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2024-09-26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14篇)

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篇一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使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实施范围

选聘和调入我校,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任务,现任中级或中级以下职称的在编在岗40岁以下青年教师。

三、实施项目

(一)新上岗教师试讲项目

1、本项目旨在通过试讲环节,使新上岗教师在同行教师的指导下受到课堂教学的规范训练,帮助其客观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新上岗青年教师正式上课之前,院系须安排其进行试讲,试讲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试讲由系主任(或实验室主任)主持,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青年教师导师、教研室(或实验室)同行教师参加,听讲人数不少于5人。试讲后现场进行公开评议,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并明确给出试讲是否通过的结论。

3、新上岗教师试讲通过后方可正式上课。试讲未通过者,院系不得安排其作为主讲教师,应安排其他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新上岗教师作为辅导教师跟班听课学习,1个月后重新安排试讲。

(二)导师跟踪指导项目

1、本项目旨在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导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跟踪指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风学风和敬业精神,培养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等。

2、学院应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导师。导师应具有副高以上(含)职称,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每位导师以指导1—3名青年教师为宜,指导期一般为2年。学院也可聘请65周岁以下的离退休教师(不超过指导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担任青年教师导师。

3、新参加工作或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到学院报到后一周内,学院应为其选派导师,并要求青年教师主动与导师取得联系,由导师根据其承担的教学任务,提出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安排其在上课前利用假期认真备课。

4、导师职责

在2年指导期内,导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1)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面负责,通过听课评议、审核教案、交流指导等形式,对青年教师在师德教风、教书育人、教学准备、内容处理、课堂板书、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讲课技巧、考试命题、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自学提高等各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2)每学年开学初,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督促并指导青年教师制定学年度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年末检查计划落实情况。

(3)每学期听本人指导的每位青年教师讲课不少于6学时,审核青年教师备课教案不少于6次,并及时反馈改进意见。

(4)通过系主任(或实验室主任)安排本人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1—2次公开教学(每次2学时),学院教学督导、系主任、导师、教研室同行教师参加听课;公开教学课后,由导师主持召开反馈交流会,参加评议教师不少于5人(不含青年教师本人),对公开课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5)每学期负责审核本人指导的青年教师所任课程的期中、期末试题,并明确签注是否同意使用的意见;未经导师审核同意的试题不得直接用于课程考试。

(6)参加院系组织的对指导期内的青年教师进行的学年度教学能力跟踪考核,并对所指导青年教师学年度教学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7)每学期末,导师向学院提交本人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学期工作书面记录,作为工作量计算的依据。

5、青年教师职责

在指导期内,青年教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1)主动联系取得导师的指导帮助,每学年开学初,制定学年度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经导师签字同意、系主任(或实验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一式三份,由学院、导师、青年教师各存一份,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2)每学期听同行教师的课不少于10学时(若本人导师有课,听导师的`课不少于4学时);通过听课,学习体会其它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与经验,虚心听取导师、同行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

(3)根据导师的安排,每学期进行1—2次公开教学(每次2学时),公开教学课后虚心听取听课教师提出的指导、改进意见。

(4)每学期主动向导师提交本人所任课程的期中、期末考试题,由导师予以审核,并主动征求修改意见;未经导师审核签字同意的试题不得直接用于课程考试。

(5)每学期末撰写个人教学科研工作书面总结,经导师审阅签字同意、系主任(或实验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上交学院作为本人业务档案留存。

(6)参加院系组织的学年度教学能力跟踪考核,虚心听取考核过程中对本人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改进完善。

(三)院系跟踪考核项目

1、各学院是青年教师“导师跟踪指导项目”的实施组织单位,负责“导师跟踪指导项目”各项工作的组织安排,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系(或实验室)以及导师和青年教师本人,并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每学年末,各学院应安排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跟踪考核的专项工作,对处于指导期内的每位青年教师进行跟踪考核;考核一般以系(或实验室)为单位组织进行,也可以学院为单位组织进行;考核可采取青年教师汇报学年工作(特别是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导师及青年教师本人所做工作),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系主任(或实验室主任)、导师、教研室同行教师代表讨论评议,打分确定考核结果的方式,对青年教师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参加评议教师不少于5人(不含被考核青年教师);考核结果分优秀(平均分90以上)、合格(平均分60—90之间)、不合格(平均分60以下)三种,由学院存档。

3、对跟踪考核满2年、2次考核结果均合格或优秀,教学能力好的青年教师,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可视为该青年教师的指导期结束;对2次考核中有1次不合格者,该青年教师的指导期必须延长为3年,并进行第3次考核;对跟踪考核满3年,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仍未通过者,由学院向人事处提出报告,调离教师岗位。

4、学院每年将青年教师指导期结束后的考核结果与结论存档,并报送人事处、教务处备案。

5、根据青年教师导师工作情况,结合学校有关政策,核算导师的工作量并在校内津贴中予以体现。

6、对本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导师跟踪指导项目”和“院系跟踪考核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学年度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工作进行改进与完善。

(四)入职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

1、本项目侧重于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使其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基本要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素质;对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交流、处理、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

2、培训分为“入职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两种,分别开展,采取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与讲评、综合考核等形式进行培训。每学期举办1—2期,每期安排40—60名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时间20学时左右。实施范围内的每位青年教师须分别参加2个项目的培训。

3、项目培训由人事处组织实施。教育学院负责制订入职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负责制订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并选派任课教师开展培训。其他学院组织本院青年教师参加培训。

4、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要注重实践操作与教学应用,要体现能力导向原则,注重青年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

5、人事处负责对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考勤管理,对培训过程进行督导检查。每期培训结束后,由人事处、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组织对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证书,考核成绩由人事处、教务处及教师所在学院备案,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考核不合格者需安排再次培训。

6、每期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向人事处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提出对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人事处负责对每期培训项目进行工作总结,并向教育学院拨付培训经费。

(五)讲课比赛项目

1、本项目旨在检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果,增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鼓励青年教师中的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大青年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2、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每年春季学期举行,分学院、学校两个层面开展;各学院举行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院青年教师人数多少,选拔推荐2—4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分文理科两个组进行,每组20—30名青年教师参加,每组各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4、比赛结束后,学校将组织每位获奖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示范课,要求全校青年教师到场观摩学习。

(六)教学进修、研修项目

1、本项目旨在拓展青年教师专业领域,优化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更新青年教师知识内容,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2、学校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课程进修、参加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根据学院青年教师人数多少,每学年为各学院提供1—3名为期半年的青年教师课程进修名额,提供3—5名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研讨会的名额;由学院申报,教务处审核同意,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执行,学校提供进修费、会议费、差旅费、住宿费,对青年教师在课程进修期间的教学工作量予以减免。

3、学校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工作、锻炼研修,增强实践经验,建立校企联合,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根据学院青年教师人数多少,每学年为各学院提供1—2名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与工作、锻炼研修;由学院申报,教务处审核同意,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执行,学校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与教学工作量减免。

4、青年教师进修、研修结束后,要形成进修、研修书面总结报告,一式三份,分别报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备案,并在本学院教师会议上汇报本人的进修、研修成果与感受,提出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任副组长,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文、理科组长,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为成员的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具体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落实工作

各学院要深刻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学校事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事关学院学校未来发展,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认真组织实施,把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逐级逐层安排落实到位,并结合学院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本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切实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学院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学校、学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学校投入经费用于支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经费支持的效益。

(四)加强过程检查,做好项目考核,形成长效机制

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教务处、人事处、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将对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学院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要求,对本学院的各个工作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发现不足并改进完善。

教务处、人事处对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将好的做法与经验及时整理汇总,形成我校青年教师培养成长的长效机制。

五、其它

1、“新上岗教师试讲项目”从20xx年及以后新选聘或调入的青年教师开始执行。

2、属本计划实施范围内的青年教师,若该教师已在导师指导下在我校承担满六学期以上本科教学任务,且自进入我校工作以来各学期的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经教师本人申请、导师同意、所在系(或实验室)推荐、学院教学督导组听课考察、学院审核同意后,可视为该教师的“导师跟踪指导项目”和“院系跟踪考核项目”通过,不再执行。其余属本计划实施范围内的青年教师,均应执行本计划中的“导师跟踪指导项目”和“院系跟踪考核项目”。

3、属本计划实施范围内的青年教师,均应参加“入职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

4、本实施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篇二

在常规的课堂上,教师担任的是传授知识的讲课者的角色,学生是听取者。所以,这样的模式不能够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教知识,并且,教师常以自己为主导,命令性的要求学生执行课堂教学任务,容易造成学生的抵抗学习心理,适得其反,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教学的质量会越来越差。高质量的课堂是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才能形成的。教师不应该成为独奏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讲计划提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由学生来讲,教师成为听众,但不是纯粹的听众,而是从旁指导并控制好课堂秩序,让学生的讲学充满趣味和挑战性而不失秩序。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在给与学生新奇感的同时让他们有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够自觉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要放平身份,并不是作为教师就要高学生一等,教师以好朋友的身份同学生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和学生交心、谈心,可以让他们的关系更近,在课堂上的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会更乐于同教师互动,没有畏惧感,勇于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采用教学设备,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教师在讲课中也应用起多媒体教学,制作幻灯片或flash来帮助教学,初中的语文课堂也不例外,但是,同其他课堂所不同的是,语文课堂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还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能够更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教师向学生传达的意愿。很多初中学生经常抱怨语文阅读的难以理解。教师也把阅读当成了困难的讲解内容,固化要求学生答出问答题所谓的标准答案,和答案稍微偏离就要扣分,导致学生胆战心惊,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味的以固定模式把阅读当作机械的答题,失去阅读的兴趣。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会对阅读产生厌恶感和恐惧,及时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多媒体色彩丰富,可以利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书本上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嘴讲述出来,使原本枯燥的表达形式变得充满趣味性,并且可以让一篇阅读能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屏幕之上,使得内容充实并且将讲学内容完全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在阅读当中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的阅读质量。但是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急于寻找正确答案,缺乏阅读思维,不喜欢思考,造成阅读能力降低,质量下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也不要急于判定对错,需要循序渐进,引导他们找到思路,补全答案,向正确答案靠拢而不必完全标准刻板的与答案一字不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相关字句摆出来,给予学生直观的依据来进行思考,但不能单纯根据阅读中的字句叙述,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锻炼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质量。习惯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逐渐形成的,一旦养成了独立的阅读思维,那么无论什么样的阅读,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要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它,才能拥有良好的也阅读基础,同时也顺应了学讲计划的实施。

三、讲课形式多样化,激起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讲课形式为教师在讲台上枯燥的讲述学习内容,这样的模式早已过时,而且不易被学生所接受。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语文课堂讲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阅读《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情景模式演绎,学生自愿要求出演其中的角色,其余同学作为观众点评并发表看完表演的感受。这样的授课趣味性十足并且充分带动了学生们参与其中;在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鼓励学生们在课外搜集来自自然的收藏品在课堂上分享,发表自己的算见所闻。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到源自大自然的语言,真正融入到阅读之之中;对于类似《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样的文章,可以采取班级辩论赛,将全班非为两组,正方和反方,正方为失掉了自信力,反方为没有失掉自信力,以此进行讨论,增加阅读的深刻性。像此类种种教学方法都提倡应用,所有的阅读核心内容都是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学习他人所想的精华所在,说出自己的个人观点,真正做到了学和讲。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量会不断增加,并且对于阅读的能力逐步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每次学习活动结束后都应做出适当的总结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并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努力改进,教师永远是学生们最坚实的后盾。

3.如何提升教育质量 篇三

何为教育质量?当前的具体解读是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个学会,即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脑动手、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总之,它们都依赖于学校管理。基于上述观点,笔者把学校在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大家共勉。

完善工作机制,改善领导作风

为使校委会成员全面、系统、整体地把握学校情况,校长将学校一日常规工作表格化,周一到周五校委会成员轮流值日,每周一校长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判、记录,对未完成的工作提醒周二值班领导继续督查,对特别棘手的问题协助督查。一是保证了领导层面对各项工作的全面了解和落实;二是了解了学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三是加强了校委会成员对各项工作的沟通和交流;四是增强了校委会成员的责任心,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搭建操练平台,教师各领风骚

在教研的实践与创新中,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

第一,形成了“四个一”的教研模式,即一周一反思、一月一草根、一学期一足迹、一学年一子集。

第二,设立了教师粉笔字练兵场—书法周周练。在办公区设置了十块大黑板,给每位教师划分一块“责任田”,在下面标注了教师姓名,并设有展示台与进步台,由专人负责、专人指导。书写进步较大的教师上进步台,并在绩效工资中体现。

第三,学校设计了“教师书法周周练钢笔字专用纸”,每周五上交一张与粉笔字同步的钢笔字,并收集整理存档。这项工作已坚持了两年多,教师们的硬笔字书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高效课堂引领,提升专业化成长

“四个一”校本教研模式,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夯实了基础。根据区教研室 “人人有特色,校校有模式” 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流程研讨领导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中,针对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工。学校多次召开专项会议进行交流,并邀请中心校业务骨干及其他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探究,最终形成了高效课堂“四五四环节”流程,同时聘请区教研室领导到学校指导,使流程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与完善。

所谓“四五四环节”就是:

“四”——课前四备。一是备课标(学年备);二是备足迹(学期备),即学校“四个一”教研模式足迹;三是备教参(超周备);四是备亮点(课时备),这是教学反思中的主张。

“五”——课中五个体现。一亮:课堂中教师的亮点(教学反思中的个人主张)。二抓:抓技能(语文10分钟以内的写字指导,数学课堂不少于20道口算题)、抓养成。三精:精讲、精问、精练(指教师)。四敢: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指学生)。五语:课堂中教师的五种语言,即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指导语、总结语。

“四”——课后四变。一变:自变(反思变),授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展开教学的。二辩:他辩(交流辩),听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评课导向,进行提优、谈缺、补漏。三变:二次备课(提升变),授课教师根据首次作课视频及辩课结果进行二次修改教案。四变:二次授课(创新变),授课教师更换班级学生进行二次讲课。

建立奖惩机制,激发教师才能

为了充分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氛围,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学校启动了一项“教师争章机制”。此机制根据动物的性情及其具备的精神命名了十多个奖项。

如,“金鸡奖”颁发给考勤满分的教师;“金猴奖”属于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为学校出谋划策的教师;“雄狮奖”是给考试成绩较突出的教师等。另外,学校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学期末进行一次整体评价。对一学期获得3个奖章的,说明该教师执行力强,颁发“骆驼奖”;获得5个奖章的教师获“喜洋洋奖”,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争章机制帮助教师树立了自信心,实现了自我发展。

多彩大课间,快乐农村娃

学校少年宫有室内、室外共23个活动项目,室内有面塑、贴画、十字绣、剪纸、绘画等11个项目。室外有QQ炫舞、竹竿舞、抖空竹、花样沙包等12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特长设立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学校对活动场地进行了区域划分,标注了相应的活动范围,使室内外项目整齐、有序而富有创意地进行。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阳光、快乐地成长,使农村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资源,真可谓多彩大课间、快乐农村娃。

4.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篇四

教学措施

积极参加体育教科研活动,积极与几个搭班进行沟通,并到各个学校进行听课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开展正规的体育教学,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认真备好课,写好每堂课的教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各班体育干部,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再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课余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并培养学生各种体育基础常识。使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上课习惯,初步让学生学习走和跑的正确姿势,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最基本的运动技能。

教学难点

学会自我控制、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学会游戏、通过学习学会一些基础的体育知识。

学校教学提升计划篇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 1班学生:3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2班学生42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21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进数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习近平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整式的加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第一章:走近数学世界 第一周

第二章:有理数 第二―――六周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第七―――九周

第九周四、五半期考试。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十――十四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第十五-十七周

5.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方案 篇五

一、“双语”教学现状

我们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现状,包括语言环境、学生和老师的现况、教材等,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1.我校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相差悬殊,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双语课程感到特别困难(阅读原版教材困难,听课更困难)。尤其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种困难更为严重。

2.不少专业教师虽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但缺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缺乏全面驾驭汉语的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

3.缺乏较好的汉语教材和专业教材,而不少原版参考教材昂贵,学生难以承受,特别是对贫困学生而言。

二、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汉族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知识。惟其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我个人认为要胜任双语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哈萨克语和汉语言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双语教材或者汉语原版的各类专业教材,这样在视觉和听觉上做到同步,达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与和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目前适合的教材比较缺乏,直接采用普通高校的原版专业教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汉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教师在消化吸收原版教材的同时,要精心备课,结合本校、本地实际进行重点的补充与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地应用汉语的能力,要求采用汉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完成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汉语教学,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现双语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汉语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双语课程时,可适当地增加课时数,以鼓励和适应双语教学的开展;分层次设置双语教学课程,供不同汉语程度的学生选择;正确评价双语教师工作量,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交流、学习机会,引导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实践中来;鼓励教师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和地区教学实际,改编双语课程教材,实现教材、教育课件、习题集等的配套。

三、提高双语教学的策略

1.加强“双语”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双语”教学检查和指导力度。

要加强学校“双语”领导班子建设,负责抓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全面负责本校双语工作,在做好“双语”档案的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双语”教师的备课情况、批阅作业情况、教学情况等,找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

2.因材施教,优化整合“双语”课程资源。

学校缺乏“双语”课程资源,作为双语班的七、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多余的汉语课外书看,知识仅限在课本之上,缺乏开阔眼界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优化整合“双语”课程资源,然后再次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多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3.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要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投入力度,合理配备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民汉兼通的业务能力又较强的骨干教师。可积极向上级申请优秀的“双语”教师到校任教,切实解决双语教师不足的问题。

4.采取奖励性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6.2022年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为着眼点,扎实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升全体教师执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力争常规工作有新路,重点工作树新势,教学质量创新高,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全力打造区域内品牌学校。

二、工作要点:

1、推进精细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师教学目标管理考核的科学性。

2、推行任课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提升教师整体执教能力。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制度建设。

4、推进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推进课后延迟服务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质量兴校,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

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转变质量提高方式,以“优质轻负”为目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提高效益为追求,全面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全面落实教学常规要求。

切实提高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学科作业、课后辅导、教学测试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有效性,多层次、全

方位地将有效教学落到实处。要把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把好“四关”:即严把备课关,着力突出“研究”;严把课堂教学关,着力突出“有效”;严把作业批阅、讲评关,着力突出“精细”;严把辅导关,着力突出“勤实”。要切实提高教学自查的有效性,做到凡考必严、凡考必评、考前必备、考后必思。

二是要大力加强有效课堂建设。

切实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等不同课型的研讨,以追求有效、高效为目标,形成一定的课型范式。以教学基本功大赛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有效课堂大展示”活动,推广有效课堂的成功范式,展示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三是要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机制,通过校本教研,凝聚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益,增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推进校本教研和师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2、切实加强体艺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创新、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和冬季长跑、跳绳,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丰富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表演的技能水平。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1、抓骨干,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名教师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体

现,也是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基本保证。要切实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从示范教学、论文发表、教学实绩、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名师队伍建设水平,争取培养出一批镇、县级名师。

2、抓考核,完善教师教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认真贯彻《x校20xx教师质量目标责任书》,《x校教师岗位竞聘实施方案》,把实施质量目标绩效考核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落实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校内教师聘用合同制和教师岗位目标完成奖励制,坚持公平合理、规范有序、优绩优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继续深入教师岗位开展大练兵活动。学校将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实践资源共享。加大教研力度,规范教研行为。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参加小教部组织的各项教学展评活动。选派部分教师到省市名校参观学习,讨教经验,开阔视野。

(三)强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抓细节管理。一是要管好细节。教学管理要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抓好教师的工作纪律和教学规范,抓好后勤人员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二是要细化管理。各级管理者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讲究精细化的操作程序。要细化管理要求,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要求,使所有师生的学习工作有章可循;要细化管理措施,使每一项工作要求都有具体的落实举措;要细化管理职责,所有管理者都要

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三是要强化考核。要加大管理过程的考核力度,以严格的考核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考核机制建设,明确专人负责,加大考核的力度,提高考核的精度,增强考核的效度。

2、抓好持久管理。一是要使常规成为师生的习惯。要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范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并逐步内化为素养、外显为习惯,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要自觉地遵守常规要求。教职员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接受规范要求的培训,清楚工作程序,明确行为要求,逐步成为习惯。二是要使管理成为常规工作。学校师生要形成“常规管理人人有责”的共识,每个人都要在清楚行为规范的同时,明确自己负有的常规管理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强化“工作即管理,管理即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努力使“常规管理”成为“管理常规”,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事事都有人管”的管理状态。

(四)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1、认真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三会”: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会、成绩分析会。每学期每会至少3次,各校要做好记录备查。跟踪好毕业班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毕业班的教学策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落到实处。

2、做好迎考的准备工作。毕业年级三主科要研究明确小升初水平测试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近几年考卷(教师必做),弄清题型、题量和难度变化,把握命题特点和趋势;研究复习的策略及措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迎考的研究一要抓得早,要在本学期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开展研究实施;二要拓宽面,不仅毕业班要研究,非毕业班也要

7.转变教学思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篇七

一、关注重点由“教什么”转为“怎么教”

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部分, 目前教师的招聘、考核与评价多注重看学历, 看学生考试分数。 平时在同行间教学研究时, 重点讨论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即“教什么”的问题。 然而, 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往往成为个人把握的事项, 致使部分教师“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事实上, 改变教学方法比改变教学内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改变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 掌握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学技巧, 学生也有一个重新适应的问题。

一是注重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 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情境等要素。 在准备教学时, 不仅要注重教的内容、知识的逻辑关系、知识讲解的先后次序, 还要注重意外教学现象的策略设计。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充分准备,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拓宽拓展内容外延, 确保对知识“问答如流”、“成竹在胸”, 完整体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是突出重难点。 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课堂上学生的精力不可能时时饱满, 应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学风和心理动因等特征的细致分析, 对照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重难点, 根据内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计划分配, 进而编写教案。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对象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 教育是通过教学对象的学习实践, 提高其积极性, 进而内化为教学对象的精神财富的过程。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要把握层次性、启发性, 使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启发诱导思索, 逐步掌握知识要点, 形成合理的结论, 让教学对象在思索而不是“硬塞”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转换角度由传统型向多元型靠拢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跨上“快车道”。然而, 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写到头”的传统模式中, 或者认为信息化就是把文字通过PPT显示出来的认识之中, 最终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要关注最新理论成果。 近年来, 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 然而, 部分教师仅凭自己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和经验进行教学, 片面以教学的实践性期待理论性。 教师要时刻跟踪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了解新知识、 新方法, 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 将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发展中, 并将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给学生,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是要注重信息技术。 技术是手段,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 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服务的。 应针对老问题, 根据个人多年的研究领域, 结合新技术如教学辅助技术、互动平台等开辟新领域, 提出新观点, 研究新问题, 为学生的发展拓宽思维。

三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目前部分教师很少受过“教会学生如何学的方法”的训练, 对所承担课程只顾自己教, 按照自己的想法讲完完事, 很少考虑学生的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课堂及课后只看“作业有没有完成”, 对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用了解不多。 近年来, 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等领域都取得革命性的发展, 对如何学、如何教作出许多新的解释。 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立足提高学生智力发展, 养成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及通过系统设计对问题进行研究的习惯, 并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掌握学习方法。

三、善于反省由“单干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授课的结束, 并不意味着这节课教学的停止。 课后反思是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教学, 对教学中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会有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是听取意见。 教师在备课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请教, 上课时应真诚邀请其他同行随堂听课。 在授课结束之后, 要征求学生和同行们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听取和吸纳有关反馈意见, 适时地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微调, 以满足学生需求。 课后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学生之中, 通过教学交流,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出问题, 对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虚心听取和采纳, 并及时地给予解答。

二是注重教学学术。 教和研是教师的一对翅膀, 缺一不可, 不能偏废。 往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教得好就行, 忽略研究, 更多教师认为研就是论文、 专题, 对教学本身的研究不太重视。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认识, 教学研究不仅应该研究学习理论本身, 还应该将“如何教学”纳入研究范围, 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摘要:教学需要探索和研究, 作者认为针对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表现, 应调整教学重点, 以学术性的方法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思路,“怎么教”,多元型,开发型

参考文献

[1]徐晓枝, 李雪冬, 李虎, 等.军事任职教育浅谈[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8.抓住教学关键,提升教学质量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关键点 提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5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轻负担,高质量”一直是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应有的关注,在根本上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确定课时目标

教材不仅凝聚着编者的心血,而且有着明显的教学意图。要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要正确把握编者意图,悟出教材的精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课时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材里插入一幅学生各自在用手测量课桌长度的情境图,大部分教师认为插图对于学生实际认识长度单位没有帮助,于是直接跳过这幅插图,从“直尺的认识”入手教学。而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1)让学生观察插图,初步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对“1拃”的长度有大致了解,知道生活中人们常把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3)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桌有几拃,为课堂教学预热。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把教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制造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增强教材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正确对待课堂“意外”,造就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不断调控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意外”,造就精彩课堂。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学生对量角器的刻度有初步的认识之后,笔者让学生画一个15度的角。过了一会,有学生“告状”,他的同桌没有用量角器画图,而是来回摆弄着自己的三角板,不知在做些什么?于是,笔者用询问的目光望着这位“开小差”的学生,这时,他胸有成竹地说:“我也在画角,你瞧,我先用等腰三角板画出一个45度的角,然后在45度的角里用另一个三角板画一个30度的角,剩下这部分不就是15度的角了吗?”听了他的话,其他学生恍然大悟,他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这位学生的脸上也洋溢出了胜利的笑容。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学生画角时,并没有明确指出画角的工具,这就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并巧施妙引,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三、精心组织课堂练习,发挥练习效益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精讲多练”“以练促学”的教学现象。这就使学生的课堂练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繁、杂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课业负担。要想真正实现短时、高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从而使练习效果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在课堂练习部分,笔者采取了多样化设计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练习题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者设计的课堂练习如下:

1.画一画,圈一圈,并说一说。

●●●

★★★★★★

○○○○○○○○○

★是●的( )倍,○是●的( )倍。

2.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1)( )是( )的1倍。

(2)( )是( )的2倍。

(3)( )是( )的( )倍。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关于“倍的认识”的课堂练习上,笔者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和画一画,既深化了学生所学知识,又有效提升学生的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短时、高效、有质”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准确揣摩编者意图,合理调控课堂,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9.护家中学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篇九

(讨论稿)

一、总体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走内涵发展之路,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经过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师德修养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师资队伍;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有一定的特长,会学习、会生活,适应社会,在高考中具有竞争能力的学生,为未来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行动内容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领导,并以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确保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按照国家规定开齐上好艺术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二)开设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综合社会实践、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主性,构建合作式学习小组,训练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向先进学校学习,教科研理论指导,先进教学模式示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等方式,使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强化对学生研究意识的指导。

(六)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主管教学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质量。

(七)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标准多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完善形成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反馈机制。

(八)强化各类考核,充分发挥高三复习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高考复习的专题研究工作,收集、整理、研究各类高考信息,大面积提高高考成绩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成立以罗定虎校长任组长,朱现蔺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升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做到统筹协调、精心组织。

(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加强对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健全管理制度,严肃教学纪律。

1、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向管理要质量

提高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学校将从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1)加强教学秩序的管理。各年级主管教学的领导及两处干事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随时对全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将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A:无故缺课、上课迟到、下课早退(含晚自习)B:课堂无序、杂乱吵闹 C:上课期间使用通讯工具或会客 D: 酒后组织教学

(2)立足课堂,完善教学环节。全体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都要认真实施和落实5个教学基本环节。

A:备课

坚持“个人----集体---再个人”的备课程序,每位任课教师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写好教案(新教师要写详案),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之课,坚决杜绝不备课或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现象。

全体任课教师要严格执行已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统一进度,统一重点、难点,集体研究确定授课时须注意的地方及思想方法,备教学大纲、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各位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疑惑,课上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课后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实现教研成果的共享。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效率,期末要有总结。

B:上课

坚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废除“注入式”教学,体现人文精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优化教学手段和手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授课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法得当、语言清晰、板书工整,全体任课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全体任课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并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杜绝只有布置,不作批改或不及时批改的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倡任课教师面批面改。

D:课外辅导

全体任课教师要切实重视课外辅导,杜绝课外有偿辅导,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上好每一节晚自习,倡导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无特殊情况不得利用晚自习时间讲课,要想办法真正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实际问题。

E:测试

坚持每周达标、单元测试、每月实施月考的测试原则。(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对任课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成绩来进行。教务处将逐步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主管教学领导、高级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进一步使教师从各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狠抓德育常规管理,确保教学秩序,为教学服务。(1)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育人素质。(2)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常规管理,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为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奠定基础。

(三)强化各种培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加强任课教师的学习培训。由教务处、教研处共同负责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规划与实施。组织教师的交流考察和理论学习,探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教师深入课堂指导教学。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为目标,实行全员培训,对45岁以下教师培训内容除沈阳市教育局规定的信息技术、心理知识、外语常识之外,主要以培养“四心”、“八能”、“一特长”为重点培训内容:

“四心”:对全体学生的“金爱心”

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

对教育事业的“钻研心”

对终身学习的“永恒心” “八能”:扎实的课堂教学运用能力

新课标的综合运用与开发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备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

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

对学生发展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的能力

设计、领导和实施教改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一特长”:鼓励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2、加强干部培训。

(四)积极构建教科研指导体系,完善教研活动,确保教研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教育科研部门为先导,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1、加强教育科研的选项、立项、实验管理。对于效果良好的要及时推广,通过对实验项目的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教务处要经常深入教学实际,紧贴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研究、全面分析、适时指导,让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

2、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

教研促教改,教改促教学,搞好教研活动是抓好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此,要狠抓三个落实:

A、落实时间地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地点由教务处列表统一安排。B、落实教研内容。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根据教研计划,每次的教研内容事先通知全体教师,并确定活动形式、教研专题、中心发言人。

C、落实检查工作。每次教研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检查,活动情况要有专人负责记录上报教务处备案。

为使教研收到良好效果,学校要求各领导分别下到各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时要突出并体现各组长的核心教学指导作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讲实际,重实效。

(五)举办各类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活动

①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钢笔字、粉笔字、演讲)②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优秀课比赛活动,比赛时各评委严格按学校制定的优秀课比赛赋分表赋分

③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说课比赛活动,比赛时各评委严格按学校制定的优秀说课比赛赋分表赋分

④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年开展一次以老带新、以强帮弱的一帮

一、多帮一活动。师傅先上示范课,后评徒弟课。

⑤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试卷分析、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按照教务处要求,仔细分析试题的难易度,学生答题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办法等,有必要时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⑥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教案设计比赛活动(附:优秀教案比赛赋分)。教务处在每年组织一次教案展览活动,每个教研组推荐一定数量的教案,统一放在展览厅展览,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观学习。目的是鼓励教师认真备课,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⑦每学期期末各年级各学科分别出版一本适合我校的校本教研用的习题集,下一学年的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增减,推陈出新,使之规范化、经典化。

2、组织全校性的学生活动。每周一测,自我评价。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组建优劣结合的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综合社会实践、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和现象,引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二、三年级实验班的活动内容,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做到因材施教。

以年部为单位开展学科竞赛。

组织体育、美术、音乐等特长生的培训。就餐时间看新闻

举办“读书节”“科技节”活动。

(六)高度重视一年新课改,强化二年课改下的基础教学,全面调控安三备考。做好各年级宏观、微观的教学调控,逐步提高学生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新课改。教务处将组织教师扎扎实实地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学校制定的备课程序,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A.统一认识,确定我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选拔大批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B.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执行我校初中新课程的实施计划。C.加强上岗后的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务处将组织初

一、初二任课教师,研讨交流,并结合教学实际,促进教师将先进事迹的理念化为教学行为。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①自主学习:教务处将推荐书目和下发学习材料,要求老师认真研读并做好笔记。

②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组织以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讲的专题讲座。

③教学观摩:组织学科内、年级组内的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活动。并定期举办校内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并组织交流和研讨。

④个别指导: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指导教师,实行一帮一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⑤参观考察:组织校际之间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积极营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2)要重视新课标下的初二基础教学工作,从中考的目标入手,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认真抓好初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切实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时期一定要想办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此,初二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A.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有待改进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B.在教学关系上:要求教师要善于帮助、引导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攀高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C.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要求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共识,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3)调控初三备考,确保每一轮复习质量。

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初三复习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周密计划,搜集信息,集中调控。增强复习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复习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每一轮复习质量,各备课组在每一轮复习时一定要按照考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复习内容的广度、知识的深度、训练的难度以及复习的进度。

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初三复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初三整体复习规划。

全年预计组织10次考试,并在考试后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教情研讨。

适时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

广泛联系、收集高考信息和复习资料,准确把握高考的动态。积极组织初三教师参加有价值的中考研讨会。定期召开初三教学质量分析会。

考前对初三学生进行各学科的考前指导讲座。(4)加强小班额试验课题的教学管理。

在二、三年级继续开展小班额对比试验,班主任要高标准强化班级管理,切实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尤其在学法和心理调控上要多加指导,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还要加深知识难度,真正让学生感觉到“吃得饱”、“吃得好”,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前提下培养尖子学生。

(七)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品德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每学期各班都要召开一次以明确学习目的为主题的班会,平时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先进事迹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

2、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学习方法指导周,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上一节学习方法课,有充实的内容,高水平、高质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事求是,追求真知,脚踏实地,学会战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进取,勇于竞争。

(八)加速教育辅助设施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l、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实用、适当超前、逐步完善”的原则,在全校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方位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

①建立护家中学网站,加速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网络作用,研究开发学科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全国最新、最先进的教育信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②二个多媒体室向学生开放

2、完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加速图书馆建设。学校计划逐年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

3、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更新仪器,补充药品,配置理、化、生专职实验员,凡具备条件的都要做分组实验。

(九)强化各类考核,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成立考核、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对教师、教研组、班级教学成绩的考核制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密切挂钩。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实施下岗见习、换岗淘汰,并对新聘用上岗的教师实施全面考核。

护家中学

10.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篇十

目标方向

1、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教改的步伐

2、做好学初的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抓好尖子生培养的同时,做好提高中差生的工作。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对共性的问题要认真及时讲清,对个别问题要进行耐心辅导。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科要认真专研新课标和教材。遵循知识的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4、用心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5、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

1、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尽可能的挖掘、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重视“优生”与“差生”的培养。多鼓励差生起来回答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优生敢于质疑,挑战难一点的问题。

2、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在老师或同学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也是关键。根据本班学生的设计一些能够调动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乐学。

3、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订正要及时,这是对课堂的延续。

4、建立“一帮一”的学习互助小组,培养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小组学习较好的同学,监督和指导差生完成课后作业。

5、师注意对错题的收集及讲评和练习,平时加强同事间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11.深化教育改革 提升教育质量 篇十一

坚持科学统筹 优先发展教育

宜川县在制定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问题。三年来,宜川县累计投入2.57亿元,平均每年安排7400多万元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解决了城乡师生的就餐、住宿、冬季取暖等一系列问题。2012年,启动实施了宜川中学整体迁建工程,在县城南丹州新区征地205.6亩,计划总投资1.89亿元,建成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省级示范中学,预计2016年完工投入使用。

2013年,宜川县又启动了“双高双普”创建工作,规划投入2.2646亿元,新建校舍10250平方米、操场63421平方米、新建普室337个、添置设施设备1.1万台(件),确保2015年顺利通过省上验收。

宜川县委、县政府在教育发展的问题上给予了特殊的政策。三年来,全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223人,充实了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从退伍军人、毕业学校聘用保安95人,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配齐专职保安。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教育管理

积极探索人本化、校本化管理,实施精细化教育服务,不断完善刚柔并济管理机制,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学习借鉴、总结提炼全国各地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对宜川中学的校本化管理、自主管理进行了认真、全面、科学的总结梳理。

首先,出台了《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德育工作和文化培育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各学校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提升了办学品位。目前,宜川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职业中学的就业引导教育,西郊中学的黄土、黄河文化教育,城关小学的养成教育,县幼儿园的启智教育都已初见成效,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次,坚持每学期对全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常规教学开展一次检查,进行一次素质教育检测,全面通报,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校长履职和办学绩效考评,规范了教育教学,强化了学校管理,推动了全县中小学校本化管理的深入实施。

深化教育改革 铸就教育辉煌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全县小学、初中从2005年开始,高中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为了提高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2010年延安市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和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现场会召开后,宜川县按照“师生主体,一校一品,梯层推进,整体提升”工作思路,坚持定期召开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观摩研讨会,交流成果,总结经验,促进发展。目前,以宜川中学的“两个自主管理”模式、西郊中学的“阳光大课间”、城关小学的“愉快合作”为代表的“一校一品”工程成效显著,探索出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特色学校创建初具规模,亮点纷呈。宜川中学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列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绿色高考共同体,应邀加入西北课改共同体。2013年宜川中学的“三环节导学式”自主课堂被授予“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范式”称号。2015年在宜川中学召开了全国首届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高峰论坛会和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现场观摩培训会,来自四川等地300余人观摩学习。今年,一本上线638人,二本上线1306人,三本上线2226人,本科上线率达99.6%,六项指标连续十年稳居全市各县区第一;教育已成为推动宜川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继黄河壶口瀑布对外宣传的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坚持均衡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

12.扎实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篇十二

一、学校教研活动的问题和不足

客观地讲, 当前许多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从形式、内容、教师合作、研究对象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显露出了它在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的弊端, 主要表现为:

1.流于形式, 实效不足。

教研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 “有形无实”使本应价值巨大的教研活动成为了“鸡肋”。教研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开展的活动, 它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也是教师整合集体的智慧、更深刻把握教材、教好每一节课的很好的机会和方法。然而在现实中, 一些教研却流于形式, 教师们认为, 教研就是写写教研记录, 学校检查时, 有据可查就行了, 变成为了完成教研活动而教研, 把教研当成了一次任务, 一个负担, 只是被动地去接受, 使教研活动失去了实际意义。

2.内容单一, 缺乏新意。

内容单一, 观念陈旧, 创新不足, 缺乏新意是教研的另一主要问题。当前, 许多教师依然遵循着以往的教学方式, 教师满堂满节地灌, 学生晕晕乎乎地学习能力”。听, 考试糊里糊涂地考,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教师觉得教得没劲, 学生学得没味, 本应生龙活虎的少年变得如暮年老人, 毫无生机;本应活泼有趣的课堂变得沉闷冗长, 厌学情绪弥漫着课堂。其中原因, 很大程度也是源于教师没有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实际出发, 塌下心来, 实实在在地研究、探索、实践、提炼。

3.缺乏合作, 彼此保留。

教研活动应是一个教师间就教学方法交流互鉴、彼此提携的过程, 但由于人际竞争等因素影响, 很多时候, 教研却是缺乏合作、彼此保留的, “单打独斗”式各说各话成了教研的一大特色。

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教研氛围不浓, 不是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而是互相防备, 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相互保留, 这就致使集体教研成了口号和形式, 只要学校不检查就应付了事, 甚至有教无研。教师各自为政, 即使教研, 也只是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 只是表面的教研。谁也不肯暴露自己的不足, 不肯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收获, 更别提对学生实际的分析, 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等。长此以往, 导致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终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 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4.只对书本, 不对学生。

说教材、课标和习题是教研的对象, 没有错, 但它是片面的, 因为, 教学过程中所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更应是教育者关注的对象。“只对书本, 不对学生”的教研, 是一种缺乏实际基础的研究。

多数学校的教研, 往往就是在研究教材、大纲, 怎么教的问题, 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该怎么学。我们要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获得知识, 以及如何解放学生思维, 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等, 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增强,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改善教研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面对不足、问题, 如何解决?就要以实际为依据, 切实做好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 改革和完善教研, 使学校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怎样建设新形势下的教研组, 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尊重学校和教师的实际,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 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 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教研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 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 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 逐步健全、逐步完善, 最后, 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 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使教师人人爱教研, 个个都进步, 团结合作, 共同发展,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2.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领会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及内涵。

教师应该正确理解, 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 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 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 即“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 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入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 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 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3.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加强合作, 探索适合于学校实际的教研方法。

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的教研方法和教学方法。校本教研要特别强调团队精神, 群策群力, 既要发扬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还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使每个教师都能贡献力量, 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 教师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 可以产生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 使教师在合作中不断受到启发。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 教师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 共同分析教学情况, 磋商教学改进策略, 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 同时, 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

4.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让教研有理可依。

建立校本教研组, 构建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模式, 让校本教研有理可依, 有据可行, 并且, 要确保校本教研的长期性。校本教研的形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的问题应选择适合的形式。建立健全的教研计划、程序, 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氛围, 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惑, 将这些困难和疑惑拿出来, 在整个教研组中, 集众人的智慧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 这样, 不仅能够达到教师个人的提高, 还能够促进整个教研组素质的全面提高。校本教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还要坚持不懈, 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 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 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既深化了教学改革, 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校本教研以其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 改进和完善了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 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 能切实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切实理解校本教研的真谛, 改革和完善教研方式, 使学校成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培育人才的基地, 让我们为着这一伟大目标, 坚持不懈地努力。

指导教师点评:

1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篇十三

(二)优势分析

1、我校具有良好的发展势态

一是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积淀、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办学质量、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了一中教育品牌的根基,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促进教师积极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全体教职工务实进取,学校在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校本研修模式上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本学,省三星复查督导组对我校进行复查验收,对我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经专家组评估,我校得分列全泰州市 人的环境。引领教职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激励下,建立“我与学校共发展”的共同愿景,着力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办学基础。

3、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校名师群体不断壮大 一中组建五年来,一大批中青年教师专心从教,好学上进,已经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在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大赛中,每年都有一批中青年教师获奖,他们以自己优良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同行的认可,一批具有高师德、高学历、高能力、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4、办学目标明确,多元办学特色彰显,教学质量突出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经过一中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近几年来,我们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努力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我校体艺特色班高考成果丰硕,每年高考专业合格率均在95%以上,尤其是近两年高考我校有近200名学生进入本二分数线,文化类考生进入本二分数线的学生也连续名列我市三星高中之首。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现代教学素养有待提升。

2、每年均有少数学生和家长盲目崇拜四星高中,被我校录取的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流失到四星高中。

3、名师的辐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大。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但骨干教师的梯队有待进一步构建和优化。

4、我校办学的硬件和软件均为创建四星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唯有受学校占地面积的限制,制约着学校四星高中的创建和申报。

二、基本理念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优质特色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强化质量指标要求,优化学校管理内涵,落实各项工作环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坚持“让每一个一中学子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办学使命。学校努力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能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智慧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合学习品质;创设一个使每一位教师不断感受到成功喜悦的环境、搭建一个使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的良好平台、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精神家园。同时学校将让每一位学

生通过三年的学校培养,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自信心理和自强能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独立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养成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社会价值、自我的价值、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发展、创造自己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质量指标

1、三年的整体目标

(1)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严格规范管理,把学校办成教育理念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精致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学生发展多元化、师生素质综合化、兴化市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流、泰州市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三星级普通高中,为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狠抓“两考”,突出“高考”,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要求,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三年跃上三个新台阶,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2、分达成目标

我校三年质量提升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三年中逐步加速发展实现目标。

(1)2012~2013学:“学测”一次合格率达93%以上;高考文化类考生本二以上进线50人以上;体艺类考生进线7人以上;

(2)2013-2014学:“学测”一次合格率达94%以上;高考文化类考生本二以上进线70以上人;体艺类考生进线75人以上;

(3)2014-2015学:“学测”一次合格率达95%以上;高考文化类考生本二以上进线80人以上;体艺类考生进线80人以上;

四、行动方案

在执行市局要求的基本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工作举措: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的每个环节,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抓考核。严格执行市局修订下发的《兴化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学校具体的教学常规,以制度来管人、管事,向管理要质量。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教师公开课制度、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学生作业练习检查制度、每周行政人员评课反馈制度、月度质量检测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情况问卷调查制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听课评议整改意见双向反馈制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考核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继续推进和完善“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细化、落实这一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各

个环节的实施步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尤其是要深入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步骤、操作流程。以确保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在“减负、增效、提质”中的实际效果。

3、努力打造“精致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创造业绩的主阵地,以打造“精致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信息,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每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抓教风、抓课堂”的具体要求是:抓教风,要求做到“三严”,达到“三业”,即“严肃师德师风,乐业爱生;严格岗位责任,敬业奉献;严谨治学态度,精业钻研”;抓课堂,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善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要跟着感觉走;要善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只管教不管学;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有练习、有检查、有反馈,不要堤内损失堤外补,增加学生课后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每节课要明确:你希望学生得到什么?你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后要求认真反思。写出有

实效的“教学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学校继续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消灭低效、无效甚至反效课,驱除敷衍应付的教学行为。

4、要重视和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加强学科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县各门学科竞赛中获奖,让更多的学科特长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为学生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争取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努力。

5、精心抓好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升学率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因此,必须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新学期,我们要早抓、抓好高考、中考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备考工作。高考要确保完成市局的指标,努力提高本科率,在考取名牌高校上有新的突破;高二“学测”要确保一次合格率在90%以上,提高“A”级人次,力争在“4A”上有新的突破。为此,一是抓好备考复习计划的制订;二是认真探讨江苏省来年高考、学测应对方案,探讨来年新高考、学测的新特点、新变化,加强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考情,加强外引内联,努力借鉴“名校”复习备考经验,沟通合作联系。努力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备考复习教学的跟踪管理,定期检查备考复习质量;四是

扎实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补差内容,学校将定期检查补差情况;五是全面关心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确保备考复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6、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狠抓起始年级教学

一是加强教学调控,切实解决好“四度”问题:即控制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减缓知识坡度、拓宽知识广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是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基础和能力的关系,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能力;二是学习教材和练习训练的关系,在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三是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在抓好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有效教学,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渠道成才。

三是抓好过渡年级的衔接。防止和克服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防止学生掉队。“不言放弃”,努力保证合格率,不断提高优秀率。实抓“边缘生”,稳住“低分生”,激励“合格生”。

四是规范扎实强调备课组的建设。规范实施“三轮备课制”:一轮“个备”(个人备课)出思考,二轮“集备”(集体备课)出思路,三轮“个备”(个人二次备课)出风格。规范实施、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这一提升教学水平、教

科研能力的平台作用。各学科备课组应注重学科教学的横向协调,注重组内教师的共同进步,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备课组应积极协助年级组定期组织开展学科类竞赛活动,为我校提高获奖人次和奖项等次作贡献。

五是要坚持“守球门”的理念。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持之以恒抓牢学困生的补救工作。每学期开学初,每位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学困生补救计划和教学质量整体提升计划,做到学科补救制度化。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耐心细致,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这项工作学校也纳入到教师教学月度考核内容之一。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尽自己的努力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少,学困的程度降到最低。使我们全校学生整体质量有稳步的提升。

四、组织保障

1.统一思想,增强教学质量提升的紧迫感。在今年暑期校本培训期间认真组织学习市局《三年行动计划》和我校《三年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学习市局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统一思想,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行为都能落实到行动计划上来,循规范,讲细节,求质量,以不断优化我校教学管理的质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领导,发挥领导班子的科学引领作用。校长和领

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带头学习宣传《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把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起来,促进我校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作为今后三年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3.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到人。学校校长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重任的 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奖励有所多,以达到充分激发教师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目的。认真落实问责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实行评价多元化机制。将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评价结果与教学成果奖的联系,加强教师档案管理,为教师的考核聘任、晋升、评比提供科学的依据。

1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计划书 篇十四

德育总体目标: 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初步建设“以传统文化促和谐发展”的德育课程 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我校切实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 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纠正可能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偏向,促进每个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德育课程开发,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形成立足长远的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德育目标: 2012.9~2013.8 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重视常规教育和管理,强化行 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步构建《弟子规》校本课程研发体系,形成德育大课堂和主 课堂。2012.9~2013.8 落实“导师制”德育体系,构建重在课程渗透的全员育人 系统,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设计主题鲜明的系列班团活动体系,引导学生自 主发展。2013.9~2014.8 立足校本特色,追求一流品位,打造实高德育品牌。学校 把 “以传统文化促和谐发展” 定位为学校的校本德育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渗透和内化,使严谨教风,勤奋学风和文明校风蔚然形成,让我校德育校 本特色在市内有较大影响力,为学校申报三星级乃至四星级高中奠定基础。德育行动方案: 求真务实,立足长远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构建科学的德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 制,形成以校长室、政教处、年级组、班级的学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发挥作 用,有效地保证各项工作渠道的畅通。

2、加强德育基本队伍的培训,建立学习化德育队伍。建立班主任例会及学习制度,每月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聘请优秀班主任作专题讲座,组织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参观优秀学校,学习典型经验。培养 一支敬业、勤业、精业的高质量的科研型班主任队伍。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 和《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铸造师魂,培养一支“业务过硬,品 质高尚,精于读书,勤于育人”的教职工队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 育人。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各项德育活动中的模范带头 作用。加强党团知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4、开辟法制课堂、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竞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 公民。

5、开展周一升旗仪式、周三主题班会、周二周四班会课《弟子规》等传统 文化学习等一系列德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不断地添加营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优秀品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提高德育活

动质量,以期达到提高四种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安全法制素质;养成四种能力: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 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树立四种意识:集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 识、创新意识。

6、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特色性。积 极 开 展 形 式 多 样、丰 富 多 彩 的 校 园 文 化 活 动。办 好 运 动 会 等 深 受 学 生 喜 欢 的 节日,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与爱好。

7、继续实施和完善学生会执勤活动,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全面提高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8、建立和完善各项考评制度,做到量化考评,及时公布。通过开展“文明 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的评选,表彰先进,以榜样鼓舞人,影响人,不 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9、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充分挖掘 学科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 主要交给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来完成。

上一篇:“爱心校服”捐赠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我的好妈妈-妈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