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2024-09-15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精选6篇)

1.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一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摘 要】 本文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安全生产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让人们注意到生产不忘安全。提倡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存。【关键词】安全 幸福 隐患

措施

效益

生存

有人说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有人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说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诸如此说,不胜枚举。但我认为安全才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缺乏安全思想,那么他即使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学识、巨额的财富,也避免不了灾祸的光临,轻则留下悔恨,重则祸及生命、如果生命没有了,何谈价值的意义。

同样,一个企业如果不把安全视为生存的根本,那么它的效益、质量、它的信誉只能是虚幻的,因为忽视安全,那么各种事故隐患就会如影随行,像魔鬼般缠绕着你,稍有不慎,就损耗效益,吞蚀质量,败坏信誉,毫不留情地侵害企业的体肤,甚至是心脏。

“安全为天”,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安全看作是我们企业的生命, 看作是我们企业生存的根本。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要求高、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特殊行业。因此,安全工作不毋置疑地成为我们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为了使我们的企业健康、顺利地发展,我们必须教育企业的全体员工,上至各位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努力使这种意识扎根于我们的灵魂,扎实的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仅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各种工作规章制度挂在墙上、读在口中、答在试卷上,更重要的是要记在心上,落实在工作中,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对安全工作掉以轻心、存在不负责任的无所谓心理,我们要深切理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在生产中做到一丝不苟地按规程、按规章制度抓落实。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操作中,要真正做到认真、专心、仔细、冷静、沉着,抱着为国家负责、为企业负责、为个人负责、为亲人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是军人的天职,同样,注重安全,遵守安全规程是我们电力企业每位员工的起码要求。我们应该像珍惜生命一样重视安全生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小小的故障或一时的疏忽,有可能对电力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时刻保持着“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警觉,始终精心呵护我们企业生存的根本――安全。

市场大潮风起云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怎能生存和发展?我们国电吉林热电厂这几年的稳步发展,不就是靠安全这面大旗为我们保驾护航吗?因此,我们必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杜绝一切习惯性违章,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肩负着妻子、儿女的殷切期望,那就是“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每当我听到“祝你平安”这首歌时,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该多好啊!“安全”二字 值千金。如果我们每个人心系安全,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刻用安规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企业的生存就有最根本的保证。

一件件安全事故,给本来欢乐、祥和的时光增添了沉重悲哀的气氛,给当事人的家庭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究其事故的原因,都是因为头脑中放松了安全这根弦,认为平时的小小疏忽,不会造成人命关天的后果,所以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只要我们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稍微谨慎一点,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生命属于你的妻儿、你的父母和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同事朋友们。珍爱生命,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就是给企业、家庭创造的最大财富。

历数以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无一不与粗心,疏忽有关,工作中的细心和精心,工作时一丝不苟地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遵守一切规章制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起,杜绝违章作业,是生产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减少和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前提。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岗位与岗位、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相互关心,相互照应的关系。当同事需要帮忙时,当一个同事违规操作时,当有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时,我们就当时时提醒他“安全责任生产这根弦不能松”。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血的教训吧!同事们的这种关心、规劝多了、提醒多了,违规及不安全的举动也就少了。

母亲给予我们以生命,所以母爱的伟大由古至今众君皆吟,而安全,捍卫着母亲赐予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无声无息地为我们遮挡着狂风暴雨。的确,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连在一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电力生产行业的职工,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每位职工共同的希冀。“智者是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总结经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全格言。因为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为此我们认真搞好各项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文件,交流安全经验,谈安全问题,做安全汇报,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了警惕,不幸的事故就会躲开,有了防范,不幸的事故才会远离。

在电力企业中,各项规章制度无可谓不全,关键就在于人,在于人的执行力度,在于人的认识,在于人的责任心。我们硬性的条款有了,宣传和处罚的力度也到了,可为什么时不时总会弄出一些人为事故来,说穿了,也就是一个“麻痹”二字和责任心问题。有的事故,也发生在自以为很“经验”的经验主义上,这些人因为从事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电力工作,积累了很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现场实践,也正是因为实践充足了,经验丰富了,思想也就更麻痹了,他们最容易忽视,或都有意无意地忽视那些“麻烦”的安全措施,凭经验作业而忽视安全作业规程,于是,也就发生了“经验”之下的安全事故。“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声!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谨小慎微。“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共同的目标,都行动起来,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

为了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预防事故再次发生,保证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经营,我厂在2005年05月份由企业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我厂“安全警示录”选取了我厂从1953年到2004年以来58件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应采取的措施。这部“警示录”有效地指导了生产,预防事故和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了“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培训质量,熟练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安全操作程序,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这部“警示录”里的每一个事例都是“血或痛”的教训。如,1986年运输分厂才卫东因违章作业发生人身死亡事故,1986年2号高压除氧器在挖补时因管理不善、工艺不良、等因素导致焊口破裂造成2人死亡事故,1989年发生锅炉分厂赵晓光因不听劝阻、违章作业导致人身死亡事故等等。这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怎不让人悲痛不已。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难道这不是血的教训吗?而今天,在工作现场还有人置安全于不顾,不正确配带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乱接电源,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他们是那样的刺眼,那样让人不安。难道发生我们身边的一幕幕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儿撕心裂肺的呼喊还不够,非让事故落到自己的头上才能警醒吗?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重视安全,更要从思想上、从法规上、从纪律上、从安全技术上重视安全。这些案例从根本上讲,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未能避免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培训和职工的责任意识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安全麻痹思想,增强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我们的安全生产事故就能减少,甚至杜绝,从而避免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乐,是单位的效益,是平安,也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安全上班,安全回家,会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宽慰,家庭多一份快乐。

如果把我们的企业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那么安全就是这艘大船的风帆。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我厂到处布置了安全标语、安全警示录等。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安监人员步步到位,积极主动担负着他们应做的一切。班组中,每星期的安全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大家提建议、谈感想,讨论如何才能把安全工作落实好,使我们能深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这一切为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做出了保障,使我们的企业得以健康的发展,因为我厂的各级领导和职工都深深地知道: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让我们永远牢记安全责任,警钟长鸣,让每个欢乐的家庭更加欢乐!让我们把每一刻都当作生命的起点,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牢记安全,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安全是一种责任,让我们肩负起安全预防这神圣的使命,为自已为家人为他人的幸福欢乐,共同努力吧!

2.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二

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看人力资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是由人才的各种差异造成的, 它在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特点。人力资源的这种不可替代性, 往往更多地体现在知识资本上, 而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创造出来的知识资本, 可体现在产品中, 使产品具备其他企业产品不可替代的特性。因此, 不可替代性是人力资源在产品或其他方面所创造的价值的个性化、差异化体现。

人的潜在能力向实际能力转化, 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处渗透着人力资源, 离开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企业长远发展制定人才战略

许多企业缺乏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 使得人才规划无所适从, 难以确保人才引进与合理使用。人才战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 甚至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因此, 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首先要确定人才战略。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一是应摒弃传统的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关心、爱护员工, 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因为企业价值的提高是通过新理念而不是物质的产品实现的;二是对人力资源应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并将之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2. 建立有效的制度, 吸引人才, 激励人才

企业应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要, 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 制定招聘人才策略,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这是撬动人才智慧和潜能的有力杠杆, 可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企业还应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晋升等制度, 一是可吸引所需人才;二是可体现企业对人才的贡献的认可, 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3. 选择合适的人才,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人才优势是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合适的人才, 就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企业应帮助他们实现追求业绩的动机, 促使他们认同企业文化, 同时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鼓励他们在团队中能够与其他人合作。企业建立的人才机制应完整, 在人才的选拔和配置上不可存在随意性, 以达到人才的优化组合。尤其是企业在用人上, 一是不能好高骛远, 应选择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 并能主动积极工作的人才;二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 储备人才。

企业在人才使用上, 不能不管什么岗位, 一概要求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必须具备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而应打破优秀人才就是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观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不一定是工作时间和学历成正比, 应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 以及为企业所作的贡献。这样即尊重知识又注重实践, 两者相统一相结合, 才能为企业网罗人才、造就人才。这也就是为企业选聘“适才”。只有合适的人才, 才能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强后劲。

4. 重视人才培训, 为人才发展提供空间

人才培训是企业各层次培训的关键。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才培训, 一方面, 企业通过对人才的培训, 可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 通过人才培训, 促进人才获得知识的储备和能力提升, 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激发他们的奉献意识, 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培训, 还能增加人才的知识含量,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企业也能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

当前, 许多企业虽然资金短缺, 但是培训经费预算不能减少。投入培训资金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但实际上员工通过培训, 他们潜在的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发挥, 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培训还是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最佳途径, 可使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这将给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

(作者单位:天津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3.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篇三

望着病床上的婴幼儿,年轻的父母忧心如焚,恨不得以自己的病痛换取孩子的健康。面对“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生产企业的员工追悔莫及,低下了羞愧的头。富有责任感的奶产品企业高管人员几乎不约而同向社会发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承诺:哪怕自己的企业关门停产,也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干干净净的市场环境。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警示:一些人唯利是图、不讲道德是祸根。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人是不能食用的,为了获取利润,偏要昧着良心将它加到牛奶中;明知道牛奶贩子购买“三聚氰胺”是害人的,“三聚氰胺”的经销商还要几次找上门去推销;明知道牛奶中加进了“三聚氰胺”,奶粉厂还要制成奶产品销售。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状况任其蔓延,始作俑者会由无知走向故意,由见利忘义走向谋财害命,由不讲道德走向违法犯罪。这样,我们损失的就不仅是财产,而且是身体的健康,生命的安全;不仅是发展的可能,而且是生存的条件。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的食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与你我他的生活和发展紧密相关、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承担、主动参与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教育:欲建立企业,先建立信誉;欲做大企业,先做好信誉;欲做强企业,必牢守信誉。诚实守信一向被我们民族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能做大做强、久盛不衰的企业,有哪个不是恪守信誉的企业?“三鹿奶粉”事件固然给消费者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害人者必害己,损人者必损己。始作俑者正在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生产厂家由红红火火的发展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停产整顿,全国奶产业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市场主要交易形式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内外市场融合度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之根本,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敢于面对自己过错的企业,能够改正自己错误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有希望和未来。“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反面教材,相信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能够汲取教训,痛改前非。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发展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4.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四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成长起来一大批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基础的中国企业。但是,同整个中国经济一样,我们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还不够牢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技术、资本和管理积累薄弱,很多企业还处于生存与发展的边缘。

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和许多同行一样,在这个行业里也走过了三十年的道路,对企业的发展有了一点认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点收获。在此就我们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一个认识就是坚持主业求创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也经历过许多起伏和波折,为了把企业做大,也曾经探索过多行业的发展道路,先后投资过香料、环氧树脂、食品添加剂、玻璃钢拉挤型材、玻璃钢座椅、涂料、包装容器、纽扣等等产品,这些产品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半途而废,有的一出生便夭折了。基本上不是做不大就是做不成。总结过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搞好企业,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具有相当的资源才能把一个产品和一个行业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在那个行业有影响力的发展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2000年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集中力量在最擅长和基础最好的领域坚持发展下去,重新回到了不饱和树脂的轨道上来。

在对中国企业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

了做精、做强、做久和做大的发展思路,不盲目攀比企业规模,而是把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起点。为此我们首先从企业管理体制入手,于2000年引入ERP系统,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从工艺、设备、运营流程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创新,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新工厂的生产设施中,采用了DCS系统控制,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从2001年到2008年底,在巩固原有产品市场的基础之上,以每年5-6个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目前五年以内的新产品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内国际的多项认证,在许多领域我们的产品已经能够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同台竞争。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主持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树立了中国本土企业在复合材料行业的应有地位。目前,我们的产品系列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下游行业所需要的品种,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未来五到八年的市场需求。因此,尽管我们十年没有扩大生产能力,但是在高端市场,我们的占有率却一直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们研究所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江苏省不饱和聚酯树脂工程研发中心”。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二个认识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首先一条就是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不钻国家法律空子。踏踏实实做好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条就是在安全环保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对社会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做好企业安全设施和环境保

护设施的投入和运营管理。1998年我们在国内企业中率先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产废水,在新工厂的建设中,我们又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实现了生产工艺废水的彻底零排放。虽然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运营成本最高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最彻底和最有效的。

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条就是坚持节能节水的原则,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我们新厂所有电机全部采用变频调速以降低电耗,通过优化设计,使反应釜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减少热量损失。在2007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基础上,我们新厂对水资源的利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生产冷却水全部循环使用,而且利用生产冷却水冲洗厕所,然后经过处理再作为绿化用水,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我们于2003年首次向政府提出向化工集中区的搬迁申请,2006年正式启动搬迁程序,目前位于江苏江阴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的新工厂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预计明年初可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在新工厂的产能规划中,我们仍然坚持高端路线,对高性能的间苯型树脂、胶衣树脂和乙烯基树脂的产能进行了大规模扩充,压缩了一般产品的产能。同时加强了产品性能检测能力,完善了力学性能、电性能、燃烧性能、耐老化和耐腐蚀性能等测试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篇五

一、专业化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也叫“小而精,小而专”。经营战略,它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实行此战略,既可在狭窄的产品线和市场上扩大批量,提高质量,赢得竞争优势,又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从而走上以小补大、以专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美国国民罐头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战略获得成功的小企业,该公司在美国罐头制造业大公司纷纷转行的形势下,反其道而行之,走上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他们卖掉无关企业,专门生产罐头,十年内其资产由1.8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因此,中小企业要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

二、市场填补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个空白,进行相关的高管培训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凭借自己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特性,一举进入空白市场就可能获得成功。比如,在传统工艺器具、生活小五金制品等方面本身就不适合大企业规模生产,中小企业就可采用寻找市场空隙战略去占领市场。中小企业利用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机制实施此战略,进可以扩大空隙,退可以迅速撤离。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正流行魔方,我国某企业迅速研制成功立即生产并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当生产厂家日益增多时便立即停产。半年后,生产魔方的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时,该企业早已转产。中小企业在采用市场空隙战略时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市场进退选择。

三、名牌经营战略

所谓名牌经营战略指的是以创立名牌为导向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战略。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求得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中小企业通过品牌经营战略,有助于巩固已经占有的市场,培育自己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立名牌决不是遥不可及的事。那种认为名牌战略只是大型企业筹划的事,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许多大型企业都是在小型企业之时就创立了名牌,中小企业要树立名牌的思想,要确立名牌战略意识。

四、生存互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规划。大企业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约束,转而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就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这种相互依赖关系被称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有1200多家,它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五、联合经营战略

由于中小企业“小”的特点,决定其生产方向往往不是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而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经营,实施联合经营战略。通过联合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可以创造出一定的规模优势与市场品牌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联合经营战略包括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两种类型。松散型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仅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的联合,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中小企业之间关系比较自由,但由于彼此之间没有约束力,所以竞争力也不强。而紧密型联合是指中小企业之间或者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除了生产协作之外,还进行资金和销售方面的联合。中小企业究竟选择哪种联合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六、特许经营战略

6.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六

一、化危机为创新的契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不少企业正面临着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外部需求减少、生产运行困难增多、经营风险加大等多重压力。但是, 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促增长、保稳定的政策措施, 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在严峻形势下,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 既要增强忧患意识, 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要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未雨绸缪, 沉着应对, 以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总体来看, 在危机面前, 那些经济外向程度较高, 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多属于低端制造业, 科技投入不多的企业, 其增长放缓、利润下降、出现亏损、生存困难等向题已凸显出来。历史表明, 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只有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受危机影响才会变小, 走出危机才会更快, 危机过后的发展也才能更为迅速。危机的倒逼作用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需求, 科技创新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企业要想真正冲出困境, 必须自立自强。过去那种资源高消耗、劳动力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已经走到时代的尽头, 传统的发展方式支撑不了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才能使企业永远处于发展前沿, 才是应对任何经济衰退的治本之策。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产业, 产业的细胞是企业, 企业的活力关键在创新。

1. 推进技术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要把支撑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立足点, 在坚持技术引进的同时, 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力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进而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技术创新是三种基本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利于快速缩短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则更有利于形成专有技术。世界上的许多跨国公司都是通过原始创新掌握专有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在某一产业奠定“盟主”地位的。因此,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应把重点放在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上。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市场化导向, 以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大力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开拓新市场, 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已经成为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武器。现在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都已经采取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专利———标准”战略, 谋求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竞争。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从而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步伐。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不能只看经济总量, 更要看质量。而衡量质量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看其产品知识、科技含量的高低, 这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意。因此, 企业要多方创造条件, 建立知识产权的创新开发、实施应用、转移扩散和管理保护等完整的体系, 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 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重视管理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没有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应通过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在对内部的人、财、物状况及外部的市场环境、社会条件诸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完善业务流程, 确保各项业务有序、有效运行, 防止顾此失彼现象和短期行为的发生。要善于抓住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等一些关键环节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使各项机制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发挥作用,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应统筹考虑与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健全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真正做到实现眼前利益不损害长期利益, 谋求当前发展有利于未来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应始终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的思路, 确定人才开发的重点, 创新人才使用的机制。要把人才开发的重点放在创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 形成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人才团队。要把人才使用的重点放在激发其活力和潜能上, 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 逐步建立起突出创新能力和岗位绩效的考评机制, 渠道畅通、形式多样、能力为本的使用机制, 即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做到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依靠其自身努力的同时, 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求发展的社会环境。

1.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 几乎所有竞争型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企业。所以, 企业必须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管理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向企业集聚, 使企业担当起创新主体重任,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促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2. 从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外部环境。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 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信息资源、物流平台等。政府的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 应围绕整个创新链的薄弱环节, 有目的地布置力量,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使整个创新链完整、活跃起来, 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的运营成本。

3. 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场金融危机不仅使许多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的诸多矛盾充分暴露, 而且形成了助推产业升级的强大外部力量。要引导企业以国家的产业和技术政策为导向, 通过市场力量, 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促使那些丧失竞争力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中,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三来一补、两头在外、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企业。这些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向产业深度发展, 向产业链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由做大转向做优做强。

上一篇:关于提升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思考下一篇: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和火灾警报装置安装规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