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的体会(共12篇)
1.村官的体会 篇一
从2006年开始,三年来龙游县公开招录了100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成效明显。但是,大学生村干部在村任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在实践中研究总结,探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基本状况
队伍整体趋于稳定。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逐步适应、踏实工作,转变尤为明显,目前已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个别座谈中大学生村干部均表示安心在农村工作,没有提出要求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反映家长对他们在农村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支持转变,有的家长还主动与村党支部书记建立了联系。整体上看目前大学生村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一是熟悉村情快。通过岗前培训,村官们对农村政策、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情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多数大学生都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三是主动走访群众。他们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农村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农民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农村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良好品德。
工作成效比较明显。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有关工作,主要承担村内值班、上传下达、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图书室建设与管理、文字材料任务等。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大代表选举、农业普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及专业协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同时还积极协助治调委员参与村民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得到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大学生村干部发挥作用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上的落差与误区。一是大学生较高的创业热情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多数大学生对到村任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大多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且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大学生经过考虑权衡作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不能排除就业压力的影响,但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他们有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并树立了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另一方面,大学生往往对创业困难的认识不足。多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到村任职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生地不熟,容易与其他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加上大学生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村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都会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而大学生多数对到村里任职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产生消极厌倦情绪。二是个别乡镇及村领导对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认识不明晰。极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很好履行培养帮扶责任人的职责。个别村干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大学生村干部是乡镇的人,组织上安排他们到村锻炼,是来镀金的。少数村在党性培养和组织发展上不清楚该由谁负责。由于大学生村干部承担了上传下达和值班任务,减轻村干部工作压力,也使得极少数不实行坐班制的村干部产生了依赖心理。
(二)工作中劲难使的困惑。一是学校所学知识在农村遭遇水土不服。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初出校门,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如农业种植、养殖)、农业政策、农业经营管理、乡情村情及农村生活常识了解不够,一些村民对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提出疑问,认为大学生只懂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心骨。二是期望与现实之间,工作易受局限。一些村干部及村民把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主要思路局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从而给农民致富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其他事情则既不关心也不支持。而大学生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自己也愿意做。比如,帮助组织体育文化活动等,他们的想法往往被认为不切实际,无法实施。大学生在村内大多从事文书一类工作,更多的却是被留在乡镇为乡镇所用,村里的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着,琐事可管可不管,平时可去可不去。他们名义上是村主任助理,实际上是最勤快、最听话、最得力的短工、杂工,随叫随到。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到底是一个村官还是一个专职秘书还是乡镇的临时工。三是农村缺少资金,工作难以推进。目前农村公共品普遍匮乏,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一直是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税费改革后又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所以农村干部普遍感到无钱干事。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也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工作难以打开局面、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
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经过几年的工作,对大学生是一种实践锻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然而,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较城镇差,三年以后怎么办?是继续签还是不签?也可自愿继续留在村里工作,待遇不变。途中,也有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公务员队伍或机关事业单位,目前已有8人考入公务员队伍或机关事业单位。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们绝大多数会将出口通过各种考试选择为回城镇工作,给农村大学生干部培养的连续性带来了挑战。
2.村官的体会 篇二
近几年, 在农村村民自治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村官“职务”犯罪, 且犯罪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犯罪, 或者说是腐败, 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小节捞利, 有的大处谋财, 有的独立进行, 有的抱团而为, 有的少额多次, 有的一次大贪。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农村村干部的腐败,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从对象上看, “小节型”与“发展型”并存。过去村干部腐败大多表现在公款吃喝、报销等小节方面, 现在则主要从农村建设发展的机遇上下手。有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 大项目大工程接踵而至, 村干部发展型腐败也随之而来。 (2) 从主体上看, “独立型”与“抱团型”并存。基层办案人员在办理案件时发现, 以往农村干部个人腐败的比较多, 而近几年来窝案、串案却明显增加。有些窝案的占比甚至超过70%。由于征地补偿、惠农资金等现金的发放需要经过调查、审核等多个环节,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村干部合谋起来在村两委内部甚或与县、乡土地、农业等有关部门勾结作案, 导致查处一案带出一窝的情况。有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计、出纳等无一例外都参与犯罪, 形成所谓的“一条龙”作案。 (3) 从手段上看, 少额多次与小官大贪型并存。一些地方的村干部腐败虽然腐败的次数多, 时间长, 但是每次的金额却较少。
二、打击村官犯罪的重要性
村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并非安康所独有, 全国范围内村官犯罪率在逐步攀升,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8、2009年就开展了查办涉农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专项活动, 但是由于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 村官的犯罪方式在不断改变。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2年初又一次部署并开展涉农惠民专项工作, 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以专项工作的方式, 加大对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工作的查办和预防力度, 以求切实保障中央“三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保障“三农”资金安全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恶劣、犯罪金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群众联名举报、引发集体上访、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 坚决依法从严查处, 从重打击;相反, 对犯罪金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并有真诚悔改, 或者主动投案自首、检举立功的, 则要实行宽大政策, 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另外, 对于涉案人员较多的案件, 要坚持教育挽救多数、惩治少数, 把握好执法的尺度, 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角度出发, 尽量缩小打击面。对于小案要严把立案关, 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慎重对待法律政策界限不清的案件, 注意听取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不轻易作犯罪处理。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的现状也在发生改变, 村官的犯罪形式也随之改变, 所以要求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不断转变观念, 注重对村官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三、对于村官犯罪的防治
面对目前农村所出现的村官腐败问题, 虽然各级政府和检察机关在不停地寻找根源并打击犯罪, 但是由于“村官”这一身份在我国法律上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 所以对村干部的经济犯罪得不到及时查处, 从而直接影响到村民生活的安定与团结。
为了有效预防及打击本地区村官犯罪, 安康市和汉滨区检察院采取了以下方式:
(1) 实行入户下访排查制度。定期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农村各户, 集中排查并切实做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安康市纪委、监察局为此还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各县在推行入户下访排查制度中出现了诸多特色做法, 结合当地现状,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创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实行“一厅式办公、一室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服务制度。便民服务制度是着眼适应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以建立区有群众工作部、办有便民服务中心、 (社区) 有便民服务站、组 (街道) 有便民服务网点的四级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依托, 因地制宜。据统计, 全市目前已建成县乡村级便民服务点729个、共受理便民事项58.8万余件, 其中办结案件高达58.3万余件。
(3) 实行乡镇协作办案制度。将所辖乡镇划分为若干办案协作区, 统一调配纪检办案人员, 集中力量查办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特别是疑难复杂案件。2008年以来, 全市乡镇办案协作区共初核248件, 立案128件。
(4) 实行重信重访复查复审制度。化解了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等问题, 并且强化了对纪检监察信访办案的监督。例如, 《安康市纪检监察信访案件复查复审暂行办法》规定实名举报人对乡镇纪委调查处理不服的, 可向县区纪委提出复查, 对县区调查处理结果不服的, 可提请市纪委复审。
3.“村官”的故事 篇三
中国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村官经历让我终生受益
厉明
1992年10月,一位“硕士村官”在全国荡起层层涟漪。28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国政系硕士研究生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山东老家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当起了村支书,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硕士“村官”。
杨本伦说:“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能跳出农门吃上中央机关的‘皇粮’,在当时确实不容易,所以工作前两年还是比较值得欣慰的。”但是国家机关工作日复一日的循环渐渐让他无法满足,也觉得长此以往无从发展自己的才能。他感到如果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寻找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于是他想到了农村。
虽然是首位“硕士村官”,但杨本伦当年那次惊世骇俗的人生选择,却集中体现了当时众多知识青年对自己的故土、对中国广阔农村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结,特别是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很多人都有改变农村面貌的梦想。只不过,杨本伦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992年10月,杨本伦顶着许多异样的目光回到东北庄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尽管事先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村里的困境还是让他吃惊不小。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杨本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活力和开放意识。在下村之前,杨本伦利用半年时间到各地农村参观,寻找农村发展的路子。回村后,他确立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调整,并与村民签订了50年土地承包合同,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他还主持修建了市场,鼓励个体经商,把商品意识带入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另外,他在任期间,还争取多项资金给村里兴修水利工程、修路。
这些成绩都是在无数次的争斗中取得的,用杨本伦自己的话说:“农村的事儿不是那么简单,农村和城市不一样,现实和理想不一样。每干一件事情,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东北庄村的土地划分一直零零散散,形不成规模,要调整种植结构,必须重新划分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山地重新划片那会儿,杨本伦经常顾不得吃午饭,十天半月不回家。为了把村里位置最好的一块坟地改建成市场,杨本伦被人打得头破血流。
几年过去了,尽管东北庄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杨本伦的“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与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他工作的环境不断变坏。1998年春天,县里一纸调令将杨本伦任命为县委党校副校长,虽然他希望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但被拒绝。杨本伦无奈地远走他乡。据说,他走的时候大哭场。
东北庄人都承认杨本伦是个好人,对他为村里做出的成绩念念不忘。东北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光宝当时是村里的副书记,他对杨本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杨本伦,东北庄村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样子。农村太需要人才了,村干部没文化,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农村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才啥事也干不了。”
对于当年的失利,杨本伦总结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想干事,理论水平较高,工作有热情,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实践经验不足,眼高手低,到农村后容易“水土不服”。自己的一个失误是对农村经济不很了解,盲目跟风兴办企业,结果上了几个村办小厂,上一个垮一个。这件事影响了他在村里的威信。另一个不成功的地方是,工作急于求成,没有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导致上下级关系紧张,村两委班子调整太频繁,没有形成很好的凝聚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虽然败走东北庄,但杨本伦从未有过“生不逢时”的悔意。他说:“在农村的6年经历,让我受益终生,使我更了解基层工作和百姓疾苦,工作更有韧劲,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这些是在机关里学不到的。”
杨本伦离开了农村后,南下打工,几经周折,终于在商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今他已经成为淄博信誉楼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把一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看着今天的“村官热”,杨本伦说“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与我当时有很大不同,党政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帮带机制更加健全,相信他们能够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杨本伦’。”
山东首位大学生“村官”支部书记——王桂玉“助理”变身“书记”
尹传亮
在王桂玉的人生履历中,22岁之前的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和“村宫”扯上关系。大学读的是泰山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他想着自己将来的工作怎么也要和医疗相关联。
但在2008年毕业的时候,他的想法产生了偏离。在9月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选中,他选择了到沂南县依汶镇汶明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在汶明村,王桂玉充分了解村情民情。汶明村地少人多,村民虽以蔬菜种植为主,但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用。经过思索探讨,他联系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青田公司合作,实行土地流转,通过集约化管理,采用现代种植技术,发展订单农业。在土地流转中,他深入农户,认真解释相关政策和实旅方案,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往返于100多个农户和公司之间,多方协调,最终促成了村民自愿流转土地20余公顷,为提高群众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王桂玉将土地流转和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结合起来,通过帮扶工程辐射带动周围群众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村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眼看着村民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王桂玉却陷入了沉思:群众的脑袋并没有随口袋一同充实起来。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利用村里的远教设备,制作了批课件供村民们观看,使科学发展观、计划生育、科学种植等国家大政方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广大村民。他带动群众亮化道路、绿化宅院、美化村庄,使村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汶明村村民更富了,民风更正了。
2009年11月,沂南县从大学生“村官”中考选20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因为出色的工作,王桂玉通过了考试,被任命为依汶镇隋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山东省第一位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开始实质性地进入了村级事务决策层。
王桂玉心里清楚,他的工作不是单纯去掉“助理”两个字这么简单。他必须实现心理和角色的双重转变。上任后,王桂玉确定了抓村“两委”班子,促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兴建村级活动场所、兴办村级公共事业,调动村民积极性、推动民主自治进程的工作思路。
王桂玉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定期学习“四民主一考核”、“农村工作
规程”等内容,讲解有关政策、文件内容,让村“两委”干部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村务管理机制,建立了权责明确、决策民主、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这些制度政策的理顺和实施,让村里工作一下子理顺起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王桂玉创新性地采取“间接民主自治法”,成立了涵盖包括种养殖、文化娱乐、社会安保等各个方面的群众组织,通过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更充分、更实际地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村民对村里的工作也有了更大程度的认可与拥护。
2010年3月,临沂京华矿业有限公司在隋安村落地,王桂玉同其他村干部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依法顺利完成了该公司轻烧白云岩项目所需的厂区用地、矿山土地的流转工作,保证了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现在,隋安村的党务、村务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王桂玉也完成了由“村助理”到“党支书”的转变。今年5月,他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他向县委组织部提出申请,表示要继续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按照个人意愿,被分配到他所在的沂南县依汶镇工作,继续担任隋安村党支部书记。他说,刚到隋安村不久,还有一些想法没能够实现,我要努力让村民更加富裕,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建设为方向,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隋安!
《花开的美丽季节》
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花开的美丽季节》由中央电视台和微山县联合拍摄。实景拍摄地就在微山。
该剧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大学生村官曹沐春和马小凡一段充满意义而又多姿多彩的历程。刚毕业的大学生曹沐春和小眼镜马小凡,来到微山湖畔的百合村当起了“村官”。百合村的村主任周宝全在对待大学生“村官”的问题上,开始的态度并不积极。材里的村民也觉得太学生“村官”只是来“镀金”的。这反而成为激励他俩决心为村民谋利益的动力。先是给村里的孩子们开办英语班,架起了和村民沟通的桥梁;而后,又通过到农大请教授来村里指导种燕麦,又将孟乡长引荐给最反感和官员打交道的顾教授,从而获得乡长和周主任的好感。之后,他们又撮合巧红娘和翟二嫂合作开办鸭场,一步步地使周主任和村民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经济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曹沐春和小眼镜先后经历了一系列考验,两位村官乐观坚强面对,终于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与信任,在他们的任职期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花开的美丽季节》是国家提出倡导大学毕业生下乡政策以来,国内第一部反映此类题材的电视剧。本剧深度关注了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青年演员吴晓敏和吴健扮演剧中的年轻村官曹沐春和马小凡,两人生动活泼的演绎让全剧充满了青春气息,成为了农村青春励志剧的典范。该剧自2010年5月2日在央视八套开播,创农村题材电视剧收视率新高。
创业大学生村官——付晓娟在热爱中追求
赵真
25岁的付晓娟,扎着马尾巴,黑黑瘦瘦的,看上去仍像个在校大学生,却已经在峄城区吴林街道吴林西村干党支部副书记快一年了。
付晓娟是黑龙江省大庆人,如今把家安在了山东枣庄。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大李楼村的张同新是付晓娟的大学同学,两人在上学期间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毕业后,两人商量决定回乡创业,自己做老板。经过调研市场后,付晓娟决定利用新型的养猪技术开展无公害生猪养殖。
但办养猪场这个想法遭到了付晓娟父母的强烈反对。爸爸在长途电话里骂她“上这么多年学到农村去养猪,不让人笑话?还不如我和你妈在城里当个小老板呢”妈妈更是三天两头打电话,劝晓娟别犯傻。
坚毅的付晓娟没有退缩。历尽艰辛,2008年9月1日,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她的“富新种猪养殖基地”正式挂牌了。付晓娟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好
目前,付晓娟的养殖场生猪年出栏1000多头,母猪存栏100多头,年产值150余万,并且全部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2009年底被评为“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村民看晓娟有本事,都来找她帮忙。学营销的她看到了更大的机会——养猪规模化、产业化才能多赚钱啊。她萌生了当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念头。
机会来了,2009年8月,晓娟通过了山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以优秀的成绩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聘为吴林街道办事处吴林西村党支部副书记。
刚进吴林西时,村民见了她躲得远远的。有人说:“晓娟,街道不是给你安排了挂靠部门了吗?何必天天往村上跑,你干好干坏还不都是那些工资?”
晓娟却不这么想:“村官虽小但不好干。我愿意多了解点实际情况,真正给乡亲们办点实事。”半年多来,她在村民的蔬菜大棚里施过肥,到大娘家的麦地里拔过草,出席小伙子的婚礼喝过酒,也参加老党员的葬礼。慢慢地,村民们感觉到这个外乡的大学生还真的不错,开始接受了这个年轻的“村官”。
通过走访,晓娟了解到吴林西村本来就具有养猪传统,这与她的创业项目不谋而合。早在大李楼时,她就牵头成立了众诚畜禽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了吸引吴林西的村民也加入合作社,她挨家上门做工作,一笔一笔给他们算细账,终于打消了养殖户的各种顾虑,同意参加养殖合作社。
在村里,付晓娟的另一个动作让村民感觉到了年轻学生带来的好处。吴林西村位于城乡接合部,缺少一个大的活动场所。晓娟主动向街道办事处作了汇报。领导十分支持,牵线联系了区体育局。但是相关政策把晓娟的想法卡死了:体育器材只配备给乡镇,吴林西属于街道办事处,不在建设范围之内。但晓娟从不轻易退缩,怀着8个月的身孕一次次到区体育局协调,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找科室的同志不行,找主要领导同志,前后跑了8趟。终于,区体育局领导被她感动了,单独为吴林西安装了价值近2万元体育器材,建成了一个小型健身广场。村里的乡亲们第一次有了锻炼、活动的场地。
4.“村官”培训总结体会 篇四
9月15日到19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XX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岗前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民生的十件大事;农村工作的方法、经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以及徐波老师主讲的基层党建工作、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和对我们基层工作的殷切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对农村工作意义和方式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结识了一批同我一样心怀理想、怀抱激情投身基层工作的同龄朋友,这对我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定会有很大帮助。我很感激县委组织部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我必定将本次培训所学用于今后的学习实践工作。
完成了此次培训,我体会颇深,现将我的思想体会汇报如下:
实现两个转变,注重个人发展,积极投身农村工作
农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初出茅庐的我们从校门到基层应首先实现自身的“两个”转变: 一是思想的转变。思想优先于行动,适时适当的思想才能指导适时适当的行动。刚跨出校园的我们,可能有的人认为十几年寒窗苦读,有了所谓的“渊博知识”,也有了所谓的学历学位,思想上仍停留在以前“天之骄子”的时代。经过找工作的艰辛,经过四处的碰壁,现实其实早已不是我们理想中的那样。谁说大学生就应当留在城市,谁说大学生就一定做白领,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的配置让我们认清了现实,转变了思想——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那里有广阔的舞台!
二是角色的转变。从考试、面试、培训到步入基层岗位,我们已不再是书生意气十足的学生。毕业前,一位老教授给过我一个忠告,我时刻谨记:做任何事都要符合自己当前所扮演的角色。的确,我们已不是那个在学校或者夸夸其谈,或者高谈阔论的学生,已不是家里父母亲朋眼中的淘气“公主”或是“少爷”,而是社会化大分工中践行党的政策理论,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者。我们的言行不仅仅代表我们个人的形象,更代表党和国家基层工作者的形象。我们的角色上承党和国家,下接黎民百姓,我们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因此,基层工作者角色至关重要,早日实现该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自身学习和工作,更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早出一分力量!
基层工作很锻炼人,也容易使人随波逐流,忘记进步,我们在紧密联系群众,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时刻不忘学习提高,注重自身的发展。为实现自身提高,做好农村工作,我们应尽量做到“四多一少”。“四多”即是多看、多读、多思、多写;“一少”即是少言,少不合时宜,不合场合之言。多看,多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看村干部如何处理各种村务工作,了解乡镇机关工作。多读,读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读懂上级文件;多读经典;多读各类时政报刊杂志,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各家之言。多思,思考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之路,思考富民增收的发展之路,思考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多写,写民情日志、工作日志,记录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点滴,做个有条理的人;学习公文写作,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少言,谨口慎言,在充分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学习前辈措辞,语言尽量做到适时适地,严谨规范,尽快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开展工作。
5.村官心得体会 篇五
—西乡县茶镇渔丰村书记助理X 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陕西省委组织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全省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示范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通过省上涉农专家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对农业知识的讲解;通过省级优秀农村干部对农村法律法规的讲解;通过观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录;通过到永寿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实地考察;通过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等,让我受益匪浅,这将激励、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10月31日开班会上,由陕西省委组织处寇处长就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讲话;他提出了:一是认识问题,许多大学生村官还不没有认识到村官到底是干什么的,到了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如何着手工作、转变角色,整天糊里糊涂;二是对选聘认识不到位,许多大学生村官认为这是国家给我们一次找不到工作的跳板,而没有从真正含义去理解“村官”到底是什么;寇处长还提出了大学村官比选调生素质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没有选调生高;听着这些意味深长的话语,内心的不安此起彼伏,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经过层层筛选的村官是多么的幸运,为何不去做好村官工作,为何不去当好服务员,让群众信任你,让领导赏识你,扑下身子为农村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
11月2日晚观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录,我深受感触,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什么他们能坚持自主创业,而我却想都没有想过,比他们少了什么吗?没有。我只是怕吃苦、怕流泪、怕流汗、怕失败,没有上进心,现在的生活是如此幸福,还干什么自主创业,真是自找苦吃。但是,通过这次培训加观看,使我在脑海中燃起了自主创业的愿望,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位农村出生的孩子,明白那些创业大学生村官的艰辛,也能体会得到那些“村官”生更半夜才休息、鸡鸣三更就起床的生活。我要学习他们的不这种坚定信念,为我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月3日到永寿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考察,聆听了几位08年村官自主创业的故事,从他们的创业历程中我又一次受到了感触,更加明确了我自主创业的决心。在考察中有一幕我将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永寿县委组织部王部长就他们县大学生村官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大学生村官在永寿县如何开展创业工作,强调如何关心大学村官生活,强调如何帮助大学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我记忆最深刻的话就是:王部长讲“我们是党撒向大地的种子,正在生更发芽,有一天终会长成参天大树”,听着语重深长的话语,这时脑海不停的闪现在学校时的豪言壮语,可是现在呢?我什么也没做,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工作一年,可还是没有找
准目标。此次实地考察和王部长讲话,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村官首先得找准目标,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好每份工作,像那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苦,不怕失败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培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一是认识上得到了转变,思想上重新定位了“村官”在农村如何工作;二是坚定信念,坚持自己的创业之路;三是加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老干部请教他们的工作方法,然后在空余时间多学习书本知识,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在以后的农村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争取在三年的时间里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6.村官心得体会 篇六
挂职锻炼期间,主要被安排在组织科、非公党委工作,具体负责非公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协助选派、选聘办公室日常管理和党内统计工作,虽然工作量大、难度高,却也使自我从中受益匪浅。
一、加强了党建知识,非公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和党内统计是有关于党的重要业务工作,两项工作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不仅仅取决于电脑技术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对党内有关业务知识的熟悉情景,工作过程中,边干边学,认真梳理不一样信息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纵观整体、细察小项,丰富、增强了自我对党建知识的了解,也使自我潜移默化的构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增强了工作本事,到组织部挂职锻炼使我初步融入到高速、高效的工作节奏,也使我了解到,一个部门的高速运转与部门中的每一个人的态度和本事是分不开的,放到组织部来说就是他们协调合作、运用政策、研读文件及表达写作的本事,在这些方面我看到了差距,而这些本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中获得的,所以,我努力利用这样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思想上做到了有意培养,经过认真对待、进取参与各项工作,经过主动思考、虚心学习和勤于实践,使自我在基本素质上得到了必须的收获。
三、触发了活力,在组织部的工作环境下,能感受到大家进取向上的正能量,也认识到自我的不足,这分不足触发了我学习的活力,也使陷入我深深的思考,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和另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到底缺乏哪一种主要品质,这段经历使我意识到一个人无论要生成本事,还是挖掘潜力,都要满怀热忱。不能以各种借口延缓行动、浪费时间,以遭遇困难、难敌挫折为理由折减活力,那么不进则退,成才的愿望也是空谈。
7.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落差 篇七
“我的理想就是改造农村。按照最初刚到村的理想化说法,是打造第二个华西村。”2008年4月15日,看着江苏省宿迁市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里畅谈理想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傅军(化名)早已泪流满面。
其实,就在戈新化到宿迁之前,傅军已在邻近宿迁的盐城市阜宁县做了8年的大学生村官。那么多年过去,资历经验都有了,月薪依然停留在600多元。2008年6月18日,在中组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到达阜宁前夕,傅军黯然离去。望着曾经生活了8年的地方,傅军感慨万千,但也无可奈何。
据一些资料显示:阜宁县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曾选派64名大中专毕业生赴村任职,但至今仍有20多人在农村滞留,过着无编制、无保障、月薪600~800元的生活;其中,仅有3人通过公务员招考,大多数则是选择自动退出。一些大学生村官说道:“与其在那儿干耗着,等机会,还不如现在就放弃,安心地找工作,好好生活。”
2008年以前,各地自行开展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活动中,因地方经济条件、政策和兑现效果不同,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前途很不平衡,造成了新旧人才衔接和公平性问题,出现大量流失现象。眼下,时间、地域区别带来的政策不平衡的现象仍在继续。
先行者的喟叹
1998年,盐城市阜宁县开展“择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锻炼”的工作,主要面向农林水院校。1999年,范围缩小到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两年共选派大、中专毕业生64人。
当年的村官实验和现在类似,选派的目的除了要解决毕业生就业外,还有就是“为乡村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到村任职,党员可任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任科技副主任等非选举干部。人事关系挂在乡镇,不列编,由乡镇管理。
在阜组字[1999]107号和阜人发[1999]48号文件上,对这两批“村官”的出路如此规划:“凡选派到农村和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另外还规定:“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可提拔到有关领导岗位任职;乡镇机关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空岗缺额补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优先录用”。
“1999年,我们还是刚毕业的毛头小子,以为这是条实现理想的道路,到村的干部介绍信,除了没有编制委员会的印,其他都一样。”傅军说道。
1999年,县委组织部对98届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次考核。此后直到2004年间,考核付之阙如。2004年8月,任期将满,在留守的大学生村官们的一再要求下,县委组织部对当时在岗的44人进行了考核,分村、镇(区)两级进行。从一份情况汇总表上我们看到:村党组织建议重用30人,9个镇(区)党委建议提拔使用。
目前这批村官中,大部分已自谋出路,仅剩20人实际在村工作,工资、待遇几乎停滞在10年前的水平,工资普遍为600到800每月,除农村医疗保险外,没有任何福利。
罗桥镇的袁德怀和陶钧是他们当中“混”得比较好的,2003年2月进入镇政府,袁在工业办,任安全生产管理站站长,陶钧任统计站长。
“如果说能力不行,我们都受过各级表彰的,过去行,现在还行。”傅军说,陶、袁二人都在现职上获得工作奖励,而他自己是2004年到2007年镇里“三个文明”建设的先进个人。
“我们是大学生村官运动的先行者,看到现在这么好的政策,看看自己,只能后悔早生10年。我们心不甘,文件都规定好的,为什么不执行?”傅军说。
待遇有别
受不同地理、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差别也比较大。
安徽凤阳县虽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对村官的扶持力度较大,2006年、2007年县里自行招录的大学生村官,比照县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每月1200元,有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待遇比新参加工作的同级事业单位人员高一级。
乡镇政府在财力上给予村官支持,大学生有大棚蔬菜等创业项目的,1亩地给予1500元补贴,一口井补贴4000元。府城镇镇长朱璟昌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知识但是没资金,地方政府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镇里投入了100多万。”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情况,北京的较高,每月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并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毕业生还可获北京户口。浙江的大学生“村官”专科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每月1200元,五大保险每月近百元。江苏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初定职称,工资高定一级。常州的一名大学生村官透露,他全年收入可以在4万以上。
但是,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一名大学生村官说道,他的工资是800元,基础工资600元、生活补助200元,最近才听说要涨到1200元,“生活比较困难”。组织部门重视程度一直很高,但在乡镇一级,许多政策不能落实。
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招录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可能大不一样,这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态。除了前文提及的盐城市大学生村官的境遇外,四川在2007年以前10年选聘到农村和基层社区任职的8000余名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而2007年度以后按照显著提高了的待遇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的比率则在90%以上。
不一样的出路
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几年来的发展也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有着高学历的大学生到农村当干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一些农村干部是非常欢迎的。兴奋、期盼,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担忧的就是:3年后,会怎样?这是大学生村官就任伊始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些农村干部会发出的疑问。大学生村官会干了一段时间就走吗?能留下来的又会有多少?
2008年暑期,苏州科技学院团委就“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面对有关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40%的受访大学生村官希望在合同期满后能进入区(县)、乡(镇)公务员队伍,25%的人希望任职乡(镇)后备干部,20%的人希望在农村创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15%的人希望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
江苏省最早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试验的是徐州市丰县。1995年,丰县县委“为推动实施农村人才战略,全面提升村级干部素质”,开始实施“雏鹰工程”。其时,解决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也是政治任务之一。当年8月,200多名毕业生应考,最终13人经录用下派,职务是村长助理。
丰县县委此后不断完善培养、跟踪和淘汰制度,成绩突出者优先使用。经过一年以上的考验,对不胜任工作者,退回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分配。目前,丰县下派的1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人提拔为正科级领导,22人成为副科级干部,另26人解决了公务员编制。
克隆丰县模式继起的阜宁县尝试了两年,没有持续,此前选聘的人马沦为弃儿。而丰县则一路摸索,为以后江苏省的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江苏省各地此后选聘了2984名大学生到村工作,2007年,江苏省实施1011工程,再次选聘1011名应届毕业生到苏北5市的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
对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的村官来说,除了待遇,出路问题也不可与北京大兴、安徽凤阳或江苏丰县同日而语。虽然区里当初有政策,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可优先参加事业单位人员增编考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海南省定安县因缺乏后续的政策指引,将大学生村官集体转职为代课老师,也曾引发过集体反弹。
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兼行政学院教育长桑学成教授认为,如何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扎根基层的长效机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中组部此次跨地域选聘大学生村官,固然有助于形成全国一盘棋,但就大学生村官现象的整体来说,时间和地域的不平衡,始终是一个长期存在并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影响村官实验的未来。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略有删减)
编后语: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也与日俱增,但是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有限,薪酬也有所下降。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路。随着大城市里“金领”“白领”吸引力的日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青睐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当大城市“拥挤”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时,有着不少发展机会的农村则成为他们的另一种选择。有人说,大学毕业生这种“下乡热”只是一种无奈的就业和一时的冲动,大材小用的思想会一直占据着他们的脑子。但是,随着政府相继出台一些优惠举措,在政策上给予多方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也衷心希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么一个广阔的大舞台上“开花结果”,历练出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从原先的新鲜到现在的热闹非凡,加上高校的鼓励和一些奖励措施,很多大学毕业生把它当成一种寻找公务员的捷径和一种发展的杠杆。据一些调查得知: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一部分是为了以后可以优先考录公务员,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新农村的建设尽心竭力,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怎样,能有更多高学历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我们理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一些迹象也表明:大学生村官并不全然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一些落差。究竟该怎样去看待和处理这些落差,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8.军官村官的华丽转身 篇八
说起洪洞,不得不提起洪洞县曲亭镇东张村。东张村位于洪洞县东南方向曲亭镇南垣,有村民322余户,1287口人,耕地2500余亩。虽占据土壤富饶,水源充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资金匮乏,生产力落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收了玉米种麦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传统的耕作模式,农民一年到头在田地里所得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村民生活一直徘徊不前。但是自2010年开始,这个村子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洪洞县数一数二的小康村。从当年人均不到300元,一下跃至人均收入超8000元,成为远近羡慕的富裕村。
如今的东张村是一个绿色簇拥的美丽村庄。环村的水泥路,挺拔秀美的国槐洒下一路浓荫。路旁大片的樱桃林子、间作的农作物在阳光下枝繁叶茂,昭示着硕果丰收的美景。春秋棚内,各色菜蔬红绿相间,长势喜人。你若坐在村旁的泡桐树下,品着刚从荷花池里捞出的泥鳅,沐着荷塘里飘来的清香,可以尽享东张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一巨变主要是谁的功劳?东张村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笑着说:“当然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任玉林!”。
任玉林是一名团级复转军人,有着传奇的人生。他舍弃在首都北京安逸舒适的大都市生活,回乡当了一名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从军人到农民,从都市到农村,从军官到村官,他来了个华丽转身。
任玉林1957年出生于东张村,高中毕业后入伍。1995年8月,任玉林转业时为中校团级干部。转业后,任玉林来到首都北京。十几年来,这里有他温馨的家,亲爱的妻子和儿女,更有他兴旺发达的事业。
2009年冬天,曾任部队团职干部的任玉林回到了故乡东张村探望母亲。多年在外,看着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牵念着自己的故乡,一脚踏上故土,多希望看到一个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村庄。然而,环村一周,三、四条五十年代兴修水利时的荒沟,已成为村民的垃圾场。几处废旧的砖厂,占用着大片良田。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离走上富裕的道路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乡村走出,在部队和城市打拼了多年的任玉林,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无不装在心里,家乡的街坊邻居、父老乡亲无不储存在记忆之中。 但说来道去总离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盼着家乡早日脱贫,乡亲们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回到家乡探望老母亲的任玉林无意走到了学校,看到孩子还用着陈旧的铁炉子取暖,他的怜惜之心油然而生,当机立断拿出5000元钱找到村委主任,给孩子们装上了暖气,结束了学校生火取暖的历史。
在和当时村委主任倾心长谈之时,得知村里没有党支部书记,缺乏一个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领头人时,经过几天的思索,任玉林作出了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家乡,接续家乡的建设事业,激活村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把东张村建成集绿色农业、科学种田、现代工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现代绿色农庄”。
他的决定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妻子竭力反对,与他大吵一架后愤然返回北京。同学战友也纷纷劝告不要做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任玉林犹豫过。可是又一想,“年过半百,咱不能说了不算”。
当铁定心的任玉林义无反顾地把这一想法告诉母亲时,八十高龄的母亲着实大吃一惊。自从儿子19岁离开家,风里雨里在外边打拼,吃的便是公家这碗饭。如今,他放着大城市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到这个土庄子里,一身泥一身汗地接这副乱摊子,能吃得消吗?老人许久没表态。任玉林望着老母亲,心中忐忑。“你愿意受那个罪吗?不嫌麻烦你就干几年吧!”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说出了这句话。任玉林记住了母亲这语重心长教诲。
说起当时的初衷,任玉林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深厚感情;二是父母在农村,有亲情的召唤;三是对农业有兴趣。他愿意在有生之年,让家乡的父老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任玉林放弃北京优越的条件,带着党组织关系返乡,立志改变东张村面貌的行动,着实让全村人感动。乡亲和党员们从他真诚的举动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并在支部选举中庄重地为任玉林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最后全票当选东张村部书记。当年12月,57岁的任玉林由北京返乡一肩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村级职务。在他看来,回乡当不当干部都得为家乡办事,当上村干部就更得为老百姓办实事。
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顺利当选的任玉林心里却揣着一团火。他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进行环境整治。第一件事是把村里主街道一条南北路,两条东西路,全部安装上了路灯。第二件事是投资20万元,免费为村民各家各户安装自来水管道和闭路电视。第三件事是村里修缮了广播站,扩建了村级组织、宣传活动场所,使村民的文化生活、娱乐活动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几时许,东张村的乡亲们发现,穿行在田间地垄的任玉林换上了一双家乡的农村布鞋,远远望去,活脱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任玉林以他自己的独特姿态和方式,贴近和融入了自己的故土。从此,脚着布鞋的任玉林,穿行在故乡温热的土地上,用大手笔规划着东张村明天的蓝图,带领乡亲们构建着多彩的“东张梦”。
任玉林深知,建设新农村,科学种田是核心。为了寻求适合东张村发展的经营模式,他深深感到光有资金和项目是不行的,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才是根本问题。让大家看看外面的的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才能在转变观念中提升发展品位,在发展品位中促进观念转变。
为了科学种田,他自垫资金,先后组织村里的村干部、种养殖户、年轻人远赴山东、陕西、甘肃、内蒙、河北、武汉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借鉴人家的先进经验。并聘请专家来村里讲课。让村民逐渐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樱桃栽植技术、泥鳅孵化技术。为村民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32135
建设新农村,农民种田土地是根本。他提出了“土地利用最大化,劳动力利用最大化”的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他也在苦苦思索、探讨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八大后,他梳理着自己的思绪,找到了与中央政策的结合点,农业科学化、现代化、成品化,应是一条产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在3—5年内实现“人均一亩莲藕地、人均一亩樱桃园、户均一个大棚菜、五年人均一万元(纯收入)”宏大目标。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除了整修一些废弃砖厂外,他还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迁坟。这一冲击农村人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观念的举动,立即引来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任玉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个人出腰包,每户迁坟者获得2000元的补偿款,终于取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统一规划,建设了东张村公墓。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年初,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发动群众,调集两辆铲车,实施明渠改暗工程,将绕村1000余米废渠改为暗渠,恢复耕地100余亩。与此同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新增一个变压器、维修一个变压器,并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地建设防渗渠7000余米,新打深井3眼,使全村农田灌溉率达到100 %,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土地创造更大效益,他利用家乡土地含硒高的特点,多方论证,开办了东张面粉厂。提出了“凭良心做食品、靠品质应发展”办厂宗旨。厂子开办后,有效的消化、吸收了农村留守妇女等闲散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他们生产的石磨面粉、手工挂面远销省内外,还销到了首都北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农业基础设施建好后,任玉林在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资6万元,特聘专家为东张村制定出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勾勒出了东张村未来的美好蓝图。为了使东张村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尽快实现,他率先提出改造恢复的三大措施,即:砖厂的恢复,老渠的改造,坟地的集中。任玉林带领乡亲们的致富之梦由此拉开了序幕。
凭着一腔热情,任玉林跑项目、垫资金,提出入股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管理方法,统一管理、统一出售,按比例分红。2011年年底,他又筹资150余万元建起了21栋温室大棚,让村民承包种植大棚蔬菜,并以每月6000元的高薪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落户东张,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现每个大棚年利润都在3万元以上。随后,他投资20万元改造废弃的砖窑地20余亩,变废为宝,带头建起了莲菜示范田。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示范给村民,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示范引导下,东张村村民有了发展池栽莲藕意愿,如今,东张村已建起节水莲藕500亩、春秋棚50栋,樱桃800亩。投放泥鳅鱼苗130万尾。
洪桐县东张村莲菜,经过有关部门的申请,2011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等级认可,也是洪洞县唯一的一款地标产品,还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产品,这让老百姓种植有了很大的信心。如何让现有的荷塘收入再翻一番,任玉林多方考察,又给乡亲们提供了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因为外地泥鳅鱼苗拉回来成活率低、效益差,于是,任玉林又自掏腰包让村民尝试搞泥鳅孵化,让老百姓在泥鳅一项上再多赚一些钱。任玉林说:每亩地按200斤(泥鳅)鱼苗算,200斤鱼苗能产出八百到一千斤泥鳅。我们预算的时候是一亩地的苗下来是超不过十块钱,二十亩地下来能挣到两万块钱。二次孵化可以孵化到四批,孵化到四批下来又是四五十亩地,这个效益是很可观的。
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主要优势是泥鳅和莲藕是互补的,是一种立体、循环的养殖方式。泥鳅粪便和泥鳅不用的东西,是莲藕生长的一种养分,莲藕生长过程中,又能给泥鳅增氧。整个互补以后,使莲藕长得比较好,泥鳅品质也比较好。
搞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经营模式就是任玉林给村民们寻找到的一条生财之道。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水下人们不易看见的地方现在放养着泥鳅,这种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500亩荷花塘,成为了村民们发财致富的聚宝盆。莲池、泥鳅立体养殖已成为特色产业正在逐步推广。
为了让村民们进一步增加收入,任玉林又把目光投在了樱桃种植上。他组织村民前往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樱桃种植技术,并出资150万元购买了优质种苗,克服种种困难,在村里建起了800多亩的樱桃种植基地。村民们种的(樱桃)地是集体的,只管投工,土地、树苗包括农药、化肥,所有的资金投入都由村里统一负责,最后最大的受益是村民。根据市场估算,两年后每亩地可增加收入两万元。随着腰包变鼓,村民们形象的把樱桃树称之为“摇钱树”。
有了莲菜聚宝盆,又有了樱桃摇钱树,任玉林带领大家在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加工厂,把废渠垃圾场改建成东张村的商业街,东张村由此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了建设石磨面粉加工厂,任玉林在北京的两个工厂停了,儿子差点走上邪路。没有资金,他忍痛卖掉了自己价值68万的大众T5商务车,抵押了老婆价值28万的奥迪A3轿车。昔日,这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立刻成了“穷光蛋”。村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提起任玉林的真诚和无私,东张村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每年为全村党员每人发放50元的春节慰问金,给低保户及五保户家中送去米、面、油和慰问款。村里无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都自掏腰包送去祝福。谁家有困难,只要向他开口,他从来都是不讲条件地给予帮助,不论是资金还是帮忙,他都从不拒绝。四年的事实证明,东张村的老百姓完全相信任玉林这个带兵的人,确实能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每逢清晨,他走在绿树成荫的环村水泥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听着飞鸟啁啾,深深感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站在东张村口,任玉林瞻望着他的前景规划:三五年内,将大量闲散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建成商品一条街,并建起村中文化广场、养老院、单元楼,向农村住房城镇化逐渐延伸。进一步借助“洪洞大槐树的影响,莲城美誉,杨侯国遗址厚重文化底蕴及春秋师旷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莲花艺术节”观光以及莲菜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将近四年过去了,东张村正沿着任玉林当初的设想向前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农村能干的事情太多,认准的事情不能变。”
不懈的奋斗中,蕴含着他对故土的深情,更承载着他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他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苦过、累过、思索过、奋斗过,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他的“东张梦”,正在这片土地上彰显着五彩绚丽的成果。他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转变民风,改善民生,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道路。靠他的人品、作风和精神,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拥护,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榜样。
9.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计划”安排,xxxx年3月我有幸作为第七批轮训村官,在组织部基层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两个月稍纵即逝,但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现将这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感受之一:工作虽忙而有节奏
在没有来组织部之前,就听人们经常说组织部的工作是“白+黑”的模式,在组织部工作就得把忙碌当成日常习惯,把加班做为家常便饭。来到组织部的各科室,你会发现所有组工人员或是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或是在埋头苦思,各自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但是工作虽忙却忙而不荒,散而不乱。每天组工人员都会提前10分钟来到办公室,开始办公室打扫卫生,为一天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上班期间,大家严格遵守上班秩序,不大声喧哗,不迟到早退,时时刻刻维护着组工人的形象,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
感受之二:工作虽重而不忘学习
人生有两本书必须要读,一本是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另一本是社会这本书,没有文字,即“无字之书”。在跟班学习的两个月中,我通过由浅及深的学习,由表及里的接触,由陌生到融入的适应,既学到了不少书本的知识,也悟得不少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跟班学习的第一天,组织部的王部长、赵主任就对我和另一名村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我们在这两个月的学习中,既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要积极参与科室的各项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由于之前在村上工作,事情比较繁琐,所以在上班期间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组工干部们在工作闲暇之余,都会拿起党建杂志、报纸以及各类资料学习。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使我也养成了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翻阅党报党刊、有关文件的内容、学习文件的编辑、排版、校对等,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时时不忘学习,将学习始终贯穿在工作中。
感受之三:工作虽多而不忘“完美”
以前在村上养成了干工作只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就好的习惯,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加之工作繁多,很难做到 尽善尽美,往往是顾此失彼、抓了芝麻忘了西瓜。但是,来到基层办学习,组工干部们的工作精神告诉我:“今日工作今日毕”、“工作无小事”。不论是一个简单的文件起草,还是一次摸底表的填写,都体现着工作的严肃性。期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简单的事 情不能草率完成,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能拖到明天完成。一次,市委组织部要求填写一张关于全县村干部符合条件的摸底调查表,当时,我认为摸底调查本来就是一个概数,所以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我查阅资料,逐一筛选后,将调查表送给主管领导审批,当时领导问我这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在我讲完后,领导又自己核实了一遍,并且发现几个人的信息前后矛盾,无法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条件。所以我经过再次核实,逐一打电话给本人确认,在确保所有的资料都是正确的情况下,才交给相关部门汇总。这种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始终贯穿与日后的工作中,如在设计“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记录本、村干部值班公示牌、凤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汇编等,无论从内容编辑、文字校对,还是从版面调整,每一道工序都体现着严肃认真,这更加让我坚信组工人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负责,力求把简单的工作做完美。
10.村官任职心得体会 篇十
灌云圩丰镇海堤村村主任助理 李辉
海堤村位于圩丰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本村现有13个村民组,520户,1941口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6200元。该村地形以河湖为主,在海堤河畔,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很大。我就是在圩丰镇海堤村当村主任助理。我的工作基本内容是协助村主任等村领导开展相关工作。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同事们的团结协作及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个月的基层工作与锻炼,我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以自己的真诚和工作成效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当然也让我明白了做好一名村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一线,服务村民,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工作。
在工作中,我时时跟着村主任,看他怎样与村民唠家常,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慢慢引出工作主题,与村民沟通想法,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工作上的方法。很多村内事务的处理,我都有参与,虽然每次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主要的目的还是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来到基层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必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积极肯干的作风,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强化提高业务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
其次,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依法理财意识。切实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严格维护财经纪律,按照规章制度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为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3、推进农村党建工作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一般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同时大多数会兼任村团委书记。当前,农村青年团员意识淡薄,很多人都没有积极向团组织靠
拢的意向,对团组织的认识也不高,对自己一生是否参加政治组织觉得无所谓。这就为基层的团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此,在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就应该多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充分利用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开展“寓教于乐”的团队活动,使广大农村青年接受到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激发他们自愿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
4、利用远程教育,做好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网络以其迅速、便捷、互动等特点,为传播先进文化增设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增添了一个新平台,为丰富人们精神精神生活增加了一个有益的新空间。利用远程教育,努力做好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农村科技的传播者。积极组织村党员群众同他们一起收看优秀党员的典型事例、科教片、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使党员群众长期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党性觉悟
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对基层工作内容也基本熟悉了。在今后,我得努力、认真工作,遇到不懂的,我会虚心向别的同志请教,做的不对的我会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指正,提升自己的个人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使自己从一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角色转变为在某些方面能独当一面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想只有怀着一颗谦卑、学习的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灌云圩丰镇海堤村村主任助理 李辉
11.“村官”专业的实践与期待 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不少地方都通过选聘“大学生村官”等举措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但是,由于对农村情况不熟悉、农村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农村后无所适从,工作难以打开局面。为了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大学生村官”,河南农大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培养“村官”的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
省委书记“点题” 新专业火暴招生
“现在的高校,有没有‘村官专业啊?”2008年4月15日,在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意味深长地问。
徐光春进一步解析:“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着眼长远的举措,教育部门也应该跟着这个思路改进工作。高校的教育方向要有所调整,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上应该适应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比如,高校应该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相关的‘村官专业。”
徐光春书记提出的问题让与会的高校领导和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陷入了沉思:高校专业设置该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徐光春书记提出的问题,让我开始思考大学教育的属性。作为一所以‘科教兴农为己任的高校,我校理应承担起时下新农村建设最急需人才的培养重任。”河南农大校长王艳玲说。
于是,结合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河南农大迅速开展了设置“村官”专业的可行性调研。调查发现,近年来,河南农村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参与“村官”选拔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但不少“大学生村官”往往“下得去”却“留不住”。原因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并非专业出身,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者无从下手。
“开设‘村官专业既可以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又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调研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为此,河南农大率先拿出了设置“村官”专业的方案: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增设“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随即,学校召开了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之后,省教育厅召集有关专家研讨了其可行性之后,以最快速度批复了河南农大的“村官”专业,并下达了2008年的60名招生计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新设专业,“村官”专业2008年的首届招生便出现了生源火暴的喜人局面:文理科计划各招30人,报名学生931人,其中,文科上线661人,计划数与上线人数比例高达1∶22,录取最高分557分;理科上线270人,计划数与上线人数比例1∶9,录取最高分560分。“村官”专业出人意料地成为河南农大2008年最“吃香”的专业。
“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既有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又有学校的办学实践积淀,更是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这个专业招生异常火暴,既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王艳玲说。
事实上,在省委书记徐光春“点题”的背后,是农村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期盼。我省从2003年开始,在平顶山市和鹤壁市先行试点“大学生村干部”计划,2005年在全省推广实施。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由此,“大学生村官”开始在全国成为热门。2008年,我省计划进一步加大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力度,预计到2010年,全省每个行政村将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加强实践环节 让毕业生“又红又专”
2008年9月15日下午3时,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河南农大报告厅举行。讲台上的“老师”是兰考县城关乡老韩陵村党支部书记、“中国十佳村官”候选人、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柳波,讲台下的学生则是该校首届招收的60名“村官”专业的学生。柳波现身说法,从自己当村支书的实际经验出发,从农业生产到农村管理、从种植到养殖、从主业到副业,授课内容具体实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同年10月14日,来自兰考县、临颍县和漯河市郾城区的4名“村官”再次登上河南农大“村官”专业的学生课堂。这4名“村官”中,除柳波外,还有临颍县杜曲镇岗张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会丽、漯河市郾城区沙北路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徐鹏亮、临颍县石桥乡骡铺村村委主任助理孙栋冻。在“村官”专业实践课上,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村干部以自己在农村的实际工作经验,向学生们畅谈了他们的感受和体会。“村官”们的现身说法赢得了大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我们作为最基层的干部,以前不要说大学课堂,就是中学课堂恐怕也难登上,现在我们不仅上台授课了,还很受学生们欢迎。不是我们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我们讲的很实用,对大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帮助。”孙栋冻说。
“村官”专业学生熊光伟说:“刚报这个专业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专业挺新颖,没想到它会这么热门,更没想到学的全是实用知识。我家在固始县农村,我报这个专业就是想毕业后回去改变家乡的面貌。”
据河南农大副校长崔保安介绍,“村官”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农村基层工作,目标是培养“掌握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希望,通过4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村官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管理人才的最佳人选。”
记者从河南农大“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看到,按照这一方案,该校决定采取专业、辅修专业、选修课模块三种形式,开展现代“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工作。首批学生入校后,将分别学习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专业课程和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课程。同时,该专业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农村去做“见习村官”,并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村官”现身说法,为“村官”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经验。
2008年11月25日,“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实践基地”在新郑市八千村挂牌。从此,河南农大“村官”专业的“见习村官”们有了实践场所。据悉,八千村是河南农大的一个蔬菜科研教学基地,像这样的科研教学基地,河南农大在全省有数百个。下一步,学校将依托这些资源,建立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实践基地。
“设立实践基地只是学校加强实践环节的一项举措,学校还将为‘村官专业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为他们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基础,力争通过‘村官专业把大学生培养成专业‘村官。”河南农大党委副书记杨德东说。
值得期待的“村官”路
河南农大“村官”专业的设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除了对“村官”专业进行报道外,还发表了《河南农大“村官”专业化寓含深意》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一个新专业的开出,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只是成功的开始。需要提醒的是,莫让人误读了‘村官的含义,以为学了这个专业就是去农村当官,那就失去了专业化的意义;而且,‘村官更重实践,切忌脱离农村实际去进行所谓‘专业化教育;这个专业从来没有人办过,也很难照搬他人经验,如何办好、办实、办出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实践的检验。”
虽然报考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但是并不清楚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况且有学生明确表示毕业了“不愿意回农村去”。记者在同“村官”专业学生交流时了解到,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对此,崔保安表示,学校在调研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学生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入大学,最大的想法就是跳出农村,可是让他们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农村工作,可能会有一些不太情愿的因素。为此,学校将对“村官”专业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环节,使在校生了解农村的需求和前途,使毕业生“下得去”。同时,为了使“下得去”的毕业生“干得好”,学校还将强化跟踪服务环节,利用远程网络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平顶山市和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践表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此,崔保安解释说,学校将着眼于“村官”专业学生毕业两年后的分流工作,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对于准备考研或参加各种提高培训的毕业生,学校将专门对他们培训,并出台研究生录取适当照顾等倾斜政策;对于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希望靠创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毕业生,加大指导和合作力度,使他们的创业之路能够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农村的村委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如何保证“村官”专业的毕业生能当上“村官”呢?崔保安说,与之前的那些“学非所用以及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的“大学生村官”相比,“村官”专业的毕业生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这个专业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课程,在农村能“用得上,用得着”,这在选举中将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他呼吁,政府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助推“村官”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能够真正走上“村官”岗位。
“村官”专业的设立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然而,“村官”专业至少需要4年才有毕业生,况且首届学生只有60人,怎么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河南农大教务处处长尹新明介绍说,学校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2008级本科生中开设“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双学位专业,按照学校双学位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除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学习“村官”知识外,学校还计划让其他涉农专业学生辅修“村官”专业。
目前,河南农大正在积极申报成立“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今后,我省“大学生村官”和基层乡村干部、农民科技骨干,都可以在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接受培训。这些措施将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09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将突破51万,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1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然而,时下新农村建设却又奇缺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农大创设“村官”专业这一破冰之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解决“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问题,等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农村发展难题,使我们对“村官”专业的设立充满了期待。
12.大学生村官的流动问题研究 篇十二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首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组部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 将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截至目前我国现任大学生村官人数已突破18万人。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 全国61万个行政村将有6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 加上有的省、市一村两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升我国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村官成为知识下乡、农民进城的桥梁, 成为连结城乡的纽带。要充分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 关键是构建长效机制, 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上得来、流得动”。《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指出:任职期满的去向问题仍是大学生村官关注的首要问题。在价值多元化、网络发达的今天, 如果不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 作为智力型阶层的大学生村官可能带来大的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村官还处于有序、克制状态主要是对政府的政策持观望态度。所以对大学生村官的流动问题加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2 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官流向的调查分析
区别于上个世纪地方的土政策, 随着2008年大学生村官制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型的智力型村官阶层正式出现, 这个新型社会阶层人员的生存、发展、流动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据测算2010年我国将有超过4万名大学生村官期满离岗, 2011年为6万多, 2012年为7万多, 长期大规模接受离岗分流的形势十分严竣。2009年4月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了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的5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2010年作为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关键时期, 笔者针对2010年在岗和离岗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分析。
2.1 对在岗和离岗大学生村官去向调查分析
《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在岗的50%大学生村官打算期满报考公务员、18%选择在农村创业、13%考虑续聘做村官、有12%没考虑清楚;57%的离岗大学生村官认为应大力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38%的人认为创业有必要性, 这表明高达95%的离岗大学生村官都认同创业。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说明在岗大学生村官对期满后的出路期望与离岗的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差距。
2.2 各地区实践
为拓宽大学生村官出路, 不少地区已做出多方面尝试。
从表1可以看出, 各地出台的政策主要围绕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加分优惠, 自主创业的政策优惠、直接转为公务员等。如湖北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实施“扬帆计划”, 采用“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爱心传递”的运作模式, 目前已资助201个创业项目扶持236名大学生村官创业。重庆市开创了“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链条模式, 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西部志愿者、教师特设岗位、选调生等项目整合打包实行统一招考、统一待遇、统一选派。浙江绍兴民营经济发达, 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如越城区和新昌县为大学生村官开展SYB创业培训。绍兴县和上虞市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管理办法》, 大学生村官可凭创业卡申请30万元以内授信权和10万元的信用贷款, 上虞已向103名大学生村官提供贷款1170万元。
3 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流向的三分法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长期的单方人力资源输出, 造成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不争的事实。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和谐、一体发展需要城市在人力资源上反哺农村。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化解“三农”困境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村官实际上不是官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的智力型“农民”。大学生村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知识、技术向农村的输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努力寻找自身定位、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也必然给农村基层的管理体制、方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从整体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一方面, 通过大学生村官制度向农村输入精英, 让精英扎根农村, 发挥能人机制的作用, 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另一方面, 大学生村官通过农村基层锻炼, 一部分精英又通过晋升回到城市, 为干部队伍充实了解农村的人才。
从上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最满意的出路是考公务员。但是从中长期发展现实来看, 从大学生村官中招收公务员的比重不会太高。笔者认为应采用三分法对大学生村官出路进行分流。三分法具体表现为:1/3通过公务员、研究生考试、重新择业流回城市, 1/3留在农村从事公共服务、中介服务, 1/3自主创业。应在继续鼓励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强化支持大学生村官留任村干部、自主创业加强对基层培养使用大学生村官、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拓宽村官成长之路等方面的监督引导, 尊重村官发展意愿, 实现村官创业梦想, 真正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好干事、干好事。拓展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视线, 助推大学生在农村成家立业。
3.1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要让大学生村官主动、自愿扎根在农村, 还需要政策推手。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多次强调, 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 特别要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杨雍哲表示, 大学生在农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他们不仅具有政治智慧更具有创业的精神。在我国扩大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时期大学生不仅可以在农村“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大有所为”。他指出各级政府要为大学生在农村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实践中, 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 发挥他们在农村的“能人机制”作用, 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1) 资金上, 应加大金融机构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小额贷款优惠, 出台财税优惠政策, 鼓励基金会、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2) 资源上, 各地应结合实际, 投入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交通、信息服务。
(3) 生活上, 应解决大学生村官的住宿问题, 村里可以提供土地或房屋, 使其居有其所。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问题, 解除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顾之忧。
(4) 待遇上, 鼓励大学生村官自己创办乡村企业, 以应聘、竞聘方式成为乡村企业的管理人, 以资金、管理、技术入股, 然后获取相应的报酬。
3.2 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新型社区的组建, 利用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能力为农村发展服务
3.2.1加快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建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建或参与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发展的专业经纪人。村官发挥自己到村任职所积累的经验, 积极投身于各类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建设, 成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专门管理人才。
3.2.2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 出台农村专职社工制度。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现在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由试点走向全面推广阶段。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趋势看, 城市社区有财政保证专职社工的工资和劳动关系的固定性, 农村社区的管理将逐步与城市社区趋同。农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旺盛, 需要大量优秀的服务型、管理型人才进入农村。一部分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为专职社工, 有一个稳定的身份, 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扎根在农村。
3.3 保证精英循环通道的畅通, 给大学生村官向上晋升的空间
帕雷托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因素构成的系统。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基础上的动态性工业社会。社会不平等主要根源于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差别, 而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阶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能力。帕雷托将人分为 (下转P98) (上接P134) 两个基本阶层:一是低级阶层, 是普通群众;二是高级阶层, 是精英群。精英阶层又包括执政精英和非执政精英。帕雷托强调应保证精英流通通道的畅通, 使那些能力很高的普通群众凭借个人的努力可以晋升到社会阶梯的最上层, 而上层执政阶层成员也会降下去沦为普通群众。他认为:如果精英流通道通被阻塞, 就会破坏社会均衡, 导致社会秩序紊乱。
中编办发布的《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乡镇机构编制5年不变, 大大降低了乡镇机构大规模招录公务员的可能性。要保证大学生村官机制的长效发展就必须保证一部分村官通过精英流通通道上升到上层。因此应借鉴和完善甘肃省的做法, 取消从高校毕业生选取选调生的做法, 直接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取;对基层公务员、涉农公务员招考中预留一定比例给在基层锻炼2~3年的大学生村官报考;对工作时间长、表现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经多方审核后直接转为公务员。
摘要:大学生村官对提升我国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学生村官规模的扩大, 任职期满后的出路成为大学生村官最关心的问题。因此, 应在对大学生村官去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和新型社区的组建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的流向进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智力型村官,精英循环论,三分法
参考文献
[1]“村官”选聘受大学生热捧, 专家称出乎预料[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 2010-05-21.
[2]卢芳霞, 论大学生村官之出路——基于浙江绍兴市的调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
[3]温铁军, 大学生“村官”背后的政策背景与工作建议[N].人民日报, 2009-01-20.
【村官的体会】推荐阅读:
初任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体会08-20
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学习体会09-06
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事迹心得体会07-09
学习沈浩先进事迹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07-11
村官的民情日记06-18
参加村官培训的感言10-20
大学生村官的利弊08-25
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通知(2011)06-20
村官深入某村的调研报告08-07
海南乐东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故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