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幼儿园音乐活动选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音乐教材选择是否恰当是影响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兴趣的原因之一。现在的音乐素材很多,可并不是每种音乐都适合幼儿,所以在选材方面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选材。这样才可以让幼儿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 音乐活动 选材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更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也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感受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广阔的天地,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得到积极地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专家们强调应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那么,如何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呢?因此,音乐活动中音乐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二、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调查中指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在音乐教材和音像素材选择方面缺乏新意
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用美的音乐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如果音乐作品本身不美,或者不够美,那么孩子的美感从哪来?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一些唱了许多年且并无多少美感的儿歌,让孩子唱。我认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真正美的作品去熏陶他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受音乐中的美。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音像资料的数量很有限。另外幼儿园使用的音乐教材,很多是没有配套音像资料的,所以很多资料是幼儿园教师自己购买或翻录,随意性较强,差别也很大。
(二)在音乐活动中过于追求课程整合,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
教师在选择儿童音乐作品中总是想着要如何让活动能够和其他的领域相结合,而忽略音乐的真正目的。所以多数采用是天真幼稚型的乏味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存在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三只猴子》中“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否则就要像那三只猴子一样摔得都是包了。而像《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等经典的音乐作品却很少见。即使有些作品却包含了大胆新奇的想象、准确动人的音乐形象、丰富的节奏、和声与旋律,经过教师的再诠释,音乐所应有的浪漫、幻想、等特点也被忽略,而成为思想教育内容的载体。
(三)教师的音乐修养有待提高
教师们缺乏音乐修养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教师们所掌握的儿歌很有限,大多歌曲还是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的;很多人没听过《狮王进行曲》,更不知道这是选自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类似的世界名曲掌握很少;选择的音乐作品不优美,幼儿歌曲伴奏单调,范唱呆板没有激情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幼儿园音乐活动质量的高低。
三、音乐活动应该怎样选材
(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进行选材。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教材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恰当地适时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有趣的或是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内容与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那么幼儿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小班为例: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因此,音乐活动的教材应当选取歌词琅琅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内容进行。在理解歌词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相关的歌词。例如:
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孩子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身的认知条件相符合,容易记忆,也能够琅琅上口。音域方面:儿童的发声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在节奏方面:最好的节奏是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等的节奏相协调,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此规律进行选材。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鸭子》等。
2、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教师尤其应注意,要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进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之中,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
实例1:小班音乐欣赏活动——萤火虫。
《萤火虫》这首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适合幼儿接受。在活动中不仅能让幼儿欣赏优美的音乐,感受歌词优美的意境。同时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使其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所以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欣赏,让他们从美的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
但小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形象鲜明生动的乐曲,对不同音乐情绪的乐曲有初步的感受。于是我在活动之前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对萤火虫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制作了《萤火虫》的课件,最后通过各种材料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
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特别是最后用纱巾进行歌表演的环节让活动达到了高潮,让幼儿的情绪也达到了最高点。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活动选材的重要性,只要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就能让活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选材。
在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出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感
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与教育内涵,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育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在小、中、大班的音乐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利用一切适宜的时机带孩子们去接触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能有相关的知识经验。
实例2: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优秀案例选辑一书中,小班音乐活动《洗刷刷》,教师就别出心裁地把孩子们熟悉的流行歌曲《洗刷刷》改编成儿童熟悉的“猜水果” “洗水果”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吃吃、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内容,在游戏中便学会了这首歌曲。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在循序渐进中接受新的知识。
(三)选材应具有多样性、时代性。
就比如上面的例子,教师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这样的选材 不但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也使音乐具有新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优秀的幼儿音乐作品作为教材,以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幼儿;也可适当的让幼儿接触一些真正优秀的成人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音乐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还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教材,有选择的把幼儿熟悉的、健康的民俗歌舞、流行歌曲、卡通歌曲等改编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幼儿音乐教材。
实例3:有一次,在幼儿园观摩音乐活动时,老师就采用了《吉祥三宝》这首非常典型的少数民族歌曲。悠扬的马头琴声一响起,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广袤的蒙古草原,看到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情景,从中更体验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吉祥三宝”中浓郁的家庭亲情关系,和我们现在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意义一样不凡,从孩子的视觉看社会,这个题材作为培养他们的“和谐心灵”非常有益。吉祥三宝”中有美的形式:明显的三段式对唱,内容是来自幼儿生活,和父母有趣的问题对答;有美的音乐意境,它能引发人们联想到辽阔的蒙古草原,满山遍野的羊群,品味尽在其中的那种超越语言的魅力,使人置身于大自然,自然而亲切;英格玛一家在歌唱中表现出的和谐、温馨,浓浓的家庭亲情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使他们体验快乐和幸福。在开展活动时,孩子们自然融入到活动中,专注的倾听,不自觉地跟唱,用动作表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了解实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组织一日活动获得对教育过程的真实感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中规定“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高低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时量不够, 影响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层次高, 建立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 该类课程一般在第三、四、五学年集中开设, 每周2学时, 每门课程都设置为32学时。
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该类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安排16学时。对教师来讲, 教学任务繁重, 讲授部分的理论知识, 难以展开, 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共分为5大类语言教育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基本步骤, 但由于课时量有限,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处于满堂灌, 互动和交流较少, 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教学实际活动中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力不从心。
(二) 多媒体教室有限
从物质环境来看, 教室配置遵循的原则是“合班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室, 单班授课使用普通教室”,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只有部分课程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 没有直观的教学视频资料作为参考, 所有的活动都只能是凭空想象, 导致学生在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理念上的错误, 教学形式刻板, 大多属于空洞的说教。
(三) 对幼儿教育特点的了解不足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一般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但在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学生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 对于第三学年的学生来讲, 很少有幼儿园教育的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在没有幼儿园教育直观经验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思考, 这样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背的很熟,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从下手, 真正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觉得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甚至觉得理论没有多大用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场景, 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 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和环境的模拟。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寻找和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二) 加大课时量, 增加实践环节
班额大, 课时量有限,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深化不够, 实践部分时间紧迫。采用小组分工活动, 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采用单个同学的说课形式, 不能看到教学活动进行的全貌, 不利于教学活动真实过程的展现。因此有必要增加课时量, 让整个教学有质量的有序进行。
(三) 利用多媒体观看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视频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来组织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 在学生真正组织优秀的教学活动之前,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幼儿园优质课程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在观摩学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习优秀幼儿园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技巧, 学会评课, 教师对优质课程的评价和分析,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对范本的模仿、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基础。
(四)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教学活动
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外, 还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 思维特点, 这些直观的信息, 能够指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教师成长中的“技能”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4) :48一53.
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音乐活动 幼儿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15-02
一、发展现状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总面积34964.2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5.9 万人。2010 年绥化市共有幼儿园451 所,公办园15 所,私立幼儿园与集体园426所。目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在绥化市北林区开展的音乐活动课并不完善。
第一,从幼儿园对音乐活动重视的程度上的调查。在调查的所有幼儿园中有83%都开设了音乐活动课,在这些幼儿园中有20%是公立幼儿园其余80%则是私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平均每周都会上一节音乐活动课,在私立幼儿园中只有一所是一周上一次,其余的都是以节日或活动的形式开设的,比如,国庆节的时候就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出节目,进行集体的联欢,共庆佳节,每学期都会在不同的节日举行不同的音乐活动,但是很少会单独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可见幼儿园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的调查。在所有幼儿园中,有71%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单调,多数以唱歌舞蹈为主,对于幼儿对打击乐器节奏感等方面接触很少。另外一所幼儿园能认识到艺术培养的重要性,并能与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80%的幼儿园会以传统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20%幼儿园会集合故事及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降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乐器的缺失,导致音乐活动课的死板呆滞,知识通过影像资料传播,失去音乐活动课为幼儿代来的快乐及美的享受。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老旧单一。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多数选择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学,在教唱歌时都是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舞蹈也是有老师一个一个的动作教,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加强记忆。并没有给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用这种灌输的方式难免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乐器的使用频率少,幼儿很难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及银色的变换。[1]
(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底
北林区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方面不够过硬。第一,幼儿园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新教师中有很少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指导,致使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第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幼儿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享受,而非会唱几首歌,跳几只舞那样简单机械。在调查中发现,北林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幼儿的乐理知识掌握多少,老师和家长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立竿见影看的见的进步,而音乐情感的熏陶是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成绩,通常这种成绩家长重视程度较低。第三,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师幼比例偏低,教师任务繁重,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三)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多为幼儿提供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则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认为知识的传授可以看得见且效果明显,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认为,只要让幼儿学会知识就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他们则认为不值得学习,随年龄的长大和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私立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多数都依照家长的意思去办,导致最后恶性循环,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应多向家长介绍,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家长的想法教学,这样就是去了其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更失去了音乐活动教育的本质意义。同时,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幼儿的发展。知识和美感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相分离,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幼儿接受不好等负面影响。
三、对策及意见
(一)提高教师音乐素质,增强专业技能
第一,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应以专业毕业生为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在校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学习等机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其专业素质。帮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容和目的,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可以是本园的也可以是其他幼儿园的,通过直接的观察从中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的时候,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已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3]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交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最有效最捷径的方式来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一成不变的用一种方法,每次的课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幼儿会失去好奇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要多加些创新的成分,使课堂生动活跃。切忌,教师在一节活动课上使用的活动形式不要太贫乏,太多。最好设定在两到三个。
第三,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生动性形象具体的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歌词的改变和创作,及打击乐等乐器的使用,促进幼兒创造力发展。
(三)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幼儿园应多向家长介绍相关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是家长能充分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加强家园合作的力度,构建更多的途径及方式。以此来保证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星星. 音乐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10,4.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3]李晓虹。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教育中有效策略的应用[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4.幼儿园校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对校车的安全管理不规范。
(二)超员现象普遍存在。幼儿园跨越村庄大范围招揽生源,幼儿居住分散,由于接送车辆运力不足,为了省时、省油、少跑几趟,不少校车能载多少就载多少,安全意识淡薄。
(三)车辆不符合校车标准。我镇8处幼儿园的9辆校车均为小型普通客车,不符合校车的标准。
(四)监管难度大。我镇有校车的8处幼儿园中,有2处民办、1处无办园许可证、其余5处是个人承包的村集体园,由于其隐蔽性交警部门无法对各幼儿园车辆进行摸底排查,致使这类车辆出现了监管真空,很难严格按照校车管理。
二、管理对策
要解决校车交通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社会各级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一)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幼儿园校车进行检查。每学期与各园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交警部门对幼儿园的校车要严把准入关,坚决取缔“黑校车”。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一方面,公布举报电话,鼓励村民举报违法车辆;另一方面,教育与交警部门共同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加强对幼儿及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交通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师生重
视交通安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形成人人重视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社会氛围。
5.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或由于照看儿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出于无奈,为了工作更多的人将幼儿园作为看护孩子的主要场所。但是我们周围环境不断变化,交通、燃气、家用电器等设施等越来越多,各种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也不断出现。由于幼儿喜欢探索周围的新奇事物,加之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及应变能力较弱,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又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赖,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很差。因此,本文在解析幼儿园现存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主题,结合幼儿园的潜在危险性与管理现状的漏洞,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教育;管理现状;安全管理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幼儿因为身心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而需要给予的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照顾。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幼儿园园所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深度也不够,特别是深入实践的研究就更屈指可数了。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研究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如何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幼儿园作为集体保教机构,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安全管理是幼儿生命安全的保障。加强安全管理,加强防范措施,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
1.慎防果冻引起窒息
果冻润滑易食,凉甜可口,很受幼儿的喜爱。殊不知进食果冻,稍有不慎,会导致十分 严重的后果。这不仅因为果冻含有的色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更严重的是进食不慎会引起 窒息。
2.生冷有忌、饮食有度
野外郊游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一旦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跑呀跳呀,饿了食品袋里抓一把就吃;渴了,路边摊点的雪碧可乐买了就喝。幼儿的肠胃对生冷食品的适应能力较差,抵抗能力也差,生冷无忌或食品不洁最易导致幼儿肠胃病。家长不能“以自己之胃,度 幼儿之腹”。也不要侥幸地认为难得一次没有关系。因此,假日外出一定耍生冷有忌、饮食有度。
3.饮食安排不科学
现阶段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安排并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应该摄取的营养成分来计划日常饮食,只是按照成人所知的家常便饭来为幼儿准备饮食。没有科学的营养饮食计划,也没有菜单的科学配置,营养师更是几乎没有,这样的饮食安排根本不适合儿童食用。譬如新闻上常出现的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个别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价购买过期食品,违规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机器,这些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设施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
1.防触电
孩子们的好奇心总是会带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的麻烦,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触摸电线和开关;不要爬到电线杆上玩耍;也不要捡掉在地上的电线玩,避免触电;下大雨时,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雨;不要放进正在转动的电扇里,以免被打伤。一旦触电,要立即拉开电源并呼救。
2.防坠楼
城市高楼林立,家住楼上的孩子喜欢趴在阳台或门窗边看热闹,这样很容易坠楼伤亡。因此,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把身子探出阳台或门窗外。阳台围栏处不要放置木箱竹筐等杂物,以免幼儿爬上杂物,扑出围栏外而发生事故。
3.防烫伤
幼儿园、家庭使用热饮水机的日益普及,小儿烫伤明显增多。因此,孩子喝水最好由大人倒。让孩子自己倒时,千万要让他们先按冷水笼头,再接热水笼头,避免烫伤。洗澡时,要调好水温后再淋浴。
(三)安全教学教育上的缺失
幼儿园对日常安全教育和防歹徒的教育上缺乏实际教研活动。没有立足教育实际,儿童不知生活中哪些事情或地方会有潜在危险性,在面对哪些人或事件时,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谁来负责,成为家长与幼儿园应该反思的重点。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幼儿园组织宣传安全教育
每年幼儿园必须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安全演练活动。利用119消防日宣传消防安全内容,加大幼儿园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强化幼儿园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并将安全教育纳人幼儿学前教学体系中,促使全面提升幼儿师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积极落实消防安全知识等教学内容,优化幼儿园的安全环境。
6.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好的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儿园小班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的投放目标不够明确,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制约了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小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在我带教小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游戏实践案例观察与记录,剖析反思了材料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得到一些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成为活动的颈瓶,根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追踪观察记录和分析,我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困难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
1来自幼儿的“争抢玩具”现象、无人问津”现象、“游离游戏”现象、“喜新厌旧”现象、“无序活动”现象。
2.来自教师的“适时调整”问题、“取舍材料”问题、“盲区指导”问题、“无从下手”问题。
二、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角色游戏活动的质量。我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跟角色游戏的材料投放不够合理、不够科学有必然的联系。
1.从幼儿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投放不够形象生动、情景性不够,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材料投放数量不够,无法开展平行游戏;材料投放简单划一,没有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材料投放混乱,各种材料混合摆放,造成幼儿活动中的混乱。
2.从教师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没有及时更新,致使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活动或是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材料投放从教师考虑的角度出发,缺乏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材料投放源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投放材料,但也要考虑高于生活;材料投放缺乏隐性指导作用,不能较好的促进幼儿游戏中的发展;材料投放没有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角色意识,确立角色行为责任。
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现状,后续我们教研组通过实践与反思,就如何科学投放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了较多的思考,使我们的角色游戏材料做到有效投放。以下就通过实践剖析的方法从中思考与解析,继而得到一些科学的策略。
对策一:投放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避免游戏中“争抢玩具”的现象。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如:游戏中娃娃家里,王语彤和高梓涵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两人争着要抱抱娃娃,王语彤说:“我带了妈妈的牌子,娃娃是妈妈抱的。”高梓涵也说:“奶奶也可以抱娃娃的,妈妈要上班的。”两个孩子因只有一个娃娃而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我们后续及时在娃娃家中又添置了一个娃娃,游戏又可以顺利开展了。
对策二: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如: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寥寥无几,小“医生”被动地在老师“病人”的角色支持下游戏,没有自己游戏的主动观念。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怕的地方是哪里?就是医院。所以,在孩子们的主观情绪中,他们还不太愿意作为“医生”的角色出现,所以在游戏之初投放这样的区域是不适宜的,应该予以舍去。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应先组织孩子讨论,了解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什么?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所以,材料投放之始,并不一定要有医院,可以等待幼儿的经验成熟,对医院有正面信息的了解然后再开设此活动区似乎更加合理。
对策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如:有一次我班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假的照相机,角色区的孩子们都邀请他过去给他们拍照,大家开心极了。于是,我就及时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张罗布置了“照相馆”,由于游戏内容来自的幼儿的兴趣,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玩得不亦乐乎。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
对策四:投放材料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避免“喜新厌旧”的现象。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师也需及时地调整更新材料,为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如:在公共汽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根据幼儿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使游戏得到了较好开展。第一次投放材料:孩子们非常喜欢新投放的公共汽车,都愿意上去坐一坐,但没过几天,孩子们就没有了游戏的热情。孩子们的兴趣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呢?为什么没有孩子愿意做驾驶员呢?得到的原因:车体很逼真,但是车内除了方向盘就没有其他的材料。孩子们除了上车就是下车,没有其他的情节导入。而且上车后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没有限制性,也没有站点的概念。驾驶员在空空的车箱内要坚持游戏很辛苦,他们不能自由走动。于是作了及时地调整:在公共汽车上增投了刷卡器和录音片段,在录音片段中介绍站点及各个站点下去后可参加的游戏有哪些。第二次投放材料:来的孩子稍微多了些,但是留下的时间不长,而且还是得不到大部分孩子的共鸣。于是又反思:后期增投材料是否有即时的效果?得到的原因:录音比较成人化和社会化,符合社会中公共汽车的概念,但是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似乎还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孩子们在车子上能做还是上车和下车,材料增投后在本质上没有促进游戏的发展。再次地调整:丰富了录音内容,将一些语言游戏(如猜谜)、故事、歌曲等加在了每个站点的后面,这样孩子们在汽车上可以一边坐一边唱唱说说,游戏更有趣了。孩子们在车上一路看“风景”,一路唱歌,好不开心!他们的声音和录音机的声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来参加这个游戏了。
对策五:投放材料重视材料角色的标示作用,避免“无序活动”的现象。小班幼儿的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要使材料体现间接指导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如:他们没有整理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在材料投放中应及时地添置相应的物品标示。在刚开始的游戏中,娃娃家里的玩具乱糟糟,孩子们还不清楚哪样玩具应该放到什么地方,所以玩起来也是没有头绪,只能看到什么玩什么。后来我及时地根据投放的材料提供相应的图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他们的角色意识不明显,“娃娃家”里只有“妈妈、爸爸”自顾自的玩,没有人照顾“孩子”。“点心店”里只有伙计在做点心、炒菜,没有“前台服务”等等。他们只满足于操作材料的乐趣,而没有更多角色行为的深入。为了进一步确立幼儿角色职责,促进其游戏行为,我在各个活动区为孩子们准备了相应的角色标示挂牌。孩子进区前先挂上他(她)今天想做的角色的标示牌,然后再进行游戏。这样一来,不但使幼儿有了一定的角色概念,教师在指导时也能有的放矢,根据角色丰富幼儿相应的游戏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目前, 我国儿童的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只有43%的家长认为应从3~5岁开始性教育, 37.35%的家长认为从6~9岁开始, 还有19.65%的家长认为从青春期开始为好。尽管有80.35%的家长认为早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但仅有40.55%的家长有意识地进行过早期性教育。虽有77.63%的家长认为家长在早期性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最重要, 但69.65%的家长不知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29.77%的家长对回答孩子的性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我们通过观察与访谈还了解到, 幼儿园的性教育多数不能有效开展, 相当多的家长与教师不能以科学术语向孩子介绍生殖器官的名称, 常常以俗语代替。也不能教给孩子正确保护稳私的方法。当孩子当众触摸自己生殖器时, 教师与家长往往会说“羞羞”, 虽然孩子不明白其中含义, 但却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总之, 当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 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尚未能有效开展, 还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
自由活动时, 老师忽然听到盟洗室那边传来一阵哭闹声, 走过去一看, 原来是几个女孩子在吵架, 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吵架?”小敏说:“小婷要到女孩子那边去小便。”小婷说“:我要小便, 她们不让我小便, 说我是男的。”女孩子们都嚷了起来“:你就是男的。”老师这下明白了, 原来她们把小婷当成男的, 所以才不让她在女孩子这边小便。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说她是男的?”女孩子们都说:“她穿男孩子的衣服, 剃男孩头。”老师说“:因为她妈妈总是让她穿男孩的衣服, 而她自己也喜欢穿, 所以大家就误会了, 其实她是个女孩子。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来确定这个人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几个女孩子这才明白过来。这时, 冰冰说“:老师, 刚才帆帆到女孩子这边来小便。”帆帆赶紧说“:我没有。”然后赶紧跑开了。
正确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1.对于喜欢玩弄性器官的幼儿, 老师不要大惊小怪, 也不要告诉幼儿那儿很脏, 这种斥责将增其罪恶感, 不如告诉幼儿那里对人而言很重要, 不要去摸它, 也不能让别人摸;2.对于喜欢暴露性器官的幼儿, 老师也不必生气, 他们并非对暴露性器官感兴趣, 而是想引起周围人的关心和注意, 所以老师最好熟视无睹, 告诉幼儿这是个很重要的部位, 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到, 大家穿裤子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到;3.对于喜欢窥视别人的幼儿, 老师不要当面斥责他, 而是要耐心地告诉幼儿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 尊重别人也就等于尊重自己;4.最后, 家园共同配合,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让幼儿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都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 共同商讨对策, 而不应当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 而不好意思提出来。
三、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1. 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可行性。查阅文献发现, 境外在绘本性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 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果可以为我国借鉴使用。英国的性教育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实施的,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儿童从5 岁开始, 就必须强制接受性教育, 教师、家长可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广播、视频、绘本等。我国香港地区于2001年4月出版了一套适合0到6岁幼儿的性教育绘本系列《德德家家幼儿性教育图书系列》更加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和家长。由此可以看出, 利用绘本进行性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 可以应用到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实践中。
2. 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策略。
(1) 目标明确。幼儿性教育目标要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并以此分阶段教学。幼儿早期都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可以选取适宜的绘本, 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等角色,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在幼儿后期, 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了解性卫生保健知识, 知道性侵害的知识, 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幼儿园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 选择适宜的绘本进行性教育。
8.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幼儿阶段;区域活动;问题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形式,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区分幼儿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进行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自身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活动中尊重个体发展的要求,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旨在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这是区域活动所进行的价值所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我国实际的幼儿教学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过分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盲目追随大流,盲目学习,没有自己的理念支持和特色,并没有从实际上满足幼儿的需求,也没有体现和发挥区域活动开展的价值和目的。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的设置趋于形式化
在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许多幼儿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都认识到多种教学形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学方式,包括区域活动等都是形式化的方法,在设置过程中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形式多种多样,在内容上却十分不全面,教学内容的设计不符合幼儿的需求,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使得区域活动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教学的装饰,从而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2.区域活动自我存在性过高
区域活动在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自我存在性过高的弊端,比如在与其他教学活动的联系方面,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联系不密切。幼儿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一形式所带来的价值,比如仅仅让家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校内的单一教学,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3.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阻碍区域教学
幼儿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尤其是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农村地区难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支持,也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所以教育水平一直很落后。在幼儿教学中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性不强,对于幼儿的了解不够全面,不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幼儿园进行区域活动的措施分析
1.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老师。我认为在幼儿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主导性作用的,学生自己独立思维的水平还不是特别强,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才更有利于学习。而老师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我认为有必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所讲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弃那种老师上课只是照搬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积极践行区域活动,提高课堂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立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多方面的课外教学,适当地拓展活动空间。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将幼儿园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为幼儿教育服务。
2.积极与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的教学活动相联系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幼儿家庭的联系,对家长资源加以利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家长仅仅是材料的提供者,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使区域活动与幼儿家庭真正互动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的好处。
3.提高对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和幼儿教师群体要提高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度,要致力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和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增强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践行和努力,与其他的教学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刘秋敏.浅谈区域活动中对“偏区”幼儿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1).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0-30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10-26
幼儿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07-24
幼儿园管理中存在问题07-21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葡萄》及教学反思08-30
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06-13
幼儿园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及对策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