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9篇)
1.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一
七年级数学1.2有理数说课稿
黄艳琴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伊宁市十九中学的黄燕勤,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二节内容有理数,本小结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起始章节,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五个方面对本小节进行阐述。
首先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其中包括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数从自然数扩充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有理数的学习为学习实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代数四则运算工具性内容,因此有理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知识。我认为,有理数的分类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数轴这一课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要通过作图来进一步理解,相反数要结合数轴进一步理解几何意义;由于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绝对值的要求,增加了‚知道绝对值a的含义‛,因此,我将本小节内容划分为了6个课时。有理数1课时,数轴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认识数轴,第二课时运用数轴比较大小,相反数1课时,绝对值2课时。其中数轴第一课内容为认识数轴,第二课时为借助数轴比较大小,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正数,0和负数,这为学习有理数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分类,数轴概念的形成及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 1 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引导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依据新课标对有理数的具体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生的现状,确定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为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及从具体到抽象等思想,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节课内容的重点为: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正确画出数轴,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能正确写出任意数的相反数,对简化符号能正确运用;通过绝对值意义的学习,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由于数学的认知规律,数学思想的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以及学生以前不经常接触数形思想和分类思想,加之学生在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将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直观对应关系,相反数的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理解及运用确定为本节的难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及我校‚‘121’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以及类比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生活为素材引入有理数的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情境,设计富有新意的游戏,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和经验中体会数学道理,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本小节内容中,数轴不仅是进一步认识有理数的重要工具,更是学习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因此我选择《数轴》这一课为代表进行课时说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数轴》这一节是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思想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奠定基础,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从知识、情感、能力等几方面是:了解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并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有理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及从具体到抽象等思想,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由于学生学习了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后,就能较好的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应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轴这一概念的建模过程,对于抽象思维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认知上存在一定的 困难。因此我确定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整节课将观察、思考和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引导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我校的班班通交互式白板和导学案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学习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引导新课、得出定义,揭示概念、手脑并用,深入理解、归纳总结,强化思想、分层作业,巩固课题。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一步一步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第一个环节中,观察温度计所指示的数,并填空,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和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猜一猜、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线上划出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呢?,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思想上的准备,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来画数轴,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得出定义揭示概念,总结出画数轴的步骤:
1、画直线取原点,在这里说明在一条线上任意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为0,我们把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第二个步骤是标正方向,规定水平位置的直线上,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和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所以在这里画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且表示无限延伸,最后一个步骤选取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刻度,单位长度的长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但是统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在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依次类推,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依次标出,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示范,画完数轴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数轴,由师生共同得出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刻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这时我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和场景标地点,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了解,紧接着进入第三个环节,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并思考你认为画数轴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从数轴三个要素出发,让学生发现错误,避免学生在画数轴时出现类似错误。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这道题我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经过思考,展开讨论,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在对数轴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画一条数轴,请几个同学画在黑板上,我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画完之后给出学生鼓励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数轴三要素缺一不可,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动脑想通过判断分析、判断正误来理解概念,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过来是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呢?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下去思考,为以后实数的学习打下伏笔,但在这里不再展开,接着安排课本第9页的两道练习,作为例题,从画数轴的过程学生已经知道,利用几 何画板操作功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这道题可以选取更多的点,也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点表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我设计了第四个环节,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我设计了两个强化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题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提问方式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让学生讨论: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呢?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在这个环节中还指出仔细观察,注重实质的学习品质,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我布置了必做题,选做题两类作业,布置了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得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困生易出现画数轴时漏标原点0,不 画箭头,单位长度不统一,原点左边的数为正,标错点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用实物对比的解决办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具有层次性便于学生记忆。
《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的教学建议是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把握好教学的难易程度,重视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符号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最后我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一句话:‚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来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2.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二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3.人教版七年级 有理数加减法 篇三
第三节有理数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①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②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典型例题】
例1.计算:(1)(-2)+(-5)(2)(-6)+4(3)(-3)+0(4)-3-(-5)
解:(1)(-2)+(-5)(同号两数相加)
=-(2+5)(取______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7(2)(-6)+4(异号两数相加)
=-(6-4)(取_____________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2(3)(-3)+0(一个数同零相加)=-3(仍得__________)
(4)-3-(-5)(减去一个数)
=-3+5(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2 评析: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注意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例2.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成(-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20)+(+3)+(+5)+(-7)=[(-20)+(-7)]+[(+5)+(+3)] =(-27)+(+8)=-19 评析:先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形成清晰、条理的解题思路,减少出差错的机会.
例3.有1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以80分为标准,超过80分记为正,不足80分记为负,评分记录如下:
+10,+15,-10,-9,-8,-1,+2,-3,-2,+1,问这10名同学的总分比标准超过或不足多少分?总分为多少?
分析:此题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来表示各个同学的得分在标准之上还是在标准之下,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数值相加来表示总分是超出还是不足.
解:(+10)+(+15)+(-10)+(-9)+(-8)+(-1)+(+2)+(-3)+(-2)+(+1)
=[(+10)+(-10)]+[(-1)+(+1)]+[(+2)+(-2)]+(+15)+[(-3)+(-9)+(-8)] =0+0+0+15+(-20)=-5 80×10-5=795(分)
答:这10名同学的总分比标准不足5分,总分为795分.
评析:这10个数中有3对相反数,在运算时我们应先把它们相加,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算难度.另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是学习数学的目的.
评析: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先相加;(2)符号相同的两数可以先相加;(3)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4)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例5.已知︱a+5︱=1,︱b-2︱=3,求a-b的值.
分析:要求a-b的值,首先必须确定a、b的值.因为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一个正、一个负,并且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x︱=m(m>0),则x=m,或x=-m.也就是说求出的a、b的值分别有两个.
解:因为︱a+5︱=1,︱b-2︱=3 所以a+5=1或a+5=-1,b-2=3或b-2=-3 所以a=-4或a=-6,b=5或b=-1 当a=-4,b=5时,a-b=-4-5=-9 当a=-4,b=-1时,a-b=-4-(-1)=-3 当a=-6,b=5时,a-b=-6-5=-11 当a=-6,b=-1时,a-b=-6-(-1)=-5 评析:(1)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解有正负两个值,不要漏掉负值.(2)当确定出a、b的值后,求a-b时,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使解题思维严密.
例6.依次排列4个数:2,11,8,9.对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排在这两个数之间得到一串新的数:2,9,11,-3,8,1,9.这称为一次操作,作二次操作后得到一串新的数:2,7,9,2,11,-14,-3,11,8,-7,1,8,9.这样下去,第100次操作后得到的一串数的和是()A.737 B.700 C.723 D.730 分析:根据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作100次操作,得到第100次操作后的一串数字,然后求和;二是经过前几次操作,推测第100次操作后的结果.显然应该用第二种方法.
解:D 评析:一些问题看上去非常复杂,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动脑、多思考、找到问题的内在规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方法总结】
1.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是:一般先把减法统一成加法,再进行计算,或先把同号的数相加,再把异号的数相加.
2.解决探究型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探寻问题的结果,要从最初的条件开始,分析出其中的规律,用这个规律推断出最后的结果.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一个数是3,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3,则这两个数的和为()A.3 B.0 C.-3 D.±3 2.计算2-3的结果是()
A.5 B.-5 C.1 D.-1
3.哈市4月份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
A.-2℃
B.8℃ C.-8℃ D.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 B.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都为负数 C.若两个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数都为零
D.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是正数 *5.如果x<0,y>0,且︱x︱>︱y︱,那么x+y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正、负不能确定 *6.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A.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 B.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被减数大于减数 D.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7.当x<0,y>0时,则x,x+y,x-y,y中最大的是()A.x B.x+y C.x-y D.y
二.填空题
1.计算:-(-2)=__________.
2.2/5+(-3/5)=__________;(-3)+2=__________;-2+(-4)=__________. 3.0-(-6)=__________;1/2-1/3=__________;-3.8-7=__________. 4.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比-2大-5,则这两个数的和是__________. 5.已知两数之和是16,其中一个加数是-4,则另一个加数是__________.
*6.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不到5并且表示整数的只有__________个,它们对应的数的和是__________. *7.已知a是绝对值最小的负整数,b是最小正整数的相反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c+b-a=__________.
**8.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作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10,-1,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则从数串3,9,8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计算:
(1)-19-19(2)-18-(-18)
(3)26/5-27/3(4)12-(9-10)(5)(5-10)-4
3.已知a是7的相反数,b比a的相反数大3,那么b比a大多少?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检修供电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程(单位:km)为+22,-3,+4,-2,-8,+17,-2,-3,+12,+7,-5,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若每千米耗油4L,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5.如图所示是某地区春季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请根据上图回答:
(1)何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多少?
(2)当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这一天最大温差是多少?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5.B 6.C 7.D 8.A
二.填空题
1.2 2.-0.25,-1,-6 3.6,1/6,-10.8 4.-9 5.20 6.9,0 7.0 8.520
三.解答题
1.(1)-38(2)0(3)-(4)13(5)-9 2.(1)1.25(2)-2(3)-2(4)8(5)-2 3.解:因为a是7的相反数,所以a=-7.因为b比a的相反数大3,所以b-(-a)=3,所以b=3+(-a)=10,所以b-a=10-(-7)=17,即b比a大17. 4.解:收工时距A地的距离是:
(+22)+(-3)+(+4)+(-2)+(-8)+(+17)+(-2)+(-3)+(+12)+(+7)+(-5)
=22+4+17+12+7-3-2-8-2-3-5 =62-(3+2+8+2+3+5)=62-23 =39(千米)
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的耗油量应为该车所走过的所有路程的耗油量,即:
(︱+22︱+︱-3︱+︱+4︱+︱-2︱+︱-8︱+︱+17︱+︱-2︱+︱-3︱+︱+12︱+︱+7︱+︱-5︱)×4 =(22+3+4+2+8+17+2+3+12+7+5)×4 =85×4 =340(升)
答:收工时汽车距A地39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340升.
4.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四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
谈话:
小学时我们学过几个相同的数字连加可以写成乘法形式。
比如:4+4=4×2;4+4+4=4×3;4+4+…+4=4×n.
(n个4)
类似地,我们也会遇到几个相同的数字连乘的问题。
比如:(1)边长为7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 棱长为7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 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1)可列算式为: ,
(2)可列算式为: ,
(3)可列算式为: .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1)可列算式为: 7×7 =49 ,
(2)可列算式为: 7×7×7 =343 ,
(3)可列算式为: 2×2×2×2×2×2=64 .
【设计意图】
引入乘方概念的方法很多,“类比”是一种重要的获取数学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乘方的引入和乘法的引入非常相似,所以我在一开始就从回忆乘法的引入切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是给学生提供可供用于类比乘方运算的基石;2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存的逻辑美。
接下来我从乘方的发展历程入手,从正方形面积的2次问题到立方体体积的3次问题再推广到“拉面”中的6次问题。我认为这种设计比直接使用拉面问题,更贴近数学知识的本源,使得学生对乘方理解得更为深刻,也更易于学生接受乘方的意义.
二、乘方的相关概念
【教师活动】
1.提问:观察下面几个式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7×7 ,
(2) 7×7×7 ,
(3)2×2×2×2×2×2.
【学生活动】
观察式子,寻找共同之处。
(答:三个式子都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
【设计意图】
在上面引入内容得出的3个具有相同特征的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引出乘方的概念,同时揭示乘方和乘法的关系.
类似于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乘法是比加法高一级的运算,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是比乘法高一级的运算。
在此基础上,给出乘方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教师活动】
讲授:像上面那样,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可以简写成下列形式:
7×7可记作72;读作“7的2次方”;
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
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
一般地,
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72 7 3 26 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7的2次幂”、“7的3次幂”、“2的6次幂”其中7、7、2叫做底数,2、3、6叫做指数.
特别地,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学生活动】
思考:
1.(-4)3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幂是多少?
2.23和32的意义相同吗?
3.(-2)3、-23、-(-2)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4.(-32)4、-324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
理解乘方、指数、底数、幂的概念,理解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所蕴含的理性、简洁和符号化之美。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①37;②73;③(-3)4;④(-4)3.
(2)①(21)5;②(53)3;③(-32)4.
解答:
(1)①2187;②343;③81;④-64.
(2)①321;②12527;③8116.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乘法运算求简单的幂的结果。
例2 计算并思考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1)52、0.23、(32)4;
(2)(-4)3、(-32)5、(-1)7;
(3)(-1)4、(-3)2、(-21)6.
解答:
(1)52=25、0.23=0.008、(32)4=8116;
(2)(-4)3=-64、(-32)5=-24332、(-1)7=-1;
(3)(-1)4=1、(-3)2=9、(-21)6=641.
【学生活动】
思考,概括出有理数的幂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很快可以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方运算一般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对于提高运算正确率有较大帮助.
四、课堂练习.
1.计算.
(1)(-5)3; (2)(-21)5; (3)(-31)4;
(4)-53; (5)0.14; (6)18.
2.如果你第1个月存2元.从第2个月起每个月的存款都是上个月的2倍.那么第6个月要存多少钱?第12个月呢?
3.观察下列各式,然后填空:
10=101;
100=10×10=102;
1 000=10×10×10=103;
10 000=10×10×10×10=104;
= =105;
= =106;
= =107;
= =108.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
巩固当堂课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归纳知识体系,提炼思想和方法.
六、作业
5.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五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学建议
6.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7.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8.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9.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10.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六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预习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预习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自主学习.1.计算
(1)2+2+2+2=(2)(-2)+(-2)+(-2)(-2)+(-2)=
2、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
3、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猜想后,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4、直接写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2)(—4)×6;
3)(—7)×(—9);4)0.9×8;
5、计算:
(1)(-3)×9;(2)(-
7.人教版《掌声》说课稿 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一文告诉了我们爱就在你的举手之间。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力透语言文字,深知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用心去感悟她的生活心态,读出情感,力达共鸣。
情感态度:在文本的言语基石上,领悟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关爱的美好情愫,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说教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
【说学法】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注重了对于孩子学法的指导。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的方式,因此我的学法是“读”占鳌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变化
1、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自卑忧郁)
2、(出示变化后的小英图片)现在的小英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开朗,自信)
3、原来那么忧郁、自卑的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开朗自信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节演讲课,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做好铺垫。】
二、角色互换,体会“犹豫”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横线把它画下来。)指名学生交流所划的3个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英,我扮演小英的朋友,让小英说出心里话。然后一起体会小英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都转换角色当小英,老师则当“小英”的知心朋友。为小英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创设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的感性天地。在这一感性的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娓娓道来,自然、真实、真切。】
三、合作学习,一悟“一摇一晃”
1、你能想像一下小英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吗? 用上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这样的句式。
小组间先说一说,再推荐代表发言。并指导学生把小英的这种艰难读出来。
【设计意图: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英子的内心,那这一环节则是走出内心,充分想象此内心在外表上的具体表现。我引导学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丝毫没有触及英子残疾的尴尬。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易于触摸,易于共鸣。】
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 1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
a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赞赏和肯定。
2.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我抓住掌声的“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英子流泪
水”,引导体会后,出其不意地追问: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至此,学生激情涌动,闸门顿开,情感奔泻而出,掌声蕴含的“鼓励”“赞赏”便如期而至。】
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摇一晃”
1、交流重点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表面上看,小英似乎还像上台时那样“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而实际上呢?谁能说说她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
还用上刚才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
【设计意图:一是走上讲台,一是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相同的是动作,不同的是内心,内心感受,内心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是难点。我运用对比法,在感悟上讲台“一摇一晃”的基础上,在学生领悟了两次掌声含义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还原英子走下讲台的神情和内心感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相似中对比,在对比中体会,促使学生对英子的领悟一下子跃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以读代讲,巧悟文旨
1、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而这一切可喜的变化都是因为——掌声。(音乐起,出示小诗并让学生填充小诗后半段,交流汇报。)
2、(出示完整的小诗,全班齐读)
掌声,骤然间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是掌声,给了小英鼓励,是掌声,给了小英赞赏,掌声里,小英微笑着面对生活!
3、这鼓励的、赞赏的掌声,其实都是爱的掌声。(画爱心)然后老师引读小英来信。最后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三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达到熟读成诵,实现整体升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填充的小诗,不仅有诗味,更是对全文内容的简洁梳理。最后通过教师引读,以读代讲,学生深情依依,巧悟文旨,恰到好处。】
七、说板书自卑掌忧郁 ↓声↓ 自信活泼
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2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心理互换,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这一画面中穿梭、徜徉,悟情、悟理。
8.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八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9.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篇九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思想与方法: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应用;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展示:一幅全国某个主要城市的某天的气温情况。
问题:根据该气温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或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情形:
1、某天的最高或最低气温是多少?或什么时间的气温最后或最低?
2、某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或某天的温差是多少? 结合预设情形2,引入新课
1.3.2有理数的减法(1).二、复习铺垫:
1、减法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运算呢?
2、教师明确:有了负有理数后,减法的意义同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由减法的意义可知减法与加法是互为逆运算。
三、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 讨论交流:如何计算9-(-2)=?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展示:
方法一 根据加法与减法运算的互逆关系,要计算9-(-2)=?,可先思考_____+(-2)=9.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知:11+(-2)=9,所以9-(-2)=11.方法二 利用温度计.因为温度是由温度计测出的.所以可以在温度计上找到9 ℃与-2℃所表示的点,然后看这两个点之间有多少小格,数数一共有11个小格,因而9-(-2)=11.教师:这位同学想得办法很好.他利用了温度计从零上9℃数到零下2℃间相隔11个小格(出示温度计及小黑板以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得出上面9个小格加下面2个小格等于11个小格,即9+2=11。
追问:根据以上交流的结果,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 9-(-2)=9+2,更进一步,可能得出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分组训练,验证结论
计算比较,强调结论(板书):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思考:
1、用字母如何表示?
a-b=a+(-b)
2、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说一说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把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在进行有理数减法时要注意:(1)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四、初步展示,巩固新知
1、解决上面的探索交流问题 9-(-2)= ;
2、口答各题————六道题目
(投影展示,意图是在口答中巩固法则)
3、板演强化————四道题目
(四位同学板演,意图是训练学生的运算步骤)
五、开动脑筋 拓展思维
1、如果|a|=3,|b|=1,求a-b的值。
2、已知|a-3|+|b+1|=0,求a-b的值。
六、知识总结
学生口述的形式展现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首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转化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其次要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算,最后得出结果。
七、后置作业
回放情境引入,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1)
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推荐阅读:
有理数课程说课稿06-17
有理数大小比较说课稿10-25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11-13
人教版梅花魂说课稿11-17
人教版英语六上说课稿06-12
人教版四边形说课稿09-30
人教版落花生说课稿01-07
人教版(2013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说课稿08-1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黄山奇石》06-28
人教版秦兵马俑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