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精选15篇)
1.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一
初中音乐课教学流程
音乐教唱课 音乐欣赏课 竖笛课
一、音乐教唱课的教学流程
1、师生音乐问好
2、情境导入(视频、音乐、预设问题等)
3、出示乐谱,学生标示简谱
4、教师范唱
5、介绍歌曲相关知识(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等)
6、学生发声练习
7、学生试唱简谱
8、学生节奏练习
9、在教师指导下学唱歌曲
10、音乐知识讲授
11、音乐活动
12、课堂小结
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流程
1、师生音乐问好
2、情境导入(视频、音乐、预设问题)
3、聆听全曲
4、介绍作品相关知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5、带着问题复听全曲
6、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7、分段欣赏
8、参与音乐活动
9、曲式分析
10、小组展示
11、分享与交流
12、课堂小结
三、竖笛活动课
1、出示乐谱
2、重点节奏型讲授
3、学生试唱乐谱
4、教师范奏
5、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6、教师指导
7、学生合奏
8、独奏展示
9、音乐活动 10课堂小结
音乐课堂的心得与收获:
1、对于欣赏课,用学生已知的乐曲容易唤起学生对新乐曲的欣赏兴趣。
2、带着问题欣赏,更具目的性。
3、简单表达聆听感受胜过千言万语,更具准确性。欣赏感受不求同可存异,因为聆听感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重对错重感受。
4、音乐知识的讲授重积累,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5、教唱课不必逐句教唱,初中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音乐记忆和自学的能力。
6、较难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欣赏应该分段,搭配视频效果事半功倍。
7、欣赏课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听”上,教师再好的讲解与分析也替代不了音乐本身带给学生的感受强烈。
8、重视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这样的过程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会很漫长,但坚持下去会有很大的收益。
2.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二
一、教学导入阶段的有效反馈奠定一节好课的基本面
教学导入阶段, 很多物理教师认为基本没有教学反馈需求, 潜意识中教学理念仍立足于“教师怎么教”, 主角教师只要能以物理实验展示法、谈话法、物理材料阅读法、物理现象的视频展示或物理小故事等诸多教学手段引入预设教学主题, 引入教学变成吸引“观众” (学生) 的表演。但从“学生如何学”角度看, 仍存在反馈问题:教学引入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表演”是否成功, 关键是教师主导的教学导入是否能让学生产生预期探究兴趣与思维心理准备等, 而教师如何获知这些?如何根据获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这就需恰当、及时的教学反馈。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 我曾经听了两位物理老师开设同样的一节《浮力》的公开课, 甲老师教学引入时, 先展示“潜水艇”视频, 后讲“阿基米德”故事, 视频、故事生动精彩。从教师“表演”的角度看, 预设教学步骤顺利展示, 教学似乎成功。但学生看视频、听故事后的思维活动多大程度上与“浮力”学习相关?很多学生关注艇形状和战斗画面;联想小学语文介绍的内容, 议论“阿基米德浴缸中最后想到浸在水中体积等于流出浴缸水的体积”。这跟本节课“浮力”概念引入与建立之间关系不大。老师若观察到学生学习行为, 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与巡视、个别交流等手段, 应能及时发现并调整。乙教师的教学引入是: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浮力。讲台和学桌备同样器材:三个水槽, 融化后滴落在水槽底并凝固其上的红色蜡块A、蜡烛上切下的蜡块B、木块C。先让没有放置A的两水槽倒入水, 学生猜测并实验验证:B、C放入水中, 沉水底还是漂浮水上?教师巡视实验情况, 实时教学反馈, 鼓励学生将手由浅入深浸入水感受浮力。学生初步体验后, 让学生表达浮力是什么样的力?这一步教学反馈反映实验教学效果, 便于下一步采取相应教学措施。接着演示:向放A水槽缓慢贴杯壁倒入水, A始终沉于水槽底部, 没有浮起。A表现出乎学生预料, 学生疑惑, 产生浓厚探究兴趣。接着让学生谈对现象看法, 这步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思维探究过程, 为新授“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埋下伏笔。这两个教学实例剖析可见引入阶段教学反馈影响物理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二、总结阶段的有效反馈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课外延伸的高度
教学总结阶段是教学的“收官”, 很多物理教师往往认为此时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教师和学生的总结仅是概括与形式化本课所学, 进而建立知识网络与能力体系。但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在这一阶段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们作为能动的人, 不是被动接受灌输, 而需主动构建。师生互动中的及时高效的教学反馈仍然必须。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这一阶段有效的教学反馈仍重视不够。
我曾经听过一位初中物理老师开设的关于“机械效率的计算”内容的公开课, 其中涉及杠杆机械效率的计算题:“人向下拉杠杆, 利用杠杆提起悬吊于杠杆另一端的重物”。教师总结教学过程时有意指导学生在思维中固化解题模式与步骤, 他总结道:有用功即杠杆提悬挂物所需做的功即克服重力所做功, 只要用悬挂物的重力乘以上升高度即有用功。对于思维比较懒惰的学生看来, 这样的总结是解决这类问题难点, 但勤于思考的学生会提出下述问题:重物不是笔直上升的, 为什么不用斜向上升距离而用竖直高度乘以重力?可否用杠杆对绳子拉力乘杠杆系绳点移动的实际距离?可见, 不宜让学生直接在思维中固化结论, 应在解题结束的讨论总结中引导思考:有用功是什么样的功?让学生体会“直接完成工作目的所需做的功”。教师可通过设问、提问等教学反馈手段了解学生思考深度, 让学生能归纳“此处工作目的是让重物上升”, 此问题中有用功即杠杆提悬挂物所需做的功即克服重力所做功, 用悬挂物的重力乘以上升高度等于有用功;因重力是竖直方向作用的不变的力, 所以不用斜向上升距离而用竖直高度乘重力;也可用杠杆对绳子拉力求有用功, 但不能乘杠杆系绳点移动的实际距离, 而是那一点上升高度。上面实例足以说明总结阶段的教学反馈作用不可忽视, 准确精当的总结有赖于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这样, 学生学会了知识与方法、培养了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领略物理思想, 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
3.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三
关键词:阅读训练;写作指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9-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在这四种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近几年来,在济南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中,单纯对读写两项能力的考察分值为55分,约占试卷总分的46%。可见阅读和写作应该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
根据克拉申(Krashen)“输入假说”和斯万(Swain)“输出假说”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的输出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后生成新信息能力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基本是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或重视阅读而忽视写作。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是在临考之前给学生提供几篇与考试题型相似的练习进行突击性地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试卷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本人得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放弃写作,此项得分为零。2.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十分有限。3.写作中问题过多,主要包括:时态混用,词汇贫乏,拼写有误,汉式英语,逻辑错误,句式单一,缺少衔接等。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具有保送资格的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其英语教学水平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具有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品牌优势,我校2010年9月份制定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发展计划(2010-2014)》。在《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其中研究“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流程”(以下简称“读写一体教学流程”)就是此次教改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有幸被选为承担课改任务的教师之一,并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存了必要的原始数据。
“读写一体教学流程”模式就是在对课本现有阅读篇章进行充分地阅读训练之后,加入对篇章的复述环节,提炼出文章中的实用字词句,并指导学生分析把握篇章结构。之后紧接着提供相关写作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写作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词、句、篇多维度上都有据可依,从而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水平的目的。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教材(2007年第4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教材中长篇阅读文章题目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1.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预测文章主旨,通过略读(skimming)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利用扫读(scanning)判断所给观点的正误,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及短语的意思,了解文章细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意图。
2.从阅读到写作进行过渡性训练。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复述,提炼重难点生词和短语,将重点词组和句子翻译成汉语,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连词,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句式结构,根据文章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造句。
3.对专题写作进行讨论。教师将写作主题和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和思维脑图的形式进行发散思维,并将相关写作论点、事实、遣词用句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4.进行独立写作任务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看法,将写作主题整理成文。教师给学生设定特定的时间,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单独指导,答疑解惑。写作完成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阅读修改,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最终每组选出一名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朗读修改后的作文,并有教师进行小结点评,同学们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以上教学活动需要2-3个课时。利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内长篇文章的阅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指导,提高了写作效率;另外,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必要的写作技能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文章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将写作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实现读写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这种模式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希望本人的研究能为更多一线英语教师提供数据,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共同探讨中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金秋,彭 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2] 李 伟,英语写作练习和阅读课教学[J]. 安阳大学学报,2002,3.
[3] 戴军熔,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2.
4.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四
创设情景,激趣引疑。本环节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各种条件,或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某些现象,营造特定的环境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联想,帮助学生同化知识,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兴趣、需要建立联系,顺利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以达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的效果。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具体方式如:制造悬念,创设疑境、联系实际,创设用境、奇中揽胜,创设奇境、利用矛盾,创设辩境、添油加醋、创设趣境、观察演示,创设直观情境等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不间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在学生产生质疑或认知冲突的基础上,依据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有效实施本环节需要教师科学地组织和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范围、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状况、心理特点等,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导学提纲(或学案)。为了让学生的探究顺利开展,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组内或班内展示交流,分享经验,碰撞问题,聚焦疑点。本环节,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看书、思考、设计、操作、交流,特别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别人经验,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提高自己。
协作释疑,精讲归纳。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明晰知识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针对前面交流碰撞产生的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相互启发,利用群体智慧,释疑破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深入探究,达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然后,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岐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的点拔应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可详可略。讲解时,应尽量通过启发设问,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强化训练,迁移创新。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学案练习或达标检测,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己记忆理解,同桌质疑释疑、小组讨论交流、限时自主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利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且,根据内容特点,通过设置新情景问题或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了解知识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训练,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救,促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完成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遵循“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原则,为学生精心设计好课堂巩固练习,保证学生的训练质量。一般地,课堂检测题要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初步应用能力的考查,章节或单元的复习检测,要在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各种训练或测试题的题型要与中考题一致,且尤应加强对分析简答和实验设计类题目的训练。
5.初中体育课流程及常规检查 篇五
体育课教学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陈述一下体育课教学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课前准备
(一)按照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和布置好场地器材
(二)课前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要求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
二、上课要求(一)开始部分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及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清点出席人数,并向体育老师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体育老师检查出勤情况,做好记录,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体育委员整好队后,下达“立正”口令,报数,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随后教师面向学生立正,师生问好;体育老师向学生宣布当堂体育课任务,并加强安全教育。2.准备活动;---------根据所学项目、内容设定,目的:热身、调节运动身理机能,保证运动强度的合理分配,在辅助练习时,必须在原地或行进间进行徒手操提前完成,(必须先做徒手操再做慢跑或其它辅助练习):一定要符合安全运动指标。(二)基本部分
1.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2.教师要讲清楚本课内容要领和保护方法、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示范动作准确。
3.依照小组学习合作模式进行学习。(三)结束部分
体育老师应按时下课,下课前集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严格清点人数,然后师生相互致意,宣布下课,同时安排体育骨干生协助教师回收器材。
三、体育课常规检查事项
(一)上课前,首先要备教材、备场地、备器材、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整理活动,进行器材练习时,更应加强安全教育,对偶发事件,教师要与校医室及时联系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学部。
(二)体育老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在上课期间不能无故离开课堂,体育老师应在课前调整好,以避免自己在课堂上出现要上卫生间的尴尬。要有合理的运动密度和强度。
(三)迟到的学生应先向体育老师报告,经体育老师允许后方能入队。生病、女生例假者应到课列席,参加集合,由教师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不允许病假学生在列席时聊天或做其他事情,未经体育老师准许,不能私自离开活动场地。
(四)体育老师应该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同时学生在课中也应该自觉地爱护场地器材,讲解损坏器材的危害与危险性。教师结合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案例与学生讲解其处理方法和处理手段,如:扭伤、擦伤、骨折等。
6.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六
一、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
(1) 已知1100℃时, K=0.263温度升高, 平衡常数K__ (增大, 减少或不变) ; (2) 1100℃时, 测得高炉中c (CO2) =0.025mol/L, c (CO) =0.1mol/L, 在这种情况下, 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 , 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v逆 (填>, <, =) 。
以上两题都是温度与化学平衡的完美结合。再比如, 往含Ti4+的溶液中鼓入高压水蒸汽, 可促进Ti4+水解, 加速Ti (OH) 4生成, 因为水蒸汽隐含条件温度较高, 促进水解。
三、溶解度
溶解度第一考虑的是气体, 一般水中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比如在制备Fe (OH) 2时, 所需蒸馏水必须煮沸除氧, 氨水溶液中加热可能直接逸出氨气。再如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 往溴单质的水溶液中通空气和水蒸汽, 促进溴的挥发。其次是溶液, 主要是结晶或重结晶的问题,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 但也有成反比的, 比如Ca (OH)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题目中, 经常会问到为何在温度比较高时过滤等, 主要是考虑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大, 应注意结合题意加以分析。例如往Li2SO4浓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加热至95℃, 再过滤得到Li2CO3固体。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最后一步过滤时应怎么操作?本题问得比较特殊, 过滤操作的条件,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就是要尽可能保持颗粒状, 也就是要趁热过滤。
四、物质挥发性
具有挥发性的物质不多, 在工业流程题主要涉及是酸类, 比较HCl、HNO3、氯水、氨水、溴水等物质, 比如二氧化锰中加浓盐酸为何不宜在较高温度下反应, 在考虑盐酸的浓度时还要考虑盐酸挥发, 导致变稀反应难以持续进行等。比如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蒸馏过程中, 溴出口温度为何要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 请解释原因?因为温度过高, 大量水蒸气排出, 溴气中水增加若温度过低, 溴不能完全蒸出, 吸收率低。
五、物质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主要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常见为HNO3、H2O2等, 这些物质在较高温度下都会发生分解, 因此在高温下都不适合这些物质的存在, 对整个反应体系也会有影响。溶液硝酸酸化温度太高会使得硝酸分解。
例:控制其他条件相同, 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H2O2和3.0mol/L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 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如下:
当温度高于40℃时, 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比较在铜和硫酸、H2O2存在下反应得到Cu SO4, 温度高会提高反应速率, 但同时也会造成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 反而影响反应的进行。
六、催化剂的活性
中学化学中用到催化剂的方程不多, 但一般方程中如果用到的催化剂与温度有关, 则基本要考虑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在这个活性温度下催化剂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比如合成氨中铁触媒的活性温度基本选择在500℃左右。再如用钼镍矿粉催化二氧化硫的实验中, 在0℃~195℃, 随着温度的升高, 生成物的产率随之升高, 钼镍矿粉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增强。195℃左右时, 生成物产率最大, 钼镍矿粉催化剂活性最高。温度高于195℃, 随着温度的升高, 生成物的产率逐渐降低, 钼镍矿粉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 最后因为高温使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
七、溶液冷却
有些实验操作需要等溶液冷却下才能进行, 比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 在酸稀释或碱溶液配制过程会放出热量, 要等冷却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如用量气筒在测量气体体积时往往要冷却后再读数, 才不会出现误差。若要往溶液加入盐酸或硝酸酸化, 则应先冷却后再加入酸, 避免挥发或分解。
八、反应条件
加热、点燃、高温、煅烧等都作为反应的条件, 它们只是温度不同, 不过在试题中, 最常见的控制温度, 比如某溶液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 控制温度实验方法是什么?这里主要指的是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便于控制温度 (100℃以下) 与反应物受热均匀。
现在高考中的无机方框推断题已经逐渐被化工流程题所取代, 因为后者更贴近工业生产, 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而化工流程题重在探究, 重在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温度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控制条件, 值得我们探讨与总结。
参考文献
[1]秦晋颖, 邹贵田.钼镍催化剂催化合成溴代正幸烷[J].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贵州贵阳.550005第3卷.第4期.2008年12月.
7.浅谈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命制 篇七
关键词:氧化锌;生产工艺流程;试题命制;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2–007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工艺流程类试题由于具有背景情境真实、框图信息新颖、问题设计广泛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大力推崇,原先也只是高考化学卷中常见的考查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考化学卷中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1]。那么如何命制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工艺流程题?结合自身命题的经验,并以活性氧化锌工业生产过程为例谈谈粗浅的认识。
1 初中工艺流程题的特征
因工艺流程题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所以要求较高。中考试卷中流程设计相对于高考要简单,主要表现为:原料成分少、中间步骤少,转化关系明显等;其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1)化学反应原理;(2)元素化合物知识;(3)实验操作及名称;(4)物质除杂、分离;(5)成本控制与反思评价等等。即便如此,因学生能力的因素,此类题的总体得分率偏低,属于控分类题。根据以上的基本要求,命题时应把握初中工艺流程题的难度,兼顾学生学习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2 工艺流程题命制的步骤
2.1 选材
一般多从化工类期刊中或者互联网上寻找生产、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合适的制备流程,相对而言,期刊中发表的方法和流程都比较新颖。例如,活性氧化锌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添加剂,工业上是如何生产的呢?通过网上查阅,发现2003年水浩东提出的综合利用工业废液中含有的废硫酸和废弃的低品位氧化铜锌矿,从而获得一系列产品的方法[2](见图1)。
2.2 改编
根据试卷的知识结构分布和试题的难度系数要求,对于原始流程图进行改编,常用的方法是“合”与“拆”。具体地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流程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将一些难点或越界的点合并隐藏起来,并将考查的节点显性化;“拆”就是截取过程中的一些片断,然后加以铺陈重新设计。例如,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可呈现以下两种改编方式:
2.3 命题
依托改编后的工业流程图,根据试卷的总体命制要求,其内容可以是考查几个步骤中的转化关系、重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基本操作、分离与提纯,或对流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或“节外生枝”适当插入物质的制备与用途等,不同的流程图其考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流程图2可命制以下问题:
命题1 活性氧化锌是重要的工业添加剂,主要用于橡胶、塑料、涂料、陶瓷和催化剂等行业。某工厂利用工业废酸(10% H2SO4)堆浸废弃的氧化铜锌矿制取活性ZnO,进行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如下(见图2):
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除铁过程中的试剂甲一般选用H2O2,它的作用是 ,加入H2O2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 。
(3)实验室可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得氨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下图装置代号),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溶液乙可直接用作氮肥,则其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 。
(5)写出Zn2(OH)2CO3焙烧的化学方程式。
而依據流程图3又可命制下列问题:(说明:本题为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卷第30题)
命题2 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H2SO4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见图3):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得到滤渣I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4)在实验过程中,双氧水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 。
由上可见,同种素材可以有着不同的表达内容、不同的考查侧重,这种现象正是工艺流程题“问题设计广泛”特点的反映。当然这给我们的中考专题复习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如何应用系统化原理进行工艺流程题的命制、专项复习和训练,此处不再赘述。
3 对工艺流程题命制的反思
3.1 选材应合适
这里所讲的“合适”主要有二层含义。其一,工艺流程的素材不能过于复杂,所涉及的步骤不宜过多;其二,流程中所用方法或涉及的化学反应应该源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个别超出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资料的形式作为信息提供[3]。这样的素材可以很好地进行改编,并能在保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满足命题的要求。除了制取活性氧化锌外,活性氧化镁、活性碳酸钙制备的工艺流程、从海水中提取镁、侯氏制碱法等也是经常使用的素材。这类素材除了适合命制工艺流程题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产实际紧密相联,因而试题凸显了真实性。具有生产生活背景的试题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起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乐趣,而且背景知识的铺垫(或先期掌握)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3.2 改编要多样
多样化的改编不仅是工艺流程“思维容量大”特点的体现,更是试题信度的要求。从上述2则改编中我们发现,对原始流程的改编可以继承其全部过程,凸显流程中从原料到产品的主线;也可以截取过程中的一些片断,在不损害对过程理解的前提下,将另一些步骤用“……”隐匿起来,突出对流程中某个阶段有针对性且详细的考查。有趣的是后者再次成为中考流程题命制的重要方式(如流程改编2),是因为相比而言它还有一个重要优点:过程简洁,降低了学生理解过程的难度,转而在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操作上着力,增强了试题的效度。特别是到了现阶段,适合命制试题的工艺流程资源逐渐枯竭,工艺流程题正逐渐趋向同质化,因此,截取某个流程的一个片断重新铺陈设计,达到去陈出新的效果,正成为命制中、高考流程题的重要手段,也使试题维持较高的信度。纵观2016中、高考试卷中的流程题,我们总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新意十足,正因如此。
3.3 命题需完整
笔者在文中将工艺流程题的命制过程分开讨论,但实际最终的试题应是完美的整体:题干、流程、问题相互间紧密衔接,默契配合[4]。题干是思维的通道,流程是思维的对象,而问题则是思维的注脚,一道优质的工艺流程题就是一件艺术品,从布局、行笔、落款浑然一体。但如果比较以上2则命题,笔者认为题干中有些信息应互为补充,如命题1中对氧化铜锌矿的成分未能说明,考生不可能根据矿物名称而猜测其中的成分,实际也猜不对,因为氧化铜锌矿中成分相当复杂,大致有ZnO、CuO、FeO、PbO、MnO2、CdO等,命题人只是根据命题需要留存几种(本题应该是CuO和ZnO),所以题干中必须有指出(如命题2);而命题2题干中缺少了情境说明,从解题角度看似乎无关紧要,还会使题干更精炼,但阅读试题时学生能体会到此流程在生产中真实应用吗?如此能体现出流程题真实性的重要特征吗?当然也无法体现学习与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情境说明是流程题体现真实性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进入真实情境的通道,也是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结的纽带,是流程题命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命题1)。
4 “意外”的收获
令人意外的是,学生解答试题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用铁粉去除CuSO4?这不就在ZnSO4中引入FeSO4杂质了,又要增加后续步骤除去它,改用锌粉是不是更好?笔者听后不禁击掌赞许,但又大吃一惊,如此简单的错误为何一再重复出现?笔者又重新审视原始流程图及其提出的背景,原来水浩东先生提出的工艺流程中用铁粉置换出重金属其意在不仅能得到产品活性氧化锌,而且还需要获得副产品铁红,况且铁粉的成本相对低廉。但改编后的流程失去了完整性,学生得到的信息有残缺,产生疑问也是必然!能否改动一下工艺流程?笔者也由此查阅了其他酸法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却发现实际生产中都是使用锌粉置换除去重金属[5]。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究其原因,水先生的生产原料是废矿,其中氧化锌的含量低,导致生成的活性氧化鋅成本高,需兼顾多种副产品的获得[6]。因此,产生了第三种改编:
改编3 活性氧化锌(ZnO)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近几年有关该物质的制备成为化工行业研究的热点。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观了某厂用粗ZnO(含杂质FeO、CuO)制备活性ZnO的生产流程,如下:
这个“意外”也提醒我们对原始工艺流程的改编前需全面审视,改编时应慎重取舍,过程能符合一般思维要求,以免落入“非常规”的窠臼。
参考文献:
[1]王廷虎等.中考化学热点——工艺流程题[J].中学化学,2014,(1):32~33.
[2]水浩东.废酸堆浸氧化铜锌矿工艺[J].有色矿冶,2003,19(1):29~30.
[3]张群安等.探索“生产实习”中提高学生工程知识的方法与途径[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5):204~205.
[4]刘全明.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分类与解法[J].化学教学,2010,(3):57~60.
[5]熊洁羽等.活性氧化锌湿法生产工艺及其技术经济[J].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2001,22(6):32~34.
8.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八
(一)小学一年级
我市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对象为符合教育法律规定“年满六周岁”(2008年8月31日及此日前出生),有学习能力,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深圳市户籍儿童;
2.符合市政府“1+5”文件的规定,父母在深圳连续居住1年以上,且能提供相关真实、有效证明的非深户籍人员子女。
(二)初中一年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目前在深圳就读小学六年级,具有深圳市户籍户口或符合“1+5”文件规定就读条件的非深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2.在外地就读小学六年级的深圳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一、申请学位需提交的证明
(一)深圳户籍适龄儿童学位申请证明
1.身份证明:儿童出生证,儿童及父母户口本和身份证;
2.住房证明: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购房房产证(房产份额须≥51%)或租房合同或其他类住房(祖屋、军产房、集资房、自建房、集体宿舍等)证明等材料。
(二)暂住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学位申请证明
1.身份证明:儿童出生证,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原籍户口本、在深居住证; 2.住址证明: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购房房产证(房产份额须≥51%)或房屋租赁凭证或其他类住房(军产房、集资房、自建房、集体宿舍等)证明等材料,第3、6类学生需要提交房产信息登记部门出具的无房证明; 3.就业或社保证明:适龄儿童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障卡或本市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副本(社保和营业执照二选一);
4.计生证明:适龄儿童父母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办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如母亲是非深户籍,提供现居住地所在街道计生办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如母亲是深圳户籍(父亲不论是否为深圳户籍),提供母亲户籍地所在街道计生办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5.就学联系函:适龄儿童户籍地乡(镇)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出具的《就学联系函》。
(三)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人员的子女
属于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人员的适龄子女,在申请学位时除应按上述要求提供资料外,还应出具优惠政策规定的有关材料。
二、申请流程
(一)小一申请流程
1.家长网上预报名(3月30日至4月15日)。全区启用小学网上报名系统,适龄儿童家长对照《2014年宝安区公办学校报名范围、学位类型、咨询电话一览表》(附件2),根据自己的住址,选择所在学区的学校在网上填写小一学位申请表。
2.学校初审(4月16-21日)。各小学接受申请学位的新生递交入学证明资料并进行审核。初审合格后,学校开具统一式样的回执(回执式样见附件3)。
3.部门审核(4月22日至5月28日)。各职能部门完成全区小一新生就读资格和积分的审核(简称资格审核)。
4.家长核对(5月29日至6月4日)。家长上网核对孩子的资格和积分,对资格或积分有异议的,在6月4日下午5时前向申请学校提交复核申请表(附件4)和相关证明材料。5.部门复核(6月4-13日)。各职能部门对申请复核的学生资格和积分进行复核。
6.学位安排(6月14-19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区教育局和各街道教育办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城区和本街道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允许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就读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
7.公布名单(6月20日)。各招生学校公布招生情况和新生名单。8.新生报到注册(6月25日前完成)。各小学在6月25日前接受新生报到注册,具体时间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决定。
(二)初一申请流程
1.家长网上预报名(4月20日至5月5日)。全区启用初中网上报名系统,适龄儿童少年家长对照《2014年秋季宝安区公办学校报名范围、学位类型、咨询电话一览表》(附件2),根据自己的住址,选择所在学区的学校在网上填写初一学位申请表。
2.学校初审(5月6-9日)。家长携带报名证件资料和报名表到申请学校接受审核。初审合格后,学校开具回执(见附件3)。
3.部门审核(5月10日至6月16日)。各职能部门完成全区初一新生就读与免费资格审核。
4.家长核对(6月17-23日)。家长上网核对孩子的资格和积分,对资格或积分有异议的,在6月23日下午5时前向申请学校提交复核申请表(附件4)和相关证明材料。
5.部门复核(6月24日-7月3日)。各职能部门对申请复核的学生资格和积分进行复核(简称资格复核)。6.学位安排(7月4-7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区教育局和各街道教育办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城区和本街道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少年入学,允许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读依法开办的民办学校。
7.公布名单(7月8日)。各中学在校门口和网站公布录取名单。8.新生报到注册(7月13日前完成)。各初中在7月13日前接受新生报到注册,具体时间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决定。
采用积分入学办法进行招生。积分入学的对象包括所有深圳户籍学生和符合市政府“1+5”文件规定的非深户籍学生,非深户籍学生父母必须在深居住满一年以上。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人员的子女按市区有关规定办理。
在划分学位类型的基础上积分。按照上级政策,根据申请学生的户籍类型和在学区的住房情况,共划分为8个学位类型。
(一)学位类型
第1类:宝安户籍,学区购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学区合法产权房或祖屋,且产权份额≥51%;或父母享受政府出售的人才住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下同)。
第2类:深圳其他区户籍,学区购房。
第3类:宝安户籍,学区租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学区租房且经过备案,下同)或有特殊住房(含自建房、军产房、集资房、集体宿舍等,下同),并且父母双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深圳无产权房(提交房产信息登记部门在入学当年出具的无房证明)。
第4类:非深户籍,学区购房。
第5类:宝安户籍,学区租房或有特殊住房,不提交无房证明。
第6类:深圳其他区户籍,学区租房或有特殊住房,并且父母双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深圳无产权房(提交房产信息登记部门在入学当年出具的无房证明)。第7类:深圳其他区户籍,学区租房或有特殊住房,不提交无房证明。第8类:非深户籍,学区租房或有特殊住房。
(二)积分办法
积分办法分两种,分别为深圳户籍学生和非深户籍学生。1.深圳户籍学生:按照在学区居住时间积分
按申请学生家庭在学区连续居住的时间(月份)来积分,居住每满1个月积1分。
计算居住时间的起始日期是:提交合法产权证明材料的,以发证日期为准;提交租赁凭证证明材料的,以办理租赁凭证时登记备案的落款日期为准;提交特殊住房证明材料的,以社区或所在单位和街道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显示的入住日期为准。计算居住时间的截止日期是:学位申请开始当月最后一天(3月31日,下同)。积分不封顶。
2.非深圳户籍学生:按照社保或经营时间及计生情况积分
非深圳户籍学生的积分包括社保或经营时间积分与计生积分两项,两项积分之和为其有效积分。
(1)社保或经营时间积分:申请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深圳市有缴纳社保的,按父或母在本市缴纳工伤险的累计时间计算积分;属于经商办企业未缴纳社保的,按照本市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入股或企业设立时间计算积分(孩子的父或母需为股东、合伙人、投资人,不能仅仅是法定代表人);如果父母有一方及以上是深圳户籍的,经申请人申请,可以以父母户籍迁入深圳的时间计算积分。每满一个月积1分,时间计算到学位申请开始当月最后一天。积分不封顶。
(2)计生情况积分:独生子女积60分,其他政策内子女积30分,政策外子女本项目不积分。
(三)积分的核定
学校收取家长入学申请证件资料并进行初审,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确认,以职能部门审核结果作为确定入读资格、最终积分和录取顺序的依据。
(四)积分的用途
坚持“先类别后积分”的原则,按照从第1类到第8类依次录取,同一类学生则按照积分从高到低录取,公办学校招生计划录满为止。未录取到公办学校的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由家长在公办学校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周内自主选择到政府委托的本区民办学校申请学位(过期未到民办学校申请学位的,本区不保证任何学位),民办学校录取后享受政府发放的学位补贴。民办学校必须优先满足资格审核合格的学生就读。
深圳市富源学校为全寄宿民办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剑桥国际学院等五个学部,现有师生4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背依巍巍虎山,面向碧波铁岗水库,雄视东升旭日,远离城市喧嚣,是读书修身养德的绝佳之地。学校有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馆、管乐室、钢琴室、电视台、陶艺馆、文学馆、科学馆、武术馆等100多个功能室,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3个篮球场,每间教师装有空调,电子白板等先进电教设备。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一、学校特色
双语教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英语。
武术特色:幼儿园、小学、初中每周两节武术课,不仅能强
身健体,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
艺术素养: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
二、师资队伍
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5%,本以上学历95%,特级教师3人,省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50多人,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占30%。有一批辅导学生考取北大,清华,丰富经验的名师。常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多名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师。
三、后勤生活服务
全寄宿:每个班一个生活老师,为学生24小时全方位服务,让家长省心,放心,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
衣:每年统一免费发放6套运动服,专业洗衣房提供免费洗衣服务。
食:专业营养师编制食谱,每天免费提供“三餐一点一果”
住:6人间学生公寓,免费提供精美床上用品,空调,太阳能热水等服务。
行:豪华大巴专业定时,定点免费接送学生,生活老师全程陪同。
卫生保健:6位专职医生24小时为学生健康服务,为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2位专职心理教师。
安全保卫:36人专业保安队伍,24小时校园监控系统,保障学生安全。
生活纪律:全校学生禁止带手机、游戏机、计算机。校内不设有商店,禁止学生购买零食,禁止学生喝酒抽烟。未经许可不得离开校园。排队上课,吃饭,回寝室。严禁学生谈情说爱。
四、办学成果
作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历年教育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办学成绩优异,享誉珠三角。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先后多次荣获市、区、“教育先进单位”、市区“高考先进单位”,区”初中教学质量管理标兵单位”等光荣称号。
“文出才子、武出状元”,彰显出超强的加工能力。2005年首届以来,这里走出一位高考状元、15位清华、北大学子、400多位重点大学学子,2位牛津学子,数十位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历年的高考重本率、本科率、专科率稳步上升,2014年高考专科上线率高达96.1%,2014中考成绩名列宝安区公民办第一名,小学教育质量名列西乡街道前列。幼儿园保教质量享誉周边地区。武术特色鲜明,多次荣获省,市武术比赛总分第一名,共获省、市单项冠军200多个。
招生范围:
幼儿园为家长和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招收2岁半至6岁身心健康的幼儿,无户口和国籍限制,设置小班(只招收走读)、中班、大班、大大班、DIC 国际班,蒙式班 幼儿可日托或全托。
1、小一必须年满6周岁,通过面试即可报读。(符合义务教育两免可申请每年5000元补贴。)
2、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面向深圳市及其它地区招收各年级优秀插班生,额满为止。
二、报名时间
从即日起,开始接受咨询和入学测试,办理预报名
三、报名地点
深圳市 富源学校招生办公室()
四、来访参观接待时间
8:00----17:30(注:周六、周日正常上班,需提前预约)
五、考试及面试时间安排
我校随时安排各年级课程项目的插班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具体考试内容、时间 请来电咨询。杨老师***
六、入学条件
9.海底世界教学流程图 篇九
教学内容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科书第9课《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对象简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这课《海底世界》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通过国际互联网让学生扩展延伸到课本外的一些海底生物知识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并下载资料制作电子作品,扩展、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
①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②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④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学的《海底世界》中四中动物的特征。(因为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老师要做什么,第一条有写老师的教学任务,所以进行了修改,觉得内容不够具体,补充了一条。)(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简单地认识海底生物,可以通过造句、背诵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3)情感目标:
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奇的地方,激发学生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让学生们萌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活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要达到的水平,在本教案中这几方面写的很详细,我也适当添加了小小的补充。而且在该教案中教学目标也比较明确、具体,是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同时教学目标也反映了学习结果的类型。总体上说是比较不错的,值得我们学习。
2、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课前,教师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的主题网页中,并设置为局域网中的虚拟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课文中所描写四种海底动物的有关资料;再进行“角色扮演”,以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种海底动物的身份进行汇报学习;最后,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这次教学的流程为: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搜索、协作商讨——汇报表演、解决问题——网络查阅、知识扩展。教学过程设计:◆
10.英语合作学习的流程 篇十
那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流程应该怎样进行呢?
首先,对所选内容进行确定及有效设计。课堂上所学的适宜运用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事先进行准确的确定,如对话表演、阅读训练、语法听力训练等所需时间的时间是不同的,小组分配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所选内容是整体统一分配到各组,还是分割成若干片段、部分由不同小组分领,只有准确确定并进行有效的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内容过多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可能性,又避免了内容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倾向。为了使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时要善于寻找疑点,找到问题的切口,并使这些问题难易适中,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合作式学习。
其次,在学生编组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按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由于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取得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只有在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和谐相处,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降低情感焦虑,使较多的语言输入变成吸收。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时常改善和调节英语课堂的的严肃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之间面对面,减少直接面对教师时的紧张心情,使课堂拥有良好的合作互动气氛,满足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需要。如果因不注意这一问题,而使组内学生的性格内向、英语基础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过于集中,不仅会使这些组内气氛沉闷,达不到学习目的,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损伤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一些前期指导,学生活动的随意性会比较大,甚至有些学生不知所措。这样活动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指导他们善于合作,不致使“合作”变成“扶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巡视员”兼“指导员”,宏观控制课堂,同时以参与者身份穿梭于各小组之间,避免有的学生缺乏主动化,不求上进。活动时不参与,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另外,要随时根据所观察学习情况,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此外,各小组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各小组在组里学习所得出的结果都是经过组里同学之间的合作而得到的,但对全班来说,每一组的学习都只是一个方面或一个片段,这就需要各组汇报交流,使同学们能学到其他组里学习的内容。汇报交流很重要,它是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全班的大合作学习,这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习计划的关键一环。在各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注意汇报的结果,尽量选出有代表性观点向全班汇报,避免各组提供相似的观点。对学习有困难以及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一些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
最后,适时给予评价。全班合作学习完毕后,老师应对本节课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的付出给予高度的赞赏,并根据每次的实际,评出“最佳组织奖”、“表演奖”、“参与奖、进步奖“等各类奖项。这对激发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极为有益,学生对这样的英语课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并且为了更好地表演,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英语兴趣明显提高,尤其课堂的句型操练、口语练习,经常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这对英语学习起了全面推动作用。对学生的热情,老师要适时给予评价,要多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表扬和激励,不要只注意正确的结论或过分强调结论的正确性,那样就违背了合作学习重在全体学生参与、重在过程和允许有不同见解存在的原则。
11.细节专题教学流程 篇十一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欣赏歌曲《父亲》, 请大家谈谈听完后的感受。 (课件展示歌词)
师:“至爱亲情”是一首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有的细腻温暖, 有的低沉厚重, 有的沁人心扉, 有的荡气回肠, 这样一份真情却被我们写得空洞, 单调, 有素材却没有生命, 有中心却没有感情, 如何将这份浓浓的亲情写得像歌曲《父亲》一样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呢?
板书:抓住细节妙笔催泪。
二.合作探究
1、感受细节
课件显示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
师析:这是散文家朱自清《背影》中父亲在遭遇双重灾祸亲自给儿子送行, 临别还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此处运用细节描写将浓浓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细节一:两处肖像描写, 突出父亲“胖”、“老”的憨态, 为下文写买橘子艰难作铺垫。细节二:爬月台的背影, 特写动作:“蹒跚走”、“慢慢探”、“穿”、“爬”、“攀”、“缩”、“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爬月台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 文中的父亲是这样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 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 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细节三:情感反应烘托,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感情的强烈表现将父亲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2、走近细节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在写人的文章里, “细节描写”一般是指对人物性格、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环境、细微习惯等具体细致的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 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文章生动传神, 形象感人。
3、美文品读
佳作一:
过了一会儿, 我起身在窗台上找资料, 从窗户看见了母亲。只见她正在商店门口找报纸。母亲弯下腰一张一张慢慢翻, 然后蹲下身子, 打开一张报纸浏览, 大概是没找着, 又叠起来放在一边, 抽出另一张翻看。蹲了一会儿, 她起身捏了捏自己的腰, 又继续翻找 (批注:人物动作) 。路边榕树间洒下的阳光跳跃在母亲瘦削的脊背上, 腰因为病痛的折磨有些佝偻, 越发显得母亲瘦小得可怜。风掀起母亲染过的头发, 露出花白的发根 (批注:人物外貌) 。我不禁想张开嘴叫母亲, 想让她回来, 可我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似的, 说不出话来。
———摘自《特别关注———母亲》
读后思考:
1、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
2、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师点评:散文最感人的地方是母亲帮我找报纸细节描写上, 先写母亲一张一张翻找, 不厌其烦, 再写母亲病痛下的外貌, 最后用自己的感情反应烘托, 运用细节表现暖暖的母爱。
佳作二:
俯身、弯腰, 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 纤细却不白皙的手在鞋带间飞快地穿梭。母亲唇角微抿, 一缕长发调皮地从耳际落下。她眼神专注, 仿佛在编制心爱的丝织品。蓦的一阵微风吹来, 空气中便回旋着淡淡的香樟树的味道。我的心底也蓦然一动, 仿佛有什么要破土而出。
平日里一向威严的父亲在此时微低着头, 像一个犯错的孩子, 午后的阳光扫过他的脸庞, 在脸侧投映出一个光影明灭的圆圈。他的目光带着深邃的微阳, 仿佛跨过千年, 亘古不变地穿过空气中氤氲着的阳光和浮尘, 温柔地凝望着母亲。四目相对的一刻, 没有任何的文字和语言, 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
我倚在门边, 噙笑望着眼前的一幕, 一首熟悉的歌从心底唱起: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 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考满分作文》)
赏析:片段哪些地方感人?请举例分析。
三.方法归纳
方法一:以小见大, 细化动作
方法二:画龙点睛, 以形传神
方法三:相辅相成, 情感烘托
原则:真实、典型、细致
四.实战演习
片段练习:妈妈站在校门口等我放学。 (运用所学细节描写将画面写得真实感人)
五.小结
12.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 篇十二
1.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的构造方法。
2、掌握最大差和最小差的计算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造数才能得到最大的差和最小的差。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数字卡片:1、2、3、5、7、9 1)师;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从这六张数卡中选出三
张,组成两个三位数,并用这两个三位数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减法计算。学生小组活动,汇报。例如:
2)师:现在请将两个三位数的减数与被减数的百位上 的5与十位上的1进行交换,现在的差是多少呢?和刚才的差之间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尝试完成,汇报交流 例如:
问:为什么只交换了2个数字,差就变小了呢?
生:第一题5和1交换后,减数是159,减数变小了,差变大了。3)师:如果把被减数的7和2的位置交换一下,差有 会怎么变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第二题7和2交换后,被减数是273,被减数变小,差也就小了。4)师:差还可以变小吗?试试看。学生再次尝试。出示:
师:你们都做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再用这个本领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出示:1、2、3、5、7、9六张数卡
师:用这六张数卡,造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是几? 生:975和123。
师:有什么好办法,找得又快又好?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六张数卡中选出最大的三个数依次放在百位、十位、个位。生:从六张数卡中选出最小的三个数依次放在百位、十位、个位。师:请你们计算一下他们的差。生独立练习:
师:交换其中2张数卡7和9的位置,再计算出差。得到:
师:差为什么变小了?还可以更小吗? 学生尝试完成。练习1 师:学生独立的造数、求差。师:谁能得到最大的差?
师: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独立尝试,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后完成。
得到: 976-245=731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差。只要造出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就行了。探究二:
师:要得到最小的差,怎么列式? 学生尝试
生:距离越近,差越小。
策略:(1)数射线,找到最接近的两个数。(两个数越接近,差越小。)(2)这两个数必须用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课内练习
1、学生独立的造数、求差。师:谁能得到最大的差?
师: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独立尝试,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后完成。最大差: 987-123=864 师:谁能得到最小的差?注意如何考虑退位的情况? 最小差:
712-698=14 612-598=14 512-412=14 412-398=14 差是451:
964-513=451 876-425=451。。。差是175:
389-214=175 598-423=175。。。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最大差:用最大的三位数减最小的三位数,可以得到最大的差。
最小差:百位上的数是相邻的,被减数的十位最小,个位第二小。减数的十位最大,个位第二大,就能得到最小的差。
13.朱桥英语教学流程范文 篇十三
教学流程:会遵循听说读写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英语。以单词为主,但将生活用语放在每天的动画片中,让小孩表演的时候也就顺便顾到了句。
课程安排:
第一节课 ——着重于摸底与和孩子们熟悉。看看孩子的英文程度到底怎样。
1.出场方式:和王臣博师哥合作,以喜羊羊和美羊羊的方式,走进小孩,给他们送一些糖果,用简单的英语问他们问题:如how old are you之类的,看看小孩英语程度。如果感觉他们吃力,停止用英语问题,而用英汉夹杂。不能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恐惧。2.简单自我介绍与教学相关的形式(突出儿歌、动画片、游戏主题)3.给每个孩子一个英文名字 4.看一点动画片
第二节课——正式开始授课。从最基本教起,字母表和数字。着重于孩子们的发音。如g和j的区别等。
1.画好四线三格在黑板上。我写孩子们也写。让孩子们跟我念。2.学唱字母歌。
3.做字母小游戏:a看谁快(分2个小组,我念一个字母,看那个组的成员举卡片快。快的那队加分)
B一传十(分两个组,让一个小孩看卡片,然后悄悄告诉另一个小孩,知道告诉完最后一个。同时进行。看哪个队的人先说出这个字母并且准确无误)
4.如果感觉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就开始进行数字。如果不行的话,就留到下一节。5.孩子们学了one/two/three到one hundred 后。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 来巩固。6.做数字游戏:找邻居(我喊25,24号和26号站起来)
第三节课——教人体部位
1.画个小孩图在黑板上。教孩子们人体部位。
2.讲词组:clap your hand/ nod your head并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
3.看视频并学唱儿歌 if you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 4.看动画。并做福尔摩斯游戏。问大家简单问题。并让大家分组进行表演。第二天演给大家。
第四节——教颜色。
1.先让大家表演上次布置的小节目
2.以彩虹为起源,和大家谈颜色。教。3.唱颜色歌
4.做游戏:我说颜色大家举彩纸。之后让孩子们之间竞争。
5.讲解自然中的事物。让大家画画(太阳啊,草啊,云啊等)画好后让大家涂颜色。并让孩子们起来一个个描述(this is a sun.It’s red)6.若有时间,看动画。
第五节——运动器材。融入运动元素。1.让孩子们想想体育课上有什么运动 2.讲解词的构成
3.做游戏:we are the best!(小孩分组。一个组6个孩子。一条线作业:呼啦圈-(一边摇一边回答5个问题)--踢毽子(回答5个问题)---拍篮球(数5个数字)---吹气球(做2个动作)---单脚跳(跳房子,跳到我说的颜色格中)---跳绳(5个问题)---跑一起喊:we are the best!4.休息。看个小动画。
第六节——外国小孩生活、圣诞节
1.从过春节引出圣诞节
2.看查理布朗和史努比的圣诞动画。让孩子们看看会有什么标志。讲解他们的生活。
14.作文教学流程之我见 篇十四
关键词:流程,作文教学,四个环节
语文教学是由识字、阅读、写作三个部分组成, 而写作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部分, 也是比较令人头痛的难题。怕上作文课已经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一块心病, 大有谈作文色变之感。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什么是一次作文教学?从系统论与实践论的观点出发, 作文教学中的写前准备、写中指导、写后批改、改后讲评成了作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它们是环环紧扣, 缺一不可的“作文链”。
一、写前指导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 视作文为畏途。我在作文教学中, 根据学生特点, 帮助学生消除怕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所谓写前指导, 即学生一次性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从时间上看至少在本次作文前的一至二周, 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基础训练, 关于本次作文的要求。而后, 引导学生按本次作文要求去观察体验和积累素材。进而组织一些活动, 这是作文序幕。要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 并做到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只有胸中有数, 才能下笔有路, 写前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关节点, 写前指导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想方设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前指导, 激起学生的作文欲望, 使其顺利完成作文。有一次, 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我在上课铃过后, 故意晚到三分钟, 这时教室里似乎有点儿乱, 学生们几十双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我身上, 心想老师怎么迟到了呢?于是我说:“对不起, 迟到了三分钟, 请同学们谅解。”于是我把语文课临时改成作文课, 文题是《上课铃响了以后》, 要求学生把上课铃响了以后, 老师迟到三分钟进课堂时大家各自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下来, 要写出不同的感受。因为身临其境, 学生有感可发, 有话可写, 所以, 同学们很快完成了这次即兴作文。我进行现场批阅, 对心理活动描写细腻真实的同学进行了表扬, 使同学们对作文课既感到新奇又觉得有趣。同时, 还在作文过程中感悟到当上课铃声响了以后, 作为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的道理。
二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平日学习、生活中做有心人, 处处留心素材, 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图画记录下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 用文字记录下来备日后写作之用。作文说得通俗一点, 它往往是指导学生从记忆仓库里提取有效的生活积累, 进行排列组合的过程。倡导学生要学习蜜蜂精神——采集百花, 多积累多酿出甜蜜。鼓励学生自由采集, 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的视野更是五彩缤纷的。放手作文的前提必须首先放胆, 要坚持“一要三不”原则, “一要”写出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用鲁迅的话讲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一不”是不论内容, 喜欢什么写什么。冬天穿棉袄, 夏天穿汗衫, 表现什么来什么;“二不”是篇幅不限,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三不”是形式不拘, 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三要从实际出发指导写作。采用自由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 并让学生感悟到作文并不神秘, 并不是蜀道高不可攀, 而是将自己平日亲见、亲听、亲想和亲历过的一些人、事、景, 通过自己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来。同时, 要引导学生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先从学生熟知而感兴趣的人、事、物写起, 如围绕中心句扩写、看图写话、仿写等, 把作文坡度减缓。
二、写中指导
写中指导,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作文的过程。就拿命题作文来说, 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 (编写提纲) 、按照纲目口头作文、打草稿、修改、誊清等八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审题。先由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明确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如上述作文, 共要求有四个必须, 一必须以《上课铃响了以后》为题;二必须写上课铃响后发生的事;三必须有中心、有要点、有条理;四必须有必要的细节描写 (包括心理描写) 。为了让学生对本次作文有清晰的认识, 教师结合单元课文, 再给学生讲讲本次作文新的要求的含义, 即“注意心理细节”, 进行心理细节描写。那么, 如何把握细节描写呢?写好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要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做到细腻、真实、感人。
第二大板块——立意, 也叫确立主题。命题作文的“立意”情况并非千篇一律,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 以确保作文中心突出。
第三大板块——选材。选材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其任务是把作文题目所包容的范围作为内容的典型而生动的事件、场面、事实、引语、数字等, 从自己记忆的沉淀中筛选出来, 目的是为主题服务。选材恰如“滚雪球”, 茅盾先生将选材称作是“拉拉扯扯法”。积累材料固无妨多, 但选择材料却应极严格。选材需经历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筛沙子”的过程。契诃夫曾说:“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 无非是把这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
第四大板块——组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编写作文提纲, 要求有题目、有中心思想、有段落安排, 并在段中标出详略, 以便作文重点鲜明, 条理清晰。
第五大板块——口头作文。学生可按自己编写的作文提纲试着口述作文, 要坚持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首先是打腹稿, 只有想明白, 才能说清楚, 最后才能写清楚。学生说文的过程就是去芜存精的过程, 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跟踪指导, 把批改前移, 把问题解决在作文形成之前。
第六大板块——打草稿。这时学生经过口述作文后, 腹稿已成熟在胸, 下笔自然顺畅流利多了。
第七大板块——修改。可自改或讨论改, 鲁迅曾说过, 有人说文章是写出来的, 我说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第八大板块——誊清。将改后的原稿工工整整地写清楚。
三、写后批改
笔者将现代教育管理上的目标管理与控制论运用到作文批改上, 作文批改可分初作自改、试改互改和再作再改三个阶段。
初作完成后, 要求学生进行自改, 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自改信息, 对症下药, 跟踪引导。自改完成后, 学生进入试作阶段, 教师可从中选出好、中、差代表性习作在班上讲评, 师生形成共识后, 便进入学生互相批改阶段, 学生互相批改后, 此次习作没有结束, 学生通过初作自改, 试作互改进一步开拓了思路, 明确了作文要求, 教师再让学生放手去写放胆文, 就能写出更多的佳作。教师灵活运用“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和“分项批改”法, 对学生再作之文进行批改, 最好给每个学生的作文建立一个“作文批改档案”, 记录学生作文的进步与提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 便于下次讲评之用, 批改应把握以下几点: (1) 要多批少改, 或只批不改。 (2) 眉批总批要具体明确, 不要泛泛而论。 (3) 要坚持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看到光明。 (4) 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
四、写后讲评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作文教学中的写前准备、写前指导、写后批改及改后讲评, 构成作文教学四大板块的系统工程, 环环紧扣, 缺一不可。但不少教师只注重前三大板块, 恰恰忽视了“讲评”。因为讲评是学生写作之后进行的, 实际情况是学生对各自写作中的得失可从教师批改中有所认知, 但对全班写作水平及写作中的得失却不得而知。古人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为了使学生“知彼”, 从别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 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准, 批改后的讲评尤为重要。
作文讲评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 可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示范讲评、对比讲评等形式。
(1) 综合讲评, 根据作文批改档案, 教师向学生报告本次作文的情况, 好在何处, 差在何方。选出优秀作文让学生评头论足, 对不好的作文指出如何改进, 但切不可指名道姓。
(2) 典型讲评可选一至三篇好作文打印后下发, 让学生分组讨论借鉴, 然后教师总结谈话, 指出各自优缺点, 让学生再改。
(3) 解剖麻雀是针对本次作文普遍性的问题, 选择一篇问题较多带有普遍性的习作抄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分析, 找出原因, 提出改进方法, 让学生自改。
15.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 篇十五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实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对其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善一课时教学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章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endprint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导致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实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对其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善一课时教学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章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endprint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导致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初中英语教学流程图】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浅尝10-03
初中英语早读09-04
初中英语听课10-25
初中英语研修11-03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07-02
初中英语教学方案09-12
浙江初中英语教学10-15
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06-25
英语的教学反思初中07-0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