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2024-06-13

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共12篇)(共12篇)

1.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一

感悟武大底蕴

开启智慧之行

——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4月8日-4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州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武汉大学培训示范班,在萦绕梦回的武大校园里汲取知识,感受百年名校厚重文化的氛围。通过5天的学习培训,认真聆听武大教授的亲自授课,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同时更新了理念,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工作方向。

一、感受武大,百年名校梦想成真。9月3日,带着学子的憧憬我走进了武大。武大校园面积将近6000亩,厚重、端庄,臵身其中,你会感觉到仿佛这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美丽、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公园,渗透着一种让人陶醉的、欣欣向荣的气氛,拥有百年历史的武大,像个智者,他既有圣贤的睿智,又有青年人的活力,多少天之骄子在这里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走上智慧人生。这里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也是成千上万学子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地方。五天的武大学习生活,我从校园中领略了武大特有的人文风采: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 1 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武大的大学精神,早已成为师生为人与治学的不懈追求,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发展。武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远山在开班仪式上说,一天在武大训,终身为武大人,听到这句话,心中涌起欣喜和骄傲,当我漫步在校园幽静的林荫大道上、当我坐在敞亮的大巴车上,我无时不感觉仿佛臵身在梦中,却又真真切切地在圆我的百年名校梦。

二、文化熏陶,听课受业耳目一新。在武大学习的五天时间里,课程安排得丰富合理,有时上下午共有接近6小时的课,但并始终不觉得学习疲劳,而感到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每位教授上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绝妙精彩的演讲。这次培训班共开设了7门的课程,涉及领域宽广,有两新组织党建、十八大精神解读、公务社交礼仪、国学智慧、古典诗词等等。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有包括“武大四大名嘴”在内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深刻丰富,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从中感悟颇多;他们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评论,切中要害的分析,极富个性的教学,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一是课程内容“实”。唐岚教授的《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以 2 及宋俭副院长的《十八大精神解读》紧扣培训班的主题,让我们对于两新组织党建和十八大精神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刻认识,又有结合工作实际的全新思路,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二是思维角度“新”。武大“四大名嘴”之一李工真博导给我们讲授了《中西方文化比较》,从现实热点人口问题谈起,对比中西方对婚姻、医疗等方面的观念区别,深入浅出,以小见大,让人顿觉视野开阔,思维驰骋万里。李荣建教授的《公务社交礼仪与语言艺术》以及廖皓磊医师的《传统养生之道与现代医学》,引领我们用礼仪塑造形象,以养生强化体格,从而更好地投身工作。三是国学文化“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是武大“名嘴”的李敬一博导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人才的人文素养,带我们领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洗涤心灵,他指出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明白作为现代人,作为干部,应该多读经典,多品诗词,增加人文素养。同样,武大“名嘴”、博导欧阳祯人的《国学智慧与干部修养》,集百家智慧,立修身之道。几天来,我舍不得落下一节课,甚至舍不得少听一分钟,再次深刻体会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也是一种文化熏陶和心灵之旅。

三、学有所悟,言行一致行胜于言。学习是起点,学习是动力,学,应有所悟;学,应有所用。首先,短暂五天学习时间,知识渊博的教授们给我们以开启了智慧的钥 3 匙,深厚的理论知识促使我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我将进一步学习、消化所学知识,树立“学习是工作,更是生活”的理念。把握学习精髓,提高理论水平。其次,针对性的培训,给我带来业务工作上的思维突破,我将结合两新党建工作理清思路,分析情况、解决问题,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再次,做到学习终身化,在向书本学,学理论、学业务的基础上,做到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工作学、向老同志学,积极实践、主动创新。“行胜于言”,行动,从现在开始。并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提炼,在实践中创新,努力增强综合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工作实绩。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拓展了思维,还悟出了很多新的道理,重新认识了生活,我的思想和追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习永无止境,我会把在武大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坚定目标:勤学加修为,自信加知性,带着阳光心态,缔造无憾人生。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2.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二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 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深感一定要掌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做一个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熟练, 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1. 勤于学习, 提升自我。

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法律等相关知识, 做到博学多才。把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把“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创新、学习就是生活”的理念作为自己成长进步的切入点。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增强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掌握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成为一名综合型干部。

2. 团结同事, 和谐共处。

沟通与协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团队精神是鼓励个人创新精神的支柱, 是完成任务的基础, 是激发创新理念的助推剂。我们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充分信任你的同事, 相信你的集体, 他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或孤立无援的时候才会给你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团结就是力量”,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工作中要团结每一位同事, 把发扬团队精神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工作来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运用“内正外圆”的方法多动脑筋, 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 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干部。

3. 立足本职, 勇于探索。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是我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紧急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国发展中的第一要务。要端正思想、心系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上级精神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一心为群众办事。要树立群众无小事的思想, 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归宿点。牢固树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思想。坚持言行一致, 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踏实做人, 躬身做事, 做一名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4. 健康身心, 踏实做人。

拥有健康的身心, 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成长的路上, 心态很重要。面对得失, 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严格要求自己“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心怀坦荡, 扎实勤奋。规范自身行为, 树立良好形象, 堂堂正正做人。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高尚的人格, 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 苦干实干, 把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把学到的知识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 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

5.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领域的第二次飞跃。要将此次学到的理论知识努力理解消化, 付诸今后工作的实践, 接受实践的考验。为人才中心近期发展计划、远景发展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尽其力、履其责。共产党员必须清正廉洁, 这是我党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干部, 要树立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思想。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吃透精神, 领会实质。要从我做起, 从严要求、严格自律, 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干部。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风是“行胜于言”“从我做起”。我一定学习这样的校训校风, 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 保持乐观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敢于迎接挑战, 敢于战胜困难。在这份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洁身自好, 保持高尚的品质, 经得起诱惑, 忍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肩有担当, 胸襟宽广, 思想淡定。做政治上忠诚、工作上勤勉、学习上主动、作风上清廉的合格领导干部。不断修炼心境, 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 为郑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发展扎实工作, 真诚奉献!

二、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建设一流行政审批大厅

学习期间恰逢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确立了“中原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地位。针对国家对中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指示精神,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制定相应的工作思路, 加快中原地区经济建设。为了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郑州市应尽快建设一流行政审批大厅。

1. 加强行政审批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结合全国经济形势, 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 重新定位郑州市行政审批大厅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郑州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将大厅建设发展目标定为全国一流, 10年不落后。让标准化保证质量, 让规范化创造效益。要急人民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让人民群众满意。提高政府审批能力, 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民。因为行政审批大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政府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打造一张管理制度完善、硬件设施配套、审批流程先进、工作职责明确、监督机制健全、工作关系融洽、工作能力过硬、办公环境优美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名片。

2. 进一步挖掘郑州区域优势, 科学确立发展模式。

郑州市目前有84个办事大厅, 在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但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各行各业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行政审批大厅的建设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往我们提倡建立“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目前这个观点已经滞后。我们要培养“龙头”意识。要用创新发展的思路, 建设结构合理、特色分明、竞争力强、可发挥引领作用的行政审批大厅。

3. 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确保行政审批大厅建设深入有效地开展。

3.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数学竞赛 竞赛共同体 培训模式

1.背景与问题描述

大学生数学竞赛最早出现在美国和前苏联,1981年我国各省市开始陆续组织大学生数学竞赛,有的中途中断,有的一直持续到现在。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大学生数学竞赛,还有一些学校也举行数学竞赛,如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2009年中国数学学会普及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设立数学类和非数学类两组,分预赛和决赛两次进行。自从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举办以来,关于竞赛效用、竞赛与教学及竞赛培训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展开。有些研究提出大学生数学竞赛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培养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有些研究指出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可以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2];有研究着眼于加强竞赛数学课程建设,提出以大学生数学竞赛为契机,不断增强数学教学实效性[3];很多高校教师结合自身的竞赛培训工作探索与实践积累,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设计了行之有效的培训组织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竞赛培训模式[4]。

上述研究对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和数学教学改革无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特训主体、客体及内容等方面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建设一支致力于大学生数学竞赛的教练团队;(2)竞赛共同体创建模式;(3)特训共同体学习模式研究;(4)特训内容与时间优化设计。

2.竞赛共同体的创建与活动

学习一向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不同学派对学习定义各不相同,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揭示学习本质。有人曾对学习提出这样的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和个体练习,更重要的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三方面:(1)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2)学习者相互之间;(3)主体(学习者、助学者)与客体(学习内容)之间。由此不难看出学习活动是学习共同体性质的活动。在学校里创建各种学习共同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素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2.1教练团队的创建

竞赛培训不同于一般教学,前者要求辅导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及其联系有很透彻的领悟,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善于启发的学生思维,把握高等数学发展新动态。在组建教学团队之初,所有教师都没有辅导竞赛数学的经验,教练团队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自愿前提下,挑选一批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有一定教学成果和敬业精神者优先。人数最好能固定,有退出再补充。经过三五年的发展,这个团队成员将基本稳定。

任何团队要获得成绩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如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各学校有自己的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主要介绍一下教练团队的活动,这些活动保证了竞赛教学质量。

2.1.1征订高等数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并让教师借阅;

2.1.2指定教材备课并编写教案、讲义或试卷;

2.1.3指定主题做教学报告并撰写教学论文;

2.1.4讨论课堂上传授赛点的时机、方式方法与度的把握等具体事宜;

2.1.5加强竞赛数学课程建设。

2.2引导学生加入共同体

创建大学生数学竞赛学习共同体,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创建一个由学习者、辅导教师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实践经验表明,在引导学生加入共同体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六个原则:

2.2.1交流的互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彼此信赖、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仅从共同体中获益,而且为共同体作出贡献。

2.2.2参与的积极性。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成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这种成员间角色变化促进了身份重构,使其不再感觉自己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

2.2.3目标的一致性。拥有共同目标是共同体创建的基础,大学生数学竞赛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就是提高数学分析与解题能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2.4学习的开放性。这里每个成员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开发者,都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还是错,共同参与知识建构,加深对知识深层次理解。

2.2.5过程的渐进性。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有三个时期——初级阶段、磨合阶段、成熟阶段,这个过程中成员从不了解到彼此认同,再到相互协作。

2.2.6训练的持久性。一个较高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初期参与积极性转变成训练过程的持久性。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数学竞赛中那些最终成功的学生在很大概率上是训练最持久的学生。

经过几年理论和实践探索,共同体的创建过程及活动基本固定,大致进程包括:通过讲座或者课堂进行宣传→全校范围内开设《竞赛数学》选修课→举办校级数学竞赛(选拔赛)→短期集训指导学生创建小组→各小组展开研究型学习→各小组报告及成果共享。

3.特训内容与时间优化设计

培训工作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习效果。以期通过数学竞赛特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坚强毅力,通过数学竞赛特训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数学视野,通过数学竞赛特训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通过数学竞赛特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为此,我们把培训内容与时间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具体表现在:

3.1每年3月份开设《竞赛数学》校级公选课,各年级学生都可以选课,鼓励两类学生选修,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和考研的学生。开设公选课的好处在于学生有两方面的驱动力——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从而扩大数学竞赛的影响力。这一阶段的上课内容为竞赛中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可以复习、巩固以前的内容,又可以为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服务,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抓住机会复习考研内容。

3.26月份举办校级大学生数学竞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班,各年级学生都可以参加,对获奖学生颁发校级荣誉证书。考试分两部分进行,A卷为开卷考试,时间为24小时,期间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学生用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B卷闭卷考试,时间为2.5小时,主要用来检验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考查重点是一元函数微积分,也有多元内容。

3.37月份暑假刚开始集训15天,分发学习材料,布置暑假作业,集训主要内容为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等。这期间教练团队还有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对学习目标具有认同感,对共同体有归属感;(2)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竞赛情境学习线索,指导学生创建学习课题组,激发学生研究型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持久力。

3.4暑假期间,各课题组完成课题的学习与研究,找到该课题与其他课题的关联。这期间,学生的被动学习完全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个人学习转变为课题组内的互动学习。学生要学会从知识的海洋中尽快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选择、分析、加工、整理和应用及创造和创新,重视参与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对以下几个课题进行研究型学习,能够系统且高效地完成高等数学学习任务。这些课题分别为:极限计算方法与用到的微积分知识、如何有效联系条件与结论——中值定理证明题的思路、计算积分的非常规方法、积分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归类、对称性在各种积分中的应用、竞赛中如何考查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级数敛散性与积分敛散性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等。

3.5 9月份到10月份,各小组报告研究成果,这期间学生的主动学习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课题组内的互动学习转变为课题组间的互动学习。

4.结语

为了研究这些举措对教练团队及竞赛效果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第一个指标是普通教学效果,具体指高等数学普通教学班级的期末考试及格率。对第一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普通教学效果,考虑到参与老师较多,有的教师参与时间不长等因素,我们抽取了一个长期参加竞赛教学的老师作为样本。第二个指标是竞赛教学效果,具体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时的获奖比例,是获奖学生人数与参赛学生总数的比例。对第二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2009年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参赛高校较少,因此第一届获奖比例较大。从这两个指标看除此之外,教练团队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学生数学竞赛中的获奖比例处于逐年递增的态势。另外教练团队的教学论文和教改课题在数量方面较以前亦有明显增加。这些都说明我们采取的措施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罗敏娜.数学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119-121.

[2]龙宪军,黄应全,龚高华.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6):83-85.

[3]谭秋月.以大学生数学竞赛为契机加强《竞赛数学》课程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171-172.

[4]米翠兰,王新春.工科类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C].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322-323.

4.大学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四

9月4日―9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二期),来到美丽的杭州,来到心中向往已久的秉承“求是创新”优良传统的浙江大学。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两个自问:“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心里也在自问:五天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该怎样总结五天的所得?

为期一周的培训,通过《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管理沟通智慧》、《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等八节专题课的学习,八位老师的精彩讲课,我受益匪浅。

组建好一个高效强大的团队,才能更好地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楼波老师从几个游戏开始,走下讲台,与学员互动,开放、幽默、体验式的讲课,告诉了我们这节课的目的。选择和组建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只有在明确团队的目的和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团队间的信任,发现和利用队员间的优势,团结一致,做实、做好一个木桶,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强大的团队。

善于沟通,把握人性,循道而行。说得体的话,做得体的事,沟通是门艺术,也是一门为人处世的哲学。窦令成老师从沟通的基础、技能、对象、实战、提升五方面,通过拆字和案例,详细地讲解了沟通的智慧和策略。家庭沟通、同事沟通、领导沟通,不管与什么人沟通,都应尊重相互的感受和需求,沟通时都有70%的情绪和30%的内容,因人而异,善于沟通,才能获得有效信息,才能做到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跟上时代,拓新思维,迎接机遇与挑战。孙家良老师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改革,讲解了企业怎样做好转型发展,在创新的基础上由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发展型;于明鉴老师从互联网+、云时代、大数据,讲解怎样拓新思维,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项益鸣讲解了企业创新发展理念与突破路径。三位老师的讲课,案例丰富,实操性强,从现实出发,给我以脑洞突开的启发。

创新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综合素质。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要有符合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语言、内容、创新打造形成一个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都表现为人的问题,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就要通过礼仪表现。

5.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培训虽然只有仅仅一天,但无论从一开始的观赏集团宣传片还是最后的近二年新进大学生交流发言来看,不但课程衔接紧密有序,而且内容详实引人,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

签到后,我们首先观赏了集团的宣传片,从片中我了解到浙建集团成立于xx年7月1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浙江建筑公司”为祖国添砖加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自身也不断的成长壮大。

随后领导就集团的发展战略及展望做了讲话,他指出在形式上我们浙建集团可以借鉴“中国建筑”,其作为中国建筑业的龙头又是世界五百强第二十二位是我们学习进步努力成为的榜样;在具体操作中,之前和我们差不多情况的中建五局从五年前的濒临破产到而今的蒸蒸日上效益翻了32倍多,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改革经验少走弯路更快迈向成功。领导还就十二五做了发展总结及十三五的初步规划,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集团的上市。通过这一上午让我对集团的传承、转型、创新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应当担起责任牢记使命为集团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奋斗。

之后的午餐相当丰盛,我们在报告厅内享用,期间工作人员还不断走动询问是否需要加饭再来一份,细节铸造成功,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集团的贴心人性化温暖。

经过休息后,我们开始了下午的培训,作为新进大学生初入职场,良好的起航显得尤为重要。浙建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在培养方式上有导师带徒、名师指导、后备管理、内部交流,这些都让我们更快更好的适应职场环境并掌握专业技能;在个人发展方向上集团为我们提供了技术类、技能类、管理类三条职业发展渠道,期间我们可以通过正常职务晋升、公开竞聘、内部招聘等方式达成升职的目标。

第二部分是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浙建员工的权益与保障,着重向我们阐述了何为五险一金及交付比例与提前支取条件。经过培训师的辅导,清楚明确的让我认识到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期,以后要走向什么方向,今后要达到什么目标。

最后主持人请去年新进大学生的杰出代表王涛和陈涛涛给我们做了发言与交流。他们在讲话中提到的诚实做人、主动找事、灵活做事、坚持学习、求是敬业和合力创业让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今日的我们就是昨日的他们,所以他们的讲话使我们易于接受,且更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6.清华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分享

创新

清华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按照中共峨山县委的安排,2012年7月3日—15日,我参加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峨山县领导干部公共管理研修班”为期13天的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期间,我与其他学员一道,聆听了名师、专家和领导讲授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公共危机与媒体应对”、“国学智慧

与现代领导素质”、“城市规划与管理”、“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等专题,参观考察了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青州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青岛市的部分工业企业。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增加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展了眼界,为今后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我就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谈一谈学习体会: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相融合,国内外的任何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版图和产业分工正在调整,扩内需、保就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保增长的发展要求给国内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比较而言,我们的发展能耗高、污染重、对资源依赖性大、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与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制约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把握世界发展形势,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确保峨山的县域经济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探索和建立适合峨山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等许多成功的典范: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依靠能人发展经济,但居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温州模式是依靠民间资本发展私营经济;珠三角模式是

免费

分享

创新

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技术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世界加工中心。这些发展模式各有成功之处,但我们与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才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只可借鉴,不可照搬,立足实际探索适合峨山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我县的发展状况,我们要抓住制定“十二五”发展计划的时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经济、低碳经济、规模经济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产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高起点谋划未来峨山县域经济发展。

三、对峨山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

(一)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矿冶、化工、酒类、油料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了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2008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120526万元,拉动 GDP增长7.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1.2%,成为了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与其他县区相比,我县的工业水平依然很低,节能减排任务重,持续发展能力不高,迫切要求我们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根据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我们要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经济园区化、园区发展循环化、循环经济低碳化”的思路,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以建设云南省铸造产业核心区为重点,树立区域经济品牌,力争建立 1—2个产业链长、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带动辐射面大、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产业。

(二)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人口众多,农民增收困难,消费能力弱,内需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二年,我县的农业得到较大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生活依然困难,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对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影响。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三农”问题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扩充城镇居民,减少农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注意抓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烤烟、油菜、蔬菜为主,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巩固传统产业;加快推进“2213”工程,尽快形成规模化的新兴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业专业化组织,使

免费

分享

创新

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效益。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改革农业生产方式,按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源泉,对经济发展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历来经济繁荣之地,必然为文化兴盛之邦。世界经济百年发展表明,财富和资金正在向文化厚重的地方流动。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全面实施峨山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项目、建基地、创精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相互联结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形成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就业指数高、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峨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一项支柱产业。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峨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峨山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不可能实行“大拆大建”、无限扩大城市规模,只能根据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滇中生态城。一是按照“工业上山、项目入园、农民进城”的思路谋划城镇化发展,确立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搞好城市发展规划。二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开发商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有效办法,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眼界要开、理念要新、定位要准、措施要实,立足实际,开拓未来。

7.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七

1. 紧张并快乐着

在华东师大的学习, 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 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 好多东西根本来不及细细咀嚼, 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好多老师都有同感, 笔、本、相机、电脑等都派上用场了, 眼睛、耳朵、手、大脑都动员起来了, 还是目不暇接、手忙脚乱, 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 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 以慢慢体会、感悟, 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 也很累, 但却快乐着。可以说, 这次10多天的培训学习, 既有观念上的洗礼, 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 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 还是从所见到所闻, 每时每刻, 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 加之来自兰州市城关区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 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是必将沉淀美好而永恒的东西, 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领悟。

2.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境界

这10多天的学习, 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 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10多天的学习见识胜过10年。这次外出学习, 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 接触到了新观念。如王建军教授讲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与途径”时, 倡导我们应以研究的态度去分析当前的教学, 当我们就某一个环节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思后, 再将这一阶段的反思进行整理, 就可以确定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3. 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 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 由于忙于教学工作, 我们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0多天的时间, 16场报告, 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 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这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 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亚萍教授在“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研究”讲座中, 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 提出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认识;课堂教学变革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教师不应该带着成品走向学生, 应该避免自身对学生的替代思维, 应根据文本、生活经验做出分析, 提供变式联系, 引领学生迁移。反思我们的教学, 更多地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却忽略了方法和过程之间的前后联系。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需要我们全面地去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育人价值、教学策略, 科学地去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中的困难、潜在可能、个体差异, 使新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内在统一。

王意如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精神大餐——“学者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王教授为了让我们理解教师的专业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传授给我们很多的方法理念。她首先提出要先认清教师的专业定位、教师的专业标准, 让教师要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其次教师一定要恪守教师的专业伦理, 树立教师的专业思想;最后提出教师要明确教师专业目标,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这次的学习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让我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 让我觉察到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 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 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这次培训使我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 并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8.在诺丁汉大学接受培训的启示 篇八

寻找话题兴奋点

培训的第一课是口语交际。导师Chris将我们分为4个组,各组成员分别领到红、黄、蓝、绿4种不同颜色的答题纸和问卷。我们需要在答题纸上填写和自己有关的数字、人名、地名等,填完答案以后,再拿着答题纸去寻找和自己答题纸颜色不同的一个伙伴交流,目的是互相弄明白对方答题纸上答案的确切含义。例如,我指着旁边一位老师写下的数字“10”,问她:“Have you been a teacher for ten years?”“No,my daughter is ten years old.”“Oh,you look so young.”“Thank you.”而对方也会指着Guilin 问我:“Is this the place you really want to visit?”“No,it’s the place I live.”“Oh,you are lucky to live in such a beautiful city.”

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一下子就熟识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投入到这个英语交际活动中,没有听到谁说一句汉语。活动结束时,导师 Chris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兴奋地用“外语”交流,这把我们都问得愣住了。“这是因为:首先,面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往往都怀有好奇心,这个活动满足了大家对同伴的好奇心;其次,写在纸上的答案都与你们自身相关,而每个人在交流中都喜欢谈论自己,这答案便是谈话的兴奋点;最后,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考虑到了大家的英语水平,保证了交流活动能顺利进行。记住,只有提问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才会畅所欲言。” Chris 总结道。原来,这才是这个活动获得成功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活动的设计者无疑深谙人的心理。

我马上把这番道理应用到自己的活动设计中。我们每天下午的活动是轮流主持一个 talk,轮到我主持时,我们谈论的是 marriage(婚姻)。为了不至于漫无目标地 free talk(自由交谈),我事先准备了不少问题,例如“What is your ideal spouse lik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irst love.”大家抓阄回答问题。这次活动氛围热烈,用导师 Chris 的评价来说就是“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say.”(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回国以后,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设计什么话题活动,我都会首先找出这个话题的兴奋点,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说他们想说的,才会有真正的“生成”和“高潮”。

将语法理论还原于生活

Chris 非常善于把自己的观点形象地表达出来。他告诉我们:在对话交流中,语言本身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的任务是靠体势、语气、表情来完成的。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和一位老师临时表演了下面一段情景:两人先是讨价还价,渐渐地一人占了上风,另一个人先是妥协,而后稍微挽回了一些优势,最后两人达成一致。最妙的是他们在表演中没有使用任何句子,只是用到了一些数词one,two,three,four……但是带着各种不同的语气、音高和音调。这使我们都能明白他们在交易、妥协、成交……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终生难忘,并让我体会到理论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源于生活的语言规律。同样,一个高明的老师也一定能将理论还原于生活。

这给我的语法教学带来了不少启发。以教授“Does +第三人称单数+ like doing sth?”这个句型为例,大部分老师一般这样教:首先解释什么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I,we 是第一人称,you 是第二人称,其余的叫做第三人称);其次解释什么是单数、复数;然后解释什么是第三人称单数;最后说明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在疑问句中要使用助动词 does。试想,难道英国人在每次使用这个句子时都要先想一想主语是否是第三人称单数吗?我一改常规教学思路,邀请了一位学生都有兴趣了解的人,组织了一次交流活动。学生都想了解的人是谁呢?班主任魏老师。魏老师平时威严有余,和学生不很亲近,学生对她的个人“隐私”充满了好奇。这个活动的名称就叫“谁是最了解魏老师的人”。

全班起立,我问10个问题,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Does Ms Wei like eating in KFC?

Does Ms Wei like wearing dresses?

Does she like shopping?

Does she like dancing?

Does she like singing?

Does she like playing cards?...

学生每答完一个问题,我就用“Do you like...?”询问一次班主任。答错的学生坐下。10个问题问完,最后站着的就是 winner (赢家)了。

这次活动的氛围非常热烈。这是因为:首先,学生第一次和班主任一起学习英语,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其次,学生对班主任的私生活很好奇。当我问:“Does she like shopping?”我听到学生窃窃私语:“女人都喜欢购物,魏老师肯定也喜欢。”可是魏老师却出人意料地回答:“No,I don’t.”一大批学生怏怏坐下。当我问道:“Does she like wearing dresses?”学生悄悄讨论:“平时好像没看见魏老师穿裙子呢,魏老师肯定不喜欢穿裙子。”没想到魏老师答道:“Yes,I do. But look!my legs are fat,so...”学生哄堂大笑,觉得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最后站着的学生喜不自胜,觉得特有成就感。这个活动非常自然地解决了平时语法讲解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在疑问句中,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助动词用 does。学生在聆听老师的问话时发现了规律:凡是问对方情况的就说“Do you...?”而谈论另外一个人时 do 就变成了 does,所以在实际对话中就不会混淆了。

nlc202309040511

我相信,看似枯燥的语法理论一定有其生活来源,如果我们善于将它还原为活生生的生活语言,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能大大提高。

提高听力训练效果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经常会损失或者出现变异,造成“道听途说”。那么,“道听途说”过来的信息到底丢失或者改变了多少呢?在诺丁汉大学,导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叫作“交换故事”的活动来仔细体会。

导师将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分为4人一组,分别编号为A、B、C、D。A编号老师阅读A故事 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B编号老师阅读B故事 Getting the wind up,C编号老师阅读C故事 Head case,D编号老师阅读D故事The worse bank robbers。读完后,大家开始轮流讲故事。

第1轮:A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B编号老师。

C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D编号老师。

第2轮:B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C编号老师。

D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A编号老师。

第3轮:C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D编号老师。

A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B编号老师。

第4轮:B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A编号老师。

D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A编号老师。

第5轮:A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D编号老师。

C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B编号老师。

第6轮:D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C编号老师。

B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A编号老师。

经过这6轮,每个人都知道了A、B、C、D 四个故事。然后,A编号老师把故事D写出来,B编号老师把故事C写出来,C编号老师把故事B写出来,D编号老师把故事A写出来。最后和原版故事进行对照。大家惊讶地发现最后写出的故事居然和原先的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而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竟然都大大地走了样,如果是听力水平不如我们的学生来做这个活动,结果又会怎么样?

这个活动对我的听力教学设计启发很大。在听力教学中,学生经常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减少信息从输出到输入过程中的变异,在听力课上,我采取了让学生有准备地听、先抓住句子要点再补充细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我设计了下面几种听力游戏。

第1个听力游戏为“减肥”。“减肥”活动即让学生听老师说句子,然后用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复述重点内容。例如老师说“Clever Edison invented impor-tant things”,要求学生用three words(三个词)来简化句子。答案为“Edison in-vented things”。

第2个听力游戏为“找‘奸细’”。“找‘奸细’”活动即老师给课文中原有的句子添加一个单词,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个多出的词。我采用了让学生二人抢答的形式。例如,课文原句为“Xiaoyong wants to fly ”,老师说“Xiaoyong wants to fly high”。学生抢答“high”即正确。

第3个听力游戏为“抓‘逃兵’”。老师先改动课文原句中的一个单词,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个“逃跑”的词。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两人抢答的形式。例如:课文原句为“One day,the boy was bored”,老师说“One day,the boy was sad”,“逃兵”即为“bored”。

听力一直让学生较为头疼,我们老师可以对看似枯燥的听力训练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众所周知,在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中,写作相对难教学,因为写作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水准。在这次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法培训中,我们被要求用最少的词来描述下面一个情景:Tom 是一个小偷,每天看着邻居 Ann 去上班的时候,Tom就想:真傻啊,我每周只要工作一次就行了。一天,Tom 决定去抢劫银行。当他拿着枪对准营业员的时候,他惊讶地脱口而出:“Ann,是你啊!我居然不知道你在银行工作。”Ann也吃惊地说:“我也不知道你是个贼。”就在 Tom 走神的瞬间,Ann 按住了报警器。

我们小组绞尽脑汁也没能在30个词之内把这个故事的意思表达完整。最后Chris宣布了答案:Tom does not know his neighbour Ann is a bank clerk until he tries to rob the bank one day.啊,原来如此!not until 句型让表述变得如此简洁。自己教了无数次的not until,却怎么想不起来去运用呢?这说明从知道一个句型的含义和用法到能够熟练运用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也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中文的表达方式中没有not until,所以我们想不到这个句型。

这次培训告诉我,学英语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英语思维,只有多读、多想、多写,直至能用英语脱口而出,这才算是学会了。我因此理解了为什么学生一着急就用“How are you?”来回应老师的问候“How are you?”,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习惯。从此我不再一味地追求加深教学难度和增加词汇量,而让学生通过读简易读物,编简单对话和故事,熟练运用基本句型和基本词汇表达无限丰富的含义,做到“会、熟、化”。

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中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富于实效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实践,并将会在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发挥作用。

9.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一、走进校园,感受名校氛围

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清华园原本是皇家园林,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校园内错落有致的屹立着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建筑,有距今约300多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工字厅、古月堂);距今100多年的欧美古典建筑(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有50年代仿莫斯科大学的俄罗斯式的建筑(主楼);有近代建筑的风格各异的系馆和后现代式的高科技园区。清华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她的建筑上,更体现在精神上。校园内还有最引人入胜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朱自清先生妙笔生花下的“荷塘月色”以及为纪念清华杰出的校友、学者吴晗而修建的“晗亭”等等。建校以来,清华共培养出十几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走进校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

二、认真听课,领略名师风采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大部分来自清华大学、行政学院和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士导师,他们分别给我们讲授了?“中国特色”的逻辑?、?认真开展两学和一做,提高干部首先素养?、?执政智慧与谋略?、?新一代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全面深化改革与精准扶贫?等9堂课。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无不令我钦佩,课前均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课上用缜密的思维和宏亮的声音,从当前形势分析到前景展望、前沿的研究、管理的创新等,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特别是姜平教授谈吐风趣幽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引用警句名言和典型事例让学员们掌声笑声连连不断,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实实在在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三、扩大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这次培训安排的9个专题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部分课程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簿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成果,在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和精准扶贫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我当前的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启发。我现从事新农合管理工作,直接关注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平时事务性工作中,实际操作多,宏观管理少,如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提高老百姓医疗保障待遇,更公平、公正地受益,思考不够,创新思路不足;在管理沟通中,如何更好地掌握沟通协调技巧,高效推动工作,感受不深,体验不足。通过这次清华培训学习,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真诚相伴,收获纯真友情

10.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十

一、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1、坚定信念,稳扎稳打。在过去两年中,我对农村政策、农村实际、农村工作、群众需求以及永联村的致富产业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自己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本次培训不仅在思想上让我清醒的认识了村官工作的意义所在,更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村官工作就是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到群众当中去,融入到工作中去,为群众办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2、集思广益,拓宽思路。从事村官工作两年来,平时的工作多是被动的接受领导的安排,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与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交流。而借着这次的培训的机会,我看到了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们有的帮农民搞产业致富,有的依托人际关系搞项目,这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尤为重大。

3、改进方法,突破传统。在这次培训,相关领导讲解了农村基层

成功的工作方法,使我明白农村工作不能按部就班、大学生村官更不能安于现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优势,带动群众在农村务实的工作,同时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应该脚踏实地,结合村情实际,有长远打算,努力为本村经济发展、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形成多做有利的事情。

4、立足基层,提升能力。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今后工作中更要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先懂的深一点,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同时要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民语言,与农民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以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要不耻下问,向农民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在传统中寻找创业的机会,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力求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农民间出现的矛盾纠纷,处理问题做到公正。

二、对个人今后工作的设想与打算

1、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虽然在学校学到一些文化知识,但是到农村工作岗位后,理论的知识明显就不够用了,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多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为了做好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我学习了许多农村相关的工作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实践经验的学习:向领导、同事、群众学习,遇到棘手问题主动向他们请教。同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农村工作实绩赢得领导的信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2、勤于工作,锤炼自己。农村是一个大平台,农村工作繁杂,只

有立足农村村情,才能把握方向。同时农村作为基层,农村工作的开展更是核心。协调好各类纠纷,促进农村生活的和谐发展。踏实做好每项工作,立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摸索中不断反思,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11.“清华大学少儿英语师资”培训班 篇十一

*合理的课程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全方位提高学员专业水平。

*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欣赏原版英文影片。

*颁发“少儿英语师资资格证书”。

*通过专业课和理论课,综合提高学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权威的专家委员会确保认证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课程设置

*语言水平提高类课程:语音、口语、听力、阅读、语法、写作、英文电影欣赏。

*教学理论课程:儿童教育心理学、少儿英语教学理论。

*教学技能课程:少儿英语教学实践。

*综合课程:“清华国际英语”网络教程。

学员通过各门课程的结业考试,将获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少儿英语师资”结业证书。通过最终资格考试的学员,将获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颁发的“少儿英语师资”资格证书。

培训费:4600元(含教材费)

开班日期:2004年4月29日(脱产班周一至周五全天上课,为期12周)

咨询电话:010---62799966—8639/8677

电子邮箱:jyxyhudan@mail.tsinghua.edu.cn

12.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篇十二

问题1:请你说说顶岗置换脱产培训的由来好吗?

“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项目 (即顶岗支教师资培训项目) 于2006年启动, 是我校“播种希望”行动计划的子项目之一。项目产生缘起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 教师教育一体化在实践上需要有新突破

1998年12月原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后, 便进行了旨在实现教师连续性发展的一体化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表现为:构建了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体制, 为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建立在培养培训一体化办学体制基础上的继续教育新机制;适应新的办学体制, 教师队伍的结构与专业素质开始发生改变。但我们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尚处在初始阶段, 还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师教育一体化上, 认识要有新突破, 实践要有新举措。

二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呼唤我们的使命感

2005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是我们高师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办学功能, 不仅要培养人才, 开展科研, 更要服务社会, 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效应延展到农村。

三是, 海南省基础教育的现状激发我们的责任感

由于历史的原因, 海南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内地省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成为制约海南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海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尤其是占全省61%的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县市的教师队伍, 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更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海南省各级政府近年来加强了教师教育的扶持力度, 各类教师培训活动渐渐多了起来。但大多数教师只能参加市县级的培训活动, 由于历史原因, 海南省市县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教师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 结构不合理, 无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支持。海南师范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高地效应, 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是海师大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正是从本地区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实际出发, 海南师范大学在深入调研了海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向海南省委组织部提交了《海南师范学院关于开展支教实习顶岗培训工作的报告》。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同志对此十分重视和关注, 专门作了批示, 认为这个项目既能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又能发挥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支教作用, 还能让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回炉深造, 一举多得。罗保铭书记的批示使我校师生深受鼓舞, 按照罗保铭书记批示精神, 在上述《报告》的基础上, 我校进一步提出了《海南师范大学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 (2006—2010) 》, 行动计划包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脱产提高培训行动”、“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行动”、“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行动。

问题2:到目前为止, 顶岗置换脱产培训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项目由省委组织部牵头,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共同参与, 海南师范大学具体组织实施。从2006年至2012年, “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项目已顺利组织实施了八期, 为定安县、屯昌县、临高县、五指山市、东方市、白沙县、琼中县、乐东县、保亭县、陵水县、昌江县等十一个市县的乡镇初级中学培训了3001位教师, 共选派了4208名优秀毕业生到置换学校支教实习, 支教学校数达1200多所, 覆盖面之广, 受惠人数之多是一般的师训项目无法企及的。正因为项目效果好, 效益高, 2010年, 海南省政府将新一轮的“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列入海南省支持中西部市县人才工程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问题3:与其他的培训相比, 顶岗置换脱产培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1. 政府主导是本项目的最大特色。“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自始至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里专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 由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四部门共同组成, 省委组织部牵头, 并为活动划拨了专项经费。2010年, 海南省政府将“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列入海南省支持中西部市县人才工程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省委、省政府经济上的大力资助, 政策上的重点倾斜, 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是一般师训项目不具备的强力保障。

2. 培养、培训同步进行是教师培训的创新性探索。“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将在职教师培训与准教师的实习捆绑, 同步进行, 为参训教师长时间外出学习解决了后顾之忧, 也为师范毕业生提供了真实的教育环境和全方位的锻炼平台, 实现了培养与培训的有机结合和联动双赢, 将教师培训一体化理念向深层次推进。

3.“在岗带徒研修”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与以往的师资培训项目不同, 本项目除了采用了专题报告、专家讲座、跟班学习、参与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外, 创新地将“师带徒”作为一种培训方式, 为师者的职责有效地推动了参训学员系统总结, 认真学习, 大胆实践, 同时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也是将所学知识、技能实践、巩固、内化、提升的过程。

4.在管理形式上, 本项目也与其他师训项目不同。由于项目实施时间长, 牵涉面广, 它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紧密联系、通力合作。为此, 项目建立了省、市县、顶岗基地学校多级管理系统, 省教育厅、省级培训机构、市县教育局、培训机构、顶岗基地学校都参与其中。此外, 为了规范跟班学习管理, 提高跟班学习效率, 第七、第八期的培训我校委托海口市教育局协助组织跟班学习, 海口市教育局遴选了海口一中等14所海府地区综合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为跟班学习基地校, 跟班学习开始前召开准备会议, 让基地校领导、指导教师明确职责, 确保了跟班学习顺利高效地开展。

问题4:请你说说顶岗置换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好吗?

“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的实施紧紧围绕着“顶岗”“置换”两个词展开, 前六期每年从海南师范大学选派500名优秀师范生到海南省中西部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市县的乡镇中学顶岗实习任教。同时, 从上述地区学校置换选派500名在职教师到我校脱岗培训。为了解决结构性缺编, 一位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的问题, 第七、八期项目采取两位实习生顶一位参训教师的形式展开。同时, 从第七期培训开始, 项目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学员教学行为的改进, 特别设计了“指导实习与自我研修”“实践运用与总结提升”两个“在岗带徒研修”环节。“在岗带徒研修”即参训教师与顶岗学生缔结师徒关系, 在工作岗位中指导实习生, 实践、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010年“国培计划”推行后, 教育部将“置换脱产研修” (即顶岗支教) 这一形式作为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全国全面推开。海南师范大学从2010年起也承当了“国培计划”——海南省中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至此, 顶岗支教这一培训形式扩大到我省大部分地区, 成为惠及我省各市县的主要培训形式。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 海师大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与“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项目统筹同步开展, 整合利用“国培”项目的资源, 进一步提升了“双五百”项目的品质。

问题5:你认为目前海南省中学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 很大一部分海南省中学教师是通过民办教师转正, 学历补偿教育等形式进入中学教师队伍, 因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本科教育, 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教育知识欠缺。大部分教师多年来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 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相对较陈旧, 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外, 应试取向的教学评价制度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也加速、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问题6:我们是如何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的?

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学科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教学实践能力较强, 教育教学水平较高, 能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起到一定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骨干中学教师。围绕培训目标, 我们设置了“师德教育”、“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三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遵循“把握需求——学习提升——实践运用”的思路, 采取在岗带徒研修与脱产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培训。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研修预热——指导实习与自我研修——集中强化研修——实践运用与行为改进。

“研修预热”阶段, 通过摸底考试、现场说课、座谈会等形式, 全面了解学员的情况与需求, 以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学科指导老师对方案的解读, 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指导实习与自我研修”阶段的带徒任务。

“指导实习与自我研修”, 以在岗带徒研修的方式, 开展指导实习生与自我研修活动, 在指导过程中, 反思提炼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发现自身的不足, 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集中强化研修”阶段由“跟岗实践”和“理论学习”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以教学基本功为核心, 开展学科知识、有效教学、班级管理、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结合学员在跟岗学习阶段的疑难困惑, 运用集中讲授、观摩示范、特别是参与式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释疑解惑。“跟岗实践”采取“前移后续”的方式展开, 所谓“前移”是指在理论学习开始前到实践基地跟岗学习一周, 领略名师风采, 反思自身差距,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续”是指理论学习结束后再次回到实践基地跟岗学习一周。在所学理论、技能的指导下反思性地观摩、参与导师的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

“实践运用与行为改进”, 在集中强化研修结束后, 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带徒研修两周, 通过同课异构、课例评析、观摩评价实习生的班队活动, 鉴定实习生的实习表现等形式, 实践、展示、反思、内化所学的理论与技能方法, 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这一培训模式, 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学习的课题来源于学员的实践需要, 所学的理论又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展示和积淀。

问题7:顶岗置换脱产培训实施这么多年, 它的成效和影响如何?

七年多来, 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在多方努力下, 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了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培训最明显的成效是参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明显改善, 职业认同感得以强化, 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每一期学员在培训写心得、总结中都纷纷表示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敬业爱生, 努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杆源自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的人生旗帜。

培训最直接的成效是学员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课堂教学基本能力显著提高, 教育科研意识初步形成, 教育技术能力有所提高。东方市在总结材料中说:“双五百”项目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为我市各校创新教育教学和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员们在总结会上也感言:“双五百”培训给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 强化了教学基本功, 教会了他们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课件制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 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教学、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 数百名老师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部分教师已晋升为校级、市县级、省级教学骨干。

2. 形成了一批针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的研究成果

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党委书记林北平教授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促进教育公平》, 校长韩长日教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良好实践——海南师范大学“播种希望”行动的启示》, 党委副书记张诚一教授的《坚持教师教育一体化办学理念——全面优化高师院校办学功能》, 继续教育学院关文信院长的《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丛书、《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实践取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丘名实的《现代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文学院张所帅老师的《对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反思及建议》, 数学与统计学院赵京波老师的《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等等。这一大批的研究成果对师范生的培养, 在职教师的培训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发挥了我校对基础教育的引领、服务作用。

3. 优化了海南师大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校对基础教育所需人才的素养有了更准确地把握, 以此为依据, 学校重新审视和修订了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以“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为价值取向, 加大主要由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教育见习、实习等构成的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 并改革训练模式, 对课程体系做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上, 重视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打磨, 强化新课程理念, 凸显教育实践课程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地位;在课程实施上, 强调“做中学”, 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课程实施环境上, 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在大学微格实训室、城市中小学课堂、乡镇中小学课堂三个各具特色的场所进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 着力提升学生教育教学技能, 切实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2009年海南省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 我校“构建教师教育‘大实践平台’开辟师资培训新途径”的做法获得了海南省教学成果奖。

4.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双五百”人才工程培训项目扎实有力的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赏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 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现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同志都曾对面向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项目 (“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 做过重要的批示。教育部特邀我校林北平书记在河北廊坊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一直刊发跟踪报道予以宣传。《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海南省内的各大媒体也都纷纷进行了全面深度报道。与此同时, 该项行动一度成为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16家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热议的话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本项目还获得了国内知名学者的积极评价。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在2007年第7期《教育研究》上撰文《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的分类》中, 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独特视角, 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问题8: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完善的地方?

上一篇:深化改革以创新促进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