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2024-08-07

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精选8篇)

1.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一

【魔鬼拓展训练营课程】

一、企业特种兵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引进大量的人才,因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那么哪些人才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当然是那些思维清醒敏捷、执行力强、富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组织无限忠诚的员工。他们就像企业的特种兵一样,给他们一个方向,他们就会回报你想要的结果,在他们的骨髓里,始终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把自己的追求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到万不得已,始终对自己的企业不抛弃、不放弃,保持绝对的忠诚度!

二、魔鬼训练营的培训手段:

魔鬼训练

三、企业特种兵魔鬼训练后的特质所在:

1、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应变能力强!

2、对组织、对团队、对企业保持高度甚至绝对的忠诚度!

3、富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4、富有高效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5、保持独立的指挥思维,在企业授权后任何事情都以结果为向导!

6、面对挫折和困难,始终保持绝对的自信心!

7、富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关键时刻能够看清是非缓重!

8、居安思危,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四、魔鬼训练营的培训思路:【通用版】

【第一天】:上午:开营仪式

目的:

1、领导对培训员工进行动员

2、团队建设、破冰训练

3、讲解魔鬼训练营的奖惩制度、培训制度

下午:军事训练(企业魔鬼版)

目的:

1、提高受训学员的执行力和团队精神

2、争强学员的纪律观念

3、让学员进入培训状态,为后期的魔鬼训练打下牢固基础

晚上:军歌嘹亮、拉歌比赛、总结分享

【第二天】:上午:意志力训练

备注:

1、意志力训练主要通过两个小时的军姿体现

2、在意志力训练的过程中,与员工心灵产生沟通和互动、启迪他们的心智

3、让他们明白在想放弃时,坚持对于成功的意义和目的

下午:拳术训练(魔鬼版)

目的:

1、争强自己的体魄、强壮自己的身体

2、提高自己的精气神,随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3、练就过人的胆识和遇险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晚上:危机意识训练

目的:

1、提高学员危机意识,包括企业的危机和自身的危机

2、给他们灌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念

【第三天】:上午:高空挑战

目的:

1、学习克服恐惧的能力和战胜恐惧的毅力

2、提高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孤注一掷的决心和勇气

下午:指挥能力训练

目的:提高对团队的指挥能力,培养个人的指挥素质

晚上:公众演说、分享总结

【第四天】:上午:沟通技巧及谈判思维

目的:

1、提高个人对陌生人的沟通能力

2、学习项目谈判的成功机率

3、提升公众演讲能力,克服公众演讲时的紧张技巧

备注:本课程为体验式课程,为达到培训效果,在拓展训练过程中请使用军事版本

下午:冲出亚马逊

目的:

1、培养团队的配合思维及团队精神

2、开发团队的潜能、激发团队的心智

3、培养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团队成员的自我心态调控能力

备注:

1、本课程为体验式课程,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为达到培训效果,请统一使用军事版本

2、教练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要把重点用在分享

晚上:团队辩论、分享总结

目的:

1、激发个人越挫越勇的斗志,练就敏捷的思维和清晰的表达能力

2、培养团队齐心协力的精神和超强的团队荣誉感

3、培养团队永不服输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心智

【第五天】:上午:五百米障碍

目的:

1、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协调性

2、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3、突破自己的极限、超越自己的潜能

备注:未了达到培训的效果,几个版本的课程同时开展 下午:逃生墙

目的:

1、培养团队的协调能力以及指挥员对团队的指挥能力

2、培养成员与成员之间的默契度

3、培养个人对团队的感恩能力

晚上:探索生命之旅、分享总结

目的:提升团队的感恩精神

【第六天】:全天:军事野营拉练

目的:

1、培养团队竞争精神

2、培养团队合作协调精神

3、考核团队综合素质,提高团队在户外的适应力

4、激发个人和团队的潜能

备注:拉练路程不得少于六十公里,在拉练过程中穿插军事科目,来检验团队的应变能力

晚上:篝火晚会、分享总结

【第七天】:全天:闭营仪式

目的:

1、魔鬼训练营的成果汇演

2、总结分享魔鬼训练营的学习收获

3、表彰优秀先进、鼓励落后队员

五、魔鬼训练营的培训模式:

问题查找→解决思路→制定方案→实施培训→检验效果→回顾总结

2.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二

如何改变这些现象, 使品德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助力, 从而促进课程改革?近几年, 我校倡导各学科开发微课程, 趁着这股东风, 笔者梳理了小学十二册的品德课程教材, 发现开发品德拓展型课程的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

一、基于成长主题, 开发绘本课程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 笔者梳理了成长主题的课文, 并创造性地整合各种资源, 把学生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因子编织成多彩的绘本课程。因为绘本资源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它可以促进儿童的体验和感悟, 激发其道德需要, 促使其展开道德思考, 进而实现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的结合。

(一) 依托单元主题, 巧借经典绘本

浙教版的品德单元主题, 主要是选取儿童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某一片段、典型事件或生活场景作为指导的重心, 来设计组织学习内容。以单元《我爱我家》为例, 此单元以“爱”为主线, 强调爱的具体化, 要求学生从细微处进行情感体验, 以行动表达爱, 其教学内容具有阶梯式上升的特点, 如图1所示。

基于《我爱我家》的单元主题, 结合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生成长途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我们借助绘本集儿童性、趣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特点, 开发了三个绘本课程来辅助本单元的教学, 详见表1。

看似简单的三个延伸绘本课程, 却融入了整合的理念。例如教学《我的爸爸妈妈》时, 笔者发现孩子对妈妈比较熟悉, 对爸爸似乎关注较少。于是, 进行《我的爸爸》绘本课程的开发, 如此为孩子铺设了一个感情的跑道, 让孩子的感情得到滋养、抒发, 也让课堂有了爱的生长。

(二) 链接生活主题, 改编绘本故事

梳理教材时, 笔者发现低年级段品德教材中对于成长主题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四季、家庭、班级、学习等设置的, 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在不同的单元, 这无疑给品德教学增加了难度。于是笔者运用绘本将这些分散的生活主题知识点进行了有效链接。

以“四季与生活”专题为例, 该专题涉及六篇课文, 以春节作为起点, 中间穿插了新年、春天、儿童节、中秋节、秋天, 前后跨度大, 内容多且杂。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 结合课文特点, 对绘本故事进行适当改编, 例如教学《我在班级中》时, 笔者围绕儿童节来展开, 但若笔者直接讲述它的由来,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收效是不大的。于是笔者借助学生非常喜欢的“阿呜国王”人物, 开发《阿呜国王的儿童节》绘本, 在“阿呜国王”的成长经历中融入了儿童节的由来, 以及他与小伙伴合作过节的点点滴滴, 通过延伸性拓展绘本的融入, 让品德教学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 给予学生生活的启迪与感悟。

(三) 围绕“大品德观”, 增设绘本课程

媒体不时报道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与我国学生长期缺乏心理成长辅导有关。因此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下, 开发绘本课程, 依托绘本本身所具有的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 能让学生达到审美体验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以“大品德观”主题教育开发的绘本课程 (详见表2) , 不仅可以提升儿童品格素养、改变气质, 而且可以调剂其性情, 让学生得到积极、乐观、进取、多元、前瞻的信息, 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丰盈、精神明亮的人。

此拓展绘本课程, 与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幼年时期、童年时期、成长时期紧紧贴在一起。

二、立足民风民俗, 开发地方课程

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了家乡的事物, 靠课堂上的讲述是无法让家乡永驻在学生心底的, 因此开发地方课程十分必要。

(一) 立足方言、节日, 开发民俗课程

结合教材, 根据地方特点, 基于平湖方言和传统节日中平湖的民俗, 笔者开发了一系列课时长短不一的民俗课程, 在品德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拓展型课程活动, 如表3所示。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会用方言与别人交流, 于是笔者将方言纳入了课程, 结合风俗习惯, 让学生读平湖儿歌, 不仅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而且还感受了平湖话语的亲切, 学生乐在其中。对于一些节日文化, 一旦用课程的形式来实施教学, 品德教学就会更具有序列性, 学生不仅了解了节日的特点, 而且也发现“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例如平湖人在小年夜喜欢做蒸糕、圆子, 而海盐人喜欢打年糕, 但寓意都是团团圆圆、年年高升。学生在演一演、说一说、试一试的课程感受中, 品味了家乡民俗风情, 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立足土本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

品德教材的五大主题之一“我们的家乡”, 在中高年级课本中有6个单元、12篇课文涉及了此主题。对于这个大话题, 如何借助拓展型课程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呢?立足本土资源, 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系列乡土特色课程是重要的途径。例如春游时, 学生对在乌镇看到的皮影戏念念不忘, 于是原本只能在乌镇旅游时才看到的皮影, 也成了课程的生长点。笔者开发了四课时的乌镇皮影戏, 教学进程为:影片再现, 了解进程———比较差异, 领略风采———收集资料, 分享皮影———动手编演, 触摸皮影。

又如在讲述嘉兴的特产时, 从平湖糟蛋、桐乡杭白菊讲到嘉兴粽子、嘉善黄酒等;讲述嘉兴的名人时, 从海盐三毛、海宁徐志摩讲到平湖李叔同等;讲述嘉兴的经济时, 从古到今, 从数据分析、典型人物的讲述到经济开发区的参观等, 在一个个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的拓展型课程实施中, 让学生触摸家乡、感受家乡, 为他们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三) 立足地方文化, 拓展实践课程

地域不同, 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如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平湖西瓜鼎鼎有名。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 因其瓜皮薄、肉脆、味甜, 而获得了御赐“江南第一瓜”之美称。在历史岁月的积淀下, 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平湖西瓜灯文化, 每年9月都会举行隆重的西瓜灯节。笔者学校作为市瓜灯文化传承基地, 开展了系列性的拓展实践课程。

例如到大印学农基地实地访瓜农, 了解西瓜生长历程, 现场体验摘瓜之乐;购买西瓜, 课程活动上开个尝瓜会, 边尝边聊, 体验“江南第一瓜”美名之由来;为平湖西瓜写广告语并制作展板;根据西瓜文化排练小剧, 在儿童节上展演;组织学生在版画课程班上学习刻西瓜灯;趁着瓜灯节, 鼓励学生走进南村书堆、南河头挂满瓜灯的长廊、老街上, 猜猜灯谜, 赏赏瓜灯……系列性的实践活动, 成为了一个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

另外, 立足地方文化, 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笔者学校开辟校外实践基地, 例如李叔同纪念馆、东湖景区等。沿着东湖景区一路行走, 可看到各色雕塑, 这些都是平湖各个领域的名人或是有纪念意义的典型事件的塑像, 让学生在走走、看看、访访、查查、想想、动动等系列性的实践性课程活动中, 触摸平湖传统文化的脉搏, 从小课堂走向地方大课堂, 为学生搭建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基于家长潜能, 开发特色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按照“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的。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大, 教室这个空间已经很难完成繁多的学习任务了, 而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落实这些课程目标时, 笔者主要着力开发好社区和家长等课程资源, 基于家长潜能, 开发一些特色拓展课程。

(一) 家长义工申报, 拓展人力资源

笔者学校是一所城镇百年老校, 有着丰富的家长资源, 2000多位孩子的背后是几千位不同岗位的家长。于是, 笔者学校开展了家长义工的申报, 将有特长并愿意来校担任义工的家长信息进行整理, 建立家长资源库, 结合课程需要, 用好这些人力资源。

课程义工申报表的下发, 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全校有267位家长表示愿意成为课程班的义工。家长义工的加入, 拓展了课程开发的人力资源, 更为特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 挖掘家长潜能, 丰富课程内容

根据家长义工的特长, 笔者开发了一些特色课程, 并让家长义工在一些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担当客串教师。例如, 在开展“平湖交通”课程活动时, 在交警家长的帮助下, 让学生在现场“当一回小交警”;在开展“小鬼当家”活动时, 请在商场工作的家长给予现场指导, 使学生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 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充分挖掘家长的潜能, 让课程活动更为多彩, 给予孩子更多活动的成长空间。

(三) 整合家长资源, 保障课程实施

笔者还依据教学内容, 整合家长的各类资源, 以此来保障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

笔者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 校内有2000多平方米的菜园, 分给各班开辟种植果瓜蔬菜, 收获后将蔬果卖给学校食堂, 所得费用捐给大队部的奖品超市。对于这样的举措, 学生兴奋不已, 但是又愁于对播种种植方法一窍不通。于是, 学校聘请家长担任课程活动的辅导员, 从播种、除草、施肥、收获等环节一一进行实地传授。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 而且更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 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同时, 学校也借力于热心的家长, 协助教师领孩子外出参加课程实践活动, 比如“外出观星”“调查平湖水质”“访谈平湖名人”等活动, 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两年来, 学校基于品德教学主题、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着眼于当地特色, 结合学生需求, 结合时代特色, 开发出了系列主题的课程内容, 在发掘、搜集、认识、整理、改造、加工、储存、提取等开发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 培育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同时也消除了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 提升了他们的开发能力。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立足地方实际, 努力开发绘本课程、地方课程、特色课程等拓展型课程。

3.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初探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拓展 全人教育

一、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概念的界定

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针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特点,设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增加或整合同类或高一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英语文化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和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

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指向是“全人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这门课程以英语为载体,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全面素养。因此,我们要打掉学科间的壁垒,打通学科间的关联,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学生在习得英语的同时,了解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二、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这门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辅助。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直接影响实践活动过程及其成果。

2.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基础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拓展的教学内容要地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能使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到位,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3.情境贴近真实生活。这门课程创设的语言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的语言材料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容易理解。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趣味性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必定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游戏、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趣味性。

三、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

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课程,而非一个活动。因此,对这门课程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与其他课程是一致的,也应该从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入手。

1.实践活动课目标——由单一向多维目标拓展。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的指向是“全人的教育”。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应提高其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不能只单单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考虑学生能力的拓展及课外知识的扩充。

2.实践活动课内容——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活动内容。众所周知,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开发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可以从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句型、单词等不同角度,确定活动内容。而且,内容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启下是指学生今后即将学习的语言点,为之后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3.实践活动课实施。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案例中,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随机抽取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2)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节。组织内容丰富的英语文化节,使学生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鉴于英语文化节的特点,可以采用长时段课程进行,不必限制在40分钟之内。如我校举办了“世界文化周”、“英美国家节日课程周”等,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及英美国家的重要节日有了深入的了解,拓宽视野。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通过小学英语拓展实践活动课学习,从课程标准出发,基于现有英语教材,以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并考虑教材各册之间的知识联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文化背景、德育教育多方面入手,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全面素养。最终,指向的是“全人教育”——培养一个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2]高旭.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徐英.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强英语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1).

4.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四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事实美育的主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但是,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看到我国音乐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正视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较少留有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多沿用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比较淡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未能普遍形成。

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的实施,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一、新课程改革后与改革前有何不同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标准”表述得很简明。这就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的艺术课程在理念和目标方面上有许多新的特点:

1、突出课程的人文性,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2、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

3、聚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那么新课程改革后与改革前有何不同呢?我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新的教学观

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充分发展,给他们想象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改变过去教师领导一切的方式,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要有互动。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及时和学生沟通,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二)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引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三)新的学生观

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应让他们自由的发展,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

(四)教材的创新与变革

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都有了创新。新教材更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还注意到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另外,新教材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热爱事业,有爱心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整体观,用真挚的情感去爱每个儿童,使他们能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得比原来灵巧聪慧。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教师必须善于表达自己的思维,具有高超的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的表达技能与艺术。

(二)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

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自身修养上,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要严谨治学,恪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在工作上,教师要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讲授。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教师不能适应改革的环境和随之带来的工作压力,造成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到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使自己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四)要有新的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生活,也将改变着教师的生活。每一位教师都学要重新学习,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自我,超越教材、超越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五)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有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舞蹈等不同门类艺术的综合,有对艺术知识、创作能力、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不同学习内容的综合,还有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由此可见,要胜任这样的课程,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后音乐教材的变化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成分,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外,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教师要寻找、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和资料。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

(六)学会加强合作

新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旧的工作方式,教师要善于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驾驶集体指挥的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分割,迈出封闭、保守、狭隘的误区,学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往与合作,进行知识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才能来教育学生。例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成立兴趣小组,但由于一个课题设计到的知识面广泛、复杂,单靠一科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多学科老师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完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更应该学会与其他各学科老师之间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上一节精彩的音乐课。

(七)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新课程的教材其实是一个复合体。无论哪一门学科,哪一本教材,老师都会感到其内容十分丰富,高度体现了学科的意义与综合。教师必须对整个教材的教学乃至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细致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计划,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音乐课程《金色的秋天》、《过新年》、《运动的旋律》、《黄河的故事》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在听、唱、舞、绘画、演中感受音乐的艺术和熏陶。新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需要教师去组织开发利用。教师应该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和制作可利用的自然、社会资源。

(八)良好的专业素养

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我认为:首先,要有优异的音乐感;其次,要有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最后,还要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素养才能够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这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有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够的。

另外,据一先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和民众心中的好老师的素质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多接触,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教法生动有趣、易领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重品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有责任感,有耐心,有组织能力,知识广博。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科研能力

过去,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联系,语言、板书等。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保持和发扬。为了适应新课程,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具备新的教学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理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1、具备一定的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过去教师有统一的教材、教参,教师过分的依赖影响了其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没有了这些许多方面的规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更大了,弹性变大,为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运用适合实际、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再不是讲授由别人编写而不能变动的课本,而是不仅会教“自己的书”,还能参与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书来。

3、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提供给老师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有趣、新颖、独特、生动,每一部分内容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性课程的教师学要不断更新,加强对新知识、新领域和新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适应能力。同时要能够指导掌握学生学习的反复法,只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音乐教学能力 1、教案设计能力

教师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表现为对学生初始才能即学情的预测能力,还表现为指定最佳教学措施的能力。2课堂应变能力

课堂应变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应,是教学艺术风采的展示。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此。这种实施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节气愤,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首先,通过调控,使教学过程节奏起伏有效,内容节奏轻重有变,思维节奏张弛有度,教学过程充满情趣,高潮迭起,跃动灵气。再者,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等情况时也需进行自我调控,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学生,适应教学情景。

②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充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多变的学习行为满怀爱心地做出及时处理,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帮助他们学得更好;尽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有的反馈,帮助学生检查反思自我,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学生智力活动中的一些古怪提等),教师也必须立即惊醒调控,使其行为转向几顶方向。这就是教学的机智,可以面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生命特征和个性差异一触即发,随机应变。

③对教案的调整能力。教案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要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割据课堂变化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失去许多稍纵即逝的极好的教学机会。

3、反思总结能力

5.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五

(1) 3D打印基础知识

课程开始首先播放一段关于神笔马良的视频引出3D打印技术。随后简单介绍3D打印的`理论知识, 然后介绍3D打印的简单应用, 最后介绍得到三维模型的方法。

(2) 简单三维建模软件

利用遨为IME3D教育软件中的3D魔术师模块进行三维建模。3D魔术师模块通过参数化积木堆积、2D草图绘制、布尔运算、拖拽变形等简单操作能完成3D模型构建。

(3) 桌面级3D打印机使用

课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操作3D打印机, 将自己设计好的三维模型打印出来。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 又能让学生得到成就感, 激发其学习兴趣。

3总结

在素质教育阶段开展3D打印技术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当前的最新动态,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 , 3:9-13.

[2]李彬, 顾海, 张捷, 等.应用型本科开设《3D打印技术理论与实践》公选课的探讨—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 , 19:57.

[3]丁焱.中小学开设3D打印课程的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14:84-85.

[4]高勇, 姜盼, 赵莹莹, 等.中小学3D打印课程的“根”与“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 6:13-16.

[5]姚毅锋, 吴道吉.3D打印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广东科技, 2016, 25 (14) :75-76.

6.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六

北京现代人素质训练学校烟台分校作为体验式培训这一行业的先驱和拓展者,是最早将国外体验式培训方式——拓展训练,引入中国大陆的专业培训机构之一,在业内有着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

这种体验式培训,是通过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引导下,在团队中交流,分享个人的体验,提升认识、修正行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提升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个人挑战与团队支持的相互结合,强调沟通技巧,要求整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团队成员在培训中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面对极其艰巨的挑战,这就是通过现代人素质拓展训练建立更强凝聚力的团队的关键所在。在培训时,参训者将处在陌生的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面临不超越自我就难于完成任务的挑战。现代人素质拓展训练能将体验中的震憾、震撼中的感悟更深地渗透到新的组织行为中来。课程标准流程

现代人拓展训练采用“场景模拟——挑战体验——回顾分享——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模式、改变行为方式”的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标准流程,重点包括——

热身准备:也称破冰运动,通过课程介绍和一系列热身项目来营造学习氛围,推动教学双方的沟通了解、激发学员的参予热情、建立高效的学习团队、引导参训者以开放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进入角色。

个人挑战项目:依“低体能要求、高心理挑战”原则设置的个人项目,让参训者在极具挑战性的陌生环境里、置身高度感受危险的模拟场景中探索自我、迎接挑战,发挥潜能。

团队挑战项目:依“复杂性、艰巨性、愉悦性”原则设计的团队项目,注重提升集体应对挑战的能力,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力量的相互融合,强调沟通与协作。培养参训者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打造具有共团愿景、高度信任、互相理解、的充满激情的高效团队。

回顾总结:引导参训者将精彩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转换为积极的心态和实际的行动,通过对每一个科目的回顾、对每一个心得的分享,在几乎不知不觉中完成从培训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转换,实现整体的培训目标。现代人素质拓展训练核心课程——训练项目的最优化配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团队建设拓展训练课程

中高层领导拓展训练课程

管理创新拓展训练课程

企业文化融入拓展训练课程

现代人素质拓展训练特别课程--根据需要特别设计,量身定制,有很强的针对性。

新员工融入拓展训练课程

营销团队激励拓展训练课程

客户维护拓展训练课程

公务员能力提升拓展训练营

完美家庭拓展训练课程

置业房产顾问拓展训练课程

青少年拓展训练营

现代人素质拓展训练二套课程—野外拓展训练充分利用奇、秀、峻、险的自然环境,从情感上,体能上、智慧和社交上对学员提出挑战。实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宗旨。

我们的客户有: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汉高乐泰、烟台东方不锈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烟台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烟台啤酒、烟台国际机场、烟台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威海双丰电子、威海芙丽亚美发有限公司、威海海都食品、威海港华燃气、威海佳成房地产、济南工商银行、济南东兴集团、临清市人民医院、鲁银药业、烟台供电公司、寿光供电公司等

7.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七

1 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音乐教师应具备素质有那些呢?

1.1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应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在当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走进中小学课堂,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象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将音乐欣赏教学素材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 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音乐课件, 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对音乐欣赏的认识。在乐理、视唱等课程中, 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制作音乐软件制作视唱曲谱例与M ID I电脑音乐的视唱练习曲, 在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很方便地领着学生视唱, 还可以通过音乐软件改变音调、速度和音色适应教学, 增加一些新奇因素, 来提高中小学生视唱学习的兴趣。使用电脑音乐软件参与的多媒体音乐教学, 可以使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 让枯燥教学变为兴趣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使音乐从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单一听觉平面中走出来, 变单一式教学为立体的启发式教学。

1.2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基础, 切实把好质量关, 才能使音乐教师素质达到高水准, 使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作。

2 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心不是传授某种音乐表演技能, 更不是简单的作为唱歌课, 而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 将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和音乐的内容、形式传授给学生, 使他们真正热爱音乐, 理解音乐。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基本理论是音乐技能的基础, 弹琴、唱歌、跳舞、编创等音乐技能也都是以基本理论为基石,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能的先导。作为音乐教师关键在于如何教会学生, 在传授音乐文化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基本理论, 如果没有过硬的音乐基本理论, 教师的教学就会困难重重, 教学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是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2.1 音乐教师必备的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到学唱歌的开始, 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 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通过美好的歌声把歌曲的感情传达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歌唱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歌曲的能力, 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有效的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2.2 音乐教师的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这其中, 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 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 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等要求, 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 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为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此外, 还应掌握其他一些乐器 (如手风琴、电子琴以及常用的民族乐器等) 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 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2.3 音乐教师要具备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活动组织能力的构成, 既然作为课程形态的音乐活动课程是原来音乐课外活动的一种超越和提升, 那么毋庸置疑, 它自然也对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 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能组织好音乐活动课程, 即教师组织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呢?

以下六个方面是音乐教师组织活动课程的必备条件:全面、综合的专业修养, 包括对音乐活动中各种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对音乐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的构思;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组织活动;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活动的管理和评价;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创造性地研究解决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当然, 这六个要素是否能成为衡量一位音乐教师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的主要指标等问题还有待音乐教育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3.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克服忽视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 从培养人才的理念出发, 去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教师不断开拓新的科研和教学领域, 打破现行教师的管理体制, 努力使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2 提高教师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 因为音乐教育本质上是实践性的的教学活动, 注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音乐教学活动, 这不仅限于日常中的唱歌、跳舞等, 还应包括课堂与课外的音乐活动, 不仅要健全制度, 更要加强教学观摩, 加强教学评价, 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另一方面是音乐教育科研, 这在目前是个薄弱环节, 要建立音乐教育研究机构, 开展多种形式, 不同规模的专题性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不仅研究音乐教育教学自身, 还拓宽研究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作用。让音乐教师参与到这些研究之中, 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去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

3.3 加强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

加强中小学的继续教育, 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在职进修, 这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渠道, 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除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外, 还应有课外活动的组织训练等, 具体培训的步骤, 建议先抓新教师的在职培训, 因为这些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业务素质, 以往在这方面, 做得是相当不够的, 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加强在职进修, 首先要广开进修渠道, 要有脱产进修, 但更多更重要的是不脱产进修, 如寒暑假短期培训、远距离教育电视培训等等。

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事业心, 热爱教育工作。因各地的继续教育是发展不平衡的, 所以需要教师能够进行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以起到推进的作用, 使音乐教育不落后于其他学科,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 对今后的的音乐师资培养和学历达标有启示和充实的作用。

因此, 广大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争取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和生动的生活形式, 以丰富社会生活的积累。同时, 要不断汲取、不断超越自我, 勇于创新与创造, 锲而不舍地追求新知,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科学施教, 开阔视野,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逐步完善自我, 提高素质, 为适应21世纪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朱霞.教师素质与审美教育[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 (10) :5-6.

[2]郭声建.艺术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239.

[3]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8.

[4]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9.

8.北京小学素质拓展课程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个性培养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强化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像树枝一样发散式生长,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

一、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策略之一 ——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1.习题的妙用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习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优质的数学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例如,教材中的习题:有一块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它的容积是多少?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个无盖的盒子进行探究和再创造。创设一个研究课题:“怎样能使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容积最大?”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将习题的进行巧妙改编,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顺势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2.深度挖掘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数学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教材中隐藏着好多空洞留白,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将其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奥秘,找到教材中的“新大陆”。

例如,在教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之后,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方格图上的数学”,在数对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区分,有效地拓展学习空间,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妙用学生的灵感

学生活泼的天性,活跃的思维,往往使他们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观点。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应当抓住来自学生有用的信息,智慧地再创造,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一个边长为15厘米,宽为9厘米长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长方形铁皮竖着切成三份,再进行焊接,便成为一个边长为27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也可以围成圆柱体。这样,不仅开发了自己的智能,也启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课堂上一闪即过的数学灵感,数学教师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及时发现。

4.善用辅助材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给学生开发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更上一层楼。比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课例《有趣的骰子》《硬币的转动圈数》等,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境界“寓教于乐”。

二、拓展性課程开发策略之二——开展数学活动,注重个性培养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研究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中进行筛选,将问题进行转化,提炼成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参与到活动当中。

例如,在教学《你寄过贺卡吗》后,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提出《意义非凡的草稿纸研究》;教学完《数学编码》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编码在邮政编码中的应用研究》等,有效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

生活是数学的取材宝库,生活中处处弥散着数学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妈妈手机运营商及套餐的选取和优化》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信息,真正做到“取之生活、用之于生活”。

学校领导以及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各年级和各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尽情畅游,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

比如,可以在校园中开展数学节活动。专题讲座、名题欣赏的开展,可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知数学、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当竭尽全力,认真拜读新版教材,挖掘其中的“宝藏”,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加仓.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2]郑美宏.基于地域文化优势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以石梁小学“梁精灵”课程开发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6).

上一篇:秋季政史地教研组期末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小结下一篇:BEC大作文商务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