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小兔教案

2025-01-26

逃家小兔教案(精选10篇)

1.逃家小兔教案 篇一

一、凸显“情”

整个活动的情感基调是温馨的,温暖的。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将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开始的情是淡淡的,随着故事的深入,一步步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也逐渐推进,其中“幼儿谈谈最让自己感动的画面,感受妈妈对小兔的爱”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所在,较好的体现了重点突出的效果。而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孩子把对妈妈的爱大声喊出来,使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可谓画龙点晴。

二、关注“趣”

《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 ,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各项领域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情景创设 营造宽松氛围《逃家小兔》是语言绘本活动,而绘本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幼儿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产生,所以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学习的氛围的创设,让幼儿自主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去感受活动的情感,并根据故事作出相应的反应,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乐学。

游戏辅助 激发阅读兴趣,活动中多次采用游戏的形式,没有生硬让孩子去理解“逃”,让孩子在游戏中来感知“逃”的情趣。

采用游戏的形式,教师扮演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兔子,进一步体验妈妈对宝宝的爱。最后的互换角色体验亲情,同样以游戏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

三、体现“效”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逃家小兔》这一文学活动的思想性,让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节活动的有效策略有三个。

有效的环境创设

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营造了充分的心理环境,通过教师的温情伴读,一个个温暖的阅读情景的组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如:导入部分“封面引出,展开讨论”,引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猜想,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内容,不仅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作品,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准备。

有效的提问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大胆去感悟 ,让幼儿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如:提问“妈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变成这样呢?”此环节运用了交流讨论法,让幼儿尝试着来分析,对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同时也让幼儿之间学会了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效的互动

整个活动,老师―妈妈―孩子完全融在一起。

四、享受“乐”

本活动让幼儿充分享受到绘本阅读的快乐,通过人手半本绘本阅读、两两阅读、幼儿自主阅读、小图片帮助提炼故事梗概,结合讨论、猜测等手段,从而实现活动目标,温情阅读法为幼儿打开了阅读一扇窗。活动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

2.逃家小兔教案 篇二

关键词:母爱 不能分离 喂养 呵护 温暖的怀抱

《逃家小兔》是一部关于诠释母爱的图画书,其阅读对象主要是成长阶段的儿童尤其面向低幼儿。作品将母子之情蕴藏在温馨动人的故事之中,通过叙述母亲与孩子之间极富趣味性的精神游戏,对母爱作出了单纯诠释,传达出了母爱最基本的内涵。作品至始至终都洋溢着满满的温情,通过简洁形象的画面表现母爱的突出特质,使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低幼儿获得对母爱的深切感知。

一、母爱,是不能分离

故事的开头,小兔子说:“我要跑走了。”妈妈回答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母爱是什么?母爱往往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然而,诸多的内涵都是基于“爱孩子”的出发点,是对“爱孩子”的阐释和延伸。母爱,是一种非常单纯的爱,就是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而爱孩子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母亲和孩子不能分离”。

中唐诗人孟郊写下了著名的《游子吟》,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作为颂扬母爱的文学典型被千古传唱,慈母一针一线细细缝衣的场景,传达出了母亲不忍、不舍与孩子分离、又不得不和孩子分离的痛苦心情,也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心情的深沉感受。诗人在普通日常生活情景中感受到了并传达出母爱最单纯最基本的表现——和孩子不能分离,即便孩子远游,心中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逃家小兔》的故事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尤其是低幼儿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是一生中最为紧密的,一方面是孩子不能离开母亲的客观依赖,另一方面是母亲与生俱来的母爱中的责任感,因此,“不能分离”是母爱的最基本特质。为什么兔子妈妈要去追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因为是最亲爱的孩子,也因为孩子尚幼,所以母亲不能和他分离,必须要让他和自己在一起,照顾他,爱护他。

基于“不能分离”的母爱最基本特质,所以,在后来的游戏环节,小兔子不断变成小鳟鱼、大石头、小花、小鸟、小帆船、空中飞人、小男孩,妈妈便不断地变成捕鱼的人、爬山的人、园丁、树、风、走钢索的人、小男孩的妈妈,不管小兔子要跑去哪里,妈妈最终都要找到他。整个故事以一个个充满乐趣的精神游戏幻想场景,生动形象地叙述并描绘出母子之间不能分离的亲密关系,切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母爱的感知。

二、母爱,是喂养

母亲最基本的职责是什么?“母”字的甲骨文,是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示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意在指婴儿的生育、哺乳者。《说文解字》中,“母”的意思是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母”,现代汉语里当用作动词,又有哺育之义。综上可知,母亲最基本的职责应是“喂养”。母亲对孩子的“喂养”,简单讲,就是给孩子饭吃,让孩子不饿肚子,让他的身体得到成长。“喂养”在生活中太平常太平凡,所以,我们很多人常常忽略掉了“喂养”是母爱最基本的内容,是母爱的基础,它建立了母子之间最亲密不可分离的关系。

《逃家小兔》故事中突出了“红萝卜”这一典型形象,这一形象出现在小兔子和妈妈第一个游戏环节中,也出现在最后母子两人温馨相处的场景中。

逃跑游戏一开始,小兔子说他要变成一条小鳟鱼,妈妈说要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他,接着黑白画面转换成了一幅颜色鲜艳的画面,妈妈以渔者形象站立水中,甩出一根长长的鱼线,鱼饵就是一根红萝卜,小兔子紧盯红萝卜向它游去,艳丽可爱的红萝卜形象在蓝色、绿色组成的背景中非常醒目。“红萝卜”是完成妈妈找回孩子游戏环节的关键事物,在喂养过程中,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总是知道孩子最喜欢吃什么,红萝卜是小兔子最爱的食物,所以,红萝卜把小兔子找了回来。故事把食物放在第一游戏环节,突出红萝卜这一形象,隐喻出喂养是母子关系的基础。母爱内涵丰富,创作者却叙述了母爱最实质的东西,用简单可爱的形象反映出儿童心中对母爱最单纯的理解,可谓返璞归真。

故事结束部分,小兔子不想再逃走了,对妈妈说“我不如就呆在这里,做你的小宝贝吧。”妈妈并没有回应“宝贝,我爱你”而是说“来根红萝卜吧。”然后游戏场景照例是由先前的黑白画面转换为彩色画面,宁静优美的辽阔田野中,大树底部的树洞就是母子二人非常温馨的家,妈妈手拿着一根新鲜可爱的红萝卜,母子二人相互对视,整个空间充满着浓浓的母爱,也充满着小兔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红萝卜的形象放在故事的结尾,显然再次强调了喂养是母爱的基础,没有喂养就没有母爱,正是喂养,建立了年幼孩子对母亲的最初依恋,从而形成了母子之间最亲密无间、不可分离的关系。

三、母爱,是呵护

呵护,是母爱的典型特质之一。在母子逃跑与找寻的游戏中,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石头,妈妈则变成勇敢的爬山者;小兔子变成了花园里的小花,妈妈则变成温柔的园丁;小兔子变成海里的小帆船,妈妈则变成明智的引路人;小兔子变成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妈妈则变成走钢索的人。这四个极富趣味性的游戏环节看似随意编排然而绝非如此。成长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低幼儿,危险、弱小、迷茫、困难是他们时常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所以,看似随性想象的四个游戏环节实则是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作为生活中与孩子最亲密的人,这四个问题实则也是母亲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作为一个母亲,母性使之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度过人生初级阶段的这些难关,不让孩子处于危险境地、细心地关爱孩子、给孩子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孩子面对困难时进行积极接力,母亲做到了这四个方面,也就给予了孩子全面细致的呵护,体现了母爱的典型性。

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石头,高耸的山峰突兀嶙峋,小兔子凭着兴致全然不顾危险一个劲儿往上爬,躲在危险处同妈妈捉迷藏。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对于儿童时常发生,因为一时快乐而全然不知危险就在身边。而兔子妈妈“全副武装”,毅然走上崎岖曲折、悬崖峭立的山路,勇敢地去保护孩子把他带离危险境地。小兔子变成花园里的小花,生活中的儿童就如花朵般弱小,尤其是低幼儿更需要细心地呵护,兔子妈妈为“小兔子花”浇水、松土等行为暗示出生活中母亲对孩子温柔细心地照顾和培育。小兔子变成海里的小帆船,大海茫茫,波涛汹涌,孤单的小帆船前路不明,则暗示出生活中的儿童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迷茫感,这时兔子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带小兔子回家的情节暗示出生活中母亲对处于迷茫中的孩子以正确方向的指引。小兔子变成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妈妈则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空中飞人”的表演是马戏团的高难度项目,又暗示出生活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相对于其能力来说不易解决的困难。兔子妈妈的“半空遇见”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在前行路途上处于困境中时的积极接力,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助其成长。

四、母爱,是温暖的怀抱。

在很多图画书中,表达母爱时都有“母亲温暖的怀抱”这一场景。如《大卫,不可以》[2]表达“大卫乖……我爱你”时,就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又如《我妈妈》[3]表达“她也爱我(永远爱我)”时,母亲怀抱着孩子,表情亲昵而甜蜜。孩子一开始就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喝着母亲的奶水长大,就是这样的特殊关系,母亲的怀抱给了孩子别人无法替代的安慰和安全感,孩子对于母亲怀抱的依恋也远超于其他怀抱所带来的。所以,温暖的怀抱自然是母爱的典型特质之二。

《逃家小兔》是一部通过趣味游戏来表现母爱的作品,以“温暖的怀抱”展现母爱自然不可少。有两个游戏环节很有意思,一是小兔子说要变成一只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说着,妈妈就变成了一棵大树,半蹲着身子并张开了手臂,迎接“小鸟”回家,而小兔子则从远方飞回来,这样的姿态,这样的情景,巧妙地再现了生活中孩子学走路时,或者孩子奔跑玩耍时,母亲半蹲着身子,张开手臂迎接孩子的场景;一是小兔子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接着,出现的画面中,母子二人穿着家居服,妈妈把小男孩抱在怀里,母子温柔地注视孩子,一旁是温暖的火炉,这样的场景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幼儿来说再熟悉不过。

“小鸟”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累了,母亲的怀抱给予他停靠;当“小男孩”跑回家时,母亲的怀抱正等着他。故事中这样的游戏环节,突出了“温暖的怀抱”这一母爱典型特征,充满着浓浓的深情,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逃家小兔》以简洁的画面和语言,简单形象地传达出母爱的四个特质:母子不能分离的亲密关系、喂养是母爱的基础,呵护与温暖的怀抱是母爱的典型特质。故事素材提炼自儿童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处处体现的母爱通过几个游戏场景概括出来,儿童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对故事场景进行理解和想象,从而获得对母爱的深切感知。

3.逃家小兔中班教案 篇三

1、在故事段落层层叠加、听配乐朗诵的欣赏方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2、在阅读、观察、表演活动中,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画面和作品的感受。

3、感受故事中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美好的母子情感。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份人手一本小图书音乐2.和幼儿互动,玩变一变的游戏,用身体动作变出故事中的角色,使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亲近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欣赏故事的开始部分,初步感知角色间的情感。

1、观察封面,有谁?旁边还有谁?猜猜小兔在说什么?

2、欣赏故事(从开头――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引出主题。

3、提问加深幼儿感受:小兔说它要干什么?

小兔要逃走了,妈妈会怎样呢?

妈妈为什么要追小兔呢?

二、观察第1、2页,了解画面两页之间的联系,叠加欣赏故事

1、引导观察第一页。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猜测第二页的内容。提问:如果小兔变成了小鱼,妈妈怎么追到它呢?

3、欣赏故事(从开头――用鱼钩钩住你)。

4、提问加深理解:如果小兔变成了小鱼,妈妈就变成什么?

什么叫渔夫?从那里可以看出妈妈变成了渔夫?

为什么用胡萝卜钩小兔?

三、引导幼儿看小书运用已有经验自己阅读理解,再进行匹配。

1、出示小书,观察小兔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匹配,

2、提出阅读小书的要求: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帮助兔妈妈追到小兔身边。

3、幼儿阅读,教师个别指导。了解幼儿匹配的过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4、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第4页至第9页内容。

四、想象故事情节,完整欣赏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1、拓展想象故事情节。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怎么找到它?

2、完整阅读故事,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参与到熟悉的部分。了解故事结尾的内容。

3、阅读分享。提问:你喜欢听故事里的哪一句呢?

你喜欢那一页呢?

4.中班语言教案《逃家小兔》 篇四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

2.尝试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大胆表现,并以此展开想象,创作对话。

活动准备:

故事《逃家小兔》PPT(故事内容附后)。

活动过程

一、看PPT,熟悉故事名称

1.出示PPT(故事绘本的封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看一个故事。快看图片上有谁?噢,图片上有兔妈妈和兔宝宝。猜猜故事名字叫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师:逃家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小兔子离家出走的故事。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中的关联关系,学说对话

(一)讲述第一组图(逃跑)

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

2.提问:家里有吃的,有玩的,小兔子为什么想逃走呢?听到这样的话,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听听妈妈怎么说的!

3.播放妈妈说的话:“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4.提问: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第二组图(小兔子变成小鱼)

1.师:可调皮的小兔又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观察画面细节。

(1)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的?妈妈为什么用胡萝卜去“钓”小兔呢?

(2)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样做既可以让小兔心甘情愿地跟兔妈妈回家,又不会伤害小兔子。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诵,学习句型:“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师:现在,我演兔妈妈,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我们来说说小兔子和妈妈的话。

(三)第三组图(小兔子变成石头)

1.师: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于是他又变了,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小结:兔妈妈背着行囊,年纪也大了,爬这么高的山累不累?很辛苦,但兔妈妈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把小兔找回家。

(四)第四组图(小兔子变小花)

1.师:可小兔还是想逃走,他又对他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到花园里。”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2.提问: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小兔子又变成了什么?

3.猜猜兔妈妈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兔妈妈篮子里为什么要放着小草呢?

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也喜欢吃小草,这样做可以让小兔跟兔妈妈回家,这些小草也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哦!

(五)第五组图(小白兔变小鸟)

1.提问:(1)可是小兔子还是不想被妈妈抓住,你们看他又变成什么了?谁能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2)妈妈这时又变成什么了呢?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3.两位幼儿表演动作,其他幼儿说句子。

(六)第六组图(小白兔变帆船)

1.提问:(1)小兔子越聊越开心,快看他又变成什么了?(2)这回兔妈妈变成什么了?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七)第七组图(小白兔变空中飞人)

1.师:小兔还是不甘心,他又变了!(看课件)他说:“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孩子们,看看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你觉得危险吗?

小结:但是兔妈妈特别爱小兔子,为了把小兔子找回家,她不怕危险。

三、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来创编小兔和妈妈的对话

提问:1.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谁愿意当小兔子变一变?

2.妈妈会变成什么来找到小兔子?谁愿意当兔妈妈也变一变?

四、教师讲述最后一段

1.师:这时,小兔有点纳闷了,他想:为什么无论我变成什么,妈妈总能找到我呢?原来妈妈是那么爱我呀!于是,他决定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看课件)小兔说:“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小兔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2.提问:最后小兔子跑到哪儿去了?

小结:这只逃家小兔最后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3.师:给小朋友留个小任务,回家和妈妈也玩一下这个爱的“捉迷藏”游戏,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看你妈妈能不能找到你。

五、游戏结束

师:我们一起来玩《逃家小兔》的游戏吧!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一个石头,两个石头,找不到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一片布,两片布,我是章鱼,我不是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一个剪刀,两个剪刀,我是你们的大白兔。

5.大班亲子阅读逃家小兔教案 篇五

1、能按小兔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较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觉帮助他人的快乐。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小兔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较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房子图片、小兔图片等操作材料(小兔的颜色、大小、动作有区别)。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展示:青青草地上住着7只小兔,要过冬天,就一起劳动建了两座房子,可谁和谁住在一起呢?小兔们犯愁了,请小朋友们帮帮想办法。

2、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引出课题:帮助小兔住新房。

二、动手操作,进行分类。

1、教师:向各小组分发材料,并说明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进行分类。

3、教师:展示幼儿操作完成作品,并引导幼儿说出分类的办法。

三、说感受

1、师:看到大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农老师真高兴。这节课学习下来,你高兴吗?为什么?

2、幼儿说出自己帮助别人的感受。

四、活动结束:

1、师: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小兔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跟它们一起跳舞,你们乐意吗?

2、我们一起来跳《兔子舞》。

教学反思

6.逃家小兔教案 篇六

1、引导幼儿理解图书中小兔和兔妈妈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运用语言将图片内容表述出来。

2、引导幼儿感受图书中表达的母爱。

3、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活动准备: 视频展示台、图书人手一本、图书小卡片、彩色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介绍图书名称《逃家小兔》。教师:“书的名字叫什么?”幼儿猜测。教师介绍图书的名字:“逃家是什么意思?”幼儿猜测。教师:“书的封面上还有什么?”幼:“两只兔子!草„„” 教师:“这两只兔子会是什么关系?”“它们在干什么?”“猜猜兔妈妈和小兔子会谈些什么?” 教师:“这本书就把兔妈妈和小兔子一起说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和小兔子到底说了些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理解第一段。(1)引导幼儿理解第一段的内容。翻开第一页,教师:“这是谁?”“它在干吗?”幼儿:“在跑!” 教师阅读第一、二行。教师:“兔妈妈在做什么?”教师阅读第三、四行!(第二页)教师:“小兔子变成了什么?”教师阅读第二页(第三页)教师:“妈妈在干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教师阅读第三页。(2)引导幼儿理解第一段的句式特点。(第二页)教师:“我们看第二页,这上面画的是谁说的话?”(第三页)教师:“第三页,这上面画的是谁说的话?”(彩页)教师:“这画的又是什么内容?”(3)引导幼儿观察整本书的句式特点。教师:“我们看看后面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情况„„”教师幼儿边翻书边观察。

3、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请幼儿翻到变成捕鱼人彩页,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又变了什么?兔妈妈也跟着变成什么? 幼儿自主阅读。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和兔妈妈变化的对应关系。教师:“在书里,小兔都变成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将幼儿回答的内容卡片贴在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和兔妈妈变化的对应的关系。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讲述故事《逃家小兔》。

6、引导幼儿重点观察部分彩页,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兔妈妈捕鱼图)教师:“兔妈妈在干什么?”“它为什么不用鱼饵和鱼钩而用胡萝卜?” 幼儿:“因为胡萝卜是小兔最爱吃的食物!”教师:“兔妈妈是多么的爱小兔,所以用小兔最爱吃的胡萝卜来钓它,而不用容易伤害到小兔的鱼钩。”(兔妈妈园丁图)教师:“小兔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教师:“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变成了园丁呢?” 教师:“兔妈妈是多么的爱小兔,所以不愿伤害它!” 教师:“你还能从那些彩页里看出兔妈妈对小兔的爱呢?”

7、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续编故事。教师:“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你妈妈会变成什么来找到你?” 教师:“我们把编的故事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7.逃家小兔作文 篇七

有一天,它气呼呼地快跑过去,生气地叫道:“妈妈!你最亲爱的小宝贝,也就是我,要离家出走啦,再也不回家啦!”说完,小兔子呼哧呼哧地跑了,兔妈妈一脸茫然也跟着跑起来,她边跑边对小兔子大声说:“你是我最亲爱的小宝贝,你可不能跑走呀!你要是一直跑,我也跟着你!”说完,兔妈妈咳嗽了一下,又继续跑了起来。

“你可不能追我!”小兔子说,“你要是一直跟着我,我就变成小鲤鱼,跳进长长的大河,再也不回来!”

“那我就穿上大水鞋,戴上大手套、拿上鱼竿和渔网跳进大河,往鱼钩上放胡萝卜,把你钓上岸!”

“你可不能把我钓上岸,你要是把我钓上岸,我就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小兔子说。“你要是变成小花的话,我就是辛勤的园丁,施肥、浇水,松土,看你出不出来!”兔妈妈说。说完,她就拿起喷壶,戴上手套和帽子,浇起了花,小兔子见大西瓜似的水珠,打在花瓣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别的花瓣都打烂了呢!它赶快合起小花的花瓣,兔妈妈见了,认出是小兔子,就把花摘走了,小兔子在花里面哇哇大叫,蹦来跳去,一点都不想消停一下下,最后它想了个办法,它把花朵踹了个大窟窿,它高兴地跳了出去。

它哈哈大笑着说:“哈哈,我逃出来啦!哈哈,我要变成小男孩,做别人家的孩子啦!哈哈哈!”小兔子说。

“我是不会放弃的!那我便变成你的母亲,去热情的拥抱着你。”说完兔妈妈便抱起小兔子,给它讲了一个又一个甜美的故事。

8.逃家小兔作文 篇八

有一次我发高烧,妈妈陪在我身边熬了一夜,她为我量体温、喂药、敷毛巾。第二天,我的病还没好,妈妈就带我到医院输液,直到我的病完全好了妈妈才放下心来,去做她的农活。这就是母爱!

还有一次,妈妈为了让我买上崭新的校服,就起早贪黑地采茶攒钱。白天,妈妈舍不得休息一分钟,一直劳动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去卖茶叶。当她做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以后了,这时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吃饭。妈妈把卖茶叶的钱一块块地积攒起来,直到攒够了我的校服费才肯放松休息一下。

9.中班语言《逃家小兔》 篇九

(一)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二)“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三)“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要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四)“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要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五)“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六)“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七)“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要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八)“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你。”(结束)“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教育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和交流,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学习、理解故事,并能复述完整的故事。

3、学编浅显的童话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展开想象,根据图画创编故事。

2、难点: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从中领悟伟大的母爱。阅读准备:

1、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头饰。

2、图书和课件。阅读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图二)今天,老师給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看看,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小兔子和大兔子„„

师:那兔宝宝和妈妈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图三)兔妈妈和兔宝宝住在萝卜地旁的一个树洞里面。兔妈妈很爱自己的宝宝,可是这只兔宝宝却有点调皮。

二、学习绘本

1、师: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跑啦!”。说完,小兔子就飞快地跑了。妈妈拼

命地追,一边追,一边叫:“宝宝,别跑,你是我的小宝贝啊!“但是,这只小兔子不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啊跑啊跑啊,他会跑到哪里去呢?(图四)幼:小河里。

师:这时候,妈妈会怎么办呢?兔宝宝、兔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中班语言《逃家小兔》

幼:自由发言,师注意倾听、引导。

小结:小朋友们想得真好,你想知道图画书上的兔妈妈是怎么办的吗?请仔细看、认真听。看看谁的想法和书上的兔妈妈一模一样?

师:“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师:(图五)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追上,于是,他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哎呀,这下子兔妈妈该怎么办才好呢?聪明的孩子,快快来帮帮兔妈妈吧!幼:自由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师:仔细看看这幅有趣的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幼:兔妈妈的穿着、她的钓饵------

师:你觉得兔妈妈能抓住变成小鳟鱼的小兔吗?为什么呢?

3、师: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所以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师:猜猜,兔妈妈会变成什么呀?(出示图六)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要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小结: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注意妈妈身上的东西:看来不管山路有多远,有多艰难,一定找到自己的孩子,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4、(图七)猜猜看,这一次小兔又想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请孩子用刚才学过的好听的话说一说。(如果„„就„„)

(图八)播放对话,问: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要变成园丁?体现妈妈 的爱。

5、(图九、十)“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一颗树,好让你在我枝头做窝。”

6、(图十一)“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7、(图十二)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8、创编故事:小兔子还不甘心,还想继续变化着离开家,猜一猜,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请你找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一说。然后请幼儿上来表演对话。

9、亲子互动:请幼儿和妈妈表演,幼儿讲述小兔子要变成什么,妈妈讲述兔妈妈会变成什么?(提醒妈妈用句式“如果„„就„„”来回答问题)。(10、复述故事。)

三、明白道理。

师:

1、故事中,兔妈妈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调皮的小兔子呢?最终小兔逃离家了吗?(没有)这只逃家小兔终于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看来,无论世界有多大,孩子的心有多高,哪怕是跑到天涯海角,孩子永远也跑不出妈妈关爱的目光。即使将来长大了,离开了妈妈的身边,也永远离不开紧紧相随的母爱!

10.大班语言示范课教案:逃家小兔 篇十

设计意图《逃家小兔》一本非常温馨感人的书,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亲情,应该说是人世间最真、最深、也最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情,有关的名篇佳作何其之多。但是在这本书里,却用一种简单、纯真的母子间的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而且其中的彩色画页是一个特色。有的人说是因为当时彩色印刷的费用高,所以这样印能节省费用。尽管可能是这样的,但带给孩子们却是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第一次给孩子们看这本书,看到彩页时,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小兔子真的变成了小鱼耶!”“哈哈,小兔子的小帆船真好玩”我想,这正是突然而至的彩色画面在一瞬间给孩子的强烈刺激造成的。而且,我认为,这种洋溢其间的被书感动的激情才是早期阅读的真正价值,也是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根据这本书独有的特色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大班的多元式的早期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翻阅图书、图片排序、师生互动表演等,多通道地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浓浓的亲情。

2、喜爱优美的文学作品,对阅读活动有兴趣,能与同伴合作捕捉画面信息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逃家小兔》;两人一份排序表格及小图片(见图1)。

2、兔妈妈的头饰一个、小兔手偶一个;小萝卜若干(见图2);教学用的排序表格(同幼儿的排序表格);小图片(见图3-)。

3、音乐磁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活动过程

1、教师木偶表演,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并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今天我要扮演一个动物,你们看是谁?(戴上兔妈妈头饰)我是兔妈妈。(操作手偶)我还带来了我的孩子小兔子。今天我们要表演一段我们之间的对话,小朋友听听我们说了些什么?

(本次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基本上都是参与其中,以兔妈妈的身份进行的。所以,为了跟故事情节更匹配这里,可以穿件白背心或白衣服。表演时教师要”拿“出所有的语言功底,声情并茂地讲述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对话。)

2、幼儿自主合作阅读,给图片排序,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

(1)师幼共同排第一幅图,明确排序规则。

师:刚才表演中小兔子第一次变成了什么?哪幅图上小兔子变成了小鱼?你怎么看出来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小兔子标记下面第一个格子里。

小兔子变成了鱼,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是哪幅图呢?你怎么知道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兔妈妈标记下面的第一个格子里。

(2)幼儿两两合作排序,培养观察图片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师:小兔子第二、第三、第四又变成了什么呢?妈妈变成了什么呢?小朋友椅子下也有和老师一样的卡片,反面是小图,可以撕下来,贴到正面的格子里。有的小朋友要着急了,后面的记不得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刚才的表演就在这本书里呢,一会儿请小朋友两人一组看一本书用一套卡片,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师幼共同排序,并学说书中的对话。

师:老师这儿还没排完,谁来帮帮我?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说说。

(4)讨论:小兔子一共变了几次?妈妈呢?为什么每次小兔子变了兔妈妈都要跟着变呢?理解妈妈对小兔子的牵挂。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阅读“,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多元。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对书中文字的阅读,而是画面、符号等都作为阅读的内容,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捕捉画面信息的能力。其次是途径的多元,如活动中的表演、幼儿的排序都是幼儿喜欢的阅读途径。最后是价值的多元。本次活动中绝不局限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是着眼于从兴趣、认知、情感等多种角度体现阅读价值。总之,多元阅读就好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立体的万花筒,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进入,欣赏到不同的美丽景致,从而产生出对作品的感动。)

3、师生共同看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封面,读一读上面的文字。

师:先来看一看封面上的字,谁认识?逃家是什么意思?

(2)共同看书,幼儿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可以指读文字也可以看图片。

师:请小朋友翻到第一页,老师来读,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一起读,其他小朋友可以指着字也可以看看图。

(3)共同观看书中彩页并讨论,理解兔妈妈对小兔的爱。

如”兔妈妈为什么用萝卜钓小兔?“"兔妈妈走钢索时心里会怎么样?为什么还要走呢?”(总结: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妈妈的心总是会跟他们在一起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要放在观察变小鱼和马戏团两幅图上,因为这两幅图最能表达妈妈对孩子的牵挂。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就算冒生命危险也不怕。)

4、创编动作并表演,进一步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

上一篇:妈妈教会我宽容的话题作文下一篇:我的独角戏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