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社会调查(精选11篇)
1.城市环境社会调查 篇一
城市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寒假
调查地点:xx省xx市xx小区
调查对象:社区内居住的退休老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2008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寒假期间,我在小区居委会的帮助下走访了百名老年人,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
调查显示89%的老人物质生活良好,他们的要求不高,退休金及其子女的赡养费足够平时花销,然其精神生活堪忧。
63%的老人感觉生活孤单,平日子女们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老人的感受,即便有空余时间也是尽数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们也忙于学习,并且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他们也无法耐下心来与老人们交流;于老人本身,他们更无法融入这个变化巨大的社会,面对众多的新事物,他们不知道是该努力学习还是固守,例如多数老人不会使用手机,一些小家电也成了生活中的难题。诸多原因导致他们与社会脱轨,生活寂寞。
值得一提的是近56%的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他们的存在毫无价值。他们多数劳作了半辈子,每天忙忙碌碌,而如今儿身上没了担子,女们不让他们帮忙做家务整天闲在家里磨时间,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老人们都感到十分空虚。
然而仍有37%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甚至非常满意。其中有些老人十分体谅儿女养家的辛苦,不愿过多影响他们工作,只要儿女懂得孝顺便心满意足;有些老人为寻找生活乐趣,主动接触高科技产品,网络更成了他们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还有一些老人则是自发的组织成某种小团体,遛狗、逗鸟、唱戏、书法、下棋------花样百出;条件优越的还会结伴外出旅游,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
虽然每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各不相同,但是根据调查统计客观地说,当代城市老人的生活并不乐观。自古以来,百事孝为先,在当今这个强国林立的世界,我们更要秉承孝道,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所有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
首先,身为儿女的应该多关心老人的生活状况,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衡量孝心,平时要注意多与老人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需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向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要尽快解决部分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还应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新闻媒体也应发挥其本职功能,利用舆论的力量引起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加强保护他们的权益。
最后,我们更要注重改变老人们的某些观念,努力让他们接受新事物,适应时代的变化,尽快融入社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2.城市环境社会调查 篇二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已引起人类共同的关注。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显示,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是全世界面临的头号危机。为解决危机, 世界各国各尽其能。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各国共同探讨气候环境问题, 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环境生态危机,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 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作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组织, 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 (CRS) 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对CRS社会已达成共识, 即企业除了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以外, 还应该考虑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如员工、客户、供应商、所在社区、政府、以及环境的责任。因此,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还应当承担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和要求, 也同时赋予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更重要的地位。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构建的“四位一体” (即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中, 把环境责任作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如果把企业承担的对股东的经济责任、员工健康与安全等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承担的最低限度责任的话, 那么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最高目标的追求。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1.1 节约资源能源
企业在各类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尽量减少不可再生、不可回收资源的使用率, 同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企业要想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就要节约原材料及能源, 改进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更替消耗量大的旧设备。
1.2 控制污染
污染对人类及整个环境的危害极大, 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来控制污染。企业要改进技术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防止有毒物质和致病因子进入环境, 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物要积极投入设备予以净化,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3 减少排放
企业在生产中可以排放多种有害物质, 即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 废气、废液和废渣。这些有害物质, 若不经妥善处理, 如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而排放到大气、水域、土壤中, 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中国政府为了表示环境治理的决心, 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目标的实现, 必然有赖于各类企业有效控制排放, 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由来已久, 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才有学者开始提出企业的环境责任。Frederick在企业社会响应中添加了价值和伦理维度, 提出企业不仅要有效而准确地处理公共关系, 更应全力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Zenisek描述了连续的、不断增强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阶段, 提出第三个阶段即是环境责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不能销售不安全的产品, 企业必须投入财力并努力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 企业不能使环境恶化。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 不少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大会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 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 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念, 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93年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以规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到目前位置, 已制定出ISO14000 (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认证) 系列标准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欧盟2001年公布了一份文件《推广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绿皮书》, 成为近年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文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 “管理环境与资源”成为重要的内部维度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推动下, 众多企业开始响应持续发展号召, 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3.1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兰州石化工厂爆炸事故、江苏大丰电池企业铅污染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 不仅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 而且对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形象受损、企业信誉受到社会拷问。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下, 牺牲公众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是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 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因此, 企业只有顺应潮流, 不断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融,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高速发展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态透支为代价的。据中科院测算,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 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即绿色GDP为负值。面对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 企业就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因此,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3.3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新时期赋予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后, 中国成功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目前,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 社会进步与环境和谐之间的矛盾也会愈加凸显。因此, 企业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历史角色: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 也是维护和谐的社会组织, 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近来, 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界正在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即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绿色消费的策略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而且能促进企业健康长期有效的发展。绿色营销活动, 说明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已由消极的应付转变为积极的参与。
4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单凭企业自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需要内外兼修来培育、监督、促进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
4.1 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教育
通过教育与培训, 帮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树立一种新的企业发展观, 即企业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是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那么企业的社会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 只有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后, 企业才能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来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
4.2 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设, 让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目前, 对企业环境保护实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总体看来, 这些法律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只有《环境保护法》一部国家基本法律, 其他大多是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律, 法律效力较差。其次, 上述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久远, 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对现代企业的环保要求, 如《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再次修订的, 距离最近的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是2005年修订的, 所以加快对相关环境保护立法的修订, 制定符合现代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要求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
4.3 推行适当的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弥补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付出的经济成本, 从而极大的鼓舞企业自觉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奥尔森在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时指出, 集体行动的激励可以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 实行“有选择性激励”来解决。他同时指出, 经济激励并不是唯一的激励, 声望、尊敬、友谊等方面的“社会激励”同样有效。依据这一理论,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等物质激励和给企业提供荣誉、地位、社会声誉等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4.4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督促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公开财务报告、网络媒体和其他方式向外界说明企业环境政策、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等相关信息。它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 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企业向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披露, 而且只要求披露重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信息, 对非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是自愿披露, 披露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 在实际的执行中, 只有少数业绩较好的企业有一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相关环境信息。总体说来, 现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还很不规范, 缺乏相关的法律的规定。为此, 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建立环境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美大学评出当今世界十大最紧迫问题[N].科学时报, 2008-7-15
[2].林仲豪, 高红贵.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及践行途径统计与决策[J].2008.269, (17) :172~174
[3].Frederick WC.Moving to CSR4[J].Business and Society, 1998, 37 (1) :40~60
[4].Zenisek T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n-ceptualization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3) :359
[5].European Commission.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Green Paper[EB].European Commission Employment&social affairs, 2001, http://europa.eu.int/comm/employment-social/publica-tions/2004/ke1103002-en.html
3.环境问题社会自治 篇三
关键词:环境治理;社会自治;公众参与;环保NGO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已影响甚至威胁到了公众的生活和健康。为此,政府也做出了一些努力,1978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制定环境保护法,1984年将环保提到“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在2015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这一切都体现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关注,反映出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愈发严重。可是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在治理过程中却遭到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解决环境问题仅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社会力量的加入。[1]近年来,我国社会力量蓬勃发展,,成为环保不容小觑的一部分,民众个体意识增强,希望参与到环境治理当中,这无疑给环境治理新局面的形成带来了希望。
一、概念界定
(一)环境问题社会自治
何为环境问题社会自治,其指的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通过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治理方式,独立地实现对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的自主治理,这种自主治理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可以把一切受区域环境影响的社会成员都纳入到环境问题的治理体系中来,是社会成员保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我治理。[1]
(二)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指公民以及公共的或私人组织表达他们对公共政策或具体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意见,并与决策者进行讨论的有组织机会,它包括对政府的决定不服而上诉。[2]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追求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参与性的发展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不可阻挡的趋势。《环境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第五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柴静的《穹顶之下》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中国环境问题竟是这般严峻,“美丽中国”其实也还是有很多瑕疵的。
(三)环保NGO
环保NGO,是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他们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环保领域的社会活动。近年来,环保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环保参与、改善公众环保行为、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助、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促进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二、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程的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和投入到环境事业的浪潮中来,可是仍然存在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一)公众环保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参与意识较弱、参与能力较差
随着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意识到自己作为环境中的一份子,环境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身心健康密不可分,因而越来越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然而,大多数的民众还只是局限在认知层面,未付诸行动,一是公民作为个体,不知道有何渠道可参与,参与能力较弱,二是政府未出台相关政策保护鼓励公民投入环保事业,仅在一些法律的条文中简单涉及而已。
(二)环保NGO发展迅速,参与热情高,但力量单薄
环保NGO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由一些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士相聚在一起,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也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却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社会环境并未完全认可它们,还有很多民众并不了解环保民间社会组织,不知道这类组织究竟是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再者,环保民间组织如何能够生存下去,也是一个问题,它们的活动经费从何而来,工作人员的募集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机构加入进来。最为重要的是,政府的态度如何,虽然政府已明确提出鼓励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大了对民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却还是远远不够,政府相应的资金投入、配套措施、法律法规还是比较落后,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三)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度,但还需加大力度
2014年最新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公共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并规定了公民享有环境权。这对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可是却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没有关于环境权益、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及环境信息公开化的有关法律规定和配套的实施机制,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公众参与制度难以落实。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拿出实际行动,真正地将公民参与落实。
三、实现环境问题社会自治的路径和对策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共同生活于同一片土地之上,我们的生命彼此息息相关,环境问题事关我们所有人的生存权益,政府固然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可是作为公民的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事无巨细,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只要能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然而,我国环境问题社会自治以及公众参与仍处于缺失的状态,当前内容的肤浅、效果的平淡,使公众参与成为形式上的热闹和实质上的口号。为此,必须采取积极举措改变现状。
(一)加快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完善环境自治法律体系
首先,要更新环境资源立法观念,将环境资源物权具体化、明晰化。要恢复环境资源作为私权客体的本质,明确环境资源所有权的界限,清晰划分环境资源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的边界。对国家所有权而言,可尝试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将部分环境管理权转移给社会;对于集体环境所有权,在承认集体是所有权主体的基础上,创新所有权行使方式,将集体所有权落实到集体内部成员,使集体成员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权利。其次,完善环境自治立法,保护各类社会主体依法实行环境自治。当务之急要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地位,由国家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为建立健全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奠定基础。完善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关键是要清晰界定各个社会主体的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落实环境自治责任,让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环保社会组织做到环境保护“守土有责”。
(二)加大对环境问题社会自治的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自治
政府首先要从宏观与整体上对环境问题社会自治进行规划与引导,将环境问题社会自治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和深度上,给予充分重视。其次,要加大对公民、社区、环保NGO以及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法律保障各方面对其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
(三)政府要让渡部分环境治理的权力,激发社会环境自治的活力[6]
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不可能成为全能型政府,现如今提倡建立“公民社会”,强调公民积极参与,强调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小政府,大社会”的建立。政府作为一个宏观统筹的角色,不可能做到事事亲临,不可能全面了解关于环境问题的细节,只有那些真正与处在社会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才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分析环境问题。所以,对于政府来说,要做的不是将所有的权力都紧握在自己的手里,而应该放权,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或者环境服务付费等方式,委托授权给社会力量行使环境治理权力,并承担环境治理责任。[6]但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全部转移,仅意味着政府从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成了间接提供者,变成了政策制定者、监督者、规划者,其主体角色并未改变。
四、结语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治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由“他治”向“自治”转变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8]对于政府,应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社会力量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环境治理;对于社会力量诸如公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来说,有义务也有权利从事环保事业,应该以共同的目标为纽带,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夏志强,郑雅庆.环境问题社会自治:理念、逻辑与路径[J].党政研究,2015(02)
[2]侯小伏.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3]方伶俐,李文芳.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3(32)
[4]黄爱宝.走向社会环境自治:内涵、价值与政府责任[J].理论探讨,2009
[5]王彬辉.新《环境保护法》“公众参与”条款有效实施的路径选择——以加拿大经验为借鉴[J].法商研究,2014(04)
[6]黄爱宝.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J].社会科学,2009
[7]张瑞.论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缺失[J].理论视野,2010(09)
4.城市公共环境 调查报告 篇四
——南京公共设施调研报告
(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实地及网络调研)
调研人员:陈宇建
时间:2014.4.21——2014.4.27
地点:南京市新街口及网络调研
调查内容:
[1] 新街口公共设施考察概况
[2] 网络考察概况
[3] 存在问题
[4] 考察时对于公共设施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建设这些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意图
﹡公共设施现有模式
﹡公共设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社区建筑特点建筑环境及维护、修缮、附属设施、后勤保障、建筑小品
﹡公共设施的性质
[5] 调研总结
调研目的:
在掌握充分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南京城市环境公共设施是如何在新概念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引出对于公共设施的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
考察方法:
实地:班级同学集体出行至南京市新街口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分组行动并充分讨论。并且拍摄及记录考察资料
网络: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评论和论文图片,仔细思考总结。
主要考察结果简述: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城市公共设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趋势愈演愈烈,城市公共设施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事物。
城市公共设施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是由公共、服务和设施三个词语或者是公共服务与设施两个词语构成的合成词,是这些词语含义的整合。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若把国民经济视作人体看待,基础设施犹如人体的生理系统,交通则是人体的脉络系统,邮电是人的神经系统,给排水是消化和泌尿系统,电力是血液循环系统,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这些系统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灵,都将导致人体失衡。
(二)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是生产力要素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列宁曾把苏维埃政权和电气化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两大支柱,说明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电气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在当前“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全民的共识,这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四)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劳动密集型的部门。
结论和建议简述:
有学者认为,公共设施管理主要是指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等。还有的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包括:供电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机动(含非机动)车停车场、垃圾站、垃圾桶、北方的供暖设施、南方的制冷设施等。
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性公共设施管理;二是技术性公共设施管理。这两类管理关系着人民的和谐生活。
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僵化。
2.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效益不高,财务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
3.由于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4.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维护要求远远达不到。
5.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
6.市民素质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措施:
1.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走法制化道路。
3.城市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想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要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落实收费项目以更好地管理城市公共设施。
5.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6.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7.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最大效益。
8.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南京新街口考察概况:
新街口分区位于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五个分区的中心,其范围东起龙潘路、西至虎踞路、北起珠江路、南靠白下路、总用地面积6.67平方公里(以外围城市道路中心线为界)。现状总体格局以中山路与汉中路组成中心十字交叉轴贯穿全区,东西延展至外秦淮河道与明城墙,内有七条城市干道组成正交纵横路网体系,商业、商务用地集中于规划区核心并沿轴线向外分布,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周边区域,教育、工业、军事等用地交揉其间,散布全区。
该区地形平坦,外秦淮、内秦淮、运渎河与五台山坡地紧贴四周,形成环绕围合。现状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度大,建筑类型复杂,风貌质量参差不齐:既有朝天宫、总统府等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又有金鹰、新百等现代商场和商务办公楼,还有80年代以来建设的大批住宅建筑,此外,分区内还散布大量危旧低层住宅,密度高,结构差,配套设施不齐全。新街口分区内有八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9个居委会,现状人口26.24万人。规划区现有居住用地267.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39.51%,主要由二类居住用地和三
类居住用地构成,相对集中分布于规划区外围。现状居住用地从开发和形式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新建的住宅小区,如长江花园、成贤公园、郭府园小区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后建设,建筑类型为高层或小高层,规模较小,设施配套齐全;第二类为多层住宅区,如张府园、二条巷、一枝园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前所建,建筑类型为多层建筑,结构尚好,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但密度较高,第三类为低层别墅,如豆菜巷别墅、慈悲社别墅、申家巷别墅,均为民国期间所建,分布较散,环境景观较好;第四类为棚户区,结构较差建筑形式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自然老化现象普遍。
现状居住配套用地包括15所中学,27所小学与15个幼儿园,各学校指标见图表。现状规划区内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8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27.02%,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和混合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和城市主、次干道两侧。
行政办公用地指市区级政府用所属机关,主要集中在珠江路、华侨路、林陵路和建邺路两侧,其余办公用地沿主干道布置。
商业金融用地是新街口分区公共设施用地的主体,占地面积61.25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9.04%,相对集中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主干道两侧。
文化娱乐用地约17.05公顷,占总地比例的2.52%,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路沿线。医疗卫生用地约12.1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1.79%
教育科研用地均约22.95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3.39%
分区办公绿化较为缺乏,大型绿地一处即郑和公园,外秦准、内秦淮等河道绿化体系基本成型,但缺乏一定的宽度,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地偏少。
考察时对于公共设施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建设这些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意图:
公用设施,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管理、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和设施。
城市公用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公共设施现有模式:
主要包括开发无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
公共设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在配套分布上,与新区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以及人口密度相适应;在形态布局上,与促进新区活力以及主体配套设施的良性运营相统一;在功能布局上,与新区的社会空间分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扶持要求相协调。并能够及时维护,修缮。
公共设施的性质: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是农历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具有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社会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调研总结:
结论收获: 城市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最大动力。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品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健康生活。这样就是的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具有艺术性,而这样的艺术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也使得艺术家就有了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投资使得公共设施艺术表现的不再是大师的专利,不再是大师独有的形式和风格。更加重要的是他发掘了大量的前卫建筑人才,给了建筑艺术家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任何建筑师都可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表现自己的创作。公共艺术要求公共设施不仅要很好的与环境的融合、宜人的使用空间还要有可具观赏性的体量和外观感觉。公共设施应该与所处环境在互相融合基础上对环境起到提升作用,以刺激促进共同发展。
建议: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就在设计师周围,它们赋予了中国基础设施行业一个珍贵的历史机会。如果基础设施行业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其它工业学习,通过研究和合作,将其它工业领域的丰厚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及时、果断地实行转移,中国公共设施工业完全有可能将其技术滞后转变为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开发商和设计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历史的转机。但是要摆脱开发商一直追奉于开发、建造完全背离时代精神的仿古、仿洋社区,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建筑装饰堆砌上,这样形成的仅仅是虚伪的守旧的泛滥的没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构筑物,不能只看到其功能方面带来的效益。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这个时代追求的恰恰就是精神文化,公共设施作为一种艺术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仅作为房地产的工具。同时,设计师不应再囿于行业的自我封闭中,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结合设计师的个性和环境来表现一个具有伟大开创和延伸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开发商或是对基础公共设施推动有影响力的人士和设计师应该积极地看到这一点。
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应吸收其最本质的思想,应从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人们最本质上的心理需求。
参考资料:
1.《南京新街口控规文本》
2.《长城脚下的公社》调研报告
3.《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问题域对策研究》
5.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地点:河北省衡水市
实践队员:邓悦 司丹丹 林灏凡 刘顺 侯长江 韩钊博 李平
第一天:取样
到达衡水汽车站已经12点,但舟车劳顿并未影响我们实践的激情和热度,我们吃了中午饭就坐上了18路直奔目的地衡水湖,环境科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按照原定安排执行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全面了解衡水湖周边居民生活状况和湖区生态环境、生物物种生存状况。
生物物种调查. 我们将针对衡水湖及周围的玉米、水稻、莲花、芦苇、芡实、菱角等植物观察其生长情况,对鲤鱼、鲫鱼、田螺等动物进行仔细观察。
生态环境调查 此次主要在岸边水质水下污泥采样检测,并拍照作为参考。适当采集周围土壤,验证酸碱性等。
我们认真地取样,准备带回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完成时天色已近晚。
(第二天)
“民意调查”是我们实践内容的第二部分,首先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让开船的师傅(是当地人,对衡水湖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填写,师傅不仅热情认真的填问卷,还给我们讲解了好多有关衡水湖的历史故事和人文趣事:
我们还向当地的渔民了解了衡水湖水质保护的相关信息,社会实践报告《环境科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岛上居民也热情参加了我们的调查问卷。
(第三天)
经过昨天从当地人和渔民口中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入了解,知道了这两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衡水湖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所以我们就举行了“让衡水湖更美,我们在行动!”条幅签名活动!
这次宣传面对的群体有游客、有渔民还有相关工作人员,我们还会去附近中小学对这些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他们有一种“让母亲湖更美丽,有你有我”的责任感,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保护母亲湖,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第四天)
走访“衡水湖管委会”
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衡水湖现直接由“衡水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我们最后会把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需要官方部门采取的措施和还有我们大学生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报告的形式发给管委会,领导说他们欢迎也必然会采纳合适的建议。拍照过后,李主任还亲切地和我们每个人一一握手,让我们深受感动,也感受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第五天)
对我们带回来的样本进行“水质检验”
运用我们所学的有关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水质污染的检验,我们了解用离子交换法净化水的原理和方法,用天然水中无机离子杂质的定性鉴定方法。
1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天然水中主要有无机杂质离子,另外还有某些气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除去天然水中无机杂质离子而获得的净化水称为去离子水,实验制备去离子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工业上制备去离子水的方法除离子交换法外,还有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2水的电导率及水质检验
水中所含杂质离子越多,水的电导能力越强,水的电导率越大,所以可以根据水的电导率,判断水中杂质离子的相对含量。评价水的纯度。
6.城市室内环境调查报告 篇六
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生平均有超过6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这个比例在城市里高达80%。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有关专家介绍,家庭室内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气体污染物。如厨房煮饭炒菜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强致癌物。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新家具等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甲醛、苯、醚酯类,三氯乙烯、丙烯腈等挥发性有机物等。人本身也是空气污染源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每人每天呼出约500升二氧化碳气体,人的皮肤散发的乳酸等有机物则多达271种。据测定,居室内一支香烟的污染比马路上一辆汽车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还要大。
另一类是微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花粉和尘螨等。室内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真菌,造成微生物污染室内空气。真菌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令人讨厌的特殊臭气。这些生物污染可以引起房屋使用者的过敏性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健康损害。因此,可以说“家庭环保”的重点就是要消灭这些污染来源,这样不仅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会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装修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装修污染会对居住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对生长期儿童健康危害更大。据北装协环保委张丝佳秘书长介绍,在装修中避免儿童房室内环境污染极其重要,要在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第一,装修设计时要采用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价方法,预测装修后的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释放量浓度,并且预留一定的释放量浮动空间。因为即使装修后的室内环境达标,但是摆放家具以后,家具也会释放一定量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质。在您装修房屋的时候,要选择带有环保标志的绿色装饰材料。您可以向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等单位咨询这方面的详细情况,也可以请室内监测中心的人员来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
第二,选用有害物质限量达标装修材料。要充分发挥抽油烟机的功能。无论是炒菜还是烧水,只要打开灶具,就应把抽油烟机打开,同时关闭厨房门,把窗户打开,这样有利于空气流通,消除污染物。
在打扫卫生时,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吸尘器,或者用拖把和湿抹布。如用扫帚,动作要轻,不要把灰尘扬起加重空气污染。尽量不使用地毯、“鸡毛掸子”。
使用空调的家庭,最好能启用一台换气机。其中换热器效率较高者为佳,有的换热效率可达70%左右,所排出的冷风可以有效地将从室外抽入的热新风冷却,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另一种有效的办法是使用空气净化器。
第三,施工中的辅材也要采用
环保型材料,特别是防水涂料、胶粘剂、油漆溶剂(稀料)、腻子粉等。
比如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放在空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再用。新装修的家庭购买了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还有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里面。因为甲醛是一种过敏源,当从纤维上游离到皮肤的甲醛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发皮炎,多分布在人体的胸、背、肩、肘弯、大腿及脚部等。夏天放在衣柜里的被子也要注意,里面会吸附大量甲醛,一定要充分晾晒后再用。
第四,推崇简约装修,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和施工量。
房间内最好不要贴壁纸,可以减少污染源。
不要使用天然石材,如大理石和花岗岩,它们是造成室内氡污染的主要原因。油漆和涂料最好选用水性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颜色不要选择太鲜艳的,越鲜艳的油漆和涂料中的重金属物质含量相对要高,这些重金属物质与孩子接触容易造成铅、汞中毒。与装修公司签订环保装修合同,合同中要求施工方竣工时提供加盖CMA章的室内环境检测报告。购买家具,尤其是家具最好选择实木家具,家具油漆最好是水性的,购买时要看有没有环保检测报告。房内不要铺装塑胶地板,市面上的有些泡沫塑料制品(类似于拖鞋材料),如地板拼图,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7.城市环境社会调查 篇七
一、某市垃圾中转站概况
2010年某市对一些落后的垃圾中转站进行了工程改造, 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 对市区的25个进行了压缩式改造, 并计划两年内完成, 该市的的垃圾处理能力是每年75万t, 人均垃圾处理能力是0.95kg/d。
二、新旧转运站对于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分析了新旧转运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主要考虑的指标有下面几种:空气环境的监测、周围噪声的监测以及渗沥液水质的监测, 对空气环境的监测, 主要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TSP) ;对于渗沥液水质的监测主要监测了化学需氧量浓度 (COD) 、悬浮物浓度 (SS) 、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BOD5) 、氨氮浓度 (NH4+) 等指标, 以上指标均采用国家指标。
对垃圾中转站的作业状态进行了划分, 主要考虑了:转运站内部作业的时刻、转运站外部作业时刻、转运站内部空闲时刻以及转运站外部空闲时刻这四个作业状态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一) 环境空气影响的比较
对新旧式的垃圾转运站进行了环境空气监测, 在监测时, 我们认为气压、风速以及气温等外界因素对监测的结果影响相同。在新旧垃圾中转站不同的作业状态下, 不同位置的TSP浓度的监测结果见表所示1: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1) 在同样的条件下, 新式的中转站的TSP浓度明显较低;2) 在垃圾中转站中, 空闲时刻的TSP浓度明显较低, 这表明TSP浓度主要由站内的机器设备造成的;3) 新旧垃圾转运站, 站内的下风侧的TSP浓度都比较低;4) 二种转运站在站内设备都停止作业时, 在下风向的TSP浓度都较低, 但是对于旧式来说, 新式转运站的浓度更低。
(二) 新旧转运站产生噪声的比较
转运站中的噪声产生主要是由垃圾压缩机和电动机等设备产生的, 这两种转运站都是有二台电动机和一台压缩机, 设备的型号相同。监测时我们把噪声分为机器设备运转前和运转停止二个状态, 监测的结果见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新式的转运站在设备运转时和空闲时, 其产生的噪声都明显低于旧式的转运站, 新式转运站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新型垃圾转运站在运转时和空闲时的噪声水平都符合国家的GBZ1-2002卫生标准, 都低于噪声限值规定的75dB, 老式转运站在设备运转时, 其噪声水平都高于75dB。从新旧转运站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 老式转运站的噪声水平明显偏高, 所有对于使用旧式转运站的居民区, 需要采取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
三、结语
通过对某市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发现新式的垃圾转运站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明显较小, 从选择的监测指标可以看出, 新式转运站在不同位置和不同作业状态下, 其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这也说明新式转运站可以有效改善垃圾转运站附近的环境。另外也可以看出, 旧式垃圾转运站在作业状态时经常会出现检测指标超标的现象, 危害了周围的居民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所以为了确保城市的环境卫生, 需要进一步的对旧式转运站进行改造, 使其符合国家环保卫生的标准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市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并对新旧垃圾转运站在不同位置和不同状态下进行环境监测对比, 得出新型垃圾转运站对环境影响较小, 符合国家环境标准, 但是旧式转运站许多指标会超过国家指标, 建议对旧式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 有效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垃圾中转站,噪声,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陆鲁, 郭辉东.大型垃圾集装化转运系统转运站主体工艺优化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 2007.
[2]贾传兴, 彭绪亚, 刘国涛等.城市垃圾转运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 2006.
8.调查:城市魅力大调查 篇八
城市生活中什么让你感觉最便捷?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职场女性热爱城市生活,在放松压力方面自有一套。
过半数的职场女性表示,及时获得时尚资讯会让她们感觉快乐。
27%的职场女性会选择在周末去城市周边自驾游,以缓解一周以来的忙碌和疲惫。
70.9%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喜欢城市生活,城市中丰富的生活设施、及时更新的潮流资讯,以及热闹的氛围都让他们感觉更充实,也更快乐。
48.5%当然,城市生活也带来许多困扰,其中接近半数的人认为拥挤是最让人头疼的事,27.1%的人觉得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还有24.4%的人不喜欢城市的生存环境,迫切渴望呼吸清新空气,看到纯净蓝天。
31.4%中国最适合居住的是哪座城市?青岛在本调查中获得殊荣。受调查者认为,经过综合考量,青岛在生活环境、经济、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很适中,适合居住。
47%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有艺术气息的城市,无论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时装,还是香榭丽舍大街。都把“艺术”深深植根于巴黎。
我喜欢,我努力
虽然城市生活带来很多压力,但82.1%的人表示:他们还是选择会一直在目前居住的城市生活下去。因为感受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他们愿意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源泉。
为城市做加减法
我希望减掉聊天工具,更多的选择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的笑容和肢体语言会让我觉得彼此之间更亲近。
(外企主管cathy)
我想为城市增添许多绿色自行车,方便大家近距离地出行,不但节能减排,满眼的绿色还能愉悦心情!
(教师陆小姐)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减掉“攀比”这个行为,我认为城市的压力多来自于此。
9.城市文化社会实习调查报告 篇九
最新城市文化社会实习调查报告
一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氛围为背景的,城市的建设更离不开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旅游文化日益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旅游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我们所在的深圳市的城市文化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实习调查,对深圳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本次社会实习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始大家积极主动的编辑问卷调查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然后去深圳的园博园主题公园进行问卷调查,这次的问卷调查大家几乎都是第一次做,所以开始的时候真的有些紧张,而且还有好多的顾虑。后来我们分成了几组 ,两个人一起做,这样就好多了。我们大家在雨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最让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是,虽然天正在下雨,可是还是有很多的游客愿意停下来为我们完成调查问卷。最后我们整理,分析,总结问卷调查,发现了许多以前知道的,还有许多不为我们大家知道的有关城市文化的问题。
我们的问卷主要侧重的是两种人群:外来的游客和深圳本地的居民。这两种人群对于我们的问卷的回答有所不同。外来的游客之所以来深圳,主要是因为他人的介绍还有媒体的宣传,对于他们本身对深圳的城市文化知之甚少,尽管是这样,但是当问起他们对于深圳的第一感觉和来过之后的感受时,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很喜欢这里,城市的环境很好,人很热情,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发达。而深圳本地的居民由于生活在这里,对于这个城市已经很熟悉了,对于它的一些环境,政策,城市的发展的看法都有他们的见解和想法,而提出自己想法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知识阶层的人群。与此相比,老年人和民工则没有太多的主张。我们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深圳城市文化的特色:
1.特区城市,建市较晚,城市的发展环境比较优越:
2.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好,外来人口多,城市的发展多元化;
3. 城市的发展理念创新,紧跟世界潮流;
4. 人才聚集,科技创新;
5. 城市的旅游发展的很不错,各类景点很多;
但是,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们对于深圳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也有一些人还提出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希望有所改善。如:
1. 城市部分交通有待改善;
2. 有的文化景点的商业性太强,有点使文化太商业化的感觉;
3. 希望政府和企业能有机的配合,不要只靠其一;
4. 合理的调整景点的收费标准,以适应更多的人群。
通过对深圳的城市文化发展的分析,我们都感触很深,明白了深圳之所以可以如此发展的原因所在,明白了这个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城市的发展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文化的发展的因素:
第一:城市的环境的优劣,地理位置的因素;
第二: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
第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素质的高低比例;
第四:城市的旅游文化的发展情况;
第五:政府的主导,企业的支持,独特的发展理念等等。
纵观世界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也不难找到以上几点,城市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而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源泉。
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展城市文化,不能只强调一方面,否则会产生畸形发展的城市,要让其与经济的发展实现双飞。
10.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1
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科最最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空气质量差,河水到处都是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到河里,还有严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
实地调查
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在化工厂的旁边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们看见许多的鱼儿、虾儿欢快地游着,许许多多的蝌蚪在成群结队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厂的旁边,一条鱼也没有,偶尔看见一两条死鱼死虾,在这片污水中飘荡,我们采了点儿污水,买了8条金鱼,拿回家做实验,我把金鱼平均装入一至四号实验杯中,观察情况,把一至四号杯分别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满水。一号:第一天晚上,表现良好,第二天早上,鱼儿有点儿不爱动了,第二天中午,鱼儿不吃东西了,第二天晚上,鱼儿呈快死的状态。二号:第一条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动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临近晚上时,死了一条,晚上,又死了一条。三号: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条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号:第一天晚上,鱼儿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调查分析
因为化工厂里有许多化学物品,有时不小心排入污水,导至鱼大量死亡。
经过这次实验,我提出了以下几多建议。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东西到河里,要扔进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厂的人不能随意放置化学物品,以免化学物品流进河里。
(3)市民自觉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让不热爱环境的人进入教育所,不但要罚钱,还要让他认识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让简阳重新美丽起来吧!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二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11.城市环境社会调查 篇十一
【摘 要】分析国内外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现状以及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的意义,并针对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环境法律诊所 环境社会组织 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23-03
环境法律诊所是环境保护法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已在我国一些高校的环境法律课程中得以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环境法律诊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与环境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使环境法的教学与法律实务相结合,这不仅使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技能,同时也使得法律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彰显。本文试从国内外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现状出发,分析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的意义,并针对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国内外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现状
(一)美国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现状
环境法律诊所教育起源于美国,这一法学教育模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代理真实案件,通过参与诉讼与非诉讼活动学习法律实践技能,为环境事务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美国的环境法律诊所主要有校内诊所和校外诊所两种模式,其中,校外诊所一般是法学院与环境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并由法学院的教师和外部组织的成员分别指导学生,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环境法律诊所即采用这一模式。美国环保社会组织非常发达,这些组织不仅可以是环境法律诊所案件诉讼的共同原告,也可以是案件的委托方,还可以提供某些案件的专业协助(例如提供环境科学检测)等。因此,美国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紧密,并在双方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二)我国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现状
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法律人才的培养走向法律职业化教育是大势所趋,我国法学更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法学教学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一些高校在设置环境法律诊所的同时,也开始寻求与环保社会组织进行合作。目前,我国的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主要与高校内部的环保社团和民间的环保社会组织合作。
1.环境法律诊所与高校内部的环保社团进行合作。我国的法学院引入诊所法律教育以后,马上就和法律援助结合在一起,诊所法律教育中所需要的案件,大量来自法律援助中心。我国一些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亦是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将环境法律诊所的课堂融入法律援助活动当中,使两者得以很好地结合。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于1999年开办了国内首家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该中心专门为污染受害者提供帮助,为环境污染案件提起诉讼,维护污染受害者的环境权益。中国政法大学的环境法律诊所以该中心为平台,将诊所的学生在该中心进行实习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此后,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环境法律诊所也将课程的环节融入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2.环境法律诊所与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合作模式。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环境法律诊所也会与地方的民间环保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例如,安徽大学法学院是与安徽省第一家环保民间组织绿满江淮进行合作,并于2013年成立了环境法律诊所通过直接帮助污染受害者进行环境维权,提供法律援助,以此推动民众和相关部门关注环境污染情况,同时为环境法理论研究与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环境法学教学改革。环保社会组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的真实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志愿者在环保社会组织中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关经验,提升了实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两者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的意义
(一)解决了环境法律诊所案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社会影响力小、公众认同感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的案源不足,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环境法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环保组织则是专门致力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环境案件和相关当事人,同时,环境社会组织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公众也更倾向将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件委托给环保社会组织,因此,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建立稳定和有效的合作模式,通过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拓展案源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不仅可以保证有充足稳定并适合学生参与的案源,还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实际案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实践,提高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学效果,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二)拓展了环境法律诊所的师资力量
我国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环境问题是高度复杂专业,环境诊所不仅需要法学专家、律师,同时更需要各领域的具有环境相关知识的环境学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教师较少兼职环境法律实务,一般以学校教学为主业,因而也缺乏相关的环境法律实践经验。而环境社会组织拥有更多的专业环境人才,可结合该其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意见对学生进行环境实务指导,充分发挥该组织专业人员的优势,以此拓展师资力量。同时,通过与环境社会组织的合作,也能使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师在与环保组织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有效解决环境诊所的师资问题。
(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法律诊所经费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多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限制,环境法律诊所校外实践教学部分难以开展,大多局限于校内,主要集中于校内模拟法庭、环保问题的咨询、环保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而环保社会组织由于其本质属性,致力于为环境提供无偿服务,其本身的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保障,部分环保社会组织可以为一些大学的环境法律诊所提供小额资金资助,缓解诊所经费的困境。此外,高校的学生参与到环境公益活动中,可以与环保社会组织共享场所、环保器材、环境影视资料等相关资源,场所和设备费利用率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经费问题。
(四)一定程度解决了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受限的问题
环境法律诊所为环境污染受害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但现阶段相关法律并没有把个人纳入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内,环境法律诊所学生代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受限制的。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社会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资格和基本条件,即依法在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工艺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由此可知,符合条件的环境社会组织是合法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主体之一,其接触的法律案件多是属于环境公益案件诉讼范畴,因此,环境法律诊所与符合法律规定的由诉讼资格的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一定程度使学生能够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实务从而掌握环境法律实务技能。
三、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应培养何种法律人才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现今,我国对环境法律诊所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关注法律教育的职业化训练,在经验中巩固环境法律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环境法律技能,但是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公益价值观。美国的环境法律诊所设立之初,着重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为处于不利的一方委托人提供法律帮助,发扬公益精神。我国的环境法律诊所也为环境委托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但更注重是学生的能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而对于职业道德观念和公益价值观的培养不足,对于维护社会公平相关社会责任感不够,一些学生参加环境法律诊所,有时仅出于兴趣和新鲜感使然,或者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修足课程所需学分,因此,学生们在环保社会组织中从事公益活动,增强公益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的教学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设置的环境法律诊所课程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教学中,并没有完善独立的诊所学制度。具体表现在:首先,没有完整的诊所课程大纲,一些高校的环境诊所课程所使用的大纲是和环境法课程大纲一样,没有具体的、明确的诊所课程教学大纲,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体系、教学任务、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导致课程教授的内容范围模棱两可,不利于评估相应的教学效果。其次,没有制订相关的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学计划,在诊所的课程教学进度、内容安排上欠缺规范,特别是诊所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较难落实诊所课程的执行情况。最后,没有相关的办案指导规范的制度,如诊所教学指引、学生办案守则等相关规范,无法落实学生在环保社会组织的实践环节,特别是规范学生参与真实案例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三)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
环境法律诊所的重要的教学部分是与校外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环境实务中掌握更多的法律职业技能,避免环境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脱节,因此,环境诊所的课程环节设置应更偏向于校外实践的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课程多设置校内诊所运作环节,多为培训、模拟法庭、参与组织社区调研和法律宣传以及开展普法讲座等环节,参与真实案件多是局限于接听法律诊所热线,接待污染受害者来电来访咨询的事项,而对于参与真实案例办理和诉讼流程环节安排较少,无法接触到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有专家提出“真实的案件代理是法律诊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化所在”。因此,环境法律诊所在与环保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环节设置应当更为重要,通过校外的诊所教学环节的设置,在真实的案件办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实务技能,以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平台。
(四)环境法律诊所与环境社会组织合作的教学评估考核制度不全面
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水平监控之必须,但我国一些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学评估考核一般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因为环境法律诊所一般不作为独立的课程设置,没有独立的学分,因此,环境法律诊所的往往是以学生环保法卷面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指标的考核,无法评测学生在环境法律诊所中的实务技能掌握程度,也无法评估环境法律诊所真正的教学效果,这就极大地打击了教师与学生的开展环境法律诊所的积极性。同时,一些高校的环境法律诊所虽然设置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事人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体系,但这些主要是侧重对学生评价,无法评测诊所教师在环保社会组织开诊环境诊所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及其教学工作量,不利于调动诊所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因此,应当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环境法律诊所课程评价体制。
四、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培养卓越环境法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公益价值观
环境法学教育的目标应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的环境法律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以提升环境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环境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环境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在培养学生律师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公益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的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法律实务型人才。而环保社会组织也具有公益性,我国的环保社会组织在公益案件中是不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因此,环境法律诊所与环保社会组织合作,不仅能在实务中学习法律职业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公益价值观,两者得以较好地结合,共同为环境污染受害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二)完善环境法律诊所和环保社会组织合作的规范教学制度
环境法律诊所在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中应当制定规范的教学制度。首先,应当制定环境法律诊所的课程教学大纲,这样既能根据各校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落实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相应的学分,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评估工作。其次,制订环境法律诊所的授课计划,课程教学的内容应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律实务技能和相关职业道德培养,根据教学计划落实环境诊所课程的执行情况。最后,制定环境法律诊所教师指导规范和学生办案守则等相关规范,确保学生在办案过程中在准则的要求内发挥其最大潜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办理案件,不断提升法律服务的水平。
(三)加强环境法律诊所和环保社会组织合作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应强化实践教学中的真实案件办理的教学内容,如起诉和应诉环节的实践环节设置,学习起诉前准备工作,学习案件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如何正确适用相关法律,同时也应熟悉办理环保案件的规则,掌握起诉策略和常用办案技巧,学习如何制定相关的文书,了解如何应诉及抗辩的策略。同时,应注重庭审活动的实践环节的设置,组织环境法律诊所的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观摩庭审,从而了解案件审判程序,了解审判的各个程序环节,学习立案、庭审前准备以及庭审过程的注意事项,学习庭前调解等相关环节,同时安排学生在学习后进行模拟法庭训练,真正做到教、练、学结合。
(四)建立环境诊所和环保社会组织合作的合理评估制度
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能更好地促进环境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环境法律诊所的合理的评估体系应包括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就学生的评估而言,主要应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须以科学、灵活为原则,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具体评估主要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环境法律诊所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具体表现,对照相应教学考核制度中明确的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估,同时可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当事人意见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学生法律诊所课程成绩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诊所课程的评估指标是事先制定好的可分值化的具体实践操作事项,并在学期伊始即告知诊所的学生。与此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估而言,主要评估其在环境法律诊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对其教学管理和对学生的责任心在评估体系也应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使评估反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相关质量,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旭,邱新.美国的环境法律诊所教育[J].世界环境,2009(3)
[2]王立民.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J].政治与法律,2005(1)
[3]甄贞主.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环境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293)
【作者简介】李 芳(1982— ),女,法学硕士,广西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环境保护法;陈 华(1979— ),男,法学硕士,广西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朱胜炜(1982— ),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科技信息处科员,管理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
【城市环境社会调查】推荐阅读: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问卷06-20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08-28
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07-21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600字09-10
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11-10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09-0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宣传活动方案07-21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09-01
城市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07-02
新一代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