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2024-10-24

阳光用药工作制度(共14篇)

1.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一

阳光用药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用药监督,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提高医务人员合 理用药的自觉性,降低病人医药费用,确保把“阳光用药”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本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阳光用药的基本内容。

(一)阳光用药: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医生开方用药、药品使用的规范化、数据化和网络化,对医生处方用药进行信息公开以及在线追踪监控,从而实现对医生非常态化用药现象的及时发现、预警提示、评价分析、纠正改进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促进医务人员廉洁从业。

(二)阳光用药网络监管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专门用以监管医院阳光用药情况的电子信息系统。

二、健全阳光用药组织机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成立“阳光用药”监控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专职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药剂科、院纪委、信息科、院感科等部门负责人,下设办公室,由药剂科主任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对阳光用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工作。

职责是:结合本院实际制订阳光用药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每月将本院上月阳光用药信息报送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本院阳光用药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并进行通报和公示,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完善医院电子信息平台,建立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由医院主管副院长牵头,联合院纪委、医务科、信息科、药剂科等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

(一)在没有实行“医生工作站”电脑系统前,在医院HIS系统上增加一个“用药监控管理”子系统,设置药品用量排名模块、药品金额排名模块、临床医生处方金额监控模块、临床医生用药排名监控模块、临床科室用药排名监控模块、药品使用比例监控模块等。

(二)增加服务器,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的网络连接,将本院医生用药信息及时传送给纪检监察部门,实现纪检监察部门对本院医生用药情况的实时监控。

(三)开通院领导、医务科、药剂科、院纪委等部门的实时监控功能,便于医院管理人员及阳光用药监控小组掌握各科室的用药信息,实时对用药情况进行监管并在院内通报。

(四)尽快在全院实施“医生工作站及电子病历”系统,为推行“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提供技术保障,并建立“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的长效机制。

四、阳光用药制度的实施。

(一)医务科负责培训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阳光用药的相关规定,强化医务人员阳光用药的自觉性。

(二)药剂科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阳光用药制度的宣传。利用院报、宣传专栏、药讯及医院网页等形式积极宣传阳光用药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阳光用药工作的开展。

2、做好实时动态监控工作。对每天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向科室发出整改通告,每两周在医院机关周会上通报有关情况。

3、规范做好阳光用药相关数据的采集、归类及上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按时上报阳光用药信息;每月将监控信息汇总报医院院纪委。

4、加强对医师处方(含住院医嘱)质量管理和临床阳光用药管理。定期开展单品种用药金额、医师用药、科室用药监控及处方点评等工作;深入临床科室开展用药情况检查,并将每月监控情况形成《阳光用药信息通报》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品种用药金额监控公示内容:使用金额排在前10位的药品规格、单价、使用数量、总金额、生产厂家或经销商;

(2)阳光用药指标相关数据公示内容:药品用量前二十名、药品金额前二十名、临床医生处方金额前二十名、临床科室用药排名前二十名;

(3)临床用药监控公示内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医院药品收入比例,科室药品收入比例,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全院总用药金额的比例,门诊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平均用药品种数,单张处方金额排序前10名处方明细等。

5、重点加强大金额处方筛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分级、用量等)、辅助用药、能量补充用药等不合理使用或存在明显配伍禁忌的处方,进行重点检查。

6、组织用药质控小组每季度对使用金额排在前列的药品,抽取相应病历进行分析评价,对严重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和医生进行通报。

7、每季度对使用金额排名前三位药品中的辅助用药、抗菌药物,可采取暂停采购或减量采购的措施。对使用上述辅助用药、抗菌药物用量前三名的医生,向医生本人发出书面通知,由医生本人写出使用该药品的书面说明;必要时,由医生本人向阳光用药监控小组或者在医院机关周会上陈述使用该药品的理由。

8、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比例。管理要求:三级综合医院≤20%;二级综合医院≤25%。必须指引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必要时采取限制使用措施。

(三)院纪委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将规范用药情况纳入医德考评内容,同时与个人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挂钩。

2、对阳光用药监控小组发现的突出问题、药品动态监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举报反映的药品使用问题等,进行干预并有针对性地核查,必要时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医务人员规范用药行为。

五、阳光用药制度的监督管理。

(一)院纪委应对阳光用药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阳光用药制度。

(二)从严管理,处罚不合理用药。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坚决严厉处罚,对存在滥用的药品采取限量采购、限制使用、停止采购等处理措施;对相应人员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全院通报批评、限制或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调离岗位等处罚措施。院纪委负责根据药品监控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三)对于药品使用量波动幅度超过30%、疑有不当行为的品种,药剂科负责对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提出警示,指出该现象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药品使用量连续增长幅度过大、临床又必须使用的品种,由药剂科报院纪委,并经药事委员会讨论同意,限制该品种的采购量,并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对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进行警告效果不明显,药品动态监控结果又不能合理解释原因的,由药剂科报院纪委,并经药事委员会讨论同意后,对该品种给予暂停使用处理。

六、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与本细则存在冲突的规定,以本细则为准。

2.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二

【关键词】:静脉配置中心;药物配置;作用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5-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根据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建立进行处方配置和提供静脉用药方法的机构[1]。在符合国际药物配置标准的前提下,专业人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集中的配置,为临床用药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保证药物配置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避免在治疗时不良反应的产生,加强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改进和完善变的尤为重要。本文对静脉配置中心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静脉配置中心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1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发展历程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是最早建立于美国俄亥俄州,随后在意大利、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逐渐开展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当前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广泛化和普及化,而我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开展相比其他几个国家来说较为缓慢,1999年我国在上海市静安区成功建立了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中用药事故的发生也慢慢变的越来越严重,药物的配置受到了医疗行业以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具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直至2011年在全国建立并通入运行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已经增加到200多个,但又有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住院治疗患者中,使用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超过70%,较国外静脉给药治疗的20~30%相比[3],我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临床工作的作用

2.1 规范静脉配置,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在过去,医院的药物配置通常是由各科的护士在治疗室内进行配置的,虽然医院治疗室内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卫生,日常清洁工作也十分到位,但想要达到静脉配置环境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治疗时的清洁工作往往是根据治疗标准完成的,但在环境中肉眼没有办法看到的细菌以及微粒因子在药物配置时也比较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染,较为容易在临床治疗患者时引起输液反应。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针对药物清洁标准所实施的清洁工作,并且还引进了一系列的无菌层流设备,打造药物配置时的无菌环境,然而在选择配置人员时,也都需要经过相应的考核和以及相关的培训,在配置过程中的实施无菌配置的标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微量因子的污染,降低临床治疗患者过程中所产生的输液反应发生。

2.2 严格审核配置处方,对临床用药实施有效干预

传统的临床用药的依据是根据医师自拟的处方进行配药的。随着药物品类的增加和临床病症的日益复杂化,从而明显加大了临床药物配置的难度。药物种类的增加就是要求医生要掌握的药物知识以及医疗知识,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病症种类以及病变现象使临床诊断和治疗变的更为复杂。有研究表明,在临床中用发生药失误的现象还是广泛存在,其中出现问题在药物配置阶段就有2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立后,对医师提交的处方都会一一经过药师的审核,并对其处方中的配药剂量、使用剂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审核,经审核批准后再进行无菌配置技术配置的药物才能在临床中使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3 减少药物浪费,节约药物资源的浪费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监管下,药物实施了集中统一管理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医院药物的流失和浪费,并且还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成本,为患者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治疗资金。

2.4 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保证配置人员的安全性

過去都是由护士在治疗时进行药物配置,药物的污染程度一直在明显提高,且药物配置时所产生的微粒或粉末在空气和环境中进行不断的传播,护士如果长期吸入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曾经有肿瘤专家对传统药物配置人员进行研究检测后发现,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护士的白细胞相比较正常人来说明显减少,而且还会出现脱发等现象。因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置药物时实现了无菌配置,并且有效保证了配置环境中无药品残留物的现象,以及良好的通风系统和过滤系统。

3 讨论

目前来看,医院在对静脉注射药物进行常规配置时,通常都是处于一个完全暴露的状态,药物在配置过程中的污染几率会明显提高[4]。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为药物配置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无菌环境,它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为配置人员提供了安全的配置环境;并且还避免了医院药物资源的浪费,节约了医院的用药成本,同时也为患者节约了一大部分的治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临床中用药的治疗性以及安全性。笔者相信,输液配置中心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我国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从而做到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孟凡堰, 陈兴锦, 韩兴权, 等.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药房, 2010,12(44): 4212-4214.

[2] 李绍婷, 王霞, 吴胜林, 等.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 中国药师, 2011, 14(9): 1391-1392.

[3]陈煜.提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4,(10):165-166.

3.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三

知识考核试卷1、2011年卫生部的有关通知规定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B)

A.50种B.35种C.45种D.30种 2、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B)

A.1种B.2种C.3种D.4种4、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的品规不得超过:(D)A.2个B.3个 C.4个D.5个5、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的品规不得超过:(C)A.5个B.7个 C.8个D.9个6、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的品规各不得超过:(C)

A.2个B.3个 C.4个D.5个7、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不包括抗真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医院药品使用总金额:(B)

A.≤15%B.≤20%C.≤25%D.≤30% 8、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不包括抗真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医院药品使用总金额:(A)

A.≤15%B.≤20%C.≤25%D.≤30% 9、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B)A.≤55%B.≤60%C.≤65%D.≤70%

10、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B)A.≤15%B.≤20% C.≤25%D.≤30%

11、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不超过:(D)A.≤15%B.≤20% C.≤25%D.≤30%

12、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手术预防用药于术后多少小时结束:(C)

A.8B.12C.24D.4813、2011年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超过:(B)A.≤25%B.≤30% C.≤35%D.≤40%

关于“三好一满意”方面的考题:

1、2011年4月,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是指:(C)A.态度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B.质量好、技术好、医风好,群众满意C.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D.服务好、质量好、安全好,患者满意

2、“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中规定,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到2011年底,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B)

A.≤15%B.≤20%C.≤25%D.≤30%

3、“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中规定,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到2011年底,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B)

A.≤45%B.≤50%C.≤55%D.≤60%

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知识考核试卷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意义为:(D)A.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B.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C.控制不合理收费,减轻患者负担D.以上全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是:(D)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诊疗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制定参考文本的病种 D.以上全是

3、实施临床路径中出现变异后需要:(D)A.记录并分析原因B.提出解决方法C.优化改进D.以上都是

4.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篇四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九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和过敏史。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注射药物须两人核对;静脉用药应在药瓶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用法、时间和频次,执行者核对后方可应用于患者并在执行单上签名。

九、口服药按时发放给患者,确保服药到口。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十、如发现给药错误,责任护士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护士长,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护士长须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护理部。

十一、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师,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十二、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应及时巡视、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十三、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十四、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

十五、凡住院患者治疗需要的药品均由药学部门供应,一般不得使用患者自带药品。确需使用应符合规定。

十六、病人给药时间管理细则

(一)长期医嘱的给药应在规定时间前后2小时内完成,后一次给药时间按相应时间间隔调整,不能按时给药的以给药错误处理。如特殊情况(手术、检查等)延误给药,待医师评估后,方可用药;如不能使用,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开具停用医嘱。

(二)根据医嘱需准点给药(如每4小时给药、每6小时给药、每8小时给药等)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药。

(三)特殊用药遵具体医嘱执行。

(四)紧急抢救医嘱给药:开医嘱后即刻给药。

(五)口服给药

1.原则上当天常规医嘱,下午(中午)给药。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应间隔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 6-12小时。

4.每日三次给药(t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4-6小时。

5.每日四次给药(q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20: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3-6小时。

6.一般临时医嘱(st):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

(六)静脉给药

1.首次给药时间:原则上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如有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给药时间应间隔在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在6-12小时。下午一点后开具的bid医嘱当天默认为给药一次,如需两次给药,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4.特殊药物如甘露醇等需准点使用的药物,给药时间不超过30分钟。

5.一般临时医嘱: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如有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七)肌内、皮下给药

1.原则上当天常规医嘱,上午(或下午)给药。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给药时间应间隔在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在6-12小时。

4.一般临时医嘱(st):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

(八)其他给药 1.膀胱冲洗

(1)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的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间隔在12-24小时。

(2)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的药物每日每次的给药时间间隔在6-12小时。

2.雾化吸入

(1)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的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间隔在12-24小时。

(2)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的药物每日每次的给药时间间隔在6-12小时。

5.《用药错误的防范制度》 篇五

1.导致用药错误常见原因

(1)重复给药或遗漏。

(2)未注意给药、配伍禁忌、给药时间与顺序问题。

(3)未经授权改变给药。

(4)给药剂量、浓度不准确。

(5)药物调配差错。

(6)药品质量问题。

(7)评估监测结果不准确导致用药失误。

(8)给药用法错误,包括不恰当的给药途径、部位、深度及速度。

2.防范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医药人员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回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6)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7)建立用药失误应急操作预案。

END

6.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六

【关键词】加药配液;安全隐患;慎独修养

配制药物是儿科临床常规的工作,是保障儿童用药治疗不容忽视的环节。配制药液的科学性和完善的结果,将于儿科疾病治疗的转归有直接关联。因此说,临床实践中,护士具有多重的工作角色。既是用药的实施者,也是用药的管理者,更是医嘱的执行者。患者的一切治疗工作,药物的配制,都是护士亲为所做。由于配制药液,无空气净化装置,因此,药液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细菌甚至耐药菌的污染.稍有疏忽或不慎,就导致细菌或各种不溶性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瓶内,可随药液经静脉血管进入体内,引发用药安全的高危性。轻者无大碍,重者危及生命。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用药不安全的因素。包括:护士操作不规范、不执行无菌操作,责任心差,配药中,粉剂药物没有完全溶解,留有残余颗粒;抽吸药液吸入空气,瓶内剩余药液太多,有泡沫产生,造成药物浪费及微粒污染。临床产生这些问题,主要由于护士技术水平差,岗位责任心不强。为控制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提高配药护士素质修养,增强规范操作意识,保证儿童用药治愈率的安全性。

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强化慎独修养,重视配药的安全性

工作精力要集中,严格执行工作操作流程,不断加强自身慎独的修养,尽职尽责,做一名无愧于良心的护士。

2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快,直接影响配药质量和药性安全

治疗室内,物流密切,物体表面、地面或人体表面带有的含菌尘土可随通风、走动散布到空气中,此环境状态下配制液体,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污染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要定期空间紫外线消毒,地面清洁,避免造成药液污染,降低危险系数。

3分析配制液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1输液粉尘微粒污染输液粉尘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粉尘微粒进入体内,造成生命的危害。形成粉尘微粒污染来源环节:首先是配药技术,是造成此项感染的主要原因:加药,割锯的安瓿没消毒;直接抽吸药液;折断安瓿颈时,包裹纱布纤维易存积粉尘微粒,随着多次掰开安瓿积聚的粉尘微粒,在力的震动下落入安瓿中,形成药液污染。

3.2玻璃碎屑污染常见配制药液时,由于砂轮割据安瓶的痕迹太浅,常掰不开,护士惯于用于10-20ml大针剂,折断安瓶颈,造成断处边缘凹凸不平,玻璃碎屑脱落,导致药液污染。

3.3胶塞颗粒污染配制药液中,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喜欢使用大号阵头加药来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当针头穿过瓶塞时,胶塞碎屑堵在针孔内,随着推注的药液,胶塞碎屑,即进入液体内造成污染。

3.4消毒液污染有些瓶塞质量较差,打开铝盖时,瓶塞中间形成一凹陷,当消毒时消毒液残留于凹陷内未干,加上瓶内负压大,当针头穿刺瓶塞时极易吸入消毒液造成污染。

3.5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差配制药液时没有严格执行正规操作,吸药时药液接触到手或针梗,或加药时不戴口罩、聊天、打喷嚏等,都是造成药液污染的原因。

3.6配药工作安全意识差少数护士对配药工作存有侥幸心理,自认为一点污染无妨,反正患者也用抗生素,直接可控制感染,这是这种心理因素的趋势,造成工作的不规范,有时,也造成护患纠纷主要原因。因为患者健康维权很重视,对护士要求好,往往在暗处监督护士的工作。

3.7超负荷工作患者多时,输液量大,护理人员少,护士匆忙加药,有时粉针剂药品未充分溶解,直接即進入血管,缺乏专人负责制度,因此难以保证药液质量。

3.8监管不力实习生配制药液时,有的带教老师认为加药是一项简单的操作,缺乏对实习生的监管。

3.8加药环境差治疗室仅属于相对洁净,配置液体的环境受污染严重。治疗室内,物流密切,物体表面、地面或人体表面带有的含菌尘土可随通风、走动散布到空气中,在此环境下配药操作,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污染。

4药物配制的安全流程

4.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护士在药液配置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低限度和控制药液感染源,保障进一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输注用无菌药液的配制环境要求在空气控制的环境中完成,配制室要求有层流净化台、生物安全柜。按国家药物法规的标准执行。

4.3遵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药液配制,要执行医嘱,经过5次核对检查(摆药前、摆药后、配药前、配药后、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前);核对内容:科别、时间、药名、剂量、浓度、数量;检查内容:药物有效期、配伍禁忌、有无混浊变质结晶、药袋有无破损、瓶口有无松动。

4.4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观察药品或剂型或外观,对于等相似或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的技能。根据药物作用;药物分类;配伍禁忌;掌握配药顺序,各类加药的注射器要严格分开,一人一药一针,不能一针多药,配药量要准确,不能多加或少加,更不能错加。

4.5过滤针头的使用在配液中,药品采用是安瓶包装,因此,需要用过滤针头抽取药液,以防止抽到玻璃碎片。减少尖锐刺伤静脉血管,减少对机体的伤害。

5总结

为保障儿童合理使用药物安全,护士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要重视配制药液的工作,提高配药的技术和水平,掌握合理的科学配药技巧;严格选择溶媒,合理配药,并掌握药物的配制方法、保存条件、容器载体的选材;这不仅提高护士配置药液的准确性,也确保执行的操作过程的准确无误,即保障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也达到护士自我工作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迎红.儿科静脉安全用药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04):404-405.

7.合理用药管理制度1 篇七

生效日期: 2014年5月9日

修改日期:版本号: 1.0 页码: 1 / 4

━━━━━━━━━━━━━━━━━━━━━━━━━━━━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规范全院用药的组织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二、范围

适用于全院

三、内容

(一)临床医师选用治疗药物的原则

1、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针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因病施治,选择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2、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或)《药典》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上做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3、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和(或)《药典》规定的适应症范围、给药途径、规定用量等,超说明书用药严格按照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办法》执行;;

4、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5、联合用药应从尽可能减少毒副作用、对解除患者的病情有相加或协同作用的角度,慎重考虑患者病情和药物毒、副作用的利弊。中西药联用应分别以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因素,力避违禁联用。没有循证医学依据及明确临床适应症的中药注射液严禁使用。

6、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应当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我院制订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执行。

7、对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的毒、副作用,对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近的药物,应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8、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保证特殊药品的使用安全。

━━━━━━━━━━━━━━━━━━━━━━━━━━━━

9、对特殊群体(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的患者用毒性较大的药物同时可能危及胎儿或婴幼儿的安全时,对疾病与用药应慎重考虑二者的利害关系,并和患者家属签订用药协议。

10、对老年患者的用药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各个器官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特别是对心脏、神经、肝、肾毒较大的药物应酌情应用或减少使用。

11、严格按照我院处方、医嘱制度及药品调剂制度的要求,开具、调配和保管处方,处方书写、处方的剂量要求以及处方限量的有关规定,用药时间不可超过处方要求的限定时间;对新农合病人、医保病人、离休干部按照协议中的规定执行。

12、临床用药(门诊、住院)的处方,应由开具处方的医生根据处方权的范围,开具相应范围内的药品,不得超出权限开药。

(二)药师监督和指导合理用药

1、在处方调配时,应认真审查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发现不合理用药和(或)有配伍禁忌以及有超量用药的处方应退回处方医师。如因临床确实需要,经处方医师重签名后,给予调剂。

2、在审查处方时,如发现没有处方权的医生开方时,不得调剂。

3、在发药时,应认真交待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中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用药过程与食物的关系以及用药剂量,对中、西药物合用时,应具体交代中、西药物应分开用药的时间。

4、对特殊药品的处方,应按有关的规定认真核对相关的证明,并做好记录。

5、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通过参与临床查房、病例讨论的方式,进入临床一线,参与患者治疗过程中个性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患者所需的临床药学服务;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以及新药信息,出版药讯,为医师用药提供指导。

6、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临床公布。

(三)合理用药检查

1、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医务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药剂科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及培训工作。

2、建立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和超常预警机制。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和非抗菌药物的用药总量,按照单个品种进行汇总排序,对排在前10位的用药医师进行全院公示;对用药总金额大和用药量异常增长的药品品种,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进行全面分析,凡经认定为不合理的品种,医院将对其进行调控直至淘汰。

3、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每月对各临床科室药占比进行公示,对异常增长的科

━━━━━━━━━━━━━━━━━━━━━━━━━━━━ 室,要求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制度。开展合理用药检查,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

5、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填写处方评价表,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对不合理用药,每月汇总一次,在全院医务人员大会上进行具体点评。

6、检验科开展临床病原检测工作。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试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执行。每月公布全院及重点科室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在全院医务人员大会上分析通报。

7、医务处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协助每月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月查考评内容。

(四)处罚措施

1、合理用药是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体现,作为医生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医生违规行为记录到个人技术档案,与年度考核、晋升、评聘职称挂钩。

2、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院通报批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示谈话、带职培训、停岗处理。

3、对于不合理用药所产生的费用,由处方医师全额承担,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四、参考文件及文献

(一)《药品管理办法》

(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三)《处方管理办法》

(四)《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制定部门:药剂科

适用部门/科室:全院

8.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八

实施“阳光”理念工程

以特色求活力,将阳光文化理念根植于心。朝阳区检察院从地域文化特点出发,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阳光中蕴含的“公平正义”、“廉洁奉献”、“光明和谐”、“激情创新”的特性与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理念有机融合,总结提炼出了“明德崇法、创新求先”的院训;大力倡导“朝气蓬勃、阳光本色”、“新思维创造新卓越、心工作感受心快乐”的阳光工作理念,“阳光执法、为民执法”的执法理念,“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学习理念,“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阳光管理理念。通过将阳光文化与执法文化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精神理念化为生动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干警思想,提升境界,规范执法行为,形成了“院荣我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推行“阳光”管理工程

一是树立和谐理念,打造干警的阳光心态。朝阳区检察院党组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理念,来推进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大力倡导“以德为先、以能为要、以和为贵”的工作理念,确立了“分歧不分心、对事不对人”的议事理念,全院上下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蔚然成风。教育干警“心里装着太阳,永远没有黑暗”,怀着感恩心对待组织,怀着平常心对待得失,怀着包容心对待他人,政治上相互勉励,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感情上相互融洽,和谐成为了主旋律。

二是坚持公正导向,激发干警的阳光潜能。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警双向选择,树立“无功就是过,绩平就是劣”的思想,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我们在学习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丁树达这个老典型的同时,还在院内新选树了8名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标兵,使干警们学有榜样、感到榜样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干警忠诚履职、创先争优的热情,干警主动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学习钻研成为风气。在学习贯彻修改后刑诉法过程中,干警撰写论文12篇,侦查监督科制定的逮捕工作标准被长春市院作为样本推广。有4名干警在省市院组织的十佳公诉人大赛中,分别荣获“十佳公诉人”、“优秀公诉人”、“最佳辩手奖”和“最佳法律文书制作奖”等多项荣誉。目前,已有25名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干警阳光品行的养成。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以执法公信力建设为抓手,塑造检察行为文化。2011年6月,在长春地区率先成立了具有朝阳特色的案件管理中心,实现了案件网上办理、网上流转、网上指导、网上监督,推进了执法办案科技化、信息化、规范化。西宁市、珠海市、大庆市等全国60余家兄弟单位前来参观交流。2012年8月8日,高检院案件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志远调研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被省院评为“标准化建设示范院”的基础上,根据省检察院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抓制度转化,对制定的96项工作制度进行了系统评估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使制度更加规范、更具实用性。

实施“阳光”执法工程

一是公正执法,彰显阳光本色。倡导实践“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严到位、宽适度,朝阳区检察院刑事和解工作先后在省市检察院介绍了经验。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办理工作真正融情理法于一体,走在地区的前列,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科获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排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纳入执法办案各个环节,朝阳区检察院控申接待室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大力推行检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了严格执法。朝阳区检察院办理的长春市木工厂原厂长祝道贵贪污公款500余万元、虚报注册资本50余万元大案,祝道贵被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该案被吉林省院评为“十佳精品案件”,被高检院录制成专题片,在法治中国节目中播出。

二是为民服务,打造“暖阳”工程。根据省检察院服务经济发展“四个指导性意见”,结合朝阳区实际,积极拓宽服务渠道,依托检察工作服务站和“四走进”、“三帮扶”等活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朝阳区市民大厦设立了检察工作服务站,由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丁树达专门为职能部门窗口和百姓提供法律服务,中央、省市领导及省院检察长杨克勤来视察时,都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朝阳区检察院还积极为包扶的华亿红府房地产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使得这一困难重重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按期交工。积极参与当下长春市区快速路建设,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多起占地拆迁纠纷,赢得了朝阳区委和社会的好评。还抽调精干力量,集中查办干扰破坏朝阳区永春新区建设的犯罪案件,同时,朝阳区检察院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到村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深入到农村集贸市场张贴标语,向农民赠送了自编的《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百余册,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达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几年来,干警为包保的33户困难户和“代理妈妈”帮扶的贫困学生,共计捐助资金8万余元。17名干警坚持义务献血,成立了青年干警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树立了检察干警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开展的“拒绝网瘾、远离犯罪”系列活动现已在全区推广,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是廉洁从检,保障阳光执法。创新廉政教育形式,推出廉政警句“上墙头”,廉政台历“上案头”,廉政警示“上网络”,廉政教育“上讲台”,廉政文章“上媒体”的“五上”措施。开展廉政提醒活动,每逢重大节假日,通过网上公告、手机短信等形式,重申廉洁从检各项纪律。开展院领导讲廉洁课、引导干警算“廉洁账”活动,教育干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加强廉政督查,设立执法执纪监督员、撰写廉情分析报告、实行家属助廉制度等,形成了“上下协调、内外结合、立体防控、动态管理”的良好格局,干警拒礼拒贿成为风尚,确保了廉洁执法。干警车永锋在办理一起大案时拒贿数万元并多次拒吃请,受到了广泛好评。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贵在自觉实践,重在持之以恒。我们将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检察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把检察文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不断推动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工作务实、规范、创新、科学发展。

9.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03 篇九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特制定《临床合理用药制度》。

一、组织机构

成立由药械、医务、医院感染管理、护理、检验、临床专家组成的“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小组”,负责药品动态监控工作。“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小组”在院长的领导下,结合医院制定的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细则,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二、工作职责

(一)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二)定期公布全院及重点科室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出临床经验用药方案。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医院药品合理使用水平。

三、监控对象 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尤其是抗菌药物,但要排除专科用药的因素)和单品种月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30%的药品及在评审病案中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四、监控方式

(一)严把药品采购关。要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定,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制定医院新药引进制度,建立新药引进评审组织。

(二)明确部门工作任务。药械科要指派专人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药品流向,负责向医院监控小组提供科室和个人使用数量目录。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和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大于30%的药品与上月、上季度、上年度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合理或异常使用药品的相关科室或个人,提交监控小组研究处理。检验科负责药敏试验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督小组定期抽查住院病例和门诊处方,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通报与处罚。

10.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篇十

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专家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指导。

名单如下:

组长:童 辉(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成员:田 川(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曹 舸(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蒲小琴(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二、呼吸内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

组长:韦宗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宋明秀(护士长、主管护师)

唐志君(主治医师)

汪治山(住院医师)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严格落实医院合理用药相关制度,对合理用药督导小组提出质量整改建议及时落实整改。

2.对本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每月监督检查。3.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进行分析整改。

4.监督检查本科室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合理用药相关管理规定。

5.每月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分析合理用药情况并做好记录,将结果在科务会议上反馈并责令责任人员立即整改。

6.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分析原因并及时整改。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1、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2、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学部门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的供应。

3、科室按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执行(1)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见抗菌药物管理制度)(2)麻醉药处方权限(见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3)“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外药品处方权限和审批办法

4、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用药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5、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药房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冒签及仿签。

6、科室及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地执行。

7、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科室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

(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疗、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2)常备药品一览表(一式三份)。由病区护士长签字、病区药房负责人签字、药剂科主任签字并加盖药学部签章,并各保留一份,附每次领药品有明细(包括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效期等信息)。

(3)病区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每月)查看病区所备有效期药品,在有效期 6 个月前返病区药房调换新批号。

(4)科室应有在夜间、节假日应急药品供应的途径。

8、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呼吸内科

(1)护士、医生或临床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并通告药剂科,并填报报告单。

(2)医师要与药师沟通,降低病人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 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处(科)。

(5)接到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9、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科室建立一套程序来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该程序包括定义、用标准格式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目的是通过了解科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查找原因,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改进工作着眼于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药师、医师、护师都要参与培训。

11.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十一

全省阳光工程工作会议于8月19日在吉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礼堂隆重召开。初秋的季节,清爽宜人,上午9时,来自全省50多个项目市、县的阳光办负责人、吉林日报、农民日报、吉林农业报、吉视乡村四季频道、省农村信息中心等媒体记者共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阳光办主任邱玉林主持,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肖珍武宣读了表彰决定,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广校校长朱凤文及省阳光办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对2009年~2010年度全省阳光工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吉林市阳光办等12个阳光办、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等29家培训基地榮获先进集体。丁博江等71名阳光工程工作者荣获先进个人。并有14人荣获突出贡献奖。东辽县阳光办、通化市农广校、德惠市农广校等单位还在大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省农委吴晓光副主任就阳光工程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他首先肯定了阳光工程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强调了阳光工程转型后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我们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针对今年的工作,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并要求确保阳光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省阳光办副主任王丽文传达了全国阳光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吉林省2011年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省阳光办 何允华 供稿)

12.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十二

基本药物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的药物,其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国家有关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供应、使用等项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加强政府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科学管理与宏观指导,合理配置药品资源,提高药品的可供应性、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权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都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表达了我们党决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强政治意愿。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药品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农村医药卫生发展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医药卫生行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的保障水平在城乡、区域之间差异还较大、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用改革的办法,从制度、机制上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保障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权益。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推动医疗保障政策、国民健康政策和制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改革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总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

发展,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体目标是:

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的生产供应和使用,药品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药品在卫生保健总费用中的比重,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药物需求;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形成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城乡、区域之间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水平的差异明显缩小,基本药物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水平、价格调控能力和社会支付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明显改善;到2020年,建立起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主体的、规范的、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并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的各项制度、政策、要求相互衔接,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保证基本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从预防控制疾病发生、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出发,一方面,必须确保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与使用合理;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保证基本药物价格与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生产、供应都必须符合国情。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水平必须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协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药物制度必须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同步推进、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保障基本药物供应的责任,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保障基本药物充足生产,提高医药产品集中度,减少流通环节,引导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的公平有序竞争,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

(四)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与解决当前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持续推进,分阶段实现制度建设目标。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规范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的工作模式,强化部门责任与协调配合,鼓励地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必须强化政府对基本药物的

遴选调整、生产供应、采购配送、规范使用、支付保障和价格控制的监督管理,确保基本药物供给保障,提高医药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工作。把法制建设作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药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企业与有关方面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中的作用,明确政府、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会第三方、社区及个人在基本用药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管理。根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围绕公共卫生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开展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进一步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建立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药物处方集同步调整机制,逐步实现与诊疗指南的制定和修订紧密结合。指导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药品的配置使用,形成基本药物目录与临床使用、价格管理及支付报销政策的协调互动机制,促进诊断治疗用药的科学合理与协调统一。

(三)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建立保障供给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体系,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的招标生产和集中配送。建立药物短缺监测报告处理机制,对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采取措施确保其生产供应;对因利润低而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运用价格杠杆机制促进其生产;对用量小、生产销售成本高的急救用基本药物,可采取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保障其生产;对治疗特殊病、罕见病的药物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对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基本药物需求急剧增加的,可采取强制许可和进口等各种措施。完善基本药物储备制度,将用量小、生产销售成本高的急救用基本药物,以及治疗特殊病、罕见病的基本药物优先纳入药品储备中。

(四)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加强生产经营企业责任教育,明确企业是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杜绝不合格基本药物进入流通环节。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完善储存和配送管理。强化动态监督,定期发布基本药物质量检查情况。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和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五)健全和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制度与责任。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根据诊疗范围

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使用和合理用药监测考核评估制度,促使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卫生人员按照诊疗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治疗用药。加快推进执业药师立法,发挥执业药师在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中的作用。发挥医疗保险在规范和监督临床处方方面的作用,促进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用药制度的落实。

(六)加强基本药物的价格监督管理,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完善和规范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监督管理,限定最高零售价格和流通差价率。市场供应充分的基本药物,鼓励通过集中招标和充分竞争降低价格。市场供应不足或无供应的基本药物,按照调整价格或“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由政府与企业协商议定价格。健全基本药物价格监测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价格联盟等垄断行为,积极引导市场供给,平抑价格波动。

(七)加强基本药物的支付管理,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不断扩大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对基本药物的支付范围及水平,降低个人自付比例,逐步减少和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保障水平对基本药物的支付差异。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中使用的基本药物主要由政府支付。基本医疗服务中使用的基本药物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不断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基本药物在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支付报销比例,逐步消除地区和不同保障形式之间的差异,使全体公民能公平获得基本药物。

(八)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运行绩效的监测评估。建设覆盖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和支付报销全过程的信息监测网络管理系统,汇集、整理和分析基本药物生产、流通、质量、使用、报销和价格等各方面信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制定监测指标标准体系,采取统计分析和调查的方式,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或调控。

(九)加强全民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在全社会形

13.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篇十三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4.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 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处方权留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9.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10.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应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与护理部负责监管。10.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务、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10.2 各科室常备药品表经病区护士长签字确认后,送药剂科备案。10.3 病区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该病区所备有效期药品,在有效期3个月(常用)或6个月(不常用)前到药房更换新批号。10.4 药剂科应有临床科室在夜间、节假日应急药品供应途径。11.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11.1 要建立一套程序来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该程序包括定义、用标准格式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目的是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重要的是从制度上、管理上查找原因,在于总结经验、吸收教训。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药师、医师、护师要参与培训。12.建立药品召回制度

13.药品召回是指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收回药品,并按医院“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召回的药品由药库专人妥善保管,不得再流入药房。14.实施动态分析制度。

15.药剂科按规定,每月定期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提交医院药品消耗及用药结构情况,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保管药品使用中的异常流向,以供院领导决策。

14.阳光用药工作制度 篇十四

1.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3年,按照省阳光办的工作部署,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48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任务138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共举办54期54个班。培训的专业及人数为:农民信息员3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100人、病虫专业防治员280人、农机操作员100人、畜禽繁殖员100人、农村经纪人50人、种子经销员100人、蔬菜园艺工100人、肥料配方师100人、甜瓜栽培训工100人、乡村旅游服务员5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3480人的培训任务,并已全部录入国家监管系统。

2.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共有8家培训基地承担全县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培训300人补助资金66万元(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万元)、农机校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培训400人补助资金24万元、植保站培训680人补助资金22.8万元、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培训500人补助资金12万元、畜牧总站培训200人补助资金7.5万元、种子管理站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科站培训1200人补助资金27万元。各基地全部按照《吉林省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使用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办公耗材、教学实习耗材、资料印刷、工具书购买、光碟购置、光盘录入、录像影像、交通费、场地租赁、教师讲课费、宣传单印刷、宣传板制做、档案装订等方面,没有白条入账,没有任何挤占、挪用现象发生。

3.主要工作措施

3.1领导重视,纳入日程

3.1.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畜牧业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畜牧业管理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3.1.2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省阳光办总体安排部署,县农业局及时调整充实了阳光工程工作力量,安排3人专职抓好阳光工程工作,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录像机、照像机等办公设备。继续将阳光工程工作列为县里考核乡(镇)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评先晋优主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3.1.3强化督导检查县阳光办不定期深入乡(镇)和各培训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召开调度会,部署阳光工程工作、调度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和县财政局共同跟踪检查培训实施情况,确保培训质量,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3.2成立专家评审组,科学认定培训基地

县阳光办牵头,成立了培训基地认定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标认定培训基地。认定中考虑以往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质量、培训实力、配合力度、投入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和农民满意程度等情况综合评定。通过招投标,共认定8家培训基地,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机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植保站、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总站、种子管理站、农科总站,分别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00人、100人、400人、680人、500人、200人、100人、1200人。通过辉南农网、电视台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3.3全面普查劳动力,摸清人力资源底数

县阳光办借助载体工程全面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紧密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调研活动”等载体的深入开展,将阳光工程列为调研活动内容之一,以走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交谈,召开乡(镇)干部座谈会、村民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和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等方式,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农民素质现状、农民收入情况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方案,有效节省了阳光工程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为完成全省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4广泛宣传,落实政策

县阳光办、各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宣传活动。一是在县电视台跟踪报道阳光工程工作,滚动播出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二是结合“科技之冬春活动”、“科普大集”等有效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登门招生宣传。各培训基地出动宣传车41台(次)、印发宣传资料8万份、拉过街横幅23幅、张贴宣传标语173张、教师460人次深入村屯、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宣传阳光工程惠农政策,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扩大了阳光工程影响力,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积极向省阳光办、新闻媒体报送信息稿件。目前,已报送信息稿件31个。

3.5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执行公示制度。县阳光办通过媒体向农民公布承担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贴标准等内容。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在开班仪式上,县阳光办人员出席第一堂课,现场核实学员身份,为学员发放学习用品,上好第一堂课。不定期抽查培训基地的办班情况,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确保培训学时、培训质量。

三是提升专业教师培训素质。为切实抓好培训工作,选送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课培训能力。县农广校、农科站和植保站2013年先后选送不同专业教师13人到农大和通化师院等科研院校深造学习,为完成好培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还聘请了知名度高、农民普遍认可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撰写了授课笔记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易于接受。实践操作课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采取专家与学员互动的方式,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得。县植保站在培训中,还印制了教学挂图、制作了教学道具,现场演示真假农药识别方法等。

五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除落实项目管理规定的各项制度外,还制定了教师、班主任、教学、信息报送、调研和回访反馈等工作制度,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准无故旷课,不准缩短培训课时,不准教师吃、拿、卡、要,确保了培训质量。

六是规范档案管理。按省阳光办制定的档案规范要求,县阳光办和各培训基地认真归档立卷,实现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做到表册齐全、制度示板上墙、图文并举、音像并茂、服务有跟踪、信息有反馈、资金有去向、检查有记录、督导有意见、培训有考评。

4.下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2023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条件下一篇:喜庆元宵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