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2024-07-09

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精选6篇)

1.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篇一

市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调研报告

按照自治州党委《关于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调研的通知》(巴党组发电〔20**〕76号)相关内容,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现将有关情况逐项报告如下:

一、乡镇、村、社区工作经费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建议。

现状:我市共有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5个国有农牧场,乡镇干部261人,村干部313名,乡镇五保户供养人数为99人,其中集中供养12人、分散供养82人。

1、乡镇经费安排36584万元,其中项目支出16352万元;基本支出20232万元。基本支出主要用于:乡镇人头经费3500元/人,采暖费19元/平方,车辆经费3.6万元/辆,每个乡两辆车。

2、20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784万元,市级配套及补助资金为1600万元,共计2384万元。村干部报酬平均每人每年2.9万元;五保户平均每人每年6000元;妇代会经费每村1万元;团组织经费每村1万元;养老保险平均每人每年1500元;村级办公经费分别按照大村12万元、中村11万元、小村10万元的标准拨付。

3、年社区安排经费1855万元,社区办公经费按照大社区30万元、中社区25万元、小社区20万元的标准拨付。其中:人头经费2500元/人,采暖费19元/平方。

在此基础上,为每个村、社区党组织拨付了10万元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

存在问题:

1、自起,转移支付资金额就没有增加,已不适应基层工作经费需要,市级承担部分较多,压力较大。例如:我市村干部报酬820万元,村级运转经费649万元。

2、乡镇、村、社区维稳工作任务繁重,公用经费保障渠道单一,明显经费不足。

3、近两年基层阵地建设投入较大,建设项目较多,但后期维护费不足。

意见建议:

1、结合我市实际,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

2、多元化乡镇公用经费保障渠道,各级财政共同投入,减轻市级财政压力。

3、建议自治区出台政策,自治区、自治州XX县市三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村、社区阵地建设、村、社区党组织运行经费、村、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等经费,减轻县市财政压力。

二、“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办”落实情况。

现状: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各项惠民政策、惠民项目均按照要求进行落实,各项惠民补贴均按照程序足额发放到位,按照上级要求,各项惠民补贴均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政策和项目均是由上级部门审批实施。

存在问题:

1、惠民政策落实的慢,基层干部自身对政策精神领会不到位;上级部门下达惠民项目往往来的慢,有的时候等项目要到年底才能确定下来,基层来不及实施完就要验收,甚至有的时候今年报的`项目,明年才能下来,一些急需的项目只能基层自己想办法先行开工。

2、涉农补贴资金量较大,补贴种类较多,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意见建议:

1、在政策公布前,先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让基层干部把政策吃准、把准。同时,适当简化惠民政策的审批程序,将部分审批权交由乡镇、村。加快惠民项目审批速度,项目文件和资金尽量在年初下达,给基层更多的时间组织实施。

2、建议将民政、村干部工资、草原补助、畜牧业发展补助等资金量较小的交由乡镇、村以现金形式发放,同时“一卡通”数据录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资金量较大的由“一卡通”发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的发放到农户手中。

三、基层干部各项补助落实情况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具体建议。

1、乡镇干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建议。

现状:乡镇干部基层补贴、业绩考核奖励金、“三个火线”等激励保障机制均按照要求落实到位。

存在问题:乡镇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激励效应不强,乡镇干部普遍还是希望调回城里工作。

意见建议:(1)加大对乡镇干部的激励保障,让乡镇干部各方面待遇明显优于市直部门,提高干部到乡镇、到基层去工作的积极性。(2)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享受警衔工资,几基层工作人员统一发放勤务补助等从优措施。(3)提高组织干事的职级待遇和补贴,实现有地位、有作为,讲话有人听、工作推得动。

2、村、组、社区干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建议。

现状:(1)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考核报酬、村民小组长报酬、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等村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均已按照要求落实到位。(2)积极落实优秀社区工作人员提享职级待遇政策,继提任新苑社区党委书记田雨润到副乡长职位后,高配社区党组织书记总数累计达到20个。(3)为1名勇斗歹徒的社区聘用制工作人员办理入编手续。(4)推荐李美生、依马木艾山•热依木等7名基层干部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人员考录街道(乡镇)公务员,参加培训并通过公务员初任考试。(5)在州党委组织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293名社区聘用制工作人员通过严格考试、政审等程序,转变为社区事业岗,即将实现同工同酬。(6)积极选派村、社区工作人员赴援疆省市培训,2014年选送31名优秀村、社区聘用制工作人员赴河北沧州党校培训。(7)推荐64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新疆农业大学学历教育,市财政承担90%的学费,个人只承担10%。

存在问题:(1)村、组干部激励奖励机制吸引力尚不够大,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2)社区聘用制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相对较低,和实际劳动付出不对等。对男同志和高素质人才没有吸引力,服务居民和维护稳定工作受到一定影响。(3)受领导职数限制,社区提享职级待遇数量和速度明显放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受到制约。(4)党员发展指标逐年减少,社区工作人员入党积极性受到影响。(5)公务员指标少,门槛高,长期在社区一线默默无闻工作的优秀社区工作人员无法推荐考录。

2.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篇二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今年全市向省农业厅申报一县一业基地县6个, 一村一品专业村457个, 省厅正式批复一县一业基地县4个, 一村一品专业村178个, 其中示范村89个。

1. 基本情况

(1) 基地县。全市批复实施的4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涉及汾阳小杂粮、孝义设施蔬菜、岚县马铃薯和文水蛋鸡, 除孝义设施蔬菜为新定县外, 其余3县在“十一五”期间为省定谷子、蛋鸡、马铃薯特色农产品基地县。除岚县属贫困县外, 其余3县市地处东部平川, 农业生产立地、水利、土壤肥力等条件优越。4个基地县市累计有耕地230余万亩, 农户32.28万户, 农村人口118.24万人, 农村劳动力56.85万人, 2010年4县市农业产值分别达文水6.9亿元、汾阳3.32亿元、孝义2.65亿元、岚县1.64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孝义7686元、汾阳6271元、文水4538元、岚县2212元。除岚县外, 其余3县市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90元。

(2) 专业村。全市13个县市区涉及乡镇 (街道办) 162个、行政村3121个。批复实施的17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最多的临县36个村, 最少的石楼县有5个村。涉及畜牧类专业村28个, 粮油类46个, 蔬菜 (食用菌) 20个, 干果类76个, 水果类4个, 中药材类1个, 农产品加工类1个。178个专业村均是近年来开展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村, 村级班子健全,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农民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前例,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据统计, 全市今年启动实施的17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现累计有耕地43.8万亩, 占全市总耕地面积788.7万亩的5.6%。

2. 产业现状

(1) 基地县产业现状。汾阳小杂粮基地县2010年种植面积9.49万亩, 涉及7个乡镇、从业农户3.2万户, 人口12.3万人, 小杂粮产值1亿元, 现有谷子、高粱专业合作社21个, 有龙头企业13个, 形成了汾州香小米、酿酒高粱两大品牌, 认证无公害谷子基地1万亩。岚县马铃薯基地种植面积15万亩, 从业农户3.4万户, 占全县农户总数3.8万户的89.5%。年产马铃薯3.5亿斤, 去年产值达3亿元。建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68个, 康农薯业龙头企业1个, 认证无公害马铃薯10万亩。孝义设施蔬菜基地县, 到去年设施蔬菜面积达8900亩, 建成批发市场2个, 千亩以上园区2个, 100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8个。认证有机绿色蔬菜基地3个, 无公害基地12个。建成蔬菜育苗中心4个。特别是威尔仓储企业, 形成育苗、储藏、加工、运输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文水县蛋鸡基地涉及规模养户156户, 建成集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

(2) 专业村产业现状。全市17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除蔬菜专业村相对规模小外, 其余产业所定专业村都有很好有产业基础, 从业农户均在全村总户数的50%左右, 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是产业特色明显。各村充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交城县基本形成了红枣、蔬菜、畜牧三大特色农业产业, 该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省秸秆养牛示范县,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6个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之一, 并成为北京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文水县围绕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 突出畜牧业基地县、优质晚熟葡萄基地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县的建设, 初步形成了现代高效农业经营体系, 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汾阳市是驰名中外的汾酒之乡、核桃之乡和小米之乡, 基本形成了核桃、小米、三樱椒、长山药为主的精品蔬菜和瘦肉型畜产品六大特色农业生产点。

二是特色基地扩大。在“一村一品”战略的推动下, 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建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市已建成经济林500余万亩, 其中红枣栽植面积达到200余万亩, 常年产量2.1亿千克, 占到全省总产量的50%, 占全国的13.4%, 其中临县红枣面积达到80万亩, 年产量1亿千克, 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县。全市核桃面积达到250余万亩, 常年产量2250万千克。东部边山形成了100余公里的核桃林带, 汾州核桃享誉全国。小杂粮种植规模达到300多万亩, 年产量2.5亿千克, 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畜牧养殖总量达到1500万头 (只) , 肉蛋奶总产28万吨, 其中文水县是全省规模健康养殖重点县。以反季节为主的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余万亩, 其中日光温室和移动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余万亩。以地道药材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 主要集中在岚县、方山、离石、交口、石楼五县区, 占到全市的70%以上。

三是龙头带动增强。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约优势, 帮助一个或几个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 培育不同类型的专业村、特色村。全市以仙塔、特达、裕源等核桃加工企业为龙头, 带动形成核桃基地90万亩。以天渊、天骄、天立红枣企业为龙头, 带动形成了沿黄135万亩红枣基地。以大象禽业公司为龙头, 带动文水县形成450万只养鸡基地。以汾阳绿原、孝义金绿禾为龙头, 带动全市谷子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以文水鑫源、交城希望面业和汾阳市国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 带动平川四县市形成25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以伦达、贤美、胡兰肉类加工为龙头, 带动全市形成了23万头肉牛育肥基地。以汾阳市大河酒业、吕梁山淀粉加工企业为龙头, 带动全市玉米面积150余万亩。以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龙头, 带动全市马铃薯面积突破100万亩, 葵花80万亩, 红芸豆10万亩。通过龙头组织带动, 全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果菜畜高效农业产业区、中部粮果产业区和南北干果杂粮区的三大农业区域产业体系框架。

四是科技作用突出。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 各地十分注重把传统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 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 大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特别是近年来, 吕梁市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 三年累计建立示范展示点168多个、面积2.1万亩, 引进新技术120项、新品种512个。大力推动龙头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组织科技公关,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临县天渊红枣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和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 推出了无糖型枣圣, 并攻克了枣皮软化技术, 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又有时尚引导作用的健康食品———牛奶伴侣, 获国家高科技产品专利。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出了核桃乳酸菌, 并获得了专利权。孝义市金绿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制的燕麦提取β-葡聚糖, 获省科技成果奖, 填补了国内空白,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

五是市场辐射拓宽。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品建市场、围绕市场搞生产, 通过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等形式, 逐步建立起了由一批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和农村商品经纪人组成的市场开拓体系。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38个, 其中, 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6个, 年交易量达50万吨, 交易额85180万元, 净利润3409万元, 上缴税金989万元。全市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395个, 农民经纪人队伍2.6万人。

二、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1. 抓产业规划, 促进高效农业集群发展

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科学制订“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 培育主导产业, 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为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的主导产业及其产品坚持做到三点:一是有市场。拟发展的项目、产品一定要有销售订单和稳定可靠的市场需求, 一定要与农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工商企业挂上钩, 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二是效益好。拟发展的项目、产品一定要有特色、有比较优势、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一定要保证农民有钱赚。三是区域化。在确定主导产业、产品时, 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线, 引导、扶持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品做大做强, 做出品牌。

2. 抓典型引导, 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 全市已涌现了一批“一村一品”的亮点, 各地要不断总结经验, 以典型引路, 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特别是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头和传帮带作用。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工商企业到农村创办主导产业的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各级农业部门要转变工作职能, 创新为农服务机制,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信息、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检验检测等体系, 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

3. 抓龙头带动, 提升产业化水平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扶持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型民营企业, 做大做强一批成长型、特色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形成以国家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 上规模、上档次、强带动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 通过龙头带动, 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建立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经济, 做大做强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农业招商、会展活动, 为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搭建平台。通过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扩大规模效益。

4. 抓专业合作, 提高组织化程度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市场、生产基地、农民纪经人组建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 培育壮大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 规范和明确其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 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推进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 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5. 抓科技培训,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讲习班、研讨班, 加强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 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的“一村一品”优秀当家人和技术骨干。组织乡村负责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参观考察“一村一品”典型, 学习借鉴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为重点,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支持和鼓励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各类农技人员以科技入户、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 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结成利益共同体,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为推进“一村一品”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保障。

6. 抓措施配套,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上要对“一村一品”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与村相互合作, 投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完善现有各项支农政策、整合农业各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重点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新产品开发与品牌创建等,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对工商企业投资兴办的农业企业, 水、电费按规定优惠核收。同时, 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条件下, 经依法审批和市场方式配置, 农业园区内可配套适当比例的土地, 用于建造生产管理和经营服务性用房。

吕梁市“一村一品”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一村一品”建设, 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产品粗放生产, 加工能力低, 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 不注重质量的提高, 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 精深加工很少,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附加值不高, 竞争力较弱。此外, 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合同不规范, 订单履约率较低。三是劳动力素质低, 思想观念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

三、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全市计划重点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省级基地县6个, 专业村1000个。市农委要做好牵头协调组织工作, 并负责做好粮食、蔬菜、水果、观光农业基地县、专业乡 (镇) 、专业村以及龙头企业带动专业村培育的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和推进落实;市林业局要负责做好干果经济林、苗木花卉、生态庄园的专业乡 (镇) 、专业村培育的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和推进落实;市畜牧局要负责做好畜牧养殖基地县、专业乡 (镇) 、专业村培育的指导、扶持和落实工作;市发改、财政、水利、科技、农机、扶贫、气象、供销社等相关部门都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 搞好配合和服务工作。各县 (区、市) 要把任务具体落实到职能部门、乡镇和村, 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

一要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感。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特色区域农业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和主要抓手, 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有效途径。全市上下一定要站在建设全国著名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高度,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 加强工作协调, 采取有力措施, 扎实做好“十二五”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基地县、专业乡 (镇) 、专业村推进工作, 为建设全省现代农业大市起好步、奠好基。

二要强化科技, 打造品牌。在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和整村、整乡推进的前提下, 要把增加科技含量、抓好“三品”认证, 提高标准化水平作为提升专业县、专业村建设质量的突破口;开展市级科技人员联系专业乡县、县级科技人员联系专业村活动, 做到定点帮扶、定点指导。同时要按照创建要求, 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培育市场品牌, 提高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基地县、专业村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三要项目支撑, 整体提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业村、专业基地县培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系统工程, 项目建设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议进一步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扶贫、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 集中投向基地县和专业村建设, 形成项目支撑合力, 整体提升建设水平, 加快建设进度, 提高综合效益。

四要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要把创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机制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 加快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建立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利益共享机制, 开展村企互动, 推进土地规范流转, 加快集体林权和小型水利制度改革, 健全农业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基地县、专业村发展环境, 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建设特色农业区域经济板块。

3.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篇三

根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统一安排,近期省级领导同志集中开展联系指导市和基层工作,主要是调研了解各地贯彻中央省委部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督促各地抓紧抓实省委确定的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省委组织部派出了专项调研组,对XX经济发展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这两天,我们带着问题,到区县、企业、园区、镇村等进行实地了解,与各层级干部群众广泛接触交流。刚才,大家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总体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启发。一是市委市政府把“任期目标攻坚年”作为今年工作的主线,充分体现了XX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然坚守发展目标不动摇的定力、信心和决心,令人鼓舞。二是实地考察中干部群众谈发展、谈未来信心满满,充分反映了当前XX各级干部都有一个很好的精神状态,令人鼓舞。三是通过与基层群众的广泛接触,广大群众对经济发展环境、当前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在逐步提升,充分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的,令人鼓舞。当然,大家也谈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需要深入调研、广集民智,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XX建市以来,全市经济连续XX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整体发展水平快速跃升的同时,全市发展战略、工作思路、领导班子结构、干部能力素养都逐步成型、稳定下来,很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各级干部都有一个重新学习、主动适应的过程,都有一个重新定位、主动提能的过程。这些是当前领导班子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也是上上下下都在关注思考的问题。借此机会,我与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一、冷静分析客观判断经济形势,主动攻坚克难增强发展信心

当前,从政府到企业,都普遍感到经济运行比较困难,都普遍出现对经济减速感到焦虑和担忧,都普遍对当前政策调整和制度约束表现不适应。对各级干部、企业家等各个群体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和变化,既要非常敏锐地把握,也要主动应对引导,这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越是处在复杂环境下越要有定力。“有定力”不仅是职业要求,也是因为领导干部自身的理论功底、对信息的掌握、实践经验的积累,比一般干部、普通群众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战略上保持信心和定力,战术上也要沉稳应对、主动作为。要善于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具体分析现实问题和各种矛盾,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从率先破局中抢占新一轮调整的政策先机。当前的困难不是某一个局部的困难,现在的环境也不是某一个局部的环境。在这一轮调整和格局变化的重要关口,哪个地方能够克服旧有思维习惯,适应新常态、提出新对策,抢占体制和政策的先机,哪个地方就能率先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扩大和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和市场影响能力。冷静分析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宏观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有XX地域的特殊性和发展阶段的影响。

从宏观形势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带来的货币政策的频繁变化、外汇市场的频繁波动、消费市场格局的频繁变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外贸、对外开放的格局。

这个格局的调整变化,又会影响到内贸市场,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国家发展进入战略性调整期,国家战略的重新定位、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使宏观经济整体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新周期。三是产业技术革命进入新周期,深度影响着生产方式,以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运用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冲击和颠覆了传统的市场格局、思维方式和生产模式,无论是传统领域还是新兴领域,都面临巨大压力。

从XX省情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举国支持灾后重建的红利已经结束,长期以来产业投入不足的矛盾正逐渐显现。

XX地震灾后重建资金虽然达XX万亿元,但主要以政府性投资、外援性投资为主体,其中绝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直接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格局的形成。二是难以持续的优惠政策红利已经结束,过度依赖土地、税收优惠吸引投资积累的矛盾逐步显现。过去企业主导带动地方政府博弈,以牺牲整体利益满足地方、企业利益的招商引资方式将逐步退出,而以政府主导带动企业、市场博弈寻找投资机会将成为新常态,必然要求政府在吸引投资的方式、规则、政策上进行主动调适。三是无限止消耗资源环境的红利已经结束,粗放开发、低门槛制造的恶果显现,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更加重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总之,各级干部要对大趋势、大格局有清醒认知,调整心态、增强定力,不抱怨、不气馁,以义不逃责、事不避难的勇气和智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创新创造、担当作为。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破“四难”:

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层级都有自己面临的问题,一是要破新常态下思想上不适应的问题,努力形成整治“为官不为”、激励奋发有为的政策导向。既要整治“为官不为”,也要激励奋发有为。要形成一套政策机制、政治导向,改变过去一味依靠提升职务职级激励干部的老办法,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一些可持续、有实效的好办法,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各级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二是要破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作上的不适应问题,形成培育新优势、开拓新领域的政策机制。现在整个市场表现的投资意愿不足不是绝对的。从调研情况和大家发言中可以看到,对农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没有削减,与消费类领域相关联的投资积极性没有削减,新兴高端领域的投资积极性没有削减。因此,不能以偏概全说整个投资意愿不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领域投资意愿强,就应该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着力点。三是要破法治环境下行为上的不适应问题,形成遵法纪、守规矩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十八以来形成的从严治党新常态,对领导干部为官用权行为界限更明确、约束更严格。要习惯在新的约束下工作,严守国家法律这个底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个红线,决不可为所欲为,要养成新习惯,形成新思维。四是要破现代治理体系下能力上的不适应问题,着力培养一大批能干事、干净又有担当的优秀干部群体。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过去所熟悉的一些领域,现在可能变得不熟悉了,这要求大家要主动适应和提升,有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素养。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到一个市、一个县、一个园区、一个乡镇,有不同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不能等待观望、“向上看”,要多“向下看”,靠基层的探索创造和改革创新,最终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

二、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

近期,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会议,是一次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省委贯彻中央管党治党决策部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全面反思一个时期以来我省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班子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全面部署彻底肃清XX造成的恶劣影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重塑政治生态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一要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见到新变化。十八大以来,省委先后提出要重视选用六个方面的干部、坚决不用六个方面的干部、坚决调整六个方面的班子,这是全省选人用人的导向、原则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各级党委要集中精力、集中一个阶段,对各级班子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分析研判,对不胜任、不作为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对干部形成警示;把讲政治、敢担当、有本领的干部选上来,形成导向和激励。

二要在干部作风上见到新变化。就是要立严实标尺,树有为新风,继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完善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和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规范,让干事、干净、担当成为风尚;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推动发展、破解难题、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在推动发展上见到新变化。X书记强调,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到事业发展和进步上来。衡量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建设抓得好不好,最终还是看发展、看事业进步。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引领社会坚定信心,又要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的理念,立足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带头带领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创造小环境、促进大发展。

四要在干部形象上见到新变化。XX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班子队伍建设中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三个不可低估”的重大判断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要认真地总结和汲取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些教训,从问题出现比较多的班子入手,反思剖析堵塞漏洞。要让干事、干净、担当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常态,以此树立XX干部在全社会、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而带给整个社会以信心、信任。

4.市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篇四

一、当前系统组织农民发展专业社进展情况。

1、基本情况:截止到6月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经组织、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68个。其中,04年新办的7个。如县赵户营蔬菜专业社、县的面粉专业社等。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入社农户373046户,社员股金2384.8万元,带动农户685080户,实现销售收入35334万元,帮助农民增收6043万元。在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绝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是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兴办的,大部分专业协会是以供销社直属公司为依托兴办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产销连接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依托,从对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着手,促进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连,形成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如县城关供销社兴办的出口蔬菜合作社等。二是中介服务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一头连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村中的种养大户、经营大户和各类经纪人,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开拓城乡市场,助农增产增收。如县大陈养鸡协会等。三是生产加工型。围绕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依托加工型龙头企业兴建相关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格局,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富裕农村、致富农民的有效方式。如县供销社以烟叶公司为龙头组建的烟叶专业合作社。四是物资服务型。就是依托基层供销社自身优势,通过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物资服务,并通过物资服务,与农民紧紧联在一起组建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农资专业社。

2、取得的主要效果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时间虽然还不长,但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引导广大农民围绕区域特色调整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县的烟叶种植、县的中药材种植等,都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依托的龙头企业引进或者培育起来的,并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当地的创汇产品,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的重要增收来源,带动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效益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牵线搭桥,自销代销和自办实体进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把农产生产的农产品有序地引向市场,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增强了农民承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科拉含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创办科技示范点(户),示范园,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发技术资料等方式,及时地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传送给当地农民,加快了农技推广速度,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四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为会员(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解决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形成了功能较全的服务机制,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通过向社员(会员)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达到优质高价;二是通过为社员(会员)提供购销信息,生产资料等服务,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三是通过兴办经济实体,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业务,将农产品加工或销售增值的部分利润返还给社员(会员);四是利用成员间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系统外兴办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相比,与前几年自身发展的速度相比,近两年我们建设专业社、龙头企业的步伐相对减缓,全系统呈现出数量减少、功能趋弱、带动能力不强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分析全系统专业社、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专业社职能定位不明确。截止到目前,从国家到地方,还没有一部《合作社》法。因此,新建的专业合作社在法律地位、组织形式、运作形式等方面都得不到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二是市场风险比较大。由于入社的大部分农民市场风险意识、合作意识淡薄,普遍存在负盈不负亏思想,因此供销社系统兴办的专业社、龙头企业承担着非常大的市场风险,盈利了好办,亏了钱没有谁负担,只有自己从吃饭的腰包里掏,影响了兴办专业社的积极性。三是资金来源无保证。创办专业合作社,尤其是新建龙头企业成本较高,运作费用较大。而我们供销社就这方面来讲,无论从农口还是从商口都争取不到资金扶持。四是运作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市兴办的大多数专业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逐步强化和完善。五是工作思路有约束。

4、明年打算

(一)兴办各类专业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p;

(一)抓住历史机遇,组建各类农产品协会。继续按照“抢滩占位,先发展后规范”思路,围绕传统主营业务,当地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及经营服务网络,广泛联合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在自愿互利前提下,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网络优势,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发展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及其分会,2005年前,供销社牵头兴办协会要基本覆盖区域内、系统内的协会资源,并逐步按单品种、跨区域原则,建设一批实施品牌经营、辐射力强的为农服务协会。市社示范抓好烟叶科技、中药材、棉花、经纪人、大枣协会建设。2010年前,各类协会要逐步实现与系统外同行业和国际协会的对接,不断拓展行业协会发展的空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联合会,为各行业协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指导和规划,促进农产品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按照市场要求,改造和整合现有行业协会。切实转变现有协会体制和机制,吸引行业内优秀人才到协会中工作。面向社会,开放办会,吸纳社会上同行业各类组织加入到协会中来,增强协会的代表性,加快协会的社会化步伐。强化协会的服务功能,提升协会的价值,充实其自律、协调、服务、维权等职能,把现有协会改造成服务三农、企业和政府的社会性行业中介组织。积极协调协会与政府及会员之间的关系,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大部分依托政府部门领办的协会要与政府逐步脱钩。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供销社要创造条件,伸展能力,逐步把依托政府部门领办的各类农产品协会承接过来,发挥连接政府与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供销社成为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发挥流通职能优势,培育农村经纪人协会。发挥供销社熟悉农产品购销业务的优势,充分利用全国总社作为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鉴定中心的便利条件,加紧组建各级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2005年以前,市级及各县(市)区级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组建完毕,挂牌运行。有条件的地方,由基层社牵头,也可以创办地方区域性的经济人协会或分会。在服务内容上,各级供销社,积极在场地、设施、资产、网络等方面与农民经纪人合作,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在服务方式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农民经纪人之间,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仓储、运输、业务等方面的合作,节约成本,资源共享;在组织方式上,市、县供销社,努力寻求专业、地域之间的联合,避免资源浪费,恶性经营,凭借实力、规模和经营优势,逐步实现更高一层的联合。

5.2007年市组织工作会议讲话 篇五

同志们:找文章到

更多原创-(http:///)

这次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回

顾总结2006年我市的组织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组织工作。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会议准备情况的汇报,赵忠书记就开好这次会议和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会儿市委副书记刘彪同志将代表市委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会后抓好贯彻落实。

2006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深入贯彻上级组织部门和市委的工作部署,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和谐文明**这个大局,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级党委集中换届两大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工作,坚持“重点工作出成果、难点工作求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的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更新工作理念,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巩固成果,抓好整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五查五看”活动内容,重点抓了中长期整改工作,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一些困难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群众满意率达99.06。认真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倡导先进性教育理论研究活动,在实践、理论和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办法》等4个长效机制文件,评选出了一些优秀理论文章,市委领导的文章在全区先进性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其中我部撰写的《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考》获一等奖。突出典型带动作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也得到了中央和省的肯定。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圆满完成党委换届任务。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三级党委换届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换届过程中,各级组织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完善考察办法,抓住提名、考察和选举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党员群众的“四权”,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优化结构,提高能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以党委换届为契机,适当扩大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促进干部的交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的结构。注重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与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了干部学习档案、学分累积制度。青干班、专业技术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市直部门推行重要人事安排票决制,进一步规范了“一把手”的“用人权”。与审计、纪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定了《**市领导干部离任和接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函询、诫勉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充分发挥“12380”举报电话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集中攻坚,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新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的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建立了“一把手”抓党建、考核激励、活动阵地建设、经费保障、选派“三员”等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明确了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初步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运行经费短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党员活动无阵地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扩大了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拓展了街道社区服务领域,提高了农区领导班子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优化了基层党建工作环境,圆满完成了党员教育培训任务,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并注重在非公企业、农区、青年中发展党员。认真开展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制定了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市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启动农区党员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建成市级多媒体教学试点资源库1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终端接收站点23个,农区党员群众受教育面不断扩大。

——完善机制,落实政策,人才工作有了新进展。调整补充了全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了人才工作信息联络员制度,会同人事局制定并组织实施《**市“

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市人才储备办法》。认真落实吸引和留住人才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工作,组织人才协调小组成员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突出典型的带动作用,对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把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与“坚持公道

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强了对组工干部的理论、业务和综合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了组工干部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了组织部门党务公开,并延伸至三区党委组织部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强化服务意识,认真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工作,继续实施“目标化管理”考核制度,建立部机关工作督办制度,推动部机关工作规范运行。深入实施“包联社区、农区”活动,积极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的问题。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以“三个机制”为根本,加强老干部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适合老干部特点的文体娱乐、社会公益活动,评选表彰了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工信息、组工调研、干部档案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达到省一级标准,现正在申报中组部一级。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和各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组织系统广大干部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基层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建设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干部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人才队伍整体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是市区两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也是贯彻实施我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央、省的大政方针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突出抓好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和“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其他各项工作,力争使全市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创新、有效果、有推广,为我市实现“三个率先”、构建和谐文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我就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集中精力抓好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换届工作是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省党委的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做好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准备工作。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市、区两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展开,到年底基本完成。这次换届涉及市区两级干部的调整;涉及到代表的选举、委员的产生、领导人员的选举,需要配合协调的部门很多,时间很紧、工作量很大,所以要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换届前,要认真对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职数、比例结构、年龄及干部配备现状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为领导班子调整做好准备工作。根据省关于领导班子换届的要求,及时制定我市三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方案。

(二)统筹兼顾,严格程序,确保换届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沟通,统筹安排好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统筹安排好市区两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统筹安排好换届选举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切实做到换届选举工作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严格把握推荐、考察、人事方案的酝酿决定、代表选举、大会选举环节等各项工作程序,做到规范、细致、不遗漏;换届人事安排的报批做到及时、准确。建立换届工作进展定期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换届工作进展情况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

(三)统筹做好领导班子的配备调整。要认真贯彻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保证减少副书记职数、增加党政交叉等改革任务的完成。要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换届考察,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整体功能的要求,真正把那些落实科学发展观、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继续推进干部交流,加大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配备。认真做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同时,做好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配备调整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调查了解干部培训需求,研究制定我市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具体办法和“十一五”期间我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任务的落实。重点抓好《江泽民文选》、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以及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推进自主创新、管理社会、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嘎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进行轮训,选送各类干部赴外地进修,继续办好学者论坛,着手开办MBA或MPA研修班,抓好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内蒙古子项目在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年底前,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五)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廉洁从政教育,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要抓住民主集中制这个关键,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领导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以班子的团结和谐带动干部队伍和谐、党内和谐、社会和谐,营造相互信任、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要抓住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落实好党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保证,积极探索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地方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研究制定党委常委分工、常委会、全委会议事决策的制度、程序和办法,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行。

二、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结束,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做好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巩固成果,抓好落实,扎实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经常性工作。以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重点,着重抓好市委《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的落实,扎实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经常化。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和督查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以上集中督查活动,并把三区党委向上级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明确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6月份组织召开一次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交流研讨会,总结、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二)继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着眼点,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推进“群众满意”工程。研究制定并实施好《关于继续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平时监控、督促检查,突出典型带动、经验推广,狠抓难点突破,确保“基层组织服务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具体做法是:“两新”组织党建要抓组建,重点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作用上求突破,确保绝大部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建立党组织。积极试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四五”工程、开展“双扩双创”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积极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员工服务。街道社区党建要抓共建,重点在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功能上求突破。通过实施创建“综合示范区”工程、开展“双扩双创”活动,指导各区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对如何整合社区组织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进行调研,选点试行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办法,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街道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农区党建要抓自身建设,重点在强村富民、强化民主管理上求突破。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区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区基层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办法,通过深化“三级联创”、开展“双链双推”、“双培双带”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引导各级党组织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农区经济发展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党建要抓作风,重点在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上求突破。通过开展“三创一落实”、“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创建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树立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主动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建要抓重大决策参与,重点在完善机制、发挥作用上求突破。通过开展创建“四个好”领导班子和“五个一”先进党组织活动,引导党组织为企业发展服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建功立业。组织召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分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和“三员”工作座谈会,总结好的经验,交流有效做法,对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广,推动各个领域的工作深入开展。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政策支持,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三)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总体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按照不同领域党员的特点制定党员教育培训的年度指导意见。各区及市直属各党委(党组)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好党员培训计划,切实解决好基层党员中存在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实际问题。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重温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讨论确定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共产党员道德行为规范。研究制定推行党员承诺制的办法,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建立发放使用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农区发展党员。积极推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今年再新建30个终端站。切实做好关心基层党员、干部和困难党员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关心帮助困难党员的实施办法》。

三、围绕我市“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

顺利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人才是重要保证。我们要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切实履行党管人才职能,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一)加强宏观指导,抓好各项制度落实。要认真组织实施《**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工作考核目标体系,抓好督查落实。进一步规范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完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相关工作制度,实行定期听取汇报制(每年不少于2次)。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认真抓好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二)创新活动载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优秀中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西部之光”等载体,积极做好推荐输送、搭建桥梁、提供服务等工作。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校企结合培训制度,利用**及周边地区的办学优势,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为我市打造“两个中心”提供人才保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认定、评比、培养、选拔机制,逐步改变企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局面。以落实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养工程等项目为载体,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充分发挥“三支一扶”和西部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积极拓宽工作领域,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人才,充实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人才支持的试点工作。

(三)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有重点地对近年来受表彰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人才及人才工作政策等内容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用好用活人才资金,认真落实人才工作的优惠政策,按照省“人才创业环境优化工程”要求,不断优化人才聚集创业的环境。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积极推广我市医疗领域柔性引智经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做到通过引进一个优秀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或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实用人才。研究制定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的措施、办法,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

四、切实抓好中央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一法、一纲、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努力推进干部选拔、管理、监督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一)认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党委组织部的要求,研究提出《**市2007年度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安排》。认真抓好任期、交流、回避等制度的贯彻落实,适时制定实施细则。在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调整过程中,抓住干部推荐、考察、选举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办法,规范干部选用初始提名方式。认真做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组织指导工作,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和试行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部门正职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积极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配合人事、编办部门做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修订出台《**市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从领导体制上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是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继续搞好组织部门党务公开,加强对三区组织部门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不断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全委会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

五、完善机制,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干部监督的要求,从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干部出发,进一步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监督工作机制,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为根本,进一步加大干部监督力度。紧紧围绕换届工作,继续抓好对《党内监督条例》、《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职务任期、交流、任职回避等有关法规的宣传、学习和贯彻,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厉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大力营造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加强对各区、市直部门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并选择典型案例适时通报。继续做好“1238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加大对反映问题的核查督办力度。

(二)以推进制度落实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我市组织部门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力争在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执行力的监督评价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函询、述职述廉和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组织落实。组织召开全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和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对离任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实行经济事项交接,确保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切实整改。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继续实施重要人事安排票决制试点工作;研究探索“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的途径和办法;积极研究探索对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特别是对区党政主要领导实行“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六、营造氛围,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将于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要配合省党委做好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征求意见和考察工作。在十七大召开之前,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从各领域选树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优秀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特别要注重培养和选树年轻优秀党员,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十七大召开后,各级组织部门要重点组织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宣传,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七、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自身建设更不能放松。我们结合实际,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争先创优,提高效率;加强调研,推动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按照这一目标,努力提高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把我市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机关和谐的部门,确保今年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紧紧围绕“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继续深化和拓展“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全国组工干部培训规划,有计划、多渠道地安排组工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赴外地学习考察、挂职锻炼,改善组工干部知识结构,拓展视野、增长才干;鼓励组工干部在职学习,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五种能力”、树立“五个形象”、落实“三个留人”,使广大组工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组织工作的要求。

(二)争先创优,提高效率。开展以“三争三创”为载体的争先创优活动,即“争当一流组工干部,创建一流科室;争树一流形象,创建一流部门;争做一流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力争在组织工作的每个方面都做到“完成一项工作,树立一个样板,总结一个亮点”,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使每一个组工干部在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活力。要定期开展组织工作创新“好点子”、“好主意”征集活动,集中群众智慧,拓展组织工作创新的空间。尽快建立适应新的领导体制的工作运行程序和办法,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做好市委常委所分管部门的联系、服务工作,推动部机关工作规范运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三)加强调研,推动工作。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才能使组织工作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各级组织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围绕组织工作中心任务,结合业务工作确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成熟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及时规范;对于符合改革规律但还不够成熟的做法,要积极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对于当前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开展专题调研,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各单位要力争拿出几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进入本单位党委(党组)和上级组织部门的决策,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优秀调研成果评比活动,把组织工作创新与自身建设创优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组织资源作为执政党的重要资源,能否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关系到党的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级组织部门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观念,树立“大组织”的意识,着眼于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激活运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组织工作、监督组织工作、推进组织工作;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做好改革、调整、充实、提高工作;要建立协调高效、信息畅达、运转有序、便利管用的组织管理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效率,降低组织管理成本,增强组织管理权威。

此外,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还要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和全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精神,巩固和完善“三个机制”,扩大“四位一体”网络化服务面,使老干部的各项待遇能够及时得到落实。

同志们,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委的领导下,把握机遇,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6.市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会的讲话 篇六

市委对全市村级组织建设非常重视,今天,专题在这里召开全市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为了总结经验,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会上,曹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执行。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创新,狠抓重点,全市村级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我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抓基础、强队伍、求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实施村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村级班子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从20*年开始,我们对全市村“两委”主职干部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实行基础补贴直达个人帐户,并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办理养老保险,制定和实行了《村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解决了村党组织书记选拔调配渠道不宽、政治经济待遇不高、综合素质提高不快、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市有515名村干部享受了基本补贴,有293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同时,我们通过“五个争先”工程,实施奖牌、黄牌、红牌的“三牌”动态管理模式,解决了先进村级班子工作无压力,后进村级班子工作无动力的问题。

二是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切入点,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取得新成效。20*年,我们在全市无职党员中推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充分调动农村无职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并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采取“抓培训”助学、“请进来”讲学和“走出去”求学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综合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20*年,先后举办了9期村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1728人次,组织村干部赴四川广安、嘉鱼县官桥八组学习考察。同时,对流动党员实行了“一档两卡”和“双向式”管理,使全市流动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理到那里。如金牛镇党委先后在湖南株州、武汉汉正街建立了流动党员驻外党支部。在加强对党员队伍管理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坚持突出重点,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使广大党员时刻保持良好形象和先进性,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

三是以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有了新发展。最近两年,我们通过“上级拨一点、财政列一点、党费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100余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99个,改扩建134个,全市33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组织阵地。同时,我市通过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村务公开栏,“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村级阵地议事、培训、服务、娱乐“四个中心”的作用。村级党组织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及村民开展文娱活动。村级组织处理村务由原来“预约”变为坐班制,村干部由“走读”变为“住读”,村级职能由“指挥管理”变为“引导服务”,村级事务由“糊涂账”变为全面公开,推进了和谐农村的进程。

四是以整顿软弱涣散村为着力点,村级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近几年来,我们在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整治工作,全市比较突出的25个软弱涣散村得到了初步转化,100多个中间村成为“五个好”村,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明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日益清晰。我们根据村级工作实际,坚持分类指导,引导村级组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推广“支部+协会”的模式,把村级组织建设同引导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332个行政村年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20个,其中300万元以上的村有8个,全市28个农村专业协会3670名会员带动5930户农户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五是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目标,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取得了新成果。20*年以来,各乡镇按照市委对村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在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如大箕铺镇制订出台了《村级组织和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励办法》,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新农村建设等12个方面,对各村和村干部实行百分制考核管理;灵乡镇出台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实施细则》,每年拿出90万元资金支付村干部补贴,这些激励措施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市在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上,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起抓,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初步形成了参与有秩序、决策有程序、理事有章法、监督有成效的村民自治新格局。通过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农村党员双层双承诺和党员“谈心室”等制度,面对面地宣传教育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二、提高认识,正视问题,增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村级组织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与新形势不相适应。村干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比较突出。在全市1363名村干部中,51岁以上的有735名,占53.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03名,占51.4%。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40%以上。同时,村级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比较普遍,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少数村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的党员政治素质不高,致富本领不强,表率作用发挥不好,理解、宣传、执行党的政策的能力不够。有的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不愿过组织生活,甚至参与违反党纪法规的非组织活动,教唆群众顶撞村干部。

三是村级组织的民主运行机制不完善与村级组织建设的新任务不相适应。近些年,我们虽然制定了不少好的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极少数村民主选举工作还存在宗族房头、暗箱操作、拉票贿选的问题,甚至极个别的村主职干部成了宗族房头利益的代言人,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村“两委”选举工作还不够规范,村务管理运作还不够民主。如: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很少召开,重大村务未进行村民公决,而是由少数几个村干部或村党支部书记决定,然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一下,广大村民对重大村务没有决策权。另外,还有极少数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有的村支书与主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导致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适从,经济发展滞后,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是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普遍薄弱与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目标不相适应。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收入不稳,甚至部分村没有收入,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有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负债累累。20*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村的只有79个,5万元以下的村有189个,占到了56.9%,其中还有28个经济“空壳”村。另外,村级债务化解的成效不明显,目前村级债务中除了“普九”欠债外,拖欠村干部补贴情况比较严重。

上述“四个不适应”究其原因: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只把经济工作当作唯一任务,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二是村级工作运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乡镇党委对村“两委”班子建设,重“建”轻“管”,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好的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三是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由于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发展思路不明,办法措施不多,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务必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增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针对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增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市全局的问题。深刻影响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奋斗目标的实现。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我市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转变观念,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站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切实负起责任,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抓村级组织建设,乡镇党委要负主要责任,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级党组织负具体责任,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市直有关涉农部门是主要参与单位,负有指导帮扶和配合的责任。市委将把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乡镇与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在全市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直接负责、村党组织具体负责、市直部门单位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是中心任务。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的新要求。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改变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念,不能选“四平八稳”的听话人,不能选“墨守成规”的老实人;要创新选人用人思路,要选拔那些有“经济头脑”的人,选那些有“双带”能力的人。要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本地乡土能人、“双建双带”标兵、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复员退伍军人、七站八所分流干部中培养和选任村级干部。要围绕“民主管理”,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推荐、提名、选举等环节上真正让农民作主,落实群众在村级班子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把群众信任、群众满意、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选到村级班子中来。要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把那些政治素质强、文化素质高,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文明风尚的人选上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那些懂管理、善经营,作风实的人选上来,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三是要以永葆先进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培训的新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分发挥各级党校、党员“双建双带”基地的作用,使农村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能参加1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变“灌输式”、“填鸭式”培训为“点题式”、“菜单式”、“启发式”、“互动式”培训,努力适应农村党员干部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双带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先进性。要转变农村发展党员的旧观念,注重在35岁以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努力把农民中勤劳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勤劳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不断扩大党数量,壮大党的队伍,改善农村村干部队伍结构,保持村级组织的先进性。要转变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规范农村党员的组织生活、党性分析等工作,加强农村党员的的经常性教育管理。要适应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推广农村党员承诺制、党员设岗定责、“双建双带”等做法,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上来。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确保村级组织的纯洁性。要积极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关怀、帮扶机制,激发农村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四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村级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村级组织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用是否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来检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来衡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抓村级组织建与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考核。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方针,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对互助等活动,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别是重点抓好农村矛盾突出村、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的整顿工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党委一班人带头示范,整顿不到位,面貌没变化,决不能收兵,同时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级历史债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村级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至少达到5万元以上,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的战略,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和谐发展。

五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构建村级组织建设和长效机制。要构建村级组织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那些思想保守、作风不实、精神不振,或政绩平平、工作长期没起色,以及存在不廉洁、不团结、搞内耗等问题的村级班子及其成员,坚决予以整顿、调整、更换。要构建农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村“两委”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同时积极引导共青团、民兵连等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建立完善村级组织的激励机制,在政治上要鼓励,在各级各类表彰上坚持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在经济上要保障,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生活上要关怀,建立健全村干部关怀、帮扶、慰问制度,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热情和信心。在发展上要支持。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政策优惠、改善环境等制度,为村干部营造一个带领群众创业发展、勤劳致富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市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事关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希望同志们一定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的工作要求上来,进一步深化认识,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童话育人”特色学校申报总结报告下一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