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精选3篇)
1.把握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篇一
最近,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建设方案》,关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议论中心,人们关注教育改革,无非是因为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不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寄托着千千万万平凡百姓的希望和梦想。
现代的`大学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经院”。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经院”还是欧洲的早期大学,都把人文学术放在首要地位,大学所注重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精神高度和深度,
这种看起来很不实用的大学教育体系,在今天人们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中继续沿用、秉持。
当下中国,大学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的平均入学率也在逐年上升,但大学的质量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许多大学热衷于推出自己的“富豪”、“明星”校友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却忘却了自己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学术大师、科技精英。不能否认,通过自己诚实劳动而获取“富豪”、“明星”身份地位的人士,本身对社会也有积极贡献;但大学教育本身却不能以培养“富豪”、“明星”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的思想堡垒,如果大学的价值体系发生偏差,那么社会价值观也可能随之塌陷。
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都归属于大学的功能,但精神力量、包括审美趣味的培养是大学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所在。
2.把握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篇二
关键词:审计监督,审计服务,关系,作用
内部审计从查处和揭露问题逐步向为企业发展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 这既是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 也是时代赋予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如何把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 作用在企业管理中, 是内部审计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监督与服务是企业内审的两大基本职能
(一) 审计监督必须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
审计部门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必须牢固树立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的理念, 在审计过程中, 一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二要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 切实做到审计事实清楚、数字准确, 对问题处理实事求是, 有理有据, 使被审计单位愉快地接受审计结果, 并对审计查出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三是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把握方面既要坚持原则, 也要注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四要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 尽可能详细地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审计结论和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二) 严格监督就是优质服务
从审计监督的目的来看, 监督就是通过检查和评价经营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从审计监督的手段来看, 既有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 又有在查处基础上帮助企业严格执行法规制度、杜绝违规行为、提升管理的服务作用。既有关注风险、预警预报, 又有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完善制度的作用;从监督的效果来看, 通过审计监督, 不仅使违规违纪问题得到遏制, 实现了“人不倒、钱不丢”的目标, 而且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 使审计成果转化成管理的规范化, 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 审计监督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 严格监督就是优质服务。
二、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一) 围绕企业发展大局, 监督与服务定位要准
为企业服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 企业内部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 都是审计的范围。要抓住影响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 突出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实施重点审计监督。多年的实践证明, 监督的定位准确与否决定了服务的水平高低。
(二) 坚持原则, 注重沟通, 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审计中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原则性与灵活性、故意行为与客观行为的关系, 注意区分违纪性质和政策界限, 使审计执法做到宽严适度, 既要让被审单位清楚地看到自己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也要注重发挥审计帮促作用, 帮助被审单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 增强审计监督意识, 减少违法违纪行为, 增强维护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审计部门还要坚持实行工作公开制度, 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同时加强审计宣传, 注重树立审计形象, 让企业各个部门了解审计、关心审计、支持审计, 积极营造有利于审计的外部工作环境。
(三) 既要敢于监督, 又要善于监督
在审计工作中, 要忠实履行审计职责, 坚持原则, 客观公正, 不怕得罪人, 查证问题要查深查透, 反映问题要全面准确。同时要善于监督, 把握重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违规违纪手段隐蔽、多样的复杂情况, 审计人员必须在具备过硬的审计业务能力基础上, 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适当的审计方式方法,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披露, 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
(四) 审计工作要在防范风险、预警服务上下功夫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不仅仅是查处问题, 更重要的是防错预警, 针对监督对象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和危机现象, 运用预警原理与方法构建能够监测、预防和摆脱危机的预警体系。坚持关口前移, 坚持贯穿始终, 坚持跟踪审计, 坚持全程监督, 坚持强化审计处理等,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要
三、如何做好审计严格监督与优质服务
(一) 不断开拓创新, 提高审计部门的监督与服务能力
要做好审计监督与服务, 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 对查出的问题做到定性准确、把握得当, 更要以建设性审计理念开展工作。首先, 审计理论要创新;其次, 审计思路要创新;第三, 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要创新;第四, 审计内容要创新。总的来说,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要善于从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二)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的监督与服务的能力
审计部门要做到在监督中搞好服务, 在服务中加强监督, 前提是审计队伍自身建设要到位, 审计部门要大力营造学习氛围, 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使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力争使审计人员成为查得准、说得服、写得清、讲得明、过得硬的人才, 达到审计过的单位没有重大问题遗漏、不被查出新的严重问题, 忠实履行审计职责, 敢于监督, 善于监督。同时支持、鼓励广大审计人员积极投身审计实践, 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才能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
(三) 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
要注意工作方法, 讲究行为艺术。虽然审计部门行使的是监督职能, 但是离开了被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就很难开展工作。审计人员要想顺利开展工作, 完成审计任务, 必须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正确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一定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原则, 实事求是, 用政策和制度为尺度, 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 评价经营成果, 绝不能把个人的利益和感情掺杂到工作中。要善于思考问题, 提高思维的敏感性,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审计的事项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 不能就事论事。只有工作思路对头, 方法得当, 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久霞.浅谈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构建[J].科技资讯.2011 (4)
[2]牛海燕.新形势下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研究[J].现代商业.2011 (9)
3.把握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篇三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价值,开放性,国家瞭望者
伴随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 人人都是评论员, 新闻评论发表的门槛降低, 但评论的随意性、口水化、不假思索不负责任的情绪表达, 相当程度上损害了评论的理性形象。尽管主流媒体和多数地方性报刊对此都有积极应对的意识, 却仍然没有改善评论势大力微的窘境。作为传播理性意见的新闻品种, 评论目前还远远未发挥出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
新闻评论与其应该发挥的功能不相匹配的现实窘境, 重要原因之一, 是评论选题视域的丰富性不足, 扁平化有余, 特别是对评论选题的价值内涵缺少研究和发掘, 缺少明晰而坚定的价值取向, 已成为新闻评论提升品质的瓶颈。一篇评论好或不好, 很大程度上与这篇评论的选题当或不当有很大关系。一篇称好的评论, 必然是以一个有价值的评论选题为基础的。一个有价值的评论选题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才是一篇评论佳作得以问世、得以成功的内在因素。新闻评论的选题, 就是选择、确定的评论对象, 突发事件、时政热点、社会思潮等等。选题的标准, 教科书上有“两个标准”说, 即评论的价值与宣传的价值。这实际上说的是评论选题的价值取向问题。概而言之, “任何报刊对评论的价值确定, 都是以其所代表的阶级、集团的政治目标, 政治利益和思想观点为标准的”。但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 政党的视角, 毕竟不能等同和取代历史进程的视角、社会文明的视角和人类褔祉的视角。
如果从历史进步的视角、社会公理的视角、人类命运的视角出发, 那么, 新闻评论选题的价值标准就易于统一、升华、具普遍意义, 以这样的价值标准遴选、确定的选题, 也就有先天条件创作出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 积极地影响社会生活, 促进历史进程。这不是简单地否定新闻的阶级性原则和新闻选题价值的“两个标准”, 而是高屋建瓴、具普遍历史、社会、人文意义的价值标准, 更能帮助作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充满内在活力的评论选题。据此创作的评论, 就更易于引起受众共鸣, 更能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 具普遍意义的价值标准, 与我们历来强调的党性原则、阶级性原则应该是一致的。我们的党, 是先进的、坚持科学世界观的政党, 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政党, 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奋斗。因此, 它的全部事业包括党的新闻事业的视角, 当然也应该与社会公理的视角、人类命运的视角、历史进步的视角相一致, 并从这种普遍意义的视角出发, 构建、确立新闻评论选题的价值标准。
一、评论选题要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示思想价值
有人把新闻区分为两种不同特质的信息:以消息报道为主的事实信息, 以新闻评论为主的理性信息。这个界定是比较恰当的。新闻评论作为社会需要的理性信息, 其价值必然首先体现在评论选题的思想性上。不利于展现思想性, 或者思想深度不够, 不能有效推进思想进步、传播思想亮点的评论选题, 就不可能具备颇有分量的思想价值。新闻评论的论说文体裁特征, 决定了只有思想价值含量高的评论选题, 才有可能创作出新闻评论的上乘之作。
人的行为, 社会的运转和发展, 均源于人的思想。但新闻评论选题的思想价值, 所关注所追求的, 不是个体的人和局部的社会的行为及其运作思维, 而是能够影响一代人、几代人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思想, 能够影响、制约社会整体发展轨迹与进程的思想。这样的选题一经确定, 便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据其创作的评论, 必然具备引导人们对重大问题正确思考的品质, 不仅释疑解惑, 还能指明方向和道路。这样的新闻评论给予人们的, 是一种思想家式的忠告与奉献:对事物间联系的客观分析, 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把握, 对未来的高瞻远瞩。每一个受用这种奉献的人, 就能清醒地面对一个理性清晰的世界。
清代政论家王韬, 于1874年在他所主笔的《循环日报》上发表的《变法》和《变法自强》等政论文, 就堪称思想价值很高的评论选题。19世纪70年代的清王朝, 江河日下, 内外交困, 帝国主义列强像一群饿狼, 疯狂地撕啃着中国这块猎物。王韬在他的评论中, 主张不能拘于先王之法, 要因时制宜, 思变图强。这种“变法”思想, 比康有为、梁启超早20年, 震撼当世朝野, 成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先声, 为探索民族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起到了积极的启蒙作用。实际上, 这种以“变法”为评论选题所传播的思想价值, 是超越历史与国界的, 至今仍发挥着警醒世人的作用。中国欲转弱为强, 与西方“比权量力”, 关键就在一个“变”字, “穷则变, 变则通”;中国30年的改革历程, 当今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 不正与这些以改图变的思想精神一脉相承吗?
二、评论选题要紧扣热点、焦点和疑点, 及时传递理性思考的时代价值
新闻评论选题的时代价值, 首先体现在选题的现实针对性。现实的社会普遍状态, 现实的重大事件, 当前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 流行思潮时尚及趋势等, 是发现和提炼新闻评论选题的主选范围。在这样的范围内确定的评论选题, 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兴趣, 论述所及, 一般是大众盼望的现实诸问题之本质和现实之惑的解答。这样的选题, 源于现实生活与百姓所思所虑的结合点;由这类选题创作的新闻评论, 给大众的感受, 往往是他认识和适应现实生活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他们甚至可能据以采取行动, 从被动地适应现实跃进到主动积极地创造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 因而每个时代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 都各有不同。把握选题的时代价值标准, 就需要有敏锐而准确地发现这些热点、焦点、疑点、难点的能力。一事当前, 有没有评论的必要;一种事物表象的背后, 是否涵盖着深刻的本质;一种时尚或潮流乍起, 是否代表着时代的主流和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思考中选定的评论选题, 一般都带有时代特色;对这类问题的探讨与追问, 往往就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略, 医治现实弊症的新药, 解答现实疑惑的钥匙。
具有时代价值的评论选题, 一般会显示出时空的规定性。徐铸成在蒋介石引退的第二天为香港《文汇报》写的时评《蒋介石走了》, 只能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 在中国大地上闪烁指路灯光芒的时候问世。同样, 在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 许多相伴而生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观念、新思维, 正是我们冶炼新闻评论选题的基本素材。一个成功的评论选题, 总是从某一角度, 某一方面折射出时代的某种特征或趋势, 总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众视点, 总是同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希望与理想息息相关。例如, 国企改革, 职工下岗, 官员腐败, 消费者权益与伪劣商品、劣质工程, 民主与法制建设, 网络乱象与正能量, 公共生活与社会治理等等。这些问题一经纳入评论选题的视野, 就显出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中确立的评论选题, 就具备了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因为, 这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解答, 无一不是当今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无一不与人民福祉、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类选题的时代价值, 就体现在它呼应着时代的脉搏, 关注着时代的走向, 贴近了民生的需求。还因为它涉及的问题中肯, 事件重大及其普遍意义, 除现实的时代价值外, 它还在历史进步的链条中显示“历史价值”。例如, 惩治腐败这样的选题, 除了当代的重要性, 还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烙下深刻的印迹。
三、评论选题要以人为本, 坚守并传播普适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有些价值观念是相对固定的, 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不因政权的更替而更替, 成为超越地域、民族、历史时限、意识形态的社会行为、人的行为的评判标准。这样的价值观念, 实际上就是整个人类认同的公理。如果选定的新闻评论选题恰好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观念, 也就具备了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
爱好和平, 反对不义战争;维护人的尊严, 谴责屠戮与暴力;追求公正公平, 鄙视欺凌弱者;崇尚忠贞爱情, 鞭挞淫邪肉欲;呼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批评冷漠处世、苟且偷生……这在任何时代, 都是民心所向, 百姓所求, 是普遍认同的社会道义标准, 即使是逆历史而动的统治者及其政治制度, 也不敢明目张胆对此妄言否定。现代文明社会, 更有责任和义务完善并张扬这类积极的社会道义标准, 使之成为推进社会文明的动力之一。我们在选择、确定新闻评论选题的时候, 应该力争做到, 既要睁大眼睛捕捉那些能体现社会普遍价值观念的相关世象, 又能自觉运用大众公认的社会行为标准对拟选的评论选题加以甄别与衡量。当一个新闻评论选题, 能够对某种社会世象或具普遍意义的社会个案展开爱憎分明、充满理性的评判, 并由此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引发社会的积极思考, 就可以认定它具备了一定分量的社会价值, 或曰它是有社会价值的新闻评论选题。
1994年, 南京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雇主摧残保姆事件, 虽是个案, 但它是向社会公理的挑战, 直接关乎生命尊严和人格平等, 许多媒体以此为选题进行评论, 对雇主非人道的恶行予以抨击。这种评论选题的社会价值, 就在于它郑重地重申了一个简单而又神圣的公理:地位、身份、财富的差别, 不能动摇人格平等, 更不能决定生命的贵贱, 并据此赋予一个生命可以任意摧残另一个生命的权力。
对弱者的同情、声援与资助, 对愚昧、落后、邪恶的揭露与控诉, 通常也成为新闻评论的选题, 向社会传达真善美的呼唤, 播撒文明的种子。这类选题往往从人类文明的视角, 关注生命, 关注民生, 关注生活的本质, 直接启迪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从社会进步的视角, 审视社会进程中的每一步曲折, 每一阵波澜, 审视单个人的行为昭示的普遍意义, 审视每一种具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所求者也就是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积蓄本原的动力, 即人类整体改造社会、创造文明的自觉与激情。
四、评论选题要从“国家瞭望者”角色出发, 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的开放性
媒体在新闻评论生产过程中, 经常为评论选题的取舍而纠结, 个人写作也常常为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不敢写而犯难。问题可能出在两方面:一是媒体管理导致实际形成了评论选题的某些禁区。二是作者自身对评论选题的本质认知不到位, 头脑中尚未形成评论选题的价值评判标准, 没有标准就不会有明确而坚定的价值取向。
【把握共同价值取向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荐阅读:
教师工作坊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01-18
某小学开展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06-14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10-09
做好发行工作应该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07-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01-23
共同因素分析11-14
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把握-班主任工作艺术07-07
共同体方案09-15
捆绑发展共同进步09-18
全民共同富裕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