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精选15篇)
1.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 篇一
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王永明
理想,永远是人生的希望.许多教师刚参加工作时都曾怀着激越的心情而踏上三尺讲台,都曾立志要成就自己的美好愿望,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激情,丧失了目标,失去了活力,增多的是懈怠、抱怨和莫名的失落。
教育是一个理想的事业,教师应该对这个事业有一种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我们要心怀理想,把教育作为自己人生智慧和生命的主题旋律,要不断地改造自己,更新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如此,才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有理想,二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勇气与信心。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首先,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育人的职业,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每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我们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和乐章。我们既可以引领学生在失败中找寻希望,也可以让点燃的希望悄然熄灭;既可以让学生面对茫茫黑夜,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暗中追寻依稀的曙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心灵疆域,也可以钳制驰骋的心灵。教师就是一个把理想播撒在学生心中的职业。
其次,理想是人生的希望,它永远闪烁着道德、智慧的人性光辉,体现着奋斗、执着的精神力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只有设置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才会有强烈的冲动、愿望,才能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真正感受教育的成功,享受教育的幸福。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与信心。
窦寇梅老师曾说: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同样,我们的理想可能有大有小,树立理想简单,但要实现理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就在于我们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名师”则把教书当作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们能静下心来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住寂寞,把教学当作事业,用心去关注它,用激情去点燃它,用生命去研究它。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胸怀理想并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燃烧教学的激情,像名师那样“勤学、善思、多读、常写”,明天的名师就一定会在我们中间产生。
当然,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除靠自己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职业成就导致职业满足,职业满足造就职业幸福,职业幸福强化职业理想。学校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民主平等的管理空间、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自主合作的研究氛围和交流展示的工作平台。当教师体验到工作成就时,就会忘却幽怨和劳苦而更加勤勉地工作。正如李希贵老师在《教师就是专家》一文中所言:“当一个社会允许并鼓励每个阶层、每个行当的人都成为专家的时候,人们的潜能肯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个性培养和个性成长也就有了适宜的土壤。而尤为重要的是,也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我们才能塑造出个性张扬、从容追求的孩子。”
2.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 篇二
实事求是地说, 在过去的18 年中, 我就是想让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取得优秀的成绩, 然后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赏识。于是, 在无数的课堂上, 我反复地啰唆教材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重复地记忆;在课余时间, 我把后进生拉在身边补习, 让他们争取在考试中得到60 分……
大部分时候, 我依照教参, 照本宣科地上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 却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听;在语文试卷的批阅中, 我按照标准答案, 要求学生能像流水线一样制造答案, 而丝毫没考虑学生的想法。
在我的眼里, 语文课似乎就是教语文书本上的知识, 就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语文测试中获得高分。 于是, 在我的眼里语文就成了一门工具, 专门对付考试的工具。
走出课堂, 走出考场, 学生获得的是什么呢?我该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学生是做一个只会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记住的机器吗?答案肯定不是的。
这几年, 我在反复思索着。
我要改变, 我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 教一些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我想到了经典诗文的诵读。
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她的魅力经久不衰, 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学生时代是记忆的黄金阶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积累古典诗词, 从小扎根于传统文化中, 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这些, 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吗?
一次外出听讲座, 我得知了一本叫作 《经典诵读》的读本, 于是买了一套。回到学校, 我便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面抄, 每天早晨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下1~2 篇诗文。而我自己也尽早赶到学校, 督促并指导学生抄写、背诵。背得熟练、有韵味的学生, 我还会发给他们一些小奖品。对一些没有办法及时背出来的学生, 我也不勉强他们, 而是让他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现这篇诗文。比如, 喜欢画画的可以给诗文配画, 喜欢音乐的可以给诗文配上曲调唱一唱, 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找人合作演一演。这样自由记忆诗文的形式虽然占用了我们相当多的时间, 但是一年下来, 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居然能背诵100 多首诗文。每天早晨, 看着沉浸在诗文世界中的孩子们, 我觉得时间花得非常值得。人类优秀的语言就应该植入学生的大脑中。我相信, 长期进行这样的学习,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肯定能得到提升;我也相信, 这样的学习,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人生观;我更相信, 这样的学习, 培养出的学生肯定是具有良好情操的人。
有很多教师担心, 在诵读方面花那么多时间, 会不会影响书本知识的学习?结果是, 到了期末考试, 我班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遥遥领先。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因为学生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 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学习怎么能不充满活力与生机呢?这也更坚定了我将这项工作做下去的决心。
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篇三
教师应该有思想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教师不愿思考,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诚然,我们的工作也许会单调,但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书而不会反思,那么,即使他的教龄再长,也不过是机械的重复。我们的工作的确琐碎、繁忙,它可能会绊住教师的双脚,却不能绊住思想之泉的流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做有思想的人。
托尔斯泰说:“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力量。”长期以来,有些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后尖锐地指出,现在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教育理念,其背景反映着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思想,更重要的还反映了教师的思想。因此,教师更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不必再用“师道尊严”去震慑学生,而应让学生留恋思想的浪花,让渴望真理的学生体验到中流击水的豪情!思想源头的活水,才可以使教师朴素的形象闪烁出光辉,才可以使教师平凡的身影变得高大!
教师的思想丰厚于积极的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道路上踽踽而行时,不要一味地埋头向前,而应该像印第安人一样,隔一段路就坐一会,好让自己的灵魂赶上来,避免灵与肉的分离。当反思的羽毛一片片渐渐丰满,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乘万里风,在思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4.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篇四
学号:201002175姓名:钟桃英单位:宁都小布中学 做教师是需要一点智慧的。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完全由自己定,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智慧。教育是诗性的、流动的、善的表达、度的把握、是一种平衡感。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重要元素。
教育智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智慧
2、人格魅力 专业智慧又包括课程、管理、教学、听评课智慧。人格魅力则得具备:一要有主动精神,即创造性执行,懂得赏识。
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老师,但你都要牢牢记住你应该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教师就该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的有智慧的教师。教师当需要有一种气质,有一种道的力量。高雅、睿智、有亲和力。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建立威信,让学生敬畏喜欢你。
5.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篇五
云溪小学 李兰英
说到教师的尊严,我常在想,为什么这个最需要人们尊敬的职业现在却缺少尊严?一个教师的幸福到底在哪里?说实话,做小学老师真的很辛苦、很累。显然,物质的享受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幸福感,只有精神的满足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不管你的吃喝怎样,穿戴如何,只要能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就会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
一、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呢?
德国哲学家、文学家席勒说过,不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一个老师的首先目标是做一个大写的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为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要常常扪心自问: “对于学生,我付出了什么?给了他们什么?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呼么?最重要的,我是尽心了么?”事实上,不用心去做,是无法对得起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声“老师”里有一种期待,更有一份责任。这个称呼不意味着高高在上,而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栽培。
二、怎样的老师可以称得上是有尊严的老师?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 首先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在外人看来,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件几十年如一日枯燥的事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认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人一生都应该有一颗圣洁的心,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那么在理想的追逐路上每一天便都会妙不可言。
曾经有个教育者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在我看来,如今的孩子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其实,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只要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热爱,努力付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不设防的那份单纯与率真,孩子便会构成了你的天堂,你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会很快乐。
其次,教师要有智慧和人格魅力。“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一个没有个性没有魅力的老师只会哄着学,求着学,而一位有智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为了做一个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我们必须在精神上也做一个富有的人。我相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是尊重有学识、操守、职业道德的老师的。
再次,要拥有“专业自信”和“专业底气”。这底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这种底气来源于自身的“积淀”和内在修炼。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缺乏思想。”他是指缺乏“一种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而缺乏思想的直接结果便是“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对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对课本知识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把教育极端化为“浅显、平庸,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构的堆积”。
可以说,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因此,我们要常在内心深处反思教育、反思自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要很专业,对于学科的教学、教育都有较深入的探讨,独特的理解,有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这要求自己努力去探索。
6.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篇六
拥有知识不如拥有智慧,拥有智慧更要拥有文化。
灵性实业老总任亚曾说,“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智慧改变命运。”
毛泽东说:一点的文化是一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后文化和经济。
曾几何,“文化”及“文化人”成了不入世,不灵光的人。苟且,拘谨,虚荣,枯燥,偏颇,犹豫不决,多愁善感,木纳成“文化人”的代名词。甚至教师也成了“文化人”的代表。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被视为“世宝”烂忠厚没用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疯癫,清高自卑,迂腐。作家摩罗仍然对自己可然会成为一个“文化人”怀着莫名的恐惧。可是朋友知否,“文化人”可爱者众多,代不乏人,魏晋时“竹林七贤”携手逍遥与林间濮上,诗洒酣畅,琴箫相谐,诗意地栖居大地上。苏东坡才气横溢,性格率直,豪放旷达,诗词书画令后世心追手摩,神往不已,而且富有生活情趣,烹饪饮食堪称一绝。
而新时代的文化及文化人除了有知识还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是一个人灵活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是否拥有广阔的胸怀,坚韧的意志,开阔的眼界,是一种传统,它包含艺术,审美,法律,风俗习惯等。
没有知识不可怕,没有文化更可怕。
在革命时代,无产革命者那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赋予“文化”新的内容,激励着革命者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无法想象一群衣衫褴褛,脚穿草鞋,食不果腹,面黄肌瘦的人能翻过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越过渺无人烟没有食物的荒草地,以至于后来他们在军政大学学知识,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两年内学完常人五至六年的知识。这就是战无不胜红色革命文化。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失业,离婚,欠债200多万元,可在当时工资不到100元,不吃不喝要还2000多年,人生到了极低谷,可他有着非常人的眼界和不折不挠的精神,多方齐凑2万元创立华为公司。现在华为价值1000多亿。就是他创立了华为文化,才有华为今天的辉煌。
记得有记者采访,他非常谦逊,他说“我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在家还经常受女儿的批评。”
任正非的财富不是来自他的知识,而是他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文化"。
我们最爱戴的总理周恩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修齐治平’和共产党人磅礴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周恩来对工作认真细致,极端负责,公私分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化„„周恩来逝世,联合国降半旗,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化时,„„寒冬腊月,上百万群众自发地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是一个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这个场景还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摘自中央党史主任曲青山的报告
可以这么说周恩来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伟人,是一位光明磊落蕙心纨质的人。
某些官员贪婪成性,包情妇,视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不顾,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没文化的表现,是文化的堕落。这种人最终被老百姓唾弃。
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充其量是灌授知识,美国的教育更像文化教育。
有则故事:
一位中国家长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终日忧心忡忡,孩子在课堂上可以大笑,每天学校至少玩两个小时,下午三点就放学,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看着儿子背着空空的书包去上学,心止不住一片哀伤。
在中国儿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在美国这能叫上学吗?
儿子没有课本作业,而老师布置的作用让我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这可是大学探讨的问题。可儿子每次拿到作业,埋头在图书馆,电脑前,经过几天的努力总是按时完成。
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不会过多的传授知识,因为很多知识可以在电脑和图书馆中检索,而是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的课堂,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还有些作业像“二战问题”“环境问题”等,引导孩子去关注人类命运。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后难免汗颜,我们国家何时才能真正推崇文化教育。只能引用民国之父孙中山那句话来安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国学大师翟鸿燊说:“知识是食物,智慧是营养”“拥有知识不贯通,只是个复读机”。
文化是灵魂,潜心修炼,才成正果。
本人孤陋寡闻,才疏德浅特题字自律:
7.争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师 篇七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文化, 一个教师站在课堂教学的圈子里, 其教学一定是“文化的”“历史的”, 任何割裂传统的教学肯定是割裂了文化, 对文化缺少充分认识抑或缺少自知之明, 那么, 教学肯定会走偏方向。同时, 一个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要摸准脉络, 这样, 教师才会应对新时期的教学, 顺应新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师本身的觉醒及其对学科文化的感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动力。要做到文化自觉, 每一位教师应当具有如下几个自觉意识:
一、读书自觉
教师, 特别是语文教师, 假如不能自觉地理解民族的文化, 就不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有文化自觉的可能。换句话说, 做一名有文化自觉的教师, 首先要有文化基础, 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学科文化及教学文化的历史及其走向。要达到这一点, 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如《学记》与《论语》是古人关于教学的精辟理论, 读与不读, 在现代教学中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中一些“新”的名词术语, 仔细推敲, 都可以在孔老夫子的论述中找到影子。
教学需要备课, 但备课时仅仅盯着眼前的一课, 要想让这堂课精彩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 有机会一定读相关书籍已成为我的习惯, 也是我想成为一个有文化自觉教师的原动力。教学《答谢中书书》前我读完了《陶弘景传》, 教《记承天寺夜游》认真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短短不足百字的文章要以这么大部头的著作来填底, 看似亏了, 但当自己在教学中,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游刃有余时, 学生在短短的文言文中领悟和感受祖国文化感染力时, 就会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最近为了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我读了六本相关书籍, 张岱本人的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张岱散文选集》当然是必读, 别人的评论也要读, 如张则桐的《张岱探稿》、胡益明的《张岱评传》, 外国人的相关作品也要拿来看看, 如美国人史景迁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我也认真读过。这样对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个雪的世界与张岱其人是十分有益的。
读书促进文化自觉。当一个教师怀着一颗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触动过, 被泰戈尔、徐志摩的诗意浸润过, 被余秋雨、周国平的哲理文字熨服过的心走进课堂, 那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能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当然读书不是功利的, 也不是应付备课的,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如果说文化自觉唤醒生命, 那么读书就能促进文化自觉。学会读书, 把文化安顿在心里, 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这样我们所说的成为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才会成为可能。
二、传承自觉
有人说,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文化自觉的唤醒过程, 高度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和谐而有个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实际上是告诉每一位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自觉说到底是在不断地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引导学生在人类文化的海洋中游弋, 并获取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的营养。这样, 教师和学生正处在教学中的某一历史的坐标上, 传承并发扬、创新人类的文化。这种教学行为也可以称得上有文化自觉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总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而不仅仅是一些苍白的知识与数据。语文课不用说, 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达观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 学生便可以在这些厚重的文化瑰宝之中获取精神动力并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典范。如果教师能在文言文传统篇目的教学中, 真正以文化自觉的态度进行教学, 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样, 在秦汉文章、建安风骨、盛唐诗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学习中, 中华民族自成一脉的文化便会得到传承, 这是多么可喜啊!
可见, 在教学中做到文化自觉, 语文教师大有可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挖掘与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 聚焦文本, 熏染陶冶并深入文本世界, 完成学生的体验、感悟和觉醒。
从这个意义来说, “文化自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当然这种传播不是机械的, 而是对文化的创造, 这种创造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创造, 而是在对知识的选择、传授和应用上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既科学又人文, 从脑到心塑造人的灵魂。
三、创新自觉
“文化自觉”不仅仅是指文化的传承, 还包括文化的创新。语文教学需要持久的创新热情和不竭的创新动力, 这就需要不断创新, 在文化创新中不断获得新超越。因而文化自觉本身就包含有文化创新。所谓“对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就包含了文化创新的成分。
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沉醉于教师习得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体验, 而今天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自觉”。学生能发现的让学生发现, 学生能概括的让学生概括, 学生能尝试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诚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言:“好的教学不是防微杜渐, 不是未雨绸缪, 而是亡羊补牢, 让孩子在尝试之后、体验之后, 老师再做一些点拨的工作, 或是给他一个方向性的引导。”教师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 带给学生的一定是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中的写作课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既有“义理、考据、辞章”的传统教学, 也有“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写作指导。但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老师也一定不会忽视充斥在当今社会中的网络世界。如何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领悟新的文化韵味, 同样是值得研究的。我曾指导学生写微博 (当然学生的条件有限, 我不可能让学生真的去买一部手机来操作) , 在有限的140字之内, 写出有质量的一事一议、生活感悟, 或叙或抒或议。如此创新的举动深得学生拥护, 学生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需要有“文化自觉”,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让传统与现实交汇, 使学生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课堂文化, 从而使课堂教学创新成为文化自觉的行为。于是, 我们便看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进课堂, 把科研方法适度引进课堂, 把演讲和辩论引进课堂……一句话, 丰富课堂的生命体验,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本来就是一位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应该做的。因而, 文化自觉本身就包含着教学方法的创新自觉。
四、职业自觉
“教书匠”向“教研型”、再向“学者型”的转变, 为什么很难成型?关键是“文化自觉”的缺失。教师的文化自觉本来就是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造就人性、培养新人, 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因而, 要胜任教育职责, 就需要教育者的文化自觉。
8.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篇八
关键词:爱心;体魄;外形美;个性魅力
对学生有强烈的爱心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的确,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动力。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用一种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只有当教师全身心地爱孩子,全身心地爱教育,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能从教育工作中获得乐趣。只有当老师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没有强烈爱心的教师所做的工作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气的,是呆板的,只是为教而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心中无私奉献爱心的教师的典范形象。爱心宛若流水,无声润泽人的心田,纵然细小汩汩,流淌的却是绵绵不绝的清流。
要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本钱。”这句话永远是真理。一个人拥有了健康,他就拥有一切;一个人失去了健康,他就失去了一切。
长期以来,在先进典型的宣传中有这样一种固定模式,即先进人物总是废寝忘食、不顾家庭、不顾身体,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似乎离了这些“事迹”就不能称之为先进。这是一个悲哀的误区、可怕的怪圈。被科学界誉为“中国水稻杂交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次到某校与学生交流。一学生说:看到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院士连忙澄清:“大家一定别受误导,工作得累倒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非常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出来的……”袁院士的这段话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我在工作之余,会经常去打打羽毛球,这种运动,不仅给了我一个好的身体,还锻炼了我的灵活性、应变能力,给我的工作注入了一种活力。拼命工作不等于敬业,劳逸结合才是首选。过度工作而不注意身体只能降低工作效率。作为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从事教育工作。而学生也希望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永远都充满着朝气,永远都精力旺盛,而不是疲惫不堪、紧锁眉头、面色苍白,豆大的汗珠往下滴……
要有怡人的外形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无处不在的,课堂也需要美。
有句古话说“儿不嫌母丑”,但在性格独特的“90后”面前,这句话却有些褪色。某大报曾在学生中做过一项关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意想不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不欣赏)自己的母亲。原因较多,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嫌自己的母亲不注意自身形象,穿着邋遢,形象太差。在这里,我们不对学生的孝心作评价,而要说的是形象的重要。学生对母亲尚且要求形象美,对老师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甚至更为挑剔。
注重外表形象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所以外形美格外重要。首先要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女教师可以适当化淡妆,不能穿奇装异服,戴怪异的饰物,更不能穿过短过露的衣服。男教师不能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可以说,得体的着装可以带出自己的一份自信来。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平和自然,不因自己是教师而常常不苟言笑,声色俱厉,这样只能令学生对自己敬而远之。
我上课时会根据不同的课来选择服装。学习《我的母亲》《合欢树》之类的课文,我会穿正装;学习小说、诗歌之类的体裁时,我会选择休闲装;学习口语交际时,我会穿上比较特别的衣服,因为我把我的着装作为课堂资源,让学生课堂上模拟服装发布会,练习口语介绍。
面对讲台上举止优雅、服饰得体、妆容适度的教师,相信学生会以欣赏、佩服的心情去聆听老师的讲课。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课堂效果如何是可以预见的。
教师各具特色的个性魅力
一个人是因为其可爱而美丽,并因美丽而更加可爱;一名教师会因其有独特魅力而被学生接受,并在工作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他的个性魅力将会给被教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逐渐被受教育者所接受、认同。有独特个性的老师才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一般情况下,只有被学生接受、认可的老师,学生才有兴趣认真听他的课,才会重视他所教的学科,才会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具备独特个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识修养。教师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所以其形象如何尤为重要。
教师良好的形象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当出现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的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有着广博的知识,时时处处洋溢着青春风采的教师,学生会为之感到骄傲,学校会为之感到骄傲,社会会为之感到骄傲。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9.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3 篇九
3——在华南师大国家级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实录
(2010年12月2日上午9:00——11点45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问题。那些想提前退休,想尽快离开教师职业的人,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读书的,他们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发现的乐趣,没有过思想的乐趣。他们虽然作为教师,但是,他们一辈子只读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教参。他们读的书,只比他们教的学生多一本教参。而且就是凭着这本教参的优势在那样教着。为了保持自己知识上的优势,那本教参就成了他致胜的法宝,要小心保密。否则如果给学生看到了,自己上课就没有优势了。因为学生也知道了标准答案,自己的答案也只是在上面照抄。(大笑)一个教师上课如果就是靠这一点优势去教学生怎么可能教出教师的职业尊严来?不要说做人师,就是做经师都有困难。如果就这样做教师,即使做他三十年,我们作为教师也不是一个知识人,更不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教师,如果既不是知识人,也不是一个思想者,那么要让学生对你产生尊敬,要获得教师职业的尊严,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人,要每天读书,每天思想,每天都有一点新意,每天都有那么
一、两个问题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就可以做到乐此不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教师职业生涯就是其乐融融的。现在当老师当到这种境界的很少。我也曾经在中学当过教师,我知道怎样教会是比较快乐的。那就是必须要有问题,那些能够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一定能够吸引学生。
但是问题就在于应试教育,分数与升学率常常取决于记忆力,而不是问题意识。因为考试的要求不是这样的。考试的答案是标准的,固定的。这样的答案是现成的,需要用人的记忆力多,而需要人真正开动脑筋的时候少。那些固定的标准答案,常常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标准答案要的是人们的记忆力而不是批判意识。为了应付考试,学校的教育不得不进行题海战术,反复机械地训练,以便加强记忆,掌握这个标准答案。我想,许多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越来越少的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种应试的后面必然是剥夺人的心智自由,降低人的心智水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都来自同一个根源。
这个根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科举考试留下来的一份遗产。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误解了真正的教育与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教育是顺应人的天性的教育,真正的学习是促进人的思考能力的学习。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变成了违逆人性训练,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背诵与记忆。大脑变成了训练记忆的机器,人变成了崇拜与驯服的工具。科举考试与当前的应试教育,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都践踏了人的生命灵性。
那么,我们在应试教育面前是不是只有束手无策,束手待毙?其实,这里个人的所作所为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应试教育其实不用那么紧张,用不着那样搞人海战术,搞题海战术,搞疲劳战术。那些应试的知识,同样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我记得我当年在高考前夕在全省预考完之的考试排名是排到53名,全班是60个同学。这个成绩当时要想通过高考,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当时升学率极低,大约只前10名的同学比较有把握考取一间学校。何况那时我又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整夜整夜地失眠。后来干脆将死马当活马医,完全当自己没有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没有了精神负担,因此在最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反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实如果时间用得好,高考的那点知识内容,三年所学的东西,如果方法得当,心态良好,那么三个月就可以完成任务。我的切身经历已经说明了这种可能性。疲劳战术,只是给人一种安慰而已。其实效果究竟有多大,是不难理解的。人在越是疲
劳的状态下,越是学得不好。疲劳是思维的大敌,更是记忆力的大敌。一些学校把老师与学生都折腾得非常厉害,每天休息与睡眠的时间都严重不足。时间精力情趣全都被泡在那种反复的机械训练中了。比如,我曾经看到一些学校的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是背诵某某课文,甚至居然有让学生抄写课文56遍,这算什么作业啊?这不是纯粹是为了折腾人吗?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不厌倦才怪呢。这样的作业除了把学生的时间精力生命耗费一空,让学生变成没有灵魂的人,变成木偶式的人之外毫无用处。我想,一些老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可能指导思想就是不对的。他们可能心想,你们学生不是喜欢动吗?为了让你们没有时间乱说乱动,就布置海量的作业,让你总也折腾不完。这种机械重复的无效学习与无效作业,除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不会起任何作用。这样让学生变成工具人的目的,于教师来说,只是为了方便操纵,不会给他惹麻烦。许多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变成一种简单的操作性的技术工作。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一是不要惹麻烦,二是为老师考出一个好分数,其他都不关老师什么事。学生的生命与老师自己的生命都被置若罔闻,置之脑后。其实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偷懒行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知识,研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降到最低限度。自己只需要充当警察的作用就是了。试想做这样的教师会有职业尊严吗?会有教师的职业乐趣吗?应试教育之所以会在中华大地上盛行不衰,就是因为后面隐藏了太多的错误的认识。切记,越是应对非人性化的应试教育,越是要用人性化的办法。轻松、活泼、快乐才能够真正学得好。一个人,只有拥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营养,和平宁静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应付残酷无情的现实。我们作为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榜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引领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以健康的姿态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要让学生知道,人与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你对生活笑,生活就对你笑,你对生活哭,生活就对你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人必自爱,然后人爱之,人必自助,然后人助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特别喜欢这两句话。也希望大家能够与此共勉。
中国的学校越来越监狱化、集中营化,关于这个问题,今年教师节期间,凤凰网曾经专程到广州找到我与信力建先生及华南师大的袁征教授采访有关中国教育问题的专题访谈。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就明确提到,中国学校的集中营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似乎越是名校,这个问题越严重。学校遍布摄像头与瞭望所,到处监控之下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多年以来,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许多所谓的教育改革家,其实只是把学校打造成模范监狱的好手,他们发明出一套规训术,能够把老师与学生监控得密不透风。方法与手段呢?就是人盯人的告密制度,有了这套告密制度,就可以脱离学校,行走天下,到处作报告,而学校不会乱,监狱不会逃跑一个逃犯(大笑)。老师们,二战时纳粹集中营也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与手段,造就了那种常常十几个人就可管住上万人的集中营。在这里靠的是,监控、告密、铁丝网、惩罚、侮辱、瞭望所,靠了这套东西一个人确实就可以管住许多人。但是,这不是学校,而是监狱与纳粹集中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校对这套东西津津乐道,比如,谈到班主任工作,有一本书在中国的教师中非常流行,《班主任兵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觉得书的内容暂且不论,仅这个“兵法”就是值得玩味的。兵法本来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这里班主任用兵法究竟是用来对付谁的?对付学生?学生什么时候在班主任眼里变成了敌人呢?大家之所以会这样认识,其实骨子里还是把教育定位为了控制术。学校人数越多,班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术,学校就越来越集中营化。在这里不存在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不是学校啊。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给学生埋下爱的种子的地方,而不是控制心灵,播下仇恨的地方。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走进这样的死胡同?
我想,这后面其实就蕴藏了一种错误的教育观,以为对学生控制得越严,对学生和老师管得越死就越是好学校。控制的目的就是约束学生的身心,使之丧失生命灵性,而不是让学生
变得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用一些严密的规训的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失去思想个性,失去思想的灵性。害怕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极需要来反复思考一个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反复对温家宝总理提出过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指世界级的大师级人才,是那种世界领军式的人物。为什么培养不出来?难道这是中国人先天就不如人?先天就智商低下?先天就是下贱胚子?先天就是劣等民族?我从来不信这个邪,我爱我们这个民族,我希望她能够变好,我认为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只是一时陷入了误区,中华民族总有云开日出的那一天。其实,钱学森临终之前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你只要看看世界上哪个监狱培养出过什么世界杰出人才,就一清二楚了。中国只有走出集中营,走出监狱化的学校,才会有新生。
一些学校不但不倡导师生校园阅读,害怕书香校园,而且还害怕师生的闲暇阅读,一些校长自己就是从来不读书的,而且还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与学生读书。一些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就是针对师生的闲暇时间来的。而且还津津乐道于什么“去三闲”,即学生的闲言、闲行与闲思。注意,这里不是指学生上课时产生的“三闲”,而是指放学回家的路上的“三闲”。这里其实西方的谚语可能是很好的佐证,即“闲暇出智慧”,学生真正的成长,一定是在闲暇的阅读与思考中成长的,因为只有有自主与自由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
在这里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教师,不需要用挣多少钱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用当多大的官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尊严就在于,你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这种思想个性是谁也无法取代你的。即使你坐在国家政要面前,你也可高昂着你的头,可以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对答如流。这种自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你的思想个性,来源于你的见识。这不是靠升官发财就可以取代的。一个人有没有思想灵魂,除了你的生命体验,除了你的思想见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一个人可以有许多钱,也可以当多大的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多么有思想。思想来自个体的生命,来自你独特的这一个。
多少年来,我就是对自己提出这一要求。那就是寻找一个普通教师的职业尊严。我在凤凰网上开设教育博客一年浏览量将近千万。我当教师几十年,从来没有过一个哪怕最小的行政职务。但是,我仍然感觉自信与自豪。那是因为支撑我的是思想,是个性,是我的见识。也许有错,但是也是错得有价值,有意义的。做一个不断思考着的人,精神的享受永远没有止境。物质的享受都是有限度的。粮田万倾,不过日食三餐而已;有屋万间,夜眠八尺而已。溺水三千,只饮一瓢。一个人占据那么多自己花费不完的钱财,其实只是一堆数字而已。更何况教师职业的长处根本就不在这里。
一个教师要赢得自己的职业尊严,就必须回归教师的本质,那就是以学生为伍,以知识为伍,更要以真理为伍。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一个当老师的人最好每天研究一点学生,研究一点思想与知识。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就讨厌,如果摸到书本就想睡,那么要从教师职业中取得自己的职业尊严是困难的。如果是这样,我奉劝这样的老师,还是早一点换别的职业好。教师这样的职业并不是符合所有的人。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乐趣。只有那些热爱学习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
重新认识知识,可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方面。有着怎样的知识观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长期以来误解了知识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是以圣人之言作为知识,甚至作为真理。其实知识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个里程碑。既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也是我们超越的对象。我们对知识的误解之一就是,将知识静态化。以为知识就像农民打的粮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才会说一个人有知识有才气的时候,说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里存在什么问题呢?就是用了传统的老农民对待他打的粮食的态度来对待知识学
问的问题。知识其实只是我们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思考的结果。读书只是为了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而已。所有的知识只有当它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背诵与记忆的对象的时候,它才能够化成你个人的知识。因此,批判性思维与反思能力是学习中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什么少批判,多学习,那完全是误解了学习,误解了知识。我们在博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慎思,还要学会审问,还要学会明辨,最后还学会笃行。中国数千年来的知识误区,就是将圣人之言当成知识,将知识看成是一个由圣人完结了的状态。所谓学问,不过就是反复地阐释圣人之言,把圣人之言过度阐述成浩如烟海式的东西,所谓教育就是灌输这些圣人之言,这个过程中说一不二,权威独断,不容质疑与探究。而这些文化遗传基因就蕴藏在孔子的言说方式之中。他的对话常常简短而独断,缺乏平等对话的氛围。形成的文本也是语录方式。语录体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文本形式,那也是有根源的。孔子后来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师表的结果,就是这种语录体与独断式的言说方式,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其结果就是专制而蛮不讲理。孔子占据了绝对真理的位置,后面的孟子即使再发展,也只能成为“亚圣”,亚者,第二,即二流货色也。到荀子,只能够排第三,号称季圣。季圣之后,就一圣也不圣,真理因年代而递减。这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宿命,也就是后来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述的九斤老太太的口头禅所说:“一代不如一代”。而西方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开创的知识观,就是将知识看成是一个动态开放生成的过程。因此,亚里斯多德作为苏格拉底学生的学生,即柏拉图的学生敢于说出一句千年绝响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这样的话孔子虽然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却没有一个人敢于说出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其不同的思想方式决定的。这不是因为孔子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而是因为说了以后后果很严重。在《论语》中凡是敢于质疑孔子的学生,都被孔子骂得一塌糊涂,不是“朽木”,就是“粪土”,要不就是“小人哉”。而那些自始至终称颂孔子的学生,特别是颜回,就得到了孔子“贤哉回也”的回报。我相信作为中国人,今天这种局面仍然是不陌生的,并没有成为历史。大家还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因此我要说,孔子的思考方式与言说方式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苏格拉底的思想方式与言说方式却能够让后人在开放的思想状态中不断前进。一种文化与制度的宿命,真的有一种类似于遗传基因与遗传密码式的东西在冥冥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文化宿命论其实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中国的专制制度延续千年不绝,科举制度相伴随千年不绝,从知识观的视角来看,也是符合逻辑的。静态而封闭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专制独裁,因为,这里在思维方式上就杜绝了平等开放对话的可能性。孔子后来被历代的帝王将相利用,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的。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孔子被利用那是因为帝王将相觉察到他有利用的价值。利用孔子有利于专制,有利于一统万年铁打的江山,有利于维护那种等级特权秩序,如果没有这些利用的价值,历代帝王将相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反复造孔子这个至圣?把他步步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样吓人的头衔的地步?
从最近十年来发生的所谓新课程改革,在知识观上其实就是要改变中国传统的死知识观,而变成西方那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所遭受的失败其阻力来源就在于历经千年的陈旧落后的静态的知识观惯性阻力过于强大。其实,所谓课堂动态生成过程,其指导思想就是这样的一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只是许多从事新课程改革的人并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来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10.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篇十
研修组长于秀丽2013年7月23日 18:21浏览:14评论:1
指导教师 侯艳蕊于13-7-28 21:35推荐让我们每人都做一位有幸福感的老师。
11.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篇十一
课堂演讲有魅力。教师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敏锐的口才与精彩的演讲。我十分注重课堂演讲,并受到学生喜爱。有时为勉励学生刻苦学习而语重心长,发自肺腑;有时为讲述一个做人的淳朴道理而深入浅出谆谆善诱;有时为调节课堂气氛,振奋学生精神而激情勃发,侃侃而谈;有时为赞叹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而慷慨激昂……这些演讲没有固定时间,课前、课中、课后时有发生,完全根据教学实际和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有针对性地展开。
班辅工作有魅力。缺乏良好“教育”因子的课堂,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与“教学”好似一对孪生姐妹,浑然天成——以知识传授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种人为地将“教育”与“教学”割裂开来,或只注重学科知识传授,忽视人格塑造的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作为魅力教师,要协助班主任做好“育人”的班辅工作,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配合班主任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计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
师生对话有魅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将成为本世纪教育的四大“知识支柱”。书中还说:“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师生对话正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易近人的呵护。教师的QQ、手机、E-mail、博客等,都能成为平等对话的方式。师生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人生,相遇在课间、相逢在节日、邂逅在网络、沟通在心灵。
教学评点有魅力。作为魅力教师,常常要在各种课堂教学(如优质课、公开课)展示时,参与教学点评。我的做法是,先尽可能多地记录“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的相关信息,如师生之间幽默诙谐的对话、互动等,再进行分类、提炼,用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对照,如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科学探究与学科渗透以及新理念下的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知识观、发展观等,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对比,看哪些是相符的,哪些是相悖的。这样的评点让授课者心悦诚服,让旁听者深受启发。
科学探究有魅力。“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如何实施科学探究?各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实施科学探究一定要突破教材本位,开发一切探究资源,让科学探究成为“教”与“学”的常态。我常常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利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探索大自然的各种奇妙现象。学生成长日记记录着一群风风火火的少年饱含激情、动手动脑、主动快乐地学物理的情境:他们或记录探究成功的喜悦,或记录探究失败的懊恼,或记录师生交流的心得,或记录与家长一起探究的感悟……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强大魅力。
(作者单位:洪湖市教研室)
12.做一个有思想的媒介 篇十二
媒介是做什么的
有人说, 媒介就是发稿的, 做关系的, 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媒介就相当于做销售。
如果把媒介比作销售, 你一定要卖超越于你产品本身的东西。一个媒介卖的是什么?如果你告诉受众, 你卖的是资讯, 受众马上就会说, 我每天接受的信息太多了, 我们不需要。但是你真的是卖资讯的吗?如果仅仅卖资讯你就不需要跟那么多优秀的编辑和记者打交道, 你只需要买版就可以了, 可是有几个公司愿意这样高成本的运作呢?其实, 媒介卖的是思想, 是观点, 而不是资讯, 受众需要的不仅仅是资讯, 而是鲜活的思想, 一个媒介如果只能卖资讯, 其价值就是低的, 如果你是卖思想, 或者卖注意力, 不论是受众还是媒体都会对你产生兴趣。
什么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如果一个话题涉及了国家安全, 民众福祉, 那么影响的程度会很高, 影响的客体范围也很广, 这个新闻无疑是重要的。
在地域上, 要看目标媒体的覆盖面, 如果是一家北京的都市媒体, 我们给他提供只关系到上海市民的一则新闻, 如果不是特别重大, 一定没什么兴趣。
趣味在新闻中很重要, 就是新鲜、奇特、反常, 大家都听说过新闻专业的至理名言, 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此一句即可概括了。
如何使媒体接受你的新闻
答案是:在沟通中找到和媒体合作的利益共同点, 激发媒体参与兴趣。
进行选题沟通。进行媒体调研, 了解媒体选题, 跟随媒体选题将客户内容巧妙植入, 既完成了传播客户信息的任务, 又与媒体风格和选题水乳交融, 这是媒介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
制造争议话题。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向能够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不同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之下每个人和媒体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那么这个声音在百花齐放的年代里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旦声势制造起来将会吸引社会的注意力。但制造争议话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 如果把握不好会弄巧成拙, 成为一场闹剧。
借助名人效应。名人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人群, 他们的一举一动受到媒体的报道和评判。在与媒体合作时, 如果能将名人的话语或事件策划进去, 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火都难。比如地产大亨任志强和潘石屹的嘴仗就打得有声有色。两人曾经在媒体上无数次互相拆墙, 语出惊人。但是不管他们说了什么, 都会为各自地产品牌的知名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事实证明, 他们是非常会利用媒体的, 两人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这是公司的CE O成为本品牌的代言人的成功案例。名人效应在公关推广中, 在产品被大家接受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请名人来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公关推广, 对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一个很好的捷径, 但是请名人进行推广, 也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 所以在充分分析名人效应在产品推广中的应用后, 一定要注意谨慎选择名人。
搭乘公益事业。公益事业现在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乃至政府的支持,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新闻与公益扯上关系时, 正能量马上就显现出来, 媒体与公众的好感度立刻提升, 品牌在这个时候就润物细无声地被美誉了一把, 这也是公关的力量。5年前的汶川地震, 王老吉捐款1亿元, 当时就凭借这一新闻王老吉成功成为捐款大王, 品牌形象无疑极速攀升, 赢得无数好口碑。某服装品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每年向敬老院、盲童学校、红十字会、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早在10多年前公司就投资120多万元为公司的200多名残疾职工建造了集住宿、康复、健身、娱乐、培训于一体的残疾人公寓——自强院, 并组建由盲、聋、肢残职工参加的“自强文工团”, 多次赴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演出。董事长作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这里, 企业对敬老院、盲童学校、红十字会、灾区捐款捐物是一种公益和慈善公关, 对公司残疾职工的资助也是一种公益和慈善公关。后者不仅使品牌在企业内部、也在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13.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篇十三
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锻炼的平台,要感谢各位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我从96年参加工作后,在双潭完小呆了一年,为了照顾家就到了黄江村小,那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通常情况下都是包班教学,所教班级的所有科目都是由一个老师来完成的。在这个村小我一呆就是11年。地震后学校合并,才和大家成为同事。在这11年里,我带过两年的复式班,三、六年级和一、三年级复式。在这些年里,由于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由于当时教的课程比较多,我很少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我常常担心自己会落后,会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了。地震后学校合并,曾有领导和同事说我很能干、很优秀。这时,我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可能我并不优秀,我只是更努力一些,更有责任心一些吧。我记得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什么?责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它可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果。责任心是什么?责任心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一切困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色地完成。我觉得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就要尊重自己选择的职业
我们经常听到讴歌教师职业的精美语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教师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写照”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空洞、那么遥远。我从来都觉得我没有那么伟大。我们当初更多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工作,一个可以挣点钱养活自己的工作。至少当时我是这样想的。那么,为了尊重教师这个职业,为了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说我们一定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至少我们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讲台前那一个个需要我们去帮助和扶正的孩子们。要知道,我们也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或者以后也将会是孩子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等于我们选择了责任。在工作中,我经常会这样提醒自己:我们教书,这一届学生没有教好,还能盼着下一届学生,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他们好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输不起,孩子们更输不起,他们还能从头再来吗?不能。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要想赢得孩子的喜欢、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那么,这时候的我们就能问心无愧地拍着胸脯说,我对得起我所教的每一个孩子!
二、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
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清楚的认识,要有良好的、平和的心态,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时,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贫,因为我们的付出和报酬是永远都不可能画上等号的。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享受朝九晚五,我们除了要上好课表上的每一节课之外,课外还会付出了许多无形的劳动,这些都是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与其老是抱怨这些,还不如换种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跳出世俗,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守住心灵的那份净土。虽然这些付出也许换不到金钱,但是换来了学生的成长,家长的信任,自己的进步,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回报,一种心灵的慰藉呢?我还记得曾有学生家长来信对我说:“很庆幸我的孩子能在您的班里度过她的小学时光。您对孩子们的教导和关爱深藏在他们和家长们的心底。我相信,您们的相处时光将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让我和孩子的爸深深地向您鞠躬,道一声:谢谢您——王艳老师,您辛苦了,你的爱将会伴随孩子一生!”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来信时,我都会非常激动、感动。这也许就是我们付出后最好的回报吧!
三、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要学会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平凡的,我们所做的日常事务更是由点点滴滴平凡而又不能再平凡的琐碎小事组成的。如果缺少了责任心,我们的工作将无法想象;如果缺少了爱,我们的学生将无法想象。是责任心,促使我们完成每一天、每一件极其平凡的工作。是爱,让我们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是爱,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那爱别人的孩子就是神圣的。所以,我们要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爱每一个发展中的孩子,用耐心,爱心、精心培养每一个孩子,正确看待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所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学会包容他们,宽容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去教育,甚至要做得更好,更细致。学会如何去爱,知道怎样去爱,我们也才能得到爱。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教师;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也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还是教师。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流泪流汗,却觉得幸福。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湛蓝的天空。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用爱播种着希望。亲爱的同事们,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许就注定了我们要平凡一生,那么就让我们带上爱与责任,做一个护花使者,朝着明亮那方前进吧!
14.做一个有尊严的山区中职学校教师 篇十四
【摘要】 时下,各中职学校生源急剧萎缩,学校生存正遭受着严峻考验。同时,中职学校教师的生存也面临危机,尤其是山区中职学校教师,人人都有招生任务,在招生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家长的误解、同行的嘲笑、被招学生的不屑,把我们和跑保险、搞传销的视为同类,中职学校教师的尊严被踩得很低。但是,最近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一番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各种‘问题’学生的汇集,我们在教育他们、拯救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尊严
高尚品格
优秀业绩
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大都会遇到大多数学生空洞的眼神、木讷的表情、无所顾忌地交头接耳、控制不住地玩手机,你说他几句,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继续下去;一段遇到情况恶劣的,甚至有的跟你大打出手,教师的脸面扫地,尊严荡然无存。而有招生任务的山区中职学校教师,除了上述苦恼之外,还会有“你们单位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啊?”“说实话,你们招生真的很可怜!”“,哦,中职学校的?我们孩子哪的中职学校都不上,我这会忙。。”未等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之尴尬与难堪。那么,怎样做一个做一个有尊严的山区中职学校教师呢?
首先,做一个被社会认可的有尊严的教师
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自己的尊严
教师的工作性质,确定了教师本人的道德人品和社会形象,要明 显高于一般人。因而才有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古训,有了《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制定,有了各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规 定”。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因而,作为教师,必须要有 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人格魅力,良好的社会形象,还要做遵纪守 法的楷模。但在“重商轻文”,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我们不少 教师迷失了方向,做了一些有悖“教师”这个称号的事。如体罚学生,猥亵幼女,奸污学生,涉黄赌毒,手中有权者贪污腐败等等这些现象,经坊间口口相传,媒体尽力渲染,就使得教师队伍“污烂不堪”。如此 不珍惜自己的名誉,谁还会敬重你?你还有什么尊严可谈?因此,我 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教育当做一种崇高的事 业去追求,在实践中去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 尊重,从而树立自己的尊严。
国家出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职业学校的改革任务愈来愈重,与此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书和育人这两个方面却感到愈来愈艰难、愈来愈困惑。艰难是指教师们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的却是为数不少的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做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对教学内容挑剔的学生,就怕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没有比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让教师更加身心疲惫的了。这正如厨师与顾客的关系,高明的厨师不怕口味挑剔的顾客,就怕顾客没有胃口。面对没有胃口的顾客,即使饭菜色香味形俱佳,又有什么意义呢?
困惑是指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两方面似乎就只是“教”的问题了。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学,那说明教师的课改不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说明教师的方法不到位;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说明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不做作业,说明教师要求不到位;试卷过于简单,说明教师责任心不到位。教师们肩负着艰巨的课改任务,承受着考核的巨大压力,又搞不清楚自己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教师们感到了空前的困惑。
其次,做一个受学生喜爱而有尊严的教师
1、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 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 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对学 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 生在感受到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 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家……”说的多好啊!如何做一名教师,要去爱学生;如 何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更要去爱学生。做为教师,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 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 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 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教师要 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 讲台给学生讲课” 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 ; 怀的温暖; 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教师要用爱心来
教 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 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 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教师只有了解、信任学生,才能做到真正地爱学生,才能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对待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成绩差的 原因,而不能只看到他们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 的闪光点。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 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 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对待学生的错 误与缺点时,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要热情肯定,要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 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爱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 友善、温暖和关怀。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尊重学生,理解 学生,并给予其真挚的爱,用自己的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情通而理达,发挥他们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好学生。虽然教师的爱心很重要,但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却是不 可忽视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刚上师范时,这几个醒目的 大字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但是,工作几年来,扪心自 问,我又做到了多少呢?今天,听了金校长的报告,我知 道了,金校长一直在这样做啊!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 们不去做啊!金校长为了使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去,不停地在考啊,考啊,但哪一次,不是金校长走在最前面 啊?这种敬业的精神,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太值得 我学习了。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永 远!罗曼·罗兰说: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 心里有阳光。金校长高尚的师德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会努 ” 力用充满爱的教育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教 育篇章,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一名有尊严 的、优秀的小学教师!
在这种大势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该怎 样树立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2、教师要以优秀的业绩树立自己的尊严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在古代,一个先生因培养了多少“秀才”,或者“举人”,甚至“状元”而获得有尊严。在当今,一个老师会因培养 了多少优秀大学生,有多少弟子“升官入仕”而活的有尊严。教师的尊 严由学生的成败而定,这固然是几千年“应试教育”的苦果,但从另一 个方面也折射出一个不变的真理: 教师必须以自己优秀的业绩树立自 己的尊严。教师的优秀业绩,不仅来自于“教书”,还来自于“育人”。这就要 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除了自己上学时所学之外,还 要把“终身学习”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精 华,才能成为一个有才华的教师。但凡有才华的教师,再加强道德修 养,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道德观,正确的世界观,去教育和 影响下一代,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那么他的劳动就会 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身价就非同一般,他的尊严就明显的非同寻常 人了。
最后、教师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只管埋头教书,不会 学习以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尊严尽失。要知道,我们 现今生活在法治社会,法律知识已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知识。有这样两个案例。在一所小学,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因批评了一个在 家中倍受溺爱的女生,被女生回家告状。其家长莽夫一个,气冲冲到 学校高举拳头,要打女教师。好在该校有一位自学法律而粗知法律知 识的教师,依法制止了学生家长的违法行为,并促使该家长向全体师 生道歉。后来,老师们说,是法律维护了教师的尊严。而在另一所中 学,一名学生家长将孩子的课任教师殴打。这位教师以及所在学校,不是依法维权,而是通过网络媒体披露与众。孰知这里有多少是是非 非,曲曲折折能输说清楚?不是给社会留下了很大的臆想空间吗? 因此,我们说,教师要成为知法懂法一族,要学会把法律知识融入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人 格尊严。
时下的教育,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教育中的问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社会的 焦点。而一旦曝光为焦点,必然引起教育部门的担忧甚至恐慌。是啊,教育再也经不 起“折腾”了。但事与愿违,你越是怕事,就越是多事,麻烦事会自己找上门来。于是,我们就常常听到这样的劝告:别再把事搞大了,搞大了有什么好处?此 话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点不对劲:什么叫
15.做一个有梦想的行业探路者 篇十五
面对现在的生鲜网购潮流,我的新梦想就是实现一个面向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冷链宅配体系,让我们这种“看得见温度的冷链宅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其实从专业的B2B冷链物流服务转战到B2C市场,也是我们一个探索和创新。在2011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行业会议,听到一个嘉宾的演讲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此后我思考了很多的东西,但一直都没有下决心去做这件事情,一大原因也是因为当时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冷链B2C的成功案例,一直到了2012年6月顺丰优选上线,我就觉得不能再犹豫了,每个业务从无到有,从投入到产出都要有个时间门槛,而快行线作为一个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我们的B2B业务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我们有跨越这个时间门槛的便利和条件,既然有这个契机,我们就应该下决心尝试。但是由于团队还没有B2C的业务经验,我们只在北京拓展了B2C的业务,跟沱沱工社等农场合作,为了锻炼业务人员,我们甚至在天猫、京东上也做了网店,销售冷冻产品,就是为了通过这些单量来锻炼我们这只物流队伍,2013年7月,我们正式开始跟天猫合作美国车厘子这个项目,从这件事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全国的冷链宅配,从7月份到现在我们操作过的城市已经超过了43个。
【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推荐阅读:
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华应龙11-30
“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其意何在06-10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08-01
征文: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08-17
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观后感09-16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400字07-03
做一个有梦想的09-22
做一个有责任的学生09-26
《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