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2024-08-01

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6篇)

1.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篇一

附件

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相关任务安排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现制定发布2019年“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学阶段

目标:初步了解宪法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通过实践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树立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任务1:在学校集体诵读《宪法》条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宪法与法治知识。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任务2:与家长一起做一件与宪法、法治相关的小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事件与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在生活中,某些路口会出现闯红灯现象。学生自己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如发现家长或其他同学闯红灯及时进行劝说引导。

例B:根据《环境保护法》,公民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目前,部分省市已出台了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学生主动了解地方垃圾分类法规,与家长或小伙伴一起学习并践行垃圾分类。

任务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请写下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学习与国旗、国徽相关的知识,观察身边的国旗、国徽等是否有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如果发现,请老师或家长协助向相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观察身边国旗、国徽的图案是否准确,在尺寸、形状、颜色等方面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观察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中是否使用了印有国徽的座签,礼品店或文具店里有没有出售印有国徽图案的商品等。参考网址:

http://qspfw.moe.gov.cn/html/bureau/20190505/15518.html

任务4: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二、初中阶段

目标: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和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任务1:寻找学校、社区的普法宣传栏,认真阅读并学习其内容,写下学习心得。若发现宣传用语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请老师或家长协助向相关部门建议并宣传正确用法。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路边一些普法宣传栏、博物馆内的介绍说明中,混淆“权利”与“权力”;在某些宣传展板中,将“法治”错印为“法制”等。

任务2: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中国地图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国家主权与领土等知识,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学习心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中国地图的使用应该参照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出具的标准地图,但个别网站的地图对中国领土的标注不完整、不准确。参考网址:http://bzdt.ch.mnr.gov.cn

任务3:做一件与环保相关的小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事件与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随身携带水杯,拒绝一次性纸杯;买东西使用帆布袋,拒绝塑料袋等。

任务4: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三、高中阶段

目标: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任务1:学习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发现生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学习心得或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网络社区允许上传原创图片的作者开启版权保护功能,禁止其他用户直接保存图片。

任务2:学习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与案例,结合实际生活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心得或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食品外包装应当印制有关商品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例B:在外消费时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等销售凭证,自觉养成分类整理发票的习惯,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发票收纳本”。遇到商家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发票的情况,可向当地税务部门举报。

任务3: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四、大学阶段

目标: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任务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国防领域的重要事件,在微信小程序中简单阐述该事件对我国国防事业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了解“辽宁号”航空母舰对我国军事体系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意义,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任务2:利用假期与课余时间参与法治相关实践活动。在微信小程序中上传参与各项活动的照片,并写下感想与收获(不超过300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观摩司法审判(网络或现场)和行政执法活动等;参与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入社区、乡村、中小学活动;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治文艺演出等,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群众释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等。

任务3:了解社会热点法律问题,思考正确的应对和处理方式,结合身边的案件或事件写下学习思考与体会(不超过300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禁止“校园贷”。近年来,校园贷的问题在校园造成不良影响。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原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等。

2017年9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如果在校园或身边同学中发现了“校园贷、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以维护自身和同学的合法权益。

例B:拒绝传销诱惑。某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开展了防范传销的安全教育活动。请了解传销的危害与相关防范知识,保持警惕。如果发现身边的同学或亲戚朋友接触、误入传销,请及时向学校反映,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任务4: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2.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篇二

一、行动导向法的内涵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教学任务为驱动, 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是行动导向法的主要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出一种教学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 这大大实现了教学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的职业能力本位及职业活动导向的中职教育观。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行动导向法的实施策略

行动导向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中心地位、职业活动的导向作用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实施行为导向法时应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情境真实化, 使学生可以在分解教学任务的时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的技能, 这就需要教师考虑问题要全面。首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使任务具备一定的职业情境。[3]在行为导向法的教学方法中任务设计的好坏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设计的任务不仅要贯穿教材的知识也要尽可能的呈现出相关职业情景,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其次,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牢牢抓住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过程, 所以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尽可能的体现出教学目标的要求, 设计的任务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来展现其系统层次性。然后,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始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相对较大, 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去。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最后,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其在主导作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将自己的角色转换成引导者及组织者, 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4]

三、实施行动导向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 虽然行动导向法基本符合了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相关特点, 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它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需要我们去解决。一方面, 我们在运用行动导向法时可能会过度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尽可能多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这这一过程则充分的重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但这极容易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及逻辑性等。所以, 教师要在鼓励学生多动手的同时鼓励学生要及时归纳和总结以学过的知识。其次, 由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为导向法主张活跃的课堂气氛, 以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会利用这个机会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等, 所以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结束语

中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法, 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此外, 它在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时, 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上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中职计算机在信息化教育面前也不断地面临着挑战。[1]现阶段,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的行动导向法主要利用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的专业人才。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动导向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它也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行动导向法,应用

参考文献

[1]石瑞华.行动导向之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 2010 (22) :147.

[2]石峰.浅析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11 (20) :76-77.

[3]易甲富.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4 (18) :81-82.

3.行动学习法的“软肋”与对策 篇三

行动学习法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将解决问题和培养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解决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人,不仅提高了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发展团队、提升领导力以及改善工作绩效。因此,行动学习被证明是既对公司有效、也对个人发展有效程度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被众多国际企业所采纳。

尽管在理念上相对完备,但行动学习法实际应用效果却参差不齐,在很多单位中甚至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原因何在?根据我的研究与咨询服务经验,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行动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下列6项薄弱环节,如同人身上的“软肋”。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软肋”,将严重影响行动学习的效果。

1.团队学习教练

也常被称为“促动师”或“催化师”。在整个行动学习过程中,教练在传递知识、引发思考、促进交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团队学习教练,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调整心态(从参与、主导到促动),而且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必要的方法与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促动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合格的教练必须能够随机应变,这需要团队学习教练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缺乏合格的团队学习教练成为顺利推行行动学习项目最重要的一个“软肋”。

对策:为了顺利推进行动学习项目、保障行动学习的效果,企业需要配备足够的促动师。如果内部缺乏促动师,可以从外部顾问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引导师,但从长期来看,需要培养一批行动学习教练。这对持续推动行动学习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过程管理

虽然行动学习选择的题目大都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与工作时间冲突的状况,不同成员之间的参与状况不一,将严重影响行动学习的效果。为此,必须加强对行动学习过程的管理。

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很多公司没有按照一定规范对行动学习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出现学员参与度不高、进度迟延或“少数人做作业”、“敷衍了事”的情况,使行动学习达不到特定目的。

对策:公司要制定明确的行动学习项目管理规范,明确各种角色的职责,并形成一些模板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对于提升行动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有裨益。

同时,公司在推行行动学习项目时,应该获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学习时间、场所、资源、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为激发学员参与度,也需要精心甄选课题和成员,并制定相应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3.结构化的知识

行动学习的创始人英国瑞文斯教授指出,行动学习中有两种形式的学习:一是结构化的知识,二是基于质疑、反思和探询的学习。他的观点可用公式L=P+Q来说明。其中,L代表学习(Learning),P表示结构化的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也就是围绕特定问题必备的知识,Q表示质询得到的洞察力(Questioning Insight)。

但是,我发现,一些企业在推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形似”,让学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忽视了将“结构化的知识”嵌入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导致学员基本上以自我摸索为主,即使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为此,需要精心策划,将学员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整个行动学习项目之中,采取混合式学习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

对策:企业推动行动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预先精密的设计,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对于领导力项目,需要明确领导力的含义,梳理出关于领导力的“结构化的知识”(“领导力知识地图”),并在行动学习项目设计中将其嵌入其中。

4. 反思与探询

团队成员对话与反思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行动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最终的成果。这方面既需要掌握必要的方法与工具,又需要具备适当的心态和探询的精神。对此,不仅需要具备促动师,也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团队成员能否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局限与本位,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成因与变化态势,通过对问题进行整体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和“杠杆解”,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治标不治本”。

事实上,这是行动学习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的“试金石”,也容易被很多企业所忽视。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创新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将导致对问题的分析肤浅、解决方案缺乏创意,毫无疑问会影响行动学习项目的成果。

对策:企业在推动行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激发创新和实验性项目,需要将系统思考和创新思维纳入“学习地图”,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通过促动师的引导,注重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系统思考作为应对复杂性挑战的利器,是管理者驾驭系统性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必备技能,建议企业在行动学习项目中引入系统思考技能训练。同时,一些行动学习项目需要激发学员的创造力、让大家学会团队协同创新的技能,为此,也需要引入创新思维和团队协同创新的技能。此外,也可以将“方案是否有创造性”、“原因分析是否深入、到位”、“是否兼顾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是否有前瞻性”、“是否把握了关键”等,列入对学员方案的指导和审核要点之中。

5.行动的权力

如果没有行动,就无法验证方案的效果,将极大地削弱行动学习的效果,也使其与常规的集体讨论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很多企业推行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了对问题的调研、分析和提出方案,而忽视了后续的实施,更不要说对行动的反思。缺少了“行动”环节的行动学习,只能是有名无实。

为此,企业需要在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给予行动学习团队以行动的权力。必要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试点。当然,这也需要行动学习项目选题得当。选题太大,实施起来可能旷日持久或风险重大,难以驾驭和落实;选题太小,又可能缺乏必要的挑战性,无法学到足够的知识,收获也将有限。

对策:如上所述,为保障行动学习课题能够顺利实施,需加强对课题的甄选。同时,在行动学习项目管理程序中,应明确方案实施(行动)和总结、反思的环节。再次,我认为,为了提高行动学习项目的可行动性,在初期以各个单位或部门为小组来组织,可能更便于操作和实施。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行动学习项目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与本单位的实际问题解决有关系,更容易保障时间和投入,获得领导重视,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对项目的密切监控。

6.团队成员和团队建设

指参与行动学习项目的成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技能、积极参与的意愿、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整体目标的认同。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将使团队难以顺利或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将使其不能全心地投入到过程中,往往借口“工作忙”或其他理由敷衍,也导致缺乏将行动方案付诸实践的热情,从而无法获得新的技能和见解;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学习的热情,将导致团队成员不会提出问题、不能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将导致大家各怀心事,团队讨论因而成为基于部门和个人利益的争吵,或者相互设防而不是出力贡献。

这样,行动学习就一定会彻底失败。因此,行动学习必须强调对人的甄选和团队建设,并获得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给予保障。但是,在很多公司中,很多团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无法称其为真正的团队。相应地,行动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行动学习的主体,注重人的甄选、激励和团队建设。

对策:在行动学习项目中,要明确行动学习项目发起人、学习者和促动师的角色、职责与任职资格,加强考核和激励。同时,也要将团队建设列入项目推进程序,加强对团队协作的引导和考核。

有效应对六大“软肋”,需要采取的十项措施

精心甄选课题;

选择合适的成员,并加强团队建设;

明确行动学习法的相关角色与职责,确保各方切实履行相应职责;

赋予课题小组以行动的权力;

强化反思与探询的质量;

结合课题,明确“结构化的知识”,并在行动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将其嵌入其中;

加强行动学习项目过程管理;

培养或配备足够合格的行动学习教练;

获得高层领导支持;

4.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篇四

摘要:对折弯钣金件的传统展开方法与现代Pro/E展开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列举了应用实例。总结了Pro/E展开法在折弯钣金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阐明了Pro/E的展开方法应用在折弯钣金件展开中的优越性、实用性。为现代折弯钣金件展开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关键词:Pro/E钣金模块展开应用

在现代钣金制造业,随着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数控钣金加工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钣金加工工艺也有了质的飞跃。

传统折弯钣金件加工工艺以粗放展开加工并结合机械切削为特点,先近似以展开尺寸放样落料,预留后续加工余量后进行折弯。折弯后再修准尺寸,加工孔槽。这种工艺对展开图精度要求低,存在着工艺路线复杂、效率低、浪费材料及加工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现代折弯钣金件加工工艺以精确展开加工、零机械切削为特点,先按展开图全部切割出外形及孔、槽,然后折弯成型。这种工艺具有钣金零件的单元封闭加工、工艺路线简化、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等优点,但对钣金展开图的精度要求高。因此,现代折弯钣金件加工中精确展开图的绘制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折弯钣金件的传统展开方法

在钣金件的折弯过程中,由于钣金零件折弯区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展开图的尺寸与几何计算的尺寸不一致,需要进行专门的计算。

折弯钣金件的展开尺寸与钣金件的厚度、折弯角、折弯半径、材料伸缩率等因素有关。传统的折弯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时,依据折弯角的大小分别进行计算。展开尺寸L计算如下(各公式中参数含义见图1)。当折弯角β为:

(1)0°≤β<90°时

L=A+B-2(R+T)+(R+T/3)×(180-β)π/180

(2)β=90°时

L=A+B-0.429R-1.47T

(3)90°<β≤150°时

L=A+B-2(R+T)tan[(180-β)/2]+(R+T/2)(180-β)π/180

(4)150°<β≤180°时

L=A+B

由上述折弯钣金件传统展开公式可以看出,传统的折弯钣金件展开方法需要大量繁琐的人工计算,展开尺寸不易验证,展开精度不能满足现代钣金加工的要求。

2 折弯钣金件的Pro/E展开方法

折弯钣金件Pro/E展开方法与传统展开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参数化、智能化的三维CAD过程,是在程序完全模拟钣金折弯加工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折弯钣金件展开的。展开方法为:在Pro/E的钣金模块中建立折弯钣金件的立体模型,应用Unbend模块,直接点取基面及需展开的面后,软件即可按钣金实际折弯加工过程运算后自动生成展开模型。通过展开模型,Pro/E能直接输出各种格式的二维图形文件,直接应用于数控切割及冲裁设备。

3 Pro/E展开折弯钣金件应用实例

为更好说明Pro/E钣金模块折弯钣金件的展开应用,现以一种钣金零件的展开输出过程为例加以说明。该零件如图2所示,零件折弯半径为R2.5mm,板厚为2mm,其展开过程分述如下。

3.1环境设置

我们采用编辑Config文本框进行如下设置

ALLOW_ANATOMIC_FEATURES YES

PRO_UNIT_LENGTH UNIT_MM

PRO_UNIT_MASS UNIT_KILOGRAM

TOL_DISPLAY YES

TOL_MODE NOMINAL

TOLERANCE_STANDARD ISO

PARENTHESIZE_REF_DIM YES

DRAWING_SETUP_FILE d:proeproe2000item pxg.dtl

PRO_FORMAT_DIR d:proeproe2000iformatsgctbtl

3.2建立钣金件立体模型

在Pro/E中建立钣金件的立体模型时要应用该软件中的钣金模块(Sheetmetal)。建模过程如下:File=>New=>弹出New对话框=>Type选项,选Part=>Sub-type选项,选(Sheetmetal)=>Name输入框,输入YJ19W1W2K3(本零件代号)=>钣金件立体建模状态。然后通过Feature=>Creat,创建Wall、Cut等零件特征。具体过程见如下特征树(ModelTree)。

ModelTree:

YJ19W1W2K3.PRT

FIRST WALL

Wall id 991

Wall id 1102

Wall id 1189

Wall id 1298

Wall id 1461

Wall id 1510

Wall id 1558

Wall id 1719

Wall id 1767

Cut id 1816

Cut id 1875

本文所选零件建立的模型如图3。

3.3立体模型的展开

本例创建Unbend特征进行展开时,选260mm×120mm底面为基面,选择UnbendAll方式进行展开。零件模型展开后如图4。

3.4展开后图形文件的输出

最后生成的展开图,直接过滤掉了尺寸标注、折弯中心线等数控钣金加工机床不需要的元素,以DXF格式直接输入数控钣金加工机床进行编程切割。

4 折弯钣金件Pro/E展开中的注意事项

笔者在应用Pro/E进行折弯钣金件的展开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设置建模环境为了使Pro/E建模环境中的单位制式、视角标准等与数控钣金设备所使用的一致,建模前必须对Pro/E建模环境进行预先设置。设置通常采用编辑Config文件进行或通过Setup菜单进行设置。

(2)建立典型零件模型库由于Pro/E的立体建模是一个参数化过程,因此可根据本企业的钣金结构特点建立典型零件模型库。零件建模时选取典型模型进行修改重新生成(Regenerate)后,即可得到所需模型,从而发挥Pro/E参数化设计的优势,达到快速建模的目的。

(3)验证零件立体模型由于展开模型是依据立体模型建立的,为保证展开模型的正确性,应对零件立体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时应用Analysis菜单中的Mea sure,Modelanalysis等功能模块进行钣金立体模型各要素的测量分析。

(4)注意立体模型的结构工艺性由于Pro/E的钣金件建模是完全按钣金件实际加工过程进行模拟运算的,因此零件建模过程中应注意考虑折弯钣金件加工中的工艺裂缝(Relief)、多向延展等工艺性问题。如果零件模型有不符合实际加工的结构工艺性问题,Pro/E将拒绝展开。

(5)展开后的干涉检验Pro/E零件展开后的模型,干涉部分Pro/E用警告色给出显示。注意有干涉警告时就要修改零件的结构直到没有展开干涉出现。

(6)展开图形的输出Pro/E的展开模型可通过Drawing模块转化成二维图。二维图可显示标注尺寸、折弯中心线、折弯延伸区,以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图形。二维图能以DXF、DWG、IGES等多种图形文件格式输出,可以很方便地与数控设备进行图形文件的数据交换,从而达到直接输出编程的目的,实现无纸加工。

5 结语

5.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篇五

关键词:模型法;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63-01

中学化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是中心环节。在自然科学的诸多方法中模型法无论在传授知识还是在培养能力方面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谓模型法是以某种程度的类似再现另一个原物的系统,并且在认识过程中以它代替那个原物,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能够得到关于被再现原物的信息,这种方法称模型法。模型法可以分为物质模型法和想象模型法。物质模型法是由人工构造的或作为样本从自然界所获取的模型,它具有“实物的”“实在的”含义。想象模型法是一种把想象对象作为理想化的形态,是所研究的对象的思想映象,它具有“理想的”“抽象的”含义。模型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更易于把握事物本质,便于逻辑思维。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大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半球负责抽象思维等第二信号系统,而右半球则实现着具体形象的知觉等第一信号系统。两个大脑半球之间又有神经纤维束紧密联结,这样整个大脑就能够进行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模型法则恰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协同活动。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试验表明,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多的,也是比较牢固的。模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对比应用来看,模型法在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简化复杂问题,能突出地表达出研究对象的本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简明介绍一些化工生产原理和设备。实际的生产设备都是不能搬进课堂的。参观工厂虽然可以看到设备,就传授知识来说,参观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在化学课堂里可以采用教学模型讲授化工原理和生产设备。这些教学模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化的概念。有些化工生产设备极为庞大或复杂,即便到工厂也看不清楚,这样使用模型法进行教学就可以简明形象地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生产流程和复杂的设备。

二、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模型法的作用更为突出。从认知的规律看,生动的直观往往可以使人们容易理解某些最基本的概念。例如分子概念的建立,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的感觉(如分子扩散,微观照片)可以想象分子的存在,但是离开模型,这些微粒都是空洞的,不可捉摸的。当我们给出分子模型(例如水分子、氨分子的比例模型),学生就不仅知道分子微粒的真实存在,而且了解分子的存在方式,存在的具体形态。同时不同的分子组成不同的状况也是一目了然,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也是可以由模型直接推断,因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的概念即可得到具体的形象和深刻的理解。原子概念的建立更需要依靠模型法。这些概念的建立单靠归纳、类比是很难得到结果的,而必须借助于模型法。再形象的语言也赶不上模型自身的表达,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三、有助于建立立体化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以有机化学为例,使用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使复杂的分子结构教学立体化、具体化、简单化。在教学中可以把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结合起来。比例模型使学生易于了解分子的形状,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相对位置,电子云重叠等情况。球棍模型则可以对分子进行剖视,它既可以把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显示出来,又可以把分子中各原子间的化学键表达得更为突出、明显。在说明键长、键角等重要概念时更为直观,为准确书写结构式打下基础。例如乙烯的分子结构,可以先用比例模型形成乙烯分子的整体结构的概念,分子呈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再用球棍模型剖视乙烯分子结构,阐明乙烯分子中各种键长和键角,并对碳碳双键结合进行深入地说明。两种模型的交替使用,使学生对乙烯分子结构有完整的感知,形成牢固的立体概念。培养了空间想象力。

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模型法要求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这就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组成一个信息交流、信息转换的反馈系统中;形象思维接受了抽象思维提供的概念、数据、公式等信息,浮想联翩,产生相应的图像;抽象思维接受形象思维提供的图象信息使之更加富有活力,从而进一步获得新的概念、公式、数据。如此往复反馈,就一次次准确地把对象在思维中复制出来,使理解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模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模型法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它的直观性是大脑领会的起点,是由不知到知转化的开端,它的形象性又是形成和巩固抽象概念的支柱。通过模型既可获得感性知识又可获得理性知识。使用模型法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模型法也不是万能方法。它只是自然科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方法,只有和其他方法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使用模型法还要注意:①模型和原型之间应具有相似的关系,其形式可被明显地表达和精确地规定。②模型在科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是被研究对象的代替者。③对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关于原型的信息。模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王祖浩著《化学教学系统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 冯克诚等著《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选择》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6.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实践 篇六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法 小组讨论 教学情境

0 引言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为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各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和讨论,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该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强调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语文是中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1 中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意义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能改变让学生单独思考的枯燥形式,让学生更好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引起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1.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和精神,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通过采取有效策略,推动合作学习法得到有效应用,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任务,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与讨论,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向其他组员学习,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3 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讨论,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问,进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2 中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对策

2.1 进行合理分组,设立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法采用之前,必须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内容,提高分组的合理性,一般每5-7名学生为一组。并且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和组织本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工作。分组完成之后,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合理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考虑教学大纲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合理,从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工作。

2.2 建立和谐氛围,推动合作进行。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友好相处,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更好参与合作学习之中,提高课堂讨论效率,更好表现自己。另外还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让学生更好参与课堂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推动合作学习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2.3 重视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为促进合作学习法得到有效应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引起学生对中学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在讨论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要结合全文脉络和教学需要,授课前为小组讨论提出以下问题:课文中描写孔乙己的具体情节有哪些?这些情节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文中所表达的中心主题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把握全文内容具有导向作用,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2.4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情境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造良好氛围。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之下,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的积极性。同时在情境渲染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参与课堂讨论之中,在合作学习法应用过程中有效进行思考和讨论,更好表现自己,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学习《变色龙》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每组成员分别扮演小狗、赫留金、叶尔德林、奥茂蔑洛夫、围观人们等。通过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重点分析奥茂蔑洛夫身心变化和反应情况,抓住其中的五次变化情况,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通过采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学重点和中心主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2.5 关注热点问题,拓展学生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为学生所普遍关注。合作学习法应用的时候,应该注重这些内容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在《项链》这篇课文学习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问题的讨论:女主人公的悲剧仅仅源自虚荣心吗?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又如,《故乡》所反映的主题是农村的凋敝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祥林嫂是怎样死的?孔乙己在亨利酒店寻找什么?这些问题涉及社会现实和热点内容,教学中应该合理引入热点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调动学生更好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回答和评析。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提高学习和讨论之后,对课文中心主题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促进中学语文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

2.6 改进评价方式,有效指导教学。为促进合作学习法得到有效应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与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积极性、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内容综合起来,分别占一定比例,作为教学最终评价的组成内容。这样就能更好评价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法的表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另外,还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结合起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评价活动的科学性。从而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推动合作学习法得到更好应用,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法满足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认识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合作学习得到有效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范迎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4(1):97-99.

[2]张晶.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48.

[3]朱萬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2):86-89.

[4]何苏惠.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2012(17):181-182.

上一篇:五年级寒假作文:书香伴我成长下一篇: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