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共10篇)(共10篇)
1.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一
最新版
画人物
教学目标
1、学习画人物的方法,能用简洁的线条迅速表现出人手的动态特征及神态,画出人物形象。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和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勾勒出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难点:画人物方法的掌握(坚持课后多练)。准备:人物动态线条图(范画或黑板演示)。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画,出示范画(人物动态线条图),讲解人物的动态、比例。
2、讲讲速写的特点,画种比较 画种 艺术特色 作画时间
油画 形象*真,色彩鲜明 可长数月,数年 素描 形象*真,明暗丰富 数天~数周 速写 形象概括,线条简洁流畅 几分钟
3、示范、指导速写的方法(把握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请一个学生摆一个姿势,先引导观察,再示范速写方法、步骤。
4、指导学生速写练习——观察、瞬态记忆、默画(多练几次)
5、指导学生自己如何动手做一本速写本,进行速写练习。
6、学生完成速写作业一幅或二幅,进行作品评析。布置课后观察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并试速写一幅人物劳动动态图。教后感:
同学们对自己熟悉的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画人物充满着期待,同学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的表现.
2017.3.1
2.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二
教学内容 《捏面人》 教学目标
1、在感受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说唱歌曲。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童谣诵读
1、老师考考同学们几首童谣,你能回答出来吗?
“一闪一闪亮晶晶。。。”“小白兔,白又白。。。。”
“摇啊摇,摇啊摇。。。”
2、游戏:拉大锯。
3、拉大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边念“gazi”边有节奏性的拉大锯。
4、学念童谣《拉大锯》。
5、一组同学念“gazi”,一组同学念童谣。
二、创设情境,引起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
1、演示课件引导观察:“老爷爷在干什么?你们会捏面人吗?” 教师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2、看课件进一步提问:“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样的面人?老爷爷把谁都吸引来了?你们想知道老爷爷捏了什么吗?一起问问老爷爷。老爷爷又说了什么?”
3、提问: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介绍《西游记》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4、老爷爷都捏了哪些大家喜欢的人物呢?轻声念一念。
你能模仿这四个人物,边念边做动作吗?
5、学唱歌曲的演唱部分。逐句教授。
6、学唱歌曲的最后一句。引导思考: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听的什么有点像?哪里像?介绍歌曲的“京韵”特点,引导唱出京韵。
7、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二、拓展
1、启发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什么?老爷爷的要求是大家必须能够按节奏要求说一句话。
2、教师示范第一句:捏一个小白兔蹦蹦跳。感受并学习X XX| XX X| X X| X-| 的节奏
3、学生思考讨论:你想让老爷爷为你捏个什么呢?
4、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创作成果。
5、学生展示,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三、本课小结
3.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三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4.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四
第五课 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观察,学习表现水果的造型、色彩的方法。
2、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创作出瓜果组合作品
3、感受瓜果的外型美、色彩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瓜果的主要特征,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表现瓜果。教学难点:
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工具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瓜果的组合造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砂纸、盘子、学生作品展示的纸工底版、水果实物、四盘试吃的西瓜等。教室四周张贴一些水果的精美图片(摄影图片或名家画作都可以)或摆放一些水果实物,烘托氛围。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或炫彩棒、油泥或超轻黏土、剪刀、胶棒。教学过程:
一、体验与尝试(约5分钟)师:今天天气热,老师请大家吃点水果解暑!(学生分组品尝教师准备的西瓜)师:刚才同学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呢?味道怎么样? 生:西瓜!很甜!师:西瓜是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水果,谁来说说西瓜是什么样子的‘; 生:外形是圆圆的。生:颜色是绿绿的。
生:有绿色和黑色的花纹。生:顶端还有——个小把子·。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棒,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大家拿出美术练习纸,用深色的单色彩笔直接画一个西瓜,一定要画出西瓜的特点哦!(学生在作业纸上进行第一次绘画)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只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究竟长什么样。生:它的花纹其实是浅绿和深绿色的。
师: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西瓜的纹路是怎样长的呢? 生:两头聚拢在一起。
师:大家观察得很认真!那么,刚才同学们画的西瓜花纹正确吗?(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学生作业)生:不对!师:原来,小朋友们都把西瓜的纹路画成了直直的样子。(在实物投影下修改学生作业)师:经过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西瓜的纹路是两头聚拢的。可见,我们在画水果的时候不能凭着自己的印象去画,而是要细心观察呀!现在,经过老师的修改,小朋友的西瓜变得更加诱人了!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诱人的瓜果》(师板书课题:诱人的瓜果)
二、欣赏与实践
2017.3.1 最新版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香甜好吃的瓜果呢,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水果呢?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回答。
生:……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诱人的瓜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哪些水果。(按照颜色请学生欣赏课件,师生交流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红色水果:
樱桃:小而圆、把子细长。
草莓:外表布满小籽、富含维c。莲雾:形状像小葫芦、味道清淡,台湾 特产。
火龙果:外表的肉质鳞片像蛟龙的鳞片、富含花青素、生长的样子很特别,长在树上垂下的树枝上。
师:苹果的颜色非常丰富,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屏幕中的苹果(红、深红、黄、绿、红色有斑点、红绿相间),或者是自己带来的苹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在练习纸上用色彩把它描绘出来。
(学生在练习纸上用色彩的形式表现苹果,进行第二次绘画)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画,看看谁的苹果最诱人!(师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交流对同学作品的印象,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细致地观察,将苹果的造型表现得形象生动。教师出示自己的范图——砂画苹果,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水果的造型和水果的体积感。
(继续欣赏课件中的水果图片)黄色:桃子、柠檬、梨子、香蕉、芒果。
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时候,请学生说出这些水果的外形特征,并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水果画在黑板上,强调水果的外形。
橙色:橙子、菠萝。
紫色:蓝莓、葡萄。
绿色:西瓜、杨桃。
水果之王:榴莲
师:哪位小朋友吃过榴莲?请你给大家
介绍一—下榴莲的特点。生:榴莲的味道很难闻,外表的壳很硬,上面有尖尖的突起,味道特别甜。
师:榴莲的样子有点奇怪,我们怎样表现它呢? 生:可以用三角形的小尖角画它的壳。
师:小朋友们真聪敏!王老师先用线条画出榴莲的外形,个子大,身体的中间大大的,两头小一些,再在身上画上许多尖尖的形状,瞧!一个榴莲的样子就出来啦!(师接着在黑板上继续现场演示)(接着欣赏课件图片)果中皇后——山竹:十年才结果,绿色水果。
教师出示山竹的实物,请小朋友数数它底部的小花萼有几瓣,然后请一位同学现场剥开山竹,揭示山竹的花萼的瓣数和内部果肉的数量一致。
维c之王——猕猴桃。
切开的水果——也很美!例如:火龙果、香蕉、木瓜……
师:其实,切开的水果中也有许多秘密,让我们一起动手去发现吧!每组的学生组长用小刀轻轻切开一种水果,带领组员仔细观察水果内部的奇妙变化。
2017.3.1 最新版
三、感受与创作
(课件出示水果的组合图片)1.师:除了描绘单个的水果,我们还可以表现多个水果,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组合在一起就更棒了!我们怎样表现更多的水果呢?老师想在黑板上的这些水果上进行添画,谁愿意教教老师? 生:可以在两个水果中间添上被挡住的一个水果,被挡住的地方不画,只画露出来的部分。
(学生说,教师添画水果,示范水果组合的前、后、大、小等丰富的变化)2.师:今天,同学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请大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交流自带的水果)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棒!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认真观察你带来的一种水果,尝试着用你喜欢的工具和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出示教师的水果范图,给学生更多的帮助)3.师:今天,王老师也想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单个或组合的水果,要求:(1)造型饱满。
(2)色彩丰富、有层次。(3)线条灵动、有变化。
第一组的同学在铅画纸上画出单个的水果,然后用剪刀沿着水果的外形剪下来,小组合作拼贴在圆盘中。
第二组的同学在铅画纸上画出单个的水果,然后用剪刀沿着水果的外形剪下来,小组合作拼贴在纸篮中。
第三组的同学用油画棒在砂纸上画出组合遮挡的水果,注意大小、前后、多少等比例关系。
第四组的同学用油泥或超轻黏土制作水果,小组同学将各自制作的水果拼摆组合在盘子中。
四、评价与反馈
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水果作品,一组展示,其他三组的同学打分。结束后计算总分,评选出最佳作品。2.生:提提建议,怎样变更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帮助同学更好地表现)4.师:改改局部,变化效果大。(从教师的现场改画,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 生理解修改的重要性)
五、拓展与延伸
课件欣赏。
1.小朋友的画:水粉、剪贴。
2.大师的画作:意大利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作品。3.水果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4.水果的创意变形作品。5.布置下节课用具。
5.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像,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像。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
教学过程:
方案1:
(1)导入(看一看)
①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
“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
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像》)。
(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
(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
(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
(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方案2:
(1)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带一些奇形怪状的.蔬菜和瓜果来,课堂上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这些蔬菜、瓜果像什么?
(2)介绍方法
每组可以推荐1~2名代表上来讲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及组合方法。
(3)点评创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介绍边听边点评好的想法与有创意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要大胆设计、别具一格。
(4)示范操作
可顺延学生的思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例:“芋头变老鼠”),边示范操作边同步讲述;
“这是一个长相有点特别的芋头,它本身的颜色就像老鼠身上皮毛的色彩。这时我们只要适当地添加老鼠耳朵(圆形彩纸剪一缺口,交叠成半立体状贴好),老鼠尾巴又细又长(用红萝卜尾剪下即可)粘贴上去,再添上贼溜溜的小眼睛(用一小黑豆)一只有趣的老鼠就变成了”所以,我们在对瓜果或蔬菜进行想像的时候,可以尽量地顺应这些瓜果或蔬菜本身的颜色形状进行想像加工。
(5)实践操作
①教师:刚才我们是用了顺应造型形状、颜色进行想像变化的方法,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造型的色彩的瓜果或蔬菜进行组合变化呢?
②学生们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瓜果组合的造型。
③学生小结:除了可以用瓜果颜色、造型进行想像,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瓜果或蔬菜巧妙地进行组合……
(6)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的用茄子、洋葱、西红柿、小葡萄组合变蜗牛,有的用胡萝卜、橘子组合变不倒翁,还有的用苦瓜挖切后添加橘子和小西红柿变成乘风破浪的船……
(7)讨论:
是不是任何瓜果和蔬菜都可以随意组合呢?(是需要有所选择的)
(8)布置任务:
用自己带来的瓜果或蔬菜巧妙组合并进行想像,创造出新形象,也可以用画笔画出你的巧妙想像。
(9)自由评价
学生们自由参观、评价、学习别人好的方法。
6.新苏少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六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国歌的词曲作者。知道演唱或聆听国歌的礼仪: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及其变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几张图片并播放《国歌》(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冠军、学校举行升旗仪式、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图片等),请学生说出播放的乐曲曲名,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新课教学
1、读谱知识“三连音”
(1)学生视唱找出新的知识点“三连音”。
(2)出示课件,讲解三连音,并感受作用和特点。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进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进行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
(3)练习“三连音”节奏和唱法。
2、教唱歌曲
学生对于《国歌》比较熟悉,因此重点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纠正。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齐唱。
(3)教师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
注意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0处用“嗯”在心里轻唱。
歌曲中连续出现了三个“起来”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并用手势表示三个起来旋律。
(三)表现歌曲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国歌》最合适呢?启发学生用激昂、壮烈的情绪来演唱《国歌》。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国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出示课件】播放中国运动员领奖时刻。
(四)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教师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2、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3、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1)教师简要介绍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2)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3)教师简要介绍主奏乐器木琴,伴奏乐器手风琴(均出示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听辨木琴、手风琴的音色区别。
7.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七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四、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墨游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省美术出版社)《美术》第四册30~31页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作自由的造形活动。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教学重点是学生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教学难点是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及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本节课的创新点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
教材近一个版面印着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佳作,娴熟自然的笔墨技巧中透出几分童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水墨的各种变化,感受墨韵之美,不宜强调物体造型,以抑制学生的水墨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多种游戏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水墨的一些基本知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一)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
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影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指运用毛笔、墨、颜料、水画在生宣纸以及其他吸水性较强的绘画
(4)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水墨的乐趣。
(出示课题:走进水墨世界)
(二)动手尝试,感受水墨(尝试水墨)
(1)了解文房四宝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师:你们谁知道水墨画的工具有哪些?
生:笔、墨 纸 砚
生:也叫文房四宝。
课件展示:教师介绍水墨画的工具(文房四宝),(2)、体验水墨的线、点、面、色。
今天,我也为每一位准备好了水墨工具,请你用线来表示一张水墨作品,用毛笔直接蘸墨、水、在宣纸上表现,直到笔干,墨尽。
分小组,让学生用毛笔直接蘸墨、水、色,在宣纸上下、左右等来回“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尽。自主体验笔墨的干、枯、涩与飞白等特性,自主发现中锋、侧锋等的用笔基本方式(笔锋居中为中锋,笔锋在笔画边缘为侧锋),自主认识干湿浓淡的用墨基本方式(墨多水少为干、浓,墨少水多为湿、淡)。
(3)作品分析(从学生的作品中进行讲评)
A、从墨色的浓、淡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B、从墨色的干、湿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C、了解技法的点、滴(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介绍作画的方法
(三)欣赏发现,理解深化(欣赏水墨)
(1)认识齐白石
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小蝌蚪找妈妈》中这些蝌蚪,青蛙的形象是谁创作的吗? 师:说到齐白石爷爷,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爷爷,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齐白石照片)师:介绍齐白石
原名纯芝,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2)对比赏析。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齐白石爷爷,接下来我们来见识见识爷爷的大作(出示作品——墨葡萄),请你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有墨色的变法,哪些地方有技法的变法?
(3)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吴冠中)(4)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尊重个性,自由创造(水墨创造)(1)、教师示范讲故事《带着线条去散步》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拉一根水墨线去郊外作一次散步:我们走过草地(赶快画)„„穿过森林„„遇到小河„„走过独木桥„„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乌云来了„„呀,下雨了„„雨下大了„„下冰雹了„„电闪雷鸣„„哈,雨过天晴,出彩虹了„„”
(2)学生创作——《带着线条去散步》
(五)多元评价,交流提高(阐述水墨)(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讲故事(2)评选水墨表现大王(墨色、技法)
8.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初步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特产。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娃哈哈》,并能初步了解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进行表演。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新疆舞舞蹈视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 生: 新疆的。
师: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吗? 师:对,最有代表性的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葡萄园去边唱歌曲摘葡萄,好吗?
生:好。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模仿摘葡萄的表演,看看哪位同学表演的最逼真?
2、学拍节奏。
师: 刚才我们在葡萄园摘了许多葡萄,心里特别快乐,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新疆的歌曲吧!葡萄的后面还藏着秘密呢,我们我们把它们排列一下,这就成了新疆歌曲的节奏,我们一起来学学。
3、为节奏创编动作。
4、新授歌曲《娃哈哈》。
师: 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师一遍生一遍(练习到可以将歌词完整的、有节奏的齐读)
师:下面同学们先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看看哪位同学唱的最好?
生:好。
5、用舞蹈表现歌曲。
师: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师教生基本简单的新疆动作)一边唱歌,一边跳动作。
9.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九
一、学习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
2、音乐知识: 连线
3、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三、学习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学习难点
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实践活动。
五、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音乐知识:连线)(1)连线分为哪几种?(2)圆滑线与延音线的区别
(3)在歌谱中找出圆滑线与延音线
2、小组讨论(感受体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山族,走入他们的风土人情,走入他们的音乐和舞蹈。①初听高山族民歌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Q:你觉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简介: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歌舞上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刚才听到的《我的祖家是歌乡》是高山族民歌中歌舞类的“欢乐舞曲”,歌曲为C羽调,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4各乐句组成,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②再次聆听歌曲.Q: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里面?
A:歌曲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简介:民歌的特点有:篇幅短小,口口相传,易于上口,有地方方言。
3、学唱歌曲
①试试跟着音乐模唱。找出学生难把握的乐句,练习。
②学生自主视谱,学生边听音乐边学唱,提高自主识谱的能力。小组评价,让学生判断正确或错误,达到评价的效果。
③复听歌曲并跟唱
4、交流展示(歌唱表现)①高山族民歌《高山青》
Q:这次是男声独唱的,除了唱还加了什么?最后加了什么? A:嘿!
Q:为什么在演唱中加入喊声? A:更有劲!
Q:我们能在刚学的歌曲里加入喊声吗?加在哪里合适? 师生互动:为歌曲加入伴唱。教师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关注情绪的表现和节奏的变化。
5、质疑拓展(载歌载舞)
师:通过合作我们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情绪,然而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高山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语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①播放《和杵踏歌》视频。
Q:谁见过这种舞蹈形式?手里拿着的是什么?这种舞蹈来源于哪种生产劳动? A:这就是我们高山族的歌舞,叫“杵舞”,是从舂米的木杵演变而成。Q:谁发现了高山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动作?
A:左脚跨一步,右脚往左抬一下,右脚跨一步,左脚往右抬一下。
②学跳杵舞,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把课本卷起来当木杵,一组跳时另一组唱,唱完一遍之后两组换一下活动。
③集体参与:最后让我们模仿高山族人一起来进行一场歌舞表演。第一排的同学边唱边敲击木棒为大家伴奏:第二排的同学用“嘿”为大家伴唱,喊时,手中的红绸也高高挥起,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第三排的同学一边歌唱一边舞蹈。前奏间奏时不跳。挑选几位杵舞跳的好的同学上台跳,其他学生要求用自然圆润的声音,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小结反思
10.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 篇十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从在平面绘制船到制作立体的船,进而想象乘船远航,根据这一课题,教师创设乘船远航的情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大胆地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描绘出梦中远航的情景,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感受,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抒发情感,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的梦想。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想象,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并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来表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大胆奇特地想象和创造,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梦中远航的情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梦”的感受中展开联想和体验梦境,通过艺术加工使自己的作品更新颖、生动、更富有艺术美感。课时建议: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片《艾丽丝漫游仙境》片段:一天夜里,有一个小朋友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想一起走进她神奇美丽的梦境中去看一看吗?
学生讨论:
(1)梦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在梦中她是如何面对所发生的情况的?(3)这样才能将梦中的情景再现呢?(4)揭示课题:梦中的远航。
二、合作探究。1.启发思考
小时侯,你们一定有过许多离奇的梦想,其中肯定少不了梦中的远航,绚丽的海景、神秘的 1
海岛,都让我们神往,那么在你梦中出现了那些奇怪的现象,梦中的你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启发联想,畅谈梦想,把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出他们的联想与回忆,勾画出离奇的梦、幼稚的梦、充满雄心壮志的梦„„
2.佳作欣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以及意大利画家凡丢斯的作品《梦中的远航》,意在让学生理解和感悟:
a.作品的构思和色彩的相融、过渡。b.作品的构图形式和绘画的表现技法 c.能大胆地想象、表现。
三、导练自创。
1.创设情景:教师通过课件岩石创作情境,迤俪的海景、神秘的海岛、豪华的海轮,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让他们闭起眼睛,听着音乐,在教师创设的梦境中,自由的想象,感受梦中远航的快乐。
2.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的形式,大胆、夸张地叙说自己远航中的趣事,逐渐形成图象,为下面的创作作好铺垫。
3.创作尝试:根据自己的幻想,大胆地画出自己远航的神秘、快乐!教师辅导学生在造型、表现手段、色彩等方面力求新颖、奇特。
4.作品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互评时结合他们的创作意图进行评价。教师点评提倡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推荐阅读:
五年级上册美术苏少版06-30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06-28
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06-14
2024三年级美术下册《鸟的纹样》教学设计 苏少版10-17
苏少版美术第7册教案07-03
苏少版五下美术《线条的魅力》教案10-13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01-22
苏少版小学美术说课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