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现代

2024-06-08

爱国诗词现代(共9篇)(共9篇)

1.爱国诗词现代 篇一

一、爱国英雄, 军中将才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义端说他是“青兕”[1]232, 陈亮说他是“真虎”[2]232, 姜夔说他是“前身诸葛”[3]232, 是个当之无愧的爱国英雄。早在孩提时期, 辛弃疾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与气质, 他从小就树立了读书报国的理想。他出生时, 山东已为金兵所占。父亲因病早逝, 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幼年时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 与党怀英同为刘瞻最得意的学生。一次, 刘瞻问他们两人:“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 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 为了取得功名, 光宗耀祖。我将来首选的志向是到朝廷里去谋求显赫的官位;如果不能如愿, 那只好学习老师, 隐居乡间, 寄情水山间, 写写田园诗了。”辛弃疾却回答说:“我的志向不是想做官, 我要做词人, 用笔骂尽天下的奸臣贼子, 用剑杀尽天下的污浊之徒!”此后, 辛弃疾与党怀英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 不久归南宋, 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而党怀英则投身于金人统治集团, 成了卖国贼。

与一般爱国文人不同的是, 辛弃疾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这得益于他的祖父———辛赞。辛赞曾任亳州县令, 那时的亳州已被金人占领, 他深感在沦陷区做官对于广大宋朝人民来说无异于犯罪, 闲暇时光常常带着辛弃疾和另外几个儿孙登高远望, 告诉他们这片大好河山都是宋朝的国土, 如今却被人侵占。辛赞还指画着眼前的山川沟壑, 说明哪些地方曾经做过战场, 哪些地势可以作为军事的屏障, 如此的训练, 再加上从小就聪颖非常, 少年时代的辛弃疾便在心中运筹着排兵布阵的方略。辛弃疾21岁时组织了2000人的队伍起义了, 起义之后投归了耿京担任掌书记一职, 当时军营里有个叫做义端的和尚曾经是辛弃疾拉过来投奔的, 却不料一日义端忽然从营中盗走耿京的大印投靠金人去了, 而这大印正好是由掌书记辛弃疾保管的, 义端和尚此次过去无疑会向金人献印。耿京知道后震怒不已, 当时要将辛弃疾军法处置。辛弃疾要求:三日擒获义端, 否则情愿受死。辛弃疾料准他逃跑的方向, 于是在下一站将叛徒截获。

而后, 在辛弃疾离开滁州去赣州上任时, 有一批贩卖私茶的商人在湖北起事了, 400多人组成了一支武装队伍, 首领叫做赖文政, 这伙人的势力日益壮大, 还曾把南宋的官军打败几次, 辛弃疾就是这时上任的。茶商军原以为自己善于在溪谷险阻之地作战, 而且竹丛树林密布, 官军的弓箭够不着, 金戈铁马也踏不过来, 所以才选定这样的地区长久驻扎, 但辛弃疾首先调集了大批当地的乡兵和弓手, 淘汰了老弱, 只把强壮留下, 分别散布在各个阵地, 再令其率领乡丁深入山中搜索, 这样, 茶商军所要的独特地理条件都已解体, 日益陷入极其恶劣的处境中。辛弃疾趁机进行招降工作。赖文政看到茶商军斗争前途已希望很少, 便投降辛弃疾, 被辛弃疾押解到江洲杀掉了, 剩下的残部, 一部分编入军中。

二、忧国游子, 报国情怀

尽管辛弃疾有着极高的政治军事才能, 但在那个压抑人才的时代, 他先后做过几任地方小官, 始终没能得到重用。在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二年, 张浚挥师进行北伐, 结果在符离吃了败仗, 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又开始对金议和。辛弃疾这时不顾自身官职的低微, 写成《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说:金国的实力外强中干, 不足以惧兮, 女真人把地盘扩张得那么大, 对汉族施行种族压迫, 造成辖境内矛盾重重。军队编制上, 多为中原汉军, 怨愤所积, 一有战事必定反戈相向。金人的部族首领远在塞北, 调集大批军队很困难, 故, 其军队数量虽多, 但仍有败绩的因素。而各地汉人由于不甘忍受压迫, 每每爆发起义,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有利的凭借。论文的后七篇, 为南宋政府总结出多方面治理整顿的措施。他主张:要主动出兵以攻人, 而不要被动地坐而待人之攻。要进而战于敌之地, 不要退而战于自己之地。这篇论文是当时的主和派想也不敢想的, 他们也无力对战事前途作出明确估计和判断, 因此没有被采纳。

之后, 辛弃疾因人推荐被皇帝召见, 任命为司农寺主簿, 又向当时的宰相虞允文呈上了九项建议, 称《九议》。他说, 对敌应当无欲速, 应当知所先后, 且必须能任败。也就是说, 要有远虑和成算, 深虑既定, 不应以小胜小败而有所改变。应尽量利用敌方弱点而扩大其内部矛盾, 要提供旷日持久的用兵费用。在未战之先要“惜费用”“宽民力”[4]137, 把一切不相干的费用全部减免, 用在恢复生产上, 以备将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这些策略仍然被搁置在一旁, 不予问津。在辛弃疾往返淮南两地之时, 他发现这地区民物萧条, 防守过于薄弱, 又接连两次向宋廷上疏, 提出要想求得长江流域的安全, 必须严守淮南, 而且要依靠民兵……这两次奏疏依然没有受到任何注意。

辛弃疾做官都是来去匆匆, 在任上不过一两年便调任。那年在湖南担任荆湖安抚使, 当地的乡社武装对农民压榨严重, 一般的地方官都会想办法遣散, 但辛弃疾却另有作为。当时南宋军队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 风习和纪律败坏不堪, 辛弃疾创制了飞虎军计划, 把这些军队中的强壮收编。为赢得宋廷的同意, 他把经营过程、费用来历、营栅绘图全数上缴, 其实在呈上之前他早已将一切办妥了。招募的士兵严格挑选并训练, 军纪严明。很短时间, 飞虎军的素质便成为沿江地区的军队中最上等的, 被称为虎儿军。

几年来, 辛弃疾独当一面的作风和卓著的政绩为他赢得了威望, 同时也遭到士大夫们对他的嫉恨。很多捕风捉影的诽谤无端滋生。并对他提出弹劾, 说他“用钱如泥沙, 杀人如草芥”[5]139, 不容辛弃疾有任何分辩, 宋廷便依上述把辛弃疾罢免了。

三、词坛领袖, 名垂青史

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只能将满腔热情付诸笔端, 变成一首首慷慨激昂的雄词。1168年, 时为建康 (今南京) 府通判的辛弃疾因多方报国无门, 在秀美的秦淮河畔, 写下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 呈史留守致道》这首吊古伤今的词章。1174年, 辛弃疾已经35岁了, 他又一次登上了建康城楼上的赏心亭。多年来, 他一心向往献身于统一祖国的大业而朝廷却一直没有把他放到能施展才干的位置。作为一个有志之士, 能不痛苦?他忍不住又一次拿起笔来, 又填了一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这首词, 是辛弃疾名作之一, 它不仅对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 而且也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叹。从43岁起一直到63岁, 辛弃疾这段时间除在福建有过短暂任职经历外, 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江西上饶带湖的家中赋闲。那段日子, 辛弃疾比较快乐, 游山玩水, 结交朋友, 他先后认识了陆九渊、吕祖谦、朱熹、陆九龄、陈亮等词人和学者, 他们一起喝茶饮酒, 一起纵谈诗词和政事。然而, 辛弃疾总在不知不觉间, 想起自己报国尽忠的往事, 那时的他宝剑在手, 骑马杀敌, 为国建功。这些动人场面从他的词《破阵子》中就可以看出:“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以前的护国英雄, 到如今只能是陪着友人借酒解愁了, 看到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多, 这怎能不让他悲愤呢?

宋宁宗嘉泰三年 (1203) , 那年辛弃疾已是64岁的高龄, 他迎来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报国时机。韩侂胄 (大宋名臣韩琦的曾孙) 被宋宁宗任命为宰相, 韩侂胄是主战派, 主张北伐雪耻的他大张旗鼓地起用主战派人士。韩侂胄任命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一年后又被调任到抗金的最前线, 担任镇江知府。韩侂胄有勇无谋, 在战场上急于冒进, 要求速战速决, 出兵立即伐金。深知欲速则不达的辛弃疾自然是极力反对了。辛弃疾说:北伐必行遵循“无欲速”、“审先后”、“能任败”三大原则, 不能轻易冒进, 否则的话, 北伐会遭到失败。

1205年, 辛弃疾66岁, 在韩侂胄的打压与排斥下, 他只得离开了镇江。临行前, 满腔悲愤的他登临了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 登高远望祖国的大好江山, 连连哀叹自己报国无门。于是, 他提笔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宋词中的千古名篇。他在《永遇乐》中写道:“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他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两首词, 词风奔放豪迈, 开宋词另一豪放派之先河, 是宋词中的至尊和经典之作。1207年秋, 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悲愤而亡, 享年68岁。

参考文献

[1][2][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

2.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篇二

关键词:张元干;诗词;爱国情怀

0 前言

每一种情怀,都源于文化的创造,你眼中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源自人类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大如“国家”的概念,小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理念,均是如此,是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孕育出来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崇拜对象的世俗信仰。由此观之,爱国主义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出现而诞生的。当一个民族面临另一个民族的入侵,其自身的生存面临威胁,这种情景最能激发本民族人民的爱国情怀,而张元干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如此。讨论一个人的思想,就要站在他的立场,用他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他的世界观去理解他所做的事,用讨论者时代的眼光去评价发生在过去的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不一样。本文探讨张元干词的爱国情怀,详细分析张元干爱国情怀从萌发到终其一生的整个经历。[1]

1 时代背景

当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看他所生活的时代。张元干所生活的时代,是由北宋过渡到南宋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中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时代。史书常用“积贫积弱”来概括两宋在政治上的特点,与此同时,两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对于宋代的文化,史学大师陈寅恪曾予以很高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5页)。

1.1 政治背景

宋代为古代知识分子提供了最好的成生长土壤,宋朝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天子,深知五代时期“天子,兵马强壮者当之”的弊端,在“杯酒释兵权”解除开国武将的威胁之后,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文立国,使“兴文教,抑武事”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自此,知识分子的处境得以改变。太祖有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违者天必殛之”,这为读书人提供了宽松的言论环境,政治环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后世残酷的文字狱。[2]

1.2 文化背景

宋初的词多用来描述风花雪月的故事,偏于浪漫享乐主义,张元干早年的作品“斗帐炷炉熏,花露浥成芗泽。萦透雪儿金缕,醉玉壶春色。非烟非雾锁窗中,王孙倦留客。不道粉墙南畔,也有人闻得。”《好事近》描述了当时社会稳定,生活优渥的情景。宋初的词多离不开灯红酒绿,离别伤怀的主题。

政治稳定导致文人能更多地体会市井生活,宋时词的内容有偏于市井,以俗为美的情结。究其根源,在于词本发源于市井,用来表达百姓生活细腻的情感,不同于诗严格的格式要求,词在创作上更亲民,因此有“词为艳科”的说法。细细品味宋词,你会发现这种市井情结无处不在,尤其以柳永词为最甚,他将韵律引入平白的语言,将词推向市井,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宋词在以俗为雅中得到升华。[3]

2 张元干的创作阶段

张元干是爱国的,而随着经历的增加,其爱国情怀又在此过程中历经折磨。他一生的创作阶段,可分为三。

2.1 早年入仕,春风得意

张元干青年时期的生活,较同时代的人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年幼时优渥的生活条件,青年游历,拜访名师,广结好友,游山览水,快意倥偬。良师益友,淳朴的民风,景色之秀美,都使张元干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

游历期间,张元干拜访名师,潜心研究诗艺,同时,游览的行程中,他的世界处于不断地开阔之中,创作思想领域和视野变得更为宽广,结识文人志士更加坚定了他的价值追求。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张元干小有名气,为日后为官提供便利。

2.2 南渡抗金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分两路进攻宋朝,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钦宗。同年金兵渡黄河围攻汴京,徽宗出逃,钦宗在众臣力争下以李纲为尚书右丞,总领京都保卫战。这年张元干35岁,刚入李纲门下做幕僚,心怀抗金卫国志向的张元干,慷慨激昂,曾与人心动摇时期上《却敌书》表明誓死抗金的决心,在京都保卫战中,张元干随李钢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诗载“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中夜飞雷炮,平明破火船。”极言战况之激烈,表现了张元干与战场上只求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经历反复的守城战斗,守军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金军知守城有备,遂退兵,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胜利时刻的张元干作《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标的喜悦的心情。这一时期,虽国土沦丧,然而对于张元干来说,是充满希望的时期,“朝廷还在坚持抵抗,我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共襄抗金大业,而且我们历经战斗洗礼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是张元干爱国情感加深的重要时期,多年心中苦闷得以在胜利时刻得以排解。[4]

2.3 退隐时期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等奸臣谋求与金议和,签订丧权条约,有志之士群起而攻之,李钢上书言议和之弊,力主抗金不成反遭罢黜,流放广州,张元干闻之,作《再次前韵即事》,痛斥秦桧之流的卖过行径,又做《贺新郎》一阙赠与表李钢,表达了对李钢抗金主张的全力支持。后秦桧促成宋金议和告成,其气焰嚣张一时,当初的主战派胡铨等再次受到迫害,此种境况下,张元干再作《贺新郎》为之伸张正义。绍兴二十一年,秦桧的得知张元干赠词给胡铨,将61岁的他除籍抄家,投入监狱。

出狱后,张元千仍旧心怀抗金救国的业,作诗词舒愤。乃至70岁时,其词中仍有“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的豪言壮语。张元干仍然是爱国的,但这一时期他的爱国情怀和过去已有很大不同。在经历痛苦的事情后,本能的选择能减轻痛苦的思想,写在骨子里,这跟张元干的理想是冲突的,矛盾的,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爱国情怀在矛盾中得以升华。[5]

3 经典作品赏析

本章选取后世评价最高的《贺新郎》词两篇,这两首词分别赠予李钢和胡铨, 均在其人生失意抗金大业受挫之际,志在表明词人的心与他们同在,鼓舞他们坚持斗争。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 正人间, 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 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 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慢暗涩, 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主战派领袖李钢上书反对宋金议和遭贬,谪居福建长乐,张元干作此词赠之。

持着手杖,独自登上高楼,只见北斗低垂天目,江面碧波万里,一望无际,月光洒在江渚之上。江风扫尽浮云,无人能于这夜乘扁舟而渡。思绪中只见大雁落于芦苇深处,引发无限感慨,目光惆怅,望着祖国万里山河,形单影只徒劳无益,这是只能听到人的鼾声和鼍鼓的敲打声,谁能与我相伴,醉酒共舞。

十年好似一场虚空大梦,走尽扬州路。倚着高楼感受到寒冷,怀念故国的愁绪油然而生,恨不得一口吞下胡虏,亲手用腰间三尺宝剑斩杀金人首领,莫使遗恨如昭君只得留于琵琶语。如何能让宝剑无所大用,让他堕入铅华,空生尘土。呼唤您来说说看,还能否允许我们垂纶放钓,隐世独立?大风浩荡,我多想随风飞举。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河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摧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渡。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作于绍兴十二年,议和事成之后,秦桧气焰盛极一时,反过头来迫害当初指责他的主战派人士,胡铨被除名贬黜新州,张元干作此词赠别老友。

令你我魂牵梦绕的万里神州路,如今秋风萧瑟,金兵连营画角,咄咄逼人,故都以如废墟,不堪回望。为何昆仑天柱倾塌,黄河之水乱流,从前繁盛的村落如今已成狐兔聚集之所(暗指北宋灭亡,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天意(指庙堂决策)从来都高远难求,何况你和年事已高,又能向谁倾诉悲苦。罢也,这就到南浦,送君远行!

夏末夜里已经变凉,柳岸送别,万千滋味。看天河,星星点点的夜色,断云慢慢地移动着,万里江山啊不知君又要飘零何处?想当初与君彻夜长谈,而如今君将远行到大雁也到不了的远处,书信又能写给谁?分别只是我们依旧心怀天下,怎么愿意流连于小的私情。举杯共饮,听我为君唱一首《金缕》,送君上路!

这首词上阕写现实背景,家国动荡,下阕写个人友谊。“凉生柳岸”是离别环境,古人自有折柳送别以示挽留的习俗,“凉、摧、残、疏、淡、段、微”这些字眼,既是写景也表现词人低沉的情绪,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理想不能实现已经让作者非常苦闷,而友人即将远行到荒芜之地更加深了作者的痛苦,无法排解,只好举杯高歌做送别,这种无奈苦闷悲愤的心情,让读者动容。

4 结语

本文用心理学中常用的分析人物的方法,分析了两宋时期著名词人张元干的生平。将注意力集中于张元干不同时期的爱国情怀。时代给予了文人最好的坏境,而外族的侵入将这一切破坏,张元干渴望驱除鞑虏,收复河山,而现实让他历经磨难而志不得,老庄的归隐思想让他找到了另一条路,然而不同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自得,归隐后的张元千依然关心社会,力主抗金,61岁因《贺新郎》,被秦桧削籍除名,抄没家产。直至此时,张元干依然是爱国的,其情感中既有抗金救国的豪迈,又有事实无常的感慨,有含归隐山林,淡薄人事的想法,出世与入世,多种思绪相争得不到平静,矛盾的不断斗争,让张元干的爱国情怀不断升华,这种爱国情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林东源.刚柔并济,多元之美[J].福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7(5):439-482.

[2]陈节.开拓爱国词的重要作家——张元干[J].学术评论,1983(1).

[3]张仲英,郭艳华.两宋巨变对张元干思想和词风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9):130-132.

[4]徐吉军.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J].浙江学刊,1988,2(4):110-118.

3.现代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 篇三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4.近代爱国诗词背诵 篇四

(一)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己亥杂诗(二)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有感》

邹容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4.夜起

黄遵宪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5.贺新郎

诗人:梁启超

朝代:清

昨夜东风里。

忍回首、月明故国,凄凉到此。鹑首赐秦寻常梦,莫是钧天沈醉。

也不管、人间憔悴。

落日长烟关塞黑,望阴山铁骑纵横地。

汉帜拔,鼓声死。物华依旧山河异。

是谁家、庄严卧榻,尽伊鼾睡。不信千年神明胄,一个更无男子。问春水、干卿何事?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鸡.声乱,剑光起。

6.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7.狱中题壁 谭嗣(sì)同

望门投宿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我自横刀向天笑③,去留肝胆两昆仑④。

8.《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9.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①,貂裘换酒也堪豪②。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③。

10.昭君怨

秋瑾

恨煞回天无力, 只学子规啼血, 愁恨感千端, 拍危栏。枉把栏干拍遍, 难诉一腔幽怨.残雨声声, 不堪听!11.《警世钟》印子

陈天华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12.满江红.李叔同(弘一法师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叶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 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13.挽刘道

(一)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山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4.绝命诗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5.被逮口占

汪精卫

5.古代爱国诗词 篇五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

6.爱国古诗词 篇六

2.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 赵孟頫《岳鄂王墓》

3.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 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5.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 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6.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7.莫避春阴上马迟。 ——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 李益《隋宫燕》

9.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0.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 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1.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 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12.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 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3.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4.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 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15.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16.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 查慎行《三闾祠》

17.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 崔道融《西施滩》

18.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

19.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0.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李白《西施 》

21.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2.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3.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

24.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5.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李白《西施 》

26.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7.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8.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9.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30.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 王维《少年行四首》

31.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王维《少年行四首》

32.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 司空曙《金陵怀古》

33.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 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4.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5.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戎昱《咏史 》

36.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7.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 陆龟蒙《吴宫怀古》

3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9.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 戚继光《望阙台》

40.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7.写爱国的诗词 篇七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8.爱国格言诗词集结 篇八

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

4、假如我是有一些潜质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5、我愿用我作部的性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罗夫

6、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正因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钟爱钟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7、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必须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我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一他表现出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10、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1、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5、一寸赤心惟报国。——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6、咱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咱们也就应乐于有机会以咱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咱们就应自愿的和慷慨地去作。——富兰克林

17、一个人要帮忙弱者,应当自我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1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1、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2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4、咱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咱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25、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我的生命边为有用的生命,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26、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7、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28、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送许郢州序》

29、咱们此刻务必完全持续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马克思

30、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1、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3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5、向北望星提剑立,生命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36、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7、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38、钟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钟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39、一堆沙子是松散的,但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4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4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44、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45、咱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就应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4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我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47、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9、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5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9.爱国古诗词 篇九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饮马长城窟行》

魏晋·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代出自蓟北门行》

宋·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出塞》

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

流水冻桑干。烽微桔槔远。

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还嗤傅介子。

辛苦刺楼兰。

《饮马长城窟行》

隋·杨广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登单于台》

唐·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租赁协议下一篇: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