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2024-08-11

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19篇)

1.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一

Our English teacher is a middle-aged woman. She has taught English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She works very hard and has been a model teacher for many years.

She is kind to us. but she is rather strict with us. She always encourages us to speak and read more English. She often tells us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She is very good at teaching and tries hard to make every lesson lively and interesting. She often gives us slide shows, teaches us English songs and helps us to put on short English plays.

She loves us and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In fact, she is not only our good teacher but also our good friend. We all respect and love her.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教英语二十年多了。她工作很努力,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

她对我们很好。但她对我们很严格。她总是鼓励我们多说多读英语。她经常告诉我们,“熟能生巧。”

她很擅长教学,力图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经常给我们放幻灯片,教我们唱英语歌曲,帮助我们排演英语小话剧。

她爱我们,总是愿意帮助我们。事实上,她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尊敬和爱戴她。

2.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二

如何才能营造轻松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机会和创设的英语活动氛围中充分地说英语、用英语,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后的愉悦。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敢于发现,善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配音。

比如,教“A 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课前我把教室左上角精心装饰成 “陈X家”,课桌上摆放着香甜的蛋糕,蛋糕上插着一些彩色的小蜡烛。等铃声响起,就让同学们齐声高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再郑重说明:“今天恰好是我们班上陈X同学的9岁生日,大家想不想祝贺他呢?”结果, 大家异口同声:“想!”并纷纷向陈X表示祝贺,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知不觉掌握了对话内容。像上面这样的一些情境设置,具有吸引同学们的趣味性,既活用了所学对话,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又如在学完“Shopping”之后,我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文具、食品、玩具、衣服鞋帽等柜台,让学生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英语对话,应用句型 “May I help you ?” “ I want… ” “How much…?”等。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 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恰当地在每一堂课中安排一两个游戏,将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乐而好学;把枯燥的词、句、对话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根据学生爱玩、 好胜心强的天性,可以将整个课堂设计成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记得我在教学“12个月份和天气” 时,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的活动。 我准备了写有月份单词的12张纸条放入一个方盒中,准备了关于天气特征如 “hot”“cold”的纸条,放在另一个方盒中。活动时,一名学生在两个方盒中各抽出一张纸条,把它们连贯起来组织成一个句子。其他学生则不断复述这个句子,如果句子与实际不符,同学们则哈哈大笑。游戏中大家深入角色、积极上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进一步发挥了学习能动性,且调节了学习的气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创造愉快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持久地巩固下去。可以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或根据本节课内容编成“chant”,也可以通过对话时的唱唱玩玩,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时,最后老师教学生们一起来唱这样一首儿童歌曲:“小黑熊真顽皮, 小手拿着水彩笔,天空要用蔚蓝色, blue, blue是蓝色;朵朵白云是白色, white,white是白色;青青草地绿油油, green,green是绿色;香蕉弯弯是黄色, yellow,yellow是黄色;蔬菜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大家拿出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面对镜子画一画,胡描乱画真难看,声声啼哭找Mummy。”这样安排,既是对本课单词的一个小结,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说英语和用英语, 达到“学中用”“用中说”“说中学” 的目的,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趣味游戏,创设愉快的教学方法是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3.我们要说一口标准的英语 篇三

〔关键词〕发音标准 国际音标 提高兴趣 训练

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在口语中,我们讲究字正腔圆,发音标准。同样,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教师们也十分注重英语的发音。中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薄弱,所以发不好音,会给他们本来就兴趣不高的学习路上带来一连串的困难。发音不正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会直接印象到语汇的记忆与积累。随着学习路上“拦路虎”的增多,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习应一门语言就是要达到“说”的目的,而说的时候就必须“准”。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我浅谈几点发音教学中我的观点。

一、趣味音标,培养能力

要发好音,必须认识音标,刚进中职学校任教时,对他们的基础不了解,原以为上过初中的他们在音标上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些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很难完全写出来,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门“讨厌”的课,所以针对这些英语“白纸”我要采取新的措施。从音标,从说话入手。

1.趣味教学,激发兴趣。国际音标若简单的音素认读、记忆、反复拼读肯定乏味,枯燥。所以,我的音标教学是在玩中进行的。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玩起来。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认读竞赛,听辨接龙,激素拼读等活动。

为了让学生认识48个音标,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认读竞赛。把自制的音标卡片分发给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识读卡片上的音标(上节课让学生已经听过标准的音标发音)。比一比谁读得最准,认得最多。如此其他学生也会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的好习惯。

听辨接龙适用于已经对音标有初步认识的阶段。以接龙形式,第一个学生读音标,第二个听辨并且写下音标。如此及训练听说,有训练了写。

极速拼读是给出单词与音标,让学生按照教师所授方法拼出单词读音。拼读也使他们熟能生巧。每组给出30-50单词及其音标,组内竞赛,选出优胜者在班上竞赛。

以上活动肯定有奖有罚,对于中职生来说口头表扬已经不足以让他们满足了,所以,我经常会用周末练习作业的“免做权”来诱惑他们。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氛围中记忆,使音标教学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2.培养能力,持之以恒。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应运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掌握48个音标之后提出“快认辅音,读出元音,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提高速度。如[k]-[e? ]-[ke?]。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b?k]、[ba?k]达到“速认、快拼”一次性读出音标词。这样学生拼读能力不断增强,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这时课堂上出现新单词时,就会出现师生抢着读,学生积极性高涨。

二、每日一练,重视巩固

有些学生经常会有“反正我说的是英语,周围大多数人都听不懂”的想法,说的时候就会不重视口型与音准。如:say[sei]会发成[sai], tell[tel]会发成[teil]。所以我每天的课堂上都会有5分钟的口语训练时间。有时会以读单词,读短文方式;有时会以表演对话的方式;有时会以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两两练习。更多的时候我采用男女生比赛来刺激学生把英语说得更标准。

当然在教学中,对发音的训练要持之以恒,不断正音,不让语言退化。由于方言的干扰,学生常把 [θ]读成[s],比如:mouth发成mouse。这个时候就要告诉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发/s/时,两腮向两侧拉开,脸要smile,舌靠近前牙,但不touch前牙,然后吹气。发/θ/这个音,把舌头伸到至少跟上下唇一样齐,然后吹气。并且给他们句子进行巩固训练He saw the thief get in through the window. I have been to the North Sea. The six strings are thinner than that one. Edith will sing a song. They got the third place in the exam. Sina thought better of Tom.把[?]读成[z]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经常训练,不断提醒,并及时表扬发音标准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风气。在其别人朗读时,其他学生都想从中发现发音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全班总动员”模式,还怕学生发音不准吗?

三、美英对比,正视区别

有些时候单词的音会出现两个,后面标注着[美],[英]。学生就会迷惑的向老师提问,这个时候就要向学生说明美式英语的发音与英式英语的发音。在教授音标时,我更倾向于英式英语的发音,因为就我个人认为英式英语的发音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所以我在教学时更倾向于英式英语的发音,也要求学生倾向于英式英语。当然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发音。但是要向他们强调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发音最好不要混用。虽然现阶段学生接触此类情况较少,但是还是要让他们正视区别。

4.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四

英语老师在课上特别的严,就像一名交通警察,她会把“闯红灯”(搞小动作)和“乱摁喇叭”(讲话的学生)“车”(学生)抓起来。英语老师对工作特别认真,在批改作业时就像一名安检员,她会把同学们生产的“产品”(作业)审查清楚,把“违规”(错误)的“产品”(作业)打回去“重新加工”(重新做一遍)。

英语老师上课特别有感情,读课本时总是带着音调,忽高忽低,就像被电子琴弹出来的一首首小歌,在弹得过程中,重音键和低音见分的那么清楚,老师讲的课那么丰富多彩,每一各章节都仿佛在我们的心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英语的乐趣。

从英语老师身上我领悟到了花儿的芬芳离不开园丁的勤劳,小草的翠绿离不开春雨的无私奉献,我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您的谆谆教导。

5.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五

杨老师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亮亮的眼睛像两颗黑珍珠,鼻子不高,嘴巴红彤彤的,胖胖的脸颊,红红的,似乎涂着腮红。皮肤白白的,很漂亮。

老师极温柔,不过我们非常不乖的时候,老师就会非常生气,让我们罚站,还严厉地批评。她上课很生动,只要上一节课就会玩一个游戏,所以我特别喜欢英语课。老师改作业非常认真,只要我写错了一个音标字母,她都会改出来,但她不会骂我,而是轻轻地说:“下次不能这么粗心了。”

她的听力特好,只要我的录音笔里有一个单词读错了,或读的口齿不清,她都能听的出来。而且还要我回家把这篇课文多读几次,下节课去背给她听。上课时,老师教一篇课文就要我们把每个单词读两遍。有不会的单词就跟录音多读五次,要是还不会就去找她,她会耐心地教我。

6.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六

陈老师非常风趣幽默,每次上英语课,我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上她的课我们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一次,走廊上传来了嘻嘻哈哈的笑声,引得其他班的同学莫名其妙。咦,是哪一班在笑呀?硪,原来是三(5)班呀!是陈老师在上英语课。她幽默的讲课方式搞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陈老师边讲课便提问,还边指边说:“挑兵挑将,挑住和尚,和尚骑马,小狗搬家,拿住一块石头,不小心砸住小秦的脚。”便用手指住小秦。这时候陈老师假装非常紧张地往上一指说:“我的心呢?”用手抓了一下空气往胸口前一塞说:“安全了,安全了,我的心又回来了。”原来陈老师用诙谐搞笑的方式来找人回答问题。

7.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七

●学知识固然重要, 学做人更重要, 因此育人为先。

●面对学生的教育, 也就是面对将来出产到社会上的人这种“产品”, 是绝不可能返工的, 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杨延平老师, 一位平凡、真实, 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默默坚守、默默思索的园丁。

同事们说他每天步履匆忙, 不得闲暇。在担任班主任、英语教师的同时, 他还兼任学校总务工作。作为班主任, 他是几十名学生的“班爸爸”, 抓班级管理, 与学生沟通交流, 搭建家长与学校融洽的平台,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注当下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英语教师, 他是区级学科带头人, 是英语课改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 代表塘沽区在天津市课程改革总结大会上作指导性发言;做总务工作, 他又是学校的“管家”, 他的身影除了频繁出现在教室, 还出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

同事们说他不是“只顾拉车”的老黄牛, 在无声息的耕耘中, 他有新思路、好点子。在班级管理上, 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培养;总务管理工作, 事务多而杂, 他能让大家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各方面安排得井井有条。这除了杨老师带头亲历亲为以外, 还因为工作思路新、工作方法新, 才能使复杂纷繁的总务工作经纬分明, 并向着好的态势发展。

杨延平老师, 一位平凡而真实的“实验人”, 一位勤恳付出、不求回报的追梦人。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刘瑛)

■杨延平

如何才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点。

一、优化教科书资源是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优化教科书资源, 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而不是目标, 即“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教科书里有的课文篇幅较长, 生词较多, 有的话题内容丰富, 但课后练习活动设计得不够合理、适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教科书的特点, 合理地对教科书资源进行优化, 也就是对教学内容要再加工。可以通过设计好导入语、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增加删减教学内容来实现。

1.精心备课, 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好导入语。

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和关键, 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就是一节有效课堂开始的关键。因此, 教师一定要设置好导入语, 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提升教学有效性。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中的先后顺序;本着输入与输出一致原则, 替换教科书中的输出任务;依据教学需要, 适当改写浓缩教学内容,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增加有效的课堂时间。这些都会使知识点与课堂反馈结合得更加紧密, 对知识掌握的反馈就更加及时了, 有利于学生课堂教学吸收的高效益。要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调整、取舍的依据和原则, 做到既不完全被教科书内容牵制, 也不随意删减调整。

3.适当增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发挥。

如, 在可数名词的单数变复数的教学中, 将不规则变化扩充如下:“英法男女和警察, 末尾元音a变e;牙脚oo变ee;小孩末加-ren;中日绵羊鹿不变。”“除了以sh、ch、s、x结尾的名词要加es外, 还有一个黑人英雄站在土豆地里吃西红柿 (即黑人、英雄、土豆、西红柿四个单词) 。”内容增加使教学内容高密度, 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教法是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素

“教学有法, 教贵有法, 不拘一法, 教无定法”, 围绕教学内容, 多形成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 使知识的内化达到最大输入。

1.激发学生兴趣, 为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好是成功之母”。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笔者是通过以下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①听音辨人。将学生的声音在课下制成音频在课堂上让其他学生去欣赏, 可以让录音的学生体验到一种不同于别人的成功感和优越感。②鼓励学生自制幻灯片来进行课前Duty, 使学生在电脑技能上的个性优势得以张扬,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到满足感。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优化学法创设前提。

2.力争创设使用英语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每个学生在耳濡目染的“Only English”的英语课堂氛围中自觉地形成听觉记忆, 形成英语思维, 用英语交谈, 从而让学生听、说方面获得提高。

3.用简笔画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简笔画具有形象性、直观性, 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4.恰当使用肢体语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将枯燥难以理解的语言用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5.尽可能多地用实物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实物是创设情景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生活。

6.常用多媒体手段,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节奏快, 信息量大, 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能把教学内容直观呈现于学生面前, 能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英语情景。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 促进认识深化,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全面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三、优化学法是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带给学生全新的英语学习方法, 每位教师自有高招, 就单词拼读、形成语感、记忆背诵等笔者常用的方法有:①单词拼读的新鲜感。先读整个单词, 然后逐字母拼读, 再加一个中文与单词整体读两遍外加一个中文交替进行, 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②句子、文章朗读要有自己的特色, 即声音响亮, 哪怕是读错了也无所谓, 但一定要响亮。③限时速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设置好的问题快速阅读对话、短文, 看谁是最快的。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有效性。④限时速记。限时速记方法有很多, 如倒计时法、一分钟记忆法等。倒计时法常用于记忆较长的单词或重点词汇;一分钟记忆法常用于背诵重点短语或语句。其实, 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是积累。

新理念下,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英语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分析、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 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合理分析教科书内容, 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进行教学, 英语教师要有较强的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以重点突出地实施制定的课堂教学方案, 避免机械模仿他人的方式而造成的低效教学。要摆脱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就要具有在实践知识充实下形成更多的实践智慧, 展现更多的实践策略。

我推荐的书刊

筅《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社

8.古英语——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从前 篇八

古英语吸取了盎格鲁和撒克逊两族语言中大量简单实用的词语,如house (房子)、woman (女人)、well (井)、awake (唤醒)等等,就连神话故事中的werewolf (狼人)都是自古英语时代就已经存在的词汇。当时,这些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移民们说的语言与古荷兰语相近,所以像gras、man这样的荷兰语就變成了英语中的grass (草)、man (人)。而盎格鲁和撒克逊语言中的Anglish一词就演变成了后来的English (英语)。在来到不列颠岛之前,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族的居民居住在欧洲大陆上,那时他们经常和罗马人(Roman)打交道,便把罗马人说的许多拉丁语(Latin)词汇纳入了自己的语言,后来又带到了不列颠岛上,使之成为英语的一部分。这类词汇都是简单的日常用词,反映了罗马人对这些民族在生活上的影响,如beet (甜菜)、cup (杯子)、dish (盘子)、mule (骡)、oil (油)、ounce (盎司,一种重量单位,也是长度单位)、pear (梨)、pepper (胡椒)、pillow (枕头)、plum (李子)、pound (磅)、street (街道)、turnip (萝卜)、vinegar (醋)。

除此之外,一个星期的七天中,有四天是以盎格鲁族和撒克逊族的神灵来命名的,分别是Tuesday、Wednesday、Thursday和Friday。Tuesday中的Tue,正是北欧战神Tyr名字的变体,而英语中的martyr (烈士)正是把南欧战神Mar和北欧战神Tyr的名字相结合而创造出的词汇。Wednesday中的Wedne是北欧主神Odin (在古英语中为Wden)名字的变体。Thursday中的Thur则是Odin之子雷神Thor名字的变体。Friday中的Fri是北欧神话中美与爱之神Freya名字的变体。你也许有疑问,为什么剩下的三天没有以神灵之名来命名呢?那是因为星期一、星期六和星期日在过去都是休息日,众神都出去度假了!

Roman:没有拉丁语的英语是不完整的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往前推,在这三个来自西北欧的日耳曼部族到来之前,不列颠岛是罗马人的天下。罗马曾经盛极一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经济繁荣,一派昌盛,并四处殖民,拓展疆域。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岛上最早的居民是旧石器人(Paleolithic Man)。公元前500年开始,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Celts)占领了不列颠岛,凯尔特人使用的是凯尔特语。公元前55年,罗马人对不列颠岛发起进攻,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两次率兵入侵均未成功,最终由罗马帝王克劳狄(Claudius)率兵占领不列颠岛,实现了历史上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

罗马人对不列颠岛的统治长达400年,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成了当时英格兰的官方语言和上层凯尔特人的第二语言。公元300年左右,基督教流传到不列颠岛,深受民众青睐,更使拉丁语风靡一时。公元407年,罗马帝国内外交困,罗马人不得不撤离不列颠岛。而到了公元449 年,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进驻不列颠岛,他们就是上文提到的盎格鲁族、撒克逊族和朱特族。

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极为深远,据统计,英语中有约25%的词汇来自拉丁语,而约75%的医学词汇是拉丁语。而基督教的传入也带给了古英语别样的词汇,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如nunne (意为“修女,尼姑”,同现代英语中的nun)、mynster (意指“附属于修道院的礼拜堂”,同现代英语中的minster)、clerc (意为“教士,神父”,同现代英语中的cleric/priest)、creda (意为“信经,信条,教义”,同现代英语中的creed)、font (意为“洗礼盘,圣水器”,同现代英语中的font)等等。The Vikings:谁说我们只抢不给公元8世纪,维京人(the Vikings)开始对英格兰不断进行骚扰。The Vikings指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北欧海盗。在英语中,viking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可能来源于古北欧语,那时候该词还不含贬义色彩,“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合起来就指“从海湾中来”。

维京人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欧,也就是今天的挪威(Norway)、丹麦(Danmark)和瑞典(Sweden)。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出发,一路劫掠,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然而,他们可是群不速之客,足迹所到之处,人人皆闻风丧胆。不过,他们对英语的发展却有着不小的贡献。维京人对各种暴力行为的描述可真有一手,英语中的scare (惊吓)、ransack (洗劫)、thrust (推;戳)和die都源自他们的语言。总的算来,在英语中约有2000个单词源自维京人讲的古北欧语。虽然维京人烧杀抢掠,恶贯满盈,但是他们take了大量珠宝,却也give了实用的语言。有趣的是,give和take这两个动词也是源自维京人的!维京人给英语留下的烙印如今还清晰可见。现代英语最常用的词汇中就有900多个来自古北欧语,如gun (枪)、skin (皮)、scrape (刮)、glitter (闪烁)、husband (丈夫)、window (窗户)等。此外,英国东北部有600多座村庄至今还沿用维京地名。古英语像是杯浓浓的咖啡,时间的汤匙温柔地调和了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的语言、罗马人的拉丁语以及维京人的古北欧语,形成了后来别具一格的英语。越是“古”、越是“原始”的东西便越是简单,因而本文中所提及的词汇皆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汇,它们跨越千年,早已深深烙在英语这门语言中。在下一期,我们将顺着历史的长河前进两百年,看看法语会给英语带去怎样丰富的词汇和改变。

朱辰蕾,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酷学酷玩夏/冬令营词汇魔鬼速记营教师,擅长运用联想法和溯源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单词。

9.我们班的英语老师 篇九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她那一头长长的秀发披落肩头,发际下露出红扑扑的脸蛋,像红石榴一般。眼镜下闪动着一双清秀的眼睛,显得十分文静。

英语老师的脸上,有一种天真的掩饰不住的笑容。每一次在校园里偶遇,她那咧开的嘴角挂着真挚的微笑,面容显得那么自然,那么舒坦。在阳光的照耀下,脸上仿佛泛着红光。

英语老师她很严厉:在学习上,她总是一丝不苟的给我们教、讲。如果谁不听话,上课捣乱,老师会很生气地批评他。如果谁不写英语作业,一次、两次她宽容,第三次她会严厉地批评或斥责。

她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下课的时候,见了我们,她总会笑脸相迎。她和我们一起打篮球,玩耍,谈笑,嬉戏,没有任何的拘束。

看得出英语老师是一个坚强,能吃苦的人。她是一位实习生,远离家乡亲人来这儿给我们上课。不但不挣工资,还要花自己父母的钱。在给我们教书的同时,她也要学习。因为她也是一名学生,她回去,还要继续完成学业的。当初,和她一起来的两位实习生,刚来不久,嫌条件太差忍不下去,便回家了。只有英语老师和另一位老师留了下来。

10.改变我们的生活英语作文 篇十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or so,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life. take my family for example.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我的家庭为例。

my parents contacted others mainly by sending them letters in the past. but now we call long distance at home. and once my parents listened to the radio for news and other information. but now we get the news by watching tv. another big change is in my living conditions. when they got married about twenty years ago, my parents lived in a small room crowded with furniture. but now we have moved into a big new three-room apartment. in short, our life has becom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11.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 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

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2.就实践能力而言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课本剧”、“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改革尝试和具体作法

1.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解

《大纲》中规定: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过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外语工作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2.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各课型教学的初探

从对《大纲》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目的。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来实现。

第一、对话课教学

教学目的:①利用对话训练学生语言模仿能力。②以话题为导向,利用对话中的相关词和结构训练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通过free talk duty Report 或图片等引入话题(topoc)→带着问题听对话大意→对子或小组情感朗读→教师提供新的话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话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进行言语实践。以Book II Unit 13"Albert Einstein"为例,针对本单元的交际项目(topoc),(Identifying peopli)在进行了大量的操作之后,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新的语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组经过讨论,在纸条上写出两个人的名字,可以是Singer Scientist football star film star anyone ghey like 完成,交给我老师上记号(①②③),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人到前面来把对少组写的纸条贴在他(她)的背上,让他(她)"guess"Who can it be ? 这时组员可以用English给以提示(但不准超过三句话),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写"Hitler""Jordan",还有的写"Clinton"。通过这种练习,同学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表达思想,而且还对一些Singer scientist Star 等famous people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效果很好。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第二、阅读课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①从语篇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②根据所学语篇内容,向学生输入有关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辨别文章体裁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教学模式:根据有关话题的关键词或图片和提示进行听的活动→提取语篇大意→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限时阅读。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教师提出阅读目标→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一问一答(抢答、比赛方式)→教师提出新的话题,学生结合话题,学生结合话题,运用所给词汇进行口头或笔头作文训练→教师提出由语篇引发的某个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上,我一定继续探索和钻研,同时多向同行学习和请教,以求取更大进步,位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十二

香港中学会考 (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缩写为HKCEE, 惯称CE) 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考评局) 主办的其中一个公开考试, 于每年3月至6月举行, 并于8月初公布成绩。考生主要为全日制在校学生, 亦有自修生报考。香港中学会考的成绩可用作申请香港学校的预科学位。此外, 要满足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应考资格, 香港中学会考成绩是不能缺少的, 其中中文及英文两科必须达到第二级。

香港中学会考证书被视为香港中学毕业生求职时的正式文件。在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安排下,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 (UC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 承认大部分会考科目的成绩, 如果香港中学会考各科取得C级或以上, 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 (IGCS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及格。

香港中学会考制度自1937年正式确立, 1974年改名为香港中学会考, 2010年为末代会考。2011年香港中学改制, 由过去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自诞生73年来已有逾数百万名考生曾参加过会考, 对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巨大作用。

香港中学的英语会考是综合性的水平测试, 属第三代语言测试──交际性语言测试。第三代体系重视语言的真实性, 强调语言必须放在语境和交际情境中去考。它认为:语言学习是要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技能, 它包含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分析语言运用的依据是: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策划 (strategies) , 激发其一般性 (general) 和交际性 (communicative) 能力 (competences) , 以便进行产出 (production) 和接受 (reception) 特定主题 (themes) 话语 (texts) 所涉及的活动 (activities) 与过程 (processes) , 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各种领域 (domains) 的情境 (situations) 中所面临的任务 (tasks) 。香港中学的英语会考测试的效度、信度与可行性得到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广泛的社会认可。

各科考试成绩公布后,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会将当年的考试题编辑成册并附上试卷分析, 有偿提供给需要的教师和学生。

英语试卷分析报告用英语撰写, 按试卷项目顺序, 分为卷一写作, 卷二阅读及文法, 卷三听力理解, 卷四会话。写作卷含四个方面内容: (1) 选题。在三个可选的题目中学生的比例。比如, 1999年试卷三个写作题学生选择的比例是第一题17%, 第二题47%, 第三题36%。比例高说明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熟悉度高。社会问题和学生自身的经历是学生选题重要的依据。 (2) 表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及能否采用正确的写作格式, 如书信、记叙或论说文格式。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 建议。内容包括审题、书写规范、范文使用和文体形式等。 (4) 范文。本年度试题学生的范文。阅读及文法卷首先介绍了题型及题量。比如, 阅读理解两篇文章有27个多项选择。完形填空中多项选择有21题, open cloze有20题。其次介绍了选题来源, 比如报纸杂志等。在给出学生答题的平均成绩后, 对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给出点评, 分析原因。最后给出建议。听力部分给出三个分值, 最容易得分的题、最难的题和平均分值。听力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如拼写、文法等。对考生的建议在这一章中写得很具体, 内容涉及听力的准备和技巧, 包括略读、浏览、记笔记、抓要点、辨音、拼写、扩大词汇和听力内容筛选等。英语会话对考生的要求有两项:角色扮演和小组互动。报告首先提出了口语考试的目的是检测考生的交际能力, 即实际运用语言和交际技巧来完成任务的能力。考生在口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姿势、眼神、礼貌的提问和感谢及恰当的问候。报告分析了考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如不注意理解对方的提问, 因词汇量少而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多使用间接引语和套话, 如“I agree.That’s good point.”等, 在交际中使用错词及错误的语法形式。报告最后对考生给出了建议, 指出在口试环节中认真听、记笔记、分析辨别、树立信心、积极应答和改正错误是必要的。

语言测试常常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作为衡量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言测试也是检测教和学的有效性信息的有价值的来源, 语言教学者运用测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对不同的教学法进行评估, 从而实现测试的目的。不同的测试目的、不同的教学背景, 运用的测试方法也各不相同。香港中学会考的评分标准依学科采用常模参照和水平参照模式。水平参照有五个表现等级, 各等级都有一套等级描述, 以说明有关等级的典型学生的能力。其特点是: (1) 水平参照成绩汇报的理念, 在于更精确地反映考生的知识、技能及理解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 每一个学科都预先制定等级水平, 让考生了解有关的要求。 (3) 考试成绩只与预先制定等级水平比较, 而不跟其他考生的表现比较。水平参照的优点是能清晰说明考生的等级水平;提升“学”与“教”的效能;可确保每年的水平保持稳定。常模参照是指参照某一常模来反映考生的分数。常模指一批类型相同的人在考试中的成绩 (表现为平均分与标准差) 。所以常模参照测试实际上是结合其他考生得分情况来反映一个考生的分数。这在选拔性考试中尤其必要。因为选拔一个考生就必须把他的分数与其他考生的分数作比较, 然后择优录取。常模参照性测试与水平参照性测试是两种应用广泛、发展成熟的测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 信度和效度都是评价测试的基本标准。一个考生经过测试得到客观公正评价, 这才是考试的目的。

我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考试的研究, 尤其是对英语外语教育和测试的研究还处于滞后状态。许多人谈考试必谈“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可是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知其然者少, 知其所以然者更少。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英语考试中, 往往用常模参照测试来代替标准参照测试, 用选拔性考试来代替学习成绩考试;用终结性评价代替形成性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过程。毫无疑问, 这些做法贻害无穷。

在我国现行的英语测试中, 语言能力的测试在许多场合却受到了冷遇, 考分大多压在知识方面, 这无怪不少能“考”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实际上对英语既“聋”又“哑”。这种语言知识和能力严重失衡的状况显然与我们长期的教学模式及测试的导向密切相关。语言能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即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s) 和生产性技能 (productive skills) 。前者包括听和读的技能, 属于输入性;后者包括说和写的技能, 属于输出性。我们的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远不如听和读的能力, 这是因为他们看得多而写得少, 听得多而说得少。总之, 被动性接受英语的机会大大超过主动性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 英语能力的培养及测试的改革应在“输出”上下工夫。一般的英语测试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无法直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二是测试的语言取样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相去甚远。上述情况在我国中考、高考和考研中都存在, 尽管正在改进。

一份试卷的分析, 要做到科学、准确, 要进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计算测定, 然后根据测试的目的, 例如, 是水平性测试还是选拔性测试, 从试卷、教学、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若拘泥于专业统计数据, 则除专业人士外, 报告很难为一般教师读懂。我们看到香港中学会考英语科分析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多为教师平时试卷分析时使用的数据, 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报告的重点放在丢失分的分析上,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分, 失分的比例是多少, 是知识点理解不够造成的, 还是解题能力不够造成的;得分与以往考试结果对比, 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或是没有变化。使我有所感触的还有各个项目的建议, 写得既简明扼要又详尽具体, 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思, 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应注意让考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 这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学生加深对该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这些建议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确定未来努力方向, 教师也可以根据项目分析的信息来改进教学。而我国每一次大规模考试结束之后, 考试成绩被充分使用, 当年命题、考试及阅卷评分工作即告完成。至于是否需要让广大英语老师及关心和了解某一考试的人们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则考虑甚少。另外, 数据分析中所用术语在英语教师中尚未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权.韩国英语水平考试:简介与借鉴[J].中国考试, 2004, (4) .

[2]邓北平.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因特网.

[3]高兰生, 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HKCEE Question Papers.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2000-2004.

13.我们的学校初一英语作文 篇十三

我们的学校初一英语作文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here,so the air here is very clean. I can hear birds singing.It's so wonderful.On the playground,you can see the students play basketball.Sometimes our teacher play with us.We feel very happy.In each class,there are many pictures in the wall.the teachers work very hard.they love us as if we were their children.When we meet some problems,our teachers often help us.In our school,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like firends.I love our school.I wish our school will get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14.我们的学校小学英语作文 篇十四

Our school is big and nice.When you come into our school,you can see two tall buildings.In the buildings 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an art room,a music room a library and many classrooms.

I like to go to the library,because I like reading books.My teachers often tell us:“Reading is good for you.”Near the buildings 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We can play football,basketball and games on it.We are very happy.

15.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十五

一、多媒体课件的过多使用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特点, 试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它选择的题材涵盖了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泛而丰富, 这就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加上多媒体的广泛使用, 于是各种多媒体课件蜂涌而出, 这对于课堂显然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由于材料丰富多彩, 学生的兴趣也获得了大大的提高。但纵观这些课件, 大多是追求图片的艳丽, 形式的多样, 并且很多老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往往是“拿来主义”, 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生, 缺少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是不利的。笔者曾听过一堂《Task》的课, 教师通过使用教学课件, 把本该用二个教时的内容一节课全部上完。整堂课感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 被动地接受, 被动地跟从。至于说Task板块所要求训练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仅是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但笔者在一所普通高中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过一堂Welcome to the unit有关Language内容的课。由于教学条件的局限, 教室内没有任何现代技术设备, 但是那位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 丰富的知识, 旁征博引, 思路流畅, 环环相扣, 其间只利用了教室内的一些物体及简单的手制作教具, 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被充分调动, 激发和培养, 层层递进。让我感触颇深, 感觉这样的课才是我们要的。来源于生活实践, 结合学生的实际, 娓娓道来, 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长此以往, 必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有好处。当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它的好处, 课堂容量足, 涉及的面广等, 所以我们要用好它, 发挥它的积极功能, 切忌滥用、误用。

二、课堂教学的过于主体

《牛津高中英语》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兴趣和未来发展目标, 灵活开展学习, 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听了很多堂课, 感觉很多的课堂过多的追求了形式的热闹和气氛的渲染, 觉得气氛活跃就是好课。而在学生看来, 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 觉得只要积极举手, 积极地站起来就是好。却往往导致一节课下来, 散沙一盘, 看似热闹, 实则低效。所以作为教师, 要通过学习、思考、改进来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 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要调控好课堂和学生, 要让课堂和学生都收放自如。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 学生需要做什么, 怎么做? 怎样才能达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后在课堂上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从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出发, 更有效地去组织课堂教学。

三、对教材本身的过度删减

《牛津高中英语》通过整体性和科学性的模块和板块设计,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 前后照应, 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模块中的语言知识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安排顺序, 由易到难, 体现了循序渐进、循环递进。它涉及的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生活、当代社会自然之谜, 环境保护, 人际关系, 科学研究、广告、体育、商业等到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 如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 反映科学技术和最新发现, 如克隆技术、我国的航天飞行, 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之方面内容的整合, 具有科学性和人文价值, 同时还介绍了外国文化, 宣传了中国文化。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格、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教师假如能结合教材和实际, 有效地用好教材, 那么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 语言知识的丰富,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加强, 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都将是事半功倍的。但很多教师为了追求高考分数、升学率, 过度地删减教材内容, 像Task, Project这类真正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英语来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做中学英语, 用英语的板块却是大幅度省去。殊不知, 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它需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输入、输出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语感。

四、语法语言点讲解的过量展开

学习语言, 当然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语言搭配。由于要参加高考笔试, 大多数教师都把语法语言点讲解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每一个单元的语法、语言点讲解一般要化去整个模块的三分之二时间, 而在讲解过程中, 大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记录。笔者曾作过一个尝试和调查, 把两个班的教学要求分开, 一个班主要是通过教师结合课堂情况、结合实际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景性交流, 同时要求记录基本的搭配和结构以及典型的例句, 学生学得轻松且有效。另一个班则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把预设好的结构和例句一股脑儿地灌输,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感觉是记得手酸, 看得眼花。所以在笔者看来, 语言点、语法的讲解不必过量展开, 而是要结合考试重搭配、重语言情景的要求, 重视难点、重点, 尽量设置并采用情景化的语言教学, 同时又要注意课标要求的一定要讲清、讲透, 让学生真正掌握, 切忌主次、重点不分, 一一例举, 所谓To grasp everything, grasp nothing。

五、试卷练习讲义的过分老化

《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投入使用, 高考的要求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笔者觉得将会更注重“巩固的基础知识, 扎实的语言功底, 灵活的应变能力, 良好的英语语感”的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词汇量、阅读量。所以, 对于采用的课后练习、考试卷子、阅读材料, 也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笔者在自我实施和听课的过程中, 深切地感受到, 现在出现的配套练习及试卷很多都是跟不上牛津教材的步伐与模块节奏的。主要是题型、材料过老。还有很多练习卷、练习册, 为了追求利润和利益也是粗枝滥造, 错误频频。所以, 教师最好采用自编精编练习讲义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和提高问题, 采用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是“正确、规范”的。

如何实施高效的英语教学, 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慎思慎行, 以免弄巧成拙, 千万不要让浮华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摘要:我们究竟要追求怎样的英语教学课堂, 仅仅是为了程式化的应试教学, 还是有助于学生真正的语用能力的发展?在目前的英语课堂, 出现了很多的误区, 从而影响了本真的英语教学。就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的删减、语言知识的讲解、练习讲义的编著, 谈了课堂教学需要避免的误区。

关键词:《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误区,浮华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葛炳芳.High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A SIMPLE perspective[J].一线教师, 2010, (02) :4-8.

16.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十六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世界物质的统一性》中《物质》一节中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然而,各种物质形态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引起运动。”在日常教学中,千万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否则将适得其反,还累得够呛。如果只强调英语成绩,而忽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还包括生活、交际、娱乐等许多其他方面。如果能在枯燥乏味的单词、语法中加入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的视频,学生参与的西方影视名剧的表演等活动,介绍西方积极健康的文化,则学生会更有兴趣。但现在的英语教学只一味强调学,忽略了这些软环境,学生能不烦吗?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又说:“高级运动形式是在低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本身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没有低级运动形式,就不可能产生高级的运动形式。”所以,许多人只看到优生今天的成绩高,殊不知他们也是从小学时的一无所知,知之甚少,努力学习,逐渐积累,到今天的成绩好。所以,依据这个原理,对那些“差生”鞭策他们努力学习,就会从现在的一无所知,知之甚少,到将来也很可能会成绩很高。所以,应该运动地看学生的发展,不能只对优等生重视,而忽略“差生”。

但是,《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又说:“形而上学割裂了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或者只承认时空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陷入了绝对主义。”我认为这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人们只看到某个学生的成绩的暂时的高与低,便打上一个一成不变的标签:优生与“差生”,快班与慢班,这种划分极大地伤害了当事学生,许多案例表明,优等生或快班成绩不一定再上升,反而下降,“差生”或慢班由于受到误导,自认为低人一等,看不到希望,不知自己经过努力能改变目前状况,成绩大部分更下降。第二种表现,流行在教育界的一句口号:“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认为这更是犯了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错误。现在全国的各个班级,都有几个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上升不了的学生,由于个人生长发育的原因,导致智力障碍,这不能怪他们,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凡是孩子都能教好的歪理,就是在无情地逼迫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做他办不到的事情,岂不是残忍?是不是违反人权?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中的《意识的本质》说:“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在反应客观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性质。”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仿真,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好”。这方面,我认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做得更好。他们上课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思考、回答问题。但这还不够,他们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学好外语是为国家美好未来和为个人将来更好生活的远大抱负,树立远大目标,从现在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学生学习就有动力,成绩节节提高。而那些没有经验的教学新手,只强调上课的知识灌输,时间一长,学生肯定乏味,成绩下降。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说:“矛盾能够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三大矛盾,学生厌学与教师强迫学的矛盾,英语背诵需耗费大量时间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想学好外语但不知如何学的矛盾。我认为,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关键是采取何种手段。对于学生厌学与教师强迫学的矛盾,要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与老师忙得教不过来的矛盾,教师应该采取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手段。对于英语背诵需耗费大量时间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要转化为英语背诵时间化整为零和学习时间有富余的矛盾。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如何速记,如何节省时间背诵,如何快速提高成绩,如何利用点滴时间的方法,这样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绰绰有余。这正好解决了想学好外语但不知如何学的矛盾。但是需要教师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才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中说:“当量变达到关节点时即突破了度的限制时,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旧质消失,新质产生。”我认为这对于学习英语太重要了。英语学科,即使一个月不太努力学,成绩也不会太下降,若即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连续两个月不学,则后果很严重,成绩大幅度下滑,而且一直报持到从初一直到高三,下滑成绩永不可能恢复到原有成绩。相似地,如果努力学习一个月,成绩也不会上升,如果连续努力学两个月,成绩则会大幅上升,而且一旦上升,只要继续努力,就永不会降下来。但是现实是悲惨的,许多学生、家长,老师不懂这个道理,由于外语背诵枯燥乏味,短期不可能见到效果。但许多人只盯着目前的成绩看。许多“差生”要么努力一个月不见成效,主观上放弃了,失去了永远升成绩的机会。许多优等生连续一个月英语荒废,月考发现未下降,麻痹大意,于是再荒废一个月,结果真的永远下降了。他们不知一个月,量变已在悄悄进行,只是只有两个月才能突破度,达到质变。所以学习外语能够坚持下来才是关键。

17.描写我们的生活的英语满分作文 篇十七

It seems that people always have a desire to compare: am I prettier than others? Are we living in a better age? Or, as the question goes, is our life easier and more enjoyable than it was several decades ago? I would say no, as I have witnessed the struggle and paradox of our generation.

First of all, we are now living in an age of revolution with no previous human experience that could be referred to. Living in such a fast-changing world would not be easy and comfortable at all; with everything keeps changing, everyone has to move fast 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the majority. However, people were much more stable and care-free 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children; they did not have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job, or read a lot in order to get informed. Yet in our age, these are supposed to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young people.

Another discomfort of our age is that we are experiencing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eople in fact become alienated with friends and relatives since they could be so easily accessed via phone or email. Too often we feel that few of our friends are true friends, without the traditional feeling of mutual affection which could only be created by longtime apart. But several decades ago, people treasured their friends and maintained relatively clo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hich is much more enjoyable than the estrangements we are experiencing.

The last factor that has made our age so uncomfortable is the abusive use of technology. Although it brings much convenience, it essentially changes human – we are no longer the master of tools, but instead the slaves of devices. We rush to metro station in order to catch an early train, sit in front of radioactive computers all day long in order to get our work done, and stay in air-conditioned rooms all summer without experiencing the natural changes outside thick cement walls. Several decades ago, people could still live closer to nature and make rational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which to me is the essence of human living experience.

18.英语作文:我们的花园 篇十八

we have a small garden behind our house. it is beautiful all year round.

when spring comes, the garden is all green. the ground is just like a green blanket.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trees. the quiet garden becomes lively.

in summer, all kinds of trees grow tall and strong. golden sunflowers blossom to the sun, waving in the wind. some other flowers are as red as fire, giving sweet smell and inviting many bees dancing

around them.

when it is autumn, apples, pears and other fruits come out from the leaves, just like bells hanging in the trees. on the ground, you can see oranges, big pumpkins here and there.

after a snow in winter, the trees in the garden are covered with snow. the ground is all white with only some green leaves of vegetable sticking out from beneath.

19.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 篇十九

2010年1月22日,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活动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医院夯实基础护理, 丰富服务内涵, 提高护理质量, 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 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 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

或许, 可以这样说, 由此, 中国护理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层面。

自上期, 即“本刊策划”《今天, 我们怎么做护理》之六, 《我的专业、我的人生我做主》 (下) 刊发后, 我们得到了一批专家型学者与管理者的关注。她们针对目前的护理发展状况, 满怀深情地进行了抚今思昔;她们以自己的经历, 诠释了个人与护理事业的发展历程, 拳拳之心, 溢于言表。为此, 本刊选择了《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情怀、我们不忘记》这样的命题, 是为展示、是为鞭策, 是为坚持!

来自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医政司护理管理处前任处长巩玉秀的声音:

回首中国护理的发展进程, 虽然曲折, 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我国医疗行业学习苏联老大哥, 取消了医院护理部, 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 由此削弱了护理工作的领导, 使得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 才开始恢复医院的护理部。然而, 刚刚走上正轨的护理行业,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摧毁。

到了1986年, 国家召开了第一届护理工作会议, 会议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努力振兴护理事业”为主题, 总结了对护理学科的认识、人才培养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教训, 同时针对当时存在的“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素质较差、护理教育跟不上”等问题, 提出了抓好“护理队伍建设”和“推进改革, 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两件事。

会议上, 卫生部将“责任制护理”作为大会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些举措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医院、学术团体的护理改革, 从卫生行政角度推向全国。

试点医院在实施责任制护理过程中, 要求护士8小时值班, 24小时对病人负责。对分管病人的病情、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给予全面的关心和照顾, 实质上这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整体护理”, 只是当时企业实行“责任制”, 于是这一改革被称为了“责任制护理”。

1989年, 卫生部为推行“责任制护理”, 在制定医院分级评审标准时, 将“责任制护理”的内容纳入到评审标准中, 要求二级医院开展“责任制护理”病区数≥10%, 三级医院≥20%。尽管被写入评审标准里, 但我们实地考察发现, 各个医院执行得并不理想。

此时, 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 护理本科毕业生开始走向临床。当时, 不管是本科生, 还是中专生, 她们干的活都一样。对此, 卫生部科教司高教处领导表示, 不改变这种现状, 国家就没必要办护理本科教育。几乎同时, 国家人事部门在整顿技术职称时表示, 护士没按层级使用, 其职称徒有虚名, 应该取消。

当时卫生部在争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中国的护理合作项目 (U N D P) , 目的是推进临床护理改革和护理教育改革, 其落脚点就是“深化责任制护理”和“按职称上岗”。在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护理官员交流时, 他们表示中国没有护理, 而在当时, 中国已经有了80多万护士。

有些医院管理者和护士长们没有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整体护理”那个阶段, 或者虽然经历过但是印象不深刻。

在上世纪90年代, 尽管当时我国护理技术职称对各级人员的要求都有明文规定, 但是没有和护理实践结合起来。由于我国尚处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 与之对应的临床护理模式为功能制护理, 护理教育改革尚未启动, 大家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整体护理与功能制护理的根本区别还不太清楚, 只是在功能制护理的实践中, 套写了责任制护理的病历, 原来怎么干, 还是怎么干, 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尚未很好地落实。

在90年代初一次关于护理技术职称的调研会上, 一位年轻医生的讲话让我们感触至深。该医生认为, 医生中也有中专毕业的, 但通过临床积累, 可以晋升到副主任医师, 甚至是主任医师, 关键是从医师晋升到主治医生, 有能力为下级医师在诊断、治疗方案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体现逐级指导。而护士不同, 在护理实践中, 只是按任务排班, 不管是护士、护师还是主管护师, 其任务、职责和要求是一样的。

其实日本也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才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比如, 每名护士具体分管几个病人, 如何评估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每组护士如何分工合作等。每天上午, 组长根据医嘱和病情, 对重点病人的护理提出要求之后, 和护士们一起做分管病人的护理;下午再利用病人休息时间, 以小组形式讨论疑难病人的具体护理计划, 组长进行点评指导。

1995年, 我国部分护理管理者被派到日本学习。我们曾请教东邦大学大森病院护理部主任“现在的做法和原来护理最大的差异”时, 对方回答说, “原来我们是以医嘱为中心, 现在是以病人为中心”, 仔细琢磨, 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即, 不再是按照主班处理医嘱、治疗班执行医嘱、大小夜班和连班继续执行医嘱的形式和思路实施护理, 而是根据分管病人的具体需求 (包括疾病护理、治疗护理、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 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由此联想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护理官员曾经说过我们中国没有护理的话, 也开始意识到, 国内之所以推行不动“责任制护理”, 就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尚未改变。从那时起, 卫生部医政司将整体护理的探讨与实施作为工作重点, 希望护理行业要面向一个整体的人, 负责病人饮食、起居、排泄、出院指导与健康教育等所有方面, 提供“整体护理”。

于是, 卫生部在1995年启动U N D P项目时, 用“整体护理”取代了“责任制护理”, 并通过各地卫生部门建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 以点带面, 医院各自探讨, 每年召开会议交流经验, 逐步完善和推进试点工作。在项目中, 卫生部科教司负责探讨和推进护理教育改革。1995年, 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普遍开始, 在考试题中, 也加入部分“整体护理”知识。

遗憾的是, 1999年医院深化改革, 部分地区和医院出现减人增效、减护士的现象, 再加之院科两级核算的压力, 有的医院又将每日清单、科室药品及卫生用品的核算等划入护士工作职责, 导致整体护理的普及、深入受到严重影响, 部分医院护士的配置、待遇一度有所降低。这个现象, 直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护士条例》的颁布才得以扭转。

2010年, 卫生部开始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 由最初的理解为“推行基础护理”, 再到“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 通过一连串的会议与实践后, 大家对这次护理改革目标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明确。

如果说90年代推进“整体护理”还只是在探索, 而此次《活动方案》则明确了推进优质护理示范是医院“一把手”工程, 要求医院从改革护理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为护理改革提供保障;将“一个护士或者一个小组分管几个病人;高、低年资护士间如何分工和搭配等”规定得非常明确,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使得护理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

近些年, 各个医院的护士绝对数增加较快, 这是一个好现象。不过, 也应注意到, 与此同时, 医院扩建、改建, 实际开放的床位数增长也很快。建议医院管理者根据国家卫生改革的精神, 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量测算结果, 科学、合理地配备护士。同时建议, 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多沟通, 使学校教会未来的护士们怎样评估病人的护理需求, 疾病的不同阶段如何观察病情, 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来自苏州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 苏大附一院院长助理, 主任护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惠玲的声音

我之护理观, 植根于中国文化:心中有人、感同身受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扎着两条小辫的姑娘, 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护理的“布尔什维克”, 一名恪守“关爱之道、感知病家、善导护幼、淡定致远、博学至深”的“护理志士”。回首三十年护理心路, 风雨坎坷矢志不渝, 峰回路转不离不弃, 坚信没有痛就没有成长, 有为才有位!

在今天, 适合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优质护理工程的推出, 无疑, 使护理又一次受到考验。今天的人们, 所需求的优质护理, 不仅仅是简单的基础护理, 也非无关痛痒的几句问候, 而是要将生命教育与融入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相结合, 这除了要求夯实基础、强化专科、注重内涵外, 更加需要在完善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倡导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以德施护、依法从护、科教兴护, 在此基础上培养护士们感同身受、准确标准地在各项实践中发挥专科水平。由此, 今天的优质护理, 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历练护理之真善美情操的护理。

有学者认为“关怀照护是一种能量, 患者能从中感受到被爱, 而有助于其健康的促进, 病情的复原, 或安详的迈向死亡”。我认为这种能量来自于“心中有人”的护理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行为。

那么什么是好的护理呢?国际护士会曾提出“好的护理”的六项要素:是嘘寒问暖;是有感觉的工作;是能使病人的病情改善的行动;是不嫌弃病人的脏而立即处理的行动;是有能力欣赏病人的正面回馈;是有效运用时间在病人的照护上, 并以这一观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优质护理, 是“心中有人”的破冰之术, 也是我长期所倡导、所坚持的、定位于植根于中国文化层面上护理观的具体显现。

所谓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护理观, 即凭借护理这支队伍所特有的博大精深的母爱, “心中有人”的感知, 树立适合国情的护理情操和境界:情深似海的母爱, 博大而涵涌的投情——感同身受 (护士:先生, 从您额头的冷汗中我能够感受到这种痛难以忍受, 但您为了不打扰他人硬是忍住了, 我会和医生联系, 建议给您采用三阶梯止痛术, 一般不会成瘾的……) ;察言观色的体恤、善解人意的支持、细微之处的体贴……还有感恩与付出、贤淑忍耐、任劳任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些可以通过我在为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创造“优死”境界的亲身护理实践中, 得到阐释。

场景一:蒋先生因患晚期肝癌生命垂危, 进入了临终状态。这几天他情绪极低, 一直在自责自己没能及时进行每年体检以致病入膏肓。因为痛和虚弱, 医生给他开了绝对卧床休息医嘱, 用白蛋白支持、小剂量吗啡镇痛。蒋先生病前是单位的白领, 平时很注重个人卫生清洁, 这次入院由于虚弱, 已经一个月没洗澡了, 身上皮肤黄疸骚痒难忍, 夫人很想帮他洗澡, 但是不敢。这天, 他终于忍不住了, 坚决要求护士长帮忙给他洗澡, 但这时, 他的血压较低, 极其虚弱, 护士长汇报医生后未果, 只好拨通护理部主任的电话求助。

护理部主任 (走到床边, 轻轻拉开蒋先生的衣袖, 看了看, 黄黄的胳膊上面全是手指骚痒的划痕) :您很想洗澡, 是吗?一个月没冲淋了, 如果是我也会熬不住的, (转向蒋夫人) 夫人也想帮他洗是吗?

家属 (蒋夫人) :是的, 就是不敢。护理部主任 (摸了下蒋先生脉搏, 看看监护仪的血压、氧饱和参数, 基本在正常范围, 对护士长说) :请床位医生护驾, 准备好抢救车和氧气装置, 还有吸引器。 (转向蒋夫人) 蒋夫人, 我们准备和您一起帮他洗澡, 需要您签个字, 洗澡的过程可能存在呕血、休克等危险, 我们将共同承担责任, 可以吗?

家属 (蒋夫人) : (点点头, 在病历上签了字)

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床位护士和我还有夫人, 我们共同帮他洗澡, 由于患者较虚弱, 只有10分钟时间, 我们需要在浴缸内放好椅子等所有防护设备。蒋先生, 我们都是你的妹妹, 你不介意我们帮您洗澡吧, 您夫人替你洗下半身, 我们替你洗上半身, 如何?

患者蒋先生 (点头) :谢谢你了!护理部主任:好了, 让我们调好水温和室温, 开始吧!蒋先生, 我先要冲湿你的头发, 哦, 水温刚好, 您试试行吗? (边说边和护士长、床位护士共同给他用洗发香波揉搓他的头发) 这样会不会太重?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好吗?

患者蒋先生:太舒服了, 觉得很轻松。 (她的夫人用毛巾帮他搓着下身。约10分钟, 屋里弥漫着洗发和沐浴露的芳香……)

护理部主任 (看了眼墙上的时钟) :时间到了, (扪了下蒋先生的脉搏每分钟112次) , 不能再洗了, 马上停止吧!

患者蒋先生:再让我冲一会儿吧, 舒服极了, 我好像感到自己又活回来了……

护理部主任:蒋先生, 您的脉搏在加速, 头上在出汗, 不能再冲了, 否则血管继续扩张会休克的, 现在需要休息。来, 我们用大毛巾将您裹起来, 头也要用干毛巾裹一下, 否则会着凉感冒的。 (护士长、床位医生、护士及家属共同将他抱回轮椅, 推回病床, 护士长用吹风机给蒋先生吹头发, 其他人则帮助他擦干身体, 穿上干净的衣服, 并问道) :您现在感觉如何?是否很累?

患者蒋先生:真的很舒服, 能够在这个时候洗上澡, 我死而无憾了!

场景二:洗澡后的第二天, 一大早, 护士长接到病房护士的电话, 告知蒋先生突然神志朦胧, 呕血, 始终坚持要回家, 蒋夫人也想带他回去, 刚搬的新家新床他还没住过呢。护士长接到电话, 立即汇报了科主任和主管领导, 征得同意后赶到病房。

患者蒋先生 (头强直着, 说话已经不甚清晰, 但还是能听出) :回家, 回家!

蒋夫人:护士长, 我想带他回家, 让他躺在新床上离开, 能帮帮我吗?

护士长:好的, 我已经汇报过了, 同意他回家, 但需要作些准备, 救护车半小时后到达, 来, 我们一起帮他换上回家的衣服吧, 好吗? (对蒋先生儿子说) 放一点轻音乐吧, 让蒋先生放松点。

蒋夫人与儿子:好的。

护士长: (在蒋先生耳边轻轻说) :顾牧师马上会来为你祷告的, 我会帮助你回家。前天陪你夫人买好的深藏青西装、白衬衣和红领带会帮助您穿上的, 您还想见谁, 可以告诉我, 我会帮您联系的……

(半小时后, 救护车到了)

护士长:蒋先生, 车来了, 我们带你回家。现在需要把你抱上推车, 夫人先回家等您, 我和您儿子陪你上车, 好吗?

蒋先生: (睁大眼睛, 点点头)

(救护车上, 护士长不停地喊着蒋先生的名字, 告知他所到的地方, 并联系着他要见的人)

护士长:蒋先生,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你家门前的花园了, 再拐个弯, 就到家门口了……

(到家了)

护士长:蒋先生, 现在您已经平安到家了, 您夫人在接待客人, 你要见的人都在客厅里, 您想见谁, 可以和儿子说, 我在外面, 有需要可随时叫我。

(护士长让蒋先生儿子打开录音机, 放着轻音乐, 声音很低, 蒋先生和相见的亲人一一告别。三小时后, 蒋先生了无遗憾地告别家人、友人, 在轻音乐中离开了人世……)

有人说现在护士人力如此匮乏, 在温饱问题未解决的状态下谈“安宁照护”甚至优质死亡护理是“半夜鸡叫”, 然而,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 通过这个护理实践, 必将是多数病家的期望。

优质护理并非需要万事俱备, 只要结合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 建立“心中有人”的理念和情怀, 像母爱一样地感同身受, 从病人最需要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这样的优质护理应该就是我们的国人真正需要的, 这或许也正是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精髓所在吧?!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学科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护理部刘立捷主任的声音:

在回首之中破冰前行, 迎接护理的完美时代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近三十年的护理生涯, 让我认识了这门“艺术”, 并且于其中领悟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护理管理者。

2009年5·12护士节, 我编制了一套《流金岁月——南方医院护理三十年回顾》, 记得视频才刚成雏形, 便迫不及待打开欣赏。一张张陈旧的相片, 逐页逐页地在我面前展开, 勾起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从峥嵘岁月到改革开放, 从黑白图像到色彩斑斓, 我按捺不住澎湃的激情, 竟不由自主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讲解每一张相片的意义。三十载春华秋实, 三十年风雨人生路, 也许只有并肩走过的人才能体会这由来已久的情缘。

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的我, 为实现当兵的愿望而考入军队的护士学校, 八七年护校毕业后, 被分配到了坐落在广州白云山脚下的南方医院, 即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成为了一名呼吸科的护士, 与护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 全科连带护士长一共才9个人, 45张病床, 班次也非常简单, 主要是白班和夜班, 还有办公兼治疗班.每周4个人轮白小大夜班, 6天工作日, 因而每次只能保证1个人休假或请假。那时候没有电脑, 也没有一次性物品, 更没有这么多的护理文书, 环境中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 与我们天天打交道的除了病人就是大大的氧气瓶、玻璃注射器、大钢针、橡胶输液管、铁质调节器等。虽然累, 拿的工资也很少, 但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护理岗位, 每天很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 开心而单纯。而医院, 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病人非常尊敬医护人员, 根本无法想象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竟然会生出“医疗纠纷”或“医闹”的名词来。

1989年, 赶上国家恢复高等护理教育, 对于知识的渴求, 我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首批脱产的护理大专, 并负责在读其间的管理工作。由于所展现出来的管理能力, 学成后进入了医院护理部工作, 开始从事护理管理。

当时, 正逢全军的“白求恩杯医院评比”和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当时医院有300多名护士, 而护理部连带主任只有3人, 工作量很大。从夜幕降临到华灯初上, 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为了迎检, 我曾试过72小时未合眼。那时, 我们每个人都很要强, 都很自律, 特别怕领导批评, 根本不知什么是累?只知道为医院争光。

跟很多同龄人一样, 当时的我, 拥有着很多的梦想。为了干好工作, 我们不停的去学习、去追求, 由此, 我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本科和硕士课程。

2004年, 南方医院, 这所创建于1941年的军队医院,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 随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一起集体转制移交广东省, 成为了广东省的一所地方医院, 我至此也结束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脱下军装的那一刻, 太多的留恋, 太多的感慨, 无以言表。

从此, 我努力适应新的体制, 新的生活。没有了皇粮, 医院举步为艰, 护理队伍也出现了波动, 但是军人就是军人, “亮剑”精神让我们破冰前行, 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美丽。2008年, 我成为了南方医院建院以来第一个通过竞聘上岗的护理部主任, 肩负起继承发展的重任。

回首这几十年的护理生涯, 我从一个普通的小护士成长为一名护理管理者, 真可谓“耕耘而出, 收获而致”。

“岁月拓宽视野, 眼界成就未来”。伴随着出国学习, 让我认识了国外的护理, 东西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的护理模式。原来护理是可以这么做的:外国的护士不给病人打针, 而是围着病人转, 服务得如此贴心;外国的护士可以在多家医院行医, 空出时间来照顾家人……

在今天, 通过自已平凡的经历来见证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来审视我们今天的护理, 我想说的是, 伴随着创优的开展, 我们正向专业化, 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迈进、一个崭新的护理时代即将到来, 无数的爱与无数的梦想即将实现。

由此, 我设想了中国护理的未来:一个始终陪伴在病人身边, 知书达礼、睿智可亲的护士, 她们了解病人所需, 安心地为病人做各式各样的服务;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而在这支队伍里, 有顾问、专家、护师、护士, 层次清晰, 职责明确;护理工作者在掌上电脑上随时处理医嘱, 一按键就能够通知各部门按病人的要求进行服务:药师将液体配好后送至病房, 并很专业地告知病人如何用药, 并与护士商定如何观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口服药像美国那样自动摆药后将药交给机器人护士, 病人凭借电子手挽带, 通过身份识别系统自动取药;抽血由专门的抽血护士来完成;专科疾病由训练有素、取得专业资质的人来进行专业的护理;健康宣教伴随着网络发展直接录入病人的手机, 使病人随时学习;护士可以像医生那样, 在多家医院行医, 竭尽全力, 为病人提供各种护理所需, 给病人一个全新的服务。后勤支持系统完善, 护士不再做非护理技术的工作;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护士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不用透支体力, 加班加点满负荷工作;不用过频的上夜班, 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 在照顾好病人同时, 又能照顾家人, 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的护理时代。

回首上任伊始, 面对眼前的护理队伍:七零后的崛起, 八零后的浮躁, 九零后的天真, 让我觉得这支队伍充满着活力却又稚嫩到不堪一击。如何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庞大推动力, 去克服困难, 去建章立制, 去营造适合时代特点的护理队伍, 成为了我冥思苦想的课题, 于是我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人是万物之源。要让病人和照顾病人的护士都满意, 必需解决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间的矛盾, 那就是时间。护士和病人都需要时间, 而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除了体制就是工具, 靠体制很难, 因此要靠现代化工具。而推行临床护理信息化工程, 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路径就是最好的工具:解放临床护士, 让劳累、繁琐、辛苦远离她们, 让护士从"作家"走出来, 用更多的时间来照顾病人, 以此来证明病人是护士照料好的, 不是“写”好的。最终达到病人满意、护士也满意的目标。而这一系列的措施, 竟然与卫生部所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谋而合, 为此, 我非常欣慰!

理念的更新远比技术的更新更为重要。应该承认, 过去的护理我们做的很累, 因为我们评定的好护士的标准是“吃苦耐劳, 技术好”, 从而形成了不思进取、不愿创新、不肯承担的格局。在今天, “三贴近”“三满意”的优质护理推出, 才让我们明晰了我们要实施的是什么样的护理。

在近一年的创优护理实施过程中, 我们从护理创优理念上着手:改流水作业的工作模式包干到人, 责任到人;盘活人力资源, 实行个性化排班;开展"陪而不护"的护理服务, 确保基础护理到位;简化了护理文书, 实施了电子文书, 把护士还给病人;实行了护理垂直管理, 体现责、权、利的统一;让绩效考核与晋升评优相挂钩, 让护士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大专科护理水平, 使护理形成了特色;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 使护理朝智能化发展。

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 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 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 我们成立了由30名各层次不同的护士组成的应急分队, 隶属于护理部。平时全院轮转, 由医院负责工资, 科室可随时借用, 扣科室消耗, 每天每人100元, 不需要时还回护理部;其次在ICU、脑外、神经内科、心内、肿瘤等科室, 聘请中专护士辅助重病人做生活护理;将新分的护士由护理部统管, 全院调配。其次, 是针对后勤支持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我们组建了静脉配液中心, 由药师来配液;购买了自动口服摆药机, 护士只要按时发药, 不用再查对药品;将护士工作站前移, 缩小工作的半径;购置了一体化护理车, 配制了洗头车, 让护士轻松为病人做生活护理;成立了义工队, 协助科室运送病人、物品下送、下收;聘请有执照的护士为科室取血、取药。我们还针对信息落后、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与信息科、软件公司合作, 开发出了护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护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避免了手工书写,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迄今, 我们可以欣慰地说, 我们的护理工作达到了台湾学者赵可式博士定义的:护士在病人床边的护理为“临床”———始终临近病人床边的护理。

展望未来, 我们踌躇满志, 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专家已经深刻领悟到了护理事业发展的真谛, 她们将引领着护理发展的前沿:由高学历、高技术所推进的生活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 会使护士更有责任心、上进心;良好的心态与娴熟的技术会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后语:

读完专家们的来稿,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新中国护理发展所走过的道路, 回首一代护理专家成长的轨迹, “螺旋式的上升, 波浪式的前进”的这一哲学论断在这里得以进一步论证:从内容上看, 我们的护理一直在按照自身的发展而完善着自己, 如越来越符合中国的国情, 越来越人性化;从表现形式上看, 前进的轨迹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 呈现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如80年代的责任制护理, 再到90年代的“整体护理”, 到今天的优质护理。一如巩玉秀主任所言, 中国护理的发展进程, 虽然曲折, 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Our English Corner(我们的英语角)】推荐阅读:

上一篇:鲜花节节日常识下一篇:新教师培训感言与新教师座谈会发言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