出现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的趋势,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可见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具有极好的发展趋势。但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将材料解析题进行分类,并介绍一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分类及解题示例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三类,下面各举例说明。

1.文字型材料题

例一:(20广东历史单科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解题指导】本题提供了三则纯文字材料,属典型的文字型材料题。题目以唐代城市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基本步骤是:先通读三则材料,可以得出共同的基本认识是:扬州繁荣富庶的表现及原因;再细读精读每一则材料,根据设问“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主要提到扬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及商贾云集的情况;材料二主要提到唐朝政府限制官吏经商的政策和扬州货物云集的表现;材料三主要提到唐朝政府在扬州设立盐铁转运使保护商贸而使扬州出现了店铺林立、城市繁华、扬一益二的景象。然后再根据设问及得出的有效信息组织得出答案:

(1) 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林立;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19.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难题和疑惑。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实现从应试型教育到素质型教育的转变的原则;坚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 开辟第二课堂为辅的原则。

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 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使其尽快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已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与其他学科一样, 高中历史其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此,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精神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上, 确切地说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具体到高中历史课来说, 首先是转变观念的问题, 要转变历史是副课的观念。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实施教改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使用, 进行教法的探讨, 以及学生心理变化趋势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而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素质教育, 又重在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也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学设置的各门课程, 都负有相应的重要责任, 而历史融古今中外, 究天人之际, 治乱兴衰, 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历史教学, 可使学生知识增长, 智力得到开发, 能力得到提高。

二、坚持提高教整体师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即指一个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自身专业知识、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条件, 是一种长期的、能动的并能决定一个教师今后发展方向的内在因素。其外在表现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 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所担负的教育、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师素质相对应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 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政治信念, 高尚的道德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 科学研究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掌握教育艺术;加入远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行列, 这些都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教师做到敬业爱岗、教育艺术精湛、并且附有孜孜以求永恒探索的理念、全心全意做好教育工作的行动, 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实现最终的目标。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挖教材, 注意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高中历史教材有两个趋向:重在事件型的过程类及重在理论型的结论类。教师对过程类的历史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对结论类的要引导学生演绎。

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注意把握契机、捕捉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或许是幼稚或根本离题的, 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激励切和教学实际的火花迸发, 因为这些火花可能是问题意识的起源。因此教师善于捕捉问题意识是研究性教学的根基。

(1) 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以问题为主导, 启发学生进行研究, 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运用新知解决新问题”的程序展开。就问题的来源而言, 既可以是教师预设,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思考研究核心, 逐步指导学生解答, 其实是问答式教学, 教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也是一种探究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的称为“亲历探究”, 新教材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与思考的范例或素材, 意在促进叙述自主学习与探索。例如在教学“九一八事件”过程, 教师以日本几千军队侵入东北, 而东北军有20万进行情境教学时, 学生立马会有疑问:“那中国为何还会败?”从而又引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学生于是又产生蒋介石为何抛出不抵抗政策等实质性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课后材料解析题:“蒋的四个理由”让学生分析,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豁然开朗。亲历探究最高级的形式是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主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 这种活动式的自主探究可以激发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

(2) 限时性辩论式 (或讨论性) 教学模式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知, 课堂教学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辩论式 (或讨论式) 教学使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最终获得新知, 所以它是较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及章节教学目标的达成, 讨论的时间必须限定。

(3)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以历史人的角色去思考历史问题, 做出历史决策。例如在教学巴黎和会各大国的如意算盘时,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讨论, 分别代表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意大利的奥兰多、日本的代表和中国的顾维均, 然后结合各自代表的国家国情, 讨论各自的如意算盘, 最后由小组推选出六位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 这不仅使学生激发了兴趣, 他们表达的要点也丰富了教材内容, 而且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历史问题, 增强历史责任感。

3.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历史本身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可重复性及深刻启迪性, 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口是难以描述的。历史学科只所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历史本身, 而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网络世界为我们复原了历史、丰富了信息, 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我们无法完成的缺陷。因此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 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四、小结

高中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 还有就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好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搞好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课外活动, 实现课内课外结合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因此, 迈开改革的步子, 更新观念实现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历史教师的和学生的转变观念, 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 2007, (1) .

20.刍议高中英语学习的体会与技巧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学习 技巧

相比于初中英语,高中英语学习难度更大,进入高中后,大多数同学难以应付英语学习,词汇需求量增加、写作要求更多、句型更加复杂等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英语学习,从而使得大多数同学出现了厌倦心理,学习成绩大幅度降低。所以,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奠定坚实的单词基础

一直以来,单词都是大多数同学头疼的难题,对于这一问题而言,其实比较容易解决,只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学习单词离不开记忆,所以,我们应该规定自己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来集中记忆单词。简而言之,便是读单词、背单词和默写单词,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笨的方法,但是却是一个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单词的掌握还是需要一定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单词目录来了解其读音和书写,然后在教材例句中掌握其具体用法,尽量当天学习单词,并进行相对应的造句和对话交流。当然,英语单词的学习还需要讲究记忆的规律,第一天掌握的单词,第二天必须进行复习练习,第三天再复习一次,一周后再翻一翻,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这样下来便差不多记忆了一大批单词。

二、灵活掌握语法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运用语法书写和练习语句。语法是把单词连接成句子的规则,句子离不开语法。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人而言,学习语法尤为重要。学习语法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课堂上,我们必须认真听教师对语法的讲解,对于自己疑惑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或学生请教;其次,我们应该选取一本讲解专业、清晰的语法指导书,如果对一些语法知识存在疑惑应及时查询书籍寻求答案,并自觉开展语法习题练习活动。再次,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与同学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最后,广泛阅读英语书籍,可选择普通英语阅读题型或者英语书籍报刊等,从而增强自身英语语感,在各种英语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分析各种英语考试得知,英语阅读所占分值和难度均比较高,所以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该重点掌握阅读技巧。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在练习英语阅读过程中,应注重不要指读或发声,这是由于指读和发阅读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阅读速度,从而不利于快速答题。在阅读练习中,应尽量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基于问题迅速寻找文章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有目的、有计划地寻找答案,不得逐句翻译,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时可选择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测词意,并分析出文章观点,从而确保阅读的迅速开展。

四、积极使用英语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使用,所以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还应该积极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大量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进行练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广泛阅读、认真听英语,并敢于大声说英语。大声说出英语,首先便是善于利用晨读时间,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和相关重要段落。然后练习听力,可每天认真听老师播放的英语听力练习题,也可自己听英语歌、英语电影及英语电视等,认真模仿外国人口腔发音,掌握发音技巧;其次,敢于说英语,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突破心理恐惧,敢于挑战自我,在学校积极与同学进行英语交流。同时可以在卧室里模仿和练习英语电视或电台节目。天天如此,几个月下来你的英语口语便会更加自信和流畅。当然,如果你拥有几个国外的朋友变更完美了,那样,你便获得了更加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坚持,坚持,获得了更多的英语领悟。

五、书写英语

不同于初中英语作文,高中英语作文对词汇的多样性和语言的严谨性要求更高,且文体不再是局限于叙事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常常出现,这对于高中生的我们而言,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在考试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阅读试卷题目,明确考题的要求,选取合适的体裁。在大致了解题目内容后然后列出写作提纲,简单罗列出写作的关键词、观念、文章结构等,接下来便按照提纲充实自己的文章。在日常英语写作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仿写的练习,针对一些优秀的范文,认真仿写其文章句式和结构,尤其是文章的开头、结论和过渡句子的理解和积累,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另外,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摘抄优秀语句、词汇、谚语等,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具特色。并且,这一习惯必须长期坚持。

高中英语的学习,需要我们自身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水平,勤奋和努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优异的英语成绩。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不再只是单纯地做题、改错等,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自身应该从心底里真正爱上英语,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促使其英语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自身今后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车贷考试题下一篇:政府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