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13篇)
1.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一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格式要求
正文: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一级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段前段后2行
二级标题:居中,小三号楷体,段前段后1.5行
三级标题: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5行
四级标题: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
脚注:小五号字,“脚注文本”
参考文献、;小四号字,1.5倍行距。
图注表头:五号宋体加黑。(表格内同用五号宋体)
装订顺序:
1.中文封面
2.英文封面
3.郑重声明
4.论文创新点
5.授权书
6.中文摘要
7.英文摘要
8.目录
9.正文
10.参考文献
11.在职期间发表的论文
12.后记
本科论文格式要求
一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1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小2
二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1行、0.5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三号 三级标题:首行缩进,两端对齐,段前段后0.5行、0.5行,1.5倍行距,黑体加粗,四号 参考文献:一级,内容:宋体,五号。
正文:四号。
目录:四号
页码:阿拉伯数字
2.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二
一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理解
第一,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指标点为: (1) 结合环境系统工程等专业知识, 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 (2) 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原理; (3) 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环境设备及设计基础等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基础, 并进行改进; (4) 较好地掌握“三废治理”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二,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 (1) 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 (2)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并结合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 (3) 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第三,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 (部件) 或工艺流程, 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分解指标点为: (1) 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基础化学知识; (2) 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 (部件) 或工艺流程; (4) 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5) 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6) 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
第四,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 (1) 结合环境工程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 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 并优化实验技术与工程方案; (2) 掌握开展初步工程设计的工程知识, 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探讨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3) 掌握复杂环境工程实施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技术指标, 研究达到指标的工程技术途径。
第五,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分解指标点为: (1) 理解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2) 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 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
第六,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七,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分解指标点为: (1)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 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第八,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懂法守法;热爱环境保护事业, 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用人单位评价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第九,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 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 (2) 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 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对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十一,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分解指标点为: (1) 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2) 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第十二,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分解指标点为: (1) 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2) 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 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二基于指标点分解建立的反馈与调查机制
为实现上述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除了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等途径外, 还建立了一系列反馈与调查机制, 保证毕业生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目标。第一, 建立毕业反馈机制。针对31位近3年的毕业生, 通过校友及用人单位等对其毕业能力的信息反馈来评估学生的毕业能力。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 吃苦耐劳, 爱岗敬业, 勤学好问, 适应能力强。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成为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八) 职业规范、 (第九) 个人和团队、 (第十二) 终身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二, 建立跟踪调查机制。为了解中南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生根据角色发挥作用的情况, 每年进行社会调查。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九) 个人和团队、 (第十) 沟通目标的达成。第三, 学院设立冶金与环境论坛, 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近3年来, 共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学院讲座百余次。据统计每次学生提问参与度达30%, 体现了跨文化背景下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十) 沟通目标的达成。
总的来说, 不同高校基于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专业特点, 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阐释, 更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为适应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 结合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定位, 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和环境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广的知识视角, 既有创新务实精神又有协调沟通能力的环境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系统掌握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 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能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规定: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认证规定的“十二条”要求。本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015版) , 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对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规定的十二条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对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 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5) :113~118
[2]黄钰铃、周宜红、董晓华.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 2011 (5) :176~178
[3]张秋根、陶友青、陈素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化构建[J].江西化工, 2011 (1) :49~51
3.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三
1.考生报名应符合“清华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的各项要求。
2.考生须在研究生招生系统(yz.tsinghua.edu.cn)报名,报名时间2013年8月30日9:00-9月13日16:00
3.9月报名仅适合改革院系普通博士研究生报考,本科直博、强军计划、骨干计划、政治课教师等专项计划均不能报名。外校应届本科拟申请推荐免试本科直博请选择接收外校直博生报名通道(具体要求另见相关通知)。
4.公开招考、论文博士考生需在研究生招生系统注册,使用本人证件号码申请报名登记表号。
5.现役军人(包括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学员、国防生)报考时应使用二代身份证申请报名登记表号,并正确选择现役军人类型。现役军人确无二代证的请与清华研招办联系(010-62782192)。
6.考生进入报名系统后,应按照系统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所填写信息确认无误后,须“确认”完成报名流程,确认后,所填信息不得修改。
7.考生报名“确认”后,应在网上完成交费。
8.考生在支付完成报名费后,可打印报名登记表,报名登记表上的信息以报名时确认的信息为准,不得自行修改。
9.考生在支付完成报名费后,应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片,照片须为白色背景,jpg格式,480*640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100KB。考生应在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上传合格的照片,未上传照片或照片不合格者不予准考。
4.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四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实施办法
全院各教研室、所: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武汉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武大字[2005]34号)和《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武大研字[2009]14号),结合文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仅适用于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委培生、定向生、优博生等。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条件
博士研究生学业优秀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凡在校期间因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及其它违纪行为受过警告以上处分的博士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
2.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课除外语达到B+以上外,每门课程成绩必须达到A-以上;选修课成绩必须达到B+以上。无重修记录。
3.在校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CSSCI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一篇是学校规定的本专业奖励期刊论文;
(2)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含2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并在学校规定的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
作为申请提前毕业资格条件的论文必须由博士生独立完成或博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专著必须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三、申请提前毕业的程序
拟提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须在第四学期末以前提出提前毕业申请。
申请的具体程序为:
1.申请人向导师提交提前毕业申请表、课程成绩单、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导师依据提前毕业的条件认真审查,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
2.经导师同意提前毕业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提交教研室,教研室认真审查,充分讨论,由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联合签署意见。3.经教研室同意提前毕业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提出是否同意申请人提前毕业的正式意见。
4.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查;审查通过的申请人,其博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学位处统一送审“盲评”,三份评阅书评定等级均须为“优”。
5.完成上述程序最终获得通过的申请人,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本办法自2012年下学期开始施行。本办法由文学院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文学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八日
主题词:博士 提前毕业 办法 送:研究生院
发:院内各教研室、研究所
5.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五
办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54号文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 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一、开展此项工作的博士学科点应具备的条件
我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已有三届以上毕业博士生,本学科有三位以 上正在招生的博士导师和相应梯队,有专人负责、有条件、有力量开展本项工作的,可以接受以博士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二、申请人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2.申请人已获得硕士学位,并于获得硕士学位后,在所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5年以上。申请人已获硕士学位所在专业与所申请学位专业应在相同的一级 学科内,否则按跨学科申请对待。申请人也可以是已获得博士学位,并于获得博士学 位后工作5年以上,现跨一级学科申请第二博士学位者。
3.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或专门技术领域作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
领域,理工科应以第一作者 发表4篇以上被sci(或EI)收录的文章,人文社科应以第 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8篇以上文章(或出版过专著)。同时,申请人的科研成 果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部级一、二等奖(排名前3名)。4.跨学科申请博士学位者,还须先通过所申请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基础理论和专业 课的课程考试。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1.符合以上条件的申请学位人员可在每年3月和9月的第三周到校学位办公室提 出申请。
2.提出申请时,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大学学位申请表》;
(2)《北京大学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审核表》;
(3)由申请人所在单位聘请的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信(推荐信要密 封传递,其中一位应是我校相应专业的在职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人应充分了解申请人 所提交论文的实际工作过程或曾指导其论文工作;
(4)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和摘要各15份;
(5)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各一份,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原件及 一份复印件;
(6)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学习成绩单的原件及一份复印件;
(7)所在单位同意申请学位的函件及介绍申请人简历、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的材料(加印密封传递);(8)交纳手续费400元。跨学科申请的人员还须交纳参加硕士学位基础理论课专 业课课程考试的考试费,每学分250元。
3.在接受申请后,校学位办公室及有关院(系、所、中心)负责人及专家,根据申 请人所在单位及本人提交的材料,对申请人的政治品德以及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进行审查与认定。审查后,将是否接受申请的结果通知申请人 所在单位及本人。
四、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审查
通过资格审查,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要参加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其考试科目
与我校相应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完全一致。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3)学科综合考试(4学分);(4)两门外国语(第二外国语经批准可免试,但外语类各 专业除本语种外,还需考一门外国语)(每门4学分)。课程考试应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课程考试的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综合考试成绩达到优良方为合格。课程考试费为每学分300元。
跨学科申请博士学位的申请人,还需要硕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考试,其考试科目参照我校相应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进行,考试成绩 合格者方有资格参加博士学位课程考试。
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上述全部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未通 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五.博士学位论文的审查
1.申请人在通过全部考试后,应及时到我校学位办公室办理学位论文答辩手续、并 交纳论文答辩费9000元。此论文答辩应在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
2.学位论文的要求及科研工作: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本人独立完成、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具有创
造性的研究成果,应能表明申请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并且具有博士学位论文分量和学术水平的 部分,可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同时,应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其他合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原论文、著作等。
(2)
申请人送交学位论文时,还应同时附送对该项成果的学术评价、鉴定材料、使用部门意见等的复印件,作为评阅该学位论文水平的依据。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 写作,有关论文及其摘要的书写格式、打印、装订等按《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 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规定办理。
(3)为了考察申请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申请人在收到
接受申请的通知后,必须按规定到校,在学校为其指定的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参加至少三 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并按我校有关院(系、所、中心)的规定交纳实验费、资料费等。在校工作期间申请人应在有关教研室(研究室)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
3、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我校有关院(系、所、中心)将按规定对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组织专家评阅,并公开 举行答辩(有保密内容的论文除外)。
六、博士学位的授予
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者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七、其他说明
1、申请人获得博士学位,表明其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但不涉及学历。
2、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两个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3、申请人如曾有本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又重新提出申请学位,须按本办法办理。所修 课程5年内有效。
4、以下情况发生时,本次申请无效,下次提出申请时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年。所提 交的材料,所交纳的费用,一律不予退还:
a)
跨学科申请博士学位的申请人,未通过硕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 b)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经评阅不合格,不举行论文答辩: c)
论文经答辩未获通过;
d)
答辩虽获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或学位评定委员会未通过授予博士学位。
5、外籍及港、澳、台人员以毕业博士生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均参考本办法办理。可 不参加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但汉语为非母语者,须通过中国汉语考试中心举行的汉语水平考 试。
6.本办法所涉及收费,以当年标准计。
6.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六
1978年党中央作出英明决策,决定恢复研究生招考。我认为实现我人生理想的机会到来了,决定报考。苍天不负有心人,我被录取为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当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共录取21位研究生,年龄参差不齐。年龄最大者为61年清华毕业生萧默与崔东元,年龄最小者为钟晓青和王贵祥。记得当时我写了两首七律,表达我重返清华读研究生时的兴奋心情。
其一是:
清华二进值重阳,梦想成真喜欲狂。
弟子研修思发愤,先生指导费周章。
十年浩劫时辰误,一代蹉跎学业荒。
决策英明崇知识,中兴教育补亡羊。
其二是:
八年海内分知己,知己今朝再比邻。
百感缠绵疑是梦,众心憧憬应成真。
方为外语迷宫客,又作西符洞府神。
别女离妻终不悔,书中景致赛阳春。
我想,这两首诗的确如实地描述了当时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我的导师为当时清华建筑系仅有的5位正教授之一张昌龄教授。他指导我从事城市噪声方面的研究。我的硕士论文工作是对17个典型住宅组团进行交通噪声实测与分析,为防噪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量实测,我得出混合式布局防噪效果最佳,平行式次之,而垂直式最差的结论。该论文后来被《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等书所引用。在实测过程中,我设想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预测城市交通噪声,并决定以此作为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论文研究方向。
1981年,我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当时国务院颁布我国首部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清华大学决定录取首批攻读博士学位的四年制研究生,共录取30位。其中建筑学院三位,即秦佑国、赵大壮和我。由于当时首批博士导师的遴选极为严格,数量极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仅有吴良镛教授(学部委员)获选博士导师,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的博士生。因此,校研究生处建议我转至吴先生门下,攻读城市规划的博士学位。我原本与吴先生并不太熟悉。我初次登门拜访吴先生,即是希望他能当我的博士导师。此前已有人向他推荐我,说我的数学物理基础很好,当年高考时,物理是满分。我见吴先生时,主要谈我打算做城市交通噪声的定量研究及防噪规划方面的研究。吴先生对此极表赞同,认为城市的安静很重要,国际学术界对防噪规划很重视,这一选题很有意义,科技含量也高。我还顺便向吴先生汇报我的业余诗词作品曾获得茅盾和叶圣陶先生的指导和称赞的事。吴先生独具慧眼,他对人才的判断自有他的逻辑。他说:“你的数学物理学得好,又擅长诗词,能得到叶圣老的夸奖很不容易,说明你是位很聪明的学生,我愿意招收你为研究生。”就这样,我很荣幸地成为吴先生的博士开门弟子。同期在他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赵大壮。同时吴先生还建议我请马大猷教授(学部委员、著名声学家)作为校外导师,协助对有关声学方面的研究作出指导。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就曾与秦佑国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多次听过马大猷先生的声学原理课程。征得校研究生处的同意,我就到马先生家中,向他表示校研究生处打算聘请马先生作为我的校外导师的意见。马先生也是清华大学的校友。我向马先生汇报了我对博士论文工作的设想,马先生也表示赞同,认为这一选题很有价值。他欣然同意作为我的校外导师。这样,我就很荣幸地在三位著名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张昌龄教授仍担任我的博士副导师)。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城市交通噪声的预测、计算机模拟与城市防噪规划方面的研究。这在当时国内还是新的工作。当时我看过一本关于电子流模拟方面的书,也学过“随机点过程”的数学理论。我认为车流的模拟与电子流的模拟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点过程,当道路上的车流量未达到饱和时,二者均服从负指数分布。因此可以借用模拟电子流的方法来模拟车流,对车流噪声作出预报。记得当时我调用大量的车辆,在北京沙河机场上让这些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在离车辆一定距离处测出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时的最大声压级,据此反推出车辆的声功率级。我还利用当时建筑学院购置的唯一一台苹果微型计算机,利用刚学到的计算机编程的知识,用Basic语言自编程序,来模拟计算道路上不同状况的车流对临街高层建筑的噪声影响,并通过实测来加以验证,结果发现二者吻合得相当良好。当我向几位导师汇报我的论文进展时,得到导师们的肯定。记得马先生曾问我如何得到车辆的声功率数据,我向他汇报了我在沙河机场的测试方法。马先生说:“你用的是反推法。这个办法很好。”马先生还建议我可对道路的双向车流作出一次性模拟。我向吴先生请教防噪规划的研究工作时,吴先生建议我以当时北京市新开通的二环路作为实际例子,对二环路临街建筑提出防噪规划建议,供北京市规划局参考。张昌龄教授也高度评价我的论文工作进展,认为这是在我国首次实现对临街建筑噪声影响的定量预报,很有应用价值和意义。导师的指导使我的博士论文工作进展很顺利。1984年,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初稿。吴先生建议征求马先生的意见,由马先生来把关。马先生仔细阅读我的论文稿,认为已达到工学博士论文的水平,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1984年9月22日,建筑学院为我隆重举行了博士论文答辩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规格颇高,由马大猷院士任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吴良镛院士、赵冬日、陈占祥、陈绎勤、刘小石、吴大胜、汪坦、张昌龄、车世光教授任委员。我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我国建筑界与声学界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兴奋之余,我写了一首七律《获博士学位有感》诗中写道:
荣膺博士慰平生,瀚海扬帆又一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臻佳境益求精。
边缘领域拓荒始,理纬文经织锦成。
制度于今初设立,长空伫看众星明。
的确,我国学位制度的设立,培养了众多的人才。清华大学30位首批博士生中,已诞生了三位院士,即欧阳钟灿、江亿和我本人。其他博士生也都取得骄人的成就。
回顾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我最大的体会是,研究工作应坚持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即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由于实际问题是不分学科的,有的问题虽然是从某一领域提出的,但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却可能来自他一领域。此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谓也。因此你若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善于到其它相关学科去寻找钥匙,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当年我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除了在吴先生、张先生指导下,认真学习现代建筑引论、城市规划史、城市规划理论、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等建筑与规划类的课程外,还在马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声学、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等声学理论,还广泛听了包括复变函数、概率与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语言与编程以及随机过程等诸多数学与物理课程,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我的座右铭是:“半世追求谋致用,平生研究贵坚持”。我愿以此与诸位读者共勉之。
摘要:本文回顾作者1980年代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本文作者作为我国建筑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其经历可为我国建筑教育史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7.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七
为有效促进我校博士生毕业(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确保博士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现对博士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做进一步规范,答辩会具体程序如下: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并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秘书、答辩程序和规则;
2.由导师(导师未参加答辩的可以由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经历、论文题目、课程学习与考试成绩、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
3.由答辩人报告毕业(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约30~45分钟); 4.答辩委员会委员和与会者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
5.答辩会暂时休会(答辩人和与会者退场),答辩委员会举行内部工作会议:(1)答辩委员会秘书宣读汇总的同行专家对毕业(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2)答辩委员会对毕业(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答辩情况进行评议;(3)答辩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对是否通过答辩和授予博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数达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为通过;
(4)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
6.答辩会复会:答辩人和与会者进场,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和宣读决议书;
7.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8.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八
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的填写要求
1.请各位考生在网报前确认使用的是IE浏览器,并且在进行填报前删除Internet浏览器缓存中内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填报。
2.“考生来源”一栏中,“应届硕士毕业生”是指仍在校就读即将毕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已经硕士毕业还未参加工作的考生请选择“未就业人员”。其他已经硕士毕业的往届生,请根据本人来源状况如实选择填写。
3.“档案所在地”、“档案所在单位”、“档案所在单位地址”一栏中,填写目前档案存放单位和地址,如后期档案地址发生变化,请在录取后的调档阶段联系院(系)更改调档函地址,现阶段请勿联系和咨询学校或院(系)。
4.“硕士毕业论文标题”一栏中,应届硕士可填写论文开题标题,其他已经硕士毕业的往届生如实填写。
5.“外语等级”一栏中,考生应如实选择填写,并在提交给研招办的书面材料中附上作证材料,无材料证明的内容不可填写,否则按照虚假申请信息处理,取消考生本次及以后申报我校的资格。
6.“工作经历”一栏中,没有工作经历此项无需填写。
7.“奖惩处分”一栏中,考生应如实填写,并在提交给研招办的书面材料中附上作证材料,无材料证明的内容不可填写,否则按照虚假申请信息处理,取消考生本次及以后申报我校的资格。没有获得奖惩此项无需填写。
8.“论文著作发表情况”一栏中,发表论文著作仅填写以第一、二作者刊出或录用的论文;检索情况选择填写“SCIEI核心其他”中一项,“SCIEI” 文章需如实填写影响因子,“核心其他”文章,“影响因子”处无需考生填写,系统会自动生成“无”。考生应如实填写,并在提交给研招办的书面材料中附上作证材料,无材料证明的内容不可填写,否则按照虚假申请信息处理,取消考生本次及以后申报我校的资格。没有发表文章此项无需填写。
9.“参与科研项目及专利情况,”一栏中,考生应如实填写,并在提交给研招办的书面材 1
料中附上作证材料,无材料证明的内容不可填写,否则按照虚假申请信息处理,取消考生本次及以后申报我校的资格。没有参与科研项目此项无需填写。
10.“获得学士学位年月、本科毕业年月”一栏中,年月必须为6位,请按照实例格式填写:200607,不可填写成其他格式。
11.“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编号”及“本科毕业证书编号”一栏中,请填写后仔细核对(注:本科毕业证书编号为以学校代码开头的号码,如下图中圈起来的号码,并非学校自行编制的NO.号)。此项为关键信息,如填写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我校可在任何阶段取消考生申报、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自负。专科起点的考生“本科毕业证书编号”一栏中填写“000000”。
12.“获本科学历形式”,一栏中,请如实填写。专科起点考生此项选择填写“6—其他”。13.“本科学历认证码”一栏中,根据教育部要求,考生须提供本人学历网上认证报告,请考生登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进行网上认证。近期毕业的考生可“在线认证”模块认证,将“在线验证码”输入此处,同时在材料中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毕业时间较长已经无法通过在线认证的考生,请通过学信网中“《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网上查询系统”认证,将“报告编号”输入此处,同时在材料中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此项为关键信息,如填写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我校可在任何阶段取消考生申报、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自负。专科起点的考生“本科毕业证书编号”一栏中填写“000000”。
14.“获得硕士学位年月、硕士毕业年月” 一栏中,年月必须为6位,请按照实例格式填写:200607,不可填写成其他格式。应届硕士填写即将取得硕士生学位的年月,例如;201407。
15.“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编号”及“硕士毕业证书编号”一栏中,请填写后仔细核对,请填写后仔细核对(注:硕士毕业证书编号为以学校代码开头的号码,并非学校自行编制的NO.号)。此项为关键信息,如填写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我校可在任何阶段取消考生申报、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自负。如果考生为应届硕士生,系统将自动填写此项为“应届硕士”。
16.“硕士学历认证”一栏中,要求同13条。应届硕士,此项系统填写“应届硕士” 17.“最后学位”一栏中,选择**硕士学位;“最后学历”一栏中,选择硕士研究生。18.“在校生注册学号”一栏中,应届硕士如实填写,往届生填写“000000”。19.“在校学籍认证号”一栏中,要求同13条,往届生填写“000000”。
20.“研究方向名称”一栏中,参照研招办公布的博士招生目录填写(每位导师均有多个研究方向,仅选择其中一个填写)。
21.“本人照片”一栏中:要求近期(三个月内)正面免冠彩色半身电子照片。照片背景为白色。照片要求人像清晰,着深色上衣。文件大小为:200kB~300kB,格式为JPG。照片处理方式可参见本系统中图片压缩教程。提示:请勿上传日常生活照、局部裁剪照片以及经过图像处理后的美颜类照片。
22.“硕士毕业证(应届硕士为学生证)扫描件”一栏中,往届生上传硕士毕业证,要求扫 3
描件各项信息清晰,特别是本人姓名及硕士毕业生证书编号;应届生上传学生证,要求,体现学生在校信息的页面,如学生证丢失则上传硕士所在学校相关部门开具的在校证明。文件大小为:200kB~300kB,格式为JPG。照片处理方式可参见本系统中图片压缩教程。
23.“硕士学位证(应届硕士为成绩单)扫描件” 一栏中,往届生上传硕士学业证,要求扫描件各项信息清晰,特别是本人姓名及硕士学位证书编号;应届生上传成绩单,要求,姓名、学号、成绩清晰可见。文件大小为:200kB~300kB,格式为JPG。照片处理方式可参见本系统中图片压缩教程。
24.“本科毕业证书《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扫描件”一栏中,请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学信网)”,可选择上传本科毕业《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要求,认证报告清晰可见。如专科起点考生此栏上传专科毕业证,要求姓名、证书编号清晰可见。文件大小为:200kB~300kB,格式为JPG。照片处理方式可参见本系统中图片压缩教程。
25.“硕士毕业证书《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生为《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扫描件”一栏中,往届生上传硕士毕业《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生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要求同上。文件大小为:200kB~300kB,格式为JPG。照片处理方式可参见本系统中图片压缩教程。26.交费后系统自动进入登陆页面,请重新登录后查看“在线支付”中的反馈信息,核对无误后可以进入“下载申请表”端口下载申请表。由于支付宝交费回传信息可能有延迟,支付成功后如果查询不到支付信息,请在36后小时候查询
9.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九
福州清华开启合作新篇章
此次共有包括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27人在内的103名清华学子到福州进行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 专业包括了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核能、医疗卫生、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福州市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活动也是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以来, 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城市派出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一次, 充分体现了校方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来榕实习的清华学子们分为社会实践、短期挂职、博士实践服务团三支队伍分头开展相关活动。第一支队伍共66名博士研究生分赴福州市48家单位开展社会实践。这48家单位, 既有党政机关、也有企事业单位;既有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省部级科研机构, 也有福耀集团、雪人股份、福昕软件等知名企业和博士后工作站。第二支队伍共2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福州市7个县 (市) 区和3个市直单位短期挂职。挂职岗位有的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岗位;有的是市重点部门的重要岗位;有的是面向基层的一线岗位。安排学生到这些重要岗位短期挂职, 有利于学生深入工作实际, 开展岗位锻炼, 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三支队伍是由14名博士 (硕士) 研究生组成的“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他们带着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新媒体发展、环境治理4个专题学术报告和榕台产业融合研究、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2个研究课题, 在榕开展科技服务。
市、校高度重视多部门真诚服务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清华大学的全面合作。2013年8月,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北京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了落实协议精神, 做好百名清华大学博士 (硕士) 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相关工作,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有关问题, 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做好各项工作, 并明确由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清华大学也高度重视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工作, 学校校务委员会张凤昌副主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张小平部长、林成涛副部长、科技开发处杨柳副主任专程到福州参加启动仪式, 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福州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务员局按照市领导的要求,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早在4月初, 两部门就着手开展社会实践岗位征集工作, 共征集到112个单位的226个项目, 让学生们自行选择实践岗位和实践项目, 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活动期间, 福州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领导到各实践单位看望慰问了所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到同学们集中住宿的福州市委党校、市人才储备中心, 查看食宿情况;通过面对面交谈、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 宣传福州人才政策, 了解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听取同学们的实践体会和有关想法、建议。同时, 利用周末时间, 组织同学们到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和福清核电、福耀玻璃等重点企业参观走访, 让清华学子切身感受福州的城市文化及福州新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安排清华学生参加在榕举行的2014年海峡青年节联欢晚会, 同台湾青年联欢, 丰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内容。
此外, 福州市委党校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 福州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对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福州市财政局提供了实践活动经费保障, 福清市、长乐市、马尾区等认真做好在相关县 (市) 社会实践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各接收单位也积极参与, 尽最大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
清华学子“把脉”献智实践项目成果丰硕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热情很高, 许多同学来福州前就主动与实践单位沟通, 做了充分的准备;到福州后, 能迅速适应环境, 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短短的6周时间里, 同学们参与的64个项目, 大多数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例如:参加“博士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提交了《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 深化榕台产业融合研究》两份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在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实践的李毅彬同学, 为公司监测心脏疾病的远端医疗监护仪开发了实时侦测与辨别系统;在福大自动化科技公司, 赵云飞、孙立、陈蓓等3名清华工科博士生的加盟, 加快了产品研发,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工业自动化通用技术平台将在年内推出。在福晶科技公司实践的朱修锐同学, 提出要先建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成功后再做设计, 为解决光纤激光器散热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用人单位对到本单位实践同学的表现普遍予以好评, 认为他们思维活跃, 基础扎实, 遵守纪律, 纷纷希望同学们能够留下来到本单位工作。
10.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十
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技能,提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实践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学风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受到相当中级技术或管理职称专业人员的初步训练。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系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订毕业论文(设计)大纲,明确要求、时间安排、考核办法等。
(二)每个指导教师应根据课题性质和内容,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应包括题目、任务、论文(设计)所需的数据及资料和完成时间。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系主任审核批准后下发给学生。下达时间一般不得迟于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前一个月,以便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三)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拟定详细的毕业论文(设计)进度。
(四)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系与系、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鼓励学生选择跨系、跨学科的毕业论文(设计)。
(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应当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将按学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毕业论文(设计)安排
(一)根据各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安排一般在规定学制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时间不得少于10周;
(二)各系应在规定学制的最后一学年上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具体课题安排和指导教师。
三、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1、题目必须符合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应尽量覆盖主干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2、题目的难度、份量要适当,应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为度。遇到工作量大、需要几个学生同做的题目,必须分工明确,份量相当,使每个学生既对整个课题有全面的了解,又都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
3、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4、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要求:题目应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地选取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课题或科研、实验室建设的课题。
5、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应以主修专业为主、辅修专业为辅,鼓励统筹兼顾,交叉创新。
(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定程序:在系的统一规划下,指导教师提出选题,由系主任审批。
(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两个月交系主任审定,各系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统计表”报教务处备案。
(四)各系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前一学期公布毕业论文选题计划,以便于毕业生进行选择,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汇总表”报教务处备案。学生在系选题计划之外自选课题,须经系主任审查和批准。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如因故必须改变原有课题,要向系主任说明理由、经批准后,并报教务处备案方可更改。
(五)当多名学生合作完成同一课题时,每位学生应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相应单独完成的部分。
四、课题任务书
1、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课题任务书。
2、课题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经系主任审签同意后,于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下达给每个学生。学生以课题任务书为指导进行课题研究。
五、指导教师
1、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应由院内、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高级职务专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以不超过十名为宜。
2、个别学生确有特长或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需跨系指导的,可先在院内协商解决,相关系应予大力支持;确需选聘院外指导教师,须经系主任审核,院领导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3、学生到院外做毕业论文,在同一地有五人以上者,各系应选派教师随同进行指导和管理。
4、毕业论文大致可划分为:文献资料准备及开题报告,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论文撰写、成果总结与答辩等阶段,指导教师应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
5、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具体的指导任务有:A.制定课题任务书;B.介绍参考文献或参考技术;C.指导学生制订开题报告、课题计划与论文大纲;D.检查学生课题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E.审阅课题成果;F.参与组织答辩;G.评定成绩。
6、作为教学任务,各系应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记载工作量。对于不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教师,将暂停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报教务处备案。
六、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注意事项
1、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应该:A.根据课题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B.查阅文献资料和了解有关技术方法;C.制订课题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送指导教师审核;D.按计划认真开展有关实验、设计和研究,收集资料、采集数据,形成研究成果;E.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F.课题成果力求观点方法正确、内容新颖充实、材料详实可靠、表述准确通顺、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创新;G.精心准备,准时参加答辩,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2、毕业论文一式三份,其中系存档一份,指导教师留存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
3、严格遵守院纪院规。在院外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还要注意遵守所在单位和当地的规章制度。毕业论文期间学生应遵守作息时间。未经系批准缺席缺勤,或不听从教师指导,或违规操作,或弄虚作假者,学院将按学籍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造成损失者将责令赔偿。
4、除进行毕业论文的调研、实验、教学设备、教师指导等经费由各系负担外,有关文具、用纸(包括论文封面、文摘卡片、稿纸等)、复印、文稿打印(设计出图除外)等一般由学生自理。其他未涉及的费用以学院有关文件为准。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各系可给予适当补贴。
七、答辩资格审查
凡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计划完成,其论文经系资格审查通过,并无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者,方可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1、答辩一周前,学生应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毕业论文成果送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审阅并写出评语后交答辩小组,由组长召集小组人员或其他专家评阅,并写出评审意见,交答辩小组后方可进行答辩。
2、属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1)未完成毕业论文教学规定最低要求者;
(2)成果有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
(3)成果在文字部分或设计部分不满足任务书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者;
(4)旷课时间累计达两周及以上者;
(5)有其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者。
3、答辩前,各系应向学生公布答辩名单、顺序、时间及地点。
八、论文答辩事宜
1、各系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学生论文答辩工作,负责人一般由系主任担任,也可请指定的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由系主任指定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可以聘请系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参加。
2、各系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成立一个或多个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由系主任提名确定,每个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可另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等)。
3、各系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名单应在答辩前十五天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4、毕业论文资格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前,答辩小组应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报告,为答辩做好准备。
5、答辩中,学生必须报告自己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限15分钟),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每个学生答辩时间约30分钟。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评定学生成绩时,该生的指导教师应回避。
6、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举行专门会议按学院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交系答辩委员会或系主任审核、批准,然后向学生公布。将评定的答辩成绩及相关报表在两天内报教务处,作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之一。
九、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办法
(一)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必须独立完成一篇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对论文或设计说明及图纸的具体要求,各专业可在毕业论文(设计)大纲中自行规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万字,每篇论文应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并附参考文献目录。专科生不做毕业论文(设计),但要进行毕业实习(践),其毕业实习(践)总结字数不得少于0.6万字。
(二)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采用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答辩内容:包括课题的关键问题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设计及计算方法等。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成绩分三项评定,分项评定成绩时,按百分制记分。指导教师评分占40%,答辩评分占40%,成果评阅评分占20%,单项评分一般不得超过95分。若指导教师评分与成果评阅人评分差值超过15分,则应经答辩小组讨论评分。个别专业经院学术委员会同意不进行成果评阅评分,其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各占50%。
1、指导教师评分占40%,由指导教师根据下列条件评定:
(1)是否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各阶段所要求的工作;(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工作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
2、评阅成绩占20%,由论文审阅教师根据下列条件评定:
(1)是否按任务书要求出成果;
(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对实验方案的论述是否正确;
(3)实验数据是否可靠,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4)设计图纸的图面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5)论证、分析、计算和结论是否正确;
(6)论文中所表述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扎实;
(7)文字表达是否通顺无误。
3、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小组集体评定,评分依据如下:
(1)在答辩中,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 扎实;
(2)在答辩过程中的自述是否简明无误;
(3)能否正确回答问题,特别是本课题范围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问题;
(4)课题范围以外的提问仅作参考,不计分。
4、评定成绩时要坚持标准,评优要从严,评不及格要慎重。评分时可先按百分制评出,后折算成五级记分制,优(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评为优等的人数应从严掌握,一般不超过20%。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评为不及格,但应由系主任从严审核:
(1)未能完成论文(设计)任务,无成果;
(2)论文(设计)质量、图面质量差,设计、试验、计算分析、理论分析的主要部分(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有原则性错误;
(3)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实验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差;
(4)毕业论文(设计)中反映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差;
(5)在答辩中,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仍不能正确回答,或在答辩中所提问题有一半以上不能回答;
(6)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缺勤达总时间1/3者,不得参加答辩,毕业论文(设计)以不及格论处。
6、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可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重修。在规定学习年限中毕业论文(设计)仍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
十、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
1、毕业论文资料(图纸、文档资料、试验记载、原始数据、计算数据、调研记录、程序、音像磁带、磁盘、图片、设计手稿、打印本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等等)学生均不得带走,由指导教师收回,统一由系指定单位保管或销毁。
2、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毕业论文成果寄出院外发表。成果转让工作须征得系和院主管部门同意,学生不得私自转让。
3、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应将学生毕业论文归类整理存档,以便学院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和各级检查工作。
4、各系要进行优秀毕业论文遴选工作,并报送参加各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
5、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包括题目及目录、开题报告、内容提要、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及其他附件;成绩评定表等。毕业论文(设计)档案内的印章和签名必须是原件。该档案一式三份,原件留存系,其余指导教师和学生各留一份。
6、毕业论文(设计)全部作业(包括论文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等)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必须由系中保管,保管期限为五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书一式两份,一份留系资料室,一份归入学生档案(原件)交教务处。
十一、毕业论文工作检查与工作总结
各系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并报送教务处。总结报告内容为:选题,课题工作量及完成时间,考核成绩统计及对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分析(好的、差的典型事例),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十二、其他
1、毕业论文经费,由各系从教学经费列支,按学院有关文件执行。学院从实践教学经费中给予专项补贴,并根据对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综合考评情况适当进行增减。
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3、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务处
2009-11-25 附件:
1、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2、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档案
11.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论文要求 篇十一
目录(黑体、四号)
摘要(宋体、四号,下同)………………………………………………1 前言………………………………………………………………………2 第一章 XXXXXXX…………………………………………………………3 1.1 XXXXXXXXXXXXX………………………………………………………3 1.2 XXXXXXXXXX…………………………………………………………3 第二章 XXXXXXXXXXXXXXXXXXX…………………………………………4 2.1 XXXXXXXXXXXXXX……………………………………………………4 2.2 XXXXXXXXXXXXXXX……………………………………………………4 第三章 XXXX………………………………………………………………5 3.1 XXXXXXXX……………………………………………………………5 3.2 XXXXXX………………………………………………………………5 第四章 XXXXX……………………………………………………………6 4.1 XXXXX…………………………………………………………………6 4.2 XXXXXXX………………………………………………………………6 4.3 XXXXXXXXX……………………………………………………………6 参考文献…………………………………………………………………7 致谢………………………………………………………………………8 附录X…………………………………………………………………… 9 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XXXXXXXXXX(论文题目,黑体、三号、居中)
XXXXXXX XXX(学号、姓名,学号与姓名之间空两格,宋体、小四号、居中)
摘要(宋体、小
四、加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
关键词(宋体、小
四、加粗):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各关键词之间有一个汉字的空格)
XXXXXXXXXXXXXXXXXX(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 三号、居中)
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XXXXXXXXXXXXXXXXXXXX.(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Keywords(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XXXX;XXX;XXX;XX(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各关键词之间有一个汉字的空格)(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前言(黑体、三号,与内容空一行)
(宋体、小四号,行距25磅)××××××××××××××××××××××××××××××××××××××××××××××××××××××××××××××××××××××××××××××××××××××××××××××××××××××××××××××××××××××××××××××××××××××××××××××××××××××××××××××××××××××××××××××。(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第一章 XXXXXX(黑体、三号)
1.1 XXXXXXXXXXXXXX(黑体、四号)
(宋体、小四号,行距25磅,下同)××××××××××××××××××××××××××××××××××××××××××××××××××××××××××××××××××××××××××××××××××××××××××××××××××××××××××××××××××××××××××××××××××××××××××××××××××××××××××××××××××××××××××××××。
1.1.1 XXXXXXX(宋体、四号)
(同上要求)
1.1.2 XXXXXXXXXX(宋体、四号)
1.2 XXXXXXXXXX(黑体、四号)(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第二章 XXXXXXXXXXXXXXXXXXXX(黑体、三号)
2.1 XXXXXXXXXXXXXXXX(黑体、四号)
2.1.1 XXXX(宋体、四号)
2.1.2 XXXXXXXXX(宋体、四号)
2.1.3 XXXXXXX(宋体、四号)
2.2 XXXXXXXXXXXXXXXX(黑体、四号)
(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第三章 XXXX(黑体、三号、居中)
3.1 XXXXXXXX(黑体、四号)
3.1.1 XXXXX(宋体、四号)
3.1.2 XXXXXXXX(宋体、四号)
3.1.3 XXXXXXXXXXX(宋体、四号)
3.2 XXXXXX(黑体、四号)(宋体、五号)
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第四章 XXXXX(黑体、三号、居中)
4.1 XXXXX(黑体、四号)
4.1.1 XXXXX(宋体、四号)
4.1.2 XXXXX(宋体、四号)
4.1.3 XXXXX(宋体、四号)
4.2 XXXXXXX(黑体、四号)
4.3 XXXXXXXXX(黑体、四号)(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参考文献
(黑体、三号、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1](宋体、小四号,行距25磅,下同)张 磊(Zhang L),平其能(Ping QN),郭健新(Guo JX),等.口服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 Chin Pharm Univ),2001,32(1):25-29.
[2] Zhang HH, Kumar S,Barnett AH,et al.Ceiling cultured of mature human adlpocytes:use in studies of adipocyte functions[J].J Endocrin.,2000, 164(1):119-128.[3]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5-168. [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5-168. [5] 张奕华,李瑞文,季晖等.双氯芬酸耦联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抗炎作用[P].中国专利:CN1305997A,2001-08-01.[6] CA,1983,99:13883q.(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致谢
(黑体、三号、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宋体、小四号,行距25磅)××××××××××××××××××××××××××××××××××××××××××××××××××××××××××××××××××××××××××××××××××××××××××××××××××××××××××××××××××××××××××××××××××××××××××××××××××××××××××××××××××××××××××××××。(宋体、五号)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五号)
附录X(有必要时)
12.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篇十二
一、背景
当前我校中职毕业生就业行情非常火爆, 但是大量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从事会计专业, 最后都到技术要求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面去了。绝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因为无法找到对口的专业技术岗位而纷纷改行。因为对口就业不理想, 所以学生的生源质量和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较低, 只要拥有普通话证书和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 考试合格后就可毕业。由于这两个证书比较容易获得, 并且考试也很容易, 而且考试与授课存在脱节, 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决定提高学生的毕业要求, 并号召全体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要求。
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具体原因和表现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 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认真, 找到理想的工作, 从而获得成就感。今天, 我从一名中职教育专业教师的角度来谈一谈我校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具体原因和表现。
(一) 学生专业层次不高, 能力不强
会计上岗证获取难度较大, 今年江苏全省通过率15%, 我校中职会计通过率不到2%, 大多数的毕业生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往往专业不对口, 只能做最基层的工作人员, 因为许多家族小企业宁可让家人通过培训来担任会计, 也不会让一位外来的会计毕业生负责企业财务, 这进一步加剧了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严峻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他们能处理好许多的工作细节, 却往往因自身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限制, 说不明白、写不清楚, 从而错失许多提升自我的机会, 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能说不艰难。
(二) 过于自卑, 封闭自己
我校中职学生的父母几乎都是打工人员, 平时忙于生计, 没有时间陪伴小孩的成长。好多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 和爷爷奶奶一起成长, 比较自卑。如今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也不过十八岁左右, 当面临许多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 他们不知所措, 往往要么选择逃避, 要么对自己灰心失望。
(三) 不知如何与人交际, 团体协作能力差
由于经常上网, 沉溺于虚拟世界, 导致他们在现实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 置他人利益于不顾。遇到事情不知如何与人沟通, 也不会寻求与他人合作,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使他们难以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坚持下去。这样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也不利于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 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学校该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尤其是对口专业就业率, 必须要提高毕业标准, 对此我做了如下设想:
(一)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增加学生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它兼容并蓄,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对我们当前中职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议学校统一确定古典名著和当代著作,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创办班级流动图书馆, 图书来源一是学生自带, 二是参照校园活动经费划拨方式, 划拨经费到班级购置图书, 购买书目由学生推荐, 班主任把关, 并对阅读进行考核, 纳入学分。
(二) 增强文化素养, 培养基本能力
我们的语言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 尽管在某些细节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其根本是一致的。建议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开设书法课程, 组织学生参加书法考证, 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
(三) 提升交际能力, 拓宽交际范围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越来越频繁, 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就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中职生也是如此。
传统文化包含的各种文化礼仪能帮助中职生学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社团原为学生自愿报名, 现毕业标准可规定每个学生均需参加, 学校要增加社团数量, 配备师资, 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加强管理, 在参加社团人数增加的情况下, 保证不影响正常上课。
(四) 加强学校考试的规范性、标准性, 为学生考取会计上岗证提供更好的条件
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循序渐进地增加考试难度。鼓励学生考会计上岗证, 征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及配套习题集, 作为相关课程主教材, 相关课程原有教材作为参考性教材;申请引入会计上岗证模拟考试系统, 以增强练习, 巩固课程教学效果, 为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提供强有力的练习平台;申请建设会计证考试基地, 扩建实训室, 满足模拟考证场地及设施要求, 为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提供硬件条件;加强会计上岗证任课教师教学管理, 经常性召集开会交流研讨;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考虑, 为提高和检测学生手工账务实践操作能力, 在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内容外, 建议建设手工账务实践操作题库, 对学生进行过关考核。
中国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 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 力求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 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迅速, 中职教育资源也逐渐走向集中, 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更加规范和科学。我校只有不断提高毕业要求, 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地方经济发展作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敏.关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1) .
13.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要求 篇十三
1.基本要求
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一般不少于5000字,调研报告一般不少于7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生物科学和化学生物学专业至少引用1篇英文文献。2.打印要求
论文一律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行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3.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写作格式要求
各专业英文翻译:
生物科学专业
Biological Science 化学生物学
Chemical Biology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见后范例)三份野生荞麦POD、CAT、EST的同工酶谱分析(黑体三号、居中)
生物科学
2002级
张明坤(宋体小四号、居中)指导教师
吴
琦
副教授(宋体小四号、居中)
摘 要(宋体小四号、加粗、顶格):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三份野生荞麦根、茎和叶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了酶谱分析。结果显示,POD和EST都检测到5条谱带,包括POD-
1、POD-
2、POD-
3、POD-4及POD-5,其中POD-3及POD-4在所有组织中都存在,但在苦荞麦1号中的带最强;POD-1只在金荞麦叶片及金荞麦1号茎中出现;POD-2在茎组织及苦荞麦1号根中存在,但在金荞麦及苦荞麦中的位置不同;POD-5存在于叶片及苦荞麦1号茎中,在苦荞麦的带较强。EST-1及EST-2只出现在金荞麦2号茎和叶中,EST-3和EST-5只存在于叶片中,并且在金荞麦1号中的带最强,EST-4存在于茎和叶片,在金荞麦1号最强;CAT只有3条带,其中CAT-1出现在叶片中,在苦荞麦1号及金荞麦1号表达较强;CAT-2出在现在茎和叶片,并且茎、叶位置不同;CAT-3只存在于叶片中,非常微弱。分析表明,供试的三份野生荞麦的同工酶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间差异和种间差异。(中文用楷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两端对齐)
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加粗、顶格):荞麦,同工酶分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酯酶(楷体小四号、两端对齐)(关键词间,用逗号隔开)
Zymogram Analysis of POD, CAT and EST Isoenzymes
from Three Wild Buckwheat(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
ZHANG Ming-kun
Biological Science, Grade 2002(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Directed by
WU Qi(Associate Prof.Ph.D)(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
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Using the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ophoresi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eroxide(POD), catalase(CAT)and esterase(EST)isoenzyme from roots, caudexes and leaves of three wild buckwhea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bands including POD-1, POD-2, POD-3, POD-4 and POD-5 were detected in the gel of POD as well as EST-1, EST-2, EST-3, EST4 and EST-5 for EST.POD-3 and POD-4 were common in all the tissues, but most intensive in F.tartaricum.POD-2 was only discovered in the leaves of F.cymosum and caudex of F.cymosum 1.Although there was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cation, POD-2 appeared in the caudexes of three buckwheat and root of F.tartaricum.POD-5 was detected in all leaves and caudx of F.tartaricum, moreover, it was much more obvious in tissues of F.tartaricum.EST-1 and EST-2 existed in leaf and caudex of F.cymosum 2.EST-3 and EST-5 were found in all the tested leaves and the bands in F.cymosum 1 were clearest.For CAT, only 3 bands were detected in all tissues, CAT-1 appeared in the leaves of three buckwheat and clearer in F.cymosum and F.cymosum 1.CAT-2 was detected in different location in leaves and caudexes.CAT-3 existed in the leaves though it was unclear.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difference in quantity and intensity of the band among all isoenzymes during the tested species and tissue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两端对齐)
Key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 Buckwheat, Analysis of Isoenzymes, POD, CAT, EST(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两端对齐)
同工酶的概念早在1895年,由Fischer提出[1](引文序号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上标)。现在一般认为,同工酶是指同一种酶的多种分子形式。这些不同的分子形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底物,催化相同的反应[2](引文序号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上标)。同工酶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系统发生,因此,利用同工酶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从遗传背景方面来寻找植物种类间的亲缘关系,较能弥补形态分类的不足[3-5](连续引用多篇引文序号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X-Y, 上标)。同工酶在进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受基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系统发生[6]。同工酶标记是属于生化标记之一,它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其结构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生物遗传物质DNA组成上的差异。(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段前缩进2个汉字,两端对齐)
荞麦(Buckwheat)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的双子叶植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系东侧即我国西南地区。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荞麦有10个种和2个变种,分别为荞麦、苦荞麦、金荞麦、硬枝野荞麦、长柄野荞麦、小野荞麦、线叶野荞麦、细柄野荞麦、岩野荞麦和疏穗野生荞麦等[7],资源极为丰富。与其它作物相比,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已被作为一种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蜜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荞麦是一种古老而未被充分研究利用的农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荞麦各方面的研究都还比较落后。近几十年来,随着荞麦研究逐步被重视,有关荞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荞麦起源、分类、生理生化、育种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都做了较多的研究[3,7-9,10](连续引用多篇引文序号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X-Y,之间用逗号隔开,上标)。本研究选择三份野生荞麦不同组织的POD、CAT及EST三个特征性较强的同工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三份野生同工酶在所选材料不同组织分布的差异性,并为不同种荞麦间的同工酶研究积累材料。材料与方法(中文用宋体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
1.1 供试材料(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苦荞麦(F.tartaricum):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唐宇教授提供。
金荞麦1(F.cymosum),金荞麦2(F.cymosum):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将荞麦种子在45℃浸泡1h,再移至25℃恒温箱中无光照培养,待其根长至2cm左右时,移栽到农田(四川农业大学农场气象站内)里并加以管理,待荞麦植成熟时,即可取其根、茎、叶提取样品备用。
1.2 仪器设备(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恒温培养箱、瓷质研钵、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冰箱、DYY-Ⅲ-6B型稳流稳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DYY-Ⅲ型垂直板电泳槽(北京六一仪器厂)、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制冰机、50μL微量进样器、凝胶成像系统(BIO-RAD Laboratories-Segrate Italy)。
1.3 方法(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1.3.1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1.3.1.1 凝胶贮液及电极缓冲液的配制
以下各种试剂的配制,参考赵永芳[10]和王晓丽[11]等的方法。
30%Acr-Bis溶液:称取30g丙烯酰胺(Acr)、0.8g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用双蒸水定容至100mL,充分溶解后,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
1.3.1.2 凝胶制备及电泳
分离胶:分离胶(10%)成分见下表,按顺序取以下各种成分,加入小烧杯中,混匀并缓缓倒入胶室,避免产生气泡,胶液加至距玻璃板顶部约3 cm处,然后将胶室垂直放置,并用胶头滴管在分离胶上表面缓缓加入0.5 cm左右的水层。10-20 min后,可以看到胶与水之间有一清晰的界面出现,此时分离胶已聚合,可以继续加入浓缩胶。
表1 分离胶组成(表格采用三线表)
(表题: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居中,表序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
Table 1 Composition of Separation Gel(英文表题: 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居中,表序后空2格,不用标点符号)
试剂名称
30% Acr-Bis溶液(mL)
7.5% 4.0 8.0 0.3 0.008
10% 5.3 4.0 6.7 0.3 0.008 pH 8.9 Tris-HCl缓冲液(mL)4.0 双蒸水(mL)10% AP(mL)TEMED(mL)2 结果与分析(中文用宋体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
本实验共测定了三份野生荞麦根、茎、叶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过氧化氢酶同工酶(CAT)和酯酶同工酶(EST),实验结果如下。
2.1 荞麦三种同工酶的种间比较(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2.1.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从图1可以看出,三份野生荞麦的根、茎、叶组织中,POD的表达都有一定的差异。根:苦荞麦1有POD-A2,POD-A3和POD-A4三条带;金荞麦1,2号中均只有POD-A3、POD-A4。茎:苦荞麦1号有POD-A1,POD-A3,POD-A4和POD-A5;金荞麦1号只有POD-A2,POD-A3和POD-A4;金荞麦2号只有POD-A3和POD-A4。叶片:三份野生荞麦叶片都有POD-A3及POD-A4,但在苦荞麦1号中,表达量最大,且分子量略高于金荞麦;POD-A1只在金荞麦中出现;POD-A5中三份野生荞麦叶片都存在,表达强度顺序为:苦荞麦1号>金荞麦2号>金荞麦3号(见图1)。
POD-A1 POD-A2
POD-A3 POD-A4
POD-A5 根 茎 叶
图1 相同组织的POD表达差异
(图题: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居中,序序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
Figure 1 Differentiation of POD in the same tissue(英文图题: 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居中,图序后空2格,不用标点符号)
(图中1,2,3分别为苦荞麦1号,金荞麦1号和金荞麦2号)
(图注: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讨论(中文用宋体四号、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顶格、左端对齐,序号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
3.1关于同工酶在遗传分析上的优点及同工酶的选择(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1格,不再用标点符号)同工酶(等位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探讨物种的起源进化,了解植物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探查种群的交配体系,鉴定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并为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15,16,17]。基于等位同工酶技术的相似性比较,是解决种内和种间变异及物种形成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不仅仅是利用遗传一致度值,还同时结合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和地理学等经典资料,将会更清楚地认识物种的进化过程、机制和进化的复杂性,有助于解决传统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难题[18]。
参考文献(中文用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左端对齐,不用序号)
[1](Times New Roman五号、后空1格,不用标点符号)胡能书,万国贤.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2-17 [2] 雷泞菲,苏智先,陈劲松.(少于三个作者全部列出,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用圆点;多余3个,只列前3个,最后最后一个作者后加“等”和用圆点,宋体五号)同工酶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321-324 [3] 龚大洁,周开亚.同工酶及其在爬行动物系统学中的应用[J].(文章题目:宋体五号,最后加 [J]或[M],再加圆点)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11-116 [4] 樊守金,赵遵田.中国苋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研究[J].植物研究,(期刊名:宋体五号,最后用逗号)1999,(年号:Times New Roman五号,最后用逗号)19(2):(期卷号:Times New Roman五号,期号加括号,最后用冒号)148-152(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其间用半字线分隔,最后不用标点符号)[5] 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17
[6] 祝朋芳,陈长青.同工酶技术在十字花科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4(6):30-31 [7]马缘生,谭富娟,李灵芝等.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2):16-22 [8] Mari YM, Espinosa AE, Ubieta R et al.(少于三个作者全部列出,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用圆点;多余3个,只列前3个,最后最后一个作者后加“et al”和用圆点;名在前,首字大写,姓在后,缩写;Times New Roman五号)Effect of the selection marker on the viability and plasmid stability of two human proteins with neurotrophic action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J](文章题目:Times New Roman五号,首字大写;最后加 [J]或[M],再加圆点,).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9, 258: 29-31.[9] Campbel C G.l.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M].Italy, IPGRI,1997,p:7-50 [10]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8-382(参考文献全部左对齐,不缩进)
致 谢(宋体四号加粗)
【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推荐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09-06
武汉大学自荐信要求06-28
武汉大学毕业聚会06-15
武汉工程大学优秀毕业07-18
同济大学博士几年毕业08-22
中南大学硕士毕业要求06-28
四川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经院)07-05
华南理工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08-23
长江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07-21
郑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报告要求规范08-27