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优秀作文

2024-07-10

2023高考优秀作文(共15篇)(共15篇)

1.2023高考优秀作文 篇一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 “典地葬妻”的故事。

2.2023高考优秀作文 篇二

再就是启发、鼓励青年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他人、直面人生的作文题占了一定比例。如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上海卷的《他们》、辽宁卷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等都有引导青年人关注身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正视他人存在的价值,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作用。当然一些题目略显宽泛或是大而无当,甚至都可以用作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有悖于千字文“开口要小,发掘要深”的要义,但其象征意义会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价值,至少它会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再一味地死钻课本,枯坐书斋,要将视角时时调整到我们的课本、我们的校园和我们封闭的个人小圈子之外,投向我们所处的城市乡村、投向我们自身之外的生命,投向那些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弱势群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正体现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而且通过高考这根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来实施这一目的,会比平时的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要容易得多。

或许是缘于一种多年形成的惯性,今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哲理性”标题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诸如湖南卷的“根据韩愈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总感到与2007年北京卷作文“根据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一篇评论”的格式类同)、全国Ⅱ卷的作文题《海龟和老鹰》、北京卷关于“杯子装物”的材料作文、福建卷关于“从选择不同口味的饮料看人”的供料作文、海南宁夏卷的根据“母女养鸟”的材料作文以及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的命题作文等等差不多仍然是在与“人生哲理”较着劲。对于读惯了《读者》《意林》《视野》一类“心灵鸡汤”型随笔杂志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类题目大概是“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类文章写起来生动读起来轻松,内容飘逸玄妙文笔潇洒空灵,是历代文人士大夫驾轻就熟、时时把玩的东西。只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沉甸甸的时代,实在不知道我们的命题者哪来的这份轻松洒脱!人生的种种小哲理小机智在我们的同胞们所经受的苦难面前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还有几道有意思的作文题不可不谈。重庆卷的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与湖北卷的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谈“如何生活”与“怎样做人”的,单独看各有道理,但两相联系就有意思了,《在自然中生活》主张人要生活得“本色”“自然”,而《举手投足之间》却是警告你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彰显你的人格、品性,所以“自然”“随意”不得。安徽考生去年刚做了《提篮春光看妈妈》,今年又《带着感动出发》———看来安徽是要将煽情进行到底了。而最值得一谈的还是江苏卷的作文题《好奇心》。语文考试甫一结束,《扬子晚报》社就约请了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不同学段的5名学生,让他们“下水”写这篇高考作文;同时邀请到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一位高三语文老师、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为他们的作文打分并加以评析。出人意料的是,那位小学六年级同学夺得了这5人组的作文冠军。她以美妙的童言稚语和新奇的构思征服了阅卷者。而两位大学生反而叨陪末座。高考作文让小学生得了冠军我感到很不是滋味。这初高中6年时间的语文还有学习的必要吗?这高考作文到底是否需要一定的思想、学识、文化等方面的积淀?《好奇心》作为作文题我敢说全江苏师生大概没一个能猜上,但我们出高考作文题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抗猜题”吗?

3.2023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标题 篇三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自古以来就对未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从远古时代的探索新的狩猎区,到现代的科学探(索)和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在寻找突破自我边界、一步步认识世界的路上不停前行。其中,有一部分人乐意去探寻陌生世界,只是因为好奇心的驱动。然而,这种好奇心所带来的意义远远远超过了表面的饱足和探索的乐趣。

首先,好奇心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表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迈进(先进)和智慧的物种,正是因为我们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推动着我们主动探索未知,发现新的知识和信息。正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人类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际,理解世界的本质。从科学研究到艺术技术创造,好奇心都是激发人类创造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其次,探索陌生世界不只是满足好奇的表象,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人对未知的探索是一种求真与理解人生的过程。人类渴望了解自己的起源、意义和命运,通过探索异界,我们希望找到对这些问题更深刻刻画的答案。这种追寻的过程是一种对我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满足了好奇心,更(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4.2023年高考作文遥远的绝响 篇四

称此独为“魏晋人物晚唐诗”,绝不为过。

魏晋之风流、魏晋的洒脱与不羁,魏晋的处处透着锒铛之气的“潇洒”,之所以独特于现世,或许是因为余秋雨先生在文中所说的,它诞生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

先是阮籍,他那种难以掩藏的文化感、历史感,在魏晋这个纷乱的时代与无数的鲜血与头颅碰撞、融合之后,超脱出一个更有标志性的洒脱的形象。“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当他驾着木车悠闲游荡,在绝路前眼眶喷涌而出热泪的时候,那必然不是悲哀于无路可走。那是一种错杂而浑厚的情感,是一种找寻,是只哭给自己听的来自心底对现实对生活最为真实的嘶吼。他的狂放、他的不拘礼法,至今都难以被人接受,可何尝不能试着去效仿他在穷途时的大哭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真实地面对并释放自己的心思,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末路之前长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们不懂他究竟此言何意,但我们懂他的充满寂寞感的豪情——那蕴藏在面向天地之间一声震颤万物的长“啸”中的厚味。他不想做英雄,因而他只叹英雄,叹这纷纷乱世、竖子称王。他已将世事看得透彻而深刻,因而他只要由着心去表达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学不来,因而只能仰视于他的洒脱,那种不满足于世俗的追求乃至到了戏弄的程度的洒脱。我们,最多也只能活得潇潇洒洒罢了。

再是嵇康——对于余秋雨先生将他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可爱人物”的说法,无可争辩,他的个人形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比阮籍高出许多。他的潇洒,甚至近乎漠视一切。他选择了隐居,像世世代代众多文哲圣贤一样过着自己不受打搅的生活,但他又不与那些深居山林的弃世者等同——他竟略显荒唐地在洛阳城外叮叮当当地打铁。他不在乎尘世的热闹与繁杂,他甚至对此感到鄙弃,他所追求的只是自己真真正正所想要的,那永远的安宁与满足。他坚守着自己最不可侵犯的界限,一条已近乎到略带傲慢的界限——但那不是傲慢。他的风流洒脱已将他隔绝在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安宁而和谐的圈子里了,因而他能看到旁人是何等的呕哑嘲哳。他会写一脸的嘲讽与不屑,却绝不会被那些无用的音响搅乱了心思。当他最终淡然地坐到刑台上将一曲就此失传的《广陵散》弹毕从容赴死的时候,历史这一端的我们,也被震撼了。这是何等的风流,何等的淡泊万物?他的风流与超脱已在他身首异处的前一刻,毫无保留地弥散进历史的长河之中。

可叹的是,阮籍穷途的悲鸣长啸,嵇康赴死的一曲广陵,竟会成为历史的绝响。

抑或说,他们那种难以复制的风流,也成了转瞬即逝的一缕青烟,只存在了他们的那个时代,那短短魏晋之中又更显渺小的那一段历史之中。连他们血肉中剥离出来的后代,也完全不曾流淌一点点风流的血液,忠心耿耿地终命在官场之中。

我不知该如何悲于这已逝的风流。

转视现今,当风流被冠以贬低的意思的时候,又一批已在中国的时间轴上销声匿迹的“风流”者乌泱泱地重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谙世事,放荡形骸,趾高气昂地从人群中走过——他们是“风流”了,他们甚至已经超出了“风流”所能包纳的范畴而到了狂妄而放纵的地步。他们自以为已经达到那些“冥顽的古人”苦苦追寻一辈子却也只能在日薄西山的岁月里短暂享受的那种独立于浮世万物的境界。他们以为那样高傲地俯视一切、鄙视一切、将尘世污秽的万物看得一文不值的时候,他们可以孤高地活。但他们可曾知道,他们这样的流里流气早已将“风流”二字抹得乌黑乌黑。他们也许可以“孤高”地行走在这个社会,但重点必然会是落在那无情的“孤”字上,他们也将必然成为这个他们眼中“俗不可耐”的世界上最终腐朽在这“俗”的泥沼中最另类的极端。

还有谁记得那个风流的年代,那些风流的人物,那份真正的意义上难以企及的风流呢?

5.2023高考优秀作文 篇五

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二、一二三原则

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二部分、第一点… 如此罗嗦。可毕竟还是条理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三、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 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其二、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只有凑字数,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

四、多实少虚原则

6.高考作文与作文命题的取向 篇六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 可以用“为自己写作”和“为公众写作”来概括高考作文的命题取向, 这也应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

从实质上说, 写作教学就是通过写作训练, 使学生学习写作基础知识, 掌握写作能力。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传达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 写作应该是一种享受, 是享受有人情味的和有创造性的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 作文训练时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方向:一是“为自己写作”, 二是“为公众写作”。

“为自己写作”一方面是指取材内容的“生活化”, 写表现学生自己的文章, 表达自己的所作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 写出真情实感。“有真情实感”正是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因此, 作文命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需要来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 而不应以成人世界的规矩来束缚学生。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很鲜明的体现了“为自己写作”的个人化生活化的命题取向。世界很大, 如果从自己的视角去看, 它又很小。这样的命题选材空间大有话说, 能比较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010年江西卷的作文题“找回童年”在选材上更是离不开自己的童年体验和生活感悟, 为了“找回”学生势必要去思考功利、压力、沉重、童真、自由等这些严肃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与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离开了真实体验只会写得虚浮空泛。再如2009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与2010年广东卷的“与你为邻”, 这一“你”一“我”之间也离不开现实生活的积淀, 内心的积蓄。这些“自叙”性的命题体现了一种倾向, 侧重于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 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独特的经历, 触及学生的神经, 有利于培养健康健全的自我人格。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把握这个方向来训练, 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为自己写作”另一方面是指立意角度的“道德化”, 这些作文命题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做人、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人与社会的和谐等道德范畴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结合社会现象对“诚信和善良”的探讨。再如2010年山东卷结合“光明和阴影”去认识人生。2008年辽宁卷则要求结合青少年在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透视青少年的价值观、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这些命题都说明具备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安身立命、人生幸福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再深入一步讲, 由于现代科技成为经济发展和物质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不能否认, 这种经济在给自然界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与灾难的同时, 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精神和信仰危机, 而人自身的危机是最根本、最危险、最可怕的。该如何应对这些灾难和危机?每年的高考作文几乎都会涉及这个方面的问题, 高尚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观, 这些既是安身立命之本、做人之本也是作文之本。

如果说“为自己写作”是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发展个体人格的命题取向, 那么“为公众写作”则表现出作文命题面向社会、参与社会、认识社会的取向。这样的命题不回避现实问题, 不粉饰现实, 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关注社会热点, 积极地分析是非, 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还锻炼了心理素质。正如2010年海南的作文题──“参与”, 非常直接的概括了这种作文取向。而江苏的作文题由2009年的“品味时尚”到2010年的“绿色生活”则更是引领我们以开放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 站在自然、人类、生命、生态的角度放眼世界, 思考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 由小我走向大众。再如“世界读书日浅阅读行动” (2010全国卷2) 、“丹麦人钓鱼和孟子古训” (2010上海卷) 、“角色转换之间” (2010年浙江卷) 、“我说90后” (2009年天津卷) 、“明星代言” (2009辽宁卷) 、“圆明园兽首拍卖” (2009江西卷) 等, 这些命题或大或小都与社会现实相关。以中学生的智力结构和文化素养来看, 让他们比较深刻地评价社会问题难免捉襟见肘或失之偏颇, 但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 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思想和表达的自由, 提倡“为公众写作”, 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进而作文评价也不能搞“主题先行”的压制甚至专治, 武断地否认学生个性思考的价值。这种“人文精神”正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所在。

相对来说, 高考作文在“为公众写作”的命题取向中, 对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问题的涉及略显不足。从2004年福建卷要求学生写出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 如“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地亚哥”对自己的影响开始, 到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是这方面命题可喜的探索;2007年北京卷继续了这个尝试, 让学生感悟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的魅力, 同年湖北卷倡导对“母语”的重视, 而母语正是民族文化的载体;2008年湖南卷也是类似的命题, 对“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进行意境和哲理的审美;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则引领学生对“郑板桥书法”进行了一次“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的思考;2010年安徽卷作文带着学生围绕“吴兴杂诗”做了一次哲理的思维体操:“交流四水抱成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些命题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过, 上述命题除了“历史人物的影响”、“北京的符号”、“母语”更有文化深度之外, 其余的似乎仅仅是浅尝辄止, 只借助古典诗词作为媒介去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侧重哲理本身的理性延伸。我觉得这方面的作文命题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本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价值观甚至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反思评价, 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对本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或文化思潮进行再认识, 做些“今读”“再谈”式的命题尝试, 如“今读《论语》”“今读庄子”“再谈春节”“再谈汉字书法艺术”等等, 对我们的传统和经典进行反思和构建, “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在这方面倒是为我们如何进行作文命题做了榜样。这样的作文命题无疑能够进一步加强本国文化的精神渗透, 以期造就一代能够继承国家文化遗产的国民, 明了“中国风”作为文化之根的意义作为民族之本的意义, 而不至于在眼花缭乱的“韩流”“哈日”中迷失了自我。

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 无论是“为自己写作”还是“为公众写作”, 我们有必要正确定位学生的角色, 因为“写作”已经成为丰富个人阅历及其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是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清楚而有效地交流思想, 学生必须成为训练有素的“思想者和学习者”, 写作是学习的过程, 但不是简单模仿更不是被动被迫的学习, 而是积极主动的思想参与的过程, 学生们要以学习者和思想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作文中去, 因为:条理清楚的作品来源于清晰的思维和写作技能的科学运用。如此看来, 理想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既按照教学目标的学习行为又是运用自己的思想独立创造的行为。在这里, 有必要强调作为“思想者”的一个必备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简要地说,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所接触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 通俗地说就是“善断”能力。当今社会, 信息是首要的资源, 谁能获取并适当评价信息谁就更能获取成功, 同时这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对不同的人的立场、行为也要进行判断, 以期更好地解决问题。作文教学正是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较好的途径之一, 反之, 有了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7.2023高考优秀作文 篇七

刚开始,我的感觉是既慌忙又劳累,每天高度紧张,头晕脑胀的。是的,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经验,“课后延时服务”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要在逐步的摸索中调整工作方法及思路,改进方法,让延时更有效。

经过近一个月的课后延时,我对延时服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思想上也慢慢接受,能合理安排时间。在操作中,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巡查中发视共性问题或易错题,做重点统一辅导,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批改,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也会改变了写作业拖沓的问题,写作业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个别速度太慢的要单独指导)。

其次课后延时服务,在学校统一的管理中也做到了令学生愉快,令家长放心,令社会满意。 最为关键的是,这是一项与教育相关的民生工程,体现了顶层设计者的民生情怀,正是关爱学生、关心家庭和重视民生的表现。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这一措施也会无形中给学校和老师增加压力,增添负担。教师在这两个小时,能做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事情: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每个孩子的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解答疑惑,理想状态下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不留疑问地回家。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拿本课外阅读书,解放了肩膀,轻轻松松地回家,老师的心是安慰的。但愿孩子们真正做到了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玩耍,而不是表面的减负。

我们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为了真正让学生学有实效,除高效作业外,能不出校门发展特长,学校老师各显其才,组织了不同的特长班!只要高质量完成作业,第二课时就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这不,兴趣一旦培养出来,连周末都不忘练一练!平时在班里不听话的孩子,兴趣班上,由于表现好,深受老师喜爱啊!

课后延时服务已经持续进行一学期了,时至今日,作为老师,我们累并快乐着;作为学生,他们学到更多并开心愉悦着;作为家长,他们高兴并满意着。希望我们的这项教育举措能够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8.浙江2023高考英语真题 篇八

时间

6月7日

6月8日

9:00-11:30

15:00-17:00

9:00-10: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技术

外语

时间

6月9日

6月10日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科目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年浙江高考报名人数是为39.09万。

浙江2023年高考将于6月7日-10日举行,其中,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于7日进行。日前,我省逐级开展考前检查,落实考试组织保障,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全省81个考区、399个考点、1.3万余个考场正静候考生的到来。6月6日,考生可根据当地安排熟悉考点。

今年我省高考(含统一高考、单独考试招生)报名人数为39.09万,比去年增加2.6万。为落实考试组织工作,确保考试顺利实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省提前制定安全方案,细化组考工作措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强化涉考人员管理。考前,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全省各地,会同市县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开展考前检查,落实考点安全保密、考务管理、考生服务等准备工作。

2023年浙江高考加分政策

40.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4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为准);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42.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有关规定,对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浙江省所属高校,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3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43.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军人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参照军人有关优待政策执行。

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参照公安机关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教育优待的通知》(司办通〔2020〕3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见义勇为牺牲或致残人员的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4.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申请政策加分,并及时按要求提供有关加分项目所需的有关证件或材料。

45.加分考生资格实行主管部门审核负责和教育考试机构集中公示制度。少数民族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三侨一台”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分别由侨务、台务管理部门负责,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经县(市、区)、市和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分别在考生所在中学(或单位)、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招生机构网站公示,并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集中公示。高中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公示具体要求按《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考〔2021〕39号)规定执行。审核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考生,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将加分值加入考生总分或在相关院校录取时加入总分。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关项目加分。

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等的加分资格审核工作通过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进行,审核合格考生的《政策加分登记表》由浙江教育政务服务网自动生成,并由高考报名点打印存入考生档案。

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加分,不得累加。

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9.努力提升高考作文水平 篇九

高考作文是有时间、地点、字数、题目、内容等限制的待评判文章, 它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功利性。相对于自由创作的文章而言, 它更强调预设和构思。因此,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如何开发学生的潜在资源、如何使多数考生获得中档偏高的分数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以为, 教师可以指导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把握独特视角, 做到化大为小

命题作文也好, 话题作文也好, 材料作文也罢, 所给的信息都没有直接表明观点或主题。这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经验积累去思考, 积极捕捉显性信息和挖掘隐性信息, 不能把话题当文题, 空喊口号, 大发议论。作文者应有“化大为小”的应变能力。所谓“化大为小”是将指引我们思考的范围﹑方向等材料转化为一个点﹑角度或层面, 然后, 用点﹑角度或层面体现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作文材料的思考, “切口小, 容易驾驭, 又容易深化”。我们可以通过实题虚写﹑自问自答自选择、限制词等方式达到“化大为小”。

福建高考卷作文题:三个人进商店, 分别买饮料, 一个买甜的, 一个买苦中带甜的, 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这是一道浅显的材料作文题, 但在审题上要求较高。不仅体“饮料之味”, 更要辨“人生之味”, 得“以小见大”。其中,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年, 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作者整体把握材料, 并用独特的视角进行构思立意, 真正做到了化大为小。

除此之外, “自问自答自选择”也是考场上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化大为小”之法。“自问自答自选择”是指面对一个话题或范围较大的观点, 可以通过不停提问, 选择回答, 挑选新颖﹑丰厚的点加以组织的方法。提的问题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思维越开阔, 可选之点越多, 新颖的可能性更大。针对一般考生, 面对一个话题一般可以提四个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会怎样, 怎么办。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回答, 然后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最后组织成文。

二.紧抓观点亮点, 突出新颖别致

评卷者往往紧抓作文的观点、关注作文的亮点, 然后确定可否给高分。学生必须紧抓观点, 看自己的作文是否偏题、跑题;必须关注亮点, 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对此,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观点与话题关系等暗扣方式来确定偏题与否。

天津市高考作文:以“人之常情”为题, 写一篇作文。这个作文题目看似平常却大有写头, 它沿袭了历年高考作文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 考察考生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作文题目外延宽泛, 给考生提供了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 也对考生的深层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小角度, 可以尝试反面立意, 对“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进步的做法进行剖析、批判, 构思出一个好的主题, “观点”自然就明确了。而好文章从来都是落笔在具体的人、事、物上, 再由此生发开去表达所思所想, 细腻处才能写得生动, 写出文采。“亮点”就显而易见了。

“高考作文策略的基点是制造亮点。”要突出亮点, 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位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记是文章的眉宇, 首尾总起收束全文。或使用起兴, 或使用引用, 或使用典故, 或使用哲言, 或使用整句……总之干净利落, 抓住人心即可。段之首尾句亦是如此, 它可引导思路, 展示文采。如上海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文章的结尾:他们, 终将会成为我们。画龙点睛并写出考生的希望, 赢得阅卷者的一致好评。另外, 阅卷者往往会借文章过渡部分看文章思路, 或巧设脉络句, 或精彩语句单独成段以达醒人耳目的功效。二是类型。哲理句、修辞句、引用句、过渡句都是句类亮点;清晰简明的层递式、总分式、并列式可算是结构的亮点;新颖厚重、有文化底蕴的典故、人物、事例都称得上是材料亮点。总之, 亮点要讲究新颖别致。

三.培养兴趣能力, 重视个性张扬

学生要写好作文, 除了自身的持久努力, 也离不开老师的善加引导, 概括起来, 新课标作文教学应注意四点。

1. 激发兴趣, 培养自信。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 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于表达。一是让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二是要减少写作束缚。训练学生写“放胆文”, 让学生放开写, 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三是要扩展收获空间。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入手, 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是开辟多种文学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 侧重能力, 厚积薄发。

“欲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目前, 学生有自主写作的空间, 面对作文, 却又无物可言或言之无物。新理念写作教学必须直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心灵感悟。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丰富生活。既读《读者》等短而精的时文, 也要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畅销书。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文本、不同内容的文章中揣摩妙处, 汲取精华。四是引导学生重视得天独厚的课本资源。特别是课本中的文言文, 皆为流传久远的佳作, 思想性和艺术性皆为上乘。

3.鼓励创新, 张扬个性。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 提高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 启迪智慧, 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懂得有思想的作文的特征――张扬个性, 丢掉“我们”, 强化自我。平时的作文训练, 不妨尊重学生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题目, 选取什么样的材料, 确定什么样的主题, 认可什么样的评价, 让学生自由选择。

4.构建平台, 鼓励合作。人都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渴望了解世界的高中生, 这种需要更加强烈。作文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话。写作教学时,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通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 求得共识、共享和共性, 实现共同发展。

四.了解写作特性, 注意活用教材

新时代的教师要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空间。通过读写结合方式进行训练, 使学生学会有个性, 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会诗情画意的表达。作文是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滑动的, 苏教版必修三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中:“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 充满生机”。“徜徉”、“天地”是具体的, “诗歌”是抽象的。二者自然结合就有了诗意。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2.绽放灵动之美的韵味。一味的直线叙述缺乏灵动之美, 难以引起评卷者的兴趣。作文是在断与续之间回旋, 断和续是古典文学中惯用的手法。“横云断山”、“草蛇灰线”、“隔年下种”等等, 层出不穷。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读名著, 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 以提升学生作文的灵动韵味。

3. 彰显隐没与呈现的魅力。

必修三杨绛的《老王》开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 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看似平常如水, 其中却隐含着王杨二人地位的差异和二者不冷不淡的关系, 也交代了老王的生存境况, 为后文老王黯然逝世, “我”无限愧疚埋下伏笔。在文末一句“那是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来了一个总爆发。好文章往往是隐和显相互交织, 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统一体。

4. 协调疏朗与浓密的关系。

详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一直未在学生的作文中协调好。再以《老王》为例, 其前半部分稀疏的笔墨交代了老王的处境和为人。有“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感。后文对老王上门送鸡蛋工笔细描, 仿佛那幅画面就在眼前。不像那些砌城墙式的作文给人一种死板僵硬的感觉。作文如化妆, 浓妆淡抹要相宜。

5. 巧用紧张与松弛的力度。

《烛之武退秦师》开头:“九月甲午,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二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 》可谓一波三折, 直到廉颇宣言“我见相如, 必辱之”, 让人心头又陡然一紧。这种张弛间杂的叙事技巧也同样适用于抒情性的文章。平时多读课文, 定能获益匪浅。

总之, 做考场作文, 是件大事, 是体现性灵和智慧的工作。它既是考生语文综合实力的体现, 又是对考生考场心理素质的检验, 更是考生个人才情魅力的展现。一方面, 考生平时对事物的思考, 对语言的锤打, 对品格的修炼是不可少的。另一方面,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须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把握独特视角, 紧抓观点亮点, 注重张扬个性, 巧用动态表达, 促使学生考场作文成绩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春梅:《课标解读之十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来源:人教网.

[2]《2008高考作文十大问题十大对策》天利考试信息网.

[3]周鹏编著《高考作文:55分钟锁定55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日出版.

[4]王洪所:《关于写作特性理论的破与立》滁州学院报.

10.高考志愿要怎么填报2023 篇十

充分了解志愿填报政策和录取规则:不同省市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和规定不同,考生应该了解所在省市的具体政策,以便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根据个人情况和志愿选择:考生需要从自身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学科能力等方面考虑,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选专业也不能完全依赖高考成绩排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考虑。

合理设置志愿顺序: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考生能力等因素结合大学和专业的招生政策,设置志愿顺序,第一志愿应选择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次要志愿可留出一定的选择余地以备不测。

注意适当的层数:填报志愿不应该刻意填写志愿,适当留出一定的层数也十分重要。填报3~5个志愿最为理想。同时,要根据自己和所报考大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制定备选志愿,以应对录取失败的情况。

提交志愿后及时关注录取予以备选:志愿填报完成后,需要等待录取公告,如果考生在第一轮录取中没有被录取,要仔细听听本省市其他的录取规则和第二志愿的情况,主动关注高校的招生信息,看看录取结果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动情况,如果有的话立即决定备选和调剂的方向。

11.2023高三高考冲刺励志对联 篇十一

上联: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

下联: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上联: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

下联: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上联:携一缕春风伴一窗明月颐和苦读当属我

下联:抱万种情思翔万里云天华夏风流要争先

上联:难也易也苦也乐也人人奋勇精神健

下联:强者弱者进者退者日日攻坚斗志高

上联:青春多壮志鹏程万里登绝顶

下联:人生需奋斗翱翔九霄击云端

上联:励志笃学求古今智慧

下联: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

上联:学无止境何处是境

下联:生逢其时贵在惜时

上联:卧薪尝胆风华岁月添壮笔

下联:披荆斩棘艰苦历程着华章

上联:意志为犁耕耘知识沃土

下联:美德似水润泽你我心田

上联:物华天宝看此处钟灵毓秀

下联:人杰地灵是我等卧虎藏龙

上联: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

下联: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

上联:为自我为将来谁言辛苦

下联:比学业比收获莫做逃兵

上联:世纪风时代潮敢担重任

下联:师生情父母意学会感恩

高考对联(二)

上联:吃得苦中苦

下联:方为人上人。

上联:求做到:暖春,炎夏,清秋,寒冬,四季季季悬梁锥刺股

下联:只愿得: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各科科科金榜高题名 ——宋天骁

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横批:砺志报亲

上联: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下联: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横批:笑傲高三

上联: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下联: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横批:风华正茂

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上联:年磨一剑,群雄逐鹿,勇争分秒

下联:六月试锋芒,蟾宫折桂,笑看输赢。——李璐

上联:蟾宫折金桂

下联:鲤鱼跃龙门

高考对联(三)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因小我是空。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本色有恨。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傲骨可求。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难将假意有恨。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励精图治有豪情在老去。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励精图治有高才于大笑。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励精图治有豪情在广进。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艰苦奋斗有豪情在远去。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厚德载物有青山同老去。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12.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 篇十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虽石烂海枯, 而此身尚存, 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 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 猛力向前, 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 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 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 (1) 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 (2) 自拟题目 (3)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4) 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1913年辛亥革命处于低潮期, 孙中山为了激励朋友说了这段话。这段材料所蕴含的内容与当今时代对年轻人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就社会发展、历史变革来说, 我们需要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赤胆忠心, 矢志不移。就生命个体、人生之路来说, 人生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执着的信念, 持恒的毅力。就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时代结合起来,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注现实, 志存高远, 为了实现理想而心无旁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中包含三个要素:

1.要有担当。担当, 具体指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对世界有所承担, 有所贡献。

2.要有奋力拼搏。只要有了担当的精神, 就会充满必胜的信念, 不因失败、困难而灰心缩步, 不畏艰难、猛力向前。

3.要含有坚信未来, 争取成功的一面。

符合题意是指有担当、有拼搏, 但是无成功与未来也可, 最好的立意就是三要素缺一不可。

【范文】

莫隐逸勇担当

山东考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自隐于青山绿水, 固然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脱自在, 但这世界需要的, 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纵观古代文学史, 恬然隐退的思想家的思想贯穿始终, 沉醉于湖光山色令人向往, 却缺少了心怀天下的担当。

“式微, 式微, 胡不归?”历代文人骚客每逢官场受挫便小舟轻摇, 自隐于山色湖光, 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他们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 在朗月清风中吟诗作对。“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他们在自然之中陶冶性情, 逍遥自得。

然而剖析他们的心路历程便不难发现“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的气节背后, 是怀才不遇的悲伤。他们不能在社会中一展才略, 便躲进自然天地中自娱自耗, 他们有着十年寒窗、博览文史的学识与才情, 有着超乎常人的天下意识与宇宙感悟, 却因一时的怀才见弃便忘却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绝尘远去, 将才华埋没进一座座孤山。

历代隐逸之风, 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 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狡黠与懦弱。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都不是逃避的理由, “事修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自是人生常态, 但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敢于以担当的精神力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以将倾。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 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的办学理念, 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蔡元培用单纯的理想、坚贞的信念驱散了密布的乌云, 赋予了北大一个兼容并包的全新灵魂。崔永元面对电视界的商业化、庸俗化, 孑然一身、矢志不渝, 以一己之力对抗浅薄和浮躁, 呼唤道德与良知, 尽管饱受抑郁、失眠的折磨, 他却以担当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坚守良知, 为世界带来一丝曙光。蔡元培和崔永元, 他们心怀天下之兴衰, 不计一己之得失, 终会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而被历史铭记。

宋儒张载有云———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与孙中山“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不谋而合。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 梅妻鹤子固然清高, 却缺少了指点江山的豪情与担当。

13.2023天津异地高考报名要求 篇十三

1. 天津市常住户口应聘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应届毕业生必须在天津高中有3年学籍并实际学习。对于在读高中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

报考2022年高考者,须具有天津高中三年级一年级学生身份并实际学习;

报考2023年高考者外地户口转天津,须具有天津中学三年级二年级学生身份并实际学习;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者,须在天津市高中3年学籍并实际学习。

(2)往届毕业生须有天津市高中毕业证。往届毕业生持有外省高中毕业证,须高中毕业3年以上,实行3-年过渡政策:

报考2022年高考,须符合高中毕业满一年以上要求;

报考2023年高考,须符合高中毕业2年以上要求;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者,须高中毕业3年以上。

(3)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考生,须参加天津市组织的普通高中学历资格考试外地户口转天津,各科成绩及格,并持有天津市初中毕业证书。学历考生须满足初中毕业6年及以上要求,实行3年过渡政策:

异地高考生报考2022年高考,须初中毕业4年及以上;

异地高考生报考2023年高考者须初中毕业5年及以上;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的异地高考生,初中毕业6年以上。

2.具有天津市常住户口和普通高中户籍,符合教育部批准报考高等学校初中班和数学精英班资格的非应届高中生.

3. 符合《关于蓝银户口学生在天津市招收普通高考录取资格的通知》(天津市教委中(2009)6号))要求的考生.

14.2023高考优秀作文 篇十四

一眼望去,远处河边柳树的俨影,是夕阳中的金色新娘;近处的老榆树,皱纹在它身上纵横交错,腰杆也佝偻着。但,粗木逢春的它,臂上也冒出了青中闪黄,黄里带青的嫩叶!

另一侧,见花儿们竞相绽放。是谁,告诉它们春已来临?是谁,提醒它们迎来了东风?噢,是绿叶上的昆虫,是泥土里的蚯蚓,是南归的大雁,是东去时飘下的第一颗晶莹的雨滴,是春临时南来的第一缕凉爽的微风

玫瑰的冷艳,红梅的神韵,丁香的忧郁,桂花的芳香

谁,在高高的树上绽放,像一朵朵洁白的云霞;像一颗颗灿烂的太阳?谁,在险劣的悬崖峭壁上的绽开,像在逆境中寻找自由的嵇康,像在重重耻辱下仍不放弃的张仪?

春姑娘在上空欣赏着自己的这幅得意作品,右手轻掩咧开的樱桃小嘴,银铃般的笑声在空中为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增添了一份美妙。但,春姑娘仍觉得不大有趣。正发愁之际,突然,她脑子里灵光一闪对了,我可以为花儿们举办一个选美大赛啊!

花儿们一听说选美大赛,都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就连一向最忧郁的丁香,最沉稳的玉兰也不能自已。

在一片嘈杂声中,玫瑰霸气狂露,傲视全场:选美大赛,当然是我胜!紫玉兰不服气的道:凭什么这么说?玫瑰双手叉腰:哼,有本事,跟我比冷艳!紫玉兰欣然同意,道:好,谁先笑,谁败!最终,紫玉兰先没沉住气,沦败。这时,玫瑰更加趾高气扬了,挑衅地看着似乎比她矮五个头的竞争对手们问:还有谁?刚才一直默默观看比拼,导致被忽视的君子兰忽然道:大而无神,艳而俗,神韵何在?玫瑰顿时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右手食指指着君子兰的鼻子,吼道:你,你这时,突然一个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谁有我的王者之气?众花们寻声望去。这一眼,可不得了有的花掩口轻叹,有的花自愧不如,有的花呆若木鸡就连刚才一脸高傲的玫瑰,此时也自惭形秽。众花们不约而同地让出了一条小道,好让这位真正的王登上舞台的正中央。

这位真正的王便是选美大赛的王;花中之王牡丹。她错过了第一缕春光的浪潮,睡了懒觉。因为,她不屑于竞争,她无论何时开放,都是花中之王。

15.浅谈高考作文教学 篇十五

一.有格:继承——印证——梳理

作文有格指写作者心中既要有可依章法, 即典范、框架, 又要一定的内容存在, 即品格、品质。操作上我们不妨按照“继承———印证———梳理”的路线带领学生触摸体会, 夯实行文的根基。

1.有法度, 指行文应遵循基本规则。事物运行总有法度, 违背这个法度, 事物即会异变。作文法度, 即作文规则、章法, 弃置一旁, 则作文粗糙, 品质低下;坚守执行, 则作文精致, 文从字顺。老师最好捡那些优秀传统里最好懂的法度、最实用的技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比如, 写作议论文, 就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 就得自圆其说, 清楚地告诉读者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 不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写出来的语言低标准最起码要准确, 经得起推敲, 清清楚楚, 高标准要精美, 耐得住品味, 入耳入心。触摸法度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训练, 藉以印证、领悟。

2.有品质, 指作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品味。何以有品味?厚积薄发使然。考前作文指导如果过于看重技巧, 则使作文匠味太浓, 学生腔满篇, 即“高考体”泛滥。目前各地考场真正的厚重作文鲜有。考前试卷铺天盖地, 学生何来写作泉源?唯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品质, 或引领学生精读若干本经典作品, 做好读书笔记, 或帮助他们网读天下大事, 体察人间冷暖, 或指导他们精选专题, 展开激辩, 或不时促使他们拿起笔来, 随手书写性灵感悟。如此, 考场高分作文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

故此, 老师要做的事最好是继承、梳理、印证,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作文之有格, 从而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作文之道, 提高自我努力的主体觉醒度。

二.入格:提炼——典范——仿格

心中有了行文之格, 入格就较为容易了。所谓入格指能按照一定的要求, 写出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最要紧的是能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 完成审题、破题、揭题的任务。所以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指导他们写什么文像什么文, 即入格。

比如可利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文教学。此文系蜀汉后臣李密不愿应诏为太子洗马, 而写给新兴皇帝晋武帝的表文。晋武帝览表之后甚为感动, 大赞李密名副其实, 允其不仕。何以至此?细察本文即知, 李密恪守辞官侍母之意, 例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 真情表白奉孝之心、坦示辞官之由、流露进退维谷之情。起笔言“臣密言”, 即为表文的规范开头, 运笔即展开叙述, 言辞恳切, 四字一句, 铺排修饰, 兼以多字句式错综相连, 写足辞诏理由, 委婉以请, 勾起晋武帝真实想象, 引发深切共鸣。看全文层次, 先言侍母之需, 次言知遇之恩, 后言辞官之请。可谓文从字顺, 奔腾畅达, 事、情、理、文, 四者尽备。这就是比较典范的叙述文。我们的学生难道没有向师长、社会可表达的心声吗?为何不去引领他们提炼出行文之典范而去仿写书写真事、表白性灵呢?当然, 教材中叙述文可圈可点的典范之作不止一篇, 不必舍近求远。关于叙述文的表现手法和布局模式, 我们理当提炼出来,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仿写之处。

三.出格:思维——融合——创格

入格之后, 我们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出格的境界, 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作文能出格是在有格之后, 在入格的基础之上的升华, 需循序渐进, 不可刻意追求。寻本可知, 出格离不开两个元素, 即多样的思维和足量的材料积累。只有自我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 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中产生了独到的思想、喷涌的情愫, 并且在具备一定深度、广度和纯度的灵异思维之后, 才会出格。内在潜质集聚充足厚实之后, 自会由内而外地溢出, 宛如泉水。如果注入多维思维, 则会加速喷涌, 创造至美文字。

因此, 实践上可一方面引领学生厚积薄发, 另一方面提高思维品质。

上一篇: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下一篇:关于手表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