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案例

2024-10-27

药理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1.药理学教学案例 篇一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拾以萍‘王再学2(1.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21116;2.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1140)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急需大批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医药人才。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笔者在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对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以抛锚式教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1】。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笔者结合以抛锚式教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探索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对该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

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2]。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要面向临床实践,因此,结合典型病例,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改变原有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去思考各种问题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

(二)实施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笔者精心选择了一些经典案例,通过以下三种手段实施案例教学。

1.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

利用网络,课前精心搜寻下载一些共享视频。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给学生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临床知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关知识的要求,有目的的从所选择的视频中提取若干问题,列在黑板上。接着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播放结束后,随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该生的回答,自愿补充和完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理解情况进行修正、归纳、点评。例如在“抗癫痈药物”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观察到癫痈的发病原因和各类癫痈的症状,兴趣大大提高,自然会积极的思考回答问题,而教师要做的只是有针对性的总结。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的思想,这是当今课程改革及其推崇的理念。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视频,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质量,教学效果才得以保证。

2.模拟医院情景

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团结协作,根据所学的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自编、自导、自演”一段病人寻医的场景。大概内容为:“病人”说出自己的不适,“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家属”咨询发病原因和用药理由、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注意事项。例如普通感冒,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所以症状很容易表演,学生对于常用药物也有所了解,再通过查阅资料得出药理作用、用药方案及注意事项,这样就基本能涵盖该章节中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此外,由于药理学涉及的知识较多,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几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这种模拟场景的形式,使课堂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而且学习过程就是演出的过程,在学生表现欲望较强的今天,倍受欢迎。

3.处方分析

6-8个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并选择一个处方,通过讨论对该处方进行分析,形成一份分析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两周为宜)上交给教师。然后由教师随机把处方(不包括分析报告)分给其他小组,给他们两节课的时间,对该处方进行讨论分析,下次课时每组派代表到讲台进行阐述,给出处方的小组成员则担任考官,对其他同学的分析进行点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作为“考官”或者说“教师”的成就感,所以积极性也较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一)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药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实践,对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践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可以进行一系列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反映药理学的学习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自信心。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一)师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己形成某种定式,学生也己经习惯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必将需要教师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充足的准备,同时要求学生投入较多的精力去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自己寻找答案。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所以,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得以全面顺利的实施,必须转变师生的思想认识,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使师生双方真正能感觉到获益匪浅。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对师资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法既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案例所涉及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更要具有能控制现场局势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组织协调能力,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发言内容与教师事先的设想大相径庭,又如讨论出现冷场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及时控制局势,否则就会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

(三)学时不足、教学设备有限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这对于课程安排较满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耗时较长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负担。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需要向学生提供便利的网上资源和丰富的参考资料,而大部分学校都存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所以案例教学法只能在部分教学内容中应用。

总之,在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适应当今课程改革大潮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将为国家培育出一批综合素质高、学习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应当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不畏困难,大胆创新,从而将这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推广。

参考文献:

C1]王玲,孙平,杜智敏,等.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 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7.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 26(5): 56-57.[2]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2.[3]王东霞,白乐田,肖彦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 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7 <4): 98-99.[4]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 护理杂志,2002, 37 <3): 211-212.口

2.药理学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药理学,应用

现今,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对医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加强对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医学类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药理学是中西医药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是医学专业与药学专业联系的纽带,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科。现就案例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做一简要分析。

1 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药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习者初步掌握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 按照疾病变化的内在规律, 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以较小的风险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药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 内容繁多、抽象, 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学科的基础知识[1]。一直以来, 在药理学教学中, 由于课时有限, 而需要介绍的药物种类繁多, 加之药物发展日新月异, 新药层出不穷, 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深感药理学繁琐、抽象、枯燥, 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能力, 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案例式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分析、决策、锻炼, 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案例式教学按照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的观点[2], 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 更正确些说, 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换言之, 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 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案例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3],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传入我国之后,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

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 它不仅具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的优点, 又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 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技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具有鲜明的示教性、启发性和实践性[4]: (1) 将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播知识、培养能力; (2)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 有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和个人能力的提高; (4) 学生的学习是多向的, 而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 (从教师到学生) , 学生能够从书本、杂志、网络资料、同学、指导教师及其他教师处得到广泛的信息; (5) 加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增加了师生间的合作及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3 案例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案例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时, 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地拿来,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一般采用临床上常见的、有一定难度的典型病例, 这些病例可以是真实的, 也可以是教师根据临床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自行设计的,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药物基本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和诊断, 给出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处方或是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际业务中去, 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一般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5]: (1) 案例要贴切、恰当, 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其本质是为教学服务的, 如果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 不能为教学对象所接受, 所选择的案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这一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 案例要生动, 具有吸引力。所选案例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3) 案例要难易适度, 易于被学生理解。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 对所选案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 所以, 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和接受的案例。 (4) 所选案例最好和学生的生活或将来从事的工作有相关之处, 这样的案例贴近于学生实际, 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 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2 方法得当, 准确掌控教学过程

案例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利用适时的、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自我总结, 最后教师讲评、总结, 最终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6~7]: (1) 案例提问要适度, 要有目的。在设计提问时, 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为教学目的服务, 不能随心所欲;问题不宜过多、过难, 过多势必会使时间延长, 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 如果过难, 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 最后只能由教师说出正确的答案, 这不但失去了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长此以往还会失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 (2) 案例提问要有层次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科学设计, 一般应由易而难, 逐渐深入, 还要考虑到不同培训对象对问题的认知顺序, 利用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一层一层地思考, 最终得出结果, 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 教师要有掌控课堂过程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引导学生, 回答、讲评学生对案例的答复时不能轻率的将答案说出, 而是要视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情况循循诱导, 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评价答案的正确与否, 最终顺理成章地得出结果。另外, 在提问的过程中, 学生有可能会给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 教师又必须对此做出必要的解释, 这就要求教师有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 最好在上课以前预设各种可能的答案, 并作好回答, 以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 (4) 教师应有一定的调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用生动有趣的引题, 适时、适度地提问, 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有能力吸引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 认真思考、认真作答, 如果大多数学生只是冷眼旁观而不参与, 就失去了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指导教师应发现适合带教的病例, 进行讨论, 并在讨论期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习惯, 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评分[8]。

3.4 健全教学管理机构

案例式教学不仅涉及教师和学生, 同时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 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以适应案例式教学的要求, 不断促进案例式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推广和完善。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案例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药理学教学中值得深入开展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余薇, 闵清, 吴基良, 等.《案例版药理学》教材在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 2009, 29 (2) :83~84.

[2][美]朱迪斯.H.舒尔曼主编.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3版)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4]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方法的应用 (第2版)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5]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6]高熏芳.师资培育:教学案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7]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ISAS教学法与药理学课程教学 篇三

关键词:ISAS教学法 药理学教学 具体运用

ISAS教学法(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是PBL教学方法的升级版。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成为引导者,采用具体的任务来推动教学。

ISAS 教学的步骤:一是学生分组,二是选题学习,三是信息搜集与整理,四是现场演讲,五是项目总结,六是学生对自己的ISAS项目进行总结,并撰写总结报告,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目的。

一、将传统教学法和ISAS教学法有机重组

1.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的缺点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往往教师激情洋溢、费尽心机,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来学生思维固化,跳不出课本,更难以跳出教师给出的条条框框,不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还失去了自主学习、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但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法同时还具有对概念准确诠释的优点。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风、尊师重教的品格以及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人类的千年文化、历史积淀不能完全重复其探索过程,对科学知识的拿来主义有利于适应我们科学技术分支庞大、日新月异的现状。

2.ISAS教学法

ISAS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文档处理能力、演讲能力和计划性。运用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塑造自身个性。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联系临床病例,可使死板的知识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相关联,赋予知识以生命,再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会使知识更加形象、直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采纳ISAS教学法。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讲解降糖药时,将胰岛素作为一个专题使用ISAS教学法。课前将任务发放到每个组:胰岛素的种类;胰岛素的储存和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临床用途;胰岛素的用药注意。各组利用教材和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每个组由组长开题,组员每人就其中的一个任务展开阐述。下一步是组与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教师可对其他每种降糖药做简单概述,以课下作业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重点突出,难点细解,与临床课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运用ISAS教学法组织课程内容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如果说生理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正常人的生命活动,病理学则是介绍人生病后的状况,药理学又介绍了药物如何将疾病治愈。

在药理学课程运用ISAS教学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迅速回忆起相关的基础知识,二是如何打破课本的禁锢,让学生把繁多的药物有序处理,在记忆里自成体系。课程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一是问题设置由少到多,药理学包含药物繁多,从简单记忆到理解记忆;二是设置问题要有时代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上药理学。

中专护理班用的教材《药物应用护理学》中,总论之后衔接的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作用和用途复杂,对于初学者是相当困难的。教师可以从传统神经药物讲起。该章的内容从生理知识开始,与上学期的内容承接,每堂课只讲1~2个药物,循序渐进,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课程的前几个章节可以只将药物的作用和用途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随着学生对药理学习方法的掌握,给学生设置的任务范围可以扩展到药物的制剂、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用药注意和最新的研发方向等。

例如对“免疫系统的药物”这一章的讲述,教师设置任务如下:免疫器官有哪些?免疫细胞有哪些?免疫因子有哪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的分类?列举一种免疫性疾病,分析其治疗用药?对于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有何设想(在检验工作、肿瘤、艾滋病防护治疗上的应用)?

问题的设置从最初的解剖大体认识到分子纳米水平,从宏观的医学学习到人体微环境的研讨。这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从头开始,迅速找到垫脚石。教师可以分层次地对学生提出要求:最低层次的要求是要掌握基本药物的分类、作用、用途和用药注意,较高层次的要求是要了解临床疾病的治疗,最高层次的要求是要了解相关药物的最新的科研。

三、与ISAS教学法对应的评价、反馈系统

目前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学习动机缺失,长期的差生地位使得他们学习信心缺失,在学习上可以说从未感受到成功。

ISAS教学法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问题从简到难,学生角色由组员到组长周期性地转换。每次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份总结报告,教师再给予每位学生合理的评价,包含知识掌握情况、需要改进的建议,下一步的任务。

指导因人而异,对活泼的学生找出他的兴趣点让其静下心来,对安静的学生找出他的兴趣点让其动起来。我们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对每个组、每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每位学生的先天个性,扬长避短,全方位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发掘其潜力,使知识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切忌急功近利,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和反馈的形式,如提问、考试、写总结、病例分析、课件制作、阶段性的药理知识竞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对优秀者可以给予分数和物质上的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ISAS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及建议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当熟悉每位学生的状态,合理统筹。学生信服教师,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内向的学生更多上台表达的机会。组长或教师应当协调组员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耐性和包容力。教师要能够恰如其分地指出团体和个人的优缺点,并注意措辞、语气和时间,对利害关系大的事情及时处理协调关系,对不要紧的事情可以给学生时间自行处理,锻炼学生的能力,必要时教师给出建议。教师对学生及时的评价、适当的褒贬,可以使胜者自勉、败者自强,振奋学生精神,实现学生进步。教师给学生的成绩一定要公平,做到学生自己就可以算出来。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思想基础。

2.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关怀实施教学。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笔者发现后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将小说拿过来翻阅一下,发现此书并非想象的那样完全是坏孩子的故事。笔者告诉他其实书中的坏蛋也是一个学霸,读书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求这位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之后在课堂上多多让他上台总结,该生发挥其文学才能,经常将知识编成顺口溜,例如:“酸酸碱碱不解离易转运,酸碱相遇易解离促排泄。”慢慢地该同学生也发现了药理学的兴趣所在,并且也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开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心理关怀不能只表现在嘴上,而是要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方可滴水穿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学习。

韩愈在其《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弩方可发利箭。

参考文献:

[1]舒华,隆献.ISAS教学法在高职《老年病学》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3).

4.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篇四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药理学、临床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市场药物再评价的概念。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3.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的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临床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

3.临床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性。

4.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对其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

二、国内外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

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 2.药动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四、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4.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 5.临床药理服务

五、新药的临床药理学评价 1.新药研发的主要流程

2.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Ⅰ、Ⅱ、Ⅲ、Ⅳ期 3.新药临床试验方法学:对照、随机、盲法

六、新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

第二章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2.熟悉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诸多因素。【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消化道内吸收:口服或舌下、直肠给药

(2)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

(3)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皮肤粘膜、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 2.分布 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3.代谢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的方式与步骤(2)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3)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病理因素。4.排泄

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到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药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2)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3)肠道排泄及其它途径排泄

二、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1.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1)动力学模型:开放性一室模型、开放性二室模型。(2)消除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

2.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半衰期(2)表观分布容积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4)生物利用度(5)总体清除率

(6)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

【目的要求】

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及临床意义。2.掌握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种类。3.熟悉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1.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1)个体化给药(2)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3)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依从性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2.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3.需要监测的药物(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3)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4)肝肾心功能不全(5)合并用药

4.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影响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因素(2)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3)采血时间与方法

5.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

二、给药个体化 1.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1)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明确有效血浓度范围、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2)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2.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第四章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2.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熟悉药物的效应和作用、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的作用是增强或减弱机体原有的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excitation),减弱者称为抑制(inhibition)。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graded dose-response curve)呈对称的S型曲线。2.质反应的量效曲线(quantal dose-respone curve)。

3.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三、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

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

2.受体反应性的变化:受体脱敏、受体调节:下调(down regulation),上调(up regulation)3.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

1.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 2.药物剂型 3.制药工艺 4.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生物节律。

(三)其他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

第五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2.了解中国GCP的要点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GCP要点

二、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研究内容、目的和设计原则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某些类别的新药可以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 定适应症,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注册申请新药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新药上市后监察。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第六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2.掌握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药物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二)妊娠期用药注意 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

1.给育龄妇女用药,应考虑妊娠可能性;

2.对已孕妇女,在妊娠头3个月内应尽量不接触药物尤其是已确定或怀疑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3.若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应注意(1)单药有效避免联用

(2)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使用尚难确定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的新药(3)小剂量有效避免大剂量使用(4)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

(5)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三)分娩期合理用药

镇痛药、麻醉药、子宫收缩和抑制药的临床应用。

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一)胎盘对药物的代谢和转运

(二)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三)药物对胎儿的损伤 1.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2. 药物的致畸作用:

美国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得到的药物对胎儿致畸危险性,把药物分为A、B、C、D、X 5类

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碳酸锂、已烯雌酚、避孕药、链霉素、四环素类、维生素A类、抗凝药、抗恶性肿瘤药、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素、酒精、吸烟 等。

三、哺乳期妇女用药 1.药物的乳汁转运 2.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 1)药物对泌乳的影响 2)乳汁中药物对乳儿的影响

相当多的药物可通过乳汁转运,被乳儿吸收后,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喹诺 酮类药物

3)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必须要用可能对新生儿有影响的药物时,应暂停哺乳。

第七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

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慢。随出生时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大。

病理状态下,患儿各项功能均减弱。

(二)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1.可引起新生儿溶血、黄疸或核黄疸 2.可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某些抗生素对新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 4.阿司匹林可致新生儿出血倾向

5.新生儿皮肤较薄,应用易吸收的外用药可产生全身毒性。

(三)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四)儿童期用药特点

二、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1.及早明确诊断有助合理用药

2.防止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使用 3.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 4.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5.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 6.重视用药的依从性

第八章 老年人的临床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功能的改变。

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1.药物吸收:胃酸缺乏、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药物吸收减少。

2.药物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总体液量减少,而脂肪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药物游离浓度增高。3.药物代谢

老年人肝重量减轻,肝血流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减慢,t1/2延长 4.药物排泄

老年人肾组织进行性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减少,肌酐清除率降低,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减低,易蓄积中毒。

三、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1.神经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3.内分泌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4.免疫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四、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

(一)用药原则

合理:明确诊断、权衡利弊、正确选药。简明:简化治疗方案,用药种类少、用法简单。

适量:起始量一般用成人量的1/3~1/2,,经肾排泄的按肌酐清除率估算。

安全: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

1.慎重、合理选药,用药方案简明。2.提高老年人对医嘱的依从性

3.控制疗程,及时停药

4.注意烟、酒、茶和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遗传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熟悉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和新药开发中的意义。【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定义:

遗传药理学是研究机体遗传因素(DNA的多态性)对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的学科,主要集中研究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变异基因。

二、遗传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阐明遗传因素在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2.阐明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变异。3.查找药物新基因。

4.阐明基因组中与药物相关的蛋白及其功能及编码基因。

5.对人群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并阐明与药物反应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

6.阐明药物反应蛋白和相关基因在疾病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三、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

(一)药物氧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 CYP450)由一群基因超家族编码的酶蛋白组成。它参与临床上90%以上的药物代谢。因此,P450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不同个体药物代谢差异的基础。

1.CYP2C9 2.CYP2C19 3.CYP2D6 4. CYP3A

(二)药物代谢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1.HMNT基因多态性 2.TPMT基因多态性

三、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 1.ABCB1转运体 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3.有机阳离子转运体

四、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1.β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2.AT1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3.组胺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4.5-HT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五、遗传药理学和临床合理用药

(一)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 1.针对病人基因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2.针对病人的基因型选择个体化剂量

3.早期发现疾病的遗传性易感因子,及早预防发病和进行有效治疗。

(二)遗传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意义

1.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更安全有效的药物。2.发现药物新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3.改善新药开发和新药临床试验过程,减少参试人数量。4.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5.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

第十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常用分类。2.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和处理原则。3.掌握药物警戒的概念及主要工作内容 4.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5.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1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定义 WHO: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物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

2.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

WHO: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一)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新分类法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一)药物方面

1.药理作用

2.药物的制剂工艺、杂质

3.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

4.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 1.种族和民族差异 2.性别、年龄 3.个体差异 4.患者的病理状态

(三)其他因素

第2节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程序

(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第3节

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量效关系密切型

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 3.长期用药致病型

4.药后效应型

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患者因素 2.药物因素

三、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依据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询问过敏史、家族史,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找出致病药物,停用并促其排出;症状严重时,要进行对症治疗;对已确认的致病药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

第4节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

一、定义

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药物不良事件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二、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

1.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2.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增长趋势。

3.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机制。

4.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品监管和指导临床用药。

三、药物警戒的目的

1.评估药物的效益、危害、有效及风险,以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

2.防范与用药相关的安全问题,提高患者在用药、治疗及辅助医疗方面的安全性。

3.教育、告知病人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增进涉及用药的公众健康与安全。

第十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2.熟悉药物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4.掌握预防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使药物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药物的作用加强或减弱:加强指疗效提高或毒性增加;减弱指毒性减小或疗效降低。

疗效提高和毒性减小称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增加和疗效降低称为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1.pH的影响 2.离子的作用 3.胃肠运动的影响

4.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5.间接作用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2.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

1.酶诱导(enzyme induction)

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丙氨酯、苯妥英、扑米酮、卡马西平、保泰松、尼可刹米、利福平、螺内酯 等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减弱其疗效。

2.酶抑制(enzyme inhibition)

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环丙沙星、红霉素、甲硝唑、咪康唑、酮康唑、西咪替丁、奥美拉唑、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保泰松、胺碘酮、维拉帕米、哌醋甲酯、丙戊酸钠 等可抑制某些药物的代谢,增强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

1.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 2.影响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

三、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四、药物体外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赋形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2.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5.肾脏的不良反应

六、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 1.详细了解病史

2.减少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

3.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易导致严重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4.充分考虑遗传因素、疾病或病理情况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5.不宜频繁更换药物

6.应用容易引起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第十二章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2.掌握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3.掌握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措施。4.熟悉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念 1.药物滥用(drug abuse):非医疗目的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2.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 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两类: 1.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

药物对CNS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欣快、愉悦、满足)。滥用者表现为对药物强烈的心理渴求(craying)。这种不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用药者产生觅药行为(drug seeking behavior)和用药行为(drug taking behavior)。

2.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必须有足量的依赖性药物维持,机体才能保 持正常状况。若突然停药,生理功能紊乱,产生戒断综合征(abstinence syndrome)。

3.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依赖性时,使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症状可被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原已形成的依赖状态。

二、具有依赖性特性药物的分类

1.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s):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

2.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3.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

三、致依赖性药物的依赖性特征

四、药物滥用的危害

五、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 1.国际管制战略

2.我国的药物滥用管制办法

六、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治疗目标: 从依赖状态变成无毒状态,并维持无毒状态。

完整的阿片脱瘾包括:脱毒或控制戒断症状;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 预防复吸。第十三章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2.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

3.熟悉抗帕金森病药、抗老年痴呆药的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选药原则 1.首选抗血小板药

2.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无房颤的患者可选巴曲酶降解纤维蛋白。3.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仍频繁发作者可考虑加抗凝治疗。4.伴房颤者选华法林长期口服以预防发作。

5.对于有危险因素者,尤其有出现脑梗死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治疗。6.可加用钙通道阻滞药或改善脑供氧的药。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选药原则

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三、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1.降颅压、脱水及利尿药 2.溶栓药 3.抗凝药

第2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选药原则

二、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选药原则

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 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第3节

治疗癫痫的药物

一、癫痫发作的主要类型。

二、抗癫痫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三、癫痫治疗的总则

1.按照发作类型选药

2.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尽量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最好监测血药浓度;换药时应先加用替换药,再渐停老药;不可突然停药。

3.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4.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

四、常用抗癫痫药

第4节

抗帕金森病药

第五节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一、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二、常用抗帕金森病药 1.拟多巴胺类药 2.中枢抗胆碱药

第5节 抗老年痴呆药

一、概述

二、常用抗老年痴呆药

1.脑循环改善剂 2.亲智能药

3.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

第十四章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目的要求】

1.掌握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T1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3.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掌握常用调血脂药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三、常用抗高血压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3.肾素抑制药 4.钙通道阻滞药 5.β受体阻断药 6.利尿药

四、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小剂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2.平稳降压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治疗

五、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

1.高血压合并心衰:ACEI、ARB、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ACEI、ARB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ACEI联用钙通道阻滞药或小剂量利尿药 4.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ACEI、ARB、钙通道阻滞药 5.老年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ACEI、ARB、利尿药 第2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冲动形成障碍:①自律性增高;②后除极和触发活动。2.冲动传导障碍:①单纯性传导障碍;②折返形成。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I类:Na+通道阻滞剂,又分为Ia、Ib、Ic三个亚类。II类:β受体阻断剂 III类:延长APD药 IV类:钙通道阻滞剂

三、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 I类抗心律失常药

(1)Ia类

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普鲁卡因胺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2)Ib类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美西律的作用特点。(3)Ic类

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2.II类-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主要适应症。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3.III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药动学、不良反应。索他洛尔的抗心律失常特性。4.IV类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在抗心律失常中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四、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原则

第3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与评价。

二、利尿药

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应用。

三、β受体阻断药

对心力衰竭从禁忌到适应症,抗心衰的机制及临床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

四、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抗心衰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

五、心衰的药物治疗原则

第4节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临床应用

一、调血脂药

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此类药物的降脂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评价。

2.苯氧酸类(贝特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3.烟酸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

二、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

三、多烯脂肪酸类

包括n-6和n-3两种类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评价。

四、保护动脉内皮药 肝素、硫酸软骨素等。

第十五章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与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熟悉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3.掌握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一、糖尿病的类型

二、胰岛素

1.胰岛素各种制剂的特点 2.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3.临床应用与评价 4.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三、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第一、二、三代磺酰脲类药物的名称、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3.双胍类:二甲双胍

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6.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7.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西格列汀

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第2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用药

一、硫脲类

包括 ①硫氧嘧啶类: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②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

二、碘和碘化物

碘化钾和复方碘溶液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

三、放射性碘

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

四、β受体阻断药

常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甲亢及甲状腺危象。

第十六章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抗菌药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分类。

2.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临床评价和主要不良反应 3.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熟悉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抗菌药的临床药动学

(一)抗菌药的体内过程

临床常用抗菌药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特点。

(二)抗菌药的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依据抗菌药在不同组织或体液中的分布情况,选择在感染部位易达有效浓度且细菌敏感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2.轻中度感染选择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注射给药。

3.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易透过胎盘屏障损伤胎儿,孕妇禁用。4.多数抗菌药在尿中浓度高,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可口服用药。

(三)抗菌药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分类

1.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等。2.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等。

二、抗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

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氨基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SMZ-TMP、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确诊为细菌感染才用。2.据药敏结果选药。3.依据药物的作用特点选药。

4.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抗菌治疗方案。5.避免局部用药;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6.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7.综合治疗

四、抗菌药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

第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及特点。2.熟悉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了解其发展方向。3.熟悉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五类 1.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2.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 3.影响转录过程的药物 4.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5.生物治疗药

二、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与特点

(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

甲氨蝶呤(MTX)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巯基嘌呤(6-MP)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3.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卡培他滨的特点及应用。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HU)、吉西他滨的作用特点。5.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Ara-C)、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

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

(一)烷化剂

1.氮芥(HN2)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适于有纵膈压迫症状者。毒性大。

2.环磷酰胺(CTX)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有效。致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肝功损害。

3.噻替派(TSPA):用于乳癌、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致骨髓抑制。4.白消安(马利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抑制骨髓。

5.卡莫司汀:其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脑瘤,对恶性淋巴瘤、骨髓瘤也有效。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纤维化.(二)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顺氯氨铂:肿瘤联合化疗常用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肿瘤药无交叉耐药性。可损伤消化道、抑制骨髓、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同类药物卡铂抗瘤作用强,毒性较低。

(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MMC):用于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博莱霉素(BLM):主要于鳞状上皮癌,也用于淋巴瘤的联合治疗。

(四)拓朴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CPT):用于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膀胱癌、结肠癌、肝癌等。喜树碱毒性大,可致GI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骨髓抑制等。羟基喜树碱的毒性较低。

三、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

1.多柔比星(阿霉素,adriamycin):抗癌谱广,疗效高,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乳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

2.柔红霉素 作用机制同阿霉素,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一)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L-门冬酰胺酶 :可水解 L-门冬酰胺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受抑制,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

(二)干扰蛋白质功能的药物

三尖杉酯碱:它们抑制蛋白合成起始阶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也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致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

(三)影响微管蛋白装配和纺锤丝形成的药物

1.长春碱类 有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长春瑞宾(NVB)。主要作用于M期。VLB主要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VCR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效好。VDS主治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和白血病。NVB治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长春碱类可致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刺激等,VCR的外周神经毒性大。

2.紫杉醇类 有紫杉醇和紫杉特尔,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特效。对肺癌、食管癌、大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脑瘤也有效。紫杉醇致骨髓抑制、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紫杉特尔不良反应较少。

五、生物治疗药

(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的抗肿瘤特点。

(二)单克隆抗体药

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的抗肿瘤特点。

5.药理学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五

【摘要】在现在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缺乏对幼儿体验式学习的认知与实践。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体验式美术教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就对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相应的策略、改变教学内容与作品的单一化现状作简要的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研究及策略

一直以来,在幼儿教育中,都比较重视美术教学,并且把它作为幼儿艺术领域的启蒙教育。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激起幼儿的艺术兴趣、逐步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他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人和物,切实地去体会世界的美好。但是,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并不能完全地做到这样,而只是停留在书本阶段。只有进行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才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渐渐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学的进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1.对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学生才是主体。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兴趣、接受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这种被称作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它不是把幼儿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它看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地使其加深对美术的理解[1]。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生可以切身地发现美、体验美、甚至是创造美,由此使得自己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打开艺术学习的大门,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相应的策略

2.1重视幼儿的全面性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幼儿的思想中,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有全面性的、整体性的特点。所以,当他们在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时,都会把自己和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一个整体。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思想的全面性、整体性,同时会进一步地引导他们对这一思想的认知也让他们加以锻炼。

2.2意识到幼儿的各种感受之间是互通的

在实际的对事物的感知时,幼儿往往会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互通来更好地感受事物。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仅能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面,还能听见其中的声音,甚至是闻到其中的味道。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情景,甚至可以触碰到里面的事物。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幼儿对于感官的运用,这样一来,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以独特的角度进行美术学习,能加深学习的印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生活成长环境或是自身性格的不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为了照顾到每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应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采取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主张、倡导幼儿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的兴趣、特点来理解和感受,在这种切实体验中不断实现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改变教学内容与作品的单一化现状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由于其单一化的特点,已不再能满足目前对幼儿美术教学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为了避免教学内容和作品单一化的现状,老师应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的环节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当长时间接触一种教学方法时,幼儿不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就要求老师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交替、综合地加以运用[2]。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结语

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方面教育的启蒙教育。但是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果合理地采用并推进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另一方面,重视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学习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2):191-192.

6.寓德育教育于药理学教学中 篇六

郭金耀,陈喜珊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河北

任丘

062552)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避免德育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可相互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德育教育;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郭金耀,男,祖籍甘肃民勤,出生于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现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联系电话:***

教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教师教学过程也是育人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党的教育方针。因此,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是笔者结合药理学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本草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公民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靠空洞地说教,而应结合教学内容,用真实的事例来引导教育学生。我国灿烂的医药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如公元1世纪前后我国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我国很早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及世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竭尽毕生精力,亲身实践,去伪存真写成《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价值较高,不仅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而且闻名世界,已译成英、日、法、朝、德、俄、拉丁等七种文本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重要的药物学文献之一。我国的医药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药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现在,中医、中药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通过对上述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学生在关心自我的同时还应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吃苦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2.通过分析药物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伤害自己。如阿托品是一个作用十分广泛的典型药物,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及腺体分泌等,能治疗许多疾病。但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对病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复杂。在对该药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全面了解,以及用药目的不同的情况下,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可相互转化后,学生就能对该药做出正确评价。据统计,近年医院患者中,我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据WHO统计,每年住院死亡病人,有50%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充分利用药物的防治作用,解除病人的疾苦,促进和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而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有道德的用药。抨击近年来少数医疗单位和个人为牟取私利而不顾病人病情开大处方,开贵重药,给病人造成身心损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事实。学生在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危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药理学知识的自觉性。

3.在讲解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时,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而滥用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有个别医务人员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一切“向钱看”,只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治好的疾病而用2~3种,用国产药能治好的疾病而要用国外进口药,不需要抗生素的疾病而滥用抗生素作预防用药。这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及交叉抗药性,或使抗菌效力降低,如青霉素加四环素类使疗效大大降低。这样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这种用药就是一种无道德的用药。在讲解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这节中,着重强调这些问题,教育学生一定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把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努力做到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疾苦,在药物的选择上尽量做到选用疗效好、毒性低、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药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与医疗技术有密切关系。因此,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钻研业务,探究医学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医务人员来讲是一个基本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技术、药物的应用直接运用于人体,任何对医学理论的偏差及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都极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产生医源性疾病,甚至危机到病人生命。古人云:“庸医多则杀人多”!庸医有两类:道德低下者和技术低劣者。故应认真学习,不断加强医学理论修养,丰富知识。无德不成医,良好的医德是完成医药行为,实现医术的催化剂。

4.在讲解药物的依赖性时,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严重的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称为成瘾性,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使用不当,就容易形成成瘾性。因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要依据《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一步说明药物滥用致药物成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是造成家庭解体、婚姻破裂、社会犯罪的因素之一。故应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法律、法规依法用药,使每个学生知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一些典型药源性事故受到法律制裁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在医疗过程中,既有救死扶伤的光荣性,也有其肩负法律责任的沉重性,在吗啡类药物教学中,联系该类药物极易产生成瘾性及成瘾性危害,向学生灌输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管理法,结合个别医务工作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吸毒者出售该类药物的反面教训,使学生树立起鲜明的守法观念,增强了自身反毒、抗毒能力。特别是目前,个别药物滥用者将麻醉药品作为毒品替代物进行乱用,且吸毒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自觉抵制毒品,防止麻醉药的乱用,又要保证临床正常用药。同时应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窃贩卖麻醉药品的不法之徒,加强和切实做好成瘾者的戒毒工作,净化社会环境,确保麻醉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避免药物依赖性的产生。5.结合临床用药事故病例,教育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笔者对部颁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特别是一些急救用药均搜集了用药不当酿成事故的病例,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如某患者心率为110次/分,医生用心得安治疗未考虑患者有哮喘史,给药后病人产生呼吸困难,且因观察不仔细,急救措施不力而死亡,通过该病例讨论,学生认识到心得安不仅阻断β受体,可治疗心动过速,又能阻断β受体,造成呼吸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意识到在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质工作。又如某医院曾发生一起误将某一病人的青霉素输给另一个患者的事故,当护士发现错误纠正时,患者已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当即四肢发软,倒在床上,由于病情变化及其它原因,病人出现严重高位截瘫,一直难以恢复,使病人身心受到摧残,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护士本人也受到道德谴责和处分。这个教训说明,只有对工作极端负责,养成审慎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视病人安危高于一切,才能更好的按道德规范为人民服务。

7.药理学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双语教学,药理学,讲授方法

教育部于2001年明确提出,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要力争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型药学人才重要途径之一。

1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它覆盖了机能学(生理、病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形态学(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寄生虫学)和临床(内、外、妇、儿)等诸多学科,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采用双语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提高药理学知识,最快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不仅培养学生阅读原版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世界医药卫生的发展。生物学专业文献大多为英文文献,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交流也都使用英语,药理学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因此,药理学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在药理学中,英文药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mifene、-cillin、-mycin、-dipine、-nolol、-pril、-sartan、-zosin、分别代表抗雌激素类药、青霉素类抗菌素、氨基糖苷类抗菌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名后缀。另外比如药物通用名还用音译命名,音节少者,可全部音译,如:Codeine可待因、morphine吗啡、fentany芬太尼等;音节较多者,可采用简缩命名,如: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等。意译(包括化学命名和化学基团简缩命名)或音、意结合命名。在音译发生障碍,如音节过多等情况下,可采用此法命名,如:Chlorpromazine氯丙嗪等。与酸成盐或酯类药品的命名,统一采取酸名列前,盐基(或碱基)列后,如:Streptomycin Sulfate硫酸链霉素,Hydrocortisone Acetate醋酸氢化可的松。采用音、意结合拟定中文译名,如:Somatorelin生长瑞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临床正确识别同种类的新药,起到举一还三的作用。

3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

实施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2]。教师必须具备外语教学素质与专业教学素质,能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有机地整合,并能灵活自如地转换。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课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是目前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从师资力量、师资水平上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3.2 学生

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的要求相当高,通过对我国的CET进行同期效度研究,认为我国的学生如果在CET4取得优秀(以上)的成绩或通过CET6,就可以从双语教学中受益[3]。也就是说,学生要有5000以上的词汇量,在听、读方面达到大学四级优秀水平才能接受双语课程。由于21世纪大学生课程繁重,有必修课、限定选修课、非限定选修课、公选课,使他们的学习时间很紧张,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已经学过公共基础英语课的大学生应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通过大量阅读英语专业文献资料,加强学生专业水平,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和进行。

3.3 教材

双语教学教材最好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如《药理学》,英文版高等医药教育试用教材,人民军医出版社,作者蒋志文,也可以选择亦中亦英的教材,如《药理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颜光美。但因药理学内容繁杂,原版英文教材理解难度较大,比较合适的参考英文原版教材如《Basic&Clinical Pharmacology》(Katzung BG)、《Goodman&Gilmang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Hardman JG,Limbird LE)、《Fundamental Medical Pharmacology》(Lin Yuan,Li Shangnan)和《Color Atlas of Pharmacology与Basic Pharmacology for nurses》(twelfth edition,Clayton&Stock)。实际编写时可充分借鉴第6版《药理学》,卫生部统编教材,主编杨宝峰,其中每一章节的都有英文总结,教材附重点章节授课提纲和专业英语词汇表,以帮助学生预习。

3.4 讲授方法

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不尽相同,课堂上必须采用了英汉并用的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法。首先,在授课之初,教师对每一章节中的药理学重要概念用英文强调。如受体(recepter,R)、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每类药物的英文名称、相关的疾病名称等。而且教师所用英文不是很多,讲课时反复强调,从而使学生熟悉药理学中常用术语的英文翻译,对双语教学逐渐产生兴趣,对这些术语的英文不再陌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随着学生逐渐掌握了常用的药理学术语,教师开展了中英文分句穿插法,即先讲中文,再用英文归纳总结本章节的重要概念与重点内容,例如:关于抗胆碱酯酶药,先用中文讲述:根据与胆碱酯酶相互作用的特性,抗胆碱酯酶药可分为易逆性(如依酚氯胺、新斯的明和毒扁豆碱等)与难逆性(有机磷酸酯类),前者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与青光眼的治疗。然后,讲述英文:A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holinesterase,anticholinesterase drugs are classified as reversible(e.g,edrophonium,neostigmine and physostigmine,etc.)or irreversible(organophosphates).The former are mai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and glaucoma.这种教学模式使药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容易记忆,学生也逐渐适应了双语教学的模式。再次,由于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和适应,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开展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用英文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3.5 教学评价体系

我国在双语教学作为一项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举措,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较多,而双语教学评价问题还处于模糊阶段,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测评体系,对结果与过程测评并重,可以实施多指标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与效果。双语教学成绩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从教学的角度理性地认识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的差异性,选择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考核方式,将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实现双语教学真正的意义和目标。以此推动高校双语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所以加快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总之,双语教学在中国仍处于摸索阶段,仅仅依一门学科或者短期的实践是很难出成果的,需要多学科多系统多层次长期坚持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开拓国际医学教育市场的潜力,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医药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科院校应该通过不断实践,推动医学双语教学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怀颖,张悦.医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6):90~91.

[2]洪浩.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6,22(1):26~28.

8.浅谈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八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8-02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桥梁、交叉学科。它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21世纪是医学和生物学世纪,药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面对药理学教学严重滞后于临床的实际,为适应形势,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医学人才,使药理学真正成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系统理论与前缘知识相结合的新型学科,改革药理学教学,势在必行。如何适应当代药理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针对药理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成为药理学教学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对

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1优化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难理解、难记忆、容量大是其学科的重要特点。每章节所涉及的药物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肾上腺受体激动药这一章时,重點介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异丙肾上腺素药物,将它们按作用机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设计为图表进行归纳,把繁杂的文字叙述提炼为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框架提供给学生最简单、最有效的知识养分。在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而对其他次要内容或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则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紧扣重点、突破难点,精辟讲解,使学生学得懂,学得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采取多种教授方法并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2.1讲授法的应用:虽然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其不足,但它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运用讲授法,教师授课内容易于补充、调整,及时吸收新知识、新进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学科的新理论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有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差,但接受知识的潜在能力和记忆能力均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药理教学中对于综合性的问题、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绪论,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够对药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方法等有一个概括性、系统性的了解,增强了对药理学的认识,也为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2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药理学的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组成的,根据药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或者有的问题问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学生共同解疑。例如,在讲解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药物解救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接下来提问,“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然后向学生提示,有机磷农药是一类持久性胆碱酯酶抑制药,从而启发学生从作用机制上进行分析,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已经在上堂课中学习过,所以学生能够回答。此时教师引出病例中有机磷中毒的各种症状,再反问学生。通过病例的层层引入和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对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机制弄清楚了。这种应用适当病例穿插教学中的方法,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比如在讲利尿药时,在复习尿液的生成过程的基础上,介绍各类利尿药物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如:速尿为何是高效能的利尿药?螺内酯为何是低效能的利尿药?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集体小结,加深学生对利尿药的理解。使学生做到了当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够及时掌握。

2.3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药理学所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生理学、解剖学、生化和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每个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药物有很多,再加上新药又不断地研制并应用到临床。学生缺乏临床学科的知识,对药物在临床上所起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药物的作用机制难以理解,各类药物易混淆,难记,对新知识缺乏了解。学生有了在网络课堂中学习的经验,便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的知识信息,了解更多的内容,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多媒体还可将相关图像、声音、情景与授课内容进行链接,并加以声音解说,使内容丰富而翔实,这是传统授课课方法无法比拟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2.4改进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的开设很重要。近几年来,药理学的实验条件不断完善,但目前开设的药理学实验课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教师利用实验课前15min左右,简单介绍实验的目的、重点、理论依据、观察操作内容等,学生就按部就班的做,运用的教学手段仅仅是示教与讲解结合。这样易造成学生不爱动手,思维无法拓展,更谈不上创新。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革。首先,实验课前应开设实验理论课,要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实验理论课可通过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软件等演示实验,来弥补动手实验课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重新分配学时。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这一实验,应增加课时,由示教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拟定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实验课不仅可以验证学生在理论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对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如:在学习硫酸镁时,可将有关硫酸镁的实验整合起来,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其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这样既节省时间及物力,又提高学习效率。还注意开设制造情境,增加趣味性的实验,可将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发展与创新教学设计下一篇:企业年会晚会主持词开场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