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课件

2024-10-07

认识角课件(精选17篇)

1.认识角课件 篇一

H=90°-两地的纬度差(该地的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举例学生练习:】见学案: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 120°E 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亚马孙河口(50°W 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呢?【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只与纬度相关与经度无关】

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⑴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房屋大多坐南朝北。

⑵确定楼距:【相关知识:一年中影子最长的时候,只有不遮光,则一年中均有阳光】尤其是回归线以外,北回归线以北,计算冬至(12月22日)的影长,南回归线以南,计算夏至(6月22日)的影长 ,如图所示:

H为正午太阳高度 L 为楼距 h 为楼高

公式为:h/L =tanH 。

⑶热水器夹角的调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 α +H=90° H=90°- 两地的纬度差

则α= 地理纬度- 直射点

(四)思考练习见学案: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最小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多少?试推出。

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和应用,都是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其规律,理解灵活运用。

(五)课下作业 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预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四季与五带的更替。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通过其应用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

十、教学反思:学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用更直接的方法去培养。

2.认识角课件 篇二

苏教版二年级 (下册) 64页-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 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 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的表象,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 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棒、尺、纸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生按要求搭图形。

3.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1. 认识实物角

(1) 从情境图中寻找角。

(1)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 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 从身边寻找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

2. 认识图形角

(1) 出示第2幅图。

(1) 让学生说一下这些图形有角吗?

(2) 把角画下来。

(2) 把三角板中一个角画在黑板上。

3. 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1) 摸角谈感受。

(2)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 任意找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4. 试一试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 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 做一个角

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二) 感知角的大小

1. 师示范将角变大变小

生观察, 并说出其中的变化。

2. 学生操作活动角, 感受角的大小

3.出示钟面图 (通过观察能直观比较大小的)

师: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吗?

4. 再次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接近的)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你有办法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 检查应用

1.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各有几个角?

4.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来研究

3.走出“认识角”的误区 篇三

《认识角》(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片断:

……

师:同学们,拿起你的三角板,像老师这样,用三角板的尖顶碰一碰你的手掌心,有什么感觉?

生1:尖尖的,扎得手有点痛。

生2:很尖,很锋利。

生3:会刺人。

生4:很痛。

……

师:有一点痛,为什么会痛?

生1:因为三角板很尖。

生2:因为三角板有一个尖尖的角。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不错,因为这里很尖(老师指着三角板的尖顶)。

师:请同学们用手顺着三角板尖尖的地方往外摸,有什么感觉?

生1:摸起来很舒服,没有刺手。

生2:摸起来平平的。

生3:很舒服。

……

因为有这一体验,所以在后面的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跟不上教师的“预设”:一个是比较角的大小,一个是理解角的意义。

在课堂的临近结尾,教师进行总结的时候,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角。

师:你知道角是怎样的吗?

生:尖尖的,刺得手有点痛。

……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634页对“角”的解释有这样几种:①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一般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②物体两个边缘连接的地方。可以看出,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无意当中,让学生去感知的是“上端较尖”“ 物体两个边缘连接的地方”。可见在这里,教师无意识中,把“角的生活意义”等同于“角的数学意义”,把“角”(尖尖的,像牛角一样的东西)的现实生活意义,当作数学意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一个角)来让学生体验,自然会南辕北辙。我想,以后要扭转学生对角的意义的理解,恐怕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本节课的后段,当教师引导学生去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总是“启而不发”,不管教师怎么引导,小朋友总是觉得边长的角就较大。当课堂临近结束,老师问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是角的时候,学生回答:学会了角,角会扎手,角是尖尖的。可见学生认识的角,已经是非数学意义上的角了。

其实,如下图,要感知“角”,我们可以让小朋友的手弯成弧形,在角的内部“画弧线”,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角的尖顶(顶点)。因为这时非有意注意的事物,反而成了强刺激物,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需要注意的问题反而成了“配角”,这些常常出乎我们教师的意料之外,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困惑。

诚然,教师主要是希望通过运用迁移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解释数学现象。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惯用的招数,如类比、推理、打比方等等,都是我们认识新知的一些办法、手段。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类比迁移,有其形象直观的一面,但也常常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惑,因为“晕轮效应”的作用,往往会使我们的教学“南辕北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慎之又慎地运用迁移规律。

责任编辑罗峰

4.认识角 篇四

东平中心小学——温淑印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说说你的理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因为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3.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 究

1.找角——直观感知角。自主发现

课件出示几个物体,让生仔细观察,找它们上面有角吗?(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钟面上的角又藏哪儿啦?(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

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2.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A师示范指出三角板上的一个角,并用手摸一摸。我要把它请到黑板上。B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并说说你的发现。是不是和老师的发现一样呢?

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角有个尖尖,很刺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我们把它们叫做边。(板书)

你们再看看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换一个角摸摸、看看。也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吗?

4、找生活中的角。

三、指导画角及读写法

1、画角

师:我们要怎样把角画在我们的本子上呢?

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2、让学生画角,老师巡视指导

3、介绍角的读写法

为了便于区别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你能在纸上画出两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①实物②课件 2)找生活中的角。

3)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课本63页“练一练”中的第二题,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请一名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如果我是角。

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新课改指出,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生活化,实用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同时关注到情感体验,知识的获得、以及能力的锻炼。现将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分享给大家。

一、通过闪烁的角的图片入手,把学生带到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去,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初步认识角、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摸一摸角、画一画角、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把角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我在教学活动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信息反馈,使师生在双边的交流中,不断解决矛盾,使认识得到升华。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上兼顾不同的难度,照顾到不同的层次学生,尽可能体现课堂中的以人为本。

三、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角像嘴巴一样,张得越大,角就越大。进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角边得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有关,迅速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在习题实践中,通过重叠的方法比较的角大小,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掌握。

5.《认识角》评课稿 篇五

禅堂中心学校 吕雅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李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李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李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李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变成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三、能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在指令学生操作前做到详尽要求学生,体现老师成熟老练的一面

李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一、在 “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6.《认识角》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思考方面:能在做角和比较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知。

解决问题方面:在做角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能够提出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扇子、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图钉、画在纸上的两个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做手工。大家看,老师现场做一个,好吗?(剪出一个五角星)

2.出示“五角星”问:这是什么图形?问什么叫“五角星”?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哦,原来这就是你们认识的角啊。那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不想得到老师亲手剪的五角星呢?今天,我们就要在图形王国里进行一个夺星大赛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电脑出示:剪刀、扇子、钟面)

提问:(1)角之家正在进行化装舞会,他们都在自己身上化了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2)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依次指出扇子、钟面上的角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物体上的角,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为数学上的角,也就是角真正的样子,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电脑出示角的抽象过程,只留不同形状的角)谈话:上面这些都是角,谁来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教师随机板书并画角

师:刚才大家摸到的尖尖的这个地方叫顶点,两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他们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3、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过渡:小朋友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角,新朋友角想来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家族的成员,那些不是,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电脑出示:67指一指的内容,找一找并标出来)过渡:同学们已经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角,能不能自己画一个角呢?

(二)画角

1、想一想,需要用什么工具呢?(借助工具自己画一个角)

2、展示并对比,发现问题 3介绍画角方法(电脑出示)

4、独立画角。

(三)做角

谈话: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对角这么熟悉了,其实不仅数学王国中有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角,你能找到吗?

1、下面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把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2、谈话: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做角吧!为角的家族多添加一些成员,好吗?请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材料,比一比那组做得角多(音乐)

(小组汇报自己做角的结果)

谈话: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的角真有意思,你们瞧!(那一个活动角大小变化)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用活动较摆出一个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

2、老师也有一个大的活动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吗? 师:老师所做的角的边很长,怎样比较呢?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差别大的角,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差别小的角用什么方法呢?

重叠法、用活动角比一比

三、总结

1、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电脑出示图片)

2、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师:生活中处处有角,老师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角。

四、作业

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角

《认识角》教案

学 校:席王中心小学

班 级:二年级一班

7.谈谈《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篇七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4~66页。 (2) 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 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角, 学会画角, 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知道角是有大小的, 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3)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学会做角。 (4)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5) 教学准备:三角板、小棒、硬纸条、图钉、剪刀、白纸、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1) 旧知导入。师:同学们看,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你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图形吗?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藏着一个圆上没有的东西, 同学们, 知道是什么吗?角的身上有许多的秘密, 同学们, 想揭开角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2) 探究新知。 (1) 角名部分的名称。师: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三角板, (师举起三角板) 三角板上有角吗?师:它的角在哪儿呢?请每个小朋友举起你手中的三角板, 找给老师看一看, 好吗?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一看?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这就是其中的一个角, 那老师就按他指的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一个点, 问:这是角吗?为什么?老师再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指一指, 重点指出顶点和两条边。师:在黑板上画出角。问:现在是角吗?师:请同学们再摸一摸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 再根据黑板上角的样子, 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才能被称为角呢?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这尖尖的部分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 (板书:顶点、边、边) ;生读两遍。师: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你能找出它的角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有角的实物图:剪刀、三角板、钟面, 要学生说出的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 师:同学们, 再摸一摸三角板中的一个角, 你发现角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齐读。 (2) 画角。师:现在你们认识角了吗?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角?师:谁愿意把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角并说说画法) (3) 找角。师:请小朋友转动自己的身体, 找一找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 (4) 练习。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5) 做角。师:角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你想不想自己也做出一些角来?生拿出发的材料 (两根小棒, 两根有孔的硬纸条, 一个图钉) , 做角, 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谁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说给大家听一听, 你是怎么做的? (6) 比较角的大小。师 (出示学生刚才做的活动角) :这位同学做得角真有趣!请你到前面来, 你能使你做的角变大吗?变小呢? (到前面演示变大变小) 师:平时, 你们在哪里看到像这样大小可以变化着的角呢?师:请看, 老师这儿就有一把扇子, 瞧, 扇子叉开得大了, 扇面上的角就—— (引导学生说变大) 扇子叉开得小了, 扇面上的角就—— (引导学生说变小) 再看, 剪刀上的角呢?师小结并板书:角是有大有小的 (生齐读) 。师:既然角有大小, 老师这儿有三个钟面, 你能很快看出哪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哪个钟面上的角最小吗? (课件出示三个钟面, 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 生回答并说出比较方法。师:其实, 比较角的方法很多, 这里有两个角, 谁大谁小? (生小组讨论) 师用课件演示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并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只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拓展延伸。师:今天, 小朋友学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 老师想考考大家, 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 (课件出示) 一张纸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请同学们剪一剪, 并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强调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生汇报不同剪法的不同结果) 。

(4) 全课小结。师:小朋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发现角有哪些秘密呢?

三、教后反思

(1) 注重新旧、抓住好奇, 有效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时教者设计了一组图形, 它们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区别,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并阐明这节课将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不但能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心理需求, 而且有利于把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导入新课时, 教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藏有角, 角有很多秘密, 同学们想揭开这个秘密吗?”这里教者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理, 就这句话, 一下将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到想揭开角的秘密上来, 而且此时学生学习角的心情也是十分迫切的, 兴趣也是十分浓厚的, 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开了个好头。

(2) 注重过程、突出互动, 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在这节课教学中, 教者紧紧围绕“摸角、找角、画角、做角、剪角”组织教学。首先让生摸一摸实物三角板的角, 让生感知角, 使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角这个图形的表象;师将三角板上的角抽象出图形画在黑板上, 讲清角的各部分名称, 给学生一个完整角的图形, 再让学生“按图索骥”找角, 使学生对角这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得到了完整认识;接着让学生画角, 使学生对角基本特征的认识得到有效巩固;让生用小棒做一个角, 用剪刀从纸上剪下一个角后得到多少个角, 使学生对角这个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得到升华。可以说角这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大脑中根深蒂固, 最后教者让生在教室里再次找角, 这里不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但最终回归生活”的理念, 同时也从学生参与找角的积极性、群体性、准确性, 充分说明了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8.我是这样教学“认识角”的 篇八

最近,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运用以“问题为串,练习为线”的教学模式。

一、激疑,打开探究思维的闸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最重要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且充满悬念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准备4根小棒,问题一:“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学生只花了几秒的时间便迅速地摆好了正方形。问题二:“如果拿走一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这下学生更快,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有了答案。而部分学生都没有摆小棒,因为这些图形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三:“如果再拿走一根小棒,剩下两根还能摆出一个图形吗?”这时一部分学生沉默了,手拿着两根小棒摆弄着不敢说,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陆续举起了手,有的说是“×”,有的说摆不了图形,不过,很快有学生说可以摆“角”。我连忙肯定地说:“没错!像这样由两条线组成的具有公共端点的不封闭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角!”这节课的导入就这样水到渠成了,学生兴趣很高,脸上充满着对这节课的期待。

我通过每次减少一根小棒的方法,将“正方形—三角形—角”联系起来,直接又直观地表现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复习了旧知,又给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巧问,点燃探究思维的火花

当出示课题“认识角”后,我马上抛出一个问题:对于这位新朋友——角,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角的哪些知识?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虽然有些学生说偏了,但总有部分学生能说在点子上,最后我梳理归纳,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下来:(1)角是什么样的图形?生活中有角吗?(2)怎样画角?(3)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接下来的教学就是分别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的确,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三、设梯,开发探究思维的潜力

“认识角”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里的内容。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我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比角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而找角、摸角、画角、比角就像是一级级的阶梯,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向知识的高峰。

1.找角、摸角——感受角的特点

提出学习目标后,我立刻带领学生达成目标一:角是什么样的图形,生活中有角吗?并提出问题:“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上有角?用手指出来。”这一问似乎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闸门,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而且有些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就像用“角”组了许多词语一样。但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建立角的概念,有个别物体上不是角的(如圆圆的桌角)也说成了角,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只是说:“我们身边的角真多呀!不过有个别同学说的不是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摸一摸角,感受角的特点。”于是我带领他们用手摸三角板上的角(示范摸“顶点”和“边”)。学生说:角尖尖的、刺刺的,两条线平平的、直直的……

这时我马上进行小结:尖尖的、刺刺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且马上否定了“圆圆的桌角是角”的说法。

2.画角、标角——建立角的模型

接着达成目标二:怎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跟着画角,标出“顶点”和“边”,并且强调怎样标记角。角就这样成型了。

3.比角、玩角——感知角的大小

达成目标三: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我是这样引导的,我拿着大三角板,学生拿着小三角板,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点?生答:一个大一个小。再问:相同点呢?个别同学说:角一样大。但是其他所有同学都反对他的说法,说老师三角板上的角大,学生的角小,因为老师的三角板边很长。于是我马上将大、小三角板放一起比一比,并且强调比角的方法,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豁然开朗,异口同声地说:“一样大!”再提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边越长角就越大吗?学生立刻否定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玩‘活动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们觉得怎样做角就大,怎样做角就小?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学生手拿着“活动角”摆弄着,相互之间热烈地讨论着,不一会儿就有了答案。大家一致同意“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4.唱角——总结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首儿歌“小小角”——小小角儿本领大,生活当中常见它。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直直真的好。两边张开角就大,两边合拢角就小。

这节课,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开始学习,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收获很多。

参考文献:

闫晶.“认识角”教学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

9.认识角教学感悟 篇九

这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学时,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好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猜想、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满堂灌”!要做到这个方面,在课堂上,必须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还给学生一片天空。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理明白,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规范教学来真正认识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今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被淘汰。现在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去思考、探索、合作、发现,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倾听能力、合作能力,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综合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认识图形,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观察,效果会比老师讲解好很多。

10.角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11.对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24-0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想搞好网上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是关键。

2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概念

笔者认为,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依托信息网络,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相对独立或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应用软件。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具有网络交互性,相对完整性和媒体多样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所不同的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远程服务器的支持,其不仅要适合教师现场教学使用,更要适合学习者在网络终端自行操作学习;其不仅要有多媒体的外观效果,而且更应具有强大的功能,要从教学过程固定,单一的“演示多媒体”向教学过程可以随意调整的“模拟多媒体”转化。

3 对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问题的几点认识

3.1 用创新教育理论宏观指导课件的开发

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创新性教育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显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務。

3.2 课件设计要根据教育对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其他教学设计一样也要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者必需事先规划好课件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细节,并使这些目标都能很好地为课件总体目标服务,设计者在制定每个具体目标时都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群体的年龄、基础、层次及接受能力等因素,使目标定得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只有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改变传统上以“教”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3 课件设计要精心选材、重点突出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课件形式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只需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便可以掌握的浅显的内容和那些通过单一媒体便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都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开发课件,只有那些用单一的语言或文字无法表达或难以揭示相关规律的内容才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3.4 课件设计要选好多媒体制作工具

如今多媒体制作工具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如:Microsoft 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方正奥思等等。别外还有很多处理图片和动画的软件,如:Photoshop,3Dmax等,这些软件各具特色。有的软件简单易学但功能相对较少,交互性差,如:Microsoft Powerpoint。不过,对于以演示为主的课目来说,用它开发课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在网络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到网络的传输速度问题,因此课件开发还要考虑尽可能减少存储空间,使课件轻型化,同时最好选择与网页兼容的软件工具。FLASH是目前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较理想工具之一,与其它工具软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用该软件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可以直接插入网页,文件小、下载快, 同时交互性也比较好。

3.5 科学选配运用多种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刺激物在具有强烈性、新异性变化性、和对比性等特点时才能引发人们的充分注意。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信息接受器官,二者同时受到高强度的刺激,其接受量约占总量的50%左右。所以媒体的选择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媒体的选择要主次分明不可喧宾夺主,比如说动画演示中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音乐要处于从属地位,不宜音量过大,也不宜选择有唱词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

(2)媒体的选择要具有变化性,单一感官的刺激持续时间过长会合人疲倦,甚至抑制信息的获取,因此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要适时变化媒体类型引导学生不知疲倦的探索学习,接受训练。

(3)媒体的选择要有艺术性,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也是一部艺术作品无论是单一媒体的选用还是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都要和谐自然,不可牵强,从整体布局某个图形的选取,颜色及声音的搭配等都有美学蕴含其中,不可机械拼凑粗制滥造。

(4)媒体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任何媒体的选择都不能偏离目标,都要为内容服务,一个课件无论怎样绚丽多彩,如果学生用后没有收获或仿离了目标都不是合格的教学课件。

3.6 将“交互性”贯穿于课件设计的始终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一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相比应具有更好的交互性,网上教学一般没有现场老师及时的指导,要全凭学习者自主控制教学进程,随机性很强,学习者所遇到的情境也会多种多样,这种自主学习无疑有利于学习者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但同时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会使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困难,这就对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学习流程要多样化设计。

课件设计者要考虑到学习对象的不同层次和要求需要,为学习者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方案和流程供其选择,好的流程交互,有利于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有利于适用更广的客户群。

(2)增强即时交互功能。

课件要具有及时响应学习者提出请求的功能,要建立课件素材数据库,必要时加入教师的实时“参与”,尽力做到课件的交互性好,指导性强。 

(3)界面友好设计。

课件界面是学习者选择学习方案,随时获取信息的窗口,界面交互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课件设计者要考虑到学习者可能随时调整学习方案,要使其切换界面方便,最好采用窗口与菜单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并能实现最大化演示或显示的切换,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多媒体课件让用户满意,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课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长的生存期,值得一提的是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课件的开发将会使课件具有更加理想的交互性。

4 结束语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是一项繁重的创造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设计者反复推敲或修改,特别是投入教学后还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现不理想的部分要进一步完善升级使之为网上学习者更好地服务。另外,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倡导开放性开发课件,避免低层次上重复开发。

参考文献

[1]吴彩霞, 赵呈领, 古达文. 网络课件开发的指导原则与实际运用[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2]邹丽萍. 关于发展网络教学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4).

12.认识角课件 篇十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6—67页。

教学目标:

①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1角=10分。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④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学会简单的购物, 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组准备1套1元以内的人民币, 包括1分、5分、1角、5角、1元的纸币和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一猜:小朋友们 , 有那么薄薄的一张纸 , 用处却很大 ! 买什么, 都靠它!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

【设计意图 :猜谜语的环节 , 一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二可以凸显人民币的应用价值, 感受人民币知识的重要作用。】

2.分一分: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 , 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 请你们把它们分分类, 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 。 (学生可能会分两类:纸币、硬币;也可能分三类:元、角、分。 )

3.引出课题: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的元、角、分。 (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指着1元纸币) 它是谁? (指着1元硬币) 它又是 谁? 你是怎么认出它的面额的? (看数字及后面的元、角、分)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 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认一认: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 ? (课件出示 :5角、1角的纸币和硬币)

乐乐想买一本练习本 (课件出示情境图显示:练习本1元) 可以怎样付钱呢? 同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 (可以拿10个1角) 10个1角拿起来太麻烦了, 请大家想一个好办法, 拿多少钱买这本练习本最方便呢? 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因为10个1角是1元, 1元是10角。 )

小结并板书:1元=10角。

4.辨一辨:乐乐认识了人民币后 , 也买了学具回家和妹妹玩, 玩着玩着, 两人就争执了起来, 妹妹说自己的1张钱多, 乐乐说自己的12张钱多, (课件呈现1张1元、12张1角) 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钱比对方多。到底谁的钱多呢? 小朋友们, 你们能帮帮她们吗? (乐乐的钱多, 因为妹妹的1元=10角, 而乐乐有12角, 12角大于10角, 所以乐乐的钱) 还可以怎样想? (12角=1元2角, 10角=1元, 1元2角大于1元, 所以乐乐的钱多)

【设计意图:在学生得出1元=10角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既巩固了由角到元或由元到角的换算, 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人民币大小的比较能力。】

5.练一练:20角= () 元;4元= () 角 ;1元4角= () 角13角= ( ) 元 ( ) 角。

6.换一换: (课件出示1分、5分 ) 这些钱 , 小朋友们见过吗 ? 这些钱是我们爸爸妈妈小时候用过的。 (拿一根皮筋) 买一根皮筋用一分钱, 问:买两根皮筋用几个一分? 买十根皮筋用几个一分? 请小朋友们摆10个一分。这10个1分拿起来太麻烦了, 现在谁能拿一张人民币也能买这十根皮筋? 1角钱和10分钱都能买同样的东西, 这说明1角和10分有什么关系? 还可以怎样说?

小结并板书:1角=10分。

三、应用广角

1.实践活动一: (课件呈现 ) 今天正好是小超市开张 , 老师是售货员。①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 小朋友们想不想买?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你想买什么? 怎样付钱? 预设1:我想买一只羽毛球。羽毛球的价格是5角5分, 我给你一个5角的硬币, 一个5分的硬币。预设2:我想买一支铅笔, 它的价格是2元1角, 我给你两张1元纸币, 一个1角的硬币。②超市里还推出了一种优惠文具, 这种商品的价格是1元, 谁来购买? 预设:有的学生付两张5角, 有的付十张1角, 还有的付1张5角和5张1角。③小结:在人民币中, 元是最大的单位, 分是最小的单位。

2.实践活动二 :过几天就是乐乐的好朋友生日了 , 乐乐想给他送一张生日卡。她先乘公共汽车去超市 (出示课件) 票价2元, 可以怎样投币呢? 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答案填在表1中。

3.实践活动三:乐乐来到超市 , 看中一张生日贺卡要1元2 角, 谁能帮帮她呢? 请把你们的想法填在表2里。

乐乐付了2元钱, 收银阿姨应该找给她多少钱? 可是人民币中只有人民币里有5角, 1角, 没有8角呀? 想一想, 阿姨可能怎么找钱? (预设:8个1角;1个5角和3个1角) 。

【设计意图:这三个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取币、付币、找币开展, 学生在顾客与收银阿姨之间, 体验着、收获着, 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思维从正向、逆向不同角度得到训练, 发散思维及思维逻辑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培养及提高。】

四、欣赏《一分钱》 (视频)

小朋友们,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歌曲《一分钱》, 你想到了什么? (教育小朋友不乱花钱, 父母赚钱不容易)

五、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了些什么知识? 你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么认识的?我们在使用人民币的同时, 要爱护人民币, 不能乱写乱画、随意撕毁。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欣赏 , 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的来之不易, 是一个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契机。此外, 爱护人民币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而爱护人民币的习惯从小就应该培养。】

六、你知道吗? (课件呈现教材71页上“你知道吗”的内容)

13.认识角教案 篇十三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认识角(用白板上的聚光灯)

二、感知角

1、看一看 (出示白板课件)找出剪刀、

三角板、闹钟上的角。

2、找一找 身边哪些物体上还藏有角?

3、指一指 (白板上的资源库学校大楼图)学校大楼上的角在哪里?

三、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 (出示白板课件)

数学家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四、画角,标记角

1、学生试画角

2、(白板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教师示范角的画法(白板上的直尺和笔盒)

4、标记角(白板笔)

五、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白板课件)比一比三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2、教师演示(白板上的学科工具平面图形),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3、(白板课件演示)蓝角和红角比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巩固练习:(出示白板课件)

1、判断(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一找(数一数平面图形内各有几个角?)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4、小小歌谣:《小小角》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七、布置课后作业,结束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4.《认识角》教学案例 篇十四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关海龙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学会做角。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扇子、剪刀、装有小棒、吸管、毛线、硬纸条、图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彩纸等材料的小筐若干个、每人一副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红领巾,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它为三角形吗?(因为它有3个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示范指角,学生一起用手比划。揭示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师:看!明明和芳芳带来了哪些物品?

它们的面上都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自主合作找角。

每人选一样物品,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角在哪里

指名上台依次找出剪刀、三角形纸板、钟面上的角。

3、抽象出“角”。谈话: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请下来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角的抽象过程)

4、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摸一摸角吗?拿出三角板,任选一个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指出: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从顶点起两条直直的平平的线是角的两条边。(课件演示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指名另两个抽象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

同桌互相指一指实物(五角星、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中的任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大量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5、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2)找身边的角。

谈话:角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下面请你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用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3)找生活中的角。

课件出示校园中的几组照片和生活中的几组照片,让学生找找看。

【设计意图】通过找角,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有利于深化对角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做角

1、分小组用提供的教材做角。

2、汇报,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尝试、想像、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展示,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已的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往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感悟角有大小。

1、谈话:我觉得有的小朋友做的角真神奇(出示活动角)可以活动,我们就叫它活动角。观察:活动角的两边张开,角有什么变化?两边张开的小一些,角有什么变化?

2、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大小可以变化的角?

3、演示扇子、剪刀,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4、小结:角是有大小的(板书)。提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5、玩活动角的游戏。

(1)师任意拉一个角,让学生拉一个更大的角,再拉一个比它小的角。小结:大小明显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看出。

(2)大小不明显的角,我们怎样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重叠法)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脑动画,使两个角形象直观地移动和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效果明显,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把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了对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四)比较角的大小。

1、转变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课件演示,呈现例2图)

2、课件只保留二、四两个钟面。

谈话:这两个钟面上的这两个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3、师:你能验证吗?小组讨论,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各小组汇报(用数格法、用薄纸描摹重叠法、用活动角做比较工具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意识,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得到了不同发展,在交流中拓宽了知识,发展了数学思考,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的教学理念。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2、做想想做做第3、5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五、观看课件,感受角的神奇(各种角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设计意图】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视野,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上,从生活中引入,逐步确立“角”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实场景(教室、校园、社会生活)中去找出更多的角,从而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理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本节课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让多种感官合作来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表象。在初步认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活动角”进一步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色彩,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本节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建立角的表象,向学生动态的演示“形物”的分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15.认识角课件 篇十五

《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P73—76“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角的知识。本设计通过“拼一拼”、“摸一摸”等一系列的体验性活动贯穿全课。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教学内容看角的认识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 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所以本篇教学活动设计以教材为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 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体验—操作练习—发展新知这几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 , 同时体会到角来源于生活并无处不在。

2.在互动体验和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哪些因素无关,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活动一:拼图游戏, 引入“角”。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抓住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设计拼图游戏这一环节, 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在学生动手拼图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角”的图形。

上课开始, 先让学生做一个“拼图游戏”:分别用两根、三根、四根小棒随意拼图形。

当用两根小棒时, 很多学生都能拼出角来, 老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顺势揭示:像这样的图形, 我们把它叫做角。

活动二:说一说、剪一剪、摸一摸, 体验角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角的特点, 感受角来源于生活, 并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操作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都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过角, 让他们自由交流, 并且强调角一定是在物体的表面上的。例如, 黑板的表面上有角, 同时可以用手顺势摸一摸黑板的表面, 暗示学生角是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

2.出示五角星、三角板的图片, 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图片上的角, 将这些图形从纸上剪下来, 然后摸一摸它们上面的角, 并让他们交流剪、摸、看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然后归纳出角的特点:角有两条直直的边, 一个尖尖的顶点。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角大小的弧线符号: 通常我们会从角的一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边, 用这个记号表示角张开的大小。

3.在生活中寻找角。学生找角的范围很广:文具、书籍, 教室里的各种事物。找到这些角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摸一摸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

活动三:做角、玩活动角, 体会角的大小变化。

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这一环节是希望在操作活动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比如用肢体动作强化对角的感知, 在玩活动角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角变大变小的奥秘。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角。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 因而兴致勃勃, 每人都想上台一展自己的创意。他们运用自己的腿、手臂、躯干、手等表示出了五花八门的“角”。 (在这个环节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我们的活动只是一个形象的表示, 并不是严格遵循角的定义, 而且生活中很多“角”都是这样, 因为客观需要而有所“变形”。例如:桌角, 为了避免学生受伤不能做得太尖。 )

2. 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做角。我们可以用上自制的学具———活动角, 让学生用活动角做一个角, 然后想办法让角变大、变小, 引导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角是如何变大变小的。小组展开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活动四:学习画角, 探索角的大小与边无关。

在这一环节希望学生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通过尝试延长、缩短角的两边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感觉画一个角, 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规范的画角步骤和方法, 并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标清楚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加长角的两边, 抛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老师把边加长以后, 这个角的太小改变了吗?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由辩论, 认为角变大了, 说说你的理由;认为角的大小不变也要拿出有力的理论与之辩驳。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结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活动五:拓展欣赏, 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如:剪刀、皮箱、时钟、房顶、家具。让学生找出这些藏在生活中的角, 同时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后的实践活动:回家后把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听过的角都记录下来, 名字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鼓励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 一定会有收获。

【活动评述】

16.认识角教学设1 篇十六

认识角教学设计

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夏前利 223951

【教材简解】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以后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认识角,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与操作的活动过程中自主构建角的概念,逐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一种过程性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一种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1、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十分关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动手的过程。学生通过看、摸、画、比等活动有效的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操作学习的经验,不断提高动手能力。

3、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活动角时,教师创设操作―演示―讨论―汇报―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从前面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领悟到:角的两边靠得越近角就越小,离得越远角就越大。【设计思路】

“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按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初步认识角并辨认角——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用折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四个层次进行学习。第一层次以歌曲导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从形态各异的风筝,亭子,小船中抽象出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角。第二层次直观地认识角。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并通过“练一练”活动巩固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层次,通过“做一做”活动,巩固对角的认识,感受角的大小变化。并通过 “比一比”活动,并从中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讨论和学习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第四层次拓展升华,通过剪一剪,数一数加深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介绍知道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啊!你们想去郊游吗?(想)师:那就让我们放松一下,边唱边到郊外走一走吧!【播放音乐(二年级音乐课曲目《郊游》)】

师:郊外的风景真美啊,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师:大自然里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瞧,风筝里有角······(播放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2、板书课题

认识角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角:

(1)师:其实,角也是我们图形家族中一员,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藏着角,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体,你能找出角吗?(剪刀、红领巾、钟面实物)指名让学生指出角

(2)师: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小黑板出示)象这样图形都是角。

2、摸角:

(1)师:看到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师拿出三角板)这儿有角吗?(生:有)请你们也拿出三角板。用自己手心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顺着这个点往上摸,有什么感觉?(直直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角,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让学生摸角,经历疼的感觉,平滑的体验,目的是加深对顶点和边的本质的认识。

3、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摸了角。想不想把这个角画下来?(生:想)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画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是怎样的?(直直的„„)最后再在中间画一条弧线。

(2)师:其实,数学家爷爷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想知道吗?打开课本64页自己看(学生汇报)。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学生读)(3)师:跟着儿歌,用手指画一个角。认识角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角长什么样子?(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4、找角:

(1)师:小猴听说同学们今天认识了角,也带来了一些图形,想请同学们帮它找出角?(小黑板出示:想想做做第1、2题)(2)师:小猴还想请小朋友帮它到生活中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面上有角?(指名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做角:

(1)师:刚才大家帮小猴找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呢?(生:想)老师给你们每组桌上放了一些材料,有圆纸片、小棒、吸管、硬纸条、线。请你选择你喜欢材料来设计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多?(2)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学生汇报)①师:(指着学生帖在黑板上用小棒拼成的角)这些都是小朋友用小棒拼成的角,仔细观察,它们都一样吗?(生1:不一样。生2:顶点的位置和边的位置不一样。生3:有的角大一些,有的角小一些。„„)那也就是说角有大有小,好!观察得真仔细。那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②生:我是用纸折的角

③生:我是用线拉出的角

④生:我是用吸管折成的角

⑤生:我是用硬纸片做成的角

⑥„„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拉一拉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感知角是有大小的。

6、比角:

(1)师: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还可以活动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还有哪位同学做了活动角。(指名上讲台)你们看,他们哪个角大?(生答)你能不能使你的角比他大?你又能不能使你的角比他大呢?„„从这里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两边叉开程度有关)那么平时我们在哪里看到象这样大小变化着的角呢?(生:剪刀、扇子、钟面„„)(2)师: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个角,同桌比一比哪个角大?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将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创作角,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完角,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做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不但认识了角,而且还能设计角。假如你是一个角,来到我们班级,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如果谁介绍的好,同学们给他鼓鼓掌好吗?(2)师:看到小朋友介绍的这么好,老师要送给每位同学一件礼物,就是一张长方形纸,请你回家之后把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17.设计 《认识角》教学 篇十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四册 P64——66 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第一

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图形的角,教 学角各部分名称。第一次“试一试”安排学生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 的顶点和两条边,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 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比较三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大小,并初步 感受角有大小。第二次“试一试”安排学生用两根硬纸条钉成角,在比较角的大 小,进一步加深对角的大小的感受,并初步学习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想 想做做”一共安排了 4 道题,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 1、2 题是第一部分,主要 是让学生根据对角的初步认识,直观地辨认角。第 3、4 题是第二部分,主要是 通过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个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2、让学生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 叉开的程度有关,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办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 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理念】:“认识角”是传统的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著名的教育家皮亚 杰老师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 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所以 本课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结合生活情境来认识角。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 经验,形成对角的感知,并亲身经历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成数学模型。

【设计思路】:

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表象,在初步认识角时,首先引导 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给出的 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

2、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中加深对角的 认识。例如,在初步认识角的时候,设计了做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活动。

3、要把握知识展开的基本思路,有层次地组织教学活动,需要组织的教学 活动多次。因此,如何做到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就显得很重要。按照由实物抽象 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用多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 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注意看他们是谁?

这时多媒体出示插图:(多媒体闪烁小男孩、小女孩两人。小男孩叫小博士,小 女孩叫小天使。)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博士和小天使相约在 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 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 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 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设疑今天会认识一 位新朋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并有助于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 识结构中。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交流展示:(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

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谈话:许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你能在图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学生自 由发言。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 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 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 人,还能发现更多。

教师拿出一把三角尺,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指明到前面指角,教师注意纠正指角的方法,边讲述边示范:先从三角尺的

一个顶点起沿着两条边移动手指,再在两条边之间用手画弧线。让这名学生用这 种方法指出三角尺上的另外两个角。

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 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这三个图都是角。

2、画角。看一看老师是怎样画角。边画边讲述: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

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 的线都是角的边,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谁到前 面来指指这个角?以后指角的时候也可以只指角内的这条弧线。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角的抽象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几何图形的 角来源于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角,而作为作为几何图形的角更显示出角的本质。示范画角,使学生更清楚的感受到角的组成,然后相机教学角各部分的名称。特别交代指角时要指角内的弧线,而不是只指角的两条边,为教学角的大小做 准备。

互动探究:(做角)

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 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 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角的大小。(教学第 65 页例题)

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 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慢 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小结:看来角是有 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三个钟面。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你是 怎样看出来的?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活动后指明回答。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 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做的角,感知角有大小,在启发学 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凭观察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迁移应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 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三、组织练习。

1、完成 P65“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各自读题、思考,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指名回答,让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让全班同学在课本上画出角的符号。提问:第二个和第四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这说明了什么?(角的边必须是

直直的线,角的顶点必须是一个点)

2、做“想做做做”第 2 题。学生各自在括号里填写角的个数。指明回答,如发生意见分歧,就组织争论。谈话:三角形中有三个角,五边形中有五个角,你想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各

有几个角吗?虽然角也是平面图形,但它有时存在于很多图形中。

3、做“想做做做”第 3 题。

谈话:请你们打开纸扇,将纸扇打开,指出纸扇上的角。课件出示打开的纸 扇,闪现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角吗?先交流再指 名回答。你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角的大小变化吗?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同学们,你们观察真仔细,就连调皮的角也不得不佩服,现在它要和我们一

起做游戏啦!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出一个角,教师把折好的角贴到黑板上,指指折出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第一个要求:你也折出一个角,展示你折的角在哪儿,指一指顶点和两条边。第二个要求:增加点难度,敢挑战吗?把你折的角变小。想一想:你准备怎 么做?请 1 名同学上去折一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再演示,生观察。谈话:你是怎么折的?角的顶点不变,一条边往后退就能再折一个小些的角,请同学试一试。你还能折出更小的角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多折几个角后,再打开纸看折痕,比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第三个要求:现在加大难度,提问:你能想折大就折大,想折小就折小吗? 先不要折,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对剪刀的开合操作,学生已经直观体会到角有大小的变化,再通过折角比大小,同时问如果要使角大一点或小一点该怎么办,让学生边思 考边操作,进一步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也很爱思考,如果老师用符号评价大

上一篇:公文写作词语大全下一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