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2024-10-16

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精选15篇)

1.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一

**人民医院申请

更新配置CT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卫生厅:

我院拟更新配置CT机一台,用于临床医疗服务,现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申请配置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我院位于**号,始建于1965年,占地面积2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是本县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设备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爱婴医院。是全县医疗技术培训、保健和急救中心,担负着全县及周边100多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干部职工566人,其中高级职称 21人,中级职称63人。医院科室设置齐全,住院部设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血透中心、眼耳鼻候科,开放床位360多张。综合门诊部设外科门诊、内科门诊、儿科门诊、妇科门诊、心血管专家门诊、中医科、骨伤科、康复科、检验科、皮肤科、病理室、碎石室、心脑电图室、CT室、X光室等30多个科室。2012年医院门诊量达20.4万人次,住院病人数达 12399 人次,手术量达3520 例。2012年业务收入达 9458 万元,医院

财务收支运转良好,有经济能力自筹资金更新配置大型医疗设置。全院固定资产总值 9500万元。

(二)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医院位于**县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现有在用CT机一部,型号为GE ProspeedFI 1层螺旋,该机使用年限较长,速度慢,检测功能不足,不能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本院自身的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学科发展及群众健康要求,经市场调研和论证,拟更新配置美国产GE Brightspted智速版16排CT机一部,设备资金投入约650万元。

二、申请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医疗诊治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对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有很大作用。我院很重视对高科技医疗诊治设备的购买和使用。随着我院各科室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我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各科室医疗工作的要求。为了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调整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各种医疗服务,解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因此,我院新更新配置GE Brightspted智速版16排CT机用于医疗临床的诊治工作十分必要。

三、申请设备对我院临床、科研工作的作用。

我院配置该CT机后,除能完成一般CT机的常规部位检查外,还能够较好地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脑动脉的精细扫描及躯干、四肢血管的大范围扫描。该机还配备了强大的后处理工作站及多种后处理工作软件,如:心脏软件包(心冠状动脉成像)、肺小结节分析软件、CT尿路造影(CTU)、骨科畸形纠正及内固定支架透视、脑出血测量、仿真内窥镜技术、三维、二维重建技术等。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也提高了病变的发现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将对我院临床、科研带来长足的发展,使我院诊断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申请设备预期使用情况分析(1)使用年限: 10 年

(2)每周使用机时:60 人次数: 210(3)收费标准:329 元(4)年经济收入: 360 万元(5)年折旧费用: 65 万元

(6)年维修、消耗费用估计:40 万元(7)科室直接人员费用 30 万元(8)医院相关管理费用 20 万元(9)年收支结余率 56 %(10)成本回收期: 4 年

(11)计划启用日期:2014年6月

五、人员资质情况

我院CT室现配置人员5名。其中主治医师一人,医师3人,护士1人。其中两人取得大型医用设备岗位证书资格。我们将继

续加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满足学科用人需求。

六、项目投资分析 项目总投资:650万元 资金来源:医院自筹

筹措方式:医院事业基金中支出。

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该CT机的投入应用将极大方便人民群众的疾病检查,推动各学科全面发展,为临床提供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诊断报告,预计减少病人外出检查和治疗5000人次,以符合我县卫生规划原则、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诊断水平,更好为山区人民服务。我院的医疗业务收入也将不断增长,预计新增业务收入500万元,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申请设备使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将按有关规定引进和安装CT机,确保符合标准,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九、配套设施及维护能力情况。

房屋、水电、排污等设施齐全,零配件、消耗品来源可满足业务开展需要。有放射防护等安全措施,能及时维护机器,保障机器正常安全运行。

因此我院更新配置GE 16层CT机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2.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二

1 设备配置

乡镇医院的设备在配置上的几点要求:

适宜性:医疗设备应符合乡镇医院功能定位, 与开展业务技术项目、工作量相适应。乡镇医院设备管理员一般都由医生兼任, 缺乏专业的设备维护知识, 要求做到若操作出现故障, 只需要少量操作及可修复。

经济性:应综合考虑医院财力、医疗设备收费价格水平, 与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相适应。

实用性:功能配置上不单纯追求新技术, 但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可操作性:乡镇医院工作人员有限, 针对操作员身兼多职的情况, 设备应操作简便, 易于维护, 与农村卫生机构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总之, 乡镇医院前期对设备预算没有大型医院多, 但必须本着实用、够用、易用, 流程简化、管理方便、维护简单的原则。

根据分析, 设备可分为基本设备和可选设备。

(1) 基本设备

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应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等级医院规定的标准予以装备, 首先保证常规设备的性能优良, 确保能向居民提供质量良好的基本卫生服务。 包括:X线机、心电图机、B超、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恒温箱、药品柜等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设备、妇产科基本器械、口腔设备等基本设备。

(2) 可选设备

根据各级医院重点专科技术需要, 乡镇医院也可以有一些特色的专科, 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 不必特大型和昂贵, 维护方面可由与其对应的大医院负责指导, 如体外碎石机, 高频电刀, 内窥镜等等。由于现在农村老年人较多, 可配备一些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腰椎治疗牵引床、颈椎牵引器、电脑中频治疗仪、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臭氧妇科治疗仪等等。乡镇医院基本上都开设中医科, 所以设备配置可选: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等。

2 设备维护及保养

2.1 乡镇医院设备由市县进行统一招标采购, 做到机型统一, 便于对乡镇医院的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也方便以后的维修和配件的使用。定项补助设备购置和设备维护人员费用。

2.2 实行对口支援, 乡镇医院一般没有设置设备科, 由大型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对口支援, 加强两级设备维护人员的交流, 选派市县医疗单位的设备骨干人员定期到乡镇医院作技术指导, 乡镇医院抽调人员到市县医疗单位进行短期跟班学习, 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设备利用率。

2.3 由市级医院牵头统一建立维修服务站, 关键配件有库存, 在某个乡镇医院设备有紧急情况下, 对口支援医院迅速派遣相应的人员赶往现场进行维修或者能从库存中紧急调用, 不影响临床的使用。每年对乡镇医院各类设备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做预防性维护。

2.4 建立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乡镇医院建立设备维护小组, 由医院领导亲自负责。统一制订规章制度, 把各项维护工作进行量化, 年底统一进行打分考核, 并定期进行检查。这样就做到了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2.5 通过网络建立维修共享的平台, ERP, BBS等, 对库存进行管理, 资源进行整合, 设备维修经验的探讨,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运行。

2.6 报废的设备, 由维修服务站统一收回, 有好的零件可以拆下使用, 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浪费, 节省开支。

3 小结

通过设备配置及维护保养, 以此达到优化乡镇医疗卫生资源, 建立符合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度, 使之真正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农民朋友的医疗需求。

摘要:随着乡镇医院医疗设备增加, 服务水平增强, 农民入院次数增多, 有关医疗设备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 研究一条适合乡镇医院设备配置维护保养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乡镇医院,设备配置,设备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周明华.乡镇医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现状和发展[J].南方论刊, 2009 (12) :40-41.

3.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 教室 教学设备 配置 布置

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作为长期从事多媒体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教辅工作人员,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如何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布置和管理的技巧。

1 教学的基本需求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老师经培训后能轻松使用各种设备,更要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能看清楚、听明白。主要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设备的操作方法简单明了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者来讲,设备操作简单明了非常重要,最好能做到90%以上的老师经培训后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室就能熟练操控设备,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中控的控制面板必须简明扼要,实现一种功能尽量只用一步操作完成,最多不要超过两步。例如:开关投影仪、升降幕布;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展台信号之间的切换;视音频信号的调节和切换等。

1.2 视听效果

传统的黑板和先进的多媒体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文化知识。多媒体教室的空间往往比一般教室大,教学对视听效果的要求也更加突出,在视频方面要求没有视觉死角、画面清晰;音频方面要求音响系统播出的声音干净、洪亮。

2 设备的配置、布置

服务教学是建设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我从五个方面介绍配置、布置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想法。

2.1 选择中控

中控设备是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在选择中控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型号。很多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往往会将中控的兼容性、扩展性能、智能化、可靠性、易操作等作为自己的卖点,商家介绍完产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被中控设备强大的功能和高科技含量吸引,忽视具体的教学需求,最终多媒体系统实现了很多功能,但常规教学又用不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需中控能实现视频、音频信号的转发,视频和音频设备的控制,其他功能对于多数用户来说都是多余的。中控功能多了肯定会带来方便,例如:dvd、电子显微镜、视频录像、实物展台等设备,对于少数用户来讲会偶尔使用一下,但多数用户可能从来不会使用,增加这些设备意味着要增加操控设备的选项和步骤,设备的易操作性就会降低,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多一项功能就意味着多一件设备,要多付出一份辛苦来维护。从性价比、利用率和易操作的角度出发,在选择辅助设备的时候不要过于冗繁复杂,对于有特殊设备需求的,我们可以设置几个具备特殊功能的专用多媒体教室,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使用。

2.2 配置多媒体电脑

电脑在当今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中主要用途是播放幻灯片,少数情况也用于软件操作的演示。一般情况,电脑市场上的主流配置就能满足幻灯片的播放和少数软件的使用,但是个别高端的应用软件,主流配置可能无法达到要求,为了满足高端应用的需求,可以配置几台高配置电脑放入指定的专用多媒体教室,由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使用。有的老师习惯于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为了满足这部分老师的需求,可以通过中控设备预留一条笔记本的视屏、音频通道。

2.3 配置投影仪、幕布

选择投影仪和幕布的品牌型号时要将教学的需求、教室的大小、结构、光线、授课内容对颜色的需求等纳入考虑范围,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看明白大屏幕中的內容。使用多媒体上课的优点方面大家都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例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正对性,且信息量大、效率高、能图文声像并茂、可重复等。很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后觉得缺少了黑板授课的激情,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多数情况是投影仪幕布位于讲台的中间,将黑板完全挡住。所以在多媒体系统设计施工时将投影和幕布安放靠近窗户的一边,在保证投影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为黑板留出更大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上课时既能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又能使老师尽情挥洒激情,对教学效果将大有裨益。

2.4 布设音响系统

音响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发音、扩音。多媒体教室的声音来源主要有课件的声音和老师讲课的声音。课件声音我们可以通过设备之间的对接发送至音响系统。讲课的声音我们可以通过拾音器或话筒捕捉后传给音响系统,在此我推荐拾音器。拾音器可安装在讲台附近,根据情况调整其灵敏度后,能轻易捕捉到讲台附件讲课的声音;话筒一般安放于讲桌上,老师讲课时不能离得太远。话筒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声音的音质,拾音器的优势在于老师讲课时可以自由活动于黑板和多媒体讲桌之间,摆脱普通麦克风的束缚,声音效果也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教学使用的扩音设备价格一般都不高,效果也不错。扩音设备的选择、布置可根据教室的大小和结构来确定,最终目标就是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小教室安装小功率音箱,大教室安装大功率音箱或通过添加音箱的方式加强声音效果。

2.5 视频、音频线路的布设对视频和音频信号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线路有问题,可能导致视频画面有雪花点和波纹,音频信号也会有杂音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布线时需要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a尽量减少各设备之间节点;b使用具有屏蔽干扰信号功能的专用视音频线;c在视音频线的外面套金属管;d设备与地线接通;e视音频线和供电线路分开走线,减少电磁干扰;f不在线路周围放置电磁场较强的设备;g线路走完后多出的线直接剪掉,避免线路过长致使信号衰减失真。

3 便于设备的管理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离不开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于多媒体设备分布在各个多媒体教室中,非常分散,管理的难度远大于机房。关于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想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3.1 从多媒体教室系统管理员、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三方面建立合理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3.2 对所有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受损。

3.3 在多媒体讲桌上张贴设备的操作流程说明,指导老师操作设备。

3.4 留下管理人员的办公电话,以便出现故障后能及时和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3.5 建立多媒体设备监控平台,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并控制各教室内设备的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远程关闭开启状态的未使用设备,摆脱人工巡查设备的低效率。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主要手段,要求新时代的老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巧,使我们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作为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人员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通过实践逐步优化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布置,完善多媒体系统的管理方法。

4.医院设备管理制度 篇四

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安全、人员、制度、技术规范、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三、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对首次进入我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准入;对器械的采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将医疗器械采购情况及时做好对内公开;对在用设备及耗材每年要进行评价论证,提出意见及时更新。

四、疗器械采购、评价、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报告、合同、评价记录等文件进行建档和妥善保存。

五、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 技术职称或者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

六、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从事医疗器械保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前规范化培训,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评价。

七、临床使用科室对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操作规范和规程,对产品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应当严格遵守,需向患者说明的事项应当如实告知,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

八、发生医疗器械出现故障, 使用科室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九、发生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及安全事件,临床科室应及时处理并上报质控科及委员会,由质控科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

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对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重复使用,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类医用耗材时,应当认真核对其规格、型号、消毒或者有效日期等, 并进行登记及处理。

十一、临床使用的大型医用设备,植入与介入类医疗器械名称, 关键性技术参数及唯一性标识信息应当记录到病历中。

十二、制定医疗器械安装,验收(包括商务、技术、临床)使用中的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十三、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以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 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订。

十四、在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科室的明显位置, 公示有关医用设备的主要信息,包括医疗器械名称、注册证号、规格、生产厂商、启用日期和设备管理人员等内容。

十五、遵照医疗器械技术指南和有关国家标准与规程, 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环境进行测试,评估和维护。

十六、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制订相应应急备用方案。

5.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一、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三级保养):

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2、二级保养:护理部、后勤处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

3、三级保养:护理部、后勤处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包括内部除尘、机械部位加油、除锈等。

二、设备维修管理

1、分管院领导负责制,护理部总体负责全院日常维修和医疗手术设备紧急维修的外联,及陪同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

2、各医疗科室应将设备维修联系工程师的联系电话汇总,报备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制表,报备综合办及院领导,以便应急时需要。

3、维修实行三级负责制。

一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保养,由科室、手术室负责。

二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由科室报护理部,护理部协调工程师维修,直至解决问题,报备院领导。

三级,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或定期保养中发现维修不好及更换零件,应在事故出现2小时内报院领导,由护理部协助院领导联系公司或厂家来工程师解决疑难问题。

4、实行逐层上报,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对将要维修的设备初步筛查,根据情况,上报分管院领导。维修所产生的费用,要有分管院领导协商、商榷、上报院长审批核准。

5、所申请维修的设备,要及时制定责任人,限时完成,原则上在保修期内的设备24小时必须完成,在保修期外的设备72小时必须完成。

6、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外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维修价格登记等。

7、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后勤人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8、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后勤人员也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护理部可与办公室结合,医院后勤人员可参与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并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

10、使用科室负责人应及时了解所管设备代理商或维修工程师的变更情况,并及时与新的代理商或工程师取得联系,以保证零配件的索取和维修联系。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的验收报告、工程技术图纸、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维修日志及联系记录和报废鉴定文件归档制度。

2、工程文件档案实行集中存放在护理部,严防档案丢失。

3、护理部应定期对设备工程文件档案进行检查,同时将设备资料清单报办公室存档。

4、对最终用户保存的使用手册应严格进行登记确认。

***************医院

6.医院设备科工作制度 篇六

一、设备科负责人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领导本部门各项工作。

2.负责组织全院医疗仪器设备、器械的采购、供应、管理、维修工作,保证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审查各科室提出的医疗仪器、器械的请购计划,组织有关人员汇编、制定采购计划,报请院长审批后实施。

4.了解、检查各科室对医疗器械的需要和使用、管理情况,做到合理供应和调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组织有关人员对购入、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设备进行验收、鉴定工作,组织建立贵重仪器管理和使用制度,督促使用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仪器的应有效能。

二、设备科工作制度

1.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设备,均由设备科统一负责采购、调配、供应管理和维修;同时负责全院的计量工作。

2.根据各科审批后的请购计划结合院部设备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

3.一般医疗器械,按计划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采购。贵重仪器应会同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后订购。

4.凡购入的设备,必需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5.购入或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应由院方和有关人员参加验收;然后入库上帐立卡,建立仪器技术档案,与有关科室制定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按规定 进行处理(包括退换货、索赔等)。

6.器械库要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要求帐物相符。要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

7.各种医疗设备的请领和保管,须由专人负责,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定期维护保养。

8.失去效能的各种器械,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贵重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拔,由科室填写申请单,经本科审核后送院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9.各科需要维修的仪器,应填写修理申请单,送交设备科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平时应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修。

三、医疗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全院医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医用压力容器和医用制冷设施,均由设备科统一负责,按计划采购、管理、调配、保管、维修等工作。

2.各科室每年所需增添仪器,填写医疗器械购置申请表并申述请购理由、人员、房屋设置、医疗效益及经济效益等,送院领导审批。大型医疗设备(50万元以上),请购科室要提供调研报告,由院长会议批准;万元以上设备由分管院长(必要时请示院长)审批;千元设备由设备科(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审批,院内医疗设备均由设备科统一采购,各科室不得自行购买。医疗仪器报帐,财务科须见到设备科签署意见后,方可付款报销。

3.大型精密国产设备到货后,设备科应会同使用科室共同验收,办理领用手续。进口仪器到货后,设备科及时与进出口公司及商品检验局联系,确定开箱验收日期,设备科、使用科室负责人会同商检局代表共同验收,写好验收记录,三方签字。

4.设备科必须建立建全仪器财产帐卡制度,并定期核对。

5.设备科必须建立万元以上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购置申请书、调研报告、合同单、验收记录、仪器技术资料、保养维修记录等。

6.所有设备的技术资料,由设备科归档保存。设备科可向使用科室及维修人员提供复印件。

7.各科室仪器设备须制定操作规程,确定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实习及进修人员不得单独操作使用。设备科定期下科室检查使用保养情况。

8.各科室医疗仪器如发生故障,使用保管人员及时通知维修组。凡急救仪器,立即派技术人员下科室检修;对于一般可搬动的小型仪器送至维修组检修,并填写维修申请单,修复后凭收据领回;大型精密仪器损坏,限于我院目前维修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不足,由设备科协助对外联系解决。

9.应充分发挥各科室医疗仪器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凡因保管不善或违章操作,造成仪器损坏者,科室应如实上报设备科,转呈院部处理,对隐瞒不报者追究责任。

10.对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设备科(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有权进行院内调配,各科室应予支持。

11.厂家送给临床试用的新产品,一律须经设备科统一安排,各科室不得私自接收。

12.精密医疗仪器应确定使用寿命及折旧更新年限。电子诊断治疗仪器一般五年内需收回仪器成本,按单机年收入提成20%作为设备更新基金,并按科室核算,积累作更新购置仪器用。使用十年以上,无修理价值,已搁置不用者,经过检验可申请报废。

13.凡上级调配给我院的仪器设备一律由设备科按规定分配使用。

四、医疗设备计划采购制度

医疗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编制采购计划,合理安排经费,及时组织货源,确保临床需要。⒈大型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医院全年规划,资金安排,制定预算,逐项报批后,分期分批购置。

2.按计划要求参加所需产品的各种订货会议,要在熟悉所订购产品的性能、质量后方可签定订货合同。订货后通知库房、财务科及使用科室,做好资金、安装等准备工作。

3.要有两个人以上参加签订合同或外出采购。大型设备的采购需事前编制院内议标文件,由设备科牵头,纪检部门和相关使用科室负责人等组成的院内采购小组(必要时邀请分管院长参加),公开议标选购性价比最高的医疗设备。本地采购与外地采购,以本地采购为主,尽量减少外出。外地采购以通讯、电邮为主,尽量为国医院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4.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市场规定,不走后门,不以物易物,不套购物资,不吃请受礼、受贿,各种业务提成回扣等一律交公。

5.要全面掌握采购业务,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收集市场信息,积极开辟合法的采购渠道。要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确保各类设备质优价廉。

6.对专业性较强,确需使用,科室自行出面购置的品种,应经设备科科长同意并上报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进行科室自购(两人以上),采购人员应严把质量关及价格关。

五、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大型精密仪器(万元以上)均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专人管理(或兼管)。

2.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购买申请单、审批文件、购前论证、成本效益分析报告、订货合同、征询单、到货通知、发票复印件、运输文件、保证书、验收记录、说明书、图纸商检证书、许可证或免税证明及各种技术资料、安装调试记录、使用操作规程、检验记录。

3.设备验收后应立即建档。填写要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其中十万元以上设备档案要移交综合档案室。

4.建立技术档案借阅登记簿,并认真记录、及时催还。

5.加强设备档案的保管,严格执行档案保管制度。

六、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制度

1.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应有专人使用保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使用人员应认真填写

机器使用情况记录。

2.设备的日常保养由设备保管人负责,内容为进行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

3.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进行,主要是进行仪器外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温度、指示灯等异常情况,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

4.二级保养,属预防性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

5.设备科定期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对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功能检查或精度检查。属国家计量法规定的强检计量仪器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鉴定。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6.定期保养全院各类医疗设备是提高仪器使用率与完好率的重要保证。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均由设备维修组统一负责(除个别科室已长期配备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外)。

七、医疗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1.医疗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是保证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转和保护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重要手段。

2.医疗设备开箱验收后,安装和操作人员应熟读说明书,按要求进行安装测试。

3.精密仪器需配备稳压电源,计算机需配备不间断电源。

4.医用高压电器设备的安装必须有绝对可靠的安全接地,调试符合安全要求。

5.医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按操作规程开机使用,不得违反操作规程。

6.每季度由院安全委员会组织有关科室对医用高压电器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记录备案。

八、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1.负责医用电子仪器、医用压力容器、医用制冷设备、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2.设备维修组人员定期主动上门检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要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3.可携带及易搬动的器械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该物送修理部门,对不能立即修理好的,须向承修部门取回收据。修复后,使用部门凭据领回,并应进行验收签证。

4.各科室如新装、新建、改装、改建有关设备,需填写申请单,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

5.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设备使用人或保养人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及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

6.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

7.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建议,经科长批准后实施。

8.实行分工负责与派工相结合的制度,按片分工,落实到人。

9.维修完毕立即填写维修收费单,如实记录有关内容,并由维修人员与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逐月上交统计。

10.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

九、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制度

1.对一些功能广泛,一个部门使用频率较高,而其他部门使用频率较少的贵重设备,实行专管共用。

2.设备要有专门保管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

3.每次使用设备,保管人必须教会使用人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使用人做好使用记录。

4.设备使用完毕后,保管人应检查设备的性能是否良好,出现保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

5.因使用不当而损坏设备,应由使用人酌情赔偿。

十、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维修培训制度

1.使用大型医疗设备和易发生危险的医疗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才可上岗操作。

2.在签定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易发生危险的医疗设备的合同后,使用科室必须将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确定好。

3.派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到具有同型设备的单位进修学习,学习应在所订设备到货前结束。

4.学习人员必须在学习期内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故障排除方法。

5.学习人员必须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牢固确立安全操作的思想,杜绝危险情况的发生。

6.学习人员学习结束后,必须由培训单位出具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十一、设备使用人员考核制度

1.设备使用人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对设备进行表面清洁,检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

2.每次使用完要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一天使用若干次者,可做日记。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及时向维修部门汇报,并做好详细记录。

4.因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丢失者,要追究使用人和领导人的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5.管理使用仪器设备应认真负责、设备使用率高、效益突出、保养好的科室或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十二、仪器性能、精确度鉴定制度

1.新购仪器或维修后的仪器,要进行功能检查,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2.除进行功能检查外,还要进行精度检查,检查设备的精确度是否达到标准,对于计量仪器,需要定时地由国家计量部门检查鉴定。

3.对仪器本身的安全性、用电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要定期进行检查。

十三、医疗设备更新制度

1.实行有效可行的医疗设备更新制度,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措施。

2.医疗设备更新年限,可根据其性能、耐用度、质量情况、使用频率来确定。

3.医疗设备的暂定更新年限:电子仪器及光学仪器类为8年,医用电器及机械类为10年,放射性设备及其它耐用设备为15年,纤维内窥镜为5000人次。

4.设备科负责对全院各科室贵重医疗仪器设备,建档管理,记载机器的购进、安装时间、使用时间、故障及维修保养情况,为该设备的更新积累资料依据。

5.各科室要及时的填写机器使用及维修记录、设备科维修人员要定期检查机器使用操作情况,填写维修记录。

6.下列设备可申请更新:

⑴已达到或超过规定年限且无修复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

⑵结构陈旧、性能落后、严重丧失精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

⑶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将会引起事故危险,且不易修复改装者。

⑷严重浪费能源、造成严重危害、因事故或灾害造成严重损坏的仪器和设备。

⑸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更新设备可给医院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者。

7.仪器设备淘汰、报废需经维修人员鉴定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并填写设备淘汰、报废申请单、报技术委员会鉴定,经院长审批签字后送交设备科。

十四、医疗设备报废制度

1.设备报废的原则。

⑴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不能修复或无使用价值者。

⑵主要结构陈旧,性能落后,严重丧失精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无使用价值者。

⑶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将会引起事故危险,且不宜修复改装者。

⑷严重浪费能源,造成严重公害,因事故或灾害造成严重损坏又修理费过高,无修复价值者。

2.报废的实施办法。

⑴固定资产报废应先由仪器使用单位按规定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

⑵对提出报废申请的设备,需经维修部门技术人员鉴定确认不能修复者才准予报废。⑶办理完报废手续后,由设备科开列清单报财务部门注销帐目。

3.报废设备的处理。

7.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七

1.1 研究背景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1]。近年来,随着医院拥有医疗设备数量与质量的增加,维修费用也相应大幅增加,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备情况却没与设备增长速度成正比。根据相关文献介绍,在国外,以美国为例,工程技术人员占医院人数总数的15%~20%,远高于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备比例[2,3]。如何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做好医疗设备管理使用与维修工作,保证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转状态,是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4,5]。

1.2 研究方案

本项目研究小组于2006、2007、2008年连续3年以问卷形式,就上海市70家二级以上医院设备总资产、年度维修费用、维修人员人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SPSS统计软件作为核心技术平台,对上述医院的维修人资配备,即每千万设备资产相应配备维修人员数量与年度维修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统计分析,应用Pearson检验与曲线拟合方法,为我市医院维修人员配置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方案[6]。

1.3 研究假设

(1)医院维修技术人员人资配备情况对年度维修费用有显著负相关影响。

(2)医院维修技术人员人资配备具有最佳配置区间。

2 研究内容

2.1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首先就医院等级、维修人资配备与年度维修费用三者间进行了Pearson检验,观察各变量间影响因素,结果如表1所示。

Pearson检验主要基于对各变量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吻合程度的检验,提供变量间的关联性分析,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

统计结果表明,医院年度维修费用与医院所属等级、维修人资配备情况都在0.01水平显著相关。其中,医院等级与维修费用呈正相关影响,这意味着医院等级越高,其维修费用也越高,符合理论假设;而维修人资配备情况与维修费用呈负相关,即随着医院每千万设备配备维修人员越多,该院当年维修费用越少,基本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假设[1]。

2.2 曲线拟合分析

本次研究对维修人资配备情况与年度维修费用进行了线性、二次、对数、倒数、指数、幂等模型拟合,根据3年平均统计情况,选取曲线相似度最佳的幂函数作为讨论对象。

2.2.1 2006年分析结果

2006年数据符合公式:y=76x-0.83。式中y代表医院年度维修费用,以万元为单位;x代表医院每千万设备资产配备维修人员数量,以人/千万元为单位。以医院培养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需要10万元/年计算,设定每增加1名维修人员,维修费用减小幅度小于40万元时视为曲线进入平台区。根据统计,当年该抽样群平均设备总资产为1.46亿元。经过换算,将平台区定为:x每增加0.1人/千万元,y应至少减少58.4万元。因此,当年维修人员最佳配备为0.35人/千万元[6,7,8]。此时,再以平均资产进行计算,则应平均配备5.1人以上,具体散点分布及拟合结果见图1[7,8]。

2.2.2 2007年分析结果

2007年数据符合公式:y=81x-0.85。以上述标准进行计算,当年该抽样群平均设备总资产为1.71亿元,经过换算将平台区定为x每增加0.1人/千万元,y需减少68.4万元。因此,当年维修人员最佳配备为0.34人/千万元。以当年平均资产进行计算,应平均配备5.8人以上,具体散点分布及拟合结果见图2。

2.2.3 2008年分析结果

2008年数据符合公式:y=95x-0.84。以上述标准进行计算,当年该抽样群平均设备总资产为1.94亿元,经过换算将平台区定为:x每增加0.1人/千万元,y减少77.7万元。因此,当年维修人员最佳配备为0.34人/千万元,以当年平均资产进行计算,应平均配备6.6人以上,具体散点分布及拟合结果见图3。

2.2.4 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对近3年的数据曲线拟合公式进行比较,发现自变量指数有增长的趋势,且其系数在明显持续增大。这一现象在曲线的走向上表示为曲线变陡,数据降低快,以此说明设备科维修人员配备情况对于维修费用产生的影响越加显著,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增长[9]。

就分析结果而言,每千万资产最佳人员配置的参考值为0.34人/千万元。以2008年三级医院平均2亿元设备资产为例,建议配备维修技术人员7人左右,而二级医院则建议配备4人左右[10]。

另外,将分析得出的最佳人员配置参考值代入当年公式,可计算得到与该值对应的医院年度维修费,3年费用依次为191万元、203万元和235万元。然而,根据统计,当年医院平均维修费用分别为298万元(2006年)、390万元(2007年)和497万元(2008年),很明显,计算值与实际维修费用相比明显偏低;当年人资配备不足的医院占样本量比例分别为48.9%、59.6%、70%,即大部分医院设备科维修人员配备不足,从而引起维修效益难以达到参考效果[11]。

3 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以曲线拟合方式,直观体现了本市大部分医院维修人员配备情况,并以2006、2007、2008这3年为例,具体分析了当年医院实际与理论情况,基于统计学参考公式为各医院维修人员配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对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12,13]。但对比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一些数据的分析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1)年度平均维修人员资产比在逐年下降,而平均设备总资产则在连年增长。这表明,近年来随着医院设备资产的不断增长,我市医院普遍出现了人员增长不足的现象,2008年人员配置不足的现象尤为明显,建议配备人资比为0.34人/千万元,而当年实际平均配备情况为0.28人/千万元。

(2)由于此次样本量采集无效数据较多,因此未完成医院分级分析,所得结论尚有所欠缺,针对性较弱。如何结合医院等级等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仍有待研究。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设备科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在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与实际意义,提供人员配备最佳参考方案。方法:基于2006—2008年上海部分医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调研数据,依据统计学相关理论,就维修人员资产比对设备维修费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了随着医疗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的比例不断提升,技术人员配备与设备维修费用的负相关性。结论:为各医院维修人员配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对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浅议 篇八

一、提高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的瓶颈分析

(一)医院对某种大型医疗设备需要的迫切程度无明显界限

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考虑到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时,其需要犹甚。但对是否购置该类设备进行论证时,利用率就成了难以量化的标准,利用率达到100%固然应该购置,80%呢?60%甚至10%呢?只好用经济杠杆来量度,但有或者没有某方面的检验、化验、分析能力,对于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影响又如何量度呢?利用率太低的大型医疗设备,其使用成本只好变相由患者负担,其实医院在这方面不见得就有超额利润可言。

(二)暂时闲置或部分闲置的大型医疗设备共享转借价格难以确定

虽然医院之间可以通过暂时转借等方式部分实现设备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但医院之间作为竞争对手,从自身效益方面考虑,似乎有拓宽对手服务市场的担忧,转借价格就相对较高,并难以确定。较高的转借价格势必加重患者负担,而对于双方医院也增加了诸多不便,如遇到刚刚租借出去而本医院又突然需要时,矛盾更难解决。

(三)单台大型医疗设备不完好时,直接影响医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大型医疗设备,由于其单位价值高、占用场地专用、运行成本大、对使用人员层次要求高等特点,即使是大型医院,也存在只有单台的情况。除了必要的维修保养时段不能利用外,当设备不完好时,医疗能力和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考虑到经济利益,医院又不可能购置备用设备,临时转借的难度也很大。

二、设立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的经济依据

设立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是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势必带来大型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和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其设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医疗现状。

(一)专业化能够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可以拥有相对齐全的各种大型医疗设备,形成专业化的检验、化验、分析能力,提升对患者的全方位集中服务。专业化的设备和人员,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由于其是否需要检验化验与医院没有太多直接经济利益,势必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检验化验,减轻患者负担,达到患者满意。专业化的检验、化验、分析人员,有利于提高检验化验的科学研究水平,达到创新检验化验的技术效果。

(二)专业化能够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机构的社会公信力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齐全的设备和与医院相对独立的关系,能够增加其检验、化验、分析结果的社会公信力,拓宽其服务的市场。对于承接包括事故、灾害伤害等及其他法医类检验、化验非常便利而可信。

(三)专业化能够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机构的议价能力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由于其采购设备数量大,专业集中,而在与大型医疗设备生產企业的议价中,有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其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对于购进专业化设备非常有利,他们容易达到专家购买水平。对于与患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要有切实的社会价格监督。

(四)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的专业化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减轻了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检验、化验、分析上的业务量,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医院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医疗服务,专业化会带来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良好环境条件,有利于实现健康国人的事业目标,有利于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

三、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的需求是迫切的

部分小型医院由于资金等原因,无力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而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存在,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提供相应服务,解决医院和患者的共同需求;部分大型医院虽然购置了大型医疗设备,但未必齐全,同样需要有专门机构提供相应服务;大部分医院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由于利用率不高,造成使用成本高,患者不堪重负,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提供相应服务。

(二)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

随着医疗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多数大型医院已经具有一定数量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社会化的投入成本不会太大,医疗管理机构有能力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医院和患者对此已经不堪重负,加入社会化管理行列是共同的愿望;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的机制,可以充分考虑各医院投入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价值,参与利润分成,保证其投资的正常利润收益,小型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随之提升,社会效益不可估量;现有使用大型医疗设备的人员可以直接转到社会化管理机构工作,保证其收入没有明显下降;大型医疗设备的生产厂家由于设备的相对集中而便利设置售后修理服务机构,能保证最大限度的设备完好。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机构利用其利润收益和社会投资可以购置更多更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整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层次。

(三)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的投资回报丰厚

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的社会化管理,设备利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自然很高,在不提高检验、化验、分析价格的前提下,有较之目前更高的利润回报是显然的,甚至在适当降低患者负担的条件下,由于能够服务更多的患者而大幅度增加收益。此外,除了医院现有大型医疗设备投入其中外,对于风险投资商也是很具吸引力的,对迅速改善社会医疗服务条件意义深远,社会效益巨大。

(四)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公司管理模式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由医疗管理机构牵头成立,经营管理人员面向社会竞聘,以城市为单位成立总公司,可以按功能分类,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分部,采用股份制,以各医院和社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入的设备或资金价值持股。现有设备以账面价值计算,场地和房屋等设施资金投入由政府、会员医院投资和风险投资解决,投资以股份计入。条件成熟后可以上市,吸引社会其他资金。

(五)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与医院间的业务流程设计

大型医疗设备社会化管理机构,与各医院之间相关数据采用网络传输,方便快捷。管理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常住医院办事人员,接受相关检验、化验和分析资料,由患者到指定地点领取。医院对新的大型设备的需求意向可以作为管理机构采购新设备的参考,还可以建立医院和管理机构共同拥有的网站平台,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

9.医院科室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篇九

二、大型医用设备的申请应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程序办理,获得批准后,应通过严格的采购招标,在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能投入运行。

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实行技术考核、上岗资格认证制度。

四、大型医用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科室应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五、要充分发挥大型医疗设备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在使用中积极开展功能开发工作。

10.“三甲”医院设备管理要求 篇十

[日期:2011-09-16]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三甲”医院设备管理要求

请各临床科室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准备,设备部将不定期进行抽查,有任何问题请与设备部联系。

一、科室医疗设备台帐(以设备部统计为准);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符合相关管理程序。

二、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含万元以下多参数数监护仪、心电图机)

有专人使用、有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

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含万元以下多参数数监护仪、心电图机)

有维修记录(维修记录本已印好到行政库房领取)。

四、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含万元以下多参数数监护仪、心电图机)

实行色标管理(A绿色代表正常;B黄色代表故障;C红色代表停用)。

五、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定期检定计量器具。

六、急救医疗设备完好率100%(含急诊科、ICU、手术室等),现

场检查有一台急救设备不能使用倒扣20分。

七、医疗设备的配置符合专科的要求。

11.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字:医院设备;全程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医院,成为医院发展和核心竟争力水平的标志,是直接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增加,对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力求通过医院设备的全程化流转阐述设备全程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2、医院设备管理要注意强化意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要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分管领导负责,由专门的科室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日常工作。主体就是领导负责、设备管理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参与实施。实行领导、科室、维修保养人员三极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及设备的日常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逐渐形成科学化 、系统化、规范化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2.1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的配置要遵循“效益优先,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的配置原则。以医院的年度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临床需求,考虑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对客观条件的适应性与可行性,从实际出发,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安排,分批分期的更新设备。

2.2 医疗设备采购注意事项

首先要做好设备的购前论证,由使用科室提出具体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管理人员进行情报资料信息的搜集、市场调研,适用性与必要性,了解产品的各种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维修保养便利性,节能性,环保安全性,与同类产品参数比较、同类产品在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位、本地现有情况、市场价格、运输条件、安装现场要求等问题考证。将成熟的论证材料提交医院设备管理物资委员会讨论,论证审定计划。 其次要做好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力求综合对比,效益分析最优化方案。设备到货后,由医院领导、设备、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使用科室、纪检、财务以及当地商检局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临场检验,按照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资料和参数;验收合格后由验收小组专家和成员共同签字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2.3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使用管理

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科、财务科与使用科室之间应尽快办理领用交接手续,建立帐目。使用科室指定设备的应用人、责任人,制定设备操作培训课程和规程,对于大型、精密、贵重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参加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并获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可实际操作。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控制医疗质量的必须手段。

2.4医疗设备分类与编号

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院设备概况,做好设备的科学管理。对医院设备应进行科学的分类编号工作。 (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5页)2.5 制定医疗器械损坏赔偿制度

建立键全设备责任人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对不按规程、违章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经济赔偿责任和管理责任。树立人人爱护设备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减少违规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设备的平稳运行。

3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软件进行设备日常管理

医院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设备管理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是很不容易做好的一项工作。所以采用的先进的设备管理软件可有效降低人为管理的弊端,最大程度的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医院设备管理软件的选择一定要全面考虑,要做到对“'进、出、用”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完成医院对设备日常业务的增加、调拨、借出、归还、维修、减少等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反映设备的增加、减少及相关变动情况,提供针对单品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

4 、做好医院设备管理的效益分析

每月做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将设备使用的病源人数、收入、支出整理上报,与财务对照收支,核算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得失,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杜绝设备积压、闲置,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追求利润的最大优化,向管理要效益。

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时间使用率等经济指标对设备管理进行效益考核,即时发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做好设备管理的效益管理。

5 、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保养、维修是贯穿于设备寿命周期的永恒主题。 要建立院科两级维护体系,设备责任人要做好日常的清洁、充电等基本维护工作,发现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机,报告设备科。设备科维修人员遵守服务承诺和维修制度,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稳常满优运转。建立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保养和管理以及应急故障处理和使用流程。对核心设备要做好预防性检修、保修,建立设备维修台帐,每月通报各科设备完好情况。加强院科两级维护考核制度,履行设备科对使用科室以及使用科室对设备科的考核职责。

12.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十二

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追求的是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突出表现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上, 各高校实验室、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纷纷建立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只侧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忽视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配置管理和使用后的维修管理。针对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前期配置选型和后期使用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提出一些见解。

一、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选型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 仪器设备的选型是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选型, 首先要确定仪器设备的配置。购买某种仪器设备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 主要从仪器效用和效率两方面进行。效用是指仪器设备开展正常检验所必须的, 对检验质量和进度有直接影响, 通常是指常规检验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对能力提升而言, 就是要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使用率, 特别是价格高昂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不使用或利用率低, 就是一种浪费。此外, 由于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单台仪器设备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 同时特种设备检验不像产品检验那样需要送检, 只能在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 所以还要考虑设备的配套性和便携性。

随着特种设备检验方式由技术性检验变为验证性检验, 新修订的各类检验规则均取消了对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必备仪器设备的要求, 这给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特别是小型检验机构配置仪器设备带来了困惑。例如,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根据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相关检验规则、检验机构核准评审规则和有关技术标准及检验项目要求, 将检验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归类整理, 分为常规检验用和专项检验用两大类, 并根据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便携性、通用性、原值等因素, 确定出常规检验仪器的配置内容, 每个检验小组配置一套常规检验仪器箱。

常规检验仪器箱共包含26种检验现场常用仪器及工具, 分别是:钢直尺、卷尺、塞尺、游标塞尺、游标卡尺、铅直测定器、交直流钳形表 (万用表) 、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转速表、声级计、照度计、红外测温仪、温湿度仪、激光测距仪、秒表、对讲机、螺丝刀、尖嘴钳、老虎钳、活动扳手、手电筒、试电笔和放大镜, 用于现场取证时还配置了数码相机。这类仪器设备的特点是常用和易损耗, 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价值不高。常规检验仪器箱配有滚轮和拉杆及锁具, 便于检验现场携带、使用及保管。

常规检验仪器设备选型时, 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还应便于送本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量值溯源。一般长度、速度的检测误差应在±1%范围内, 电压电流等检测误差应在±5%范围内。此外,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环境恶劣, 电子式仪器虽然方便易用, 但易发生故障, 因需经常更换电池而造成污染, 所以一般常规仪器应选用机械式。例如, 游标卡尺选用机械指针式, 经纬仪选用光学经纬仪。必须用电子式仪器的, 如钳形表等, 宜选用带保护外壳、操作按钮在盒内的, 以免检验人员使用后忘记取出电池, 或在携带过程中因挤压开关使电能耗尽。

专项检验仪器设备和用于提升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 其购置选型更为复杂。既要考虑检验机构的级别及经济能力, 又要考虑后期使用管理成本。专项检验仪器设备主要分为电梯专用, 如电梯限速器校验仪、导轨垂直度测量仪、电梯加减速度测量仪等;起重机械专用, 如磁粉探伤仪、涂层测厚仪、硬度计、压力表、经纬仪、称重仪;大型游乐设施专用, 如雷达测速仪;场内机动车辆专用, 如转向参数测试仪、尾气分析仪等, 作为常规检验仪器箱的补充。这些仪器设备的特点是笨重, 不便在检验现场使用, 使用频率低和数量少。

根据检验核准项目及实验室建设要求, 本所还购置了一批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如电梯导轨安装校准仪、电梯导轨扭曲度测试仪、起重机械挠度测试仪、起重机械制动下滑量测试仪、声发射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 这类仪器设备因具有智能化、精密化和现代化特点, 技术指标一般均能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选型时主要考虑购置成本。这类设备因数量少和专业化强, 市场上可选的规格型号不多, 有些甚至需自行研制或二次开发。因此, 这些设备大部分需要自校准和比对, 以保证使用性能。购置选型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如售后维护及量值溯源等, 应尽量选择在本地机构进行。

二、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

1. 建立健全仪器档案

(1) 做好仪器设备登记和建档工作, 包括装箱清单、说明书、配套软件等。很多检验机构的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可能只有1台 (套) , 资料丢失后很难补齐。有些自行研发或委托制造的仪器甚至没有技术说明书、维修说明等技术资料, 都给后续维修带来困难。这些问题在仪器购买前要充分考虑。例如, 所里1台防爆接地电阻测试仪, 使用说明书为德文, 就提前要求经销商提供中文资料;1台金相显微镜, 数据软件不能正常安装在主流操作系统上, 因此要求制造商及时升级。

(2) 及时更新维修档案, 详细记录维修费用、耗时等信息。健全的档案将为仪器维修成果评定、维修效率评价、使用效益评估、固定资产估值等, 提供可靠依据。如果维修费用高于购买价格或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估值, 则需报废。

2. 配置适当的零配件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数量少、单价高和配件多, 经过多年使用后, 一般主机维护保养较好, 但配件会有损坏或缺失, 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备件, 就会给维修带来不便。例如, 1台早期购置的动静态测试仪发生故障后, 因配置表丢失, 原厂家停产, 导致整套设备闲置无法使用。有些进口设备因备件申购周期长或维修责任不明确, 造成维修困难等。因此, 前期购置时需备好一定数量的零配件, 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使用效率, 也可降低报废率。例如, 1台数字称重仪, 因充电器丢失, 又无配件替换, 于是根据相关技术参数组织技术人员研发了一个新件, 解决了问题;激光测距仪、照度计的机身为塑料件, 后盖因更换电池需频繁开启, 使用一定次数和时间后, 后盖卡扣就会断裂或变形而无法使用, 通过自行维修排出了故障。

3. 加强信息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可将传统仪器管理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目前虽然很多检验机构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库,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仅局限于仪器信息的简单查询和统计汇总, 没有进行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应当将仪器设备申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报停报废、计量检定等流程全部电子化、网络化, 实施网上审批。仪器档案电子化后, 可将各种技术资料扫描备份、数据处理软件刻录共享, 便于查询与保存。既减轻了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又方便进行质量评比、维修与报废评估等, 提升了管理水平。

三、结语

13.医院设备科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三

“经验总结辞旧岁,绩效提高是新春”2011年设备科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设备科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管理和维护、计量管理和网络管理及软硬件维护作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第一:积极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一)完成各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保驾医院七月二十八日顺利搬迁。

(二)顺利完成高低压配电工程,是医院正常运行的根本。

(三)完成地下水井的管道和设备安装,使之有较地利用水源,达到降低运行成本。

(四)完成发电机组的安装和调试,使供电备用电源能保证医院正常运转。

(五)更改高位水池管道保确供水系统正常使用。

(六)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全自动控制洗衣烘房,领先全县先进水平,为医院作出较大的贡献。

(七)制作全院工作牌,病房医务员牌,以及设备牌等各种牌子约三千多张。第二:作好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一)有效地承担起全院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如:放射科的DR、CT,各科室的多参数监护仪、供应室消毒柜、各科室空调和病房供电供水供氧的设备,洗衣房洗衣设施烘房,院内通讯设备及线路设备等的维修保养。使全院设备的完好率在98以上,有效保证临床使用。

(二)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如多参数监护仪的购置、组档、建档。加强设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职责。如建立《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申 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不良事件处理制度》等项制度和《医疗设备科职责》、《维修人员职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职责》等8项职责。规范各种可操作表格,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报表和操作流程。如:验收报表及其工作流程,申购报表及其操作流程,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及报表。进一步规范机器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加强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委员会功能,加强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监管。提高防腐意识,拒绝收受红包,拒绝暗箱超作,提高设备购置的透明度。

(三)加强设备管理市场化、法制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效益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按要求及时上报大型贵重、重点医疗器械《医疗机构购进医疗器械登记表》和《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登记表》。积极实施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许可申报。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培训,正制作《医疗设备管理法律法规普及暨我院设备管理实践》幻灯教学片,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逐渐使设备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正轨。

(四)加强设备计量管理和设备安全运用宣传和实施。积极配合市、县技术监督局及测试所作好设备计量工作。如:B超、心电、X线机、监护仪、检验仪器的计量检测,提高设备报告的准确性。组织人员对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鉴定和检修,如高压消毒设备、高压电力设施、医用急救设施,可利用安全通道。该撤出的坚决撤出,该整修的就整修。参加湖南省消防安全培训,并在院内成功举办一期消防安全学习及普及,树立起持证上岗,安全第一的思维意识。

(五)加强新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今年,为了改善医院设备落后,医院发展迟缓的窘境,医院多方努力加大设备投入,先 后引进了DR,CT,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等,改变中医院只靠“望、闻、问、切”吃饭的历史,提高了诊疗水准。

第三:完善医院HIS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作好全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管理及软硬件维护;加强数据安全运行监测和维护;加强网络设备安全运行监测和管理。及时维修网络硬件和解决软件运行中的难点问题,保障HIS系统正常、高效、安全运行。

(二)加大硬件投入,改善网络设施。递交《关于医院网络系统现况汇报和变更网络系统的建议》,申请、建议购入服务器一台,变更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改善网络配置,保证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三)完善软件系统,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新上了住院收费系统和标准费别系统,组织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规章学习,确立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

(四)加强知识培训,强化操作技能。增长网络安全运行及高速运行方面的知识,提升网络管理及维护方面的能力,推动医院计算机应用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协调和联系工作。

不论是设备工作,还是信息管理,都需要与各科室、各相关人员加强协调和联系工作;作好上传下达工作,认真领会和执行领导的工作意图和决议。为领导设备工作决策作出积极有益的建议,积极配合各科室作好设备维修和网络工作,最大限度为临床服务。第五:主要技术指标。

(一)电力供应:从六月十号到年终总共运行204天(包括安装期用电),发生电度287550Kwh。电费273051.23元。平均消耗电力1409.5度/日,费用1338元/日。

(二)水量供应:发生水量9876吨,水费23505.88元。平均消耗水量64.13吨/日,费用152.6元/日。

(三)氧气供应:发生氧气526瓶,费用30630元。平均消耗氧气3.37瓶/日,费用196.35元/日。第六:存在不足

(一)八月十日三楼妇产科发生氧气泄漏事故,是由于安装时出现的问题。

(二)九月十六日晚因未更换氧气瓶而发生无氧供应。

(三)十一月十七日因未及时购电而引起CT停电,停电一小时。

(四)十二月二十一日十二楼热水箱漏水,安装方修补成功。

总之,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配合下,设备科进一步按“二甲”及“医院管理体系”在设备工作方面管理和维护要求,使医院在设备管理和维护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迈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台阶。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我院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设备管理多提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乘着“新院新景象”的春风,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后爱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设备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加强设备宣传,加强维护人员、操作人员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设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利用好设备这快阵地,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备科

14.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篇十四

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某些学科的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设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设备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而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疗设备在此过程中作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此时医院设备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设备档案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却常被各医院设备档案管理领导者所忽视,其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应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就把我院设备档案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1、首先认识建立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疗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出厂随机相关资料、证件、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字资料(如: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计量设备的相关合格证)等。

如何管好用好医院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则必须建立较全面的设备技术档案,并辅之有效的管理,

让其贯穿整个设备管理工作,在设备采购、使用、保养维修及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根据其维修记录,对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利用维修记录中老的故障现象及维修经过可缩短设备维修的时间及有效安排维修过程,从而,减少了维修费用,缩短维修工时,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必须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主动、及时地为各设备使用科室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此时,设备档案显得尤为重要。

2、其次建立完善的制度利用办公会将相关文件分发给所有科室,强化各级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制度意识,使之配合设备管理工作的进行。

我院成立由院长直接领导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院部、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利用制定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进行账卡物及相关内容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每月的综合质量考核,上报院办公室及拟报整改措施,与科室的奖金、评先进、评优挂钩。我院设备档案信息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设备档案由专人专柜负责日常收集全院设备资料,将全院每一台设备逐一编号登记在册且张贴标签,每半年对全院设备进行一次清查,对万元以上设备每月进行使用效率分析,将收集到信息录入电脑,以便日后查阅,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3、设备档案管理收集工作贯穿于设备申购到设备报废如参与设备采购申请,可为采购部提供相关参数,参与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工作,索取相关证件及收集设备资料及时建立档案(如:说明书、随机光盘、图纸等)相关手续齐全后方可验收。

科室如需要资料可提供相关复印件,并履行借阅手续。监督制定新装设备使用流程及制度,大型设备分管到人,并将信息录入电脑。

4、小结

15.医院设备配置管理制度 篇十五

1.1 工程位置、工程量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2标段都匀东制梁场地处都匀东车站DK116+800处, 桥梁架设线路起点自DK106+282, 终点DK124+385。19座主线桥梁共计预制276片组合箱梁及架设任务, 其中31.5 m梁232片, 23.5 m梁44片。

1.2 工程特点、重点及技术难点

工程特点:1) 对运梁通道中的隧道、现浇桥、路基进度节点要求高;2) 高铁箱梁结构复杂, 单体重量大 (450 t) 。工程重点及技术难点:1) 大型特种机械设备投入及管理、使用及保养、维修及安全运行是本项目的重点。2) 预制梁场临时设施须取得业主验收合格方能生产, 制梁形成生产能力后, 还须由铁道部专家评审验收合格, 获得国家许可后方能投入使用, 其评审、验收、取得许可证是本项目重点。

2 设备配置

2.1 选型原则

1) 通用性原则:考虑到与常规隧道施工、公路桥梁施工、路基施工等方面的通用性, 最大程度降低设备的闲置率。2) 针对性原则:在设备数量的配置数量方面一定要结合取证要求针对性的保证备用。3) 先进性原则:梁场的设备多数针对性比较强, 生产效率较高, 设备的技术领先性尤为重要。4) 高性价比原则:整个梁场的投入十分巨大, 设备选型必须注重性价比, 各个厂家产品功能差别不大, 分析价差的原因得出科学的选择。5) 可改进性原则:设备生产厂家的设计思路偏重普遍性, 每个梁场具体工法不尽相同, 对某些设备购置后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现场改进,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工效。

2.2 梁场主要设备配置的要求

按照《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月19日公布2011年3月1日实施) 以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铁科技[2004]120号) 之规定, 箱梁预制的设备主要分为:钢筋机械、拌和设备、浇筑设备、养护装备、张拉/压浆设备、起移梁设备、配件加工设备、动力设备、其他必需设备。

2.3 设备的配置选型方案

1) 钢筋加工设备。目前钢筋加工主要有人工借助简单工具和简易平台加工、小型机具半机械化加工和数控中心全机械化加工三种。人工加工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高, 成品质量不易控制;全机械化数控加工中心投入大, 效率高, 质量容易控制;借助小型机具半机械化加工虽然效率不及数控加工中心, 但投资小, 效率比人工高很多且质量控制较好。结合项目特点钢筋加工选择小型机具半机械化生产。2) 制梁设备。制梁设备主要有:模具, 混凝土设备, 张拉设备 (机具) , 养护设备, 检测设备等。各种设备的配置必须匹配, 避免造成部分设备富余, 部分设备不足, 影响整体生产效率。主要设备的计算如下:梁场的箱梁设计混凝土方量为162.7 m3, 必须在6 h内完成整个浇筑, 满足《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对混凝土搅拌站的要求。通过通用性及针对性原则对比, 2台90 m3/h的搅拌机完全能满足箱梁预制的要求, 而且在隧道等其他施工时也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搅拌车的选择主要根据运输距离、运输量、运输时间来衡量搅拌的配置容量、数量, 搅拌站为2台, 因此, 原则上配置混凝土搅拌车的数量应为2的倍数, 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考虑到浇筑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选择4台8 m3混凝土搅拌车。梁场采用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首先应满足:整体高度不超过9 m, 布料范围不小于19 m, 整机重量不大于50 t, 布料半径20 m, 吊装方便。养护设备主要指的是蒸汽养护用的蒸汽锅炉:梁场配备一台4 t/h供气量的DZL4-1.25-AⅡ型锅炉, 蒸养时采用蒸养棚罩, 蒸养棚罩钢架采用钢结构, 满足蒸汽养护要求。

2.4 提运架设备

1) 提梁机。a.提升重量、跨度选择:龙门吊额定起重量取500 t, 跨度40.2 m。b.提升高度选择:选取提梁机有效提升高度12 m。c.行走方式选择:通过对比, 轮轨式的基础费用相当高, 选择LMEH250+250-40.2型轮胎式提梁机, 该提梁机具有结构简单实用, 维护方便, 故障率低等优点, 比市面的全液压的提梁机有着明显的优势。

2) 运梁车。由于高铁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在选择运梁车时应考虑到:a.与提梁机、架桥机的配套使用 (外形尺寸、喂梁高度、宽度、喂梁方式) ;b.运梁过程的平稳性, 液压自动找平, 线路自动修正, 超出线路自动停止;c.整车高度满足提梁、架梁的特殊要求;d.车轴数 (≥14轴线) 、接地比压 (≤0.67 MPa) 等参数满足相关施工图;e.配置足够的电气修理、机械修理及操作专业人员。

以上5点为主要考虑的因素, 整体式结构无论综合性能、安全性都优于分体式。

3) 架桥机。架桥机的种类繁多, 适应性各不相同, 在选择架桥机时主要从以下方面选型:a.与同级别的运梁车配套使用;b.适用纵坡不大于12‰、适用曲线半径不小于1 500 m、最大起吊能力450 t、主梁挠度不大于L/700;c.喂梁方式安全性、落梁方式、过跨方式, 并满足隧道口架梁及驮运过隧道;d.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运架设备研制技术条件》及相关施工图;e.配置足够的电气修理、机械修理及操作专业人员及易损零部件。

2.5 其他设备配置

发电机组容量选择:梁场呈纵向狭长布置, 因此需要配置两套备用电源分别满足制梁场和搅拌站区域。

制梁场区域选择常用功率500 k W的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搅拌站区域选择常用功率300 k W的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制梁场在正常供电时还需要有员工生活用电150 k W, 辅助生产用电100 k W;搅拌站区域员工用电及办公用电100 k W, 两台搅拌机同时使用增加180 k W, 则:304.8+150+50+100+218.8=1 053.6 k W。

选择两台630 k VA的变压器并联使用满足现场用电要求。

3 梁场设备的管理

3.1 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项目部成立三个班组:钢筋班、混凝土班、提运架班;按照这三个主线班组对现场的设备进行管理, 同时建立健全各部门、班组的岗位分工、职责;明确各自工作内容、职责、要求, 使得每个岗位能达到“今天我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多久、做到什么标准”的程度。

3.2 设备维护保养“工厂化”精细管理

1) 维护修理设备。梁场生产环环相扣, 任何环节的设备出现故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梁场的正常运转, 设备的维护修理将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将梁场的设备根据工作内容、价值、使用频率等划分为:一类设备、二类设备、三类设备。一类设备主要是龙门吊、提运架设备、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机等, 具有主要工序重点控制, 维护修理重点保障的特点;二类设备指的是普通钢筋设备、张拉压浆设备等, 这类设备具有常备零配件及时更换的特点;三类设备包括混凝土振捣棒、高频振动器等, 属于损耗大、价值低的常更换设备。其中一类设备实行日、周、月、季、年检制度, 二类设备实行周、月、季检, 三类设备实行月检。

2) 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生产现场是梁场的“上帝”, 实行“三即三现”, 即现场作业时一旦发现有问题, 应“即刻”前往“现场”, “即席” (当场) 观察“现实”并“即刻”处理“现场”, 从而切中问题要点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决策;全面开展“三全定保”活动, 即全面动员、全体人员参加、全部主要工艺设备的定期保养活动。

具体做法是, 首先对所有设备实行“三定”, 即定人、定机、定岗;现场作业时设备一旦出现问题, 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即刻”前往现场, 当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初步结论及处置建议, 生产管理人员立即做出决定处理问题, 实行“三即三现”的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而影响生产的循环时间, 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全面开展“三全定保”活动则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由于当今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工人较少, 而设备多, 有些设备也特别大, 所以一两天内单靠操作工人保养设备是难以彻底保养好的。因而就要求各个班组全员参加保养。由于全员参加, 因而更要深入、全面动员。为此, 梁场专门编写了定期保养小册子, 编制了典型设备保养视频, 各主要设备保养人经车间工人、设备员检查, 不合格者全场通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实施, 梁场按照设备管理的“二率”“三定”管理标准进行统计, 钢筋生产班组从最初的每天生产2片梁用钢筋的产量迅速提升到每天生产3.5片的产量, 效率提高了75%;混凝土班组从最初的每片梁6 h的循环时间缩短到4.5 h, 效率提升了25%;提运架班组从最初的每天架设2片梁迅速提升到每天3.2片梁, 效率提升了60%;事实说明, 操作者对所操作的设备最了解、最熟悉、最能不断发现和揭露设备上所存在的问题, 给维修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 以便使设备管理工作及维修工作不脱离现场实际, 切实做到为现场服务。“三全定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设备故障率降低了46.2%, 使用率增加了近30%, 各个班组多次受到业主、集团公司的表彰,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1) 高铁梁场通过设备配置及“工厂化”精细管理, 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先进的工艺工法、管理思路, 将设备的管理落实到现场, 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

2) 结合自身实际, 贯穿始终的就是必须满足铁道部质检中心的取证要求, 在此基础上灵活配置、优化管理、显出特色。

3) 在今后的梁场设备的发展中, 诸如适合梁场的混凝土布料设备、机械轮式提梁机等将凸显极大的发展潜力。

摘要:通过对预制梁场施工设备配置的探讨,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针对在高铁预制梁施工中经常追求高标准高配置的问题, 依照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的要求, 使得梁场施工中的设备配置经济性与实用性结合找到平衡点, 以推动高铁梁场施工的新设备、新工艺、新工法的发展。

关键词:梁场设备配置,经济性,实用性,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Z].

[2]铁科技[2004]120号,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Z].

[3]周振平, 孙武和, 赵二飞.混凝土机械构造与使用维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4]魏群, 吴勇, 彭成山.常用起重机械速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杨家斌.实用五金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6]闻帮椿.机械设计手册[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大禹九年制美术器材室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英语四级听力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