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共15篇)(共15篇)
1.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一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纺织服装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业一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及拉动农村剩余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为我国出口创汇、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1月1日,WTO成员方正式取消全部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随着ATC的终止,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各种竞争与压力。
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地释放,可是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可以总结两点:一是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由于美欧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是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传统市场的服装消费需求增长有限;新兴市场尽管增速较快,但由于占比很低,对全球贸易额贡献不会太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增速会较前几年出现下滑;
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明显,随着07、08年对欧盟和美国配额相继取消,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仍能继续提升;但考虑到此前中国占比已接近40%,加之贸易环境继续改善的空间已经不大,出口份额08年的金融危机暂缓了产业转移的进程。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会继续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由于这些国家产业链不完善,服装制造产能的扩张需要进口纺织品进行配套,会加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端的纺织品产能目前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还处在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中。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情况会好于服装。提升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今年一到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九百八十六亿美元,同比约下降一成二。其中,出口同比下降一成一,但七月出口环比增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口继续回暖。记者今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获悉,今年前七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逐步复苏,出口额自三月以来逐月提升。七月,出口额同比下降百分之五,降幅较六月份有所放大,但出口额攀上年内最高点,环比增长了一成七。此外,中国服装(5.81,-0.14,-2.35%)在美国市场率先反弹,对美国的出口继续提升。自三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保持月度同比、环比双增长的态势。今年前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累计出口增长百分之二点六,其中主要是由服装增长拉动,纺织品仍然下降 同期,中国服装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出现触底反弹。四五两月,中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陷入低谷,月度出口额骤减。七月份,对日
出口略显起色,月度环比增长二成五,其中服装的反弹力度更大。今年前七月,中国服装对日本累计出口增长百分之一点六。
从长远来看,只有更加注重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质量、对环境保护较为有利的“绿色纺织品”,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服装企业应在新一轮绿色消费的浪潮中,惟有提升纺织环境竞争力才能有效获取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争取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的生态纺织品尚处于起始阶段,为适应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发展需要,2000年10月我国推出了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标准,以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置的技术壁垒。中国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标准基本上可以与国际通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接轨,因此可以说中国纺织和服装环境标志产品突破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有90余家纺织企业也相继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品协会“Oko-Texstandard100”的认证。如“鄂尔多斯”牌针织纯羊绒服装被授予“信心纺织品”标签,为我国驰名商标早日成为世界名牌打开一条绿色通道。(3)促使出口企业节约能源,降低经营成本,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环境标志标准要求企业按照自身的情况,逐步实现能源消耗的减少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这样既减轻了污染,减少了资源消耗,又降低了各项环境费用(投资、运行费、赔罚款、排污费等)的支出。另外,环境标志制度在改进企业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加速了纺织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一些企业在申请环境标志过程中,积极开展高新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进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附加值,从而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如淄博第三毛巾厂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中,采用了两项工艺改革,使染纱的耗水量降低73.5%,染布的染料用量降低54.7%。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应对环境标志制度的对策
1.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应顺应全球环境保护大潮,实施以质量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环境标志这个新贸易壁垒。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要设计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获得绿色环境标志并建立绿色营销渠道。这一系列的绿色环境保护措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调整企业结构,开发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
环境标志制度的推行无疑为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催化剂,并且纺织行业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还带来了其他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如染料行业与纺织行业密切相关,由于生态纺织品标准中禁止使用部分有致癌作用的染料,并且这一要求也成为纺织品国际贸易的普遍要求,因此,染料行业加大了对环保型“绿色”替代染料的研发和生产的力度,并成为染料行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一个切入点。
3.积极申请国际环境标志认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虽然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但它对国际市场关系的影响是潜在和巨大的,因为零售商或消费者可能会拒绝购买无环境标志的产品,从而使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和无环境标志的产品处于不同的市场竞争地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出口市场需要的环境标志等认证,主动争取在国际市场的有利竞争地位。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如杭州市喜得宝丝绸公司自从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被批准使用环境标志以后,原先要经过200多项检测的丝绸产品出口到对方口岸时获得了免检,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出口增长,使公司业务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口量增长了一倍多。
2.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二
1 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国际组织与国家的相关规定
绿色贸易壁垒讲究的是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人、动植物等也要起到保护的作用, 不仅仅是一种观念, 更是能够采取法律措施来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限制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观念的出现, 是由于近年来在人类的大肆发展下,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国际上,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 在进出口的贸易上, 也更强调绿色消费模式, 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对人体有益的绿色生态商品贸易环境。
绿色壁垒通常是一些进出口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 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有人认为绿色贸易堡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 来对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口实施限制或者禁止的行为, 一般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标准作为限制条件。
关于各个国家或组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 WTO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并在《建立世贸组织协议》的序言中规定:成员方“认识到在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 应按照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大幅度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 同时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合理利用世界资源, 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在发达国家对于贸易的绿色环保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比如在欧盟国家, 关于进口贸易的法律中便有规定要求, 生产的产品在整个生产阶段不能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整个生产周期要无害、安全、卫生、无污染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跟不上等问题, 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限制要求, 往往给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困扰。正如对于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贸易在此环境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需要快速地找到应对办法。
2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纺织业亦是我国重要的一项产业,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就业、产业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纺织服装的出口也成为了我国经济贸易中重要的一支,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在一年中纺织服装出口的总值超过一千亿美元, 在我国所有的出口贸易总值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并且在每年的出口贸易总值中呈现增长的趋势, 发展迅猛。
在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后, 对我国的纺织服装有了新的要求。对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有了严格的要求:甲醛、氮染料、五氯苯酚、农药残留物等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要求十分严苛;以“绿色标签”作为购买依据, 没有“绿色标签”的产品一律拒绝, 而要获得“绿色标签”是非常困难的, 需要产品达到非常高的绿色标准, 并且该标志的保质期只有一年, 过期之后还要经受更严格的检验才能再获得;除了对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 在包装上也有一些限制条件, 比如纸箱包装不可打蜡、不可上油、不能以扁铅丝钉合的方式来粘合等等, 对于绿色贸易的执行是在整个贸易进行过程中的每一点每一步骤都有着绿色无污染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 我国的纺织服饰则暴露了一些问题。
2.1 对无污染的要求不能完全达标
一直以来, 在纺织业中的生产要保证绿色无污染都较为困难, 在棉花生长时期, 需要对其进行驱虫、施肥等, 很容易产生农药的残留物;并且在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加工、染色等步骤, 在此阶段很容易产生污染物, 对于废弃染料、纤维产品的处理也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2.2 接触的人群多, 污染源不易控制
在纺织服饰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会有大量的人工参与到其中, 人群对于绿色无污染生产的意思还不够强烈, 要进行相关的污染控制也较为困难, 无法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生产。
2.3 我国的纺织服饰生产技术还较为落后
我国的纺织服饰生产还是运用较为落后的技术, 没有能够在生产的同时保证有益环境的生产技术, 没有创新化的技术改革, 只是以原始的运作方式, 收获、加工、销售, 整个过程中没有对绿色贸易的保障, 从很多方面都无法与其他能够保证绿色生产的国家相比。
2.4 采取的是错误的销售模式
许多中国人在营销方面都有“薄利多销”的思维, 一味地在价格上进行调整, 不在质量上追求突破, 只会造成买家产生“廉价而劣质”的想法, 也没有努力进行开发能够达到高标准的高档产品, 长期以往非常不利于我国纺织服饰业的出口业务, 对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3 我国纺织服饰业在绿色贸易堡垒措施下受到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在其他国家的严格要求下, 促进了我国纺织服饰业对于绿色生产的重视, 开始注重在发展的同时也保证对环境的保护, 也让我国自身对纺织服饰有了更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对本国生产技术的开发也有了推进作用, 也有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如何进行纺织服饰业的绿色生产进行研究, 并有了新的关于纺织服饰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验标准。
在我国也形成了新一轮的生产革命, 各大厂商不再追求普通的生产模式和产品, 而是紧跟时代潮流, 追求绿色化的商品和生产模式, 对我国的能耗降低也能够做出贡献, 在生产过程中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环境保护上, 但后期会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同时不仅能提升国际形象, 又能增加产品效益。
在全民“绿色”的潮流推动下, 对于绿色贸易的思想也深入到了广大人群中, 让国家在推行实施一系列的绿色生产要求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为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生产的监管有了更多的支撑力, 帮助国家在制定环境标准时能够更好地执行, 我国针对本色植物纤维纺织品、防止重毛纺织品、真丝绸类产品等都颁布了相关的环境标准, 逐步得到了支持与响应。
在研究新型的染料和化学用品上有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 我们必须用绿色化的资源来生产商品, 在对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利用、回收等每个环节都坚持绿色的产业技术, 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促进新型绿色环保化工用品的开发。
3.2 不利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绿色贸易堡垒措施下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没有足够良好的生产环境、没有优越的加工条件、对生产过程的绿色无污染没有保障, 只是高效的工作效率却生产了许多不能达标的产品, 反而会造成货物积压, 久而久之, 损失也会愈加的多。
我国的出口贸易市场在此措施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对于进口的产品要求十分严苛, 我国的纺织服饰在此要求下很多都不能达标, 大大减少了贸易出口市场份额, 得到的经济效益也不断降低并且能够增长的空间很小。
也有很多企业在面对国际上的严苛要求时, 不愿投入过高的成本来生产绿色的产品, 便放弃了出口国外的这一市场。甚至有一些企业在面对国际上的高标准要求时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不得不宣布破产, 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损失, 对我国的人群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应对政策
在国际贸易格局改变的同时, 国家和政府要对企业加以帮助, 鼓励各企业转变生产观念, 找准绿色贸易的定位, 把握绿色贸易壁垒的演变趋势,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对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政府和企业协同作战, 渡过难关, 把我国的纺织服饰出口情况进行全面的改革, 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做到生产出保质保量的产品的同时还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1 做好绿色生产相关信息的推广
政府和企业要时刻关注绿色贸易的动向, 及时获取各个国家在对进口产品要求的规格变动情况, 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调查和宣传机构, 以最快的速度向国内的厂家告之国际上相关情况的动态, 减少厂家不必要的损失。建立详细的信息系统, 包括产品在生产周期中关于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和知识, 做到不打无准备的仗, 加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除了推广绿色生产的重要性, 还要对国际贸易中有关的贸易形势、法律法规等进行专业的了解, 防止由于不了解相关规定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2 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 改变我国在环境上的问题, 也向其他国家展示我国的诚意, 增加更多可以进行贸易合作的机会。对于我国的纺织服饰产品, 在出口前便先按照国际上的标准进行检验, 与国际绿色纺织品的要求接轨, 改变我国原本的生产标准, 同时立足国情, 在严格对自我进行要求的同时保证企业的承受能力, 让国家和企业都能跟上国际的步伐, 避免让企业在改革中无法应对这一系列的风险。
4.3 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对产品质量的怀疑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于进口我国纺织服饰产品的一大要点, 要及时改变我国的这一国际形象。首先是要建立国际公认的具有可信度的检测机构, 让其他国家能够对我国出口的纺织服饰出口产品能够放心购买, 使我国纺织服饰出口在品质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也减少企业在将样品送检时的高额费用, 让其在国内就能接受检测评定, 省下高额的费用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 加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4.4 国家对纺织业的绿色生产加大投资
一些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周转的原因, 不能进行完善的绿色生产, 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关于绿色生产项目的开发与执行。若要让我国的纺织服饰出口能够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政府一定要对各企业施加帮助, 帮助中小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的严格要求中站稳脚。政府还要关注发展绿色生产的创新技术的研究, 为之提供充足的帮助和准备, 全面地对国内各个有益于绿色生产的企业加以扶持。
5 结语
我国现阶段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环境下还有许多的不足,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在受到其影响后, 要及时分析国际贸易定位, 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改变我国的纺织服装在出口贸易中的不利形势, 提升国家形象, 国家和企业共同做出措施, 协同作战,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及时做出反应, 改变在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的出口贸易情况, 解决因此产生的问题。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 互相帮助与沟通, 共同合作, 彼此之间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 积极研发新型的绿色化的纺织品, 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改革, 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困境, 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阳红梅.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 (中旬刊) , 2010, 09 (7) .
[2]吴有琴.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原因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20) .
[3]任丹丹.浅析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现代商业, 2014 (23) .
[4]李韶男.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恶性绿色壁垒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7) .
[5]刘燕, 易云峰.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模式选择——基于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 .
[6]韩永军.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绿色贸易壁垒的视角[J].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 2011 (1) .
[7]石红莲, 钱金波.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引力模型为例[J].对外经贸, 2015 (5) .
[8]赵天时.中国纺织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20) .
[9]沈琳.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商情, 2013 (43) .
3.贸易保护主义“合围”中国纺织品 篇三
经过发展中国家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斗争,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从此进入“后配额时代”。
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于推动全球纺织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及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秩序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2005年1-6月,我国纺织品出口50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对美出口83.4亿美元,增长76%;对欧出口86.5亿美元,增长57%。
然而,就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不久,欧美等发达国家就迫不及待地实施起贸易自由化的双重标准,向中国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欧美等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新一轮的贸易保护,其来势更加凶猛。
纺织品贸易摩擦数量增加,2005年仅仅纺织品出口遭受的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就占到我国全部产品遭受两种调查比重的50%,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损害的重灾区
2004年全年,外国对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48起,其中针对我国纺织品的4起;对我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调查9起,全是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这两项纺织品贸易摩擦占我国当年全部贸易摩擦比重的19%。
2005年1-6月,外国对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22起,其中针对我国纺织品的3起;对我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6起,也是全部针对我国纺织品。2005年上半年,两项纺织品贸易摩擦所占我国今年全部贸易摩擦比重达到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2004年相比,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占我国产品贸易摩擦总数的比重也急剧上升,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贸易摩擦形式多样,特保措施成为他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得心应手的工具,且存在特保条款国内法令化的趋势
我国纺织品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形式多种多样,有反倾销、保障措施、特保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劳工标准等引起的种种争端。近期,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是特别保障措施。有些进口国还利用特保措施制定了专门的国内法令,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做准备。例如,2004年年底,阿根廷出台两项法令,决定从2005年起限制来自中国纺织品的数量。法令要求中国纺织品对阿出口量不得超过上年阿根廷全部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7.5%,服装不得超过6%。日本的《应对中国纺织品特别措施》也做出了类似规定。
除了保障措施,一些尚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还经常采用反倾销方式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限制。例如,2005年以来,印度、美国先后对我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3起(印度2起,美国1起),涉案金额约2亿美元。
欧盟则取消了原本给予我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2004年10月20日,欧盟修改其普惠制“毕业”标准后,我国纺织品的这一待遇即被取消。失去了普惠制优惠待遇,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盟就得缴纳更高的关税,原有的竞争优势有所削弱。
贸易摩擦挑起国家众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大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形成“合围”之势
在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纺织品进口国,也有纺织品出口国;既有与我国外交关系平平的国家,也有与我国一向交好的国家。这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纷纷采取措施,俨然形成“合围”之势。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伊斯坦布尔宣言》的支持国家竟有60多个。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是对我国纺织品实施限制的“主力军”,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步发达国家后尘,加入了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行列,且其限制措施之猛烈竟不逊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如2004年12月23日,土耳其一次决定对中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
“朋友”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纺织品采取措施。近期与我国发生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家中,坦桑尼亚、赞比亚等一些非洲国家特别引人注意。这些国家与我国政治上一向交好,我国纺织品对它们也并不构成多大威胁。但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前夕,由于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煽风点火的影响,它们担心会成为我国纺织品的“牺牲品”,要求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在发起《伊斯坦布尔宣言》的 16个国家中,有13个来自非洲,而且,这13个国家大多都是政治上同我国友好的;在支持该宣言的60多个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1/3。
我国纺织品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且呈不断扩大之势
截至2005年7月,美国共对我国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等19种、36个类别的纺织服装产品设限或酝酿设限,其中已经实施设限的产品有7种、16个类别。此外,美国还对我国艺术画布进行了反倾销调查。由于中美两国政府至今尚未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美国业界声称,将提出更多的设限申请,“直到美国和中国政府达成一个在2008年底前,将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水平的综合性协议”。
中国和欧盟已就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设限问题达成协议。目前,我国梭织棉布、T恤衫、毛衫等10类纺织品受欧盟限制。此外,欧盟还对我国聚酯长纤面料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2005年2月1日起,土耳其对中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2005年7月26日和2005年8月1日,哥伦比亚、南非分别宣布,将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申请实施保障措施,这两次“特保”调查共涉及产品类别总计达10章71个税号。此外,印度对我国窄织布、绸缎、粘胶纤维纱线,土耳其对我国编织绒纤维及绳绒纤维,秘鲁对我国棉机织物都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预计未来我国纺织品摩擦涉及的产品还会进一步增多。
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发展中国家之间市场竞争的经济因素,也有发达国家试图遏止中国发展的政治考虑
出于经济、政治利益等不同考虑,不同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纺织品出口市场之间的争夺。这些发展中国家同我国一样,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是诸如纺织品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市场又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几个有限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市场竞争在所难免,贸易摩擦顺理成章。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242段、第16条、第15条等不利条款为其他国家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口实和便利,这也是一些国家频频对我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的重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纺织品已成夕阳产业,早已失去竞争优势,为什么还要起劲制造摩擦?除了部分发达国家国内一息尚存的纺织产业需要保护外,有些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限制中国发展。如中美纺织品摩擦,中美双方已进行了多次不同级别的沟通与磋商,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远不如迫使人民币升值更为关心。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原以为美国的态度能有所松动,但人民币小幅升值并没能满足美国“胃口”。2005年8月1日,美国在宣布推迟对中国6种纺织品设限决定日期的同时,又决定对中国5种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它还想继续施压,迫使中方做出更大让步,以获取更大利益。
4.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四
文欢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岳阳)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显得很特殊,因而,在选择对外贸易战略时有必要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和对外贸易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选择更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对外贸易战略。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国家应该采取的合乎国情的对外贸易战略.关键词: 贸易现状,贸易战略,新方向
The influenc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on the Selection of National Trade Strategies
Wen H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Abstract: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ur country holds arapid expansion posture.The growth rate is not only fast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same period, but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 the same period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specially 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WTO,our external trade develops in a high speed.As a developing economic country, China is spe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Therefor,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select trad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hoose strategies more appropriate for China’s long-term interest.This thesis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bases on it to putting forward some suitable national trade strategies.Key word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trade strategies, new direction.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进口快于出口增长,进口占世界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
我国进口地位上升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进口贸易国,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进口贸易格局中与主流贸易国相互依存加深。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的进口贸易地位仍有上升的空间,中国成为一个进口大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进口商品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成为世界最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国之一.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原油、铁矿砂、进口食用油等产品进口增长迅猛。从1993年起,我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进口达到1.2亿吨,年进口首次超过亿吨,增长34.8%;铁矿砂进口 14813 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 56.9%;氧化铝 561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2.1%。出口产品中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从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工业附加值不高。
3.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加大,中国政府经济政策倍受国内外关注。
我国进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持续上升,2004年,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达到6%,进口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更加显著。目前,在进口构成中,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我国已成为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数量的最大影响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倍受世界关注。
4.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加入WTO后,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特保”1立案调查的数量不断上升,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对外贸易在总体保持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情况下,区域不平衡、市场太集中,如对美国等个别贸易伙伴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对美欧纺织品和轻工产品出口过于集中等,由此产生的摩擦增加且更加激烈。
5.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如果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从而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会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的贸易现状可以初步表明,中国已是一个贸易大国。在对外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相继而生。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因而现在更为急迫的问题在于,如何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
二.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关系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从“八五”到“十五”,我国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经贸”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等,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但要想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贸易,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实现贸易强国之梦,就有必要在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外贸发展战略新方向。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与此相反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已开始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本身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因此,在探索对外贸易战略新方向时,必须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2.1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1.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主要合作国家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
2.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
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对符合国际标准、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进行扶持,淘汰一批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小企业。
3.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
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
2.2 应对对外贸易摩擦
我国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贸易摩擦众多,各种反倾销事件层出不穷,因而国家需要针对这一现状,采取有效措施。
1.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为外贸提供强大的后盾。
3.出口竞争秩序规范化,合理化,建立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
2.3运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规模大价格低,是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
2.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
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3.借鉴我国国内贸易增长的方式。
国内贸易的增长是可以借鉴的,各省之间的贸易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对外贸易相类比,各省市的企业可以与各跨国公司类比。学习借鉴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贸易摩擦,以提高增长效率及质量。
结语
当前我国外贸处于大而不强的地位,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在对外贸易中局势然后不够理想。因此,我们一方面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曲如晓,机械工程出版社,2011.7
5.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篇五
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现状 在2004年9月初,某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纺织公司AM&S Trade Services LLC公司创始人卡洛斯・莫尔称中国与美国已经达成一项秘密协定,2005年后中国出口到美国服装纺织品的年增长率不得超过某一比例.
作 者:马涛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刊 名:WTO经济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WTO TRIBUNE 年,卷(期):2004 “”(12) 分类号:F7 关键词:
6.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六
报告
我国麻纺织工业按其原料、工艺技术及设备特点,分别包括苎麻、亚麻、黄(红)麻,以及大麻、罗布麻、竹原纤维、剑麻等韧皮纤维和叶纤维纺织业。麻纺织工业是我国具有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天然纤维特色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利润总额为2.9亿元,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5.1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99亿元。2003年,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总产值为106亿元;2011年,我国2000万元规模以上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为361.19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30.96亿元,累计实现销售产值为426.11亿元。全行业产销率为98.87%,产品销售比较顺畅,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出口方面:2003年,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为23.9亿元。2011年,我国麻原料、纱线、织物和制品进出口总额为20.93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7.72亿美元,出口金额13.21亿美元;2011年,我国含麻服装服饰进出口总额为203.53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5.17亿美元,出口金额198.36亿美元。
《2013-2017年中国麻纺织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麻纺织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麻纺织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麻纺织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麻纺织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
第一章 麻纺织相关概述
第一节 麻纺织的基本概念
一、麻纺织的定义
二、麻纺织行业介绍
三、中国麻纺织历史
第二节 主要麻纤维概述
一、亚麻
二、苎麻
三、大麻
第二章 2011-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麻纺织业发展综述
二、中国麻纺织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升级
三、中国麻纺织品发展由低档走向高端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麻纺织及麻制品行业运行分析
咨询电话:400-600-8596 1 010-86825756
一、2010年中国麻纺织及麻制品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二、2011年中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三、2012年中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三节 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麻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麻纺织产业发展人才紧缺
三、中国麻纺织企业利润在减少
第四节 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中国麻纺织业发展的四大策略
二、中国麻纺织行业的发展对策
三、中国发展生态麻纺织工业的两大任务
四、中国麻纺行业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2011-2012年麻纺织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麻纺织技术概况
一、麻纺织技术发展概述
二、麻纺织新工艺技术研发状况
三、麻纺用生物酶技术获得新进展
四、中国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装备水平与其它纺织业的差距
第二节 麻纺织染整工艺
一、麻织物染整加工技术解析
二、麻织物喷射溢流染色工艺探析
三、改善亚麻织物手感整理的方法
第三节 麻纺业生物脱胶技术
一、麻纺织行业生物脱胶技术优越性分析
二、生物脱胶技术研发发展概述
三、麻纺织工业新酶法脱胶技术的优势
四、苎麻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章2010-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五章2011-2012年主要麻料纺织概况
第一节 亚麻纺织
一、世界亚麻纺织看中国
二、培育亚麻纺织业的发展战略
三、亚麻纺织企业未来发展出路
第二节 苎麻纺织
一、中国苎麻纺织发展概述
二、中国苎麻纺织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苎麻纺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黄麻纺织
一、中国黄麻纺织业发展状况
二、中国黄麻纺织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中国黄麻纺织工业发展的对策
四、黄麻纺织产品的开发思路
五、中国黄麻纺织业前景看好
第四节 其它麻纺织
一、中国槿麻纺织品开发获得新进展
二、推动中国大麻纺织业发展的措施
第六章2011-2012年中国主要地区麻纺织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湖南沅江
一、湖南沅江市苎麻种植及产业基本概述
二、湖南沅江麻纺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湖南沅江麻纺织工业发展的六大措施
四、湖南沅江麻纺织行业发展展望
第二节 江苏西渚镇
一、江苏西渚镇亚麻纺织业发展历程
二、江苏西渚镇亚麻纺织产业综述
三、2007年江苏西渚镇积极探索亚麻纺织产业升级
四、江苏西渚镇亚麻纺织产业发展战略
第三节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
一、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发展的对策
三、加快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四、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四节 其他地区
一、黑龙江亚麻纺织业发展浅析
二、山东东平县亚麻纺织业发展状况
三、湖南益阳麻纺织产业提升的重点工作
四、山西晋城“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丝麻纺织工业列入发展重点
第七章2011-2012年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江苏震泽麻纺织行业发展概述
一、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集群浅析
二、江苏震泽全力发展麻纺产业历程概述
三、麻纺产业在震泽蓬勃发展的内外因素
第二节 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江苏震泽麻纺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江苏震泽做强做大麻纺织产业的战略
三、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提升构想
第三节 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发展展望
一、江苏震泽麻纺业发展前景乐观
二、“十二五”江苏震泽麻纺织产业规划
第八章2011-2012年中国麻纺织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亚麻;亚麻短纤及废麻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大麻;大麻短纤及废麻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三节 中国黄麻等纺织用韧皮纤维及其短纤和废麻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四节 中国亚麻纱线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五节 中国亚麻布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九章 2011-2012年麻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新牟国际集团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咸宁市精华苎麻纺织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湖州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湖北银泉纺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七节 重庆市涪陵金帝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八节 东平洲际泰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节 大竹县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节 开原朝龙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3-2017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麻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麻纺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二、内需市场将助推中国麻纺织产业发展
三、2013年中国麻纺织行业规模预测
第二节 “十二五”中国麻纺织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中国麻纺织业发展的目标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麻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
7.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七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价格也较为低廉, 因此我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011年- 2015年间, 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其占货物贸易的比例却逐年下降。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18986亿美元, 同年纺织品出口总值为2479.6亿美元, 占比13.1%。2015年, 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较2011年上涨了23.4%, 同期纺织品出口也上涨了20.4%, 达到了2984.94亿美元, 占货物出口的比例为12.1%, 但这一比例较2011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 这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我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带来了挑战。
欧盟作为目前纺织品贸易最大的市场, 无论在进口还是出口方面, 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纺织品贸易的不断发展, 纺织品贸易面临着转型, 更倾向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我国一直是欧盟重要的纺织品来源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5年1月- 10月, 欧盟进口中国纺织服装总额总计440亿美元, 其中纺织品进口99亿美元, 服装进口340亿美元。其中, 英国、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呈现上升趋势, 其他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 原料成本过高
较欧洲国家的纺织品而言, 我国的纺织产品普遍技术含量较低, 属于低端商品, 产品的附加值低, 利润较小。虽然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大, 但是主要依靠价格优势, 结构过于单一, 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除此之外, 我国纺织品还面临着原材料成本日益增加的困难, 这都给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下降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劳动力成本也日益增长, 优势日益弱化, 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称号”2000年- 2014年间, 中国平均劳动力工资每年增长11.4%, 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高出一半, 是越南工人的2.5倍。除此之外, 我国劳动力转移现象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从业人数正在大幅减少, 这就需要通过增加员工资来稳定从业人数, 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
3.管理与技术水平低
我国纺织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数目虽然众多, 但普遍不成规模。而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为低下, 不成体系, 造成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较低, 竞争力不强。除此之外,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纺织品技术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对外出口, 降低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提升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创新品牌, 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 但过低的价格并不适合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我国纺织企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 应该积极与外国知名企业合作, 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资金的合理运用和品牌的推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为此,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的创新力度, 实现纺织品生产和制造的机械化, 降低和改善纺织品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提高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 使产品能够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加强与国内、国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学习其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发出我国特色的纺织品牌, 从而能在国际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
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化, 各个国家分工也彼此不同。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 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 尤其是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的营销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电子商务兴起, 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选择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展开。纺织品是我国传统产业, 其产品特点非常适合网络营销这种方式。除此之外, 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从传统的实体店向网店转变, 这也为我国纺织业的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应该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 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利用好现有的国际网站, 做好自己的品牌推广, 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系统, 完事我国纺织服务产业链。
3.促进纺织业的国际化
纺织业的国际化要求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 利用股权关系使国内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企业走出去了, 实现纺织业的国际化, 可以丰富我国纺织品的销售渠道, 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纺织业的国际化不仅会促进我国纺织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2.
[2]王晓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3.
[3]梁婷婷.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2.
8.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八
关键词:TPP;纺织品;服装;中越贸易
2015年10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12国部长会议上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据《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至2030年越南经济增长率将达近10%,并成为TPP成员国中最大经济受益者。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纺织服装产业成为越南的第二大出口产业,且名列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前五位。TPP协议中的有关规则将使越南纺织服装业从中收益,与此同时也将对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一、中越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越双边贸易现状
自中越贸易正常化以来,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大。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统计显示,2014年越南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达158.34亿美元,较之2013年增幅20%;其中自我国进口纺织品达94.78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总额的60%,进口服装约63.56亿美元。此外,中越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产品结构上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在贸易形式上呈现垂直分工模式:即越南向我国出口纺织纤维,从我国进口纺织原材料。
在投资贸易方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相较于越南而言劳动成本较高,加之越南与多国确立自贸关系后贸易环境宽松,致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呈现出订单、产业双向转移趋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量大、简单款式、交货期长的服装订单转至东盟和南亚国家,并积极在越南等国布局纱线、面料和印染基地,逐步实行全产业链的转移”。①
(二)中越与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现状
市场占额方面,两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存在着重叠。美日长期为中、越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国家且中越均以美国为首要出口市场,越南是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对美服装出口国。近五年来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量中,虽然中国占比远大于越南,但是呈中国占比逐渐下降、越南占比飞速提升的态势。出口体量方面,以2014为例,中国当年对TPP成员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144亿美元,而越南2014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约为248亿美元。从这一数据即可看出中越之间出口存在着巨大量差。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以对美出口为例。近五年来,越南对美出口中服装出口比例占其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90%以上,纺织品与服装出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额。相较而言,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与纺织品出口比例相对协调些。但服装出口在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均占比较重,因此在市场上两国服装商品具有较大竞争性。
总的来说,两国服装纺织品主要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存在着重叠。不过不论是从市场份额、出口体量还是出口产品结构平衡性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相较而言更为成熟。
二、越南加入TPP后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规定的“零关税”和“从纱开始”的原产地原则;补充文件中的“环境合作协定”和“劳动合作备忘录”的规则,将对中越两国的纺织服装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零关税贸易
TPP各缔约方同意,除敏感产品需待商议后解决外,各国相互免除纺织和服装业的关税。到目前为止,越南已与TPP成员国中的日、澳、新西兰及智利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并与日本实践经济伙伴关系条约。同时,越南已经与其前三大出口市场中的韩国、欧盟签订了自贸协定。从以上经济格局来看,越南加入TPP更多是考虑打破其第一大市场美国对其产品的关税壁垒,使美逐渐取消对越上千种纺织品17.3%的进口关税率。从中国角度来看,截至目前中国已与除美、日、加、墨之外的TPP缔约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因此与之在关税上大致已降至为零。此外,由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已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墨西哥目前80%的出口在TPP缔约国之内,加入TPP对两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空间不会造成很大的更变,则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不大。影响较大者主要为美日市场。TPP付诸实践后,越南将以有利的关税优势挤压中国在美市场。
(二)原产地规则
TPP协定规定,除“原料欠缺清单机制”规定允许各方使用区域内未能大量供应的纱和纤维外,12个缔约方唯有遵守从纱开始原则,即包括纱、织布、印染、剪裁、缝制成衣等一系列环节必须在成员国之内完成,方能享受协约国内零关税优惠。从进出口贸易来看。越南国内使用的纺织品之60%至90%源于非TPP国家,且中国居于其进口头号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极大依赖性,使得短时期内,原产地原则一方面将抑制我国对越纺织品出口,另一方面也抑制了越南服装产品在美、加市场上对我国的替代。但从长远角度看,一旦越南在国内或TPP成员国内形成完整产业链,将重创中国的纺织品出口。
从FDI角度来看,不完整的产业链条,将使越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纺织服装企业的转移。据越南统计局统计数据,今年伊始至1月20日,新增项目127个,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88.6%,资金同比增长157.9%,其中制造业金额占了90%。可以看出越南吸引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制造业中。与此相反,近几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投资额呈逐年下降的形势。
(三)劳工、环境保护规则
TPP协定中制定的严格的劳工、环境保护规则。首先,表明越南需在劳工权利方面尽更多义务,包括加大处罚强迫劳动和反歧视保护的力度等。虽然这一规则会提高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成本,相对减轻其劳动成本优势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竞争压力,但由于近年来我国最低工资的上涨,越南仍具人力成本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服装生产最低薪资介于每月134-293美元,越南服装生产最低薪资介于每月101-145美元。较低的人工成本仍为越南纺织业发展的优势。其次,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对环境污染较大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清洁生产、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这将增加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成本。虽然为履行协定承诺,越南将在生产环保上增加投资,致使生产成本上涨,但由于TPP缔约各国在贸易政策上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我国并不会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三、应对措施
随着TPP的实践,中国的纺织品必然因关税减免、原产地原则导致贸易转移和中国商品在TPP国内遭受歧视。于此,为应对未来可预见的挑战和威胁,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加快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升级,以改变低端加工生产现状,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拉大两国间产品的相似度、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及满足TPP国家高标准贸易要求。
二是加强我国纺织行业环境和劳工保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落实执法政策,减少产业污染物排放;完善劳工权益保护制度,加强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以提升纺织品绿色水平和防止在劳工方面给人以口实。
三是细心研究TPP协议中“原料欠缺清单机制”的相关内容,积极生产供应TPP成员国区域内未能大量供应的纱和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原产地原则”对中国的限制。
四是循序渐进推动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越投资。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优惠的关税环境及宽松的贸易管制。通过对部分纺织品服装企业的逐渐转移,对外提升我国服装纺织业竞争力和整体市场占有率、对内推动国内行业转型升级和提高行业质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注解:
9.中国烟草对外贸易研究 篇九
中国烟草对外贸易研究
对比世界烟草贸易变化和中国烟草对外贸易规模变化,对我国烟草行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出口难和对外贸易水平低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烟草出口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烟草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作 者:姜琳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年,卷(期):20(8)分类号:F72关键词:中国烟草 对外贸易 对策建议
10.中国大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篇十
中国大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对于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如果在国家经济总量达到巨大规模时,中国大企业仍不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有相应的位置,则中国经济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大企业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重组生产要素、构建核心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入手,成长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主体,进而在成长中进入世界500强.
作 者:余博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湘潭,411101刊 名:国际技术经济研究英文刊名: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9(1)分类号:F272关键词:中国大企业 成长战略 经营决策 国际竞争力
11.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十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代表主办方致辞,提出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具有战略意义;相关单位要扎实推进,做好育人和用人工作,为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代表中国科协到会祝贺,并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近些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北京服装学院书记惠桂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等领导也在大会上致词,预祝2012年6月20日在宁波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龚进礼主持了会议。
2012年的中国纺织正在启动华丽的转身,面对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调整转型蓝图,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日渐成为企业开疆扩土、克敌制胜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人才短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企业人才流失率较大的现状,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以“破解人才资本困局,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共建纺织人才服务平台”为主题,围绕“十二五”期间实现纺织强国目标,从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和行业组织服务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倡导先进的育人和用人文化理念,搭建新型行业人才服务平台。大会期间,将表彰人才培养先进示范单位;发布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市场问卷调查报告;举办“培养纺织精英”圆桌论坛和“企业家和大学生面对面”等系列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行业内外专业人士的智慧碰撞,为下一步纺织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为后续启动精英人才培养工程,寻求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为做好大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同时,也正式启动了校园精英沙盘选拔赛活动。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大赛的首站,标志着为期两个月的大学校园行活动拉开帷幕,此项活动随后还将在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四所学校相继开展。通过走访这些全国有代表性的纺织高校,选拔优秀应届生,针对企业不同的用人需求,对其进行定向的专业培训,发掘具有精英潜质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用人需求。
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和校园精英沙盘选拔赛的启动,标志着2012年行业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通过纺织业界人士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中国纺织将迎来人才发展的春天,纺织行业人才建设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12.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十二
一、文献综述
Henson( 2003) 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成本的影响,认为绿色贸易壁垒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 为达到技术性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或努力导致的一次性成本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安全控制成本) 、库存成本( 由卫生检疫造成周转速度下降而产生的) 及运输成本的增加。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早期倾向于对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目的进行研究,孟子良( 2002)[1]认为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因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以绿色贸易壁垒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吕红、王宇奇( 2002)[2]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及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提出以“生态纺织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周署东等( 2003) 认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兴起是因为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提高通关周期和难度,从而达到设置进口障碍以保护本国产品的目的。后期倾向于绿色贸易壁垒对不同产品及行业的影响研究。庾晋( 2002)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频频采用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我国 农产品跨 越绿色壁 垒的对策。戴 敏( 2004)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了绿色壁垒对蔬菜出口具有双重性影响。许海清( 2008)[3]运用引力模型对绿色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实证分析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刘艳( 2008)[4]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欧盟十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四种典型家电的具体影响程度。王秋芳( 2008)[5]认为在看到绿色壁垒对中国水产品负面的影响的 同时也要 关注其正 面影响。汪卫 芳( 2005) 和王咏梅( 2011)[6]以浙江省水产品为例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对家电、农产品、水产品等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居多,纺织品服装领域涉及较少。因此本文首先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通过协整分析得到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深入分析不同的出口水平下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考虑异方差可能使得回归系数不够稳健,模型引入了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
二、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来源
( 一) 模型的建立
Tinbergen(1962)[7]和Poyhonen(1963)[8]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为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引力模型一般用来分析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流量,起源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它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他们各自的质量呈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Tinbergen ( 1962) 和Poyhonen ( 1963)给出的引力模型如下:
其中Fij表示从出口国i流入进口国j的贸易量; Mi和Mj分别表示两国经济规模,常以GDP表示; Dij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G、α、β、θ为常数。由上式可知符合其引力法则: 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规模呈正比与距离呈反比。
本文借鉴引力模型,将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因变量引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的影响。定义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 1) 式中,EXPij表示国家i( 出口国) 对国家j( 进口国) 的出口额; A是常数; Yi表示国家i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Yj表示国家j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 DISTij表示国家i与国家j之间的距离,一般用两国的首都或者经济中心的距离来表示。对( 1)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式中,ln EXPij、ln Yi、ln Yj和ln DISTij分别是EXPij、Yi、Yj和DISTij的自然对数形式;β0、β1、β2和β3是相应变量的带估参数;uij是随机干扰项。引力模型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扩展,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引入了新的变量集合,用来表示影响两国贸易流量的其它因素,例如语言障碍、国家政策等,从而为研究者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提供了多种方法。(3)式为扩展后的引力模型:
( 3) 式中,Xij表示影响两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其他变量的向量集合。结合本文研究的目的,考虑用Xij表示绿色贸易壁垒( GBs) ,用两国的GDP代表传统引力模型中的经济规模,在只有两个国家参与的方程中距离一般当作常数看待,故本模型的解释变量中未包含距离变量。前一期的贸易额往往也对后一期的贸易额有影响,所以引入滞后项ln EXPij( - 1) 。在整理数据时考虑了GBs对出口的滞后影响,模型中就不再引入GBs的滞后期。改进后的引力方程如下:
( 4) 式中EXPij为中美纺织品服装各年的贸易额,t表示时间,gdpc为中国各年的GDP,gdpu为美国各年的GDP,gbs为各年的绿色贸易壁垒强度,ln EXPij( - 1) 滞后项,uij为随机干扰项。
(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1989—2012年2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虑EXP(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 数据取得的不易,本文选取了1989—2012年美国从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额用以表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数据来源 于美国商 务部网站 ( http: / /otexa. ita.doc. gov / ) 。图1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趋势。横轴为年份,纵轴表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额。从图1可以发现,从中国2001加入WTO后,对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2009年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有所下降,见图1。
注:纵轴美国进口额,单位为10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 1 1989—2012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贸易额
中国的GDP样本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并以1989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美国的GDP由美国联邦分析局 ( http: / /www. bea. gov/) 网站上获 取,以1989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处理。
中美两国从1992年开始签署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到后来的《易燃性织物法令》、《儿童上衣的绳带安全规范》、原产地规则以及各种对进口纺织品服装发起的调查是GBs构成的主要依据,GBs数据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 / /www. cacs. gov. cn/) 为主要获取渠道,经过笔者的综合整理。表1为1989—2012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发起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
以表1为依据,制定绿色贸易壁垒( GBs) 强度,假定1992年前GBs强度为0. 04,1992年及以后每增加一个规则或调查,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0. 04,在2012年达到最高1( 见表2) 。
通过图2可以初步了解这些变量的主要关系。图2中( 1) 描绘了1989—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美国的出口额趋势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环境贸易增长趋势。较细的曲线表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 单位为10亿美元) ,较粗的曲线表示绿色贸易壁垒,横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有3条竖线,分别代表2002年、2007年和2009年。1989—2002年( 第一条竖线) ,随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增加,我国遭受到美国的绿色壁垒也在逐渐加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2—2007年( 第一条竖线和第二条竖线之间) 期间绿色贸易壁垒变化相对平缓,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很快,2007—2009年( 第二条竖线和第三条竖线之间) 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大幅度增长( 在图2上表现为曲线变得陡峭)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出现了负增长。这表明,加入WTO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著影响。图( 2) 描述的是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GDP的影响。左边的纵轴表示中国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每年,右边的纵轴表示绿色贸易壁垒强度,用百分比表示。可见,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GDP影响不大。图( 3) 描述的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时,该措施对美国GDP的影响。同样的,左边横轴表示美国GDP数额,单位为10亿美元,右边表示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可见,绿色贸易对美国GDP具有较弱影响。图( 4) 描述的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对美国GDP的影响。左轴表示美国GDP,右轴表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单位都是10亿美元/每年。出口曲线和美国GDP曲线趋势一致,表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表 1 1989—2012 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发起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
数据来源:由中国贸易信息救济网整理得出。
表 2 1989—2012 年绿色贸易壁垒强度
图 2 gdpc、gdpu、gbs、ex 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三) 变量名称的描述及符号预测
表 3 变量名称及符号预测
表3是对变量符号的预期。其中EXP代表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水平,gdpc代表出口国( 中国) 经济发展水平及对产品的出口供给能力,gdpu代表进口国( 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对产品的进口需求能力,gbs代表美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强度。模型中代表两个经济体的gdpc和gdpu的符号预期为正,表示两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出口流量越大,而绿色贸易壁垒系数符号预期为负,表明gbs对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有阻碍作用。
四、计量结果的分析及评价
本文选取1989—2012年共计24年的时间序列作为数据样本,应用Eviews7. 2计量分析软件对引力模型( 4)进行估计。对序列做平稳性检验,通过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序列都不平稳。通过一次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序列已经平稳,表4为各个变量检验的结果。
表 4 各变量 ADF 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 表中检验的结果为软件默认的 5% 的显著水平。
由表4可知,序列满足一阶单整I( 1) 的条件。通过协整分析知道,这些序列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对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模型的DW统计量为1. 000533,查表可知,当显著水平是5% ,K = 3,N = 24时,DL= 1. 19,DU= 1. 55。则DW < DL,说明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为了消除自相关,考虑到前一期的贸易额对这一期有影响,故引入滞后一期ln EXP( - 1) 为控制变量。使用OLS对参数进行估计。模型回归结果见表5。把回归后的残差建立新序列,命令U = resid,对U( 即残差) 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6。由结果可知残差比较平稳,证明协整关系的存在。
表 5 模型( 4) 回归分析结果
注: 图中检验结果为软件默认的 5% 显著水平。
表 6 残差 U 的平稳性检验
表5中可决系数R2值为0. 989385,调整后的R2为0. 987026,且F统计量较大,说明模型 ( 4 ) 的拟合优度很高。DW统计量为1. 897769,在K = 4,N = 24的5% 显著水平下,DL= 1. 10,DU= 1. 66。DU< DW < 4 - DU。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T值显示自变量lngdpc、lngdpu、lng-bs和ln EXP ( - 1 ) 在5% 的显著水平下都通过了检验。表明这些自变量 对ln EXP影响显著,也就是说 中国GDP、美国GDP、绿色贸易壁垒和上一期的贸易额对出口额有显著的影响。
Lngdpc的系数符号和T值表明中国的GDP对中美两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预期相符,即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纺织品服装出口。而lngdpu的符号和T值表明美国的GDP对中美两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效果显著为正,也与预期相符,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ngbs的系数符号和T值说明,美国绿色壁垒的加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负效应显著。即美国绿色壁垒的强度越来越强,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阻碍作用越来越大。Ln EXP( - 1) 的系数符号和T值表明,前一期的贸易额对后一期也存在促进作用,也符合预期。
为了分析经济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美GDP和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引入分位数归进行估计。分位数通过最小化加权的残差绝对值之和来估计回归参数。相对于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对条件分布刻画更加细致,每个分位点回归都赋予一些特征,对异方差模型处理特别有效,回归结果不容易受异常值的影响从而估计结果更加稳健。在本文中取分位点[0. 25,0. 3,0. 35,0. 4,0. 45,0. 5,0. 55,0. 6,0. 65,0. 7,0. 75 ],用Eviews7. 2软件,回归结果如图3。
在1% 显著水平下T值都显著,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水平中等偏下时( 对应[0. 25,5]分位点) ,中国GDP的增长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0. 6分位促进作用降到最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品服装技术得以改进,中国GDP对出口的影响逐渐增大。而随着美国GDP的增长,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
当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较低时,对应[0. 25,0. 4]分位,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影响很弱,0. 4分位影响达到最低,可能是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少,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观念相对薄弱,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有限。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加,达到[0. 4,0. 75]分位时,美国实施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阻碍作用会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绿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自然对非绿色产品十分敏感,这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这要求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
五、结论及建议
( 一) 结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著影响。美国绿色壁垒强度越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阻力越大。模型的GBs的弹性系数为0. 23,这就意味着如果绿色壁垒的强度提高10%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将减少2. 3% 。中国GDP和美国GDP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GDP每增长1%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将增长2. 61% ;美国GDP每增长1% ,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将增加4% 。
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我国纺织品贸易额在0. 4分位时,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额的影响不明显,当超过0. 4分位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会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口贸易额的增大阻碍作用越来越大。而在[0. 5,0. 6]分位之间绿色贸易壁垒发生的阻碍作用较大。
图3 分位数回归趋势图
( 二) 建议
政府应加大介入力度,充分运用WTO原则争取降低绿色壁垒中的不合理因素。完善绿色壁垒的相关法律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和大中型纺织品服装企业对这些出口产品技术法规、标准调研,摸清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绿色壁垒,制定一批符合WTO协定允许范围的技术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健康发展。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绿色壁垒技术预警机制。
纺织服装行业需重视绿色贸易壁垒,积极研究各种生态标签、认证标准。绿色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不了解国外的各种相关保护所致,所以对国外的各种认证标准加以研究尤为重要。提高整个产业的质量,积极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产业化,为企业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效应。
企业应积极创建和完善绿色创新,加强企业间和与国际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申请认证,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国内真正生产环保纺织、服装产品的厂家只有数家。申请获得国际认证是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积极申请认证,将使绿色壁垒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孟子良.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
[2]吕红,王宇奇.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J].科技与管理,2002(4).
[3]许海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报,2008(3).
[4]刘艳.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贸易额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11(2).
[5]王秋芳.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及政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王咏梅.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
[7]Tinbergen.Shaping the World Economic Policy:Sugges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3):514-516.
13.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十三
主任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高级顾问季国标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士成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
贺燕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王伟国家工业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敬忠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焦凤娥原纺织总会科技部处长
副主任(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洪章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龙云泽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
朱勇上海纺织控股公司总裁
沈顺年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肖长发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
俞建勇东华大学副校长
徐卫林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
高卫东江南大学副校长
黄翔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
谢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戴文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
秘书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副秘书长张传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启圣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方爱民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王幼宁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华平东华大学研究员
王坚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桦四川纺织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邓炳耀江南大学教授
冯学本无锡嘉元非织造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包承纲长江科学院教授级高工
叶英浙江星益达增强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田景岩中国塑协人造革合成革专委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白建颖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书平上海博格工业用布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刘玉军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刘瑞彪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向阳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孙天柱辽宁天维防治研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孙熙东北大学教授
庄小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朱玲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
朱正锋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副院长、教授
朱知辉江苏远大新纺织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级高工朱美芳东华大学教授
江曼霞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阮国刚广州荣力无纺布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华荣浙江金三发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吴柏明浙江华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师
吴淑焕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院长
宋景郊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协作网高级工程师
张大省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张会平唐山三友兴达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高级工程师张伟力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张芸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其伟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
张鸣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建全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杰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工程师李嘉禄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李燕立原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杜卫平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副主任、教授高工
杨书铭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教授级高工
杨金魁上海金熊造纸网毯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汪晓峰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工程师肖容绪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陈旭炜东华大学情报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陈南梁东华大学教授
陈榕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范立元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金晓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党委书记
侯庆华深圳市中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施楣梧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胡广敏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胡淳上海申达科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赵耀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夏前军南京际华三五二一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夏积权天台县产业用布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奚旦立东华大学教授
敖雯楠中国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
郭玉海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员
郭秉臣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教授
钱坤江南大学教授
钱晓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副院长
崔占明山东宏祥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焦晓宁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程博闻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科研处处长
蒋高明江南大学教授
韩黎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鲁捷浙江省天台县工业用布厂常务副总、高级工程师褚卫东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工程师靳向煜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主任,教授
管小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副主任
14.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十四
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企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据商务部网站统计, 2009年全国全年纺织服装品累计出口金额1670.74亿美元, 其中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的72%, 是纺织品贸易出口的主体, 其次是加工贸易, 约占贸易总额的二成。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大部分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国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50%以上。从贸易方式上看基本上属于给别人做OEM贴牌生产和加工贸易, 这样虽然避免了直面市场的风险,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的大量可选择的低廉劳动力, 是我国OEM企业起步的最初推动力, 专心专意地做OEM, 虽然赚的利润并不高, 但是如果企业能维持较为长期稳定的主要客户关系, 并且保证制造生产的质量, 还是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至少可以在某个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是要保持我国在OEM生产上的优势, 仅仅依靠低成本是不够的, 我国绝大多数纺织加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中国制造只能屈居于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 大量低档次的纺织品服装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 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 并且不得不频频遭遇种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和反倾销指控, 很容易受制于人[1]。
1.2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根据波特的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竞争战略的定位, 是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 可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与市场集中战略。纺织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之一, 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的胜任力对纺织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 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表现在成本、规模等方面, 这依赖于国内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与亚洲、南美洲、非洲的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 我国劳动力素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之, 国内社会经济政治的长期稳定, 使得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长期的竞争优势, 出口额从1998至2008年均呈现持续稳定增长, 2008后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但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保持了增长态势, 足以证明我国纺织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在纺织品全球价值链中, 上游的研发与下游的市场销售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类别,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 占据了利润率丰厚的研发、销售环节, 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局限于中间的生产环节, 利润率较低[2]。
1.3 金融危机下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下降明显
从2008年7月起, 美国的次贷危机日趋严重, 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从那时起, 国际油价开始下跌, 我国国内合成化纤及其他纺织品原料的价格也开始回落, 并且回落的速度加快, 到2008年12月, 绝大多数合成化纤及其他原料的价格低于2003年的水平, 甚至个别原料价格跌回到十年之前的水平, 到2008年底, 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732.2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了7.8%, 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1个百分点, 若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实际上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呈负增长, 另外, 受2008年取消了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限制和人民币对欧元相对贬值的影响, 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额增幅加大, 2008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388.4亿美元, 同比增长37.9%, 但随着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加快, 以及欧盟经济形势恶化, 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额单月的增速从5月份起逐月回落。金融危机对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的影响并不限于美国市场, 在全球化环境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欧洲、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波及, 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是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量下降[3]。
1.4 我国纺织品出口利润大幅下滑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冲击远未结束, 纺织服装出口回暖的基础尚不稳固, 出口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长期靠贴牌加工出口的中国纺织业, 因利润微薄仍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2011年以来,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一些低附加值、资源性工业品出口难度加大, 大多数纺织品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传统出口竞争优势的削弱。首先, 根据相关测算, 人民币每升值1%, 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许多订单已经或准备转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磨擦不可避免地在新的一年中继续成为阻碍出口的“绊脚石”。另一方面, 工人对工资、福利的要求提升迅速, 以纺织大省山东为例, 月薪1500元仍然留不住人, 熟练工的数量缺乏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接单生产。同时, 受到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挤压, 产品价格难以提升[4]。2009年纺织产品的出口价格整体出现下降, 对主要市场的纺织品价格全部负增长。而国内, 通胀预期高涨, 生产成本提升成定局, 资源型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将全面提升。2009年末至2010年, 全国范围内水、电、煤、油、气的价格全部上调, 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和终端市场降价加大企业经营压力。而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 出口纺织服装议价能力较弱, 欧美市场采购商压价严重, 行业削价竞争愈发激烈, 部分产品出口均价下降幅度超过10%, 行业持续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利润空间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挤压, 因此, 迫切要求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扭转被动局面。
2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2.1 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层次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 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大机电一体化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纤维的引进、研发与应用, 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与地区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 逐步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全过程开发体系, 打造集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渠道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 提升我国纺织出口企业产品整体的附加值, 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另外, 在技术创新支撑下, 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 逐步从简单的OEM (贴牌加工) 向ODM (委托设计生产) 和OBM (自有品牌营销) 转变。在浙江纺织界, 一些有远见的OEM企业也已经开始逐渐向ODM企业转型, 如浙江的茉织华服装公司就是通过将制造优势转变为设计优势。
2.2 大力开发新兴市场
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不利于风险降低。因此, 纺织品出口贸易企业应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 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积极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的同时, 企业也要重视开发国内市场, 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 开发国内市场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机遇。这就要求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培育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 这有助于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 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 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 营销重点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 中小企业还可与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 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 同时, 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 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2.3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采取直接投资、参股、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直接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产业, 支持企业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 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 并且绕过贸易壁垒, 规避贸易风险。通过走出去发展, 提高对国际消费市场的支配力, 改善中国纺织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 拥有国际品牌企业比生产制造企业分享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 我国总体上处于分工的低端, 存在着国际名牌少、品牌价值低的问题。在国家市场上开展品牌国际经营, 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提升价值链的重要内容。
3 结语
加入WTO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 给其他国家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调查, 挑起贸易摩擦。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 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纺织行业协会出面, 全面部署统一协调出口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及特保应诉的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出口应诉机制, 为企业保驾护航。同时, 我国纺织行业协会应在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 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 并及时将相关信息给纺织品出口企业与政府, 发挥了协调、监督、维权、服务的功效, 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出口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 不能单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 只有通过深度挖潜增效,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牢牢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 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 在制造环节中提升和转移, 着力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真正实现从纺织产业大国向纺织产业强国的转变。
摘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 贸易壁垒日益频繁,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传统纺织品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 需要切实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及时引导企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型, 提高产品附加值。
关键词:纺织品,加工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
[1]王海峰.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J].国际贸易, 2009, (2) .
[2]鹿朋.纺织服装业升级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区域生产网络的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3]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 2009, (5) .
15.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 篇十五
短期目标:
(一)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推进东亚经济合作中,以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重中之重。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我们还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从战略层面研究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方面的意义;世界各主要经济实体的力量对比形成的经济格局方面的意义等。这种战略层面的研究有助于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为我国新的全球发展提供必要依据。二是从策略层面研究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具体形式、类型;自由贸易区的具体目标、范围与内容;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具体途径、机制及阶段任务和时间安排等。为更有利地形成这些策略内容,要深入分析研究我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及金融、技术、信息、环保等领域合作的利弊得失,特别是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影响等。这种策略层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发展的具体合作目标、内容和实现机制方案的制定。同时,战略研究与策略研究也应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体现战略对策略的具体指导,策略对战略意图的具体有效实现。
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当提升产业结构,避免与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发生恶性竞争,同时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尽管东亚地区各国间距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由于我国与东亚地区的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趋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着同构性产品(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竞争。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要推进产业升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尽量避免与东盟国家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此外,我们还应坚持“走出去”的方针,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已成为一个国家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最主要途径。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相比之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却发展缓慢,对外直接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和不利的地位。为此,我们应根据当今全球竞争的特点,同时依照区位优势原则,一方面发挥现有技术优势,重点扩大对东亚地区其它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一些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考虑转移到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去生产。在投资形式上则应注重灵活性,采取现汇投资、技术投资和设备实物投资等多种方式。
(二)加强与日韩的贸易协调
任何一种区域性的经济合作,都需要一个或数个国家起主导性作用。对于东亚经济合作而言,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目前较好的一种选择。这些年来,中、日、韩之间的经济联系有了很大发展,如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日韩相互间则都是各自最主要的贸易或投资对象国。但尽管如此,三国之间仍存在较多的障碍,需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和理解,进而克服障碍,推进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不能因为三国之间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就放弃或消极对待合作。相反,急切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良好时机,利用三国对贸易、金融、投资、资源、科技开发、信息、教育、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都有共同需要和巨大合作潜力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三国政府间的协商和协调,努力使各个领域的合作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为三国乃至“10+3”地区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
中期目标:
3个“10+1”融合的方案选择
APEC是中国参加的唯一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前景受到影响。就中期来看,中国应在继续推动APEC发展的同时,将重点转向亚太地区中的次区域组织即“10+3”区域合作。这既是出于现实性的考虑,同时也是战略性的需要。从现实性来看,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环境客观而论并不十分乐观,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进“10+3”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亚贸易一体化的形式,目前大体上有四种方案:
一是通过东盟的扩大。即其他国家加入东盟,最后实现东亚范围的一体化。在体制和方式上,沿袭现在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不过,由于中日韩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规模太大,分别加入东盟会出现很多问题。东盟自身也会难以承受。“10+3”是东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但域外一些国家与东亚有着重要的联系。目前,一些域外国家已提出加入“10+3”的要求,如印度和澳大利亚。东盟国家已决定从2003年开始与印度举行“10+1”领导人会议,另外一些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表示对“10+3”合作的态度。“10+3”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持自身特性,又保持合作的开放性。另一方面,“10+3”还有与域内国家的关系问题,“10+3”如果要扩大,理论上应首先吸纳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但这些国家一旦加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10+3”对东盟发展的关注,东盟需要在自身利益和东亚整体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二是“10”和“3”分别发展。在成熟的基础上实现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联合,最后变为东亚地区的合作组织。这里,关键是东北亚国家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合作机制或组织,在这方面,困难是很多的。特别是考虑到中日韩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和政治上的障碍,发展真正的组织难度很大。同时,分别建立合作区也会使刚刚起步的东亚合作受到制约,甚至产生分裂。
三是大力推动和全面规划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框架和组织结构,把其他的合作发展纳入整个东亚合作的框架和组织机制之中,建立东亚合作机制以及一体化体系和组织。
四是中日韩分别推动与东盟的制度化一体化建设,并且同时寻求把三个进程合拢的方法,即3个“10+1”的融合。有条件的先走一步,比如现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我们认为这是比较现实的一种选择。
长期目标:
建立东亚共同市场
东盟还设想与中国、日本及南韩等东亚三大经济体研拟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乃至区域货币计划,向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经济集团的方向发展。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在该会议开幕致词中曾表示,东盟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就是,成立东亚共同市场、东亚货币及东盟共同体。
2004年7月1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成员国外长在雅加达会晤,决定2005年在马来西亚首都举行第一次东亚最高级会晤,2007年在中国举行第二次会晤,目的是建立东亚共同体。外长们已指示这些国家的外交部提交有关这个共同体机构的设想。许多国家建议共同体的参加者只限于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菲律宾)。
【中国纺织品战略贸易研究】推荐阅读: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12-11
对中国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08-18
2024年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07-01
2024年中国麻纺织市场发展问题07-08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感想12-16
东华大学纺织品整理学07-15
纺织品出口俄罗斯分析08-10
2022-2026中国麻醉机市场供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11-24
HPLC法测定纺织品中AP和APEO10-04
××年上半年全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情况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