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2024-06-23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共19篇)

1.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一

第二章 田 径教案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情景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和爱好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有很大的兴趣;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

2、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投掷课,一是嫌器械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品质呢?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实心球的各种投法、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并采用“小群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3、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互动合作,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重点难点

1、重点: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2、难点:瞬间的爆发用力、快速挥臂向前掷球。

教学过程4.1 【导入】七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1、准备部分:利用中考的素质类5个项目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通过绕场慢跑、徒手操、双人球操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同时使学生身体主要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也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学生经过单人徒手、双人徒手练习后,反复练习诱导练习,使学生初步体会自下而上全身全身协调用力掷球感觉,为学生练习持球练习提供有力条件;通过清晰、简洁动作要领口诀,使学生对完整动作及如何用力有了初步概念和感觉,为尽快进入动作的泛化阶段提供条件;通过小组探究最佳出手角度、使用限制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作技术要领的良好习惯,更好的引导了投掷动作从泛化阶段向动作巩固阶段有效过渡;按水平分层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展现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感受练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结束部分:利用传球接力游戏,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紧张度,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在愉悦的背景音乐下跟随老师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课。

4.2 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第二章 田 径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二章 田 径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导入】七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1、准备部分:利用中考的素质类5个项目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通过绕场慢跑、徒手操、双人球操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同时使学生身体主要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也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学生经过单人徒手、双人徒手练习后,反复练习诱导练习,使学生初步体会自下而上全身全身协调用力掷球感觉,为学生练习持球练习提供有力条件;通过清晰、简洁动作要领口诀,使学生对完整动作及如何用力有了初步概念和感觉,为尽快进入动作的泛化阶段提供条件;通过小组探究最佳出手角度、使用限制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作技术要领的良好习惯,更好的引导了投掷动作从泛化阶段向动作巩固阶段有效过渡;按水平分层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展现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感受练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结束部分:利用传球接力游戏,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紧张度,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在愉悦的背景音乐下跟随老师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课。

2.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二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为依据,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重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结合蹲踞式起跑的教学特点, 把握“学会”、“会学”、“会用”的三个层次, 进行了本课的设计。

二、教材分析

快速跑的特点是速度快、时间短。它是一项强度极高的运动, 对学生身体的负荷强度要求高。通过快速跑教学, 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 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快速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等四个阶段组成。蹲踞式起跑是快速跑的技术中的起始环节, 对于初学者来说较易掌握。当前蹲踞式起跑已成为现代短跑中一个主要的起跑技术。本课为快速跑单元计划第1课时, 通过该项技术学习, 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部分。

三、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702班, 共有40人, 其中男女生各占一半。主要由本地农村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组成。该班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喜欢模仿, 学习积极性高, 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但兴趣易转移, 也乐于参加短跑比赛。由于学生来自差别较大的家庭, 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社会与学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团队中的这种差异性存在在某个层面上构成了新的学习资源, 利用这个学习环境, 施以一定的约束, 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正是本堂课努力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 由有趣到乐趣, 由乐趣到志趣, 充分发掘学生兴趣所在, 创设不同于传统的活动方式,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 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图

3.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作文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农村七年级学生 作文教学 三步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与坏,就体现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因此,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农村初中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为班额过小,教师没有很好的办法实施作文教学,不能很好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反思。每次作文,基本都是教师布置,学生抄写作文选,靠记忆原文应付作文,我在批阅小升初的语文试卷,特别是作文,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胡乱拼凑,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不是出自己手,千篇一律。升入初中后,他们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对语文学习兴趣减退,知识层次脱节,学习行为紊乱,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笔者对这些现状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认为教师可以从激发兴趣、做好知识点和教法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入手,使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

开学以来,我所教那班级已经写过两次作文,从作文质量来看,并不理想。我执教的这个班,共有51人,大部分作文基础很差,只有四五个学生基础较好。这些学生平时写作文字数总在一二百字左右,所写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逐步探究出一条适合于学生,并逐步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路子。

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七年级学生,以记叙文为主。首先,教师适时布置作文,说明具体的写作要求。学生依据写作要求和教师的提示开始构思、揣摩、搜集、整合素材,以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去认真写作。教师就学生的原始作文,进行全方位地批阅,既要指出学生小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用好了一个词语也罢,及时给予指导性的鼓励,又要点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哪怕是一处标点符号的应用,让学生心中全方位明白自己本次的作文的得与失。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作文集中、全方位点评,点评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和反思的过程。

完成第一步骤后,教师就同样的题目、同样的写作要求,允许学生从作文书、网络、媒体等不同途径,抄写一篇同样的作文,要求学生在文后要罗列出这篇习作的结构图,按照结构图看看这些优秀的小作者在写作同类作文时是如何构思中心、如何布局谋篇、如何组织材料,在表现人物方面运用了那些手法,在结构上应用了哪些主要手法等。对于学生抄写的这次作文,教师每次选择一至两篇进行精心点评、指导,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习作之所以优秀的原因,是因为故事感人、是因为中心突出、是因为用词华丽、是因为结构严谨……从中寻找值得借鉴的的地方,使学生心中拿自己的习作与这些优秀作文比较,吸其精华,提升自我。

就这个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原始作文和抄写的相结合,重新审视、构思、立意、谋篇,再精心写一篇相同题目的习作,我们叫它“三结合”作文。教师在这次批阅中,只说优点,不谈不足,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明白了之前自己写作中的许多不足,借鉴了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习作,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在今后的习作训练中就有兴趣去写,就有兴趣去看、去阅读、去总结、去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只要试图去写,努力写好,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叶圣陶说过: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教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教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根据这个计划和方案,我就将七年级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虽然学生有个体差异,但我对每位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有不同的标准。原本写作水平好一点的学生,要求高一点,反之,要求低一点,总体目标是让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要求学生利用闲暇、假期,多阅读课外作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记忆精美句段,留为己用。

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两本作业本,分甲、乙本,甲本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叫“原创作业”,乙本是学生抄写的作文,叫“借鉴作业”,一方面这样做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励学生试图达到或超越乙本水平,另一方面,这两本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笔记,学生随时可查阅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查阅乙本作文的借鉴之处,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为以后作文打下了一定的素材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创作业”+“借鉴作业”=高质量作文。

对这一班学生,我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作文水平差,大多数学生习作都是漫无中心,记流水账,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迹潦草,不用标点,教师无法批阅。还有的就是一直抄写别人的作文,自己毫无兴趣,完全是应付。在小升初的统考中,语文平均是60.8分,作文成绩平均只有16分。

经过这一学期的训练,我运用“三步走”写作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原本作文错别字满篇的学生,作业本上的“×”少了;原本语句不通的学生,说话有条理了;原本语无伦次的学生,说话有了大致的中心;原本提起笔来无话可说的学生,现在可以写300--400字的作文了……在学校组织的庆祝教师节征文比赛中,本班学生两位学生分获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期中考试中,本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作文成绩平均达到38分(满分60分)。

经过研究和比较发现,“三步走”的作文教学效果明显,有提高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农村小学阶段习作水平差、平时素材积累少、缺乏想象力、不能布局谋篇的现象,能有很好的改观,并且能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走向写作正规化、优秀化。

4.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情感阅读文本,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的:品味诗歌的优美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强烈的母子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要点:欣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带着感情读诗。

困难: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细心而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也是中外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花>描写了一个调皮的孩子在金花的帮助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荷叶妈妈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置:甜瓜、水果等与茎或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邯郸(h/d):莲花。

帕伊哈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Q)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荷花盛开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展馆:1描述高耸;2花木造型优美,带有“丁亭”。

闭塞:闭塞,闭塞。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作家,诗歌名作<方兴><泉水>等..给小读者的散文集。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心、自然三个方面。它以倡导爱的哲学而闻名,母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体,其篇幅一般较短,具有诗歌的意境和散文表现。

外表是散文,本质是诗歌。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听、读后,要求学生总结大意)

这篇散文用风景来书写人,以情送人,以花为人,引起对母爱、母女感情的自然赞颂。写荷花就是写“我”,写荷叶就是写妈妈,实现“我”就是风雨的荷花,而妈妈就是经得起风雨的荷叶。是的,即使是荷叶有意识地保护了莲花,更不用说母亲们对他们的孩子们都有了很好的照顾。当我们遇到风雨时,纯洁的母爱总是悄然而来,给我们安慰和力量;无私的母爱永远保护着我们,陪伴着我们一生。

2 、理清结构层次

这篇文章从他院子里的莲花开始,集中在雨中的莲花上,并写到雨打红莲和他院子里的荷叶保护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遮住了荷花,抚摸着自己,于是联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爱孩子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保护孩子成长的感情。

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唤起对家庭过去事件的回忆?

用触摸现场的方法唤起对家庭事件的记忆。父亲的朋友花了9年前在自家院子里发光的莲花去看红莲,介绍了大自然。

六、探究品读

一。为什么作者要从他院子里的莲花开始?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到九年前我的祖父和我对莲花的欣赏?

2、文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什么?红莲呢?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

3.作者在文本中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最后,“我心中的雨要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空旷天空中的影子?”作用是什么?

4.在该段末尾,“妈妈!”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我心里的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天空下的影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个。花园里有许多莲花。他们中只有两人被选中写作。作者在这里采用的表达手法是什么?这条路的作用是什么?

6岁。”雨滴不停地跳动,只在勇敢仁慈的荷叶上,采集一些流动的水珠。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看到一大荷叶旁边的红莲,慢慢地侧身,是被上面的红莲深深地感动了,因为什么?

分组讨论,展示,老师明确:

一。为什么作者要从他院子里的莲花开始?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到九年前我的祖父和我对莲花的欣赏?

(1)雨打红莲,荷叶保护自己院子里的莲花,使莲花触到了自己,所以有了联想。“我”是雨下的莲花,母亲保护莲花不受风雨的侵袭。荷花是写“我”,荷叶是写母亲。它充满了爱。它自然地与母亲的关怀和爱联系在一起,温暖而感人。所以借此情景表达自己对母亲保护孩子成长的感受..

(2)红莲是本文的重点。课文以你院子里的荷花开头,重点描写雨中的荷花..

(3)在写《雨打红莲》和《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是在九年前和祖父一起写了《荷花鉴赏记》,做了一个平淡的床上用品,把这些花放在人们的背景下让人知道。《花里年乡》和《桑提莲》的开篇,展示了吉祥的符号,把花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人们下面的花卉隐喻埋下伏笔。

2、文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什么?红莲呢?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

3.作者在文本中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最后,“我心中的雨要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空旷天空中的影子?”作用是什么?

在文本中,作者的情绪从“无聊”到“不适”,从“不适”到“不安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对花儿命运的关注。

5.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

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师: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

二、禅让的传说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治水的传说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

(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

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6.初中七年级下册《实数》教案优质 篇六

1.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按要求进行近似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实数?实数怎么分类?

2.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在实数范围内还适应吗?

3.做一做

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交流上面问题的做法

(1)估计同学们会有两种做法:

用计算器分别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计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得:

如果没有两种做法,也要想办法引出这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请同学们把第一种做法修改一下:将的近似值分别取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两种做法的答案就一样了。

从这个例子看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如果要求答案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那么参与运算的每一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多一位,即取到第二位,最后结果才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面运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数1.73的三个有效数字。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呢?

先思考: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吗?

从第一个不是零点数字起到最后一个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考考你:1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____

3 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怎样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那么参与运算的最大数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其余的数取到与最大数最低位相对应的那一位止。

例1 计算: 27.65+0.02856+-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提醒:最后一位数字为0,不能省略。

(2)在进行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每一个数应多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2 在上面做一做问题中 ,如果分别以正方形ABCD、EFGH的边长作为宽与长,做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考考你: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1),(2)

2.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 (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1)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上面问题中27倍改为:8倍,其他不变

例4 已知求a+b的值。

例5 设a、b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7.浅谈七年级新生班会教育 篇七

一、加强学生纪律教育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 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很重要。纪律是保证集体行动一致的准则,是人们执行命令的保证。没有纪律就会各行其是,达不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七年级新生各种观念比较淡薄, 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初步的纪律观念,养成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懂得纪律的重要作用,克服散漫、任性、不顾他人、扰乱集体活动等缺点。为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对他们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约束他们,并给他们创造一定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但是,要防止把学生“管死”,这样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及创造性,使他们的精神受到压抑。

二、培养学生自觉性

七年级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对待学习任务不明确。在小学时,大都是在老师的包办代替下学习,这使他们形成依赖性和两面性,把班主任看做“监工”,学生是被“看管”的对象。班主任工作中,要变“看管型”为“自觉型”,详细制定班级各项奖惩制度,建立干部轮流值周制度,自习、课间操都由学生干部负责。学生从早晨到校到晚上离校, 各项活动都实行自我管理,教师随时过问,当好参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三、加强学生行为教育

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作为第二站口,对学生的一生尤为重要。班主任责任重大,要让学生出口成章,不要学生出口成脏。在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对孩子行为有很大影响。心的纯净,是中国文化倡导的起码的做人境界。利用这一时机,应及时进行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跨入中学的第一天就感到有章可循。从言行举止到文明礼貌,从思想进步到全面发展,从团结同学到关心集体 ,从刻苦学 习到遵守 纪律 ,通过多种 形式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良好集体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有适当的惩戒教育

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学校,有各自特点,比较难管理。比如,有时班级环境卫生和教室卫生打扫不干净;在教室里随地扔垃圾;可以适当惩罚他们扫地一天。还有的作业不能按时交上来,抄袭作业等,可以让他们把前两天的作业再做一次。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适当提醒。我们不可滥用惩罚,惩罚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对于受了惩罚的学生,要热情帮助,千万不要歧视,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以教师真诚的爱和集体的温暖感化他们。

五、找准地方与学生谈心教育

七年级学生来自各个地方,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及方式、语言表达、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都有很大差异。如何使他们尽快消除这些差异,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新的生活是每一个班主任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谈心,看问题出在什么方面。谈心过后:有的同学有了明显进步;有的还是老样子。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与学生谈心后,学生愿意听讲了,学习有了进步;可有的老师苦口婆心,无论说什么,对学生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何同样的谈心,效果不一样呢? 我认为老师要找准地方与学生谈心,才能真正发挥谈心的功效。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一位同学上课时总低着头,闷闷不乐,好像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了一个纸条,我在纸条上面写道:下午放学后,到我办公室,帮老师合计试卷分数。这位同学下午放学后来到我的办公室,办公室没有其他老师,只有我们俩,我改试题,她在合计分数。我们在轻松的环境里谈心,学生向我倾诉不愉快的事情。通过这次交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信心增强。找准地方与学生谈心,必然能使学生在老师的爱心感召下,暴露疑问,激发兴趣,燃起热情消除心理障碍,发展自我,从而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8.谈谈初中七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工作 篇八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新生;爱心;交流;方法;途径

不知不觉,带了4届的初中毕业生了,坐下来细细回想班主任工作,觉得做的事情很多,似乎又很碎,谈不上什么成就。细细端详所做的每一项,总觉得还是初中七年级新生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现在很想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和做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新生,看到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所而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1、安抚学生的心。生活情感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刚到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更重要是刚刚离开父母,初一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孤独感,做为班主任,先安抚学生的心,解决学生生活问题,更让学生体会到,到了学校就如回到家,班主任就是父母,新同学就是兄弟姐妹,让学生知道从开学的第一天起,班级就是我家,家能保护自己,以后就要为这个家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开始就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1

2、充满爱心,以爱心育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谈不到教育。首先,班主任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直接的就是要热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的爱,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不图任何回报,没有任何功利因素掺杂。发自内心,发自骨子里的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他们得到鼓励、得到尊重、得到信任、得到进步,从而取得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然,做教师最基本的也应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人去善待,去包容、宽容与欣赏每一个学生。

3、具有亲和力。班主任必须有亲和力,象高老师那样,能与学生打出一片,痛苦时一起分担,快乐时一起分享,困难一起解决,挫折一起面对。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比较复杂、成熟、多变,如果你能做一个有亲和力的班主任,他们就会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服口服。我想,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与人相处是和谐的,遇到困难挫折是坚强的。襟怀坦白、心胸开阔、思想解放、淡泊名利、追求进取、乐观豁达。只有自己充满了阳光心理,才能具有亲和力。

4、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那么,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就极为重要了。人格魅力主要是靠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说出来的。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精心设计教案,随时指导学法,耐心、经常的辅导的精神去让学生感受到。也是靠教师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生活、交往的方式感染学生。这些不用教师自己表白,班主任本身良好的行为就胜过千言万语。

三、优化班级系统

在班级里,班主任完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班级“小气候”,优化班级系统。

1、拓展大视野,确立大目标。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开扩视野,经常结合一些社会知识,让学生有了中华意识到全球意识上定位人生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未来都有大目标,并从小都能向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2、养成大气度。班主任经常让学生举办“对现在,对未来的设想”主题班会让学生能从小养成一个胸怀家庭、胸怀社会的心理,有一种外向性、独立性、变化性、适应性的社会态度。

3、大文化,提升新人格。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刊。勇于开拓,着眼于大文化、大问题,多让学生学习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论文,这样学生的思维洞开,目光也高远,使命感、责任感也强化了。

四、加强班级管理

初一学生处于转型时期,塑造性强,严格的管理能够使他们走上良好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本学期,我采用先严后松的管理方式,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适应现有的学习生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由被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刚开学就制定了班规,开学的第一节,就要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宣读和学习

2、明确班规,更重要是强调,上课不可以说小话,特别是自习课要时刻保持安静,提出:嘈杂的环境,天才都会变成傻子,安静地环境,傻子都会变成天才。违反了班规,受惩罚!

3、宿舍管理,经验之谈,学生睡不要觉,引发很多不良现象,精力不够上课说话,成绩跟不上,就厌学,继而就逃学,一系列难题就接踵而来了。所以,抓好宿舍管理最重要。每天都由舍长安排三管同学,管纪律,管值日,管关龙头,关门,而且还分为上下架床,。如果休息时候有人说话了,找管纪律的同学,管纪律的同学先找最先说话的那一个同学,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职,就当天管纪律的同学负全部的责任!

4、每个学期都有个人量化分,总分100分,违反纪律扣分,做好事,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加分,学期结束后统计,排在量化分全班前20名的,有几个进行三好学生,优干的评比;量化分排在最后5名的,要与家长联系。

四、组织建立培养班委会

为更好的对全班学生进行管理,我发现并提拔了一些责任心强,工作积极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且有意识的让班干处理一些小事情。,

五、做好安全和品德教育

作为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作为班主任,则要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平安快乐的度过初中生活,自开学初,我便强调个人安全,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六、要有持之以恒精神

班主任工作多,琐碎。所以做事情过程“一要认真,二要坚持”,其实这是做人做事要做好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教师一时或一天踏实认真去做并不难,难的是節节、日日、周周、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达到踏实认真,勤奋用心。我们所强调的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传统的优秀做法才是有效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没有耐心的、与学生面对面的、精心和经常的辅导,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即使是做指导者也必须深入学生,去指导才行,不付出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

9.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九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_1.3%=0.79亿),所以20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_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_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第六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经济发展差异

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

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活动: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10.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

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动物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你能从这几则谜语虫猜出相应的小动物吗?

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蜘蛛)谜二:“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 瞧瞧这小家伙,实在是骄傲。”(蝉)谜三:“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在文学的天地里,今天我们有幸要去结交一位朋友——绿色蝈蝈,看看作者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叫声、外表、习性)

(2)绿色蝈蝈声音有哪些特征?

声音 特征:窃窃自语、喑哑、连续不断、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3)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还有有力大颚、锐利钳子。)

(4)绿色蝈蝈食性有哪些特征?

(食性:鲜肉、甜食、青草…)

(5)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2.伸出你的手,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你能否根据文中蝈蝈的特点,把它作为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请以我有一个朋友,它叫蝈蝈……为开头)

三、合作交流,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交流研讨重点: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请你尽量用下面的句式来回答:

我们组认为那一句或者那一段写出这个特点,因为作者运用了 方法,写出了蝈蝈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了 ,从中我们学到了 。

讨论明确: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11.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一

【关键词】如何上好 七年级新生 第一节英语课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44-01

初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科门类特别多, 转眼间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多出好几科,并且所有学科都不再像小学那样容易学习、考试不再容易得高分,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新的学科很好地向学生展现?怎样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疑惑甚至恐惧?并对以后的教学课程和活动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和收到很好的效果呢?本文愿就此谈几点拙见,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此问题,从而改变上课方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以便让学生們更能轻松、容易地学习和学好英语。我总结认为:学生只要喜欢英语教师就是以后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基本保障和英语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具体步骤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训练和演练。

一、生动的自我介绍

先用我自己年轻、读大学时美丽的照片(照片上有外国人)通过编一个英语对话做自我介绍。让学生们感受两分钟的英语气氛。让学生们很好奇:老师怎么有机会和老外那么像朋友一样亲热的照片呢?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会说简单单词的同学就奖励该物品。其次,我可以把我去参加培训的照片,尤其是让学生感觉很不普通的那些培训照片展示给学生们欣赏。当然选择一个培训地点的照片就足够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最后,我可以用英汉两种语言编造一个简短幽默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通过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们从开始接触教师起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具有拼搏之美、进取之美甚至幽默之趣。用这样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课是一节多么快乐、不压抑的课,在"玩"的过程中就能轻松地上完一节英语课,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

三、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你"是"you ","我"是"I","咱们"再见就"goodbye"!老师带着学生们有节奏地读上四、五遍,他们会觉得很好玩、很开心,一点儿都不累。这样会让学生们很想与英语老师在一块儿交流、活动。不觉得上英语课是枯燥、无味地背单词、记句型,而是很快乐地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完了一节课。

通过这两分钟记忆单词的展示,让学生们觉得原来背单词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办法背单词。不一定要用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

那么作为七年级的新生,该有什么样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利呢?首先要相信自己正确的思想,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行。其次课前一定要学会预习,把看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认真听课,及时解决预习时看不懂的问题,仔细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再自觉地跟上相关练习。

五、要具备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包括 听、说、读、写。首先要学会听,老师不要求学生全部都能听明白、一字一句全部听懂,但要求学生能听懂大概意思。就像小孩开始学说话一样,能明白意思就行。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能勉强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行。接着慢慢地开始练习多读、多看,读的多了,看的多了,语言接受信息也就多了。有句俗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最后写的步骤自然而然就跟上了。告诉学生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一一进行讲解的,不必担心。当然这几个步骤的强化过程本文不做详细叙述。

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

其次,我国早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相互交往频率增多,信息网络的当今时代中,"网络"信息也多用英语呈现,都是以英语为载体。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更应该具备掌握英语语言的能力。并且当代很多文章、电视、电影等都会以英语呈现给观众。要相互理解、明白交流中的信息,就得用英语进行沟通。

总之,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都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我们的第一节英语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良好发展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本及教辅

12.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二

第一,教师的讲解脱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知半解。

第二,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求甚解,自以为是; 这样容易导致知识的泛化,对概念理解不清,对解决问题的手段运用错位。

第三,部分学生一直认为自己的运算能力不行,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也是如此,认为自己掌握不了,产生了畏难情绪; 这样就导致他们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结果又验证了他们运算能力不行的心理暗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第四,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种知识之后,往往习惯于用同样的思维去解决看似相同的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错误。

众所周知,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关系到后面代数知识学习的好坏。为了解决学生基本运算能力,笔者参考了大量文献,结合自身以及同行的经验,归纳了以下一些有效方法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且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这种过程不能由他人替代。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上,脱离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活动必然是低效的,学生的理解也必然是一知半解。比如,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时候,如何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给出的方法去讲解,不加变通的话,学生也能掌握有理数的减法,但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在实践中,笔者就是以借出钱和借入钱来对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说明,而借钱这种行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了解,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这个运算。同时,我们教师也必须注意,我们的讲授课是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也就是稍微超出正常学习学生水平的知识,即邻近发展区。尽管教科书上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学生的知识经验落后于教学的安排。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实践证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石。 教学活动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其次,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分析了学生运算能力出问题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及时归纳总结。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惰性心理,学生也不例外。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去进行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 教师给出两类容易混淆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完成之后,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获益颇多,这一类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过几天又采取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并进行总结。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遗忘,巩固所得。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产生泛华,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加减计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就让学生完成以下一些练习,并写出心得体会: - 5 - 7 = ___; - 5 + 7 = ___; - 5 - ( - 7) = ___; - 5 + ( - 7) = ___; 5 - 7 = ___; 5 + 7 = ___; 5 - ( - 7) = ___; 5 + ( - 7) = ___; 10 - 8 = ___; 10 + 8 = ___; 10 - ( - 8 ) = __ _; 10 + ( - 8) = ___; - 10 - 8 = ___; - 10 + 8 = ___; - 10 - ( - 8 ) = ___; -10 + ( - 8) = ___

在进行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很多学生获益匪浅,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当然,这里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惰性,部分学生不愿思考,直接用计算器或者抄袭,这样就失去了训练的根本目的了。为了克服这样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求家长参与监督。

再次,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有一小部分学生面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于这种情绪的克服,我们教师需要有耐心和技巧,因为一种心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还因为初中生比较敏感,也正步入叛逆期。我们教师要对这类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切实的了解,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这类学习任务必须超出现在的水平,但是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就能解决———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比如,有部分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时候,他们只要见到系数里面含有分数就会崩溃。对此,笔者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设置了一些方程组,让学生体验成功,从学习中体验快乐。在经历一个学期之后,这几个学生最终走出阴影,数学运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发言积极,现在成为互助小组的小老师。

最后,深入剖析例题含义,克服思维定势,完成思维转型。学生在学习整式的减法时,容易把后面的字母减去。比如,计算3ab - 2ab的值时,有些学生直接写出1。这是因为学生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 相同的东西相减就为零,所以就不用写出来;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ab可以代表不同的数,只有当ab代表1时,得数才为1。还有些学生算出的得数为1ab,他们是这样推理的: 4ab,3ab,2ab,1ab; 这是没有理解1ab所表示的意思: 1ab = 1 × ab = ab。再比如,学生在计算 - 5 - 7时,认为答案为 - 2,因为5 - 7 = 2,忽略了前面的负号; 或者有同学得出12,他们是这样推理的: 负负得正,所以答案为12,他们没有弄清楚负负得正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初中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摘要:初中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因为这种能力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学生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成就。剖析了初中生运算能力不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方案。

13.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有哪些 篇十三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含义;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4.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四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1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2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论语》八则同步练习苏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语文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7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伤仲永》同步练习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flash课件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走进语文世界——初中语文始业课ppt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勇气》ppt13 语文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中秋赏月ppt1 人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犟龟》ppt2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ppt49 人教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散步》ppt10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3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化石吟》说课稿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25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7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1 人教版.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飞向太平洋》教案沪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郑人买履》教案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其它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2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端午日》课堂实录2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人教版下载资源

15.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五

一、教材内容详略的处理

新教材主要由大字正文、小字、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 各人的方法不一, 但是绝不能一碗水端平, 否则与使用老教材就没有区别了。在正常情况下, 正文大字是核心, 小字、阅读材料是补充, 课堂活动为巩固 (或者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所有的教学要围绕正文大字进行。如:欧洲西部的农业, 都知道以畜牧业为主, 那么欧洲的农业发展怎么样?大字没有说明, 但是在P62 (1) “阅读材料”有不错的补充。我在教学时, 请全班学生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喜欢大声阅读文字) , 因而既起到了提神的作用, 又使他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国家发达的农业的表现 (采用的主要模式、结构、市场化、专门化等) , 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关系的, 与我国在农业上的差异及原因。重点放在畜牧业发达上, 这些作为重要的补充, 学生最感兴趣了, 因而增强了对发达国家农业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认识。在这里我建议各位教师根据所擅长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部分补充“正文”中没有的内容, “课程标准”是总指导, 但也不能处处都补充, 处理成老教材的翻版, 既没有必要, 又没有那么多课时来完成。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使选学内容对学生有用, 使学生感兴趣, 能作为“枯燥正文”的强力调剂, 有利于“重点”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的处理

之所以把课堂活动单独提出, 因为它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 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 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 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 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 (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 。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 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 从不同角度比较, 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 没有时间都搞, 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 不宜太多。如:P108, 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 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 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 相当于综合实践课, 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 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 (体系) 的处理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 但是还是存在的, “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 许多内容已经弱化, 过多了, 学生似懂非懂, 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 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 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 (体系) , 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哪里是重点内容, 哪里需要一般学习, 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处理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大, 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 应该因材施教, 必要时提供范例作为参考, 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 并为亚洲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 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 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 防治土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 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 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 等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较差, 死记的掌握得很好, 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的掌握, 生搬硬套一些, 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开放试题的讨论学习, 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 培养思考的习惯。答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 只有回答的有道理, 就给予肯定, 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 该需要讨论的不能因为怕花时间或怕费事而省略, 这种多花一节课, 比他们背上好几节课都管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 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 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教师自己设计, 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讲究, 力求从易到难, 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 逐层推进, 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 对国家有利与否?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 ②、④的问题需要一点能力了, 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 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 要求高点的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 中学正常情况下每班有50—60人, 甚至更多, 学生参与了, 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 多数课堂采用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是公开课, 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 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 恐怕没一人能保证 (包括淮中) 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 可以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 谁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 在教学管理比较好的,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 (内容与本周所学地理知识相关) , 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 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 (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 、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 (如:美国的移民:将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 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扮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 (自己课余时间制作, 但生动的画面不多, 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 充分发挥其容量大、内容生动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教学, 有时作为总结, 有时作为内容的铺垫。最后使用部分重点试题作为结束。关于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结合实际是最佳选择, 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就是效果。

注释

16.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六

关键词:观察训练;感悟训练;动笔训练

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一谈到作文,学生就怕,不知写什么好。布置写作后,部分学生半天动不了笔,部分学生赶紧翻作文书,找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中一再强调留心“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素材,寻找作文的出发点。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指出,作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积累——启发学生感悟——指导学生表达。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识到,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

一、坚持细致,长期的观察训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积累,要成为一项常规工作。七年级一开学,我布置学生准备积累本,每天记录一则事情。前两周,要求记录同学的特点,记下他的外貌,特别的语言,不同的动作。第三周,要求记录每一位老师的特点,要观察老师的衣着、动作、语言、神情。因为是新的班级,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充满了好奇心。每周利用晚自习时间,在班级展示大家的积累,读到有意思处,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特别有兴趣,在观察中,积累了很多生动的素材,为今后人物描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

农村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收集作文素材的一片天地。我指导学生观察的视野拓展到社会上,观察乡风民俗,感悟农村生活。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让学生留意,教学生筛选。积累农村语言,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神话故事、俗语、歇后语等,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要及时积累,让这些精粹成为他们写作精神的底子。追溯家乡历史,挖掘人文资源。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弄清楚村庄的起源,曾出过哪些名人,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等。观察农村变化,跳动时代脉搏。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你看,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小别墅代替了低矮的平房,奔驰在乡间的汽车、摩托车已不再是新奇事。村里兴建了健身活动场地,农民一有空就到活动中心去摆弄摆弄城里人才能玩的健身器材,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并有切身体验。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由此可知,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但如何将泉眼打开,确实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行。

二、坚持真实情感的感悟训练

从初一开始,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情感表达训练内容。我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的:

1.从课本中进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揭示出语文的趣味性,展现教材中一切美好的情感。例如,学习《背影》时,抓住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翻越站台,这是一个最感人的细节,让学生进入情景,当场表演这个特写镜头。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说出父母让你感动的细节,即诱发学生的情感,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教材就是最好的情感训练基地,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出发,引申到生活中,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2.从生活中进行感悟

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爱班集体,关注校园。说说同学之情,叙叙师生之谊,谈谈父母之爱,论论社会真情。从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成员开始,进行情感的表达训练。说说家乡的美景,美食,访访社会上各种职业的辛苦,议议生活中感人的事,要谴责的事。

系列的情感感悟训练,始终坚持表达真情实感,为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动笔训练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训练中。既注重平时把写作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也注重每一节作文课的专题训练。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安排一个小练笔,用三五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体会、收获、启发等。如果是一节诗歌课,还会让学生仿写几句诗歌。每晚自习,都要安排前一节课进行写作指导,第二节课当场完成一篇作文。从人物描写开始,进行专题指导包括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训练,抓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各个季节的特点。场景训练,写课堂,写课间操,写运动会。

总之,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它需要老师长期探索、耐心指导。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7.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七

识字读词,会写会认:碣、澹澹、竦峙、萧瑟

体会大意,把握基调

3、领会意境,诵读情感

学习重点

1、体会大意,把握基调

2、领会意境,诵读情感

学习重点

理清诗歌大意

体悟诗人情感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相必同学们都听说过,故事的主人公曹操同学们还记得吗?对,他就是曹操,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曹操或许是一代奸臣。但这只是书中的描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观沧海》,领略一下曹操的气度。

2、小试牛刀,自读字词(学生自读,教师抽读)

3试读节奏,掌握韵律(学生自读,教师播放音频)

4、试读情感(教师展示读,学生试读)

18.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八

两点水、三点水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汉字中“点”的形态、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点”的书写技法。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1)左右两点连笔、八字形撇点连笔。

上下三点连笔

1、“左右两点-两点水”和三点水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点”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详细讲解: 2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师范写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师范写。

5、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点,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

1、出示范字。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3、演示书写过程。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上下两点,由侧点和挑点或由撇点和挑点组合而成笔断意连;三点水的写法规则是上下三点,中间点一带而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学致用 尝试临摹下面的字

凉、净、凋、冰、江、浪、清、渔、波

五、测评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3、教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小结强调“点”的重要作用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第9课 竖心旁、耳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以竖心旁、耳字旁为字的惟怜快怀悔情恨耶取聊职等字的写法

教学重点:这类字的结构 写法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计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2)、是什么部首?(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竖”落笔写成短竖,再折笔写短横,然后翻笔向左上,顺势必写长竖。有时横竖之间有牵丝相连,并形成一个针孔似圈,就显得玲珑剔透,生动活泼。“耳”落笔由轻而重写横出折,再顺势写弯钩,然后翻笔而上写竖画竖如悬针,上粗下细,一般来说,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或耳工整;左耳竖有勾,右耳竖无勾,左耳占地小,右耳占地大。

三、指导要点

惟:字短而粗,右向弧曲;

怜:字竖心呈左向左向弧曲,欹斜取势,竖画末端有向右上连带的出锋,右侧用笔连绵,取势中正,形成结体上的欹正对比。快:字先竖,再写点,直接连带右侧部件; 怀:字先写两点,后写竖。

四、学生练老师指导

五、收看学生作品,对写得好进行表扬,并展示。

六、欣赏

六、课后反思:

第10、11课 集字综合练习二(上、下)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0个字

2、使学生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字。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那10个字。

教学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布白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0个字。

在章法布白上,要注意“明”字右侧部件“月”字的用笔处理,合理变化。“明”字简洁轻快,“月”字用笔结实。清:字采用“伸展后收拢”的技巧;

泉:字应用“先收拢后伸展”的结构方式,用笔多以露锋承接,自然流畅。“清”“泉”二字形成结构动势的对比变化。

石:字的用笔有藏有露,有收有放,自然生动。字形底部所形成的空白,可以与“上”字竖画形成布白的呼应关系。“石”和“上”二字结构完整。字形短小,书写时注意承上启下。

松:和“间”二字一扁一方,结构有变化。注意体会连续性的连带技巧,如“松”字右侧部件“公”和“照”字的四点底。“流”字笔 7 断意连,书写时注意节奏变化。

4、临摹下面两幅作品,体会它们在结构和笔法上的异同。

三、讲评

19.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 篇十九

在合作学习的学习教学过程中, 每堂课老师都会备好一份导学案发给每位同学, 课上围绕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导学案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备课内容, 而是紧扣“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下就小组合作习导学案的设计问题与各位同仁探讨。导学案一般分为教学目标和活动方案两大部分。

一、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最终归宿点, 上课前要明确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到什么程度。一般每堂课都会有三个教学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导学案上应明确表明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完成目标。

二、活动方案是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色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将5-6个同学分成一组, 通过个人或小组的集体互动完成课堂学习活动, 提倡的是合作和自学的结合, 老师讲的少讲的精。一般来讲活动方案由创设情境、活动过程、课堂自测和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

(一) “创设情境”是通过展示背

景资料、引入熟悉的生活常识、歌谣或谜语等让学生知道课文要讲什么或者课文当时的背景, 让学生更易进入课堂情景。如《荷》的学习可以通过谜语“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让学生脑中浮现荷花的景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摘录背景资料“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直接切入主题, 告诉学生,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 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 “活动过程”是整堂课的核

心部分, 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根据课文的性质与内容灵活设计。

1、围绕教学目标列出若干问题让小组的每个同学认领一题, 先由每个同学针对自己的问题认真思考寻找答案, 接着把每个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进一步完善, 然后各小组将自己认为回答得较好的1-2个问题在全班做出解答, 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例略)

2、根据课文的情景让学生分小组分段表演出角色的特点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等。学生根据他们的表演进行点评, 突出关键词、重点语句的肢体和语言表达。

如学习《赵普》这篇课文后, 可对文章第二个片段“赵普奏荐人才”进行课本剧的展示。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微型剧组。要求:1.要再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之一, 即细节描写。如文中的“太祖怒, 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等情景。2.通过演绎传达出赵普在这一幕中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以上活动的目的就是对本课学习目标的再次巩固, 同时也充分训练了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能力。

3、围绕一个话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展开课堂辩论。

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就“一种教育制度对人成才的影响是否是决定性的”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三) “课堂自测”可以是对本课

所学内容的复习, 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也可以是相关新知识的拓展延伸。自测的习题和内容应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大纲的要求来合理设置。有的课文中出现的字词要求重点掌握, 自测的字词识记与默写应作为一个重点。有的是通过对某一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某一类文章体裁的结构和特点, 可以找来相关题材短文进行拓展练习。如在学习新闻单元的课文时, 老师出的自测题是与新闻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的《“神舟”五号:把中国人自信力写满世界》 (内容略) , 完成题目: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 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试分析该新闻的结构 (写入括号内) 。2.新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四) “课堂小结”是对相关知识

点的梳理, 对课堂活动的点评。这一过程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来完成, 也可以一起完成。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导学案设计的点滴个人见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但必须围绕教材、学生、教师三因素高效选择。对于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导学案设计问题此文仅是抛砖引玉, 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立江、杨志强:《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 (8) 。

[2]高延文:《语文备课五要诀》, 《现代语文》, 2006 (7) 。

[3]潘政华:《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科教文汇》, 2009 (2) 。

上一篇:幼儿大班教育教学下一篇:记一件快乐的事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