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书集(共5篇)(共5篇)
1.小学生阅读书集 篇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弊端
(一) 忽视兴趣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仍然比较单一, 教师在阅读课上往往采用课本上的一些材料, 让学生一遍遍地读, 然后再让学生做练习, 最后对答案。这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却忽略了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这种方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非主动地学习,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从而失去了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1]。
(二) 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自觉心理、不专心思考,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另外,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 随手做笔记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它不仅能扩充小学生的知识结构, 而且具有开拓视野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 语文教材内容比较滞后
现在的阅读教材大多比较老套, 严重与时代脱节, 很多教材缺乏改动, 没有新意, 形式单调, 激不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教材图文方面, 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枯燥, 缺乏创新, 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时甚至会出现图文不合的现象, 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识字课文, 但是, 如果想要在插图中找到“菱藕、夕阳”等十分困难。
二、强化小学语文阅读,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必须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是一个吸收语言信息, 进而分析语言、判断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要提醒学生在看到一篇课文时, 自己要理解一下它的含义, 猜想课文要讲述的内容。其次, 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 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通读之后再认真阅读课文;最后, 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课文, 探索文化[2]。
(二)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主动地带头阅读名著, 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多引用名言警语, 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学问, 是通过阅读而形成的。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谈一些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收获, 引起学生读书的欲望。比如在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可爱的草塘》,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题意, 对此可以设置为: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或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等这样的问题, 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个大致地了解, 不至于阅读课文时泛泛而读, 读过之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抓住重点, 这样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 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丰富阅读材料, 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课上, 教师要通过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 积极创设小学语文阅读环境。不同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做课件时多找一些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的图片, 或者是宣传桂林山水景色的视频, 配合优美的音乐, 把美的享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与脑部神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种情境的创设把枯燥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舒畅的环境下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掌握课文主旨,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结语
总之, 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 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其阅读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语言是交流的首要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今后小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文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人阅读素养形成的主要阶段, 这个时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会受益终身。另外, 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 能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更加轻松。本文则重点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兴趣培养,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11 (1) .
[2]刘红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热情的几点教学思考[J].东方教育, 2014 (2) .
[3]翟军刚.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3 (5) .
[4]张铭凯, 范蔚.小学生语文能力研究二十年:回视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 (2) .
2.小学生阅读书集 篇二
一、通过激趣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可以起到诱发学生阅读期待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结合阅读内容,通过精心设计,让扣人心弦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产生阅读的期待。如在教学《李广射虎》 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进行精心设计,就用《水浒传》 中的武松打虎的精彩内容导入。映入学生眼帘的是:漆黑的夜晚, 武松三拳两脚把老虎打死,学生们饶有兴趣的一边听讲一边看视频。 然后抛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李广第一箭能够射中?为什么再射就没有第一次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时,学生就会自然地去阅读课文,期望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由于成功的导入,使得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期望从课文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哲理。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探究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诱发出来,也进一步理解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出塞》中的含义。这样的导入,大大地诱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创设期待情境,激活学生期待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传授本领和技能只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让那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再加上教师合理的课前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对阅读产生期待。新课才刚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就已经非常浓厚,急于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 就用课件创设阅读期待情境,把最近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的新闻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情感立即就会被激发出来,急迫地想知道发掘的进展情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的阅读中。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课文是如何描述秦兵马俑的呢?让我们细细品读。教师的发问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纷纷打开课本主动地阅读并自我探索体验。由于合理的情境创设以及利用了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的特点,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有了对文本探索和体验的兴趣和激情,为更好地学习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启动阅读情感,加强阅读期待
情绪调控理论认为,决定情绪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决定情绪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决定着情绪的强度。因此,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并在阅读中积极体验作者的情感,才能把文章的内涵挖掘出来,从而达成和作者默契的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期待才会在阅读中获得满足。一旦学生思维及情感被点拨开来,他们的阅读思维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文中的场景就会像湖水一样变得透明而清澈,作者的情感就会像明镜一样光亮清晰。学生情感的涟漪一旦荡漾开来,就会一发而不可收, 就会不断地探索新的未知领域,产生学习的期待、阅读的期望,渴望获得新的知识,急切地想知道文中的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如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就通过阎维文的一首《母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用情感朗读课文中描写孟郊的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场景。很多学生甚至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孟郊写完《游子吟》这首诗后很快就回家看望母亲了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已经深切地体会母亲疼爱儿子的情怀。
四、拓展阅读视野,延伸阅读期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拓宽阅读渠道,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这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阻碍了学生阅读期待。因此,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阅读期待有所满足是教师的责任。拓展阅读视野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兴趣, 逐步地把阅读的范围进行扩展,让学生对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课外阅读产生期待,逐步地向课外延伸。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既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学习,还可以把阅读引申到课外,让这些课外的阅读对文本的内容起到一种巩固和加深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时,学生对抗日战争主题的文本本来很有兴趣, 学习这样题材的文章就更想了解更多的抗战内容。因此,他们的阅读兴趣正浓,阅读期待正在进行时。此时,通过教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把《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引入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小学生阅读书集 篇三
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被挤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成为空话。因此, 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自主学习的活动。
1. 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往的预习一般是学生读读书, 老师指定一些词要学生查字典, 做做课后思考题。这样的预习比较枯燥、呆板, 学生是被迫的, 觉得乏味。我尝试在预习时,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课文查查它们的意思, 我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时设疑问难,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尝试解决一些课文后要求解决的问题, 每课都是这样预习, 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2.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
生字词一般是从音、形、义三方面去学习的, 有了低、中年级的学习基础, 到了高年级, 可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自学, 然后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有重点地指导。我在课堂上较重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做法如下:首先,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说说用什么方法去记这些字, 难写的字书空;然后, 让学生“开火车”到黑板上听写, 其余同学在预习本上听写;最后, 请一“小老师”到黑板上改分, 如果“老师”改完后仍有错漏, 就再请“教授”指导, 学生们都很喜欢当“老师”, 学习积极性较高, 觉得这样学字词很新鲜, 很有趣。
3. 让学生自主设计板书
好的板书, 以精练的语句、简洁的线条、严密的逻辑联系显示课文内容的条理和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但是, 如果板书只是教师个人的杰作, 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投入。为此, 在“板书”设计上我让学生自主参与, 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让学生自主设疑问难
过去,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注入”式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 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 完成学习任务, 少数尖子“垄断”课堂, 造成阅读教学效率“少、慢、费、差”的现象。而让学生自主设疑, 则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把老师烦琐的“讲”和“问”变为“启”和“导”, 学生的“听”和“答”变为主动的“读”和“思”, 变少数学生的发言为人人参与的自主学习。
5. 理解课文, 自主学习
我引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例如:《蛇与庄稼》这篇课文, 讲完第一段后学生初步懂得如何抓住重点词句去认识事物的联系。我在第二段课文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采用发现法来学习, 要求学生听第二段课文的录音后提出问题:你发现本段写哪几种事物?你发现这几种事物有何联系?你根据哪些词句发现这种联系?四人小组商议、讨论, 回答以上问题。然后, 各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听得, 参照第一段的示意图, 把发现结果用图表示出来。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把几幅有代表性、有创新的示意图贴到黑板上, 让小组代表指图讲事物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交流协作的状态, 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动得到了锻炼, 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探究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1. 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气氛显得宽松, 毫无拘束之感。连平时内向、胆小的学生, 也会放下担心说错被人笑话的思想包袱, 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小组合作时, 学生也能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
2. 发挥师生合作的精神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 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过程。我在教《火烧云》一文时, 让学生从听音乐, 观看幻灯图片、图画上感受到火烧云色彩绚丽和形状多变。讲颜色的静态美时, 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
三、在活动或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田忌赛马》前, 先叫学生在家用纸皮做好三个等级的马, 上课时, 让学生在小组赛马,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从中领会到:还是原来的马, 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就能转败为胜。
整节课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 师生互相配合共同活动, 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
4.小学生阅读书集 篇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 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 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 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 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 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 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 适当穿插课外文学, 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 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 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 强化阅读教学活动, 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 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 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 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 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 写作练习, 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 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 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 应当以新课标为准,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 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是以教师为中心, 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 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 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 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 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而适当地指导学生, 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 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 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 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 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 从中寻求到新知, 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 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 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 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满足新课程要求, 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1) 设置问题情境, 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 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 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 如此每个同学, 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 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 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 解答问题。 (2)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 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 注意与写作相联系, 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 进行作文写作。如此, 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 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 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 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 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 学生认真阅读文章, 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 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 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 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 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 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 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 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 思考文章, 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 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 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 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 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 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 并体会文章情感, 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 主动思考文章, 日积月累, 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此为依据, 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此, 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 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要求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要。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 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未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 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 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为学生以后良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 (教研版) , 2014, (1) :117.
[2]李海燕, 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2) :132.
[3]李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3, (9) :101.
[4]张志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3, (10) :16-17.
[5]王丽.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5, (8) :59.
5.小学生阅读书集 篇五
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曾说到:“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提倡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它是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让学生与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对话,从而真正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通过这种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阅读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群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呢?
一、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群文阅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如,小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小学生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去解答,要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者自己主动去请教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使教师更充分全面地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一般阅读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群文章,很有可能一堂课要阅读3———4篇文章,还有可能是5———7篇。面对这么多的文章,这么长的文字,不可能细细品读,如何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切入主题,走进群文的线索?提供菜单式表格,就是一条捷径。
在“中国古典名著”群文的教学中,笔者让孩子们共阅读三个故事,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课一开始,笔者就出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按照主人公、事件、重点语段、人物精神品格四个方面,让学生填写表格,进而全班交流,结合重点语段深入品味。这四个方面的设计不仅与后面的比较紧密结合,更是让孩子将故事的内容很快地提取出来,那么长的故事学生用几句话就把意思概括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训练。
三、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母爱”群文的教学中,笔者先指导学生阅读略读课文《学会看病》,了解课文的主题,总结本课的表达方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一组文章,说每篇文章的主题,悟表达方法。这样,通过一篇带多篇,学生对“母爱”这个主题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准确;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母爱的表达方式”也领悟了。学生对这一类主题文章、写作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需要提高的应该是理解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理清文本的思路。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与文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把思考的过程、结果在文本的空白处写出来;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作者笔下的动物”群文的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时思考几个问题:《白鹅》《猫》《松鼠》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把思考的过程、结果在文本的空白处写出来。教学时、全班交流问题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这样,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全班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阅读书集】推荐阅读:
小学生双语阅读10-07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06-09
小学生作文—阅读童年08-04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08-04
小学生怎么学好阅读08-09
小学生阅读作文400字06-13
小学生班级阅读事迹材料06-19
小学生需要阅读的书07-06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