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网络服务

2024-10-13

物联网网络服务(共10篇)(共10篇)

1.物联网网络服务 篇一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广电网络的发展建议

物联网已成为我国政府重点规划的战略方向之一。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以物联网等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要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机器到机器通信)连接数突破17亿个。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大力开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市场的驱动,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需求将会进一步被激发,我国物联网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一、物联网通信技术概况及主要应用领域

按照信号的传输距离,物联网通信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短距离通信技术,代表性技术有Zigbee、Wi-Fi、Bluetooth、Z-wave等,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典型应用如智能家居等;另一类是近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革命性的广域物联网通信技术,总称为LPWAN(低功耗广域网),适用于每隔几分钟发送和接收少量数据的应用情况,如水运定位、路灯监测、停车位监测等等。

一般来说,短距离物联网技术的终端产品低成本、低功耗,反之,长距离技术则是另一个极端,但是LPWAN技术具有远距离传输、低功耗、低运维成本等特点,与WiFi蓝牙、ZigBee等现有技术相比,LPWAN可真正实现大区域物联网低成本全覆盖。LPWAN网络可以覆盖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很容易将收集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公共数据平台,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有利于大幅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的效率。在物联网发展多年之后,LPWAN是最具体的万物联网实现方式。因此特别受到产业链的追捧,正在兴起一波产业投入热潮。

IDC在2016年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LPWAN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5.474亿元;预计到2019年,在各类物联网技术中,LPWAN的连接数将跃居首位。此 1 外,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在2015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物联网的发展》中预测,2013-2020年,中国LPWAN物联网连接总数将会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LPWAN物联网连接总数预测(单位:亿)

如图2所示,Cisco公司在发布的报告IoT Global Market Valuation 2020中预测,2020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收入将达到14.4万亿美元。

图2 Cisco公司对2020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包括固定物联网)市场体量的预测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还定义了6种LPWAN应用分类:

公共事业。天然气及用水计量,配水网络监控,微型发电。

工业。设备状态,工厂控制、处理以及安全监控。

物流。工业资产,集装箱跟踪(位置及状态更新)。

智能楼宇。报警系统,制动器,空调系统,接入控制。

消费品及医疗。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VIP(小孩或家养宠物)跟踪,智能自行车,辅助生活,临床远程监控。

农业及环境。农业应用(养殖及土地监测、禽畜跟踪),环境监测(污染、噪声、雨、云、河水流速、健康危害、水井等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

二、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LPWAN)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

目前较受关注的六种LPWAN技术中,根据该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频段的性质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授权频段(Licensed Band)技术,为3GPP主导的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基于现有4G移动通信网络,由通信监管部门指配专用频段开展物联网业务,又被称为“移动物联网”或“蜂窝物联网”技术,主要投入方为电信运营商与相关设备厂商。我国工信部计划于2017年出台NB-IoT的专有频率规划;第二类是非授权频段(Unlicensed Band)技术,包括SigFox、LoRaWAN、Weightless、RPMA、HaLow等等,由于可以使用与其他业务可共用的非专有频段,因此无需得到通信监管部门的许可,大部分不属于电信领域的ICT厂商都投入了这些技术,而其中最受关注、产业链最为成熟与完备的是LoRa技术。

1、NB-IoT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企业普遍面临市场饱和、增长乏力等问题,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向万物互联和数字化经营的转型。在此背景下,移动通信业界从2015年8月开始加快NB-IoT的标准化进程。2016年6月,NB-IoT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获得3GPP通过,结束了现有物联网行业在终端、网络、芯片、操作系统、平台等各方路径不一的“碎片化”现象。

部署NB-IoT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LPWAN网络需要架设网关(Gateway)或称为“基站”,但是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3G/4G基站资源),产业链也与现有电信网络产业的厂商一致,包括设备供应与网络服务都是现有的,利用现有的4G基站资源进行融合组网,可以最大化的提升现网资产利用率,提高边际收益。因此,NB-IoT被芯片商、模组商、设备商、移动通信运营商、部分垂直行业等产业链各方一致看好,有望在2018年开始大规模商用。除此以外,NB-IoT还具备以下4大优势:

(1)广覆盖

3GPP在2016年发布的TR45.820标准中,基于仿真数据对NB-IoT的覆盖性能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在独立模式部署方式下,NB-IoT最大空间路径损耗可达164dB。这意味着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LTE网络的覆盖能力高100倍左右。

(2)低功耗

NB-IoT通过多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包括空口信令简化(通过避免发送过多不必要的信令而达到节能目的)、PSM(节能模式)等,使得NB-IoT终端采用AA电池即能达到超过10年的工作寿命。

(3)低成本

NB-IoT采取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可降低基带复杂度的180kHz窄带系统、可降低射频成本的单天线和半双工模式、可降低闪存/随机存储器要求的采样速率、单芯片里内置效率高的功率放大器等等来降低成本,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的逐步释放,NB-IoT终端模块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4)大容量

NB-IoT基站的每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无线物联网连接,比现有LTE网络要高50倍。

国际运营商积极推进NB-IoT的商用。全球范围内,基于NB-IoT的多种优势,并且有3GPP的主导与全球电信营运商背书,而且采用电信级网络与服务,不需要另外建网,产业链也与现有电信网络产业的厂商一致,被视为具有低功耗物联网时代霸主的潜力。目前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已开通实验网,预计到2018年全球至少超过30家运营商会投入营运。除移动通信行业应用外,电子制造行业如白色家电厂家也开始采用NB-IoT芯片进行智能家电类产品开发。

国内运营商计划于2017-2018年实现全网NB-IoT覆盖。2017年1月18日,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物联网分册》,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NB-IoT。国内的三大通信企业均于2016年发布了其最新版的物联网业务发展规划:中国电信在2016年提出的“转型战略3.0”把发展重点聚焦于智慧家庭、物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计划在2017年实现全网的NB-IoT覆盖。中国移动在2016年对其2020发展愿景进行了扩展,提出“大连接”战略,明确要做大连接规模,由十亿级的移动互联扩展到百亿级的万物互联,计划在2018年实现全网的NB-IoT覆盖。中国联通在2016年提出打造增长新引擎,聚焦平台类业务及产业互联网,其中包括物联网,计划在2017年实现全网的NB-IoT覆盖。2016年11 月,福建联通已经先行启动了中国首个NB-IoT商用网络建设。

2、LoRa发展现状

LoRa技术最初是由Semtech公司研发的,后来,Semtech公司和多家业界领先型企业,如Cisco、IBM及Microchip发起建立了LoRa联盟(截至目前的联盟成员数量已400余家),致力于推广其联盟标准LoRaWAN技术,以满足各种需要广域覆盖和低功耗的M2M设备应用要求,目前产业链最为完整和成熟。2016年12月2日,鹏博士、Semtech、中兴通讯、诺基亚上海贝尔、中科智城、唯传、云帝斯、信长城技术研究院等又发起成立了中国LoRa应用联盟。

LoRa目前的芯片成本约为1美元,模块成本约为5美元,终端模组约为30元,基本满足了业界对低功耗广覆盖物联网技术的要求。截至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公开宣布LoRa建网计划(大多是非电信运营商),超过120个城市已有运行网络,国内也从2016年开始有了小规模的LoRa商用。值得一提的是,鹏博士对LoRa持积极态度,将在国内200多个城市的10000个基站上部署LoRa网络,还提出构建LoRa家庭物联网生态,基于鹏博士云网、骨干网、物联网接入网能力打造家庭全连接网络,实现产业闭环。

不过,LoRa在目前400多个联盟会员中,芯片厂商算是相对弱势的一环,LoRa虽然也积极与芯片商合作,但其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起厂商之一的Semtech身上,芯片厂商要合作通常只能以MCU(微控制单元)搭配Semtech的通讯芯片,或者推出模块的方式。

从国内的应用现状看来,LoRa的运营还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国内产业链比较松散。虽然在国外,LoRa技术是目前物联网LPWAN技术中产业链最为成熟的技术,但是国内的应用仍有待规范。目前,国内已有众多厂商的LoRa设备可支持窨井盖监控、停车位监控、气表/电表数据上报等应用,但这些设备普遍未使用LoRaWAN协议,而是厂商自定义的MAC层协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LoRa产业的 4 发展扩大。因此还是需要进一步推广LoRaWAN标准,推动国内的LoRaWAN一致性测试,建立符合LoRaWAN认证的产品授权机制。

二是标准松散带来的规模化不足。目前,国内的LoRa应用普遍为单个垂直行业的应用,而且网络规模较小甚至很小,一般是由1个公司提供端到端的LoRa设备,各个厂商的设备尚不具备一致性,且网络服务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较低。但是,规模化的LoRa网络运营需要通过LoRa网络服务器接入各个不同厂商的设备。

三是国内工作频段可能受限。LoRa是非授权频段技术,在欧洲的频段为433MHz频段和868MHz频段,在美国的常用频段为915MHz频段。而国内目前中国LoRa应用联盟(CLAA)推荐的是470~510MHz,LoRa产业链支持的频率情况如表1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明确“多种业务共用同一频带,相同标识的业务使用频率具有同等地位;遇有干扰时,一般应本着后用让先用、无规划的让有规划的原则处理;当发现主要业务频率遭受到次要业务频率的有害干扰时,次要业务的有关主管或使用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干扰。”因此,在国内使用LoRa建设物联网的前提就是不能对当地已在表1所示频段中运行的其他业务:如无线广播电视、水上移动业务、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产生干扰,保证该频段足够干净,且必须满足最大发射功率的限制。

表1 国内LoRa的射频参数

3、LoRa与NB-IoT的对比

NB-IoT(窄带物联网)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蜂窝技术,使用电信级网络,对于网络质量、讯息安全都有高度的保障,因此需要进行收费运营,什么样的服务消费者会愿意付费,目前仍在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虽然一般预测2018年以后才会是NB-IoT技术大显身手、领导LPWAN市场的时间,但是一旦具备成熟的商机,产业链将立即准备妥当,产业爆发指日可待。LoRa则是利用非授权频段,使用户可以甩开运营商,自主建网,可以让企业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实现业务运营,也拥有最多的厂商支持。

从技术上看,NB-IoT和LoRa两者之间差异不大,各具特点,例如:

标准化程度。NB-IoT和LoRa均得到了标准组织支持,标准化程度较高。

设备功耗。NB-IoT和LoRa终端设备在理想状态下均可实现10年左右的电池使用寿命,LoRa在发射功率方面更低,NB-IoT则具有更好的节能管理和深度睡眠功能,支持eDRX(非连续接收延长)和PSM(节电模式)。

建设成本。LoRa相比NB-IoT起步较早,目前的终端模组成本为30元,低于NB-IoT约35元的终端模组成本(不含sim卡座)。但是在后期维护成本方面,由于LoRa需要独立建网,运维成本较高;NB-IoT则是与现有LTE移动蜂窝网融合运维,可摊薄运维成本。

安全性。NB-IoT在数据传输和设备认证方面均可以提供电信级的安全,LoRa则是通过多层加密的方式提供数据安全支持。目前两种技术体制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靠性。NB-IoT基于授权频谱,并保证丢包重传,通信体验稳定,而LoRa则基于非授权频谱,易产生信号干扰问题,导致丢包。

网络覆盖能力。NB-IoT相比LoRa具有更高的链路预算和更大的发射功率,部分解决了高频覆盖能力的不足,与LoRa均能实现长距离的广覆盖。但考虑到工作于非授权频段的LoRa需限制发射功率,NB-IoT具有更好的实际覆盖能力。

表2给出了更为详尽的对比,如下:

表2 LoRa与NB-IoT的对比

三、我国广电企业开展物联网业务的相关建议

1、提前部署,积极开展物联网业务试验或试点。

广电企业拥有较为优质的频段资源,可以此提供可靠、安全的物联网业务,同时也具备丰富的基础网络运维经验,应抓住万物互联发展新机遇,借“十三五”的东风,积极关注并研究跟进NB-IoT以及LoRa的国内最新进展,争取提前进场,占领先机。在部署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NGB-W时,统筹规划、建设无线物联网络,探索跨行业协作和应用创新模式,打造新型商业模式,创造服务价值。当前,建议具备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考虑基于NGB-W的低频段开展NB-IoT试验或试点,不具备NGB-W网络资源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考虑基于LoRa技术,利用表1所述的频段开展LoRa试验或试点,但注意要尽量选择比较干净的频段,并适当限制发射功率,规避与本地其他无线电业务产生相互干扰。

2、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物联网业务的切入点。

在发展初期,广电企业可聚焦于两类垂直行业进行切入:一是目前已拥有一定市场关系资源的垂直行业或有高收入价值的垂直行业,比如视频监控。这类物联网业务,可以由广电企业自行独立开展;二是不具备市场优势或类似购买模式经验的垂直行业,比如水、电、气、热,广电企业应与第三方服务和应用提供商合作,必要时可聘请相关垂直行业的专家,以全面、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研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3、根据重点业务需求综合权衡选取物联网通信技术。

在技术能力方面,LoRa与NB-IoT均具有满足低功耗、广覆盖类型物联网业务需求的能力,其中,对于移动性要求高、工业系统监控等时效性要求高以及网络可靠性要求高的需求场景,需要专用频段来保障的物联网应用,宜选取NB-IoT技术;对于移动性、时延性、网络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物联网应用,以及数据量较小、有深度覆盖要求且对终 端电池有一定要求的物联网应用,可选取LoRa技术,并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产业链情况及未来发展预期等各方面因素。

4、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主要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设备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下,且资源受限、防护简单,极易受到攻击和破坏。惠普公司近日对市场上最流行的10种物联网智能设备进行检测后,发现几乎所有设备都存在高危漏洞,包括弱密码、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漏洞、心脏出血漏洞和跨站脚本漏洞等,其中80%存在隐私泄露或滥用风险,80%允许使用弱密码,70%的设备与互联网或局域网的通讯没有加密,60%的Web界面存在安全漏洞,60%的下载软件更新时没有使用加密。为此,建议广电企业开展物联网业务时重点考虑两种方式解决安全问题:一是采用VLAN(虚拟局域网)和VPN(虚拟专用网)等方式实现物联网业务数据的端到端安全传输;二是可考虑加固物联网终端安全,比如实施机卡绑定与软件防篡改、数据的安全存储、固件系统的安全更新等。

2.物联网网络服务 篇二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物联网网络技术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便利, 一方面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物联网作为一个大的产业链,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领域。尽管科技界、产业界、政府部门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基于各自不同的背景对物联网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 但有一点是共同期待和永恒坚持的, 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应用, 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 在越来越强调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的今天, 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网络的安全尤其重要。本文就物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进行研究。

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和射频识别 (RFID) 技术二者相互融合的产物, 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深入和扩大, 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深入、更具移动特性的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物联网采用的接入手段为无线城域网 (wi Max) 、无线局域网 (wi Fi) 、移动通信网络 (包括4G网络、3G网络、2G等) , 终端选用专用终端、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 、手机等, 通过无线应用协议 (WAP) 来使用访问互联网业务。物联网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业务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威胁、终端安全威胁。

通过无线信道在空中传输物联网信息数据, 很容易被非法篡改或截获。非法终端也很有可能在进入无线通信网络时, 以假冒的身份来开展各种破坏活动。即便是合法身身份的终端也很有可能对各种互联网资源进行越权访问。业务层面的安全威胁包括传播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泛滥、拒绝服务攻击、非法访问数据、非法访问业务等。

3 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

对于传统的网络而言, 业务层的安全与网络层的安全二者是完全独立的, 但是物联网则不同, 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集成了应用平台和感知网络而形成的, 互联网给物联网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安全机制, 如加密机制、认证机制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应该按照物联网的特征来适当地补充、调整这些安全机制。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RFID系统安全问题

RFID射频识别技术获得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射频信号来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 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自动识别多个标签和高速运动物体, 操作较为简单、方便, 是一种典型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黑客对于RFID系统的攻击主要是破解、截获物联网的标签信息。攻击者获得标签信息之后, 通常就会利用伪造等方式来非授权使用RFID系统。目前国内外IT界大多都是通过加密标签信息的方式来保护RFID的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方式仍然存在着安全漏洞, 不能让人完全放心。RFID芯片若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或者设计不良, 攻击者仍然会有很多方法来获取RFID芯片的数据信息和结构。

3.2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因为物联网节点通常都是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 且都是先部署物联网设备完毕之后, 再将网络连接起来, 所以, 如何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业务信息配置和签约信息配置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 多样化且数据容量庞大的物联网平台必须要有统一且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 不然的话, 各式各样物联网应用会立即将独立的物联网平台淹没, 中央很容易会将业务平台与物联网网络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割裂开来, 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3.3 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所具备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较为完整, 但是由于物联网节点都是以集群方式存在, 且数量庞大,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使得大量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数据同时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 从而产生拒绝服务攻击。与此同时, 目前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架构往往都是基于人的通信角度来进行设计的, 并不是从人机交互性的角度出发, 这样就将物联网设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裂。

3.4 黑客很容易窃取和干扰物联网信息的传输

由于在很多场合, 物联网的传输方式都是依靠无线传输, 而无线传输若没有适当地加以保护, 那么很容易被黑客所窃取和干扰, 这样一来, 就会对物联网网络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物联网能够取代人来完成一些机械重复、危险、复杂的工作, 因此, 物联网设备很多都是设置在无人监控的地方, 黑客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更换物联网设备的软硬件, 或者直接破坏设备, 给物联网设备的本地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4 物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4.1 物联网的业务认证机制

传统的互联网认证技术是要对不同层次进行明确的区分, 网络层的认证和业务层的认证完全分开, 相互独立, 业务层的认证只负责鉴别业务层的身份, 而网络层的认证就只负责鉴别网络层的身份。但是物联网则完全不同, 它将网络通信和业务应用紧紧绑定在一起。但是值得值得注意的, 无论物联网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 网络层的认证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业务层的认证则可有可无, 它可以根据和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谁来提供业务信息来进行设计。例如, 当由运营商来提供物联网的业务, 那么就完全不需要进行业务层认证, 而只需要利用网络层认证结果即可。而若是由第三方来提供物联网的业务, 而不是由运营商来提供, 那么就可以不需要考虑网络层的认证, 只需发起独立的业务认证即可。当业务是金融类、个人信息类敏感业务, 则必须采取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 而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进行相应业务层的认证。而当业务只是气温采集、位置定位灯普通业务时, 就可以不再需要业务层的认证, 网络认证即可。

4.2 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逐跳加密是传统的网络层加密机制, 即在发送信息数据的过程中, 转发到节点和传输的过程采取密文方式, 而信息在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则采取明文。但是众所周知, 物联网的业务使用和网络连接是紧密结合, 这样一来, 就面临着是选择端到端加密, 还是选择逐跳加密。

逐跳加密只是在网络层进行, 且不需要对所有信息数据都加密, 只需要对那些受保护的链接加密即可, 因此, 可以在所有的业务中都适用, 也就是说, 能够在在统一的物联网业务平台上对所有不同的业务进行安全管理, 这样一来, 就有效地保证了逐跳加密的可扩展性好、低成本、高效率、低时延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逐跳加密需要对信息数据在各传送节点上进行解密, 因此, 各个节点都很有可能会对被加密消息的明文进行实时解读, 安全隐患较大, 各传送节点的可信任度必须很高才行。

而端到端的加密方式则不同, 它选择不同的安全策略主要是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来选择的, 低安全要求的业务不提供或者只提供低安全等级的保护, 高安全要求的业务才会提供高安全等级的保护。但是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有个致命的确定, 那就是不能保护消息的目的地址, 不能对被传输消息数据的终点与源点进行掩盖, 很容易遭到恶意攻击。

综上所述, 对于高安全需求的业务, 最佳的选择是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对于低安全需求的业务, 则可以先选择逐跳加密的保护方式。

4.3 加强物联网网络防火墙的控制

目前物联网网络上常采用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是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如新毒霸悟空2013免费杀毒软件下载安装后可电脑和手机双平台杀毒, 金山毒霸2013悟空正式版下载安装后不仅可以查杀电脑中的病毒木马, 还能查杀手机中的病毒木马, 防止恶意扣费。新毒霸2013悟空采用金山云启发引擎, 速度遥遥领先于传统杀毒软件。金山杀毒2013新毒霸悟空永久免费杀毒软件比金山毒霸2012猎豹免费杀毒软件的查杀速度更快, 金山毒霸2013悟空正式版拥有30核云查杀引擎, 查杀运行在云端, 不占用内存, 不影响电脑速度, 金山毒霸2013官方下载安装后全面保护您的电脑安全。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云查杀引擎, 金山毒霸2012官方免费下载安装后拥有超强的病毒分析和查杀能力, 已实现全新病毒99秒内快速鉴别, 且只有10兆左右的安装包和10兆不到的内存占用, 还拥有10秒以内的安装速度, 金山毒霸2013官方免费下载最新版相比金山毒霸2012官方免费下载版本查杀速度有很大的提升, 金山杀毒软件让您的电脑彻底远离卡机、死机问题。

4.4 政府应该加强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研发的支持

物联网已日益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 政府应该与IT商联手, 共同支持一批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项目, 以期尽快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网络安全环境。例如德国政府就于近日开展了一系列物联网信息安全研发, 以此来巩固德国作为世界最安全经济体的地位。此次实施的研发项目以物联网中的嵌入式信息系统安全、数据传输及编码过程安全为重点, 采用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进行, 如卡尔斯鲁尔的Wibu-Systems AG公司牵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集成化保护”项目, 将研发能保障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新型信息系统硬件结构;Furtwangen科技大学协调的项目“虚拟-现实系统通用多形态安全解决方案”, 致力于研发物联网中恶意攻击和远程操控行为的识别和应对技术方案;弗朗霍夫学会海因利希-赫茨研究所牵头的项目“物联网高效安全编码技术”, 研究重点为物联网数据无线传递过程的高效安全编码及加密技术方案。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内政部将投入科研经费约800万欧元。

5 结语

总之, 运用和推广物联网技术, 一方面能够将社会运行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也会对公民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提出严峻的挑战。所以, 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势在必行, 应该做到未雨绸缪、趋利避害, 力争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个可信任、安全、开放的网络。

参考文献

[1]OLESHCHUK V.Internet of things and privacy preserving technologies.Proc of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ehicular Technology[J],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erospace&Electronic Systems Technology.2009:231-239.

[2]S.A.Weis."Security Parallels between People and Pervasive Devices, "[C].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2005:140-145.

[3]WEIS S, SARMA S, RIVEST V, ENGELS D.Security and Privacy Aspects of Low-Cos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J].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ecurity in Pervasive Computing.2004:130-133.

[4]孙其博, 刘杰, 黎羴, 范春晓, 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 34 (03) :209-124.

[5]朱哲学, 吴昱南.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新问题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45 (10) :167-169.

3.物联网应用靠服务提升价值 篇三

服务产生价值

众所周知,互联网最早的应用是在研究机构学者之间传输信息。起初只有几台电脑连接,后来随着功能和需求的不断扩展延伸,世界的各个电脑终端通过网络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形成互联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物联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外延扩展、内涵提升的演进过程,但要成为一个社会化网络体系,其价值目标也应当是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林书成认为:“当前所谓的物联网多数只能提供一些零散的服务,即便是现在推广的一些视频、传感等设备,也只是起着监控、信息获取的功能,还没有为用户提供信息挖掘后的各类服务,更没有构成一个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服务体系,所以还算不上是物联网。”在林书成看来,没有服务就不是网,系统只有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才能增加用户黏合性,用户才会主动要求安装该系统,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也才能促进物联网真正规模化发展。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四川省安监局已搭建起物联网在安全监管系统应用的基本雏形:全省13个产煤市州、57个产煤县、1300多处煤矿已建立省、市、县、煤矿四级瓦斯监控平台,联网监井有1100多处,共有各种探头20多万个,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四川全省四万多辆客车和危险化学品运送车辆已安装GPRS监控系统,对车辆路线、超载、车速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些系统的使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预警和政府安全监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系统结构单一、功能不足、缺少服务内容,使企业处于被动监控和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从系统中获取收益,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不能与该系统形成有效的融合,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因此,安全生产物联网系统发展的方向是逐步建立起能够为生产企业提供丰富管理服务内容的综合系统。”林书成分析说。

物联网带来的行业应用变迁

林书成做事干练、讲求效率,对于物联网,他热衷却不失冷静。他认为:“任何安全生产事故都有一个从酝酿到发展,再到发生的过程,事故征兆和地震征兆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征兆我们感知不到。如果我们对出现的异常预兆及时感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疏漏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果能对人、机、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则可以及时地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技术特性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它可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政府监管监察水平”。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正处于人均GDP3000美元〜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安全风险频发和社会矛盾凸显的转型期,更是公认的事故“高发期”。物联网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变检查为监控”,实现监管监察方式三大转变:一是从“间断性检查”向“连续性实时监控”转变,二是从“人为判断”向“智能分析”转变,三是应急救援由“事后反应”向“自动响应”转变。

四川省安监局开全国安监系统之先河,率先提出要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3月19日,四川省安监局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约,在成都成立“四川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主要从事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对一些相关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此外,还由下属事业单位投资建设300余亩土地规模的物联网安全产业园区。园区将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龙头,结合国家支持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重点开展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特种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的产品孵化、生产制造、市场交易、融资租赁和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四川省安监局还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合作,应用物联网技术共同打造“智慧矿山”示范矿井。

当务之急——

加快行业标准研制

林书成是一位决策者,更是一位实干家,他已经对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技术壁垒、转化条件有了全面的梳理。在他看来,“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理”的物联网技术是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模式的核心技术;是科技兴安的最优化技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然而,与技术密不可分的是标准,物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越多,就意味着跟各种应用的交叉面越多。为了让数据传输流畅,标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因此,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

《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了8大系列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研究,“物联网”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标准的研究工作为“物联网”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保证。“我们会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订,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隐患治理、执法监察等工作相结合,引导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行为标准化。”林书成认为,这是物联网在行业内深化应用的基础。

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安全发展,林书成充满了信心,“物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作为安全生产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不断进取,推动量变,期待质变,切实提升物联网应用的服务内涵。”

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安监局将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推广50项先进、适用的技术,建立6个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今年10月,四川省安监局的几项物联网示范项目将投入运行,迈出西部物联网应用的铿锵步伐。

采访手记

物联网需扎根行业应用

林书成属于典型的西北汉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平易近人、感染力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10多年来,林书成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十分重视科技产品与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在他的领导下,四川省安监局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生产状况也连续多年持续稳定好转。他一直关注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并对其有独特的见解。林书成分析说:“物联网(Things of Internet)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物与物的互联互通,但它并不是指物体之间的简单连接,事实上单纯的现有各种物体也缺乏相互连接的基本能力和条件。林书成认为:“物联网的真正内涵,是指在某个行业领域,根据特定任务的需要,建立起包含传感、传输、智能信息处理三个组成部分的专业网络,它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对目标物体进行有用信息的采集,并由通信网络将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后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从而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林书成坦言,从应用价值来看,物联网必须和具体行业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行业智能化管理的有力工具。(文/许泳)

“两会”代表看物联网

物联网属于新兴战略性产业范畴,发展物联网不仅有利于未来经济结构转型,也有益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产业管理效率。其发展战略意义非同一般。但是,在2011年“两会”期间,对于物联网的思考显然比去年更为冷静。

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中翰:

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高级阶段,只能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更渗透、更普及,甚至可能比我们今天要求的互联网更低速、更低成本、更便宜、更广泛。物联网是把信息化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的一种方式,它距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物联网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很多应用都是通过信息化的办法来提高效率,确保系统运转稳定和安全。物联网涉及到自动控制、信息化、网络应用等,在国家级大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高铁领域中都有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存在一种模式,只是这种模式没有普及开、推广开,各个行业都有一个推广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瓶颈。物联网代表着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道路,这个道路上涵盖了金融概念、文化概念、法律概念,在技术上一定离不开高度信息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总经理郑杰:

应该由政府牵头,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追踪、清查、控制功能,进行有效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安全。例如,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添加二维码标志确认身份,实现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4个环节的端到端全程信息管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安装移动智能识读器,实现生猪从出生、生长、屠宰到销售的全程监控。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健康的需要,也是参与全球竞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虚火"很大,一度出现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市场热、政府比企业热、股市比投资热、教育比科研热、包装比创新热等现象。物联网刚刚起步,从技术上和体制上都还没做好准备,各界对物联网的发展推广过程要耐心一点。政府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物联网的发展问题,再也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GDP,把物联网看作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政府应该尽快明确物联网的产业边界,给物联网产业明确定义内容,出台相关的产业目录,说明哪些产品属于物联网。

全国政协委员、盛大董事长陈天桥:

4.物联网网络服务 篇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的应用

在我初上大学的时候,好多人问我,物联网是什么。其实他们这么问不无道理,因为虽然物联网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却没有被我们更多的大众所广泛的认知。

所谓物联网,就是字面上的解释,万物互联,物-联网,也符合现在广泛发展的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物联网的起源:资料来自于百度百科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2]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ubiquitous society),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如IPv6、BcN、USN)和各种新型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3]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的实现可以分为多种,大到国内的监控覆盖,实时路况信息采集,小到nfc芯片,那种基于进场通讯的RFID,对于车辆而言首先现在被广泛采用的二维码技术,可以帮助工厂在生产零部件的时候判断其所使配的型号信息,产品批次,产品类型等,也易于自动化部署。

对于车内的媒体中心而言,可以与行车电脑,导航信息,甚至于UHD技术结合,为用户提供一流的驾车体验。

行车电脑可以根据实时路况信息调整车体状况,包括但不限于车轮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甚至于光照系统。试想一下,某天突然天降暴雨,车辆悬挂系统降低车高,以提高车辆稳定性,制动系统进入监听状态,高灵敏度。动力系统调整至运动模式,光照系统自动打开雾灯,以及提高刹车灯亮度,雨挂器自动根据雨量进行玻璃的清理。这些是一些老司机都容易忽视的小细节。

甚至于在未来的发展中,车辆配备了近程通讯系统,车车互联,引入了自动驾驶的概念,在与前车接近时进行动态调整,在大雾天气中,人眼可见度不足百米的情况下,电子眼却不知道看出了多少千米进行高速运算。

得益于物联网的开发,自动驾驶也更能发展一步,120车辆接近,前面的一排车辆开启了自动避让系统,为抢救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时间,试想一下,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司机和乘客谈笑风生,吃着华莱士,比某些手动开车的人不知道高到哪去了,车辆通过rfid或者更高端的技术检测着身边的可识别资源,例如限速牌,险路,道路变窄等有效信息,要比实时需要联网的技术不知道高到哪去了,一旦网络拥堵,依靠自己一身的传感器对周围的物体以及任何有机体无机体进行感知,有效提高安全性与稳定性。

说到这里我要插一嘴,对于自动驾驶等涉及人身安全的物品而言,没有百分之百的保障,那么这个东西的利用率就是0。

在汽车的发展中,首先是机械改变了汽车的工作方式,甚至改变了汽车的工作核心主义,电的引入又改变了汽车的使用方式或者说提高了乘车人的生活方式。

电为一辆汽车带来了灯,带来了音乐,带来了空调,而物联网,也许改变的就是车的使用方式,我们的汽车在发展中不断地改变,创新,只有一个原因——人。

以人为本,万物互联,我们的自行车需要人力来促使它运动,所以我们被瓦特的蒸汽机带入了机械工业时代,从最开始的车发展到现在的多缸多4冲程车辆,核心的原理不变,但是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的省力,更加的方便,快捷。

然后人们觉得不够完美,碰巧又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了电力,有了电力的我们的汽车就如脱缰的野马,车灯,空调,多媒体,坐车的感觉犹如在家一样,但是确是可移动的,既方便,又快捷,还舒适,真的是集各大优点于一身。

所以就这样人们就满足了么,当然不会的,我们人类的聪明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引入了物联网的概念,各类的传感器被引入了汽车。倒车雷达,倒车影像使我们仿佛在身后长了一个脑袋,导航仪与行车多媒体的整合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私人秘书一样的体验,轮胎里面的传感器时刻监控着胎压,防止爆胎等事情的发生。

5.物联网论文 篇五

摘要:物联网产生以来在很多领域给人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为改善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校园,推动了智能校园的建设。未来,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将有大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要概述智能校园与传统校园对比、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部分具体应用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校园、传统校园 正文

一、物联网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最早出现于 1995 年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在该书中,他已经提到物物互联。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一开始的概念局限于使用射频识别(RFID)的技术设备和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的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互联网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让人与人的信息交互得以实现,物联网拓展了互联网,通过运用传感器、RFID 等技术,将任意时间、不同地点的物体接入网络,以实现物品的识别,达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通,让彼此的信息能够共享。随着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二、智能校园

1、智能校园的概念

智能校园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智能校园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这个智能校园里会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及时的互动、最大的共享、最佳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的采集、合理的分析、高效的应用和便携的服务。智能校园的重点在于智能。及教学的智能,学生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智能,图书馆里所体现出来的智能等等,他强调的是教务部门、教学机构及科研部门的信息资源的融合能力。其最重要的核心在于整合校园内各种资源,尤其高度重视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的互通性和协作能力。

2、智能校园的特点

2.1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2.2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2.3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互相感知的接口

3、智能校园与传统的数字校园的区别

3.1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校园内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校园被赋予了不同的层次,不同深度的应用内含。例:

3.1 用户不再需要用多个账号登录。数字校园的用户只需要使用唯一确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单点登录即可完成所有网络下的学习和管理工作,并且能够使用该校园内所有的信息服务。

3.2 实现了校园网内多不同的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共享。数字校园网内使用统一共享的数据库平台,解决了不同应用系统下数据的重复采集或转移等,共享数据的一次输入可以供整个校园网内的所有相关

教学和管理的应用系统使用,实现了不同应用系统的集成,减少了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和物力。3.3 不同部门不用再分别进行应用系统的管理。数字化校园网只需要一个部门管理,无需每个部门都要设置一个管理人员。节约了人力资源。

智能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是”智能化“,是通过全球的物联网实现信息交流,是物联网时代的产物,交流对象更侧重于“物”而非“人”。而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由此看来,智慧校园是建立在数字校园基础上的。因此,智慧校园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数字校园所采用的的单点登录及其所提供的数字化编码等都是智慧校园建设 所必须具备的基础。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校园中的应用: 消费管理 :学生的消费主要是指一日三餐及生活购物。每位同学都有一张含有 RFID 电子标签的校园卡,卡内附有个人信息。学校食堂等消费场地都安装有RFID 识读器,当学生要去食堂吃饭或去超市购物时,只需在识读器上刷一下卡,卡内信息就被读取出来,利用网络传至系统数据中心,通过后台数据库的查询来正确读取卡内余额,系统会自动扣除本次消费所该支付的实际金额,并进行电子钱包的实时更新。

后勤管理 :主要包括校园的照明和浴室管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学校每天在水电等方面开支很大,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比如将某些传感设备安装在教室等场所,应用无线遥感、声控等技术,完成自动照明,同时可以根据教师的环境来调节灯光强度,当感应器感应到所有人都离开教室后会给系统相应的指令将灯关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避免浪费。还可以在澡堂里的浴室内安装上用水消费的传感设备,学生在洗澡时只需将卡放在读卡器上,喷头将自动出水并根据水的流量进行计算,当感应到人离开时又会自动停止送水和金额扣费,从而既达到节水的目的也达到避免误扣费的目的。

安防管理 :近年来,各大高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发生的根本原因与外来员的随意进出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比如前段时间南京某高校女生被外来人员用用来捕狗的麻醉弩误射。这些事件令学生和家长感到担忧。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潜在危险。在校园安防管理中,利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起来,将传感器合理部署在学校某些地区,计算机系统会汇总处理这些信息,恰当进行提醒或是自动报警,如果有人擅自强行闯入学校的警戒区,系统将通过布署在该场所的传感终端,来判断闯入者实际位置,使用调整后的移动摄像头对该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并记录下图像资料,方便安保人员进行处理。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来感知学校周边环境,实现校园安全管理。

图书管理 :智能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无需人员值守的智能服务和高效管理。智能校园系统中的图书管理主要是 RFID 电子标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可以考在每一本书中安装上 RFID 卡,用它来记录该书籍所属的分类、放在哪个书架、被谁借阅等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对书籍进行查询、定位等操作,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的归架整理。

考勤管理 :现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存在对学生的要求较低,所以有部分学生对自己不负责,认为期末时好好背背书就不会挂科而逃避上课,而且学校屡禁不止。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考勤也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使教学的时间缩短了,合理有效的考勤系统既节约了时间,又能提高了效率。学生都需要在课前进入教室时主动向安装在教室内的读卡器刷一下卡,当智能设备接收到本次刷卡记录后,便会把数据马上发送到系统服务器,该数据也会实时更新到后台数据库,那么教师就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堂出勤情况,教务部门也不需要再专门安排人员查各个班的出勤情况。

改善教学: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老师一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课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与老师时时紧密联系起来,增加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中安装摄像头和录音设备,实时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并上传到学校网络中的学生学习模块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结语:智能校园比传统校园更好的整合了学校中的各项有效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虽然目前智能校园的发展还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我相信未来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6.物联网导论论文 篇六

论物联网导论中的感知层

摘要:物联网是现今整个信息化产业的新宠和发展方向,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将物联网作为新的科技革命以推进社会变革,使其成为创新型济的巨大推动力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在其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等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未来各种通信技术将从平行、独立地发展最终逐步走向融合。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关键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深入的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层部分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灵敏的物联网络提供一定得一局。因此,这篇论文将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层结构以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进程中,技术趋势呈现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

欧盟委员会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在未来的5~15年中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带来巨大的贡献。RFID技术被列为欧洲发展的重点

物联网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工具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业界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深刻的感受到物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我国对物物相连的概念,国际上面还是称呼其为Interner of Things,简称IoT,也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通俗的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可以上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

物联网导论

后接入到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是一次代表未来计算机和通信发展水平的技术改革,而且它的发展也取决于许多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将人们需要感知的物体连成网,便于感知、监控、操作、处理等,使物体更好的为人们所用。

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应该具备3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递,三是智能处理。

植入感应器而后有感知,感知后有信息,而后有信息分析处理,反向就可以监控状态、操作方向、处理问题,当然中间会通过各种方式双向传送信息。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 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下一代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第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WSN、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在这些技术中,又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为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上游发展。

四、物联网感知层标准体系架构

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层次。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增加传感器网络接入及管理能力。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可以将感知层感知和采集的数据通过现有通信网络上传给应用层,完成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物联网感知层不但包含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传感器、安全、服务技术、标识、定位、同步等传统技术,还涉及到协同处理等新技术,覆盖范围较宽。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进行物联网感知层的标准架构研究,但各自的定义不统一,物联网导论

针对性也不同。

物联网感知层分为两个层面:基础平台标准和应用层面。基础平台标准是根据物联网感知层的共同特征和技术需求提炼出来的,包含技术术语、接口、通信与网络、协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支持、网络安全与隐私、一致性和互用性测试等模块。应用层面中的典型应用可以通过对基础平台标准的剪裁进行定制。

五、关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在感知层,物联网的终端形态包括普通物联网终端、M2M终端、感知接入网关、感知子网节点、终端外设及卡识读物。

普通物联网终端是指嵌入远距离通信模块的通信设备,包含终端中间件和终端应用两部分,终端中间件是终端能力的汇集、封装和开放的部件,终端应用是驻留在终端上的应用。终端外设是指传感器、控制器、GPS、摄像头、条码读写器、RFID读写器等外部装置。感知接入网关是指将感知层子网接入运营商网络的网关设备,包括网关中间网和网关应用两部分。

物联网感知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感知层标准体系的搭建无疑是感知层各种技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感知层功能的有效实现至关重要。

六、学习体会及启发

以前未涉足物联网领域的大门的时候,对这个领域的东西的了解仅限于这三个字而已。后来学习了这门课程,慢慢的知道了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简单说来就是将各个行业的多种物品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

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网络设计 篇七

如今,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各部委针对物联网领域的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各省市积极推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介入,尝试推出物联网各类行业解决方案,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应用案例与示范项目,推动了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深度应用将催生行业变革。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行业的影响无处不在,设备通过传感器联网遍及大部分子系统,改变了传统建筑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基本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网络已悄然而生。但是,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相关的数据通讯协议有待统一;相应的标准规范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完善;有的还仅局限于“系统集成”的架构理念,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网络设计;有的项目甚至在设计阶段缺少智能化系统顶层设计等。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网络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交流的话题。

为此,本期“技术热点”栏目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网络设计”为题展开阐述,特邀大家分析了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网络的可行性、体系架构、实施关键点及其重要意义。有观点表明,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成熟,其将促进智能建筑网络设计向物联网架构设计发展,随着各地有关科技专项的相继展开,大家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8.物联网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 篇八

物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是新理念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和深度应用。其功能是,各类实物信息被不同的传感器感知、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过各类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加工处理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

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独立发展。物联网集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把信息化融入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智能交通是在车辆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是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而发展起来的。

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一批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和食品等行业,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和中间件制造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和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物联网:助推现代服务业

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作为。

一方面,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的集成创新。发展物联网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生活。物联网不仅应用于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如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及教育等领域。二是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如电信、电力、物流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如购物、家用电器、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正在扩展。

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链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纵向看,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和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中游是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下游是物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商,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物联网涉及众多应用领域,是一个跨多学科多部门的细分市场。每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又构成各自的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较高。物联网产业的中、下游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物联网不仅将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而且将极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业新业态。

物联网:新特点新趋势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处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和产业发展初期,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和我国。从世界范围看,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需求导向,整体规划,目标明确。近些年来,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及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如,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刺激经济为目标,重点支持宽带网、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等。欧盟从发展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韩国则从寻求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出发,在食品和药品管理、交通和物流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及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示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提出发展智能通信、家庭应用和娱乐等,推动物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自发创新发展。大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到渠成,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要。如物流行业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需要;发展云计算是一些掌控信息资源的企业,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投资才有意义。

9.物联网标准 篇九

AMQ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是一个开源标准,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在任何网络和任何设备之间进行通信。AMQP是众多商业中间件集成产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微软的WindowsAzure服务总线、VMware的RabbitMQ和IBM的MQlight。它最初由金融部门开发,用于加快M2M通信,但现在已经开始在物联网项目中使用。

蓝牙——对于物联网来说,蓝牙无线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准的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从联网冰箱到淋浴喷头再到门锁的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中;另一种是低功耗蓝牙技术,通常被简称为“BLE”,对受功耗限制的连接设备的大型网络更有吸引力,因为电池寿命不再是限制因素。这两种形式都在2016年12月的蓝牙5.0版本中得到升级,蓝牙5.0扩大了蓝牙设备的传输范围,提升了蓝牙设备的数据吞吐量。

蜂窝数据——虽然它不是最节能的传输形式,但却有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基于此部署,它们使用运营商的无线数据作为传输层。

CoAP(受限应用程序协议)——这是一种为受限设备而设计的互联网协议,这些设备只有少量的内存空间和有限的计算能力。它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的CoRE工作组提出的,正如其名,它在数字标识和智能照明等小型设备上很有效。

数据分发服务(DDS)——它是对象管理组织(OMG)在HLA及CORBA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新一代分布式实时通信中间件技术规范(类似AMQP),可以追溯到1989年,旨在创建分布式的对象管理标准。DDS使用一个“主题(topic)”系统——系统所知道的信息类型,如“锅炉温度”或“传送带速度”——向已“声明”给定主题的兴趣的其他节点提供信息,理想情况下,可以避免复杂的网络编程的需要。

HomeKit——HomeKit是苹果公司的自有品牌,是智能家居设备的前端和控制平台。它惯常的问题是只有在系统的重要部分都用苹果设备的时候非常好用,但如果你不用苹果电视或ipad等苹果自有设备,用起来就会非常令人讨厌,但这同时也是苹果的优点,设置和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IoTivity——IoTivity是一个由微软、英特尔、高通、LG和三星等科技界的重量级企业支持的开源项目,它试图为IoT设备连接创建一个标准的软件层。该项目吸收了AllSeen联盟发布的竞争性标准AllJoyn,2016年10月,两个系统实现了互操作性。

JSON-LD(链接数据的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SON文件格式的一种轻量级产物,旨在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围绕网络设备来移动那些信息格式可能不同的机器可读数据。

LoRaWAN——LoRa是一种设计用于实现低功耗广域网的专用无线通信技术。LoRaWAN技术类似于(并与之竞争)Sigfox,LoRa联盟是一个由公司组成的联盟。

MQTT(MQ遥测传输)——MQTT是一种发布/订阅消息协议,设计用于在设备相互通信的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计算能力,或者在不可靠或延迟的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它做的不错,但是实施严格的安全控制可能很棘手,也可能会削弱协议的轻量级特性。NFC(近场通信)——这个低功耗网络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毫无意外,它很适合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任何能够与它靠近并进行交互作用,并且不需要发送或接收大量数据信息的场景都是非常适合用NFC。

PhysicalWeb——它是Google创建的概念,它主张“与物理世界进行快速、无缝的交互。”它使用了一种名为Eddystone的协议,通过低功耗蓝牙来传播链接,它的理念是,你可以简单地走到一个停车计时器跟前,通过数字化操作,或者通过手机扫描来获取有关商店的信息。

SCADA(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从大型机时代就开始了,并经历了工业、制造业和重型运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化控制的最早尝试。老旧的SCADA网络常常是高度不安全的,它们仅仅是为了便于使用而设计的,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安全性。

Sigfox——Sigfox既是一种专用的窄带低功耗的技术,也是一家法国公司的名字。该技术的专有性对于LPWAN来说是不寻常的(尽管不是唯一的),但Sigfox的商业模式与大多数其他公司不同——它是想作为物联网移动运营商,为希望做物联网的企业按需提供网络覆盖。

SMS(短讯服务)——对于某些物联网设备来说,常规的旧文本信息是一种完全可以接受的通信媒介,尤其是那些分布在大面积地理区域的设备,还具有一定的延迟容忍能力。以瑞典害虫防治公司Anticimex为例,它有一个智能陷阱,可以通过短信向公司更新啮齿类动物的活动。

Thread——Thread是一款低功耗网络协议,它是由谷歌旗下的NestLabs领导的一个小组创建并开发的,如Nest智能恒温器,可以说是第一个突破性的智能家居设备,就搭载了Thread协议。自2016年夏天以来,该规范的开源版本已经向开发人员开放了。

TR-069(069069年技术报告)——这是一个宽带论坛规范文档,它概述了一种名为CWMP的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让用户通过IP网络远程配置和管理客户端设备。(《消费者场所设备广域网管理协议》,为那些在家里记分的人。)它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有线网络运营商远程管理诸如机顶盒之类的设备。

Weave——Weave是谷歌和Nest为智能家居设计的软件层。它的设计是灵活和安全的,即使是在特别受限的设备上,它也是基于谷歌现有的Android平台。谷歌也部分开放了它的源代码,目前已经发布了它所称的“Weave”的一些核心组件。

WebThingModel——这是万维网联盟(WorldWideWebConsortium)的物理物联网框架(IoTframework)的想法,这并不奇怪,它利用现有的Web技术连接设备,而不是依赖自定义的非Web协议。

XMPP(可扩展的消息传递和存在协议)——作为一个明显的缩写词,它是聊天客户端的一种开源标准,在某些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玩家中名声不佳。自此,它就成为了IETF的标准,它的扩展和实现都非常广泛,其中很多都是针对核心的物联网功能,比如发现和配置。

10.物联网概述试卷 篇十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道题】

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用户答案:[A] 得分:2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道题】

1.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

A.互联 B.感知 C.智能化 D.功能强大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1道题】

1.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物理层、传输层和处理层。

上一篇:工程咨询见习工作总结下一篇:沪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